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活水源记》

2024-10-10

文言文《活水源记》(精选6篇)

1.文言文《活水源记》 篇一

高中语文文言文 词类活用总汇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 ① 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 ① 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 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③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必修二 《离骚》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9.涕:长太息以掩涕兮(名作动,流眼泪)10.哀:哀民生之多艰(为动用法,为„„悲伤)11.朝夕:謇朝谇而夕替(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12.善:亦余心之所善兮(形作动,崇尚,喜爱)

1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14.屈: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15.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缓行)16.高长: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高,加高 使„„长,加长)《兰亭集序》

(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 :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赤壁赋》(1)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游褒禅山记》

(一)(二)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④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2.形容词作动词《赤壁赋》(1)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游褒禅山记》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 ② 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③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四)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③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必修三 《蜀道难》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昌咨嗟(名词作状语)5问君西游何时还(名词作状语)《琵琶行》 1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作动词)《寡人之于国也》

(一)① ② ③ ④ 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劝学》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③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过秦论》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③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⑥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⑦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2.名词作动词 ①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②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③ 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④ 履至尊而至六合(履,登上)⑤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⑥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使„„依次序排列)⑦ 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相斗)②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④ ⑤ 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亡,灭亡)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形容词的活用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⑥ 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三)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势)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利,有利的形势)2.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变小;弱,削弱)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弱,削弱)②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昧)③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弯)《师说》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名词作动词 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⑤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 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名词作状语 ① 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④ 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2.名词作动词 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臵住宿)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④ 乃前曰(前,上前)⑥ ⑦ ⑧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赵王鼓瑟(鼓,弹奏)臣乃敢上璧(上:献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归璧于赵(归,使„„归)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 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②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6.形容词作动词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③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苏武传》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3.名词活用(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张衡传》 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 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 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 名作动,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 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 名作动,划船 ④ 实迷途其未远 名作动,误入迷途

(三)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 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 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 动作状,将要

(四)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倚南窗以寄傲 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携幼入室 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 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 审容膝之易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 ② 眄庭柯以怡颜 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 悦亲戚之情话 意动,以„„为愉快 ② 乐琴书以消忧 意动,以„„为乐 ③ 善万物之得时 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滕王阁序》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③ 上出重宵,下临无地 “上”“下” 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2.名词作动词 ① 一言均赋 “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② 目吴会于云间 “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③ 烟光凝而暮山紫 “紫”,呈现出紫色 ④ 梓泽丘墟 “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3.名词的意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 四美具,二难并 “美” “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② 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指俊杰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放下 ② 腾蛟起凤 腾,使„„腾空;起,使„„起飞 ③ 川泽纡其骇瞩 骇,使„„吃惊 ④ 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受屈 ⑤ 窜梁鸿于海曲 窜,使„„逃匿 《逍遥游》

(一)名词作状语 水击三千里(水,在水面上)

(二)名词作动词 1.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2.不过数仞而下(下,落下,降落)

(三)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

(四)形容词作动词 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五)使动用法 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满意;征:使„„信任)2.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陈情表》

(一)名词作状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名词作状语,向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且臣少仕伪朝 名词作动词,做官 2.臣少多疾病 名词作动词,生病 3.举臣秀才 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4.举臣孝廉 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 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 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3.沐浴清化 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4.凡在故老 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5.愿陛下矜悯愚诚 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则刘病日笃 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五)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 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六)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 3.保卒余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

2.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的论文 篇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我就从激发他们的兴趣入手。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激情,有了激情,他们就会主动学习,课堂也就动起来了。好的导语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就在导语上下功夫。如我在教授《钴姆潭西小丘记》一文时,就设置了这样一段导语:

人生就像一杯酒,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来说,固然有春风得意的幸运儿,品尝到其中的美味,但更多的失意文人却品尝着苦涩。失意文人只能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发泄心中的忧郁、苦闷。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就是这样的失意人。课后让同学们结合课本第92、93页,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际遇,大家看了没有?大声回答!(学生答:看过了。)哪位同学能来告诉大家?(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很好,我们知道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一再被贬谪,人生的坎坷成了他的文学财富,政治上的失意却成就了他文学上的辉煌。他的“永州八记”更是为人称道。那么有哪位同学知道“永州八记”?是哪八记?

