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2024-07-05

湘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精选11篇)

1.湘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篇一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生能够说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3.学生能够分析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并且能用这个知识点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4. 学生能够分析并会画简单的热力环流图、大气水平运动;

5.学生能够分析、理解并画出全球性大气环流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选择性吸收;

2.学生能够画出简图说明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

3.学生能够画出大气的运动方向并说明大气运动过程;

4.学生能够画出全球性大气环流并能说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密切性,学生能够增强大气环保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2.通过分析大气的温室效应在农业中的运用,学生能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激发了运用创造能力;

3.通过对大气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学习,使学生关注生活,形成科学的大气观。

2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过了宇宙中的地球,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对本堂课的大气环境内容学习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本单元学习的大气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相关,学生对此有一个初步的感观上的认识。在以上这些的基础上,学生对本堂课一些简单的问题能较好地认识。而对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却是接触不多,并且想象能力不足,加之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很多同学在初中没有学过地理,大气知识抽象复杂,学生理解很困难,缺乏生活经验,因此要作为难点重点讲解,利用动画和图表等内容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3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和温室效应;

2.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3.大气的热力环流和水平运动;

4.全球性大气环流

(二)难点: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温室效应; 2.大气的热力环流和水平运动;

3.全球性大气环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读图、绘图,并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层次大气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密切性,学生能够增强大气环保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4.1.2学时重点

大气各层次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1.3学时难点

各层次气温变化曲线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嫦娥奔月之后的生活如何呢?引出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活动2【活动】探究新知

地球的周围包围着的大气是厚厚的,从地面向上,可延伸数千千米的高空。那么,这么高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有什么变化特点呢?请学生读图2—23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1、“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变化情况有何不同?”

2、各层次有哪些特点? 活动3【活动】探究新知

【提问】各层次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提问】

2、“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因为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可以说是“人类之家”。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天气现象(云、雨、雾、雪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活动4【练习】巩固新知

1.一架客机要求保持在十千米左右的高度飞行,应该在()地方上空飞最安全。A.澳大利亚上空 B.加拿大北部上空 C.新加坡上空 D.中国南部上空

活动5【活动】分享收获

师生共同 小结: 各层特点、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6【作业】拓展提高

做“地图册”和“名师导学”相关练习

4.2高三 气候特征和成因的描述

4.2.1教学目标

能够用简洁、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气候的特征和成因

4.2.2学时重点

气候成因的分析方法以及特征的描述(思维与表达能力——时间、空间、过程、结果、辩证、比较、定性、定量)

4.2.3学时难点

气候成因的分析方法以及特征的描述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表语言来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要求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进行描述。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展示考纲考点、导入新课

展示重庆高考考纲、重庆高考近五年气候考点、全国高考近三年考点。展示高考中关于事物描述的方法

1、气温

① 20度上的一般用炎热(高温);0到20度用凉爽(温暖);0度下用寒冷。

② 气温年较差大(冬冷夏热);

气温年较差小(寒带终年低温,热带终年高温,温带海洋性终年温和)③温带大陆和高寒气候还要加上气温的日较差 ④积温多少

2、降水

① 全年多少,②季节分配情况(一般说夏季冬季多少,干湿分明),季风气候需说明年际变化大,③降水的集中程度。

3、光照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风

描述南极洲的气候特征时,抓住的三个核心词是:严寒、干燥、烈风 例题:

青藏高寒气候:年平均气温低,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年较差小,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强。

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季降水多,雨热同期。活动2【练习】气候特征 做高考题

13.[2014·四川卷] 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2)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2010年重庆卷)36.(36分)图8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8和表3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16分)13.[2014·天津卷]读图,回答问题。

(2)据图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 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活动3【活动】巩固知识

总结气候特征的描述以及气候特征的比较方法(1)对两地气温的比较方法:

主要从年均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的高低和出现的时间,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等方面进行解答;

(2)对两地降水的比较方法: 主要从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雨期长短(降水集中程度)等方面进行解答; 活动4【练习】气候成因 做高考题 做气候成因的高考题,并总结方法

13.(2014·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 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图5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 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图6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3)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8分)(2012年重庆卷)39.(地理部分)(20分)

(5)橡胶是汽车轮胎的主要原料。图12中阴影地区是巴西橡胶 主要产区之一。从该区域的降水特点指出橡胶树生产的有利和 不利条件,并分别说明降水特点的成因。(8分)活动5【活动】分享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

1、气候特征: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2、气候要素比较(注意“异同”、“差异”)降水:总量、季节分配、雨期、集中程度; 气温:年均温、最高温最低温、温差

3、气候成因

自然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

2.湘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篇二

一、凸显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设法使地理知识更加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更加凸显学习地理知识的意义。最新的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恰好能够体现这一点。教材内容选择上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如,教材内容中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课程,而活动内容多选用学生熟悉的地理事例和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对于学生学习而言,便于积极参与其中、切身实践,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搜集资料,如何处理资料,怎样找到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团结协作相互促进的过程,知识的积累和协作能力都得到发展。使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二、新教材较之以往的进步

