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单位存在火灾问题情况(精选5篇)
1.社会单位存在火灾问题情况 篇一
应急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近期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情况总结
市应急局: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消防安全工作,强化社会面火灾防控,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全力确保全区火灾形势的持续稳定,现就我区进一步加强近期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高度重视
一是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近期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为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有力开展,区政府安办结合全区工作实际,及时转发了《x市应急管理局 x市消防救援支队关于进一步加强近期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各街道、区级相关部门结合本辖区、本行业实际,紧盯风险隐患突出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按照通知明确的九类火灾防控重点及措施,认真开展消防安全集中隐患排查。
二、围绕重点领域,全面开展整治行动
按照进一步加强近期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要求,紧盯重点环节重点领域。一是区级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制定监督检查计划,采取明查暗访、随机抽查、日常检查等方式加强对涉及社会单位的检查督促。截至目前,全区共检查各类单位xxxx家,发现隐患xxxx条,治理隐患xxxx条,停业整顿x家。二是区消防救援大队针对果堰社区自建房疫情防控期间有些道路封闭的情况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组织了机投桥街道一级微型消防站进行了消防灭火救援演练。三是为切实做好x区疫情防控期间定点隔离留观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区应急局会同区消防救援大队、属地街道对x区xx个新冠肺炎定点隔离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隐患xx条,治理隐患xx条。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安全意识
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社会面消防安全工作,确保“防火防疫,两不误”,x区结合辖区疫情防控形势,迅速调整宣传思路,加强网络宣传渠道,全力做好复工复产企业消防安全提示宣传,助推疫情期间辖区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充分利用“双微”平台宣传快捷、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优势,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复工复产企业消防安全提示等消防宣传信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终端推送给辖区企业,时刻提醒企业防疫的同时,也要关注消防安全、学习消防知识。切实提高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全面提升自防自救能力,预防和减少火灾隐患发生,确保企业内部消防安全形势稳定。
四、强化督导考评,确保责任落实
x区应急局汇同区消防救援大队根据市上明确的九类场所整治分类,组成x个督导组对全区落实加强近期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一是深入细致督查。各督查组采取明查暗访、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深入现场从严从实开展督查,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在督促社会单位或责任单位整改的同时,告知属地街道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二是严格整改闭环。对督查存在问题的单位,建立台账,函告行业部门或属地街道,限期整改,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由区政府安委会进行挂牌督办。
