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共11篇)
1.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 篇一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己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财富和资源。未来社会要求企业具有“快速应变”的能力,能够及时有效把握市场形势,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为此,企业必须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依靠有效的信息技术开拓市场,提高竞争能力,以便在社会上立足。在工业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物质为主的经济结构的重心:而在信息社会时代,经济的发展重心转向了信息。在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不断装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分和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劳动生产率因此得到极大提高。目前,信息化已成为度量经济运动质量与效率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各国、各地区都把信息化看作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关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化能力的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重组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企业进行集团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耗费一部分资源来实现信息化,目的就是为了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所以不管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或者管理信息系统,无论是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或者互联网、内部网,它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企业在国内国际上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的必然之路,未来的企业都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方面有劣势也有优势。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比较落后。社会经济秩序不规范,有形市场尚不完善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物流系统、支付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企业间销售、采购、财务结算等业务往来困难。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尚待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企业资信度差,相互间资金拖欠严重,加之对计算机和网络犯罪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技术防范手段,使得企业开展网上交易的积极性不高。社会对企业信息化的支撑体系也还有待完善。这主要体现在:(1)缺乏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相关的标准和规范。(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完善。(3)缺乏信息服务的良好宏观环境。造成现今信息化状态的原因主要是我国整体对信息化认识不够全面,企业对信息化信心不足,领导层对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强度还不够,导致对信息化的投入力量和技术力量不足。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够重视,遇到技术上的难关轻易放弃。目前,我国已经重视并在借鉴国外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呈现出不少的问题,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相比,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程度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总体上落后大约有10年左右的,虽然少数企业已经达到或接近了国际水平.归纳起来说,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差距主要包括思想意识的差距,投入力度的差距和实施效果的差距.另外企业的IT人才短缺及不稳定也是很重要的问题.现存主要问题和差距如下:
(1)领导重视不足。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但总体程度还不够.(2)资金没有保障。企业信息化,特别是大型企业的信息化,需要较大的,并持续的资金投入,但实际情况却往往不如人意.(3)人才流失严重。国有大型企业往往拥有大批人才,其中也包括信息化建设人才.然而,由于企业体制和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地位问题,致使国有大型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大量外流.信息化建设队伍的稳定已经成为国有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4)支持核心业务不足。许多企业的信息化一开始都是由信息技术驱动,没有和企业自身的主营业务挂钩.(5)缺乏整体规划。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很随意,比较实际的企业也只是做到了以业务为核心.这固然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关,但这并不能成为不做整体规划的理由.信息化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庞大到覆盖企业的方方面面,每一个角落,没有完善的总体规划必然带来冲突.(6)内外合作欠缺经验。很多国有大型企业因为自己拥有较为强大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所以常常包揽企业信息化的一切,闭门造车,不愿意对外合作.这样既不利于外部先进思想和技术的引入,也不利于自身队伍的健康成长.实际上,企业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适当地采取拿来主义,要善于利用外部力量.我认为,我国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和完善我国企业信息化:(1).以“两化融合”带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2)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信息化进程中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3)注意行业/区域信息化均衡发展,相互促进;(4)从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和普及应用三个层次全面推进我国信息化发展;(5)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保障环境;(6)改革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2.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 篇二
一、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 网络应用不充分
目前, 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建立了比较好的网络基础设施, 上网的个人、企业和机构增长迅猛, 截至到2006年12月31日, 内地上网用户总数1.35亿。有专家预见, 在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等新的推动力作用下, 我国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商务市场。据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对300家国家重点企业的调查, 80%以上被调查企业已建立办公自动化 (O A) 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MIS) , 70%以上接入Internet, 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但是, 利用网络开展信息服务的层次较低, 多数仅在网上建立了E-mail地址, 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但长时间不更新信息, 成为有名无实的空站。相比之下, 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以上的大企业已借助Internet广泛开展商务活动。此外,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 现货市场、有形市场还不完善, 企业信用差, 资金拖欠严重, 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和制度保障, 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对发展电子商务的信心和紧迫感。