在新教材中,不仅添加了很多贴近生活的知识,还有很多课后实践内容,这也凸显了新教材的特点。虽然它们有很多相似点,但它们的类型却是不一样的。主要有三种活动类型,分别是:思考型,实践型,探究型。而在这三大类别下又有很多的小分支。活动类型的多样化能够增强课堂趣味性,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拓展延伸类型的题,是在课堂上必讲的内容基础上加以扩充和拓展,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一个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书中关于宇宙的知识,教师讲完在教材中规定的内容后,可以向学生介绍关于宇宙这章节活动题的内容,如,各个地区在正午时太阳高度角的通用计算公式。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充分探究这样的问题,尤其是擅长数学,喜欢计算的学生,对这样的题目通常会很感兴趣。还有图文分析类型的题目,这个类型的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点较多,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几幅图来分析哪一幅图显示的是“山区聚落”,哪一幅图是平原地区的聚落,并通过判断之后的结论来分析比较它们两者的不同点。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会运用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努力创设一种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探究内容,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可见,高中地理新教材提供了很多符合学生心理的地理素材,充分运用教材,能够有效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及地理学习能力的发展。

新教材不仅呈现了大量地理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而且,高中地理新教材力求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为重点,充分体现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另外,高中地理新教材每章后面创造性地设置了“双语学习”栏目,开创了地理教材编写的先河。

地理教材的编写是地理教学的准备,地理教材的分析与运用是地理教学的起点。地理教材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媒体。只有认真分析教材,充分理解教材,新教材的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才能得以实现。

3.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复习提纲 篇三

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图示

读图要求(必修ⅠP8图1-3):识别地球在八大绕日行星中的位置、运动方向、相邻行星的名称。

①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②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它位于金星和火星轨道之间。

③八大行星共同运动特征:同向性(自西向东)、近圆性(运行轨道)、共面性(轨道平面)。 ④在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存在一个小行星带。

4、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充足的水分。

原因:(1)地球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2)距日远近适宜,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3)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适中的大气层,有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4)地球内部水汽的生成及外逸凝结导致了液态水的存在。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的特点: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可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约50%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教材P12图1-7 彩色光谱图)

(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①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着地表温度。

②为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提供动力。

③太阳辐射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炭、石油、水能等。

2.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①太阳外部结构从里到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②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太阳活动周期: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黑子数目多少与地球气候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来说,太阳活动极大年,地球上反常气候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大;太阳活动极小年,地球上气候相对比较平稳。 ②影响短波通讯:耀斑干扰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 ③影响地球磁场:当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大气向外抛射大量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干扰,产生“磁暴”现象。

4.湘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篇四

1、坚持推进新的课程改革,贯彻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地理3”是在“地理1、2”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学生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在实践中的运用。

2、坚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在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依据进行教学和测评,力求让学生满意。

二、基本情况

学生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基础明显偏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较差,教学难度增大。一个班级内部,仅少部分同学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较高,多数同学感到学习困难较大。

二、教学任务

1、通过认识区域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2、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3、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主要措施

1、认真研读课标,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

2、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3、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活动安排

1、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

2、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

5.湘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篇五

(时间:60分钟 分数:70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者在相应的括号内写上“T”,错误者写上“F”)1.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F)提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F)提示: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3.使用信用卡可以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T)4.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F)提示: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5.商品质量提高,价格就必然提高。(F)提示:价值决定价格,质量是使用价值,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影响。

6.时间、气候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价值量来实现的。(F)提示:时间、气候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7.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F)提示: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而纸币的购买力由市场决定。8.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对物价变动的反应程度比较小。(T)9.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T)10.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符合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和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T)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我们经常上网学习,一般情况下上网学习是要付费的。这是因为()A.网络资源具有使用价值 B.网络资源必须通过市场交换 C.网络资源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D.网络资源是劳动产品,劳动就有价值

解析 本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识记的考查,由教材可知,只有商品才进行交换买卖,故选C。1 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意,其中D项说法片面。答案 C 12.中国人民银行于2017年9月22日发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普通纪念币。本套纪念币共10枚,其中金质纪念币2枚,银质纪念币7枚,双色铜合金纪念币1枚。下列对该纪念币认识正确的是()①属于我国的法定货币 ②不能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③购买力的大小由国家规定 ④具有货币的基本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金银纪念币由人行发行,属于金银货币,能够在市场上流通,故具有货币职能,①④正确,②错误;货币购买力有市场决定,③表述错误。答案 B 13.从“商品—商品”发展到“商品—货币—商品”,后一个公式说明()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买和卖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进行

③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 ④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流通这一知识点。只有在“商品—商品”这种交换过程中,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进行,故②说法不符合题意。①③④均属于商品流通的特点,故选C项。答案 C 14.2017年9月1日,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宣布在杭州KFC首推“刷脸支付”服务,“刷脸支付”开通后,即便忘带钱包、手机没电,也能进行支付。这种支付方式()①改变了货币本质,实现直接交易 ②扩大消费意愿,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③创新了服务模式,方便购物消费 ④能减少现金使用,防止通货膨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刷脸支付”的支付方式并没有改变货币本质,①不选;“刷脸支付”的支付方式会扩大消费意愿,能加快货币流通速度,②正确;“刷脸支付”的支付方式创新了服务模式,方便购物消费,③正确;这种支付方式并不能防止通货膨胀,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答案 C 15.“绿色、健康、环保”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绿色产品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热销的商品。绿色商品之所以热销,是因为()A.其使用价值能够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B.其凝结了较多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C.其具有较高的价值 D.其交换的范围越来越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现在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关注环保产品的消费,绿色商品之所以热销,是因为这些产品对人们需求满足的程度较高。选项B、C、D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答案 A 16.现代社会中,信用卡与转账支票是核算各项经济收支往来的常用的结算工具。信用卡与转账支票的共同点是()A.都属于电子货币

