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总结(精选15篇)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总结 篇一
高考化学实验题在化学卷中占有很大的分值,但是实验题能拿到高分的同学却不是很多。那么,高考化学实验题要怎么做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化学实验操作要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浓稀关系
1、制氢气时,用稀HCl或稀H2SO4与锌反应。
2、制氯气时用浓HCl和二氧化锰共热。
3、制氯化氢气体时,用浓H2SO4与食盐共热。
4、制二氧化碳气体时,用稀HCl与大理石反应。
5、制硫化氢气体时,用稀HCl或稀H2SO4与硫化亚铁反应。
6、制二氧化硫气体时,用浓H2SO4与亚硫酸钠反应。
7、制二氧化氮气体时,用浓HNO3与铜反应;而制一氧化氮时则用稀HNO3与铜反应。
8、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酯化反应、蔗糖脱水,都要用浓H2SO4;而酯的水解、糖类的水解则要用稀H2SO4。
二、先后关系
1、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
2、除杂质气体时,一般先除有有毒气体,后除其它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3、制备气体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加药品时应先放固体,后加液体。
4、拆除装置时,先把导气管撤出液面,后熄灭火源。
5、用H2、CO等还原金属氧化物时应先通气后点燃酒精灯。停止实验时应先熄灯,后停止通气。
6、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应先给整个试管预热,后集中火力加热装有药品的部位。
7、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应先迅速用布或纸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质量分数约为3%的小苏打溶液。
8、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先取稀AgNO3溶液,然后慢慢滴加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刚好消失为止。
9、制备Fe(OH)3胶体时,先将蒸镏水加热至沸,然后滴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显红褐色后即可。
10、制备硅酸溶胶时,先注入5~10mL1mol/LHCl,后加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
11、制备溴苯时,应先加入苯,再加溴,最后加入少量催化剂铁屑(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12、制备硝基苯时,先加入浓硝酸,再加浓硫酸,摇匀,冷却到50~60℃,然后慢慢滴入1mL苯,最后放在60℃的水浴中即可。
三、左右关系
1、使用托盘天平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即左物右码;游码刻度从左到右,读数时读其左边刻度。
2、调整天平时,左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左旋,右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右旋。
3、制备气体时发生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气体流动的方向从左到右。
4、组装仪器时先低后高,从左到右将各部分联成一个整体,拆卸仪器时顺序则相反。
5、中和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旋塞,右手摇动锥形瓶,即左塞右瓶。
6、用移液管取液时,右手持移液管,左手拿洗耳球。
四、上下关系
1、玻璃仪器中的“零刻度”:滴定管在上方,量筒、烧杯、刻度试管等的起始刻度在下方,但并无零刻度。
2、容量瓶、移液管等的刻度线在上方(只有一刻度线)。
3、冷凝管中,水流方向为下进上出。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若气体的式量大于29,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气体的式量小于29,则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5、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应打开旋塞从下边流出,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的上面倒出。
6、使用长颈漏斗时,漏斗的底部应插入液面以下,而使用分液漏斗不必插入液面以下。
7、进行石油等物质的分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液面之上且位于支管口附近;而制乙烯等需要测量、控制反应物温度的实验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液面之下。
五、大小关系
1、称量时,先估计称量物大概质量,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大后小,再调游码。
2、使用温度计、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等,都要注意量程的大小。如制乙烯温度为170℃,就不能使用100℃的温度计;量取8.5mL液体时,就应该使用10mL量筒。
3、干燥气体或除杂质气体时,气流的方向应大端进小端出,即大进小出。
4、固体药品应保存在广口瓶中,而液体试剂则应该保存于细口瓶中。
5、取用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实验说明的规定用量,如未注明用量,应该取用最少量,即液体只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但除杂质时,所加试剂都应过量,因此,由此引入的新的杂质应设法除去。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总结 篇二
一、设计思路
考虑到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紧张, 并兼顾各种版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编排特点, 我们将此块内容整合为一个课时, 主要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练习药品的取用、学习玻璃仪器的洗涤等。对于有关物质的加热、连接仪器装置等基本操作, 则适时穿插在后续的“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等分组实验中。
本节课中, 注重教给学生一些实验基本操作韵语 (教师自编) , 寓教于乐, 化枯燥为生动, 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重视利用图文并茂的投影介绍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规范性, 以及不遵守化学实验规则的危害性, 以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实验室纪律, 同时多媒体的辅助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注重通过示范操作、学生演练、问题讨论、总结归纳等教学形式,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化学仪器, 规范地进行基本操作, 从而突出主体地位,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习了一些基本操作后, 还及时安排了“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分组实验, 既巩固已学的基本操作, 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注意从日常生活习惯延伸到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使得课堂内外连成一体,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实验结束, 安排学生整理实验用品, 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洗涤玻璃仪器的技巧, 又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习题演练是巩固知识的桥梁, 是阶段建构的跳板, 因此在课后作业中可安排学生适当演练一些实验习题, 以训练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并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知识现状, 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牢记化学实验室规则, 知道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 认识9种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 (3) 初步学会使用试管、药匙、镊子、胶头滴管、量筒等仪器。 (4) 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 (5) 初步养成“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的实验习惯。
三、教学过程
[引言]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做实验, 今天我们就走进化学实验室, 认识一些重要的化学仪器, 学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
[板书课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过渡]我们第一次进入化学实验室, 首先应熟悉实验室的布局, 知道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这是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1.认识化学实验室
[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室的环境, 知道电源的位置, 会灵活开启自来水龙头, 知道废液缸和水池使用的注意事项, 记住灭火器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投影]“化学实验室规则”, 并适时穿插一些规范操作、违反规则的图片或视频。
[小结并板书]遵守纪律, 注意安全;爱惜仪器, 节约药品;收拾桌面, 保持整洁。
2.常见的化学仪器
[投影]按类别逐一显示以下化学仪器:
(1)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 (盛放固体药品) 、细口瓶和滴瓶 (盛放液体药品) 、集气瓶 (盛放气体) 、茶色试剂瓶 (盛放见光易分解的药品) 。
(2) 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4) 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它们底面积较大, 受热时须垫上石棉网) 。
(5) 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等。
(6) 用于称量和量取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和量杯等。
(7) 用于取药品的仪器:药匙、镊子和胶头滴管等。
(8) 用于夹持或支撑的仪器:铁架台 (含有铁圈或铁夹) 、试管夹、坩埚钳等。
(9) 能盛装液体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
(10) 能盛装固体加热的仪器:试管、燃烧匙等。