2.社会单位存在火灾问题情况 篇二
它有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之分, 因此给矿井防治火灾带来诸多问题, 具体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上存在漏洞:如违章爆破引起明火、炮泥不足或炸药变质以及电气设备失爆、电路短路、漏电等。
1.2 煤矿实行高抽巷抽放瓦斯, 虽然在瓦斯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综采、回采工作面采空区产生了漏风, 给防灭火带来困难。
1.3 煤巷掘进过断层时, 跨冒形成的冒落孔洞处理不到位, 从而给防灭火留下了隐患。
1.4 井下火源隐蔽性很强, 难以及时发现或接近火源, 对防灭火增加一定的难度。
1.5 井下监测、检测设备落后, 无法及时监测或检测到发火预兆。
2 认真做好矿井火灾预测预报工作
2.1 做好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工作, 确定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
2.2 准确估算煤层自燃发火期, 并通过采取减少漏风、使用阻化剂和喷浆、注浆等人为措施, 尽可能地延长煤层的自燃发火期。
2.3 通过调查井下可燃物及可能出现火源的类型及其分布, 合理划分发火危险区, 对井下外因火灾做出准确预测。
2.4 根据气体成分分析和监测与监控系统提供的参数, 对照火灾预防指标, 并结合人的生理感觉, 及时准确地对井下火灾发出预报。
3 防止外因火灾措施
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规定的“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 在技术、资金、装备、管理等方面,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防止火源产生和已发生的火灾事故扩大, 以尽量减少火灾损失。
3.1 防止产生火源
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产生和存在。按《规程》及其执行说明要求严格对高温热源、明火和潜在的火源进行管理;尽量不用或少用可燃材料, 不得不用时应与潜在热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产生机电火灾;防止摩擦引燃:1) 防止输送带摩擦起火, 带式输送机应具有可靠的防打滑、防跑偏、超负荷保护和轴承温升控制等综合保护系统。2) 防止金属、岩石及其他坚硬物质的摩擦、碰撞引燃瓦斯;防止高温热源和火花与可燃物相互作用。
3.2 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
1) 在适当的位置建造防火门;2) 每个矿井地面和井下都必须建立消防器材库;3) 每一矿井必须在地面设置消防水池, 在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4) 主要通风机必须具有反风系统、反风设备及设施, 并保持其状态良好。
4 防治内因火灾的措施
研究矿井自燃火源的分布规律, 按照“少丢煤、少漏风”的总要求, 对采空区、煤柱、巷道顶煤、断层和地质构造带及其他自燃的重点部位, 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4.1 合理地进行巷道布置
加强生产技术管理, 优化采掘方案设计, 严格巷道掘进现场管理, 最大限度地减少报废巷道的产生, 对废弃巷道应撤除支护, 将巷道放垮, 充填空间, 并及时封闭。如多采用岩石巷道, 加宽煤巷的保护煤柱, 实行区段巷道分采分掘, 推广无煤柱开采技术等;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和先进的回采工艺, 提高回采率, 加快回采进度;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坚持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合理确定近距离相邻煤层和厚煤层分层同采时两个工作面的错距, 防止上、下之间采空区连通。
4.2 灌浆与阻化剂措施
4.2.1 认真做好灌浆与阻化剂防火设计, 合理选择系统参数和工艺, 选择有效的灌浆方法和阻化剂材料, 并精心施工。
巷道掘进过程中产生的高冒空洞和突出空洞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进行处理。对巷道顶板的高冒空洞, 如巷道使用时间短, 可直接打木垛接顶支护, 采用喷浆封闭煤体, 并向高冒空洞内正常送风;如巷道使用时间长, 应采用砌碹方法支护, 用不燃性材料充满空洞, 并对碹壁内外喷浆, 巷道砌碹处两端5m内巷道也应喷浆封闭煤岩体, 防止缝隙漏风。
4.2.2 回采工作面应推行“见四放一”的控顶方式, 并做到正规循环作业, 使工作面正常推进。
工作面要出干净余煤, 不丢顶煤和三角煤;工作面及上、下落山角的要放齐放透, 上、下落山角应用不燃性材料砌筑隔离墙, 墙内用不燃性材料充填满空间, 降低工作面两端压差, 减少采空区漏风;自然发火严重的回采工作面应对采空区采取喷洒阻化剂、注水和注浆等措施。
