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精选17篇)
1.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 篇一
三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分析
一、卷面失分分析
此次姚关镇三年级科学上学期统考试题,从题型上看,分为填空、判断、连线、实验、问答题,从考察的内容上看,涉及的知识点全面,但是不超纲!
填空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失分率较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背不得
2、背得写不起字
3、做题不认真,例如人体65%是水,学生不写百分号,最终还是错
4、强调了课堂的延伸性,例如植物的叶子由()和()组成,这题因为教学时我没有延伸出去,所以我班所有的学生都是失分了。
判断、选择失分率不是太大。连线题的第二小题是名词解释,这题好多学生没有答全面!
实验题失分率较高,满分不多,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没搞清楚是什么回事,这也折射出了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过程的不够重视,问答题的失分率也较高,这题反应出学生只会死背书,背死书,不会结合生活实际作答,例如:浪费水的现象有哪些?怎样节约用水?
二、改进措施
1、应加强学生的背诵能力,另外除了能背外应该再加强写的环节,避免会背但不会写,会写错字!
2、多让学生自己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认识,而不是教师把实验结果直接告诉他,这样往往抹杀了孩子的许多新奇想法。
3、注意知识的延伸性.
2.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 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心中的秋天”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秋韵如诗》。
2.通过学习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秋韵如诗》中的六篇文章, 让学生走进秋, 感受它的饱满;走进秋, 聆听它的语言;走进秋, 触摸它的丰硕;走进秋, 欢呼它的绚烂。知道秋天是个多姿多彩又令人回味的季节, 铭记秋天的深刻。在秋天斑斓的色彩里, 留下快乐的足迹。
3.以学生阅读、积累为核心, 背诵积累关于秋天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以学生阅读、积累为核心, 围绕主题进行课内大量阅读, 背诵积累关于秋天优美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和背诵积累《秋诗五首》中的五首古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抛砖引玉
1.承前启后:同学们, 我们刚学完了语文教材第三组的课文, 了解到在我们心中,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了美好的感受, 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回顾一下, 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是《秋韵如诗》, 里面的五篇文章与第三组课文的主题相吻合, 所以我们选择它们作为课外阅读的最好的补充材料。
2.浏览目录:大家看看目录, 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是《秋韵如诗》, 内容包括《留住秋天》、《秋姑姑》、《秋天、秋天 (节选) 》、《秋诗五首》、《赞美秋韵》、《思念家乡》共五篇文章, 你打算怎么阅读?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读书?
3.运用迁移。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 迁移到阅读中去, 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习古诗, 第一步:自读诗句, 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然后运用查字典、联系实际、图文对照等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第二步:大声朗读全诗, 图文结合或发挥想象, 把自己当作诗人, 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
二、自主阅读
1.自主阅读:学生自由地朗读或者默读《留住秋天》、《秋姑姑》、《秋天、秋天 (节选) 》、《秋诗五首》、《赞美秋韵》、《思念家乡》。
2.小组合作:请六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朗读六篇课文, 并相互点评。
三、智慧碰撞
1.阅读思考。
(1) 《留住秋天》一文中, “举目远眺”、“心旷神怡”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是采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留住秋天?
(2) 在《秋姑姑》这首诗歌中, 秋姑姑是什么样子呢?秋姑姑还给谁涂抹了什么颜色呢?
(3) 在《秋天、秋天 (节选) 》一文中, 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美景?为什么他会觉得孤独?
(4) 《秋诗五首》:《初秋行圃》、《宿石邑山中》、《秋词》、《中秋月》、《蜀中九日》这五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些秋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仔细读了课文后, 你是怎么理解《赞美秋韵》、《思念家乡》中的诗句的?
2.谈论交流。
3.阅读汇报。
4.教师小结。通过主题《秋韵如诗》中的六篇文章的学习, 我们走进了秋, 感受它的饱满;走进了秋, 聆听它的语言;走进了秋, 触摸它的丰硕;走进了秋, 欢呼它的绚烂。我们还知道秋天是个多姿多彩又令人回味的季节, 而秋天的深刻更让我们铭记在心。在这秋天斑斓的色彩里, 留下我们快乐的足迹。
四、背诵积累
努力把《秋诗五首》:《初秋行圃》、《宿石邑山中》、《秋词》、《中秋月》、《蜀中九日》五首诗练习背诵下来。
五、读书摘抄
把《思念家乡》的五句诗抄写在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秋韵如诗
秋天———美丽、饱满、丰硕、绚丽
3.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 篇三
1.孩子们j€"nng x€"nn( )地做着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x€"n w€鄋g( )。
2.高尔基是世界zh€? m€韓g( )的文学家。
3.吃过晚饭,我们zh€#9n b€鑙( )去植物园s€鄋 b€? )。
4.hu€鄋:呼( ) 交( )
二、读一读,用“√”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朝霞”的读音是:zh€"Do xi€幔? ) ch€醥 xi€幔? )
2.郊外(ji€"Do xi€鄌) 震惊(zh€鑞 zh€鑞g ) 依然(y€? y€"n )
3.(蜜 密)蜂 世(记 纪 ) (城 诚)实 (摩 磨)坊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5分)
1.待:①等待 ②打算 ③需要
(1)待要上来打招呼,又怕认错人。 ( )
(2)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吃了。 ( )
2.意思:①情趣;趣味 ②意义;含义 ③意见;愿望
(1)这座山就像一头大象,真有意思。 ( )
(2)大家的意思是一起去。 ( )
(3)这个加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 )
四、把下面的事物和它的特点连一连。(3分)
沙漠 银光闪闪 白云 波光粼粼
湖泊 黑黝黝 麦子 随风飘扬
泥土 金光闪闪 湖面 金灿灿
五、根据要求写词句。(19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
甜甜地( ) 悄悄地( ) 认真地( ) 拼命地(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7分)
垂头 ( )气 大惊失 ( ) 欢蹦 ( )跳
阳光明( ) ( )( )飞舞 自( )自( )
(1)一阵风吹过,树叶在空中( )。
(2)他( )地说着什么,我听不见。
(3)雨后,(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里微微浸润着竹叶的清香。
3.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宛如
(2)西湖不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吗?(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3)课文中出现了不少带有“!”的句子,我也试着写一句。
(4)从下面几个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写一句话。
可爱 聪明 礼貌 赞美
(5)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或勤奋学习方面的名言。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的“ , ”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夜书所见》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 。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选自《奇怪的大石头》)
3.秋天的雨,藏着 。 香香的, 甜甜的,还有 、橘子,好多好多 ,都躲在 里呢!(选自《秋天的雨》)
七、下面句子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
( )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
(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
( )河水清澈见底,河面波光粼粼。
( )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
A.2 5 1 3 4 B.3 5 1 2 4 C.3 4 1 2 5
八、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细心答题。(2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6分)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 拿)着,另一个人(牵着 拉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风筝》节选)
1.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划去。(1分)
2.用波浪线画出风筝越飞越高的样子。(1分)
3.用“越……越……”写一句话。(2分)
4.这一段话主要写了 。(2分)
(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14分)
蚂蚁和蜜蜂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哼唱:“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
蚂蚁很嫉妒蜜蜂,心里一直不服气: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是啊,为什么人们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2分)
( ) ( )
2.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对话。(2分)
3.读故事,填空。(4分)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也想不通的是 。蜜蜂勤劳为的是 ,而蚂蚁勤劳为的是 。
4.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3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3分)
九、习作。(25分)
4.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 篇四
2.蜗牛
(一)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身体。
2、让学生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描述他们的发现和进行一些猜测、推测。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
二、学生自主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
①观察蜗牛的准备。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
②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重点观察头部,观察蜗牛的眼睛、触角和嘴。
③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④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2、蜗牛壳的观察。
①观察蜗牛壳的讨论。观察过蜗牛的壳是怎样的?蜗牛壳的观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
②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
·蜗牛壳螺线的观察的内容。
·螺线形状的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
·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
·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③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等自然界的左旋和右旋。
④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他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新的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
3、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①蜗牛怎样吃食物?。
·观察吃菜叶的蜗牛。观察吃黄瓜的蜗牛,观察蜗牛的齿舌。
·描述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②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
讨论:看看我们为蜗牛准备了几种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在这几种食物中选择哪一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观察活动:在蜗牛的周围放一些食物,观察蜗牛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食物。
③蜗牛能在多远的地方发现食物?
