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的思考建议

2024-12-09

标准化的思考建议(12篇)

1.标准化的思考建议 篇一

当前,江西电力系统的标准化台区达标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万载县供电公司也和全省一样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该项工作,如何完成标准化台区建设这一艰巨任务。本人经过前一段时间在城东、马步等供电所和员工座谈、到台区现场调查了解后,我个人认为标准化台区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想:一是要认真做好基础工作;二是必须抓好“两大标准”贯标工作;三是在在降损方面下功夫。

建议

一、要认真做好基础工作;

公司共有800余个台区,原始的资料因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多次修改,要想标准化台区建设达标,摸清各台区的“家底”是重要的一环,因此,进行好普查并填写好普查表可为今后的工作铺路。同时作为管理线损的主要依据之一,计量装置的准确性也是非常关键的,公司经过改造近年来更新了一批新的计量装置,计量中心的人员非常辛苦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计量装置本身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准确性仍然不能100%的完全相信,真的不容乐观。尽管这些计量装置比较先进,但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不考虑,如计量装置损坏更换一次,将会影响1个月以上的考核计量,如果等到10月台线达标验收的时候再来重视,就已经迟了,所以加强计量装置的管理是不容忽视。

建议

二、必须抓好“两大标准”贯标工作;

标准化台区建设管理、技术标准的达标工作量非常大,涉及生技、营销两大块,这些技术标准都是比较完善的。为什么说是完善呢,因为这“两大标准”是台区管理先进地区实践过的真理,是经国网、省公司有关部室进行了大量修改而定的,是指导所今后标准化台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好、吃透“两大标准”是各个供电所负责人和台区主管人员的日常工作,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贯彻,抓达标此事宜早不宜迟,否则将会影响达标验收的进度,“达标办”应每月按“两大标准”抽检台区的工作必须做好做实。

建议

三、在降损方面下功夫;

众所周知,公司09年的线损是8.15%,但真实线损可能高于这个数。如何做好降损工作,本人认为应按照当前标准化台区建设的要求,结合考核办法,对于用电环境比较好、线损比较低的台区,固定一个总的年承包金额,签订责任状跟奖罚挂钩,确保每月线损保持在优秀范围内,每月电费结零。对于用电环境不好、线损高的台区,可请公司保卫部协调公安机关通过一定范围的查处窃电,抓几个典型震一震,能后由2-3人为一组管理台区,加强台区巡视,对于需要改造达标的台区,可以全所配合改造,力争在2个月内所有台区达到优秀标准。此方法可以让台线管理员在做好每月电费结零的工作,付出一定时间查处窃电,就可保证完成任务,由此多出的人员可以充实到难管理的特高损台区中去。总之,公司各部室和供电所要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加大对线损高的台区进行轮番检查、和村组干部积极沟通,确保每日一巡查,设立举报奖并不定期开展专项行动,并通过改造配合,最终一定能够完成高损台区的降损工作。

当然,笔者在供电所调研期间也看到了一些员工的畏难情绪以及叫苦的声音,认为供电所标准化台区建设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请那些同志回过头来想一想,二万五千里长征难不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难不难、抗美援朝难不难,那时候大家坚信一条信念“办法总比困难多”,最终我们的党和人民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面对世界的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多次在公开的场合讲“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从而使中国度过了一个个难关,因此,只要大家树立信心努力去工作总会获得最后的达标成功。

以上想法纯属个人观点,在行家面前完全是班闭门弄斧,如有不妥请批评指准,本人万分感谢!共同为这次标准化台区建设献计献策。

2.标准化的思考建议 篇二

1. 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发展概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近几十年间, 我国科技文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其中, 我国标准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巨大的, 经过几代标准化工作者辛勤的努力, 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 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经过了以下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初步建立了适应当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这一阶段标准体系的构建和管理多以政府为主导, 以行政命令为手段, 以行政强制措施保障标准的实施。1988年以后, 我国逐步建立了适应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的技术标准体系。在这一阶段对标准做出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区分, 并通过了一系列举措对国家标准化管理体制进行重大变革, 为我国标准化工作向第三阶段过渡、与国际接轨和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年以后, 随着SAC的成立, 我国标准化事业进入了第三阶段, 体系也趋于完善, 开始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标准化管理体制。我国的标准化管理机构主要分为AQSIQ、SAQ、行业标准化行政管理机构和地方标准化行政管理机构。我国主要标准化研究机构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出版社、行业标准化研究机构以及地方标准化研究机构。而各地地方标准馆则是隶属于这一体系中的地方标准化研究机构。

2.地方标准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

各地地方标准化研究机构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中心城市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设立的机构, 是标准化综合研究的重要研究基地。其前身多为标准情报所, 现在在市场经济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形势下, 多面临着向研究所的转型。其研究的内容涉及标准化研究的基础工作, 如标准化综合研究、标准的制定、修订与备案、标准文献工作、标准文献的检索、标准文献的对外服务, 以及相应的延伸工作, 如: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管理及WTO/TBT的咨询服务和相应技术支持等。

而各地地方标准馆基本为地方标准化研究机构中的标准文献室, 主要从事国内外标准文献的收集、整理、加工工作, 并通过建立标准文献数据库和相应的标准信息平台向社会提供标准文献的发行业务和标准文献的查询、借阅、检索、咨询等服务。并且为研究室等相关业务科室提供相关辅助和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为企业和研究人员直接服务, 并参与标准化研究工作。

地方标准馆工作具体内容、特点分析及人员素质要求

1. 地方标准馆的具体工作内容

具体的来说, 地方标准馆的工作内容主要以标准化服务为主, 标准化研究和标准化组织为辅。后2项工作的内容包括结合各方面需求展开研究, 为企业提供专题咨询, 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建设标准体系, 研究标准化战略, 参与制定和修订地方标准, 组织参与相关标准或标准化知识的宣贯、培训和审查等相关活动。

而标准化服务为地方标准馆的具体和主体内容。利用标准馆的馆藏资源、技术优势、专业人才等资源, 向社会提供标准信息服务是标准馆的基本职能和重要目标。一般来说, 其提供的标准化服务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 标准文献的阅览与查阅

该项服务是地方标准馆的基本职能, 即利用实体和电子的馆藏资源, 指导、方便用户利用标准文献信息。

(2) 标准文献的发行与标准馆藏资源的建设

针对市场和社会对标准以及标准图书的需求, 标准文献的发行是一项重要的补充工作。

(3) 支持标准体系及其数据库建设与更新

因为地方标准馆的独特馆藏资源和与相关机构联系的便利性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应为客户提供标准查新的工作, 确认其使用标准的作废替代情况, 并及时跟踪更新企业或其他用户标准体系的数据, 确保其有效性。

(4) 标准化相关知识咨询

我国标准化发展程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待提高, 因此标准馆的工作人员以自身专业知识背景、馆藏资源为依托, 以组织间便利合作关系为辅助, 以便利的检索、索取条件为手段, 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据、方法等多角度、多层面的咨询, 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

而在实际的工作中, 各地地方标准馆实际还肩负着以下一些工作内容和职能:

(5) 对标准化知识及标准化研究机构的宣传

不同于研究机构中其他部门主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较多, 地方标准馆还承担着标准文献的发行、标准化相关问题的查询、咨询等工作, 所以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到社会各界的用户。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通过答疑解惑、提供支持、培训辅导、散发宣传物和发行标准与标准书籍, 增进了用户对标准及标准化知识的了解, 同时承载着社会对标准化研究机构甚至对质监系统的第一印象和认识, 本身也是一种形象宣传。

(6) 机构内和社会标准化人才的培训与培养

地方标准馆面对多样的客户和客户需求,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往往用户会产生进一步的需求, 而以丰富的馆藏、专业的人员素质和一定的职能为依托, 也可以进一步为用户定制需要的服务, 如:针对其企业或机构特点的培训、某种新标准的宣贯讲解、充足及时的数据保障、承接标准体系建设及培训等。同时该项工作对于标准化研究机构的人才培养也有很大帮助。

