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回顾拓展二(精选10篇)
1.人教版六下回顾拓展二 篇一
《246练能型课堂》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回顾·拓展二
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2.收集表达思想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3.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预习检测:
我能填空。
悠悠天宇旷,()浮云终日行,(明月有情应识我,()
江南几度梅花发,()
探究学习:
一.日积月累。
1.小组里比赛读,比一比谁背得多。
2.你最喜欢那几句?为什么?
3.我知道这句的意思。
二.趣味语文。
1.读读短文内容。
2.思考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3.短文告诉我们什么?
当堂检测
1.你能背诵日积月累的诗句吗?
2.我要把最喜欢的诗句默写下来。
课后总结
1)
2.人教版六下回顾拓展二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悉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 日,就是香港往返到祖**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
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相互交流: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体会诗歌内容
1、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往返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2、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3、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总结升华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2、看观香港来回回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阅读有关来回回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板书设计:
24、最后一分钟
心跳
风雨归程
叩问
美好祝愿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
1、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2、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
提高阅读能力,能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写读后感。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
表达能力,做到语言精炼,感情真挚。教学准备:
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
2、一篇优秀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第二、三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
1、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2、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
提高阅读能力,能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教学准备:
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
2、一篇优秀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3、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渗透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4、点拨: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碰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5、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边读边思考:从这篇读后感中你体会到了写读后感的哪些方法?
(2)小组讨论,习得写法。
通过读《愤怒与惋惜》,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3)交流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①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②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③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读后感属议论文范围,但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教育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另外,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④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有感”或“《×××》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最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成功=刻苦+勤奋+机遇
──读《岳飞苦练成帅才》有感
3、回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4、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5、起草。
6、誊写。第四课时:
演 讲
教学目标: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入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暖 情,增强历史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能把演讲内容生动讲述出来。教学过程:
一、回顾
1、往返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构思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
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交流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
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入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第五、六课时:
阅读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阅读主题——勿忘国耻的文章。
二、明确读书要求。
1、读书姿势:坐姿、端书姿势要正确。
2、默读,并把有感悟的词、句、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标记,把感悟写在旁边。
3、不能长篇大论地读,要细读,字数跟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读一些,能力弱的可以少读一些,更具我班的实际情况每次阅读课读2000到4000字左右。
4、师生自主阅读时间是30分钟。
三、读书交流品读感悟。
1、交流心得,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补充、评价。
2、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3、教师小结。
四、写好读书笔记。
1、写字姿势要正确。
2、字迹工整、页面干净、概括精炼、摘抄丰富。
3、感悟深刻。
第七课时:
回顾·拓展七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小结,培养学
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悟。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小结,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
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教学过程:
1、读题,了解要求。
2、讨论: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对旧中国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
