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现状调查报告(精选9篇)
1.农村社会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
今年以来,我县引深“三打三防三创”活动,在农村组织开展了“百村综治示范,百村治安攻坚”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攻克了一批远近闻名的治安混乱村。比如,涌泉乡的寨上村12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农业税未曾上交过,连农村最基本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都未落实。在这次“双百”活动中,通过以“一村一组”为主力,“两会一队”为基础,“一乡一
庭”为阵地,开展了重点整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该村健全了班子,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结合多年农村工作经历及“双百”工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对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谈一个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导致农民心理失衡
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权,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文化意识。中国农民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们不仅把“等贵贱,均贫富”看做是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且还作为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则。这种文化意识,使大量农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不能适应这种实际存在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暂时无法消除的城乡二元制度。在城市与农村生活水平反差较大,农村个人家庭差距拉大,尤其是在农村一些人靠投机钻营,以权谋私,违法致富又未受到“报应”的情况下,他们的价值观、公正观、道德标准便发生倾斜,从而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政府的一些不当行政行为激发了与农民的利益矛盾
首先,政府不当的敛财行为增加了农民负担。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政府机构过多的人员需要养活,农村各项事业发展需要资金,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以及好大喜功的施政动机,近些年,一些农村地区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不当的敛财措施,如各种名目的集资、收费、摊派和达标活动,使一些地方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连年增加,农民负担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党中央、国务院虽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减轻农民负担,但有些地方仍然收效不大,甚至出现反弹。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致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当的行政干预,结果适得其反,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三)腐败现象成为农村地区违法犯罪增多的催化剂
腐败现象的重要特征是把权力作为商品进行钱权交易。其实质在于以政府权力的损害为代价取私利。这必然使政府权力发生不正常的转移,破坏社会规范,破坏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诱发违法犯罪。
(四)农村地区基层党政组织职能弱化[文章-http:///找文章,到]
农村政治、经济一体的管理体制解体后,在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基层党政组织对农村事务的调控职能大大减弱。主要表现在农民群众对基层党政组织依赖性减少,相当一部分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不起作用,一些基层干部素质较低,公仆意识淡薄,有的只顾干自家的活或外出干活。他们对群众要求解决的困难很少去研究,即使研究也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直接影响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农村的贯彻执行,也失去了预防违法犯罪的防线作用。
(五)农村治安管理薄弱,侦查打击不力
由于我国大多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政府财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和薄弱环节较多。目前尽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镇一所”,但40的派出所警员不到5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对案件的查处任务。一些民警基本素质不过硬,习惯于冲冲杀杀,不会做深人细致的群众工作。派出所条件差,工作艰苦,装备落后,经费奇缺,职能外的工作繁多,民警不安心基层。农村治保会、联防队建设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在不少地方,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受到削弱,治安管理的失控状态相当突出,经常发生案件无人查处,有了纠纷无人调解,抓获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及时审理的情况。当前农村违法犯罪持续上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不力有很大关系,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恶性循环。
二、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农村治安状况,怎样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根据我在基层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层班子建设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
纵观影响农村稳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还是基层问题。班子软弱、涣散势必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各种矛盾的激化,因此,要想求稳定、求发展,首先必须搞好农村的班子建设,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保证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消除宗族派
别、化解矛盾、凝聚民心。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有能力逐步解决农村悬而未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消除一些群众的不满情绪。配强村两委班子并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对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确保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配齐配强村治保主任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农村治保会在维护农村稳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治保会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避免事态的扩大。农村许多小的矛盾纠纷,在治保主任的三言两语劝说中就能得到解决。但是有些村队就不太重视治保会的建设,许多村的治保主任都是村干部兼职,由于村里工作头绪太多,村委换届选举后,许多村又按照上级的要求,实行书记主任一人兼,人手更紧,造成顾此失彼,还有的村干脆就不设治保主任,造成治保会的工作空档。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村治安工作的开展。配齐、配强治保主任,是适应当前农村治安形势的重点需要。
(三)法制教育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新形势下,农村的法制教育工作必须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制度、强化措施、付诸实施。我们要求人民群众遵纪守法,首要的问题要解决人民群众懂法的问题,只有懂得了法律,才能逐步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逐步树立起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乡镇、村基层两级干部的法制修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逐步树立起依法行政、勤政为民的自觉性,以规范的言行影响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四)坚持打击违法犯罪是农村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
要根据农村治安的特点和规律,始终坚持严打方针,把打击重点对准严重威胁群众安全感的杀人、绑架、抢劫犯罪以及危害农业生产、侵害农民合法利益的盗窃牲畜、农用机械、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活动。对那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欺压群众的流氓恶势力,要敢于碰硬,毫不手软地坚决将其打掉。同时,要及时妥善地查处各类治安案件,防止“民转刑”案件,进一步稳定农村治安,为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础。
(五)进行专项治理是整治混乱村庄的有效途径
治安问题突出和集体上访案件多发生在混乱村庄。其特点是由于“两委”班子涣散、村务财务混乱、宗族派性严重等引起的干群矛盾突出,治安秩序不好,对这些不安定因素,要采取综合措施,对治安混乱村庄进行集中整治。一是由乡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部署,综治委牵头,指导协调政法、组织、民政、信访等多部门参与,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限期整改解决问题。二是坚持“班子、经济、治安”一起抓,从解决班子入手,把解决治安、信访问题与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实行“五位一体”综合整治。三是坚持“先治理、后规范”。在治乱的基础上,整顿班子,建章立制,实行乡镇村两级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周边治安秩序和企事业内部管理,形成“以外保内、内外结合、工农一体”的治安防范新体制。
(六)加强治安巡逻,实行群防群治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措施
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农村的治安巡逻工作仍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根据各村的经济、治安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常年坚持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逻。可义务轮流,也可集资固定专人。经济状况好的可进行有偿承包、经济基础不好的可推行户户联防。这种原始的却富有成效的群防群治办法,效果明显,事半功倍。
(七)强化治安管理是维护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不断加大力度,强化治安管理。一是加强对重点人员管理,对“XXX”顽固分子、治安危险分子、邪教骨干成员实行包夹管理,坚决控制在本地,严防其制造事端,并把外来人员纳入常住人口一体化管理,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坚持经常性管理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做到严而不死、活而有序。二是加强对管制物品的管理,对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在生产、运输、销售、储存等各个环节要严格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坚决消除隐患。三是加强对特种行业、公共场所规范化管理,做到责任落实、制度健全、经常检查,并适时开展集中清查整顿,预防和减少各类问题的发生。