(7) 为其他研究部门和标准化管理部门建言献策

由于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用户的需求, 并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上传下达、联系接洽的功能, 地方标准馆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整理大量信息、总结问题、规律和需求来为上级和相关部门提供建议和支持。

(8) 辅助或承担综合标准化研究

以API及相应先进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例, 可以看出标准的制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与科学研究、失效分析紧密相关, 是一个持续的、多次循环的过程。正是注重反馈和改进, 才能诞生高质量的标准和工作成果。因此, 直接、持续而大量的客户反馈, 是地方标准馆的另一大资源。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将有助于地方标准馆参与并承担进一步的标准化研究工作。

2. 地方标准馆的工作特点分析及人员素质要求

综上所述, 各地地方标准馆的工作以标准化服务为主体, 同时承担其他工作内容;其提供的服务内容既包括有形的标准文献或软件数据资源, 又包括无形的标准和标准化知识的查询、咨询服务以及相关领域的建设;既要做好本职工作, 又需要不仅止步于日常的服务工作, 还要为相关的标准化研究作出贡献。地方标准馆工作内容要求具备复杂性和独特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 服务与研究相结合

地方标准馆的服务性是由其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的。服务性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事业单位正是为了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满足科教文卫等方面的需求, 因而提供各种以社会效益的主要和第一导向的服务为主的社会组织。而标准化研究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从属于科学、教育和文化领域, 因此, 不同于普通的第三产业, 地方标准馆的工作涉及科学研究、科学观念和知识的传递、普及, 应用或理论层面的标准化问题的探索与解决, 因此既需要确保优良的服务, 又需要进行一定水准的研究工作。

因此, 地方标准馆的工作人员必须既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又具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素养;既有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协调能力, 又具有坚毅、正确的科研精神。

(2) 公益与市场相结合

地方标准馆的主旨是提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 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发展都要适应新的体制和制度。因此在工作中, 既要以公益服务为主要关注方面, 又要兼顾一定的市场特点。正如标准的制定要来源于市场, 应用于市场, 作用于市场, 标准化服务的开展也要兼顾市场的导向, 做好定位。

因此, 开展好地方标准馆的工作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懂专业, 也要懂市场;能进行公益的服务和定位, 同时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敏锐性, 提供体现科技水平、适应市场需求的服务。

(3) 知识密集型与操作重复型相结合

由于事业单位服务于科教文卫领域, 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 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标准化研究机构及下属的地方标准馆也是这样的机构, 其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及相关的工作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但同时地方标准馆的工作人员又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接待大量的客户, 除了发行标准文献等重复操作型劳动, 查询和咨询过程中有很多都是重复或相似的问题。所以, 不同于研究机构中的其他部门, 地方标准馆的工作是知识密集型和操作重复型相结合的。

因此, 地方标准馆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能够进行标准化研究的较高专业水平, 同时, 能够有正确的态度和职业道德水平处理好日常的服务工作;既有做好科研工作所必备的毅力, 又有处理好日常工作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既能处理科研中的问题, 又能妥善对待、协调日常重复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 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相结合

服务业是除农业、工业以外的第三产业, 是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行业。服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 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在标准化工作中, 用户享受到的良好标准化服务, 如标准化咨询工作都属于非物质产品, 但是由于地方标准馆的一大职能是标准文献的发行, 因此也提供物质产品。而在提供该种物质产品的同时, 也在提供服务。

由于非物质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 要求地方标准馆的工作人员无论是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 还是标准文献的发行, 都需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开拓思路, 不仅局限于有形的产品, 还要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工作内容;把服务本身质量的提高, 如态度、速度、准确性、后续承诺有效性及科学性的提升都看作一种常态和要求。

(5) 政府职能与公益需求相结合

由于标准化研究机构隶属于质监系统, 大多属于机关直属事业单位或相关机构, 因此行使或传递一定政府职能, 但标准化研究机构作为事业单位, 从事科教文卫领域的工作, 也以满足公益需求为目标。在实际工作中, 两者的统一至关重要。

因此, 地方标准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兼备深刻领会、贯彻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精神, 同时深切体察社会各界的需求, 做好上传下达。

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地方标准馆人才培养的建议

1.政府职能转变及相关影响

我国政府近年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各地方响应中央号召, 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行政机关管理体系行政改革与创新,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丰硕的成果。

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固然重要, 但是观念的更新才是管理创新的必备条件。身处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推进工作、促进转变:

(1) “产品”意识、过程意识和服务意识

政府并不像企业那样生产有形的产品, 但是其生产“公共产品”, 这种公共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 更多是无形的产品, 也就是服务。而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每一个要素都在影响着服务的质量, 过程即产品。政府由以权力为核心的消极行政到以服务为导向的积极行政, “服务型政府”的建立过程中, 广义的“产品”意识和服务意识至关重要。

(2) 顾客意识和质量意识

政府机关的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上级部门、服务对象和内部各相关部门, 这些对象的满意度决定了服务的质量。而质量分为狭义的质量和广义的质量, 从大质量观的角度来看, 质量渗透到组织和过程的所有机体, 也就是说, 质量是全员和全程的事。

因此可以看出, 转变的重点是以服务为导向, 质量为准绳, 而这也是地方标准馆工作转变的重点和方向。为了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地方标准馆人才的培养可以从意识、专业等多方面入手。

2. 关于地方标准馆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 拓宽服务意识

在新的形势下, 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素养是至关重要并且是基础的一步。只用充分认识到地方标准馆的服务定位, 才能弱化某些消极行政的工作方式, 并意识到服务产品的时间、过程和要素上的全面持续性, 时刻保持高标准、严要求, 做好各种形式的标准化服务。

(2) 提高专业水平

作为标准化研究机构, 地方标准馆的工作人员同样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 这样才能在面对各种需求和市场化的竞争时, 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并通过相关工作对社会做出贡献。

(3) 增强综合素质

3.标准化的思考建议 篇三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活动建议修订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06

“活动建议”作为《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中相对于地理教学大纲新增的内容,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生活中的地理”重要理念的载体,也是改进地理传统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部分。“标准”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而“活动建议”作为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是达到“标准”的重要指南。“活动建议”不仅是编写教材中活动部分的指导,而且还是各省各县编写校本与乡土教材的指向标。

“活动建议”体现出了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两条:(1)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2)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一、“活动建议”的分类

“活动建议”中列出79条建议,主要参考李家清教授对地理实践活动的分类,再结合各教学活动的定义,笔者归纳统计出以下类型(如表1所示)。

经过统计后发现,“活动建议”中地理调查类、地理专题研究类、地理宣传展览交流类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类的活动占比例较大。能在室内进行的活动如地理设计创作类、地理专题研究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类、地理游戏类、地理宣传展览交流类、地理教具制作与应用类和地理视听阅读与写作类等类型的活动占74%,占有绝大比例。而地理野外考察类、地理调查类、地理观测类等室外活动类型占26%,比例较小。且每种类型再细分下去就会发现其中各细分类型的活动比例不均,有些单一,比如地理观测类中都是天文观测。

二、对“活动建议”的修订建议

1.增加地理观测类活动的类型

对于地理观测类活动,4条有关地理观测的“活动建议”的内容都是天文观测,笔者认为有必要增添类型,应加入有关气象观测和经纬度观测的活动。例如:“建有气象站或者地理园的学校,在学习有关气象的内容如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时,可以组织学生对气温、湿度、气压、风、降水、云等有关天气的要素的观测。”

2.通过参考大学相关地理专业的实习策划书,提高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可操作性

对于地理野外考察类活动,以下为“活动建议”中所举例子的代表:“有条件的学校,可对水井进行定点、定时观测,记录水位、水色等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和主要原因;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观测。”可以看出所举例子中第一条比第二条的建议要具体些,第二条常会因太笼统而被忽略,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此类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建议可以参考大学相关地理专业的地理野外考察的实习策划书,对于这类给学生感受强烈的地理实践活动,应当举出一些实例代表给一线地理教师,来增强其可操作性。

