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之我见的论文

2024-10-25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之我见的论文(共19篇)

1.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之我见的论文 篇一

21世纪是个信息时代。当今社会,网络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正在走进校园,流行于校园,上网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上网到底是有有利还是有弊呢?

我们先来看看网络的有利之处吧!上网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旨,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我们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信息。同时上网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业。比如你问老师问题,他只能给你他的.观点和答案。如果你上网去询问的话,将会得到更多的观点和丰富的答案,你会学到更多知识。有时搬出一道难题和网友讨论并统一答案,你会认为这是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因而成绩也会提高。我们的生活因上网而精彩,学习因上网而轻松,工作因上网而顺利!

的确,上网有不少的好处,但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网络同样也有不少的弊端。有些同学利用上网来聊天,玩游戏,导致成绩一落千丈,从而荒废了学业。更严重的是,有些网站散步着黄流、凶杀暴力等极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会诱导他们去犯罪,走上背离法律的道路,进而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总之,上网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要善于取舍,不要整天沉湎于网上而茺废了学业。只有这样,才能扬利除弊,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在网上冲浪中冲出一片新天地!

2.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之我见的论文 篇二

一、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基本方式

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有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之分。纵向科研经费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和“863计划”项目、国家和各省市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国家 (省市) 重点学科等项目经费, 高校的纵向科研经费到校后每年还要安排一定的配套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指高校与企业、团体组织、个人等社会各界科研合作、科技咨询、科技成果转让等经费, 即横向经费是本校与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合作的科研项目而给来的经费。因而两者管理方式有所不同。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高校科研经费重立项轻预算

长期以来, 高校各类评估、硕士点和博士点的申报, 都以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科研经费的多少来衡量, 科研项目和经费越多, 说明科研实力越强, 学术水平和师资队伍的素质越高, 由此决定高校的“排名”。科研经费主要分为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和学校科研经费三类。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见前述, 学校科研经费指自身划拨到本校自设课题的经费。有些高校的科研重立项, 轻预算, 立了项就有经费, 有没有预算没关系, 只要有经费一样搞科研。于是, 有经费无预算、虚列预算或不按照预算安排支出等现象频繁出现, 给学校财务对科研经费管理带来困难。

(二) 科研经费不按规定使用

有些高校没有制定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或管理办法不具体不落实。对科研经费支出审核控制不严而有漏洞, 给科研项目人钻学校管理漏洞。一是把与科研有点沾边的东西 (票据) 拿来作科研经费报销, 如招待费、差旅费、劳务费、汽修费, 甚至礼品费等。二是开支以“计算机耗材”、“办公用品”、“科研材料”等虚报品名的发票报销。三是科研经费有临时用工人员劳务费和学生助研补贴项目的用款额度, 科研项目人往往采用虚构人物或冒用、借用学生身份套取科研人工费和助研补贴, 将报销经费直接转入个人银行卡, 达到多发钱以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目的。四是有些科研项目人私自签订各类经济合同, 通过科研协作费、设备代购费等名义将经费转至与其利益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账户上。因此, 科研经费不按规定使用屡见不鲜, 导致真正直接用于科研的开支比例偏低, 而与科研有沾边甚至无沾边的开支比例偏高。

(三) 由科研经费变成的资产流失较多

高校科研这一块经费而形成的资产, 监督管理还薄弱。一是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不及时登记, 对有形资产的盘盈、盘亏、损坏、报废等处理不及时, 特别是可携带的资产, 如电子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资产, 在科研项目结题后, 资产仍留在科研人员手中。二是有的科研人员将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视为私有财产据为己有, 学校难以做到资产合理配置共享。三是高校对科研成果形成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自创的无形资产, 少建立或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部门只对部分专利进行记载, 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 如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账管理, 其价值确认没有规范处理。四是有的科研项目, 经费不进入学校, 却利用学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材料、水和电进行实验, 造成学校资源损失。以上资产流失是高校的一项损失。

(四)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混乱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混乱表现在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这一问题在高校比较普遍存在。结题不结账是指, 科研项目完成后已通过项目下达单位验收评估, 但在项目支出中不做结账处理, 结余资金经费仍按在科研项目进行管理的现象。高校财务制度中有一条明确规定:“专用资金项目完成后, 应当报送资金支出结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 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结题不结账造成管理混乱:一是使得课题中的许多固定资产未能得到清理, 结余资金经费未能进行分配。二是增加财务人员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不必要的麻烦, 使会计报表数据不准确, 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三是一些科研项目人在离职甚至退休后还在继续使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 列支个人费用。

(五) 科研项目的成果与经费成本效益脱节

目前在高校, 搞科研不讲成本较为普遍。一是科研直接参与者只想多花经费而不管科研成果怎么样。二是科研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淡薄, 也尙未有较好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因此, 从事科研活动所用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参加科研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 而是从教育事业费中支出。核算科研成本时, 仅仅是科研项目发生的直接费用, 而间接费用几乎没有在科研项目中分摊, 从而造成每年的事业经费花光甚至超支, 然而科研经费却有结余。成本没有真实反映科研项目效果, 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即科研项目成果与经费成本效益脱节。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之我见

(一)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消除科研经费重立项轻预算的思想

遵照教育部、财政部有关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规定, 高校各自建立健全一个管理科研经费条文, 党政纪监工等各方人事参与管理, 谁违反问责谁, 公开透明, 教职员工都参与监督。俗谚“万事开始难”, 领导垂范就不难。学校的党政主要领导, 特别是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校长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分管财务、科研工作的校领导要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负责。从立项到评估, 从科研到付费, 从结题到成果等环节把关, 是完全能够消除科研经费重立项轻预算的思想的。

(二)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规范不按规定使用

完善管理办法, 明确学校的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 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科研经费须规范使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科研合同的管理, 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科研经费有预算、有核算, 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 保证专项经费支出的严肃性。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立项书或合同规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合理使用科研经费, 按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 及时清理结题经费, 避免应结未结科研项目越来越多, 长期挂账现象。科研项目研究结束或通过验收后, 应及时办理结题手续, 相关部门应及时协助项目负责人, 在规定时间内 (具体期限由学校制定) 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 学校有权按照科研管理办法冻结余下经费或不予以结账。

(三) 建立专门管理小组, 防止科研经费变成资产流失

建立有科研、财务、审计、资产等部门参加的管理小组, 防止科研经费变成资产流失。对每一项目, 科研部门将科研课题名称、下达经费单位、研究期限及经费使用进行登记。用经费购置的属于资产 (固定资产) , 不论记在谁的名下, 都应是学校资产。财务部门负责记帐, 国资部门负责实物登记, 对有形资产的盘盈、盘亏、损坏、报废等办理相关手续, 防止科研经费变成资产流失。

(四) 规范管理, 促成科研成果与经费相应

科研的目的是出成果, 耗用的经费有效益, 这是搞科研的大方向。应规范管理, 促成科研成果与经费相应, 使经费不白花。一是立项目。搞科研, 要经费的项目个人或单位, 应树立端正的科研思想, 以科研谋求成果为社会利益服务而科研, 不是为科研经费而科研。二是为证明项目人的实力, 为学校提升知名度而科研, 不是为自己或者小单位利益而科研。只有这样, 科研成本才与成果效益相适应。当然, 有的科研项目不一定有近期成果, 花去的经费不一定有显现效益, 只要经费花得正当, 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所学校, 当然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 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执行。要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 对不管从哪个渠道来的科研经费, 都要视为一种资源, 将其化为有效推动科研出成果的能源。

摘要:高校的科研经费呈现逐年增长之态, 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 也是用于科研的一大笔支出。现状问题是:科研经费重立项轻预算, 科研经费不按规定使用, 科研经费变成资产流失, 科研项目成果与成本效益不相适应等。完善办法: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消除科研经费重立项轻预算的思想,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规范不按规定使用, 建立专门管理小组, 防止科研经费变成资产流失, 促成科研成果与经费相应等。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Z].教财[2005]11号.

[2]柯翠英.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对策[J].经济师, 2007, (9) .