2.农村社会现状调查报告 篇二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沿海三市盐城、连云港和南通15个乡镇中的300名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 调查法。对江苏省沿海三市15个乡镇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共266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88.7%。
(2) 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电子检索系统进行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工作。收集与整理有关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方面的论文和资料。同时, 利用网络检索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 了解江苏沿海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体现状, 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3) 访谈法。对6个乡镇的8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访谈, 具体了解和调查乡镇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的建设、队伍的总体状况、组织者每年开展工作情况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方面的问题。
(4) 统计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江苏沿海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与性别结构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 江苏沿海15个乡镇中266名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 其中专职的89人, 占33.5%, 兼职的177人, 占66.5%;从年龄结构看, 30岁以下的有34人, 占总人数12.8%, 31~40岁之间有81人, 占总人的数30.5%, 41~50岁之间有96人, 占总人数36.1%, 50岁以上的有55人, 占总人数20.7%, 这表明江苏沿海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 中老年占大多数, 青年人较少。表明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年龄偏高, 中老年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力量。在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中, 主要以男性为主, 男性人数为202人, 占75.9%, 女性64人, 占24.1%。
2.2江苏沿海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历结构
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才能适应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工作。调查结果显示, 三市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占10.6%, 大专文化程度的占28.7%。高中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7%。学历从客观上反映了个体受教育的程度, 学历偏低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也将影响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2.3江苏沿海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江苏沿海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有47.6%是退休人员, 19.1%是在职职工, 体育教师和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教练员分别占21.4%和12.4%。由此可见,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 非体育专业人士所占的比例较大。他们缺乏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体育技能, 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体育发展的要求, 所以真正能够到晨、晚锻炼点或体育场馆进行体育指导的人员相对较少, 与三市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节奏和要求尚有距离。
2.4江苏沿海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项目结构
目前随着江苏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也日益增加, 因而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项目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但目前所占比例较高的是以娱乐、健身为目的, 动作难度低, 易学易练的操舞、球类项目。其中散步占绝大部分, 这一方面说明农村居民喜爱这种锻炼方式, 另一方面也由于农村体育设施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乏, 使农民鲜有更多的选择。
2.5江苏沿海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时间与地点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早晨 (23.6%) , 下午 (27.4%) , 晚间 (40.4%) , 另外还有一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时间不固定 (17.1%) , 下午和晚上进行指导的较多。下午指导比例较高的原因是:第一, 生活习惯, 有些人不喜欢早起;第二, 这个时间段, 大部分人都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渴望通过体育活动得到积极的休息。总体来看, 指导时间以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为主。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场所为:农村集中居住区健身点 (45.4%) 、广场或空地 (12.2%) 学校场地 (19.6%) 、经营性健身中心 (6.5%) 、其他 (包括无固定指导场所) 占17.3%。说明江苏沿海农村用于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体育场馆建设还远远落后于群众体育健身活动。
3结论
3.1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
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当前乡镇体育指导员已经满足不了体育人口的需求, 目前存在着大量的准社会体育指导员, 他们平时为广大人民群众无偿指导, 指导水平也基本达到国家社会指导员的标准, 但是得不到及时的培训, 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 这使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出现不“真实”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
3.2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不完善
江苏沿海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文化程度偏低, 影响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素质的提高。3.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价值作用有待彰显
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有待于宣传,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产物, 走访调查中发现有一大部分锻炼人群还不知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江苏沿海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江苏沿海地区农村体育工作者专业水平较低;农民对体育健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匮乏;农村体育的活动经费比较缺乏。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了发展江苏沿海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对策, 以期为江苏省沿海地区农村体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江苏沿海,农村,体育指导员
参考文献
[1]余容平.福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6 (3) :100-101.
[2]赵进杰, 高玉敏.对我国农村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10) :4257-4258.
[3]须晓东, 王平, 郝小刚.江苏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2 (1) :58-61.
[4]沈一岚.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分析[J].新西部, 2010 (14) :243-245.
[5]李永刚, 时昌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浙中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1 (1) :74-77.
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问题探究 篇三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15-02
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是“三农”问题中的关键,“三农”问题也作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工程。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中央及各级政府实施了不少措施,例如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地位等。学术界也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丰富的观点,以前的“三农”侧重于发展农村经济,现在的“三农”更是侧重于经济成果的分享和成果是否惠及大部分农民。但是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实现的,它是个长期的过程。农村的经济水平决定着国家总体的经济发展,农村问题得不到好的解决,中国的国民经济就无法实现大的跨越。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然而我国的部分农村地区,仍然有相当比例的农民还处于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以下水平,生活状况堪忧,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滞后是其中一个原因。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更涉及到国家社会的稳定。因此,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
农村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积极动员社会资源,经过立法程序,确保一部分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的农村公民能维持生存,保障农村劳动者日常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国家经济状况,逐步提高农村公共福利水平,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社会保障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实现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就是按照某种规则经常实施的政策体系,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欧洲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农村经济发达,税收收入较高,能够满足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需求。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处于低水平,窄覆盖,城乡分割严重的残缺状态,但是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直向欧洲国家借鉴,比如农村社会保障由国家、单位包办变成国家、单位、个人的责任分担;由单位保障转变成社会化的保障;由单一层次保障转变为多层次保障等。
