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傲慢的小马(精选11篇)
1.儿童故事傲慢的小马 篇一
河对岸,住着小马一家。
有一天,两匹小马趁河干了的时候跑到河对岸去玩。它们玩着玩着就忘了时间。去的时候河里没有水,等它们想起回家的时候,河里已经涨起了水。它们来到河边,谁也不敢迈出一步。
后来两边各来了一个人,一个是老牛,另一是这鼠小姐。两头小马看见河边有头老牛,赶紧跑过去请教:“老牛伯伯,这条河深吗?我们可以趟走过去吗?” 老牛说:“我以前经常运送动西,常走这条小河,我记得这条河一点儿也不深,你们放心走过去就是了。”
它们走到河边正想趟过去,突然一只松鼠拦住它们伤心地说:“这条河深得不能再深了,我哥哥就是死在这条河里的。”
一头小马决定自己尝试,结果顺利地趟过了小河。另一头小马始终没走敢迈出这未知的一步,最终自豪流落在外。
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大胆尝试,否则将一事无成。
作者:商雨婷
公众号:小学生原创
2.儿童故事傲慢的小马 篇二
故事通过情节营造情境, 经由若干问题的呈现带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倡导某种价值导向, 对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体认、价值判断和行为践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被称为“电脑时代”或是“读图时代”的当代社会, 故事对儿童道德成长与发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是基于对此的现实省思而挖掘故事的教育价值, 探索故事对儿童成长的道德意义。
一、故事伴随儿童成长
故事是人们理解自我生活和经历的一种方式, 我们一直在故事中游弋, [1]故事伴随着个人的童年生活一起成长。故事中埋下了诸如诚实、公正、勇敢、孝敬、知错就改等道德的种子, 虽说某个阶段我们是为了避免“鼻子会变长”的惩罚而去遵守此类规训, 但儿童的道德已伴随故事一起成长, 成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来源。故事能够引起儿童在故事情境中正视自己的认知与判断, 唤起儿童的“联合记忆、心智图景、品格概念和思想深度”。[2]而故事中的道德礼俗也反映了社会群体的精神气质与要求, 使之成为人的“第二天性”。[3]可见, 故事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经验的工具, 也是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由此, 儿童就能从具有确切道德观念的故事中获得德性的成长, 并以那种形式在阅读之后的时间里指导着自己的行为。[4]儿童受故事之邀, 进入故事所展现的道德图景与期望模式中, 进而发展道德认知与判断。从小红帽、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 故事形塑了儿童的经验和理解, 伴随着儿童一起成长,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故事提升儿童认知
我们所熟知的故事, 内容一般都是普通百姓常见的人或事, 故事情节所隐含的常识或道德判断都离不开人们的生活经验或是人类所积累的经验范畴。故事建构了人类的经验, 通过叙事的方式揭示了人类经验的意义与价值。而这种经验正是教育的重要来源, 其中暗含着人们对于世界的探索、认识和判断。伴随着故事的传承, 这种教育内容也传递给儿童, 在故事中对于个人或是人类经验的反思扩展了儿童的认识广度和思想深度。诸如我们所熟知的孔融让梨的故事, 教导儿童要懂得谦让、孝顺;丑小鸭的故事让我们懂得要自信等。而且, 道德知识不同于可操作的科学知识, 是一种需要体悟的“意会性知识”。故事作为一种教育文本在儿童个性化解读之后, 形成新的道德体验并演绎成具有个体差异的新的认知。从中, 道德认知通过故事溶入了儿童的生命体验和道德理解, 构成了儿童的道德经验。儿童的道德图式 (1) 也在不断地认知过程中获得生长和重组, 作为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 在道德活动过程中统摄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三、故事感染儿童情感
故事以感化或说理的方式为儿童呈现正确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行为, 以示范、对比等理性诉求或道德诉求的手段向儿童传达某种道德取向, 使道德要义通俗易懂, 让儿童感受真切。这种特有的对话方式使得故事能有效地实现与儿童的沟通, 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的目的。中国历史上“周处自新”的故事也是借由周处的情感转换达到对儿童的教育效果。周处年轻时经常打架斗殴, 危害乡里, 当地百姓把周处同蛟龙、猛虎一起看做是三大祸害。周处被乡亲劝说去除掉侵害百姓的蛟龙和猛虎, 三天三夜过去了, 人们误传周处已经死了, 开始为“三大祸害”的消灭而奔走相告, 互相庆贺。周处回来后, 看到人们的态度才猛然醒悟, 自己就是一大祸害啊, 从此改过自新, 发愤图强。儿童通过这一故事获得了情感体验, 明白了做人的道理。通过故事, 将儿童道德上的情感体验挖掘出来, 借由儿童对自我经验的回忆、想象与建构, 表达个体的道德困惑与道德需要。可见, 儿童的道德情感体验在故事的内化和外铄的过程中不断循环。故事作为感染儿童心灵的重要方式, 引导儿童对自我和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这是故事对道德教育最重要的现实启示之一。