“针对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成立课外检测监测小组,制定计划,开展活动。”笔者认为这条“活动建议”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方面考虑得不太周全,既然是自然灾害,要学生去监测要考虑可行性的问题,学生进行这类活动时,如若发生事故,教师是负责不起的。

3.增大地理室内实验的比例

79条活动建议中只有1条是关于地理室内实验类活动的,而地理实验在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和事物的观察与体验、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都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并且比起地理野外考察来说可操作性大幅度提高,所占用的课时也相对来说少得多。所以,针对地理室内实验的活动建议应再提出一些,如:“模拟大自然中沉积物的分选;验证太阳光的直射、斜射与气温高低变化的关系。”此类实验笔者认为应借鉴理科如物理学科,也应出一个实验手册来给教师进行此类地理实验提供参考,既可以节省教师的精力,也可以使地理实验更具规范性。

4.增加竞赛类活动的类型,增加其生活实用性

关于地理竞赛类活动,4条有关竞赛的活动建议都是辩论赛或者演讲赛的形式,笔者认为,应该多增加有关于地理生活技能的竞赛,如:“计划到某地旅游,请尽可能选择出你认为经济实惠或便捷的路线。”

5.减少关于文本教具的制作活动,增加制作模型与标本采集

对于地理教具制作与应用类活动,通过进一步分类后发现,这类教具制作活动缺少地理模型制作或者是标本采集的活动,可以适当增加类型,减少关于文本教具的制作活动。

综合以上对“活动建议”的分类,笔者发现,“活动建议”中的活动类型繁多,且每种活动类型都有典型的代表,但是在各个细化的类型上分布的均匀性有待加强。“生活化的地理”是我们地理课程改革的主题,而地理活动是使得学生的地理生活技能等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对“活动建议”一内容的修订也应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验光室建议标准化 篇四

本文由黄炳南先生撰写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对验光室进行科学的规范与要求,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同的一个人,去不同的地方验光,得到不同的度数,除了验光师们的水平不一的人为因素以外(软件因素),还有很大的原因由于验光室不标准(硬件因素)。如距离不相同;光亮度不同;灯箱的亮度不同,高度不同;设备安装时,不科学;都会引起屈光不正检查的处方不同。所以广大验光师们除了学习专业验光方法后,还要有一个相对标准的验光室,才能更好的发挥专业形象。

目前我们把验光室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验光室,常用灯箱之类、镜子反射增加距离的不科学验光室。一种是综合验光仪验光室,要求面积大些,但也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我建议把这两种验光室综合起来,做一个科学的,较标准的,专业的验光室。

一、不建议用镜子反射来增加距离,因为目前最好的镜子也存在失真,放大(缩小)影像,我曾用过所谓的名镜,意大利产的镜子,尽管失真极小,但不可能没有,国产的镜子更不用说了。如用这样的镜子进行验光,产生的正确率可想而知。

二、视力灯箱,目前很多灯箱都存在光亮度不科学的形象,正确的光亮度应该在700lx左右(照度:勒克斯),并要感觉不到灯箱上有明暗之分,均匀的照度才能产生均匀的对比度,对比度一致下,清晰度才可能一致。不同的视力灯箱是否标准,即使相同的灯箱,新旧灯管都会产生不标准的情况,不标准所产生的视力检查就不一样,更不用说视力灯箱的红绿测试等其它视觉功能测量,没正确可言。当然也有很好的灯箱设计,但价格都在上千元以上,才能做得这样的标准。如用视力灯箱,要求顾客的眼睛水平线与灯箱的1.0视力行水平一致。

三、验光室的面积,太小,验光产生感近性调节,度数会产生偏差,没有较好的长度与宽度,就不会有好的空间与距离感,在进行空间与距离感测量时(视觉检查),产生偏差,所以建议验光室最好的面积是3×6米,放置综合验光仪与顾客坐位大致要0.75米到1米,剩下5米就是验光距离,符合要求(宽3米,可以一边是灯箱(备用),一边是综合验光仪。如宽再大些,就可以放两台综合验光仪了。

四、验光室不应该有杂乱无章的光线干扰,所以最好不要有透明窗,更不能向沿街面进行验光。建议四面为不透光的墙,必要时可以当暗室使用,方便检影与眼底检查,但要有透气排气设备,如空调,通风排气管等。建议在墙上挂上验光师资格证、验光流程、隐形眼镜流程、屈光不正图解画等验光配镜方面专业知识,增加专业感与顾客信任感。验光室也不能有不标准的光源,太亮,瞳孔缩小,增加景深产生小孔作用。太暗,瞳孔放大,像差增大,度数不准。一般验光时,分测试远用镜与测试近用镜、检影或眼底检查时,三种不同要求。

1、建议在测试远用处方时,照度为300lx,(一般就是在2米高垂直上方,有磨砂套管的日光灯30W时的亮度,没有磨砂套管时,日光灯20W。),当然也不建议用日光灯,建议用高频节能灯,一定要弥散光源(有磨砂套管的)。

2、建议在测试近用处方时,照度为500lx,(一般就是磨砂套管日光灯20W下,离书本0.75米~1米时)就要可以增加验光室的光源或亮度达到这个要求。当然多数综合验光仪台都有近用灯设备。

3、当检影或眼底检查时,要半暗室,就要降低照度,建议150lx以下。

综合以上内容,我建议在装修验光时,对光源进行可控制性处理,使用高频节能灯,有磨砂套管,产生弥散光源,开几个灯就是测量远用,多开几灯就是近用(只要在验光台的位置加灯),还有只开一个特别的小灯就是可以检影的(建议顾客的正上方前斜15°有一个弥散小灯,不影响顾客的瞳孔又方便验光师看到设备。)。当然也可以用旋钮式光源控制,这个更科学。

五、视力投影仪比灯箱科学多了,一些国家已经对视力投影仪进行了规范,如所投出来的影像照度LX、亮度LM、对比度、色温、分辨率(清晰度)、对色的各种波长,视标的长短位置、大小等进行规定,它与综合验光仪联合可以进行高层次的视觉检查。如投影仪安装不正确,那么的正确率就会大大的下降,我们要把投影仪安装在投影板到顾客相同距离,投影仪放置于与顾客眼睛几乎同样的高度,不要将投影仪放置太高或太斜,否则所投影出来的影像会失真,建议最好倾斜度在8°以内,最大不要超过10°。用投影仪一定要用投影板,投影板要十分平整,不能弯曲或是变形,安装的高度与顾客的眼睛高度一致,并要认清哪一面是投影面(比较磨砂面),不能装反,不然就没有偏振效应。很多综合验光仪台上都有安装投影仪,跟台一起安装,这样综合验光仪台一被人用碰到,投影仪所投的影像就会震颤,这样效果不佳,所以投影仪最好固定在墙上,墙建议是水泥墙,这样可以稳定投影仪,使所投得来的影像稳定,清晰不震颤。

六、验光员所在的位置,应该可以方便控制整个验光室内所有的灯,设备,工具,开头等,验光椅要方便移动与旋转。在设计验光室时,第一方便顾客进出,第二就是方便验光师工作。标准的验光室可能比一个小的眼镜店还要大,那些小的眼镜店,由于面积不足,在营业厅上就进行了验光,十分不科学,所验出来的度数也不可靠。

标准的验光室是正确度数的基础,验光属于医学行业,没有标准的验光环境,就没有正确的验光度数。

5.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议标准 篇五

序指标

号 名称 指标内容

学校规模设置适当,不存在大班额现象。

1、农村非完全小学为4

班,30人/班;农村完全小学为6班、12班、18班、24班,近期依据

45人/班,远期40人/班;城市完全小学为12班、18班、24班、学校规

50人/班,远期45人/班;城市初级中学为12班、18班、24班、准》(建标[2008]159号)30班,50人/班。

3、九年一贯制学校:18班、27班、36班、45《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班,小学阶段每班45人、中学阶段每班50人。设标准(试行)》(建标30班,45人/班。