虽然国内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都是为满足农民多层次需要,进行多层次保障。农村社会保障虽针对的是全体农民,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经常看到或听到许多农民无法得到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事例,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成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
在城市地区,社会保障是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组成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整体的制度体系可以保持一定生活水平。在农村地区,社会保障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的运作状态,仅仅维持生存保障。农村与城市的社会保障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制度上,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农民,家庭和土地保障基于一种生存目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农民低水平生活的补充。在旧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家庭和土地保障是农民日常生活保障的基本。国家和社会对于“低保户”会提供包括土地在内的最低生活保障,而对于大部分农村家庭,只有家庭的劳动力或土地的保障能力丧失的时候,国家和社会才会对这些家庭给予一定的其他的保障。
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不完善使得各方面矛盾凸显。在社会医疗保障方面,国家鼓励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越来越多的私人诊所开业,集体卫生室被削弱。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集体医疗的救治压力,缓解了医患矛盾,但是私人诊所的卫生管理问题、药物渠道监管问题也越发的凸显出来。个体经营户与集体卫生室由平衡搭配关系转变为竞争,医疗矛盾进一步加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农村社会保障均衡发展。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劳动保障部门来管理,农民个体通过开设个人银行账户的模式来进行缴费。这种社会养老保险补贴额比较低,虽已经解决大部分农村的养老保险问题,但是低补贴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3.农村与城镇养老保险发展不均衡。在农村,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还存在着应保未保的问题,在城镇,由于养老保险门槛比较高,城市中农民工的参保率也很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距依然很大,城市社会养老保险为360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仅为100元。
城镇有相对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居民收入平均水平和收入的增长速度都远高于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缴纳能力比较高,加上国家对城镇的医疗保险投入力度大,致使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效果良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农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社会保障费用缴纳意识不高,缴纳能力也有限,使得整体上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很低。
三、探究未来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新思路
1.转变农村发展模式,提升农村社会生产力,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近期完成了“我国职业结构变迁研究”。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就业人员较集中的职业类别首位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所占比重为48%。其中,种植业生产人员占绝大比重,达到了94.63%。这种职业分布与我国的传统农业性质及我国就业结构过多地集中于农村地区所决定的。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口3.46亿,其中农业就业人口达到3.26亿。农民劳动力占国家劳动力中绝大部分。所以转变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村社会生产力也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经济投入,制定更多有利于农民的法律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生活。其次,要加大教育投入,普及农业知识,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的素质提高也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对农业灾害的抗灾能力。最后,加快引进现代化农业科技,运用科技手段和现代化专业设备实现农业产业化、高效率、高收益的转变。endprint
2.协调城镇与农村经济发展,重点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协调城镇和农村发展重点在于做好统筹兼顾,既可以避免城乡分化发展加剧,又可以缓解城市养老保障压力,提升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现阶段大量的农村青壮年赴城镇地区工作、安家,虽然提升了城市劳动力,缓解了城市的保险费率,但是也造成农村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匮乏。农村过少的劳动力使得农村现代化农业科技无法普及,现代化农业生产无法进行。因此,应加快城乡劳动力合理分配,推动城市农村青壮年的社会保障水平,同时增加农村经济扶持力度,吸引部分农村青壮年致力于农村现代化农业建设,在提高城市养老保障制度财政使用公平性的同时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力度,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防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畸形发展。
3.将社会慈善事业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轨道中来。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社会公平度,也可以暂时弥补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制度覆盖面窄、农村人口多、政府财政力量薄弱的问题。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进行资源再分配,缓解城乡两极分化,缩小贫富差距。社会慈善事业同样也可以提升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效率,对于农村政府社会保障工作人员的匮乏、工作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进一步解决。政府可以通过与慈善机构相互取经,相互学习来达到工作上相辅相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信息网.关于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若干思考.2003-01-29.
〔2〕中国农村卫生政策研讨会讨论稿.2001-12-16. 〔3〕窦艳芬.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0,(6):37-39.
〔4〕张帅梁.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及完善措施[J].行政与法,2010,(1):61-63.
〔5〕张为民.我国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未来与发展,2009,(11):82-85.
〔6〕米红,冯磊.基于真实参保率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发展预测研究——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8-40.
〔7〕靳红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5):33.
〔8〕刘迪平.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长效供给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9〕黄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新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性分析[J].南都学坛,2010,(4):130-132.
〔10〕刘军民,周志凯.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J].中国财政,2010,(1):12-14.
4.关于农村现状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四
在近些年,为缩短城市农村的贫富差距,加大了农村建设的力度。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我家住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碑垭村。巴南区本就是重庆主城区中农村占比最大的一个区,所以巴南区也就成了重庆缩短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对象。
在寒假这个月里,针对农村现状这一问题,我深入了解了我们村及周边的现状。分别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方面
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为推动经济的增长,政府鼓励大家在当地建立厂子。
在这期间,我去了我们当地的一家豆干厂,整个生产厂两层楼,不到一百平方米的面积。从原料——黄豆,加热水经过机器碾磨去渣成为豆浆,再用一条运输管道将它运到制作间,再加入凝固剂将其凝固成豆腐花,再将其舀入一个个模块,里面,放到千斤顶下压,压倒水流干了,再取出来放到大风扇下进行风干,等水分消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其切成小块,放到卤水锅里煮一会儿,捞起来就是可以出售的豆干了。整条生产线上只有不到二十人。厂的规模太小,不能招收很多当地的农民,但是,它却为当地农民种的黄豆开出了一条销路,不愁黄豆无处卖了。
前两天天气好,我和妈妈出去闲逛的时候,留意了一下我们这儿的一个烟花爆竹公司,它的厂舍很多,规模挺大的,吸收了很多当地农民就业。农民除了种庄稼,在家乡工作有了更多出路。
以上均是投资建厂惠及当地农民的实例,接下来我来说说农民自己为了增加收益,自己挖出的一条致富之路。
以前那种什么菜都种的时代已经开始走远了。现在我们这儿的农民都是找准一种经济作物,充分研究它的种植技术,然后大规模地种植,等到了作物丰收的时候,将这些作物转卖给菜贩子。这既省去了在菜市场买菜的辛苦,又有了更丰厚的收益,一举两得。有一次,我跟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妈妈走到卖西红柿的摊主面前问:“你的西红柿多少钱一斤?”摊主回答说:“2块5”。妈妈拿过塑料袋就开始挑选起来。这时候,我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几年前妈妈买菜的场景,我记得妈妈总爱讨价还价,但现在慢慢的连还价的习惯都没有了。可能是农民近几年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不愿为
这几毛几块多说什么了。
在政府部门的带领下,国家政策的帮扶下,还有农民们自己的探索下,农村的经济日益繁荣起来,家家户户都开始鼓起了腰包。但是,我却觉得这还是不够。因为现在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有很多,真的是他们觉得种庄稼的收入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还是他们对种庄稼致富没信心。农民的本行就是种庄稼,但是,如今他们已经对耕田致富失去信心了,随处可见荒田废土。这是农民的悲哀还是国家的悲哀?
现在很多农民都是拿着国家发的粮食直补,家里的田土却是杂草丛生。根据政府部门的数据显示,巴南区6个贫困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7051元,贫困人口也从2009年底的1551人减少到2011年的318人。数据显示脱贫成效是相当明显的,但是,这到底是建设新农村的明显成效还是有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的原因呢?
