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备课)

2024-09-09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备课)(精选8篇)

1.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备课) 篇一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5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六、口语交际。

1、《小松鼠找花生》:花生在地下结果的特性,为常人所知。但在许多小朋友的眼里,却是个谜。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小松鼠原本打算等花生结了果,摘下来留着冬天吃。可是,等啊等,等到花都落了,却找不到一个花生,它很奇怪: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课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2、《雪地里的小画家》:雪纯洁、晶莹,它是冬天的小精灵,也是大自然送给万物生灵的一份厚礼。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瞧,一群“小画家”走来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留下了不同的“作品”。哎呀,怎么没见青蛙?他正在睡觉呢!本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3、《借生日》:做母亲的,谁都不会忘记子女的生日;可是做子女的,有多少人记得母亲的生日?母爱是夏日清凉的风,是冬日温暖的阳光。人世间最珍贵的爱莫过于母爱。当你承受母爱的滋润时,是否该在心底留一分感动,一分牵挂,是否该为母亲做些什么。课文述说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语言虽浅显,但体现了母女之间的真情。

4、《雪孩子》:下雪啦!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白云很美很美,就像雪孩子很美很美的心灵。读着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每个人都会感触到雪孩子善良的心地。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本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5、《小熊住山洞》: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子,可走进森林,他们始终舍不得砍树,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仍然住着山洞。森林里的动物们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这是一个意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出现,语言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6、语文园地六:有四项内容,分别是:字的偏旁部首归类、词语搭配、认识叠词和猜谜语。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巩固识字。

7、口语交际六:共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边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到了家,兔妈妈问小兔是怎样运回家的,小兔平静的告诉了妈妈。小兔究竟怎样运南瓜,这幅图空缺,留给学生想象。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知道课文中所描写事物的特性和特点;明白事件的缘由,能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学习到课文中所传递的美好品德。3.识字写字,认识55个生字以及学习“虫、孑、目”,“饣、牛”,和“石”这6个偏旁,会写“生、里、果”,“几、用、鱼”,“今、正、雨、两”,“瓜、衣、来”和“年、左、右”16个字。4.在有初步识字方法的基础上以及认识少量汉字的基础,能合作解决生字。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懂得课文所传达的美德。

四、教法学法运用:

1、图文结合,引情激趣。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结合低年级学生任知特点,从图画入手,很好地再现课文中的插图,放大图片的事物引学生入课文的意境,加上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把学生带进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画面,进入故事片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从读中感悟,引入思考。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此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的读:自由读,体会内容;图文对照,再次读,重点语句,体会读;对话分角色读,体会人物心理。同时采用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

3、从拓展中益智在延伸中深思,在拓展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说话表达,组织材料的能力,同时也正是把当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4、出示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根据低年级的特点,用图示表示。看图、划句子、读文、思考问题、朗读背诵。5.语文园地六:

(1)老师要板书学生的字,并表扬学生说出的的学过的字,鼓励学生课外自主识字。(2)训练学生词语搭配练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6.口语交际六:(1)揭示话题,看图说说,要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办法与同桌的同学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重视语言表达,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2)讨论评议。(3)课后延伸,在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想的办法画出来,补充第二幅图。

五、课时安排:

《小松鼠找花生》

3课时 《雪地里的小画家》

2课时 《借生日》

3课时 《雪孩子》

3课时 《小熊住山洞》:

3课时 口语交际六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1课时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熊住山洞 》 20、《小熊住山洞 》 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以熊为主角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熊一家想砍些树,造一间木头房子,可是小熊始终舍不得砍,以致于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一直住在山洞里。课文结尾用动物们给小熊一家献花告诉大家:小熊一家这样做是对的,值得敬佩、称赞。

全文不注拼音,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整篇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其中第3~6段结构相同,都是讲一个季节里,他们走进森林,小熊舍不得砍树。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个偏旁“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小熊一家的爱林之心,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教具准备: 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识字

1、情境导入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你们看。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森林景色视频:小熊住山洞课件1.exe 师:小朋友们,就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呀,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小熊住山洞课件1.exe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圈起来,再到生字表(一)中查出来,然后,在生字上方标出拼音: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学、问老师。

3、再读,标好自然段

4、分段抽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读,喜欢读哪段就读那段直到每一段都读通为止。其余小朋友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特别难读的句子全班一起练一练。

二、合作交流

1、认读生字词(1)、出示课件资源,学生自由读字。(2)、同桌互读。(3)、指名读。(4)、去掉拼音读。(5)、开火车读。(6)、任意指读。

2、唱儿歌

拍手唱儿歌:

森林真美丽,四季美名扬。春天绿叶密,夏天花儿香。)

秋天结满果,冬天鸟儿忙。小熊住山洞,不砍树木不造房。

3、扩展运用

在生字卡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说一句话或几句话。还可以挑选出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说一段话。.三、品读领悟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观察画面,情感体验。小熊住山洞课件2.ppt 师:小朋友,一走进小熊的家,你有什么感觉?(山洞里漆黑一片,又阴暗又潮湿)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

2、指读。

师:你们的想法真好,这正是小熊一家的想法,谁来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

指名读。

3、师:观察画面,你能替小熊说一说,他们想要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吗?

4、指导朗读。

师:熊爸爸的话应该怎样读?怎样读出高兴的语气?

练习读长句:“我们去/砍些树,造一间/木头房子住。”

过渡:小熊一家那么喜欢住木头房字,他们周围又有那么多现成的树木,造一间木头房子太容易了!而结果他们有没有住进木头房子呢?看看课文,你能找出那个段落来读读吗?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生评读。

引导学生悟出“一年又一年”是指过了很多年,因此要读得慢一些,“一直”说明他们不愿意砍树的决心很大,因此要读得重一些。

3、小组间比赛读。

4、提出疑问。2

师:读到这段时,与一、二自然段联系一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熊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小熊一家为什么不去砍树造房子啦?学生能提出的问题教师暂不作答,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的习惯。

师:对呀!是什么原因使小熊一家改变了砍树造房子的打算呢?

(三)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小组读三~六自然段,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2、同桌说一说,小熊在春夏秋冬四季各发现了什么?

全班自由畅谈。-

3、朗读课文,感受森林一年四季的美,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

教师相机板书:

4、句子训练。(依照板书,练习说因果关系的句子)(1)教师示范:

因为春天树上长满了绿叶,所以小熊舍不得砍。

(2)学生仿照说出其他原因。(如:A、因为夏天树上开满了花儿,所以小熊舍不得砍。B、因为树木一年四季都是美丽可爱的,所以小熊舍不得砍。C、因为砍伐树木对人类有害,所以小熊舍不得砍„„)`(3)教师总结:

如果砍伐树木,动物就没有家了,所以小熊舍不得砍。

5、讨论交流:小熊一家不砍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提示:森林是小动物的家园,是小动物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森林如果被砍伐,会给小动物带来哪些灾难?教师要引导学生朝这个方向去考虑。

6、指导朗读。

每小节都有两句话,第一句要读得平缓一些,第二句的前半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语调稍高一点儿。“小熊舍不得砍”语调稍微平缓,流露出小熊爱惜树木的情感,“舍不得”中的“舍”应该重读。

7、竞赛读。在每一小组指定一名朗读水平差的学生代表小组朗读。准备时,小组成员要发扬团队精神,互相正音,把握语气。

过渡:小熊一家宁愿自己住在又黑又暗的山洞里,也不砍树造房子。他们这种做法让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知道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面,看!