2、农村初级中学为12班、18班、24班,近期《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生均校园面积达到以下标准:农村初中12班、18班、24班分别[2002]102号)

不低于30㎡、29㎡、25㎡,农村小学4班、6班、12班、18班、《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24班分别不低于25㎡(非完小)、34㎡、29㎡、23㎡、20㎡;(GBJ99—86)校园

农村寄宿制初中12班、18班、24班分别不低于39㎡、39㎡、34㎡,农村寄宿制小学12班、18班、24班分别不低于39㎡、34㎡、32㎡。城市学校建议不低于农村标准的80%概算;农村九

年一贯制学校建议不低于35㎡.4

校园规划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校园绿化、美化、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良好

校舍生均建筑面积达到以下标准:农村初中12班、18班、24班分别不低于7.80㎡、7.01㎡、6.66㎡,农村小学4班、6班、12班、18班、24班分别不低于4.52㎡(非完小)、7.85㎡、6.35㎡、5.75㎡、5.66㎡;农村寄宿制初中12班、18班、24班分别校舍

不低于14.35㎡、13.31㎡、13.13㎡,农村寄宿制小学12班、18班、24班分别不低于16.75㎡、15.66㎡、15.31㎡。城市完全小学为12班、18班、24班、30班分别不低于6.8㎡,5.9㎡,5.5㎡,5.2㎡,城市初级中学

实验室及配套用房符合规范要求:24班及以下小学设置1间使用

《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

面积不小于80㎡的科学实验室。24班级以下初中设置理化生实

范》(JY/T0385-2006)实验室 验室各1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93㎡;超过24班的学校应相

《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

应增加实验室数量。同时,实验室应配套设置仪器保管室、准备

准》(建标[2008]159号)

室。

基础设施符合规范要求:小学科学实验室和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内

均配备规范化成套实验设备,学生实验台为24组双人(48座)。

教学仪器符合标准的基本要求:完全小学应按照JY/T0388-2006《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的“基本要求”配备数学、科学教学仪器,初级中学应按照

(JY/T 0386-2006的“基本”要求配备数学、物理、化学、生《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物、地理教学仪器。

备标准》(JY/T0388-2006)备标准》(JY/T0388-2006)

学校按要求设置图书馆(室),藏书室、阅览室等用房满足需要。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

藏书量:小学生均不低于15册,初中不低于25册,每种图书复

图书馆(修订)》(教基[2003]5号)10 本量不超过5册。教参资料、工具书、期刊、报纸和电子图书可(室)《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

适量配备。

准》(建标[2008]159号)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标准的l%。

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应配备满足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教学需

《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信息技要的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技术专用室。计算机教室按

准》(建标[2008]159号)

术 13

标准班额每人一台配备计算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实现远程教育设施“班班通”且设施运行良好。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体育卫运动场地达到标准的最低要求: 15 生

按标准配齐体育器材17 18

12班以上小学和初中建有卫生室或卫生保健室 按标准配齐卫生器材 设置有音乐教室

按标准配齐音乐器材:农村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按照 “二类”标

5号)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

准配备音乐器材,教学点按“三类”标准配备音乐器材,城市学

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教

校按“一类”标准配备音乐器材。

艺术 20

设置有美术教室

《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

按标准配齐美术器材:农村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按照的“二类”

准》(建标[2008]159号)

标准配备美术器材,教学点按“三类”标准配备美术器材,城市学校按“一类”标准配备美术器材。设置有劳动技术室

劳动技23 术

配备2种劳动技术器材

[1996]9号)

《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标课桌椅 学生课桌椅质量符合要求,不存在自带课桌椅现象

准(GB/T 3976-2002)生活设完小和初中应设置有食堂、开水房、浴室。26 施

有符合要求的饮用水源,基本保证热水供应。

《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普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教备体艺厅〔2002〕17号)

厕所蹲位小学女生每12人设一个蹲位,男生每25人一个,初中

女生每15人一个,男生每30人一个。

寄宿生保证单人单铺。

说明:

6.标准化的思考建议 篇六

关于我国氨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议

当前,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氨(NH3)含量高低是室内空气质量(IAQ)好坏的`重要指示指标.文章通过分析氨(NH3)的理化特性、来源、毒理学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在参考国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目前污染水平,提出我国氨(NH3)室内空气质量三级标准建议值.

作 者:梁宝生 LIANG Bao-sheng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刊 名:中国环境监测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MONITRING IN CHINA年,卷(期):21(4)分类号:X823关键词:氨 室内空气质量 评价标准

7.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标准化建议 篇七

一、智能电网的通信要求

智能电网的通信要求可从新标准的制定、既有通信标准的修改和加大通信标准的执行力度三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 相较于传统形式下的电网, 智能电网涉及的信息种类也大幅增加, 其建设的诸多内容均是当前通信标准所未提及的, 例如, 加强充电站的建设以满足电动汽车的使用需求, 推动电力能源的广泛应用;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建设以满足家庭环境的安全需求等。因此, 有必要也必须针对当前智能电网的构建需求, 制定新的通信标准[1]。

其次, 加大对现有通信标准的修订力度, 进而使其能够较好地满足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新需求, 促进新旧通信标准的相互协调。最后, 对于已经制定和颁布的国家智能电网通信标准, 各相关部门需要积极采用, 尽可能地避免私有通信协议在智能电网通信中的应用, 以免对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电网系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二、构建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的相关建议

2.1构建原则

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的构建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 需要以既有通信标准作为新通信标准开发的基础。对现阶段电力系统通信标准进行分析可知, 其大都经过了长期的开发和验证, 且在各项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也较为成熟。为进一步改变现有能源利用体系, 可将可再生能源接入到电动汽车以及智能家居和电网系统当中, 从而使智能电网的应用领域得到良好拓展, 同时, 加强对通信内容和相关数据信息的保护, 确保网络通信的安全[2]。

2.2构建方案

2.2.1发电环节方案

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在发电环节的构建方案可从分布式能源和水电厂监控两方面进行考虑。在分布式能源方面, 可选取IEC61850-7-420作为其通信标准, 对分布式能源对象模型进行分枝可知, 其主要包括了原动机与储能设备两类结构设备, 其中, 原动机类设备主要包括了光伏系统、燃料电池以及风力、柴油发电机和微涡轮等;而储能设备则主要有电池、抽水、飞轮以及超导磁能量储能等。

之所以选择IEC61850-7-420作为分布式能源的通信标准主要是因为其针对分布式能源的各类设备定义了多种数据模型, 例如, 光伏、电池、热电混合等各类逻辑节点[3]。

基于此, IEC61850-7-420分布式能源通信标准便可在对分布式能源通信进行合理规范的同时, 提高各类设备的通信效率。

在水电厂监控系统方面, 选取IEC61850-7-410作为其通信标准, 此标准不仅对水电厂自身的电气功能以及设备的机械功能进行了定义, 而且还针对各类监控设备与生产设备的水电功能与传感器做出了明确定义, 故可以较好的满足水电厂监控设备的各类需求, 确保水电厂得以正常、安全运转。

2.2.2变电站环节方案

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在变电站环节的构建方案。在变电站自动化方面, 可选取IEC61850仅需作为其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标准, 此通信标准对变电站的数据模型以及工程、设备配置和通信服务均做出了明确定义, 且能够对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设备协调操作予以良好的支持。

在配电方面, 对既有的配电自动化通信标准IEC61334进行分析可知, 其虽然能够对电力载波技术予以良好支持, 但由于电力载波技术本身的集约化发展, IEC通信标准以难以对当前电力载波技术予以良好的支持。

因此, 选取具有较多工程实践经验的IEC61850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要通信标准, 以确保电力载波技术能够得到良好应用。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智能电网的通信要求进行阐述, 在结合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构建原则的基础上, 从分布式能源、水电厂监控和变电站自动化等方面对构建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的相关建议做出了系统探究。

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所提出的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化建议能够较好地满足智能电网的建设需求, 对于转变现有的能源利用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近年来, 我国电力产业发展迅速, 且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做出了较大贡献。为进一步提高智能电网完善力度, 确保电力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从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的角度着手, 通过对智能电网的通信要求进行阐述, 进而对其通信技术标准的构建原则与构建方案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智能电网,通信技术,分布式能源

参考文献

[1]徐晓燕.构建中国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体系的思考和建议[J].硅谷, 2011, 01 (12) :25-26.