独立准备;分组交流。
3、交流:在资料的搜集和运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搜集、处理、运用等方面入行小结,注重点拨:
⑴资料分类的方法:主题分类法──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对资料入行分类;项目分类法──本单元“勿忘国耻”可分“列强欺辱”“中华儿女抗争”等。
⑵学会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
⑶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⑷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出示投影,观拼音写词语
3、同桌互查.4、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日积月累
1、小组内互读词语,注重把字音读准确。
2、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展示台
1、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引导回纳出需要展示的项目。以下活动可结合班队会活动在平时入行:访问老红军、抗日老战士;参看烈士陵园等。
3.人教版六下回顾拓展二 篇三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给人启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画等,在交流中得到启示。
2.引导完成词语盘点的内容,学生朗读并积累格言。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启示,在交流中学习作人.做事的准则。【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格言、座右铭以供交流。
一、词语盘点
1.读准词语的字音。
2.记清词语的字型,注意易写错的字,用笔画出,全班交流,加深记忆。
二、交流平台
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容和所得到的启示:
1.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
2.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3.拓展:
说说学了这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等。)
三、日积月累 方法:
1.自读自悟。2.组织交流:
可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感受。形式1:小组内,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2:每个小组选代表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2)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这句话点明了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的要性。(3)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虚心: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自满: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这句话的意思是:虚心能帮助你把许许多多的事办成功;而自以为是,骄傲自满,那十件事中可能会有九件办不成,也就是说事情办成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虚心学习的重要。(4)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滴水:一滴一滴往下落的水,功:功夫和力量,自然:理所当然。这句话说的是: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有恒心,不怕花时间和力气,坚持努力下去,事情就一定能做成功。(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锋:锋利,磨砺:摩擦使其锐利,比喻磨练;苦寒:极端寒冷,严寒。这句话的意思是:宝剑的锋利,需要经过反复磨练才能形成,梅花的清香是经历了严冬的考验才换得的。人要成材,事要成功,都得付出代价,经历考验。和这句话谚语相似的说法还有:“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等。
在理解.诵读之后,可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谚语的运用语境。如,讲述相关故事:大书法家王羲之七岁时就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每次练完字都要到水池里洗毛笔,坚持练了两三年,结果水池变成了墨池,他写字的技巧也日渐娴熟,但他还是坚持不懈的练习写,最后终于成了颇负盛名的大书法家。这个事例说明什么?这与哪一句谚语的意思是一致的?让学生比较.体会,用“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一句比较恰当;如若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亦可。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请学生创设情景,让大家来选择对应的谚语,以促进理解和运用。3.背诵,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格言。4.拓展:
补充交流课文积累的名言佳句或警句等。5.延伸:
建议学生课外继续收集警句名言,有条件的,鼓励他们分类摘抄,以方便查找引用,或者做成卡片,作为座右铭置于书桌、床头,用来经常提醒.激励自己。
四、成语故事
本单元安排的成语故事是“水滴石穿”的典故。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理解的重点是故事的原意和现今引用意的转换。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①让学生自读故事,然后同桌交流:“水滴石穿”是谁在什么时候对谁说的话?它的意思是什么?
②“水滴石穿”这一成语现在一般用在什么方面? ③从故事中画出与“水滴石穿”意思相近的成语。④再读故事,说说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⑤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⑥复述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如有可能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这一成语故事的体会,并练习用上“水滴石穿”来说几句话。
五、课外拓展
1.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2.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建议学生继续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主题,选择课堂上没有采用的角度,学习别的同学的长处,再次写作。学会在人生的路上小心地收藏起令自己心动的点点滴滴,将来它便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六、资料链接
贝壳虽然死了,却把美丽留给了整个世界。给予永远比接受更快乐。
4.人教版六下回顾拓展二 篇四
书籍抽屉窝头粗暴魔鬼苦刑拘留解救精兵简政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多音字组词。(转移、旋转)(兴旺、兴盛、兴起)
转兴
(转动、转圈)(高兴、兴趣、即兴)体会下列词语的构词特点,并照样子写一写。
乱蓬蓬热腾腾(冷清清)(光秃秃)(静悄悄)(白茫茫)跳跃 陈设(两个字意思相近)(奔跑)(肥胖)(吵闹)(寻找)4 从“词语盘点”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残暴)的匪徒(尖锐)的问题(含糊)的回答(恐怖)的氛围(陷入)困境(解救)人质(审阅)文件(拘留)嫌犯 5 阅读回顾。
(1)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同志无私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或灯光郝副营长为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英勇献身的情景等)
(2)十六年前的回忆首尾呼应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加深了我们的印象。学习“日积月累”,完成练习。
(1)叶挺被国民党关押
(2)①默读短文,完成练习。
(1)正确的读音打勾:sìhècánɡ
(2)解释词语:
矜持不苟——端庄严谨,毫不马虎,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齿冷——耻笑,讥笑。指不光彩,不正当的行为让人鄙视耻笑。
(3)摘录文中的四字词语,并选一个写句子。
