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方式

2024-10-01

物理教学方式(10篇)

1.物理教学方式 篇一

浅议在如何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科学素养的内涵十分广泛,她不但包括科学知识,也包括科学能力、科学态度以及情感和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在此阶段能否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待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涯与日常生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初中物理教学越来越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就初中生科学素养及其培养对策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1 初中生科学素养概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逐渐从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向方法的教育与能力培养转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势在必行。结合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初中生科学素养应包含以下内容:1)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具备一定的科学技能,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基本原理及其规律;2)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索能力,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实验能力,具备收集科学信息,处理科学信息并对其做出解释与评价的能力;3)具备健康的价值观,热爱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善于与人交流和合作,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4)能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了解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区别与练习,关注社会大事尤其是环境、资源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二、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笔者对如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这一问题展开

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结合初中物理课程设置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育

任何科学研究要做出真正有意义的东西,都必须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和基础知识,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才能做到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并在其基础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任何一项学科的教学都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初中物理课程内容大多是一些基础性的物理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育,笔者在教学中不是要求学生会背诵概念和规律,而是努力让他们搞清楚概念和规律的“来龙去脉”具体来说就是要达到以下要求:1)为什么要引入该物理概念和规律?2)怎样进行研究的?运用了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或得到了什么数据?3)该物理概念是怎样定义的?规律是怎样叙述的?得到什么数学表达式?4)该物理概念、规律的单位是什么?物理意义是什么?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5)该概念和规律有什么应用?。可以这么说,基础知识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涯的基础,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基础。

(二)重视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育强调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而自主探索能力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笔者应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对此,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手段:结合课程内容多进行实验教学,并尽量将实验设计成探索实验,以吸引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同时,在基础知识教学环节也增设一些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试验现象所蕴含的物理原

理做出设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如“液体压强”这一节,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师可以把它设计成探究性的实验,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讨论,并总结归纳出液体压强的特点。

(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外将自己学到的物理知识、技能有机的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物理课外科技和实践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决定着。因而,教师在开展物理科技实践活动时要有效的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具体方法如下:1)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让学生熟知当前社会的一些新的科技动态,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科技资料,当然所拓展的资料必须紧密联系初中物理教学。如进行“超导材料及其应用前景”“磁悬浮高速列车”“纳米科技及其应用”“载人航天与空间技术”专题讲座;如目前多数家庭所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这不仅是“讲解太阳能的利用”的好素材,也便于学生更加了解光学力学知识及其应用;2)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查。根据与教材同步的原则,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参观调查。例如讲解完《家庭电路》一节后,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教室照明电路的连接和控制,各个用电器元件如保险丝、灯座、插头等的构造及连接、控制方式、电路组成,引导学生观察用电是否安全,对于不安全的地方详细的讲解解决问题的措施;3)切实加强操作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实际教学适当的创设一定的情景和条件,发挥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从而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的方法如:①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实验和小制作,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实验仪器及模型。如利用医院的空盐水瓶和饮料吸管让学生自制温度计,气压计等。结合所学的知识,及相关的资料写一些小论文等活动。②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开展实践活动课。例如:学生学

完《声现象》中的乐音和噪声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噪声污染的调查活动”,调查日常生活中噪声的主要来源,及噪声对人们产生的影响,怎样有效的控制噪声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关注科学信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与利用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信息素养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会获取、处理、利用科学信息也已经成为现代初中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对此,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科学信息的关注,引导学生学会捕捉信息、理解、处理和利用可续信息,进而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科学的研究进展,倡导学生关注物理科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相关理论,促使学生关心生活中一切与科学知识紧密相连的事物,培养他们发现科学信息的意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课堂讲解联系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有用条件,在日常教学中同样应引导学生对身边庞杂的科学信息进行筛选,及时吸取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科学信息,从而更有效地掌握信息和利用信息;3)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科学信息与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联系其来,学会学以致用,并通过举一反三等手段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更加灵活的利用信息,以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与信息素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广大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应在深刻理解初中生科学素养的内涵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结合初中物理课程设置情况及实际教学需要改进教学方式,包括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推广探索式教学,积极开展

科学研究活动以及关注科学信息等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科学素养。参考文献:

[1]彭运明.激励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2(9):105 [2]梁荣忠.在物理实验中提高初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教师.2012(9):81 [3]赵卜强.新课程下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初探[J].新课程:教师.2012(9):110 [4]张丽芳.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2):41

2.物理教学方式 篇二

一、诗歌、散文类:配乐朗诵是这类课文比较适合的活动方法

如《只有一个地球》《匆匆》等课文, 必须通过反复朗读, 才能领悟出课文中的情感。传统的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 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 干脆把课堂变成排练大厅, 根据学生的意愿, 现场指导编排各种形式的朗诵表演, 有个人朗诵、男女合作朗诵、集体朗诵等, 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 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伙伴获得体验, 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他们怎能不兴趣高涨呢?

二、故事类:讲故事、课本剧、评书是这类课文比较适合的活动方法

《将相和》《草船借箭》等课文, 因为有较强的故事情节, 学生对于课文主要内容还是比较容易读懂的, 但是这类课文的思想性又很强, 而思想往往就在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当中, 学生不易体会得到, 如果靠老师的分析讲解, 学生不会感兴趣, 那么, 课本剧就是最佳的选择, 学生要想演得形神兼备, 就要反复咀嚼玩味, 也许有商讨, 也许有争论, 也许会有短兵相接, 也许会有面红耳赤, 这就是我们新课程下的教学成果:有了思维的碰撞, 才会产生火花。