二、交通方面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只有先把路修好,才有了致富的途径。因为我家住在半山腰上,小时候上学每当遇到下大雨就得判断一下走哪条路,因为有些路会被大雨冲垮掉。走到公路上,只有一种感觉,就是脚越走越重,因为公路使用泥土和石子混合铺在上面的,所以每走一步,鞋上沾的泥土就又多一层,并且那个路非常滑,我就经常摔跤。在2002年,一声炮响差点儿没让我们掉下激动的泪水来,这段公路开挖了,从重庆到南川的二级路开始施工了。历时将近4年,二级路终于竣工了,连以前经常夺人命的“三大拐”也再也没有出过事,当地人都感到由衷的欣慰啊。
不过二级路还是有个缺点,那就是车辆过往灰尘大。去年年初,一台压路机“压”过来,瞬间将二级路变成了草油路,现在的路平坦舒适,车辆过往一点儿灰都不会起。
巴南区已纳入全市农村通畅工程首批试点区,率先在全市实现农村公路“双百”(通达率100%,畅通率100%)的目标不再遥远。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将脱贫致富的路子铺到了农民家门口。
在前年,我们村搞起了试点,家家户户按人头算,每人500元,政府再补贴剩下的,这条“致富路”没几个月就挖通了。接下来就是铺石块,铺泥,再铺上小石子。虽然那路很陡,一下雨就根本上不去,但是,这让农民们心里暖和。去年过年,家里有车的就把车直接开到了家门口。这条“致富路”也让菜农们省了不少力,以前菜农都是自己担菜下山,现在只要叫个车直接上山拉就行了。交通建设不仅让农民们出行方便,更让他们致富方便。
三、教育方面
农村基础教育是关系农业人口素质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但是,目前全市农村常住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文盲占
7.4%;小学文化的劳动力占48.3%;初中文化程度占37.5%;高中文化程度占6.2%;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0.5%。当前重庆农村特别是一些贫困的偏远地方中小学辍学率偏高,这意味着每年仍有许多的新文盲在出现,所以,从2006年起,全市的农村初中、农村小学,已经全部免除学生的学杂费,再逐步实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的生活费”。
我所在的碑垭村有一所学校叫光彩学校。虽然建校不过十几年,但是,他却担负起了教育农民儿女的重担。我小学初中都在这儿读的书。虽然学生少,但是他坚持下来了,没有让其他学校将他合并。在读五年级的时候,教学楼实在是太破旧了,天一下雨,就开始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后来就不得不从那被判为危房的教学楼里出来了。那时候每个年级也就五六十个人,本来是分为两个班的,但是在教室紧缺的情况下,不得不合并成一个班上课,将小学教室搬到了初中部,开始了新小学的建设。如今,气派的小学新教学楼建成了,教室里也有了“班班通”,学生们也不用怕没处可以学知识,但是初中部没能继续办下去,在去年六月份最后一批学生毕业。近几年,学校不断有新的老师来学校教书,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还为学校的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学校在这个寒假铺了塑胶操场,为学生铺出了成长之路。
孩子们的教育是一方面,农民的教育是另一方面,每天早上七点,山坡上的高音喇叭准时响起,开始播报早间新闻。自2010年重庆市“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的攻略行动实施以来,巴南区投入1300余万元,仅用74天就率先完成“村村通”,“社社响”工程。
“还是广播好,在坡上挖土老远都听得到”我爷爷总是笑着跟我这样说。每天早上7点,中午12点,下午5点半,山头的喇叭都会响起,农民们从里面可以了解怎么办养老保险,种什么作物可以有补贴,太实用了!前段时间我们村许多村民还在反映说喇叭离得太远听不清楚,要求村里再多置几个。呵呵,看来村民们还挺喜欢这个广播的。有时候广播里会播放一些经典红歌,听得这些老头老太太们那叫一个激动啊,一边耕土一边哼着歌儿,弄得耕地也这么惬意!农民们从广播里不仅能收获农业信息,还能收获快乐,这确实是件大好事!
我们这里的场镇叫太平,就一条街,而且不长,最多的门面不是餐馆,不是五金店,不是百货店,而是麻将馆,这些麻将馆的数量竟然用双手的手指数不过来。都说“越穷的地方越喜欢赌”,虽然
5.农村社会现状调查报告 篇五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也是十七大提出的建设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题中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任何一个缺乏知识的人、民族、国家,都将被二十一世纪所淘汰。要实现社会主义飞跃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解决农村发展重要之本在于改善农村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新农村”口号后,农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据我所知,现在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发展取得显着成就。但是,农村的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离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我在假期、对我所在乡镇的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或许有些以点带面,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还专门走访了当地的教委,并上网了解了一下全国的总体形势。
本篇论文的主要的目的是:分析造成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法。
一、农村小学教育状况概述
客观地讲,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尤其在基础教育方面,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数字,近十多年来,全国90%以上人口所在地区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农村教育的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视为普及教育的典范;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增加“和政府把农村教育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取得重大突破。2003年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2006年,率先对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了免收学杂费的政策,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07年进一步扩展到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惠及约1.5亿农村学生,农民教育负担明显减轻,仅免除学杂费一项,西部地区平均每年每个小学生家庭减负140元、初中生家庭减负180元。农民群众高兴地说:“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 由于地区相对偏远和农村小学教师工资较低,使得当地学校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以及农村学校很低还常拖欠的收入,农村学校老、中、青教师比例严重失调;教师队伍后继乏人的显现相当严重。交通的不发达,使得农村学校与外界环境的隔绝,让农村教育滞留在起步几乎为零的起跑线上。出现了一个没有创意,陷入只看分数,以“分数一统天下”的教育恶性循
环中。交通闭塞,资金不到位,农村教师如“井底之蛙”,用老一套的教育理念、方式和方法去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下一代,与日益发展的社会严重脱节。
还有当地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大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一所学校连一名大专生都没有。这是我没有意料到的事。真是可悲啊!我为当地得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生了疑问。
二、农村信息相对闭塞,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比较严重
这些落后思想都制约了农村的发展。重男轻女等封建、迷信观念让农村小学教育“读书无用”、“性别歧视”等怪现象盛行。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瓦解那些不良习惯、不良风气、让农民从思想上重视教育,消除重男轻女思想等任务相当繁重,改变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任重而道远。
三、农村小学的现代化信息建设薄弱
在我所走访的几所农村小学里,没有一所学校有一节信息课(这里的原因多多)。使得学生无法晓知外界的事情。而有的学校只有一台电脑,但是还是空闲地放在那里,不能有效得利用。这样以来就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现代化信息建设的步伐。从而加大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也就抑制了农村的发展。使得新农村的建设更加艰巨。
四、农村小学教育为适应发展采取的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1、对农村教育资金的大笔投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卫生和生活条件,建设和谐、生态校园,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决定在2006年部分省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从2007年年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工程”试点。这是一件好事。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实地搞好农村基础教育。加大投入,使得农村小学的教育更好地发展。
2、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头等大事。我建议采取措施:一是开展“送教下乡”、“支边”等活动,达到城乡教师间的互相交流。二是多培养农村骨干教师,开展农村教师“名师工程”,调动农村教师工作热情,用先进典型带动一大片。三是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新教材培训”、“专家讲座”、“名师讲座”等。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参与一些教师团体,如“青年教师协会”、“作家协会”、“书法协会”等。四是辞退一些不合格的民办教师,引进一批大学生到乡村小学支教。五是学校内部把教改科研活动真正搞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自己的课题”.六是督促农村学校认真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杜绝那些应付检查的作假手段和形式主义。
