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2024-09-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6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教学设计

德保县特殊教育学校 岑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价值观的含义;

(2)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3)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4)文明的含义。2.能力目标:

明确“文明”的含义,认识到“文明”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为人处世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对讲文明的人产生信赖、崇敬的思想感情;

(2)从内心里渴望自己也做一个讲文明的人。【教学准备】

电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价值观 1.由故事导入

故事:有一个富翁,终于抽出时间,到他那购置多年的海边别墅度假,躺在海滩上晒太阳。某日看见海边一渔夫打了三网鱼就收起网,也躺在海边晒太阳。他觉得很奇怪,忍不住问道:“你为什么不工作呢?”渔夫说:“今天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富翁问:“为什么不多捕些鱼呢?”渔夫问:“为什么要多捕些鱼呢?”富翁苦口婆心:“多捕鱼就可以多存钱,然后钱生钱就可以买海边的别墅,就可以像我这样晒太阳了。”

渔夫微笑反问道:“我现在不是在晒太阳吗?”

2.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出理由。(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每个同学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像这种对于事物的好坏评价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不样的,现在我们知道了价值观的含义。

(二)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物时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同社会的价值观也是不一样的。1.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

(1)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是核心;

(2)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为主要内容。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国家层面的。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社会层面的。倡导爱国、敬业、文明、友善,这是个人层面的要求。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四)文明

1.做游戏,猜成语

(出示图片,学生猜成语)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

师:观察这三个成语,联系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我们要说哪一点?(文明)

2.师:同学们,什么是文明呢?谁来说一说。

(生自由说)(文明: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3.宋庆龄守文明的故事 故事:有一次,宋庆龄一家要去伯伯家,宋庆龄也非常想去,因为伯伯养了几只可爱的鸽子,还答应送一只给宋庆龄。可真当全家要出门时,宋庆龄突然想起下午还要教同学小珍折花篮,于是就毫不迟疑地决定留下来等小珍。家人劝说宋庆龄可以向小珍说明情况改天再教,可宋庆龄怎么也不答应。她说,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能失信。

问: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生自由答)

教师小结:宋庆龄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诚实守信。我们要向宋庆龄学习)4.欣赏《狼来了》动画片。思考:当小男孩真的遇到狼时,为什么没人去救他呢?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做人不能说谎,一旦说了谎,人们就不再相信,所以做人应该诚实守信。

5.读故事。

故事:在古代,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出示问题:

(1)济阳商人第二次落水后,为什么没人救他?(2)说说不兑现自己的诺言,有什么后果?(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兑现。否则会失信于人,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四)联系生活实际,深化主题 1.是否文明的话题,学生判断。

(1)李佳说:“小晶要我帮她学电脑,可我已答应与小芳一块儿去练琴,所以我没答应小晶。”

(2)小宁与小森约好星期天下午两点去军属王大爷家帮助整理卫生,可他看电视入了迷,不想去了。妈妈批评他,他说:“见了小森编个理由就行了。”

(3)王晓与张红约好星期六上午去科技馆学电脑。可星期五晚上她感冒了,高烧39度,第二天不能去科技馆了,她就让妈妈给张红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

(4)小明不想做作业,就叫好朋友张林也不要完成作业,张林果然不完成作业,小明说:“张林真讲信用。”

(针对情况,说明是否守文明)

教师小结:我们要像李佳和王晓学习,她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出示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学生自由回答。

考试成绩不理想

不小心弄坏了班级的物品

同学偷了家里的钱,让你保密

买东西别人多找了50元钱

(针对情况,说明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考验学生是否文明)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愿意诚实面对,做一个有文明的人。你们真是太棒了。

(五)看成语,分辨哪些成语是讲文明的,哪些不是?

虚伪 诚恳实在 损人利己 坦坦荡荡 轻诺寡言

实事求是 一诺千金 表里如一 不讲信用 言行一致

办假事 夸大其辞 履行约定 说假话 不负责任

善良正直

教师总结:亲爱的同学们,文明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做人的根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同学们时时处处做到诚实守信,让文明成为你们成长路上的好伙伴。

行动起来吧,从小事做,从身边的事做起,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美德,一起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少年吧!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二

当前, 我国社会发展深刻变革,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中专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也面临众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如何适用新形势的发展, 不断提高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消除目前中专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就应该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工作, 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方式多样、资源整合, 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中专生思想道德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二是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社会主义制度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三是关于公民职责和义务的教育, 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人感, 教会未成年人正确对待自我、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待国家和对待自然;四是个人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中专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现代意识的人, 爱国的人、有责任感的人和有修养的人。我们认为新形势下, 加强德育课教学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贯穿于中专生思想道德建设中

中专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包含多层次的内容, 最基本的是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 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是一个底线。我们已进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21世纪, 这对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教育中专生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在社会上, 做一个“文明礼让、助人为乐、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在家庭里, 做一个“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好成员。在学校里, 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好学生。参加工作后, 做一个“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建设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其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起点和精神支柱和推动时代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 我们必须对中专生加强民族精神的教育, 不断增加广大中专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使他们自觉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刻苦学习文化知识, 立志成才, 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 加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艰苦奋斗是以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是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现在有些中专学生,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乱花零用钱, 比着穿名牌服装。通过《邓小平理论》的学习, 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生产力水平还很低, 发展还很不平衡,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没有一股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二, 创新工作方式, 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了应对中专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和形势、任务工作对象思想行为特征的变化, 德育课教学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从而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 要加强“主阵地”、“主渠道”的正确导向作用。加强主阵地、主渠道的正确导向作用, 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彻于学科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学术研究、第二课堂等各个环节之中, 发挥对中专生的潜移默化的正确导向作用, 用科学理论武装中专生。

其次, 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大力加强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工作, 引导中专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教师在上德育课时, 最重要的是要使每个学生最终把道德规范转化为其自身的品质。这是德育课的最终目的。因此, 在讲课时, 还要注意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多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 如讲卫生、爱护公物、团结同学这些随时随地都可以监督学生实现的道德规范。如果有条件, 则可以参考品德课本上的实践活动, 带领学生们去实践, 在实践当中使学生接受道德规范的要求。

再次, 提高德育课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德育能力, 加快内容创新, 不断改进德育课教学的方式方法。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理论修养, 掌握教材的精义, 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认识道德规范的内容。为了使德育课更加生动、吸引学生, 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不妨借鉴语文教学的一些手段。其实, 品德课和语文课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当教师在课堂上过分依赖故事的时候, 学生们往往会只被故事本身所吸引, 而忽视了故事背后的东西。假如教师只是一味地将品德课上成“故事课”, 听任他们自发地探索问题, 那么非但教学效果成效甚微, 严重者会使一些其他不良影响乘虚而入, 使学生走上弯路。因此, 我的观点是不必过多地讲“故事”给学生们听, 只需选取一二典型事例, 像分析语文课文一样, 给学生们讲解, 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 得出正确的结论。当然, 这其中就更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 不要把课上得教条乏味, 走上歧途。

