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2024-09-04

继续教育管理系统(11篇)

1.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篇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继续教育活动,保障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称继续教育),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继续教育应当以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

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适应岗位需要和职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第五条 继续教育实行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投入机制。

国家机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所需经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企业、事业单位等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不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

第六条 继续教育工作实行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管理体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对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制定继续教育政策,编制继续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和组织实施。

行业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本行业继续教育的规划、管理和实施工作。

第二章 内容和方式

第七条 继续教育内容包括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

公需科目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规、理论政策、职业道德、技术信息等基本知识。专业科目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工作应当掌握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专业知识。

第八条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应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

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下列方式参加继续教育的,计入本人当年继续教育学时:

(一)参加培训班、研修班或者进修班学习;

(二)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实践活动;

(三)参加远程教育;

(四)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等活动;

(五)符合规定的其他方式。

继续教育方式和学时的具体认定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九条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单位发展战略和岗位要求,组织开展继续教育活动或者参加本行业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为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供便利。

第十条 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参加本单位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者经用人单位同意利用工作时间,参加本单位组织之外的继续教育活动。

第十一条 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从事有职业资格要求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为其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提供保障。

第十二条 专业技术人员经用人单位同意,脱产或者半脱产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与劳动者的约定,支付工资、福利等待遇。

用人单位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时间之外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双方应当约定费用分担方式和相关待遇。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可以与生产、教学、科研等单位联合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建立生产、教学、科研以及项目、资金、人才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模式。

第十四条 国家通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和继续教育项目、区域人才特殊培养项目、对口支援等方式,对重点领域、特殊区域和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给予扶持。

第三章 组织管理和公共服务

第十五条 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守有关学习纪律和管理制度,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

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全部或者大部分继续教育费用的,用人单位不得指定继续教育机构。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使用、晋升相衔接的激励机制,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应当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或者申报评定上一级资格的重要条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作为职业资格登记或者注册的必要条件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种类、内容、时间和考试考核结果等情况进行记录。

第十八条 依法成立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培训机构等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称继续教育机构)可以面向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继续教育机构应当具备与继续教育目的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教材和人员,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 继续教育机构应当认真实施继续教育教学计划,向社会公开继续教育的范围、内容、收费项目及标准等情况,建立教学档案,根据考试考核结果如实出具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证明。

继续教育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形成开放式的继续教育网络,为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素质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第二十条 继续教育机构应当按照专兼职结合的原则,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理论水平高的业务骨干和专家学者,建设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第二十一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遴选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在继续教育方面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继续教育机构,建设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县级以上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可以结合实际,建设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第二十二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搭建继续教育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发布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指南和专业科目指南。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根据专业技术人员不同岗位、类别和层次,加强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推荐优秀课程和优秀教材,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第二十三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直接举办继续教育活动的,应当突出公益性,不得收取费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委托继续教育机构举办继续教育活动的,应当依法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并与继续教育机构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举办公益性继续教育活动。

第二十四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继续教育统计制度,对继续教育人数、时间、经费等基本情况进行常规统计和随机统计,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数据库。

第二十五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可以对继续教育效果实施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政府有关项目支持的重要参考。

第二十六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对用人单位、继续教育机构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二款、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专业技术人员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 专业技术人员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一款、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继续教育或者在学习期间违反学习纪律和管理制度的,用人单位可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不予报销或者要求退还学习费用。

第二十九条 继续教育机构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三十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1995年11月1日原人事部发布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人核培发〔1995〕131号)同时废止。

2.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篇二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体制不断深入改革, 教育部制订了一系列强化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专业技能的方针和政策。国内各大高校对于教师队伍的整合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并持续不断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师专业方面和学术方面的交流活动, 从而使教师在了解社会形势的同时认识到自我缺陷并逐步改进。高校教师需要跟随时代步伐接受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专业和学术水平,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目前, 很多地方高校都在不断的完善教师的继续教育系统, 但是大多缺乏一定的监管和评估机制, 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监督, 造成教师在继续教育中表现出不积极、不重视等问题。同时,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动中需要处理的数据和信息越来越大, 加之管理工作中工作效率低、交互性差, 因此, 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Java EE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Inherited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IEMS) , 该系统可实现高效、快捷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

1 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1 系统概述

为落实依法治校, 规范继续教育活动, 尽快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广东科技学院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对学校继续教育教务管理信息进行录入、查询、处理、存储、反馈, 实现学校现代教育管理的信息化, 从而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同时更便于数据的维护。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简称继续教育) , 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为主要内容, 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培训活动。

广东科技学院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主要包括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各系部、教职员工等。

(1) 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是学院继续教育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服务部门, 负责制定继续教育总体规划并与各系部共同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2) 各系部是各基层负责管理和实施继续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 包括组织培训、登记教职员工信息、记录教职工培训情况等。

(3) 教职员工包含我院按照专任教师要求承担任务并获得薪酬的教师, 和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并参加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教学辅助、教学管理人员。

1.2 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1]是不同的组织、部门或人员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完成的一系列活动。广东科技学院继续教育管理的业务流程主要有教职员工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业务流程和学院组织教职员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流程。如图一、图二所示。

1.3 用例分析

用例分析是对软件需求功能模型的确定, 使用用例图来描述系统的功能。通过对系统业务流程的分析, 可以确定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用户角色, 包括系统管理员、中心管理员、系部管理员、教职工、学院领导等。系统用例图如图三所示。

各用户角色的用例描述如下:

(1) 系统管理员:具有维护和管理系统资源的权限。包括用户管理、系统数据的备份和还原、系统相关配置参数的设置。

(2) 中心管理员:具有认定和审核教职员工培训资格和继续教育、审核教师信息等权限。

(3) 系部管理员:具有本系部教师信息维护以及认定、审核本系部的教职员工继续教育的情况。

(4) 学院领导:具有查看学院教职员工继续教育的情况。

(5) 教职员工:具有对个人继续教育信息的登记、申报、查看等功能。

1.4 非功能需求

非功能需求[2]是指软件系统中保证系统性能、易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要求。本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如下:

(1) 系统界面设计美观、操作简单易用。由于学院有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教职员工, 这些员工对计算机的操作并不是很熟练, 因此系统设计的要求尽量做到易学易用。

(2) 系统可靠性强。由于系统存储的数据关系到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以及学院今后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考核, 系统在数据受到损坏后应能及时恢复。

(3) 安全性强。系统要求进行权限管理和定义, 授权的用户才可以登录操作系统的功能。

(4) 可扩展性强。为了考虑将来与校园的其他信息系统对接, 方便今后对其功能的扩展。

2 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设计目标

系统设计总体目标是实现对我院教职工的继续教育信息进行管理分析, 支持教育管理人员的数据管理和维护功能等。具体设计目标如下:

(1) 实现学院教职员工继续教育信息的共享。

(2) 提供完善的信息传递平台, 方便学院、教务处、各系部的联系, 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3) 实现继续教育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4) 通过信息网络平台, 提高信息统计和分析的水平, 为学院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

(5) 通过管理功能及业务处理功能, 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 提高学院各部门的办公效率。

2.2 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体系结构是描述系统的总体结构。B/S结构是目前主流的结构, 具有部署快捷方便、使用范围广的特点。本文采用基于Java EE的体系结构, Java EE包括很多成熟的框架技术, 例如Struts2、Spring、Spring MVC、Hibernate、i Batis等, 这些框架技术都是MVC的设计模式。本文采用的是Struts2+Spring+Hibernate的框架技术, 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四所示。

3 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公共接口和类

本系统采用的框架技术是Strut2+Spring 3+Hibernate 3, 将系统的结构设计为数据持久层、数据库访问层、业务处理层、控制层和视图层。数据持久层负责存储和管理系统内部的信息。数据访问层是指通过DAO访问数据库中数据的信息, 包括对数据的读取、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业务逻辑类是完成系统业务逻辑处理封装的类, 提供一些服务程序, 例如数据查询、统计和计算等。控制类是完成页面转向下一个处理, 这些处理可以是一个数据的处理或一个业务的处理, 例如数据添加、数据的查询等。视图层包括jsp页面的表示信息。

由于系统设计内容较为复杂, 为了优化系统设计, 实现系统模块的高内聚、低耦合, 本文对系统中所有涉及的接口和类进行了分析和提取, 将公共的接口和类的属性和操作定义, 定义了控制层公共类Base Action、数据访问层的公共接口IBase DAO和公共类Base DAO、业务处理层的公共接口IBase Service等。

3.2 教工管理模块

教工管理模块是支撑系统的基础数据, 包括学院部门信息的管理、教工信息的管理等。该模块设计包含部门信息和教工信息的接口及类图, 其主要接口和类图如表一所示。

3.3 培训管理模块

培训管理模块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一个主要模块, 该模块实现了对培训项目的管理, 包括教师培训的认定审核、培训安排、教师培训报名维护、培训考勤维护、培训类型管理等。该模块设计包含培训项目信息、考勤信息的接口及类图, 其主要接口和类图如表二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开发和设计的广东科技学院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结合了本校的实际需求, 利用主流的Java EE技术开发技术, 同时充分考虑到数据安全性和功能的可扩展性, 并按照软件工程的方式进行实现, 确保系统最终满足用户需求。系统投入使用后, 有效地提高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工作管理效率。

摘要:本文对广东科技学院继续教育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可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继续教育管理系统,Java EE,MVC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强.基于Web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分散实习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科学导报, 2013, (14) :73-73.

[2]张义.一种基于Java EE的开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0, (08) :176-181.

[3]高峰.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新路径[J].教育与职业, 2014, (26) :82-83.

3.如何搞好科协系统继续教育工作 篇三

一、充分利用学会人才优势

科协的人才学科门类齐全、知识密集、联系面广,而这些人才都荟萃在各个学会,要发挥科协的人才优势,只有依靠学会。因此,科协的继续教育要加强与各学会的联系,走访知识水平高、知名度大的人才。请他们参与科协的继续教育工作,通过他们追踪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把握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体现最新的科学技术水平,使科协系统的继续教育具有高水平的教师,提高科协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对学员的吸引力,以取得最大的科技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发挥科协系统网络优势

充分发挥科协的网络优势,帮助各市县科协发展和建立继续教育中心,形成比较完善的科协系统继续教育网络,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渠道共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采取集中办班和联合办班的形式,扩大科协继续教育的规模,提高科协系统继续教育的档次和增强继续教育活力,逐步在科协及所属学会建立规范的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使全省科协系统的继续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全面推进全省科协系统的继续教育事业。

三、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

继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也是资本运作的过程。有投入,就会有产出。要扭转科协的继续教育工作资金无保障、工作不正规、工作队伍人心不稳的现状。科协各级领导要重视继续教育,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改善科协继续教育的基础设施,形成良性循环,建立与科协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场所,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不断促进科协继续教育的发展,起到继续教育在科协工作中应有的作用,使全省科协系统的继续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

科协的继续教育要以社会效益为主,这是科协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也是科协继续教育生命力所在。科协有义务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努力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我们要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在知识更新方面的需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

五、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

许多继续教育项目是由人事部和教育部共同负责的,各省市的继续教育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因此必须加强与这些政府部门的合作,尽可能多地获得政府认可的培训资格,进一步扩大培训种类,更好地为广大科技人员服务。

六、建设有较高水平的继续教育工作者队伍

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继续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我们要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吸引各路人才,建立和完善科协继续教育工作队伍。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热爱科协工作、业务能力强的工作骨干。以不断发展科协的继续教育事业,完成科协继续教育的任务。