(11) 分离及加液的仪器: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找一找]伴随上述投影画面, 要求学生及时从实验台上找出对应的9种常见化学仪器 (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滴瓶和配套的胶头滴管、铁架台、烧杯、量筒、集气瓶) 。
[介绍]9种常见化学仪器的主要用途 (如试管常做反应容器、酒精灯用来加热等) 。
[板书]认识9种常见的化学仪器。
3.药品的取用
[讲述]药品取用的规则;并适时投影操作韵语。
[投影]药品多有腐蚀性, 使用严格按规定;不摸不尝防中毒, 扇气入鼻闻气味;未说用量要少取, 液取一二固盖底;用剩药品别乱丢, 指定容器中回收。
[板书]三不、节约、回收。
(1) 固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盛有固体药品的广口瓶。
[介绍]广口瓶的特点是瓶口相对较大。广口瓶的磨砂部位在瓶颈的内壁, 这样便于跟磨砂的瓶塞严密吻合 (集气瓶的磨砂部位则在瓶口表面, 这便于跟磨砂的玻璃片相互吻合) , 从而起到密封的作用。因为取用 (或回收) 固体药品都要借助镊子、药匙等工具, 而固体药品一般没有挥发性, 所以为方便取用, 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广口瓶里。同样的道理, 家中的米桶、盐罐子、固体调料瓶等都是大口的容器 (可适时投影图片) 。
[演示]教师取块状的大理石加入试管里, 并适时投影操作韵语。
[投影]块状药品镊子夹, 绝对不能手来拿;一横二放三慢竖, 药品自动向底滑。
[板书]一横二放三慢竖。
[练习]学生将2~3粒的锌加入试管里, 教师巡视、指导。
[演示]教师将碳酸钠粉末送入试管里, 并适时投影操作韵语。
[投影]粉末药品药匙取, 也可倒在纸槽里;一斜二送三直立, 药品落入试管底。
[板书]一斜二送三直立。
[练习]学生将少许碳酸钠粉末加入试管里, 教师巡视、参与。
(2) 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盛有液体药品的细口瓶, 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磨砂部位。
[介绍]细口瓶的特点是瓶口相对较小, 因为取用 (或回收) 液体药品大多是直接倾倒, 而液体药品又极易挥发, 所以它一般保存在细口瓶里, 这样既防止挥发, 也便于取用。同样的道理, 家中的油瓶、酱油壶、酒瓶子、花露水瓶等也都是细口的容器 (可适时投影图片) 。
[演示]教师向试管里倒水 (最好是有色的水, 下同) , 并适时投影操作韵语。
[投影]瓶塞先倒放, 标签要向上;两口紧密靠, 液体缓慢倒;倒完盖瓶塞, 瓶回签向外。
[板书]倾倒液体:倒放、向上、紧靠、缓倒。
[讲述]生活中的一些习惯, 如打开锅盖、茶杯盖、油壶盖子等, 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一致的, 都应该倒放, 以防止灰尘沾到盖子上, 进而带入饭菜、茶水中。
[练习]学生向试管里倾倒水, 教师巡视、纠正。
[过渡]如果取少量的液体, 无需直接倾倒, 可以使用胶头滴管。
[展示]滴瓶和配套的胶头滴管及多用胶头滴管。
[演示]教师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水, 并适时投影操作韵语。
[投影]轻捏胶头排空气, 松开两指吸液体;夹持滴管悬空滴, 用完插回原瓶里;滴管若是多用的, 用前用后清水洗。
[板书]滴加液体:轻捏、吸液、悬空、下滴。
[练习]学生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水, 并数一数1 mL水的大约滴数 (约20滴) 。
[过渡]我们常需要取用较多的一定量的液体药品, 一般不用托盘天平称量, 而是用量筒量取, 这样操作比称量方便一些。
[演示]教师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并适时投影操作韵语。
[投影]根据用量定规格, 量筒平放实验桌;先倒后滴至刻度, 读数平视凹低处, 俯大仰小数离谱。
[板书]使用量筒:平放、平视。
[练习]学生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教师巡视、参与、纠正。
4.尝试实验
[过渡]下面同学们利用刚才学会的实验基本操作, 做两个化学实验。
[分组实验]向刚才加有锌粒的试管里, 倾倒少量的稀硫酸, 一会儿将燃着的火柴移到试管口;向刚才加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里滴加稀盐酸, 然后将燃着的火柴放到试管口。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并及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释疑。实验结束学生汇报。
[板书]做实验:规范操作, 如实记录。
5.整理实验用品
[过渡]做实验时, 桌面必须整洁, 仪器必须干净, 因此每一次实验结束我们都要及时整理实验用品, 认真清洗玻璃仪器。
[演示]玻璃仪器的洗涤, 并适时投影操作韵语。
[投影]废液先倒完, 注水反复涮;附物不易洗, 刷子上下移。
[练习]学生整理实验用品, 刷洗玻璃仪器, 教师巡视、指导。
[结课]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6.布置作业
(1) 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报告和实验习题。
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考点探究 篇三
1.药品的取用
(1)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用药匙,若药匙不能伸入试管,可用纸槽,要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而不能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如图1所示)。块状和大颗粒固体用镊子夹取。
图1
(2)取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的液体用倾倒法,注意试剂瓶上的标签向手心。向容量瓶、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例1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制取气体物质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检查是否漏水后洗涤干净。
A.除②以外B.除④以外
C.除⑤以外D.全部正确
解析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可防止试管局部过热而炸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以免引起倒吸,③制取气体物质时,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造成药品的浪费,④分液漏斗和滴定管的活塞容易出现漏液现象,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用容量瓶来配制溶液时,摇匀这个步骤需颠倒容量瓶2~3次,故必须保证瓶塞处不能漏液。答案:D。
2.试纸的使用
(1)常见试纸:石蕊试纸——定性检验酸碱性;pH试纸——定量(粗测)检测酸碱性强弱;品红试纸——检验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淀粉-KI试纸——检验Cl2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2)使用方法:①检验溶液:取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液体,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等pH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②检验气体: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用镊子夹取或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然后再放在集气瓶口或导管口处,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例2下列有关试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某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来测定该溶液的pH
B.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
C.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的气体必是SO2
D.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
解析A中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B中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不一定是氯气,只要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都可以;C中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的气体也可能是Cl2。中学阶段所学的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只有氨气。答案:D。
3.仪器的洗涤
(1)方法: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
(2)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3)常见残留物的洗涤(见表1)
表1
残留物洗涤剂
容器里附有的油污NaOH溶液或热的纯碱溶液
容器壁上附着的硫CS2或热的NaOH溶液
试管上的银镜稀HNO3
AgCl氨水
试管残留的MnO2热浓盐酸
例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或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解析A错,试纸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B错,不能将水加到浓硫酸中,应将密度大的溶液加到密度小的溶液中;C中制备的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能用浓硫酸干燥;D错,没有沿玻璃棒转移稀盐酸。答案:C。
4.实验安全装置
(1)防倒吸装置(如图2所示)
图2
(2)防堵塞安全装置(如图3所示)
图3
例4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解析①项收集NH3装置中无棉花;②项NH3通入CCl4中,NH3不溶于CCl4,不会引起倒吸,逸出的NH3又可被稀H2SO4吸收;③项向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水,没过长颈漏斗的下端,关闭止水夹,再加一定量的水,烧瓶内液面停止在某一高度不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可说明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不好;④项,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应长进短出。答案:C。
5.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与答题规范
(1)气密性检查的基本思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
(2)检查气密性的答题规范:①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②微热法检查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③液差(封)法的关键是封闭、液差。
例5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 )。
解析D中已经夹上弹簧夹,如果气密性良好的话和外界不再相通,那么把左侧向上抬起时,左侧的液面也应该升高;现在,把左侧上下移动,两端液面依然保持水平的状况,说明这时是一个连通器,右侧已经和外界连通了,所以气密性不好。答案:D。