3.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之我见的论文 篇三

关键词:街道;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档案的要求越来越高,档案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街道社区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档案管理,加快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合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民政档案工作的水平得以全面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首先,民政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多年来,威海市文登区龙山街道办事处产生了大量的相关档案,传统的民政档案的各项工作,如录入、归档、借阅等主要是靠人工操作来完成,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差错,不能较好的体现民政档案的价值,反而浪费了资源,浪费了资金。传统的管理模式,弊端日益凸显,所以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街道民政档案管理尽快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其次,民政工作是为千家万户提供服务的,时时刻刻以大众的需求为目的,不仅为人民大众提供的信息要做到准确、高效,还要做到提供的服务应便捷,所以,加强街道办事处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威海市文登区龙山街道办事处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民政档案信息化重视不够深刻

目前,在龙山街道办事处的实际工作中,街道档案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一人要完成多项工作,所以承担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因此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对民政档案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到位,思想上存在应付心理,认为只要完成民政工作任务就可以了,对待民政档案管理敷衍了事,导致街道民政档案管理工作做完了,却不能及时将材料归档,把文件随意丢放,甚至出现工作人员岗位调动后档案丢失的现象,给街道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2.投入不足,使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严重缺乏

由于街道的办公费用有两个来源渠道,一是由基层政府规定并进行拨付;还可以经过社区居民会议同意,从社区居委会的各项经济收入中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但目前文登区龙山街道办事处没有固定收入,其办公经费和工作人员的工资、生活补贴基本上由街道办事处承担。由于街道办事处的财政不齐,机制不健全,运转不科学等问题,每年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经费非常少,工作缺乏足够的财力保障,所以对档案信息化投入的经费更少,致使软硬件设施缺乏,不能为推进民政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资源,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同时,由于目前部分文件资料仍是人工归档、管理,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上的使用、保护水平较低,使民政工作档案信息不能实现共享,查阅不方便。

3.档案工作人员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在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中,中老年人多一些,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整体的学习能力不是很高,对熟练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有一定的困难,虽然现在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者的年龄结构趋向于年轻化,但是年轻人的工作不够热情,所以从整体的情况来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并且信息化水平有待于提高,这都与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差距较大。工作中,依靠传统经验开展,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停滞不前,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三、加强街道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1.思想先行,理念更新

文登区龙山街道办事处在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树立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科学管理为理念,坚持与时代同行的档案管理的意识,改变过去的被动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在网络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不能把网络拒之门外,应当在街道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发挥网络扩散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特点,进一步强化网络的教育、服务功能,加强街道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推进民政档案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

2.加大软硬件投入,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计算机和网络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档案管理也不例外,为了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应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在档案的存储、利用、开发等各个环节利用先进计算机的技术,尽快实现对纸质档案向数字化档案转换,所以,文登区龙山街道办事处要想方设法加大对硬件的投入,及时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如计算机、互联网设备等等,使硬件设施再上一个台阶,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其次,加快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也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在计算机上实现民政档案自动登记、立卷、归档、著录、检索,及时将日常工作中低保救助、五保管理、慈善帮扶等申报审批形成的数据资料,及时入档,实现现行电子文件与档案的直接转换。同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实现档案的价值,加快实现档案管理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大幅度提升信息化管理的步伐。

3.通过学习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要想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关键在于一支高素质的档案工作队伍。所以,文登区龙山街道办事处应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尤其是年轻的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主要采取专业培训和个人自学有机结合,培训内容要丰富全面,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网络技术知识、数据库管理等等,通过培训让工作人员掌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知识,形成一支既懂档案管理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使街道办事处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新时期对于档案管理有着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应当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创新,不仅要具备高素质和科学知识,还要懂得运用规范的合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杜崇玲.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J ] .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 2000 ( 12 ) .

[2]陈力.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与管理研究[J ] .办公室业务,2012-1:8-10.

[3]李霞,孙红方.加强民政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2(14).

[4]李沂滨.如何提高民政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J].人力资源管理,2012(08).3

4.新诗之我见的教学论文 篇四

自新文化发动之后,白话文开始为中国的变革做好准备。为白话文的变革做准备的就是新诗,可以说,新诗是新文化运动的“排头兵”。新诗在中国的历史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没有新诗的尝试,就没有其他一切白话文体的出现。没有一切白话文体的出现,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等等的变革不知道又是什么样子。

新诗既然说到“新”字,那必然与旧体诗有区别。这种区别在三千年的中国诗歌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其新就新在有目共睹的形式上,以白话行文,自由排行,与传统诗词的格律做了彻底的决裂。可以说,新诗的出现,既是中国诗歌的形式变革问题,也是一个关于诗歌观念与创新的问题。纵观90年的新诗创作,虽然借鉴了西方自由体的形式的新诗,但在写作技巧与内容上来说,中国古体诗始终是影响着新诗的创作。比如技巧上赋比兴、内涵的意境都有所传承。早期的新诗音律上也是有传承的,只不过早期的新诗的创作先锋们的主张是: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刘半农就是这种主张的新诗理论家之一。戴望舒的《雨巷》就是实践这种理论的最佳新诗之一。而后的几十年直到今日,新诗的创作者们却淡忘了新诗的音韵,这也是今天的诗歌穷途末路的原因之一。

借鉴西方的自由体与传统的古体诗的内涵都是我们新诗不可缺少的血液。然而,如今的创作并非如此。许多诗歌创作者只知道诗歌的自由创作,随心所欲,在技巧上与内容上不予重视,写出来的新诗要么浅显直白,了无诗意。要么做出来的诗,深奥的无人能读懂,甚至成了佛家俚语。我想,这两方面的弊病可能成为今天的诗歌穷途末路的另一原因。

先谈谈浅显直白的新诗,新文化开始,胡适主张的是“作诗如作文”要求文言一致,话怎么说,诗便怎么写。胡适当时的主张是没有错的。要想从古体诗转变成白话诗,在当时是不容易的。可以说相当于专制的封建帝王向民主的政体转变那样不容易。最初的白话诗跟最初的民主政体一样是很稚嫩,我们可以能理解的。可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创作实践,还依然保持当初的`幼稚,读者是不能接受的。语言松散直白,结构的残缺,没有诗歌的节奏与音律的新诗,让读者似在读文章,而又没有文章的缜密逻辑。这必然遭到读者的唾弃。

浅显的新诗毕竟还能让读者读的懂,可是,那些深奥的的新诗就不一样了,读者甚至看了半天,还未必知道其中的一句半语是什么意思。大量的隐喻,通感,象征。从头到尾的抽象,玄思。可能只有作者自己为这样的新诗感动着,读者可能云里雾里摸不着北。其实这些深奥的诗歌都应该归到象征诗派里的。从心理学解读象征,象征就是一种独特的思维联想,而且这种联想是大多数人都共同感受的。比如用红旗象征新中国,我们读者都知道的。如果你用红旗象征死亡,可能只有作者自己知道。再说通感技巧,通感其实是人的各个感官的感觉的内在联系,比如红色我们可以感觉到热,眼睛的色觉联系到躯体的温觉。再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田田的荷叶,田田本是名词,而用在形容词时,我们感觉到荷叶一块一块的排列。这是就是视觉上由一个物体联系到另一物体的感觉。大量的乱用象征与通感,往往让读者不知所云。如若再加上整篇的抽象玄思,可能很难让读者读懂了。

新诗兴起时可谓壮烈,出现大量的有名诗人,也出现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时至今日,新诗却日薄西山,穷途末路,这值得爱好诗歌的作者与读者思考了。如今,新诗到底出现什么样的困惑了?我个人总结无非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诗并非是随便就能写就的。写新诗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大多数新诗创作者们,用自己的生活语言大量写作,不重视新诗写作的技巧。没有内容,没有感情,没有主题,用华丽的辞藻拼凑几行便是新诗,读之浅显,没有诗意,也无诗韵。第二,多数作者偏好象征派写作,而又不得象征派诗歌的要领。通篇滥用大量的隐喻,象征。抽象的概念与高深的玄思,再用之晦涩的文字,使读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第三,新诗不仅仅写个人的生活与情感,更重要的是写社会,写时事。文以载道,诗亦使然。个人的生活与情感,之代表自己,读者不是为了读懂你的生活与情感而读诗歌的。所有写自己的诗歌,即使写的最好,也不会传唱很久。第四,新诗的形式虽然从西方借鉴来的,但内涵永远只能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新诗的内容还要传承古体诗的精华,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的读者所接受。一味西方形式,西方语言,西方思维内涵,给人的感觉是西施效颦,矫揉造作。

