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制度(共15篇)
1.急诊抢救制度 篇一
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一般在24小时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科间会诊,原则上由专科高年资医师承担,进修医师和无资质医师不能独立执行会诊。
3、急诊会诊:被邀人员随请随到。
4、科内会诊:7天不能确诊的,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5、院内会诊:10天不能确诊的,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收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7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8、病情需要申请医技科室急诊检查者,主管医师填写申请单需经上级医师签名后送出,非急诊病例或病情需要者,一般不作急诊申请和床边检查。
9、门诊必须执行首诊科室、医师负责制。连续三次未能确诊者、危重病人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复诊签字,涉及两个或多个科室,一时不能确诊者,应由挂号第一科和第一个接诊医师负责,确诊后方能转入另一科。
1 0、凡遇疑难门诊病例,应本着先科内、后科外,先院内、后院外的原则分别办妥会诊手续进行会诊。必要时门诊办公室可以出面组织会诊,协商责成科室收入院。
附:转诊制度
1、转院病种:对结核病(开放型)、麻疯病等特殊病种,因病房条件和病人管理问题,有关科室可提出转院申请。
2、转院程序:由经治医师提出,科内讨论或科主任审核,门诊病人经门办、住院病人经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转院,任何个人或科室不得自行决定转院,不得借故推诿病人,更不得为谋取私利向兄弟医院介绍病人。
3、对危急、重病人转院时,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转院途中应有医务人员陪同。
4、病人如需要专科治疗,须经转入科同意,转出科写转科记录,并通知住院处。
5、兼有两种疾病或不易判断是哪种疾病时,应按主要疾病(或原收治科)确定收治科室,严防互相推委,延误治疗。
急诊抢救制度
1、抢救室设备要齐全,制度要严格,做到随时投入急救工作,在抢救当中需要各有关科室支持时,必须及时、积极地给予支持;病人需要转入病房时,要及时收容,严禁推拖,抢救科室有呼救权和转诊权。
2、一切急救用品施行“四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消毒及维修)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避免抢救时出现故障,抢救室物品一律不外借,值班护士要接班交班,并作记录。
3、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由主要的医师和护士长组织抢救,必要时科主任或院领导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各级人员应听从指挥,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合作。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和工作帽,非参加抢救的人员,未经负责人允许,不得进入抢救室。
5、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困难时,应及时请求上级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要求作好记录,要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6、医护密切配合,完成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尤其是药物的使用,如药、药量、给药途径和时间等,护士要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补开处方。
7、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等用完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8、病人经抢救后,如病情不允许搬动者,应留在抢救室继续观察与治疗,确定专人看护或经常巡视。
9.对已住院治疗的急诊病人要定期进行追踪随访。
10.抢救室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
11.不得因抢救而忽视正规操作和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以免造成事故和交叉感染。
2.急诊抢救制度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4月至2008年9月笔者对我院救治的急性乙醇中毒的72例患者, 其中男61例, 女11例, 年龄21~64岁, 平均 (38.5±4.8) 岁。所有患者就诊前都有饮酒史, 饮酒量在100~900m L, 平均 (450±80) m L。就诊时间为饮酒后2~10h, 平均 (3.4±0.7) h。患者临床表现为昏睡、意识障碍、皮肤湿冷等。16例为深度昏迷患者, 32例为中度昏迷患者, 24例为浅昏迷患者。9例患者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2例患者出现了血压下降的表现, 11例患者表现为呼吸异常, 20例患者合并有外伤。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都进行常规治疗, 包括洗胃、留置导尿、心电监护、吸氧、静点葡萄糖、维C、维生素B6等药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泮托拉唑, 呼吸异常患者应用呼吸兴奋剂, 血压下降患者应用多巴胺等升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纳洛酮静点, 首次剂量为0.8mg, 之后30min~1h, 再给予患者0.4mg的纳洛酮, 一直到患者清醒为止, 纳洛酮的用量每日不可超过4.0mg。并使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600mg静点, 一直到患者清醒为止。
1.3 观察项目
观察所有患者的首次清醒时间和完全清醒的时间, 并进行记录。患者经治疗后2h内首次清醒以及4h内完全清醒计为有效。
2 结果
所有72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患者, 治愈率100%, 有效率为100%。患者的首次清醒时间平均为 (1.5±0.3) h, 完全清醒时间平均 (3.1±0.4) h, 所有患者的首次清醒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 见表1。应用纳洛酮、乙酰谷酰胺无明显副作用发生。
3 讨论
急性乙醇中毒一般多是因为饮酒而导致的, 患者一般多在短时间内大量饮用酒精, 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酒精在进入患者体内1h后, 被吸收入血可有90%左右, 其大部分入肝脏内进行氧化, 故如大量进行饮酒会致使严重的肝毒性情况发生。乙醇能够抑制患者的大脑皮质功能, 临床表现为处于兴奋状态, 随着其入血后的浓度不断增加, 会对患者的脊髓、延髓有严重的影响, 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麻痹的表现。同时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成内源性阿片肽, 直接或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进而影响呼吸循环系统及性激素含量, 导致合成代谢引起肝损害, 重度中毒诱发心血管系统疾患或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1]。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药, 其主要是用于解救麻醉性镇痛药引起的急性中毒, 拮抗这类药所出现的呼吸抑制的表现, 以及解救急性乙醇中毒。其可以竞争结合阿片受体, 有效地降低患者脑中的β-内啡肽的水平, 从而阻断了患者因为乙醇中毒所出现的中枢神经抑制的表现, 促进患者恢复清醒。乙酰谷酰胺为谷氨酰胺的乙酰化合物, 其有维持神经应激能力以及改善患者的神经细胞代谢的功能。其可以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分解为谷氨酸γ-氨基丁酸, 这种分解产物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细胞代谢, 从而改善患者的脑部功能[2]。
纳洛酮联合乙酰谷酰胺进行疾病的治疗有协同的作用, 两药联合明显地缩短了患者清醒的时间, 本组资料显示患者的首次清醒时间平均为 (1.5±0.3) h, 完全清醒时间平均 (3.1±0.4) h, 均在2h和4h之内, 有效率为100%, 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发生, 这足以证明两药联用可以加速患者清醒, 可作为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首选治疗药物。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乙醇中毒急诊抢救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急性乙醇中毒的7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联合乙酰谷酰胺药物进行治疗, 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所有72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患者, 治愈率100%, 患者的首次清醒时间平均为 (1.5±0.3) h, 完全清醒时间平均 (3.1±0.4) h, 应用纳洛酮、乙酰谷酰胺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 急性乙醇中毒急诊抢救的治疗原则为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清醒, 纳洛酮联合乙酰谷酰胺可以加速患者清醒, 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两药具有协同作用, 可作为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首选治疗药物。
关键词:急性乙醇中毒,急诊,纳洛酮,乙酰谷酰胺
参考文献
[1]董哲, 邵丽华, 高玉宝, 等.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126例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6) :1077~1078.