三、游记类:“我是小导游”是学习这类课文的好方法

《索溪峪的“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课文, 语言生动, 意境优美, 但因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容易被调动。因此, 在课堂上, 直接把学习课文变成学生导游的形式, 新颖有趣, 每个孩子的表现欲望和参与新鲜事物的心情都是很强烈的。于是, 为了当好这个小导游, 学生在课前就要做好准备, 如:查找景点资料、熟读课文、访问亲友、写导游词等, 这样,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主动的、探究的、创造性的, 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

四、口语交际:辩论赛、情景模拟是学生比较欢迎的方式

“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这个话题, 采取以老师为中心的讨论式、合作式教学方式, 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也不能给学生创设出能充分地发表自己观点的情境。我们可以平时组织学生收看辩论会录像, 让学生了解辩论会的模式、程序, 让学生从辩论队员的发言当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课堂上我们采取辩论赛的方式, 学生的兴致是高昂的, 他们会充分做好准备, 查找相关资料, 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 写好辩论稿, 甚至提前练习, 把自己在辩论场上的声音、语速、表情、动作都策划好, 这就是辩论赛的课堂之所以热烈、难忘的原因, 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3.物理教学方式 篇三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我中职学校也积极参与研究,根据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建设更适合我校发展的精品课程。由于人力有限,我校集中所有人力,以一门课程作为突破点,以便今后积累经验,加以推广。《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是我校计算机专业中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重要主干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CorelDraw、影视后期制作、网页制作等)的基础,建设好本门课程对于计算机及专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为将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示范性精品课程,应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跟踪岗位对能力要求的不断更新,定期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疑,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将为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提供可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鼓励者,这便是本次课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效应。

本次课是对传统的教法和学法的改革,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传统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改革教法和改变学法将是一项长期探索的问题,作为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反思,不断积累经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通过打造精品课程,深化教学改革内容,挖掘学生潜能,才能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李勤伟.合理使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中小学电教,2005(8).

4.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篇四

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宜昌市大公桥小学  马全姣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彻底改变了转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把主动权让给学生。

第一,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应“点到为止”,切不可繁琐分析,疲劳训练,40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要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我们不能长期硬性规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不能压抑学生的自主意识,造成学生习惯性地按照教师的“吩咐”去机械操作,形成学习效率的极度低下。教师应放手再放手,还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二,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从合作学习的形式上看,合作学习可以以同桌、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采取全班集体交流的形式进行,既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从合作学习的内容上看,合作交流的可以是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还可就调查研究性的命题分工实施,再交流综合,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学习谈收获,谈体会……总之,方法灵活多样,内容可涉及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形成学生能力的最广阔的空间。要使活动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判断、合理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究活动的态度,使学生明确自己应有的姿态和生活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教师也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敢于针对课文内容、课外读物、针对社会生活、针对教师和同学的不同观点等等提出质疑,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甚至否定权威。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也一定要精心保护,给予鼓励。

[1] [2]

5.转变教学方式 篇五

---------记暑期教师培训

青杠塘镇野茶小学:孙琦

2013年8月23日青杠塘镇全体小学教师聚集在新生小学远教室,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专家们的高效课堂更是感动着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信息化的社会来临对教育提出又一次挑战,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让我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力求使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从重结论转变为更重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多去赞赏他们、而少去批评责罚他们,要用真爱去关心他们,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时刻留意关心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使他们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多给学生一片属于他们能力表现的天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阳光。

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教师代表着“学生的老师”,也代表着“学生的学生”。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指引自己的工作。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专家的课堂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们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说课的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通过班主任工作的指导,让我从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对待学生与管理班级。一些具体的事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青杠塘镇野茶小学:罗璐

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在本次培训中,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过本次学习,使我体会到教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求回报,刻苦地钻研下去,一切为的就是一份热爱和执着,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去思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最终自身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学会终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我还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要热爱学生,真诚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种无敌的武器,对待学生,对待花样年龄的青少年,除了真诚还能用什么方式来打动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呢?要不断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不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次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让我有了明确的定位、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良好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学生的行动、进取的意识并且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青杠塘镇农玉小学:骆弟勇

为期一周的培训,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体会到教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求回报,刻苦地钻研下去,一切为的就是一份热爱和执着,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去思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野茶小学:祝鑫

在培训学习中,每位老师都用鲜活的案例来指导我们如何来解决在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这对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犹如沐浴到最新的一股春风,每个案例中都包含着他们对教学理念的观察、思考和理解,最终将教学理念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每次在讲座中,我都深受启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闪耀,而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教师,要付出自己的真心、通过这次培训,许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对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且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但知识仍然相对贫乏,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学会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实践中操作的过程,在课后,教师要多思考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可在备课本上记录下成功的地方和困惑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许多问题都是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在课后及时地反思,总结经验,有效地提高下次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多学习

要改变“教师是一桶水”的想法,不断地向前辈学习,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听不同老师的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好的教学品质,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使自己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我知道这并非易事,所以需要脚踏实地、勤学苦练,俗话说,“勤能补拙”,我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努力来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必须要爱学生,并多与家长沟通

注意观察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生活和品德上的闪光点,并用激励机制,充分的肯定和激励,使学生感到温暖,增强学生的自信,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学生敞开心灵,向学生谈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宝贵经验,也可向学生坦诚的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让学生真正感受你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培训时,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学生犯错是难免的”,这句话给了我一定的启发,当他们做错一些事时,教会他们坦然的面对错误,并帮助改正,教师工作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

四、注意“言传身教”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对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就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时时刻刻起表率作用,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教师得体的言行会给学生起表率作用,恪守“身教胜于言传”的古训。

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青杠塘镇野茶小学:王晓敏

一个周的培训,使我对教师的职责、师德的内涵又加深了一层认识,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好书,给学生讲讲道理那么简单,而是要从社会,学校,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健全人格,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负责任,有用的人才。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