教师上德育课应该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 充沛的感情, 讲究以“德”服人。所谓以“德”服人, 就是在宣扬各种美德时, 不是向学生们灌输大道理, 而是引发他们自觉接受;不是利用教师的特殊地位, 强迫学生同意教师的观点, 而是允许学生质疑, 通过师生辩论, 得出正确的结论。有的老师可能觉得这么做, 会使教学目的落空, 怕学生为了“辩论”而“辩论”。其实不然。不是有一句话吗, “真理越辩越明”。既然我们的德育课所讲的都是历经考验真金不怕火炼的真理, 又何惧学生们的大胆质疑呢?而且学生们会通过辩论这种形式, 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同时又锻炼了口才和胆识, 真是一举多得, 何乐不为!德育课不仅向学生宣扬美德、真理, 同时也鼓励学生们大胆向这些真理质疑, 使他们真正地、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的观点, 进而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在进行德育课教学时, 教师应该注意“以情育情, 以情动人”。教师在讲课当中还要注意让学生“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即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学校的德育过程,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行为规律, 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教育影响, 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教师在进行品德课教学中, 要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提高理论水平, 以真情感染学生。尤其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使学生受到教育。

总之, 在德育教学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 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学生, 不断提升和丰富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质量和实施方式, 从而推动德育课教学工作不断创新,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摘要: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针对中专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临的众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根据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 从而提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对策。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课教学 理论与实践 传统与创新 系统性与针对性

德育课教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战场,是进行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实践学习和灌输的主要途径,也是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肩负着对青少年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劳动就业、道德情感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是最终落体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在。德育课教学是我国学校教学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政治方向和培养人才的目标实现,要求要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在新形势下,强调现代文明和意识形态相结合的思想教育已取得了共识,德育课教学作为思想教育的基础,肩负起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也最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提供最强大的思想保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地位及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德育课教学明确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三个倡导”,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一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二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三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简单而易懂地概括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作为我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是与我国建设现代文明国家所迫切需要的价值观,也就是我们在德育课教学中必须践行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德育课教学的内容设置和任务要求、教育教学观念与思想,都必须服从这样一个基本的价值目标,为我们在现在和将来的德育课教学中提出了新要求和历史使命。

《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也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跨度大、涉面广繁重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更需要全社会的了解、理解和积极参与。德育课教学作为这项工程的起点和落脚点,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责无旁贷,只有通过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内容、实践多样化教学模式等措施,才能切实发挥德育课教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体地位和体现其现实意义。

二、德育课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三个统一

1.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关系)

德育课教学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教育规律,是一门理论付之实践知行合一的活动,它的内容核心部分应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总结与高度概括,它分析了人的本质问题、世界本原问题、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趋势等,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领域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是丰富了这一理论并要求付之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价值观,且是社会主义的,关键是核心的,作为一种具有特质的价值观,既是一种充满理性和思想性的抽象理论,又是具有现实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具体实践,只有通过“灌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行之以效,才能让学生先感而后悟,先学而后觉,不可能自发形成或自觉产生。这要求在进行德育课教学教材内容的更新编写使用过程中,要克服任何轻率的结论与随意的理论跃然纸上,避免“想当然”无任何依据的观点产生的负面影响。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充满正能量的,是简单易行易懂的概述,并具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循序渐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减少由于理論深度和层次安排不合理造成学生不甚和歪曲理解的现象发生。

德育课教学教材内容的更新编写要让设置更合理,除了强调理论性外,更要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出现“理论一大套,实际不对号,编了顺口溜,读完一边丢”的情形,一是让教学严重脱离实际,陷入空洞无物、泛泛而谈的枯燥氛围中,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在教学中太过于通俗易懂,让学生产生无所谓的轻视漠视态度。就价值观本身而言,它是一种思想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观念,它的最大特点也正是这一点,忽视了这一点,就是本本主义、形而上学。另外,学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培育和养成也是符合“实践-认识-理论-实践-再认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拔苗助长不行,闭门造车更不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要学有所用,学而致用,理论与实践就必须统一。在德育课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所侧重,这也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以,在德育课教学中,只有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大德育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力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机融入到整个德育课程体系当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整个德育课教学中,与德育课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不知不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传统与创新的统一(旧与新的结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现代中国的具体运用,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总结,更是对中国先进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具体国情高度相结合的产物,其本身就是传统与创新的统一,是一种理论创新,更是一种实践创新,创新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旧瓶装新酒,更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现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圆中国梦的思想观念高度统一需要。德育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决定了它的设置与教学只能是稳定的,甚至是传统的,但这种稳定或传统当然是相对的,相对有较稳定和传统的知识理论体系、教学大纲内容、教学计划步骤等保障。这种稳定性和传统性是由德育课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更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它是进行系统教学的前提基础,是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性体现为两点:一是中华先进文化和传统美德,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传统是基础,创新是发展。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与创新的统一,有利于教师快速熟悉业务,深入钻研;有利于学生知识掌握与观念培育。当然,这种稳定性和传统性不是一潭死水,更不是教条与本本,而是相对和发展的。

德育课教学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是让德育课教学变得更加丰满,让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德育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创新是传统的发展与必要补充。针对不同层次、类型和地方学生的思想状况、现实变化、社会氛围和形势需要,在教学设置内容上进行适当必要的调整和革新,这是现实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这是改革创新的硕果。所以,根据《意见》提出的要求,德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而,课程设置与教学必须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才具有生命力和保持活力。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其本身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它与中国具体实践三次结合,出现了两个飞跃,就是影响中国前途与命运的创新,在新时期形成并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就为德育课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当前最大的实践创新,德育课教学必须践行。

3.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面与点的结合)

各类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内容设置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核心,结合我国国情和现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需要,并遵循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规律,学习理论和知识,提高认识,改造思想,培养学生科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论并加之运用。德育课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政治思想性、知识理论性、实践性以及结构形式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各类学校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层次、接受能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纳入德育课教学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与形成上,就要充分考虑到系统性与针对性的辩证统一,尊重并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之一。分析并强调它的各因素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全面具体地把握它的内在规律性,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纳入德育课教学中,系统性与针对性统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层次构成的要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强、层次感分明的价值观,它由“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和“目标——导向——准则”三个层面,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个体,从面到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践行和培育系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最高层次国家层面的国家目标,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目标,也是激励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它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构想,德育课教学必须围绕着这个目标,做好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祖国的愿景,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报效祖国的情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社会导向,它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追求,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主法治、依法治国的管理社会的思路,德育课教学应从这种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追求出发,注重对学生进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培育,培养学生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观,积极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形成辯证的自由思想、平等观念、公正理念和法治思维,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要建设一个怎么样的现代化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社会上的歪风邪气、阴阳怪气以及怨气戾气,筑起抵御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和反社会行为的思想钢铁长城,认清社会发展方向,自觉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让学生生长在充满正能量的阳光中,成长于远离阴霾和灰暗的蓝天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体层次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公民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又是公民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品德操守,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统一。德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敬业意识、诚信品德和友善行为的现代公民,对于针对学生个体而言,是学生个人发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处世和修身立业之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上三个层次和层面内容要求德育课教学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系统与德育课教学教学系统的兼容性。德育课本身就是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三大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使这个系统更具有实践性和内在的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入到德育课教学中,就应与德育课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不应是简单罗列的松散结构或附加式的附件,而应体现有着紧密结构的科学性,它内在包含着层进连续性,外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层进连续性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体现在各个教学阶段(小学、中学、中专、大学)自成系统,各阶段又构成统一的整体,整体内部在内容结构上是逐渐深化的螺旋式上升连续状态,大系统内含小系统,小系统独立成体。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的针对性就是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零敲碎打,断章取义,重复教学。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结合,违背的思想养成规律和教学规律,搞重复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出现一种思想误区:片面肤浅地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一样,听不听一个样,产生对它没精打采的厌学心理,甚至演变为一种抵触和恐惧的情绪。其实,老是在一个地方兜圈子,老是唱一个调子,很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这是心理规律。绝不能陷入这种重复教育的弊端,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强调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就是要防止“煮冷饭、炒剩菜”的现象发生,要求教师统观全局,掌握好各层次的知识结构,因学施教,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不犯“只扫自己门前雪”的错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本质上说,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基本观点为出发点,联系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学生思想形成发展与认知过程和知识结构特点的实际,运用相关知识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为学生解决思想、人生问题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提高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想的识别和抵制能力,提高服务社会的自觉性和使命感,让学生形成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和准则来评判事物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必须结合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只有因人制宜,符合青少年思想发展和养成规律,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摆脱长期以来重复教育的弊端,抛弃为教学而设的任务式教学设置,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科学系统地认识、学习与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基本思路