4.2.3 回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误通的老巷、工作面推进后, 通向采
空区的巷道、工作面因遇断层或其它特殊情况重开切眼后以内的巷道等均必须及时用不燃性材料砌筑密闭进行隔离, 防止风流经过或进入采空区。回采工作面必须严格按设计的停采线进行开采活动, 不得超采。回采工作面开采完后, 要控制风量, 但必须确保瓦斯和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加快支柱及设备的回收速度, 保证回采工作面在停采后45天内封闭完毕。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及与之相通的所有巷道均应分别建筑两道用不燃性材料组成的密闭墙, 两道密闭墙之间用不燃性材料或喷注凝胶进行充填满。密闭墙中预埋观测和注浆管, 密闭距巷口3-5m为宜, 但不得大于5米, 不能形成盲巷。
4.2.4 对采空区进行瓦斯抽放的地点, 必须制定防止自燃发火专项的措施。
4.2.5 对井下出现的高温和CO超限地点, 总工程师要及时查明原因, 并采取加严密闭、均压通风、注浆等措施进行处理。
高温点要配备水管和相应的灭火器材, 并安排专人进行监测, 每天派人取样, 进行气体分析化验。
4.3 均压措施
做好均压前火区漏风的调查工作, 确定漏风通道和漏风量, 针对不同情况, 采取各种有效的均压措施。
1) 有完整的区域风压和风阻资料及完善的检测手段;2) 有专人定期观测和分析高温点的漏风量、空气温度、CO浓度及密闭内外压差等情况, 并做好记录;3) 改变主扇运行工况及调整井下通风系统时, 均压地点也必须同时进行调整, 确保均压状态稳定;4) 均压区域巷道内的风流流动情况应经常检查, 防止瓦斯积聚。
4.4 惰性气体防灭火措施
目前, 煤矿井下使用的惰性气体主要有氮气、二氧化碳以及燃料燃烧生成的烟气等, 常见的惰性气体防灭火方法有氮气防灭火和湿式惰气防灭火两种。应用时应注意选择惰气的输入方式、惰气的注入量和注惰气口的位置, 并保持注惰气的连续性。
5 火灾时期通风措施
在井下火灾时期, 应快速准确地确定火源位置, 测算火区的大小, 注意观察井下风流动态, 加强瓦斯监测, 采取积极措施, 防止风流紊乱。同时要做好火灾时期风流的调控工作, 根据不同火灾情况, 合理选用通风方法, 为控制和消灭火灾创造有利条件。
6 火灾处理措施
火灾发生后, 在灾区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 要全力以赴地进行灭火。灭火时应根据矿井火灾的实际情况, 首选直接灭火方法, 如用水、泡沫、干粉、灭火剂、沙子和岩粉等直接扑灭火火源。另外, 也可用挖除可燃物及使用凝胶、灌浆、阻化剂、惰性气体等方法对内因火灾进行处理。当不能直接将火源扑灭时, 为了迅速控制火势, 可快速构筑高质量的密闭墙, 实施隔绝灭火法。灭火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选择密闭墙的位置和封闭火区的顺序。为防止密闭火区内发生瓦斯爆炸, 必要时应配合使用惰性气体灭火。
3.社会单位存在火灾问题情况 篇三
1.调查中现场痕迹证据不够充分,偏重于证人证言。我国电气火灾现场勘查理论与鉴定技术已较为完善、成熟。但在火灾调查中,这一理论与鉴定技术的应用水平却不高。在火灾原因现场勘察笔录中,时有对短路熔痕与火烧熔痕及接触不良过热熔痕等的描述不够明确、清楚的现象。对于一次熔痕与二次熔痕很少做出鉴定。
2.电气火灾原因结论含糊不清。人们往往可以从报纸、杂志上看到这样的结论,例如“导线老化,短路发生火灾”、“电器设备内部故障发生火灾”等。为什么短路,是什么故障,“短路”“故障”后又为什么会发生火灾,都未作交待,因为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总之,火灾原因结论含糊不清、责任不明。严格来讲这种“火灾原因”并没有说清发生火灾的根本原因,等于火灾原因不明。由于火灾原因不清,责任也就无法分清。对这样的火灾今后也难以从根本上预防。
3.造成电气火灾原因调查质量不高的原因。
(1)电气火灾现场勘查工作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因为电气火灾现场与其他火灾一样脏、乱、臭,勘查难度大,危险性大,它要求现场勘查人员除了要有较强的电工基础知识,较丰富的现场勘查经验外,更要具备热爱火灾调查工作的细心和耐心。
(2)现场勘查手段落后。目前全靠两只手在火灾废墟上慢慢地扒,肉眼慢慢地查找。小小的熔珠或插片由于灭火时被水冲过,都成了泥灰色,且有的被移了位,有的还与泥灰粘连在一起,极不易分辨,不下功夫很难找到,稍不注意就会漏掉。找不到直接证据,就给火灾原因作出准确的调查结论带来困难。
(3)我国目前对电气火灾原因调查结论的认定,没有规范的要求。导致那些含糊不清、责任不明的火灾原因结论长期都有存在的空间。
(4)目前消防部队监督岗位人员流动大,不安心火灾调查工作。
火灾调查工作需要火灾调查人员安下心来钻研火灾原因调查理论和业务,然而消防干部有的转业、有的提升,换岗频繁,人员难以固定,特别是几乎人人存在转业问题,后顾之忧无法解决,谁还有心思去钻研火灾原因调查这一业务呢?