4、小组交流与小结。
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说说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3.蜗牛
(二)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
2、让学生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的爬行动作。
教学重点:观察蜗牛身体的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玻璃片,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塑料薄膜和画有同心圆的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那么,蜗牛有脚吗?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二、学生自主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爬行的部分。
①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②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蜗牛没有像人、兔、蟋蟀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2、观察蜗牛的爬行。
·观察玻璃片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
·蜗牛爬行的描述和模仿。
·观察蜗牛在小木棒、棉线等物体上的爬行动作。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3、蜗牛爬行的痕迹。
·说说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观察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发现痕迹是粘液变成的。
·推测一下蜗牛分泌的粘液所起的作用。
4、蜗牛赛跑。
(1)哪只蜗牛爬得快?提出蜗牛赛跑的建议。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如: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方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方法。
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
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方法。
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方法。
(3)
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塑料薄膜,把蜗牛放在中心圆内,看哪只蜗牛最先爬出外圈。
5、小结
5.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 篇五
一、试卷内容分析试卷内容题样丰富,知识的覆盖面广,几乎涵盖了本册五个单元,从考试成绩看还是比较理想的。1.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较扎实。2.实验步骤部分失分较少。
3、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是解决应用的能力有所提高。在对待“水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节约的”这一问题时,尤为突出。
四、存在的问题由于本次试卷题量较多,知识的覆盖面广,加上农村学生能力发展不平衡,有部分家长关注不够,造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导致生与生之间的成绩落差较大。如:(1)审题不认真,部分学生答题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科学信息时理不清头绪,粗心,不认真,另外缺乏自我检验意识,卷面中还是免不了单纯的错误,抄错数字等低级错误。(2)书写马虎。部分学生整张试卷看上去比较乱,让阅卷的教师无法看清。
四、扑救措施
1、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仔细检查作业的好习惯,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因为,学生细心、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保证。
2、要加强培优扶差工作,过好年段知识关,同时,要注重作业的批改与反馈,努力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3、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基础的题型入手,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6.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 篇六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本学期末,我校进行了期末检测, 此次检测由县教研室统一组织命题,我校统一组织考试,成绩真实、有效。现结合学生实际,对四年级科学考试试卷做以下分析:
一、试卷整体分析
这次试卷都是笔答题,共六道大题,从试卷的内容来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注重科学实验和科学方法的考查。关注科学新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知识难度来看,难度适中,没有偏、难、怪题,符合本册教材的教学意图,能比较准确的检测出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
二、学生答题情况
班级 参试人数 总分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四 36
2392 66.44
66.67 5 班 级
60分以下
60-69 70-79 80-89
四 12 7 10 5
本次共有36名学生参试,总分2392分,平均分66.44分,及格24人,及格率66.67%,优秀5人,优秀率11.93%。最高96分,最低分21分。
优
190-
一、我会填空,学生失分较严重,主要是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失分。
二、火眼金星辩证伪我会选择,失分较多,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不牢。
三、我会选失分相对较少,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
四、实验几乎全对。五和六题失分较严重,可能是学生理解有偏差,知识迁移能力差,或者学生的文字表述不明确。缺乏总结归纳的能力。实践操作,主要考查了酒精灯和溶解的一些问题,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理解有一定的问题。
三、应对举措
1、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自学能力,组织语言能力。立足平时,立足学习实践,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规范在单一的主教材中,要及时补充现实中的知识。
3、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运用的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
4、要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7.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 篇七
课前准备:图片、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危险在哪里
1. 谈话: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2. 请看第一幅图, 我们在游泳时应注意什么?有什么危险?
(游泳是儿童喜欢的运动, 它有助儿童健身作用, 由于儿童岁小, 私自下水危险, 特别在“禁止游泳”的地方, 危险更大。)
3. 请看第二幅图, 在电线杆底下放风筝有什么危险?
(风筝很容易缠在高压线, 不仅会对儿童人身造成危险, 而且会引起短路, 造成大面积停电, 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4. 请看第三幅图, 用湿手拿插头往电源上插有什么危险? (由于人和水是导体, 这样做容易导电, 会危及生命。)
5. 草堆旁放鞭炮有什么危险?
(引起火灾, 烧毁房屋, 危及生命, 甚至殃及四邻;如周围有粮库、工厂, 还会引起重大损失。)
6. 讨论: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引发危险的行为和事件? (学生讨论、交流)
二、小小辩论会
1. 辩题:有人说淹死的多是会游泳的,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 小资料:多发的意外事故种类。 (投影)
三、意外事故有原因
1.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事故?
2.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做事马虎、粗心大意, 注意力不集中, 意外事故就可能随时发生。
四、危急时刻
1.“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遇到危险怎么办?看图说一说。
(危险时刻我不慌, 拔号要正确, 地点讲清楚, 危险时刻需用的电话:110、119、120)
2. 讲解图二的故事, 他能救活30多人, 为什么?
五、真实的故事
1. 讲述故事 (多媒体课件) 。
2. 设问:如孩子的爸爸不及时赶来会怎么样?11岁的孙子如果也像第一个孩子一样, 会怎样?