出示小动物们献花的插图:小熊住山洞课件2.ppt

8、想象小动物献花时的场景,引导学生设想各种动物的“赞扬与感谢”)。

(1)变一变。把自己想象成森林中的一种小动物;

(2)说一说。森林受到保护,对“我”(自己设想的那种小动物)有什么好处?

(3)演一演。把自己对小熊的赞扬与感谢的话表演出来。

让学生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教材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l、全班齐读。"

2、指导读长句子:“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3、理解“一束束”的意思,并进行扩展练习。

(1)师:把“一束束”换成“一束”行吗?为什么?

(2)给下面的句子中的画线的部分换一个词,意思不变。

森林里长着很多棵高大的树木。(一棵棵)

树上很多只小鸟在唱歌。(一只只)

鱼缸里的很多条金鱼在快活地游来游去。(一条条)

(3)利用媒体资源中的额“仿一仿”部分,指导学生照样子写词语。小熊住山洞课件1.exe

4、再读读这个句子,能把它改成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吗?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四、巩固延伸

1、口语交际

采访小熊一家。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一名“熊爸爸”和一名“小熊”,其他成员扮演记者来采访小熊一家。

2、巩固识字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认一认部分,巩固识字。小熊住山洞课件1.exe

3、学写生字

(1)、了解“年、左、右”三个字义,给生字组词。F[IP(2)、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写一写部分,指导书写。nian.exe

zuo.exe

you.exe 学生观察识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笔顺,随课件动画书空。(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课后作业布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采访了小熊一家,了解到他们为了动物们都有一个美丽的家园,宁愿自己住山洞,也不愿意砍树造房子。这种心中有他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可是小熊家的房子阴暗潮湿,不利于小熊的身体健康,怎么办呢?

生:建造新房子。

师:请你赶快拿出画笔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出建造新房子的材料,为小熊一家设计一个既漂亮又温暖的大房子吧。

2.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备课) 篇二

关键词:新授课,练习课,家庭作业,车轮直径

望课堂内外, 小组忙忙;大组小组, 讨论声声。您瞧:三个一群, 五个一伙, 小组成员忽多忽少;您听:三句讲一题, 五句指迷津, 小组声音忽有忽无。在这样的课堂中, 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中成就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能力。在各项活动中, 我班孩子都能“巧”然应对, 展现出他们独有的自信, 洋溢出幸福的笑脸。这些成绩的取得, 都源于教师的“懒”。

一懒:在新授课中要适时适课而“懒”

学生能自学的新课, 教师不抢着讲;学生能讲清楚的, 教师不重复讲。经过四年级一年的培养与训练, 各小组已经养成了很好的合作习惯, 所以, 在五年级的很多课中, 我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学。比如:刚学完“圆的认识”这节课时, 由于刚认识圆规, 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一展它的神威, 也想认识一下“圆”这位新朋友。刚宣布完学习内容, 学生已翻开课本看了起来———圈画重要知识点, 找出疑问之处。我在教室里巡视, 观察各小组的反应, 只听第二小组组长说:“你们看完了吗?”她先选的4 号种子选手李×, 让她说出自己圈画的重点。李×说:“我知道圆也是平面图形, 但它是由曲线围成, 没有顶点。我还知道怎么画圆, 将圆规两脚分开, 针尖固定, 另一只脚转圈, 边说边画。”孙×同学快速补充说道:“你们看我画的圆, 针尖的地方叫圆心, 用字母‘O’来表示, 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 把书上的知识点快速地复述了一遍。

二懒:在练习课、试卷讲评课中要适时适题而“懒”

在练习课中, 采用多种形式, 让练习课首先具有趣味性, 其次是大胆放手, 让学生自练、自查与自纠,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例如: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练习, 选用闯关练习法, 看哪一小组先闯过所有关, 到达胜利的彼岸, 摘得一颗智慧星, 要求小组成员无掉队。教师根据小组长的汇报和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 做出机智讲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再也不会走神了, 真是事半功倍。试卷讲评课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教师在上面讲得是抑扬顿挫、口若悬河;而孩子们却是无精打采、昏昏沉沉。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是, 老师“懒”一些, 把课堂交给孩子, 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具体做法是:先小组内自纠, 纠正因马虎而错的马虎题目;再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 向本小组成员请教;本小组都错的题目, 可通过跨组学习来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查自纠能力, 又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讲解能力, 还使学生的团结互助能力得到了发展。例如,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单元测试”, 发下试卷后, 先进行试卷总评, 表扬一些表现突出的同学, 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各小组按上述方法订正完成后, 进行汇报, 提出试卷中的疑问之处。一堂试卷讲评课, 看不到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演讲”的身影, 下课后却收上来一张张用红笔圈画的试卷。

三懒:在家庭作业的批阅中要“懒”出成效

努力让学生对每一次作业都产生兴趣, 这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设计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作业的乐趣所在。每次的家庭作业布置, 一定要做到题精而量少, 便于组长批阅、讲解、汇报。

例如: (6月16日家庭作业)

1.只列式不计算。

(1) 在一个长4 厘米, 宽3 厘米的长方形里, 画一个最大的圆, 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 一个圆形花圃, 它的直径是12 米, 用一半的地方种一串红, 种一串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一根铁丝, 正好可以做成一个边长是157 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把它做成一个圆, 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4) 一张圆桌的半径是40 厘米, 在它的周围加上一圈铁丝, 至少需要铁丝多少米?

2.小明骑自行车通过一座长816.4 米的大桥。已知车轮直径约是0.65 米, 车轮平均每分钟转80 圈, 求小明通过这座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

五个小组长互对答案批阅后, 再给自己的组员批阅, 对本小组的书写和正误情况做简单的汇报 (带着作业纸) 。第3 小组徐×× (冠军组、优秀组长双重头衔, 对工作认真负责, 原来我班的学困生——李××, 经常不认真完成作业, 成绩可想而知, 在她的管理和影响下, 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 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说:“老师, 今天的课外作业, 做得有点不好, 特别是计算错误率高, 张××错的最多, 你看这几题……”我听了各组长的汇报, 并看了他们的批改情况, 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教案做了及时的调整, 把两道错误率高的题目加进了下次练习和重点讲解的行列。这样重点突出了, 难点更容易突破。老师“懒”了, 学生“勤”了, 学生能力有了, 教学效果增强了, 何乐而不为。

老师让一步, 就可能让出学生讲题的精彩瞬间;老师退一步, 就可能退出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老师慢一步, 就可能慢出学生自我探索的沃土。

参考文献

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备课) 篇三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4.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备课) 篇四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和立体图形的拼组。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其他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立体图形进行拼组,又能很好地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

你说我做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本特征,能辨认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经历对这几种物体和图形的认识过程,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表象,掌握分类和比较等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分类和比较等学习方法。

教法与学法:

立体图形的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化和生活化。在这一部分只是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有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种立体图形,让学生尝试用所有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通过对不同物品进行分类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

2、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

知识技能评价要点:、在一组立体图形中,能分辨出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组成的,并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样题1)

2、在一组立体图形中,能正确数出有几个正方体、几个长方体、几个圆柱、几个球。(样题2)

教学时数:2时。

第1时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相关的物体和图形。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不同点几何图形。

教法:演示法、观察法。

学法:小组探讨。

教具准备: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景导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礼物,猜猜看到底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谁来揭开它?大家喜欢它吗?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的到来。

二、分类感悟

师: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机器人很高兴!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把桌面上的这些做机器人的玩具分分类。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分类结果。

师:哪个组来告诉大家,你们组把玩具分成了几类,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按颜色分,分成了五类。

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2:我们组分成了两类,会滚的一类,不会滚的一类。

师:有同学可能没听明白,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

师:你们组很有办法,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一下?