四、故事引导儿童判别
故事一般被用来传播教义、阐发做人的道理。成人用故事来引导儿童辨别美与丑、对与错、善与恶, 由此促使儿童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在故事中, 价值导向的介入多是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话语实现的, 一般的故事中有意安排了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 通过人物的话语及行为结果体现了故事所倡导的价值观。通过多视角的介入和故事中的两难选择和判断, 旨在教育儿童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 从而促使儿童通过故事去认知、体认并践行故事中的道德意涵, 极大地增强了对儿童的教育效果。我们熟知的两兄弟的故事就是通过正反角色的对比引导儿童做出判断的。故事中的哥哥好吃懒做, 却总想着要霸占弟弟的劳动成果, 弟弟勤劳善良, 一直在帮助哥哥, 最终哥哥被弟弟感化而幡然醒悟、改头换面。从故事中, 儿童自然会判断孰是孰非, 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导方式较之道德灌输或是说教必有其优越之处。因而, 挖掘故事的德育价值, 重视故事对儿童成长的道德意义十分必要。
五、故事鼓励儿童践行
故事中讲述的诸如诚实、公正、勇敢、孝敬、知错就改等道德礼俗反映了社会群体的精神气质与要求, 并成为儿童的行为标准或规则。儿童内在的生命结构与社会伦理规范形成同构和契合, 从而促进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 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故事鼓励儿童效仿故事的主人公做个与其一样的人, 其中所提倡的道德普遍性通过控制人而使之成为儿童的第二天性。[5]这就达到了故事所传达的道德意蕴的目的, 进而促进了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听过说谎话鼻子会变长, 所以儿童明白要做诚实的孩子;听过孟母断织、孔融让梨, 儿童懂得如何去尊敬长辈;还有熟知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儿童知道了要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 还要勇于舍己助人, 哪怕面临许多困难与危险, 也要做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人等等, 如此的故事不胜枚举。故事情节转化为学生的道德需要, 引发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道德情感, 进而促进了儿童具体的道德行为。把故事结果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特定的年龄阶段, 为儿童提供恰当的故事材料, 引导儿童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行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要求。
讲故事是最古老的教育形式, 它保存和分享个人或群体的智慧。蕴含在故事中的道德意义也由此传递给儿童, 儿童对故事中的规范和价值引导更容易接受。由此, 建构和生成儿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 并发展为一条鲜活的、不断生长的道德路径。总之, 要走出现代德育的狭隘视野, 改善德育低效的现状, 要重视间接德育的价值。挖掘故事的德育价值, 重视故事对儿童道德成长的意义, 是道德教育有效的改革举措之一。
参考文献
[1]Connelly, F.M&Clandinin, D.J.Stories of experience and narrative enquiry[J].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90, 19 (5) :2-14.
[2]Kerfoot, J.B.How to Read[M].Boston, MA:Houghton Mifflin, 1916:82.
[3][5]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 1991:91.
3.小马过河的故事 篇三
一匹小马要过河,在路上遇见了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过河.牛大伯说:”水很浅,可以过.”小马正要过,忽然听见一只松鼠大叫:”不能过,不能过!水深的很,前天还淹死了我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家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想一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既不像牛大伯说的那样浅,又不像小松鼠说的那样深.
可以提炼的观点是:
(1).
(2).
(3).
(4).
(5).
