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胎政策分析建议

2024-07-20

全面二胎政策分析建议(精选9篇)

1.全面二胎政策分析建议 篇一

案由:全面二孩实施后的农村教育资源建设亟待加强 提案人: 提案内容: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二孩政策的实施,必将导致出生婴儿潮的到来,孩子的到来,摆在眼前的第一问题便是教育问题,特别是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更为凸显。而教育乃立国之本,民族兴旺之标志,因此加强教育资源的建设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市乡镇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滞后,已严重影响适龄儿童的就学,加之前期由于种种原因的撤并学校,使得部分农村孩子无法就近入学,不同的程度的出现辍学及无法就学等问题。以永定县为例,永定县目前常住人口37.61万人,学龄儿童6.5万人,小学镇区27所,乡村57所,中学城区2所,镇区14所,乡村13,高中城区1所,镇区6所,乡村1所,撤并学校8所。由于教育资源的分布、分配不合理导致城区教育资源负荷过重、班额过大,而农村生源不断减少、效益低下,影响了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教育基础建设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现实的困窘是,农村孩子跑到县城上学,一些乡村中学生源困难,所以不得不采取撤并学校,恶性循环。二胎政策全面实施后,这一问题势必更为突出。

2、地方经费不足,地方政府虽大力支持,并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3、师资队伍结构、质量不合理。乡镇师资与城区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4、教育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包括农村小学教育设备、教舍、教学设备及体育设施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1、合理优化教育资源,推进城镇学校建设,推进教育资源建设稳步发展。政府引导教育资源整合,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适时向农村小学建设微斜,不断缩小农村与城区教育的差距水平。

2、强化政府办学责任。保障乡村孩子就近上学,保障乡村里的每一个适龄孩子有学可上,这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合理布局学校位置,强化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确立合格学校标准,落实目标管理,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的做强教育质量,做好教育形象。

3、提升教育质量,优化师资队伍。加大引进教师队伍,为农村教师队伍提供新的血液,调整教师结构,合理调派教师,为农村小学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加强教师的德育建设,让教师能真真正正的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摒弃旧的教育模式,开设完整的素质教育课程。

4、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农村小学教舍简陋,设施不全,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均衡农村教育资金分配,鼓励社会各界关注、支持、捐助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环境。政府应该学校开支透明化,让每一分钱都花再“刀刃上”,发挥其最大作用。

2.全面二胎政策分析建议 篇二

选择女性作为切入点,考虑到女性同胞是二胎生或者不生的受体,是二胎孕育的母体。许多人本来就想,新政策让他们的“多子梦”有了实现的可能,于是就决定生了;有些人本来意愿不太强,是受到新政策的激发决定生的;又有的人家中本来意见不一致,新政策给想生的一方很大助力。新政策出台后,让许多家庭的老人很高兴,他们往往竭力鼓动子女再生,目前城乡“上班族”因为工作紧张不想再生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新政策出台后遭到一定“冷遇”的重要原因。

现如今,独立的女性比较多,随着她们的社会地位和竞争意识的增强,许多女性越来越偏向于以事业为重心,生儿育女的事就有被搁置的倾向,甚至还有的人想成为“丁克”一族。但家人想要孩子的想法比较强烈,希望退休之后也能有孩子常伴左右,享受儿孙满堂的幸福感,这不免让适龄女性陷入矛盾境地。

一、全面放开二胎新政策出台后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确实多了一些打算生二孩的家庭。但是具体情况还是复杂的。有很多因素起制约作用。对于一般工薪阶层来说,还是有经济上的顾虑的。因为现在城镇居民的想法是,女性可能需要更多地担负起孩子的养育与教育工作,孩子不仅是生育还应该培养成人,这样所需费用就不是小数目了,其他的制约因素也有许多,给人们的生育心理带来很大的干扰。现今的独生子女可能更多考虑到自身工作情况,带两个孩子对他们来说难度也是比较大的,生育二胎还是会托付给自己的父母辈。调研中一位张女士说:“打算再考虑,可能两三年以后生。”刘女士目前没有这个想法,以后再说,因为现在孩子还小,照顾不来。一位徐女士的家附近有个温州来盐城弹棉花的家庭,大女儿七八岁了,生了一个小弟弟。大女儿要帮着抱孩子、洗尿布,什么家务活都包揽了,这种情况下孩子作业就没法好好完成,成绩也有所下降,一家人就租房子住,无法承担买房的费用。

工作生活条件;医疗保险等是否有一定保障;食品安全问题,如小孩吃什么牌子的奶粉;房价太贵、物价太高也是大问题,学费等开销很大;有人担心工作的问题,因为女性养二胎,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那么长,工作会受到一些影响。

虽说“男主外,女主内”成为了一直以来固有的观念,作为家中的女主人还要履行照养老人的义务,老人的福利政策越发完善,人口老龄化趋势也出现严峻态势。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顺应时代潮流而生的,那全面放开二孩是否能扭转人口老龄化趋势呢?人口学者常说,人口老龄化趋势在现形势下不可逆转,那国家更需要尽快调整政策从而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弊端。短时间的二胎政策实施不一定会带来及时的成效,但是其在潜移默化中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变化。

二、政策的实行给女性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

中共10月29日推出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决策层已经意识到曾经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社会问题。

(一)生活质量与二孩的抉择倾向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时代的进步引领着人们的思想层次不断提升。从原本对生活质量的认知随性到如今追求高质量高标准,“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又让人们在生活质量与生二孩之间如何抉择呢?调查中有的人偏重于再生一个孩子,如杨女士认为再生一个孩子比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要有意义,认为只要孩子衣食无忧就是自己最大的欣慰,其他别无所求。养育孩子的快乐母亲最有体会,孕育并养育一个孩子是一件伟大和幸福的事。虽然在最初阶段,自己的生活质量会稍受影响,但是每个阶段的感受都会不一样。一般农村家庭有这种想法的较多,城镇家庭的较少。有的人则认为自身的生活质量更重要。调查对象王女士是政府公务员,大学毕业的时候认为人活一辈子能有多长时间呢?三十几岁生儿育女待到他们成人之时已近“知天命”,可能享福的日子也随之延迟了。发达国家的很多年轻人为了自己享受,宁可不要孩子,现在中国大城市也有这样的情况。还有部分人觉得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有人认为年长的孩子入学后,陪伴所耗费的精力也可以稍微减少一些,且家里老人还健康,可以帮助带孩子。所以,再生一个小孩与提高生活质量是没有冲突的。

(二)思想观念现代化,打破传统思想禁锢

针对生男生女的想法现在年轻人观念的确比较通达,尤其是身居城镇里的。这一代父母自由开放、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也致使他们对于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有所转变,大家普遍认为“传宗接代”观念已经过时,起初主要是基于一种家庭责任,满足长辈培育下一代的期盼。

不难看出,对于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现在城市的年轻父母已经看得很淡。他们想生孩子,主要是喜欢孩子,并且经济、人力各种条件许可。本身就是独生子女的现代人,牺牲精神也远远不如上一代人,以前的父母可以为了孩子放弃工作,80后生活也更加幸福安定了,考虑自己的生活或工作情况更多一些了,不愿意做“孩奴”。有的人会选择宁可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多享受一些,过好年轻人的二人世界,不受孩子的羁绊,说明这一代人自我意识的增强。现在是观念多元化的时代,一部分人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但这其中反映出来的自私观念的侵蚀性也比较强。

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一政策功不可没。但是从伦理、亲情、家庭的角度看,从社会健康发展的家督看,家家户户只生一个,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以后老人的照顾将给独生子女带去极大的压力,人口风险“失独”给家庭的打击极其可怕。再说,以后每个人都是独生子女,也就没有了兄弟姐妹,他们的子女也就没有了伯伯叔叔、阿姨等等,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就断了。至于鼓励高学历者多生的政策,无论高学历者自身还是他人,都认为可行性不大。

三、中国计生政策的未来前景及相关反思

(一)计生政策的未来前景

“单独二孩”政策遇冷意料之外,似乎又是情理之中,中国在以往计划生育政策变革上十分谨慎,跟着时代脚步小心翼翼,但缺乏全面促进政策的相关行动。从“单独二孩”政策的试行到全面放开二胎,是质的跨越,最期待的还是它的成果。选择最优方案方便大众,女性是最应该优先考虑的群体,充分照顾女性权益,让她们在新政策的感召下想生,愿意生。

生育第二个孩子也意味着生活成本、教育成本、住房成本都会成倍递增,养育成本逐年递增,教育费用占多层,在育儿的过程中,不断的观念改变和政策调整以及福利的惠及让更多人对生育想法产生变迁。而据中国西南财经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当你的家庭年收入破20万时,就已经超越了95%的中国家庭了。那么对大部分中国家庭,生二胎是需要把经济纳入首位考虑范畴的。