2. 信息技术条件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 尤其是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大量掌握信息技术的各类人才进入企业, 为企业实现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信息技术产品不断更新, 价格不断下降, 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使得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普及, 信息网络得到迅猛发展, 共用数据交换网络日益普及, 为企业实现信息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同时, 也应当看到国产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力还相对较弱, 我国IT厂商主要能提供PC、硬盘、显示器、终端等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 而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方面能力明显不足, 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懂得管理的高层次人才缺乏。这种情况导致了企业信息化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后期维护与协调难等, 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宝钢为例, 虽然宝钢位居世界500强, 但是很多的产品都是依靠技术简单的设备进行的, 在信息化方面远远没有达到世界先进企业的行列,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资金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不重视。
3. 管理信息化投资匮乏
目前, 许多企业, 尤其是大中型企业都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 以期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但总的来看,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据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统计, 这300家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投资累计仅占总资产的0.3%, 与发达国家大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占8%~10%的水平相距甚远。华联集团是近几年信息化投资最大的企业之一, 2006年华联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 但是其信息化投资额仅为1000万元。而同样作为零售行业的家乐福, 仅2006年的信息化投入达到了2亿美元, 远远超过了华联集团。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的策略
从宏观上对企业管理信息化有一个整体认识后, 企业要想着手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 还必须有相应的策略, 企业管理信息化策略是从“战术”的层面, 具体提出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了解这些策略和措施, 可以使企业少走弯路,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策略有以下几个:
1. 制定管理信息化目标
信息化是动态的, 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面向未来的眼光。未来的企业肯定是纵横交错、互相协作、随时能实现分离重组的、竞争又合作的一种社会组织。对于这种未来的发展趋势, 已经有虚拟企业、电子商务等实现形式, 那么企业就应该参考己有的这些形式, 同时预测未来的信息技术对企业还会有哪些支持, 基于这些分析和预测一个信息化建设3~5年的中期规划。如果能看得更远一点, 做一个长期规划也未尝不可, 只是信息技术发展太快, 做一个5年的规划都有些困难。必须要注意的是, 这个信息化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目标和企业整体规划结合起来, 以实现或适度超前企业目标为依据, 而不能盲目追新求大。如果不协调好信息化的规划与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 将会为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留下一个可怕的陷阱。做好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以后, 就要将这个规划分解为若干阶段、若干个项目予以实施、逐步推进。
2. 重视企业管理信息化对核心业务的支持
企业的资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稀缺的, 这就迫使企业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与对手竞争的“刀刃”上, 这里的刀刃, 即为企业的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是为了当摆设, 也多半不是为了通过信息化的本身赚钱, 而是希望信息化使企业的核心业务因为有了信息化的支持而赚更多的钱。这就对信息化的项目有个取舍先后的问题, 每个企业都有能体现自己竞争力的核心业务, 正是因为这些核心业务, 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因而, 在规划信息化项目时, 就必须将辅助核心业务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信息化项目置于优先建设的地位, 同时集中注意力将这些项目搞好。而对于非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原则上往后排, 并且鼓励这些部门的人员自己主动创造条件, 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信息化建设。
3. 科学决策, 规避信息化风险
企业管理信息化必须慎重选择投资策略, 注重投资效益, 采取各种方式规避信息化风险, 保证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必须认识到, 信息化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 要分阶段、分模块,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次性的, 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 分多阶段投入。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有企业自身管理因素, 有市场因素, 也有技术因素。如果某些因素出现意外变化, 或某些环节实施有问题, 都有可能导致信息化工程局部或整体的失败。另外, 企业一次投资过大, 而迟迟不能带来效益的提升, 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甚至带来破产风险。规避信息化建设风险具体措施主要有:第一, 在进行信息化决策时, 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 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 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 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 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第二, 制订信息化决策需要专家与咨询机构的支持, 企业应当在第三方咨询顾问机构的帮助和组织下, 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的要求和不同阶段、不同应用系统的项目内容, 制定标书, 这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第三, 面向国内外IT企业进行广泛招标, 充分比较各系统, 选择较成熟, 可扩展性强的产品, 保证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 是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通过这种模式, 企业对互联网络的运用就不仅仅局限于广告信息的发布和简单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 而是将网络“突破地域限制”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帮助企业解决以往在管理信息化方面遇到的成本高、维护难等客观存在的问题。虽然目前它在实际中的应用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我们不可否认管理信息化为企业的IT运营带来了新的选择, 对于某些企业而言甚至是一种更佳的选择。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 企业信息化正在融入越来越多的企业。企业信息化已经从一个词汇、一个术语变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一种新的管理机制。本文将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网络
参考文献
[1]罗鸿等编著:《ERP原理、设计、实施》[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版
3.企业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三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1.企业信息化概述
1.1基本涵义