1.系统统筹,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和培育要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的主阵地功能,在德育课教学中,认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本身的层次性和层面感,根据不同德育课程的特点和优势,从面到点,在德育课系统内有重点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课教学的有机融合和优化组合,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力度、强度和广度,从而提高它的吸引力和感化力。

2.纵横联系,遵循少而精的优势互补原则

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就文字内容无需多述,学生基本一看就明一想就懂。关键是如何把它有机地融入到各类德育课教学中,通过对各类德育课教学的纵向分析,把握不同阶段的核心内容,注意各阶段层进的衔接,主动做好教学内容的分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特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经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扬弃、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处理好不同类型教学的相互关系,避免在核心内容上的重复,重复并不是不讲不提,而是少讲少提,但温故而知新,通过知识面上的纵向联系,找出学生知识的触动点,引起共鸣,这也是必要的。因此,“小学讲故事,中学讲知识,大学讲理论”也是较为片面的说法和做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本身就是连贯的,加强纵向分析,更有利于立足自身,把好自家门口,做好本职工作。过去的德育课内容在不同类学校的相同层次与阶段是相似的,甚至是雷同的。教材教参编写采用与教学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若能通过对比教学,找出它们的共性与差别的东西,更有利于扩大知识量和面,把握内容要点,使教学变得更加充分、富有条理与说服力。相同层次与阶段的学生有着类似的知识结构、思想发展和思维形成过程,横向比较,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这样,让学生多一些新事物,教师少一些旧事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终摆脱重复灌输的困惑,从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篇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 初一四班 班主任:黄琼瑶

【学习目标】

1、学习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

3、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学习内容】

中国梦,价值魂。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观建设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1、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经过我们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艰辛探索,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为人民服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动力。毛泽东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为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3、推翻“三座大山”、最终建立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明确中国革命的目的是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建立人民共和国。

4、集中体现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毛泽东提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深刻、集中、高度地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针对性强,价值指向明确。

5、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光辉著作,号召共产党员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

国家层面: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当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全国人民共同价值追求。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 公正 法治

回望30多年前,改革开放给“板结化”的社会以松动的空间,激发出社会的巨大活力,也正是以此为始,一个又一个传奇在中国大地不断生长。10年来,社会建设从提出到完善,成为“五位一体”格局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与问题也纷至沓来。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社会对“共识”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

公民层面: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还是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主体,既包括政党和国家,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但最主要的主体应是个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三个倡导”,涉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个人是基础,社会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正是因为热爱,才能做到奉献。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践行的根本前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停留在说的阶段,现在就要做起来。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诚信)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含义;诚信的含义。

2、明确“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为人处世的重要意义。

(一)价值观 1.由故事导入

故事:有一个富翁,终于抽出时间,到他那购置多年的海边别墅度假,躺在海滩上晒太阳。某日看见海边一渔夫打了三网鱼就收起网,也躺在海边晒太阳。他觉得很奇怪,忍不住问道:“你为什么不工作呢?”渔夫说:“今天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富翁问:“为什么不多捕些鱼呢?”渔夫问:“为什么要多捕些鱼呢?”富翁苦口婆心:“多捕鱼就可以多存钱,然后钱生钱就可以买海边的别墅,就可以像我这样晒太阳了。”

渔夫微笑反问道:“我现在不是在晒太阳吗?” 2.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出理由。(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每个同学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像这种对于事物的好坏评价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不样的,现在我们知道了价值观的含义。

(二)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物时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同社会的价值观也是不一样的。1.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

(1)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是核心;

(2)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为主要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国家层面的。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社会层面的。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个人层面的要求。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四)诚信 1.做游戏,猜成语。(出示图片,学生猜成语)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

师:观察这三个成语,联系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我们要说哪一点?(诚信)

2.师:同学们,什么是诚信呢?谁来说一说。(生自由说)(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3.宋庆龄守诚信的故事 故事:有一次,宋庆龄一家要去伯伯家,宋庆龄也非常想去,因为伯伯养了几只可爱的鸽子,还答应送一只给宋庆龄。可真当全家要出门时,宋庆龄突然想起下午还要教同学小珍折花篮,于是就毫不迟疑地决定留下来等小珍。家人劝说宋庆龄可以向小珍说明情况改天再教,可宋庆龄怎么也不答应。她说,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能失信。

问: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生自由答)教师小结:宋庆龄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诚实守信。我们要向宋庆龄学习)4.欣赏《狼来了》动画片。思考:当小男孩真的遇到狼时,为什么没人去救他呢?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做人不能说谎,一旦说了谎,人们就不再相信,所以做人应该诚实守信。

5.读故事。

故事:在古代,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出示问题:

(1)济阳商人第二次落水后,为什么没人救他?(2)说说不兑现自己的诺言,有什么后果?(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兑现。否则会失信于人,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四)联系生活实际,深化主题 1.是否诚信的话题,学生判断。(1)李佳说:“小晶要我帮她学电脑,可我已答应与小芳一块儿去练琴,所以我没答应小晶。”

(2)小宁与小森约好星期天下午两点去军属王大爷家帮助整理卫生,可他看电视入了迷,不想去了。妈妈批评他,他说:“见了小森编个理由就行了。”

(3)王晓与张红约好星期六上午去科技馆学电脑。可星期五晚上她感冒了,高烧39度,第二天不能去科技馆了,她就让妈妈给张红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

(4)小明不想做作业,就叫好朋友张林也不要完成作业,张林果然不完成作 业,小明说:“张林真讲信用。”(针对情况,说明是否守诚信)

教师小结:我们要像李佳和王晓学习,她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出示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学生自由回答。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文明 篇六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队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孩子。2.情感目标

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帮助、指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3.体验目标

懂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活动课时:2课时

三、活动准备 队旗 儿歌《小小公民》 音频歌曲《国家》、《光辉岁月》,视频《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和仁川亚运会视频

四、活动流程

(一)队仪式 预备部分:报数 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 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 中队长回原位,宣布队会开始 1.出旗。

2.唱队歌。

3.中队长或者辅导员说明活动目的、意义,并宣布活动开始。5.活动结束后,辅导员讲话。6.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二)活动过程

1、齐唱儿歌《小小公民》。小小学生讲公德,爱家爱党爱祖国。尊敬老师有礼貌,团结合作争第一。社会是个大家庭,人人都要多关心。花草树木有感情,请你别伤它的心。随地吐痰不文明,果皮纸屑不乱扔。

过马路走人行道,这条千万别忘掉。红灯亮时请等候,绿灯闪烁方才行。我们都要讲公德,人人才会夸你棒!夸你棒!

