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生活案例分析(精选8篇)
1.中班幼儿生活案例分析 篇一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天
和家长玩一个互动的小游戏
其实我们每个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主要在于怎样去培养,今天大家能抽出时间参加幼儿园的这个讲座活动,说明我们都是很关心孩子教育的。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天”。我们中班的孩子再过不到一个月就要升入大班了,在这个关键时候,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结合我十几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 什么是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说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玩具、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刷牙等,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位在国外知名大学留学的博士生,她每年都能拿到最高奖学金。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般能想到的肯定是“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可她却否认了,她说自己有一个秘诀:导师经常会让学生帮忙复印资料,其他同学复印完资料,就一份一份摞在一起交给老师,而她每次复印完,都会把资料装订好,并在每份资料上注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这样,导师在看资料时就一目了然,不必去查找和核对原文了。这就是她能拿最高奖学金的秘诀。
我想,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可能有些诧异:复印资料是一件生活琐事,怎么就能依据这一点来评判学生呢?难道这会比学习成绩优异更重要?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家庭教育,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智力、特长的培养看的很重,而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则不大重视。大家通常觉得孩子会不会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等这些“生活琐事”,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无足轻重。这种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只看到了表面,而忽
略了本质,忽略了这些习惯背后的价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生活是否舒适,也关系到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具备生活能力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会做,什么事情都难不住他,他的自信心就会很强。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事事不会做,处处有困难的孩子,不仅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磨难,还会逐步滋长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中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3—6岁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就眼前来看,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需要,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如果不会自己洗手、吃饭、穿脱衣服、擦屁股等,将很难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而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无形中也会受到同伴的歧视,导致孩子自信心差。就长远来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康完善的人格。孩子在学习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会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和独立做事的好习惯。这种自信、独立、不依赖他人的良好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使孩子长大后容易适应社会和周围环境。
给大家介绍几个关于孩子自理能力的案例: 案例一
广州中山高中二年级学生欧雯,从10岁至高二已经获得全国和广州发明15项,有几项已获国家专利,她的父母是普通工人,只是根据她肯动手的特点,及早让她生活自理,帮助操持家务事,还有意识地把生活费交给她让她买菜做饭,安排家人的生活,正因为如此促使她发明了净水器,生活引发了发明,发明又激发了求知欲,欧文说是家庭造就了她。当记者采访欧雯的父母时,欧雯的父母说他们最注重的就是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欧雯上幼儿园中班时,每次吃完饭就会很主动的帮妈妈收拾饭桌,早上起床也不用人管,她会自己把衣服穿好,把小被子叠好,然后自己去刷牙洗脸,晚上睡觉时,会自己把衣服脱下来叠整齐放在床头。上大班时,每个周末都要把家里齐齐的擦一遍,还要帮妈妈干许多的家务活,例如洗碗、拖地等。正因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自理能力了,所以欧雯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
案例二 魏永康的故事
2005年8月16日,央视《实话实说》栏目先后播出了一个“神童”的故事。湖南省华容县有个魏永康,他4岁上小学,8岁上重点中学,13岁考上重点大学,被誉为“东方神童”;17岁时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但是20岁时因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
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科学家,她经常教育儿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不需要学做任何家务,因为你以后成了科学家,所有的家务都有保姆替你做!”因此,魏永康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一切生活起居全由母亲包揽。高考的时候,母亲甚至让儿子看书,她在一边喂儿子吃饭。上大学了,魏永康连系鞋带、扣扣子、挤牙膏都不会。读研究生时,母亲不能陪读,他什么都不会。天冷不知道添衣服,不会交往,因为没有人提醒,他经常错过上课时间,有时虽然想起来了,却连鞋子也找不到,只得赤着脚进教室,更不要说洗衣服、收拾房间了。他多次错过考试,被记为0分。2002年5月,他因错过了计算机语文考试,被取消了硕、博连读资格;2003年4月,他又错过了提交硕士毕业论文的时间,被中科院做了肄业处理,劝退回家。此时,魏永康“神童”的光环褪尽,昔日的神童成了落魄之人!
案例三
我一个朋友的故事,孩子已经上初二了,给她买一次药,就激动的不得了,到西安上高中不适应。
听了这些案例,不知道我们家长有何感想?会有怎样的启示?
※ 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1、能正确掌握洗手、漱口、洗脸的步骤。
2、进餐时基本做到三净(碗、桌、地),饭后会帮助大人收拾饭桌。
3、能正确穿脱衣裤、系鞋带、叠小毯子。
4、大小便能够自理,会自己使用便纸。
5、会使用筷子进餐。
6、能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在家自觉做到早晚刷牙,能自己挤牙膏。
7、玩具玩好后,能自觉整理并归类放到固定的地方。
8、知道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能自觉将垃圾放到垃圾箱内。
9、有做值日生、为集体做事的欲望和能力,学习擦桌、椅、浇水、饲养小动物等。
10、知道父母的手机号码及家庭住址。
※日本学前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播放日本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图片。
回头看一下我们中国,比起来我们已经输的一塌糊涂了,我们的孩子四五岁了还不会穿衣服、叠被子,甚至是一些很简单的事情都无法做好。不是我们的孩子笨,而是我们没有给他提供动手的机会。
国外孩子为什么比中国孩子自理能力强,因为父母不娇惯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咱们应该好好向人家学习,教育好下一代,不能再娇惯孩子了。
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种现象,例如:当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时,发现孩子的鞋子或裤子穿反了,家长会怎样想,肯定会埋怨老师粗心,有的还会当着孩子的面骂老师:“你们老师也不知道是干啥吃的,鞋穿反了也不知道给换过来。”有的会骂孩子:“你怎么这么笨,鞋穿反了也不知道换过来,也不嫌难受。”可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国外就大不一样了,家长接孩子时,如果发现孩子鞋穿反了,会特别开心,她们不会埋怨老师,她们认为孩子的鞋穿反了,肯定是孩子自己穿的,这说明老师没有帮忙,是孩子自己动手的,反而还会感激老师。
※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自理能力需要从小开始培养,长大后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3—6岁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期。但现在大部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长过度溺爱包办。给家长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豆豆小朋友在幼儿园是个样样表现都很优异的小朋友。她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整理物品„„还常常帮助一些能力弱的同伴,是教师眼中的佼佼者。一天早上来园,豆豆的鞋子穿反了,经老师提醒后,她一边说“都怪奶奶给我穿反了。”一边熟练的将鞋子换了过来。
经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幼儿已经熟练掌握了穿鞋的技能,可她为什么还要家长继续“帮忙”呢?这应该归因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以及他们
对孩子自理能力的不信任。现在大多数孩子入学前主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退休后的老人对第三代更加的宠爱,他们认为,孩子小,不忍心让孩子干这干那,如果累坏了怎么办?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照料孩子,因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正因为在这种溺爱包办思想的支配下,当孩子们主动要求自己动手时,家长产生了众多的“害怕”和“不信任”思想:孩子自己动手穿衣怕穿不整齐,怕慢了生病;孩子自己吃饭怕吃不饱,怕掉得到处都是,怕吃的慢饭凉了;孩子自己走怕累着,怕磕着碰着;孩子自己洗脸怕弄得到处是水,怕洗不干净,孩子自己擦屁股怕擦不干净,孩子自己睡觉怕睡不着,怕蹬被子,怕危险„„因此家长把孩子动手的愿望和机会全都剥夺了,使孩子一旦离开了父母就不知所措。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妈妈我来洗吧,爸爸我来拿,我自己来„„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许多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由于孩子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妨碍了孩子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4、家长指导培养的策略不正确
案例:有两位幼儿他们都很想自己动手穿袜子,疼爱他们的妈妈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当面对幼儿满头大汗的歪歪斜斜的穿进去一只时,A妈妈气冲冲地冲幼儿喊:“我说你不会,你偏要逞能,算了算了,让我重新给你穿。”这位幼儿由这之后再不愿意尝试着自己做事情了。B妈妈去欣喜地赞赏自己的孩子:“哟!今天你自己穿进去一只了,真能干。来,让妈妈瞧
瞧!嗯,不错,如果这个地方方向再调整一下就更好了。”这位幼儿受到鼓励,不仅把袜子穿得越来越整齐,而且独立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也越来越强了,久而久之,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了。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家长也想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其初衷是好的,但到头来,仍然没有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训练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没有耐心,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这时正需要的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提高,使幼儿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情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 我园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做法