(二)相关问题反思

国家出台政策是根据当前人口与社会发展状况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对国家长远发展负责与重视民生关怀二者的统一,出发点是好的。民众得到了实在的好处是肯定的。可是毋庸讳言,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情况,与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未必相合。其关键之点,就是这一政策并没有得到广泛热烈的响应,并没有造成民众生活、心态的巨变。原因何在?“单独二孩”政策到全面放开二胎,宣传效力的原因还是人们本身生育观念的变化造成遇冷的局面。我们认为,单独二孩是牵涉到社会许多方面的综合性的问题,而现在许多其他因素都对这一新政的效果发生了制约以至抵消作用。通过这一调查,发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或者说从这一角度对有些社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要真正让民众得益,让社会更加健康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四、结语

通过采用科学的采集样本,分层次抽样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方式相结合,以盐城的两个县级市和县以及市区做样本调查。调查新政策对于家庭整体心理上的冲击及反应,相应的压力和实际困难造成了不同的选择,以及作为计划生育政策变化的实际经受者三十年来的所思所想。对于不符合政策的生育条件的对照组也进行采访和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提供参考。民众生育意愿是国情、社情、地方民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研究了解搜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可以为政府涉及人口问题的决策及政策调整提供参考。盐城市属于沿海中等发展地区,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对该地区生育意愿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可以为其他地区同类研究做出示范。家庭生育意愿问题牵涉到当下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等诸多方面可以从侧面丰富对当下社会各阶层、群体生存状态、心态的总体认识。

摘要:近年来,老龄化超预期加剧,中国政府认为这种人口结构将招致劳动人口短缺和社会保障费增加,有可能成为中长期经济增长的绊脚石。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符合二胎政策的职场女性,无论是跳槽还是晋升,很容易遭受用人单位的冷遇,职业歧视将越来越普遍且隐秘,让职场女性有苦无处诉。是“生”还是“升”,成为她们必须权衡的问题;就业性别歧视,也将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女性生育意愿

参考文献

[1]陈友华,苗国.“单独二孩政策”为何遇冷[EB/OL].澎湃新闻网,2015-03-06.

[2]乔晓春.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后生育水平会达到多高——兼与翟振武教授商榷[J].人口与发展,2014,(6).

[3]褚婧.“单独二孩”政策与青年生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5,(2).

[4]李建民,原瓣,王金营.持续的挑战: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问题和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风笑天.“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整的社会影响前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5).

3.全面二胎政策分析建议 篇三

钱钟书先生曾从《诗经·芣苢》“妇人祈子”的本意中反推国人“乱离不乐有子”的生育观,为我们观察中国人口发展史打开了一个学术上的窗口。战争,是古代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葛剑雄先生主编的《中国人口发展史》中,历朝的人口大数据似可以佐证这个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人口大约为3000万。到了秦末,民变和楚汉战争造成人丁锐减,全国总人口只有1200万。秦皇修长城,天下遍征男丁。民歌曰:生男慎勿举,反是生女好。时局如此,这是不愿生男重生女的一个方面,和白居易《长恨歌》中“不重生男重生女”的生育利益导向是两回事。女子守活寡,人丁自然少了。

西汉鼎盛期,中国人口一度达到5400万,到了东汉末年,“乱离不乐有子”,人口急速回落到1500万左右。此后,魏晋南北朝都持续的低生育,人口从未超过2500万。尤其是东晋时期,华北地区汉族人口不到100万,可能是历史上的人口最低值。东晋政府实施南迁计划,累积六次南迁,为华北地区充入了大约近百万人口,才使华北人口恢复了元气。

隋朝有一个短暂的人口高峰,总人口近4600万。初唐汉族人口不足千万,到了玄宗时期,中国人口的第二个高峰出现,达到6900万。安史之乱加上黄巢造反,造成人丁锐减,到了晚唐,总人口只有2000万。但相比魏晋时的王朝末期,即使因战乱等因素,唐末的人口基数实际已明显增大。

北宋人口破亿,自然有人口基数增大的原因,也和当政者“偃武修文”的政治主张大有关联。《清明上河图》让我们看到了宋朝人丁兴旺、繁衍不息的历史实景。隋唐至宋,中古时期的人口增长,当和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原因相同,不独一国如此。此后,元世祖时期的9000万,明朝鼎盛时期的1.8亿,都有基数在增大的原因。当然,明末的战乱,造成人丁锐减,清政府实施的“湖广填四川”等人口迁移政策,也和东晋政府的南迁计划如出一辙,目的都在于补充一时一地的人丁不足。

康乾盛世促进人口猛增,乾隆五十九年达到3.2亿,刷新中国人口记录。然而,这个记录在光绪年间被再次刷新:4.5亿,这可能是帝制时期中国人口的最高峰,距离1954年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超过6亿,其数据差已经并不大了。

分析各历史时期的中国人口数据,可以看出“大起大落”是各个历史时期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战争因素并非大起大落的唯一原因,地理条件、农业生产、传统思想和习惯影响,都在左右着人们的生育观,最后影响人口发展变化。此外、各个历史时期的法令、政策、赋役和刑法等政治制度的变化,也对生育观和最终的人口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丁克”家庭和“晚育”人群的持续增长,使新时期的生育观刻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不育或者只生一个的观念背后,是注重自我的一代人群,他们能得到家庭、宗族以及社会的宽容和接受。在这个时代特征背景下,放开二胎或许不会出现生育高峰并造成人口急剧增加。

4.全面放开二胎 篇四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

近期生育政策的调整方案应该是在全国分步实施放开“二胎”。第一步,在城市地区和严格执行一胎政策的农村地区即刻放开二胎;第二步,20xx年,在实行“一胎半”(即有的地区第一胎为女孩的夫妇可以生二胎)政策的地区放开二胎,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

20xx年全面放开二胎吗?10月16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在一论坛上发表中国可能在两年左右全面放开二胎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原国家卫计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曹景椿表示:“单独二胎”实施后的巨大落差,迫使政府加快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推进。他分析说,“单独二胎”申请人数之所以太少,是因为这些年生育观念的变化,以及养育孩子成本的高昂。“单独二胎”已无法缓解中国面临的人口危机,全面开放已是当务之急。

5.全面二胎政策分析建议 篇五

2012计划生育新政策

2012计划生育新政策根据2011计划生育新政策的规定,只有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才可以申请才育二胎,具体中国计划生育二胎新政策如下:

(一)只有一个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子女的;

(三)婚后五年以上不育,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四)再婚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的;

(五)从边疆调入本市工作的少数民族职工,调入前经当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

(六)兄弟二人或者二人以上均系农村居民,只有一对夫妻有生育能力,又只生育一个子女,其他兄弟不收养他人子女的;

(七)男性农村居民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并书面表示自愿赡养老人的(女方家姐妹数人只照顾一人);

(八)远郊区、县农村居民,夫妻一方为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或者一方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九)在深山区长期居住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女孩,生活有实际困难的。

6.二胎政策 篇六

——以广东二胎新政策为例

目录:

摘要„„„„„„„„„„„„„„„„„„„„„„„„2

一、问题的提出„„„„„„„„„„„„„„„„„„„2

二、社会各界的观点与看法„„„„„„„„„„„„„„3

三、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背景与可行性„„„„„„„„„5

四、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9

五、讨论和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回应“单独二胎”政策称,实施“单独二胎”新政,符合人口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也符合民众的切身利益,广东将坚决贯彻落实。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将尽快依照法定程序,研究出台相关措施,并依法组织实施,使广东省符合条件的居民尽快享受到这一新政策。但是,在新政出台之前,广东人民还应该遵守现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关于生育二胎的规定,否则,按再生育处理,征缴社会抚养费。

关键词:单独二胎,计划生育,再生育

一.问题的提出

日前,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然而近期也有不同的声音传出,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小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放开二胎政策,百害而无一利。”两种相反的观点,到底谁接近真相?延续了这么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否需要调整?是继续坚持“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还是索性放开“二胎”?