六、消防练兵
1. 看第一组图, 设问:你知道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2. 让学生自主选择消防队员或居民角色, 并启发居民扮演者想一想遇到火精用什么方法自救。
七、总结
珍爱生命, 远离危险。
强化意识, 养成习惯。
板书: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一、危险在哪里
二、意外事故有原因
三、危急时候 (110、120、119)
教学反思: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本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实案。在设计第一课时时, 我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整合, 把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了解学习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 树立安全意识, 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 珍爱生命, 健康安全地成长。
在教学中, 我设计了“三次思考、两次活动”的教学模式, 即“危险在哪里—意外事故有原因—危急时刻”和“小小辩论会———真实的故事”, 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南, 以现实生活为背景, 以学生实际状况为依据, 借助文本, 使学生通过对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不安全因素的了解, 以及自身生活的感受, 感受不规范操作、麻痹大意给自己、家人带来的不幸。场景模拟使学生知道了“险”并非不可避免, 只要处处小心, 规范行事, 就可远离危险。万一发生险情, 千万得镇定, 切不可慌乱, 通过报警等及时寻求帮助, 尽快消灾, 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整个教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既紧扣文本又不为所困, 综合利用多方资源, 在层层探讨中深化认识, 强化安全意识。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让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 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生活, 用儿童的心灵感受社会, 用儿童的方式研究问题, 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要本着这一理念, 借助文本与各自生活实际组织教学,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故事永远是最好的教材, 更乐于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8.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 篇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9.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篇九
本次期末考试,从试卷来看,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具体要求进行命题,紧扣教材,题型较灵活。整体上,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初步形成,但答题质量差强人意。
现将本次考试得与失进行总结,以便于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发扬优势,避免失误。
(一)大多数学生能够遵照要求做到卷面书写工整、美观,但在老师再三强调的同时,仍有一部分学生书写态度不端正,卷面不够整洁、美观。其实语文教学中书写要求的强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一种学习态度的培养,而这些书写有欠缺的学生往往考试成绩并不佳,所以更要求老师不能听之任之,努力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于个别书写有困难的学生要倾注更多的关心,补好这一环节。
(二)基础知识的掌握从卷面来看比较理想,学生掌握牢固,这是本班的一大优势,需要继续保持。
错误主要出现在:或者的“或”,横写在口子的上方,或忘记加撇,对字形掌握还不牢。给正确读音打勾,“挑灯夜读”的挑错的比较多,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多音字的辨析还存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教给他们正确书写生字以外,还要求我们要交给他们识字读音的方法,尤其是多音字。
第三小题句子小沙龙,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考查近义词和ABB式的词语意思理解,有学生丢题;错的最多的是最后一小题,“懒洋洋”地眨眼睛、街道“静悄悄”的、“甜蜜蜜”的梦中填空。这种类似选择,也作为练习做过,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出错。说明力度不够,同时覆盖面不够全面。
(三)课文小剧场学生做的不错,主要错误集中在有些字不会写,如:列宁的“宁”,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写成“青”。还有的对课文内容不熟悉,例如“与人善言,暖于布帛”这样的日积月累背诵不能填完整。
(四)阅读分析部分课内的一题答题情况良好,但课外阅读情况普遍较差,当然这跟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但也反映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对较灵活的题目不能很好解答,得分率低,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
(五)最后一题习作题做的不很理想,以“我喜欢的——”为题目,范围较广,写清楚喜欢什么,喜欢的理由。要求明确,学生恰好就当作简答题来完成,不会想写想象类的作文一样思维活跃,语句简短,且没有新意。三年级习作能力还处在起步阶段,看来在习作上我还要多下功夫:要交给他们习作的方法,不急于动笔,首先好好构思,有必要的话打一下草稿,争取做到层次分明,语言优美。
(六)纵观本次考试,试卷的难度、坡度应该说并不大,理应考出较为理想的成绩,但是仍有不及格的学生,学生的审题,漏题的、答非所问的、张冠李戴的比比皆是,说明学生在答题时并没有认真读题,只是瞄了一眼,就匆匆忙忙回答,做完也不知或不能认真检查。这也是以往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平时甚至考前再三提醒,可在考试过程中不少学生仍然屡教不改,实在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
进行质量分析后,本班考的不理想,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有很多:首先就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两头、带中间,注意重点抓基础的知识,争取能够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熟练的掌握。其次就是抓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教给孩子一些解题思路,还有就是交给孩子做一些灵活题目的技巧。同时,抓学生的书写,让学生养成作业、卷面整洁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做题时多多审题再去做。最后抓作文的教学,平常让孩子多练、多写。教师与学生的家长多加强交流和沟通,共同教育好学生。同时在平常继续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提优补差的工作,以期更大的进步。
根据本次考试出现的情况,几点努力措施:
1、让每节课、每次作业成为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台阶。
2、设置有特色的作业布置方式,如课堂作业、课外阅读词语积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人生的一件乐事,让激励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让提高学业成绩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
3、帮助学生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如每天预习、小结、完成作业;学习中确定目标,发现重点,能提出不懂问题与同学交流,向教师请教,做好笔记和课堂练习等。
4、针对这次试卷上出现的问题,我也利用假期让学生有计划有要求的完成一些假期作业:(1)完成《复习100分》巩固语文知识(2)在假期坚持让孩子阅读,每天至少半小时。(3)在假期中写五篇作文,记录下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同时也是一次提高作文水平的练习。
以上是结合这次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及些许思考,下面想说说自己在三年级课堂的教学反思。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重点,但对某些学生来说还很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成为学习的重点,但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很难把握阅读的“度”;习作练习中,又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而二年级教材又侧重安排词句练习,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面对这些问题,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是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课后要及时反思、小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坚持写教学随想和反思。同时在后面的教学中,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
10.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习惯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体现出灵活性和综合性。从这份语文试卷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平时的教学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1、看拼音写词语。此题中个别字出错率很高,如:娇嫩、磨坊、修改。
2、辨字组词中异和导部分学生分不清。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出错率少。
4、选词填空和给句中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出错率高,部分学生填不上来。
5、按要求仿写句子、补充名句和默写古诗,大部分学生做得很好。
6、阅读短文中学生失分最多。主要原因是没有认真读要求,缺乏语文理解能力。、我能根据要求写作 全班有好几个同学作文跑题,有的是因为没有读完题目要求,有的是因为没有认真思考,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的心浮气躁;有的虽然没有跑题,但是表达上也不到位,要么太空洞,要么重点不突出,要么没有开头和结尾,结构不完整,总之问题很多。
三、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的认真阅读态度,平时提高要求,端正态度,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2、对个别同学要加强辅导,特别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将阅读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4、作文教学改进作文方法的指导,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建立错别字小档案,减少作文的错别字,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字词教学应以积累为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包括3部分内容:基础知识、基本应用、解决问题。试题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应用题等。本次试卷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基本涵盖了一到五单元的内容,虽然难度值不高,但也注意到考察学生的思维和做题习惯。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本题面广、量大,分数占全卷的1/5。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掌握情况。很多学生不能根据书本上知识灵活处理问题。错的较多的题是第1、5、9小题。
2、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五个知识点。其中4、5小题出错最多.3、选择题: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关键是学生不太爱动脑子、不认真读题,导致一些简单的题也能出错,也有一部分同学对概念性的知识掌握的不太明白,还需教师的讲解。
4、口算、竖式、脱式计算题:口算10个小题,竖式计算4个小题,脱式计算3个小题,正确率比较高。
5、应用题问题。共6题,错的比较多,计算不熟练。
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从这几方面加以改进
1、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有待于加强,提高准确度.2、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针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要在今后的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教育他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卷命题特点:
本次试卷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试题比较全面地检测学生对听、说、读、写综合知识掌握及实际运用能力。但对于初学英语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
二、试卷的分析:
总体看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错,但学生卷面书写不大工整,甚至不知道正确答题方式,这对于初学英语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可以见谅,但还需加强习题的练习。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一)按要求写字母。
这是必考知识,学生必须掌握牢固的,主要考查学生对字母大小写排列顺序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大小写都掌握的不错,还有失分原因是学生对字母顺序的记忆不够牢固。
(二)圈出与图意相符的单词。
属于基础知识,重点考察词汇,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满分,仅有部分学生由于对单词记忆不牢固而失分。
(三)听音判断所听是否一致。
这部分学生掌握比较好。主要是多看课本,多看图片,图文是否能搭配在一起。个别学生有失误。
(四)看图片,写单词。
本部分考查学生“My family”部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整体认读综合运用能力。大部分学生做得不错,但还有部分学生因为不能弄清楚句子的含义故不能准确找出答句。还需要多多读书、背书。
(五)连线。
主要考学生的单词记忆是否牢固,看图能否分清father/brother.和 mother/sister.(六)圈出和图意相符的句子。
本册主要认识四个小伙伴 Peter Alice Kitty Joe。这一题主要考学生能否认清这几个小伙伴!猜猜看Are you Kitty? Yes,I am.No ,I`m not.(七)结合图片,补全句子。
Unit 4 My friend 主要掌握四个单词 tall short fat thin。这个题全班基本掌握的都比较好。