放图片(孩子穿衣服、叠毛巾、叠被子、擦凳子等)※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给家长的九条建议: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在场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从幼儿园学到的。
这个故事说明了学前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么的大。
有一个公式是“5+2=0”,意思是周末两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孩子在幼儿园5天的学习所得。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和家长的教育分不开的,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学前期不要留下什么遗憾,首先要从我们家长做起。
1、尽早开始,省时省力效果好。
一是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也比较听话。二是孩子越小大脑发育越快,劳动手脑并用,对开发智力效果越好。三是孩子从小就有劳动的欲望,顺势引导更省劲。比如孩子在一岁时就夺筷子夺勺要自己吃饭,两岁时,大人干什么都要参乎,热情很高,三岁时你洗衣服他手就伸进水盆给你“帮忙”,你这个不要动,那个不能摸,生活上你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都不用他自己动手,孩子慢慢就变懒了,一旦养成懒惰的习惯后想再改变就非常困难了。所以,尽早开始,从吃饭穿衣入手,保护孩子的劳动欲望和积极性,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省时省力效果还好。
2、多给鼓励,培养劳动兴趣。
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原动力。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好的表现,正面引导,有利于劳动兴趣的培养。比如,当孩子干完一件事后,只要孩子认真做了,你就应给予肯定和赞许,你可以对孩子说:“谢谢你,帮了妈妈的忙”;“你干得不错”;“妈妈能吃上你洗的水果,真高兴”,使孩子产生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这样,孩子就会从父母的评价中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更加热爱劳动。
有个叫点点的女孩,一岁多就开始学着剥葱,妈妈用她剥的葱做完菜后告诉点点,这就是用你剥的葱做的菜,爸爸说:“我说今天的菜怎么这么香,原来是我们点点剥的葱。”你看点点那美滋滋的自豪样。就这样,时间长了,妈妈干活时,特别做饭时,点点总爱“帮忙”。妈妈专门给她做了一套小围裙、小护袖。包饺子时,她也和大人一样,系上围裙,戴上护袖,一会儿擀饺子皮,一会儿包饺子,忙个不停。尽管弄得满身都是面,包的饺子也不成样子,但毕竟是个积极的参与者,不仅给家人带来了欢笑,而且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积极性越来越高。她上学后学习特别主动,与从小劳动习惯的培养是有直接关系的。我们家长做家务时,肯定经常会听到孩子在旁边说:“妈妈,让我来帮你吧?”。这时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是在添麻烦而不愿让孩子动手,这种拒绝无疑是在扼杀孩子独立动手的意识。其实这正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好时期,应当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适时塑造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要重视孩子此时出现的每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要求和行为,并加以鼓励和提供实现的条件。
这里家长要注意以精神鼓励为主,也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切记不要做家务就给钱,单纯的物质刺激,或事前许愿,不利于优良品质的培
养。其次,不论劳动质量怎样,即使损坏了东西,也不要责怪孩子。要先肯定孩子的积极性和态度,然后耐心地指出不足,帮他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把错误变成学习的机会。
科学家科勒的故事:
科勒是个在医学上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有记者采访他:为什么他会拥有超过一般人的创造力,是什么因素让他与众不同?
科勒回答说,他一直认为,这都与他童年时他母亲给他的经验有关。有一回,他想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但一失手,奶瓶掉在了地上,牛奶流了一地,简直像一片牛奶的海洋!他的母亲发现了,并没有吼叫要教训他或惩罚他,而是说:“哇,好小子,你制造的这场麻烦还真棒!我好像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反正损失已经造成了,在我们动手清理它以前,你想不想在奶水坑中玩几分钟,比如,放上一只小纸船?”
他果真兴致勃勃地玩了一会儿。最后,母亲对他说:“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麻烦时,最好还是你自己把它清理干净。所以,我想你一定愿意这样做,是吗?我们考虑一下,是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清理它呢?你更喜欢哪一种?”他选中了海绵,于是这对母子一起清理地上的牛奶。
清理完毕,母亲提出建议:“刚才,在如何有效地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我们已经做了个失败的实验。现在让我们到院子去,给瓶子灌满水,看看你是否能拿得动它。”这一下,小科勒学到了,只要他用双手抓住瓶子接近瓶嘴的凹陷处,他就可以拿住它,不会再掉在地上。这堂课真是太棒了!’
这个著名的科学家回顾说:“那一刻,我知道我不需要害怕错误,此外,我还学到很重要的一点,即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一样。即使实验失败,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孩子是成长中的人,犯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就连我们成人也同样会犯错误的。重要的是我们成人用什么态度和方法对待孩子的错误,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看到这个故事,每个父母都该认真思考:我们家的科学家是不是(会不会)毁在了我们错误的教育方法上?如果,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跟科勒母亲的反应一样,那不是又多了很多科学家吗?
再者,家长切忌两种做法:一是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这样会使
孩子对劳动产生反感;二是不能因对孩子的劳动看不上眼而随意批评,甚至把孩子推到一边自己干,这样势必挫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
3、明确任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3岁以后,就可以明确分配给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任务,并告诉他,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为家庭建设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记得我以前带过的一个小孩小杰,他妈妈就特别会教育孩子,他和我聊起过他的做法,她是这样做的,饭后的家务活分配给每个人,4岁的小杰任务是收碗筷、倒垃圾。每次吃完饭,她都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出门就主动把垃圾袋提着,有时垃圾太多,看他提不动,大人要帮他提,他就说:“这是我的任务。”连拉带拖也要把垃圾袋拖到垃圾箱处。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小杰上学后不但学习好,还特别爱劳动、会劳动,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
4、明确要求,培养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孩子社会化的必备素质。在布置劳动任务时,对所要完成任务的范围、时间、质量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可以使孩子从小有个秩序概念和规则意识。比如,在孩子的房间里,衣服、玩具、文具和书都有合理的位置,你可以要求孩子用完后整理好放回原处。可能经常有小朋友到你家玩,常常会把玩具和书弄得到处都是,小朋友走后,让孩子一件一件收拾起来,即是他收拾得不太到位,你可以帮她一把,但让孩子知道了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下面讲个例子:5岁的洋洋把十几辆小汽车玩具扔得满屋子都是,妈妈一定要他收到盒子里,洋洋不同意。最后洋洋哭着找奶奶,奶奶说:“好宝宝不哭,奶奶来收。”说完就开始收拾玩具。妈妈看见急了说:“不行,要他自己收拾玩具。”两位家长处在僵局中,这时爸爸走过来说:“奶奶辛苦了,这次就爸爸帮你吧,我们来分工你收几辆小汽车,剩下的我帮你,我们一起来把这些玩具全收拾好。”爸爸让洋洋自己收拾的玩具放在一个盒子里,爸爸收拾的放在另一个盒子里。第二天就让洋洋玩自己收拾的玩具,样样很快就能自己收拾了。爸爸又拿出几辆汽车说:“洋洋真棒会自己收拾玩具了,这些汽车奖励你,记得要将他们收拾好哦!”洋洋高兴地接过汽车,将他们放在盒子里。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出了什么问题?
1)洋洋没有与自己年龄相应的自理能力 — 5岁了不会自己收拾玩具,家长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2)奶奶没有培养洋洋自理能力的意识。
3)爸爸妈妈有培养洋洋自理能力的意识,但妈妈没有掌握相应的策略,而爸爸掌握了。
5、先易后难,增强孩子的信心。
孩子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开始就让孩子做难以胜任的事,孩子会因无法完成或完成得不像样而丧失信心,影响孩子参加劳动的积极性,甚至会厌恶劳动。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人生就做两件事:爱做的事和该做的事。先让孩子做她感兴趣的、简单易成功的事情,让她不断体验成功的感觉,找到“我能行”的感觉,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再引导他去做该做的事,复杂的事。
6、榜样示范,让孩子正确模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耳濡目染,父母的生活习惯和举止行为无疑对孩子的行为、能力、意识产生重大影响。在家中父母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孩子交往中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形象,这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和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作为父母一要注意平时为孩子作出勤劳的榜样。二要在孩子第一次做某件事时特别注意正确示范,耐心详细地介绍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教孩子穿衣服、整理物品时,首先要将各个动作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要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然后示范,再让孩子练习。
7、经历艰辛,使孩子珍惜劳动成果。
在劳动中,让孩子经历一定的艰辛,同时引导孩子明白财物来之不易,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的好品质。有个六岁的小女孩很任性,要吃烤红薯,爸爸就给她买了一个,结果没吃完,顺手扔进了路边的垃圾箱。爸爸生气地说:“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浪费呢?”女儿把嘴一撇:“不就是两块钱吗?”爸爸气得巴掌都举了起来又放了下去,心想这个问题不是一巴掌能解决的。这个爸爸的老家在山区,春天到了栽红薯的时候,他带着女儿回了老家,让女儿亲身经历了栽红薯的全过程――拣苗、铰黑跟、挑水、挖坑、栽苗、埋土。从此,女儿像变了一个人,再也不浪费粮食了。说话办事也乖巧了许多,有时候亲身经历远
比空洞的说教管用的多。
8、克服困难,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孩子在参加家务劳动中,有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大人不要急于帮助他解决,首先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会经常遇到困难,而困难是锻炼人的好机会,不断解决困难会使人变得聪明、勇敢、坚强,然后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让孩子亲自经历克服各种困难,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9、教会技能,提高劳动效率。
家长在安排孩子劳动时,同时要教给他相应的劳动技能。比如,父母让孩子做某件事前,要告诉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合理的劳动程序,可以使孩子顺利完成任务,提高劳动效率,从小就学会统筹安排事情,这是一项重要的生活和劳动的技能。也可以让孩子学会看表,建立时间概念,养成又快又好完成任务的习惯,培养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是有益的。
同时,在教孩子劳动时,千万不要忘记安全教育。在使用电器、煤气、化学药品、刀具等用品时,一定要向孩子讲明正确的使用方法、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总之,自理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这个过程需要家园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再施以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辅以耐心细致的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
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让他们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天,请我们的家长都试着用一只手吧!