例6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仪器或装置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的是(填序号,下同)。
A.容量瓶 B.洗气瓶
C.分液漏斗 D.酸(碱)式滴定管
(2)下列关于不进行气密性检查可能导致后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收集不到气体 B.造成环境污染
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 D.引发爆炸事故
图4
(3)为检查如图4所示简易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甲同学进行了以下操作和方案设计。甲同学认为,只要往漏斗中加水,便可检验其气密性是否良好。经检验他的方案可行。则甲同学的操作方案、现象和结论是。
解析(1)要检查气密性的仪器,往往与气体的发生、净化、收集等方面有关,所以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均无需检查是否漏气,但应该检查是否漏液。(2)如果不进行气密性检查,可能出现漏气,发生ABC的后果,如果发生堵塞,则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即D,所以选ABCD。(3)见答案。
答案:(1)B (2)ABCD(3)关闭试管夹,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水至一定量后,发现漏斗导管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停止加水,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1)搅拌:①蒸发结晶:用玻璃棒搅拌,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致使液滴飞溅出来。②固体溶解:进行固体溶解的实验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如粗盐的溶解。注意事项:搅拌时不要碰容器壁、容器底,同时要向同一个方向搅拌。
(2)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注入容器中。①过滤;②溶液的配制。
(3)测定性质:①测pH:测定溶液pH时,玻璃棒的作用是蘸取液体,点在pH试纸上。②检验气体性质:检验气体性质时,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试管口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4)对液体和固体物质进行转移。
例7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5图6
A.可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2.85mL的KMnO4溶液
B.实验室蒸馏石油可用如图5所示实验装置
C.取用钠或钾时,剩余的钠或钾要放回原瓶
D.配制500mL0.4mol·L-1NaCl溶液,必要的仪器如图6所示
解析A中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B中的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D中不需要分液漏斗,而需要容量瓶。答案:C。
(收稿日期:2015-07-15)
4.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总结 篇四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来看,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S等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大多数有机物等,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原子间结合可形成分子,如 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Si晶体,分子,分子,也可以直接形
晶体。金属晶体也可看成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物质,实际上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的,金属单质都属于金属晶体。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阴阳离子结合而构成的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大多数的盐、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离子晶体。
物质的性质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物质的性质通过自身的变化表现出来。物理性质指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颜色、状态、溶解性、气味、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硬度等,可以通过观察法和测量法来研究的性质。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等。
物质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和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混合而成的,没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如空气、溶液、汽油、玻璃等。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同素异形体混在一起称为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在一起为混和物。同理,与 的气体也为混合物。另外,聚合物因分子的聚合度不同,没有固定熔点,也被视为混合物,纯净物指的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另外,自然界中所存在的一些矿物,材料往往不是纯净物。这时要求我们掌握的是它的主要成份,例如硫铁矿的主要成分是,菱镁矿的主要成分是
等。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种类,又可细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又细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降
为液态外,都是固体。它们具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在化学反应中表现还原性。非金属单质中只有 为液态,其它均为气态或固态,金刚石,晶体硅和晶体硼属于原子晶体,石墨属于混合晶体,其余多为分子晶体。与金属单质对比,非金属单质通常没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性能差,在化学反应中,象
等常表现氧化
性,象C、等常表现还原性。稀有气体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单列为一族,它们都是单原子分子,因为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已达到稳定结构。化合物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又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其中酸指的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所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 式:①根据构成元素分为含氧酸(如
等);②根据可电离出的
二元酸(如
(中学阶段掌握的强酸有(性酸(如
点高低分为高沸点酸(如)和多元酸(如 的化合物。酸的分类有多种方)和无氧酸(如
数目分为一元酸());③根据酸性强弱可分为强酸)和弱酸
等);④根据是否具有氧化性可分为氧化)和非氧化性酸()和低沸点酸(如)。凡是酸应具有酸的通性:①使指示剂变色;②与活泼金
等);⑤根据沸属反应生成盐和 ;③与碱发生中和反应;④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⑤与盐
。碱指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这里要注意的是水溶液显酸性的物质不一定都是酸,例如强酸的酸式盐,或水解显酸性的强酸弱碱盐,应强调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中学常用的可溶性强碱为如下四种:。
是常用的弱碱。碱的通性如下:①使指示剂变色;②与酸发生中和反应;③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④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碱与盐的复分解反应要求反应物都可溶,产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大多数的盐属于强电解质。盐的溶解性差别很大,钾盐、钠盐、硝酸盐、醋酸盐、铵盐大都易溶于水,碳酸盐、磷酸盐、硫化物、亚硫酸盐等大都不溶于水。根据盐的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正盐指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酸式盐指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如 碱式盐指碱中的 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如
等;
等;复盐指多种阳离子与。部分盐可与金属发生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如
置换反应,另外,盐与酸、盐与碱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物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氧化物又可以细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和过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指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气,如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如 物中元素的价态必须与对应的酸和盐中的价态一致,例如
等,酸性氧化的酸性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指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指与酸、碱反应都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另外,有一类氧化物不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
等。水,或者没有对应价态的酸、碱或盐,这一类物质称为不成盐氧化物,如NO、还有象
称为过氧化物。以上是无机化合物的主要种类,有机物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两大类,每一类里又根据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官能团细分为不同类的物质,这部分内容到有机再详细复习。
2、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化学用语;(2)表示物质宏观组成的化学用语;(3)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现分别区分如下:
(1)表示微粒组成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电子式、离子电子式、离子符号等。