于是关于“单独二胎”的政策的呼声出现了。“单独二胎”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即可生二胎。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计划生育今年成为热点话题,多位委员和党派提案都涉及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修改完善。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计划生育今年成为热点话题,政协委员李冬玉提议可实行“单独二胎”政策,即在全国已普遍实行“双独二胎”的基础上,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情况,在部分城市先试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此提案一出,引起轩然大波,专家、网民、普通群众皆议论纷纷。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此次“放开二胎政策”呼声高,是建立在今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的一份公开建议上。按照当时的说法,“目前人口红利加速消失,老龄化加速以及未来可能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成为新的重大挑战,建议尽快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可考虑全面放开二胎,否则,越晚越被动。”实事求是讲,正因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二三十年来“少生了一代人”,我国的经济发展才没有被资源消耗拖后腿,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人口大省的广东省,也是因为计划生育的政府政策,在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中迅速发展起经济。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严格限制二胎的计生政策,是在特定历史和社会发展时期做出的。在新的形势下,需要进行更科学严谨的研究,及时做出合理调整。有经济学家指出,“一孩制”的计划生育加速了老龄化进程,而严重的老龄化将消灭“人口红利”,加重养老负担,导致经济衰退。有社会学家指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能是新生儿性别比失衡的重要诱因。各种证据表明中国应当对未来人口发展形势进行科学全面的研究,顺应民意和当代“马寅初”们的意见,考虑对生育政策适时作出合理的调整。单就我个人的看法,“单独二胎”政策是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社会各界的观点和看法

专家提出,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我国应实施“生育自主、倡导节制、素质优先、全面发展”的新人口政策。专家的理想很丰满,然而现实很骨感。如果“生育自主”,富翁富婆要生多少孩子?明星名人 要生多少孩子?连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上也有嘉宾想生“一个足球队”呢;“倡导节制”当然很好,可是有多少人会响应倡导、会节制?之前不是吃过“父母熊熊一对,孩子熊熊一窝”的亏吗?为什么要走回头路?“素质优先”是一种幻想,十个指头有长短,一窝鸡也有几个不叫的,生的孩子多了,能保证每个孩子的素质吗?此其一。其二,“素质优先”怎么体现和衡量,是否制造另一种不公平?“全面发展”更是让人难以理解,全面放开二胎莫非就全面发展了?专家研究认为,分区域分步放开二胎,可以避免同时全部放开二孩带来的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剧烈变动,也可避免放开“单独”(即夫妻双方一方是独生子的可生二胎)带来的花费时间较长、贻误时机等问题。看来专家想得非常周到,把“单独”贻误时机的问题也想到了。但是,假如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一者,可能很难避免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剧烈变动;二者,可能会出现一个人口生育高峰,为社会带来诸多隐患。

通过对大众人群关于单独二胎的调查访问,半数以上受访者愿生两孩 40岁人群想“抢生”,调查显示,在符合“单独两孩”条件者中,愿意生第二孩的超过一半,达50.73%。其中,50.41%的人表示新政一实施就生,49.59%的人表示过几年再生。此外,不愿生两孩的占1/3,为33.46%,表示“看看再说”的占15.81%。由此可见,单独二胎的政策对于生育适龄人群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且大多数是偏向于生一个以上孩子的。

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人(包括部分学者,专家)对于单独二胎政策是持反对或观望态度的,其原因在于,其实从1987年开始,甘肃酒 泉、广东南海、辽宁长海、山东长岛、黑龙江黑河等全国十多个县市和地区都进行过二胎政策的试点。但由于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增长失控等问题,最后部分地区被撤销甚至不了了之,坚持到现在的也只是有限的几个地区。所以他们认为,如果贸然的实施二胎的放开,可能将会造成人口的突然激增,导致社会的失衡和混乱。

三.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可行性

以独生子女政策为核心内容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严格推行。推行其间略有微调,如放开“双独二胎”(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及部分省份农村地区实施的“一孩半”政策(第一个孩子为女孩,可生育第二个孩子)等。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的统计资料表明,2011年之前,独生子女政策覆盖率大概占到全国内地总人口的35.4%;“一孩半” 政策覆盖53.6%的人口;“二孩政策”覆盖9.7%的人口(部分少数民族夫妇;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也可生育两个孩子);三孩及以上的政策覆盖了1.3%的人口(主要是西藏、新疆少数民族游牧民)。2013年8月2日,有媒体报道“单独二胎”有望重启,或于2013年底或2014年初试行,同时,关于201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也正在拟议中。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广泛关注。记者2日从国家卫计委了解到,“单独二胎”政策是否放开正在研究当中(8月3日《新京报》)。在此之前实行的是“双独二胎”(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按规定申请生育第二胎)。2010年初提出“单独二胎”(即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据说已经设计了试点方案有具体步骤,但广东等地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 试点申请后却未获批复。可见,虽然官方曾经提出试点“单独二胎”,但在实际操作上很谨慎。

这次媒体披露“单独二胎”政策有望于2013年年底或2014年年初试行,国家卫计委没有明确否认,又称“正在组织调查研究”,尽管不能确定年底试行“单独二胎”政策,但已传递出积极信号,即已经从过去的“不可能”变成“有可能”。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确有必要调整了。无论是众多数据反映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口红利加速消失,还是30多年来我国已经积累了上亿个独生子女家庭,或是我国“失独家庭”多达百万,都说明生育政策已经到了调整的时候。

然而,过去这几年针对“放开二胎”的呼吁和争论,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却多次强调,“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这一次虽然有关部门称“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仍须长期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但是,关于“完善生育政策”,官方称“正在组织调查研究”。显然,官方表述已经有变化了。也就是说,民间对于生育政策有着浓厚的讨论兴趣,也期待与官方机构展开讨论。而在官方研究决策程序中,也有必要设计与民众互动的环节。这样,最终出台的实施方案,就有可能让民意与官意达到统一;而且,由于实施方案吸收了民意、民智,也会更合理,更具可操作性。虽然说过去数家官方研究机构就已接受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委托,就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展开调研。但研究机构的调研,与民间和官方之间的直接互动有着本质区别,因为,官与民公开互动的话,公众参与面更宽,意见表达更直接,也更真实。所以,官方研究与民间讨论不能分割。必须指出的是,完善生 育政策不会立竿见影,必须未雨绸缪,需要从未来经济、养老、国防等角度和高度来研究制订中长期的生育政策。另外,研究生育政策必须要综合考虑公共服务水平,或者说,公共服务政策要与生育政策配套,甚至要走在生育政策调整之前,因为人口变化会对公共服务带来新的要求和考验。

其次,我国长期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潜在的危机使得我国人口控制政策的风险和代价正在显现和增长:30年来我国已积累了上亿个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家庭面临独生子女的成人风险、成才风险、婚姻风险和养老风险,还有独生子女家庭的儿女养老风险、结构缺损风险,同时也有社会的发展风险、国防风险和责任风险等。二胎放开政策能最大限度降低个体家庭的人口风险。而且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进入稳定低生育期,综合生育率和生育意愿子女数在最近十余年内都相对较低,具备适度放开二胎的现实基础。

再次,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07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11.6%。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速度快,受现行人口政策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二是“未富先老”矛盾突出,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现有经济和社会保障水平不足以应对来势凶猛的老龄化问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同时,我国养老服务极为薄弱,家庭养老负担日益加重,相关社会问题凸现。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家庭和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加重,传统的养老模式构成冲击,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人口老龄化问题影响到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国家要发展,就需要年轻一代的拼搏,面对老龄人口日益增长,部分地区放开二胎就显得尤为必要了。第四,从“单独二胎”到“完全放开二胎”是一个逐步调整,平稳过渡的过程。我们还应认识到即使放开二胎,人口也不会无限增长的事实。发展实践证明,经过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已经放缓,在一些大城市,甚至已经出现了负增长。这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思想观念进步有关。当少生快富成为人们的一个基本认识时,国家强制性计划生育显然就少了很多存在的必要性。其实人口的增长快慢,除过国家强制干预影响之外,是有着自我调节机制的。特别是社会发展进步到一定阶段之后,人口的自我调节机制就会显现。社会越进步越发达,这种机制就越明显。当生一个比生二个更有利于孩子成长、更能使家庭富裕幸福时,人们自然会选择只生一胎。这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因此放开二胎并不能像某些人所担忧的那样导致中国人口大爆炸。第五,事实上我国人口面临的不只是高速增长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人口质量偏低,而“单独二胎”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民素质,使原独生子女的自私、任性等品质得到有效地解决。“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这两段文字说的就是兄弟姐妹的情谊。兄弟姐妹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很难用文字说明的。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一个人与外界发生的最基本关系,就是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其中与父母是一种关系,与平辈的兄弟姐妹则是另 外一种关系。兄弟姐妹之间所相互影响的,是独生子女很难体会到的,他们对于宽容、理解、分享也缺乏深入的理解。这些内容恰恰是书本无法讲述,无法传受和无法体验的。非独子家庭或多胞胎家庭的孩子们则很容易掌握这些人类的基本关系准则。考虑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时候适度放开二胎政策了。