生3:我们组把长得像的放在一类,分成了四类。

师:你们说得很棒!也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现在大家和他们组一样,把长得像的放在一起,它们是好朋友,分成四类。

三、玩耍体验

师:下面我们分别认真地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好朋友长得是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赶快行动吧!

学生小组活动。

每小组的学生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摸摸、看看、玩玩、说说。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和学生一起玩。

师:谁愿意上台来介绍你们组的好朋友。愿意介绍哪一种都可以,说一说它们长的什么样。其他的同学要仔细看、认真听。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球,它长得圆头圆脑的,摸起来圆乎乎的,没有平平的地方,它爱滚来滚去的。我很喜欢玩球。

师:你真会观察,让它滚给大家看看,请同学们从你带来的物体中,拿出这位同学的好朋友球。我们的下一个好朋友是谁呢?

生:我的好朋友有点圆,又有点长,直直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的,要它站它就站,要它滚它就滚,它站着不会滚,只有躺着才会滚。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让你的好朋友在台上表演一下好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有没有同学知道这类好朋友的名字?你们还想介绍哪位好朋友?

生:我的好朋友它长长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有点扎手,有尖尖的角,它有六个面。

师:你能有顺序地数给大家看看吗?大家都来数数。

生:六个面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面大。有的面小。它很听话,它不会乱滚,我很喜欢它,我家里有很多东西跟它长得一样。

师:你真聪明!对你的好朋友非常了解,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你们还有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吗?

生:我的好朋友是方方正正的,也有六个面,六个面是一样大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有尖尖的角,有点扎手,它也不会滚。

师:你真了不起,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

生1:为什么球爱滚?

师: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1:球没有平平的地方,所以爱滚。

生2:为什么圆柱站着不会滚,躺着才会滚?

生3:我知道,圆柱的上面和下面是平平的,所以能站稳,它的旁边是弯弯的所以会滚。

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球和圆柱都会滚,请大家把圆柱和球放在桌上滚一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发现球可以自由自在地滚,圆柱是直直地滚。

师:再提一个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但长方体是长长的,有些面大,有些面小,正方体是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会听、会看、还会问,很了不起!下面有四幅图,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四、应用拓展

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圆柱和球?(先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五、堂小结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而且还在校园里找到了很多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用途很广泛,到处可见。小朋友们今天回家看看自己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讲给你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

六、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七、后小记:

第2时

教学内容:你说我做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出自己的造型,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能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出自己的图形,能清楚地向他人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正确评价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教法:实验法。

学法: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数学问题。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分组讨论)

二、建立模型

、分组研究讨论。

学习要求:(1)讨论这些物体摆放的不同。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初构模型。

师:物体间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来分析,在小组中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出结果,明确空间关系。全班确定一下其空间位置关系。

3、情境迁移,再构模型。

情境呈现:几个几何体积木。

你说我摆,同桌互相进行游戏,随着空间位置关系确立,其积木的个数可以随之增加,说和摆的身份可以变化。

三、拓展应用、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正方体(正),圆柱(圆),球体(球)。再同桌互说,并用单个汉字写下来。再用空间位置关系来说。(其形状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2、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完成。

3、摸一摸,说一说。

这是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可以是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结合名称再支摸出相应的物体,这一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看一看,数一数。

对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搭积木的方法先协助解答。

四、总结回顾

、这节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五、板书设计:

六、后小记:

数学好玩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方法与过程:

、首先,通过选题,让学生发现选择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训练学生清晰加以表述。

2、其次通过,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合理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步骤。

3、最后,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实际操作环节,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解决问题的成果。

4、总结、反思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成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收获或体会、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并开展自评、互评和他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情感体验。

3、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

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第一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活动一

“议一议”

目的:通过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合理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以及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等。

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你们的教室里、校园里又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

(1)分析:面对这样一些数学问题,我们应该这样解决呢?

(2)讨论:看看淘气的校园,画面上的数学信息非常多,我们怎样做才能有条理的找到更多的数学信息,并且做到不遗漏呢?

(学生讨论)

(3)分工:为了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分工合作。

①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谁来做呢?又该怎样做?

②以一个小组为单位,教师示范如何分工。

③所有小组进行分工。教师要对个别小组进行帮组。

(4)指导学生怎样记录。

二、活动二

“做一做”

目的:通过合作等实际操作环节,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解决问题的成果。

过程:完成三个数学活动。

.分组找一找淘气校园里的数学信息。

(1)教师提出要求。

(2)学生分组活动。

2.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1)学生汇报。

(2)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说出有效的数学信息。

3.数一数,填一填。

(1)数出在操场上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人数,填在表中,完成任务。

(2)鼓励学生尝试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超出学习范围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三、全总结:

通过交流的方式总结全。关键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提出下节将要活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时

一、回顾上节所学内容。、上节,我们解决了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二、活动三“想一想”、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数学信息?

活动目的:通过这一活动总结、反思并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金额解决问题的成果。

(1)确认小组内的分工,重点提醒组长、记录员的任务。

(2)提出要求。

(3)小组活动。教师随时指导活动。

(4)交流汇报。

2、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学生交流。

(2)对学生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问题银行。

3、总结小组活动,对表现好的小组提出表扬。

三、带学生到操场进行数学活动。(可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此活动)、你的校园里有哪些数学信息?想不想调查一下?

(1)先在教室做好分工,提出要求。

(2)带领学生去操场进行观察、记录。

2、把学生带回教室。

3、小组内先进行整理。

4、学生交流汇报。、根据调查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

(2)解决部分问题。

6、活动总结。

四、自我评价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

、通过两节的数学活动,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能否从倾听、交流、以及在活动中能否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等方面,对自己的表现给予合理评价。

2、学生自评。

3、同伴互评。

五、全总结。

《一起做游戏》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90-9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堆一堆”和“玩一玩”以小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2、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方法与过程:

通过游戏的方法,对学过的内容加以巩固,并获得取胜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和重要的,获得良好情感体验。

3、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在“堆一堆”和“玩一玩”以小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2、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教学难点】

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教学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这节我们就来玩游戏,也许大家可能在游戏中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呢?