6.农村社会现状调查报告 篇六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关于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 现状的调查报告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作出的一项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自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扎实推动。新农村建设内容多、难度大、任务重,需要全社会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紧缺,领导班子和劳动者素质不高,发展模式陈旧等诸多问题。所以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才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密切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省宜昌市所辖。位于鄂西南山区、清江中下游,1984年7月始设。我县面积为34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约41万,是一个在历史上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我县境内有土家族、汉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2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约占51%。长阳资源丰富、物种繁多,拥有水、矿藏、生物等优势资源。全县水能蕴藏量达到400万千瓦,已探明的矿种有30余种,拥有大型铁矿床火烧坪铁矿和全国第七大锰田古城锰矿,还是全国百家重点产煤县之一。
下面,将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具体谈谈我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
设中的亮点。
一是“土地托管”。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农村土地流
转市场日趋活跃,除了转让、转包、互换等流转方式外,代耕、合股分红等简便易行的土地托管方式应运而生,这种新型的土地流转形式,使拥有耕地的农民、实际经营者等多方受益,同时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及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托管优化了对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合理利用,解决农村有地无人种和有人无地种的矛盾,使我县的农业发展不再受生产资料的制约。比如火烧坪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随着土地流转的进行,发展态势非常喜人,已经迈出湖北,走向了全国市场,并成功实现了长阳高山蔬菜直供奥运餐桌和世博会。
在盘活农村土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土地托管发挥了典型带动作
用。实现农民共同增产增收,还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了劳务经济与农业生产的“双赢”。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土地托管使一家一户分散种植难以实现的规模化种植的潜在优势得到了发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创造了合作社与农民共享的利润空间。同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的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二是“特色突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柑橘”和“烟草”是我县的两大特色农产品。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狠抓建设必将收益显著。目前,县委县政府领头,农业、财政、农机、烟草等相关部门具体着手,要政策给政策,要服务给服务。
清江柑橘堪称“水果中的精品,自主培育的柑桔新品种“华柑2号”,是湖北省仅有的两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柑橘品种。历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柑桔产业的发展,自2006年以来,连续5年举办清江柑橘文化节强力推介清江柑橘,2006年清江柑橘还被商家竞卖了1.8万元,“闹”上了央视荧屏;2007年,300万公斤清江柑橘出口俄罗斯,作为亮点首次走入央视“新闻联播”;2008年,“万人免费果餐”和原汁原味的土家民俗歌表演令人流连忘返;2009年,长阳在亚洲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建立了清江柑橘直供中心,清江柑橘高调进入北京市场;2010年,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9名外国友人,采摘下2010年清江柑橘,清江柑橘的知名度不断提升。目前,全县清江柑橘10万亩、产量20万吨,产品俏销国内外,农民收入节节攀升。
2010年8月,湖北省现代烟草农业暨烟区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宜昌市兴
山县召开。会后,县烟办及时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了汇报,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召集烟叶生产领导小组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并学习了相关文件,研究部署了后期工作。要求,要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大力推进基地单元建设创新、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体系创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强基础、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来,切实转变烟草农业发展方式。把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烟叶拉长产业链,培育支柱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区生产条件,提高烟农生活水平。依托专业村和重点村,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全县现代烟草农业工作水平。全体烟叶生产工作者统一了思想认识,一致认为:一要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抓住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有利条件,依托烟草产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二要明确烟叶发展目标,精心规划、全面推进、进一步提升全县烟叶生产水平;三要强化措施,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扩大试点示范,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基础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进
一步探索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四要安排部署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明确责任,层层抓落实。
2008年4月22日至24日,长阳县农业局高山蔬菜研究所所长王兴国,县土肥站站长刘春华一行深入渔峡口镇沿坪、高峰、布政、招徕河等地,开展 科技下乡 活动。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参与的热情极为高涨,三天活动中共培训种植农户530余名。
三是“抓好短板”。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境内水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但
同时境内多山,部分地区土地贫瘠,部分农民无以为继,更别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委县政府积极调研,认真考察,细密安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前期的各项准备后,2008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枝柘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近日完工,该项目为渔峡口镇农业综合开发第一期工程,总投资380万元,占地总面积1.65万亩,项目区辖1个村民委员会,9个村民小组。目前该地区改造后成果喜人,农民结合实际,种上了烟草、柑橘、大棚蔬菜等,收入大增。
同时,长阳山川秀美、风情浓郁,景观独特,素有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的美誉。县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带动农民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目前,长阳境内形成了“一坝(隔河岩大坝)两库(隔河岩水库、高坝洲水库)”的独特景观,清江已变成绵延数百公里的梯级长湖,为绝佳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与神农架、武当山、长江三峡齐名,并称为湖北四大甲级旅游资源区。长阳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长阳被命名为“湖北旅游强县”。长阳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民俗多姿多彩,内涵丰富的传说故事、炽热流畅的吹打乐、哭中有喜的哭嫁歌、散发泥土芳香的薅草锣鼓、婀娜多姿的花鼓子、风味独特的土家菜肴等,无不充满着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
四是“质量立县”。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农民的“钱袋子”问题解决好,光靠小农经济还是不够的。县政府紧密结合实际,广泛调研,结合实践引进了一批具有我县优势的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成果喜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实例就是“凯雄渔业”。位于清江库区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龙舟坪、鸭子口、都镇湾、资丘、渔峡口等乡镇的农、渔民,都将享受到凯雄渔业带来的商机。据了解,凯雄渔业全部达产后,每年可消化清江鱼2万多吨以上,不仅可以带动1000多养殖户3000农民致富,可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以上,同时,凯雄渔业直接增加了500多个农民的就业岗位。目前,长阳“清江鱼”远销欧盟,广受好评。