更为重要的是,放开二胎政策,体现出国家对人权的尊重,对社会公平的追求。生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一项人权,强制限制生育,以侵犯个人人权为代价,长期以来颇受诟病,特别是一些不理解中国国情的西方国家,总以此指责我们。另外,长期以来计划生育现实中,不许生二胎往往会在一部分人身上流于形式,比如富人、明星等,最近的张艺谋的超生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说明社会上存在着生了交罚款,交了罚款我还生的现实,加剧了人们的不公平感。放开二胎政策可以缓解社会矛盾,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能有力打击西方国家的指责言辞,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总之,以“一胎化”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已完成其历史使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基数下降、廉价劳动力枯竭等才是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无法继续依赖计划生育政策来解决的。

四.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以广东省为例,“广东上一次修订计生条例,确定了双独二胎的政策,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这一次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抓紧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尽快依法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雷于蓝昨日表示,将尽快把这项工作列入明年的重点工作中。广州市人口计生局回应,截至2011年9月,户籍双独家庭24420个,已生育两个子女的双独家庭313个,占双独家庭的1.28%;户籍单独家庭62065个,已生育一孩家庭39273个,已生育两孩及以上的家庭数3322个。广州正常情况下每年出生的新生儿达7万~8万名,因此6.2万家庭这一数据并不大。数据显示,双独家庭可生育两名子女,但现实只有1.28%真的生育两孩。市人口计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广州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孩子照料人力物力耗费高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广州户籍人口两孩生育意愿低。因此,单独二胎的政策对于像广州这样的广东省内的大城市来说,其影响并不是特别的大,对其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不利后果也随之减低。但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主要还是二三线的城市为主,还有大量的农村区域的存在,相比之下,二胎政策对这些地区的社会的发展就会有较大的影响了。一般这些地区和城市,经济形态一般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并且在这些农村地区,人们普遍有多子多福的观念,这就导致了二胎政策在这些地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旦单独二胎的政策大幅度的放开,这些地区就会成为人口激增的源头,而对于本来就不是很发达的地区经济来说,对于收入不是很好的家庭来说,就会造成人口在经济上的压力,造成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甚至是混乱和倒退。

因此,尽管“单独二胎”政策在广东省得以实施,但如何在地区不平衡的情况下做好地区的试点以及如何防范人口的突然激增都是对于整个广东省的一次考验,在势在必行的二胎政策下,我们需要的是更谨慎和严密的做好准备和预防措施,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口 政策的顺利实施。

五.讨论和总结

2013年3月7日,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我国应积极稳妥地调整生育政策,根据各地情况分类指导,而不是简单地“放开二胎”,更不能搞一刀切。放开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在已试点的地方得到了检验,并不会产生想象中诸如人口暴增等问题。

从广东省试行单独二胎政策的情况来看,政府对于二胎政策并非是简单的放开,而是渐进式的进行,由试点慢慢铺开,对于当前的中国实际情况而言,生育政策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而单独二胎作为生育政策改革的重点,有其必然性,但也有风险性,而国家政府采取试点的方式,也是出于风险和后果考虑的,放开二胎后,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引发人口的激增,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到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是未知的,都是需要慢慢的实践和改进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政府确立了要全面改革的目标,而生育制度的改革也将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就是改革的开始。

在我看来,放开二胎政策是中国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在面对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时的必然举措,我们也通过实例看到,在做好应对工作和防范风险下,二胎政策对于社会发展是利大于弊的,但其实施的过程是长期的,由局部向大部扩展的,而且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情 况,也要相应的作出政策的调整和变动,这样才能使政策的实施适应与当地的实际。其实,纵观社会每一次大的改革,在带来好的方面的同时,也必然需要作出牺牲和取舍,没有完美的改革,只有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弥补,来使政策带来尽可能的大的益处。对多年的生育政策制度的调整,是当前中国发展中必须触碰的部分,而“单独二胎”就为生育政策的改革提供了方向,或许它不是解决中国人口问题和社会发展最好的方法,但却是目前可行且有效的措施。所以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二胎政策有其实施的可行性,也是值得支持的。参考文献:

马芒,2007,《关于人口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安徽大学出版社 何亚福,2013,《人口危局: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发展出版社

陈平原,2008,《中国人口政策的方向与出路》,《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6月上半月期•学术评论卷

刘忠良,2013,《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经济科学出版社

7.全面二胎政策分析建议 篇七

作为人口大国, 经国家卫计委的多轮测算, 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在我国城乡一致放开后, 累计将惠及1500万至2000万家庭, 而且这些家庭主要分布在城镇。相关部门预测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 每年将增加200万新生儿, 但截至2014年8月, 在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间, 仅有70万对提出二胎申请, 大大低于政府部门的预期。本篇文章就这一现象的出现, 从职业女性角度来研读“女性的中国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理念的博弈, 职业理性思维与母性意识的交替”。

职业女性所处的成长环境,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观念的熏陶, “贤妻良母”“秀外慧中”“家庭事业双丰收”则成为当下许多职业女性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标准。伴随社会的发展, 教育机会的平等, 职业岗位设置对女性性别歧视的弱化, 职业女性在社会分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 不可忽视的是, 在符合条件的单独二胎条件的夫妇中, 职业女性的比重相当大。她们是否会在事业上升期甚至事业的巅峰期, 选择生育二胎?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分析影响职业女性二胎生育决定的因素。

一、教育程度与女性的生育观

师至洁2009年在《中国十大城市职业女性生存和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中接受调查的职业女性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调查显示, 在接受调查的群体中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的比例为72%, 研究生学历的占8%。这份调查报告是借助数字100在线样本调查, 调查对象有所局限。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的教师研究结果显示, 就受教育年数而言, 兄弟姐妹越多, 女性的不利地位越明显, 且兄弟数对女性的影响比姐妹数大。随着生育率下降, 家庭中的孩子数量减少, 性别间的教育差距在年轻的出生世代中缩小了。当代职业女性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 职业女性中年龄适合生育的女性又多为80后, 受80年代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职业女性中来自城镇家庭的适育女性基本为独生子女。

作为独生子女, 出生于城镇的职业女性, 与同时期出生于农村的职业女性相比, 接受了更公平更完善的教育。教育程度的提高正面影响着现代职业女性的生育观, 作为生育过程中最主要的一方, 职业女性有着比男性更理性更客观的生育思维。女性更切身的站在孩子一方来考虑“两孩”的成长培养教育成本、教育环境、经济成本以及生活品质等因素。接受过教育的职业女性更客观的分析二胎将带来的经济压力, 也更看重孩子的受教育环境。因此职业女性更能理智地面对二胎生育问题。

二、职业女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缺少了对“二胎”的规划

我国女性第一次怀孕及第一胎生育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29岁, 职业女性生育一胎时事业并不会受过多的影响, 产假结束后回归职场时年纪在三十岁左右, 经历了孕育过程后的女性, 更加成熟稳重有耐心, 对家庭孩子产生的责任感促使回归职场的女性对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有了新的认识, 对工作的责任心普遍提高。

社会群体对生育后回归职场的女性有种误解:顾及家庭与孩子, 工作上精力不集中。其实, 事实恰恰相反, 重返职场的职业女性在母性的感染下, 对家庭子女的责任心增强的同时也酝酿着对工作岗位与事业上的更大的“野心”, 职业女性一旦回归职场, 她们渴望通过事业上的进步来实现自我, 用事业上的进步换取物质上对子女进行养育回馈, 这是爱护子女的母性本能使然。这些优点是新入职的年轻女性不能匹及的。内心的变化激发出女性母性的柔情与韧性, 进而回归后经历职场2-5年的调整期后, 职业女性将迎来职场母亲的第一个事业小高峰。在这2-5年的事业上升期, 她们又会再次面临“二胎”生育选择。

职业女性在生育一胎后再回归职场, 迎来事业上的小高峰的同时, 子女也长大, 入园或升入小学, 看护压力减轻, 职场母亲事业上的成功与家庭生活的轻松惬意, 令职场女性不愿尝试生育二胎。另外生育二胎令事业搁置的危险以及二胎将带来的看护压力也令人望而生畏。因此生育二胎在多数职业女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并未占一席之地。