二、游戏一“堆一堆”

.赛前准备

(1)分组:可以分为几个大组进行比赛。

(2)比赛用品的分发:每组准备相同的几何体。

(3)赛前要检查物品数量与形状。

师:请大家数一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具中都有哪些好朋友?它们是什么形状?有几个?

2、明确游戏规则

(1)打开书自己阅读游戏规则。

(2)讨论游戏规则中讲了什么。

3、开展比赛,并计时

(1)游戏活动时间分钟。

(2)教师发出指令,开始游戏。

(3)总结此轮游戏中的经验。

(4)进行第二轮游戏。

()再次总结,得出堆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6)进行第三轮游戏,时间可限制在4分钟内。

4、决出胜者。

、还可以进行全班赛。

6、全班总结交流。

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三、游戏二

“玩一玩”

.游戏前准备

认牌识点数:

(1)抽出其中的几张牌,请学生说出牌面的点数。

(2)尤其是对A的认识,知道A代表1。

2、明确游戏规则

(1)打开书自己阅读游戏规则。

(2)讨论游戏规则中讲了什么。

(3)因为规则比较复杂,教师结合扑克牌做必要提示。

3、教师根据主题进行讲解。

(1)引导学生对游戏中出现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并进行判断。

例如:每人的点数已知,现在淘气的点数是8,笑笑的点数是9,淘气不继续摸牌肯定赢不了,所以就要引导学生讨论:淘气摸到几才能获胜?

(2)提醒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计算、思考、判断。

4、小组开展比赛。

(1)分组:可以分为4人小组进行比赛。在明确游戏规则和小组成员后,开始游戏。

(2)教师在各组间巡视,进行帮助指导。

(3)总结此轮游戏中的经验。

(4)进行第二轮游戏。

()再次总结,得出堆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6)根据时间,可以进行第三轮游戏。

四、全班总结交流。

全班交流,畅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以及游戏中发现的其他问题,或是游戏中要想取胜的“秘诀”等。

五、外练习

5.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备课) 篇五

一、计算。

5+6=

7+11=

4-3=

3+9=

8+7=

75+1=

9+0=

12-3=

二、填空。

1、小明有苹果5个,吃掉3个,还剩( )个。

2、汽车上有4个人,又上来2个,现在有( )人。

3、今天距北京奥运会还有23天,又过了两天,现在距北京奥运会还剩( )天。

三、列竖式计算。

3+5

7+9

8+8

四、生活应用。

1、今天,老陈请四个朋友去看戏,后来又加了几个人,要买七张票,问加了几个人?

2、小明的妈妈刚刚买了六个苹果,他的爸爸又买了八个苹果,问他们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五、附加题。

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篇六

主备:张晓旭

辅备人:王艳芳 齐凌燕 常艳霞 魏学英 赵旻英 李军梅 李军英

【单元教材分析】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专题,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诗歌的感性认识,在诗歌欣赏和童诗写作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

【设计理念】

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集中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

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单元总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准备:

搜集的资料及课件。

【单元教学重点】

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单元课时安排】

《讨论制定计划》

1课时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

1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

1课时 《太阳的话》《白桦》

1课时 《我们去看海》

1课时 《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课时 《给诗加腰》

1课时 《诗中的秋》 1课时 《单元测试》 2课时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讨论制定计划》

课时目标: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

3、制定活动计划。

4、根据“活动建议”和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开展哪些活动。教学重点: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教学难点: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预习

1、读一读:本部分共()阅读材料。

1、想一想:根据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2、找一找: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诗歌资料。教学过程

一、阅读单元导语,导入新课。(3分钟)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设计意图:从揭示主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出示教学目标(2分钟)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

3、制定活动计划。

4、根据“活动建议”和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三、小组合作探究,制订活动计划(25分钟)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1)6人一小组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3.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1)指名读“活动建议”。(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各小组回报,小组间提出疑问,小组成员学有所获,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四、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8分钟)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指定活动计划,使学生心中更加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迈进诗歌的殿堂。】

五.总结全文(1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

2、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

3、制定活动计划。板书设计

《讨论制定计划》

搜集诗歌

阅读材料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制订活动计划,引导学生自主指定活动计划,使学生心中更加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迈进诗歌的殿堂,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后练习题:

一、根据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填空。(6分)

1.我国是一个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已经有的历史。2.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屈原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还知道外国的等诗人。

3、“西江月”是,“夜行黄沙道中”是。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4分)海内存知己

凌寒独自开

王勃 夕阳无限好

天涯若比邻

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

春风花草香

杜甫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5分)

1、《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3、苏小妹认为黄山谷加上的“舞”和“隐”两个字仍不够理想,但比苏东坡加的两个字要美。

4、“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个诗句是描写秋天的。()

第二课时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一读:本部分共()阅读材料。

1、想一想:根据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2、找一找: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诗歌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3分钟)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

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设计意图:简介诗歌的由来,激起学生对文明古国文化的好奇心和热爱,有利于学习新知识。)

二、出示教学目标(2分钟)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学生初读古诗,质疑(5分钟)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3.学生质疑。

四、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3分钟)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2.自学。

五、小组内合作学习(15分钟)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

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古诗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5分钟)

1.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2.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5分钟)

八、总结全文(1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九、作业设计(1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教学反思:今天上了一节古诗歌,一节课下来,收获很多,因为这节课让我学会了太多的东西,从前一直对于古诗课是很茫然的,如何让孩子们在诗的意境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呢?我觉得学生们读得非常好,很有韵味,从整体的把握,再到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彤管(tóng)

搔首(sāo)

城隅(yú)B、姝(shú)

俟(sì)

踟蹰(chí)(chú)C、霏霏(fēi)戎车(róng)

戍边(shǔ)D、贻(yí)

娈(luán)

炜(wéi)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望风披糜

忧心忡忡

即来之,则安之

世外桃园 B.糜糜之音

纵横驰聘

弥天大谎

人才辈出 C.兵荒马乱

戍马倥偬

仓遑逃窜

箭拔弩张 D.寻物启事

莫名其妙

沧桑巨变

山清水秀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候 .C.行道迟迟: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4.下列各组句中,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岁亦莫止

B.忧心孔疚 C.彼路斯何

D.小人所腓

二.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0篇,有“诗三百”之称。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第三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一读:本部分共()阅读材料。

1、想一想:诗歌描述的情境。

2、找一找: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诗歌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3分钟)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设计意图: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激起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热爱,有利于学习新知识。)

二、出示教学目标(2分钟)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初读诗歌(6分钟)

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四、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

1.六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和质疑能力,对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掌握较好。)

五、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7分钟)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六、总结全文(1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设计(1分钟)

1、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诗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教学反思:古诗教学,我认为读非常重要,只有充分地读,才能深入理解诗句意思。本节课,我非常重视读,通过多层次地读,最终达到理解内容的目标。本节课分为几个层次地读,第一层次读的要求是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通过让学生轻声读、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四次的读书,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及词的节奏,达到了读准、读通顺的目标,也为下文教学读好诗句内容打好基础。第二层次是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这课教学通过了多次不同层次的读,学生的感情都能在读中体现出来,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课后练习题: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 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第四课时