最佳答案:
我想小马觉得水不深也不浅的原因应该是个人的角度不同吧。
松鼠的体形太小了,对于它来说,这条河很深,牛的体形很大,这河对于它来说自然很浅。至于小马,它当然也是根据自己的体形来测量这条河的深浅。
4.小马过河的故事作文 篇四
在大森林里,生活着快乐动物大家庭。这一天,森林小学放假,小马主动来磨坊帮妈妈干活。
妈妈干活累了,就坐下来休息。小马是一个孝顺的孩子,赶紧跑过来给妈妈擦汗。看着自己渐渐长大的孩子,妈妈欣慰的笑了。他摸着小马的头,疼爱的`说:“红红乖,自己玩啊!妈妈把这袋麦子送到河对面去,等我回来咱们一起回家。”小马不高兴了:“我不要等妈妈。”妈妈问:“为什么?”“我要替妈妈送过河去。”“你行吗?”“没问题!”妈妈想了想,说:“那好,你去吧!遇事要多动脑筋,早去早回!”小马高兴地一蹦三尺高,驮上麦子,甩开四蹄,嗒嗒嗒,像河边跑去。
“咴……”小马一个漂亮的急停,引来了河边的青蛙一片掌声:“好!”“太棒了!”“真帅!”夸得小马脸都红了。小马举起马蹄要过河,却被一只小青蛙拦住了,说:“哎,马哥,你要干啥?”小马说:“我要过河。”小青蛙又急忙拦住了小马,说道:“不能过去,不能过去,过去的话你会被淹死的!”小马不信,于是扭过头来,看见牛伯伯在吃草,就向牛伯伯走过去,问:“牛伯伯,您好!”牛伯伯扭过头来,说:“是红红啊,你好!”小马说:“牛伯伯,这水深吗?”牛伯伯回答说:“不深,可浅了。”“谢谢您。”于是小马举起马蹄就要下河。
到了河中央,小马发现既不向小青蛙说的那么深,也不像牛伯伯说的那么浅。
5.关于小马的童话故事动物的 篇五
小马在老伯伯的精心照顾下,长成了一匹勇敢英俊的马,他天天在外边奔跑,跳跃,有一天他想起了他的爸爸妈妈,想起他们被人家抓走,他又想自己现在长大了,不是也要被别人抓走吗?小马心里就很愤怒,他决心把爸爸妈妈都救出来,他就跟老马告别,去找自己的爸爸妈妈。
果然,他的爸爸妈妈都在一户人家里面,他找到了那户人家,看见他的爸爸妈妈正在帮人家吃力地推磨,爸爸妈妈也看见这匹小马,高兴地磨也不推了,跑过去和小马拥抱在一起,这时,那个人又来了,要骑着小马的爸爸上路去,看见又来了一匹英俊的马,高兴得喜出望外,他干脆不骑小马爸爸要骑小马了,小马往后退了一步,那个人扑过去一下子骑到了小马身上,小马往上一跳,把那个人摔下来了,小马和他的爸爸妈妈一溜烟地跑了。
他和爸爸妈妈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小马想起那匹把他养大的老马,就跟爸爸妈妈说,我要去找那匹老马,他就跑了,过了几分钟,他带着一匹老马跑回了自己的家园,小马和他的爸爸妈妈说,以后老马爷爷就是我们家里的人了。
从此,小马和他的爸爸妈妈,还有那匹老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关于小马的童话故事2:小马和小白兔
一天,小马在森林里玩,忽然,一辆小轿车开了过来,里面的司机是小白兔。好象是刚来的邻居,她下了车,提着菜,看样是出去买菜的,小马想:“菜店离这里才二十米远,用不着开车去呀。可能是因为她不爱走路吧。”
又过了几天,小马和小白兔结成了好朋友,听说昨天又来了一个新邻居,好象是小鸭子,他俩去看一看。小马和小白兔一起来到小鸭子家,鸭子特别热情,从此,他们三个就成了好朋友。
一天,他们三个出去找吃的,小马和小白兔跑的很快,而鸭子跑的很慢,他们俩觉得小鸭是在浪费时间,就让小鸭加快速度,他们到了一个园子里,小鸭说:“我不能在这里,我要去池塘里游泳。”
小马说:“我比你高。”小白兔说:“低的比高的好。”小马说:“高的比低的好,我可以做一件事,证明高比低好。”兔子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低比高好。”在园子外面有许多围墙,里面有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马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小白兔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的老长,还是吃不到。小马说:“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低好。”小白兔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个又窄又低的门,小白兔大模大样的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马跪下前腿,低下头,望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小白兔说:“这可以证明了吧,低比高好。”马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6.小马的衣服 篇六
一天, 小白马在散步, 它边走边感叹:“要是我有一身五彩的衣服该多好呀!”走着走着, 它看见一只花兔子, 就问它:“兔子先生, 请把你身上的衣服送我一件, 行吗?”兔子先生睁大眼睛, 愣了一下, 吓得四处逃窜。小白马不知是怎么回事, 又继续往前走。她看见了一只青蛙, 就问:“请问你有多余的衣服吗?”青蛙奇怪地问:“什么衣服?”小白马用眼瞄了瞄青蛙身上的衣服, 青蛙吓得呱呱直叫, 连忙跳下水去躲避。小白马知道了自己的白色衣服是永远都不能换了。