B.购买商品时可直接使用的信用凭证 C.在转账结算中使用的信用工具 D.都是由银行受理的现金结算方式

解析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在我国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信用卡与转账支票均是在转账结算中使用的信用工具,C符合题意;转账支票不是电子货币,排除A;转账支票不可直接使用,B错误;信用卡与转账支票均是转账结算方式,D错误。答案 C 17.下面漫画显示,美国制造中美贸易摩擦事端的目的之一就是逼迫人民币升值。美方之所以这样做,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是因为人民币升值()

A.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偿债能力 B.有利于扩大美国企业对中国的出口 C.会减慢美元的通货膨胀进程 D.有利于美国留学生到中国留学

解析 人民币升值,相同单位的外币可以换更少的人民币,利于中国进口,就是利于美国向 中国出口。却不利于中国出口;这是对美国来说最想看到的结果。故选B。答案 B 18.夏天的黄瓜卖1元/500克,而到了春节可能会卖到10元/500克。这说明()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 ②气候决定价格 ③节日期间价值规律失去作用 ④供求影响价格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冬天的黄瓜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价值量大,价值决定价格,所以价格要比夏天高;同时,春节这一特殊的节日,对黄瓜等商品的需求量大,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升,①④正确。气候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不能决定商品价格,②错误。节日期间的物价变化,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体现,③错误。答案 C 19.(2017·2月温州选考模拟)当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往往会出现()①商品价值量降低 ②购买者持币待购 ③销售者竞相出售 ④生产者停止生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需求量减少、供给增加、商品过剩的经济现象属于通货紧缩,此时价格的降低与价值量无关,①排除;生产者会减产,④说法太夸张;②③符合题意。答案 D 20.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有“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诗句。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这是通过天气的变化()A.决定该商品的价格

B.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价格 C.决定该商品的价值 D.提高该商品的使用价值

解析 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众多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担心天气暖和,碳不好卖,而希望天再冷一点。因为天冷需要炭火的人就更多些,体现通过天气的变化,改变商品的供求,从而影响价格,B符合题意,排除D;价值决定价格,A错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错误。答案 B 21.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是从两个源泉得来的,一个是它们的稀缺性,另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这段话中与商品价格相关的因素有()①市场供求状况 ②流通中的货币量 ③商品自身价值量 ④价格政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它们的稀缺性”指的是该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指的是商品自身价值量,故①③正确;②④不符合题意。答案 B 22.iPhone X属于智能手机中的高端产品,价格与一般智能手机不可同日而语。iPhone X手机价格高的根本原因是()A.质量好,使用价值大 B.可以满足人们高层次的需求 C.生产数量有限而需求旺盛 D.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

解析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大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故D当选,A、B、C皆不符合“根本原因”这一限定性要求。答案 D 23.在右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点或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在A点时,商品生产者获利;在B点时,商品生产者亏本 ②在A点或B点时,商品生产者能否获利,还要看其个别劳动生产率 ③在A点时,商品过剩;在B点时,商品短缺 ④在A点时,商品短缺;在B点时,商品过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在A点时,如果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生产率很低,也有可能亏本,所以①错误,②正确。在A点时,商品短缺,价格高于价值;在B点时,商品过剩,价格低于价值,所以③错误,④正确。答案 D 24.各地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引起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空气净化器的销量不断上涨,价格居高不下,大批厂家纷纷投入生产。这表明()①价格是价值的变化引起的 ②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 品的价格 ④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化的影响。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引起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空气净化器的销量不断上涨,价格居高不下。表明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空气净化器的价格居高不下,使大批厂家纷纷投入生产,表明价格变化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③错误。答案为C。答案 C 25.与动漫相关的游戏、服装、玩具、食品、文具用品、装饰品等动漫衍生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动漫衍生产品()①是动画片的替代品,其价值决定于消费者的个人喜好 ②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其价值用货币来衡量 ③其价格受生产者供应和消费者需求的直接影响 ④其价值决定于市场的火爆程度,受产品材质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影响价格的因素。①表述错误,动画片的衍生品不是动画片的替代品,其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②符合题意,动画衍生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其价值由货币来表现;③符合题意,动画衍生品价格受生产者供应和消费者需求的直接影响;④表述错误,动画衍生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故本题选B。答案 B 26.某社区增设了新型再生资源回收柜,居民若将垃圾分类打包,贴上二维码,投进回收柜,即可获得“绿色账户”积分,凭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①引导居民参与环境保护 ②培养了居民的节约意识 ③杜绝了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 ④减少了社区垃圾的总体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引导居民垃圾分类处理,再生资源回收,这一举措培养了居民的节约意识,有利于引导居民参与环境保护,①②符合题意;该举措有利于垃圾回收,但不能杜绝乱扔垃圾,“杜绝”一词夸大了该举措的作用,③观点错误;材料的做法只是鼓励垃圾分类回收,与垃圾总量是否减少无关,④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答案 A 27.2017年上半年,某省A地区和B地区城市人均消费支出最高的达7 822元,最低的为4 438 元。这种差距的产生主要是因为()A.预期收入的不同 B.物价水平的差别 C.收入水平的高低 D.消费观念的差异