3.谈急诊抢救中的护理体会 篇三
【关键词】急诊抢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9-0024-02
对于医院来说急诊科无疑是面对病患的重要产所,由于来诊的患者大多都是患病比较急、病情变化比较快、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如果这些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就可能会引起病人病情的加重甚至可能随时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因此,对于急诊抢救的护理人员来说,不仅在急诊抢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患者的治疗同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人根据自身从事急诊工作的经历,对急诊抢救护理工作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急诊抢救工作的特殊性
急诊科是病患需要就诊的第一站,是医院的窗口,是众多病人来接受检查、诊断和抢救的重要科室,同时因为急诊病人的流动性非常大,病人的病情也大不相同。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够规范,或者是由于各种工作疏忽,从而导致急救工作没有顺利进行,使得急救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和护理从而导致病情的加重或者危机生命[1]。作为一名急诊抢救的工作人员,我深知必须要拥有一颗高度责任心,拥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稳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对过去进行的急诊抢救工作案例进行总结和回顾,丰富自己的急诊抢救护理经验,同时,还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与患者家属沟通的技能,培养一个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2 急诊抢救护士应具备的品质
2.1 心理素质: 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护理工作者不仅面对的是病情紧急或严重等待抢救的病患,而且还面对那些焦急等待的病患家属,那么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护士必须拥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给病人和病人家属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因为,对于急诊抢救科室来说,病人和病人家属担心病情会不断的询问护士或医生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手段,那么在医生对病人进行抢救治疗的时候,护士面对的有可能就是一些不理智的病人家属,此时护士在问答病人家属问题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和蔼、沉稳、耐心的态度,使病人和病人家属从中得到满意的答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抢救。
除此之外,对于急诊抢救科室来说,病人家属的情绪可能会因为病人的病情而反映强烈,或者因为其它原因采取一些不理智的过激行为,这就必须要求护理工作者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去对待病人家属,耐心劝导和安抚病人及其家属[2]。同时,作为一名工作在前线的护理人员,必须拥有一个较强的心理护理意识。由于急诊病人的病情很急,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接触时间短,大多数的时间只能以一种非语言的护理形式来交流,因此,护理人员的举止神态、语言行为都应该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最好能够随时利用机会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不仅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发展,还应该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消除病人的忧虑,从而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2.2 业务技能: 同时,随着当今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而急诊抢救科室作为医院的窗口,急诊抢救中的护理工作者务必也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护理水平,应该从各方面多学习,在业余时间不断在新的领域获取新的业务技能,掌握新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在工作中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的实际工作中。对于急诊抢救科室的一般抢救技能,对于医疗器械的使用,监护仪器、设备等性能、摆放位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都应该熟悉掌握,这样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正确的实施救护措施,以保证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其次,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广泛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对抢救的成功奇招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尽快实施抢救措施,决定着病人生存希望的大小、。护士在平时都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多形式的业务训练,工作中经常总结经验,分析抢救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开展各种理论学习和创伤抢救的演习,练就一套紧急救治的基本功。我们在工作中应从细小处做起,加强基本功训练,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做一名合格的急诊科护士。
2.3 其它技能: 急诊抢救科室是抢救危急病人的重要场所,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由于病人的病情很严重,甚至可能危及到生命,作为病人的家属此时心情大多都非常担忧,惊慌失措,焦虑不安,情绪都非常激动,大家都认为只有自己家人的病情才是最重要的,都希望医护人员立即处理自己的家人[3]。作为护士,就必须要把紧张的抢救当做是一次有序的工作,不仅要注重生命的抢救,还必须要拥有比较强的沟通技能,此时可以多和病人家属交谈,沟通,用适当的语言向病人家属解释和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避免使用刺激性或冲突性的语言,不使用肯定或者绝对性的语言,万一抢救不成功,也能够取得家属的原谅,这样的沟通技巧,不仅可以使得病人及其家属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又能够保护自身的利益。
沟通技能是急诊科室的工作人员都应具备的一项技能,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但在运用沟通技能的时候要因人而异,需要掌握技巧,在接待病人时,应主动热情的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份、性别等具体情况进行称呼,准确把握力度,耐心仔细的回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这样才能够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有效的进行护患沟通。
3 体会
由于急诊抢救工作的特殊性,护理工作者就应该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给病人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医护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和加强业务技能,从各方面让急诊病人积极配合医疗救治工作,从而及时有效的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抢救。参考文献
[1]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8):576~577.
[2]马坤,急诊心理护理问题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0(31):81-81
4.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篇四
(2014)
一、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抢救患者一旦允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再来抢救患者的使用。
二、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三、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四、每日核对一次物品抢救室各项设备及用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五、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 周时重新灭菌。
六、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七、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5.急诊院内抢救工作规范要求 篇五
急诊院内抢救医疗规范
(试行)
二00九年一月 急诊院内抢救工作规范要求
(一)预检
1、预检应有急诊工作5年以上、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担任,必须做到:
(1)用语文明,礼貌待人,态度和蔼,热情接待。
(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与病员及其家属争吵,要耐心解释,满足病员的合理要求,一时做不到的要说明情况。
2、分类时询问耐心,观察仔细,分类准确、迅速。
3、合理安排就诊秩序,既照顾到先后次序,又要分清轻重缓急。要求:
(1)对急、危、重病员先抢救,后挂号。
(2)对直接送到各诊察室、抢救室的急、重、危及老年病员要主动到诊察室、抢救室查对、分类、挂号。
4、救护车送诊伤病员,预检护士或其他指定人员应到救护车前迎接。
5、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护士长、门急诊办公室、医务科。并通知有关科室领导:
(1)遇有大批伤员、中毒病员时;
(2)高干、离休老干部、英雄模范、知名人士来就诊时;(3)涉及法律问题时;
(4)遇有外籍,港澳病员等涉外事项时。
6、在预检中遇有困难时,应向护士长汇报或与有关医师共同分诊解决,以提高预检质量。
7、努力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提高预检质量,防止误检、漏检、严防差错事故。