第一,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

林崇德教授曾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曾经感叹,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出我对他的爱呢,有时反而对我的爱充满警惕和不屑。通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原来我的感情还是没有到位,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其实爱贯穿在我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学生一定会领会到的,就想扎根海岛的那位老师,正是她那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对学生的爱,最终得到学生由衷的尊敬,这些是教育的真谛,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二,作为教师必须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6.听力的教学方式 篇六

“听”——指的是“倾听”技能,即为了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与他人分享某种情感,为了劝说或被劝说,人们要去“倾听”。据美国保尔·兰金教授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在中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英语综合能力中,听力理解能力占有首要地位。听力理解(Listening Comprehension)是指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里的原有信息对于所听到的新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的过程,相对于会话、阅读、写作等语言技能而言,听力是一个独立的语言处理体系。

通常情况下,听力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听录音材料,同时作相应的练习,然后由教师核对答案并讲解其中的难点。这种教学重心在成果(product),即教学的重点在于练习的正误和最终对录音材料进行文字上的讲解,使学习者获得的是对语言知识的认知,而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能力方面进步却不大。为了使听力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听的能力的发展,听力教学的重心应从重成果(product)转移到重过程(process)上来。为此,我们有如下建议:

(一)帮助学生拓宽听力途径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种观点狭隘地认为只有听力课才是提高学生听力的唯一途径,只有答题才是听力练习的唯一形式。其实听力教学远非如此。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习得英语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拓宽学生的听力途径: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渠道,《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给学生更多的感悟和使用英语的机会。任何课型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2.听力课

专门为提高听力技巧而设置的课,使学生在听力方面更skillful。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通过听力课,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这是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之一。

3.课外泛听

精听是让学生反复听一些听力材料,直到完全听懂为止。泛听训练主要培养抓主题大意的本领,听不同的口音与语调,训练学生尽快了解、熟悉英式发音与美式发音的差别,并能较好地适应听这两种不同口音的英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后收看英语教学影片,电视,收听英语广播节目,指导学生多听地道的英语材料,采取“随意听”的方法,不刻意追求听懂全部内容,只要求熟悉英美人的讲话特征,语音语调,尽快排除母语的干扰。这是我们日常教学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同时又是学生产生英语语感、提高英语听力十分关键的环节。

(二)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听力资源

在英语课堂上,以学生日常生活为主的教学活动内容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听力资源。同时,新教材也提供了优秀的听力材料。它的语言地道、文笔优美,内容涉及到中外文化传统背景、英语国家人文景观、风俗习惯,世界范围内的科技、教育、历史、地理知识、日常生活等。长期坚持听课文娱音材料,可以在提高学生听力的同时,极大地丰富学生在听力方面的视野。

在听力课上,专门的系列听力材料,如,不同内容、话题、场景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

在课外,帮助学生更多地去接触真实材料(realia),如外国影视,新闻报道以及其它任何在真实条件下使用的外语素材。如果选择的素材内容、形式丰富、多变,则能够促使学生在听这种对其有实际意义的材料时,产生真正接触使用外语的感觉,调动并发挥外语学习的潜能。

在选择听力材料时应该避免进入的误区是:一味地使用阅读材料的朗读版作为听力材料。许多阅读材料中的语言实际上是形式上的语言(language in form),如,大段的说明性文章,而不是使用中的语言(language in use)。如果只做这样的听力练习,听力理解中最应该体现的语言交际原则被忽视了,学习者被看成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似乎只要去听用英语编写的材料,就能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听力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践、与学生的交际应用关系不大,很难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效果。

选择听力材料应该遵循的原则:

(1)材料要有真实性。应该尽量选用从广播电视(新闻、天气预报、广告、广播剧、电视剧和评论)电影、讲座或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录下的材料;

(2)内容难度要适宜。最好选学生一经努力就能够听懂的内容,同时要考虑内容的思想性;(3)注意使用口语词汇,避免书面语;

(4)不一定全部听力材料都配有练习题。如,“泛听”完全可以不做练习题。在有练习题的听力材料中,练习的形式应该丰富多彩,不应该只是针对“中考”听力题型,为了“练习听力”而“练习听力”;

(5)听力原文和选项中的句子不宜太长;

(6)录音的语音要纯正,语速要适度,以接近英国人说话的正常语速为宜。

(三)重视听力过程性训练

听力训练是一种综合技能训练,有效的方法不止一种。在此,为您介绍其中的一种——PWPR—LISTENING。它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Pre-listening, While-listening, Post-listening and Re-listening四个环节。

1.P过程——“Pre-listening”

“Pre-listening”即“预听”,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引发动机。指教师根据所听内容,利用问题、投影、图片、实物、游戏等进行的巧妙导入,引发学生听的动机。这一步骤也可以包括背景知识的简单介绍,关键词解释和听力技能的指导。它可以体现“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

(2)超前准备。在听力训练开始前,要快速掠读所给问题和选项,凭借有关知识和关键词快速确定听的范围和材料的主要内容。选项是理解的关键,它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将听到的内容,暗示所听的重点,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就会比较敏感地获取相关问题的信息。浏览题干和选项,可知该听力材料可能是描写monkeys生活习性的事,从对monkeys的行为方式、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介绍,得到“He”对monkeys观察的仔细程度,可推知他可能会保护the other monkeys或者是other animals。此外,还可以明确听音目的,以便有的放矢,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通过快速预读可推断听力材料的主题,monkeys的生活习性应该是听音时的主要任务。

2.W过程——“While-listening”

“While-listening”即“倾听”,指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的去听。包括“掠听、精听”等环节,它是输入,接收和理解的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通常有:

(1)边听边记。对讲话中出现的一些数字、地名和人名等,不管它(们)重不重要,应随时记在草稿纸上,以便回答问题时查用。

(2)抓住要点。在听的过程中,不要力求听懂每个词、每句话。而是应该尽力去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若听一篇小故事,只需要听明白主人公是谁,事情的主要经过是什么;若听新闻报导,只需要了解事件时间、地点及主要过程;若听体育新闻,只需要了解运动员、项目、结果(数据)等。