矜持不苟 舍己为公 意外之财 毫无所得 齿冷三天 洁白朴素等 例1:舍己为公——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俭朴,舍己为公的精神令我们敬佩不已。
例2:毫无所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学习将毫无所得的。
(4)描写国民党士兵言行的词句:①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一个铜板也没搜出。②于是他们激怒起来„„不然炸死你!”③“你骗谁„„会没有钱?!”④他们又在周围低头搜寻了一番„„就带着我走了。
他们的言行反衬出方志敏清贫朴素、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精神
(5)作者的语气是轻松幽默自豪的,充满了对敌人讥讽。他虽然在革命斗争时被俘,但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对敌人嘲讽,讥笑,不屑一顾。我体会到方志敏同志清贫坦荡的革命胸怀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同样也应该勇敢乐观的面对。
5.人教版六下语文知识点 篇五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四)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五)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六)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七)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八)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九)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十)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十一)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三)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_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四)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五)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六)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七)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
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八)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九)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二十)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一)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二)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十三)掌握常见病句类型,对应解决:
(1)结构是否完整
缺乏主语:通过刻苦学习,使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删去“通过”或“使”)
缺乏谓语: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删去“为”或句尾加上“而奋斗”)
缺乏宾语: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句尾加上“方法”)
(2)成分搭配是否妥当
主谓不当:现在,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预期的任务已经完成。
动宾不当: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主宾不当:他的家乡是广东顺德市人。
定中不当: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3)语序是否合理
例:每个有理想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应该是“都希望将来”)
(4)句式是否杂糅
例: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否做好工作的前提。(删去“有没有”和“否”)
(5)前后文意是否矛盾
例:一朵朵五彩缤纷的白云飘浮在高空。(删去“五彩缤纷”或“白”)
(6)语意是否重复
例: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删去“具体”)情,以后再告诉你。
(7)是否产生歧义
例:小王见到小李,他告诉他,他(改为“自己”)在厂里评上了生产标兵。
(8)用词是否得当
例:大家都说他的批评又正确又尖刻。(“尖刻”改为“尖锐”)
(二十四)句式变换:
①主动句和被动句互换
例:战士们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主动句)
例: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被战士们击退了。(被动句)
A、主动句变换为被动句
方法:把原主语调作为宾语,把原宾语调作为主语,之间加介词“被”,原谓语动词置后不变。
B、被动句变换为主动句
方法:把原主语调作为宾语,把原宾语调作为主语,之间删去介词“被”,原谓语动词置于主语后不变。
②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例:我们的战士都是勇士。(肯定句)
例:我们的战士不是懦夫。(否定句)
A、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否定词(加上“不”“没有”等否定词)原宾语变为反义词。
B、否定句变为肯定句
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肯定词(删去“不”“没有”等否定词)原宾语变为反义词。
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转换
例:他勤劳。(肯定句)
例:他并非不勤劳。(双重否定句)
方法:主语不变,原谓语(动词)前加上(或删去)双重否定词(“不是不”“非不”等),宾语不变。
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例1:这成什么话?(反问句)
这不成话。(陈述句)
例2:西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句)
西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陈述句)
例3:难道我们不对吗?(反问句)
我们是对的。(陈述句)
A、反问句变陈述句
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肯定或否定宾语不变,反问语气词删去,问号改为句号。
B、陈述句变反问句
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肯定或否定宾语不变,加上反问语气词,句号改为问号。
(二十五)标点符号:
(1)分号与顿号的区别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顿号表示句中并列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例: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2)问号的用法
①表一般疑问
例:你知道小玫为什么不来上课吗?
②表设问
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人民。
③表反问
例:难道你真的不明白这件事情的_?
(3)双引号的用法
①表引用
例:_志在《_股》里说:“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②表特定称谓或强调
例: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
③表反语(讽刺)或否定
例:这样的“理论家”,实在还是少一点好。
(4)省略号的用法
①表内容的省略
例:这个校办工厂现在可以生产车床、电机、变压器、水泵、电线??????上百种产品。
②表思维的跳跃
例:(孔乙己)说:“偷??????读书人窃书不算偷。”
③表被抢白而话没有说完
例:(孔乙己)说:“不??????不要取笑??????”
“取笑?昨晚我亲自见到你被丁举人吊着打。”(酒客)
④表说话吞吐
例:“我??????我??????我坦白。”面对铁证,犯人只能老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
(5)破折号的用法
①表解释说明
例: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②表递进
例: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③表转折
例: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
④表声音的延续
例:周——总——理,你在哪里?