(2)表示物质宏观组成的化学用语有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对分子晶体来讲即为分子式),最简式(用元素符号表达其组成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的式子)、结构式(用短线表示共用电子对的式子),结构简式(结构式的简写)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表示最外层电子得失或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情况)。
(3)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包括电离方程式(强调强电解质的电用“=”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用“ ”表示)、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有气体,沉淀生成时要注明“↑”或“↓”)。热化学方程式(必须要注明各物质的状态,且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方程式系数成正比)、离子方程式(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才能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参加反应,其余物质都应该以化学式表示,并且要注意方程式两边带电荷量应相等),电极反应式(注意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3、化学中常用计量
化学中常用计量指围绕物质的量展开的计算。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物质所含的微粒个数,它的单位是摩尔。它可以与微粒数,物质质量,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溶液的浓度之间进行换算,在高中化学计算中起桥梁作用。此处常用公式如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5.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总结 篇五
完成作业:
化学学科的课后作业及解题过程也有其自己的规律: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首先要认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给出什么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也就是明确已知和求解。
(2)回忆知识点,确定解题方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有关的化学概念,基本理论,计算公式等化学知识,设计一条解题途径,制订出解题的方案。
(3)正确解题,完美答案。把解题的思路一步步表达出来,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解题结束时,要注意反复检查,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4)展开思路寻找规律。这是最后一环,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容易忽视而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一道题目做完以后,要结合己做好的题目联系前后的思路,从中悟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是做无数道练习题,也达不到巩固知识、训练技巧、提高能力的目的。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化合物。
有机物中除含碳元素外,多数含氢元素;其次还含有氧、氮、硫、磷、卤素等。
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碳的氧化物(CO、CO2 )、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等看作无机物。
种类繁多的原因:
A、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形成四个共价键。
B、碳原子之间可形成不同方式的共价键:单键,双键,叁键;可成链或成环。碳链还能相互交联。
C、一个有机物可能只含一个碳原子,也可能含几千甚至上万个碳原子。
D、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即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3、性质特点:多为分子晶体(熔。沸点低)多为非电解质(难电离),多为弱极性或非极性分子(同中存异)
①溶解性(小分子的醇、酸、醛可溶于水)
②耐热性:易氧化。易燃烧(CCl4可以作为电器着火的灭火剂)
③电离性(导电塑料已经在工业上广泛应用)
6.九田小学实验操作考查工作总结 篇六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我校的实验教学工作水平。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我们认真组织进行了学生实验操作考查工作。此次实验操作考查,检验了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动眼观察实验现象,动脑分析,概括归纳科学结论,学习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更能激励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促进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等科学素养的提升,使他们受益终生。
一、组织复习,认真准备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围绕本次实验操作考查试题重点指导,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准备仪器材料,2、将学生分好组,3、围绕考查范围,组织全体六年级学生分组实验进行重点操作,二、严格组考,客观评分
我们的考查主要是采取以下方式组织进行的:
1.实验考查采用学生动手独立操作、记录、简单处理实验数据,监考老师当场评定成绩的方法。
2.考室同时进行四个实验题的考查,同一组学生做同一个实验。3.监考老师以任课老师为主,教研组配合进行,上级领导派人巡查。每一考室同时安排四位专业老师监考。每位监考老师对做同一实验的同一行学生进行考查。
4.成绩评定按照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呈现。试题满分为20分。
6.每个试题有考查评分表,考查时监考老师认真根据考查评分标准,客观公正地评定,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考查分数,并将学生考查成绩记入表中,然后将考查成绩报送学校教导处统计。学生的考查成绩将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之一。
三、认真做好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考查结束后,我们认真做好了这次实验考查的总结工作。本次实验操作考查的结果为:共有 22人参加实验考查,合格人数 22人,合格率100%,优秀人数 22 人优秀率 100 %。
学校实验操作考查实施方案、实验考查评分表、学生分班成绩花名册、考查成绩统计表、实验操作考查工作总结等五个部分已经全部归类入档。
7.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总结 篇七
1994年,Adleman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提出DNA计算,并用DNA计算的方法成功解决了著名的Hamilton路径问题[1]。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DNA计算的实用价值逐渐显现,而DNA计算的基本操作就是对于如何做计算的研究。
我们通过对已有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操作的归纳、总结、比较、提炼,提出一个统一的基本操作过程,将一些复杂的操作简单化,进一步解决分子生物学中操作的多义性,使我们之后的研究能够建立在一个相对简单的平台上。
二、基本操作的归结
D N A是由称作核苷酸的一些单元组成,这些核苷酸随着附在其上的化学组或基的不同而不同。共有四种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分别用A、G、C、T表示。单链D N A可以看作是由符号A、G、C、T组成的字符串。利用Watson-Crick互补性原则,使得这四个碱基天生具有可编码的可能。基于此我们根据已有的关于D N A算法的一些研究[4],和现代分子生物学中已经成熟的技术[5,6],以实验的各个阶段作为划分各种基本操作的依据,归结D N A计算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准备阶段
1、合成(M a k e)
用化学方法合成指定编码的D N A单链分子,化合反应是沿着3’-5’方向一个个的将特定的核苷酸加载到已经合成的链上,这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现在很多的“合成化机器人”可以使用。简短的化学合成的单链分子称为“寡核苷酸”。
2、固定(A t t a c h)
对于基于表面的D N A计算来说,就是把初始DNA片段固定在各种各样的载体表面。
3、复制(A m p l i f y)
通常采用的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PCR的扩增反应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过程。
第一步:将反应体系(包括双链模板、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以及酶促反应所需的离子等)加热至接近沸点温度,使双链DNA模板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打开,变成单链DNA,作为互补链聚合反应的模板。
第二步:将反应体系降温至55℃左右,使两种引物分别与模板DNA链3′端的互补序列互补配对。
第三步:将反应体系升温至72℃,在耐高温的D N A聚合酶催化作用下,将与模板互补的单个核苷酸加到引物所提供的3-O H上,使D N A链延伸,产生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 N A链。
上述三步反应完成后,一个D N A分子就变成了两个D N A分子,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多,D N A分子就以2 n的形式增加。P C R的反应过程一般都是在P C R扩增仪中完成的。
(二)计算中阶段
1、变性(Denaturation)
也称作杂交(hybridization)即加热D N A溶液直至D N A熔解,也就是使DNA双链分离成为单链,温度为85℃~95℃。
2、复性(Renaturation)
即变性的逆过程,也称作退火。当把变性之后的高温溶液慢慢冷却后,互补两条单链又能结合在一起,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为退火。
3、混合(Mix)
将两个试管的溶液倒入一个试管。
4、延长(Extend)
通过聚合酶将核苷酸加载到一个已存在的D N A分子上。该操作需要一条已知的单链模板和一条已有的引物,引物与模板的一部分发生键连,沿3`-端有效的伸展。
5、切割(Cut)
在溶液中加入外切酶,可以实现在D N A分子的两端去掉核苷酸,完成外部切割,外切酶可以实现5’端,或者3’端的切割,更加灵活。而且可以有选择地破坏双链或单链D N A分子。内切酶对于切割内容、切割的位点以及切割方式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可以实现D N A分子内部的剪切。最为广泛实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它可在特定的位点切割D N A双链。而切割的方式可以是平头的或粘性的。
6、连接(Ligation)
通过连接酶,将串上相邻而之间并没有磷酸二酯键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缺口缝隙填补起来,即缺口的闭合。分为平头连接和粘端连接。实现一个D N A链的端点同另一个链连接在一起。