企业信息化是运用现代信息科技,进行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工程。这一概念还包含几层意义:首先,企业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为前提;其次,企业信息化以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各种信息系统为核心;第三,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长期持续推进的动态过程。
1.2企业信息化现状
国资委信息中心2003年对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现状和趋势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8.6%的大型企业制定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并且有92.6%的大型企业设立了信息化管理机构或部门。调查还显示,有95.9%的大型企业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企业的内部网络系统,97.7%的企业已经通过数据专线、ADSL、光纤等方式,接入了国际互联网,76.7%的大型企业拥有统一对外的网站。此外,大型企业中有72.1%建成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有60%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企业信息化的效益正在显现。例如,青岛海尔集团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后,资金周转次数提高了150%,集团各部门对客户信息的平均反应速度从36天降低到10天,国内采购周期从10天缩短为3天,对定单的处理时间从7天降低到1天,实现了接近100%的网上采购和80%的网上货款支付。
2.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
信息化观念落后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很多经营者信息化观念淡薄,有的不完全知道信息化概念,不懂得企业信息化的战略价值和重要意义,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有的经营者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态度冷淡,认为可有可无,对推进信息化不积极。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明显的不足,造成很多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持等待、观望、慢慢来的消极态度。有的经营者对信息化项目期望值过高,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甚至仅仅把它看成是纯技术的问题,如让技术部门主持信息化、盲目追求软件的高档次和高功能、没有意识到行业性限制,这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难以迅速推进。
2.2企业信息化投资不合理
我国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着资金拖欠、自有资金周转较慢、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加上企业自身经营风险高,造成企业资金相对缺少,最后资金短缺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项艰苦而又长期的工作,实施周期长,风险高,这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中小企业由于存在实力弱、管理水平低、信誉差等缺陷,在融资方面一直比较困难,以至于许多企业根本负担不起如此巨大的信息化建设费用。何况信息化的建设既要购买硬件和软件、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搞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又要在信息系统建立完毕后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这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难以改变少花钱多办事、开支第一、需求其次的心态和实际情况,这样,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往往表现为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的实施过程。
2.3信息化人才匮乏
信息化人才匮乏也是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的症结。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人,企业信息化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需要既懂得经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往往只注重硬件、网络环境、系统应用情况等,缺乏高水平的专业网络管理人才。
3.改善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展现状的对策
3.1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
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绝不是企业利用计算机,而是一个企业和市场完全结合的系统工程。它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一定要让企业经营者对信息化有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小企业增强信息化意识应当着重抓住增强“四个意识”,即:信息化意识、主体意识、风险意识和学习意识。中小企业经营者要对企业信息化予以高度重视,这单说的重视不仅仅是思想上的重视,更需要的是实践上的重视。经营者思想的重视,可以确保企业信息化战略方向的正确,使之认识到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从管理层给予大力支持;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实践上的重视,则直接决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败。
3.2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投资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那么企业就应该考虑怎样以更少的投资获得更大的效益。绝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和产品,而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即以小投入迈出第一步,以后逐步投入,赚回利润再投入,以换取更多的利润,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企业应当遵循既定的规划和战略,坚持实用原则,避免好大喜功、一步到位的盲目投资,做到逐步规划、逐步实现、制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使得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互统一、相互补充,短期目标根据长期目标而制订,长期目标根据短期目标而调整,对长期目标要有坚定的信念,对长期目标要作到充分完成、超额完成,确保长期目标的实现。如此稳扎稳打的建设战略才能杜绝资源的浪费,降低资金使用的风险,确保投入资金的合理使用。企业应尽可能地利用政府的相应扶持政策,解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利用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在解决资金问题后,更重要的是资金的合理使用,因为资金的使用关系到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应用的成败,合理的使用、良性的循环发展能够积极地推动信息化的发展。
3.3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对企业来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合理开发、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全方位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防止企业人才流失。同时,企业应加大对企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制订信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力争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培养一批既精通经济相关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要注意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努力培养一大批能够熟练操作运用计算机的技术人员,使我国企业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派部分员工到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及先进的大企业去学习和培训,或定期请专家来企业培训员工,对急需的核心人才一要舍得投资引进,要善于和专科院校合作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或相关从业人员执教,或者到其他企业的优秀团队中学习,从而起到共同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鲁滨.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张士玉,黄艳,赵森茂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途径[J].企业管理,2008,(1):104.