(二十六)修辞手法:
(1)准确认知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偶、借代等常用修辞。
(2)避免混淆。
①比喻与比较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比较仅是双方在程度、范围等方面的对比或类比。
例: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比喻)
例:他比他爸爸还高。(比较)
②比喻有明喻(比喻词通常如“像”等)、暗喻(比喻词通常如“成了”、“是”等)借喻(比喻词通常不出现)之分。
③比喻与借代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借代通常直接以相似体替代本体。
例:她像圆规直立在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比喻)
例:圆规尖叫着跑到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借代)
④一般疑问、反问和设问
一般疑问通常是提出问题,别人解答。
反问质问他人,答案却在问题中。
设问通常是自问自答。
⑤排比与反复
排比通常由三句或以上的意义相近的语句组成。
反复通常由两句或以上字同义同的语句组成。
例:《周恩来年谱(1949——1976)》详细记述了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期间的重要业绩、主要思想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反映了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艰辛探索;表现了周恩来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殚精竭虑,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再现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日夜操劳的感人情景和非凡的管理国家的才能。(排比)
例:无耻啊,无耻,这是特务们的无耻,恰是我们的光荣。(反复)
⑥夸张有夸大和缩小之分
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例:闰土的见识广博,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见到的只是四角的天空。
人教版语文学习方法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人教版语文学习技巧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6.人教版六下回顾拓展二 篇六
《灯光》《一夜的工作》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建筑()的回忆
()的战争()的树林
2、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拿”的词语。
(1)妈妈()着篮子去买菜。
(2)人们()着红旗来到广场。
(3)芳芳()起碗大口大口地吃饭。
(4)小红()着灯笼来到院子里。
3、缩写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小姑娘勇敢、乐观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自暴自弃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段集锦】
读完课文,你觉得哪些句子深深感动了你?请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链接】
课文一共出现了三次“多好啊”,读一读上下文,分别找出这三个“多好啊”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极其()劳苦()简朴()思索()
5、写出6个读音为“liú”的字,并分别组成词语。
()()()
()()()
6、根据意思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打量浏览仰望瞅见俯视
(1)粗略地看一遍。()
(2)仔细看。()
(3)看见。()
(4)从高处往下看。()
(5)抬头向上看。()
【句段集锦】
抄写课文中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课文链接】
读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2)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3)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课外延伸】
1、阅读:
望远镜
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__________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看一眼那位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________的天空……
她下意识地摸一下那个皮包,那个纤巧神秘的小皮包--那件老将军带给台北旧友的奇异的礼物。
多幸运啊!她,一位辛亥革命已故元老的侄孙女,一位纽约普通的汉语老师,应邀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还由那位纪念活动筹备组成员之一的老将军亲自接待,赴国宴,游长城……临别,老将军听说她转道去台北探亲访友,又嘱以重托,多么亲切、多么信任啊!
可是为什么这个皮包不上锁?老将军还说“是一个旧物,可以随便看”的,到底是什么?连临座的外交官都盯着这个皮包看。
薛华菁轻轻拉开拉锁。奇怪,里面是一只破旧的皮盒子。她又打开盒子,不由怔住了,原来是一个破旧的、只能送进历史博物馆的望远镜!
玩笑,天大的玩笑!千里迢迢,竟送去一架半个世纪前制造的望远镜!
……且慢,一位著名的将领,怎么会把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唐突地送给孤岛那位地位显要的将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架望远镜呢?
薛华菁边思忖边仔细看望远镜。突然。她在镜筒上发现一行小字--国军上尉:SW。
“SW”---是台北那位将军名字的英文缩写呀!薛华菁一下子明白了谁是望远镜的主人。
可这架望远镜又是何时何地到了大陆那位老将军手里?是黄埔军校毕业时的临别赠品?是北伐会师时的纪念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携手驱敌的馈赠?……为什么要此时此刻“完璧归赵”?是怀友?是叙旧?是传情?……薛华菁简直坠入了五里云雾。
飞机行进在一片湛蓝的海洋上空。薛华菁无意中把望远镜举到眼前,啊!大陆在延伸,孤岛在漂移,海峡两岸的距离缩得那么小……倏地,她灵犀的火花一闪,想到孤岛上的那位将军,不正需要这架望远镜么?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形容路途遥远。________
②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_________
(3)文中句子“边思忖边仔细看”中的“思忖”可以换成词语:____
(4)大陆的那位老将军把一架望远镜送还给其主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话:
学习了课文,看着灯光,看着文中的郝副营长,你一定心潮腾涌。
拿起笔,写写练笔《永不熄灭的灯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教版六下回顾拓展二 篇七
环节
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四)联系上下文,学习表达
过渡: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具有菩萨心肠、国际主义精神的聂将军,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感受故事的延续。(板书课题)
1.自读第6自然段。仍然请同学们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做好批注,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些什么?