(5)解决方法
①弄清电气原理,是分析认定原因的基础。一起火灾所涉及的电气产品,是执行国家标准,还是企业标准?其工作原理详细情况是什么?在设计方面是否存在注重使用功能、而忽视安全性能的问题,都需要认真分析。
②注重调查询问,是获得证据的重要手段。对于任何人一起火灾事故,调查询问都是火灾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对火灾当事人、责任者和证人的调查询问,全面收集证据,有利于查明起火时间、起火点及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更有利于现场勘查、认定起火原因和火灾责任。对于电气火灾而言,意义更大,只有充分调查清楚电气设备在使用安装前、使用中、火灾前的工作状态,才能为调查提供线索,明确方向。
③详细勘查现场,是查明火灾原因的重要途径。火灾现场勘查,是消防机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科学的手段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火灾有关的场所、物体等进行实地勘验、查找、鉴别、提取证明火灾原因物证的过程,其目的是确定起火部位、起火点、起火原因,同时也为查明火灾责任、核定火灾损失、验证证人证言搜集证据。在现场勘查过程中,要耐心、細致、认真,不要放过一件可疑之物。对于电气火灾,一般是由于电气设备、电气线路故障或安装、使用、维护不当造成的,其现场应是一个连续的、具有因果关系的、能证明火灾原因的痕迹体系。勘查中,不仅要查明电气设备火灾前的使用情况、火灾扑救中和扑灭后的变动情况,更重要的查明电气事故、电气使用与火灾的联系,用现场的特征痕迹来证明。
4.社会单位存在火灾问题情况 篇四
[关键词]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建筑消防设施的神经中枢,为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目前自动报警系统还存在以下几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引言应展开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协议无统一标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协议无统一标准,各厂家自搞一套、自成一体,通讯协议不开放,数据格式不统一,传输非标准,技术层面的信息交换不畅通。
通讯协议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完成其信息传输、确认及响应所必须遵循的“法则”,系统只有依赖完善合理的统一标准,才能实现系统组件间及至更为广义的信息交互,从而完成扩展、优化系统的功能。目前以“多种形式的总线制”为主流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得到普及和推广,但国内尚无针对“总线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协议的统一设计标准,国内已有应用的百余种该类系统由于其技术来源不同(引进、合作、开发及仿制),因而其通讯协议的芜杂多样、良莠不齐引发了诸多问题。
1.1.1产品研发及制造业良性发展举步维艰,技术资源难以充分利用(1)各研发制造企业对产品的开发闭关自锁,应用技术芜杂,技术含量差异大,难以做到扬长避短,合理有序,更谈不上与先进技术同步和与国际接轨。
系统的封闭性造成不同生产企业的产品没有互换性,系统功能扩展艰难,制约了火灾自动报警行业的发展。
(2)重复开发,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技术和资源重复耗费,致使产品开发成本高、周期长,难以把握市场先机和占稳市场。
(3)通讯协议的非标准化、非统一化,使产品技术性能的好坏缺乏界定和鉴定的统一标准,难以实现严格意义上的优胜劣汰,不但阻碍了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还变相地为企业的不正当竞争推波助浪。1.1.2系统维护保养缺乏标准和可持续的技术支持
(1)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通讯标准,不仅不同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生产企业的产品无法互换,甚至同一生产企业不同系列的产品所使用的通讯协议也不同,这样给目前已经运行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带来潜在缺乏可持续技术支持的问题。一旦系统需要维修、更换、清洗,而用户又无法依赖原已选定火灾报警设施的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这样,用户则可能因损坏的器件得不到维修更换而被迫全面废旧换新或选用其它企业的产品,或因得不到应有的技术支持而听任建筑自动消防系统的瘫痪失效,前者造成国家财产的浪费,后者形成火灾隐患。
(2)由于通讯协议的不统一,使得用户一旦选择了一家产品就永远受该企业的制约。
(3)由于通讯协议不统一,给将各种火灾自动报警产品纳入标准化的局域网络管理造成障碍,国家有关部门也难以在网上对任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也统一指挥。