4.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 篇四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原因,防范措施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 informatization taking jiabao dairy industr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On the one hand, it can present the cash flow, repayment abilit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n enterprise,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also reflect the cohesion of an enterprise and the creativity of its employees.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the most basic standard to measure whether an enterprise is honest and trustworthy.High-quality and goo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can highlight the cultural value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an enterpris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its overall image.If the information distortion or a variety of illegal means to deliberately cover up the true information, it is bound to be unable to convince peop 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In addition, enterprises that provide untru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ail in management, and the public will question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integrit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In this paper, the main caus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in-depth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oces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accounting integrity to play a role in the study,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enterprises to improve accounting integrity.Key words: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current situation, reasons, preventive measures 目 录 一 绪论 1 二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概述 2(一)中小企业概述 2(二)会计信息化相关理论 2 1.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2 2.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2 3.会计信息化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3(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4 1.国外研究综述 4 2.国内研究综述 5 三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一)佳宝乳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实践 6 1.佳宝乳业公司简介 6 2.佳宝乳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现状 6(二)该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7 1.企业领导重视不够 7 2.信息渠道闭塞、业财融合受阻 7 3.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 7 4.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8 5.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不完善 8 四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存在问题的对策 9(一)让企业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充分地了解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9(二)积极推进业财一体化融合 9(三)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9(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部门间沟通合作 10(五)加强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 10 结 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一 绪论 如今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变得更加先进,信息化深刻地影响各个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会计行业因为信息化的出现而受到深刻影响[2]。在古代社会,人们通过结绳记事与刻石计数的方式来记录信息,如今出现了信息化技术,并且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产物。如今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推动了我国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多工作岗位,是政府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城镇就业岗位,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和进步,信息化与会计行业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了会计管理水平。然而部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以此中小企业应当以信息化发展趋势为导向,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尽量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本文对山东省济南市佳宝乳业有限公司展开研究与分析,深入研究与分析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分析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概述(一)中小企业概述 中小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由于规模有限,导致人才与资源储备不足,所以通常中小企业一般会将资金投向大企业不会关注的市场领域,进一步优化单一细小产品,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随着目前的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小企业推行的是以专补缺以及以小补大的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发展成绩[3]。