《太阳的话》、《白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一读:本部分共()阅读材料。

2、想一想:现代诗和古诗的有什么不同。

3、找一找: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诗歌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分钟)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激起对诗歌的热爱。)

二、出示教学目标(2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四、品读诗歌,感悟意境(6分钟)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5分钟)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设计意图: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六首诗歌,通过六首诗歌的学习,对诗歌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为紧接下来的搜集诗歌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六、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7分钟)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①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七、总结全文(1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设计(1分钟)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设计意图: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六首诗歌,通过六首诗歌的学习,对诗歌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为紧接下来的搜集诗

歌的活动打下了基础。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板书设计

《太阳的话》、《白桦》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诗歌特点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教学反思:以朗读,背诵作为学习诗歌的主要手段。诗歌的内容理解有时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因此,读就成为最好的体会交流方式。在课上,我请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用心的去读,去品,去悟。师生在共同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读中品味诗歌的情,读中加深理解,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课后练习题 理解课文填空。

1.《太阳的话》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国著名诗人________,这是一首____诗。

2.《白桦》是____国著名诗人________的抒情诗,诗中写了白桦满身雪花,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________之美,它是的____________象征。

二、请在下面题目后的括号中用“√”或“×”判断句子的对错。1.《石灰吟》中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写的一首古代诗。()

3.如果按时间分类,《白桦》这首诗属于现代诗。()4.《天净沙·秋》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与诗同行

第一课时

《我们去看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掌握一些朗读的技巧。

2、进一步理解诗歌常用表述方法的运用。

3、欣赏诗歌,加深理解。

4、提高对诗歌的阅读、写作兴趣,能够尝试比照着写诗。

5、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感悟大海给我们的启迪。教学重难点:

欣赏诗歌,加深理解。提高对诗歌的阅读、写作兴趣,能够尝试比照着写诗。课前预习: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什么是诗歌。

3、通过预习课文,知道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3分钟)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你眼中的大海是怎洋的?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大家去海边游览一番,去感受大海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学习新知识。)

二、出示教学目标(2分钟)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掌握一些朗读的技巧。

2、进一步理解诗歌常用表述方法的运用。

3、欣赏诗歌,加深理解。

4、提高对诗歌的阅读、写作兴趣,能够尝试比照着写诗。

5、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感悟大海给我们的启迪。

三、初读诗歌(6分钟)

1、大声的自由朗读,扫清生字的障碍。

2、分小节抽生读诗,检查初读的情况。

3、强调“澎湃、胸怀”等词,既要读准后鼻音,还要带着感情。

4、再练习读诗,个人诵,全班齐诵。

四、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六人一小组合作学习

1、通过初读,你读明白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2、大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3、大海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我们的胸怀要像海一样宽大。)

4、这首儿童诗表达了而作者金波怎样的情感。

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小组赛读。

五、拓展延伸(15分钟)

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许会遇到许多麻烦事,也许会和朋友、亲

人发生矛盾,那么当时的你是如何处理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诗歌后,你又会如何处理这些情况?

六、总结全文(1分钟)

我们要像大海一样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宽容别人,同时也释放自己,那么相信所有的不开心都会消失。

七、布置作业(1分钟)

1、自选诗节,仿照句式,给每小节加上几句。

2、自选题材,尝试写一首诗。选类似的题材,想表达的情感,定各节内容,用表现方式。板书设计

《我们去看海》

启示:我们的胸怀要像海一样宽大。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从初读诗歌到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小组赛读,让学生从中懂得“要像大海一样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宽容别人,同时也释放自己,那么相信所有的不开心都会消失。”这个道理,课下尝试写一首诗。选类似的题材,想表达的情感,定各节内容,用表现方式。总之,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并学有所获。课后练习题 课文链接。

1.《我们去看海》是一首________诗。全诗以“我们去________”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去看海,既是对海的________与________,又是对生命的________与________。海给我们的启示

是多方面的:海纳百川,________;海蕴藏着财富,是________的宝库;海跃动着鲜活的________,海永远不会停止呼吸……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之情。2.写出它们的近义词。

胸怀——()

富足——()

动听——()

启迪——()

2.文中画“____”句子写出了我们对大海的()A.向往和追求

B.启迪与智慧

3.从“海的胸怀如此的宽大”这一句我想起的诗句是()A.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4.用四个字的成语来形容“海的富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大海给我们的启迪有(多选)()

A.海汇百川,胸怀宽大。

B.海蕴藏着财富,是取之不尽的宝库。

C.海跃动着鲜活的生命,海永远不会停止呼吸。D.海是生命的起源之地。

2.《致老鼠》是一首有趣的童诗。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和一般人________的老鼠:虽然老鼠要做________,但还是________它们。小诗人希望它们________,爱________,爱________,________地做事。小诗人把________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对有缺点的朋友没有________。让老鼠和________交朋友,表达了孩子的________愿望。

3.《爸爸的鼾声》是一首温情的童诗。小诗人善于运用形象的________,将爸爸的鼾声比成“山上的________”;爸爸的鼾声停了,他觉得好像是________到了站。全诗童趣盎然,充满________。

第二课时

《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教学目标: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2.尝试写诗。课前预习: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什么是诗歌。

3、通过预习课文,知道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

一、复习导入(3分钟)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教学目标(2分钟)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2.尝试写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8分钟)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

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小组合作学习(25分钟)

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2.妙用拟人: 3.运用夸张:4.运用假设

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诗歌朗诵是可以供每个学校、班级操作活动,但建议将活动一与活动二进行调换,学生可以在写完诗歌之后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可以借此朗诵自己的诗歌,以增强其成功感,提高写作诗歌的兴趣。)

四、总结全文(1分钟)

我们要像大海一样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宽容别人,同时也释放自己,那么相信所有的不开心都会消失。

五、布置作业(1分钟)读诗歌,试着写一首。板书设计

《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2.妙用拟人: 3.运用夸张:4.运用假设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节诗歌教学课,因为本单元是实践活动课,所以,与以前的诗歌教学也不一样,要把活动的意识带进来。所以,我把写诗这个活动穿插进去。既要运用我们的教学模式,又要突出活动的气息是我期望达到的。这节课我认为优点有:

1、朗读中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虽然前边也有老师的范读,但我不拘泥于这个范读,要求学生自读、对比度、想象画面读,引导他们有自己的朗读。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评价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杜绝了“好” “不错”“嗯”“行”的字眼,评价语言更有针对性。课后练习题

1.《致老鼠》是一首有趣的童诗。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和一般人________的老鼠:虽然老鼠要做________,但还是________它们。小诗人希望它们________,爱________,爱________,________地做事。小诗人把________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对有缺点的朋友没有________。让老鼠和________交朋友,表达了孩子的________愿望。

2.《爸爸的鼾声》是一首温情的童诗。小诗人善于运用形象的________,将爸爸的鼾声比成“山上的________”;爸爸的鼾声停了,他觉得好像是________到了站。全诗童趣盎然,充满________。

第三课时 《给诗加“腰”》

【教学目标】

1、赏析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推敲诗歌字句,尝试给诗填字,补充诗句,初步感受诗歌魅力。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用字的巧妙。

【教学难点】

1、给诗填字,补充诗句,感受推敲字词的乐趣,感受诗歌魅力。课前预习: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什么是诗歌。

3、通过预习课文,知道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入情入境。(3分钟)

1、指名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导语设计,在这首诗中有一句深入人心的名句,你们知道是哪一句吗?(春风又绿江南岸)因为什么?说说“绿”字好在哪里?