2.交流细节:
(1)日本人民纷纷给聂将军写来书信,会写些什么呢?指名说。(师评:感激、称赞、愧疚等)点出:这是日本人民的心声,也是我们学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2)值得高兴的是聂将军播下的中日友好的种子在日本发芽开花了。
你看:引读第6自然段。
(3)小组讨论交流: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相关资料说说“活菩萨”和“中日友谊的使者”的意思。感受人物品质。
(学情预设:日本人民和日本侵略者不同,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体现了他的慈善心肠和宽大胸襟,也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这也正是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和“中日友谊的使者”的原因。)
3.其实,劫后余生的美穗子一直怀着报恩之心与中国交往。由于积极从事日中友好活动,她受到日中友协全国本部的表彰,被选为日中友协都城支部的理事。她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回报聂将军的恩情。
美穗子怀着激动与不安,全家在1980年7月10日坐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坐在前往北京饭店的车上,美穗子心潮澎湃„„是啊,40年了,没想到还能和自己日思夜想的恩人相见。
(1)他们相见时的情景还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把40年后美穗子及家人与聂将军相见的情景认真写下来,注意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来描写。(2)小组内联系课文内容,合作学习、展开想象创作续写《40年后》。环节
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评论电影,提升表达
1.抗战中的故事很多,电影《血战台儿庄》就是战争中的正义故事。大家课前已经欣赏了这部电影,说说你的感受。2.电影中哪些细节最令你感动,请谈一谈。(学情预设:李宗仁决定扼守要塞台儿庄,与日军展开大规模决战。他周密部署„„以军法严令,汤恩伯才率部从侧后向日军进攻。台儿庄一线中国守军全线出击,全歼日军矶谷师团,李宗仁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出电报:台儿庄大战告捷„„)
3.小组合作,分工写写《血战台儿庄》的史实,注意细节描写。4.全班交流。
(六)学习总结,回归单元主题
1.从《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从本文中学到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学情预设: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节描写;既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需要进行侧面描写。)3.布置作业,回归单元主题。
自主作业:自编的课本剧《40年后》或者《半截蜡烛》。下节课演一演。
提示:
(1)注意故事的合理性和连续性;
(2)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进行细节描写;
(3)要升华“正义必胜”的主题。
六、板书设计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救出
胸怀宽广
关心
大爱无疆
照料
慈善仁义
感谢 博大宽广
“活菩萨”
8.《回顾拓展二》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
2、读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读懂并背诵“日积月累”中的诗句。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
二、出示本节课的任务。
1、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
2、读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3、读懂并背诵“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三、赏读片段悟乡情。
1、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会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下面这些内容你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3)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2、这些语句出自那篇课文?从哪些描写中我们读到了什么? 1)诗人触景生情,借明月抒发思乡之情。2)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思乡之情。3)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怀念家乡之情。
3、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四、交流平台各抒己见。
1、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2、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1)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2)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3、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能空泛地抒情,应通过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如此,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课堂训练
五、诗歌链接强化积累
1、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还有很多。读一读“日积月累”中的诗句,能把他们印在脑海中吗?
2、自由练背。个人背,同桌背。
六、读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1、开火车练读。
2、听写。
9.五上《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篇九
回顾拓展八是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眼中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
2、有关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3、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收获。
其中前两方面的内容是针对本组而言的,最后内容是针对全学期而言。“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通过这首词的阅读,学生可以进一步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词人的文学成就。成语故事讲的是“大公无私”这个成语典故。可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热望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积累。
【设计理念】
回顾拓展八围绕“走近毛泽东”这一主题安排了三项内容,在交流中,注意紧密联系课文实际,提出观点或想法,也要有丰富的事实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整合知识和能力,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提高阅读兴趣,体会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不断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逐步达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始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说说眼中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
2、交流有关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3、在知识、方法、语言、习惯、练笔等方面的学习收获。
4、阅读诗词,进一步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词人的文学成就。弄懂成语故事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5、养成多读书,勤积累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交流平台
1、读了本组的几篇文章,你心中的毛主席是什么样子?