7、删除(Delete)
通过低温缓冲溶液的冲洗,可将我们不需要的D N A单链删除。
(三)读出解阶段
1、标记(M a r k)
由于D N A分子是无色的,为了便于读出结果必须使用标记。常用的方法有二:在合成时,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荧光的溴化乙啶进行着色;在D N A分子的末端附加放射性的标记。
2、分离(Separate)
使用凝胶电泳法,利用DNA分子带有负电荷的特性,将它放置在电场中,DNA分子将向正电极方向移动,小分子在通过凝胶时比大分子移动快,就可分离分子,并通过分子迁移距离就可计算长度。
3、抽取(Extract)
将探针(即目标分子的互补分子)附着于微小的磁珠,并将其放入含有靶分子的溶液中,经过充分摇匀后,靶分子附着于探针,因而附着于磁珠,即可提取。
4、测序(R e a d)
Sanger双氧链终止法,这已经是广泛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使用的成熟方法,还有一种Maxam-Gilbert化学切割法也较为成熟,在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
三、总结
基于生物学的许多操作有着一定的多义性,本文主要对D N A计算的基本操作做了一个归结,并希望通过这项工作能够规范有关DNA计算算法的表述,以便在将来的研究中用一种通用的表示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以上的三个实验过程是一种循环的过程,即后一阶段的实验准备有可能来自于前一阶段的试验结果,只是为便于分类,我们进行了划分,但不一定存在绝对的分段。
参考文献
[1]AdlemanL.Molecularc omputeatorofs olutions to combinatorial problems.Science1994,266:1021-1024
[2]T Head,et al.Computing with DNA by operating on plasmids[J].Biosystems,2000,57(2);87-93.-
[3]Sakamoto,et al.Molecular computation by DNA hairpin formation[J].Science,2000,(288);1223-1226.
[4]G.Paun,G.Rozenberg,A.Salomaa.DNAC omputing New Computing Paradigm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26
[5]张维铭.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总结 篇八
例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B. 用10 mL量筒量取8.58 mL蒸馏水
C. 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解析 没考虑到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潮解且有腐蚀性,A项错误;对量筒的精确度把握不够,B项错误;收集气体的方法不对,C项错误。答案:D。
点评 实验的基本操作应注意以下几个细节:1.操作的第一步是什么:如加热、制取气体、收集气体、中和滴定、焰色反应等;2.几个“零”点的位置:滴定管的零刻度、量筒及容量瓶没有零刻度、托盘天平、温度计等;3.几种仪器的精确度:托盘天平、滴定管、量筒等。
考点2 实验仪器的使用
例2 有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下列六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
(1)能用做干燥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有 ;(填代号,下同)
(2)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有 ;
(3)在氯气和铁反应的实验中,能添加在制气和化合反应装置之间以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等杂质气体的装置有 ;
(4)在乙烯与溴水反应制二溴乙烷的实验中,能添加在制乙烯装置和加成反应装置之间,以达到控制气流速度使气流平稳的目的的是 ;
(5)若用C装置做二氧化硫与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则其中广口瓶的作用是 。
解析 (1)AEF (2)AB (3)AF(或AE) (4)D (5)安全瓶,防止碱液倒吸
点评 我们不仅要知道每种仪器最常见的用途及注意事项,还应该知道各仪器“延伸”的用途和多仪器组合在一起时的用途。
考点3 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及意外事故处理
例3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是( )
A. 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的试管可用稀H2SO4清洗
B. 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需要四次
C. 不慎将浓H2SO4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D. 在250 mL烧杯中,加入216 g水和24 g NaOH固体,即可配制10% NaOH溶液
解析 银不溶于稀硫酸,A项错误;NaOH溶液对皮肤也有强腐蚀性,不能使用,应该直接用大量水冲洗,C项错误;配制溶液的体积超过了烧杯容积的二分之一,在搅拌过程中液体有可能溅出来,D项错误;先称坩埚的质量,然后称装有硫酸铜晶体的坩埚的质量,加热失水后再称量一次,然后再加热再称量,到连续两次质量差不超过0.1 g为止,所以,最少需要称量四次,B项正确。
点评 1. 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2. 洗涤玻璃仪器的方法:水洗法、药剂洗涤法。洗涤干净的标态。3. 常见事故及其处理方法。4. 易变质和具有危险性的药品的特性及保存方法。
【专题训练】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离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C.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混合物
D.把玻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2.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实验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3. 为了进行某实验,必须用下列仪器:镊子、小刀、滤纸、坩埚钳、烧杯等,所进行的实验是( )
A. 观察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B. 观察铜丝在硫中燃烧
C. 观察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D. 观察铝片氧化膜破坏后在空气中跟氧气反应
4. 酒精灯不易点燃或燃烧不好,可能的原因有:①酒精灯不用时没盖上灯帽;②灯芯外露部分已烧焦炭化;③灯内的酒精只占灯容积的[12];④使用的是99.5%的酒精,含有水。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少量的钾、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亦可保存在四氯化碳溶剂中
B.实验时未用完的药品均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C.烧杯、容量瓶都需要墊石棉网才能加热
D.试管、坩埚、蒸发皿可以直接用酒精灯加热,不需垫石棉网
6. 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若指针偏右,则可将右则螺母向内旋转
B. 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C.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D. 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7. 下图表示中和滴定时的一步操
A. 该同学正在使用的是酸式滴定管
B. 该操作是为了排除滴定管内的气泡
C. 该同学正在检查该滴定管是否漏水
D. 该操作是为了调节滴定管内的液面到0刻度
8.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做蒸馏实验时,冷凝管的进水口在下侧,温度计的水银球在溶液中但不能触及瓶底
B.蒸馏时应该在蒸馏烧瓶内加几颗沸石或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C.做萃取实验时,加入萃取液后要先倒转分液漏斗并用力振荡,再静置
D.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下层液体由下端流出且分液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9. (1)使用常用仪器,运用化学原理进行巧妙的设计,就可以用同一个简单的装置实现多种用途。
隔 板][钢丝网
隔 板][A B][a][b][c]
①利用上图中a装置,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收集NO,试简述操作: , ;
②甲同学把试管底部钻出一小洞,并和广口瓶组成图中b装置,通过开、关导管上的阀门可以控制试管内的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如果该装置中的隔板是用铜丝制成,则该装置可以制取的常见气体有 (填两种);
③乙同学认为,可把b装置作如上图c的改动,用橡皮塞替代铁架台来固定试管。请判断乙同学的做法是否可行? ;
(2)拟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为了防止污染,在右边的试管中盛放足量的NaOH溶液。操作中怎样加入硝酸和铜片才能避免铜与硝酸刚一接触时生成的气体外逸到空气中? 。
10. 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硫酸配成1 mol·L-1的稀H2SO4。现实验仅需要这种硫酸240 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硫酸时,应选用容量为 mL的容量瓶;
(2)经计算需要 mL浓硫酸,在量取时宜选用下列量筒中的 ;
A.5 mL B.10 mL
C.25 mL D.50 mL
(3)配制该硫酸溶液除上述仪器外,还用到的仪器有 ;
(4)在量取浓硫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待稀释的硫酸冷却至室温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环形标线2~3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凹面底部与瓶颈的环形标线相切 ③将浓硫酸注入盛有若干毫升蒸馏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 ;
(6)若出现如下错误操作,所配溶液浓度将偏高还是偏低: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1. (1)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由图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 ,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g;
(3)指出下面3个实验中各自的一个主要错误:
A. ; B. ; C. 。
粉末][CO(CO2)][NaOH溶液]
9.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总结 篇九
作者:教务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5-14 16:53:02