2、文明用语我知道。

您好、早上好、下午好、请多指教……(见面语)谢谢、劳驾了、很感谢、麻烦您……(感谢语)对不起、请原谅、别客气、不用谢……(道歉语)再见、欢迎再来、祝你一路顺风……(告别语)

3、文明用语我会说。(1)、当你向同学借笔用时,你会怎么说呢?(2)、早上起床时,你发高烧上不了学了,需要给老师打电话请假,你会怎么说呢?(3)、王老师请你到办公室里去取红笔,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4)、你要到新华书店买书,可是书店太大了!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买到自己喜欢的书呢?(5)、下课时,你不小心碰到了同桌的文具盒,你会怎么说?

4、文明行为我做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些不文明的语言,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自己或身边的小朋友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请做自我检讨或给小朋友指正!

5、文明之歌齐颂扬

我们全班一起来,要把礼仪常规谈!大家别嫌咱罗嗦,一齐往这看一看!穿戴干净又整齐,拉链纽扣要系好!饭前便后要洗手,我们真正讲仪表!校园内外不乱跑,上下楼梯往右靠!危险游戏不要做,恳请大家别忘掉!预备铃响进教室,课本文具摆放好!不吵不闹坐端正,认真听讲勤思考!升旗仪式要肃立,高唱国歌要整齐!出操呼号要响亮,声音清脆要有力!公寓楼上要安静,上下床铺要整洁!打饭洗完要排队,我们真正有秩序!天天来把卫生搞,贵在保持习惯好!果皮废纸随手捡,我们大家重环保!同学之间要友爱,互帮互助树新风!不打架来不骂人,文明礼貌记心中!

6、争做文明小公民

假如我是小顾客,买东西,按先后;说话时,先说请; 要尊重,售货员,不给别人添麻烦,添麻烦。

假如我是小乘客,上汽车,不拥挤;在车上,不抢座; 车到站,他先下,和和气气不争吵,不争吵。

假如我是小观众,看电影,看杂技,讲文明,守秩序; 讲卫生,不吐痰,保持安静不起哄,不起哄。

假如我是小游客,上公园,看美景,爱花木,护文物; 见外宾,不围观,文明游客我做到,我做到。

7、文明之星大家选

在我们的班集体里,有不少讲文明、懂礼貌的小朋友。请四个人一组,组长负责在小组内评选出我们班本周的文明之星!

8、争做文明小公民我宣誓:

文明语言我会说!文明行为我做到!文明之歌齐颂扬!争做文明小公民!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七

语文课堂是小学教育的主阵地, 同时语文课程是母语课程,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在阅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 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下面以《家》一课为例进行实践探讨。

一、精读文本,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次, 与小学生联系最密切的是反映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家》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首儿童诗, 语言优美, 节奏明快, 内容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又贴近学生生活。课文结尾写道:“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再结合课文内容, 我确立了爱国这样的主题, 使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 诗中描述了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 可教育学生友善, 要善待动物和植物, 懂得感恩。

二、聚焦课堂, 全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 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然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 情感得到熏陶,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真正实现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一) 探究古字, 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 我让学生探究古文字“家”, 上面部分是房屋, 下面部分是小猪。让学生明白字义, 感受古文字的魅力。

(1) 同学们, 这是一个古文字。猜一猜, 这是什么字?房子里面有一头小猪。它是这样变成家的, 如图1所示。

(2) 我们的祖先是这样造出“家”这个字的, 有房屋为我们遮风挡雨, 有小猪让我们吃饱肚子或者和别人换东西, 这就是一个家。一个字就能告诉我们这么多意思, 我们的祖先多么会造字呀!怪不得我们现在学习的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家》。

教学生字“土”“子”时, 我通过演示古文字的变化, 告诉学生“土”像高出地面的一堆泥土, 如图2所示。“子”像刚出生的婴儿, 大大的头, 伸出两只胳膊, 两条腿紧靠在一起, 如图3所示。抽象的文字通过古文字直观的变化, 学生更容易识记。

这样的教学环节彰显了语文课程的魅力, 学生不仅学会了语言文字, 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 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进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把爱国的种子种进了学生的心里。

(二) 创设情境, 潜移默化

平日里一些说教式的教育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不能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 因此收效甚微。创设丰富的情境, 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中, 潜移默化地得到教育。

比如在复习词语时:

出示词语白云、鱼儿、种子、小鸟和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四幅图。

(1) 有几个词语宝宝迷路了, 你们想送他们回家吗?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们。白云、鱼儿、种子、小鸟。出示词语, 学生认读。师正音。注意:鱼儿和种子是轻声。

(2) 出示插图, 认读“蓝天、树林、小河、泥土”。读准“蓝”“泥”。

(3) 送词语宝宝回家。你要把白云送到哪里?为什么?

通过送词语宝宝回家的情境创设, 激发了学生的爱心, 使学生感受到待人友善的快乐, 同时又复习巩固了生字词。

再比如理解“祖国”一词时:

(1)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小家, 但同时我们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家, 那就是 (祖国) 。出示:祖国指名读、齐读。

(2) 教师边画地图边介绍:祖国就是我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国家, 它的版图像一只神采飞扬的大公鸡。这是海南岛, 这是祖国的宝岛台湾, 在它的前面还有一个钓鱼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它的全名, 我们又称它为中国。你们看, 这是首都北京, 我们居住的江苏省仪征市就在这儿, 仪征市很大, 可在地图上却很小, 可见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辽阔。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 地大物博, 学生对祖国的疆域还不是很清楚的。我通过快速手绘地图, 声情并茂的讲解, 把“祖国”这两个抽象的汉字演变成了一幅地图, 带着学生在地图上找北京、找家乡, 使学生逐步领悟了祖国的含义, 增加了对祖国的了解, 增强了学生生活在祖国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三) 对话文本, 引起共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课堂的主线。教学时, 我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并对学生的感悟适时引导点拨, 这样学生很容易与文本产生共鸣, 从而更易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如在学习课文“泥土是种子的家”这句话时这样教学: (1) 出示:泥土是种子的家。 (播放种子破土而出的视频) (2) 师介绍:同学们, 嘘, 种子要发芽了, 泥土里藏着很多营养, 种子在泥土的怀抱里慢慢地长大, 长成花, 长成草, 长成树木和庄稼, 种子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家。假如你是一粒种子你会对泥土说些什么?先播放视频介绍泥土里藏着很多营养, 种子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家, 激发学生讨论“假如你是一粒种子你会对泥土说些什么”, 从而使得感恩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灵生根发芽, 使学生懂得了待人友善。

三、延伸课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陶行知先生认为, 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因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课堂上渗透之后还应在课后实践。

(一) 拓展阅读

《家》这一课让学生拓展阅读《我们的祖国真大》:“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 有冬爷爷的家, 十月就飘大雪花。我们的祖国真大, 南方, 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盛开鲜花。啊!伟大的祖国———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 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滑雪, 有的游泳, 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让学生在儿歌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妙, 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 升起爱国之情。

(二) 背诵诗歌

布置学生课后自豪地把《家》背给家长听, 以感谢爸爸妈妈让我们拥有一个温暖的家。这样既让学生复习巩固了诗歌, 积累了语言, 又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小家的温暖和爸爸妈妈的恩情, 爱国爱家的情感在萌芽。