七、加强对外的交流合作

利用科协的优势,开展科协系统继续教育工作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科协系统继续教育工作的水平,为完成科协的继续教育任务,走出自己的路子。

4.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篇四

http:///gdhr/login_jx.aspx?city=DG

一、注册

点击【用户注册】进入确认服务协议页面,仔细阅读服务协议,选择【我已认真阅读并同意遵守以上用户服务协议】后,点击【下一步】即进入“填写帐号信息”页面如所示,如不同意,点击【退出】按钮即可。

账户信息注册:

单位所在城市点后面的“„„”选“东莞市”,所在单位点“„„”后,用精密查询,找到“东莞图书馆”后选定。

注意事项:

1、页面中带 * 的为必填项

2、身份证号码、登录帐号均在系统中未被注册才能进入下一步资料填写

填写帐户信息、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后,钩选承诺并点击“下一步”。注意带有“*”标记的为必填项。

3、从事专业,在“历史学”大类下查找“图书馆学”小类后选定。

二、继续教育记录申报

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系统地址,进入登陆界面。选择【个人】用户类型,输入‘登陆名’和‘密码’,即可登录。

附件上传

送审个人申报记录

查看已获得证书

打印证书

三、个人资料修改

5.医学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篇五

进修、参观学习是医院职工以学习与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继续教育手段,也是医院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医院水平的重要办法。为规范送培进修学习的管理,制定本规定。医院医务科负责本院继续教育工作;

一、进修、参观学习的基本条件

(一)政治思想好、医德医风正。

(二)遵纪守法、作风正派、爱岗敬业、爱院如家、服从安排。

(三)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进取精神,有钻研能力。身体健康,能胜任进修学习工作。

(四)正规专业院校毕业,学历在专科及以上,具有医、护执业资格或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并在本专业工作≥1年以上,派出进修者需完成住院总工作。

(五)在本专业有发展潜力,上一考核称职及以上(同等条件下考核优秀者优先)

二、派出进修、参观学习的形式

1、参观学习:时间一般为1-5个月

2、外出进修:时间一般为6个月至1年。

3、会议、培训。

4、远程医学教育。

5、院内医学讲座。

三、进修、参观、培训申报程序

(一)医院领导拟定年派出进修、参观学习计划,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指派职工外出进修学习,接到进修通知后领取《派出进修、参观学习申报表》,报领导审批后于当月交回办公室备案。

(二)上级卫生部门及教育部门下达的会议、培训通知,根据会议及培训要求经院长办公会讨决定有参与科室及个人,办公室负责到学校有关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参加在办公室备案,参加学习。

(三)科室或本人提出要求进修进修、参观或培训的,首先由科室或本人提出申请,报办公室,经院长办公会讨论同意后,办公室负责到学校有关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在办公室备案,参加学习。

四、进修管理

1、本院卫生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医院继续教育计划,学分完成情况列入个人年终考核。

2、本院中级职称及以上中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每必须撰写(不少于1篇,2000字)专业论文或译文,并在本院医学论文交流会上交流。

3、建立计算机管理,完善电子版继续医学教育档案。

4、继续教育实行学分登记制度。学分由参加继续教育颁发的学分与医院院内医学讲座学分组成。院内医学讲座每课时0.5学分。取得各类学分证书后,一周内办公室备案

5、学分要求:卫生技术人员每不低于25学分、72学时,、继续教育的项目包括:

1、国家、市、区公布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院内的自管项目;

3、自学和其他形式项目;

4、远程医学继续教育(“好医生”网上医学教育项目)。

九、继续教育内容:

1、基础理论知识;

2、本专业技术知识;

3、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

十、继续教育形式:

1、以科室为单位,每周组织一次以上的业务学习。

2、以科室为单位,每季度末进行业务闭卷考试及技能考核。

6.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篇六

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市区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学校将以培训者提高为先导,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面向全体教师进行继续教育,鼓励教师进行业务、学历进修,特拟定本制度。

第一条、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提高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接受继续教育是全体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条、教师继续教育以校本培训、业余时间自学、短训形式为主。第三条、培训对象:全体在职教师。

第四条、教师继续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新任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0—1年教龄的中小学教师

培训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教育政策法规,所担任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分析及班主任工作等,注意与职前培养内容相衔接。

(二)教师岗位培训

培训对象:1年以上教龄的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突出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知识能力的新需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重点。

(三)骨干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在学校教学中起中坚作用的教师

培训内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现代科技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与成果鉴定等。

(四)学历提高培训

培训对象:取得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要求对教师进行学历教育。

(五)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培训对象:全校教师

培训内容:按照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的要求,以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日常办公文件处理、网上查询资料、课件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展科研和处理信息等。第五条、教师继续教育,应按照不同类型完成相应的学时,新教师的培训应在试用期内安排,骨干教师培训和其它类别的培训所取得的学分可计入培训成绩。鼓励具有合格学历的教师参加教育教学专业对口的高一层次学历或第二学历进修。

第六条、本校教师学历进修费用由教师个人承担,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批准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教师(不含学历进修),其学费、差旅费由学校支付。

第七条、继续教育学习纪律:

(一)遵守学习时间,准时参加集中辅导、培训。有特殊情况者与学校领导请假,准假后再通知辅导员。

(二)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认真听、记,积极参加讨论,按要求完成培训笔记。

(三)积极主动自学,认真做好自学笔记,保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积极参加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研究、探索、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新世纪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

(五)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摆正工作学习关系,做到以自身素质的提高带动工作效率的提高。

(六)积极参加各项继续教育活动,做到准备充分,遵守纪律,争取使各科目在考试考核中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第八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学校将视不同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不得参加当年的评优、晋级等,并责令承担培训费用,缓聘或解聘的处分:

(一)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

(二)擅自中断培训的;