要长久地又快又好地发展地方农业经济,坚守质量打出品牌是关键。在我县人民政府县长吕学锋主持召开自治县七届人民政府第56次会议,专题研究质量兴县工作。县人大副主任田文大、县政协副政协主席林爱和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长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杨德芬关于质量兴县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要求:一是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质量兴县、品牌兴企的意识;二是要建立人人追求质量,个个树立品牌的制度;三是各部门、各企业要扎扎实实推进质量兴县、品牌兴企的工作。会议决定:同意出台《推进质量兴县 实施名牌战略管理办法》;同意设立清江质量奖;由长阳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向上申报争取食品检测室项目,长阳县科技局负责对检测室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为此,长阳县人民政府设立清江质量奖,鼓励地方企业把好质量关。
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深入落实科学
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特色农业大县、新型工业强县、生态文化旅游名县,打造都市后花园,构建平安长阳、信用长阳、文化长阳、生态长阳、富裕长阳,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跻身全省山区县(市)和全国民族自治县前
列”的战略目标,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质量高、后劲足、斗志旺的良好态势。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9.65 亿元,同比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8 亿元,同比增长19.5%;财政总收入 2.68 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
要有长远眼光,在产业发展上要有长期考虑,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开展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职能部门上下联动的方式,共同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未来几年,相信在县委县政府将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扎实工作,开拓奋进进程中,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蒸蒸日上,必将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7.农村社会现状调查报告 篇七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1. 农村老龄化、家庭养老的方式变化加重了社会养老保险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据大幅比例。从年龄分层角度讲, 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的基数不断增大。从1990年到2000年, 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从768万增加到了1199万, 增加速度远远超过老年人口和总人口。预计到2020年, 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超过2700万。81%的高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病, 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自理, 16.7%的人或多或少需要帮助, 5.1%完全依赖他人。并且伴随着城市化的步伐, 愈来愈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 农村劳动力输出较多, 年龄结构发生变化, 老龄化趋势严重, “两头大, 中间小”的局面更加突出, 这便使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赡养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 父母养育子女, 子女赡养父母是义务、是责任, 这一传统代代相传。家庭养老方式一直都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调查资料显示, 在我国生活上需要照料的老人95%以上靠家庭养老, 他们主要靠配偶和子女照料。而改革开放后, 经济快速发展, 生活方式、养老方式发生变化, 农村城市化向家庭养老提出挑战:第一, 独生子女构成的家庭结构成为我国农村的主要家庭模式, 其赡养压力增大。目前的青年一代担负着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第二, 农村劳动力的流出给家庭赡养带来了一定困难。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内地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向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城镇流动, 这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 难以尽到供养老人的义务。
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覆盖范围不全面。
据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其中农村老年人群的庞大队伍又占到75%, 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中, 能最终享用到社会保险金的人数只占投保总人数的0.5%左右, 实际投保人群中, 20~60岁的投保人数占理论上投保人数的比重甚小, 还不足1%, 所以, 未来一段时期内能通过社会养老保险拿到社会保险金的人数并不多。目前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还不够完善, 其他的社会养老保险, 如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就少之又少了, 大部分农村老人没有任何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另外, 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务工劳动力从不到200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14亿人, 所以外出务工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养老问题成为农村另一个养老瓶颈。而现在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中没有提农民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 比如, 外出务工农民区别于留守农村的农民等状况都没有得到明确说明, 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有享受到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惠, 又没有享受到农村养老保险的便捷, 也没有享受到法律对他们切身利益的保护。
3.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管理水平较低。
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一直都是一项高标准的工作, 在服务和管理水平方面要求也较高, 既有服务民众的难度, 又存在合理提高管理水平的困难。同时对监管工作的要求也很严格, 按照保障制度的做法要求, 管理、缴费和监管三方要实现三权分离, 互相监督, 这样才能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真正用在参保农民身上, 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统一, 使保障基金能够快速合理地保值增值, 使基金能够畅通无阻地运营。但目前我国农村保障基金没有实现有效的管理, 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缺乏统一的管理。
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途径
1. 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提高保障水平。
面对日趋庞大的老龄化队伍, 农村养老从社会保险出发, 保障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 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按照相关制度规定, 对一些日常生活消费不能自我满足的贫困老年人, 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将这一部分特殊群体纳入特殊照顾范畴, 让他们享受特殊的待遇, 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护下享受到与当地经济水平相当的待遇, 从而确保农村劳动力的正常运转;对有一些经济生活水平高的家庭, 应该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养老保险, 适时适度地调整农民养老金的给付水平;对于独生子女家庭, 应倡导他们及时参保, 以减轻家庭负担, 使他们能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以及社会养老保险带来的效益。
2. 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紧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加快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 增加农民的收入,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给予农民更多的照顾, 改善农民的养老机制, 让他们了解到社会养老保险是对他们老年生活的重大保障, 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 使农民能真正认识社会养老保险, 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民, 尽可能地鼓励他们参加养老保险, 有效增加参保人数, 规范合理的缴费标准, 有效发挥养老保险的作用, 不断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3. 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
8.农村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篇八
课题源起
初次了解到失独家庭,是在网上浏览时,看到一则新闻报道《上海失独家庭约3.9万户。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中新网上海8月22日电(记者陈静)上海市婦联今日披露,根据人口学人口预测办法估算,上海失独家庭(即,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总量约为3.9万户,养老问题正成为失独家庭最突出的生活需求和社会问题。