2.中班幼儿生活案例分析 篇二
幼儿姓名:朵朵(化名)年龄:5岁班级:中(1)
镜头一:语言活动《大狮子和小老鼠》开始了,老师出示图片大狮子和小老鼠,并提问:“大狮子是个什么的动物,小老鼠呢?”朵朵就她的位置上表演起来。老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表演狮子抓住老鼠时的情景,朵朵伸出手,牢牢抓住,眼睛紧紧地盯着!
镜头二:老师提问:“小老鼠被大狮子抓住了,他会怎样求饶呢?”朵朵说:“狮子大王,你放了我吧,也许以后你也会遇到困难的,到时我也可以帮助你!”
镜头三:老师提问“:小老鼠会不会救大狮子呢?”请了其他幼儿回答,于是朵朵弯下身子听旁边的小朋友回答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来支持。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有趣的语言情境,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朵朵的这个回答着实让在场的听课老师惊讶,她能主动融入故事的情境中,设身处地从小老鼠的角度并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她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述自己的想法,可见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相当出色的。
倾听是感知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理解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从学前阶段开始的,因此在幼儿口语发展阶段,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幼儿终身学习语言交流奠定基础。当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朵朵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抢着说,可见她能够集中精力去听,并参与到讲话者的思想里去。她的这种良好倾听习惯将促进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案例二】
幼儿姓名:毛奕涵(化名)年龄:5岁班级:中(3)
镜头一:语言活动《小蚂蚁和蒲公英》开始了,老师的提问,毛奕涵小朋友一直在小朋友的后面附和,并没有自己主动举手来回答。
镜头二:活动还在继续,可毛奕涵一会儿把腿伸直了摸摸脚,一会儿摸摸裤管,还把手塞到嘴巴里!
幼儿的注意力在其心理的发展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试想,如果幼儿在游戏、教学活动中,他要感知事物、回忆往事、思考问题,而注意力却不能指向、集中在所要感知、回忆、思考的对象上,他肯定就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回忆不起来,什么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许多观察和实验都表明,幼儿智力的发展与他们的注意力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注意力集中、稳定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好;而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智力发展较差。同时,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
3.中班幼儿生活案例分析 篇三
关键词:讲诚实;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班
一、研究背景
1.研究的缘起基于孩子年龄特点
中班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规则意识萌芽的阶段,但是非观念却处于模糊时期,诚实教育就尤为的重要。中班孩子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他们喜欢假装做什么,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为了帮助孩子分清“想象与现实”,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养成良好的诚实品质,将“诚实”落实在点滴生活中就显得势在必行了。
2.研究的目的基于孩子发展需要
孩子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重要时期,97%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讲诚实”的品质又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公共义务,是一个人能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之根本,让孩子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讲诚实的人。
3.研究的依据基于《纲要》的观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对于班中性格不同、能力有差异的幼儿教师更要通过不同的活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诚实”、关注“诚实”、走近“诚实”。我们应该通过一日生活的各个细节关注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更好的发展。
二、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1.文献法
通过查阅、研究有关文献资料,对中班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中班孩子不诚实行为的体现原因有所了解,为本专题提供理论支持。
有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会导致他们产生不诚实的行为:儿童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才刚刚萌芽。所以,孩子会把看到的与联想的、真实的与希望的、做过的与记忆的混淆,从而说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家长的言行引起孩子说谎等等。
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引起幼儿“不诚实”的行为,而在点滴生活中培养孩子诚实的行为是需要成人的耐心与坚持。
2.调查法
对家长进行问卷、谈话、讲座等方法,了解家长对于幼儿诚实教育的观点以及普遍采取教育措施。
3.观察记录法
当孩子出现“不诚实”或“很诚实”行为时,及时记录并思考分析。
镜头一:谁动了我的故事书
实录:午餐后,用完餐的孩子会进行短时间的安静阅读。在开学时,大家为餐后阅读制定了简单的规则:每人周一带一本书来园,在阅读时可以和朋友交换。
这天琪琪很快就用完午餐,她拿起了一本《芭比公主》的故事书津津有味地阅读了起来,不断有女生加入了她的阅读行列。
忽然,阅读区传来了嘉瑞的呼喊声:“老师,我的芭比故事书不见了,我的书不见了。”原来嘉找不到自己的《芭比公主》书。她很着急。当孩子们纷纷抬起了头,看着嘉瑞时,只见嘉瑞一个箭步冲到了琪琪边上,指着琪琪的书说:“这本就是我的,你拿了我的书。”经过询问才知道,琪琪吃完饭看到芭比书在书框里,没人阅读,而自己又很喜欢很想看这本书,她在并没有经过在用餐的嘉瑞同意就自己把它拿了过来。
分析:探究琪琪拿嘉瑞书的原因是孩子喜欢并想看这本书,但孩子又受年龄、交往经验、自我中心意识等各因素的影响,让她以为没有人看的书,就可以随时拿起来看。她不知只有征得同伴同意的情况下才能拿取别人的东西。
镜头二:我没有尿湿
实录:离园前,大家一起在进行离园准备:请教师帮忙检查衣物。正在大家忙碌之时,菲菲却一直坐在椅子前迟迟没到教师处进行整理。
在我多次的提醒下,菲菲很不情愿地走到我面前,我知道一定有原因,果然不错,一摸她的裤子发现屁股处从里到外湿了一大片。可菲菲始终坚持说:“我没有尿湿,我没有尿湿。”我带菲菲到衣帽间换裤子并宽慰她之后,她才愿意告诉我:“吃点心时不小心尿湿的,觉得很不好意思,所以才没说。”并且着急地说:“你不要告诉外婆,她会骂我的。”
分析:菲菲不愿意承认“尿湿”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觉得羞愧,又担心被指责“外婆会骂我的”,所以她刻意隐瞒、回避错误。
同时也反映了部分成人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不是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而乱用惩罚的手段,导致孩子不诚实的言行来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镜头三:捡果子
实录:在草地游戏的时候,贝贝捡起了几颗小果子,跑到我这里说:“顾老师,你看,不知道谁摘了那么多的小果子。”贝贝带着我走到他们围坐的地方,草地上散落着好几颗蓝色的小果子。又又说:“不是我捡的。”皓皓说:“不是我。”一一说:“我没有捡过。”大家纷纷都说自己并没有捡过果子。
这时我发现坐在一边的宸宸低下了头,手放在了一边的口袋里摸了摸。我并没有马上走到宸宸边上询问,而是对着所有小朋友说:“那么小的野果子,既不卫生又不安全。”贝贝也说:“野果子很不卫生,有很多细菌呢。”一一说:“万一放在鼻子里多危险呀。”边上的孩子们附和着说道。
这时宸宸开始抖动起了肩膀,有点想哭的样子,摸了摸口袋,从里面掏出了几颗蓝色的果子,一边说:“这是刚才我在那边地上捡的,不是我摘的。”他指了指前面的花丛。我轻轻地说:“地上的野果子也尽量不要捡。因为它们太小了,而且野果子还很不卫生呢。”宸宸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拍拍宸宸说:“没关系,没关系,宸宸真是个勇敢的孩子,能够主动承认错误,做错事情没关系,勇敢承认就是好孩子。老师还是很喜欢的呢!”说完我当着所有孩子的面给宸宸一个大大的拥抱。我还给大家分享了《诚实的列宁》这个故事,孩子们们听后都说列宁是个好孩子,他能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
分析:“宸宸捡了野果子,并主动承认”的这件小事,正好是一个契机,让孩子们了解“诚信”并不是从不做错事,更重要的是做错事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
宸宸的诚信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和赞扬。当孩子有了过失,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终于说了实话,这就是可贵。因为不说也许谁也不知道,说了反而可能受到责备。因此承认过失需要勇气。对于宸宸身上闪现出来的诚实的火花,作为教师必须及时强化。
……
各种各样的例子常常会不断上演,面对各种各样的幼儿诚实、不诚实的情况,我们也要根据孩子个性特点、性格差异灵活地处理。
三、研究结果
1.让孩子“言之有物”——在日常点滴生活中理解诚实的概念
要孩子“讲诚实”,必须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诚实”。诚实:忠诚老实,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而这些拗口的概念,并不便于孩子的理解,孩子也很难去理解。把这些概念转化到一日生活的点滴之中,通过各环节的游戏、儿歌等方式让孩子去感受、去体味、去理解。
(1)利用童谣熏陶,完善诚实的行为
通过童谣《我是诚实的好娃娃》加强孩子对诚实的认识:诚实不仅仅是不撒谎,还要做到:①别人的玩具我不拿;②借了东西要还掉;③捡到东西送回家;④是非对错会分辨等。在做做、玩玩和反复读念中获得诚实品行的熏陶。
(2)利用游戏环境,内化诚实的品行
在与孩子共同探讨“诚实行为还有哪些”并根据孩子的一些生活现状,用卡通漫画、孩子照片制作了诚实棋,在游戏中加深孩子对诚实的理解。内容如:①不经别人同意拿了别人东西,退1格;②无故缺席不来上课(找理由不来学校),倒退2格;③刮风下雨坚持来校,进2格;④借了东西会还掉,进一格等等。
利用点读笔,增设诚实小故事,让孩子在听听、看看、说说中了解诚实的重要,以及知错能改、勇于承认一样是诚实的品质。
2.培养孩子“言之不讳”——注重营造诚恳、互信氛围
小孩子涉世不深,心地纯洁,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可为什么孩子会撒谎?为什么孩子会刻意隐瞒事实?我想要做更多思考的是成人,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1)营造宽松氛围,保障诚实的持久性