(三)培训期间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重庆市渝西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制度

1、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2、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无特殊情况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学习时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3、学习时要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并积极发言,课后及时写出学习心得体会,以便在工作中进行经验交流。

4、自学要按照学校统一安排进行,在完成规定自学内容以外允许自学其它内容。

5、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人员,回校后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填写好“外出参加学习记录”,以便领导能及时了解上级精神及教改信息,掌握全局、统一安排。

6、学校组织学习不参加或学习测试不合格者,将与考核挂钩,且不得晋级、评优。

重庆市渝西中学2007-2008学年教师继续教育总结

重庆市渝西中学教科室

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学期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能认真贯彻执行市教育局及市教师进修学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的有关文件精神,能按计划进行。一年来续教育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教科室的统一布署下,有计划有条理的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育水平的提高。现把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更新理念,明确目标——突出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地位

校将教师继续教育列为各校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把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教师继续师知识结构,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没有高质量的高质量的教育,在我校上下形成共识。为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了落实市区师资培训规划,明确我校师资培训目标:力争在一至五年内,使教师师德师能师技水平得到整体提高;使骨干教师能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成人;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起带头作用的骨干力量;能成为胜任教学的把关教师和教学科研能手;使青年教师能脱颖而出,迅速成为教学工作计划中,都对教师继续教育提出了明确目标。做到了师资队伍建设既有长远奋斗目标,也有具体阶段目标,把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强化管理,创新模式——推进教师继续教育有效进行

师继续教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强化管理,确保措施到位十分关键。加强对教师继,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勇于探索具有渝西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实现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做到一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校成立了师资培训领导小组,对继续教育工作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组织、协调、监督与指导,形成由校长任组长,吴俊红副校长为分管主任为主抓领导的管理模式,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时间、确保经费、确保待遇,将师资队伍建设当作我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抓不懈。

二是突出三个培训重点。

培训工作中,我们始终突出三个培训重点:一是突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今年我校落实了两名市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正在培训过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已经结业)和数名校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二是突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今年我校已经把07和08新分入我校送到教育学校进行了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三是突出对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在区进修校的统一指挥下,在学校教科下,我校137名教师已经分批进行完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区领导的好评。认真组织了部分教年的教师教育技术的理论考试工作,由于宣传得力,工作细致,服务到位,使参考教师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建立新教师上岗培训和“师徒结对带教”制度

了落实对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的培训,我校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结成对子,为期一年,在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工作,迅速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还定期开展各种活动来确保这项制度的落实到位,比如本学期举办的青年教师“两、数学课堂教学“汇报课”、教师朗读比赛等活动,既是锻炼和展示青年教师技能的舞台,也是一次难得的互相学习机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

走出去”吸收新的信息,使教师开阔眼界,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本学期,除依照上级有关规定选派教师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骨干教师培训、还及时收集各种培训信息,根据发展的需要,分期分批选派一些教师参加其他各种中短期培训或交流研讨活动,使教师的整高。、加强校本教研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相结合

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校长作为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本着务本求实的原则,“自修--反思--实践--研究”的培训模式做了和实践,突出了根据需求自我进修,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学习方式。加大了各教研组内部的整体研究活动为载体,集体探讨,共同研究。从研究教材、教法、说课、上课、课后反思等各个环节进行研究,达到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自修。自修是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形式。学校规定自学内容,自学进度。每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要达到30学时。并且写认真。、反思。反思是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后果,在实践中形成“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

个体反思”就是教师“自省自察”,教师独自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随感篇幅数量足,有针对性,值得借鉴,能切合题鲜明的案例。并上升到理论进行案例分析。

群体反思”是指教师在合作群体的交流研讨中进行的反思。各教研组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集体讨论等活动进行群体反思,、实践。实践是教师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实际尝试。是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检验。

堂教学是教师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的主阵地。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公开教学。每学期都要搞评教评学活动,教师带着问题听课,找出得论依据,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评课,教师们通过评课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负责的完成了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的上报工作。

于学校领导的强化管理到位和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下,本学期的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工作取得了好成绩。对教师的继料进行了分类整理、认真审核和精心细致上报,保证了本学年每个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达到了合格,且多数教师的学分远远超过了求。、存在问题,亟待改进,确保培训工作持续开展。

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综观全局,仍然存有不足。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认识不够,忙于应付,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有些教研组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及时完成所有的培训内容。

对这些问题,我们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强教师培训的责任感、紧迫感,使之认识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种厚氛围,同时,着力解决教师培训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力争使全体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知识传授型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重庆市渝西中学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2007—2008学]

为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定,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校的实际和区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客观定位、明确目标、分类指导、分层推进、讲求实效、立足校本”的原则。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共同提高,从而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二、总体要求和任务

(一)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上。全校教师是主体,参加继续教育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校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专业水平。教师应当强化积极参与、一切为了学生、团队合作、勤于研究学习、善于反思、合理应用业余时间的态度。

(二)继续教育的任务:一是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学校、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选择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研究。二是学校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由学校自己来解决,由校长、教师共同来分析探讨,形成解决的方案,从而使学校逐步适应新课程,改变只等专家指导、靠上级部门、教研部门的现象。三是从本校和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适时邀请专家参与,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与研究活动,提高教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职业道德和执法规范。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联系本校实际,在校内广泛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坚持依法施教、依法办学。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全体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典型,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利用教师会,教研组活动开展“文明执教”案例分析与讨论,引导教师进一步树立现代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质量观、人生观等,大力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执教水平。

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不断丰富与更新学科知识。

(二)大力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和教科研方法培训。

教学能力和教育行为培训: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的要求,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培训,开展课件制作比赛和网页制作培训,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注意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实践、总结,对教育教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共享,促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效能性的特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科研工作。