行业不同,划分的标准有所差异。举例来说,对于农林牧这类行业而言,凡是其营业收入大于20000万的企业则可以划分为大型企业,而营业收入小于该数的企业又可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类企业,而划分标准依然是营业收入,三类企业划分界限分别是500万以上、50万以上以及低于50万。而在零售行业划分标准则不同,大型企业需同时满足有300人员工和20000万元营业收入的标准。而低于此标准则属于中小型企业,其中中型企业需满足50人员工和500万元营业收入的标准。小型企业的标准是从业人员至少有10人,同时营业收入超过100万元,而微型企业的标准是从业人员少于10人,或者营业收入低于100万元。
(二)会计信息化理论阐述 1.会计信息化的定义 会计信息化指的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企业将信息技术与会计业务紧密结合是未来企业紧跟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广义层面的会计信息化指的是和实际会计工作信息化有关的工作事项。如今我国对会计信息的界定比较宽泛,在有的人看来会计信息化等同于会计信息系统,或计算机会计,即企业在处理会计账务与财务管理各项工作中引入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相关技术。之所以出现会计信息化,并不仅仅是为了将手工记账取而代之,更是为了实现手工记账无法做到的功能,以至于会计实务工作与之前完全不同,也拉开了会计理论研究全新的帷幕。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一方面需熟练掌握会计软件,另一方面还需通过软件来完成日常会计工作,将计算机与会计工作相结合。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化指的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工作相结合[5]。
2.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会计信息化表现出以下四个特征:
(1)普遍性特征。会计领域涉及范围广泛,会计教育、管理以及理论等均在其涵盖范围当中,并且各个方面均与会计信息化有所联系。如今,会计信息化领域不断拓宽,相关的技术也更加成熟,然而要真正达到会计信息化标准的目标还需进一步加强 [6]。尤其是对于会计处理而言,因为技术持续革新与升级,人们普遍忽略了理论研究,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将信息化技术大量应用于会计行业,构建起一套高效的会计信息化体系。
(2)集成性。会计信息化覆盖的领域逐渐增加,在高速发展的计算机辅助之下,如今大部分企业实现了数据共享并建立了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独立记账体系,这也就是会计信息化集成性特征的表现。以下为构成信息集成的三部分内容:一是集成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标志着企业内部所有数据实现了企业和部门的信息共享。二是集成企业与产业链成员之间的信息,企业在掌握内部信息的基础上还需对外界利益关系着信息进行掌握,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效率和水平的目标。三是集成会计领域信息,从而解决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问题,通过该办法能够起到满足企业需求和减少会计难度的作用。
(3)动态性。又叫做“实时性”或“同步性”,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以时间上的动态性为主。以动态的方式来处理数据,随着企业业务的正常推进,会计信息系统就能快速录入数据,展开相应的分类计算,进而以动态的方式呈现企业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而且企业也通过动态的方式来收集相关数据,若企业正常推进各项业务,则会计信息系统将及时录入会计数据,之后将进行处理。
(4)渐进性。如今是一个广泛利用信息技术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人工记账方式更加繁琐,所以会计信息化技术应运而生。但是会计信息化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首先需要将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模式紧密结合,进而为实现信息化目标做好铺垫。同时传统会计模式是会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当会计理论发展与会计信息化相辅相成,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才能实现。并且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进一步创新会计模式,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得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从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会计信息化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在科技手段不断发展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更加成熟与完善的形势下,社会与经济等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长期以来的手工记账方式以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而且极有发生差错,所以非常有必要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会计领域,这是会计行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传统会计理论与核算过程中,会计信息化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7]。
(1)在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财务实务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今人们对会计实务中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还有一定偏差,人为会计信息化无所不能,不用依靠会计从业人员,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批会计从业人员下岗,人工操作被机器所取代。还有的人提出,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并不明显,本质上它只是取代了盘算的功能。可实际情况是,会计信息化的广泛采用促使传统会计工作实务环境有了明显改变,随着信息化与会计行业紧密结合,过去人工记账被计算机记账所取代,只要借助一个会计信息化系统就能开展和完成众多的会计业务,使传统会计工作的实务环境有了显著的变化。
(2)可以使会计管理职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和体现。在会计信息化被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将明显降低会计工作的难度,信息系统能够及时自动地开展数据录入与处理工作,这样会计从业人员就可以在会计管理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会计从业人员有大量的时间来深入分析业务以及客户的会计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数据模型,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全面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3)随着信息技术更加普遍,有利于实现信息高效传递,并且信息的功能将变得更完善,也能提高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对会计数据的把握更具体,也能提高分析的合理性,从而有效防范徇私舞弊与人为造假的情况发生,保证信息安全可靠。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会计信息化指的是将信息技术与会计工作相结合,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关键。上世纪末期,信息技术迅速风靡全球,随后迅速向各大行业发起冲击,包括工业界、服务界以及会计界。我国有关会计信息化的研究并未过多涉及实践研究,则其他国家的会计信息化研究则以实践为主,因为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出现的时间相对滞后,因此国外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更完善,国外企业在处理账务过程中广泛地采用会计信息化。举例来说,首家利用计算机向员工发放工资的企业为美国通用电气,时间为1954年。