在邢台市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邢台市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站《关于2012年初中毕业与升学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指引下,以强化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我校2012年初中毕业与升学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工作,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统一部署,于5月12日上午,规范、有序地对666名考生(17组),进行了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现将此次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面部署各项备考工作。
初三毕业与升学加试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手段。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初三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备考方案》,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强调理化考试前期准备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对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备考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保障到位,确保实验考试的顺利进行。
按照实验操作考试要求,实验员提前备好了实验考试所需的各种仪器、药品,并摆放在实验台的合理位置。为防止意外,每道试题都准备了备用仪器和药品,制定了实验操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确保了实验考试的顺利进行。
三、严密组织,形成规范、有序的考试环境。
5月11日下午,教务处召开了理化实验操作考试考前培训会,对考试进行了统一安排,周密布署,考务工作人员明确了分工职责,熟悉了考试流程。5月12日上午,为保证学生的安全、有序,采取了“五步”待考的做法:
1、每场开考前10分钟,由整队协调员,协调各班主任,按照分组名单,组织考生到实验楼前排队等候;
2、点名员按照分组名单,每场开考前8分钟点名并把考生带到抽签处,做好抽签准备;
3、每场开考前7分钟,抽签员按照分组名单,组织考生抽签并登记题号(物理签1—20、化学签1—20);
4、开考前5分钟,根据抽签所定学科及题号,两名领考员组织考生按照物理1-20、化学1-20分别依次排队并带入待考处候考;
5、开考前2分钟,两名领考员分别带领考生进入物理、化学实验考场。经过五个环节的严密组织,666名考生(17个组)有序地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四、严格监考,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氛围。
为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市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站对物理、化学监考教师进行了考前培训,并统一安排到各考点监考。我校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同时进行,每组40名考生,上级派有40个监考教师,他们恪尽职守,严格监考,按照评分标准认真打分,为考生营造了公平、公正的考试氛围。
10.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总结 篇十
根据《西乡塘区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工作方案》的通知及西乡塘区教育局的部署,我校2014年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于5月8日下午顺利进行,先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考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教务处主任、副主任直接参与考点的组织工作。具体名单如下: 主考:韦少宁 副主考:韦全珍 抽签员:黄少红 检录员:梁常新
实验员:谭焕民(物理)、钟清华(化学)
监考员:覃雅妮、黄梅芳、李本媛、梁润肖及心墟中学物理、化学老师各2名
二、做好考场设置及轮次安排
1、设候考室1间(初三4班教室),物理实验室(力学)、物理实验室(电学)、化学实验室各1间作考场用,物理实验室每间设2列,每例6座,共12座。化学实验室设4列,每列6座,共24座。
2、本考点考生总数为160人,安排4轮考试,具体如下: 15:00-15:20 第一轮48人 15:30-15:50第二轮48人 16:00-16:20第三轮48人 16:00-16:20第四轮16人
三、做好考点的各项工作
1、加强对考务人员、考生的安全教育。召开考务人员会、毕业班教师会、毕业班学生会,增强安全意识,明确实验操作考试程序及要求。
2、每次开考前,督促实验员对将要使用的仪器、药品、电源等进行严格的检查。
3、执行实验操作考试信息报告制度和事故专报制度。考务 人员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做到对各种异常情况能及时、有效处置,重要情况红突发事故及时报告。
4、监考员提前20分钟到岗,检查仪器、药品配套情况,确保考试安全。
5、实验员做好开、锁门,室内外卫生、安全、药品管理和更换工作。6、5月4日召开监考及工作人员会议,严格按实验考查的 要求培训监考及工作人员,完成仪器、药品等准备工作。7、5月5日召开毕业班教师和学生大会,培训实验考试程序,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安全教育。
8、考点环境、考点布置按要求布置,为考生营造了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考试环境。
四、考点工作效果良好
经过考点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我校理化实验操作考试 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在整个考试过程中,没有出现舞弊现象,没有出现安全事故,160名学生参加考试,160名达标。
西乡塘区安吉中学
11.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探索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实验;能力;培养
近年来,我在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我的作法是: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前提
演示实验的过程是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给学生很深的印象,它能对学生起到潜在的楷模作用。因此,在课前作一次自我操练,切实掌握好演示实验的要领,便于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改进,使每个演示实验都万无一失。例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其中二氧化锰量的多少取决于老师的演示和指导。
二、抓好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的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始于实验的基本操作。为改变以往学生缺乏实验基本操作训练的状况,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实验的具体要求,遵照“精讲多练”的原则,分别制定了各项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并归纳总结成表格,叫做培养化学实验技能的“序”。根据“序”的内容,落实到每个实验、每种仪器中去。在这个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四条措施:
1.极早抓
从第一个就紧抓不放,在“绪论”课之后,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让他们接触实验的基本仪器、模型、标本、挂图,强调培养化学实验技能的目的.提出学生实验的要求和实验室规则,并有意让他们做点燃镁条的实验和用玻璃管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变浑浊后又变清的实验,使他们产生兴趣,发现与提出了不少问题,也为他们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实验现象牵线搭桥,收效很好,这是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第一课。
2.细致抓
凡是涉及实验操作的技能,都要舍得花课时,在课堂上逐项对学生进行训练考核,采取“讲清道理、示范操作、学生练习、总结提高”四步曲的作法,四人一组,人人动手,相互纠正,反复练习,项项落实,达到个个能独立操作的目的。若有少数不过关的学生,也不轻易“放”过,在取得班主任老师的支持后,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去实验室重作实验,直到学会为止。
3.集中抓
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验操作的实际情况,必要时集中时间、挑选内容,进行集中训练。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因此,一般要用两周(六课时)的时间进行使用化学仪器技能和基本操作技能的集中训练,以填补空白,提高起点,为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对于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定量实验,还要精心组织,集中训练,严格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生。
4.反复抓
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并不是靠一朝一夕、一蹴而成的,需要循序渐进,只有经常训练和反复巩固提高,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为此,針对每个实验,化学教师必须认真指导、集中训练,学生必须分散巩固、反复操作,使多数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得以提高。
三、上好实验课,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中心环节
1.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学期实验课教学计划
为了提高实验课质量,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学期实验课计划,统筹安排。内容有: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步骤、实验材料、实验基本技能训练要点、实验时间等,按计划分别落实到有关章节中去,对每章每节的实验要求具体,难易适度。由于每节实验课是全学年、学期或某一项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应当做到前后互相衔接。例如:培养学生使用试管的能力,在不同的课里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逐步掌握:①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只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②在一些实验中,要学生学会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③在进行酸碱反应实验课里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等。
2.课前要认真做到“五备”