三、改进措施:
1.采用多种方式对单词、句型进行训练,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同时在加强学生多读、多背的基础上,也要监督学生多写、多练,扎扎实实抓好基础教学。每节课堂都要渗透字母教学及书写,切实打好初学字母的基础。
2.多做题。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一定要进行检测,让学生会用知识,会做题。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做题的好习惯。
3.多鼓励多表扬,培养学生自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锻炼学生的胆量,多让学生当众演说,比一比谁最有勇气主动发言,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狠抓后进生。本次考试仍有个别学生成绩不理想,在下段工作中要狠抓后进生,帮助他们查找落后的原因,课下及时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争取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提高。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科学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科学课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正逐渐的形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为解开未知的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试题分析
本次检测卷用各种的形式和方法去涵盖我们想要发现的一些问题。试卷分为五种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观察题、总结题。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试卷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分别穿插在这些题型当中,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三.试卷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题用心填一填(10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题细心判一判(5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第三题快乐研究(5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第四题我会观察(6分)和第五题我会总结。主要考察学生的生活积累及观察利用能力。总的来说,只要学生细心一点,都弄在课本上找到相关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注意进行这方面的联系,多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今后教学工作的思考
1.在以后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习得。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搞活。
2.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利用概念图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性,提高科学概念的理解力。
3.优化教材,用教材教,加强方法指导。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指导,给学生提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方法策略。
4.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平。经过这次考试,通过试题分析和答题分析,找出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欠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扬长避短,严格要求学生,争取在下学期教学工作中通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三年级品社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三年级品社试卷在着重基础知识之外,增加了与周围现实生活相关联的试题。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测验,在密切联系教材的同时,特别着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题量与难易程度均基本适中。
一、试题特点
内容结构合理,划分为五个大题。第一题为填空题,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另外也不缺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型。第二三题以判断、评议形式进一步检测巩固了教材的基础知识。第四题是解释。第五题是感悟。在这次考试中可以体现出的优点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达到牢固。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部分同学仍存在错别字的问题,对于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对于开放型的题目仍存在一定的陌生,导致失分现象。
二、整改措施
关注生活,立足教材。与生活相联系,把教材与生活相互渗透,达到学以致用,从生活中总结知识。
加强字的正确书写的锻炼,来减少失分。
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对于创新型的题目进行专项练习。改变复习方式,采取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复习检查,以强化记忆效果,减少失分。
11.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一
ji? y? g b n sh? sh? ku? w?
( ) ( ) ( ) ( )
y? s? l g
( ) 式 严( ) 忧( ) ( )舍
j鵱:( )俏 ( )工
二、选择正确的音或字,打上“√”。(4分)
瞥见(pi pi ) 瘦削(xu xi o) 魁梧(w w∏闾╭ ng q n)
(报 抱)歉 羞(愧 槐) 一如(既 即)往 刻骨(铭 明)心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张:A.陈设、铺排;B.商店开业;C.姓;D.量词。
1.桑娜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 )
2.我家附近的马家板鸭店开张了。 ( )
3.过年了,家家张灯结彩。 ( )
4.我们讲故事时不要张冠李戴。 ( )
四、用“静”字组词填空,请不要重复使用。(4分)
1.黄昏的森林里一片昏暗,( )极了。
2.小外孙吵闹了一个下午,吃晚饭时终于( )下来。
3.遇事要沉着( ),不要慌张。
4.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 )的湖面上,美不胜收。
五、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兴高( )烈 怒目圆( ) 十指( )心 泰然( )之
流连( )返 ( )之大吉 心( )肉( ) 自( )自( )
六、按要求写句子。(9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不精不诚, 。
,天之道也;诚之者, 。
有所期诺, ;有所期约, 。
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小红学习努力。小红体育锻炼也很积极。
3.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音乐教授。
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4.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5.我为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缩句:
七、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穷人》一课的作者是 国著名作家 。文中表现了桑娜和渔夫 、 、 的品质。
2.林子里 。 ,听起来像 。(选自《唯一的听众》)
3.屋外 , 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 。(选自《穷人》)
4.读了《用心灵去倾听》一文,你的感受是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3分)
(一)唯一的听众(节选)(8分)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用横线画出“我”刻苦练琴的句子。(1分)
2.“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一句既说明了 ,又说明 。(2分)
3.文中多次写到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2分)
4.生活中有许多善意的谎言,带给了人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请列举一例。(3分)
(二)捐 诚(15分)
我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过两次募捐,那情景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一天,我在渥太华的街上被两个男孩子拦住去路。他们十来岁,穿得整整齐齐,每人头上戴着一个做工精巧、色彩鲜艳的纸帽,上面写着:“为帮助患小儿麻痹症的伙伴募捐。”其中的一个,b? y髐 f n shu ( )就坐在小凳上给我擦起鞋来,另一个则彬彬有礼地发问:“姐姐,您是哪国人?喜欢渥太华吗?在你们国家有没有小孩患小儿麻痹?……”一连串的问题把我这个头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擦鞋的异乡人,从近乎狼狈的窘态中摆脱出来。擦完鞋,我问该付多少钱,他们说:“给多少都行。”当我把5加元放到布袋里时,他俩用稚嫩优美的童音微笑着大声说:“非常感谢您!”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
几个月之后,也是在街上,一个路口坐着几位老人。他们满头银发,身穿老式军装,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勋章、奖章。每人手捧一大束鲜花。匆匆过往的行人纷纷止步,把钱投进这些老人身旁的白色木箱内,然后向他们深深鞠躬,并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朵花。那些老军人们毫不在意人们捐多少钱,一直不停地向人们低声道谢。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为纪念二战中参战的勇士募捐,救济残疾军人和烈士遗孀,每年一次。募捐的人相当踊跃,而且zh? x? j ng r醤( ),气氛庄严。
有人说: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会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可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心里却只是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1分)
2.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②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 ( )
3.文中写了两件事:一是 ;二是 。(2分)
4. 文章最后一句“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只想对他们说声‘谢谢”中的“捧”字换成“递”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2分)
5. “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4分)
九、习作园地。(30分)
12.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二
审美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因此,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作品《茉莉花》教学设计的主导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学生感受不同风格与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使民歌《茉莉花》中表现的场景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教材简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阶段苏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茉莉花》是江苏民歌, 曲子精美绝伦, 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质朴的情感。从歌词的内容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纯洁的少女对洁白无瑕的茉莉花的爱慕与眷恋之情, 这样的题材本身就是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 是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的好素材。
三、教学策略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 播放《茉莉花》视频与音频, 让学生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独特的风貌,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在课堂上有表情地教演歌曲《茉莉花》, 师生共同鉴赏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演唱风格与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乐曲, 让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发展, 初中学生的内心体验能力与感受能力在逐渐地增强。像《茉莉花》这样的优秀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 利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开展教学更能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了解民歌的特点, 通过《茉莉花》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江苏民歌具有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演唱形式的《茉莉花》作品的欣赏与学唱活动, 感受民歌特点, 然后通过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茉莉花》这首乐曲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演唱、欣赏民歌《茉莉花》, 引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深厚情感。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演唱、欣赏《茉莉花》, 感受《茉莉花》具有的风格。
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地域风格的《茉莉花》音乐的风格特点的理解, 以及如何感受民歌所具有的生命力。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情境一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到江南水乡, 感受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悠闲生活。 (多媒体播放茉莉花的画面, 学生认真地观看。)
师:大家能说说大屏幕中美丽的花叫什么名字吗?