(3)逻辑归纳。对于较复杂的听力材料,应该在听的同时,根据听力材料提供的情境,列出事件过程或者人物关系,以便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4)合理猜测:个别的词、句可以通过上下文或者是全文来推测出其含义,听者要善于运用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快速判断和猜测,对听过而又一时不理解的语音信号进行合理的推理。

3.P过程——“Post-listening” “Post-listening”为“听后练习”,是从学生口、笔头反馈的信息,核实所听目标、要求达到与否,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弱读、连读、变音等要领,及推测、判断等技能,体现“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教学原则。

如果用上例辽宁省200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做听力练习题,教师与学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听后练习”。

引导、鼓励学生Say something about monkeys’ life, such as what they eat and how they live 来检查听的效果。

指导学生掌握听的技能:引导学生从“Monkeys are small animals.They look like men.”,推断出:They use their hands and feet to hold things and climb trees.的结论;通过上下文Each group has a head monkey.When there is a danger, the head monkey will jump out to keep the other monkeys safe.猜出“head”一词的意思“头儿”。

总结文中一些相似音的辨别等要领和技能等。4.R过程——“Re-listening”

“Re-listening”为“复听”,是在前三阶段的基础上,将全部内容复听一遍,以巩固前面所学方方面面的知识。这是一个巩固阶段,这一过程体现了心理学中记忆的再认和回忆性。

PWPR这四个听力环节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交融,互相渗透的,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训练,不应该对任何一方面有所偏废。“预听”是关键,“倾听”是核心,“听后练习”和“复听”是重点,贯穿于整个听力教学过程的始终,使指导与主体、教法与学法、知识与能力得到和谐的统一。

(四)认识学生听力方面的心理障碍

不同学生形成听力理解障碍的因素各有所不同。一般来讲,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学生听力理解的干扰比较明显,了解这些因素有利于您指导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听力水平。

1.语言上的障碍

语言上的障碍大致可以归纳为语言知识障碍、语音障碍和语速障碍三个方面。

(1)语言知识障碍。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

(2)语音障碍。语音障碍的形成包括语音、语调及各种朗读技巧,如单词重音、语句重音、音的省略与同化、连读以及不完全爆破等。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

(3)语速障碍。有些英语教师误以为低年级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差,只有降低语速,学生才能够听懂。因此,他们讲课语速就偏慢。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听“special English”的习惯,遇到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就不能适应。如果再遇到一些连续、弱读、重读、失去爆破、重音转移等语调变化,更是无所适从。

2.内容上的障碍

我国学生听英语时,常常会感到所听到的材料中虽然没有具体的新词句,但却不能听懂或者不能完全理解所听的内容。其原因一般是:

(1)母语干扰形成的障碍。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言信息后,常受母语干扰,先把英语译成汉语,再理解,而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用英语进行思维、分析、理解材料的内容,多了一个中间环节,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2)数字、人名、地名形成的障碍。由于表达方式的差异比较大,高位数的词、需要计算的数字等都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恐慌;由于陌生,学生对听到的一些人名和地名也经常反应较慢。

(3)英美英语的语音差异及成语、习惯用语、方言、土语形成的障碍。

(4)文化背景知识形成的障碍。不少学生缺乏对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志趣、爱好、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的知识,使听力理解便产生一定歧义或一定困难。

3.心理上的障碍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原来能听懂的内容也大打折扣。然而,由于英语不是母语,有的学生在还没开始听之前,就存在畏惧心理,这就在无形之中设置了信息输入的障碍。也有的学生一遇到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烦躁不安,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还有的学生受外部环境影响,使精力不能够集中,降低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

通过上述分析,您已经了解了英语听力障碍的形成原因,您既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分专项进行训练。也可将这种训练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将听、说与情景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下面,我们共同研究矫治学生听力障碍的具体措施。

(五)矫治学生听力方面的障碍

有效地矫治学生听力方面的障碍,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矫治的措施有很多,下面仅举几例。

1.加强心理疏导 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听力理解是一种复杂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由于听力所特有的瞬时性、不可重复性,同时也由于听者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听力过程中遇到某些困难和挫折是很正常的。只有稳定情绪,持之以恒,不断地、大量地听,听的材料越多,时间越长,那么听的效果就越好。

2.营造英语氛围

课堂是英语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应尽量多使用英语,让学生从听懂课堂用语开始,逐渐增加听力素材的难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英语听力训练;指导学生课外泛听,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文电视节目、欣赏英文录像、听英文歌曲等,使学生熟悉不同口音、性别、年龄、国家的读音,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增强反应能力,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3.培养听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听力感兴趣的同学,课堂上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听力效果必然好。在课堂上要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沮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趣闻等,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对听力保持兴趣,听力内容学生要比较熟悉,难易程度要适当。另外,英语歌曲也可以提供大量的训练题材。“与许多其他的听力练习形式不同的是,歌曲不仅不会因多次重复而使人乏味,而且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此项活动将接受性和创造性口语技能结合在一起(崴廉 里弗斯)。

4.传授必要的语音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规则是学好听力的基础。在语音教学中,您应该突出重读(通常是句中的实义词,携带重要信息的关键词应重读)、弱读(介词、冠词、连词等虚词)、同化(一个音受临近音影响而变化)和英美发音差异四个方面的知识。

5.进行有效的训练

(1)模仿性训练。让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标准规范性的语音语调,掌握好单词发音、多音节词重读音节、英美语在发音上的区别,力求有一个较好的语音基础。

(2)指导性训练。根据听力材料内容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引导学生明确材料各段落大意、主题思想、事物发展过程及文章的逻辑关系,在听音过程中完成对听力材料大意整体的初步理解。