有些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不是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而乱用惩罚的手段。惩罚过后,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反而吸取反面教训,用不诚实的言行来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与其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而导致他不诚实的情况发生,还不如营造宽松的氛围,给予幼儿尊重和理解,保障诚实的持久性。
(2)发现孩子亮点,呵护孩子的诚实行为
诚实不是不犯错,更可贵的是翻了错误后勇于承认,并主动改正。
当孩子在经过思想斗争后把不诚实的情况说了出来,教师应该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因为经过斗争后说出真相的勇气是值得赞许的。让孩子知道知错能改、勇于承认一样值得赞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孩子获得道德实践经验,培养讲诚实的品质,对于诚实逐步从认同走向内化,从无意引向有意。
“讲诚实”的良好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是人的内心最根本的内在动力。诚实教育是贯穿于孩子一生的,是一种无形资本,培养孩子诚信品质,需要每一位教师和家长不断努力。
教育有法又无定法,始终相信在充满民主宽容、积极的氛围下,孩子诚实的品质定能得到更好的塑造,同时也为孩子的责任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3.
[3]尹炜.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顾佳力,性别:女,出生年月:1985年11月,学历:本科,就职于上海市宛南实验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良好品质及行为的实践研究。
4.中班幼儿生活案例分析 篇四
摘 要:“诚实”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品质,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讲诚实”品质的培养总是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因为它关系到孩子的性格塑造、交往能力,更影响着孩子对未来的适应和发展。特别是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而言,他们正处于“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模糊”的阶段,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诚实的品质正是当务之急。如何培养幼儿诚信的品质?应从一日生活的点滴做起,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孩子“讲诚实”的良好品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挖掘哪些环节对于培养中班幼儿“讲诚实”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孩子在一日生活中的哪些细节需要教师足够重视与关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讲诚实;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班
一、研究背景
1.研究的缘起基于孩子年龄特点
中班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规则意识萌芽的阶段,但是非观念却处于模糊时期,诚实教育就尤为的重要。中班孩子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他们喜欢假装做什么,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为了帮助孩子分清“想象与现实”,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养成良好的诚实品质,将“诚实”落实在点滴生活中就显得势在必行了。
2.研究的目的基于孩子发展需要
孩子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重要时期,97%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讲诚实”的品质又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公共义务,是一个人能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之根本,让孩子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讲诚实的人。
3.研究的依据基于《纲要》的观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对于班中性格不同、能力有差异的幼儿教师更要通过不同的活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诚实”、关注“诚实”、走近“诚实”。我们应该通过一日生活的各个细节关注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更好的发展。
二、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1.文献法
通过查阅、研究有关文献资料,对中班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中班孩子不诚实行为的体现原因有所了解,为本专题提供理论支持。
有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会导致他们产生不诚实的行为:儿童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才刚刚萌芽。所以,孩子会把看到的与联想的、真实的与希望的、做过的与记忆的混淆,从而说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家长的言行引起孩子说谎等等。
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引起幼儿“不诚实”的行为,而在点滴生活中培养孩子诚实的行为是需要成人的耐心与坚持。
2.调查法
对家长进行问卷、谈话、讲座等方法,了解家长对于幼儿诚实教育的观点以及普遍采取教育措施。
3.观察记录法
当孩子出现“不诚实”或“很诚实”行为时,及时记录并思考分析。
镜头一:谁动了我的故事书
实录:午餐后,用完餐的孩子会进行短时间的安静阅读。在开学时,大家为餐后阅读制定了简单的规则:每人周一带一本书来园,在阅读时可以和朋友交换。
这天琪琪很快就用完午餐,她拿起了一本《芭比公主》的故事书津津有味地阅读了起来,不断有女生加入了她的阅读行列。
忽然,阅读区传来了嘉瑞的呼喊声:“老师,我的芭比故事书不见了,我的书不见了。”原来嘉找不到自己的《芭比公主》书。她很着急。当孩子们纷纷抬起了头,看着嘉瑞时,只见嘉瑞一个箭步冲到了琪琪边上,指着琪琪的书说:“这本就是我的,你拿了我的书。”经过询问才知道,琪琪吃完饭看到芭比书在书框里,没人阅读,而自己又很喜欢很想看这本书,她在并没有经过在用餐的嘉瑞同意就自己把它拿了过来。
分析:探究琪琪拿嘉瑞书的原因是孩子喜欢并想看这本书,但孩子又受年龄、交往经验、自我中心意识等各因素的影响,让她以为没有人看的书,就可以随时拿起来看。她不知只有征得同伴同意的情况下才能拿取别人的东西。
镜头二:我没有尿湿
实录:离园前,大家一起在进行离园准备:请教师帮忙检查衣物。正在大家忙碌之时,菲菲却一直坐在椅子前迟迟没到教师处进行整理。
在我多次的提醒下,菲菲很不情愿地走到我面前,我知道一定有原因,果然不错,一摸她的裤子发现屁股处从里到外湿了一大片。可菲菲始终坚持说:“我没有尿湿,我没有尿湿。”我带菲菲到衣帽间换裤子并宽慰她之后,她才愿意告诉我:“吃点心时不小心尿湿的,觉得很不好意思,所以才没说。”并且着急地说:“你不要告诉外婆,她会骂我的。”
分析:菲菲不愿意承认“尿湿”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觉得羞愧,又担心被指责“外婆会骂我的”,所以她刻意隐瞒、回避错误。
同时也反映了部分成人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不是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而乱用惩罚的手段,导致孩子不诚实的言行来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镜头三:捡果子
实录:在草地游戏的时候,贝贝捡起了几颗小果子,跑到我这里说:“顾老师,你看,不知道谁摘了那么多的小果子。”贝贝带着我走到他们围坐的地方,草地上散落着好几颗蓝色的小果子。又又说:“不是我捡的。”皓皓说:“不是我。”一一说:“我没有捡过。”大家纷纷都说自己并没有捡过果子。
这时我发现坐在一边的宸宸低下了头,手放在了一边的口袋里摸了摸。我并没有马上走到宸宸边上询问,而是对着所有小朋友说:“那么小的野果子,既不卫生又不安全。”贝贝也说:“野果子很不卫生,有很多细菌呢。”一一说:“万一放在鼻子里多危险呀。”边上的孩子们附和着说道。
这时宸宸开始抖动起了肩膀,有点想哭的样子,摸了摸口袋,从里面掏出了几颗蓝色的果子,一边说:“这是刚才我在那边地上捡的,不是我摘的。”他指了指前面的花丛。我轻轻地说:“地上的野果子也尽量不要捡。因为它们太小了,而且野果子还很不卫生呢。”宸宸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拍拍宸宸说:“没关系,没关系,宸宸真是个勇敢的孩子,能够主动承认错误,做错事情没关系,勇敢承认就是好孩子。老师还是很喜欢的呢!”说完我当着所有孩子的面给宸宸一个大大的拥抱。我还给大家分享了《诚实的列宁》这个故事,孩子们们听后都说列宁是个好孩子,他能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
分析:“宸宸捡了野果子,并主动承认”的这件小事,正好是一个契机,让孩子们了解“诚信”并不是从不做错事,更重要的是做错事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
宸宸的诚信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和赞扬。当孩子有了过失,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终于说了实话,这就是可贵。因为不说也许谁也不知道,说了反而可能受到责备。因此承认过失需要勇气。对于宸宸身上闪现出来的诚实的火花,作为教师必须及时强化。
……
各种各样的例子常常会不断上演,面对各种各样的幼儿诚实、不诚实的情况,我们也要根据孩子个性特点、性格差异灵活地处理。
三、研究结果
1.让孩子“言之有物”――在日常点滴生活中理解诚实的概念
要孩子“讲诚实”,必须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诚实”。诚实:忠诚老实,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而这些拗口的概念,并不便于孩子的理解,孩子也很难去理解。把这些概念转化到一日生活的点滴之中,通过各环节的游戏、儿歌等方式让孩子去感受、去体味、去理解。
(1)利用童谣熏陶,完善诚实的行为
通过童谣《我是诚实的好娃娃》加强孩子对诚实的认识:诚实不仅仅是不撒谎,还要做到:①别人的玩具我不拿;②借了东西要还掉;③捡到东西送回家;④是非对错会分辨等。在做做、玩玩和反复读念中获得诚实品行的熏陶。
(2)利用游戏环境,内化诚实的品行
在与孩子共同探讨“诚实行为还有哪些”并根据孩子的一些生活现状,用卡通漫画、孩子照片制作了诚实棋,在游戏中加深孩子对诚实的理解。内容如:①不经别人同意拿了别人东西,退1格;②无故缺席不来上课(找理由不来学校),倒退2格;③刮风下雨坚持来校,进2格;④借了东西会还掉,进一格等等。
利用点读笔,增设诚实小故事,让孩子在听听、看看、说说中了解诚实的重要,以及知错能改、勇于承认一样是诚实的品质。
2.培养孩子“言之不讳”――注重营造诚恳、互信氛围
小孩子涉世不深,心地纯洁,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可为什么孩子会撒谎?为什么孩子会刻意隐瞒事实?我想要做更多思考的是成人,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1)营造宽松氛围,保障诚实的持久性