《会计信息系统》是由美国教授编著,书中详细介绍了研究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的过程,而此书的重点放在了付款、采购、回笼资金、库存管理几个领域之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涉及在系统设置和应用两个方面,而还有部分大型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信息化综合性人才、集成化、信息化建设控、对外合作等多个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全面推行以上措施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2.国内研究综述 如今会计行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加完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革新使会计实务工作更加高效,会计决策与控制能力不断提升。在我国,会计领域中采用的现代技术称为会计电算化,20世纪50年代会计信息化逐渐取代了会计电算化。相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会计信息化出现的时间晚了将近20年。如今会计信息化系统涵盖了以下几种模式,即财务部门独立采用的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于企业与集团的会计信息系统等。并且部分研究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发现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具有开放、集成、人机协作、管理方法与技术全面结合的特生,而且具备复杂与规范的特征。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有些企业管理人员忽略了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尽管有些企业发展很快,管理能力并未得到提升,不利于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此外有些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无法与企业信息紧密结合,导致财务数据与业务信息不能相互影响,使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受到阻碍和不利影响,学者李捷通过研究提出的观点是:当前部分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化内涵的理解比较肤浅,也未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未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实际需求,不切实际地紧跟大企业的发展步伐,最终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实际上会计信息化不仅仅要实现核算与管理层面的信息化,同时其他各个方面也要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为了使我国众多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必须制定和采取可行的对策和办法[8]。
三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佳宝乳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实践 1.佳宝乳业公司简介 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佳宝乳业)属于一家综合性企业,涉及的领域包括乳品加工、奶牛养殖以及科研等,公司旗下共有员工2千余名,其中包含294名技术人才。佳宝乳业科研团队的平台为工程研究院,截止2013年9月,该企业向一家具有600吨每日的生产能力的酸奶样板工厂投资了1.8亿元。同年,成立佳宝工业园,并再次投资5亿元,该园区建设面积为1000亩,成为了一家拥有50多条生产线的中国乳业领头军。如今,佳宝乳业生产线所需的设备和技术均为国际领先水平,属于全自动性的中央集中控制技术,整个过程都能够体现出高效和节能的特征,此外佳宝乳业的先进技术还包括检测设备、安全控制技术、乳制品检测等,对于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进行了有效的保证。可以说,佳宝乳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华北乳品市场进入到了全新领域。如今,该公司已属于我国乳业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并且正在稳定的速度向“百年企业”进军。
2.佳宝乳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现状 1998年11月,佳宝乳业公司正式成立,属于我国农业产业化领头羊企业与山东省济南市政府菜篮子代表性企业。以山东省为中心的河南、河北、江苏、安徽以及北京等多个省份与城市作为推广业务的重点区域。共成立了三万多个销售网点,同时将业务范围扩展到县乡一级,产品份额逐年提高。佳宝乳业公司是一家中小型企业,内部有些必要的部门与职位是齐全的,同时紧密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与发展状况设立了有助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与管理流程。
之前,佳宝乳业试图通过精简人员的方式,来达到降低成本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然而这一操作导致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直线降低。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佳宝乳业领导对各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了解,最终采取了引入会计信息化的方式来解决会计效率低和人手不足的问题,也标志为佳宝乳业正式进入会计信息化时代。如今,该公司已实行会计信息化数年,能够有效的完成相关的会计工作,并且在成本和存货管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数年的发展过程中,佳宝乳业并未停止过更新硬件设施的脚步,会计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今已建立起了独立的核心管理体制。
(二)该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经过长期仔细地观察与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佳宝乳业公司因为在会计领域中引入了信息技术促进了公司不断发展。可是由于限制因素与条件比较多,公司在应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企业领导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比较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可是这部分企业中国企与大型集团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凭借强劲的资金实力,因此实施会计信息化比较容易,同时大型企业管理层是思想比较活跃和前卫,不断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然而佳宝乳业公司因为资本实力欠缺,管理层思想不够开放,因此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低。此外,佳宝乳业公司管理层的传统观念是考虑到企业规模不大,同时经营的项目不够多元化,会计电算化可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求,因此也就无需应用会计信息化技。而且佳宝乳业公司管理层思想认知上出现问题,并没有看到公司长期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大部分管理者的传统思想观念是严格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没有全面地认识到企业发展中信息化的推动作用,使会计信息化建设受到了较大的阻碍和制约。
2.信息渠道闭塞、业财融合受阻 佳宝乳业在管理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时,将两个部门独立开来,在经营过程当中并不存在联系。采用此方式的劣势在于:第一,两个部门无沟通,并且部门成员之间也并不存在沟通和交流的意愿。第二,业务部门工作的核心在于提高业绩,而财务部门工作的核心在于成本控制和提升利润。第三,众所周知,领导作出的决策准确性与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直接关联,然而在实际情况当中企业并未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以至于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掌握信息不同,进而导致财务信息和实际信息出现差异,势必会对领导者的决策造成负面影响,更有甚至会因此造成财务危机。