(3)理解性训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进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用英语解释生词;

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列出简明提纲,要求学生在听录音时获取相关的信息。借助提纲,教师可指导学生归纳文章大意。

有的听力材料涉及几种事物的异同,设计成表格,通过听可获得各信息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4)细节性训练。根据听力材料重点句式、难点或理解测试的需要,可在播放录音的同时,借助于板书或其他电教媒体,指导学生逐渐深入地进行听力训练。

(5)记忆性训练。在对听力材料较熟悉的情况下,反复跟读。这样印象深,记忆牢、语感强、提高快、效果好。这是提高听力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6.增加教学中的文化含量 教学中可利用现行教材创设的模拟环境(购物、接待、电话等)、在问候、邀请、称赞、致谢、道歉、求助、许诺等待人接物等行为规范方面有步骤、分阶段适时进行归纳、对比,使学生对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有所感悟,为听力理解做好文化铺垫。

7.开展比赛活动

7.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篇七

一、体现学习价值, 绽放个性之花

思维是数学的核心。数学教学应力求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 让每个学生能从中获得求知的乐趣、求知的欲望, 促使他们应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学习。如, 教学“认识方程”时, 教师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 首先在黑板上集中呈现8个式子的卡片:

接着让学生带着你能“把这8道算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这一问题, 同桌说说想法, 进行分类 (提供装有8道算式的信封) 。

其次, 全班交流汇报:

生1:我是按照是不是等式来进行分类的。

生2:我是按照算式中有没有未知数来分类的。

生3:我把这8道算式分成4类。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

师: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 把这些式子分成了4类, 看看每组式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一描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类式子 (指的是等式且含未知数) , 和其他式子相比, 它们具备怎样的特点。

生:它们又有未知数, 又是等式。

师:在数学上, 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板书) 。谁来说说, 什么是方程?为什么其他三类都不叫方程呢? (略)

在教师“你能把这些式子分分类吗”, “你根据什么来分类”的引导下, 学生经过分析、比较、判断, 不仅较好地理解了方程区别于其他式子的特点,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感知“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个最重要的内涵, “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重要特征, 理解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即方程都是等式, 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这样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 学生能与老师平等交流, 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并经历思维的碰撞, 认识了方程的特征, 理解了方程的意义。

二、丰富学习内容, 加深知识理解

特级教师蔡宏圣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设计了“编故事”的练习,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 并详述从丢番图的研究到韦达研究的“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历程。这样, 数学历史不再仅仅是一种事实性的告诉, 而是充盈着人类智慧发展的历程, 为学生构建数学理解提供了支撑。

师:我给大家提供的数是a×4 (屏幕:a×4) 。怎么编一句话呢, 我示范一下。我用a来表示这本练习本的重量, 那a×4就是4本同样练习本的重量。就这么简单。

生:用a表示一本本子的价格, 那么a×4就是4本同样练习本的价格。

生:用a表示铅笔盒里铅笔的支数, 那么a×4就是4个同样铅笔盒的铅笔数。

师:有突破了, 都有想法, 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同桌交流后汇报:

生:用a表示体育场的面积, 那么a×4就是4个同样体育场的面积。

生:用a表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 那么a×4就是4小时行的千米数。

……

师:世界上只要两个量之间有4倍关系的就都在a×4的范围里, 下面我讲一个历史故事。人类最早表示数量关系用文字方式, 但这种表达比较麻烦。所以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首先想到用缩写的方法来表示, 按照他的意思, 比如说这里的每个单价×4, 就写成d×4。以此类推, 每个的重量×4就是z×4。每人种树的棵数×4就是k×4。每班的人数×4就是r×4。丢番图用这样的方式简单是简单了, 但是每一个字母表示的意思都是特定的, 相互之间不能混合使用, 应用时仍觉不方便。到了17世纪, 法国数学家韦达想:如果把这些字母表示的那个特定的意思都去掉的话, 就是一个数×4, 韦达就把它们统一表示成了a×4。很显然, 这里的a不是缩写, 它就是一个符号。 (板书:缩写———符号) 数学家韦达的发明给数学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所以历史上称韦达是代数之父。从丢番图用缩写的方法到韦达用符号的方法来表示数, 中间你估计用了多少年?

生:10年。

师:没有那么快, 整整1200多年。我要恭喜大家我们只用了30多分钟就把这1200多年给跨越了。

数学教育无疑能从数学史中汲取丰富的养分, 数学史也完全能够促使数学教育变得更加厚重和深刻。一段字母表示数的发展历史就这样生动形象, 孩子学习的热情被点燃, 思维被激活。数学教学变得生气勃勃、光彩照人。学生也在较短的时间内, 有效地积累了知识, 这都足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美好、亲切的情感。

三、沟通学习体验, 学会学习反思

教学案例:特级老师华应龙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课“审题”一课既没有生动鲜亮的多媒体课件, 也没有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 全课的展开就围绕着一张综合测试题:

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 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脱式计算:1.25×32×0.25

3.解方程:6.8+3.2x=26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 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5.小明带着小狗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小明每分钟行55米, 小兵每分钟行65米, 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小明这边跑, 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 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6.小红的房间长4米, 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内墙刷上彩漆, 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 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 (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

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6道题目, 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 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

上完课后老师和孩子进行了一番交流:

师:上完这节课, 现在你有什么收获?

生1:审题时看清楚题目, 不能盲目下笔。

生2:看题目的时候, 看清楚条件与问题、条件与条件之间的联系。

师: (板书:审题) 那怎么审题呢?