突然, 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白马跑到了一所小房子里面。它一推开门, 里面迎面走来一个小仙女, 小仙女背后有一对洁白的翅膀, 头上戴着一个亮闪闪的皇冠。小仙女说:“你好!我是森林小仙女。你可以向我许愿, 但是只可以许两个半愿望。”“好!好!”小白马忙说道。小仙女挥了挥手中的棒子, 然后说:“好啦!你说吧。”小白马说:“我要两套彩色的衣服。”小仙女使劲一吹, 天空中顿时出现了两套五颜六色的衣服。小白马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好了!我有彩色的衣服喽!”小仙女对小白马笑了笑, 然后转身回到了小屋里。小白马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到了冬天, 北风呼呼地吹着, 冷得不得了。狮子忘了保存食物, 现在的它非常饥饿, 就想出来找点吃的。这时小白马穿着五彩衣走了过来, 白白的雪地衬托着五彩的马儿, 多么耀眼。狮子一眼就看到了小白马, 猛扑上去。小白马吓得四处乱窜。妈妈看见了, 忙说:“快把五彩衣脱掉!”小白马听了, 连忙脱掉衣服, 躲了起来。由于小白马的颜色和雪地的颜色一模一样, 狮子怎么也找不到小白马。狮子觉得没希望了, 就垂头丧气地走了。
7.大班语言教案:故事《小马过河》 篇七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画内容。
2、使幼儿知道遇到问题要积极动脑思考。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字卡:河、流、深、淹 活动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出主题
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将难点提前突破。
二、欣赏故事、讨论理解
1、播放课件(无声),幼儿看画面,自由讲述画面的内容。
2、幼儿猜测:(1)老牛说了些什么?
(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3)小马是怎么做的?
3、播放课件,幼儿听赏。
4、提问:(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
(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
(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
5、教师: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做?(幼儿讨论)
三、拓展经验、感悟道理
1、教师:《小马过河》的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幼儿讲述)
8.儿童故事傲慢的小马 篇八
五年来, 孩子在教师的呵护、支持、磨砺中, 悄然成长。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 在他们的孩童时代, 或许应该给他们留下点什么?让孩子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引导他们去发现身边细微的事情;让每个孩子都要学会记录自己的“脚印”, 记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每一件小事。等他们长大了, 关于童年的记忆, 一定会很远很长……
因此, 笔者把孩子们每天的日记载入我的生活中……
一、观察日记——细节的刻画
细节的刻画是写作素材生动的重要条件。爱默生说:“细节在于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要选准观察角度, 让细节生动起来。
这天的日记, 笔者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擦黑板的同学的动作。先让一小个子男生上来擦黑板, 孩子轻松地擦去了够得着的部分, 黑板上方的字, 由于孩子的身高不够, 只能跳着擦。在孩子们的笑声中, 小家伙跳了好多次, 终于擦完了。笔者又请另一位高个子女生上来“表演”, 女孩不慌不忙走上前, 拿起板擦, 轻轻挥动, 从左往右, 轻而易举地完成了……
笔者告诉孩子们, 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写好文章。作文的要求是以“×××开始擦黑板了”为开头, 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完成日记。
精彩语句:
瞧!小李开始擦黑板了。只见他右手拿起黑板擦, 左手紧紧地按着黑板, 像是怕黑板逃了似的。他使劲挥动着右手, 不一会儿黑板的下方就被他擦得像用水洗过一样干干净净。可上面的呢?这对于没我高的他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愣了一下, 突然, 眼睛一亮, 松开左手, 双腿下蹲, 做出了准备跳跃的动作。突然他用力地高高跃起, 同时大幅度地挥动着右手, 样子有点滑稽, 像一个小丑, 但总算是擦到上面了。他很高兴, 跳得更起劲, 挥得更卖力了。黑板终于擦完了, 他上下左右地打量了一遍, 确定已经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后, 摸了摸头上的汗, 把黑板擦放回了盒子, 一脸轻松地回到了座位。 (学生1)
这天中午, 笔者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任务, 挑选一个孩子, 仔细观察他 (她) 吃饭时的动作, 提前观察, 提前构思, 观察两天后, 开始练笔。动笔之前, 先说两句, 这是动作专题训练之一, 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吃饭时的“趣”, 如果是单纯的动作描写, 不配合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恰当的形容词、修辞手法等等, 那么笔下的人物形象就会很单调, 没有感情, 只有动作, 充其量就是一个机器人。
精彩语句:
小陈开始吃饭了。只见平日里文静俊美的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只虾, 翘着兰花指把虾的头轻轻地拉下来, 再用另一只手慢慢地、轻轻地把虾身上的壳剥下来。最后, 她把虾放进嘴里, 闭上眼睛, 细细地品味…… (学生2)