(4)随着用户经济和生产发展,一幢建筑内或一家工厂同时运行两台或多台消防报警主机的情况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管理好这些不同厂家、不同时代、不同类型而且各自独立的消防报警系统这样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1.1.3用户操作使用困难
由于消防报警设备产品市场没有独霸一方的绝对强势产品,也由于标准规范给生产商留下太多的发挥余地,因此消防报警设备的主机不像PC机那样千人一面,而是千人千面,加上进口产品因素,用户界面更呈现多种效应;设备本身用户界面不友好,而且日常使用和操作人员大多不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和外语能力,加上人员的频繁变动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因此很大一部分消防设施运行得模模糊糊,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用户使用积极性不高。
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漏报问题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火灾探测信号处理的任务就是要排除干扰,及时、正确地判断火灾,但是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环境及其复杂,由于环境中的气流、灰尘、湿气、电磁场、电瞬变、静电以及人为干扰的影响和不规律性,其变化特征与火灾时的烟雾或温度变化有其相似之处,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各种传感器在探测火灾方面存在的某些先天不足,无法准确地感应各种物质在燃烧过成中所特有的声波、光谱、辐射、气味等诸多方面发生的微妙变化,即使在单纯的感烟和感温机理方面也不尽人意,例如离子和光电感烟传感器不但能感应很宽的非火灾现象“粒谱”。另外对火灾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粒 2
径和颜色的烟,加上又有某些探测“盲区”,误报、漏报严重影响用户使用。(应展开)
1.3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有待进一步扩大探测服务领域(内容与标题不符)
针对特殊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国外已开发出适合洁净空间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如激光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器,吸气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气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与普通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相比,其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甚至更多,这些系统采用了激光粒子计数、激光散射等原理监视被保护空间,以单位体积内粒子增加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实现早期火灾报警。目前这种技术仅限于烟粒子的探测,其在应用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应用场所环境的限制,在洁净空间的火灾探测中应用较好,在一些普通环境条件的场所,高灵敏度吸气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应用还存在某种问题。改进措施
为进一步缩短火灾探测报警时间,减少火灾发生、及时采取有效防火、灭火措施、减少火灾损失提供宝贵时间;进一步提高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误报率,为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灭火设备提供可靠运行保障;特殊场所的火灾探测报警问题,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网络化和监控技术等成为火灾探测报警领域发展的新热点。2.1统一、标准、开放的通讯协议标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衍生,其数据传输必须严格遵循统一、标准的通讯协议,才能保证信息数据传输的可读性、可执行性及准确性。其类型主要包括总线通讯、联机通讯及网络通讯几种。
国家有关部门可组织国内大型生产企业,有步骤地规范和统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标准,形成国家强制标准,作为公共资源予以颁布实施。