生3:仔细读条件, 看清楚条件与问题是不是相干, 有什么数量关系。

生4:做应用题时, 看问题最后求什么, 再联系已知条件分析。

……

师:从刚才的练习可以看出: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要认真读题, 不能想当然, 不能根据已有的经验盲目判断, 经验有时候也会“害”了我们。

8.改革教学方式 提升教学质量 篇八

研究与改变教学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突出的特征,是促进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加强教学方式研究与探索,改变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要学习模式的教学方式,突出能力培养,突出主体参与的价值,推行自主、探究、合作与主动接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多种教学方式的提出

在推进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过程中存在两种倾向:部分教师不理解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仍然延续以往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努力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尝试与探索,但是由于老师更多接触的是课程理念的指导,如何将课程理念转变成适宜的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是推进中的难题。

因此,针对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实践,我们提炼出了合作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及讲授式教学方法,并分析了教学方式改革中的共性问题,明确教学方式改革的难点,提出了结合学科特色进行学科教学方式的研究。

结合第一轮基础教育课改的实践研究,我们对以下五种教学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下面把研究的成果与老师们分享,希望能为老师们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实施的践行策略

我们在清晰认识各种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炼出各种教学方式有效实施的科学指导思想。

(一)合作学习方式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收获以下经验。

1.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2.要有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或目标。合作学习适宜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如教学任务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或教学目标包含了人际交往品质与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一方面,提倡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或困难时采用探究或研究性学习,当解决仍然有困难时,采用小组合作或小组探究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合作学习的策略应有不同,如语言学科,合作学习主要是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信息,碰撞思维;而自然学科,大多是采用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作业。

3.合作学习过程中人人承担责任并相互依存。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为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可通过角色互换、责任承包、随机提问等方式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明确组员的个人责任。

4.注重合作技能,采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为从小组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学生需要具有一些合作技能和方法,倾听、交流、分享、互动等。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和评价的最终目标。通过评价,包括组内自评、组间评价、全班评价等,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二)体验学习方式实施策略

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生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反思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中。

1.情境设计要得当,要有真实性。有效的创设情境活动,要面向学生生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为依据;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自己对观点有深入的感悟。

2.体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进行体验时,教师要在行为、情感、认识等方面有得当的引导,要把学生从物境引入情境、心境、意境,使感悟不断深化。教师要明确情境或活动的设计目的,这样才能引导到位;要关注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或活动中参与或亲历的反映,及时导向;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空间。

3.加强反思,引导领悟。体验是学习的过程,反思就是深入学习的过程。反思是体验后的感悟过程,将静态的经历感受、心灵体验,被激活、被催化,使其与所学的内容产生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意义建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反思、梳理所获得的直接感受,激活他们原有的经验,深化认识;要关注和捕捉生成性的问题或新认识及感受,积极引导互动交流,进一步促进情感和认识的升华。

(三)探究学习方式实施策略

探究式学习的实施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1.探究性学习,必须有适合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的探究任务或问题。教师在提出探究任务或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探究任务或问题本身的生成性、开放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我们进行的课例研究中,发现成功的探究课例都有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任务。

2.探究学习各个环节和阶段要设计。在探究过程中,具有明确的阶段是实施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如在历史探究课例中,学生探究学习分为“知识铺垫、素材准备阶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阶段、分组初步探究阶段、分组继续探究和集体探究阶段、评价阶段”。教学具有比较明确的分段,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具有探究的任务,是探究学习的又一个明显特征。

(四)讲授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讲授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手段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最广泛被使用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通过设计启发性强的问题和环节,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增加讲授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

2.运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增强讲授的直观性、感染性,增大讲授教学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充分发挥讲授教学中情感直接传递和感染的作用,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

3.在教学中,注意教师角色,讲授中主导不主载,教师要为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

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规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整体协调,通过互动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建构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理想的教与学的环境。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简单的技术与教学的叠加,教师是要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地为教和学服务。

1.在体验学习中,运用多媒体能够将体验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2.在探究学习中,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网络,针对探究专题查阅资料,学生可收集到事例、数据、图文等各种相关资料,这些为论证观点、分析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在合作学习中,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认识情况的平台。网络为学生探究问题、发表见解提供了宽松、民主、自由的园地,为学生的问题探究,开辟了新渠道,有利于学生更广泛的学习。

4.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资源系统化制作成教学课件,以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辅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

三、教学方式改革的成效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

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教师对教学方式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各种教学方式的把握也不断成熟,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1.在学生观方面,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教材观方面,尝试拓展新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时,除利用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之外,教师还经常参考教学参考资料,丰富了教学资源的内容。如在教学中学语文《苏州园林》一文时,教师先分析了苏州园林的写作特点,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特点,教师选取了另一篇写苏州园林中一个小园的文章,让学生自己来分析,接着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文章之外,给学生看自己录制的顺义街心公园的录像,让学生分析苏州园林特点对顺义公园的影响。这一节课,教师始终围绕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很好地整合和利用了教材以外的资源。

3.在教学观方面,多数教师开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注意创设情境,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过程中来;在评价观念方面,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教师关注过程性的评价,关注学生日常的表现,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1.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生了变化。多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到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同学互相配合、互相启发,积极动脑思考、大胆动手实践、主动交流,得到了结论、获得了体验。

2.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经验形成的过程。在教学方式的研究中,重视学生的体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一些活动,学生自主制定决策方案,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对知识进行拓展,对活动进行总结,都是学生自主活动,自觉探索,教师的作用是引领、组织和适时点拨,促其认识的升华,使学生经历了学习经验形成的过程。

3.使学生习得了学科研究的方法。多种教学方式的研究,使学生开始独立自主地学习和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收获了很多学习的方法。如化学探究课实验研究以后,一位学生写下了这样的感受:“这一次我们真的成了学习的主人,从实验的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的展示、同学之间的评价均由我们自己来完成,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探究的艰辛。”

四、问题与思考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同步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基于已有的基础;教学方式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开放的。