[2]苗新, 张恺, 田世明, 李建歧, 等.支撑智能电网的信息通信体系[J].电网技术, 2012, 10 (05) :8-13.

8.标准化的思考建议 篇八

关键词 海南 ;设施农业工程 ;标准化体系

中图分类号 S625.5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n Standardization of Facil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Hainan

LIU Jian PANG Zhenzhe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Hainan University,Haikou,Hainan 570228)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of facil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Hainan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the feasibility to implementing a standardized system of facil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Hainan were analyzed. 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to construct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of facil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Hainan Province.

Key words Hainan ; facil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 standardization system

海南省的设施农业近年受到了广泛关注。海南省在对农业提出的“五化”要求中[1],“农业设施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而《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指出:“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现行颁布的标准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提出“鼓励和支持建立设施农业装备社会化行业自律组织、经营组织和服务组织;完善设施农业监督体制,研究建立设施农业装备生产与建设企业的资质管理制度和建设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温室面积早已稳居世界第一,但温室的标准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3]。因此,建立设施农业工程行业标准化体系、规范设施农业工程建设已成为我国设施农业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在数量上发展迅速的海南热带设施农业而言,标准化建设更显得尤为必要。

1 海南设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系背景分析

在海南实施设施农业工程标准化体系建设,既符合海南对设施农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国家在设施农业行业的政策导向,对我国设施农业工程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建设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已逐渐成为推动海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当务之急。热带岛屿型气候特征是海南发展设施农业的最大制约因素,使得在海南发展设施农业与内地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在海南建设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过程中,应该重视“热带(高温)、台风、暴雨”条件下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

1.2 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海南省大力推进国家冬季瓜菜基地标准化建设,如规划建设20万hm2标准瓜菜田、实施5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工厂化育苗厂建设等一系列设施农业工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对海南设施农业行业发展既是良好的机遇,也是巨大的考验。如在建设之初未能科学地规划设计、建设之中未能有力地监管、使用过程中不能合理地指导等,都将会影响到项目建设的成效,无疑会对海南现代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带来影响。总结我国20世纪末设施农业行业发展经验,倘若项目建设的质量和使用效果较差,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各界及农民对设施农业投资的热情和力度,甚至会对起步较晚的海南设施农业行业整体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1.3 海南省常年瓜菜基地建设的需要

为了保供应,稳物价,海南省近年实施了常年瓜菜基地建设项目,各市(县)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规划建设目标。冬季瓜菜基地生产主要是利用海南冬季良好的自然条件,采用露地种植模式,应用设施的面积不会太广。而常年瓜菜基地建设是为了解决海南本地老百姓夏秋淡季的“菜篮子”问题,要求常年不间断供应。“控高温、防台风、缓暴雨”是海南设施大棚建设的主要目标。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很多良好的设施类型在海南应用起来显得“水土不服”——建设成本高、设施环境差、后期维护困难,以至闲置现象比较突出。最终反成为老百姓生财的“负担”。因此,建立适合海南本地特点的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对促进海南常年瓜菜基地的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海南设施农业工程行业现状分析

2.1 政府监管不到位

面对快速发展的设施农业,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的方式来规范和发展设施农业工程建设,部分科研机构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由于处在发展初期,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管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海南现有的设施农业工程快速发展势头。

2.2 建设质量不佳

使用业主通常要求设施既便宜又好用,但过分要求降低造价,这势必影响工程质量,使得材料的使用寿命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修复费用陡增,耽误生产,事倍功半。同时,与生产工艺不配套的设施大棚也会让使用者的积极性受到损害,结果只能是“建一片,空一片,拆一片”。

nlc202309041321

2.3 设计不规范

从事设施农业工程设计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最根本的设计环节得不到保障。设施农业工程是一个新兴交叉行业,设计人员经验较少。而设施农业工程的设计需要农艺及农业工程的有机结合,根据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配套设计。比如海南地区受台风影响频繁,风荷载对设施农业工程影响较大。不规范的设计出现随意标注风荷载大小,导致很多设施大棚在使用过程中对抵御风荷载的能力认识不清,在台风来临之前没有采取相关“抗台风措施”而使得损失扩大[4]。

2.4 施工不标准

由于没有行业准入制度,不能对施工企业形成约束,使得其在承包工程过程中具有随意性,即使出现问题后也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如任意修改设计图纸、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等。近年来,伴随着海南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海南本土的农业设施施工企业如雨后春笋,如何规范他们的建设行为,迫在眉睫。

3 海南建设设施农业工程标准化体系可行性分析

3.1 建立特色的标准化体系,具有区域优势

设施农业工程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是指以设施农业建设项目为主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海南地域小,气候差距较小,比较适合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推广,在海南建立以热带为特色的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具有先天的区域优势。

3.2 规范海南设施农业建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和海南农业设施化建设的推进,设施农业工程领域建设项目逐步增加。在海南建立标准化体系,一方面,可以为海南的设施农业工程建设项目保驾护航,也是海南常年瓜菜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人们对海南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偏见,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再者符合国家对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顺应海南发展设施农业的时代发展要求。

4 海南建设设施农业工程标准化体系建议

4.1 严格做好适应海南特点的标准化图集设计

根据海南的气候特征和使用特点,通过调研、计算和论证,充分发掘并设计出适合海南建设的设施类型,在确定基本的结构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抗风性能计算,确定在不同抗风等级条件下的结构形式和用材规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出不同类型设施的施工图,同时给出材料用量清单和参考预算价格、效果图。并将其内容集结成册,统一编制,形成一套标准化方案和施工图集,以此作为标准和依据。通过制定标准化方案,可以让参与设施农业工程领域的各方明确任务及实施效果。

4.2 政府监管及时到位

标准的落实需要相关保障措施,政府主管部门虽然在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原因是设施农业作为一项农业项目,涉及到大量的工程建设内容。完全从农业方向或工程建设方向去规范发展均有一定的难度和缺陷。正基于此,可考虑成立一个专业性质的机构,来协助实现政府监管的职能,率先在政府资金项目和重点项目实施行业监管,逐步在整个行业领域推广实施。同时,也要加强行业标准规范宣传与贯彻执行,保障建设过程中标准规范的正确执行。

4.3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制度

行业协会应明确其责任,实行项目负责制。通过举办年会、专业技术培训、施工企业技术人员再培训等系列活动,整体提高设施农业施工企业的专业素养,强化企业责任意识,服务于广大建设者。协会是一个联系各方的桥梁,同时也是一个专业的平台,可协助实施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4.4 实施企业许可证制度

施工企业是工程建设的实施主体,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缺乏行业准入门槛只能导致施工水平良莠不齐。农业建筑使用寿命平均为5-10 a,如果采用建筑钢结构的施工资质标准,企业成本大,这必将转嫁到用户身上,加大农业生产成本。因此,为了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可尝试在设施农业工程领域实施施工许可证制度。只要是在省内从事设施农业施工的企业,均需要取得许可证。许可证需具备一定条件,同时完善年审、抽查制度,这样施工企业可在主管部门的监管之下,从事设施农业的建设活动。

参考文献

[1] 海南省农业厅调研组. 实现海南农业“五化”的对策与建议[N]. 海南省农业厅,2012-03-02.