3.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 佳宝乳业公司人才招聘条件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尽管会计从业人员数量明显提高,可是熟练操作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专业人才存在较大缺口[9]。目前,中低层会计从业者的数量逐渐饱和,可是企业却很难找到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会计信息化是会计领域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所以专业技术是会计从业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不但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可以熟练地处理会计业务,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而且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沉着应对,将事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不足是限制佳宝乳业未来发展和进步的一大不利因素。
4.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经深入调研佳宝乳业借助信息化技术处理会计业务得到的结论是,该公司财务人员对业务部门状况的了解不全面,只能结合财报数据来记账和调整业务。业务部门工作人员不熟悉财务部门工作,业务人员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无法及时利用会计信息化系统把信息快速传递给财务人员,调查发现,基层部门将数据迅速传递给财务部门的难度较大,对执行状况的了解和掌握不全面,无法及时找到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缺陷以及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所以通过互联网来传递财务信息,确保财务信息传递的真实可靠,这是需要会计人员重点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之一。在引入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基础上,传统财务数据流动签章确认方式有了较大调整,越来越多的人对通过互联网确认信息是否真实有效提出质疑[10]。所以佳宝乳业公司非常有必要实现财务数据共享。
5.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存在较大缺陷 在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化获得更大发展[11]。在电子通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及广泛采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形势下,佳宝乳业公司基础管理信息化存在较大缺陷,企业管理层未能全面深入地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管理层提出的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建设方案不够合理,导致企业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以及会计信息化应用模式无法结合新的发展步伐进行完善和改进,缺乏发展驱动力,创新水平较低,企业财务人员工作划分不科学,导致人力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进而限制了佳宝乳业公司信息化进程。
四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存在问题的对策(一)让企业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充分地了解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如今我国已然进入了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渐激烈,企业要想在此情况下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企业经营当中实现会计信息化,并不断升级和完善。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毫无疑问在向企业发起挑战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正因如此,企业管理者应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并对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科学技术政策变化以及市场态势等进行掌握,从而将自身打造在信息化管理先行者。在会计信息化改革和发展过程当中,一方面能够助力管理者更新知识储备,为企业的未来发展选择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企业所有员工都应跟随时代潮流,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对互联网在企业的应用进行了解,积极参与到企业改革当中,为会计信息化的改革助力,从而加快企业相关信息和资源建设的脚步,有效提升企业发展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加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为企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二)积极推进业财一体化融合 在信息化时代当中,核心就在于信息,因此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才有掌握先机的可能性。业财一体化指的是将我国各个领域当中的物流信息、现金流等进行全面整合,并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业财一体化一方面加快了企业两个部门信息交流的速度,拉近了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距离,联系与合作也因此密切。另一方面,要搭建业财一体化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前期准备必不可少,需做到:梳理流程、搭建管理系统、明确界定岗位职责以及创建运营管理体制等等。从而达到保障项目建设和后续优化有序进行。加快其它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高效资源配置的目的,这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三)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本文将佳宝乳业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是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有必要对企业管理层以及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譬如,面向IT人员举办培训活动,在推进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技术人员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故有必要针对信息技术人员举办针对性更强的培训活动[12]。所以该公司可聘请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技术人员来为公司员工组织培训,同时也需要对财务人员展开熟练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的专门培训,之后由财务人员对公司其他部门的员工进行培训[13]。并且需要引入更多专业人才,进一步增强会计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在大量实践和操作的基础上培养出更多具备技术及专业知识的人才,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利用率,同时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使企业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部门间沟通合作 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不同部门之间合作与经营的程度对企业的运行效率做出客观地评判,随着合作程度的不断提高,意味着企业运行越高效,也就能获得更为快速的发展[14]。