我同桌吃饭呀, 真是叫那个夸张。他的饭碗里, 永远是米饭和菜拌一块儿, 堆成一座小山。只见他把嘴巴贴在碗边上, 张开他的“血盆大口”, 从小山丘上刮下一些米饭塞进自己的嘴巴里, 然后重复做着这两个动作, 直到他的嘴巴塞不下为止…… (学生3)
此外, 笔者还让学生观察小乌龟、小刺猬, 用细节刻画的方法来描述它们的外形或动作。这一系列的训练, 在学生亲身经历的基础上, 紧扣中心,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体验, 加上适当的指导, 写作素材就真实而充实。
二、状物日记———真切的体验
如何把状物类的文章写好呢?比利时诗人莫里斯·卡列姆的一首小诗《我学写字》:
当我学着写“小绵羊”,
一下子, 树呀, 房子呀, 栅栏呀,
凡是我眼睛看到的一切,
就都弯卷起来, 像羊毛一样。
当我拿起笔把“河流”,
写上我的小练习本,
我的眼前就溅起了一片水花,
还从水底升起一座宫殿。
当我的笔写好了“草地”,
我就看见在花间忙碌的蜜蜂,
两只蝴蝶旋舞着,
我挥手就能把它们全兜进网中。
要是我写上“我的爸爸”,
我立刻就想唱唱歌儿蹦几下,
我个儿最高, 身体最棒,
什么事我全能干得顶呱呱。
我们写状物日记, 也要让小绵羊在笔下欢蹦乱跳, 让河流在日记本上尽情地流淌, 让草地上开满鲜花, 蜜蜂和蝴蝶尽情歌唱……
这天的日记题材, 来源于五小瓶韩国糖。笔者把五个小瓶子放在手心, 在教室里走一圈, 孩子们伸长了脖子猜测着, “老师, 香水吗?”“我猜是糖。”“肯定不是, 你见过这么迷你的糖吗?”……小周周的屁股早已逃离了凳子, 等着我转过去, 一把抢过一瓶, 扬起黑乎乎的小手用力摇了起来, 憨憨地说:“老师, 有沙沙沙的声音呢!”
当我把一部分倒出放在投影下时, 孩子们纷纷赞叹, 这糖太迷你了, 不光是由于糖的形状特别, 更是因为光照下颜色更加亮丽。当孩子们排队上来挑一颗时, 全体沸腾了。他们选着自己喜欢的颜色, 小心地放想手心里, 正面看, 侧面瞧。孩子们不时地伸出舌头舔上一舔, 又放回手心。看过了, 也尝过了, 孩子们要求我继续放在投影上让大家欣赏, 回味。
精彩语句:
我细细地打量着那瓶子, 只见它戴了个大草帽, 肚皮透明发亮, 里面有一个个五彩斑斓的“小刺球”。 (学生4)
蓝色冰糖十分小, 仿佛天上的星星, 小巧玲珑。它的做工十分精致, 基本上每颗都是一模一样的。摇一摇, 发出轻轻的“沙沙”声, 十分动听。我拿起一粒蓝色冰糖, 闻了闻, 香香的, 把它放到嘴里, 甜甜的, 有一股蓝莓味, 令我回味无穷。再看看那美丽的瓶子, 仿佛和冰糖一块甜了。 (学生5)
看, 那有几个小小的糖罐子, 颜色非常的鲜艳, 一罐粉红, 一罐橙黄, 一罐湛蓝, 一罐翠绿, 还有一罐居然是耀眼的金黄。走近一看, 原来透明的罐子里边有一颗颗诱人的小糖果, 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取出一颗看看, 小小的糖果做成一个四不像, 像花园中五彩的花朵, 又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 (学生6)
有滋有味地批阅完孩子们的日记, 发现他们写得还真不错, 写无论是糖的外形还是颜色, 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 把这几小瓶糖写得比我眼睛看到的漂亮得多。孩子有了这些真切的感受后, 才能写出生动的东西来。
三、丰富的想象———灵动的生活
丰富的联想能够拓展作文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让素材超越时空的限制, 反映更为广阔的生活天地, 从而在学生心里播撒一颗颗创作之种。
笔者的办公桌上有两盆豆瓣绿, 一盆生机勃勃, 一盆一枝独秀。一枝独秀的这盆在国庆节八天时间里, 经过重重磨难, 仅存的一株, 现在长得特别绿, 特别高。我想让孩子们以第一人称来写这一株豆瓣绿顽强的生命力, 让孩子想象在八天中, 它是如何挺过来的。
精彩语句:
一天, 我们的主人没有来给我们浇水, 我和兄弟姐妹们口渴极了, 艰难地度过了这一天。接着, 一天, 两天, 三天, 四天……主人四天没来办公室, 姐妹们都快不行了, 她们个个脸色腊黄, 生命垂危。我和其他的姐妹们也蔫了一半。第六天, 大家纷纷倒下, 我伤心极了, 悲痛地昏睡了一整天。第八天早上, 一束晨光透过门缝, 老师们三三两两地进来, 当然也包括主人。
老师们十一放假, 主人八天都没来管我们, 我们好渴, 好饿, 我们哭, 我们闹。没过几天兄弟们都倒下了, 眼看周围一片死寂, 我差点也跟着倒了去, 我哭了, 哭得那么伤心, 那么绝望。 (学生7)
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 学生可以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 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真思维、真情感、真表达的日记。想象有多远, 思维就有多活, 文章就有多美。只要我们努力给孩子一块肥沃的日记土壤, 给孩子一篇自由的想象天空, 为孩子播撒一颗颗个性创作的种子。
9.儿童故事傲慢的小马 篇九
小马驮起面粉,飞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四周望望,看到一只小老鼠在河边吃小鱼,小马“嗒嗒嗒”地跑了过去,问:“老鼠弟弟,请问河水是深还是浅呢?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去。”小老鼠伤心地说:“河水深得很哩!我的爸爸妈妈有一次在这边喝水,一不小心掉进河里,结果被淹死了……”
小马听了老鼠的话,看看眼前的河水,有点儿犹豫了。可是又想起妈妈曾经说的话:“做事不能只顾着听别人说,要去自己想一想、试一试。”他心想:“如果老鼠体形大一点的话,肯定是能蹚过这条小河,我比老鼠大,所以我一定能蹚过去。”小马决定按妈妈说的那样去试一试,看看自己能不能过河。