(二)值班要求
1、急诊医师由各科派出,受本科科主任和急诊科主任双重领导。
2、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值班期间不得参加集会、听课,不得看电影、电视、不得会客。
3、值班期间不得自行换班或请人代班,有特殊情况需换班或请人代班时,必须经急诊医生组长批准(护士须经护士长批准)。在落实好代班人员后才可离开。4、8小时值班制医师夜间不得睡觉,12小时、24小时值班制医师在处理完病员后可到指定地点休息,有急诊病员时,必须随叫随到。
5、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等医技科室应指派急诊值班人员,认真工作,坚守岗位,如需其他科室配合者,应召科室在接到急诊室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赶至现场;医技科室接到急诊送检单,应优先予以检查,迅速报告检查结果。
(三)急危重伤病员抢救
1、一般抢救由有关科室急诊医师和当班护士负责。
2、危重病员抢救应叫急诊二值医师和护士长到场组织抢救。
3、遇有大批伤病员、严重复合伤等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按《上海市突发事件院内急诊救护保障预案》实施。
4、急诊室护士应提高警惕,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遇有危重病员应立即通知护士长或科护士长,同时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如吸氧、吸痰、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
5、急诊医生应在5分钟内对伤病员接诊,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应在10分钟内赶到,迅速参加抢救工作。
6、当班医师在抢救患者时,对后续急诊患者预检护士应报告有关部门,在30分钟内另行安排医生接诊。遇突发事件批量伤员,按“上海市院内突发事件急诊救护保障预案”实施。
7、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并必须注明执行时间和签名。
8、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尤其是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护士要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并补开处方。
9、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袋等用完后暂行保留,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10、一切急救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急诊室抢救物品一律不外借,值班护士要班班交接,并作记录。用后归放原处,清理补充。
11、病员经抢救病情稳定或需转入病房或手术室治疗者,急诊室应派人护送,病情不允许搬动者,需专人看护或经常巡视。
(四)多发伤的抢救
1、多发伤的抢救程序
① 伤员直接送抢救室,先抢救后挂号,预检护士立即通知急诊科主治以上医师和医务科,负责抢救指挥和协调。
② 护士在伤员到达后应立即进行测量血压、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工作,首诊医师迅速检查伤情后,需要会诊者,在会诊医师未到前,首诊医师应抓紧进行抗休克、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理。③ 有关科室接到抢救伤员通知后,应立即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在10分钟内赶至急诊室。为争分夺秒地做好早期救治,轮转医师或进修医师一般不负责多发伤会诊。
2、会诊的组织
① 由急诊科主任或医务科领导主持会诊;
② 如上述人员不在场,由首诊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③ 会诊医师在共同会诊、明确诊治后才能离开,不得只写会诊意见,不参加抢救。
④ 会诊医师提出的会诊意见,除专科性较强的特殊检查或操作外,均应坚持谁提出会诊谁执行的原则。
3、多发伤伤员收治原则;以专科伤情明确则收入相关科室;如伤情复杂难以明确,或循环、呼吸不稳定而暂不手术者,原则上收住急诊观察室病房:收入病房后,有关科参加急诊会诊的医师应继续参加抢救,每日定时查看病员,会诊由伤员所在专科的经治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
4、在病情允许搬动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至手术室或病房。
5、医技科室等有关科室必须为抢救伤员提供方便,保证各种检查能随时进行。
6、多发伤抢救的程序,按Pizzi多发伤分类提出专科治疗程序如下:
① 四肢为主的多发伤(胸腹等脏器无严重损伤),应以骨科处理为主。这类伤诊断较易,但常对休克的严重程度认识不足,主要问题为不同部位伤治疗次序的安排,及如何加强治疗上的连续性。② 泌尿系统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早期处理主要是抗休克。泌尿系统伤者,骨科处理应在泌尿伤处理之后进行。
③ 颅脑伤合并其他部位的明显损伤。伤员可有休克、昏迷,处理应以颅脑伤为主,骨科处理应在颅脑伤稳定之后。
④ 颅脑伤合并其他部位不明显的损伤,常见外伤为脑震荡合并腹腔脏器伤、开放性骨折等。伤员由于昏迷而使腹部体征不明显,可因内出血发生休克。处理应以腹部伤为主,对颅脑伤应密切观察,以决定进一步治疗措施。
⑤ 呼吸功能紊乱合并其他部位伤;处理应以胸科为主,骨科治疗应在呼吸功能稳定之后。
⑥ 腹部脏器伤合并其他部位伤,处理应以腹部伤为主。
(五)首诊负责制度
1、凡第一个接待急诊病员的科室和医师称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
2、首诊医师发现涉及他科的或确系他科病员时,应在询问病史、进行体检,写好病历,并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置后,才能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不得私自涂改科别,或让病员去预检处改科别。
3、凡遇有多发伤或诊断未明的病员,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并负责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
4、如患者确需转科,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负责联系安排,如需转院,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医师向医务科汇报,落实好接受医院后方可转院。
(六)病历书写要求
1、急诊病历书写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及时、准确,字迹清楚。
2、体格检查部位要全面仔细、又要重点突出,并及时记录。
① 要有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的记录。
② 心律不齐病员应至少听一分钟心率后再记录。
③ 疑脑部病变时,应有神志、呼吸、瞳孔、预项反射等记录。④ 心、肺、腹部、生命体征等,应写具体数据或内容,不能以“正常”代替。
⑤ 中毒病员写明服毒时间,毒物名称及剂量,来院时间,以及神志、瞳孔、心、肺体征等。
⑥ 急腹症病员要记录腹痛时间,部位、痛疼性质、有无包块及腹膜刺激症等情况。
⑦ 女性腹痛病员要有月经史记录,必要时请妇产科会诊。
3、急诊病历一律按24小时制记录,每项医嘱,治疗以及病程记录均要注明时间。
4、留现病员如病情稳定,交接班时病程记录至少必须各记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5、留现病员出院时须在急诊病历上写明离院时病情,包括生命体征,写明医嘱及注意事项。
6、因抢救当时来不及记录者,必须认真追记。
7、死亡病历不交给家属及单位,由急诊科统一保管。
8、留观病历按三级查房要求,用药、检查应符合医保“三统一、四合理”要求。
9、实习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书须经带教医师复核鉴字,方属有效,签名要清楚,并签全名。
(七)交接班要求
1、急诊交接班必须严肃认真。医师、护士应提前10分钟到位交接班。
2、交班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写好交班记录,整理好诊察桌上物品,放置整齐),处理完本班应作的工作,不得将本班应完成的工作遗留给下一班。
3、急诊病员必须坚持床旁交接班,医护人员要交接病情和治疗情况,护士同时要交接特殊护理(如褥疮护理,口腔清洁,各种导管通畅情况等)及详细查看有关护理记录。
4、值班医师或观察室医师在交接班时应仔细查对全部留观病员和临时输液病员,不得遗漏病员,诊察室交班医师应将去做检查,尚未处理完的病员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
5、接班人员对交接班中不清楚问题,应立即询问,必要时记录在病历中。
(八)涉及法律问题病员的处理
1、对于自杀、他杀、交通事故、殴斗致伤及其他法律问题的伤病员,医护人员应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积极救治,同时应增强法纪观念,提高警惕。
2、预检护士应立即通知医务处,并报告当地警署。
3、病历书写应准确、清楚、检查应全面仔细,病历要注意保管,切勿遗失或被涂毁。
4、开具验伤单及诊断证明要实事求事,并经上级医师核准。对医疗工作以外的其它问题不能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
5、若是服毒病员,须将病员呕吐物,排泄物留下送毒物鉴定。
6、若昏迷病员,需与陪送者共同检查病员财物,有家属在均应交给家属;若无家属,由值班护士代为保管,但应同时有两个人共同签财物清单。
7、病员留观期间,应有家属或公安人员陪守。
四、急诊医师基本技能要求
1、辅诊技能:对以下辅助检查项目能熟练掌握其正常和病理意义,并迅速作出基本判断。
⑴ 血、尿、粪三大常规,尿酮体、尿三胆、大便隐血试验。
⑵ 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肥达氏反应。
⑶ 血、尿定粉酶活力。
⑷ 三P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
⑸ 脑脊液糖、氯、蛋白测定。
⑹ 胸部平片(特别对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肺不张;血、气胸、肺梗塞;心包积液的判断)。
⑺ 腹部平片(特别对肠梗阻、空腔脏器穿孔的判断)。
⑻ 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⑼ ECG(特别是对常见心律失常和心梗的判断)。
⑽ 外伤性骨平片(明显的骨折和脱位)
⑾ 头颅CT(较明显的颅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的读片)
急诊内科医生要求1-9项,外科医生要求1-7、10、11项,急诊科医生要求1-11项。
2、急救操作机能
⑴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绿色通道)
⑵ 体外、体内临时起博(绿色通道)
⑶ 深静脉插管(绿色通道)
⑷ 初级和高级心肺复苏术(含电复律、除颤)
⑸ 心包穿刺、心内注射术;胸腔穿刺抽气、抽液、闭式引流术;腹腔穿刺术。
⑹ 留置胃管、胃肠减压;洗胃术;三腔管压迫止血术
⑺ 导尿术
⑻ 止血,包扎,固定技术
急诊内科医生要求4-7项,急诊外科医生要求4-8项,急诊科医生要求1-8项。
3、常见危重病的诊治