在规范和统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协议标准时,应瞄准当前国际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借鉴现已获得广泛公认的标准总线、通讯协议,利用现有软件、硬件技术,使协议与国际接轨。同时,该协议标准亦应以国内技术相对先进、产品性能相对可靠的生产企业的现行标准作业基础技术支持,是国内火灾自动报警产业的发展得到合理的衔接、过渡和更新。
智能建筑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在制定通讯协议标准时,应充分考虑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嵌入智能建筑的楼宇自动化(BSA)系统中,让其作为智能 3
建筑楼宇自动化(BSA)的子系统,与楼宇自动化主流网络技术及其相应协议等兼容,可充分利用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硬件、软件资源实现联网通讯,为城市消防调度指挥中心、城市综合信息管理网络提供并与城市其它管理中心共享消防系统的信息。2.2采用广域网技术
采用广域网技术解决城市和地区自动报警联网问题及大型用户中不同种类、不同品牌、不同时期投入使用的报警系统的兼容和集中控制问题
采用广域网设施,使系统能在几公里或几十公里的区域内做到集成;网络上采用动态即插即用技术,使网络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随时可以增和减少并入的报警主机。网络应支持多台操纵站,同一个报警信息不同部门的操作终端皆能接收到,设备应具有自我诊断、自修复并作详细记载的功能;设备应能支持动态远程操作,用户可以利用电话线远程拔入设备,进行动态监视,了解报警状态和故障信息,检查值班人员的工作,为消防指挥提供可靠的信息,在特殊情况下,远程监视点还可以作为备用值班位置,使用户对报警系统的使用更灵活,更方便;此外,远程接入功能还可向专业维修厂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远程诊断窗口,使消防报警设备的正常运行获得额外的保障。建立统一的传输协议,确保不同种类、不同品牌的各台消防报警主机之间的可靠连接和通讯;具有纯图形的显示方式,能够绘制清晰的中文彩色模拟地形图,并标识探测点的具体位置,其图形系统应包括全局地图总图、建筑或工厂的分图、楼层或车间的支图、报警区域或房间的详图等层次组成。设备应能对报警主机的报警、故障和构成整个系统的网络设备包括网络主机、通讯接口、通讯电缆和供电情况等进行严密的监视,便于系统管理和维护。系统的数据库要能可靠地记录系统内发生的事件和操作员的动作,为火灾事故的查询和分析提供依据,对操作员的管理提供依据。2.3采用火灾探测算法技术
采用智能化的火灾探测算法技术处理火灾探测器提供的火灾信号,让自动报警系统能够模仿人对火灾的某些判断过程,从而降低误报和漏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2.3.1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高新技术
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高新技术将用于火灾的识别,将火灾探测器的判别功能和判定决定权分离,由具有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的软件实现,突出智能判定的作用,判别功能更加细化,实现两级(或多极)判别大大提高火灾探测的可靠性。
鉴于各种单一传感器提供的火灾住处均混杂非火灾信息,给从传感器提 4
供的火灾信息上判别火灾增加了难度,新型探测原理的传感器(如气体气味传感器等)和复合探测器(如多火灾过程的多参数进行监测的复合传感器)的将取代传统单一的火灾探测器,它们对火灾产生的各种参数进行多种信息分析,滤出干扰、识别真假火灾,从而提高判定火灾的准确性。2.3.2细微信息探测和物性信息探测技术
主动获取对于真假火灾参数非常重要的细微信息探测和物性信息探测技术将用于火灾探测。
目前火灾探测器所使用的传感方式都是从物质特性入手进行火灾过程变化信息(简称时间信息)的测量,尚未完全解决物质信息(简称物性信息)的测量问题。细微信息探测和物性信息探测技术的成功应用将有助于区别与火灾信号相似、难以区别的干扰信号,实现对火焰与背景的干扰的分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2.3.3模拟量探测报警技术
真正的模拟量探测报警技术将替代目前的“准”模拟量探测报警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所谓模拟量探测报警技术只是一种“准”模拟量探测报警技术,它只是将探测信息由开量的两态信息,变为模拟量化后的多态信息,对于这样被探测到的信息,到底能以多大的精度反映现场火险参数的实际值很难说清。不过有一点可以相信,那就是它在报警阈值附近是基本可以信赖,在这种技术条件下,要实现探测数据较高层次的分析处理是难以想像的。
真正的模拟量探测报警技术就是要依据科学计算背景的漂移,适时修正已浮动的阈值,以保证原设定的灵敏度基本不变。将大量典型的火灾曲线数据存储到计算机中,探测到现场出现的异常时,计算机将该探测点的历史数据曲线与典型曲线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报警。