三、抚养及教育成本逐年增加

美国人口学家伊斯特林提出的生育和供给理论认为, 直接影响孩子的内在因素是价格、家庭收入和偏好。孩子的需求受商品价格、家庭收入的影响较大, 假设家庭收入与商品价格都呈提高的趋势, 那么就意味着家庭中对孩子的商品投资将增加, 时间投资的成本也因商品价格的增加而相应提高。家庭收入与商品价格的提高推升了父母对子女数量与质量的要求, 成为影响家庭二胎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养育二胎的成本随着物价的上涨也在逐年增加, 现代国人面临的养育子女的压力不可同日而语, 教育观念也由过去对子女数量的追求转为对子女质量的专注。贝克尔认为, 父母的偏好总是指向高质量的孩子, 即父母宁愿选择数量少的高质量孩子, 也不愿意选择数量多的低质量的孩子。当下教育观念的改变直接提升了家庭收入中教育投资的比重。父母把对孩子数量上的追求转化为对孩子质量的关注。因此时间与商品投资成为二胎生育成本中必须考虑的两大方面:

(一) 时间投资

三岁之前孩子的看护需要占用一个成年人的完整时间, 在2013年11月18日人民网对“单独家庭”做的一项生育意愿的调查中, 半数受访者表示没有生育二胎的打算, 而在问及原因时, “太累太辛苦”占16.64%, “工作太忙没时间”占9.01%。

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就开始关注教育, 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习惯。六岁开启义务教育模式, 一、二线城市小学下午三点半就结束一天的学校生活。课外的时间家长有两种选择:家庭中专门一人接送孩子或者选择小饭桌代管孩子。无论选择前者还是后者, 时间或者商品投资都是不可或缺的。三岁之前的看护阶段, 三岁后的学习辅导过程, 都需要长期的时间投入。时间与感情经历上的投资成为当下女性选择二胎生育时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

(二) 商品投资

伴随社会的进步, 人们教育观念亦不可同日而语, 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孩子的教育质量, 各种教育培训机构, 从蒙氏幼儿启发教育, 到各学龄阶段各专业学科的辅导, 已俨然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产业。为了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增加了孩子的教育隐形投资。社会学家徐安琪的调研报告《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显示, 从直接经济成本看, 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达到25万元;到子女上大学再读研, 则高达48万元。

来自2011年《小康》杂志社中国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四个一线城市和十三个二三线城市的居民进行的消费状况调查数据显示, 在二三线城市, “子女教育”以高出一线城市8.4个百分点的得票率位居第三, 前面只有“饮食”和“住房”。另外来自2013年11月18日人民网对“单独家庭”做的一项生育意愿的调查显示, 在问及受访者不愿意生二孩的原因时“经济成本太高”是主要因素, 占56.16%。在二三线城市中, 教育环境的更换与提升都受家庭经济收入的直接影响。生育二胎来自经济上的压力促使职业女性理智思考是否生育二胎。因此她们较之于老辈的女性, 在生育选择上具有了更多的主观能动性。

8.全面二胎政策分析建议 篇八

摘 要:根据财政部要求和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实践,借鉴国外政府采购绿色产品的经验,湖南进行了两型产品政府采购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国家两型委现拟将其有关做法推广到全国,笔者结合实践,谨从提升认识、加强研发、发展产业、倡导消费、健全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将其推广到全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两型产品;政府采购;政策;推广;建议

中图分类号: F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44-4

0 引言

结合政府优先采购绿色产品国际通行做法,湖南省积极探索构建两型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体系,加快两型社会建设进程。经过三年多的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2016年省发改委将其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国家两型委拟向全国推广湖南有关经验和做法。然而,两型产品的认定和政府采购工作,在全国都属于探索性的工作,还存在诸如两型意识不强,法律体系不全,采购范围不广等问题。笔者结合两型产品认定工作实践,谨对如何全面推广两型产品政府采购提出初步建议。

1 深刻认识两型战略意义

不仅是资源环境的压力、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特别是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都迫切要求中国全面实施两型发展战略,切实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推行两型发展战略,既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世界的世情。简言之,两型发展,不仅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必要,更是一种必须。

1.1 两型发展战略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基本要求

21世纪人类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首先体现在气候的变化,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百年来,全球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0.74℃,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0.17米,一部分地区大幅出现积雪融化。IPCC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特别指出,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90%以上是由人类的各种活动引起。气候变暖是人类违背自然基本规律,过度追求眼前利益,特别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后果。近几年来,大家都亲身地体会到,干旱、洪涝、沙尘暴等事件趋多趋强,异端天气越来越多,自然灾害频繁出现。诸如,北方的沙尘暴、长江流域的干旱、沿海地区的台风、雨雪冰冻天气等,无论是频率还是强度都越来越大。斯特恩报告指出,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行动,由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成本本世纪末将接近全球GDP的1/20-1/5。我国目前已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理应顺应国际潮流,迅速向两型发展转型,既是保护生存环境、树立大国形象的必然选择,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平稳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两型发展战略是改善能源短缺现状的必然选择

从世界能源储量总量来看,我国是能源储量丰富的国家,其中煤居世界第3位,石油居世界第8位。但从能源的人均占有量来看,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石油约为1/10,天然气仅为1/22。如按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计算,煤炭可用200多年,石油可用40多年。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煤炭剩余可采储量可供开采少于40年,石油可供开采不到14年,天然气可供开采不足60年。与此同时,还存在资源浪费问题。据《世界发展报告2002》统计,我国1亿美元GDP的产出需消耗能源12.03万吨标准煤,同等产出所消耗能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28倍,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0;大概为印度的1.18倍、美国的3.52倍、德国的5.62倍、日本的7.20倍。基于能源的巨大缺口,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既不能模仿“美国”模式,也不能照搬“欧盟”道路,只能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即两型发展之路。

1.3 两型发展战略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需要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获取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低效率”等突出问题。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良性、健康发展的“顽疾”,为此,党中央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其中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要求在不改变环境现状的情况下,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用同样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满足人们更多的需要。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冲击,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从表面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大幅降低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实质上则是对我国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它不仅充分暴露了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第二产业带动、物质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发展方式的脆弱。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既全面暴发了传统发展隐藏之“危”,也全面展示了两型发展蕴含之“机”。特别是我国要适应经济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两型发展转型的重要性、紧迫性。如果说,改革与发展可以成为应对危机的“金钥匙”,两型发展则必须可以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金钥匙”。

2 加强“两型技术”研发推广

两型社会必需相应的两型技术。按照“两型社会”的特点和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包括培育技术需求、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建立健全技术推广应用机制,通过重点研发和推广应用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为推行两型政府采购奠定基础。

2.1 激励“两型技术”需求

一是强势推行环境标志。出台政策要求所有产品或其包装上印贴必须标注环保节能标识或符号,同时通过公益广告、宣传栏目等普及节能与环保的基础知识,激发公民环保主体意识,引导选择消费优质的环境安全产品。

二是激励公众对两型技术的需求。出台消费补贴政策鼓励公众购买具有生态设计或环境标志优良的产品,鼓励公众和机构部门注意节约,鼓励赎买耐用品与多次或可循环使用物品;加强两型社会宣传,鼓励开展与发展两型社会密切相关的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各项活动,逐步培育全体公民的节能与环保的责任意识和自觉行为,使节约资源与环境友好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三是激励企业对两型技术的需求。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将环保因素贯穿于整个商品生产、流动、营销、回收等全过程,努力改变产品生产与使用的环保形象,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两型产品。如通过投资补贴、生产补贴、消费及回收补贴等措施来引导和促进企业投资、研发、使用两型技术;又如可通过实施差别税率、优惠税率、税收返还等激励政策来鼓励企业强化对两型技术的需求。

2.2 培育“两型技术”供给能力

一是整合资源,加大对两型技术支持力度。首先要整合各行业、领域所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两型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库。其次整合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和科研团队,整体规划、重点突破,获取一批两型关键或共性技术。同时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开展多层次的产学研联合,共同开展两型技术攻关。

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建立两型技术研发投入机制。

首先,充分发挥科技投融资平台的作用,着力解决两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充分利用借款平台、担保平台和行业自律协会作用,搭建两型企业与金融投资机构通畅的交流渠道;

其次,设立两型技术研发专项资金,对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有关的重大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给予重点投入,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加强对两型技术研发的投入,特别是鼓励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对促进两型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和突出企业给予积极支持等。

再次,构建两型技术研发公共平台体系。建立健全重点实验室、行业平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孵化器为依托的攻关、应用、服务型两型技术平台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同开发减排、回收、再利用、替代技术等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实用两型技术。

2.3 加大“两型技术”推广与运用

一是大力发展两型技术交易市场。建立两型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两型技术、产品、企业及政策等信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发布年度两型技术、工艺和设备目录,引导社会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两型技术、工艺和设备。鼓励发展网上、网下兴建两型技术交流市场,吸引中介服务机构和商业网站承办经营两型技术推广和应用,努力实现网上与网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技术与商品市场、资本与人才市场的良性互动。