加强教学研究:学期初组织教研组、年级学科备课组制定教学、教研活动计划并加以落实。备课组每周定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做到“四个有”和“五个一”,即有案例、有发言人、有评议、有记录。每周做一次教后记或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公开课、研讨课;每周提出一个教学上的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各学科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级公开课。在此基础上组织一次校内教学经验交流会(研讨会)。

(三)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为新课程的实施作准备

1、组织教师观看录像---《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卢志文、《做一个反思型教师》---李镇西。观看“新课程校本教研系列光盘”《新课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说》(共12张)让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课改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树立新的课程教学观。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培训笔记。

2、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大讨论,并写一份较有水平的心得体会。

3、举办本校课改经验交流会,由参加课改的教师介绍成功经验,组织教师探讨课改存在的问题。

4、选择适当的时间,组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到课改先进学校学习、考察、取经。

5、全面开展教学反思活动,矫正不良教学行为。每位教师写反思文章一篇以上。

6、定期举办师生对话会,积极听取学生对课改的评价反馈意见,不断促进课改工作的发展。

(四)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1、要以我校正在开展的市级课题《中学理化生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研究》为契机,大力宣传和学习,提高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促使教师树立教育科研意识并积极投入和参与。

2、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各教研组重点抓好一个课题,扎扎实实去做,不要急于出什么成果。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的,重在过程的积累,做好过程的记录,记录要详细、具体、真实,为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与区教研室科研部紧密合作,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加强过程管理。

3、在课题研究中,大胆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当然,任何外来的经验、做法都必须跟教师的教学个性,学生的实际,生搬硬套别人做法的教改都注定是要失败的。

4、对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及时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研究活动作相应的调整。

5、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作报告,拟邀请重师大林长春教授来校作专题报告;教科室将对青年教师进行一次教改科研方面的专题培训。

(五)结合第十届教研月活动和第四届“九龙杯”优质课大赛,积极开展校级教研活动。

1、公开课。由教科室和教导处统一安排,开展三种类型的公开课:新分(调)入的教师人人上“汇报课”、市区骨干及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还未参加“三课”达标考核教师上“三课”达标考核课,并组织相关老师听课。

2、说课,评课。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说一节课,评一节课,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优秀“三案”评比。学校将出台优秀“三案”评比细则,每学期末评比优秀“三案”若干名,组织教师参观学习。

四、加强校本教研的组织管理和考核

(一)组织领导:成立学校校本培训和教研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校本培训与教研工作的检查和考核。要定期不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教学研究等情况。平时要重视材料的积累,及时把材料归档,以备检查.(二)培训学时: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每年的学时培训任务。

(三)经费保障:为确保教师培训的顺利实施,学校将保证教师培训及购书经费,确保校本培训顺利进行。

(四)加强考核工作: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培训过程和督促,对教师中学习列入考核内容之一;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五、主要活动安排(根据当时实际随时调整)

1、组织教师读名著:《审美教育书简》、《新基础教育论》等。

2、专家讲座2次。本上下期各安排一次。

3、通识培训时间

“新课程校本教研系列光盘”《新课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说》并做好记录。

4、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5、在本,各教研组开展专项教研活动,做到有中心发言人、有讨论、有记录。

6、开展新一轮“三案”达标考核活动。

7、开展教育教学案例的培训、写作、评比活动,召开教育教学案例经验交流会。评出一、二、三等奖。

7.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初探 篇七

关键词: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初探

0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是不争的事实。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岗位,随着财会行业的不断发展,财务人员逐渐在企业决策中担任更加重要的角色,财会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技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加强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强化财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尤为重要。

1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1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适应经济发展“两个转变”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现代会计必须随之转轨变型,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适应新形势,更新知识,不断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已成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2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企业改革、会计主体变化对提高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必然要求

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其基本思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形式多样化,会计主体多元化,在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一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对时局变化的高度敏锐性,感悟时局变化对企业财会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及程序,要加强学习,坚持方向,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二是具有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市场经济崇尚超前和创新、竞争和法制,更体现了风险与效益对等的根本法则,归根到底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这一些均有赖于国民教育和不断学习。三是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新技术知识,较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四是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刻苦学习,廉洁奉公,团结协作。

1.3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扭转我国会计队伍落后状况的现实要求

原财政部长项怀诚指出,当前会计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二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三是风气不好,做假账、造假账,违反财会制度和职业道德。只有通过大规模的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政治、业务和整体素质,实行强制的定期的继续教育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我国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1.4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的时代要求

利用现代科技的远程继续教育形式,能扩大教育规模,甚至形成教育产业,减少国家投资,解决工学矛盾;实现人智能最大化,使高科技技术手段成为学习的催化剂,为学生的自我奋斗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使学习成为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更利于教育普遍化,如持续教育、终生教育、持续专业教育、教育深化、非传统教育、成人教育等,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教育为基础,扩大人才培训的贡献率,实现劳动者知识化和学习终生化。

2 会计继续教育的特点

1)强制性,严要求。财政部颁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学习内容、学时由财政部会计司拟订,具体实施由各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批准认可的学校、单位组织开展,其运作格局是由培训单位培训,由各级财政部门发证,每个会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若连续2~3年未参加,将在资格考试、会计证年检、评先表模等方面予以惩诫,直至吊销会计证,清理出会计队伍。

2)在职性,层次性。会计继续教育,根据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按文化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

3)规模大。我国有1200万会计人员,一个县一般也有一千多名会计人员,要在两三年之内全部轮训一遍,无论是会计人员数还是培训工作量都是大规模性的,是史无前例的。

4)长期性,循环性。会计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循环性工作,不但在工作上要循序渐进,循环往复,持之以恒,而且在培训师资、教材、场地、质量、制度及管理上,应长计划,短安排,综合配套。

5)新颖性,专业化。一是工作新和专,继续教育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却是一项新工作,尚无经验可寻。二是内容新和专,要向会计知识更新为主内容的技能操作方向转化。