(三) 学做导游

学生展示自己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图片, 向同学们介绍祖国美丽的风光或名人故事,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赞美祖国。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 就是学做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 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 只要我们选好切入点, 细心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把语文阅读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者融为一体, 就可以取得“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校教育指引了方向, 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处于启蒙阶段, 在小学教育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堂是小学教育的主阵地, 语文课程是母语课程, 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 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八

一、建立一个专栏,营造环境濡染

欧文曾说:“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班级环境是班集体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们常说:让每面墙壁说话。由此,我们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开辟出一个专栏,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张贴其上,同时把习近平主席对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16字要求——“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一起展现。每天晨会读一遍,不断强化。每周针对一个中心词,特别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展开讨论,发表感悟,营造浓浓的氛围,帮助儿童初步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版面上还展示各种与主题相关的活动画面、材料、照片、感悟等,由儿童自己布置。如平时展示“我的诚信故事”“我发现的友善之举”,国庆节前后展示“我眼里的祖国”摄影展等。

栏目虽小,但作用很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可感,更易于儿童接受。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班级舆论,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发现教育引导学生,既丰富了教育形式又扩大了教育覆盖面,不知不觉地将核心价值观理念润泽到儿童的头脑里。

二、规范一种仪式,培养崇敬之感

人的情感不会自然成熟,它必须在教育的促进下发展、成熟,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是如此。

1.认识国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在一年级入队前,就要让儿童懂得红领巾的来历,让其认识国旗。

2.唱响国歌。虽然儿童年龄小,对国歌歌词的深刻内涵还不能完全理解,但那高亢激昂的旋律令人振奋,音乐的特殊感染性,激发着他们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从入学开始的第一次升旗仪式,就高唱国歌,让这铿锵的旋律回荡在每个儿童的心中。

3.参加升旗仪式。在入学第一次参加升旗仪式前,都要进行严格的训练。要求儿童面对国旗立正、脱帽、行注目礼,认真聆听国旗下的讲话,感受人们对国旗的热爱、崇敬之情,从中体会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在入队以后的每一次升旗仪式前,要求每个队员理好衣服,戴正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打着队旗参加升旗仪式。在这庄严的氛围中,儿童深感升旗仪式是极严肃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少先队员,站在国旗下是骄傲的,对国旗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4.同国旗班通话。假期时,儿童有机会去北京旅游,他们会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回来后,激动地向班上的同学讲述所看到的情景,并将录像放给大家看。大家看得乐此不疲:“升旗班的解放军叔叔真威武!” “天安门广场真大!国旗真鲜艳!升得真高!”“我真想飞上蓝天,拥抱国旗!”

我们还试着通过多种途径与国旗班的战士通话。通话那天,笔者让儿童们站在一旁,静静地听升旗班叔叔讲故事。他们从中了解亲手升起国旗是件光荣、自豪的事,同时又感责任重大,因为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对国旗的崇敬之感由心中升腾。爱国主义的情感一旦成为儿童的精神支柱,他们的道德情感、个性品质都会随着健康成长。儿童们都盼望着赶快长大,因为到了高年级就可以成为升旗班,亲自升国旗了。

三、建设一个舞台,形成自我教育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同伴的榜样力量对儿童的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身边同学的言行能够有意无意的给儿童以暗示和影响,还能够促使他们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我们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固定每周五早晨晨会为自主队会,让儿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要求作为每次自主队会的主题,开展活动。活动内容精彩纷呈:有协商、约定班规、班级各项制度的建设,使他们以自我管理的形式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和习惯;有爱心义卖、参观军营、慰问孤寡、手工制作等活动开展的介绍、展示,使他们增添了对社会负责的信心;有我的悄悄话、你说我听、我的成长故事等,让他们感受彼此之间开诚布公、互相帮助的乐趣;有爱国歌曲大联唱等。

通过自主队会这个舞台的建设,儿童一次次地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起自觉守信、相互信赖、乐于沟通、勤于分享的合作精神。

四、抓住一个契机,抒发爱国情怀

重要节庆日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充分发挥它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优势,引导儿童参加活动,体验感悟。十月是爱国月,迎国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契机。每年的国庆节我们都要举行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

学校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歌唱您,伟大的祖国”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和阅历制定了富有特色的年级活动计划,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整合,开展相关内容的教学活动。伴随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全校各年级、各班级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主动性,保证全员参与,从不同角度入手,注重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提高活动质量,让主题活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各班从选歌到服装、道具、队形都精心准备。歌声嘹亮祝福祖国,豪情澎湃激荡童心。在歌声中,儿童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民族的自尊,抒发出深沉朴素的爱国情怀,激励自己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发愤学习。

灿烂的十月,国旗迎风飘扬,队旗猎猎招展。儿童在主题性大单元活动中真情感悟,纵情歌唱,茁壮成长。从调查问卷中我们感受到“主题鲜明”“情感伴随”“儿童自主”“角色众多”“场景逼真”的主题性大单元活动,让一个个儿童兴致勃勃,主动参与,充分抒发了爱国情怀,大大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和效果。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我们优化各种德育情境,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儿童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儿童的意识,外化为儿童的行为规范,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成长为一个个大写的中国人。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型党课教案 篇九

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济源职业技术学校2014年7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含义以及其重要性和意义;

2.结合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把握政策趋势,为今后的工作展开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进而增强群众意识、服务理念和办事效率。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重要性、意义;2.通过“新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对比,把握政策趋势。

3.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群众意识;结合自身实际,浅谈今后工作中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方式方法的改进 教学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现实背景

第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对未来有更高的期待,对党委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多样化;

第三、个人主义思想蔓延,集体主义观念弱化,个人思

想的自由度空前提高,思想统一难度增加;

第四、群众法律意识增强,对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是在这样特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义与和重要性

(一)新旧“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对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特点

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鲜明特点:

1.更加突出了核心要素,强调的“三个倡导”,则更清晰地揭示了这个价值体系的内核,确立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其中,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促进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发展的桥梁。以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去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集权与放权、国家与个体之间关系的发展难题。实践人类发展过程中所有政治家对“敛不及民而用度足”追求的治国梦想。

2.更加强化了实践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三个倡导”指向十分明确,每个层面都对人们有更具体的价值导向,是实实在在的要求,规范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便于遵循和践行。从理论到实践,体现了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作风倾向。

3.对比前后的发展变化,一脉相承,但却有着根本的发展。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切入点和工作着力点,有利于更好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是“习李新政”的施政纲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对“习李新政”就会有深刻认知,对现代职业体系构建的改革精神就会有深刻认知,对促进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

(三)社会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

在新一届党中央的各类讲话中“知行合一”一词频频出现,真正理解“知行合一”必须从文化源头开始。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封建社会,秦帝国以法家立国,法家是道家思想的发展,作为构建契约社会的初次尝试是伟大的,但秦二世的过激集权断送了秦帝国。至汉,汉帝国对法家思想对进了修正,文化上力推“黄老”,以道家思想立国,政治上放权,经济上放纵民间,出现了文景之治。但这种改革出现了藩镇割据,中央对地方控制力被削弱,民间富但国家相对较弱,对外政策相对被动。为改变这种局面,汉武帝

通过战争和推恩令在形式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 “独尊儒术” 在文化上确立了自己集权统治的合法性。为集全国之力,发动对外战争作好了准备。但终究没有逃脱 “当世而盛,当世而衰”的集权宿命,至晚年,全国盗贼纷起,不得不下《轮台罪己诏》悉数自己的过错,使治国理念重回黄老,但却元气已伤,从而没能改变汉朝从此衷落的命运。