⑴ 急性心肌梗塞,⑵ 心律失常,⑶ 高血压危象,⑷ 心力衰竭,⑸ 呼吸衰竭,⑹ 大咯血,⑺ 重症哮喘,⑻ 糖尿病酮酸中毒,⑼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⑽ 一氧化碳中毒,⑾ 药物中毒、食物中毒、蛇咬伤,⑿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⒀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⒁ 脑中风,⒂ 癫痫持续状态,⒃ 中署,⒄ 电击伤,⒅ 淹溺,⒆ 危重伤病员生命体征支持,⒇ 休克,(21)心脏骤停,(22)气胸,(23)上消化道出血,(24)创伤,(25)急腹症的诊治。
6.风险管理对急诊抢救的应用论文 篇六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月―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7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实施常规管理,对观察组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出诊到场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误操作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风险管理在急诊抢救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急诊工作质量,进而为患者提供最为优质的急诊服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抢救;风险管理;应用效果;满意度
急诊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时可能失去生命,因此,急诊工作存在较大的风险,如果在对患者抢救的过程中有误操作以及其他不科学行为,将会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急诊工作的质量,对医院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1]。鉴于此种情况,在急诊管理工作中,应该采用风险管理的方式,通过积极总结急诊工作中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能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急诊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地完成。本文主要针对风险管理在急诊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月―20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150例分为2组,观察组75例患者中男35例,女40例,年龄在18岁~74岁之间,平均年龄(38.1±1.2)岁;对照组75例患者中男38例,女37例,年龄在17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2±1.5)岁。2组患者所患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中毒、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实施常规管理,主要根据日常排班制度进行,对抢救医生、抢救药品、抢救时间以及抢救设备等进行管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对急诊工作中的风险进行调查和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需对急诊工作中的风险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①急诊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风险。由于急诊工作具有突发性,急诊管理制度中如没有明确对急诊医生到诊时间以及具体的要求进行规定,导致急救时间被严重耽误,使患者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利于急诊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②抢救中存在着误操作的情况。由于患者所患疾病不同,而且抢救时间紧迫,加之抢救医生一些自身的因素导致在对患者抢救的过程中存在着误操作的情况,影响抢救的效果,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
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出现医患纠纷,影响到急诊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对患者也造成较大的影响。
1.2.2结合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①制定完善的急诊管理制度。在急诊管理制度中,需对急诊医生、急诊护士的到诊时间以及各项工作交接的注意事项进行明确规定,对其各项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以确保急诊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进一步提高急诊服务的质量,尽最大努力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②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及专业操作水平。针对医护人员存在误操作的问题,需要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除了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之外,还应该积极的开展急救现场演习、急救操作比赛、科室急救竞赛等活动,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此外,还应该对医护人员进行风险意识以及思想素质等方面的`培训。由于在急救工作中,很多医护人员由于风险意识不高以及心理素质较差,而出现误操作的问题,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医护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及思想素质的培训是非常关键的。
③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法制教育。明确医护人员的岗位与职责,并以定期考核、随时检验、奖惩结合的方式,促使医护人员加强自身学习与规范操作,并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从而在急救工作中积极规避法律风险,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
1.3观察指标
对2组出诊到场时间、抢救成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误操作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急救工作的满意率进行对比观察。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抢救情况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及误操作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出诊到场时间比较
观察组出诊到场时间为(9.38±1.19)min,对照组出诊到场时间为(13.59±1.42)min,观察组患者出诊到场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2组患者家属对急诊工作的满意率对比见表2。
3讨论
医院急诊科临床服务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由于很多患者处于高危状态,对抢救时间、抢救操作以及抢救技术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其中一项出现问题,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影响急诊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可以说,急诊抢救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急诊工作中的风险,确保急诊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地完成。本文主要针对风险管理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所谓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对急诊工作进行调查,了解在急诊中存在着哪些风险,并结合存在的风险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而科学地规避一些风险行为,确保急诊抢救工作的质量,进一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5]。从本次的研究结果上看,观察组出诊到场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误操作率低于对照组。可见,实施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急诊服务质量更高,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急诊服务的满意率也更高。因此,在日后的急诊管理工作中,可将风险管理有效地应用到急诊管理中,以提高急诊管理的质量,促进急诊工作有序进行,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急诊服务,最大程度地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6]。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管理方法,将其应用于急诊工作中优势明显,能够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有助于提高急诊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风险管理方法在急诊管理中应用价值较高,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凤珠.风险管理在急诊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J].吉林医学,,33(18):129-130.
[2]陈莉,吴萌,关丽娜.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32(34):155-156.
[3]贾晓凤,刘恩君,闫晶.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11(2):158-159.
[4]刘薇薇,刘朝杰.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培训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13(10):320-321.
[5]应向华,陈英耀,陈洁,等.医院风险管理中风险的范畴[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15(4):168-169.