5.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之我见的论文 篇五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五方面组成,德育是五育之首。由此可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塑造好学生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重头戏。而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践行者,无疑担负着这一重任。这就要求班主任俯下身来,不厌其烦地与学生进行思想谈话,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

我们并不提倡班主任空讲大道理,但有些道理又不得不讲。事实上,班主任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教育是保证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常用方法。问题在于如何做到声声入耳,使学生心悦诚服。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孔子曾说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意思就是说做一个人,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做人尚且如此,做老师更是这样。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只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

二、言传―――真诚敞开心扉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除了以身示范,给学生树立一个可资学习的榜样,更主要是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而理解、尊重和信任又都是互相的。有人问怎么样才能和学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其实,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就是多和学生交流交谈,用语言来敞开心扉,化解误会与隔阂,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

现在的学生心理一般比较复杂,只有准确地把握孩子们的心理动态,才能做好思想工作。而中学生又有其特殊性,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接近成人,但心智仍很不成熟,且有比较重的叛逆心理。

如果遇到问题,老师不是耐心地与学生沟通交流,问清原委,而是简单粗暴地加以惩罚,那么只能让孩子愈发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和老师交心。这样一来,不但不能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而且会适得其反。

交谈不但要注意技巧,而且要选准时机。寻找到谈话的最佳心理时机,才能事半功倍。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往往会立即把他找来,或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或语重心长地教诲一番。但是,做过教师的人都有体会,这样未必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因为学生犯错后,大多知道教师会找他谈话,在心理上早有了防范和抵触。这时对他做思想工作,往往效果不佳。如果当某个学生犯了错误后,不是立即找他,而是过一段时间以后,等他的心理防范解除后再找到他,做其思想工作,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因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犯错误的学生大多已趋于冷静,容易认识自己的错误,接受批评。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够平静、真诚地和他交流,一起分析甚至探讨犯错误的原因,就可以使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打开心结,避免再犯。

另外,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极为重要,应当力求生动、形象,要用既有教育内容又有哲理情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教育时,可先带领学生唱《金梭与银梭》这首歌,然后告诉学生,这首歌就是说要趁年轻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交给我们的金梭、银梭编织出最美的生活。这样一来,师生容易产生共鸣,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兴趣听教师继续往下讲。为此,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是每一位老师努力的方向。

三、爱学生―――用爱架起感情的桥梁

作为教师,热爱学生是其一种特殊的职业感情。只有热爱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为善,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老师传授的东西学生才能主动吸收,而不被动接受。因而,教师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问题。这种“心理位置互换”的心理素养,对于做学生工作的班主任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爱是感性的,但做好学生工作,更要以理服人。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只有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才牢靠稳固。青少年已不满足于成人的现成结论。他们希望成人给他们教育,但又要求这种教育必须入情入理,具有理论上的彻底性。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例如笔者对个别男生留长发是这样教育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发型也是一门学问。听化妆师说,青少年学生头发短些、薄些,显得风华正茂,精神抖擞;头发过长、过厚给人精神颓废的感觉。同学们个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留长发给人什么印象?”笔者的话,学生感觉入情入理,所以听得心服口服。

6.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之我见的论文 篇六

学校、家庭应多为学生购置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农村小学大多没有多少图书,而且大多内容陈旧,不适合学生阅读,更谈不上有图书馆。而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家长认识跟不上,也没有几本课外书籍,农村小学生基本处于无书(课外)可读的状态。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进行大量的阅读是不行的。学生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完成语文的三维目标。因此,一方面学校应每年从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学生购买图书;另一方面家长也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购买一些课外书,让学生有书可读。我在所任教的班级成立了一个“图书角”,书的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为从学校借来的图书;一部分为学生自愿从家中拿来与同学共享的图书,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由阅读“图书角”中的图书。为了增加图书角的图书册数,又在班级开展了“捐一获十”活动,倡议每个学生都捐出一本书,这样全班二十余名学生就会捐出二十多本书,所有学生把这些书都认认真真地读一遍,就等于自己有了二十多本书。每个学生捐出一本书花费在十元左右,家长完全承受得了,这个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效果很好。为了展示学生读书成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我又每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 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是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条件

首先,家长应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如字典、词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及必要的课外书籍和开展各种调查研究、搜集整理活动所必需的少量费用。其次,家长应配合学校做一些工作。如检查孩子朗读、背诵情况;听孩子讲故事;帮助孩子修改习作;对孩子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等。再次,家长要说普通话,尽量不说方言土语;要讲究语言文明,不说脏话、粗话。家长要在用语方面做孩子的榜样,对孩子施加良好的影响。

3 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教师是关键

3.1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树立“生活即语文”的观念。如开展“我会认”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学生会在广告牌上、食品包装袋上、电视广告中认识很多字,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就会加大学生识字量,减少识字教学中的障碍。让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在活动课上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给予正确的引导。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每周写2~3篇日记,坚持进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生活规律的好习惯。而学校的广播、文化墙、宣传栏、标语、班级墙报都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良好的影响。“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习语文海阔天宽,语文无所不在,它在社会科学里,也在课余校外;它在书本里,也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学习就永远充满活力。

3.2 教师必须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语文教材虽经改革,内容更加丰富,但相对于“三维”的语文教学目标而言仍显单薄。而农村小学其它语文辅助教学媒体较少或根本没有,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必须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会让课堂充满趣味和挑战,对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改变授课的时间和地点。如《第一场雪》这篇季节性很强的课文就可以适当提前或延后到了下雪时再学习。这样会使教师的讲解更直观,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效果会更好。再如学习《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这篇课文,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看到过计算机的实物,就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的打印室(农村小学没有微机室)去实地看一看计算机的外观,然后教师再讲一讲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及功能。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如学习了《坐井观天》就可以让学生续写如果青蛙出来了会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以鼓励学生课外读一读《安徒生童话》,让学生走进童话世界,增加语言积累;学习了《狱中联欢》就要挖掘文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勤奋向上;学习了《墨梅》、《石灰吟》两首古诗,就可以让学生课下再找几首咏物诗读一读,体会祖国古代诗歌特点,学习作者的高尚品质;学习了《陶罐与铁罐》这类思想性很强的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读后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学习了《四季的脚步》可以让学生照样子编一编,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师应加强语文与其它学科及媒体的融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了《画鸡》这首古诗后,可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把这只公鸡画下来。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如学习了韵律感极强的古诗词,可以让学生自己谱曲唱一唱,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又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如有条件就可以找一找电影中五壮士跳崖的片断让学生欣赏(农村小学都有国家匹配的光盘播放设备),对片断的欣赏,必会使学生被五壮士的壮举所震撼和感动,受到教育,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得到良好的强化。

7.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之我见 篇七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问题,对策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资源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时机也日趋成熟。但是,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早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1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高校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

1.1 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实践表明,数字化档案信息能够让任何一位档案使用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任何地点、时间只需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以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阅所需要的档案信息。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不仅是提高档案利用率非常有效的手段,而且还能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

1.2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高校档案部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普遍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 这样就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档案可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并通过光盘、磁盘存储,不再是纸质载体储存,这样一个高校档案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全部馆藏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 存储在电脑里,任何个人和机构都能很方便地进行查阅。高校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 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

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设备和专业软件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不具备应有的条件,只能是纸上谈兵。高校档案机构没有生产和接受电子文件的工具和网络,也就根本无法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硬件设备主要是计算机、扫描仪交换机、网路设备,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档案信息处理系统、档案信息数据库以及相关软件和程序等。笔者调查发现,我国多数高校档案馆不仅缺乏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硬件设备,而且也缺乏相应的配套的软件。很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存在误区,认为仅仅是摆设几台电脑就算是具备了基本条件,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信息化了。

2.2 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步伐进展缓慢。

把馆藏的纸质档案变为数字化的档案是当前所有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大家知道,对日常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中直接生成的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的接收和管理比较容易,但是如果把高校几十年形成的全部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使其成为光盘、磁盘存储的信息,建立起一套档案全文数据库,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各个高校在这方面工作进展缓慢,投入不够。