你们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学生讨论交流)
情境二师:你对这个画面有什么印象?这个背景音乐你听过吗?你能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吗? (茉莉花) 今天, 老师与你们一起学唱我们江苏人的民歌———《茉莉花》。
(设计理念: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了解这首曲子, 通过情境导入, 唤醒学生曾经的记忆,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学唱歌曲
1.听视频范唱
师:通过刚才的聆听, 下面思考两个问题:1这首歌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明确:柔美、抒情、欢畅、明快
2.学唱歌曲
(1) 学生试唱 (教师钢琴伴奏) 。
(2) 找出难唱的地方, 师生共同解决。
(3) 跟着钢琴伴奏一起唱曲谱。
3.学唱歌曲
(1) 教师伴奏学生自学跟唱。
(2) 跟琴唱全曲。
教师点拨:要把这首歌曲唱好, 就必须把握好速度、力度。
(教师钢琴伴奏, 学生跟着学唱)
4.体验唱法 (教师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这首歌曲)
(1) 教师领唱, 师生齐唱。
(2) 师:大家感觉哪种演唱形式比较难?你喜欢哪一种演唱形式?敢不敢挑战最难的演唱形式?
(尝试最难演唱的形式, 全体学生跟着伴奏学唱)
(设计理念:在学唱实践中尝试不同形式与风格的演唱, 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式,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拓展练习
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风光, 把民歌与地方文化结合到一起 (学生观赏)
1.教师质疑:通过对江南风光与风土人情的欣赏, 你能说说江南的风土人情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讨论交流)
2.师:江南是我国茶文化的发祥之地, 在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孕育了无数富有灵性的生命。江南女子最明显的特征是阴柔与细腻。《茉莉花》这首乐曲就发源于清代的江南, 把江南女子的纯情融合在江南小调中。所以, 民歌《茉莉花》明显的具有细腻、清秀、委婉等特点。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不同风格的《茉莉花》乐曲, 有同感乐器演奏的, 也有人演唱的。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
接着, 播放不同民族风格的《茉莉花》旋律
(1) 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图兰朵》。
(2) 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的中国女孩演唱的《茉莉花》。
(3) 女子十二乐坊组合演奏的《茉莉花》。
(4) 运用萨克斯独奏的《茉莉花》。
(设计理念:通过不同民族、不同乐器演奏同样旋律的《茉莉花》, 让学生感受江南民歌的韵味。尤其是西方音乐运用了我国民歌改编的乐曲, 更体现出西方音乐对中国民歌的融合, 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我国民歌艺术的博大精深。)
八、总结与反思
13.三年级科学质量分析 篇十三
一、试卷概况
小学三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共有五道大题:由填空、选择、判断、连线、简答题等类型。题型灵活,涉及知识广泛,还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科学,用科学,让科学为生活服务。
二、学生答卷情况
学生在一、二、三、四道大题上完成较好,在第五题上答卷较佳。具体情况如下:学生共53人,平均分42.2分,整个年级总体及格率为94%,优秀率为84%。
三、学生答卷典型错误
1、有些题错误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不少学生没有填写正确答案,这说明多数学生对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其原因一是学生没有理解题意,二是教师强调不够。
2、学生缺少实际体验,回答正确的学生也多数属于死记硬背的。
3、出错的原因:其一主要是学生对问题无从答起,问题回答的范围较宽泛,加上农村学生知识视野相对狭窄,语言组织能力欠缺,答题不是很完整。其二,教师对此拓展题的教学训练不够。
四、综合分析
1、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学,教师缺乏对科学课重要性的认识,复习力度不够。
2、因为经验不足,授课教师忽略了一些教科书上的一些要点,在复习时,学生积累不够。
3、教学中只重传授课本知识,不注重学生操作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整改措施
1、教师在重视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习惯。
2、加强复习,使学生建立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性,提高了解能力。
3、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运用的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注重学生操作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六、努力方向
1、认真钻研教材。课前能认真地阅读教材,仔细地阅读教参,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每一课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概念,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2、做好每一次的实验。科学教学与其它学科最大的差别就是本学科有实验活动,实验是综合性的,它能让学生从认识器材、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等一个系统地活动,如果学生能从中学到方法,并能独立或者与同学合作完成,他的科学素养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14.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四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1 水到哪里去了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烧杯 2
塑料薄膜 1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1 水到哪里去了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烧杯 20
塑料薄膜 10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科学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1-1 水到哪里去了 组数 10 所需器材 烧杯、塑料薄膜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向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2.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
3.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4.2~3 天后,观察两个烧杯中水量的变化。
实验效果:
通过实验探究和比较,学生很容易想到水会从烧杯里“跑”到空气中,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了“蒸发”。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2 水沸腾了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烧杯 1 温度计 1 三脚架 1 试管夹 1 石棉网 1 塑料袋 1 酒精灯 1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2 水沸腾了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烧杯 10 温度计 10 三脚架 10 试管夹 10 石棉网 10 塑料袋 10 酒精灯 10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科学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1-2 水沸腾了 组数 10 所需器材 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酒精灯、塑料袋、试管夹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2.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实验效果:
通过观察水沸腾的全过程,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思考现象出现的原理。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3 水结冰了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烧杯 1 食盐 若干 试管 1
温度计 1
冰块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3 水结冰了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烧杯 10 食盐 若干 试管 10
温度计 10
冰块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校园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1-3 水结冰了 组数 10 所需器材 烧杯、试管、温度计、冰块、食盐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清水,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2.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入食盐)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
3.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
4.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5.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实验效果:
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了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当温度下降到 0℃时,水开始结冰。水完全结冰后,体积会增大,在试管中占据更多的空间„„同时,他们观察到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4 冰融化了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试管 1
烧杯 1
冰块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4 冰融化了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试管 10
烧杯 10
冰块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1-4 冰融化了 组数 10 所需器材 试管、烧杯、冰块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2.在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实验效果:
比较清楚地观察到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以及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小。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烧杯 2 小苏打 若干 玻璃棒 2
清水 若干
食盐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烧杯 20 小苏打 若干 玻璃棒 20
清水 若干
食盐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组数 10 所需器材 烧杯、玻璃棒、清水、食盐、小苏打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 50 毫升清水。
2.分别取大约 20 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平均分为 8 份。
3.取一小份食盐,加入一个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在实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4.按同样的方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5.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在 50 毫升水中的份数。
实验效果:
通过对比实验,对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实验,明白了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质量是有限的,且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质量是不同的。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6 加快溶解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烧杯 4 食盐 若干 玻璃棒 1
热水 若干
冷水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6 加快溶解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烧杯 40 食盐 若干 玻璃棒 10
热水 若干
冷水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1-6 加快溶解 组数 10 所需器材 烧杯、玻璃棒、热水、冷水、食盐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实验一:1.准备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
2.分别加到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中。
3.静置不动,观察并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
4.将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二:1.准备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
2.同时倒入两个盛有同样温度、同样多水的烧杯中。
3.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另一个烧杯始终不搅拌。
4.观察哪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5.将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效果:
通过两个实验,学生观察到了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7 混合与分离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烧杯 2 玻璃棒 1 滤纸 1 酒精灯 1 三脚架 1 食盐 若干 蒸发皿 1 沙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7 混合与分离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烧杯 2 玻璃棒 1 滤纸 1 酒精灯 1 三脚架 1 食盐 若干 蒸发皿 1 沙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1-7 混合与分离 组数 10 所需器材 烧杯、滤纸、三脚架、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食盐、沙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实验一:1.用水分离食盐和沙 2.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往烧杯中加水,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