解析 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C 28.“十一”黄金周期间,信用卡交易成为刷卡消费的显著增长点。信用卡透支消费的功能正受到越来越多持卡人的欢迎。从消费类型上看,用信用卡进行透支消费属于()A.钱货两清的消费 B.贷款消费 C.租赁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解析 题干强调信用卡透支消费,透支之后需要偿还,属于贷款消费,B项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B 29.一份网购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消费者会关注网店商品的销量。有网购达人表示:“卖得多的商品就算不是太个性,至少大家都在买,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这种消费心理是()A.从众心理 C.攀比心理

B.求异心理 D.求实心理

解析 题干强调网购中关注商品的销量,也就是关注购买商品的人数,根据多数人的购买情况进行消费,这体现出从众心理对消费的影响,A项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A 30.《2017社会蓝皮书》显示,2016年1~9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 735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6.3%。我国居民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较快。这表明()A.居民消费升级换代趋势明显 B.恩格尔系数上升,消费结构改善 C.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D.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了转变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出居民消费升级换代趋势明显,因此A不正确。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它上升,消费结构会恶化,因此B也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消费心理的转变,所以D也不正确。材料表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实 际增长6.3%,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可以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所以C正确。答案 C 31.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认为:“可使食无肉,不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B.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D.物质与精神消费相统一

解析 食有无肉属于物质消费,居有无竹属于精神消费,题干强调两者的统一,更突出精神消费不可缺,D项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D 32.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们仍然需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主要是因为()A.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B.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还较大 C.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永不过时 D.人们的精神生活还不富有

解析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人民的精神生活丰富了,仍然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A、B、D三项不是原因。答案 C

三、综合题(共16分)33.2017年4月份以来,P市蔬菜价格低位徘徊。该市价格监测中心分析认为,今年春季蔬菜价格低迷的原因主要是受3月份以来气温持续升高的影响。其一,气温升高加快了青叶菜、茄子、黄瓜、西红柿、芹菜等蔬菜的生长发育,提高了产量;其二,风调雨顺使蔬菜种植投入减少、蔬菜运输费用降低。

请结合材料分析P市蔬菜价格低迷体现的经济生活的道理。(6分)解析 本题以P市蔬菜价格低位徘徊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P市蔬菜价格低迷体现的经济生活的道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影响价格的因素。根据题目的表述,气温升高加快了青叶菜、茄子、黄瓜、西红柿、芹菜等蔬菜的生长发育,提高了产量,可以看出,供求会影响商品的价格;材料中,风调雨顺使蔬菜种植投入减少、蔬菜运输费用降低,主要体现了价值决定价格。答案 ①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跌。由于进入春季,气温升高,春季蔬菜生长周期缩短、上市快,从而增加市场中蔬菜的供给量,价格下跌。②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小,价格低。气温升高、风调雨顺,降低蔬菜生产和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了商品的价值量,导致价格低位徘徊。

34.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扶贫开发直接关系到中国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6.湘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篇六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成因分析 教学设计湘

教版必修III

必修Ⅲ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成因分析”教学设计

sgcdj

一、课标的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

1.由于课标中把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并列提出,即没有把水土流失归属于荒漠化。因此,关于荒漠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土地沙质荒漠化,即沙漠化;

2.土地荒漠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教材开始以阅读加活动的形式给我们呈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3.关于荒漠化的原因,教材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的,其中重点在于分析人为原因在加速荒漠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分析描述了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因素)等原因。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恰恰具有这些发生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农恳、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三、设计思想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充分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层层深入,从而使学生形象理解荒漠化的基本内涵及成因:

2.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引导学生自行建构知识体系;

3.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真正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⑵理解荒漠化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

⑴结合本县荒漠化的一些现象,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⑵结合西北荒漠化的因素分析,了解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

⑵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⑶通过欣赏有关荒漠化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荒漠化的成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学难点:理解荒漠化的成因。

六、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七、学情分析

我校虽然是一所市一级学校,但学生都来自本县各乡镇,是本县生源最差的一间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缺乏空间想象力。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仅仅是应付式的,但更多的学生希望能从地理课堂上学到一些实用的东西。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教师应该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讲起,层层深入,尽量多讲一些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境】 电脑室

【课前准备】

1.教学设计与多媒体课件制作;

2.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让学生推举一位会熟练操作电脑的同学为组长。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几张有代表性的西北荒漠化景观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问题导入:我们班有没有同学到过西北地区?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继续问:大家想不想亲身去体会一下呀!

学生回答:想!

教师点拔: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西北荒漠化的成因。

【讲授新课】

探究活动1:

主题:理解什么叫荒漠化。

探究途径:教师提示本县的一些荒漠化景观(如学校后山的红砂岩山、本县正在开发的东华寺旅游区的石山景观)。让学生思考这些景观属不属于荒漠化?

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小组讨论后得出:

对荒漠化的理解:

(1)由于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是由于土地使用不当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耕地、森林、草地等生产力下降。

过渡: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土地退化的情况?