[2]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司.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J].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1(11):34-39.

[3] 周长吉. 我国温室标准化研究进程[J]. 中国蔬菜,2012(18):15-20.

[4] 刘 建. 热区沿海设施大棚防台措施及灾后修复方案[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103-108.

9.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 篇九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

3、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4、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5、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

(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1、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2、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形成和发展人的德性

3、品德培养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

4、品德课与生活课、社会课的综合为学生开辟了通向生活的渠道,有助于品德培养的加强

(二)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

1、尊重儿童生活的教育意义:儿童只有在他自己的生活中才能接受教育的引导

2、课程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它的锤炼和引导

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具有它自身的价值,它不只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课程必须充分重视这种价值。

本课程所呈现的是一个儿童的生活世界

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都力图从儿童的生活情景出发,课程营造的世界是用他们自己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世界,是用他们的心灵感受到的世界。

课程文化力求成为一种儿童文化,富有童心、童趣。课程的实施不仅要促进儿童发展,而且要使它成为对儿童有乐趣的生活。

(三)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1、积极引导是儿童发展的需要。

2、尊重儿童与积极引导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品德培养之路。

3、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以此作为基本价值导向。

积极引导的必要

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具有接受教育引导的需要。

在多元价值的社会里,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引导。

中国特色的品德培养之路

既不是传统教育的强行灌输、机械训练,也不是西方道德教育中的价值中立、道德相对主义,是在两者结合上下功夫。

(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统一

1、儿童是具有完整生命

表现的人:在生活中他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总是作为一个整体投入的。

2、课程标准力求使学习过程成为儿童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

(1)重视儿童的经验与体验

(2)既学做人,又学知识学做事;在学知识、学做事中学做人;在学做人的关照下,学知识学做事。

(五)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

1、教学过程是儿童参与的过程:

(1)课程标准所设计的主题与活动大多

是需要儿童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的。

(2)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儿童自己去感受、领悟、表达的过程。

2、自主探索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3、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和传授性教学。

二、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思路

(一)品德与生活课的基本理念

1、培养儿童热爱生活应当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追求

2、学校教育应当有效地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

3、学校教育应当保护和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活力

4、参与是儿童的权利

5、探究是儿童的天性

6、低年级教育应与学前阶段相互衔接,构筑儿童后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7、学校教育应当尊重并适应儿童能力的多样性

8、儿童的生活本身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品德与生活课程设计思路

三条轴线是:

儿童自身、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

愉快、积极地生活

有爱心、有责任感地生活

智慧地、有创意地生活

(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具有参与和创造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愿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2.品德与社会课以社会生活为对象,通过学生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和他人的联系,从态度、能力、知识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3.品德与社会课立足于学生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依据多元线索以综合主题形式构建、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

4.品德与社会课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活动的实践性,通过体验、探究、解决问题等多种学习方式实施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课负有促进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使命,是培养自信的、有抱负的社会主义新公民的重要途径,是义务教育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四)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

一条主线:儿童社会生活

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

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

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主题):

§ 社会环境

§ 社会活动

§ 社会关系

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

1、“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

2、“两个支柱”,终身教育、全人经验。

3、“一个杠杆”,现代信息技术。

4、新教材的追求

整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均衡性;淡化学科体系;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发挥作用;在强调基础的同时,强调方法比知识本身重要,能力比概念本身重要;强调实践性(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综合性和弹性(选择性和教材的非专业化);强调对课程的自主开发;强调时代性。

四、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生活经验

2、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3、丰富拓展教学过程

4、灵活充实教学内容

五、在不断追问中提升教学的境界

追问一:教学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

1、回归现实生活世界。

回归与教学内容和任务相对应的现实世界(航标与旋涡。生活的简单罗列。忘记了教学目标而盲目回归,最终失去生活跑题 找朋友)

生活的锤炼与提升(如何看待城乡教育差异 交通事故)

2、回归精神层面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现实的、具体的;二是理想的、精神文化层面的生活。教学应当同时关注这两个层面。教学要帮助学生思考和认识生活的意义、目的、价值以及什么样的生活值得去过。回归可能的生活。

(社会提倡的层面与社会允许的层面)

追问

二、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氛围?

学生需要安全、和谐、愉快、健康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应当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教学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既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生命过程)

以为快节奏,高密度,大信息量就是教学的高效益(是否真的高效率?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知识点的计量标准 可比广度 知识点除以课时单位时间,一节课不要太多。教学要有等待。学生生理、心理的能量守恒。)

教学的表演化问题

教学中评价表扬的异化

此类问题的产生与评课导向有关。

追问三: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面对全体学生?

关怀而非冷漠

理解而非说教

尊重而非霸道

教师需要处理课堂小麻烦小纠纷突法危机的技巧

追问四:如何实现教学形式的教育价值?

适宜、适当的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在教学中必须反复追问教学形式的教育价值。

重视仅仅追求教学形式的负面影响。

追问五:学生作业形式、功能如何拓展?

作业是学生延伸性的学习活动

对本课程作业的功能的认识(学科特点体验性、实践性)

10.标准化的思考建议 篇十

西峡县食用菌生产办公室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西峡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情况及建议

菌办 孙淮明

从2005年我县开始推广香菇标准化生产,以2006年成立“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联合会”为标志,从寨根乡的寨根基地开始发展,到目前,全县已建香菇基地146个,规模2569.5万袋,占14%,产值在2亿元以上,进入基地的农户达8600户,占菇农的24.5%。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西峡香菇得到省农业结构调整项目支持以来,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得到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先后建成了寨根面积200亩、规模120万袋、产值达1200万元的大基地;五里桥北堂的占地80亩、规模80万袋、产值达80万元的基地;石界河塘湾村建成山区梯田式特色化标准化香菇基地,该基地占地60亩,规模600万袋,产值达600万元的西峡香菇标准化基地,在推动西峡香菇产业发展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作用

西峡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实施以来,已历经五年,产生的效益显而已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香菇质量的提高。西峡香菇推行标准化、集约化的基地模式。它的最直接作用就是提高产品的质量。过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不注重质量、不注重质量安全,香菇上粘有异物、异味,含农残、含有重金属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西峡香菇通过标准化生产,广大菇农的食品安全意识有所提高,菇农知道,哪些地方不能种香菇?哪些料不能用?哪些水不能使用?香菇咋摘?咋放?咋烘?咋存都一清二楚。西峡香菇出口上千批次,通过上千次的检验没有出现农残超标和重金属超标的现象。通过西峡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我县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国家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的称号、获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称号、中国食用菌协会“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的称号、“河南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称号,被河南省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工作领导小组和南阳市人民政府通报表彰。

2、品牌作用。“西峡香菇”品牌如何建立的,我认 为,正是有了西峡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带动,逐渐形成的。过去人们总是把西峡香菇说成是袋料香菇,只说出了“品种名称”,没有“品牌名称”。目前,西峡香菇已成为蜚声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国内有38家香菇出口企业在西峡进行基地备案,使用西峡某某产地香菇,没有这个备案香菇是出不了口的。

3、辐射带动作用。西峡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生产模式,受到西峡广大菇农的崇尚,并在全国食用菌行业内推广。据调查了解,自2010年底全县有27000余户菇农自发地把木质棚架改为水泥棚架,全县146个标准化基地除84个县政府扶持建设以外有62个基地是群众自发规划建设的。西峡香菇实行的“三改、三化”生产方式,被业内称为“西峡模式”加以推广,目前,泌阳、湖北随州等地都在推广和使用“西峡模式”。

4、生态作用。西峡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三改、三化”。“三改”的关键是改木质棚架为水泥棚架,从2008年到2010年底,全县木质棚架改水泥棚架为27000个,每个水泥棚架按需用0.5方木材计算27000个水泥棚架可节约木材14000方。丁河镇邪地村支部书记反映说:“自从推广水泥棚架后,我们村每年少砍树木2000棵。”少砍了树木,节约了木材,自然就保护了生态。