7.急诊外科抢救病历120份分析 篇七
关键词:外科,急诊,抢救病历,疾病谱
急诊抢救工作不仅能使重伤病员经急救处理缓解伤情, 还能有效控制重症患者病情, 使部分危重伤病员经急救脱险或康复, 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本文通过分析急诊抢救患者病历, 以期为今后我院急诊抢救工作的科学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住院患者的病历。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统计急诊抢救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和就诊时间, 按调查表设计内容对急诊患者病历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按性别年龄分析
急诊抢救住院患者总共120例, 男85例 (70.83%) , 女35例 (29.17%) , 男女性别比例为2.43∶1, 平均年龄男26.29岁, 女29.32岁。年龄最大93岁, 最小9岁, 其中20岁~30岁39例, 占32.50%, 是所有年龄段比例最高的;0岁~19岁男15例 (17.65%) , 女3例 (8.57%) ;20岁~39岁男32例 (37.65%) , 女18例 (51.43%) ;40岁~64岁男16例 (18.82%) , 女5例 (14.29%) ;65岁以上男22例 (25.88%) , 女9例 (25.71%) 。
2.2 按住院疾病类型统计
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中, 大致可分为以下5大类:
2.2.1外科病例共31例, 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急性阑尾炎11例, 占35.49%;心肌梗死9例, 占29.03%;胆囊炎6例, 占19.35%。
2.2.2神经内科共29例, 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车祸脑内伤11例, 占37.93%;头内伤9例, 31.03%;脑出血4例, 占13.79%。
2.2.3骨科共23例, 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车祸脑创伤9例, 占39.13%;施工造成的脑创伤6例, 占26.09%;脑出血4例, 占17.39%。
2.2.4内分泌科共21例, 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7例, 占33.33%;肾绞痛5例, 占23.81%;肾挫伤4例, 占19.05%。
2.2.5胸外科共16例, 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胸部骨折6例, 占37.50%;创伤性血气胸5例, 占31.25%;肺挫伤4例, 占25.00%。
在所有的急诊抢救患者中常见的病例共87例, 占患者总数的72.5%。
2.3 按就诊时间统计
根据患者入院就诊的时间分布, 夜间20:00~24:00急诊患者有45例, 占患者总数的37.50%, 是所有时间段中分布最多的。
2.4 按就诊月份统计
各月份急诊科所收患者数量有所不同。6月—9月就诊患者数较多, 1月和10月、11月入院患者较少, 见表1。
3 讨论
急诊科室所治疗的患者的疾病谱几乎包括了外科的各个专科, 这就要求急诊科所有医师都应该成为外科里的全科医师, 能够快速处理外科内的任何一种疾病。而我院的急诊科目前还存在很多常见的问题, 如医师专业知识不扎实、临床操作不熟练、医疗质量不稳定等[1]。随着患者对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高, 医院对医师各方面的要求也需进一步提高, 须切实加强急诊外科方面的工作, 对急诊科医师不仅要给予各个外科专业的培训, 还需要对其理论和技术水平进行定期考核, 努力提高医师的业务水平。
本文统计结果表明, 我院急诊抢救的患者中男性 (85例) 明显多于女性 (35例) , 男女性别比为2.43∶1。因此, 我们要增强男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注重男性的健康, 重视对于男性安全防范上的教育。加大力度宣传疾病预防方面的相关知识, 从多个途径积极开展急救知识宣传, 加强对于老年人的安全保障, 以减少社会的整体风险, 这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从急诊患者年龄分布情况看, 以20岁~30岁的人群为主 (39例) , 占总人数的32.50%。这反映了城市中急诊的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可能因为大多数的年轻人从事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作, 所以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另外, 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 20岁~30岁的年轻人日常生活习惯也是造成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本文统计结果还显示急诊患者多集中在晚上20:00~24:00点, 从我国现有急救水平来看, 患者受伤2 h内是救治的关键时期。因此, 医护人员还应该做好晚上的值班工作, 争取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治疗, 加大疾病的治愈率, 加快患者的康复。
我院急诊抢救疾病谱前5位是基础外科 (25.83%) , 神经内科病 (24.17%) , 骨科 (19.17%) , 内分泌科 (17.5%) , 胸外科 (13.33%) 。急诊抢救疾病谱的排列顺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从统计结果看, 基础外科是急诊抢救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占25.83%。基础外科里, 急性阑尾炎、心肌梗死、胆囊炎占总人数的83.78%。因此急诊医护人员要加大力度学习外科各方面疾病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抢救操作技术, 掌握本院较常见的外科系统急症的急救和护理。 (2) 神经内科疾病占疾病谱的第二位, 主要包括车祸脑内伤、头内伤、脑出血, 这些都是创伤引起的疾病, 统计结果提示我们创伤仍然是目前急诊抢救工作的重点。 (3) 骨科系统疾病占了19.17%, 内分泌疾病和胸外科疾病排在了疾病谱的第四和第五位。此外, 对于严重创伤急诊患者, 急诊科必须采用急救抢救护理干预, 其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而且还可以有效缩短院内救治时间, 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2]。
由表1可以看出, 急诊抢救患者主要集中在6月—9月, 占50.83%;1月、10月和11月的入院患者相对较少, 仅占7.5%。夏天作为疾病的高发季节, 应该做好预防疾病发生的准备工作。由此提示医护人员要认真研究发病原因, 找出相应的方法, 同时还向全社会普及安全急救知识, 通过各种方法普及预防保健知识。
参考文献
[1]王一镗.现代临床急诊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12-320.
8.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篇八
【关键词】 脑出血;急诊科;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71-01
脑出血是危重病症中的一种,对人体生命健康具有很大威胁,其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抢救,则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而急救护理质量是决定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而应该加强对脑出血急诊护理的研究。本文对我院急诊科实施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79例,其中男48例,女31例,年龄为28-79岁,平均为58.7±11.4岁。患者在入院后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恶心、并出现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偏瘫失语症状,为其进行头颅CT检查并结合相应临床表现诊断为脑出血。
1.2 护理方法 让患者立即静卧,并给予吸氧治疗,对其呼吸道进行清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进行降颅压治疗,对于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给予地塞米松、呋塞米等药物进行治疗,为降低患者颅内压,可在患者头部放置软枕,将患者口部稍稍向下,以便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能够自然引流,以免阻塞呼吸道;控制患者血压,并给予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对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则可连接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
2 结 果
本组79例患者在经过一系列抢救和急诊护理后,有5例患者因并发呼吸衰竭而死亡,其死亡率为6.33%,其余74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均转送神经科接受继续治疗。除了5例死亡案例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3 讨 论
脑出血在发病时多伴有颅压升高症状,使得患者出现头痛眩晕,而脑室中的血液会对大脑细胞进行压迫,影响各个控制区的功能,导致患者脑室缺氧,易引发脑疝、脑梗死等疾病[1],需要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过急救护理后,本组79例患者中仅有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4例患者均转送神经科进行继续治疗,且未有并发症案例出现,这说明急诊护理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颅压升高症状。在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当中,护理人员在患者发病后应该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协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针对患者颅压升高的症状,护理人员应该尽快为其建立相应静脉通道,注射甘露醇药物[2],降低患者颅内压。同时对患者情绪进行安抚,以免患者因情绪激动造成颅内压进一步升高。对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护理人员应该立即对其呼吸道进行清理,将患者呼吸道中的痰液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治疗。对于出现呼吸抑制的患者则可适当给予呼吸兴奋剂药物进行治疗[3],对于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则应立即协助医生为其连接体外呼吸机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同时,急诊护理人员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尤其在对患者头部进行护理时,动作一定要轻,以免动作幅度过大对患者颅脑造成额外伤害,影响脑室内压力平衡,加重患者病情。
另外,急诊护理人员应该对脑出血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在本次研究的79例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更应该加强对其生命体征监测,对其意识的改变情况进行掌握,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呼唤患者姓名,或给予其痛觉刺激来判断患者的意识水平,以便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来协助医生调整救治方案。对患者瞳孔大小进行观测,瞳孔能够直接反映患者颅脑病情变化情况,患者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等都是反映患者颅脑病症的重要指标,因而护理人员应该定时对患者的瞳孔状况进行检查,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联系医生,判断是否发生脑疝,以及时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在本组死亡的5例患者中,没有一例患者因脑疝死亡,这就是护理人员对瞳孔状况进行密切观测的结果,因此在脑出血急诊护理中,对于瞳孔出现不等大和光反应消失状况的患者,应该及时判断可能发生脑疝,尽快对其进行抢救,挽救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患者,急诊护理人员应该快速沉稳地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红娟,李燕.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和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2):75-76.