小组讨论后得出:

如我们养在花盆里的泥土,长期只给它浇水而不施肥,就很容易板结;家里开的荒山,如果耕种不合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而使农作物减产......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师归纳:现在地球上因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荒漠化已经演变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探究活动2:

主题: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途径: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探讨答案。

要求:分别设计3个形状大小大体相同的锥形土堆,其中一个土堆覆盖上草皮,另外两个什么也不盖。

①将等量的水轻轻倒向两个土堆(一个有草皮,一个没有),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

②将等量的水分别用不同的速度倒向两个没有草皮的土堆,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

③将不等量的水分别倒向两个没有草皮的土堆,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

实验结论:(1)有草皮的土堆水土保持较好,没有草皮的水土流失较严重;

(2)水倒得越急,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3)水倒得越多,水土流失越严重。

引导:根据实验情况,小组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

结论: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⑴自然原因有:黄土高原自身土质比较疏松,地势崎岖,加上该地夏季暴雨比较集中;

⑵人为的原因有:破坏植被造成黄土缺少植被的保护,使水土流失加剧,人类在此起到关键的作用。

过渡: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导致荒漠化。这里主要是水蚀的作用。那么,对于西北内陆地区一大片沙漠景观,又是怎样形成的?

探究活动3:

主题: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探究途径:展示相关图片“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图”、“中国年降水量图”。

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图

中国年降水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后得出:

分析过程: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水文--多为内流河,水量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植被--稀疏,对地表保护作用差。

引导:以上各要素都促成了干旱的特征,这里主要是风蚀的作用。

结论:⑴西北荒漠化的原因有:

自然原因:①西北地区土质疏松,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②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雨量,促进土地荒漠化进程。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等。

展示相关图片:

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土地石漠化

⑵荒漠化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有:水蚀作用和风蚀作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华北平原--石漠化

3、在荒漠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气候异常

B、人类活动

C、雨量的变化

D、干旱环境 4.在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灌溉水源中,最容易衍生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地下水位下降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生物种群灭绝

5.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6.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

D.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

7.下列不符合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的是()

A.增加牧区水井数量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答案:1.C 2.C 3.B 4.B 5.B 6.D 7.A

【课后活动】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完成课本P38活动第2题。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设计意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顺利地掌握了课标所要求的知识。同时引起学生对身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学会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

2.由于教学过程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托,知识归纳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或生活经验缺乏等,都有可能会影响上课进度,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延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精心收集

7.湘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篇七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两种结算方式

2、解释两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

3、懂得外汇、汇率的含义

4、掌握汇率变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5、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使用信用卡时,引导学生切忌过度透支和冲动消费,要让学生知道“信用”的地位,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本课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能够正确看待汇率的变化引起人民币升贬值所带来的利弊两方面,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信用工具、外汇、汇率 教学难点:外汇、汇率的变动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教学用具:板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假如 国庆节你和父母到国内一些地方去旅游,你能够帮助父母制定一种灵活而风险最低的带钱方案吗?

假如 你要出国留学,怎样将钱带出去? 学生:可用信用卡

(二)讲授新课

二、信用卡、支票和外汇(板书)

(一)信用卡与支票(板书)

1、人们通常使用的经济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教师点评:现金结算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转帐结算是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现在人们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教师活动:同学们有没有使用过信用卡?大家每天使用的饭卡是不是信用卡呢?

2、信用卡(板书)

教师简要分析归纳并强调:对信用卡的含义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⑴信用卡含义(ppt)

①从广义上看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也就是说,广义的信用卡可能具备以上全部功能也可能只具备其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功能。

(师生共同解决先前提出的问题,即公交卡、饭卡、购物卡都是广义上的信用卡。)

②银行信用卡是狭义上的信用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师:(多媒体展示银行信用卡)具体认识银行信用卡上包含了哪些信息(包括信用卡卡号,截止日期,姓名的拼音,银联标识等),引导学生了解信用卡的功能。多媒体展示选择题,请学生思考。

思考:信用卡作为经济往来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具有的优点是(D)A、可以在任何地点消费使用

B、不需要任何条件可以任意申领

C、可以任意透支

D、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

⑵信用卡的功能(ppt):

对持卡者:信用卡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使用起来方便、安全,外出购物可以不必“腰缠万贯”携带大量的现金,并且还可以超出自己的存款数进行支付;

对收款人方来说,可以节省大量收付、清点、保管、押运现金的劳动;

对于银行来说,发行信用卡不但节省大量印刷、发行、收付、清点、保管现金的劳动,而且可向使用信用卡的一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情景导入)信用卡作为一个便捷的支付工具,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信用卡最明显的作用就是透支消费。但近年来,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案件不断增加。专家认为,持卡人如出现恶意透支行为,不仅要偿清欠款,有的还须偿还利息,个人的信誉也会有所损失。探究问题:你认为使用信用卡消费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求: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⑶信用卡消费需谨慎(ppt)

教师总结:我们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还款期限,还要考虑自己实际的还款能力,避免自己的信用受影响。不要做卡奴,要学会使用有度,理性消费。

教师过渡:除了信用卡,还有哪些信用工具呢?

(情境导入)大华公司的小张是个工程师,上半年一项发明创造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公司决定重奖张,就发给他一张写有一定金额、付款单位、签发日期的票据,可小张看后却不知所措了,请同学们来帮帮他。▲ 小张拿到的这张票据是什么? ▲ 如何把这张票据兑换成现金?

学生结合教材阅读,自主探究:读一读,找一找(1)什么是支票?(2)支票有哪些种类?(3)怎样正确使用支票?

2、支票(ppt)⑴支票的含义

⑵种类: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划分依据:是否支取现金)⑶使用常识(多媒体展示)

拿到现金支票后:①要妥善保管,不得折叠;②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③在支票有效期内,到银行支取现金;④支票如被银行退回,尽快向出票单位索换;⑤不得将它作为转帐支票使用,也不能直接用它购物。

(情景设置)小张将现金支票兑换成现金3万元后,就和妻子、儿子去美国旅游了,在美国商店里他的妻子看中了一条漂亮围巾,可付钱时,营业员却不收人民币,要收美元,这又把 3 小张给弄糊涂了。

思考:在国内做生意,旅游、购物、消费,用的是人民币,如果我们要出国旅游、购物,能否用人民币呢?