有些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不是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而乱用惩罚的手段。惩罚过后,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反而吸取反面教训,用不诚实的言行来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与其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而导致他不诚实的情况发生,还不如营造宽松的氛围,给予幼儿尊重和理解,保障诚实的持久性。
(2)发现孩子亮点,呵护孩子的诚实行为
诚实不是不犯错,更可贵的是翻了错误后勇于承认,并主动改正。
当孩子在经过思想斗争后把不诚实的情况说了出来,教师应该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因为经过斗争后说出真相的勇气是值得赞许的。让孩子知道知错能改、勇于承认一样值得赞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孩子获得道德实践经验,培养讲诚实的品质,对于诚实逐步从认同走向内化,从无意引向有意。
“讲诚实”的良好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是人的内心最根本的内在动力。诚实教育是贯穿于孩子一生的,是一种无形资本,培养孩子诚信品质,需要每一位教师和家长不断努力。
教育有法又无定法,始终相信在充满民主宽容、积极的氛围下,孩子诚实的品质定能得到更好的塑造,同时也为孩子的责任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3.[3]尹炜.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作者简介:顾佳力,性别:女,出生年月:1985年11月,学历:本科,就职于上海市宛南实验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良好品质及行为的实践研究。
5.中班幼儿生活案例分析 篇五
活动设计背景
升入中班以后我们班的孩子在家基本用筷子吃饭,家长反映说孩子每次吃饭时,会拿着手中的两根筷子做着不同的造型,或拿着筷子敲着桌面,表现出对筷子的兴趣。作为老师的我想,何不就筷子这种我们最常用的生活用品,设计一节活动希望能满足孩子们的愿望。
活动目标
1、知识:通过摸、看、玩筷子让幼儿了解筷子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以及筷子的用途和特点。
2、情感:发挥幼儿的想象思维,用筷子创造各种图形或情境。
3、技能: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并用筷子学会夹物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说重点、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筷子以及用筷子夹豆类食材
活动准备
各种样式及色彩的筷子数十双,用盘子装好的混在一起的花生和豆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
小朋友,生活中我们吃饭的时候,都会用到什么餐具?(勺子、筷子、叉子),现在我们在幼儿园用勺子吃饭,可是我们长大以后,就要用到筷子了,你们想不想用筷子夹到好吃的东西呢?今天老师就跟小朋友一起来跟筷子兄弟做游戏,好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各种不同材质和不同花色的筷子,请小朋友来看一看,摸一摸,并观察筷子都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请幼儿讨论,筷子都有哪些作用。
2、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筷子除了可以用来吃东西,它还能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好看的图形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出示课件图片(用筷子摆出的各种好看的图形)请幼儿欣赏。
3、把幼儿分成小组,利用桌子上的不同筷子尝试摆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并请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分别说一说他们小组摆的是什么图形。
4、老师教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手捏在筷子的中下方,不能太低和太高,两根筷子不能分得太远,中指与大拇指碰头,其他手指做辅助。
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如何正确使用筷子,那么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把这些混在一起的花生和豆子分开来,放进旁边准备好的小碗中。
三、结束部分
游戏:分一分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以小组的形式把混在一起的花生和豆子分别夹出来,放在旁边的小碗中,教师计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夹的最多的一组胜出。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厨房中各种餐具,看一看都有哪些?并记录下来,来到幼儿园汇报给老师。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兴非常高,而且幼儿比较感兴趣。但由于个别幼儿在家基本不使用筷子吃饭,所以不太会使用筷子这种食用餐具。可是我发现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都很有团结友爱的精神,会作用筷子的小朋友会帮助她旁边不会使用筷子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任务,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真的值得我高兴。另外,幼儿气氛活跃时应多提一些有启发教育性的问题,另外,平时说话我的语还有些快,但在教学中我会克服这样的习惯,让幼儿能够充分领悟老师的意图,并做到微笑面对每一位幼儿,这样的教学氛围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今后,如果再让我上一次这样的教学活动,我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害怕孩子们玩筷子时不小心互相碰到或出现意外,这样会束缚孩子们这方面的自由。同时也会避免让活动的激情,影响幼儿学习的动力,把玩作为了主要的目的,应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6.幼儿中班个案分析 篇六
观察对象: 陈欣怡
观察目的: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观察记录:
活动课后,我给每个小朋友都分上个小面包,等小朋友吃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发现只有陈欣怡那张桌子上有面包包装壳,我问小朋友这是谁的,几个小朋友 都说不是我的。只有陈欣怡坐在那里不说话。“老师说过,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爱 卫生的好孩子,垃圾应该给它送回家?欣怡就马上把垃圾送回垃圾桶了。是的,我们应该讲卫生,注意环保才行。”通过这次谈话,小朋友们都知道了以后应该怎 么做了。
情况分析:
现在的幼儿在家都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着,有事情时,家长们都舍 不得孩子动手,都是自己做,使孩子们养成了不少不良的习惯。
采取措施:
通过晨谈、集体活动来教育引导幼儿,不乱扔垃圾要讲卫生。游戏活动:我 送你回家(小朋友对游戏的兴趣比较大,可以开展送不同物品回家的游戏)
平时从小事做起养成讲卫生和合理消费的好习惯。并对有进步的幼儿进行奖 励。
幼儿中班个案分析
情况分析:
韩柯小朋友性格比较孤僻、任性,和小朋友交往相处不是很融洽;很少参加集体的体育活动,动作发展很不协调,对活动项目和有点难度的动作表现出畏惧和胆怯、缺乏自信。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孩子是早产儿,眼睛有点斜视,脚上有根骨头没有发育好,走路很不稳。所以孩子的日常事务都由奶奶包办,活动受到父母的诸多限制、不允许做这、不允许做那,怕有危险、出意外,因此形成了她过度依赖、不愿与人交往的个性。
学期总目标:
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她特点的教育方案,如:让她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她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她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早操时,我们班的小朋友随着音乐快乐地做着早操,大象走、小鸟飞、青蛙跳。这时,只见韩柯小朋友抿着嘴,两腿一颠一颠的,两只小胳膊夹在腰间,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怎么跳也跳不起来,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两次、三次,都没有跳起来,最后她干脆蹲下不做了。
这使我联想到平时韩柯走路不稳、动作发展明显不如其他幼儿的状况。如果总是失败,孩子就会失去兴趣和自信心,怎么办呢?早操结束了,我在地上划了一条横线,让韩柯在横线间半跳半迈地就过去了。我微笑地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小朋友都拍起了手,第一次的成功使韩柯的信心大增。她用那不协调的动作,反复练习着跳,还时常举起双手,非常兴奋。
这件事给我启发很大,一条线竟有如此的效果。尽管她的动作还不如其她孩子,但在她自身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二天入园时,她的妈妈对我说:“韩柯昨天回家很高兴,叫我在地上画线让她跳,而且跳得满头大汗。”听了妈妈的话,我想,无论她跳的结果怎样,至少她现在爱跳了,这就已经达到目的了。今天的音乐课“买菜”,我没有弹琴,而是让孩子们听磁带学唱歌曲。听着欢快的音乐,我突然发现韩柯歪着头,眼睛盯着录音机,一动不动,听的特别认真。别看她平时上课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还是挺喜欢音乐的。孩子发现我在对着她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下来,大家一起编起了动作,韩柯站在靠边的地方,边看边做,脸上不时地露出笑容。由于动作比较简单,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里面的动作。最后,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韩柯也怯怯地举起了小手,我马上请她来表演,为了让她胆子大一点,还特地邀请了其他两位小朋友。虽说韩柯的动作很不规范,但是毕竟完整地表演下来了,在小朋友的掌声中,韩柯得到了五角星。
一个月过去了,由于我们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她特点的教育方案,如:让她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 吃饭、自己穿脱衣裤、自己小便洗手等等”,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她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她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在家长、老师的共同引导下,韩柯逐渐建立了自信,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克服困难,还会主动亲近老师和小朋友,并积极地参与集体的活动。家长也为此感到开心,同时也更新了教育观念。
幼儿中班个案分析