学生从多角度评价(是了不起的伟人,是慈爱的父亲,是百姓的朋友,是独领风骚的领袖,是虚怀若谷的伟人,心里有他人的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对毛泽东的认识。
(对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衔接,对人物有一个综合的评价,对今后的学习,是一个提炼的过程,思维得到训练。)
2、对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你学会了哪些方法?结合学过的课文《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描写方法,谈自己在习作中的运用。
3、这学期你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从多角度汇报:语言、方法、习惯、体会、同学之间的评价等都可以 。)
4、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交流新得。
5、进行交流评价。
6、教师小结:
同学们,转眼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在刚才的发言中我听到了你们学习的收获,真为大家高兴,希望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听,多记,多想,做一个有心人!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展示台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词:
(先读一读──通过自由读、同座互读、指名读、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词牌名、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62年冬,当时正是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联合起来反华闹得正凶的时候,也是我国遭受三年特大灾害,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写此词,首先在干部中传阅,用意在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战胜困难。)
3、熟读词句,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4、教师点评释译。
5、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看谁背得快。
6、你还读过毛主席的那些诗词,读给大家听。(师生共同交流)
把学生的兴趣由课上引导到课外,扩大阅读面,拓展自己的视野,使语文素养整体提高。
三、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2、朗读比赛。
3、分组讲成语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4、讲讲你课外收集的成语故事:
5、教师小结:
在课外多读书,积累自己的知识,拓展视野,看谁的收获最大。
【教学建议】
1、回顾拓展在结合本单元专题学习基础上,作为最后一个单元,对本册的学习进行回顾。在交流平台中,应注意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认识了多少就谈多少,认识到什么程度就谈到什么程度。并且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必要的梳理和归纳,特别是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偏颇认识要积极引导,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10.人教版六下语文 篇十
一、积累、运用(55分)
B、走头无路
留恋往返 司空见惯
座无虚席
(一)火眼金睛(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女”(nǚ)和“举”(jǔ)的韵母不相同。
B、“ye yuan ji xi ying”都是整体认读音节。
C、“西安(xi’an)、花儿(huar)、钥匙(yào shi)的注音是正确的。
D、“戈、糙、歼、凸、凹”在字典正文页码的先后顺序是“凹、戈、歼、凸、糙”。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见微知著
收益匪浅 神彩奕奕
纷至沓来
C、实事求是
迫不及待 舍本逐末
邯郸学步
D、脍炙人口
随心所浴 满山遍野
百衣百顺
(3)下面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夸奖、谦虚、勤勉、精益求精”的感情色彩相同。
B、“狂风怒号、波涛起伏、溜之大吉、碧空如洗”是同一类词语。
C、《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文中的“我”就是作者鲁迅。
(4)假如你正忙于做作业,一同学向你请教问题,回答用语最恰当的是(A、请你耐心地等我把作业做完了再来教你。)
B、等我把作业做完再来问不行吗?
(6)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时的景象。
A、清明节 B、元旦
C、春节
D、中秋节
C、对不起,我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D、等我把这道题做完了再一起讨论,好吗?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桑娜无论自己受苦,都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B、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全班同学深受教育。
C、至今、那悠扬的歌曲仍回想在我耳边。
D、《蒙娜丽莎》这幅画的作者是达·芬奇。
7)你对“桑娜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桑娜害怕丈夫打不到鱼,孩子会挨饿。B、海上起风暴,气候十分恶劣,加之屋外一片漆黑,她感谢到十分害怕。C、桑娜担心出海打鱼,可能会有丧命的危险(8)、下面句子中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环境描写
D、神态描写
E、心理描写 ①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是一曲悠悠的小令。()
()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
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
③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④他的脸变得很严肃、忧虑。
()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A、春色
B、雪景
C、梨花
D、果园
(10)“看见了地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转折作用
C、解释说明作用
D、意思的递进
(二)精彩回顾(35分)
(1)填字组词,选择恰当的填入括号中(8分)
余音绕()
妙笔生()
引人入()
美不胜()
雅()共赏
独()匠心
巧()天工
脍()人口
①小作者真是___________,写出的文章构思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
②音乐会上既有__________的流行音乐,也有__________的世界名曲,一曲终了,______________,令人回味无穷。
③这些冰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语境填空(6分)
小学六年级的生活一晃而过,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表示时间易逝的成语)我即将升入中学了,我想用“_____________”来告诫自己,(填上恰当的名言警句或谚语等)使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在即将离别之际,我还想祝愿我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祝我的老师_______________!(每条横线上填写一个表示祝福的四字词语,不重复填词语)
(3)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句子,并分别解释带点词的意思。(4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___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
①善:____________ ②诲:____________③之:_______________
④援:____________ ⑤缴:____________⑥之:________________
(4)用“望”组成不同的词语并选入相应的语言环境里。(7分)
小凡卡()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了。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去,这是他美好的()。信寄出后,他整天()着。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半年后,乡下捎来口信:爷爷死了,凡卡从此()了。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0分)
1、“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确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
2、《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
()
3、《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
4、《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美丽”就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
()
5、《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文章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二、语言实践。(8分)
1、这是一幅图书广告宣传画,观察画面,完成填空。(5分)
(1)这则广告介绍的书名是:《_________》
(2)出版社编写这套书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100%精品”说明这套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价格”说明这套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意思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阿姨说:“小明,你真可爱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3分)
(1)你听出了刘阿姨说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小明,应该这样回答刘阿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22分)
当我和童年告别时,没有和它握过手,没有和它谈过心,更没有向它说一声 “再见”。它不知不觉地离开了我——五年!记不清,算不准。
但每当我看见儿童——捉迷藏、跳房子、办家家酒„„,我的血就加快了流速,全身微微发热,心里格外兴奋。每当我和儿童一起玩的时候——唱歌、踢踺子、跳绳„„,我就忘记了我已是20多岁的人。
我(期望 盼望 愿望)成天和他们在一起。终于和他们在一起了!