提示:我们到欧洲旅游,是不能用人民币购物、付费的。因为人民币作为我国的合法纸币,只能在我国境内使用。到了欧洲旅游,只能把人民币按照一定的比率兑换成欧元等外币,才能在那里购物、付费。

(二)外汇(ppt)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ppt)

多媒体提示: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要明确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通常情况下,只有普遍接受、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思考:人民币是不是外汇呢?(展开讨论,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人民币不是外汇,刚我们已经学习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人民币对其他国家而言是外币,但它不能用于国际间结算,所以我们说人民币不是外汇,但只要我们努力建设国家,努力发展我国的经济,总有一天,人民币会成为外汇的。教师过渡:既然现在人民还不是外汇,不像美元那样具有普遍的接受性,不能自由兑换,所以营业员让小张兑换成美元后再来买东西,可小张又纳闷了,10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美元呢?

(2)汇率的含义(ppt)

引导学生看书,了解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介绍汇率的标价方法: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兑换成一定数量人民币。材料分析:

2011年6月30日 2012年6月30日

美元 100 100

人民币 647.14 632.49 4 2013年6月30日 100 617,87 合作探究:①与2011年相比,2013年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升了还是降了?

②在这样的汇率条件下,你认为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合作探究,分组发言,教师分析归纳。(3)如何认识汇率的升降(ppt)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的人民币数量减少——外币的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教师分析:

人民币升值,同等数量外币换取人民币减少,在中国购买到的产品少,不利于中国出口,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影响外商和国内生产者的投资热情,国内人民就业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影响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人民币贬值,同等数量外可以换取更多的人民币,购买到更多的中国产品,有利于中国产品出口,但是由于人民币贬值,我们的购买力就相对减弱了,进口的产品就少,不利于中国进口,影响国内市场的发展,导致国内市场商品紧缩,物价上涨,若持续上涨,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ppt)

多媒体展示: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体现在两方面: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5)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ppt)

教师点评: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习题】

1、关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100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人民币升值 ②100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人民币贬值 ③100美元能够兑换到的人民币减少,说明人民币升值 ④100美元能够兑换到的人民币减少,说明美元升值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C)

2、近来,有些外国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呼吁中国对人民币重新估值,力压人民币升值。假设人民币升值则意味()A、每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B、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下降 C、外币对人民币汇率上升

D、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

(BD)

【课堂小结】

8.湘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篇八

一、选择题

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2011·日照模拟)中秋、清明、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被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样做有利于()①继承传统文化,复兴优秀传统民俗 ②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新的乐趣

③加强国民的民族认同,表达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 ④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传统民俗中的优秀内容,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持久的影响,应大力继承和发展,故①正确;②强调了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具有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作用,也正确;③强调了这样做有利于增强文化的民族性,也应选;④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项。

答案:C 2.(2011·苏州模拟)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解析:本题是反向选择题。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是实现民族文化繁荣的内在动力,D观点错误,当选。A、B、C都是正确观点。

答案:D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2011·镇江模拟)入乡随俗表明了()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通性

解析:入乡随俗是指在交往中要尊重交往对象所特有的风俗习惯,体现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故答案选C项。尊重其他地方的风俗不一定是继承,A与题意不符。不能笼统地说其他地方的文化是优秀或落后文化,B项错误。入乡随俗是随他乡独特的风俗习惯,是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不是文化的共通性,D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C 4.(2011·烟台模拟)清代学者叶燮曾说:“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从文化角度来看,这强调了()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D.优秀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中引语的意思。题中词句告诉我们要善于在文化学习和交往中借鉴世界各国文化的长处,要博采众长。故选C项。

答案:C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5.(2011·青岛模拟)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10月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世界各种形态媒体,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这一观点的依据是()A.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众传媒已经取代旧传媒 C.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解析:题目要求回答题中观点的理论依据,由此可以直接选D。A、C不是题中观点的依据;B观点错误。

答案:D 6.(2011·汕头模拟)很多文字专家指出,欧洲各国媒体发出的报道不夹带他国文字,因为他们认为使用本国文字就能够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中国的媒体却出现很多的诸如悄然入校的TQC现象,还有“CCTV”这样的现象,这不好。这种观点是在呼吁国内媒体()A.需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B.需要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C.需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D.需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要求这一知识点。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中的有用信息。材料中所述中国媒体出现的夹带他国文字的现象,正是在呼吁国内媒体应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故C项符合题意。

B.微博依托网络技术,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C.微博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媒体

D.微博原创性、便捷性日益凸显 

解析: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点。A项表述绝对化;C项的后半部分是口语的特点;D项是微博的两大特性,与题干无关。