“五备”即:备实验目的要求,备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备实验材料,备注意事项,备直观教具,实验前一定要指导学生作好预习工作,让学生认真填好实验报告中“实验内容、步骤”一栏。上课时,以报告单作“入场券”,教师每次抽查一、二个组,这样,教师就可以节约讲解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以提高实验的速度和效益。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认真作好实验课的辅导
我们过去上实验课,进行辅导主要是演示,以为只要从头到尾演示一遍就行了。但因
抓不住重点,占时间又多,效果不好。现在必须改变过去“包办代替”的方法,既大胆放手,又不放任自流,采用提出本节实验关键性问题,时而演示时而讲解、时而边演示边讲解、巡回解决主要矛盾三条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四、把动手操作能力列人考试、考核内容,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有效措施
1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总结 篇十二
一、规范使用实验室常规仪器
所谓的实验室常规仪器指的是温度计、酒精灯、烧杯、量杯、试管、胶头滴管、三脚架之类的器材。对于这些器材的使用, 有的教师并不重视, 觉得只要操作顺手就好, 但既然上的是科学课, 就应该体现科学性。因此, 我认为在使用这些器材前应该先介绍器材的使用方法 (自制器材不算) 。科学的探究最怕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 如果时间允许, 我会给学生进行仪器简介。学生对于陌生的东西可能会一时新奇, 但是当其不知道这怎么用时, 学生的好奇心也很快就会消失。在“冷热与温度”这节课中, 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实验温度计, 孩子们都见过体温计, 但并不一定见过实验温度计, 为了让其能够牢固地记忆实验温度计的特点, 我设置了几个问题:“它与你平时见过的体温计有什么不同?”“怎样使用?你为什么要这么用?”这样一来, 孩子们的思维就被牵引着, 能够展开联想, 从而更好地认识实验室常规仪器。实验室常规仪器都有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 培养其良好的实验习惯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为中学的理科学习做铺垫。比如, 在学习使用酒精灯时, 我分为5个部分进行教学: (1) 了解酒精灯的用途及结构; (2) 使用前的检查; (3) 使用时的方法, 如何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加热时必须使用外焰, 如何熄灭酒精灯。 (4) 注意事项。 (5) 操作练习。这样一来, 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来使用这些常规仪器, 课堂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二、教师要设计好实验步骤
科学实验中经常都是由老师通过口头或者课件的形式呈现完善后的实验步骤。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教师应该注意引导的方式, 所提出的问题要逐步深入, 层层递进, 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 然后再进行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 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完善其实验方案。
(一) 完善实验方法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 应该多研究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器材。在教学中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或补充。学生的科学探究基于教师所提供的实验材料,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所准备的实验器材不能照本宣科或者随心所欲, 必须要操作性强、全面、有代表性、有启发性。比如, 在研究“热的传递”时, 教材上呈现的是在金属勺上点3滴蜡油, 然后加热中间的蜡油, 在这个实验中, 我认为实际操作起来效果并不好。首先, 蜡油的大小难以控制, 金属导热速度比较快, 有的蜡油本该是较快呈现出熔化现象的, 但是可能由于蜡油太大滴, 反而最晚熔化;其次, 间隔小, 热传递快, 蜡油有时同时开始熔化, 因此效果不佳。在此基础上, 我进行了改进, 我先用火柴梗末端蘸取蜡油然后迅速粘在金属片上, 由于液体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 蜡点的大小很相近, 且保持4~5厘米的间隔, 使现象更明显。另外, 我粘上4根火柴梗, 并加热第3根火柴梗处,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不仅能够很明显地看到在金属片上的热传递是双向的, 而且也能清楚地认识到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逐渐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二)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科学课的实验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的实验, 一种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 由于学生不能动手参与, 其积极性或多或少会有所影响, 因此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认为这是科学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 进行自主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在探究“空气中有什么”这节课中, 研究空气成分前, 为了避免学生操作不当造成无法观察到现象或者现象不明显, 我先进行了演示, 演示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 因此, 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何从水里拿到硬币而不弄湿手?”我的要求是把一枚硬币放在平底盘里, 倒上清水, 把硬币淹没, 然后请你用手把硬币拿出, 却不能把手沾湿。这个问题一出, 学生都认为这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都非常地惊奇, 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观察实验上, 当我再说其实只要一只去底的塑料瓶和一根蜡烛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时, 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被我充分地调动了, 此刻进行演示, 同学们都能很认真地观察。接着我就顺理成章地提出了我所要的问题:“为什么盘里的水会被吸到塑料瓶中?”然后同学们再利用教材上介绍的装置进行实验。可见在进行演示实验时, 教师还是要让学生产生疑问来调动积极性, 诱发其自主思考,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科学课堂教学是探究知识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重要载体, 因此完成科学实验是在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规范科学实验操作, 提高科学实验效率, 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了自己开展实验教学的一些做法, 就规范科学实验操作, 提高实验效率这个问题, 从4个方面展开了叙述。
13.初三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 篇十三
A.7.9gB.8.0gC.8.1gD.8.3g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9ml,倾倒部课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执笔人: 赵兵使用日期: 审核人:花沟初中初三化学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铁架台等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
注意事项
2、初步学会物质的称量、过滤等基本操作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铁架台等常
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初步学会物质的称量、过滤等基本操作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托盘天平只能粗略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能称准到___________克。
〈1〉称量方法:
① 称量前先把___________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___________。
若指针偏右,可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
②称量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加___________,再加___________,最后移动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为止,读取砝码和游码的质量。物质的质量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_____________,把游码移回_________________处。
〈2〉注意事项:为防止天平受到污染和损坏,应特别注意:
① 称量干燥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______________,然后把药品放在其上称量。
②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称
量。
2、量筒的使用:量筒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1〉选择的依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方法:使用时,应把量筒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正确的读数
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仰视读数
____________________,俯视读数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
刻度。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
___________滴加。
〈3〉量筒是计量仪器,有均一的刻度,只能用来量度液体的体积,绝不能用来
加热或量取热的液体,也不能在其中溶解物质、稀释和混合液体,更不能用做反
应容器。
二、交流与共享:
1、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8.1g物质,(1g以下使用游码)称后发现误将砝码分液体后,又仰视液面,读数为10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A.9mlB.小于9mlC.大于9mlD.因操作错误无法判断
三、自我测试:
1、下列情况下,应怎样继续操作?(1)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若发现指针偏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称取5克食盐的的过程中,若发现指针偏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称量某未知物质质量的过程中, 若发现指针偏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俯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点读数为20ml,倒出液体后,仰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点读数为10ml,则倒出后液体体积为()。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判断