小马刚抬起前蹄,小老鼠就在旁边着急地说:“小马兄弟,你不要命了吗?”小马说:“小老鼠,谢谢你提醒我,不过我比你高,我想试一下自己能不能过去。”说完,小马小心翼翼地把腿迈进河里,发现河水刚刚没过他的小腿,连面粉都没有弄湿。就这样,小马一步一步慢慢地蹚过了河,成功地把面粉送到了外婆家。外婆高兴地说:“好孩子!谢谢你送来的面粉。”
作者:瓯海区实验小学南瓯校区二(2)班 毛泺涵
10.儿童故事傲慢的小马 篇十
一、故事性绘本整体的连续性与节奏感
在诗歌、电影和音乐之中, 节奏韵律是我们体验到或者领会到整个过程中每一段变化的速度或速率的起伏。一本绘本是在讲述一个故事, 情节的铺排以及故事各要素所展现出的速率, 对整个故事的平衡感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故事都要设置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一个需要克服和化解的困难与悬念。一本绘本要获得成功就要面对节奏韵律的问题。想要保持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 就必须考虑到如何对读者加以引导和深入。如果绘本中图画构图平淡且没有节奏韵律, 画面没有视觉节奏冲击且重复单调, 敦促读者继续翻阅下去的动力便会减弱, 更不易对深入故事并产生共鸣。因此故事所要传达信息的轻重缓急及叙事性表现在画面的连贯与节奏韵律控制, 决定着绘本作品的成败。如果画面不连贯, 没有节奏韵律的控制, 就无法表现出一个故事的戏剧性的起伏。因此, 连续的画面韵律与节奏就显得尤为重要。连续的画面韵律与节奏感能够引导读者的眼睛, 以一个正确的顺序循序渐进, 从而进入作者所创作的绘本世界。
二、创作过程中, 故事性绘本画面页的视觉节奏与韵律控制
一本绘本能否让他的读者对故事保持兴趣, 叙述故事的连贯性和节奏韵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创作过程中, 可以用不同方法来控制:改变图书页面中的视角, 内容及图画大小, 配图表现角度或者改变图画的板式设计。这些变化可以波动读者的情绪和视觉化兴趣。例如, 紧凑的剪切图画紧凑排列可以增强故事戏剧化, 以至高潮迭起的故事形象。
要简单明了的看出一本绘本的画面节奏, 可以将绘本的每一张翻页打开, 连在一起看, 便会一目了然。可以清楚的看出图文的排列关系。例如意大利画家朱丽安诺的《小石佛》, 书页连在一起看, 就会发现他的图文配置, 先是一张跨页的全景展示整个故事的氛围, 然后局部小图搭配单页的图画, 再后来便是单页的图画搭配局部的小图, 接着又是一张全景。如此对称, 以此类推, 形成了简单明了的像是在数拍子的画面及阅读节奏。森久保贤太郎在《图画书的世界——作品介绍与入门讲座》一书中, 就讲到了这种节奏:画面如何排列呢?把一定的节奏作为图画书展开的手法之一, 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图画书通过两拍子、三拍子、四拍子这样的排列方式不断地重复, 让人产生一幅幅看下去的兴趣, 并预想接下来的场面, 盼望着翻页, 渐渐地接近故事的高潮。
《好饿的小蛇》是一本两拍子结构的绘本。书中两个画面重复, 如果作业面是1, 右页面是2, 那么连起来整本书就是以“1·2、1·2、1·2”的结构重复, 年纪较小的幼儿比较喜欢这类图书, 故事内容简单, 有一个重复的结构, 容易读懂, 便于记忆, 容易找到规律预测出结果, 增加幼儿阅读的兴趣。《第五个》是德国画家诺尔曼·荣格的作品。门开了, 出来一个, 进去一个, 还剩四个。反复以三个画面为一段的方式呈现, 配合着画面的明暗产生一种有趣的三拍子节奏。书中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幼儿恐惧心理, 文字极简洁, 并且十六个画面里, 有十五个是一模一样的, 就仿佛是一架固定不动的照相机拍下来的连续画面。整本书的文字和画面以“1·2·3、1·2·3”的节奏重复着。而整本书还穿插着另外一种节奏, 视觉色彩的变化节奏“明·暗、明·暗”的转变。
图案变化, 视觉角度的变换, 色彩强弱丰富的变化有助于保持读者的兴趣和新鲜感。如果绘本中既要有效地排列好图画的顺序, 又要避免重复的描述, 适当的变换角度, 图案和色彩的变化非常重要。它使绘本内容更加丰富, 可读, 增强画面氛围。而无论是二拍子或是三拍子、四拍子、视觉色彩如何变换的绘本, 重复变换到最后, 一般都会“重复”到一个故事的高潮。例如《好饿的小蛇》重复到第五次达到故事的高潮, 小蛇吞下了整棵大树。《第五个》重复到故事的高潮, 换面转换角度, 视觉、色彩、图案也明朗起来。
三、速度与节奏——分镜图创作
一般的绘本组成有24~40个页码, 分镜图通常是制作绘本的第一个步骤, 也是计划书中绝对必要且重要的工作。按照书页的顺序, 连续地表现整个故事的发展, 画出分帧格式的故事版, 也就是一系列缩小的书页示意图。分镜图就像是电影的各个分镜头, 把每段故事的情节表达在各页面, 创作过程中, 同时思考每一段落该如何表现, 如何连贯, 如何转折, 如何突出情节重点, 如何引导读者阅读, 如何制造节奏韵律。一本绘本从构思版样、草图、配色稿……都要一一推敲, 不仅要考虑到画面本身的美感, 更要思考画面页面彼此之间的连贯性, 每一张图画、一段文字在整体布局之中的位置和比重, 包括图画的细节, 所营造的气氛, 都要十分细密。分镜图可以简单明了的表现出初步的图文搭配与跨页的相互关系, 构图及对整个故事内容的把控。经常来讲, 一本绘本的成败, 基本上在分镜图制作的阶段, 就被决定了。
分镜图可以很粗略, 方便作者根据故事的发展备注、修改与考究。分镜图以鸟瞰的角度, 总览整个叙事脉络, 从而以不同的策略设置来创造视觉上的动感和故事进行的快慢, 方便对比, 检查故事节奏和页面结构相似或突兀的地方。