答案: B 六: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1.(2011·哈尔滨模拟)美国时间2010年1月1日上午,近百名中国中小学师生组成的舞蹈队和旱冰队方阵引领着“上海世博花车”出现在有着120年历史的美国帕萨迪玫瑰花车巡游活动中。1月2日《洛杉矶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用大幅照片报道了上海世博花车。上海世博花车从造型到表演都注重中国元素、上海特色,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建设和谐城市的理念。《纽约时报》的报道说:“展现上海风貌的花车前,有一群穿蝴蝶翅膀、溜着旱冰的小朋友,他们赢得了观众的一阵阵掌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上海世博花车巡游活动,体现了()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应该通过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交流对促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提升中国形象大有帮助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注重中国元素、上海特色”的世博会花车到美国巡游,体现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①②③正确,故选A。本题体现的是通过文化活动传播文化,而不是商业贸易,故排除④。

答案:A 12.(2011·杭州模拟)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人们要进行()A.文化创新 B.文化继承与发展 C.文化交流与传播 D.文化要与经济相交融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干材料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说明缺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因此启示我们要进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故C项符合题意。

9.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篇九

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能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让学生体会化归这一基本数学思想在发现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二倍角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倍角公式,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前一段时间,我们共同探讨了和角公式、差角公式,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一下二倍角公式.我们知道,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是可以互相化归的.当两角相等时,两角之和便为此角的二倍,那么是否可把和角公式化归为二倍角公式呢?请同学们试推.

先回忆和角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当α=β时,sin(α+β)=sin2α=2sinαcosα

即:sin2α=2sinαcosα(S2α)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当α=β时cos(α+β)=cos2α=cos2α-sin2α

即:cos2α=cos2α-sin2α(C2α)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当α=β时,tan2α=2tanα1-tan2α

Ⅱ.讲授新课

同学们推证所得结果是否与此结果相同呢?其中由于sin2α+cos2α=1,公式C2α还可以变形为:cos2α=2cos2α-1或:cos2α=1-2sin2α

同学们是否也考虑到了呢?

另外运用这些公式要注意如下几点:

(1)公式S2α、C2α中,角α可以是任意角;但公式T2α只有当α≠π2 +kπ及α≠π4 +kπ2 (k∈Z)时才成立,否则不成立(因为当α=π2 +kπ,k∈Z时,tanα的值不存在;当α=π4 +kπ2 ,k∈Z时tan2α的值不存在).

当α=π2 +kπ(k∈Z)时,虽然tanα的值不存在,但tan2α的值是存在的,这时求tan2α的值可利用诱导公式:

即:tan2α=tan2(π2 +kπ)=tan(π+2kπ)=tanπ=0

(2)在一般情况下,sin2α≠2sinα

例如:sinπ3 =32≠2sinπ6 =1;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立[当且仅当α=kπ(k∈Z)时,sin2α=2sinα=0成立].

同样在一般情况下cos2α≠2cosαtan2α≠2tanα

10.湘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篇十

一、教材分析

《美好生活的向导》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1章第1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理解:(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运用: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哲学思想,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四、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内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哲学还没有树立用哲学的思维认识问题,所以教师要对课堂上的举的生活中的现象及时从哲学的角度概括。

五、教学方法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生活处处有哲学》的具体内容,初步概括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按座位分为五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人和动物不同。动物只是本能地“活着”,而人的生活应该是经过思考、有明确目标和意义的生活。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还需要哲学知识。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什么关系?了解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走进哲学,自觉地追求智慧,创造更美的人生。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形成哲学的初步概念,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探究问题:如何看待排名

一名高中生在谈到“排名的二重性”时说:“我们既不能盲目地张扬排名,也不能简单地否定排名。作为学生,如果用片面的观点对待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排在后面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果通过排名了解自己的学习实力以及同别人的差距,做到知彼知己,扬长避短,就会出现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

问题:(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以上的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组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教师点评:(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设计意图:通过事例分析包含的哲学道理,体会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思考追问1: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包含哲理的例子?(播放多媒体)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并及时总结事例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学生活动:学生继续阐述自己的发现。

教师点评:通过大家举的生活中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设计意图:深化对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的认识。思考追问2:人们的这些哲学思想、哲学智慧是生来就有的么?如果不是,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播放多媒体)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目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总结回答问题。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设计意图:探究哲学的来源。

教师讲授: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活动中,也就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结论:(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板书)哲学是从仰望天穹开始的。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必定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在某个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际的星空。这时候,他的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的敬畏感,一个巨大而古老的问题开始叩击他的头脑:世界是什么?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如“我是谁?”“世界是怎么来的?”“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的存在而存在?是因为有我才有了世界,还是因为有了世界才有了我?”“世界和我相比哪个更‘厉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结论:(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板书)

思考追问3:哲学产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播放多媒体)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感知哲学的作用

探究二:阅读课本5—6页的材料,思考问题

课堂探究:(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实际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哲学的作用 教师总结:探究提示:

(1)第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

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论: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板书)

教师讲解: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有时会使人们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正确的前行的路在何方?这时我们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思考追问4:“斗转星移,春秋变换,我们仰望苍穹:时间有没有开始?空间有没有尽头?宇宙由何而来?万物从何而生?西天可有天堂?世间可有鬼神?人类可有灵魂? 中国的老子说:宇宙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王夫之说:宇宙是由“气”组成的物质实体;西方的赫拉克利特说:火是世界的始基;《圣经》上说:宇宙是上帝创造的;

马克思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宇宙到底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播放多媒体)

学生活动:思考总结回答

教师点评总结: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板书)

设计意图:深化认识哲学的作用

思考追问5:“战争、瘟疫、贫困 „„世事纷纭,岁月沧桑,我们审视社会:人的本质是恶还是善?世间有光明也有黑暗假丑恶是什么?真善美在哪里?社会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人和人应该怎样相处?人类的前途在哪里?