是呀,古人写诗用字是如此讲究,一个字就能让一句诗活起来,一个字让一句诗传诵千古。今天我们来学习“给诗加‘腰’”,感受一下古人是如何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设计意图:通过读诗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出示教学目标(2分钟)

1、赏析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推敲诗歌字句,尝试给诗填字,补充诗句,初步感受诗歌魅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18分钟)

1、①自由读课文,说说故事内容。②结合苏小妹的评价组内讨论一下个人加的诗“腰”。

1、自由读课文,说说故事内容。

2、品悟三人加的诗“腰”。出示课件: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山谷: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借助苏小妹的评价进行品味)

3、归纳加“腰”的要求。

①“腰”要符合全句的情感。美的事物要用能表现美的腰

②“腰”要能形象。如文中的拟人化的手法

③“腰”要传神。如“扶”的柔弱能很好的展现柳的美。

四、沙场练兵,挑战古人(10分钟)

1、加诗“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⑴:春风 吹绿了树梢 吹()了小草 吹()了河水 吹()了花苞(绿,俏,醒„鼓„皱)生回答,说理由,比较品析。

风___杨柳,雨__芭蕉(吹

吻 ;打

湿

欺)白云____雨____,青莲____香____。(作 化

泽万物

浸肺腑)(本组属于机动内容,可以作为拓展活动)

五、拓展(5分钟)

查找贾岛推敲字句的故事,赏析他的《题李凝幽居》。

六、总结全文(1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1分钟)1.背诵这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板书设计

《给诗加“腰”》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故事内容,然

后结合苏小妹的评价组内讨论一下个人加的诗“腰”。接着自由读课文,说说故事内容。学生能够推敲诗歌字句,尝试给诗填字,补充诗句,初步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课后练习题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逸闻趣事()

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③有名望的。(2)略加思索()

①简单。②简单扼要地叙述。③略微。(3)略胜一筹()

①胜利。②能够承担或承受。③比另一个优越。

2.根据文章内容,把苏小妹、苏东坡、黄山谷三人给诗加“腰”的字填在下面横线上。

(1)苏东坡: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2)黄山谷: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3)苏小妹: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

3.细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1)“给诗加‘腰’”,这“腰”加引号,表明具有特殊意义。()(2)苏小妹认为苏东坡的“摇”和“映”尽管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还不够美。()

(3)黄山谷认为自己的“舞”和“隐”要比苏东坡的“摇”和“映”略胜一筹。()

(4)黄山谷的“舞”运用了拟人,把柳的姿态写得更形象;“隐”运用了夸张,使月的皎洁更突出。()

(5)苏小妹的“扶”和“失”二字比苏东坡和黄山谷的都好,更准确,更生动得体。()

(6)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是想表现苏小妹在文学上的成就超过黄山谷和苏东坡二人。()

4.小朋友,请你也来加诗“腰”,开动脑筋啊!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

第四课时 《诗中的秋》

教学目标:

1、选择描写秋天的诗歌指导学生朗读,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出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

3、通过搜集整理秋天的诗歌,感受诗歌的特点与魅力。教学重点: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通过搜集整理秋天的诗歌,感受诗歌的特点与魅力。课前预习: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什么是诗歌。

3、通过预习课文,知道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读题,板书课题。《诗中的“秋”》

2、弄清作者回忆小时候在什么季节读诗?从文中哪些描写可以看

出?

二、出示教学目标(2分钟)

1、选择描写秋天的诗歌指导学生朗读,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出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

3、通过搜集整理秋天的诗歌,感受诗歌的特点与魅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

展开讨论,具体地深化归纳出四点方法:

1、联系生活读古诗。

2、读诗时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3、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4、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四、总结全文(1分钟)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明白了读诗时一定要认真,而不要马虎。要向作者那样,读诗读出了知识。所以,希望大家在往后的学习中,能够去善于观察,多增长一份知识。因为知识既是财富,又是能够改变命运的。来吧,同学们!一起去知识的王国遨游吧!

五、布置作业(1分钟)

再读《诗中的“秋”》体会意境,试着一写。板书设计

《诗中的“秋”》 联系生活读古诗。

读诗时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读古诗,读诗时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还有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从而让学生明白了在这篇课文中,我们明白了读诗时一定要认真,而不要马虎。要向作者那样,读诗读出了知识。课后练习题

1、“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4分)

2、品读“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回答两个问题。(4分)①如果要将“吟哦”换成另一个意思相近的词,你觉得可以换成哪个词? ②请你理解什么叫“很古典”?

3、请根据文中的叙述解释“捣衣”的意思。(2分)

4、如果将文中“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么?说说你的理由。(3分)

5、“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说说有哪些妙处?(4分)

6、请你写一个含有“秋”字的成语。(2分)

单元测试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cháng yáng

pãng

pài

hān shēng

piāo miǎo

jiã máo()

()

()()

()

二、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4分)

纤弱(qiān xiān)

皎洁(jiāo jiǎo)

难舍(shě shâ)

歌曲(qū

qǔ)

亲昵(ní

nì)

随即(jí

jì)

帆影(fān fán)

跳跃.(yào yuâ)

三、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8分)

1.随风潜入夜。2.

,两三点雨山前。

3.孤村落日残霞,。

4.野径云俱黑。5.轻风扶细柳,________________

____。6.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 _______________。7.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8.明月松间照,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先解释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9分)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 依依: 诗意: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惊鹊: 鸣蝉: 句意:

3.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残霞: 轻烟: 句意:

五、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词语。(3分)

1.诗经

元曲

唐诗

宋词

2.诗歌

《静夜思》

古诗

文学作品

3.雨雪霏霏

赤日炎炎

凉风习习

杨柳依依

六、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6分)

1.《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句中的“潜”透露出风很微,“细”说明雨极小。

()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

4.“清山露水,白草红叶黄花”一句写出了夏天色彩明丽的美景。

()

5.“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是出现的意思。

()

6.“七八个星天外,l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 写的《春夜喜雨》

中的句子。

()

七、句子加工厂。(10分)

1.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隔壁阿婆不是蹲在河边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改成陈述句)

5.通过读诗,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内容梳理(课文回放)。(30分)

1.《我们去看海》这首诗中“____

___”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全诗的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 ___

_______的感情。

2.《爸爸的鼾声》这首儿童诗运用形象的比喻,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就像____