此后“一放就乱、一抓就死”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无解的历史闭环,“桑弘羊之问”至今无解。如何使国家、社会、个体利益达到统一,走出国退民进、国进民退的发展怪圈?“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国家、体现社会、个体三者共担共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显示了新一届领导人强大的文化自信。其中“知行合一”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源于儒道融合,更是西方契约文化与东方大同思想的融合,是一次伟大的文化复兴。体现在政治上,行无为推行放权,但又强调有所为,严惩腐败打击专权,强调走群众路线;经济上国企参照淡马锡模式进行改革,放开金融、石油、电力、盐等垄断领域无不体现了共担共赢、民富国强的理念与抱负。

三、核心价值观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指导

纵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改变封闭办学,更加观注开放共赢;改变精英教育模式,更加观注社会企业、学校与师生共同发展。同时,随着事业单位养老体制等诸多改革政策的落地,也将

倒逼学校的管理实现从“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以及“能本管理”的飞跃,解放教师的创新、创造能力,解放教育生产力。管理理念及机制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由要求到服务的转变。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从“精英教育”,转移到搭建一个社会企业与师生发展实现对接的“生活教育”平台,贯彻知行合一的精神。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价值。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及探索混合所有制等决定多方面打通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体制壁磊。

“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扫清了教师依托学校平台,创新发展的体制壁磊。

《决定》充分体现了无为放权但又必须有所为的知行理念:在激发办学活力上必须有所不为、放政放权,在打造服务平台上必须有所为,集中优势资源使学校的平台价值更加突显。达到社会发展、学校发展与师生发展融为一体,实现共赢的目标。

四、小结

刘云山:“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

10.五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篇十

1.让少先队员了解诚信的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诚实守信的文化。2.提高少先队员的诚信,将诚信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活动准备

1.发动队员通过上网、进图书室、采访等形式搜集有关诚信的资料;

2.队员搜集、排练有关诚信的节目,准备诚信格言。活动过程

主持人(女):诚信是金。一个人有了诚信,他的生命就会闪光。

主持人(男):诚信是真。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真诚,不欺骗别人。

合:世界因为有了诚信才更加精彩,我们“我诚信,我快乐”主题班队会活动现在开始。

(一)知诚信

主持人(女):少先队员们,你们了解诚信吗?

主持人男:同学们当然知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大家能列举几个事例吗?

故事演讲:《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主持人男:怎么样,他们说得没错儿吧?诚信对于国家而言是治国之道,兴邦之计。

主持人(女):没错没错,可还不够完整,诚信还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修德之道呢。

(二)找诚信

主持人(男):同学们,我诚信在你们的心中真的如此重要,能给你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美好吗?

队员(齐):当然能!

主持人(女):那我来现场采访一下,看看在你们的故事中,诚信有着怎样的地位!

主持人(男):好样儿的,队员们,我为你们喝彩!请相信,你们与诚信结伴,快乐会永远与你同行!

(三)颂诚信

主持人男:让我们把最精彩的节目——《我们是诚信组合》三句半献给大家。表演:三句半

主持人(女):队员们,你们听懂了刚才我们的意思吗?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诚实和信任,欺骗不再有。

(四)做诚信

主持人女:同学们对怎样做到诚信都心中有数了。那么,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诚信呢?请欣赏赵本山爷爷给我们带来的小品《卖拐》。

队员观看小品《卖拐》。

主持人女: 队员们,看了这个小品,你们明白了什么?

队员发表自己的看法。

主持人女:所以,做个诚信的人,还得分清是非,不要盲目地诚信,给自己带来危险。

(五)展诚信

主持人:请集体朗诵《诚信之歌》,写请诚信格言。

队员书写诚信格言,主持人点评。

主持人合:队员们,朋友们,诚信是美好人生的好伙伴,让我们携起手来,与诚信结伴,相信明天会更美好!本次班活动到此圆满结束,谢谢大家!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十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是近些年来越来越被看重的话题,而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德育教育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部分,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培养和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培育和践行它就是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关注点和切入点,也是新形势下重要的新任务。

1 如何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想要成功地在中职学校教育的过程之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了解,我国在全球化的大形势下,所展现出的新的社会形势,随着中职生活在多元价值观之中交织碰撞的过程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这些价值观的冲击,想要达成目标,就需要以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为要点,确实加强行知合一的培养教育,同时,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之中,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推行和发扬,从多个角度同时出发,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1.1 找准切入点,培养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日常生活习惯,学校需要在培养的过程之中健全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着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从小做起,不断放大,在日常管理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让学生在一举一动之中慢慢的学习到十八大思想的重要部分,对正确的行为进行鼓励和发扬,对错误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惩罚,从进入校园的第一天起,从培养学校良好的氛围开始做起,由外而内,一点一点的进行培养,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

1.2 发扬课堂教学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课堂是培养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和阵地,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各学科课程的标准教育以及课堂的规章制度之中,将价值观积极的推动到学生的生活和脑袋之中,培养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同时,将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部分联系结合在一起,将优秀的人物事例一个个展示给学生,将感动的人物事迹渗透到课堂教育之中,提高学生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之下的辨识能力和选择能力,增加学生的政治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分辨和解决问题。

同时,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够忘记学生的个性教育,不同的学生性格差异可能会比较大,同样的教学方式很可能会引起反效果,教师需要在渗透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之中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并且做出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探究,培养他们在实践之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降低课堂的枯燥,让学生更加专注的学习,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作用,可以突出互动性和激励性。

2 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之后,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之中,感受到它带来的正面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不断的增加学校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1 弘扬传统文化精髓

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职学校之中得到发扬,第一个体现就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上,而弘扬文化的学校团体,就是社团,以社团活动为依托,不同的社团可以宣扬不同的社团文化和其精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国学教育进入学校,进入学生的生活之中,将社团活动在学生甚至是在社会上进行推广,文学社,音乐社,书画社等等的不同的文化艺术将会在大范围被推广,为更多人所知。

2.2 培养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学校,学生作为学校志愿团体离开校门参加专业实习,社会活动的概率不断的上升,随着价值观的不断推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的增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还能够增长见识,磨砺自身,提升学生的素质,并从中获得满足和荣誉感,学校应当积极的支持学生走上社会,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更好的了解社会,在奉献的过程之中,可以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加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理解。

2.3 塑造健康的人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的是社会正能量,而开展心理教育,本身就是现代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之中的重要一步,根据新时期中职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职业成长规律,贯彻育人为本,推行“心育”的进程,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培养作为学校心理教育的重点,作为培养学生的中心,让学生可以拥有对抗挫折,对抗失败的韧性,也可以拥有面对困难不后退,不后悔的进取心,增加社会适应的能力,促进健康人格的培养和未来的全面发展。

2.4 增加综合职业素质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同样可以增加课堂的效率和学习的效率,增加社会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仅是在学业上,同样是在社会经验上的培养,全方位的增加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不仅仅成为精通于技术的人才,而且成长为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操守,拥有优秀的综合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出真正对于社会有用的人才。

3 总结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过程之中的重要性,不仅是十八大的指示,同样是因为当学生深刻的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和学习动力,让中职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拥有优秀的技术,更是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丰富的文化修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强大的综合职业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理.浅谈中职生价值观教育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1).