1.加强对各种教学方式实现的心理机制的研究。使用某种课堂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表面的形式上,无法顾及到学生的思维状态,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教师对教学方式的理解问题,更主要的是教师缺少对各种教学方式心理机制的研究。

2.加强学科教学方式特征的研究。由于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同,所以教学方式的特征和流程在各个学科表现就不同,因此需要深化研究学科教学方式的特征,依据不同的学科,进一步探索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9.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创新 篇九

摘要

在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因此本文从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如何适应网络教学环境,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物理;教学

当今社会的信息发展正以“2的指数方”的速度传递着,学 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教学模式也随之而 发生着改变。而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应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而设置,这些年江苏省从教育厅到市教育局一直在这方面有着持续的投 资,省四项配套工程、校园网络的建设、学校网络电脑室的普及化 配置、电教馆对教室多媒体系统的配置、电脑教学多媒体 电脑、电子白板的配备为现代化教学插上了翅膀。

我们的教学理念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形成主要模式活动单导学教学 模式等将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我的教学活动也在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等、自主、合作、探究中改变着。一个活动 的学习环境具备着充分的活跃性、灵活性。

一、学习准备的灵活性

课题的提出就是学习材料准备的开始,学习活动的公布就同 时激发着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学计划公布于个人教学博客,开放于本班的全体学生,学生每天在教中通过互联网访问教师博客 明白后面的学习内容(通常以一周或一单元的活动提纲,附带活动 计划的初排)。这就给学生一个准备的时间、空间。我校是寄宿与走 读混合班配备。很多学生通常是周一到周五全在学校,周六、周日 在家休息,因此有不少的学生自主体验、自制学具、自主查阅网络、书籍、杂志等学习资料的时间、空间就显得不足社会体验间断性 较长。而教师通过教学博客的引领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在周五回 家之后打开电脑就看到教师下一周的教学计划,在周末的时间利 用各种途径进行学习、活动、调查、设计、探究等。学生在无意识中 形成要求学好的意识、获得成功的激情。学生的自主性在准备阶段 就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教学活动的灵活性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平台 可以充分、快速地展示班级内80%以上的学生的动态过程,最大化地激起学生的参与度。具体措施视频交互系统可实时记录各 小组的学习过程,教师及时剪辑出有代表性的视频留于学生互动 时播放介绍或与学生的讨论。(在过程中可不涉及具体学生,主要 是分析、指明问题所在并进行强化记忆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 充分考虑各类

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中注意学生的动向。活 动单的设计、活动的预设必须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实际出发。活动单的设计以学生的可活动性、活动的实效性、能力的形成行为 为准绳。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活动单的设计应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完成指标;(2活动设计要有梯度,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层次中保持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兴趣,而不能 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设置过多思维转换。如,物理密度的应用对学 生来说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得 以发展,是活动单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3)层次渐近性原则。我的 设计以三个活动、三个层次为活动指引。活动一,密度的测量、鉴别 物质。(以实验自主探究活动进行活动)活动二,密度公式的推导、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小组共同讨论形成小组共识后班级 讨论巩固学习方法活动三,密度知识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解决 问题的兴趣。(教师引导并做好归纳分析工作,为学生形成整体知 识系统服务)。

对于学生在实验室必须做的实验,可将学生做实验的全过程录下,将录像汇编和分析。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自主操作计算机回放实验过程,在回放的过程中,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辨析自己在实验中的错误,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对个别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他们也会找到自主发展的空间,通过网络跟教师交流分析一些特殊情况,从而达到师生共进、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调查表,收集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学生上传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在课堂上重点突破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将学生上传的资料不断归类整理,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学生实验误区资料库,这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并最终取得较好效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我们教师的角色,是通过对实验录像进行精心的汇编,引导学生去辨析实验的错误,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例如,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时,有的学生可能对电流表的读数存在困难,我们先让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电路并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然后在屏幕模拟演示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及读数方法,学生通过两三次的练习读数,都能基本上掌握了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有关其它的较精密而能见度较低的仪器读数教学也可以仿效之。有的学生连接电路有困难,就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实验全过程的视频,借助网络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寻找连接电路过程出现的错误。

三、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媒体运用要适时、适度。活动主体的引入 可多运用一些演示工具PowerPoint、电子白板等!实验展示可运用 实物展示平台进行多角度观察;一些无法操作、微观、宏观的现象,可通过网络查阅、大学、研究院所的网络显微镜、网络望远镜让学 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互联网直接参与社会资源的搜索、运用。学生 小组活动可利用小组视频进行必要的实时抓拍。学生的小组展示 活动可运用视频教学系统对全班学生进行同步分析展示。白板操 作系统可以给予学生以黑板的书写流程,又可以给予学生结合实 例分析的图像、声音等多方面的共同分析。生动形象地将学生的注 意力集中于整个活动中来,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展 示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质平台。最后网络计算机 系统还为我们的课堂及时反馈提供了好的平台(如,极域电子教室 系统既可以随堂练习,又可以作为课堂综合性反馈,它既可以对学 生理解知识的准确性进行评价:选择题、填空题,又可以对学生创 新能力进行评价:调查、解答题)

四、知识巩固的灵活性

学生学习成果的巩固与学校在网络媒体的运用也有着充分 的联系,一节课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学习是无限的。如何将 学生对网络的利用充分调动起来、从网络游戏转换到网络学习中 来,这些就需要学校的网络如何最大限度地在学习活动中体现,表 现出比网络游戏更有吸引力的魅力。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就要 不断深化、细化,具体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网络学习网站moodk 教学平台的开发、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学习网站的收集、可视化实 验的网络体会、师生互动平台的建立、网络学习与学校学习的结合 考核等等。在网络环境中学生的知识面更为丰富、全面、具有挑战 性。对教师来说网络的学习、运用也需要向着专业化方向前进。