二是建立健全两型技术应用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两型技术中介机构,鼓励和规范两型技术中介服务。如建立清洁生产服务中心,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服务和循环经济咨询。如建立合同能源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咨询与认证等。特别是要鼓励中介机构参与信息咨询、资信调查、技术经纪、市场撮合、人才引进等活动,大力开展技术论证、技术评估、资产评估等有偿服务。

3 不断发展壮大“两型产业”

推行“两型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其前提是必须有蓬勃发展的“两型产业”,并存在以行“两型生产”为主导的“两型产业”。也就是要大力发展具有节能、节油、节水、节地等特征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同时要大力倡导集约型、可持续发展方式进行的两型生产。

3.1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编制“两型”产业发展规划

两型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相应的“两型产业”也进行系统与长远的思考,可以将发展“两型”产业与本世纪中叶相应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订规划,以规划来引领和规范两型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两型产业特点,结合十八大生态文明远景目标,吸收国内外两型发展的经验和做法,集聚战略专家、管理专家、领域专家等资源,制订出台“两型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合理设计两型目标,高度凝练两型发展重点,发布两型发展引导目录与指南,建立健全两型发展支撑体系,建立相应组织保障和考核机制,确保两型发展规划落实实施。

3.2 大力培育两型产业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和完善两型产业链与两型产业生态系统

企业是产业的基本单元,龙头企业则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必须要集成资源,将一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核心创新团队、成长性好中小型企业大力培育为龙头企业,集中资源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持续扶持。同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高新园区、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节能与环保型产业,逐步构建和完善两型产业链条,形成两型产业集群,甚至是两型产业生态圈。

3.3 凝练两型产业化重大专项,发展壮大两型产业集群

鼓励企业、高校、院所、金融联合,共同承担两型产业化重大专项,加强重大共性瓶颈技术的攻关,加快重大两型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加大对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发展新能源、低排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平稳发展。同时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先发展创新型、“两型”化的服务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信息、物流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不断推动企业逐步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生产“清洁”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科学化。

3.4 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推动“两型”产业快速发展

通过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创新财税与金融支持方式,鼓励国内外金融市场加大对“两型”产业和两型企业投入;同时通过政府投入,引导和带动企业、金融机构共同投资,共同推进“两型”产业化项目建设。引导商业银行业务向“两型”转型,推广“两型信贷”,逐步加大对节能环保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环保生态类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免息、低息、贴息等方式弥补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鼓励债券、信托、金融租赁公司等增加对“两型”产业及项目的投入。大力推行企业节能减排协议制度、税收奖惩制度等,激励企业主动进行“两型”化改造。大力推行低碳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同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分期分阶段调整淘汰的产品、工艺、设备。

4 积极倡导“两型消费”

“两型消费”既是政策实施的起点,也是政策实施的终点和目标。大力推行两型产品政府采购,必须提倡和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消费”,反对浪费铺张,并且尽可能地对消费所产生的废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4.1 倡导两型消费理念

人的行为受思想控制,要建立两型消费行为必须倡导两型消费理念。首先要树立两型消费是可持续消费的理念,是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消费观。两型消费不仅包含个人的消费行为,同时也要求个体消费者在个体消费时必须对群体消费者承担有关义务,现代消费者也要对未来消费者承担相关义务。其次,两型消费是一种高度理性的消费。要求不断扬弃现行的生产、生活方式,彻底改变对过度物质消费的盲从,反对“炫耀性消费”和“形象性过度消费”等过度资源浪费的行为。同时要通过制订《两型消费指南》来逐步引导和提高国民的两型消费意识,逐步培育两型消费的价值理念和文化氛围,使两型消费理念逐步由自发行为转化为自觉行为。

4.2 引导两型消费行为

首先,要加强两型消费教育。特别是借助家庭、单位、社区、学校及其他公共部门和场所等载体,加强两型宣传教育,加大两型企业、两型社区、两型学校、两型城镇等的创建和示范力度,不断普及和提升公众两型消费意识和行为。

其次,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展针对性的消费引导。特别是加强对女性、青少年和老年人等群体的两型消费引导与教育。针对女性,特别是妇女,要加强生活中节能、耐用、低价两型产品的消费引导;针对青少年,要加强节能、环保就是爱国、爱家、爱集体等系列教育与相应的竞争性活动;针对农民,主要加强生态农业、两型技术、勤俭节约等方面知识普及与宣传;针对公务员,要强调环保节约意识,逐步减少公费开支、公款吃喝等不良现象;针对高收入群体,在引导两型时尚消费的同时,也要开展理性消费教育,减少“炫耀”和“过度消费”等资源浪费行为。

再次是运用经济手段引导两型消费。如对两型产品实行价格补贴政策。一方面对两型产品生产企业进行补贴,鼓励其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采用节能环保两型技术和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鼓励其生产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两型产品;另一方面要对消费者消费两型产品进行价格补贴,鼓励公众大量使用和消费两型产品,逐步改善和提高两型消费意识,形成两型消费自觉行为。

4.3 加大政府两型采购力度

两型产品政府采购政策行为属国内首创,也是世界原创。目前国外可供借鉴的大多为政府绿色采购政府。为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当前世界各国不断提升政府绿色采购在其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如欧盟绿色采购占公共采购的平均份额为19%,而德国相应比例已达30%,丹麦甚至超过40%,瑞典已接近一半。借鉴国外绿色采购经验做法,我国完全可以通过湖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两型采购标准、建立两型消费网络、加大两型采购份额,加大政府两型采购力度,并从湖南一省推广应用到全国。

5 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

不论是加强两型技术研发、发展“两型产业”,还是推行“两型生产”和“两型消费”,都需要相应的法规制度进行保障,即必须按照“两型社会”建设总体要求,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以确保全面有效推行实施“两型政府采购”政策。

5.1 坚持将两型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进行长期系统规划

要想在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实现两型发展战略目标,不仅任务艰巨而且挑战严峻。不仅是规模大、范围广,而且涉及的对政策和活动错综复杂,需要重新定位,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整体设计和长期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全面的政策设计。既要制定两型发展总体规划,也要制定相应的子规划和配套规划。同时要将两型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使两型发展融入社会发展、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重点任务中。首先要科学编制国家两型发展总体规划,系统分析两型发展的背景和基础条件,确定发展总体目标,凝练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包括重构生产体系、打造消费体系和建设两型生态体系)。其次要在国家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相应制定地方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行业部门的专项发展规划,在结合地方区域与行业领域的情况下,要切实体现国家两型发展任务的分解与落实。

5.2 系统设计两型发展政策体系

在系统研究我国关于节能环保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和做法,系统设计我国两型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两型发展公共政策核心体系、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主要政策应包括能源的开发、利用政策,如水、电、媒、石油、生物质能、风、电、光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等政策;也包括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政策,如污染控制、减排、综合治理等政策;还应包括鼓励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各界参与两型发展项目投资、生产、使用、消费等方面的财税政策;更应包括鼓励两型技术研发、中试、成果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壮大的政策体系。

5.3 完善两型产品管理制度体系

两型产品相关工作起步于2013年下半年,尽管当时时间紧、任务重,但还是出台了试行的“认定标准、管理办法、政策优惠及两型产品目录”等,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理制度休系。经过三年四批的认定实践,原有的管理制度体系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需立即进行修改和完善。首先是制订管理办法,重新规定两型产品申报的基本条件与要求,规范申报、受理、评审、认定、公示等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明确管理部门与申报部门的责任与义务,确保两型产品认定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其次是出台两型产品政府采购的优惠政策。除了要求政府采购招投标必须对两型产品实施优惠政策外,还要进一步细化招投标评价加分与价格折扣的细则与条件,同时要及时启动两型产品政府定购机制,特别是其他各部门也要配套出台对两型产品扶持政策,形成支撑两型产品的合力。再次是要加快两型产品的制订。不断拓展两型产品的申报范围,细化不同领域两型产品认定评价的标准,加强两型产品的标识认证管理与服务,建立两型产品监测控制体系。最后是动态更新两型产品目录,及时发布两型产品相关信息,加大两型产品政府采购成效的宣传示范。

5.4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发展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和借鉴国际绿色采购的经验做法,包括发展的理念、领先的技术和标准,尤其是在政策体系、法律制度等方面的有益实践。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两型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实施效果,也有利于与国际进行接轨实现同步发展。如学习借鉴绿色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再造提升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制造流程、现代物流管理等;借鉴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等模式,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和标准体制,如欧洲聪明能源技术和能源效率行动计划和耗能产品标准和标识制度,吸收消化再创新,形成我国特色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促进机制,能源效率管理制度。

5.5 创新两型发展促进体制机制

首先是创新组织保障体制。关键是建立和落实两型发展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按照国家和部门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结合地方专项规划,将公众环境、空气质量、森林覆盖增长率、环境诉求等两型发展目标进行细分,同时将有关内容作为政绩纳入年度或任职期限考核,切实转变单纯经济增长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两型政绩观。

其次是创新两型产品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采购两型产品的引导作用,不仅是加大政府采购规模和投入,还要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力度;科学合理运用财税杠杆对两型产品的研发、生产、使用、消费、回收等全生命周期进行补贴和扶持,发展壮大两型产品与产业规模,提高显示度与影响力;同时还要加大两型产品的宣传与示范,积极开展生产、消费两型产品的活动与知识普及,形成自觉使用、推广和消费两型产品的社会氛围。

参 考 文 献

[1] 彭炳忠,易先忠.“两型技术”的概念、特征与功能[J].企业技企业技术开发,2013(1).