3、下列关于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滴管伸入液体中,挤捏橡胶乳头吸取液体B.取液后,应保持橡胶乳头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C.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上方,轻捏橡胶乳头,滴入试液D.滴液后,不要把滴管放在试验台上,以免污染滴管
4、过滤操作中错误的做法是()。A、滤纸必须紧贴在漏斗壁上,不留气泡B.滤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C. 滤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D.倾倒液体时只要小心,可不用玻璃棒引流
5、量取35ml酒精,应选用的仪器是:①100ml的量筒②滴管③250ml的量筒④50ml的量筒⑤10 ml的量筒()A、①②B、③C、⑤D、②④
6、判断:1.托盘天平可称准到0.01克。()2.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取砝码。()3.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滴出,滴管下端紧贴试管内壁。()
14.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总结 篇十四
1.D
2.②③⑤⑧
3.C
4.D
5.A
6.小于
7.B
8.C
9.C
10.C
11.A
12.D
13.A
14.C
15.(1)①试管②将插入橡皮管的导管一端用水湿润;(2)压破试管(或刺破手)(3)C、D(4)C
16.C
17.D
18.A
19.AD
20.(1)玻璃棒;(2)装置②中氯化钠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3)100;(4)④②①⑤③。
21.A
22.A
15.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总结 篇十五
一、化学基本观念概述
简单的说,化学基本观念是广义上的化学,并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它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头脑中留存的,在考察它周围的化学问题时所具有的基本的观念性的东西,也可以认为是学生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化学基本观念决定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职业化学家或化学工作者,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公民的整体科学素养。初中化学教育作为化学教学的启蒙课程,要向学生们展示化学课程的学习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对学生整体的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进行培养。想要做到以上的这些问题,就要对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进行培养,这也是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的目的。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
1. 进行以观念为本的教学教育
首先,初中教师想要促进学生全面的进行化学学习,就要搞好教学设计问题,并以基本观念为教学的基本核心,运用相应的知识对学生的理解问题进行加强。其次,要注意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即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解和驱动性编写问题。其中,基本理解的编写问题要求教师能够对教材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设计。对于驱动性问题,则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散学生思维。再次,教师对于基本问题的选择要有相应的素材,并做好设计活动,围绕教学中的基本问题选择典型的核心概念。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建立设计观念的建构标准,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对学生的表现来进行判定。
2. 设置问题,驱动思维
想要将教师的化学观念转化到学生的思想中,就要求教师根据相应的课程进度,对化学观念的含义进行分解,从中提出问题,并找出答案,以问答的形势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对观念的理解,同时还能学习过程更具随意性,增强学生对化学观念的理解程度。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还要注意的问题是要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启发作用,并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相联系。
3. 创造情景,活动构建
化学基本观念的学习中,较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情景的设计,简单的说就是运用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情景对基本观念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以此来代替枯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进而有助于促进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
4. 巧用类比,促进观念构建
类比就是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基本观念进行重新建构,这也是促进基本观念建构的有效工具。在具体的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过程中,教师对于一些特殊的现象无法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描述,这时就需要把学习的新观念和学生以前的观念进行类比,从类比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再认识。
5. 加强实验教学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占据着及其重要的教学地位,能够帮助学生对化学的基本观念有直接的观察和认识,并对化学课程中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概念、原理、问题等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可以通过较短的时间对化学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情景再现,从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了解其概念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本质有更加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6. 加强形象思维
对于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需要相应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方面。形象思维对于基本观念的建构是逻辑思维所不能达到的,尤其是在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探索方面,更是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活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对全民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科学素养落实到目前的化学新课程中,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进行描述,其中,化学科学观念也是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化学科学观念的教育。因此,对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对增加学生学习化学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初中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特别是对初中化学教学来说,想要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并掌握,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就要全面的实施以观念为本的中学化学教学。所以,现代的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这对教师的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为了检验所提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可以通过相关的案例并运用新版化学教材进行化学教学研究。从而得出的结果是,初中化学教材进行以基本观念进的教学,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出总化学教学如何对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进行培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基本观念,培养
参考文献
[1]赵琴.中学化学中的情绪智力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08(08):66—69
[2]宁靖姝.专家型—新手型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个案比较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12):94—98
[3]黄家群.初中化学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自我反思和评价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02):23—25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总结】推荐阅读: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比赛总结07-10
做化学实验基本实验操作的方法07-09
教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08-19
大学化学实验操作试题09-16
医用化学实验总结08-23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总结06-12
高一化学实验教学总结08-02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总结10-31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总结06-12
八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