5、经济效益。开展西峡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根本 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益,增加菇农的收入。据海关发布的出口信息:湖北省随州香菇出口是14.63美元,浙江省丽水香菇出口为14.48美元,而西峡香菇的出口价是16.62美元/公斤,一公斤高出其他地区2个美元。

二、感想

1、要坚定不移地走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的路子。实践证明,西峡香菇产业走标准化生产的路子是正确的,上符合中央的方针政策,下符合广大干部群众的意愿,中符合国际市场的发展形势,总之,我们只有走标准化生产的路子,西峡香菇的发展才有出路。

2、必须政府做主导。县、乡政府必须承担起责任,加强对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领导,摆上工作日程,不可放任不管不问,要对标准化基地进行规划、监督和指导,从实践上看,哪个地方的领导重视香菇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哪个地方的香菇种植水平就高,哪个地方的香菇品质就好,哪个地方的香菇产业效益就好。反之,哪里的种植水平不高,品质一般,效益较差。

3、必须政府投入。西峡香菇产业形势发展这么好、这么快,究其原因,不能不说是省农业结构调整项目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正因为有了项目的支撑才使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得到发展,才使整个产业得到提升。据统计,从2008年起全县每年投入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其中,省农业结构调整项目扶持资金300万元以上,乡镇及群众自筹1000万元以上。

三、在标准化基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认识问题。尽管西峡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食用菌协会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但是在基地建设工作中有些干部群众对建设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认识还不到位。表现在被动的多,主动的少,上面强调强烈了,多干一点,要求松了就放松一些,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没有把西峡香菇产业放在准确的位置。

2、投入问题。西峡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投入资金分三块,一块是有农业结构调整资金,重点解决水泥大棚的费用;一块是乡镇投入资金,主要解决基地内的水电路及用地、绿化等配套资金;一块是群众自筹资金,主要用于搭棚用的竹、丝、网、杆的费用。从资金投入结构上看是以省投入资金为主要推动力,一旦失去省农业结构调整资金的支持,将必影响全县的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

3、标准低的问题。尽管县菌办在西峡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中制订了“三园四化”、“三改、三化”的建设标准,但在基地建设中,存在着规划标准化,不按规划实施的问题,再者就是配套不完善,该修的路没修,该打的井没打,该架的电没架,该拆除的篱笆没有拆除等等问题,影响全 县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水平。

4、质量差的问题。除建设标准低的问题外,一部分基地还存在着施工质量差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打水泥棚架时,不按标准要求打造,工艺粗糙,外棚架高低不平,道路宽窄不一等问题,影响基地整体效果和使用效果。

四、思考与建议

香菇产业在西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不是可有可无的产业,在全县农业生产中15亿的产值,目前没有任何一个产业可与它相比。它既不能丢,也不能不培育,还应该拿出当年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热情,拿出“倾全县之力,聚众家之长,誓守中国香菇第一县”的气势,认真抓好香菇产业。

第一,加强领导。领导出智慧,领导出思路,领导是决定的因素,香菇产业正处在一个爬坡上升期,尽管近年来生产形势较好,市场形势稳定,但也存在如资金、项目、场地、出口及出口退税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领导出面进行指导和协调,需要领导统筹规划,齐心合力抓发展的工作局面。

第二,自我加压,增强动力。尽管我县香菇产业出口超亿,但不能一叶盖全,我们在食用菌的科研方面,在市场建设方面,在产业文化建设方面,都存在不如别人的地方。因此,需要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居安思危,多想 想怎么办?多想想怎么干?怎样才能干好?

第三,加大人才投入和科研设施投入。人才是基础、人才是保障。目前,我县科研中心是即缺人才、又缺设施,条件差、底子溥,十几个人基本靠卖菌种维持生存,基本发挥不了科研、开发、试验、示范、服务的作用。县菌办也是缺专业技术人员,希望县委、县政府给予重视,给予解决。

第四,加入投入。西峡香菇产业这么快,香菇基地建设的这么好,除有正确的工作思路外,主要就是省农业结构调整资金的支持,没有这项资金的推动,不可能建设西峡香菇标准化基地。因此,希望县委、县政府每年安排200—300万元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资金扶持推动产业发展,确保西峡香菇的品牌、质量和效益。

11.标准化的思考建议 篇十一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标准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二级学院”演变而来的,在二十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在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而高等教育发展跟不上经济和人口发展步伐的某些省、市,率先办起了一批“二级学院”。它们隶属于公办高校之下,但相对独立运行;办学的硬件设施由社会投资者提供,但教学、管理等软件由公办高校负责。

一、目前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模式

2003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独立学院“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其学士学位授予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2008年2月教育部颁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其中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独立学院对学习期满且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并以独立学院名称具印。独立学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取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独立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在这之前,独立学院自己没有学士学位授予权,而是挂靠在公办母体高校之下,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申请学士学位:一是以非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二是以母体学校内设院系名义提出申请;三是由学生个人申请并参加考试。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有两种,即“以非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和“以母体学校内设院系名义提出申请”。其授予的依据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母体高校自己制定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二是母体高校委托独立学院制定的标准;三是母体高校专门为独立学院制定的标准。

二、独立学院学位授予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育部颁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之前,独立学院没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其学位的授予一般由母体高校

负责。由此带来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可操作性不强

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都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来制定的,而“学位条例”和“实施办法”只是笼统地提出了学士学位授予的原则性标准,而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指标。高校在据此制定学位的操作标准和条件要求时,是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的,缺乏較为详尽的量化指标。如“学位条例”中第二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就很难去量化,一般的高校就用“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来代替政治思想方面的表现,从而出现标准较为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二)授予学校把关不严

由于独立学院每年都要向母体高校交纳一定的“管理费”,母体高校既是利益的获得者,又是学位授予的执行者,为了满足学生就业或碍于情面,人为放宽或降低了授予标准,把关不严。

(三)独立学院片面追求学位“授予率”

独立学院出于自身的考虑,为了追求学位“授予率”,扩大社会影响,不太顾及学位的授予质量。如对那些“学位课”成绩没有达到标准的,进行补考,对那些不符合授予条件的进行补授,使得独立学院学位“授予率”过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位的不公”。2003年到2007年间,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比率由66.85%上升到了97.68%,2007年比全日制本科院校学位授予率高出3.16%。

三、独立学院制定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建议

随着《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公布和实施,独立学院将在最近几年内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将成为事实。2008年,湖北省教育行政部门“硬性要求”独立学院在2008年招生章程中明确规定:从08年秋入学新生起,自授学位。独立学院自授学位,制定适合自己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迫在眉睫。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宽松和严格相结合的原则

独立学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具有民办的特点和高收费的特点,因此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要起到约束作用,又要起到激励作用。如果标准制定得过于宽松,则对学生约束性不强,学生很可能会把获取学士学位不当一回事,不认真对待,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反之,标准定得过于严格,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可能会感到获得学士学位太难,就算自己努力了也可能获取不了,这样容易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的情绪。再加上独立学院的高收费,会使学生感觉到,花了那多的钱,毕业时连一个学位证都拿不到,从而影响就业,影响招生,不利于独立学院的稳定和发展。所以,制定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尺度要适中,既要宽松又要严格,使学生在激励中有约束,又要使学生在约束中不失激励,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肯定条件和否定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学位条例”和“实施办法”只是笼统地提出了学士学位授予的原则性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指标,独立学院在制定自己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时,要尽量做到可操作性强。要强调哪些是肯定的条件,哪些是否定的条件,让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操作。如考试成绩要达到多少,毕业设计(论文)要达到什么条件,补考的课程不能超过多少门,受过什么样的处分不能授予等等。