如此之后,学生便七嘴八舌讨论起来。这样,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陡涨。一堂课就这样轻松地过去了。

二、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重要的读书方法。现在留存下来的文言文,是经过无数的读者筛选留下来的,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它们不仅思想内蕴丰富,更是气韵生动。这种气韵,我们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来,像《孟子》的“浩然正气”,《庄子》的“汪洋恣肆”,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等。你不通过反复诵读,是难知其中之妙的。比如当我吟诵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就会觉得有一股清泉流溢胸间,那种快意和美感是无法用言语比拟的。我们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文言文的文美和质美,使他们在欣赏文章时受到陶冶,充实底蕴,丰富情感,那么,学生面前的文言文还会是那样面目可憎,令人索然无味吗?因此,我们在教学当中就要让学生多朗读。当然,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齐读,分组读,自由读都可以采用。学生也可以读全文,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了解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停顿;他们也可以朗读一些重点句段,进行精段品读,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丰乐亭记》中“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涌出”一段,让学生边诵边体会。

后来学生告诉我他们在诵读体会时,心中竟有一种与作者往游其间的感觉。如果他们不去体验知识,还能有“这一堂过的真快啊”的感觉吗?

三、灵活教学点燃学生热情

调整教学关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是使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难度不大,趣味性强的自读课,我采用自由讨论学习法。如《朋党论》一文,我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识记、疏通文意,再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上交流。这样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各个精神焕发,跃跃欲试。很多同学还结合生活实际,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论证,讲得头头是道。待到他们对课文所讲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之后,我便趁机就课文内容提一些相关的问题,诸如“什么样的朋党才是君子之朋?”“什么样的朋党又是小人之朋?”“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论证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是非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问题的接连提出,学生的热情越来越高涨。运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交流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激励了自我。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自己探索,让他们在体验进步喜悦的同时也获得知识上的满足,这正是我想要的。

四、复述全文提高学生能力

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我还让学生大胆地复述课文内容。他们可由老师提名,可自己主动发言,也可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即让每一小组的同学从前到后,一人读一句原文再翻译一遍,然后让其他同学评析,看谁翻译得最好。同时对于文中的一些有争议比较难理解的词句,也可以趁机找出来,让大家讨论共同解决。比如我在上《毛颖传》的那一课时,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对于此句里的“是”字的理解就产生了分歧,很多同学把它理解为“放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复指前置宾语的代词”,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把它和以前学过的类似句式混淆了(比如“惟命是从”、“惟器是适”等等),于是我就引导他们结合已知的课文内容来探究其意,接下来就课文内容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他们发现,作者在这里是想要表现毛笔的功用的,因此这句话应理解为”竹简靠这书写”,那么“是”在这里就是用作指示代词,可解释为“这”,答案终于找到了,同学们为自己的收获而兴奋不已。这样,一节课上下来,不仅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也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加以补充说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课文不仅加深了印象,理解得准,理解得深,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文言文词类活用 之名词作动词 篇三

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⑤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⑥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2.如果名词放在能愿动词如“能、可、欲、肯”或副词等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②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③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

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⑤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⑥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鸿门宴》).

⑦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名词后面如果接介词结构,这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四子侍坐》).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5.许多常见的成语中也存在名词作动词的语法现象,在学习成语的时候应该注意体会,例如:

①草菅人命:草菅,茅草;把人命当茅草对待,指任意残害人命。..

②经天纬地: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天地。..

4.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篇四

周熙熹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几种题型

2、以名词活用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课后以此为例,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掌握词类活用中名词活用的语法特点及规律。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练习中的句子所属的名词活用类型正确归类,分析总结出名词活用的常见规律,并加以概括化。

2、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复习方法

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课前准备:PPT课件、词类活用课堂练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回顾文言实词之知识网络 明确考点

1.明确考纲要求,使学生知道“考什么”。(课件展示)

【文言实词之知识网络】

1、异读字词义扩大破音异读词义缩小通假异读

4、古今异义词义转移古音异读感情色彩变化通用字名称说法改变假借字

5、偏义复词古今字本义

3、一词多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名、动、形、数词等的相

6、词类活用互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通假字2.明确考纲要求,使学生知道“怎么考”。设题主要有两大类:(课件展示)

⑪单独设题。以《2009浙江高考样卷语文测试卷》19题为例 1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A.母之贤既已闻县中B.里中人贤母

C.母一言冰解而兽伏D.公令榜其门

⑫用某些实词的活用作为题眼设置在翻译题中。

明确:近几年的高考更多地是采用这种设题形式,而且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切相关。比如:

1.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2005年浙江卷《书褒城驿壁》)(暮、朝:名词活用为状语))(宾客)都是晚上到达早上离开,难道会有爱惜之心吗?