看到上面新闻后,我们感到很震惊,能想象得到失独将会给家庭带来多大痛苦。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我国实施了“单独”政策,因此,城市中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我自己就是独生子女。作为中国率先开展计划生育的城市,上海独生子女家庭比重更高,伴随而来的失独家庭问题也更加严重。此前相关部门公布上海失独家庭总量为7000户,很大程度低估了申城失独家庭规模。最初七八十年代首批实施“单独”政策家庭的夫妻如今都已经进入老年阶段,他们的生活保障等问题日益突显,也给政府和社会管理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死亡而产生的失独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专家根据人口普查等相关统计资料,对我国失独群体的数量、增长速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推断,普遍认为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其中广大农村地区家庭又占有很大的比例。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也显示,中国现有独生子女2.18亿,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每年的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有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增加7.6万个失独家庭。
而相对于城市,农村失独家庭就更显得困难,更需尽快展开失独家庭支持计划和相关社会政策设计,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来给予这一群体必要的关怀和支持。
研究问题
了解农村失独家庭现状。以上海市奉贤区某个镇x村为对象,了解奉贤区失独家庭(家庭成员平均年龄50-80岁)目前的生活状态。
了解目前政府和社会对农村失独家庭的支持与帮助现状。
通过调查和研究,提出对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的一些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本课题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
文献法。文献阅读和分析,文献主要源自学术期刊网上近十年来各类期刊文章、会议文集、报刊报导及博硕士论文等相关文献,同时结合现有各类相关学术、著作出版物等纸质文献,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细致梳理、分析,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访谈法。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对失独家庭进行深度访谈,从而获得课题研究所需数据,以及了解目前失独家庭面临的现状,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法。
调查法。对失独家庭、街道、居委、社会团体组织、慈善基金会等进行实地调查,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失独家庭生活现状,以及社会对失独家庭的支持方式。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文献研究
大量阅读各类期刊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硕博论文。
查阅相关法律文献、法律法规等。
第二阶段:确定研究对象和收集资料
本课题以上海市奉贤区x村的失独老人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走访奉贤区民政部门、x村等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奉贤区失独家庭大致现状(人数,生活状况等),以及中央、市政府、区政府、街道地方社区的各项失独政策和关怀措施,寻求失独家庭信息。
第三阶段:实地调查与访谈
深入失独老人群体,通过访谈以及介入失独老人参与的各项社会活动,整理分析失独老人生活的现实情况和主要困境,以更加深入地分析失独老人的社会支持问题。
到奉贤区x村进行实地调研,采访社会相关人士,从而了解全中国和上海市对失独家庭的社会支持的基本情况,以及社会各界对“失独”现象的观点和看法。
第四阶段:充实信息,分析数据
根据调研及访谈所得出的信息,完善调研和访谈提纲,对研究对象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对失独家庭生活现状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对失独老人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寻求社会和政府力量来帮扶农村的失独老人,提出使失独老人摆脱生活困境,融入社会的方案。此外还要进行反思,以达到政策倡导的目的。
第五阶段:评估与论文撰写
本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汇集各种资料、总结工作方法来检查介入的结果和目标,总结工作经验,发展本地社会工作在此领域的研究,为研究失独老人群体提供案例分析。
现有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口的老龄化,失独老人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些理论工作者和社会实践工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endprint
一是失独老人面临心理创伤,缺乏救助。赵仲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意外死亡(特别是大龄独生子女的死亡)使父母精神受到沉重打击,长期处于痛苦之中。张瑞凯研究发现,71.9%的家庭选择他们而临的最主要困难是“如何解决因子女死亡导致的家庭成员情绪长期低落”的问题。陈雯等采用仲氏抑郁症量表,发现有76.9%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二是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亟待完善。张瑞凯对北京市Y区调查显示,
“失独”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养老金和特别扶助金,其中选择养老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失独”家庭比例高居首位占入,5.5%的家庭选择了低保金,这一方面反映“失独”家庭主要成员多处于离退休状态,也折射出农村“失独”家庭在没有退休金收入的情况下,养老经济困境更为严重,城乡差别对“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是失独老人的生活医疗缺乏照护。袁伟霞调查统计,“失独”父母中5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患重大疾病的有60%-70%。张瑞凯调查显示,“失独”家庭被访者及其配偶身体健康情况不佳,55%的被访者表示患有某种疾病,还有6%的被访者身体严重疾病。可见,随着“失独”父母年龄的增长,生活照料以及医疗陪护的需要就越来越迫切,然而,我国老年服务市场化水平较低,养老的专业人才资源缺乏,在居家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模式的情况下,失独老人的生活、医疗照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将失独老人纳入救助制度。社会救助应是解决“失独”家庭问题的主要依托,而心理救助是难点。谢勇才等提出:在对“失独”群体进行社会救助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心理救助和医疗救助。此外,李赫一提出针对法律诉讼及赔偿问题,需建立独生子女亡故家庭的法律救助制度。查波等以上海市郊区为例,洪娜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扶助机制的建立。
二是提高失独老人养老保障。袁伟霞提出应启动“倒按揭”为独生子女死亡老人提供生活保障。杨中强对我国发展逆向年金住房抵押贷款[]分析的结论是,建议推行逆年金住房抵押贷款。而刘佳等通过对“倒按揭”进行概念解析,构建了个体“倒按揭”精算模型和家庭“倒按揭”精算模型。
三是创新失独老人救助相关社会工作。解决“失独”家庭问题,需要创新社会工作,突出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性,整合政府、社区、社会企业、义工团体、志愿者等社会资源,使社会力量的参与常态化,并积极引导“失独”家庭自助组织的健康发展。彭善民认为针对“失独”人群的服务目标或任务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危机应对期、封闭孤独期、反社会期(部分“失独”人群因得不到适当疏导,可能会产生反社会的情绪和行为)、增能发展期,并对不同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提出建议。梅志罡从宏观社会政策介入、中观社区社会工作介入、微观小组和个案工作介入三个层面,提出社会工作在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困境的具体建议。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失独”问题具有着多元化的视角。但也较零散,缺乏系统性研究,并且农村的失独老人在研究中也往往被人忽略。且有些也只是基于口头推想,停留在关怀,温暖,援助方面,而没有深入进行微观的社会调查与分析,缺乏实践性、操作性的研究。所以,有必要尝试,在系统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将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介入失独老人的生活环境中来进行一些研究。
对有关“失独”问题的政策审视
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确立了20世纪末将中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奋斗目标,而这样的奋斗目标又是同人均一千美元的追求相联系的。中国当时认为:人口每增加一点,都是对“四个现代化”的冲击,以致于得出结论:“唯一的出路就是少生”。定下了这样一个“宏伟目标”之后,中国的人口政策在1980年骤然收紧。即从“晚、稀、少”迅速转变为“一胎化”。其标志是1980年9月發表的《中共中央关于控制中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其主要内容就是“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公开信》是“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但后来全部成了强制。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第四十九条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由此,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开启。