[2]胡丹鸯,李中,吴海洋.职业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2015(05).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十二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核心价值观,融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多处强调“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基于此,作为教学一线的思品教师,笔者结合学校思品学科教学改革,立足课堂,拓展课外,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融入实践、融入学生生活,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学生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一、立足课堂教学,实现价值引领

(一)挖掘教材,坚持思品学科教学内容与价值观引领相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涵盖面宽、内涵丰富。为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融入教材相关内容中去,加大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力度,在此基础上向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具体要求延伸和扩展。

在实践中,思品教师应积极整合思品教学内容。根据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尝试在各年级开展特色主题教育。如,七年级开设“真善”主题教育,进行“身边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等活动;八年级开设“法治”主题教育,进行“模拟法庭”等活动;九年级开设“时事”主题教育,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时事聚焦平台途径等。

(二)形式多样,坚持思品学科教学形式服务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价值准则内容较为抽象、概括,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自觉联系实际生活,自觉融入自身生活,实现价值观渗透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融合,使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情景再现、小品表演、故事会、辩论会、模拟法庭、5分钟时事聚焦、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形式,积极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引发学生获得来自自身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使价值观教育能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提升能力,坚持思品学科教学目标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目标中,三维目标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能力目标的实现,使知识目标更为坚实,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为明确。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关键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对是非、正误、主次、真假、善恶、美丑清澈明了,能够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要以提升学生思品学科能力为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从七年级的课堂教学开始,每节课安排一次“学生主题交流讨论”,每单元安排一次“小课题研究”,希望通过类似活动提高学生收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

二、拓展课外容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强化参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统一

思想品德课程的全部内容都包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切实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要求。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要注重课堂内外结合,定期设置课外实践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任务,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发挥合力,坚持家校联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统一

习总书记指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家校结合,安排家政作业。比如,在讲授孝敬父母长辈时,安排学生为父母做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去拥抱父母,和父母说句感谢的话语等,并请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活动感悟等。

三、改革评价方式,提升核心素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成效既无法用分数来衡量,也不能只停留在认知上,要综合考查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项状况。所以,在思想品德学科的评价上,应改变过去那种考试成绩说了算的做法,尝试构建“多元化、多样化、过程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自我评价、组员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等纳入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突出形成性、过程性的评价,让多元化的评价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加油站”。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细雨,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中,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产生内在动力,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更要传授美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

参考文献

[1]朱智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品德内容的契合点——以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一学期教材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29.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十三

教学目的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步认识,领悟其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选取“校园文明”为主要切入点,使学生对校园文明行为、文明礼貌用语有更明确的认识,体会到文明的重要性,增强文明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会文明做事,正确运用礼貌用语,争做文明学生。教学内容

(一)导言,宣布班会开始

(二)观看视频《文明校园行》

(三)小组讨论:小品中出现了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应该如何改正?

(四)文明人自测

(五)图片展示: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小组讨论并列举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然后小组回答

(六)小组讨论并列举文明用语

(七)图片展示:校园中的文明行为及简单的文明用语

(八)全班宣誓

(九)总结,班会结束

(十)布置作业:每个人写下自己的不文明现象并且提出改正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言 老师:为了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首次用12个词,24个字表述了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可以将这三者校园、班级、个人。而对一个人来说,文明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为了改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陋习,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进行这次主题班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

(二)观看视频

首先我们来看其他学校关于文明的宣传视频,你们边看边思考: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你有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

(三)小组讨论: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应该如何改正? 老师:看了视频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但是,有一点我们都知道,就是这个视频中出现了许多不文明的现象。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视频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并派代表来回答。【小组展开讨论大概5分钟】

老师:好,同学们讨论的十分热烈。现在,哪一组同学和我们说一说呢? 小组竞答:略 老师:大家都说的很好,那如果你遇到视频中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四)文明人自测

老师:刚才那个视频中的故事,可能在我们的校园内时刻在发生着,那同学们你们到底是不是一个文明人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文明人自测题。请大家,拿出纸和笔来,把你们选择的答案记录下来。(1)升国旗时,你能肃立,行注目礼吗?

A.能

B.有时

C.不能(2)你平时说脏话吗?

A.不说

B.很少说

C.常说(3)路上见到老师,你会主动上前问好吗?

A.是

B.有时

C.不(4)你有过破坏公物、乱扔粉笔的行为吗?

A.没有

B.有过

C.经常(5)你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并互相帮助吗?

A.是的B.很少

C.没有(6)你会乱扔垃圾吗?

A.没有

B.偶尔

C.经常(7)看见校园有垃圾,你会捡起来并扔进垃圾桶吗?

A.会

B.有时

C.不会(8)你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讲话做小动作吗? A.会

B.有时

C.不会(9)你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吗? A.能

B.有时

C.不能(10)参加各种集会能准时到达,安静听讲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说明:选择“A”得3分,选择“B”得2分,选择“C”得1分。

分数为30-24 分:你是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举止言谈文明,与老师、父母、同学相处融洽,人际关系好,是个受欢迎的人!

分数为22-16分:一般情况下,你是个文明的人,但有时可能没有认真对待一些事情,特别是一些小事,人际关系一般,是个比较受欢迎的人!

分数为14—10分:许多情况下,你是个不文明的人,人际关系比较差,是个不太受欢迎的人。要注意端正自己的行为与语言咯。老师:通过自测,同学们都了解自己的文明程度了吧。我相信,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是文明人,但是我们身边还是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和不文明的人,接下来,我们看几幅图片

(五)图片展示:社会中的不文明现象

老师:虽然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但是只要我从自己做起,相信我们的校园、社会国家都会越来越文明。文明不仅仅体现在行为上,礼貌用语也是文明的一部分。

(六)ppt列举文明用语情景

老师: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也有艺术,下面我们简单学习一些生活中用得到的礼貌用语。请同学们学以致用,思考如果在下列情境中,你会怎么样组织你的语言呢?

(七)语言大比拼:你该怎么做? 老师:刚才,我们学到了应该使用哪些文明用语,现在,我们就来学以致用,我这里有两个情景,想请同学们来给大家表演表演你会怎么做?

1.今天早晨,你起床时,发现头痛极了,嗓子也十分干哑。爸爸摸摸你的头,发现你发高烧了,必须到医院去,于是,你想打电话给老师请假半天,该怎么说呢?请表演。

2.郑老师在上课时发现,需要用到小刀,而小刀是1班的班主任孙老师的,她正在办公室里改作业。于是徐老师请你去借,你来到了办公室门口,该怎么说,怎么做呢?请表演。

(八)全班宣誓

老师:这节课,我们加深了要成为一名文明的中学生的意识,最后,我们要表明自己的决心,请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宣誓:向不文明的现象宣战,争做文明学生,共创文明校园!

(九)总结,班会结束

老师:我相信通过今天的主题班会,同学们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且对 “文明礼仪”这一传统美德有了更为全面和具体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一起讨论、观看、收集信息,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彼此之间更了解,更默契。相信全体同学一定能够“传承礼让、延续文明”,形成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质。

(十)布置作业:以个人为单位,写下自己需要改进的行为或语言,并且写上对自己的坏习惯改正的措施。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十四

一、活动目的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引导他们用实际行动去落实要求,让它融化在心灵里,铭刻在脑海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勤奋读书的远大志向。

二、活动准备

1、观看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频和书籍,掌握相关知识。

2、各小队排练节目。

3、课前布置会场。

4、邀请中队队员及辅导员观看.