2.(2008年全国卷1,《 宋史• 廖刚传》11 题)(10分)

(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田。(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参考答案】⑪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⑫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第(1)句注意“日”为名词作状语和“哺”、“莫”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君之”的“君”和“兄之”的“兄”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明确本课内容:以名词活用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同时引导学生课后以此为例,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

二、锦囊妙计

引导学生由概念走向课文内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提问:

一、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课件展示)⑪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⑫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⑬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⑭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⑮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⑯左右欲刃相如 .⑰人皆得以隶使之 .⑱无乃尔是过与? .⑲常以身翼蔽沛公 ⑳范增数目项王 .⑴吾师道也„„ .⑵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⑶吾从而师之。.⑷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学生讨论归类,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引导归类: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⑪、⑭、⑯、⑱、⑳、⑴、⑵、名词活用为状语:⑫、⑬、⑰、⑲、⑸ 名词活用为使动词:⑮、⑷ 名词活用为意动词:⑶、⑸

提问:对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中的句子还可以再归类吗?请找到归类的标准。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类,思考、归纳活用的规律。

⑪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⑯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课件展示)⑭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⑱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季氏将伐颛臾》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课件展示)⑴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课件展示)⑳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鸿门宴》)

⑵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课件展示)

(常用否定副词:弗、否、不、非、毋、莫、罔、勿、未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不冠不袜

君子不齿。 非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⑫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劝学》)⑬日削月割。(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六国论》)规律五: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课件展示)⑰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⑲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规律六: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课件展示)

⑮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韩信拜将》)⑶吾从而师之。(师:以„„为老师)(《师说》)

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为宾客)(《《伤仲永》)规律七: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课件展示)提问:以上归纳的规律能用更精炼的语言表述以便记忆和运用吗? 教师明确:(课件展示)

名词活用歌

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不能带兵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

三、牛刀小试

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疑难,以形成能力。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课件展示)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⑪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鄙: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把„„作为边境)

⑫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东边;封: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成为边界)

⑬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盟:名词活用为动词,订盟约)

迁移训练

(二)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鲁语上》

⑪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翻译:季文子在宣公、成公时期做国相,家中没有穿丝绸的妾妇,马也不喂粮食。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⑫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人们大概会认为您是吝啬,而且使国家也显得不光彩。华:名次活用使动词,使„„光彩)

⑬无乃非相人者乎(这恐怕不是做国相的人应该做的吧!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

季文子相①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②以③子为爱④,且⑤不华⑥国乎!”文子曰:“吾亦愿⑦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⑧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⑨德荣⑩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参考译文:

季文子辅佐鲁宣公、鲁成公,没有穿丝绸衣服的妾室,没有吃精饲料的马匹。仲孙它进谏说:“你是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君王。你的妾不穿丝绸的衣服,马不吃精饲料,人们大概会认为你是一个吝啬的人,况且也不能替国家增添光彩。”文子说:我也很希望那样做,然而我看见我们的百姓,那些父老乡亲们吃粗粮和穿破衣服的还有很多,因此我不敢那样做。那些父老乡亲们吃粗粮、穿破衣服,我却把我的妾和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辅佐国君的人恐怕不应该这样做的吧?况且我只听说以高尚的德行作为国家的光彩,没有听说过以妾和马的华丽来为国增光的。”

注解:(1)相:辅佐(2)其:大概(表推测)(3)以:认为

5(4)爱:吝啬(5)且:况且(6)华:使动,使„„华(荣耀)(7)愿:希望(8)无乃:恐怕(9)以:把(10)德荣:品德高尚

(三)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①夜②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③。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翻译: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女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徐吾说:“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分给我吧!”邻家的妇人于是跟她一起织布)

①烛:名词活用为动词,买蜡烛;②夜:名词活用为状语;③夜:名词活用为动词,夜织;④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四、布置作业(课件展示)

1.阅读并理解词类活用教学案,按照本课的做法自己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2.完成词类活用小练习

词类活用课堂练习

一、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⑪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⑫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⑬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⑭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⑮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⑯左右欲刃相如 .⑰人皆得以隶使之 .⑱无乃尔是过与? .⑲常以身翼蔽沛公 ⑳范增数目项王 .⑴吾师道也„„ .⑵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⑶吾从而师之。.⑷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二、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秦伯说,与郑人盟。

(二)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鲁语上》 1.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2.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3.无乃非相人者乎!