[2] 谭爱娇,敖丽冰,李晓嫦,胡承伟,陈耀,佟志国.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急救与围术期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8):2291-2346.
9.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篇九
一、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听班人员。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二、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三、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四、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六、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病员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七、需跨科抢救的重危病人,原则上由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参加跨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特长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八、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得进人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
九、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或推迟,总务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
10.抢救车管理制度 篇十
为了加强抢救车管理,确保急救用物完好率100%,统一制定抢救车管理规范如下:
1、抢救车用物包括常用物品及药品,所有用物保证质量、功能齐全,处于应急状态。
2、常用物品包括:输液、静脉注射所用物品,吸痰所需物品,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压舌板、开口器等。
3、常用药品:各病区根据专科要求及急救特点备急救药品,药品放置以规范并方便急救使用为原则。每种急救药品应按使用有效期排列从左至右由远至近,先用最右边,补充时置于最左边(左进右出)。原则上同种药品同批号。
4、抢救车实行“三统一”:抢救车平面图统一、抢救药品应知应会统一、急救药品一览表和登记检查本统一。
5、抢救车管理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
6、抢救车上不得放置任何杂物,保持清洁、无尘、用物齐全、规范。
7、《抢救车管理制度》附于《急救物品交接本》首页,护理人员必须人人熟悉。
8、抢救车实行封车管理须做到:
(1)封车前双人检查,物品和药品的有效期至少在一个月以上,并在封条上注明封车起止日期和检查者两人签名。
(2)必须全封,封车时间为一个月。
(3)急救或检查时方可打开急救车,抢救车使用后实行谁使用谁负责,必须在本班内及时整理、补充完整,重新封车,并在《急救药品物品登记本》上记录时间,使用后补充完整再封车。
(4)急救车实行专人负责,责任人须做到周周检查,红笔签名,检查登记(填写方式为:日期、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状态、封条状态、签名)。护士长每月全面检查急救车一次,进行登记签名,登记时间必须与封条时间一致。
11.急诊抢救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 心脏刀刺伤 抗休克 急诊抢救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97-02
心脏刀刺伤是胸部开放性损伤之一,其伤势危急,病情发展快,大多因失血性休克和急性心包填塞而早期死亡。近来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和心肺脑复苏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早期有效的护理急救使死亡率和并发症的明显减少。我科2010年收治1例心脏刀刺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经积极抢救使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抢救和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 男性 26岁因“左胸部刀刺伤后疼痛出血1小时余”由急诊拟“左前胸刀刺伤,失血性休克”于2010-05-09-01:05收住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测T36.5 ℃P100次/分 R22次/分BP80/50mmHg 左胸前部乳头内上方约4cm处见一约3cm伤口出血,胸部CT提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左肺膨胀不全。入院后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同时抽血常规、血交叉、凝血指标等送检,血常规提示WBC 14.1*109/LRBC 3.6 *1012 /LHb 135g/L 积极手术前准备,于01:25 在全麻下行剖胸探查+右心室流出道破裂伤修补术+左肺舌段破裂伤修补术+左胸壁伤口清创术,术中输血600 ml 血浆300ml,于左胸腔置负压引流管两根接负压球行引流,术毕于06:00返回病房,手术后予抗炎、止血、支持、营养心肌、多巴胺维持血压等治疗,5月10日因痰液粘稠予化痰治疗,5月13日血常规提示WBC 8.8 *109/LRBC 2.35 *1012/L Hb 70 g/L,输血300ml,5月14日首次排便,5月21日患者康复出院。电话回访,患者在家休息,情况良好。
2护理措施
2.1手术前急救与护理
2.1.1补充血容量,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循环
护士接患者后经过初步判断,要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快速补液,如羟已基淀粉、平衡液等,使血压维持在90/60mmHg左右,一条准备根据医嘱用药。不可因反复检查或等待医生医嘱而延误时间,导致失血增多,加重失血性休克;或因血管塌陷而增加静脉穿刺难度。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尽早实施亚低温治疗[1],在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以降低体温,减轻出血和组织耗氧量。由于心脏刀刺伤出血量大而交叉配血又需要较长的时间,自体血回输[2]也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在急诊手术前必须准备好自体血回输装置,为抢救生命创造条件。根据医嘱快速准确给予药物治疗。
2.1.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判断伤情及进展
针对性询问受伤情况,了解锐器的形状,刺入深度、角度,查看胸部伤口的位置、大小,是否仍有活动性出血。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每5分钟测量一次并记录,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呼吸等变化,判断休克及心包填塞情况。如果心率加快而血压逐渐下降说明出血仍在继续,休克加重,如果病人心前区闷胀疼痛,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心搏微弱而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血压脉压差变小,心跳渐渐减慢或骤停则说明发生了心包填塞〔3〕,需急诊插管,立即床边开胸行心内心脏按摩,抗休克同时积极准备手术治疗。观察尿量,记录出入量。
2.1.3伤口处理
心脏刀刺伤的伤口处理须慎重,视情况而定。如果刀刺伤患者入院时刀仍然插在胸部则不宜立即拔出,避免因拔刀后引起大出血,而是待到手术时再作处理,同时注意避免碰及刀部以加重损伤。本例患者入院时刀已拔除,故入院后予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改开放性伤口为闭合性伤口。
2.1.4积极手术前准备
同时抽血常规、血型、血交叉、凝血指标、输血前四项等送检验科,通知血库、胸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准备手术。
2.1.5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冲动导致意外伤害,面对生命危险常常因为恐惧而大叫大嚷,我们要及时疏散围观者,保持病房安静,陪伴在患者身边并以镇静、快速、有条不紊的操作表现稳定病人情绪,指导患者保存体力,不要因为紧张、激动而增加出血量。
2.2手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持续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的变化;严密观察患者胸闷、气急、咳嗽、咳痰、痰血情况;观察切口渗血及引流液的色、质、量。如果胸腔引流液量大于100ml/h,成鲜红色或有血凝块,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及时汇报,配合进行有效的止血治疗。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协助处理。观察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2.2呼吸道的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通风1-2次,维持有效温、湿度;全麻术后如有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术后1-2天持续吸氧,氧流量2-4L/h.术后第一天起即给予雾化吸入,注射用水20ml+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2.5mg, 雾化吸入,每日2-3次;雾化后 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予拍背3-5分钟,双手扶夹患者胸壁,轻压病人伤口,鼓励深呼吸,行有效咳嗽咯痰,同时注意痰液的颜色和性状,痰液较粘稠加强拍背,做好吸痰准备。
2.2.3引流管护理
术后妥善安置引流瓶,固定好引流管,标记引流管的体外长度,避免牵拉滑脱,维持有效引流。并观察记录
引流液的色、泽、量。如果发现心包引流管堵塞须立即配合医生给予处理以防心包填塞的再次发生。
2.2.4输液的护理
一般情况下根据血压、心率、尿量、出入量决定补液量和速度,维持血压在110/70mmHg,因为补液量过多、速度过快会增加心脏负担,也不利于心脏伤口的愈合,而补液量过少、速度过慢则不能有效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因此心脏修补手术后最好根据中心静脉压控制在6-10cmH2O而调节输液的量和速度。
2.2.5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早期活动及有效咳嗽的意义和方法,指导其控制情绪激动、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指导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的不足,指导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指导其出院后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戒烟、控酒,避风寒、防感冒。
3体会
对心脏刀刺伤患者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迅速有效的抗休克可避免患者重要器官因缺血缺氧而衰竭,为手术赢得时机;手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呼吸道护理,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赵瑞婷.心脏刀刺伤的急救护理.中华当代医学,2004,2(2):65.