2.3 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没有统一的标准。

要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单一某个方面的,而是一个标准体系,既要有高校档案管理网站信息系统设计和管理软件的应用标准,也要有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标准,还要有电子文件的接收、管理标准,此外,高校档案数据库与地方档案馆数据资源库互联的工作标准等也需要统一。目前,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高校档案馆各自为政,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势必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严重阻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2.4 严重缺乏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

当前,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中普遍缺乏档案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就目前各个高校档案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的全日制专科或本科学校档案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人很少,既熟悉档案业务,又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现在的档案管理人员要么是转行做档案管理工作,要么是兼职做档案管理工作,导致高校档案人员普遍缺乏非常系统的档案和信息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中专业人才不足,是制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3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当前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强化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领导要带头学习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学习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文件要求,组织全体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大讨论,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专题研究,理清发展思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3.2 加强硬件和数据库建设。

档案信息化首先要从相关硬件和数据库建设做起。物质条件是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高校档案馆为了早日实现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加强相关硬件建设,从实际出发,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适当购置适合的先进设备。购置时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听取专家的意见。既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3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

毋庸置疑,档案的真正价值在于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将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条件。我们要努力实现档案资料以及档案信息收集整理、查询和检索自动化。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网路技术发展很快,档案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现在已经成熟的网络技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使高校的档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与各单位的协调,经常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宣传档案信息化的知识,鼓励各单位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按规定格式、程序和要求上报有关档案资料,以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建设。高校档案馆的工作不是独立的,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依赖于方方面面的配合,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组织、宣传等各项工作形成的资料,要及时以数字化的手段收集、加工、整理、传送和接收以及储存。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3.4 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加强在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人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决定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水平。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事业心强、具备相关知识、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解决人才奇缺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人事部门从外部引进;二是通过在职学习、脱产培训和外出进修等各种方式由高校自己培养。各高校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通过多种手段,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及业务能力尽快适应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同时,也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希琳.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 (7) .

[2]马志波.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3) .

8.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之我见的论文 篇八

一、漯河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 漯河市档案信息资源情况

漯河市有综合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资料458313(卷册张盒盘)。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246个全宗14.7万册,其中档案11.5万册,资料3.2万册。另有寄存档案3.4万册。有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影片档案80盘,照片档案44371张,光盘281张。专门档案馆1个,市直机关、企业档案室341个,存有各类档案资料234806件;市直重点涉民单位档案室存放民生档案120多万卷,其中房地产档案18万卷,涉外婚姻档案479卷,土地档案5.6万卷,移民档案134卷,人事代理档案5万卷,学籍档案22.3万卷,居民健康档案52万卷,特殊群体档案18.3万卷。

(二)市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一是开放档案。依法开放了满30年的档案,同时经鉴定开放了馆存涉及民生及科技经济领域的部分档案。二是档案史料的编研。先后出版了《中国共产党漯河历史纪事》《漯河市志》《漯河年鉴》(1999—2010)《漯河市大事记》《漯河内陆特区风采录》《漯河沙河航运的兴衰》《漯河牲畜市场调查概要》《漯河市1975年水灾资料汇编》《漯河档案馆藏珍品荟萃》《漯河自然灾害史录》《漯河革命史》《中共漯河党史大事年编》《光辉历程——漯河市建省辖市二十年纪实》《中共漯河党史大事年编》《与时俱进—“三个代表”在漯河》(画册)《共铸辉煌——漯河市改革开放先进模范人物纪事》等,共计2000多万字。三是现行文件的阅览。2006年投资数万元建成红头文件开架阅览中心,使红头文件走向普通百姓。四是制作专题片。与有线电视台联合拍摄《大槐树寻根》系列节目、《漯河十大姓——历史名人部分》,在省、市电视台播出。参与全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活动,与地方电视台联合筹划“30年的记忆——老影像、新漯河”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对反映漯河地方特色的老照片进行征集,为人们认识历史、反思历史、服务现实、展望未来提供借鉴。五是举办展览。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漯阜铁路施工现场,举办了“漯河建设成就照片档案展”,慰问漯阜铁路建设者;利用馆藏资料照片建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展览厅》;制作了漯河今昔照片展,在漯河市“两会”期间展出。六是为漯河市中国共产党党员活动中心等单位展览提供照片和资料。

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量和内容还不能满足需求。二是编研成果数量少且简单。漯河市档案馆成立52年来,编研成果有数十种,大多数还属于简单原文编纂,档案信息资源的编研还大有可为。三是档案信息的受众面较小,大量档案信息被闲置。四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落后,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起步晚、发展缓。

三、转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对策

(一)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构

一是加强接收和征集,扩大档案的接收范围和征集门类,大量接收征集一些关乎民生、贴近生活的档案,尽量满足各种利用需求者。二是开展档案资源整合,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二)大力开展档案宣传

一是举办学术讲座,邀请一些亲历者、地方志专家、史学专家讲述本地的重大事件、名人典故等。二是定期开展档案馆开放日活动,任何人都可以持有效证件参观档案馆,除不宜公开的地方,其他都可以随意浏览,配备专人讲解,让参观者全面深入地体验档案馆。三是举办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档案馆走进寻常百姓,使更多的人了解档案馆,了解馆藏。

(三)增强编研力量,加大编研力度

一是通过培訓学习提高编研人员的编研能力。二是招聘组织一些有较高编研能力的人员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编研,深度开发,使档案信息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四)改造档案网站,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档案资料管理方式

一是以加强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重点,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保真、保密以及利用问题,使电子载体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二是以满足民生需求为导向,解决好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问题,使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三是加快目录数据库、纸质重要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并引入智能系统,使利用者不出家门就能查到有用的信息,方便群众查阅利用。

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之我见 篇九

——写给大一大二的同学

(一)作为信管的一名低年级学生,大家几乎都有同感:迷茫!对这个专业都有共识:太杂!呵呵,不错,这个我们过来人都承认。我们就是在边迷茫边杂乱中成长起来的。这个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经过一两年的迷茫后,信管人就出现了分化,就像其他任何专业一样出现了分化,一批人“执迷不悟”,就认准了信管这个专业,发誓一定把这个专业学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有一批人“半途易辙”,对这个专业没有好感,于是同样也发誓要考研,去其它专业,或是就业不找与信管有关的工作。这种分歧是很正常的,其他任何专业都会出现这种状况,即一批人坚持认为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另一批人就坚持要转专业,还有一批人犹豫不决,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

所以大一大二的信管同学,你们在听取师哥师姐的经验或是观点的时候,一定不要只听一人之辞,而走到了极端。也不要只听自己学校的同学的言辞而忽视了外边信管同行的观点,因为有的学校由于存在一种风气,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可能人人都认为信管好也可能人人都认为信管没有前途,这种现象是很危险的。所以请师弟师妹们注意听别人的同时也要自己考虑考虑有没有道理,上网找找资料,看看信管整体都在做什么。

你要问我怎么看信管,我只能中立的表示一下我的观点,但是可以说我还是比较看好这个专业的。但是为了客观,我还是尽量表达一下两方面的观点。现在先解释一下“迷茫感”产生的原因。首先要说明的是,不只是信管新生感到迷茫,其实其他好多专业的新生都要有迷茫感,因为毕竟一进大学就开始学基础课,没有谁(包括辅导员在内),会不时地跟同学们讲自己的专业有些什么什么特点,社会有这样那样的需要,出路有N多条,前景十分美好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所以大多数新生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学的专业到底有什么用处。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有些本科专业确实很容易说清楚到底是干什么的。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是软件工程或是材料化学,这些专业都是顾名思义的,外行一看专业名也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而我们信管,我们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确实不能顾名思义。所以在考上这个专业的那一天起,就在琢磨,这到底是干什么的??再加上大学教育,就是一上来高数线数C语言,跟把新生弄糊涂了,学这些有什么用?我们以后会成为什么?