(三)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①夜②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③。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词类活用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一般情况下,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例如:“谍报敌骑至”,“报”是“谍”发出的;“至”是“敌骑”发出的。但在使动用法中,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并不是动作行为的直接发出者,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直接发出,主语只是使宾语发出这种动作行为,含有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动词“生”不是主语“君”直接发出的,而是宾语“之”直接发出的,含有“君使之生”的意思。

我们知道,同是动词,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分别,及物动词是能带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多是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例如: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同上)

又数刀,毙之。(《狼》)

“止之”是叫他不要这样做;“已”是使止,“去”是使去;“殚„‘竭”都是使尽的意思;“毙”是使毙,即杀死。这些都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i)之,见(xiàn)其二子焉。(《论语·微子》)——(老人)留子路住宿。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

形容词用作谓语,是描写事物是什么样子,构成描写句。例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形容词“尊”和“厚”的后面都不带宾语,这是形容词的一般用法。如果形容词的后面带上宾语,那么这个形容就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是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这种现象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形容词“尊”的后面带有宾语“长安君之位”,意思是“使长

安君的地位尊贵”。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的现象很多,例如: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

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

“固国”是使国家强固;“苦其心志”是使他的心志苦,“劳其筋骨”是使他的筋骨劳,“空乏其身”是使他的身体空乏;“远我”是使我距离远。“又绿江南岸”是又使江南岸绿。

名词用作使动的例子不普遍。名词本来是不能带宾语的,名词用作动词带宾语,表示使动,含有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意思。例如:

先破秦入成阳者王(wàng)之。(《史记·项羽本记》)——先攻破秦军打进成阳的,就让他做王。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膑》)——齐威王打算让孙膑当主将。

“王之”的“王”本是名词,在这里是活用为动词,后面还带有代词宾语“之”,意思是“使之成为王”;“将孙膑”是“使孙膑成为主将”的意思。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或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活用形容词的性状,宾语本身并不一定真的具有这种性状,只是一种主观的认为。例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刺史颜证奇之。(《童区寄传》)

愬然之。(《李愬雪夜入蔡州》)“甚异之”是认为非常奇怪;“毒之”是认为它痛苦;“奇之”是以为奇特;“然之”是认为他对。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看作这个活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也是一种主观认为。例如: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客我”是以我为客;“宾客其父”是以其父为客。

(3)名词用如动词

在文言里,名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临时被用如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名词用如动词后,原有的名词义并没有消失。只是增加了和上下文相适应的动词的意义而已。例如;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普说赵太后》)

见其矣十中八九,但徽颔之。(《卖油翁》)

“福”指赐福;“缟素”白色的丧服,这里指穿丧服;“侯”指做诸侯;“颔”指点头。

(4)名词用如状语

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文言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冯婉贞》)

名词作状语表比喻,可译为“像„„那样”。“犬坐”译为“像犬一样坐”;“猱进鸷击”译为“像猱一样前进,像鸷一样攻击”。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膑》)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鸿门宴》)

“客待之”是用客礼对待他;“兄事之”是用事奉兄长的礼节事奉他。都是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孔子东游,见两小辫。(《两小儿辩日》)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布囊其口。(《童区寄传》)

第一句名词“廷”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第二句方位名词“东”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方位;最后两句,名词“箕畚”“布囊”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三、词类活用的条件

怎样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是否已经活用成另一类词呢?除了从前后文的意思来判断之外,还要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关于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包括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的语法条件,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中列举了其中七项主要的,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就可能活用为动词。例如: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采草药》)

“数目项王”是动宾结构,两个名词连用,前一个名词“目”活用作动词;目:看,使眼色的意思。“冬实„夏荣”都是主谓结构,后面的名词“实”(本意是果实),“荣”(本意是花)活用为动词;实:结果实的意思;荣:开花的意思。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论贵粟疏》)

“所罾,的“罾”是一种鱼网,本来是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意思是“所网着的(或所捕捉的)”。“贵”“贱”‘卑”“尊”本来都是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都活用为动词,“所贵”“所尊”都是“所看重的”的意思;“所贱”“所卑”的意思都是“所轻视的”。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水”本是名词,受能愿动词“能”修饰,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游泳”。“急”本是形容词,受能愿动词“欲”的修饰,活用作动词,是“逼迫”的意思。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一般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