[2] 曹东,等.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和机制政策创新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

[3] 陈文玲,周京.加快建立我国绿色发展公共政策体系[J].商业时代,2012(12).

[4] 陈端计.绿色发展:中国“十二五”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1(8).

[5] 杨立斌.“两型”社会建设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9(9).

9.二胎政策有关知识 篇九

一.基本含义:

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指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

二.未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之前,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所实施的生育政策不同:

汉族 二胎政策可以这样理解:农村户口的话头一胎是女的就可以生第二胎,但是前提条件是年满28周岁的夫妇,否则两胎要相隔四年才可以生第二胎。如果头一胎是男的无论是什么户口都只能生一胎,这是汉族的基本情况。

少数民族 政策是这样的:少数民族人口是中国人口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少数民族居住区一般人口密度较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很快,为了少数民族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素质的提高,近几年来在少数民族中也实行计划生育。具体规定由民族自治地方和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的生育政策。

(由于不同民族的习俗与发展不同,而且农村的重男轻女现象较为严重,所以在农村对于先生男孩还是女孩也有不同的政策)

三.我国对于二胎政策的不断变动:

2011年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透露计生部门正在考虑放开二胎政策,之后关于是否放开二胎便一直成为热点问题,很多专家对此做了研究。智库报告建议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二胎政策已经不是新话题。

2012年11月又有专家建议放开二胎政策再次引发热议。

2013年8月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消息称,为缓解卫生计生系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日前决定开始实施“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并适时出台完善生育政策调整方案。这一提法再度引发公众关注,这是否是放开“二胎政策”或者“单独二胎”政策的信号呢?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这里所说的生育政策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计划生育政策,更不能认为是可以生二胎或者“单独二胎”。

2013年12月7日

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各地调研后提出本地的时间表,然后依法定程序组织实施。中央提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之后,各地及时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并按照要求有序开展相关调查测算、风险评估等准备工作。启动实施单独两胎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加强调研指导。目前,各省份卫生计生系统主要着手两项准备:

一是开展摸底调查和评估。准确评估当地生育水平,摸清符合单独两胎政策的目标人群,避免出生堆积和生育率大幅反弹,保障政策稳妥扎实有序落实。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目前,各地都在深入开展调研论证,研究提出本地启动实施单独两胎政策的时间表。有的地方正在组织开展摸底调查,以全面摸清单独夫妇及其生育子女情况的底数。

二是履行法定程序。实施方案拟定通过后,及时提请省级人大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或作出专门规定,依法组织实施。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放开二胎】

四.哪些情况能生二胎?

以下12种情况能生“二胎” ⒈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1] ⒉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二胎政策可能放开

⒊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来本省定居不满6年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只有一个子女在内地定居的;

⒋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合计不超过两个的,但不适用于复婚夫妻; ⒌婚后不育,夫妻双方均满30周岁,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

⒍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⒎夫妻一方为一级至六级的残疾军人;一级至五级因公(工)致残人员,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⒏矿工井下作业连续5年以上,并继续从事井下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⒐农村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⒑男方到女方家落户且女方没有兄弟的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的(仅适用女方姐妹中一人);

⒒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⒓大山区的乡,女方在农村,只生育一个女孩的。动中国人口政策的放宽调整。

五.支持vs反对

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至2010年11月1日

主流的人口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激增,还能带来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化,缓和社会矛盾等诸多益处。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当时的国家计生委选取了甘肃省酒泉市、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河北省承德市、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个地区的农村进行全面“二胎”试点——即无论夫妇双方是否为独生子女,也无论他们的第一胎性别,都可以生育第二胎。

试点的结果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酒泉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一直低于甘肃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并未出现反对者所担心的人口激增。

2010年11月进行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主要数据,也被外界认为是有利于推,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3.40亿人;年均增长率0.57%(2000-2010年);6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为13.2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06(女为100)。

出生率方面,2000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0.57%,较之上一个十年——1990年-2000年的1.07%年均增长率,下降接近一半,幅度惊人。

同时,人口学界更看重的指标——“总和生育率”,即平均每位妇女一生生育孩子的数量。一般认为总和生育率为2.1时,代际之间人口更替将大致均衡。在此之上,人口逐渐增加,在此之下则减少。

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副院长、统计学教授徐世英的团队,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直接计算出来的总和生育率结果是1.18,远远低于2.1。这一结果为各方认可。

即使考虑到漏报等因素,记者所采访到的众多统计学者、人口学者,给出的“最乐观”数字,也只有1.65。

老龄化方面,对于老龄化社会界定的标准是:如果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还可以细分:当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数的10%-19%为轻度,20%-29%为中度,30%及以上则为重度。

当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达到13.26%,已属于“轻度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情况下是103-107(女为100)。1980年以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波动在105-106间。而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30年后的2010年,这一指标已上升到118.06。

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的直接后果就是,数千万男性“光棍”的出现。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等计算的结果是,到2020年,中国约有11200万25岁-35岁的男青年,而相应20岁-30岁的女青年约有7200万。届时,光棍可能超过4000万人。或者说,不到3位适婚男性中就有1位单身。

相比之下,甘肃酒泉的农村地区自进行全面“二胎”试点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近年来已回到106.30、106.83的正常水平。

对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问题,2007年1月时任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曾公开表态说,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根深蒂固。这一问题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有一定关系,但计生政策只是加剧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状况,并不是说实行计生政策就必然导致性别比的偏高。

其实早在“六普”数据发布前,包括时任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内的数位官员就曾预计,“六普”主要数据出炉之时,“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时间表也将确定。

反对声音

然而反对放宽人口政策的声音也层出不穷。如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等人认为,中国应该推行更为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即:“城乡一胎、特殊二胎、严禁三胎、奖励无胎”;并将总人口逐渐减至5亿人左右。政府机构中也有一些反对者。他们的理由大致相近:担心放宽生育政策会导致人口突然增加,不利于环境、资源、城镇化、就业、人均国力和人均生活水平等很多问题的解决。有的政府经济部门甚至担心人口总数增加,会导致人均GDP下滑等。一位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重要官员曾对记者介绍,“单独二胎”政策还遭到了几个省份省委书记的反对。

反对声音一度占上风,加上之后计生系统重要人事的连续变更,以及2012年“十八大”召开和随后的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众多因素,致使“单独二胎”政策被搁置下来。

六.一些专家的观点

生育政策已迎来调整窗口期

8月6日,人口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国家卫生计生委文件所提到的完善生育政策并非新的提法,早在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已明确提出要完善。所谓生育政策,不仅包括媒体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单独二胎”政策放开,还包括提高对执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对失独家庭的扶持等多方面内容。

陆杰华认为,根据目前的人口形势,我国生育政策已经迎来调整窗口期,原因是我国已长期处于低生育水平,总和生育率偏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我国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口。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降到1.8左右,已经低于国际公认的2.1的人口更替水平。进入21世纪,我国持续维持低生育水平。

另外,少子化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2000年“五普”的数据显示,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22.8%,到了2010年的“六普”,这一比例快速下降到16.6%,少子化现象日渐明显。与此同时,我国老龄人口还在持续增加。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3%。另外,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还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这也从侧面表明,我国的人口红利已从丰厚时期进入到下行通道;按现在的下降速度,可能到不了2030年,我国劳动力将出现„负债‟。”

不过,完善计生政策不等于放开二胎。陆杰华明确表示,人口计生政策调整与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并不矛盾;而且“逐步完善政策”并不意味着要“放开二胎”。

据了解,我国的计生政策一直处于调整完善中,比如允许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二胎,部分地区“单独”家庭也能生二胎,部分省取消一二胎之间生育间隔时间的限制,允许再婚夫妇生育二胎或三胎等。“我国的生育政策最终应实现城乡同策、地区同策。”陆杰华说。