四、结语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 并不会刻意去看绘本画面的连续和
浅析包装设计的传统文化
杨钢王秀杰 (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摘要: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衍生很多包装设计的元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兴盛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 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包装设计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其它媒介所不能代替的。尤其是近些年来, 世界经济一体化, 多种文化相互碰撞, 在这种世界民族文化相融合的背景下, 有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就显得颇为重要。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结合新时代的艺术特征, 有效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促进具有传统特色的包装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传统文化;包装设计
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 积累和总结的一种社会经验,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地域性, 它能强烈的反应出一个民族的气质和风貌特征, 是一个民族历史的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总体特征;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 有着明显的传承性, 虽然各个历史时期会有所相异———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变化, 但是在整个大民族的背景下还是相一致的。包装设计,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杰作, 从字面意思上来讲, 包装就是包裹物品的外衣, 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包裹住物品, 但作为包裹物品的操作者——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在包裹物品过程中必会融入人的思想, 这样说来包装和人的思想、文化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一个民族的存在必然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 尤其是在今天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 一个民族的传统特色文化将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条件之一。包装设计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中,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
为了保护、促销产品, 围绕着产品所进行的一系列包装活动, 就是包装设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的对外交易也是越来越密切。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广泛的被世人接受,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人, 而且对其它国家的影响也是越来越明显。包装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文化形式, 对世人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古往今来,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固有的文化特色。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 包装在商品的销售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 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精神文明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包装所需要传达的文化性也要越来越强。
1.传统文化的视觉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节奏韵律, 甚至未能察觉到其中的节奏和韵律感。但创作者必须掌握画面的连贯性和节奏性, 以及让读者进入他安排的画面韵律中。读者未必感觉到作者的创作技巧和手法, 但有读完绘本产生的共鸣和感动。
视觉元素就是通过人的视觉所能具体观察到的东西, 它在一件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吉祥图案
