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歌曲我会变开课教案(共2篇)
1.中班歌曲我会变开课教案 篇一
观察背景:最近我班创设了一个特殊兴趣区“玩泥吧”。创设此区域的目的是想通过泥工活动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以及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那么初次接触陶土的孩子们,会怎么玩呢?
注意:今天当我们拿出陶土给小朋友认识的时候,他们就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因为是第一次接触陶土,我们没有作任何的要求,只是将老师制作的碗和盘子的模型呈现在区域里,至于孩子们怎么玩“泥巴”,全凭他们自由发挥。朱瑾怡从袋子里取出陶土,先是用手捏了捏,发现它是软软的,就轻轻掰下了一小块,在手里搓了搓,搓了一个小圆形,对旁边的杭徐磊说:“看,我搓的圆子。”杭徐磊拿出自己的作品:“我做的面条。”朱瑾怡拿着“圆子”看了看说:“我也会做面条。”随即将手里的“圆子”用力地搓呀搓呀,不一会儿,“面条”制作好了,她得意地拿着“面条”给杭徐磊看;“哈哈,我会变魔术。”
识别:有了玩橡皮泥的基础,孩子们对于陶土一点儿也不“怯场”。他们用陶土做出了“圆子、面条、花儿、蜗牛、小蛇”……但是对老师投放进去的碗和盘子选择了漠视,没有一个人去尝试捏碗或盘子。捏碗和盘子相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孩子之前没有捏碗和盘子的经验,这说明小班的幼儿在动手操作方面,还是多以讲解示范为主,适当地鼓励孩子自己去想象和创造。
回应:3-6岁幼儿肌肉群正处于很幼嫩时期,这时候他们最需要、最适合的就是大量手眼结合的活动,而我们可以从陶泥开始,泥巴就随着手部基本动作:捏、团、搓、拉、压,使它变化成圆的、长条的、扁平的等各种形状,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塑造自己想象中的物象,从中尝到“想”与“做”统一的乐趣,获得触觉刺激和陶泥可塑性特点的认知。通过观察孩子们今天的表现,我们认识到了,在下次的游戏中,会适当地讲解示范成品制作的步骤和方法,让孩子们有“法”可依,有“例”可寻。同时也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正面的鼓励和引导。
2.我会变教案 篇二
1.感受故事中“变”带来的快乐。
2.尝试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变小”或“变大”的愿望。
活动准备:
音乐、教学挂图、故事视频、多种动物的卡片。
活动过程:
1.提问:我们怎样可以把身体缩到最小?想象一下自己真的变小了会发生什么事情?(播放音乐,让幼儿想一想)
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与幼儿共同学习《我会变》。
(1)小女孩做了4个梦,咱们来看一看他做的第一个梦。小女孩在哪里?在兜里有什么好处?
(2)小朋友你们看一看小女孩在哪里?看谁找的最快。(教师出示图二)小女孩在哪里?干什么?变小之后吃棒棒糖好不好?为什么好?
(3)咱们来看看小女孩的第三和第四个梦,猜一猜小女孩变小之后又会在哪里?(小女孩的图像、找几个地方用小纸条遮起来)教师帮幼儿打开纸条验证。在姐姐的娃娃家里干什么?猜猜小女孩又在干什么?变小之后有什么好处。
3.其实咱们的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我变小了》,小女孩一共做了几个梦?梦到自己在干什么?
4.教师为幼儿出示故事视频,让幼儿完整的欣赏一遍故事。
5.小朋友你们觉得变小好不好?其实咱们不能真的变小,咱们可以用手来表现一下大小,怎样可以让我们的手看起来更大或更小?
游戏1:按教师指令让幼儿的手变大变小。
游戏2:教师为幼儿准备许多动物的卡片(大小很明显的动物)放在教室的各个位置,让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去找出相应的动物卡片。(找一找比小狗大的动物,比小狗小的动物。)
6.看看小朋友找的对不对,之后把大动物贴在黑板上的一个位置,把小动物贴在黑板上的一个位置。一起来说一说大动物都有什么,小动物都有什么。
教师小结:动物大有动物大的好处,动物小有动物小的好处,比如:蚊子小可以不易被人发现,老鼠小可以易于躲藏,身体也可以更加的灵活,小的动物吃的东西也少,不容易饿。
【中班歌曲我会变开课教案】推荐阅读:
中班歌曲《小树叶》教案与反思07-05
中班秋天艺术教案:歌曲《太阳喜欢》10-23
中班艺术教案: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09-18
中班音乐活动:歌曲《听》12-20
中班我会谦让教案11-09
中班语言我会倾听教案01-27
美术鱼,变变变中班教案08-29
中班美术教案 颜色变变变06-09
中班美术教案图形变变变10-16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泡泡变变变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