实现真正的模拟量探测和报警的首要条件是要有真正的模拟量探测报警器,它必须在确定的精度内提供对应现场火险的参数值,由于该产品使用场所的广泛性,对所有探测器来说,输出值与火险参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应该是相同的。真正的模拟量探测头要求同一类型的探头具有统一的输出信号值与火灾参量的一一对应性,最好是输出信号值与火灾参量值之间在线性关系和一致性的标度。如果它们是非线性的关系,则要求出厂的该类型探头具有相同输出火灾参量对应曲线,只有这样,控制器才能根据探测器发回的信息查出其所表达的现场火灾参数,从而对应出现场的火险程度。2.3.4总线通讯技术
采用可靠的总线通讯技术,降低系统故障率。大型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对总线制载量、通讯速度、信号传输距离及抗干扰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可靠 5 的总线通讯技术是实现火灾探测智能化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3发展方向预测
超早期火灾报警技术将更为成熟和广泛应用
超早期火灾报警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一是提高灵敏度,在火灾早期阶段生成物较少的时候即可探测报警;二是探测火灾过程中尚未形成火灾时的生成物即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为此,利用提高灵敏度实现早期火灾探测报警的方法中,已将粒子计数测量技术用于火灾探测,为了更早发现情况,采用主动形式吸气式方法缩短被测物到达探测传感器的时间。
5.社会单位存在火灾问题情况 篇五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220kV及以下变电站基本上实现了无人值班,但是在电气设备现场的实际运行中,绝缘老化、受潮、腐蚀或机械损伤等会造成设备的绝缘强度降低、短路,熔断器熔体烧断等;在运行中电气设备或线路严重超负荷也会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危险高温,从而导致电气设备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给电网的运行带来极大的危害。
1变电站发生火灾的原因及危害
1.1设备严重过负荷
设备严重过负荷是指设备运行时的功率和电流极大地超过了其额定值规定的范围。造成设备严重过负荷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安装设计存在问题,导致设备的额定容量小于实际运行负荷容量;或者在设备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随意装接其他设备,增加了负荷。
(2)在运行中检修维护不当,巡视检查不及时,使设备长期处于异常运行状态。
设备绝缘材料一般由油、纸、麻、丝和棉的纺织品、树脂、沥青、漆、塑料、橡胶等制成,具有可燃性,严重过负荷时,导体和绝缘物会局部过热,达到一定温度,超过可燃点时,就会引起火灾。
1.2短路、电弧和电火花
短路是指除了正常运行以外的一切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的短接,短路会引起电流突然增大,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热量也很大,不仅会造成绝缘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引起附近的可燃、易燃物质燃烧。造成短路引起火灾的原因主要有:
(1)电气设备的选用、安装、使用与所处环境不符,其绝缘体长期在高温、潮湿、酸碱环境条件下运行,失去绝缘能力。
(2)维护不当,使设备长期异常运行;或者设备使用时间过长,大大超过其使用寿命,导致绝缘老化。
(3)雷电过电压或者操作过电压使设备绝缘击穿。
(4)人为的误操作,安装、修理人员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时造成人为碰线短路。
1.3导线接头处接触电阻过大
运行中的导线有很多接头,当接头接触不良时,会引起接触电阻增大,形成局部温度过高,积累很高的热量。其主要原因是:
(1)安装时,破坏了电气接头表面,引起接头处接触电阻增大。
(2)运行中,接头表面会产生导电不良的氧化膜,维护中未及时清除。另外,在振动或者热的作用下,连接处发生虚接松动现象。
(3)有的接头处是铜铝连接,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在空气潮湿时会发生电解作用,时间一长,就会使铝腐蚀,引起接触不良。
1.4雷电和静电的影响
当发生雷击时,雷云尖端放电产生极大的电能,这个能量能达到易燃易爆物质可燃能量的100万倍,足可引起火灾。
静电危害主要表现在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静电的发生有以下几种形式:两种物质互相摩擦、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后再分离、物质受压或受热、物质发生电解以及物质受到其他带电体的感应等。静电电荷不断积聚会形成很高的电位,在一定条件下,可对金属物或地放电,产生有足够能量的强烈火花, 导致飞絮、粉尘、可燃气体等燃烧起火。
2火灾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联网方案