[2]冯有丽,李淑芳,刘绍辉.心脏刀刺伤的急诊抢救与护理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10(2):150.
12.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抢救探析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的基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本医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 一共100例, 其中男性患者75例, 女性患者25例, 分别占患者总数的75%和25%。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5~82岁, 平均年龄水平为46.5岁。患有精神疾病障碍的患者不得入选本次试验。100例患者中, 轻度昏迷、中度昏迷以及重度昏迷分别占23%, 43%和34%。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之初需要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昏迷前的相关信息, 尤其是有关的疾病信息, 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科学的判断。如果患者在入院时出现了严重的昏迷现象, 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患者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尤其应该注意对出现了合并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第一时间的处理与抢救。在此之后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昏迷原因等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如果患者的检查结果出现了神经病理体征阳性, 则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检查方法通常情况下选择脑脊液生化分析以及头颅CT检查为基本方法。同时还应该辅助以呼吸循环功能等方面的检查。如果患者出现了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则应该进行心电图、肝脏以及肾脏等功能检查。
对于急性中毒导致昏迷的患者, 应该找到其中毒原因。收集患者的呕吐物以及排泄物进行检查, 对毒性物质成分以及毒性大小进行确定。对于中毒严重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患者应该以抢救患者生命为重点。在抢救过程中应该采用各种监测手段, 保证对患者的血压、心跳等各个方面的监护[1]。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从而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处于正常水平[2]。出现休克现象以及具有休克现象的患者应该特别注意, 通过容量补充以维持患者的正常循环。同时, 为了避免患者出现意外情况要对患者的瞳孔、颅内压等进行全程监控与治疗[3]。
对于出现了休克或者呈现出具有休克现象的患者来说, 应该以容量补充为基本的治疗方法。临床实践证明, 容量补充是保持患者整体循环稳定的有效措施。另外, 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应该注意使用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尤其是对于血管活性物质以及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使用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用药原则, 避免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影响治疗进展的情况出现。
总之, 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方法通常包括纳洛酮行静脉注射催醒的方法;但是对于低血糖引发的昏迷患者, 先静脉注射50%葡萄糖, 对酮症酸中毒者先静脉滴注合适剂量的胰岛素, 以纠正脱水, 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 对药物中毒或疑似中毒者彻底洗胃、导泻, 最大限度的保证有毒物质快速排出体外, 减少残留, 并应用特效解毒药辅助治疗[4]。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与t检验。
2 结果
患者发生昏迷的患者主要表现在急性中毒、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等, 分别有患者58例, 104例和38例, 分别占患者总数的29%, 52%和19%。
3 讨论
昏迷是一种常见的急诊科疾病症状, 患者发生昏迷时的症状主要体现在躯体运动功能的完全丧失伴随着意识的严重障碍。昏迷现象的治疗难度较大, 因此需要对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考两次, 首先表现在其病因复杂, 心血管疾病、急性中毒以及其他疾病或者溺水等意外都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现昏迷。其次, 诊断难度较大。当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 医护人员难以从患者自身获得病史等相关信息, 检查难度也较大, 给诊断准确性带来很大难度, 甚至会导致误诊等情况的出现。相关研究表明, 急诊收治的昏迷患者病死率高达20%。
急诊内科出现昏迷患者的情况极为多见, 引发昏迷的愿意通常包括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中毒等原因, 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引起患者死亡等严重事件发生。
急诊收治的昏迷患者经常表现出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循环不稳定等症状, 更为严重的是患者常常出现瞳孔改变以及神经病例阳性等, 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将会出现威胁生命安全的严重事故发生。如果患者是由于脑梗死引发的昏迷常常会伴随着高血压等情况的发生, 这类患者的潜在风险较大, 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往往会趋向于比较严重的程度。因此,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对患者出现昏迷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判断与科学的认识, 尤其注意患者出现的眩晕、偏瘫以及躯体感觉障碍等情况的出现[4], 发现病因, 对症处理。由于心肌梗死引发的昏迷也较为常见, 对于这类患者首先应该进行心电图检查, 明确心脏状况, 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实施治疗[5]。
由于酒精中毒和药物中毒所引发的昏迷应该注意对于中毒原因的调查, 及时的将中毒物质从患者体内排出,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治疗。
另外, 还有一部分患者常常由于代谢类疾病引起昏迷, 其中糖尿病是一个引发昏迷的常见代谢疾病类型。因此, 我们应该对患者出现昏迷的代谢疾病做出诊断与确认, 在治疗昏迷的同时应该积极地治疗原发疾病。本组患者中有38例患者是由糖尿病引发的昏迷, 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全面的血糖监测与昏迷对症治疗。
另外, 还会有一部分患者的昏迷原因无法确认。发生此种情况的患者通常都是年龄较大的脑出血患者。对于这类患者应该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 同时还应该对患者的无治疗期进行考虑, 尽可能的缩短无治疗期以免延误治疗时间, 同时,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关注, 尤其应该预防致死性脑疝的发生。
而对于急性中毒, 尤其是药物中毒病危患者。在入院之初首先应该进行血液透析与治疗, 将有毒物质较好的清除, 以便提高治疗效果。总之, 急诊收治的昏迷患者应该充分的分析其昏迷原因, 全面了解其发病原因和疾病史, 实施科学的治疗。
总之,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原因多种多样, 在临床治疗与诊断过程中应该对出现昏迷的原因进行准确判断, 以此为基础进行对症治疗, 以提高抢救的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冬秀, 王晨星.内科昏迷患者的急诊抢救相关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8) :130.
[2]曲雷.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J].山东医药, 2010, 50 (36) :101-102.
[3]何昌茂.536例昏迷病人内科急诊抢救回顾性分析及探讨[J].河北医学, 2011, 17 (6) :745-748.
[4]刘净, 张世清, 王慧斌.急诊急救急性昏迷患者98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0, (08) :.