3.用滤纸过滤,把沙分离出来。
实验二:分离食盐和水 1.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
2.边加热,边搅拌。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3.收集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
实验效果:
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物质是有很多特点的,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分离混合在一起的固体,联系生活实际。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橡皮泥 若干
纸 若干
清水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1-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上课地点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橡皮泥 若干
纸 若干
清水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1-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组数 10 所需器材 橡皮泥、纸、清水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用橡皮泥注意各种东西,让橡皮泥发生变化。
2.用纸做各种东西,让纸发生变化。
实验效果:
通过对水、纸和橡皮泥的变化进行对比,实际上是让学生对物力变化本质进行对比理解。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2-1 感受空气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自封塑料袋 1
气球 1
打气筒 1
口哨 1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2-1 感受空气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自封塑料袋 10
气球 10
打气筒 10
口哨 10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2-1 感受空气 组数 10 所需器材 自封塑料袋、气球、打气筒、口哨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自封塑料袋捕捉空气,运输空气。
2.给气球打气,抛起来玩。
3.吹口哨。
实验效果:
借助生活中常用物品,发现空气的特征和作用,丰富感性认知。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2-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透明塑料杯 1 泡沫塑料 若干 水槽 1 打气筒 1 球针 1
纸巾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2-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透明塑料杯 10 泡沫塑料 若干 水槽 10 打气筒 10 球针 10
纸巾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2-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组数 10 所需器材 透明塑料杯、水槽、球针、纸巾、泡沫塑料、打气筒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在塑料杯底粘上一个纸团。
2.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泡沫塑料,可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里。
4.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
5.用打气筒连着球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
6.画一画实验过程,试着用文字简要说明。
实验效果:
通过实验,在对空气有一个感性认知后,有明白了,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都能占据一定空间。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2-3 压缩空气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注射器 2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3)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2-3 压缩空气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注射器 20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2-3 压缩空气 组数 10 所需器材 注射器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用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相同多的水和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管口,将活塞向下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进行上面的实验,记下初始的刻度,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然后松手。记录你的观察结果。
3.慢慢用力向上拉注射器活塞,然后松手,你又发现了什么? 4.重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
5.在记录单上画出向下压和向上拉时,管内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情况。
实验效果:
学生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的过程,感受了空气微粒的间隙减小和增大的过程,明白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原理。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2-4 空气有质量吗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天平1 皮球 1 打气筒 1
球针 1
豆子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2-4 空气有质量吗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天平10 皮球 10 打气筒 10
球针 10
豆子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2-4 空气有质量吗 组数 10 所需器材 天平、打气筒、球针、豆子、皮球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在天平两端各挂一个小桶,分别放入一个充好气的皮球和若干豆子,让天平达到平衡。
2.取出皮球,用打气筒打入 10 筒空气。
3.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观察发现的现象。
4.继续给皮球打 10 筒空气,重复上面的实验。
实验效果:
通过实验,学生定性地认识到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天平1 乒乓球、回形针 若干 打气筒 1 大袋子 1 球针 1 皮球 1 豆子 若干 泡沫块、医用棉花球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天平10 乒乓球、回形针 若干 打气筒 10 大袋子 10 球针 10 皮球 10 豆子 若干 泡沫块、医用棉花球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组数 10 所需器材 天平、打气筒、球针、豆子、回形针、皮球、大袋子、乒乓球、泡沫块、医用棉花球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先将一个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再把回形针或绿豆放在另一端来调节平衡。
2.将小桶中的皮球取下,打入 20 筒空气,放回天平。
3.用多种物品来恢复天平的平衡。记录下每一种物品的数量。
实验效果:
通过实验,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同时,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2-6 我们来做“热气球”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塑料袋 1
纸筒 1
蜡烛 1
火柴 1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2-6 我们来做“热气球”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塑料袋 10
纸筒 10
蜡烛 10
火柴 10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2-6 我们来做“热气球” 组数 10 所需器材 塑料袋、纸筒、蜡烛、火柴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将蜡烛点燃,然后将纸筒罩住蜡烛,再将塑料袋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
2.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当感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观察接下来发生的现象。
3.重复几次试验,同时画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效果:
通过简单的热气球模拟试验,学生对空气的受热膨胀,密度减小,这一物理性质有了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知道了热空气会上升,空气变冷后会下降。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2-7 风的成因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盒子 1 火柴 1 双面胶 1 蚊香 1 透明塑料膜 1 小纸条 1 蜡烛 1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2-7 风的成因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盒子 10 火柴 10 双面胶 10 蚊香 10 透明塑料膜 10 小纸条 10 蜡烛 10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2-7 风的成因 组数 8 所需器材 盒子、双面胶、透明塑料膜、蜡烛、火柴、蚊香、小纸条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在纸盒的两个侧面各打一个圆洞。
2.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
3.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
实验效果:
通过模拟试验,学生观察到了“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3-2 认识气温计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气温计 1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3-2 认识气温计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气温计 10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3-2 认识气温计 组数 10 所需器材 气温计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
2.观察其他温度计 实验效果:
学生学习与使用了气温计,为测量气温打下坚实的基础。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3-3 测量气温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气温计 1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3-3 测量气温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气温计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3-3 测量气温 组数 10 所需器材 气温计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2.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状图。
实验效果:
学生用气温计获得“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并将其统计成图表,分析、发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3-4 测量降水量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透明直筒塑料杯 1 剪刀 1 刻度尺 1 喷壶 1 纸带 若干
透明胶带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3-4 测量降水量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透明直筒塑料杯 1 剪刀 1 刻度尺 1 喷壶 1 纸带 若干
透明胶带 若干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3-4 测量降水量 组数 10 所需器材 透明直筒塑料杯、刻度尺、纸带、透明胶带、剪刀、喷壶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制作简易雨量器。
2.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
实验效果:
通过制作和使用雨量器,学生知道了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3-5 观测风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轻薄软布 1
硬纸板 1
订书器 1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3-5 观测风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轻薄软布 10
硬纸板 10
订书器 10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3-5 观测风 组数 10 所需器材 轻薄软布、硬纸板、订书器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制作一面简单的风旗。
2.到室外观察风旗 2 分钟。
实验效果:
通过制作风旗、观察风旗的状况,学生尝试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和风向。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XXX
XXX 小学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准备通知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演示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3-6 观察云 归还日期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归还情况 好 备注
填写人:XXX
学 生 实 验 通 知 单
年级 三 任课教师 XXX 实验时间
演示内容(几章几节)
3-6 观察云 上课地点 实验室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仪器名称 需要数量
归还情况
好
归还日期
X XXX 小学(演示、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实验室 班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课题)
3-6 观察云 组数 10 所需器材