如图1所示,火灾报警系统主要由自动监测报警和自动控制灭火两部分组成。其原理是:当被监控现场发生火灾,火灾探测器就会检测到火灾信息,如烟雾、温度、火焰光、可燃气等, 探测器将这些信息转换成电信号送往报警控制器,报警控制器通过与整定值比较、判断,若确认火灾,将会产生四路输出信号,一是输入消防联锁控制系统,使消防设备动作,并关闭建筑物空调系统、启动排烟系统、启动消防水加压泵系统等;二是输入到灭火控制装置,启动灭火装置;三是两路输入报警显示装置,分别在本机显示和上传至监控终端。
每个变电站火灾报警主机上增加安装1个联网接口卡、1个过滤器、1个光纤转换器及光纤跳线2根,通过站与站之间已联通的光纤进行信号传输,可以显示每个设备的具体位置。主机可以对从机进行消音、复位、屏蔽及启动、停止设备等操作, 主机或从机可以任意定义,例如,将其中一个集控中心站的火灾报警主机设置为主机,其他站的主机设置为从机,集控中心站的火灾报警主机显示其他站所有从机的信息,包括故障信息、火警信息,且能多点显示每个站每个点的位置信息、动作时间等。
信号传输过程:火灾报警主机收到的信息依次经过联网接口卡、过滤器、光纤转换器,通过站与站之间已联通的1路光纤 (共需2路光纤通道,1路发信号,另外1路收信号,且光纤已融有光纤接头、FC接头或ST接头,1根光纤可有多条光纤通道) 将信号传送到集控中心主机。当然,集控中心的火灾报警主机的信息或命令依次经过联网接口卡、过滤器、光纤转换器,通过站与站之间已联通的另外1路光纤(共需2路光纤通道,1路发信号,另外1路收信号,且光纤已融有光纤接头、FC接头或ST接头,1根光纤可有多条光纤通道)将信号或命令传送到相关从机。
3火灾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虽有火灾报警控制器以及站内安装的探头结合监控视频系统对站内设备的消防状况进行监视,但经过长时间的运行监控观察,变电站火灾报警系统存在着以下问题:
火灾报警信号多数情况是误报,即便真是火灾报警信号报出,也存在2种可能,一是夏季室内温度高,加上设备运行产生的高温散发不出去,感温探头达到温度阈值,就会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另外就是室内有工作造成烟雾过多,光电感烟探头达到阈值也会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另外,当真正发生电气设备着火现象时,由于室内灯光的照射,从视频画面上看现场并不一定有烟雾。所有这些都将影响运行人员的正确判断,给设备安全运行和事故发生时的及时处理带来一定困难。
4解决方案
为了克服目前后台机及视频不能有效监视现场,从而不能对现场设备是否发生发热、爆炸、着火的情况进行正确判断的问题,我们对控制器的程序定义编码进一步细化、完善,增加一外部通风设备的控制,对光电感烟探头的阈值进行数据化采集上报监控后台,对火灾报警信号的单一上报,细化到是温度高烟雾报警并附带温度值还是烟雾浓度达到阈值报警并附带烟雾浓度值,另外,对火灾报警探头故障引起的火灾报警信号加以自动屏蔽,以减少火灾误报的几率,监控人员也能根据细化的信号,准确地与现场运维人员进行沟通;在夏季结合温度高报警信号,在温度高报警的同时,火灾报警控制器能自动启动该室内的通风设备,加以散热,以减少运维人员的工作量,而运维和监控人员也不会因为看到火灾报警信号而立即精神紧张, 只须增加设备的测温巡视;在同时报出温度高和烟雾报警信号时,因为现场火灾控制器已启动了通风设备进行通风,运维人员知道有烟雾,可结合现场情况确定是否求助消防人员,如有必要查看现场情况应及时穿上防毒服,减少对自身的伤害。
5结语
电力火灾事故危害性很大,因此在工作中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通过改进方案,确保变电站消防系统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并能正确报出火灾报警信号,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减少运维人员的维护工作量,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摘要:介绍了变电站发生火灾的原因及危害,分析了火灾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联网方案,并根据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社会单位存在火灾问题情况】推荐阅读:
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07-28
信息社会存在的问题07-28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08-03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10-05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10-25
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06-09
(广水)社会综合治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07-10
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单位意见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