______”,爸爸的鼾声停了,他又觉得“___

_______”。全诗情趣盎然,充满了父子亲情。

3.《致老鼠》这首儿童诗中,把老鼠当作了____

______,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最后,小诗人希望老鼠和________

__交上朋友,表现了_____

_____。

4.《给诗加“腰”》中苏小妹加的诗腰是“___

_______”和“_____

____”,他们加在诗句的中间,其实是诗眼,虽然仅用一字,却能出神入化。

5、在《春夜喜雨》一诗中,杜甫对“春夜雨”的本身特点作细致描写的诗句是

;想象雨后清晨百花盛开的美景的诗句是。

6.《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

的 诗。诗歌以

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白桦的,正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全诗表达了诗人对

和的 之情。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时间是,地点在,描写的景物有

等。

8.毛主席的《长征》中与《飞夺泸定桥》中讲的同一事件的诗句是。

九、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8分)

1.冬天是“千里冰封,”的银色世界。冬天是“

,万径人踪灭”的孤寂萧条。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的“

”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3.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4.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

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5.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意外惊喜。幸福就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的悠闲自得。幸福就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的美好祝愿。

十、理解感悟。(16分)

不必说夏时的古老传说,不必说商代的甲骨铭文,光是那历史长河中的文学著作就已使我们骄傲良多。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惟有诗歌是最亮的一颗星,是我心中那份执著的渴望,是我永远的追求。

我渴望诗中的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__________的笔下幻化成千光万彩,这是春的灵感,春的恋歌,诗中的情,诗中的景,诗一样的春色。

我渴望诗中的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__________的笔下婀娜.()多姿,这是夏的生命,夏的灵魂,诗中的花红,诗中的绿叶,诗一样的夏日。

我渴望诗中的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__________的笔下深邃.()悠远,这是秋的写照,秋的眷恋,诗中的枫林,诗中的落叶,诗一样的秋色。

我渴望诗中的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__________的笔下漫天飞舞,这是冬的精灵,冬的舞者,诗中的寒风,诗中的雪花,诗一样的塞.()外雪天。

诗是这历史尘埃.()中绽放的绝世之花,诗是华夏千年的不老传说,我渴望与 诗为友,相依相伴,举杯共赏,一起吟咏四季之情,历史之故。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2.解释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

骄傲良多: 漫天飞舞:

3.在文中的空线处填写诗人的名字。(4分)4.仿照画“——”句子造句。(3分)

5.另外写出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诗句各一句。(4分)春: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得分__________

卷首寄语——

亲爱的同学,经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仔细审题,认真答卷,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3分为书写卷面分。答卷时间为100分钟。希望你的试卷有一张清秀的面孔,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现在就动笔吧!请你先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2分)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败。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根据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填空。(6分)

1.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2.通过收集资料,我还知道了诗歌的分类。按题材分,可以分为边塞诗、(思乡)诗、(山水田园)诗和咏物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3. 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还知道外国的(拜伦)、(普希金)等诗人。

4、“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4分)

海内存知己

凌寒独自开

王 勃 夕阳无限好

天涯若比邻

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

春风花草香

杜 甫

(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

王 勃)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杜 甫)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5分)

1、《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3、苏小妹认为黄山谷加上的“舞”和“隐”两个字仍不够理想,但比苏东坡加的两个字要美。(√)

4、“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个诗句是描写秋天的。(×)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2分)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诗经、唐诗、宋词、元曲)

2、雨雪霏霏 赤日炎炎 凉风习习杨柳依依(杨柳依依 赤日炎炎

凉风习习

雨雪霏霏)

五、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A)

A.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的《出塞》 C.杜牧的《江南春》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出自 的诗。(B)A.苏轼 B.文天祥 C.李白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出自 的《春夜喜雨》。(C)A.白居易 B.辛弃疾 C.杜甫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晓”的意思是。(B)A.使人知道 B.天刚亮的时候 C.晓得,知道,懂得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A)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六、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5分)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4、当我们浪费粮食里,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七、我向大家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5分)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叫《登鹳鹊楼》。我还能把它默写出来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推荐的理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

八、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3分)

在诗歌的海洋中,知道了如何欣赏诗歌,再读诗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所处境界。还学会了如何写诗,懂得了现代诗的自由格式,只需押韵,不限制格式。而古体诗的格式有限制,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25分)

一、阅读

(一)。(11分)

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后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他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讥讽(嘲讽)感慨(感叹)

2、“桃花始盛开”是怎样的景象?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2分)这句话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意思是说四月的时候人们生活的地方百花已经凋谢的长不多了,但

是这山上的寺庙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2、文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一失”指的是沈括觉得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自相矛盾。

。(2分)

3、沈括是怎样发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白居易的呢?请用“—”划出来。(2分)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答:勤奋学习各种知识,才能写好文章,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做出判断。人在判断一件事情对与错时,要先自己进行考察,不要盲目判断,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二、阅读

(二)(14分)一字之师

晚唐诗人郑谷,(不但)诗写得好,(而且)为人谦逊,所以人们乐于向他请教。“一字之师”说的就是他与诗僧齐已的故事。某年冬天,齐已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郑谷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十分赞赏,但他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他对齐已说:花开枝头,总有时间先后,只是人们不觉察,才误以为数枝同时开放。从诗题《早梅》来说,‘数枝梅’

已不为早,不如改为‘一枝开’。”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1、为短文加个小标题写在横线上。(2分)

2、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用“—”画出郑谷改字的理由。(2分)

4、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在哪里呢?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一枝”紧扣诗题,更能突出梅之“早”,显出梅不同寻常。

5、你认为郑谷和齐已分别是怎么样的人呢?(2分)郑谷:善于思考,为人谦逊,耿直。

齐已:虚心,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6、在修改作文中你有没有因一两个字而伤脑筋呢?你认为有这样的必要吗?(3分)答:有。

有必要。有时修改作文一两字,能使表达更加精炼、传神,也可培养我们的鉴赏能

力和理论水平。只有经过认真的修改,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第三部分:习作积累与运用(35分)

一、小练笔。(5分)

走过《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综合学习活动,请你谈谈在此次活动

中的收获,还可以谈谈此次活动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50字以上)这种全面的学习活动。通过全面学习,广泛阅读诗歌,不仅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但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刻的诗歌文化的祖国,欣赏内在美和情感的诗,理解诗歌的意义,真正受益的交易。

学习写诗,我们也尝试写一些孩子般的充满经文的感受时,“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虽然有一个不足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孩子般的使自己感到惊讶。“

二、笔下生花。(30分)

我们搜集阅读了许多诗歌,想想他们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的,然后让我们也试着用一首诗来写写生活。(望能大胆想象,写出自己的情感)

大 海 睡 着 了

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

7.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备课) 篇七

什么是图谱? 图: 用一定的色彩和线条等绘制出来的形象。 谱:从言普声。 籍録也。 按照事物的类别或系统编排记录。在音乐中图谱可以解释为:用一定的色彩、线条或图形等按照音乐的系统特性将其形象地绘制出来。 由于图谱教学具有形象性,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经常能用到, 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抽象难理解, 早有奥尔夫替我们解决了教学中的这一难点。 他仅用了几个符号 (图谱) , 结合儿童的语言特色, 使音乐的形象更加突出, 层次分明、化难为易。 《水族馆》是小学二年级的音乐教材, 在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启示下, 整首乐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图谱教学法, 利用图谱的形象思维跟音乐活动的巧妙合体, 使学习内容的难度大大减弱, 让学生在欣赏时不会因为听不懂而坐立不安、左右为难。 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具有了一定的音乐技能, 而且获得了艺术美的熏陶, 获得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图谱教学给《水族馆》一课带来的便利。