班里有个叫辰辰的小朋友,一直以来,都让我很头疼。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来告他的状,而且
发现一:区域活动结束后,辰辰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我立刻在
发现二:早晨,辰辰通常来园很早,帮助老师整理图书,从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条。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
分析与思考:
通过辰辰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个孩子有多重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幼儿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现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启蒙教育重任落在了幼儿教师身上。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善于寻找孩子的
作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机遇,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将孩子培养为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探索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怎样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茁壮成长,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幼儿中班个案分析
案例背景:
石润民小朋友的家庭环境很特殊,五岁的孩子就没有了父母的关心的爱,幼儿父母在18岁就生下幼儿,然后就交给幼儿奶奶抚养,所以家庭教育状况是比较差的。
案例状况:
一天中午午睡后,生活教师在幼儿睡房整理铺盖,我在给小女孩们梳头,当时就安排小男生们上厕所、洗手、去区角玩。突然有个安玉江小朋友就在建构区大声哭喊,当我走到现场,发现安玉江小朋友手上被石润民咬了一口,旁边的幼儿纷纷证明是石润民咬的安玉江。生活老师把幼儿送到医院就诊,我单独和石润民谈话,可是平时就爱欺负小朋友的他却不肯承认错误。
指导策略:
1、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故事活动和谈话环节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疏导,给与孩子充分的肯定,并对她进行表扬。
2、私下进行个别谈话,讲一讲他在园的一些小细节,让孩子了解老师是时刻注意到他的,与孩子产生心灵上的碰撞,交上真正的朋友。
3、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认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家长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引导孩子,知道与老师相处的方式,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
4、让幼儿知道欺负小朋友的严重性,慢慢培养幼儿爱护自己、爱护他人的意识。
案例小结: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只要教师经常性的关注他,联系家庭教育,增加他各方面的意识和行为,聪明的石润民小朋友就改掉了他欺负人的坏习惯,在这过程中,有老师的耐心引导,但是也有奶奶的严厉教导。所以我觉得,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爱和严结合。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
日常表现:平时都没有午休的习惯,喜欢在床上玩,还会不断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来李希还没睡着。
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接着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张叙掐我!”原来又是李希在睡不着时惹事了。
观察分析:
李希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间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良好睡眠习惯。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李希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间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
案例分析: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开学至今,我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存在一定的坏习惯:有的喜欢拉扯衣服,有的喜欢抠鼻子,有的喜欢把小手放进裤衩中„„对于这些幼儿来说,形成这样的坏习惯,对以后的成长自然存在一定的影响。由于各方面的不同,出现种种小动作,常常在不经意间将小动作表现了出来。
在与妈妈依依不舍的分离后,帅帅小朋友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午睡时,发现帅帅小手拿着被角放在嘴巴里,我便示意让他拿出来,并且让他睡觉。接连好几天每天都是一样下,这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与其家长的沟通中发现,该幼儿在家中就喜欢小手去拿被角放在嘴巴里不肯拿出来,家长也时常劝说但不见效果。
我们都知道,中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逐步增强,很多坏习惯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慢慢改正,因此作为家长、老师更应该在此时,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改掉不良的坏习惯。
采取措施: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只要他睡觉时将用手拿被角放进嘴巴里,我便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便会把被角从嘴巴里拿出来,逐渐领会到我的意思。因此:
首先,作为家长,在家时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这一小动作,睡觉时不时地叮嘱他不要把被角放进嘴巴里,在必要时打他的手背,让他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其次,作为老师在继续注意他的同时,教育他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个人的卫生,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适当地跟他沟通,给他讲讲有关其他小朋友咬被交的故事,让他有个学习的榜样,逐渐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最后,家园互交流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每天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一下,看看怎样更能帮助幼儿改变他的这一习惯,或利用QQ群、电话等形式进行沟通。
让幼儿养成一个好习惯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更要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成长,记录他们的一言一行,让他们在成长中留下美好的记忆,甜美的笑容,健康的体魄。
中班幼儿个案分析
中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一踏进教室就有幼儿向我告状,说东西不见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帮幼儿整理书包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贝贝的书包里有许多东西。仔细一看,正是很多小朋友先前丢失的东西。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我的眼里,贝贝是个乖巧、懂事又内向的孩子。这件事发生在贝贝的身上,我觉得很惊讶。拿别人的东西属于一种偏差行为,如果不经教育,很可能影响到幼儿日后的发展。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为了更客观地分析贝贝的行为,我首先对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观察发现,贝贝“拿”的东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小朋友带到幼儿园的玩具;另一类是幼儿园里的玩具或者一些食品。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特点——很小,比如玩具上的小零件等,这些东西都可以捏在手心里或放在口袋里。玩具基本上是新的或是比较特别的,贝贝没有玩够或者没有机会玩的。贝贝拿东西的时间通常是在自由活动以及活动与活动转换的时候,因为这些时候幼儿都分散在教室、卧室、餐厅、盥洗室等各个地方,教师的注意力相对也比较分散。我和全班幼儿一起商量什么时候是玩自己玩具的时间,大家一致认为每天早餐以后是游戏的最好时间。我们就把这个时间作为玩具固定的分享时间。那在哪里玩比较好呢?孩子们认为就在活动室的中间区域比较合适。于是,分享玩具有了固定的区域。接着,我又腾出一个玩具柜,专门供幼儿摆放自己的玩具。这样,幼儿所有的东西都有了自己的“家”。我还和幼儿约定,既然玩具带到了幼儿园里,就要愿意与每个人分享,但同时提醒幼儿玩之前要征得玩具主人的同意。为了保护贝贝的自尊心,尽可能地把不良反应减到最低,每个星期五,我都要幼儿玩“玩具回家了”的游戏,用游戏代替调查帮小朋友找到丢失的东西。幼儿回家前都要整理书包。我用一个废纸箱,让幼儿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把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放进箱子里。等幼儿整理完书包大家再一起整理纸箱,是幼儿园里的东西就送回“家”,是小朋友的东西就还给主人,没有用的废弃物则扔进垃圾桶。我觉得,拿走一个放在固定地方的玩具比拿走一个随意放置的玩具更容易被发现,而且当教室里的各类物品被随便放置时,没有人明确知道教室里有什么东西。于是我在每一件玩具和橱柜上都贴上标签和标记,让每一件玩具都有固定摆放的位置,这样,教室里所有的东西都显得很重要,而且容易发现缺少了什么。看到贝贝在玩别人的玩具时,我会对他说:“你玩一会儿小朋友的玩具,马上就还给他了,对吗?”在我的提示下,贝贝会把玩好的东西还给别人。看到贝贝在整理玩具的时候,我会马上表扬他、鼓励他:“谢谢你帮助老师把玩具送回家,你做得真好!大家都能玩了!”正面的肯定和表扬强化了贝贝的正确行为。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类似行为时,家长可能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解决问题,我和贝贝的爸爸妈妈作了交流,和他们一起寻找合适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里再也没有幼儿说东西不见的情况了。