“福”“衣”两个名词的前面有副词“弗”“皆”修饰,都活用为动词。“福”是“赐福”的意思;“衣”是“穿”的意思。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及陷于罪,然话从而刑之。(《齐桓晋文之事》)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

“刑”是名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作动词.“刑“是使用刑罚的意思;“远”是形容词,用在代 词“我”的前面,活用作动词,“远”是远离的意思。

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乎”就是“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舞雩”作宾语,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7.名词用“而”连结时,活用作动词。例如:

儿涕而去。(《促织》)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羽本纪》)

名词“涕”“西”都用“而”和别的词连结,它们都活用为动词。“涕”是流涕的意思;“西”是向西的意思。

了解上述几种活用情况,能帮助我们阅读文言文。但在运用时要灵活掌握,要根据各类词的语法功能和结合关系,联系上下文去判断一个词是不是活用,这样才能达到正确理解文章的目的。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练习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当奴隶 ③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④夜缒而出 夜:在夜晚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⑥草行露宿 在草地上行,在露天里宿

2.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 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①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② 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③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④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龙:出现龙 虹:出现虹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3.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中山狼传》)肉:使„„长肉(生:动词使动用法,使„„生)②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4.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①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② 鱼肉缙绅

鱼肉:以„„为鱼肉 ③ 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④ 君子病无能焉 病:以„„为病

⑤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5.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①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②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铛:当作铛 砾:当作砾(鼎、玉、金、珠分别作铛、石、块、砾的状语: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③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

⑥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6.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命 ②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 ③ 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④ 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⑤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归:使„„归

7.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① 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哀:为„„哀怜 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8.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①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 ② 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③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 险以远,则至者少

“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

⑥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天下的人。⑦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

9.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② 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 穷:揭穿 ③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

④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 ⑤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 词使动用法。

①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使„„变绿 ③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④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①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② 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③ 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④ 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

12.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5.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基础知识 篇五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

亡,使……灭亡 。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

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

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

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

王,使……做大王。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使……削弱。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弱,使……变弱。

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

危,使……危险。

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

完,使……完整无缺。

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尊,使……尊贵。

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

耻,使……受耻辱。

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

辱,使……受辱。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

美,认为……美丽。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

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耻,以……为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

羞,以……为羞耻。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名词用作动词

除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例:

1、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勾践灭吴》)

女,嫁女。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

军,驻扎。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

鄙,把……当作边邑。

4、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

盟,结盟。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衣,穿。

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衣,穿;王,称王。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

8、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襟,连带。带,环绕。

9、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师,学习。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师,学习。

1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

礼,礼遇。

12、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游褒禅山记》)

舍,盖屋。

13、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游褒禅山记》)

名,命名。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名,说出。

15、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

王,称王。

1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

衣,穿。

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

衣,穿。

18、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传》)

舍,安排住宿。

1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廉颇蔺相如传》)

衣,穿。

20、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传》)

嘻,发出嘻的声音。

2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传》)

刃,杀。

2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

祖,效法。

23、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看。

24、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伶官传序》)

函,用盒子装。

2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焦土,成为焦土。

2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前赤壁赋》)

下,攻下;东,向东。

名词用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传》)

前,上前。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

庙,在庙堂上。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上,向上;下,向下。

4、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5、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廷,在朝廷上。

(二)、表示工具或依据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席,用席子。

2、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传》)

间,从小路。

(三)、表示比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像云一样。

2、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

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3、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翼,像翅膀一样。

(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

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好,喜欢。

2、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

明,照明。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

老,尊敬;幼,爱护。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传》)

严,尊重。

5、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短,揭短。

形容词做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

乏困,缺少的东西。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

明,视力。

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

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6.文言文《活水源记》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组成;

2、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活用词,根据活用的常见规律,明确活用类型。

教学难点: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的划分。

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一、导入设计

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六种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总结。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划分词类的目的:就是为了讲语言的组织规则,即讲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讲语言的句法结构。

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过的文言文的词类划分基本上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

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动词又可分为使动词、意动词和为动词。例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例如:。

恐修名之不立。(《离骚》)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例如: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阿房宫赋》)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5.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例如:

人皆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7.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例如:

师不必贤于师(《师说》)

8.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9.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例如:

至丹以荆卿为计,使速祸焉。(《六国论》)

10.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例如:

兰亭已矣(《兰亭集序》)

以上十类词可以合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有比较

实在的意义的词叫做实词;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是有帮助造句的作用的词叫做虚词。一般说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可是代词所指人或事物是不固定的,在古代汉语里,许多代词都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如“其”“之”),所以也有人把代词归入虚词类的。

在文言文中,量词还没有从名词中分化出来,这是先秦古汉语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的主要不同之处。

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例如: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冯婉贞》)

三、古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组成

古代汉语中除了特殊句外,一般句子成分组成是固定的,即:

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而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1、总的说来,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自由地用作主语、宾语,而动词、形容词一般不用作主语和宾语,如果动词、形容词出现在主语、宾语的位置上,那么就是活用为名词;动词一般也不用作定语,而名词、形容词却经常用作定语,如果动词出现在定语的位置上,那么就活用为名词或形容词。

惧有伏焉

“伏”意为“伏兵”

吊有忧,贺有喜

“忧”“喜”意为“丧事”、“喜事”

以上为动词、形容词在宾语的位置上,所以活用为名词。

2、动词一般用作叙述句的谓语,而且可以带宾语,而名词、形容词一般不用作叙述句的谓语,不带宾语,如果名词、形容词出现在称述句谓语的位置上,那么就活用为动词。

⑴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烛之武退师》)军,驻扎。

⑵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师》)鄙,把„„当作边邑。

⑶ 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师》)盟,结盟。

⑷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质,做人质。

⑸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衣,穿。

⑹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衣,穿;王,称王。

⑺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游泳。

⑻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襟,连带。

⑻ 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⑼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

⑽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礼遇。

3、我们知道,同是动词,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分别,及物动词是能带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如果带宾语就活用为使动词:

⑴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退,使„„撤退。

⑵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勾践灭吴》)服,使„„臣服。

⑶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勾践灭吴》)去,使„„回去。

⑷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⑸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来,使„„来。

⑹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亡,使„„灭亡。

⑺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⑻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却,使„„退却。⑼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4、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状语一般由副词充当,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文言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表方位的有:

⑴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

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⑶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⑷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

表示工具或依据

⑴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席,用席子。

⑵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促织》)笼,用笼子。

⑶日将暮,取儿藁葬。(《促织》)藁,用稻草。

⑷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传》)间,从小路。

表示比喻 :

⑴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云,像云一样。

⑵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⑶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表示对人的态度 :

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四、词类活用的条件

怎样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是否已经活用成另一类词呢?除了从前后文的意思来判断之外,还要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关于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包括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的语法条件,介绍如下。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就可能活用为动词。例如: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数目项王”是动宾结构,两个名词连用,前一个名词“目”活用作动词;目:看,使眼色的意思。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论贵粟疏》)

“所罾,的“罾”是一种鱼网,本来是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意思是“所网着的(或所捕捉的)”。“贵”“贱”‘卑”“尊”本来都是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都活用为动词,“所贵”“所尊”都是“所看重的”的意思;“所贱”“所卑”的意思都是“所轻视的”。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⑵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水”本是名词,受能愿动词“能”修饰,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游泳”。“急”本是形容词,受能愿动词“欲”的修饰,活用作动词,是“逼迫”的意思。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一般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作“奏效,有效果”讲。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及陷于罪,然话从而刑之。(《齐桓晋文之事》)

“刑”是名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作动词.“刑“是使用刑罚的意思。

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乎”就是“于”)

⑵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舞雩”作宾语,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7.名词用“而”连结时,活用作动词。例如:

儿涕而去。(《促织》)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羽本纪》)

名词“涕”“西”都用“而”和别的词连结,它们都活用为动词。是流涕的意思;“西”是向西的意思。

五、学生质疑,教师解惑 课堂练习题(针对性练习)

㈠ 找出句子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

1、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2、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

㈡ 找出句子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形容词

3、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4、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

找出句子中使动用法的名词

5、楚交宗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

6、明主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㈣ 找出句子中使动用法的动词

7、卧赤子于天下之上而安。

8、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

㈤ 找出句子中使动用法的形容词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涕”

10、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补充:现代汉语中这类形容词的使动用很多,巩固国防、繁荣经济、密切关系。

㈥ 找出使动用的数词

11、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

12、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㈦ 找出句子中意动用法的词语

13、吾妻之美我也,私我也。

14、臣闻王者父天母地。

15、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论文下一篇:小学生关于母爱的作文200字: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