我在这里帮助大一大二的解释一下,到底我们如何摆脱迷茫感,如何明明白白学信管。首先,和其他专业一样,到校就是基础课,信管既然要涉及三大学科:经济学,计算机和管理学,那我们就要从基础抓起。

首先是所有理科生都躲不了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类课程,严格来讲,高数,线数,离散及概率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所以高数首先要学好,因为以后的线数概率等科要时常用到高数知识。当然,至于到底学多好就是了,这个看个人,我认为,如果要考研,则一定要学到85分以上。但是如果以后本科毕业就业,高数差不多就是了,但不要挂了啊。高数挂了是很麻烦的事情,会一直影响到你以后对其他数学类学习的成绩。

同时C及C++作为计算机语言的基础,也是必学科目,这个科目是计算机课程的基础,要好好学清楚了。有些同学就是不喜欢编程,尤其女生,这个不行,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就是靠反复练习和调试。没有兴趣也要硬着头皮学。这个学不好,或是对计算机的感觉不好,也会影响以后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等知识的学习。数据结构和数据库是大二要学的课程,这个对于我们搞信息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没有数据处理能力,我们就不能算是信息工作者。我们不是图书馆学或是档案学,我们是要跟看不见的数据打交道,没有数据库相关知识,以后不论是考研或是就业都是艰难的。所以一定学好。当然,关于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也不能忽略,网络时代信息是靠网络传播的。同时,对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也要掌握,学校不会教的,但是自己要学学,有的同学对XP的基本操作都不熟悉,这是不好的现象。

下面就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了,大一大二也就是学学西方经济学和会计学,还有管理学基础及管理信息系统。其中西方经济学比较宽泛,学最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会计学比较好学,就是死记加做题。管理学基础也是死记,但是这是门科学,希望有管理兴趣和天赋的同学好好体会一下其中的管理方法和技巧,都是很实用的。别看书店里各种各样的管理类书籍,励志类书籍,什么**7大方法啊,**天学会管理啊这

类书都是从最基本的管理教材演变出来的。所以我们作为大学生就是要学好最基础的管理学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嘛。管理信息系统是关键的一门课程,这是学MBA的必修课程之一,我们本科就读了。当然目前没有好的专供信管人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所以我们便把MBA的教材拿来用,所以有些难度,但是很有用的一门课。尤其是看英文原版的,这样学到的知识比较先进。毕竟信息管理在国外还是比较成熟的。

同样,如果你打算考研,我要说明的是各个学校对考研科目都不太一样,所以如果你立志考某某学校,那就请专注这个学校的考研科目是哪些,这样在大一大二的学习中就重点偏向这几门课,一定吃透。当然,也不是说要考研了,其他不考的课程就60分万岁,这样也不行,考研不只是统考,还要复试,平时学的东西会在复试中表现出来到。所以要考研的同学在大一大二就要:“重点科目吃透,其他科目不要放弃。”同时,就业的同学也要注意了,由于就业方向不同,到时候的社会变化和自身的变化不可预测,所以,不能说我一定将来要搞计算机,不用经济学的知识或是我要偏经济,不需要管理。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就业是不定因素很多的。我只能说:你感兴趣的科目好好深钻,但是不感兴趣的也不要扔了,没准哪天还要用的。同时,我对及早偏向就业而忽视了本科基础课程的学习不太认同,好多学生早早的就去考这个证那个本的,其实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区别就在于本科生基础好,换句话说就是基本功扎实,虽然皮毛技术不太熟练,但是自己学习的能力很强,现用现学,上手很快。所以我还是提出要珍惜在校时光,好好学好基础课程。当然,如果要就业,数学类确实不需要钻的很深,但是经济学和计算机技术可要掌握好了,管理学暂时不会用上,公司不会把一个管理层的位置给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但是管理学是我们摆脱公司小雇员这个称呼的法宝,学过管理的人和别人就是不太一样。

对于基本课程的学习就是这些了,到这里,新生应该差不多知道自己在大学里要学些什么了。但是迷茫感还是没有消除,因为不清楚到底信管人学这么杂的专业课程以后要做什么?的确,我们是交*学科,但不是所谓的生物和化学的交*学科,而是管理,经济和计算机的交*学科,我们专业的目的,或是说社会到底需要我们干什么,这个确实没法定论。

就我个人体会,我们是这样的一种人 :做信息处理的人不懂得管理,他们不知道信息如何变成管理者可以参考的决策,于是这时候我们出现了。我们就把信息工作者提供的信息经过加工,变成有参谋价值的信息,以便管理者决策。这中间需要用软件的方法去实现,所以我们还要找软件编程人员,把管理者的需求用编程的角度告诉软件开发人员。因为管理者不懂编程,软件工作者不懂管理,所以我们又出现了,从中帮助他们沟通,以便开发出来到管理决策软件更符合管理者的意思。在开发软件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困难,即公司的事情大多和经济事件挂钩,财务人员把报表等财物信息交给信息工作者和编程人员,让他们输入电脑产生有决策价值的信息,但是信息和编程人员不太懂财务,所以我们又出现了,帮助他们解释报表的信息,并建议以什么方式输入电脑,应该注意些什么。总之,我的意思就是,当信息在计算机,财务和管理人员之间交流时,会有不通的地方。于是我们就是这些信息处理的协助者和疏通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三大科课程的原因。同时,由我们信管人来设计这一整套信息系统是如何相互交流和融合的,但是这一系统中流动的不是实物,而是信息,所以我们和物流管理等本质相似,但是处理对象不同。

到这里,差不多我解释清楚我们到底是做什么的,学杂七杂八的专业课有什么用。所以到此为止,我想各位迷茫中的信管人应该有些清晰的认识了。但还是有些同学还是眨着大眼睛问这问那,我只能说:慢慢体会吧。到了大三就明白多了。但是请不要总是迷茫了,没有什么可迷茫的。学好基础课,为了将来的专业课和就业考研。如果你要问,我们在社会最好能做什么?我只能笼统的告诉你,一个公司有CEO,那是老大。下面就是各个部门的总裁,有CFO,COO,当然还有CIO,就是首席信息执行官,这应该是我们信管人在公司的最高位置了。

10.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 篇十

——学习《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广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课有感

第30期少数民族干部进修班 兰 辉

党校学习期间,分别听了张芳老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及蒋红林处长《广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门课程,很有启发,也引发了自己对发展绿色农业的一些思考。

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

目前,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的内在要求。党和国家对绿色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016年和2017年中央1号文件分别对发展绿色农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今年“两会”记者发布会上,提出“用五大行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广西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提出要“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由此可见,绿色农业将成为我国以及广西当前及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那么,如何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呢?笔者以为,必须紧紧抓住“六个环节”:

第一、需要树立绿色价值观理念。长期以来,为了保增长,农业发展缺乏足够的绿色理念。尽管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绿色”理念,但由于传统的理念惯性还很大,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绿色价值观体系仍需生根发芽、培养壮大。为此,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识,为绿色农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第二、需要绿色技术作为支撑。绿色技术是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当前,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占主导,需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家一户式生产经营模式的绿色农业技术,简单说,就是要有一些生产成本低、技术含量高、简单易操作且综合效益较高的绿色农业技术,以便于向千家万户进行推广和应用。

第三、需要出台绿色农业发展相关政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绿色发展”这个核心,系统梳理、调整现有农业支持政策,出台鼓励和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绿色政策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比如说,可对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的生产者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第四、需要金融部门强有力支持。金融部门要调整贷款方式,对绿色农业的发展项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倾斜,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第五、需要做大做强绿色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让更多农户能够积极主动来发展绿色农业。同时,打造更多各具特色的绿色农业农产品品牌,提高绿色农业的影响力。

11.农业机械安全之我见 篇十一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农机管理;检测维护;知识素养

1 农业机械的发展

农业发展的带动下,农机发展也快速成长着。在耕地播种、收获方面,农业机械应用频率高。尤其是在大面积播种环节。在灌溉防旱,地膜大棚铺膜等对种植类作物的保护方面应用也有所增加。在收获后,对农作物的加工产业,农业机械的应用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农业机械的生产技术方面。从初期的以完成基本农业操作为目的的生产过程到现在注重科技,注重机械科技含量,注重机械工作效率不断进步。农民在选用农业机械时候,可以根据种植情况、经费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型号号不同种类的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当前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但是对农业机械的安全问题的管理工作还存在严重不足。监管和设备缺乏定期检测。农业机械的使用者往往仅仅掌握了简单的及其操作步骤。对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知识有明显的知识空白。所以当前农业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有所增多。