6)开放性,实用性。会计继续教育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以专门培训为主,其他学习形式为辅。既可以是读学位拿文凭,也可以为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既可以是拿会计证、会计电算证,也可以搞会计学术课题研究,还可以为考注册会计师;既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半工半读,长期性与短时性相结合,属于开放型学习模式。

7)社会性,服务性。坚持以属地原则为主,级别管理为辅的原则。一般地,高级培训权限在中央、省里,中级培训权限在地市一级,初级培训在县里,按财政、财务管理体制的属地原则培训。在培训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咨询,解决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会计服务水平。

8)现代性,多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一般有:函授学习,电话会议形式学习,有线电视形式的学习,电教录像形式学习,卫星传授电视接收形式的学习,算机为主的学习,网络为中心的网上教育。尤其是“以网络为中心”的网上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标志。

3 会计继续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8.教育信息与教育信息系统 篇八

关键词:教育信息;教育信息系统;一般原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27-01

一、教育信息

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经过加工处理后得以传播的教育信息,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现代特点。如果将教育信息按照表现形式来分,具体可分为图形,文字,活动形象,声音及其他感官得到的信息等等。如果按照存储方式,具体可分为书面,影像,计算机网络以及人脑记忆。如果将教育信息按照其内容划分,具体可分为事实,规律,公式,表格,数据以及模型等等。最终重要的一种划分方式是,如果按照应用目的和实质,可将教育信息划分为教学信息,教学管理信息以及多样化的教学资料信息。

1、教学信息

教育得以不断发展和演变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持续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育信息是不断运动并不断发展的。具体过程是,教育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当内容,并依据制定的一些教学目标和计划,呈现给受教育者并使受教育者接收,在接受的基础上能与原有知识相融合,并发展为个体独有的知识体系。受教育者知识得以发展之后会产生一定的教学反应,因此要求老师客观公正的进行反映评价,并依据评价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最终达到反馈教学,发展和充实教学内容的目的。特别注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制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反馈,学生反应等等,都是教学信息。

2、教学管理信息

因为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教学活动是其重要组成,要想教学活动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评价性,就需要管理实际活动中的教学信息。

示例:(1)进行目标管理,这是要对每节课,每门课程及与学科有关的目标进行收集和管理;(2)管理教学资源,就是管理各种教学设备,教学资料,媒体手段及人力资源等等;(3)管理教材,对各种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材料,进行管理和选择;(4)题目生成,这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置具有不同等级和难度的问题;(5)题库管理,收集整理各种符合教学目标的题目,然后组成试卷题库,此外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改善调整;(6)检测评阅,这是对学生所做试卷,进行评阅与检测;(7)汇成报告,这是对测验和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8)评价,分析和效果估计测验,以及学习进展情况;(9)有效咨询,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有关学习方面的建议;(10)调度,这主要是依据目标,资源,学习进展,以及所得的学习情况,建立或调整有关教学设施和时间的调度安排。

二、教育信息系统

教育信息系统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一个新词汇,它体现了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进行的频度。对其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将教育信息看作是教育系统中重要的基础组成要素,在对教育信息系统进行探讨,就会发现人,教育信息,以及信息环境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活动的自适应,自组织,并兼有物质与意识特性的系统就是教育信息系统。

1、教育信息系统的演进动力

现代教育信息系统的不断演进,体现出不同时期的教育信息系统主要矛盾的不同表现。在当前关于教育信息系统的众多理论研究中,对其定义各有不同,但是人和教育信息环境可确定是其重要的组成结构。因此,其演进动力可具体总结为:教育信息系统在不同时期,其主要矛盾支配并表现出不同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成为教育信息系统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演进动力。其矛盾包括有:由于教学信息所具有的特殊性,造成一种主要矛盾;二是教育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有偿使用,造成新的矛盾;三是不同社会教育信息的生产,需求与服务之间,形成新的问题;四是教育信息总量爆炸与教育信息价值消隐之间,存在问题;五是受教育驾驭教育信息的能力,与教育信息的飞速发展,存在不协调的关系。

2、教育信息系统的特征

现代社会的教育信息系统,经过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具备有高度开放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而且教育信息系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外部环境一直进行持续的物质交换,信息交换和能量交换,这是教育信息系统与外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并自相适应的保证,这也是客观构成教育信息系统走向生态平衡的首要条件和基本前提。因此,文章将教育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看作为信息科学,传播科学以及生态科学,在教育领域内的映射发展,其发展过程是以教育信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这一主线,而不断发展呈现的。因此,对教育信息系统的研究,不能仅仅将其定义在狭义并具有局限性的教育信息产品和技术这一空间领域,应该对教育信息系统做出广度和深度的认识,并将教育信息系统所具有的时代特征精准把握,这有助于深刻了解信息化社会中教育的信息化进行特点,以及当今教育信息以及教育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教育信息和教育信息系统,都是教育系统中两个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而教育信息与教育信息系统的不断演进和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不断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使得人与信息环境之间的关系,得到逐渐加强。

参考文献:

[1].朱永海.张新明.论教育信息系统的演进—兼论教育信息生态的形成[J].中国远程教育,2008:07.