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传统是指由前人留下来的, 具有一个民族特色的物资和非物质的文化, 它具有强烈的历史传承性。吉祥图案是指具有喜庆、祥和、美好色彩的图形, 它的表达内容丰富多彩, 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吉祥图案常用的表达方法有象征、寓意、谐音夸张、变形等等。中国的传统吉祥图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联系着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历史的发展, 文化的沉淀, 在几千年岁月变迁中, 吉祥图案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民主艺术符号, 是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积淀。尤其是近阶段来, “中国风”文化的盛行,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进一步追求,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中国大地上呈现了一幅复苏的局面。这也正好迎合了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彰显民族气质, 这也正是一个民族能更好的在世界之林站稳脚跟的一个必要条件。传统吉祥图案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 这为包装设计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创意活力。只有真正的领会到传统吉祥图案的内在含义, 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 设计出富有民族气息的现代化设计。
吉祥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是说简单的直接应用整个图案就可以的, 而是理解吉祥图案的文化, 对图案的构图、结构等等加以理解和创新。简单的直接应用只是最表层的东西, 今天我们要追求的是深层意蕴上的升华, 追求一种“神似”。这就要求在对吉祥图案应用的时候要注意处理好图案的解构与重构并加以创新, 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包装设计。
(2) 材料艺术
在包装设计中, 材料的应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元素之一。在对包装设计创作过程中, 材料也是表达创作意境的重要媒介之一。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表现力, 因此所表现的感情也是不同的。材料应用的得当, 和人们的思想文化相契合, 体现人们的精神追求, 才会更好的激起受众者的共鸣。例如:草编文化, 纵观历史文化, “草编”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草编在包装设计中最初本是用以保护物品在传递和移动过程中以防物品受损害而运用的一种保护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思想文化也逐渐的融入其中, 这就是草编艺术。草来自于大自然, 有着非常强烈的自然气息, 能给人一种亲近、自然地感觉;其中再融入人们的思想文化, 给“草编”一种感情, 这样把整个思想
摘要:有好的节奏韵律感, 读者就能被创作着引导, 进入绘本的世界。本文以儿童绘本设计创作的角度探析对儿童故事性绘本版面设计的连续性和节奏感的控制。以经典绘本为例, 分析如何在创作过程中突出画面节奏感, 以及分镜图创作过程中对画面连续性和节奏的控制。
关键词:绘本,版面,节奏
参考文献
[01][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季颖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 43
[02][英].马丁·萨利斯伯瑞.英国儿童读物插画完全教程[M].谢东梅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03]河合隼雄, 松居直, 柳田帮男.林真美译.绘本之力[M].台湾:远流出版社, 2005
[04]郝光才.好绘本如何好[M].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9
11.小马迷名人故事 篇十一
刘继卣是一位功力颇深的丹青高手,尤以画马、牛等动物见长。他小的时候,还曾被人称为“小马迷”呢!
刘继卣画马,是从临摹开始的.。他父亲有很多印有外国名画的明信片,这些名画捕捉物象的精湛技巧,深深打动了刘继卣幼小的心灵。他临摹最多的是英国一位女画家画的《牧马图》。画面上八匹骏马各具神态,牧马人十分得意地骑在马背上,周围青山绿水,景色迷人,生动极了。刘继卣终日把这张明信片带在身上,想瞧了就拿出来瞧一瞧,总觉得瞧不够。有一天,他和弟弟闹了点小矛盾,弟弟为了报复,趁他睡觉的时候,把他的《牧马图》偷走了。他发现后,急得团团转,又哭又闹,简直快要发疯了。弟弟万万没料到,这么张小画会给哥哥带来那么大的痛苦。他心软了,赶忙把明信片又还给了哥哥。
【儿童故事傲慢的小马】推荐阅读:
儿童睡前故事小马08-07
儿童故事兔子的故事11-20
小鹿的经典儿童故事07-12
残疾儿童的感人故事07-26
经典益智的儿童故事07-27
关于蘑菇的儿童故事09-05
适合小班的儿童故事12-02
讲动物的儿童故事12-04
追逐梦想的儿童故事:风筝和钱币的故事09-10
三分钟以内的儿童故事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