一、选用图谱, 树立音乐角色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 著名音乐家德彪西曾说:“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 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 像风, 像天空, 像海洋。”的确,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不同的想法。 但在具体的音乐欣赏教学中, 我们要结合乐曲创作者的本意进行欣赏教学, 还要善于运用有效方法准确地帮助学生想象感受音乐。

如:《水族馆》整首乐曲主要描述了两个音乐角色:柔软的水中植物与活泼的水中动物。 在分辨这两种角色时, 我采用听音乐, 为音乐选择合适的线条的方法进行教学。 再给出三个图形:竖形曲线, 竖线, 圆形, 请学生听完后选择与音乐旋律较接近的图片。 通过这样的形象教学, 学生一下子就能判断出这段旋律选择的图形是曲线, 因为音乐旋律缓慢轻柔, 曲线的表达最合适。 再进一步设计问题:这段音乐最适合表现水中的哪一角色? 是柔软的水中植物还是活泼的水中动物? 这样一来, 这段音乐的音乐角色便清晰地产生了, 抽象的音乐一下子变得形象又直观, 轻而易举地达到了原先设定的教学目的。

二、创编图谱, 展现音乐结构

图谱是一个广阔的概念, 它形形色色, 可以是线条, 可以是图形。 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 自己去创造, 是最重要的。 ”图谱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本身启发或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或发现音乐, 培养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水族馆》的第二板块“小鱼吐泡泡”, 这段旋律节奏密集, 整八小节都用了十六分节奏、旋律每一小节往下走一个音域, 音乐虽明快但夹杂着快速的连贯, 就好像“小鱼”在水中一边不停地吐着泡泡, 一边从水的顶端游到水底。 在教学时, 首先请学生对音乐角色“小鱼吐泡泡”进行创编图谱, 大多数学生选用了“●”表示小鱼的泡泡, 这一图谱既能表现小鱼的泡泡, 画起来又简单, 是最合适的图谱。 当第一遍听音乐时学生根本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 只能说出音乐表现的大体情绪。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体会并记忆乐曲, 老师根据学生提供的图谱进行听音乐画图谱, 黑板上呈现出整个板块的音乐结构图:由四个小 “●”组成一个大圆圈, 一共是八个大圆, 但这八个大圆也不是在一条直线上, 而是台阶式一个一个向下。

当学生看着图谱复听音乐的时候, 已经对音乐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有了深刻体会, 它不是一根线条式的直上直下, 也不是盘山公路式的螺旋下行, 而是“小泡泡”组成“大泡泡”, “大泡泡”又台阶式地一步一步下行。 本来模糊相似的音乐在图谱的诠释下显得那样富有生机与多变, 再配合相应的音乐活动, 几遍下来, 学生自然能把这段音乐铭记于心中。

三、运用图谱, 明晰音乐旋律

听音乐画旋律线, 是音乐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 通过画旋律线感知旋律的走向, 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情绪的起伏和乐句的长短或连贯或跳跃。

如《水族馆》的第四板块:“小鱼再见”这一情景的音乐是一个音阶下行, 但在旋律进行到快结束时又变为上行音阶, 就好像表现了小鱼们从水的最顶端一路滑翔游到水底, 再稍作停留与水草告别, 转身再游向大海, 越游越远, 最后消失在海底。 (图谱展示是从上而下再往上的由圆形泡泡组成的曲线, 最后消失在大海的泡泡再设计成又大变小的形状对比。 )

在这一情景音乐的教学中, 我采用了听旋律画旋律线的方法感受旋律的走向, 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小鱼”“越游越远”, 我还特意选用形状大小不一的图谱表现。 这样边听音乐边画旋律线, 学生清晰直观地分辨出音乐表达的意境, 体会到“小鱼”在游玩一天后快乐回家的心情。

四、比较图谱, 突破乐曲难点

比较是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 它可以把相似的几种知识通过对比找出各自的特点。 我们的教研员王老师在研讨时经常会提醒老师要活用比较的方法教学。 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难点, 突破重点,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水族馆》教学中我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水族馆》的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是相似的两个板块乐段, 在乐曲教学时把他们称作“A”和“A’”, 区分这两个板块乐段的异同是我设计本课时的一个重点。在学习“A”板块音乐时, 音乐图谱设计成三个相同的曲线。当欣赏“A’”板块时, 图谱设计成前半段与“A”的前半段相似, 但后半段加入了圆形图谱和竖形曲线图谱。 然后将两段音乐图谱进行比较, 由此可以看出, “A”和“A’”前半部分音乐是相似的, 后半部分是不同的。 他们后半部分的区别在哪里呢?“A’”部分出现了 “●”— ——小鱼的踪迹, 就好像小鱼与水草一起玩游戏, 做了好朋友。

通过图谱比较, 使学生的视觉体验与听觉体验联系在一起,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更好地分辨了两段音乐的异同, 对音乐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8.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备课) 篇八

1.口算。(10分)

15米+5米= 17厘米-7厘米=

15厘米+6厘米= 18米-6米=

35厘米+7厘米= 50厘米+50厘米=

25米+5米= 22米+4米=

59厘米-9厘米= 1米-3厘米=

2.列竖式计算。(6分)

45+7= 25+6= 24-5=

3. 在○里填上“<”“>”或“=”。(6分)

4米5米 28厘米82厘米

100厘米1米 6米90厘米

8厘米8米 2米40厘米

二、填空。(22分)

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4分)

2.过两点最多能画( )条线段。(2分)

3.( )米和( )厘米一样长。(4分)

4.看一看,填一填。(4分)

回形针长( )厘米 铅笔长( )厘米。

5.量一量,填一填。(4分)

长( )厘米 长( )厘米

6.数一数,下面共有几条线段?(4分)

( )条

三、判一判。(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住保ǎ阜郑?

1.一张单人床长2米。 ( )

2.一枝自动水笔的长是16厘米。( )

3.小红爸爸的身高有170米。( )

4.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

四、选一选。(8分)

1.下图中,线段是( )。

① ② ③

2.要知道操场跑道有多长,应该用( )来量。

①三角尺 ②米尺 ③卷尺

3.冰箱大约高( )。

①75厘米 ②75米 ③175厘米

4.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

①厘米 ②米 ③分米

五、画一画。(12分)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长的线段。

3.画一条比7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

4.在距离 2厘米处画一个□,5厘米处画一个○。

六、解决问题。(28分)

1.小明高90厘米,爸爸比小明高80厘米。爸爸高多少厘米?(5分)

2.一条绳子长40米,用去了10米,还剩多少米?(5分)

3.一支铅笔原长19厘米,现在变成14厘米,用去了多少厘米?(6分)

4.一条绳子长2米,3条绳子连接在一起,一共长多少米?(6分)

上一篇:解读神十太空授课五个实验下一篇:初中英语作业批改的创新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