结合对贝贝行为的观察及年龄特点的分析,我认为:贝贝的行为属于一种偏差行为。所谓偏差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贝贝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同伴时常告状。可见,贝贝的行为偏离、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即幼儿之间正常交往的规则。其次,三四岁的幼儿常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对于他人和自我的区别也不是非常明确。贝贝对那些小东西很感兴趣,所以就拿走了。综合起来,导致贝贝偏差行为的原因可能有:贝贝对“所有权”概念理解模糊,对集体交往时的规则不太明确,自制力教弱。由于这一行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应对策略上,我坚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在操作上,注重从细节出发,不过分关注贝贝,尽可能以集体的形式解决个体的问题。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对一个偏食孩子的观察
观察对象:王宇欣 案例综述:
王宇欣性格比较内向,在班级时很少主动找同伴、老师聊天。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平时在家由爷爷、奶奶带,所以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方面比较懒惰,自己动手比较差,动作很慢,吃饭、穿衣等也少不了老师来帮忙。妈妈、爸爸对孩子学习、生活不太管,对孩子的物质要求都会尽可能满足,所以造成他独立性较差、对食物很挑剔的性格。父母对他十分的宠爱,要什么给什么。在吃饭的时候,孩子吃得很慢,一顿饭一般要一个小时,在进餐过程中常有玩、说话的现象。对于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他常常挑出来,借口是“这是不能吃”“妈妈说我不能吃这个菜”“老师,这个菜我吃了会吐的”等等,对于老师的提醒,孩子不听,坚持已见。
观察情况:
洗好手之后,孩子陆陆续续进入了餐厅。刚进来时,有的孩子在说话,我看见王宇欣也在和一旁的若欣在聊天。我提醒幼儿吃饭时说话这很危险,孩子都静了下来,只听到王宇欣还在低声地说着。我走到他身边,做了个“嘘”的动作,他安静了下来。他对碗里的饭、菜似乎没什么胃口,用勺子在里面翻来翻去,接着就开始用勺子“切”饭了。
策略与措施:
我走过去,提醒他“饭冷了就不香了,吃了冷饭还会肚子痛的”听我这么说,他很不情愿地用勺子盛了几粒饭往嘴里送。这几粒饭他放在嘴里,嚼了5分钟也没咽下去。最后在我的提醒、帮助下,吃了半碗饭,吐了小半碗。
分析与调整:
1、幼儿对饭菜似乎并什么胃口,进食习惯也不好。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吃好饭的基础,所以要注意对他饮食习惯的培养。
2、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挑食的危害性,向家长介绍幼儿营养平衡知识,帮助幼儿家长建立起正确的营养观念。
3、请保健老师为其讲解挑食、进餐时讲话、玩闹的危害,让夏子恒明白进餐时讲话是很危险的,挑食是不好的。
策略与措施:
1、经常向孩子介绍各种食品的营养,了解它们对我们的重要性。
2、我请他们“一只手捏紧自己的勺子,一只手扶好自己的碗”,这才让他们停了手。
3、他看看一旁的同伴吃洋葱吃得很香,并请同伴给他介绍洋葱的味道!
4、减少他碗里的洋葱,只留两口。分析与调整:
1、王宇欣贪玩,在进餐过程中爱与同伴玩,自然不能很好地进餐。加强对他饮食习惯的培养。
2、经了解,幼儿家长对幼儿的偏食很纵容,孩子什么不愿吃,他们就不做、不引导他吃。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所以我请其父母在家注意配合,做好幼儿饮食教育工作。
达成效果:
王宇欣小朋友经过我们老师和家长两个月的共同教育和纠正,现在进餐障碍已经基本消除,进餐的良好习惯也正初步形成。现在孩子在幼儿园午饭的进餐时间都基本都在30分钟以内,而且大都能将饭菜吃完,挑食情况也明显改善,并能与其他幼儿一样愉快进餐,不再出现呕吐、哭闹、不肯吃的现象。家长反映在家中小宇欣也逐渐能够按时就餐,不再挑食和乱吃零食,并且喜欢上运动了。由于饮食习惯改善,营养吸收逐渐合理,孩子的面色现在红润多了,体质也增强许多,不再轻易感冒发烧了。
7.基于生活情境的幼儿学习案例探讨 篇七
冬天的早晨, 天气寒冷, 大二班的小朋友正在操场上锻炼, 他们有的玩皮球, 有的跳绳, 有的转呼拉圈, 还有的跳皮筋……热闹的场面吸引了我们小班的小朋友。
大家议论开了, 牛牛说:“瞧, 有小朋友在转呼拉圈, 他们转得真好, 让我数数有几个小朋友转起来了, 1、2、3、4, 4位小朋友转起来了。”
亮亮说:“那你数数有几个小朋友没有转起来?”
得到同伴的支持, 牛牛立刻兴奋起来, 伸长着脖子, 跑来跑去数起来并快速地说:“有5位小朋友没有转起来。”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转呼拉圈?”
这时, 帅帅、天天几个小朋友也围拢过来。“5+4=9, 一共有9个小朋友在转呼拉圈。”
受到牛牛的启发, 淇淇也兴奋地发现:“有6位小朋友在拍球, 8位小朋友在跳皮筋。”
懿懿更来劲了:“你瞧, 跳皮筋的小朋友中有3个男孩, 5个女孩。”
在小朋友们的议论声中, 我惊喜地发现, 这冬天经常看到的锻炼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于是, 我把小朋友们聚集过来, 接着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引导他们:操场上有几种运动器具?每种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跳绳和玩球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玩球的6位小朋友中有2位是女孩, 几位是男孩?找找个子最高的小朋友在哪里?最矮的又在哪里?跳皮筋的小朋友中最前面的是什么样的小朋友?排在第3位的是什么样的小朋友?排在最后的又是什么样的小朋友?你最喜欢哪位小朋友, 把他的样子画下来吧!……
在我的引导下, 孩子们特别投入, 他们观察探索, 交流分享, 沉醉其中, 在轻松的气氛中,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
在充分的思维活动后, 我提议每个小朋友去找一位正在锻炼的小朋友做朋友, 和他们一起玩。小朋友们立刻兴奋地去找朋友, 就连平时很内向的露露也很快找到了玩伴, 亲密地和大家玩在了一起。
二、案例探讨
(一) 生活情境中幼儿学习的特质1.有意义的自主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针对现代教育的弊端提出了“意义学习”理论, 他认为, 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 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 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 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 而且常常会自我发起学习, 自己选择、自己决定, 这种参与性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在“冬天里的煅炼”这一生活情境中, 幼儿积极观察, 敏锐思维, 大胆交流, 专注性和持久性表现十分突出, 效果远胜过教师平时用的其他方法, 就连平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小朋友也被吸引过来了, 主动地和同伴、教师互动。平时性格内向的小朋友, 也快速地找到了共同游戏的伙伴。他们在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下, 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这种“有意义”的活动中, 在真实的学习背景中轻松地感悟了不同的运动器具及其数量关系, 不同的运动方式及其空间关系, 成功体验了和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自然理解了知识的实践效用, 主动地获取了具有实际意义的经验。
2.群体性的互动学习
情境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参与, 且认为学习是一种共同体内的实践, 学习者的参与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出现的, 强调儿童认知发展的根本动力依赖于思维的社会基础, 认为问题的解决应在同伴之间进行。在“冬天里的煅炼”这一生活情境中, 教师、幼儿自身及同伴之间由于共同的需要, 自发地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 教师的角色是学习话题的挑起者、深入探讨的拓展者, 是学习共同体形成的促进者。首先, 教师敏锐地发现了幼儿的发展需要, 静静观察幼儿的问题指向———锻炼的同伴及其数量。其次, 教师通过一系列和幼儿探索问题相关的话题拓展幼儿的思维———运动的种类及其加减、空间方位, 运动个体的形态等。最后, 教师进一步支持幼儿的活动———引导他们进一步参加游戏, 有效促进了幼儿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幼儿之间因为共同拥有的问题而自由集合———牛牛的发现, 先得到了亮亮的响应, 他们之间的交流又进一步得到了帅帅、天天、淇淇等越来越多同伴的支持, 他们积极地交流着、探索着, 和老师、同伴形成了一个“群体式”的学习氛围, 使学习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他们自由组合、自由交流、自由探索、自由获取, 轻松地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的。
3.整体性的多元学习
生活情境具有综合性及整体性的特点, 在生活情境中, 幼儿的思维、情感活动与具体形象和问题等结合起来。真实的形象世界, 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 使之产生鲜明的情感体验, 进而全身心地沉浸其中、活动其中。从教育学的角度考察上述案例, 其中隐含了多元的教育价值, 如在科学方面, 有关于类、数量、空间方位、多种运动器具的不同特征、玩法等;在健康方面, 有同伴共同参与锻炼, 尝试多种不同的锻炼方法;在语言方面, 有描述运动个体的不同特征, 交流自己的发现;在社会方面, 有获得和同伴交流、合作、共同游戏的愉快体验。这不同的发展领域在生活情境中实现了耦合, 成为了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整体的、有机的、生动的、现实的经验体系。上述案例中, 幼儿自主地观察运动器具及其使用者, 描述运动中同伴的样子;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必担心失败和批评———计算人数时有的可以用加减法, 有的可以用累计数的办法等;随时表现自己的疑问、困惑, 随时求助, 如亮亮向牛牛的主动发问“你数数有几个小朋友没有转起来?”等;自己选择交流、运动的合作同伴……通过感悟、操作、体验、陶冶, 幼儿的素质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二) 生活情境的课程化处理
“幼儿的生活就是学习”这已得到大家的共识, 幼儿的生活包括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 它们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幼儿的个人生活充满了发展的契机, 而且具有个体性、生动性的特征, 有利于幼儿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社会生活反映了社会群体生活的共同规范, 它拓展了幼儿的视野, 并通过幼儿园生活, 得到了现实的反映。幼儿园生活是幼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 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现实的生活, 也是一种与有意识的教育目的直接相关的生活, 这种生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内在价值, 我们应充分关注和珍视这种价值。上述“冬天里的煅炼”就是一种典型的幼儿园生活情境, 这种自然状态下真实的生活环境, 幼儿主动参与其中, 并自主建构对世界的体认, 蕴涵着教育的价值。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 教师对生活情境中的资源进行课程化处理, 在优选与进一步开发利用中, 可以使生活情境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资源。
1.优选本真生活情境