(三)学校总原则和各专业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独立学院现行的管理体制一般都是校、院(系)两级管理,学校作为宏观管理者,在制定学位授予标准时,可以制定一个大的原则,各院(系)可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再制定具体的标准。如总的原则标准规定受过什么样的处分不能授予,补考的科目不能超过多少门,毕业后多长时间才能授予等,这些总的原则针对全校学生。但考虑各专业的差别,所学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各专业在学校总原则的框架下,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授予标准,这有利于专业建设。

(四)思想品德和学术相结合的原则

“学位条例”第二条规定,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方可申请学士学位。第四条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授予学士学位。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制定学士学位授予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思想品德,还要考虑其学术能力,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不顾学生思想品德只看他的学习“成绩”,也不能因为他“成绩”好而降低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这样不利于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五)“择优”和“合格”相结合的原则

“学位条例”第四条规定:“高等学校的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从学习成绩要求看,学士学位授予属于“择优授予”而不是“合格授予”,这给学校制定学士学位授予标准时带来了一个“合格授予”与“优良授予”的问题。然而在“实施办法”中,只是提到“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并未涉及到“优良”与“合格”的问题,也没有强调成绩达到何种水平才能确已表明达到学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因此,独立学院在制定授予标准时,要将“合格授予”与“优良授予”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六)照例授予和破格授予相结合的原则

为推动独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培养特色人才,对按照《学士学位授予标准》不能获得学士学位、但在某方面有突出才能和成绩的学生,可破格授予学士学位。

四、结束语

在独立学院未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之前,各独立学院学位授予标准差异很大,形式也比较混乱,授予的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独立学院取得“自授学位”资格后,一要严格按“学位条例”和“实施办法”制定比较完善、易于操作的授予标准;二要严格按标准进行授予;三要严格控制破格授予,控制“授予率”,使独立学院学位“自授”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冯向东.独立学院“独立”之辨[J]. 复旦教育论坛,2006.4(1):58-62.

[2] 陆根书,刘朔,姚秀颖.强化独立学院学位管理 提高学士学位授予质量[J].复旦教育论坛,2008.6(4):50-55

[3] 刘 朔 ,陆根书, 姚秀颖.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8.(5):9-12

[4]徐啸寒,朱建华.湖北省31所独立学院将“自授学位”[N].楚天都市报2008-05-10(21)

12.标准化的思考建议 篇十二

1 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猪养殖场的不断增多, 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其排泄物 (粪尿) 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也随之增大。尤其是少数规模猪场因选址不合理, 资金短缺, 加上对粪污处理设施没有配套完善, 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我县部分生猪规模场在粪污处理、环境控制方面, 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选址随意, 未经养殖用地审批

2011年以前兴建的猪场, 在选址、布局上没有征求县环保、畜牧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就随意兴建, 有的甚至在居民区兴建了猪场, 根本不符合动物养殖用地条件。

1.2 逐步扩建、布局不合理

有些常年存栏300至1 000头左右的规模猪场, 往往是通过5~8年的不断扩建后才达到如此规模。在不断扩建过程中, 没有统筹安排, 往往是有多少钱做多少栏, 有的猪场受地基条件所限, 栏舍方向很不科学, 如座西朝东或座东北朝西南。尤其是排污系统无法统一安排, 对环境的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

1.3 虽建沼气池, 配套设施未完善

绝大多数猪场虽然都建有沼气池, 但有部分猪场未能真正实现“猪-沼-鱼”、“猪-沼-果 (稻、菜) ”的循环利用,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部分养殖场的沼气池容积过小, 即对废渣、废水的处理能力小于动物的排泄量。二是养殖场建筑不规范、栏舍地势高低不一, 有的栏舍低于沼气池。三是动物废渣入沼气池前和沼气池排出的沼渣沼液未入沉淀池沉淀而直排, 即未进行固液分离, 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

1.4 只注重规模, 不改善栏舍条件

据调查, 有的生猪养殖场将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建设栏舍面积, 以求得最大养殖规模, 而忽视对栏舍夏秋防暑降温和冬春防寒保暖配套设施的建设。畜禽在经过炎夏酷暑或三九严寒时, 降低了畜禽群体免疫力, 常常发生应激反应, 导致了疫病频发。

1.5 滥用抗生素, 未把住“入口”关

近年来, 生猪高热病、猪流行性腹泻等疫病频发, 并常呈地方性流行, 造成了很大损失。很多畜禽规模养殖场主诚惶诚恐, 谈“疫”色变, 为防疫病发生, 在饮水中、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做保健。这样一来, 大大增强了动物机体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同时削弱了畜禽群体的免疫系统, 降低了疫苗的免疫效果。

2 体会

针对养殖业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状, 根据本县实际情况, 近年来, 我县大力推广了科学饲养新技术、新产品, 对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2.1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根据各规模养殖场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因陋就简, 并结合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建设等项目的实施, 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一是2011年, 对常年存栏300头以上的378个规模猪场都配套建立了无害化处理池, 避免了过去随意乱丢病死猪的现象。二是县能源局的沼气项目尽量向畜禽养殖场倾钭, 全县共建沼气池5 300余个, 为各养殖场对粪尿的处理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在动物废渣、废水入沼气池之前和沼液排出后建立了两级澄淀池, 先经沉淀后方可排入或排出, 这样既提高了对废渣的利用效率, 又减少了直排造成的污染。四是对简易猪舍用保温泡木板吊顶替换编织布顶, 用铝合金窗替换木窗, 用水帘降温替换电扇。这样大大改善了栏舍环境, 提高了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能力, 减少了猪群应激和疫病的发生。

2.2 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到目前为止, 我县不存在没有沼气池的规模猪场, 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猪-沼-鱼或猪-沼-果等形式的生态养殖模式。首先进行固液分离, 即将猪粪入池发酵后肥地种果种树, 然后废渣、废水入沼气池产气, 沼渣、沼液又可肥水养鱼或回地种菜、种稻。

2.3 推广新型生态饲料

生产实践证明, 用益生素、中草药制剂做保健效果良好。特别是在饲料中添加产酶益生素后, 可大大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抑制消化道病原大肠标菌的繁殖, 提高猪群免疫力, 减少50%的氨气排放量, 减少了猪群的应激, 降低了粪尿中的含氮量和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如黄沙镇建设猪场, 于2010年对本场进行了全面的标准化改造。一是对排污系统进行了全面整改, 使全场污水全部排入到新建的400多立方米的沼气池, 避免了粪尿直排对环境的影响。二是对栏舍进行了改造, 安装了水帘降温设施, 改善了栏舍温度和空气条件。三是连续4年来从未间段地使用了产酶益生素, 产生了“听不到猪叫、闻不到臭味、看不到死猪”的良好效果。

3 建议

养殖业污染已被公认为是继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 已经影响到农业生产、居民身体健康、新农村建设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对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迫在眉睫, 势在必行。根据目前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现状, 结合我县对规模猪场进行标准化改造的体会, 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 制订地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结合各县 (市) 实际情况, 尽快制定本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以达到从制度上制止无绪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行为的进一步恶化。科学规划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 促进畜禽养殖向土地资源丰富, 防疫屏障良好, 距离居民区较远的丘陵地、林果地转移, 从而实现畜禽养殖“林中建场、场在林中、畜禽上山、粪肥育林养鱼”的生态化发展格局。

3.2 改造养殖场的排污系统

实行清污分流, 污水都集中到沉淀池沉淀后再入沼气池, 排污应实行隐蔽式管道排污沟。

3.3 配套栏舍防暑降温设施

木窗改铝合金窗, 天棚用保温材料吊顶, 安装水帘降温设施, 从而达到夏秋能降温、冬春能保暖的目的。

3.4 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实践证明, “猪-沼-鱼”、“猪-沼-果 (树) ”、“猪-沼-菜 (茶, 稻) ”等养殖模式既能变废为宝, 使废弃物资源化, 又能大大减少规模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态养殖模式, 应大力推行。

3.5 提倡使用产酶益生素

上一篇:房屋租赁合同模板电子版免费下一篇:复制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