难忘啊,——我们一起在湛蓝的天空下阅读优美的散文、诗句,讲孙悟空遨游太空的故事。
我们一起在乡间田野上畅谈,又登上俏丽的小山,拾片红叶、采朵秋菊,跟着放牛娃唱牧歌;
我们在(装满 充满 饱满)神秘、哲理的松坡林里捉迷藏,你找,我躲;这儿一角衣襟,那儿又冒出半截脑袋,林里充满了朗朗的笑声;„„
这些声音常常掀开我童年的窗帘——
那时,我是一个充满饥饿的孩子。
饥饿,可畏!法国的雨果说过:“好奇是饥饿的粮食,每遇到它就想吃。”那么我的饥饿可算是“好奇症”吧。
因为这“病”的缘故,我很小就会拆卸玩具、收音机、安装小汽船;知道了洋娃娃为什么会“哇哇”地叫、怎样使一块铁皮不沉水;懂得了野鸭为什么叫候鸟、而喜鹊又叫留鸟;想象着今后要到天宫去取桂花酒,下海里龙宫找龙王;因为这“病”的缘故,妈妈说我是淘气的野孩子;叔叔因我拆收音机打了我两巴掌;隔壁李奶奶说这孩子长大了要翻天的。
啊,我希望我的“好奇症”(继续 陆续 连续)发作下去,永远保持童心,永远在好奇中生活。永远过那追求、探索、惊奇、天真、快乐的儿童生活。童心,童心把我带回到五十个小朋友的欢快笑声之中。
童心在跳动!在歌唱!在舞蹈!它在我的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神奇()
原因()
调皮()探究()
2、选择填空。文中用“()”括住的内容写的是 ________的事。(2分)
A、现在 B、童年
C、将来
3、文章中的“饥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仔细读文章,回答问题。(8分)
(1)读了全文,你认为作者的职业是___________,他最突出的个性是__________________,他没有和童年说“再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觉得留住童年就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散文,看起来很乱,可是你细细地读,就会发现文章条理很清晰,作者在文章开头先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写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抒写自己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找一句话,作为文章的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2分
6、文中划线句子在文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分
7、你也像作者一样有“好奇症”吗?把你的“奇思妙想”说一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任选一题写,不少于450字(35分)
1、题目:给中学老师的一封信
提示:就要进入中学了,为了让中学老师尽快地了解我们,赏识我们,我们可以用书信的形式向中学老师介绍自己,如兴趣、爱好、特长、担任过什么职务、参加过什么活动等,还可以谈谈进入中学后的打算,更可以谈谈你对中学老师的期待。要求:(1)用书信的格式写,格式正确(不出现真实学校、班级、姓名)。(2)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3)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写错事别字。
【人教版六下回顾拓展二】推荐阅读:
六下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09-27
人教版六上回顾拓展八09-15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24课到回顾拓展六11-27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2课到回顾拓展三08-1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A 回顾拓展一教案A08-09
译林版六下英语作文06-17
新浙美版六下美术教案06-23
新课标人教版六下语文08-02
鲁教版六下古诗文默写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