13.抢救工作制度 篇十三
1、各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对
重大抢救须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立即报告医务科。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部门。
2、遇有大批病人严重多发伤等情况,就应立即报告医务
科及院部值班,由院组织有关人员共同抢救。
3、保证抢救药品及器械装备的供应。
为了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抢救器械药品必须力求齐备完好。要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时贮存,用后及时补充。值班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抢救物品不予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4、严格一下要求执行:
(1)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医生未到以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配血、止血等并及时提供诊断依据。
(2)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置准确。对
危重病员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3)日夜应有守护,严格执行交班制度。对病情变化,抢
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要详细交接班记录,所有药品的空瓶须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复
述一片后再执行。
(4)及时与病人家属或单位联系。
(5)抢救完毕,做好抢救记录、登记和消毒外,须作抢救
小结,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14.抢救工作制度 篇十四
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2.对危重患者,应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
3.对重大抢救或特殊情景(如查无姓名、地址者,无经济来源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分管院长。
4.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5.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四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维修),“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灭菌、及时补充)。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6.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字迹清晰、项目齐全、资料全面,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8.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所有药品空安瓿须经两人核对,补开医嘱后方可丢弃。抢救完毕立即督促医生据实补写医嘱。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9.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10.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及病人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现场,以坚持环境安静,忙而不乱。抢救结束后,整理抢救现场,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充,急救物品完好率要到达100%。
15.心脏猝死急诊抢救24例临床分析 篇十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例心脏猝死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 男16例, 女8例, 年龄36岁~72岁, 平均年龄 (58±5.2) 岁;其中有2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突发心悸、心前区闷痛、出现压榨感、全身冷汗、急性呼吸困难以及突然晕倒等, 入院时血压检测为 (155~192) / (93~102) mm Hg, 心电图示ST-T改变。并经初步诊断发现10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7例患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例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另有2例患者在120急救车到达现场之前或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心搏与呼吸均已停止、双侧瞳孔反射消失且散大固定, 发生生物学死亡。经调查和检测显示, 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自杀、他杀、创伤以及其他伤害事故等, 并在发病的5 min~20 min内被送往我院急救。
1.2 抢救方法
患者入院之后, 先将其头放低, 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等, 然后立即对其开展有效的心肺复苏术,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先对患者的胸前区进行叩击, 叩击时医师应当握拳举高在25 cm左右, 然后向患者的胸骨中下1/3左右交界处以适当力度捶击。 (2) 然后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通常情况下是持续对患者吹气6次, 每次吹气时间为3 s左右。 (3) 接着对患者的胸骨中下1/3左右交界处进行持续的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频率约为110次/min, 按压深度约为5 cm。 (4) 再接着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通气。 (5) 如果进行完以上抢救步骤之后, 患者的呼吸虽有所缓解, 但仍然未脱离生命危险, 并且意识模糊不清, 那么应当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然后对其静推肾上腺素1 mg、阿托品1 mg, 并行200焦耳电除颤;相隔约3 min时间后, 再对患者第2次静注肾上腺素3 mg, 并行300焦耳电除颤;以及再相隔约3 min时间后, 第3次对患者静注肾上腺素5 mg, 并行360焦耳电除颤。另外, 在对患者行电除颤期间, 应当给予其相应的药物辅助治疗, 如肾上腺素5 mg+5%碳酸氢钠100 m L+25%硫酸镁25 m L等;以及为了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还要对其动脉注射速尿20 mg+20%甘露醇50 m L+地塞米松5 mg;为了对患者进行扩容, 要给予其快速静脉滴注多巴胺+无糖低分子右旋糖酐。以上过程中, 医师仍要持续不间断地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辅助人工呼吸以及呼吸机支持通气等生命支持。 (6) 待患者的心搏、呼吸以及意识等恢复正常后, 应当留院观察一段时间, 并在此期间内给予患者补钾、抗感染、抗心律失常、扩冠以及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 直到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并康复出院[2]。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抢救耗时、抢救成功率以及复苏后的呼吸、心搏、瞳孔、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与总结分析。
2 结果
24例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有22例, 死亡2例, 抢救成功率约为91.7%;平均抢救时间为 (27.6±0.8) min;所有抢救成功的患者呼吸均恢复平稳、瞳孔均恢复正常、心电图均转为心房颤动、心搏均恢复正常, 平均心率为 (70.3±2.9) 次/min、平均血压为 (135±3) / (82±1) mm Hg、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 总体恢复良好。
3 讨论
根据临床调查显示, 心脏猝死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高危急症, 如果对患者的救治不及时的话, 很容易造成患者的死亡或者处于植物状态生存, 并也随之会引起许多医疗纠纷[3]。心脏猝死的患者一般多为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以及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 使得其很容易发生突发心悸、心前区闷痛、出现压榨感、全身冷汗、急性呼吸困难以及突然晕倒等症状, 而这些症状很有可能就意味着患者出现了心脏猝死。再者, 根据有关统计表明, 男性发生心脏猝死的几率一般要高于女性。通常情况下, 能否使心脏猝死患者顺利脱离生命危险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及时给予急诊抢救, 然而目前我国在心脏猝死的急诊抢救方面较其他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抢救成功率偏低, 病死率较高。因此近年来, 我国很多医院的相关医务工作者都在致力于实践和研究更加有效的心脏猝死急诊抢救措施。根据多年研究经验来看, 患者在接受抢救前的心脏猝死时间与抢救成功率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大部分患者会在发生心脏猝死的10 s时间内失去意识或者意识模糊, 4 min~6 min内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脑损伤, 所以尽量缩短患者进入医院就诊的时间是保证心脏猝死急诊抢救成功的关键。实践证明, 如果能够令患者在4 min内得到基础生命支持以及在8 min内得到进一步的生命支持, 那么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就较大;而如果接受抢救时患者的心脏猝死时间已经超过了8 min, 那么其抢救成功率就会大大降低, 大部分患者会因此而死亡, 即使少数被成功挽救生命的患者也往往会处于植物状态生存, 因此心脏猝死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发病后的4 min内。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辅助人工呼吸、电除颤治疗以及呼吸机支持通气等, 是抢救心脏猝死患者的有效手段[4,5]。本次研究显示, 24例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有22例, 死亡2例, 抢救成功率约为91.7%, 平均抢救时间为 (27.6±0.8) min, 所有抢救成功的患者呼吸均恢复平稳、瞳孔均恢复正常、心电图均转为心房颤动、心搏均恢复正常, 平均心率为 (70.3±2.9) 次/min、平均血压为 (135±3) / (82±1) mm Hg、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 总体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霍飞蛟.54例心脏性猝死急诊抢救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24 (34) :3641-3642.
[2]方明星.急诊抢救78例猝死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10 (22) :140-141.
[3]张海燕.30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 2013, 22 (3) :395-396.
[4]钱丽萍.心脏性猝死的病因与诱因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5 (2) :170-171.
【急诊抢救制度】推荐阅读:
胃镜室危重患者抢救制度08-15
急诊死亡病例报告制度07-13
急诊服务管理制度11-29
急诊急救培训与考核制度09-20
急诊留观病历书写制度08-01
门急诊护理工作制度09-14
急诊科质控小组工作制度07-29
抢救物品持续改进记录08-17
门急诊输液、留观病人管理制度10-07
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