操作教师 XXX 实验主要过程:
1.到室外去观察云。
2.观察云量,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实验效果: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对天空中云的形状、云量多少等产生了兴趣,渐渐意识到不同的云将带来不同的天气。
器材破损情况:
无
记录人
15.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本。而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语句等,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划出或写出自己见解的个性化内容,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是学生阅读过程与体验的一种呈现。
本案例中所教学的《好汉查理》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自称好汉的调皮孩子查理,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的友好帮助中,查理也改变了自身弱点的故事。课文中,查理和杰西两个人物形象真实。查理既调度又善良,喜欢帮助人,举止言行有“好汉”的做派;作为残疾人的杰西心态非常健康,她没有自艾自怨,真诚又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在她的理解、尊重中,查理改正了缺点。如何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人物内心、人物特质呢?这就需要学生细细品读文章,让学生走进文字与文章对话、与人物对话,批注式阅读就十分适宜本篇文章的学习。
二、案例描述
(1)初解“好汉”,导入课题。在你心目中,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好汉呢?(如行侠仗义、抱打不平、见义勇为、为朋友两肋插刀等)【板书:好汉】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自称好汉的孩子,他的名字叫查理。课题质疑,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再从学生的提问中,提炼出本文的主要问题。1一开始,查理是个好汉吗?2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3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读一读课前导读,说说学习方法。请生说。【想想课文中的小男孩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同学交流对课文中的人物的看法;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那就让我们走进文章去认识认识这个好汉查理吧。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词,读通课文。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自由读,小老师读,齐读。师:你发现彬彬有礼、恋恋不舍有什么特点?(AABC的词语。)师:你积累过这样的词吗?请生说。师补充【依依不舍、惺惺相惜、津津有味、夸夸其谈】3整体感知。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品读体会,圈圈点点。△学习第1自然段。查理一开始是好汉吗?师:查理开始也说自己是好汉,是个怎样的好汉?自己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第一节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交流。【板书:调皮、爱搞恶作剧、没人喜欢】镇上的人会怎么叫他呢?那些大人可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所以查理有没有朋友,只好搞恶作剧自娱自乐。【板书:好汉】这样就可以了吗?(加上“”,是冒牌的好汉。)△品读3———13自然段,学写批注。读悟交流:后来查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查理是个好汉?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并写上自己的感受———批注。】生默读课文画句子写批注并交流。【教师示范批注】生:“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不随意乱拿)。说声:“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你真礼貌)。生:“好吧。”查理恋恋不舍地把刀挂回墙上。(心地善良)师:查理喜欢这把刀吗?从哪里看出来。(恋恋不舍)你们有过“恋恋不舍”的经历吗?既然这么喜欢,那就继续玩吧,别管杰西的请求了。但是他这么做了吗? 生:“当然可以。”(爽快,乐意助人)。生: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守信,有爱心,时间长)。师:杰西快乐吗?是谁带给她的?查理快乐吗?是谁带给他的?总结查理的改变(读板书批注)(彬彬有礼、遵守诺言、诚实自信、有爱心的查理)师:现在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好汉了。【板书:好汉】我们为查理的改变而高兴,一起再读读13自然段。△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查理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小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提出问题,品读句子,交流感想,写上批注】。那我们也用这个方法来找找查理变化的原因。
师相机引导:1杰西怎么称呼查理的?查理听到杰西叫他好汉查理,心里会怎么想?2杰西又是怎么对待这个不速之客———坏小子查理的?用横线画一画句子写批注。指生朗读杰西的话,想象杰西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内心活动。读读有关杰西的内容,想想是什么使查理发生了变化?(杰西的尊重、理解、信任)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罗伯特先生的夸奖)
(4)交流想法,定义“好汉”。学到这儿,请同学们再来谈谈你对“好汉”的理解,你认为查理是一个真正的好汉吗?假如现在你是这个镇上的人,你会怎么评价查理呢?
(5)交流经历,凸显主题。这是一个关于爱心的故事,当我们献出爱心,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我们也会像查理一样得到快乐。现在让我们跟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生活中这样的经历。生交流。
三、案例思考
对于像《好汉查理》这种独立阅读课文,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在本案例中,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从文章语句中感受查理的变化,然后重点去研读杰西的话语,从中体会人物形象,让学生学会写感想做批注的学习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开始的导题让学生理解好汉形象,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教授写批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3-13自然段,找找查理是好汉的证据(即杰西相信查理的凭据),并写上批注,从而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这样有效促进了语言的内化,升华了情感。最后再回到课题“好汉”,怎么样的人才是好汉。通过交流生活经验,感悟文章主题。最后作业关注文章分行式写法,让学生自主练习。
16.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六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探索、理解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一、教材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1通过比较,掌握特征。
找,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所里找长方形、正方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与现实空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认知的经验,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折,通过折纸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探索并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整理自己的发现,归纳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比,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在归纳概括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教材中菜椒老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开展小组讨论。通过比较交流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同点,再比较出不同点,并借此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在此环节中重在让学生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形成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认识。
2实例引入,认识周长。
本册教材中关于周长的意义,与以往教材的编排不同,教材中并没有出示完整的图形周长意义的描述,而是从生活实例入手,形象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某个面上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该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通过“试一试”顺势迁移到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同时,游泳池池口的边线、树叶的一周等实例易于学生形成关于“周长”的清晰表象。另一方面,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实物的某个面到一个平面图形的逐步抽象的过程,使周长的意义逐步得到拓宽,同时也使周长的意义更具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加深了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教学时,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可以动画演示,在演示的基础上说明这就是池口的周长。对于树叶的周长,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指一指它的周长,然后想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实际围一围、量一量。对于P61的“试一试”,一方面重在周长意义的迁移,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另一方面要重在周长计量方法的转化,对于平面图形而言,可以绕一周量其长,也可以求各边之和。而这一转化,对后续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学习十分有意义。
3计算周长,方法多样。
关于周长的计算,与以往教材的编排也有所不同。本册教材先是基于一个现实的、学生熟悉的篮球场周长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加深了对周长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可先借用篮球场为背景的情景图(出示情景图时,先不出示长宽数据及所求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篮球场边线的长就是篮球场的什么?知道怎样的条件就可以求边线的长?在小组内说一说,当学生汇报交流后再出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二是让学生感受到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就可以求出它的周长。对于怎样求篮球场的周长则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交流的过程。
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没有安排专门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通过“试一试”,利用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进行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选择算法。
教学中重在各种方法理解与比较,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哪种方法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是求它们4条边的长度之和。在这里,不要急于优化,更不要揭示周长公式,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
当然,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情景图进行教学。
4数学实践,综合开放。
“周长是多少”这一数学实践活动中,安排了围、摆、拼、量、估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掌握求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操作、探索、交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加强比较、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直观认识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与掌握了长度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的形状,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表象,能识别各种图形,并能在常见物体上找到这些形状的面,知道了这些图形可按边的多少进行分类。在这些图形中,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较其他多边形则更为充分,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含有长方形、正方形面的物体很容易找到,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学生对它们的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各有4条边、4个角。另外,学生已经有了长度观念,形成了一定的测量技能,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有关图形折、拼、摆等操作的经验,所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和保证。同时,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大量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解决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安排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增强探索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3—65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课件显示几幅有长方形也有正方形的图片:
图片1:本校学生为灾区踊跃捐款,图片2:人民军队奋勇战斗在抗震第一线,图片3:运送救灾物资的火车……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学生争相发言)
师:是啊!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老师看到这些照片,心情和你们一样,非常激动。我想给每张照片都做一个木框,把这些照片挂在我们的教室里,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好不好?