老子说: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法家韩非子说:应该严刑峻法,让人有所惧;儒家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西方存在主义: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马克思:社会的发展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也是物质

问题:你认为人类发展的前途是什么,谁教给我人认识世界?”(播放多媒体)

学生活动:思考总结回答

教师点评总结: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板书)

设计意图:深化认识哲学的作用

思考追问6:“吸毒、自杀、„„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我们考问人生: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活着?又为什么死去?快乐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生有何价值?生命有何意义?

老子:道法自然,从容面对人生;

佛家:一切都是空,幸福在天堂;

叔本华: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马克思: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问题:我们如何对待人生,谁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播放多媒体)

学生活动:思考总结回答

教师点评总结: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生与死、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板书)

课堂小结:哲学并不是相遇人类而存在的它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概括其来就是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但是我们并没有总结哲学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课下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与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结论: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2)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3)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4)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生与死、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5)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十、教学反思

11.湘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篇十一

探究活动1 从1995年起,每年4月2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这天,全球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要举办各种读书活动。2004年“世界读书日”,北京开展了北京大学“百人经典美文朗读”、首都图书馆“精品书架”、地坛书市签售和讲座等活动。在“世界读书日”当天,首都图书馆除了向读者推荐精品书籍以外,还在多功能厅里放映经典名片,使理多的读者形象地感觉文学大家的风采。“五一”节后,首得出图书馆还将与几家区级图书馆联网,读者到时可以通过公共检索系统查询、借阅图书,借书证成了“一卡通”。以后北京市民可以更方便地借阅,图书馆真的成了“自家的阅览室”。与此同时,为期10天的北京地坛春季书市也“鸣金收兵”。据悉,在今年的地坛春季书市上,原版书、科教类和文学文艺类书籍最受欢迎,儿童读物也保持了一贯较高的销量。书市举行了将近百场图书签售和讲座活动,客流量达55万人,销售额达3800万元。

◇“世界读书日”北京首都图书馆与书市的火爆说明了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活动2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诗人、一位哲学家和一位植物学家同去春游,感到田野景物大不相同。诗人看到的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潺潺的流水和蜿蜒的小路,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哲学家看到的是枯木逢春、万物复苏,想到的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大自然在永恒运动中保持着和谐的秩序;植物学家看到的是路旁栽着什么树、河边长着什么草、墙上开着什么花。原来,他们三个各有自己的春游目的,诗人是为了激发创作的灵感;哲人为了领悟宇宙的真谛;植物学家为了探究生命的奥秘。

◇他们三个为什么对同样的对象会有不同认识?这说明了什么?

探究活动3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请查阅搜集有关资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向前进方向的?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运用实践

一、选择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回答1-2题。

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下列表述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是

A.风和日丽 B.鸟语花香 C.枯木逢春 D.乡音难改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人们自身的文化素养 ④人们自身的价值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回答3-4题。3.下列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能体现文化影响的是

①握手是中国人常用的见面礼节,拥抱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

②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欧洲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

③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美国人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④中国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大到小排列;欧洲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小到大排列。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4.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友善,人们可以平等的方式交往。这种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取决于

A.价值观念的不同 B.风俗习惯的不同

C.文化程度的不同 D.行为习惯的不同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回答5-6题。

5.春节、仲秋节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是欧美人的传统节日,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中,人们也逐步地过起圣诞节、情人节来。这说明欧美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具有

A.强制性 B.潜移默化的特点 C.政活倾向性 D.消极作用

6.在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仍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A.潜移默化的 B.消极被动的 C.深远持久的 D.不可改变的

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塑造着中华民族;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导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回答7-8题。

7.上述材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满足人的一切需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人们有重要影响。我们中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自学科学知识 C.社会科学知识 D.语音和文字水平

二、思考讨论

美国人类学家基辛在《当代文化人类学》一书的开篇讲了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位保加利亚主妇招待她美籍丈夫的朋友们吃晚餐。当客人把盘里的菜吃光后,主妇就问客人要不要再来一盘。因为在保加利亚,如果女主人没让客人吃饱的话,是件丢脸的事情。客人中的一位亚洲留学生接受了第二盘,紧接着又吃了第三盘,使得女主人忧心忡忡地又到厨房准备下一盘菜。结果,这位亚洲学生吃第四盘时竟撑得摔倒在地上了。因为在他的国度里,是宁可撑死也不能以吃不下来侮辱女主人的。

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三、分析说明

牛顿一生的重要贡献是集16、17世纪科学先驱们成就的大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以牛顿名的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牛顿晚年沉迷于宗教世界,甚至谴责哈雷等科学家对上帝的不敬。他认为,万有引力是使物体维持在运动轨道的力,但它们一开始怎么转起来的呢?这第一推动力就是上帝,是上帝推了一下,这个世界才动起来。“我们的一切工作只能是更好地证明上帝创造的世界。我是上帝的仆人,我们大家都应该崇拜和尊敬上帝。”晚年的牛顿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宗教,著有150多万字的宗教著作和文章,而在科学上却再无任何建树。恩格斯说:“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

◇牛顿晚年为什么在科学上再无任何建树?这说明了什么?

五、思考分析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分析物质文明、精神文化、人的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六、理解说明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表 3

明党和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许多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1.怎样理解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

上一篇:杜甫《夜》唐诗赏析下一篇:物业端午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