9.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篇九

一、统一培训内容(县进修学校统一组织的远程培训):

(一)省培:

1、公共课:专业理念与师德(新课标的主要教育理念及其应用;教育的艺术——怎样做个好老师(第二版));

2、本学科专业知识。

(二)国培:

1、公共课:专业理念与师德(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职业理解与认识);

2、本学科专业知识。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本学区、本校继续教育自主培训学习内容:

已经举办的各项培训学习笔记,请如实填写。

10.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篇十

发布时间:2014-04-28浏览次数:17409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财政局,省级各部门:

为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13〕18号),结合我省实际,我们制定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陕西省财政厅

2014年4月10日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以下简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13〕18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陕西省范围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当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行业发展要求,统筹规划,强化服务,注重质量,全面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和会计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四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当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把握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和会计人员从业基本要求,引导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升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二)突出重点,提高能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面向会计人员,全面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改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

(三)分层培训、考培分离。针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划分各级财政部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权限,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培训。会计人员可以自主选择继续教育的学习培训形式,学习培训与考核认定应当分离,考核认定由县以上财政部门组织实施。

(四)加强管理,创新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继续教育内容,创新继续教育形式,提高继续教育质量,逐步形成政府部门规划督导、用人单位支持配合、社会单位积极参与、会计人员主动学习的继续教育新格局。

第五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

会计人员享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保障和便利。

会计人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应当自取得资格(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发布之日)的次年起开始参加继续教育,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规定学分。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六条 按照会计从业资格属地管理原则,各级财政部门(以下统称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分别组织实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的下列事项:

(一)依据国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制定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二)依据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和工作要点,制定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确定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责和权限;

(四)组织开发或推荐适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

(五)组织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

(六)组织全省高级会计人员(含领军人才)继续教育培训;

(七)监督、检查、考核认定省直属会计人员(持有省财政厅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八)建设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继续教育考核题库;

(九)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市场。

第七条 各市(区)财政局负责本辖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的下列事项:

(一)根据省财政厅制定的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和工作规划,制定本辖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细则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监督、检查、考核认定本辖区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三)组织本辖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

(四)指导所辖县区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五)规范本辖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市场。

第八条会计人员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和督促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应当遵循教育、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支持并督促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第三章 内容与形式

第九条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及学分由省财政发布,主要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

(一)会计理论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会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政策法规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会计法规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依法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

(三)业务知识和技能训练继续教育,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会计准则制度等专业知识、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

(四)职业道德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第十条 会计人员可以自愿选择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

第十一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

(一)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会计脱产培训、远程网络化会计培训;

(二)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组织的会计脱产培训;

(三)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组织的会计脱产培训、远程网络化会计培训;

(四)会计人员自学;

(五)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领军人才培训;

(六)参加财政部组织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

(七)参加省财政厅组织的高级会计人员培训;

(八)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

(九)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其他形式培训。

第十二条 除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还包括:

(一)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领军人才考试;

(二)参加会计、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

(三)参加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会计类专科以上学位学历教育;

(四)承担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或其认可的会计学术团体的会计类研究课题,或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经济管理类报刊上发表会计类论文;

(五)公开出版会计类书籍;

(六)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会计类知识竞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讲座等;

(七)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其他形式。

第四章学分管理

第十三条 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会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学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第十四条 省财政厅发布的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包括公共科目和分行业科目。会计人员应首先完成公共科目学习,取得学分不足24学分时,可在分行业科目中选择学习。会计人员重复选择学习同一科目,只计算一次学分。

第十五条 会计人员参加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继续教育学分计量标准如下:

(一)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会计脱产培训,经考核认定合格的,取得相应科目学分;

(二)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组织的脱产培训,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合格的,取得相应科目学分;

(三)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脱产培训,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合格的,取得相应科目学分;

(四)通过自学、参加远程网络培训等形式完成省财政厅公布的每继续教育课目,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合格的,取得相应科目学分;

(五)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领军人才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的,取得相应学分;

(六)参加省财政厅组织的高级会计人员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的,取得相应学分;

(七)参加财政部组织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的,取得相应学分;

(八)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经所属注册会计师协会确认的,取得相应学分。第十六条 会计人员参加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其学分计量标准如下:

(一)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领军人才考试,被录取的,折算为24学分,学分所属以录取通知为准;

(二)参加会计、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每通过一科考试,折算为24学分,学分所属以考试管理机构公布考试成绩的时间为准;

(三)参加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会计类专科以上学位学历教育,通过当一个学习科目考试或考核的,折算为24学分;

(四)独立承担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或其认可的会计学术团体的会计类研究课题,课题结项的,每项研究课题折算为24学分;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每项研究课题的第一作者折算为24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2学分,学分所属以相关文件的签发日期为准,无正式文件的,以课题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经济管理类刊物上发表时间为准,既无文件又未公开发表的课题不得折算学分;

(五)独立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经济管理类刊物上发表会计类论文,每篇论文折算

24学分;与他人合作发表的每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折算为24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2学分,学分所属以论文发表时间为准;

(六)独立公开出版会计类书籍的,每本会计类书籍折算为24学分;与他人合作出版的,每本会计类书籍的第一作者折算为24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2学分;学分所属以书籍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时间为准;

(七)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会计类知识竞赛成绩合格或受到表彰的,折算学分标准及学分所属按财政部门发布的有关通知执行;

(八)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讲座的,折算学分标准及学分所属按财政部门发布的有关通知执行。

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均在当有效,不得结转下,也不得抵补以前未取得的学分。

第十七条 会计人员办理从业资格调转登记时,未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的,应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一)会计人员未按规定完成以前继续教育的,应当在调出地完成以前继续教育后,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调转手续。

(二)会计人员未按规定完成当年继续教育的,调出地应当在其调转登记表中予以注明,会计人员办理调转后,应当在调入地完成当年继续教育。

第五章机构和单位管理

第十八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国家会计学院、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计人员培训基地(中心)等教育资源的主渠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参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第十九条申请自行组织继续教育的单位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单位(含下属单位)会计人员达到一定规模;

(二)取得财政部门的备案;

(三)具备与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培训场所和设施;

(四)师资适应培训工作要求;

(五)制定完善的教学培训计划、管理制度;

(六)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

(七)有稳定的继续教育经费来源并保障学习时间。

第二十条 满足本规定第十九条所列条件的单位,可登陆“陕西会计”网提交申请,经审核备案后,可自行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单位应按照规定的内容制定培训计划,经审核后组织开展培训。培训完成后,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合格的,取得当年相应学分。