师:老师这里有2米长的木条,想先给这张照片做一个木框(课件出示其中一幅长方形的照片),够不够呢?大家可以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学生看图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反馈信息。
生1:需要了解边框一周有多长。
生2:需要先测量照片4条边的长,算一算总长度,再和2米比一比,就知道了。
生3:边框是一个长方形,可以先算出长方形的
周长,然后再比较。
师:边框有多长,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那么,怎样求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周长的计算。
设计思路教者利用时事照片,创设情景,设置悬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学习新知做好了认知上的铺垫,同时对学生适时适宜地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实践探索,学习新知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长方形的照片,想一想它的周长该怎样求?现在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不知道它4条边的长度,如果知道它4条边的长度,把它们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其实,只要知道它的长、宽各是多少就行了,因为长方形相对的边的长度相等。
小结:知道了长方形长、宽的长度,就可以求其周长。此时,课件显示照片长35厘米、宽20厘米。
师:现在你能计算它的周长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并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汇报,生边说解法,边作出合理的解释。
生1:35+20+35+20=110(厘米)
周长=长+宽+长+宽
生2:35×2=70(厘米)20×2=40(厘米)
70+40=110(厘米)
周长=长×2+宽×2
生3:35+35+20+20=110(厘米)
周长=长+长+宽+宽
生4:35+20=55(厘米)55×2=110(厘米)
周长=(长+宽)×2
师:这4种方法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是求了这张照片几条边的长度之和?
生:一周4条边的长度之和。
师:同学们想一想,知道什么就可以计算周长?刚才的4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洁?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通过计算,给这张照片做一个木框,2米长的木条,够吗?
生:够,因为这张照片的周长只有110厘米。而木条有2米,也就是有200厘米。
设计思路教者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用2米的木条给刚才的照片做木框,是够的。剩下的木条还能给另一幅照片(课件显示:一张正方形照片,它的边长是25厘米)做一个木框吗?
师: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再思考怎么计算,最后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算法,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①25+25+25+25=100(厘米)
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②25×4=100(厘米)
周长=边长×4
师:这两种方法都计算了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哪种更简洁?
设计思路教者利用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教者只要稍加点拨引导。这样设计,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培养了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另外,也较好地处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三、联系实际。创新演练
1教材第64页“想想做做”第3题。
2学生从身边的实物(文具盒、课本等)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3校园里有一块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花圃.为了美观,同时防止被践踏,要在它的四周围上栅栏。请你算一算,栅栏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边借用一堵墙壁,又需要多长的栅栏呢?
4从一个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5现有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能用这些中的几个或全部拼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吗?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思路教者适当改编教材,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这些题目中有重视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也有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有对课本P65页第6题改编的题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体验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
17.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七
语文
一. 试题分析
该次语文期末测试题,出题范围比较广,测试内容全面,难易适中。试题内容包括“字词句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快乐阅读、快乐作文四部分,做到了既考查学生知识又考查学生能力。
二. 基本情况分析
该班24人参考,平均分71.92分,乡均分76.92,低于乡水平5分。及格率83.33,良好率79.17,优秀率33.33,, 不及格的4人。占17%;最低分16.5分。从整体看,学生的成绩非常不理想,应该说是特别的差。
三、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字词句训练,学生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学生在语句中理解词语的能力弱。例如第5题:“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解释”,很多学生出现误选。其实只要联系句子,把词语的意思代入句子中理解就可以了。这说明学生的拓展思维、理解句意等方面还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培养。第六小题按要求写句子学生的错误率较高,题目的要求是补充时间、地点,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大部分学生知识在扩句,并没有补充出时间和地点,在平时训练的是扩写句子,因此造成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类型的题目还需特别加强训练,其实很简单。
第二大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大部分学生都背会了,知识总有不会写的字,还有个别学生根本就没有背会,何谈他们能正确的填写了。
对于这些学生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怎样教他们,他们怎样就可以提高成绩,对他们我也狠抓了,可考出的成绩令人震惊,也许是我的方法有问题吧,殷切地希望下次考试他们会取得小小的一点进步吧!
第三大题快乐阅读,学生失分最严重的是解释词语的意思,学生不会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更不会联系生活实际解释词语的意思。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读的文章次数少,根本没有理解了短文内容,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四答题习作部分。第一小题是写留言条,学生会写留言条,知道其格式,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丢分了,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申请其要求,句子没有表达清楚,题目要求力红明天上午8点在家等,大部分学生只写出了明天上午,未写具体的时间8点。
第二题作文,要求写老师或同学,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刻画人物。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练习习作,大多数孩子内容雷同、空洞、平淡无味、语言表达不流畅。卷面书写整体不容乐观,整洁度有待提高。
在阅卷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去反思: 一是学生没有审清题意,没有选取代表性的事例去刻画人物。二是有两名同学没有写作文题目。三是标点符号的运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不会正确使用标点,有的学生只是在每一段的结尾处用上一个句号,除此之外,就再也找不到了其它的标点啦;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出现在行首的情况相当普遍。还有就是字数不够,仅仅能写出一段话,写作能力非常薄弱。因此作文需狠抓落实,让学生多读多练。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写字教学,针对三年级孩子容易大量出现错别字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把所教的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教给学生识字、记字的方法和规律。把字词放在语境中去认读、去理解,把字词句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认字的兴趣,并且鼓励学生在习作、日记中运用学过的生字词。从卷面上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需要加强.另外,对于生字词语要做到人人落实,课课听写。
2.注意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引导学生多读书,养成积累好词好句、做摘抄的习惯。学生每人必备一本摘抄本,每天积累出优美的词语和华丽的句子。
3.在平时教学中狠抓字词句的练习,为读写打下基础。4.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每天读一篇作文,写出自己的感受,哪怕是两三句话都可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做到一边读一边练习。
5.作文多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逐步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怎样写好作文。
以上是对这次试卷的分析,一定有很多的不到之处,但还是希望通过这次分析,给以后的教学工作有一点促进的作用。
品社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三年级24人参加,平均分是85.04分,及格率87.5,良好率87.5,优秀率87.5。有三人不及格,成绩分别是50、56、19。为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特作试卷分析如下: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分为五大题,第一题我会填,学生出现的问题最严重,大部分学生内容都背熟了,只可惜有部分难字不会写,因此导致十分严重,第二题我来评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对,只有少数学生错了一两道,其原因是审题不清,并不是不会做。第五题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填写爱心卡,有的学生只能写出两三点,要求写五点。
三、改进措施:
1.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即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2.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三年级科学上册质量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07-21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09-09
三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09-13
三年级苏教版科学上册07-03
三年级科学上册《哪杯水多》教学反思07-26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018秋07-15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09-04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分析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