网络多媒体的使用注意事项:(1)多媒体是为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将学习活动的可视化程度提高,而不能为了使用多媒体系统而去使用。(2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完全可以根据课堂实际在课堂中 随时调用部分媒体,如遇到争论性的问题,有时教师也无法给出比 较好的答案时,可以开启网络电脑即时搜索相关资料、师生互动讨 论解决。这样可避免学生遗留问

题的遗忘,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 及时思考。(3)学生使用电脑意识的培养:目前学生使用电脑的意 识主要在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工具的使用、个人空间的设计(与学习无关)。因此针对这些教师能进入学生中去,并作出正确的引导 是教师转移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途径。多引导学生对于当前学习中 的知识、问题、课题的讨论、分析、合作、交流等,共同提高学习、探 示他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学习中的困惑的时间、空间。我每周都 在周一晚自习时间利用网络将在校学生与部分在家的学生联系在 一起讨论上一周的学习活动,效果很好,学生也乐意参与。

在当前的信息高速传递的社会环境下,学校的教学活动不容 忽视整个学习过程的开放性,更不能无视开放性学习、无视学生所 处的环境。而应该更加关注学习开放的环境中如何利用好现代化 的教学设备、手段搞好教学工作,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俊.怎样搞好高中物理总复习[J].宁夏教育.1985(05)

[2] 董树岩.集思广益 解疑析难——推荐《高中物理疑难解析》(新编本)[J].物理教师.1988(04)

[3] 范安生.也谈高中物理必修教学、复习的探索[J].物理通报.1995(04)[4] 马利萍.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02)

[5] 张世瑜.巧做高中物理课内外小实验[J].物理通报.1998(02)

[6] 何文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学科教育.2002(05)

[7] 肖洁.如何确定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

[8]

《新编理科王·高中物理》疑难选析[J].高中生.2004(16)

[9] 张广业.“等效电源”在电路分析和计算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04(20)

10.语文情感教学的方式 篇十

一、导入新课,在具体情境中生情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就应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情感。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就需要外力的推动。就是要放飞一群蜻蜓,也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来,对新课的学习,生发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卢沟桥的烽火》一文再现了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抗日历史,揭露了日寇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略的滔天罪行,讴歌我国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顽强抗日精神。在导入新课时,我这样设计:

观看卢沟桥图片。

过渡:这就是卢沟桥,它历尽风雨沧桑,见证了一段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战历史。

板书课题:卢沟桥烽火。

释题:烽火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 .简介《卢沟桥烽火》背景

播放著名歌唱家殷秀梅的一首歌《松花江上》。

听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补充小结:九一八事变后,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短短个多月,中国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日本本国领土的 倍)的锦绣河山和无尽宝藏被断送得干干净净。从那时起,东北三省多万父老乡亲沦为了亡国奴。然而,这仅仅是日寇狼子野心的一小半部分,大家知道他们真正的侵略目标吗?侵略全中国!孩子们愤愤回答,对!侵占全中国,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于是他们又故技重施,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这一段新课的导入,有力地渲染了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触动了学生的情感。他们的内心升腾起对日寇侵略行径的憎恨,学习动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探究的欲望也被唤起。于是,他们带着憎恨的情感去初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在自主建构中入情

学生萌生了探求的欲望后,我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初读感知,让他们在自主构建中披文入情。何为自主建构?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指出:即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在自主建构中入情,即是指阅读主体根据自己知识背景、生活阅历和主观意志主动地构建知识,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迈进文本情感的门槛,初步感知作者、文本的情感。《卢沟桥烽火》教学如下: 出示初读要求:

通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多读几遍。

运用适当的方法识记生词、理解词义。

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习分段、概括段意,在此基础上,试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自主学习效果。

从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交流生字词学习。

从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三方面交流脉络梳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在一定意义上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这一环节,学生从生词的学习到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的自主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实现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披文以入情。

三、研读文本,在品词析句中动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阐述都表明是文的命脉。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学生情感的波澜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果说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如果说学生在初读感知中的自我建构是迈进文本情感的门槛,那么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品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如教学《卢沟桥烽火》:

出示要求:

读一读课文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

合作完成表格(提示:抓住最能体现日寇本质和我军精神的关键词)

各组选择感受最深的时间段,就所圈画的具体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并读出这种感受。

交流研读感受。

生:从全副武装偷偷地气势汹汹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事变发生完全是日寇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生:从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大刀冒着炮火冲出砍去等词语中,我体会我国军民英勇顽强。(板书:英勇顽强)

生:从人仰马翻,疯狂吼叫,狼狈而逃,哭爹喊娘,猝不及防,抱头鼠窜等词,我体会到日军蛮横狼狈。

引导感情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部分教学,我先让学生充分与文本交流,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在文中勾勾画画,读到动情之处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没有牵引和指导,而是让学生以哪些地方你感受最深的汇报方式,使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感知于文字,受知于心悟,学生在读中想象、体会。在读后交流感受,伴着对文本的步步诠释,学生们情感涌动。此时此刻,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的感情朗读,抒深切真挚之情,使学生情感的脉搏与历史文化的脉搏、与文本语言的脉搏形成强烈的共振,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四、拓展延伸,在实践活动中移情

拓展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时间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不应随课文学习的结束而结束,应引领学生的情感向课后发展延伸,并产生移情活动。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后训练:

把卢沟桥事变经过讲给父母听。进行社会调查实践,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社会实践活动报告。①周围有多少人知道卢沟桥事变?

②他们如何看待日本侵华战争?

③从你的调查结果看,这些调查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认识?收集日军侵华资料,在校内办一个日军侵华罪行资料展。这一训练不仅架起了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也培养了学生用语文的能力。如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学生在活动中将课堂上形成的情感体验带到课外活动中,并使之进一步升华。

上一篇:质量问题分析、及措施报告下一篇:小学六年毕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