根据1990年全国生命表(两性合计)权威数据:每1000个出生婴儿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男性和农村孩子25岁以前和55岁以前死亡的概率比前面的平均数字还要高一些。这也意味着,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因为总有一个风险比例,让他们中的一部分将来成为失独家庭。“失独现象”的大规模产生,表面上看,可能是各种偶然事故造成的,深层次看,则是独生子女家庭庞大基数与一定风险概率下的必然结果。关于这个问题,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教授穆光宗有一个观点:失独风险虽然说起来林林种种,但最核心的却是“唯一性风险”或者“无替代风险”。我们国家目前的独生子女家庭,绝大多数属于“政策性独生”的范畴,而非“选择性独生”的序列。所谓“政策性独生”,即按计生政策规定只生一个,相对应的也就有了“政策性失独”风险,这个风险需要国家兜底承担。所谓“选择性独生”,即在有选择的前提下只愿意生一个,相对应的也存在“选择性失独”的风险,这种情况,应当由自己负责。显然。对于绝大部分失独家庭来说,
“只要一个孩子”是政策的共性选择而不是他们的个性选择,因此,一旦遭遇“政策性失独”的人生灾变,国家理应立法保障其权益。
9.农村社会现状调查报告 篇九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一、调研背景
学校:专业:班级:学号: 姓名:1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运强盛的根本问题之一。生活在广大农村学龄儿童的教育现状是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家就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保障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05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06年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等。对这些改革和法规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和执行情况、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支持农村儿童受教育的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目前农村儿童接受教育的真实现状的了解,成为本次农村地区教育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二、调研形式及过程
针对农村教育资源的特殊性,我选取了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我的家乡阜南县农村家庭作为本次调研的实地走访对象。调研的形式将学校走访,农民家庭走访和地方村级干部访谈结合在一起。通过学校走访和村级干部访谈对教育改革及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和宣传,通过农民家庭走访并结合村干部的访谈对农民家庭的教育观念、学龄儿童受教育现状以及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和当地整体经济状况进行全面了解。
教育观念,观念决定了人的选择,而农村家庭对教育的看法则决定着他们孩子未来的命运。在走访的近40户家庭中,不同的家长对通过送子女读书来改变家庭现状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有的指望孩子能上大学到城市工作,还有的则简单明了,能解决孩子以后问题即可,等等。但是,有一些家庭则因为经济原因明确表示只要孩子读完初中就回家务农,也有一位家长则直接表示孩子读书没有出路。
人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则意味着希望。在金钟镇与金钟文学社杨引丛社长和斜坡希望小学侯新民校长的座谈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样的希望。两位杰出的当代青年,都选择了从思想意识上来改变当地百姓的生活,并且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
三、教育现状
围绕农村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从前面几个方面可以看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经费制度的改革切实保障了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在我所走访的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基本获得了全免费教育,同时为了保障“两基”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措施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经费制度的改革保证了农村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当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村社干部的认可。目前小学的书本费在40元以内,初中的书本费也不超过70元。在当地政府和学校老师的努力下很多家长都改变了陈旧的教育观念,把子女受教育问题看成是父母对子女应尽的责任,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宽裕的也表示一定会让孩子在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下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在方面也是同样存在不同的问题,具体问题表现为:
(一)办学条件方面
多年来,教育投资偏重于城镇,对农村教育投资几乎为零。目前各乡镇不同程度仍存在危房,教学仪器、设备、器材缺乏陈旧,食宿条件更是落后,大部分乡镇没有。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跟不上形势的要求。一方面农村有一部分教师于上世纪90年代由原来民办转为公办的,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另外,近几年农村年轻教师不断调入城镇(主要原因是: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滞后、学校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乡级财政发放工资,使教师思想不稳定,大批涌入城镇),且新鲜血液没有及时注入(从2003年以后农村学校没有分入年轻教师),目前农村一线教师师均年龄47.2周岁,个别学区如沙尔沁乡、三两区域服务中心教师平均年龄52岁,教师老龄化已十分突出,大部分教师教法死板、知识陈旧、管理松散,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2、英语及小三门(英、体、美)科目专任教师严重缺乏,素质教育在农村发展滞后。各个乡镇都不同数量的外聘社会上稍懂一些相关知识的、没有理论知识和教师任用资格的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
3、部分农村教师素质偏低,且不安心工作。受历史原因,现农村有很大部分教师为原民办教师转证上岗,未受过专业培训,没有较好的专业技术知识,素质相关偏低,不能较好的胜任工作。而且大都在村里搞种养殖业,不能安心工作。
(三)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1、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局与乡镇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责、权、利不统一,教育局行使管理权、人事权、财权,乡镇仅承担发工资义务(乡镇财政预算中根本就没有教育投资预算),没有发挥更好的作用。
2、专任教师数与行政辅教人员数比例不合理(比例为5.6:1)。尤其学区机构雍肿,加之选任干部综合素质偏低、职数多,不仅不便于工作,不好团结,且加大了办公经费开支。
3、学区、学校自身管理不到位,各种制度不健全,奖罚激励机制没有形成。
(四)教育教学秩序方面
生源不稳定,教育教学秩序混乱。好多学生都到县城读书,农村学校生源少,教师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城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乡村学校却保证不了充足的生源。
(五)教育教学质量方面
乡村小学段学生外出就读,脱离家长监护管理,荒废学业偏多。据调研统计,有70%以上学生学业荒废
四、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提升质量。
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各乡镇、区域服务中心人口、学龄儿童、地域特点、交通条件、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校点进行合理的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加大投入,提高待遇。
1、建议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旗财政统一发放。
2、投资改善农村小学的食宿条件,修缮、新建校舍,完善教学器材、仪器、设备、办公条件。
3、提高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福利待遇,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工作。
(三)充实年青教师,合理安置好老龄教师。
基于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问题及原因,建议制定五年规划,培养、招聘充足的年青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要采用协议合同制,并限制五年内不准转岗或流动,促使五年内师均年龄达到35周岁以下的目标。严格招聘条件,尤其杜绝学历不合格、非师范类学生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教师队伍。同时,建议对现有老龄化教师实行(男:55岁,女:50岁)转岗、进修或退养制度。
(四)明确教育局、乡镇对农村学校的管理职能。
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规范管理,实行教育局、乡镇对农村学校的双重管理,要在校长聘用、教师流动等问题共同协商认定。要完善校长竞聘制度,把思想好、能力强、作风硬、素质高的人才谋取到学校的领导岗位上,更好地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
(五)整治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建议小学校点收缩后,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开办幼儿园,以保证农村
【农村社会现状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调研报告07-0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思考12-15
农村社会考察报告10-24
经典农村社会调查报告09-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0-14
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10-2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1-04
乡村农村社会实践报告07-23
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0-12
农村扫地社会实践报告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