彻底放开不会造成人口爆炸

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是否放开,人口专家梁建章则建议彻底放开。梁建章认为,其他国家的经验说明彻底放开人口政策不会造成人口爆炸。即使有担心,也可以先放开,发现反弹严重再收回来。梁建章认为,计划生育不利于国家发展。人口减少,尤其是年轻人口减少,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劳动力减少、创新活力衰退、养老负担沉重、国家财政困难等负面影响,患上日本的“老年病”。

梁建章认为,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放开后出生人数的短暂反弹,而是几年之后,新生儿数量又会雪崩式地下滑。原因除了生育率在补偿生育结束会回落之外,是育龄女性急剧减少,这背后是1990年代生育率快速下降,导致90后母亲在不到10年会减少约一半。这个大滑坡将严重恶化老龄化程度,加剧未来人口的衰减。应对这个滑坡的最好方式是,在完全放开后,当生育率再度下滑到替代水平时,实施鼓励生育的措施,力求把生育率提升至更替水平,维持正常繁衍。

七.在二胎政策放开之后一些其他政策的调整:

1产假

产假拟增30天“奖励假”

产假到底休多少天,此前,市卫计委回应称将正式取消晚婚假30天,但透露将会增加计生奖励假及配偶陪产假。

昨日,公开征询意见的《草案》对此作出更具体规定。其中规定,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三十天,配偶陪产假十五天。也就是说,如果草案通过,符合生育政策的女性将享受到国家规定产假98天加上30天奖励假,为128天,与此前的产假天数相同。相对于此前不能享受晚育假(比如“早育”)的女性而言,则是新增30天产假。

除新增奖励假,《草案》中还规定,符合条例规定生育的女性配偶还可享受15天陪产假。由于此前市卫计委表示已明确取消晚婚假,因此,晚婚夫妇的婚假仍为3天。

2晚婚晚育

删除“鼓励晚婚晚育”

草案删除多条涉及“晚婚晚育”的条款,其中,删除“鼓励公民晚婚、晚育。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年满二十四周岁初育的为晚育”。并删除“生育间隔不少于四年,或者女方年龄不低于28周岁的规定”,这意味着,未来北京家庭可自主选择生育两孩的时间,同时,“晚婚晚育”也将画上句号。

3独生子女费

“两孩”时代自愿生一个无奖励

独生子女奖励费还有吗?对此,草案送审稿修改为: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且已经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将继续享受奖励和优待。其中包括10元独生子女奖励费、托幼管理费、医药费至独生子女满十八周岁,以及每人享受不少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但是,针对“两孩”时期自愿生育一个子女的家庭,市卫计委表示将不再享受奖励及优待。

此外,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妇又再生育的也将不再享受奖励,此前已经享受奖励费不退还。

4三孩

再婚夫妻符合条件可生三孩

此前,针对“三孩”,新修订的《计生法》规定,符合法律法规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并表示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根据《草案》,以下三种情况可向区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要求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夫妻婚前合计只生育一个子女,婚后又生育一个子女的;再婚夫妻婚前合计生育两个以上子女且没有违法生育行为,婚后未共同生育子女的。最后一种为,夫妻合法生育的子女,其中一个经指定医疗机构鉴定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八.专家多角度分析放开二胎政策的利与弊:

养老难、娶妻难、招工难,即将爆发的大规模人口问题,已经被最高决策层所注意。

10月29日闭幕的五中全会公报确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对于昨天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宣布,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国内多名人口学、社会学、社会改革发展及经济专家,详解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背后的意义。

单独两孩实践遇冷,全面二孩不会出现爆发性增长

中国人口学会副秘书长陆杰华认为,这应该是意料之内的一项政策,“也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把生育决策权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回归到夫妻之间。”

至于为何选择这个时间节点的问题,陆杰华分析说,生育政策调整,是基于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毕竟我国人口比较多,之所以到现在放开,也是需要一步步来。从单独二孩政策到现在全面放开,我们也是经历了两年多时间。

单独二孩政策从2013年落地至今至少,从申请数据来看,并不是那么美好。

对于单独二孩的实际情况与预期之间问题,陆杰华说,之前他们也在浙江进行过调研,发现实际情况明显低于预期目标。并且申请单独二孩的人比较少,“单独二孩达不到一定要求,这就需要进行全面放开的这一步。”

事实上,中国“单独二孩”政策实行近一年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就称,当局原本预计新政策推行后,每年将增加超过200万个新生儿,但截至今年8月,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只有70万对提出申请,而目前获批的仅62万对,远远低于官方预期。

“我觉得这和单独二孩的人群不一样,毕竟是全部放开,我估计数量大概在一亿人左右的家庭。”在谈到全面放开会不会导致人口爆炸性增长时,陆杰华的态度是,政策实施后,2017年和2018年的生育规模可能会有明显增长,至于增长的有多高,还需要看未来的数据。“肯定比不放开要高一些,有堆积也是正常的,没堆积才是有问题。现在百姓在生育上也更加理性,毕竟受到的主客观影响也比较多。”

中国劳动力人口3年连降,新政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

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当下中国的人口结构已出现严重扭曲。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新常态。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新增劳动力人口逐年降低,由此带来目前的养老难、招工难问题已日益严峻。

本报智库专家、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国家统计局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16-59周岁的劳动适龄人口去年减少了371万,降幅超过2013年的244万。该年龄段人口首次出现下降是在2012年,当年15-59周岁年龄段人口减少了345万。

我国已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最直接的当然是劳动力供给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压力骤增。这也造成很多“中国制造”产品的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下降。卓勇良说,正如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末经历过的一样,伴随劳动力人口下降而来的同样是经济增长的减速。劳动人口减少虽说可以防止失业率上升,但同时也将推高劳动力成本,进而削弱制造业和出口竞争力。

陆杰华说,这也有利于对未来提供更多的养老资源,毕竟我们国家主要还是家庭养老,这样也是为解决未来养老问题的一个方式,提供有利的人口环境。

面对“失独”之殇,有助家庭结构合理化

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在这个节点全面放开二胎,从宏观角度来说,对于促进整个中国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有重大积极意义;从微观角度来说,也有助于每个家庭人口结构的合理化,尤其是一定程度上缓解失独家庭之痛。

近些年,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不合理的负面效应集中凸显,养老、子女教育甚至于独生子女本人的个性发展都已成为问题。从社会保障角度来讲,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风险性就在于唯一性。现在愈加引发社会关注的失独家庭就是该风险下的牺牲品。据相关统计,目前全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失独父母,老无所依,这种痛本是可以通过调整生育政策避免的。因此,全面放开二胎,对于优化家庭结构有正面、有效的作用。

二孩生下来,对经济有拉动作用

钱报智库专家、浙江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昨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经济层面来看,这个时候全面放开两孩,也确实是时候了。

按照目前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来看,在未来达到一个峰值之后,会进入一个加速递减的过程。这对于整个经济消费是不利的。即使在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已经变成了人口净流出城市,当地的房地产等行业都不景气。如果再这样下去,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徐剑锋表示,全面放开两孩之后,对于经济肯定会有一个拉动作用,短期来看,一波新生儿的出生肯定会促进婴幼儿市场的发展,而从长远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对于拉动内需的作用是巨大的。

他注意到一个数据,放开“全面二孩”后,未来每年平均新增的小孩规模预计将在250万左右。每年将带来新增的消费将超过700亿,此外,随着新生人口的增加,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需求势必将会增加。新一波的人口红利将会到来。新闻背景

从独生子女到“全面二孩”

从1971年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单独二孩政策顺利落地,到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我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1971年,国务院批转《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强调“要有计划生育”。在当年制定“四五”计划中,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1973年12月,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汇报会提出“晚、稀、少”的政策。“晚”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后结婚,女24周岁以后生育;“稀”指生育间隔为3年以上;“少”指一对夫妇生育不超过两个孩子。

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载入我国宪法。

为完成在20世纪末把人口总量控制在12亿以内的目标,1978年,中央下发《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明确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

1980年9月25日,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提出照顾农村独女户生育二胎。

1984年,中央批转国家计生委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提出“对农村继续有控制地把口子开得稍大一些,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批准,可以生二胎;坚决制止大口子,即严禁生育超计划的二胎和多胎”,即“开小口、堵大口”。

2002年9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持续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性问题等开始显现。

2012年末,我国大陆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人口首次下降。截至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2.0243亿人,比上年增加853万多人,占比接近总人口的15%,上升了0.6个百分点。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同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明确了生育政策调整的重要意义和总体思路。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据新华社)九.各界网友们的观点【知乎】

上一篇:大堵小学2012学年(下)减负工作自检自查报告下一篇:中华情中国梦——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