2 农业机械安全隐患和构成原因

2.1 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对农业机械缺乏了解 当前的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主要是需要播种的农业机械购买者—农民和以农业机械为职业的操作人员。从农民来说。他们对种植和农业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对于机械却是所知不多。并且不得不承认的是,农村对教育的不重视,造成了大多数农民的学历不高,知识面狭窄。所以在操作农业机械的时候,只是简单操作,对于故障的预兆和发生故障的处置方法不了解,不掌握。没有及时避免了农业机械事故的发生。从农业操作获取利润人员来说,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对机械的保养忽视,甚至漠视。操作知识以够用为主。增加了农业机械发生的概率。

2.2 农机安全性能参差不齐 农业机械的畅销,造成了大量厂家加入到农业机械生产的队伍中来。但是厂家的工艺水平参差不齐,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也相差甚远。农机产品监督抽查的平均抽样合格率在70%左右。偏低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有些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知之甚少,不能对农机进行科学有效地维修保养,对老化农机具仍然投入作业生产,这类农机的技术性能不可靠,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农机到了报废期,却依然投入作业生产运行,给出现“黑车非驾”现象带来隐患。对质量较低的农业机械的购买,主要是因为价格低的原因。收到價格的吸引,对安全意识匮乏,导致质量不高甚至不符合标准的农业机械有了可乘之机。

农业机械的安全隐患还有很多,比如管理不足,检测部门把关不严格、缺乏定期保养意识,法律条文不完善。这些都是农业机械出现问题的助推剂。篇幅有限,这里不一一介绍。

3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3.1 农机操作人员知识提升 农机管理部门是代表政府行使农机安全监督职权和依法管理权的职能单位。农机监理员必须熟悉法律法规、监理员业务技术和熟练的机车操作。所以,农机监理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机监理员业务培训,加强农机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法规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农机监理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执法水平,更好地为农机安全生产服务。

3.2 发挥监管手段效用 一是建立提高农机监理队伍素质的培训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开展政策法规、政治 理论、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教育,并制定培训教育的 考试 考核办法和激励制度,以提高农机监理队伍专业技能和政治思想素养;二是有计划选送年轻、能力强的农机监理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农机监理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业务能力差、工作责任心不强、机手意见大的监理员进行待岗学习,以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纪律严的监理队伍。

3.3 加强宣传,增强安全意识 宣传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媒体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农业机械同样存在安全事故。对农业机械的使用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在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时不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盲目继续使用。定期维护检测。对于使用期限过长的农业机械,要严格遵照使用年限,按时淘汰报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杨帆. 湖北省农机监理人员“充电行动”在恩施州展开[J]. 湖北农机化. 2010(05)

[2] 李平香. 搞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对策[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16)

[3] 刊中报[J]. 四川农机. 2011(02)

[4] 张有泉,马虎平. 拖拉机报废制度之我见[J]. 中国农机监理. 2009(09)

[5] 监理天地[J]. 当代农机. 2009(03)

12.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之我见 篇十二

一、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条件

1. 社会基础。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宽带网建设, 实现资源共享的奋斗目标, 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信息资源开发, 强化公共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广泛应用”的战略决策和发展思路。与此同时, 许多省份所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目标必然要以特定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化积淀为依托。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符合建设小康社会的宗旨与原则, 符合社会公众的迫切愿望, 从而构成了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基础。

2. 思想基础。

民主意识的形成及其确立, 构成了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思想基础。随着我国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 民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对于平等占有信息资源的愿望也与日俱增, 从而为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政治层面的需求范围与发展目标。而规范意识的明确, 透明度的增强, 公众个人选择范围的扩大, 则必将对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3. 理论基础。

在长期的档案工作实践中, 人们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系统的档案学理论体系。档案馆的社会性决定了档案馆必须实现全方位的开放, 实现馆藏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相对滞后的原因

1. 从客观因素的角度看, 受社会发展的局限。

一方面, 虽然图书情报界研究该专题的时间较长, 但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进入活跃期。而此前受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局限, 使得信息流动的网络通讯环境还处于初步形成阶段。这些技术条件运用于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更是滞后。另一方面, 档案工作长期处于封闭状态, 档案的信息属性是在1979年才提出的。社会实践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环境影响了档案学者对共享趋势的预见,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对它的进一步研究。

2. 从主观因素的角度看, 对共享涵义认识上的差别也起到一定制约作用。

档案学界将共享专题的研究重心放在社会共享上, 而未落在利用服务上, 削弱了从资源建设角度着手的力度。这一根本性问题被忽略, 既不利于档案学界对共享实质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也不利于从与其他资源实现共通的角度展开研究。另一方面, 档案学界对馆际协作主要是从实体馆藏互借与业务合作的角度说的, 在档案信息资源的交流协作建设上谈得很少, 近期才引起重视。因此, 整个共享专题的研究状况既受制于利用服务研究, 又受制于馆际共建研究。

3. 档案学界各种理论与实践因素的影响。

例如, 档案开发、馆藏建设与馆际合作、资源整合等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状况;档案信息传播的内向性、档案信息管理封闭性以及档案馆室之间独立性等实践因素。

三、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应采取的措施

1. 增强意识, 健全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体制。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共建是共享的物质基础和可靠保证, 共享是共建的积极成果和最终归宿, 两者只有相互支持和依存, 才能促进社会科技进步与信息服务领域的繁荣与发展。随着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任何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 每个档案工作者都应当树立科学的档案信息服务理念, 变追求各自信息资源的完备为追求全社会信息保障体系的完备。彻底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联系与合作, 把建设高质量、特色化、满足用户多元化利用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集合体”作为追求的目标, 将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融入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体系之中, 通过积极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 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水平,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储备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服务。

2. 统一管理, 规划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方向。

目前,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 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加以健全和完善的过程, 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而, 要科学运作、分步实施、循序渐进, 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发展规划。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规模水平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 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各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大力宣传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深远意义, 统筹规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 并会同国家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发展规划, 统一管理, 统一部署, 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有序进行。档案部门应该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便利契机, 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 分工协作, 大力建设各级各类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 研究开发高性能的档案信息查询系统, 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信息在线搜索与查询的需要, 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利用效益, 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快节奏、高质量、高效率的社会需要。

3. 提高素质, 奠定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人才基础。

13.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之我见的论文 篇十三

(无锡市天一实验幼儿园  高红星)

在教育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注重内涵建设的教科研工作越来越凸现出其在幼儿园生存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我园一贯重视教科研工作,视其为幼儿园生存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对《纲要》的深入学习、《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整合教育》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深深认识到幼儿园教科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和谐的整体。教研是基石,是血肉之躯,赋教育于生命的动感;科研是灵魂,是上层建筑,赋教育于生命的灵性。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以课题为主线,以教研为主阵地,合二为一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

教育是一个推陈出新的创造性工作,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应运而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加强自我学习,用丰富的理论武装引领自己,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紧跟教改步伐,让自己立于教育前沿。

1、书籍推荐: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沿袭久远人类最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书籍易于收藏,其中许多观点思想很有哲理性,适合长时间慢慢细品研读,观念性基础性知识最适合于书籍学习。我们每学期根据教研重点推出一批有价值有意义的书籍供教师学习。例:《纲要》解读,使教师进一步领会整体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等教育观念是一个不断深入和提高的.过程,要用心去发现、感悟、思考,最终将理念转化为自觉的内化行为;推荐书籍的学习界定了概念、清晰了认识,为教师的工作把握了方向,理清了脉络。

2、网络搜索:网络具有新、全、大的优势,它所包含内容的更新速度与庞大容量是任何机器都不可比拟的。为此园部开通了网络宽带,为教师能最快获得信息提供保障。我们经常鼓励教师浏览各教育网站,利用关键词搜索信息。网络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使教师呼吸到了最新的教育信息,掌握了最新的教育动态。

3、信息采集日:每月我们组织二次全体教师学习日,学习内容由园部制定,可以是对新出现的教育信息进行重点学习,对教师思想进行阶段梳理和透析,或是介绍相关学科文章,了解中小学等跨领域教学动态等。

4、新闻发布会:这是发挥教师的个体功能,由点到面达到分散集中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轮流主持,发布自己获得的最新课题信息,从搜集、编辑、整理、播报都由教师自己一手策划,再经园部审核。小小新闻发布会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必须通过学习梳理思考才能确定一个有价值的议题呈现于众。这是逼迫教师自我学习反思的良好契机,是她们展示自我发挥主体性的良好舞台。