教育家胡塞尔对我们存在于其中的世界作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区分。在他看来, 生活世界是一个前科学的、预先被给予的世界, 是一个直观的、奠基性的世界, 是富有意义、富有价值的本真存在的世界。因而他提出了教育“迈向生活世界”的口号。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一贯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 让幼儿直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学习, 他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一本真正的书, 是一本“活的书”。这些都表明本真的生活情境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意义。因为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 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教育内容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知识与自然及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了解知识的价值, 学会运用已有经验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从而亲身感受生活世界的种种意义, 积累现实生活经验, 使自身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 教师应当多把幼儿带进真实的生活情境, 将幼儿的学习抛锚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 使儿童在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 并通过学习共同体中成员的互动、交流, 即合作学习达到自己的目标。如, 教育者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给植物浇水的实践活动, 学习照料植物;带领幼儿通过乘坐公共汽车的活动, 懂得乘车规则;组织幼儿通过去敬老院、孤儿院参观的活动, 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关爱他人;引导幼儿通过去超市购物的活动, 理解购物程序及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 等等。
2.整合多种教育因素
“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 处于学前阶段的儿童, 身心各成分有机地交织在一起, 发挥着整体功能。他们认识事物、获取经验的过程和由此引起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过程, 也具有整体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进一步认为, 对幼儿来讲, 在熟悉的有意义的、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情境中活动, 特别是参与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真实的活动, 比采用玩具形素材、在活动区里做游戏, 更能够激发他们积极地利用各种智力的组合。作为蕴涵一定教育意图的生活情境, 教师应广泛挖掘其中的多种教育因素, 并且使教育资源的各个方面在生活情境中朝着有利于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方向实现互渗、融会和统合, 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8.中班幼儿生活案例分析 篇八
关键词:行为习惯;分析;对策
在小教这方热土辛勤耕耘了十一年的我,如今转岗至幼教这片天地。在什邡四幼中班历时四个多月的教学摸索中,让我对幼教有了比较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对于“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这个论题,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有很多扎根在幼教界的同仁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详细阅读之后,受益匪浅。结合工作实际,我就谈谈城乡结合部我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及对策。
我园地处什邡市元石卫生院斜对门。该园的生源情况比较复杂,家庭成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就无形的给我们的家园配合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们精心设计的家教园地,就只有几个关心孩子成长的,识字的家长认真阅读过,我们在黑板上贴的通知也总会有不识字的爷爷奶奶,不关心孩子的爸爸妈妈,不予理睬。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三位老师仍然尽心尽力,通力配合,克服重重困难,使我班幼儿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采取的方法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我刚进幼儿园时,我以为,只要在上课时认真负责就可以了,其他时候就比较随意。如,在中午就餐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和其他两位老师聊天,结果,我们一说,幼儿也就跟着说,而且比老师还说得大声,有时甚至快要把教室抬起来了。后来,我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带着幼儿专心吃饭,有哪个小朋友说话,马上提醒,结果,教室里静悄悄的。午休时,几位老师有时不经意间说几句话,他们也就在床上不安分了,有的和小朋友说话,有的在床上动来动去,有的搞棉絮、衣服等,总之就是不想睡觉了。但是,只要老师不说话,马上督促幼儿快速入睡,他们就会马上乖乖地闭上眼睛。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幼儿,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好的习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反之,则会给幼儿带来坏的影响。
2.严格要求,常抓不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任何阶段,任何地方都应该有一定的规则,对于幼儿也是如此。要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没有不听话的幼儿,只有不会提要求的老师。不能因为小而纵容之,相反,正是因为年龄小,可塑性强,我们要每天绷紧幼儿养成教育的弦,时时抓,处处抓。我们一旦松懈,幼儿的行为也会出现反复,再来约束,甚至会比第一次更难。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会变得聪明起来,老师管严点,自己就乖点,老师放松点,自己就放纵点。这样一来,幼儿根本就不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相反却学会了察言观色,趋炎附势。
3.科学设计环境,引导幼儿行为
首先,在活动室的设计上,我重视周围环境因素对幼儿行为的促进作用。例如:我最棒苹果树的设置,如果今天某某小朋友做好事了,在她的照片上奖一朵小红花;某某小朋友今天哪方面有进步了,在她的照片上贴一颗小红点……让孩子明白,只要行为是符合社会规则的,就能够得到肯定。我最棒苹果树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每个孩子得到小红花、小红点的数量是多是少,哪个孩子表现更优秀。从而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能自然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以物化方式呈现集体规则。例如,我将各区角内允许几个小朋友进去,用贴脚印的方式呈现。区角前有几双脚印就允许几个小朋友进去玩。各区角的规则用有趣的图加文的温馨提示告知幼儿,幼儿会愉快地接受这些规则,并逐渐养成习惯。
二、矫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
1.转化个别,表扬优秀,带动全体
著名心理学家凯琳说过:假如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玻璃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破窗理论。因此要及时批评表现不好的,防止幼儿学坏样。俗话说,一颗螺丝打坏一锅汤。一个幼儿下位,老师不及时批评,下一个就马上跟着学。一个幼儿敲杯子,如果不及时制止,都会跟着学。因此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带动全体幼儿向好发展。
2.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现在家庭教育已被人们所关注,家长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位老师,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在与孩子的相互生活中,家长的各种行为都会无形中影响到幼儿的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家长认为:我没有教他呀,他怎么就会了呢?这其实是家长的各种言行举动,已被幼儿模仿和学习。作为现代社会的家长,许多的教育观念都要有所改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老师要负责孩子吃饱穿暖,怎么教育是老师的事;或者是,孩子上幼儿园,生活方面不重要,只要孩子多认些字,多写几个字就行。而有的家长这样认为:孩子上幼儿园,不要求孩子多学习什么,只要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好好相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足够了。于是,就出现了家长的顾虑:幼儿园教育行不行,教师素质能否过关。去年我们四幼每一个班都精心设计的家教园地,让家长更加快捷地了解了幼儿园,以及娃娃的变化。
3.物化方式呈现集体规则应该更多一些,可以渗透到方方面面
如:幼儿上厕所时,可以画一条线,提示幼儿从哪边进,哪边出。
4.正面赏识,强化好的行为
多发现幼儿的闪光之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幼儿总有他们值得表扬的地方,如:王艺霖小朋友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女儿,她每天来幼儿园都要伤心地哭着说:“妈妈第一名来接我。”妈妈就会说:“好。”到了幼儿园,不把书包放下,也从来不和小朋友说话,不到户外做操。后来我发现她上课特别认真,画画很仔细,我就一次次地表扬她好,上课认真,画画画得漂亮、认真,她在我的表扬下变得越来越能干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上幼儿园不哭了,会把书包放下,也要去户外做操了。
以上便是我对我校中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分析以及矫正方法,只要我们老师充满爱心、耐心和恒心,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中班幼儿生活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师德案例09-03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消防员》11-16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例08-21
幼儿中班教案07-14
幼儿评语(中班)10-22
幼儿中班学习总结08-01
幼儿中班舞蹈教案10-27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美术《蛋糕裱花》教案07-29
幼儿中班班级教养计划07-06
中班幼儿期末评语表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