第二十一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或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和工作重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保证培训质量。

第六章 师资与教材

第二十二条 从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学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第二十三条 省级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教材开发,逐步形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体系。同时,应加强对教材编写、评估、推荐、出版、发行、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应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倡教材开发社会化,鼓励有

水平、有能力、有经验的会计专家、学者和高级会计实务工作者参与教材编写、开发工作。第二十五条单位和会计人员自主选择继续教育教材,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单位或会计人员强行推销、搭售。

第七章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六条我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行信息化管理,培训学习、考核认定、取得学分等情况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会计人员可登陆“陕西会计”网实时查询本人完成继续教育情况,继续教育情况不在从业资格证书上打印。

第二十七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实行登记制度。

会计人员办理继续教育事项登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会计人员参加并完成财政部门认可的所在单位组织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由财政部门统一将考核通过的科目及相应的学分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二)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机构组织的会计继续教育脱产培训、远程网络化会计培训,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由财政部门统一将考核通过的科目及相应的学分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三)会计人员通过自学完成财政部门公布的继续教育学习科目,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由财政部门统一将考核通过的科目及相应的学分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四)会计人员年内已完成省级以上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或参加由市以上财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财会业务专题培训、会计类知识竞赛、会计类专题讲座的,由省财政厅统一受理组织单位提供的合格人员名单,按组织单位通知的学分核算标准折算为继续教育学分后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五)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由省财政厅按照每通过一科考试折算为24学分统一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六)会计人员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并通过一科考试的,应在成绩公布后的3个月内,登陆“陕西会计”网进行申报,并持准考证和合格成绩单或合格证书等原件和复印件,到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办理继续教育学分折算登记。

(七)会计人员参加本办法规定的会计类专科以上的学位学历教育的,应在规定学制年限内的每年第四季度登陆“陕西会计”网申报学习科目和考试成绩;在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后,应及时到所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进行学历变更,变更完成后,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对会计人员在规定学制年限内申报的学习科目予以确认,按每科目24学分记入申报继续教育。

(八)会计人员参加本办法规定的会计类学术研究(含课题、论文论著等)的,应在当年第四季度,登陆“陕西会计”网进行申报,并持课题结项书、论文论著等原件,到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办理继续教育学分折算登记。

第二十八条 会计人员由于病假、在境外工作、生育等原因,无法在当年完成继续教育取得规定学分的,应当提供合理证明,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其没有取得的继续教育学分可以顺延至下一取得。

会计人员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者参加继续教育未取得规定学分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九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会计人员办理从业资格证书调转、补发、定期换发等事项及参加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申请高端会计人才培训、报考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高级会计师等的必要条件。

第三十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所在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促进提高培训效果。

第三十一条 组织继续教育培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采取虚假、欺诈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的;

(二)以会计人员继续名义组织境内外公费旅游或者进行其他高消费活动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印发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相关培训证书的;

(四)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名义乱收费或者只收费不培训的。

第三十二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对自行组织继续教育的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单位如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不能保证继续教育质量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可予以通报,并给予暂停培训直至撤销备案等处理。

第三十三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将各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会计从业资格情况检查及会计基础工作考核的内容。

第八章附则

11.论教育管理与创新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管理;创新;教育

教学管理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目标,达到最佳功效,而按照教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特点以及与教学相关的各种因素,对教学过程各种要素的运行与配置进行科学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复杂活动过程。同时,创新是现代学校管理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生存的源泉,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所以,教学管理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表现为教育管理的核心

管理的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和业绩的创新。与创新相对应的是“维持”,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维持和适度创新的结合。但是,仅有维持的“有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旦系统封闭起来,只能自发地走向无序。因此,把创新列入一切管理活动是取得成功的第一素。“缺乏创新是现有机构衰败的最大单个原因”。现代学校管理在管理职能方面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计划职能通过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规划、方案等形式表现;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指导和激励被领导者以及解决冲突来表现:控制职能通过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然而社会与环境的改革是管理的现实,应对改革是每个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一项职能中,事事处处皆应创新。

二、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从教育管理过程和要素看,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从客观上看,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教育体制、学校育人观念;主观上包括学校的课程结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管理评价机制;微观上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及师生、生生和干生间等三个层面诸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

学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是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要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应具有“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管理思路,在学校现代管理中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从优化德育环境,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及他们的互动效应来创设、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三、制度的创新

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之适应学校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施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打破平均分配,打破铁饭碗,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实施课程改革,要从以制度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以划一的考试成绩管理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为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激励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

四、结构的创新

结构的创新是指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的变革,核心是机构与组织的创新,其目的在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机关不能变成按部就班地履行日常管理职能的“政府”,更何况政府也在变革,校领导与重要部门负责人,至少应是半个教育家。

五、管理人员的创新

管理人员的创新是指学校的管理者不仅应对自己的工作积极地有意识地进行创新,而且更主要是组织下级和广大教师创新;不仅是按计划安排某人在某时去从事某项创新活动,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创新创造环境,提供条件。管理者往往是保守的,他们常认为优秀管理体制的象征是维持组织的运行,并对创新尝试中的失败吹毛求疵。管理者需要进行角色转变,自觉带头创新,并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他们进行创新,努力创造促进创新的文化氛围,去探索新的方法和找出新的程度,而非简单的重复。领导在正确地对待创新中的失败,包括允许失败甚至鼓励失败,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包括奖励没有获得成功的创新者,并赋予创新能手以相当大的决策自主权,以合理的激励保证管理不断创新。

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而后者又取决于现代学校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能力。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则无法应对新的挑战,有可能被淘汰或为内部要素所冲击。正因为如此,现代学校教育管理观念的定位直接决定于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的引入和强化,从而促进了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革命和突破。

上一篇:农业多元统计分析论文下一篇:国际经济法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