5、《教坛心语》专栏:利用我园开辟的《教坛心语》专栏定期公布教师优秀经验,相互学习提高。

二、千锤百炼出真金――加强实践研究,促课题发展

先进的教育经验只有赋之行动才能收到真正的实效。我们重视平时的实践工作,以观摩、安全分析、反思型评课等活动为载体,提高理论运用、指导、转化为能力的技能,促课题向纵深发展。

1、实践反思型观摩活动:除了平时的推门听课、预先告知听课以外,我们重点开展实践反思型观摩活动。展示活动中,我们加重讲评分量,先让教师讲述思路及设计特色,然后再讲课后感受,随这教师进行评价。欣赏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入点评,忌泛泛而谈。

2、案例采集:教师自己采休幼儿活动中有价值的安全进行评述。案例的采集使教师的着眼点更加精细深邃,思考也更透彻。

案例采集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重要形式,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3、YES OR NO辩论会:人的思想性决定了观点的多样性,工作的实践性又决定了观点的发展性,如何求同存异呢?我们创办了“YES OR NO”辩论会,谦虚大家在辩论会上据理力争,一展雄姿。我们通过观察交流、倾听旁观、介入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教师工作中的各种信息,把它作为辩论的源点。辩论的双方或理论、或事例、或警言,旁征博引,气氛热烈。

以理论为导向的实践研究大大激发了教师的主体精神,使教师认识到教育的作用在于促进幼儿主体全面发展,课程作为主要载体,其内容选择、形式方法、实施途径、环境创设等都对促进幼儿主体性有很大的关系,要加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以课题为主线,以教研为载体的教科研有机融合使我园的教科研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成绩斐然:获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2名教师参加市区好课评比获第一、二名;23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杂志刊物发表交流,百余人次幼儿绘画作品获奖。

1、教师的主体意识明显提高,能力得到发展:教师的思想更加开放,组织活动的方法途径丰富而有效,为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臂膀。

2、幼儿的主体潜能得到挖掘,主体性得到明显发展:幼儿主动、积极、好问、自信,对周围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他们敢于同成人、同伴交往,在活动中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

14.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篇十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学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信息技术教材也在不断修订中,这就对教师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作为工作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粗浅的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教学实际中经常会有那种重视语、数、英等“主科”而忽视音、体、美等“副科”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从言行中给学生造成有重有轻的错误观念,从而使学生忽视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基础技能的学习,这种错误理念往往造成学生学习得惰性,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考试科目而疏远对考察科目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这种错误观念的危害性,

15.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之我见 篇十五

一、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的几个因素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管理存在上述一些现象, 笔者分析, 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 对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设施有着一定的依赖性。它更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密切相结合的学科。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需要在计算机教室进行, 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 也为课堂上出现前述不良现象提供了条件。

2.高中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

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 其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有了很大的变化, 进入高中以后认知结构得到迅速发展, 各认知能力不断完善, 而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也更加成熟。这一阶段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向以理论思维为主的方式逐渐转化。但高中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还有待于发展和完善, 智力的品质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也是导致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现前述诸多现象的原因。

3.高中生的信息素养

目前, 高中生的信息素养普遍存在着差异, 课堂表现在:首先, 由于学生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以及家庭条件的不同, 学生的操作技能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一种不协调。其次, 计算机网络承载着包罗万象的信息, 内容极其丰富。刺激而又颇具诱惑力的游戏、网上聊天, 对学生的自控能力也是一种考验。第三, 不同的学生对搜集资料、图像处理、网站制作、软件编程感兴趣的程度不同。这些差异也是导致课堂中教学管理不协调的直接原因。

4.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素质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的成败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首先, 在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标的认识上, 许多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耐心、细致的宣传。其次, 许多教师对待每一节课, 课前没有经过全面的钻研和打磨, 课中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也没有做到深思熟虑和精心安排, 课后更没有对教学延伸的内容进行合理引导与布置。

所以说,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 如何有效地对课堂进行管理, 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我们既要注重学生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智慧的启迪, 又要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 这确实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1.重建教材, 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进入高中起始年级, 由于受到地区、城乡差别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信息素养往往很低, 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是很普遍的。因此, 这些学生进入高一年级, 感觉到教材内容晦涩难懂, 对计算机怀着的浓厚兴趣随着课程进度的推进也会荡然无存。基于这种现状, 笔者通过观察, 索性在教学中打破了教材中原有的体系结构, 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了重组, 这样反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 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培养, 课堂管理与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巧设课堂导入, 创设严肃、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计算机教室上课时, 教师要利用好机房这个天然优势, 适时地、巧妙地设置课堂导入,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课堂中快速定神, 进入到学习状态。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 要有张有弛, 在课堂上既要做到“严肃”, 也要做到让学生“自由”。严肃是一种规范, 自由能使学生思维解放, 最终使课堂气氛达到和谐状态。其中可以运用的方法通常有小组比赛法, 知识抢答法, 作品展示法, 游戏比拼法等等。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把教学过程营造成有利于学生积极进取、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环境。有了这些氛围以后, 课堂教学管理也就自然地向良性方向发展了。

3.精讲多练, 提高学生技能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 各教学模块均对计算机这样一个信息处理工具在可操作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课堂精讲多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所谓“精讲”, 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 教师少讲, 甚至不讲, 让学生自学;“多练”, 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 教师可以进行巡回辅导, 可以进行集中辅导, 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通过精讲多练, 使得学生不会感觉到无所事事, 精力就会自然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去了。

16.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之我见 篇十六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35

本文就如何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做出如下总结:加大宣传力度,为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政策法规,保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重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落实责任制,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投入,致力于研发高性能、多功能的农业机械;加强农机推广方式的创新和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力度。

1 加大宣传力度,为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宣传具有现实意义,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也是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一部分,作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部门要尽最大努力赢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尽最大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氛围。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要宣传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作用,宣传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部门的重要地位。

宣传方式上建议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媒体平台,比如电视、广播、报刊以及互联网等等,也可以采取印发一些传单、手册等方式,或者定期开展座谈会,到群众当中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内容上还要包括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等,同时借此机会可以积极宣传模范农机推广人物的事迹,充分展示农机人的风采。在宣传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调研,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2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政策法规,保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

落实和完善政策法规,是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农机化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自身知法懂法,才能将法律法规传递给更多的人。相关部门也要不断完善和制定相关的新的符合地方性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农机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做保证。同时要依法保障推广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另外需要提到一点,作为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调控作用,对于农机购置补贴的发放,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人们农机财产安全。农机购置补贴的出台,极大的激发了农民朋友们购买农机的热情,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作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部门把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紧密结合,优先保证重点和薄弱环节作业机械购置补贴。人们已经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得到了实惠,农机购置补贴的出台也确实促进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但是还应该进一步扩大农机作业补贴范围,加大技术推广应用补助力度,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农民应用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健康、快速发展。

3 重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落实责任制,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

要想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也要从农机化部门自身出发,作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部门,要以身作则,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待工作要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把努力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作为自己的光荣任务。建议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在开展和落实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落实责任制,奖罚分明。对于工作认真的人员要提出表扬和奖励,对于工作不努力的人员要提出批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耐心,一视同仁,在鼓励工作成绩突出人员的同时,也不要打消其他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作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部门也不能孤军奋战,要与其他部门紧密联系,经常沟通,互帮互助,确保农机化事业的顺利开展。

4 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投入,致力于研发高性能、多功能的农业机械

要加强农业装备自主创新重大项目的科学论证和立项工作,着力研制适合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装备,突破农业机械化技术瓶颈。实施好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专项经费项目、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项目、阳光工程农机培训项目,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投入。依托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公共服务能力。

5 加强农机推广方式的创新和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力度

建议通过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及种植大户,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依法促进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手中,变农机大户为种粮大户,变合作社为家庭农场。推动农业生产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深度融合,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应用效果的重要举措。农机研发要适应农艺要求,同时农艺技术要兼顾农机技术的渗透与应用,要针对不同产业的特点,找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点。加强农机推广方式的创新和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力度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鹏飞.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南方农机,2011,(01).

[2] 陶成林,王玉庆.浅谈农机推广工作的制约与对策[J]. 农家科技,2011,(S2).

[3] 李琳,郭长明,黄鹤,胡跃坤,刘斌.农机推广工作之我见[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06).