三、活动时间:2014.09.25下午第二节课

四、参加人员:小黄金山校区五年级中队24人。

五、活动过程

1、队会开始仪式及唱队歌

2、中队长宣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开始。

3、活动内容

甲:送走火红的炎夏,迎来丰收的金秋。在这欢乐的季节里,我们相聚在一起,喜气洋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五年级中队的全体师生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乙: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土,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今天在新世纪的曙光里,放眼神州大地,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热血沸腾,激情飞扬。

乙:下面我们就随着轻松的音乐,一起歌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 壮哉中国,富强兴旺,荣辱沉浮,民主富强,中华文化,文明共享,十亿民众,和谐所望。美哉 华夏,自由传唱,沧桑千年,平等解放,变革风霜,公正兴党,社稷千秋,法治流长。吾辈学子,爱国流芳,共襄盛举,敬业莫忘,乾坤旋转,诚信立邦,民族复兴,友善四方,民族复兴,友善四方。

壮哉中国,富强兴旺,荣辱沉浮,民主富强,中华文化,文明共享,十亿民众,和谐所望。美哉 华夏,自由传唱,沧桑千年,平等解放,变革风霜,公正兴党,社稷千秋,法治流长。吾辈学子,爱国 流芳,共襄盛举,敬业莫忘,乾坤旋转,诚信立邦,民族复兴,友善四方,民族复兴,友善四方。神州一统,群英堂堂,舒天朝晖,磅礴东方,吾辈学子,爱国流芳,民族复兴,友善四方。神州一统,群英堂堂,舒天朝晖,磅礴东方,吾辈学子,爱国流芳,民族复兴,友善四方。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甲:音乐,唤起我们的向往,乙:歌声,激发我们的情感。

甲:下面请欣赏童谣――《核心价值观我知道》。中华儿女雄赳赳,价值观上数一数。

富强就是富又强,民主就是民做主。

文明花开遍城乡,和谐社会幸福路。

我是祖国正能量,努力学习不怕苦。

甲:祖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一轮鲜红的太阳,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喷薄而出。

乙:我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我们要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祖国明天的蓝图。

甲:下面让我们一起用心聆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有请倡议人殷艺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月4日,总书记号召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广大青年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重要基石。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广大学生郑重发出如下倡议:

一、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三个倡导”,将其植根心灵,内化为思想觉悟,外化为自觉行动,永葆中华民族的高尚精神追求,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思想道德水平。

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响应党的号召,做到“知行合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遵循社会公德、涵养个人品德,用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引领社会风尚。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在学习、生活等具体实践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千锤百炼中升华品格,让光荣传统和核心价值观代代相传、薪火永续。

三、积极参与各项道德实践活动。

坚持传承与弘扬相结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品德,广泛开展各项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奉献爱心、传递温暖,弘扬正能量、践行真善美,在全社会形成修身律己、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广大同学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实践,贵在行动。让我们携手同心,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打造“道德高地”,着力建设“精神家园”,让青春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展翅翱翔。

4、辅导员讲话:广大同学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实践,贵在行动。让我们携手同心,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打造“道德高地”,着力建设“精神家园”,让青春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展翅翱翔。今天的队活动搞得非常成功,看到你们能说会道,能编会演,展现自己的风采,让老师感动欣慰。新世纪是一个创造的世纪,而你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希望你们能努力学习,练就过硬的基本功,打好坚实的基础,长大后能为祖国的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呼号、退旗,宣布活动结束。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十五

一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三个层次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即从国家层面看, 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 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 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 是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结合实际, 创新途径, 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大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引领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毫无疑问要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价值和特殊意义,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课程中, 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教育网络, 引导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 通过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和谐的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 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三方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切实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分学段有序地推进学校优秀文化教育, 探索并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三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

重视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 开发实践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课程, 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 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训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德育基地。高校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组织大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 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 明确每一名青少年在校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要求。每学期寒暑假, 学校要求在校学生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 回校后上交实践表, 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发挥好社会实践的作用, 作为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

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力开展诚信教育, 将大学生诚信表现纳入高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写入大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 作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和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常抓不懈。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时机, 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泛舟书海、汉字听写、专家讲座等传统教育。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文化活动,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丰富大学生生活。

五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

建设高校校园网站联盟, 打造若干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 通过开设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和校务微博微信、班级微博微信, 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 加强大学生的参与互动性。结合高校现有的专业, 启动实施“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项目”, 把校园网打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

六在思想政治课各门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当中充分发挥指引作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明确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引高校大学生的行为规范, 大力倡导文明、和谐、民主、诚信等观念, 积极培育大学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在《中国近代史纲要》当中加入爱国、富强、自由等观念, 如在第六章抗日战争中可形象地向大学生讲解“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的一部分, 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韩淑芹、张德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探析[J].黄山学院学报, 2014 (1)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十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德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基地和传播场所,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高校的德育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1.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强化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指导地位的战略需要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高校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的思想理论基础。然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意识领域都受到了严峻挑战,各种社会思潮和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产生了较大影响,青年学生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明显下降。面对这些严峻挑战,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德育工作,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才能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强化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2.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他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端”,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类人才的基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地,对整个社会提倡和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作用重大。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紧要的阶段,因此,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积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切实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德育工作研究现状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德育关系方面的理论研究

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德育关系方面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建设和谐大学最重要的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因为这是建设和谐校园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和内含之义,高校德育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和基本要求。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因此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高校德育的意义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张尉萍教授认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大举措,是强化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的关键环节。河北大学左晓光教授认为,这是我们党进一步加强高校理论武装工作、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是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的关键环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高校德育的途径、模式探索

一些高校认为,要从抓根本、抓目标、抓核心、抓途径、抓机制、抓联系、抓建设等几个方面下工夫,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积极、科学的核心价值观。也有一些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高校德育的模式和途径进行了可贵的实践探索,如北京大学构建的“两会一谈一封信”的思想沟通机制和“森林单树法”的教育模式,浙江大学以“相约星期五”为载体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模式。

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一直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但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构建却比较晚,所以,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并寓于高校德育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上还存在不少盲点,在方法模式上还不够成熟,一些成功的探索和有益的创新尚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完善,并在理论上进行凝炼、提升和论证。

三、如何科学把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德育工作

1.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始终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因此必须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和武装大学生,坚持不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

高校还要积极做好各种形式的理论宣传和普及工作,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以新的理论视野、新的理论框架、新的理论面貌展现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和与时俱进的品质,用科学的理论、价值观念武装学生、教育学生、指导实践,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成为凝聚全社会力量、激励各民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动力源泉。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西方国家各种社会思潮也纷至沓来,特别是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乘虚而入,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迷惑性。高等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就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理性面对和妥善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冲突,克服个人本位主义的价值追求,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

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主题,就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多渠道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党情,鼓励他们走出校园,指导他们主动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认识,使大学生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又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自觉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树立为之努力奋斗的信念。

3.深入进行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教育,大力弘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瑰宝,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高校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把握这个精髓,大力弘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让大学生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

弘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就要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引进高校的教材、课堂和学生头脑,激发大学生的革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因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的创新水准和前途。鉴于此,高校应当且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有利于创新精神涌动和创新人才涌现的培养模式,使当代大学生能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善于创造。

4.深入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努力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最新凝聚和当代诠释,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道德取向,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取舍、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和校园风气的基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特别是要注重大学生身边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使大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推动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高校还要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坚持知行统一,着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使他们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上一篇:项目决算报告下一篇:网络营销神器必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