[4] 张志星,袁晓霞.我国农机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06).

17.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之我见 篇十七

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及其相关载体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手段与信息平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发展迅速。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更新教学理念,凸现学生主体

为了帮助学生纠正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偏差和兴趣偏差,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计算机学习和使用的轨道上来,计算机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的功能和意义,充分重视并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正确引导学生在操作和实践过程中,获得正确认识和成功体验。另外,计算机教师也应该从教学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多使用课件类、游戏类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到兴趣。例如本人在小报制作这节教学中就利用了AUTHWARE课件来教学,并且让学生参与制作,把学生的作品上传至局域网展示给大家看,放一周看各个作品的点击率,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己去欣赏自己的作品,同样也可以展示给其他的同学,带动他们热爱学习计算机。

二、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的。

1、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面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 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 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 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

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比如在《文件操作》教学中,一上课就开门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① 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② 用拖放法删除文件。用这种方法导入,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总之,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能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本人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

机插入:“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在进行FRONTPAGE网页制作教学时,我挑选部分以前学生制作的比较优秀的个人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当同学们看到或精美或生动活泼的网页时,都非常羡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网页,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以迸发,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3、对比式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我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与好处,明确学习目的。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三、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

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1、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18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2、分段教学。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习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如在EXCEL的《工作表基本操作》中,我先演示数据的几种插入与复

制方法,然后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完成几步操作练习。让学生马上吸收、消化这些知识。然后再继续下面的数据的移动与删除等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非常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而且也比较容易消化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很理想。

3、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认识计算机》、《初识WIN98》等。理论性较强。这些课程中知识的巩固,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是单调的。但可以做成课件,如填图等练习形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初识WIN98》教学中,我把桌面同各种图标名称、作用等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18.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之我见的论文 篇十八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不活跃、学生不爱学习数学、数学成绩差已经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怎样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采用形象的比喻,列举贴近生活的实例,采用幽默的语言,辅助运用多媒体等有效措施活跃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数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班的文化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 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不好,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使得我们的数学课程被称为不受欢迎的课程,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改变原有的一成不变教学的方法,活跃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惠指出: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教授数学呢?怎样更好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呢?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能更好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能使教与学成为有渊之水,有本之木。

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在遵循《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讲解我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在数学教学中多采用形象的比喻讲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概括且乏味的.,干巴巴的讲解、烦琐的计算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形象的比喻讲解,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在讲解集合的运算时,交集和并集的符号:“A∪B”中的符号“∪”像什么?像字母U。 这样就记住了交集与并集的符号。 又如在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中,已知a > b,c > d,则有a + c > b + d。 比喻为四个公司中两个强大的公司联手在一起仍然很强大,用形象的语言“强强结合”表述。 已知a > b,c > d > 0,则有ac > bd,比喻四个都很赚钱的公司中,最赚钱的两个公司重组后会更厉害,用形象语言“吸收正能量”表述。 再如在根据图像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把增函数的图像比喻成上坡,减函数的图像比喻成下坡,加深对增函数与减函数的判断和理解。 形象的比喻既活跃了数学课堂又让学生记住符号、公式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数学教学中多列举贴近生活的实例讲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尽量捕捉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选取学生熟悉的人、事物,搜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学生体会到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集合的特点时举这样一个例子。“今天下午安排这周扣分的十名同学打扫教室卫生”,这是十名同学构成一个集合。 问题1:“大家关心的是什么?”(我在不在这十个人里面)“你明白你在还是不在这名单里面吗?”(明白)说明集合具有确定性。 问题2:“你在不在乎你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被老师点到名字吗?”(不在乎)说明集合具有无序性。 问题3:“会不会有人的名字在这里出现两次?”(不会)说明集合具有互异性。 通过在学校天天都会发生的事情说明白了集合的特点这个既抽象又复杂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指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一下按揭买房每月应该付多少钱等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处处有数学和数学的有用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数学教学中多采用幽默的语言讲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语言的艺术修养是教师的素质之一,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 幽默语言是语言使用中较高的一个层次,若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幽默的语言,就能更好地减轻数学学习困难者的压力,积极增强克服对数学学习惧怕的心理,促进师生关系,并对润滑知识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使数学课堂变得枯燥,我觉得在数学课堂中时不时插入幽默、风趣的语言能使数学课堂更有趣。 例如在讲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时问:“请不是学前1508班的同学站起来,谁站起来?”(没人站起来)“真的没有吗?谁不是学前1508班的同学?”“真没人吗?有。 谁呀?我。 ”(大家每个人是集合学前1508班的一个元素,我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用这样的开头既能较好地讲解知识点又能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我们的课堂。

四、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学生课堂,给我们传统的数学课堂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熟悉的、形象的知识,可以创设情景、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例如在讲解函数的奇偶性时,通过多媒体旋转能更清晰理解关于原点对称和关于y轴对称;在讲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时通过多媒体能更好展示图像,理解函数的周期性;在讲解平面向量的加减时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示怎样平移,一目了然。 很多地方运用多媒体能更好地展示动态的、立体空间的一些知识,开拓了学生思维,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也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19.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之我见的论文 篇十九

1 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的作用

首先, 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为建筑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加强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及外部工程管理, 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控制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流动的具体情况, 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仔细地分析信息化系统来得出完成项目建设所需要的具体工人数量。同时由于信息化技术也具备着数据分析能力, 所以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将自己调查得出的数据结果录入信息化终端设备中, 并根据信息化技术的分析来规划建筑工程的重点内容, 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次, 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及科学性。由于建筑工程是由不同项目组合而成的, 所以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时也是分层进行的。在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及时详细地了解到建筑工程的具体变化量及充分准确地了解到建筑工程各个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与传统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相比, 信息化模式在加强各分项目之间监管独立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建筑项目的整体结合, 它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停滞不前的居面。最后, 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也能够帮助建筑企业有效地节约成本[1]。建筑企业在开展建设任务之前会对建设整体流程的成本支出进行详细的预算, 若企业在预算时现场调查结果与设计方案的信息发生偏差就会导致预算结果与实际生产出现差异, 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发生问题。但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管理人员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建设的各个流程,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节约生产成本。

2 现阶段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虽然当前信息化在我国的建筑行业管理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其仍存在着较多不合理的地方。首先, 当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时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标准, 建筑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引导, 使得企业的资源整合不能进行有效优化[2]。其次, 我国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的作用, 在运用信息化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作用, 从而使得建筑企业的管理难以进一步发展。最后, 由于我国建筑企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域的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同。

3 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对策

3.1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体系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作用, 建筑企业要不断地加强对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及完善。构建一套适应建筑行业发展、适应社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增强市场对建筑企业的信任度。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保证建筑企业内部人员完成指令的准确度, 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工程的实施效率。

3.2 加强对建筑企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的培训

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必须要拥有专业的优秀的信息化人才。所以建筑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时一定要广泛吸收信息化管理人才,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培训, 同时建筑企业也要主动地学习西方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3]。此外, 建筑企业也应该在管理人员在建立起一个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小组, 小组成员要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 小组讨论并解决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从而有效地提升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3.3 加强人们信息化管理的意识

要想实现我国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就必须要切实地提高人们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只有不断地提高人们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才能够稳定地开展及实施建筑工程的信息化。在加强人们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时首先要加强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从而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被高度重视[4]。另外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中要加强对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 加强对批、分部工程及分项工程等环节的检验验收, 通过促进企业的全员参与来提高员工们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4 结语

总而言之, 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作用是不可比拟的。在建筑工程管理中, 科学合理地应用先进信息化技术能够大大增强建筑企业的工作协同度及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度, 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与管理效率, 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及提高建筑工程业务控制的精密度, 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 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的管理时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增大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范围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各行业中的运用范围也有了明显的扩大。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应用范围的不断增大, 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水平及管理质量, 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建筑行业在进行项目工程管理时通过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优化改进传统的工作流程及建设软硬件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促使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具体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建凯, 王永波.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试分析[J].城市建筑, 2013 (12) :142.

[2]相秉志, 成瑞凤.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 2016 (5) :138-139.

[3]刘东芳, 李振凯.探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 2015 (51) :151-152.

上一篇:关于解决养殖缺口资金的请示(第二次)下一篇:上课打闹检讨书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