我们都知道,如果只依靠其中一个部门的管理是难以达到信息共享的,为了在实现企业各个部门信息共享的目标,佳宝乳业公司有必要从全局出发,实现全面管理,确保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高效、顺畅地流通。同时企业不同部门都要提高各自的管理水平,同时财务部也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此外公司内部要做到管理权限的清晰明确,保证授权的合理性,进行科学地规划,促使企业各个岗位之间实现相互监督与制约,同时企业各个部门要紧密合作,以高效的信息共享体系为基础,达到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通过企业管理层做出审批,在多管齐下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五)加强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 由于信息技术变得更加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普遍采用信息化技术[15]。如果企业要引入先进的技术,一方面要强化企业基础管理,以信息化手段保证企业所有业务持续、稳定地开展。佳宝乳业公司如果考虑到风险,可先达到局部信息化的目标,若企业管理层要尽早看到效果,消除顾虑,才能高效地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公司在未应用会计信息化技术前,各个部门之间的效率并不高,为了更好地处理企业业务,需配置更多会计人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在引入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工作人员借助终端机就能轻松地开展和完成工作,进一步精简了人员配置。管理层有必要对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和改进,科学安排人员岗位,全面提升企业的价值。
结 语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化的功能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化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化应用更加普遍,传统人工记账方式将推出历史舞台,同时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企业人工成本。会计信息化系统有必要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主要特点,提高管理水平,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还有很大拓展的空间。本文深入调研佳宝乳业公司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的结论是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对信息化的应用还需加强,在此基础上使企业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企业培育大量专业的会计人才,提高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在中小企业经济变革过程中,会计信息化功不可没,全面推动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已变得刻不容缓。
5.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 篇五
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品牌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从介绍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现状出发,分析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品牌战略;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13-0125-02 引言 品牌是当今市场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不仅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引起消费者的高度兴趣(林成喜,) [1],同时也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甚至被提升到民族精神和民族振兴的高度。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经过了商品无序的资源竞争与对商品质量近于忽略的初级价格竞争,到80年代初、中期短缺经济结束后的商品品质的初级竞争,并在90年代初进入对进口品牌产品的简单追逐式的初级品牌竞争,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开始形成。进入21世纪,尤其在国际化企业迈入中国市场的影响下,特别是在WTO的国际经济形式的催生下,市场竞争状态更趋复合化,最终进入到了以品牌竞争为整合内容的企业竞争,即包含了产品、质量、技术、价格、服务、管理、促销、传播、公关等环节的品牌竞争(徐鸿燕,2010) [2]。 一、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的现状 1.国内企业品牌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品牌已经开始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形成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积淀,这个期间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海尔、海信、娃哈哈、乐百氏、伊利、李宁、万科……以广告为例。中国市场排名为前十位的企业,大多数都是本土品牌,本土品牌已经成为市场角逐的主角。7月,全球领先的研究公司AC尼尔森发布的“放眼中国市场”的报告显示,对国际生产商形成了巨大压力,频频出现的国内个人护肤用品的前十位品牌排行榜中,舒蕾、大宝、小护士、雕牌等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在市场的份额上也超过了国外品牌。 2.国际企业品牌已经大举渗入国内市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国际化企业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从完全的西方品牌到东方文化模式与消费者形态的结合,许多国际品牌位居中国消费者所认可的行业领袖地位,其市场操作和企业品牌策略的科学、完整和全面到位的执行,使中国品牌自叹不如。从家电类的西门子、索尼、松下到通信类的苹果、三星,从饮料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到食品类的麦当劳、肯德基,从洗涤类的宝洁公司到服饰类的耐克、皮尔卡丹,国际著名品牌已经全面进入中国的消费市场。 3.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国内市场的生存法则。中国市场的消费状况,在经历了衣食温饱之后,出现了购买力的相对不足现象,市场表现为相对供大于求的状况,生产能力显得过剩。几乎每一类产品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品牌多、生产多、积压多的问题,谁能把商品卖出去,谁就能拯救一个企业,谁就能保护一个品牌(梁瑞仙,) [3]。从世界的范围来看,企业生产资源的整合,生产规模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品牌的聚合和集中所运行的都是一个规律。在市场上,各类产品的品牌将进一步集中,每类产品最终只会存在少数几个知名的品牌,国内企业要想获得生存的空间和价值,市场竞争战略就要以品牌竞争作为归结点,并且整合产品质量、技术、人才、价格、服务、管理、促销等竞争手段。品牌竞争更是一个国际竞争的问题,只有建立在高品位、高层次上的靠技术、策划、管理、营销、品牌战略发展的企业良性循环之中。品牌竞争,在今天已经成为国内企业的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法规”。 二、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有实施品牌战略的强烈欲望和需求,也逐渐认识到了品牌战略的作用和重要性,但由于在认识上的诸多误区,在制定与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种种问题,导致无法获得应有的市场效果。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品牌定位不明确。每个企业的产品一般都应该有其独有的品牌,但是,相当多企业的产品品牌没有深层、明确、具体的内涵,品牌形象苍白、无个性,无法使消费者在接触品牌时产生应有的联想(刘媛,) [4]。这些企业仅仅是把品牌理解为一种名称或者符号,用于同类产品间表面化的区分,而无法使这一区分建立在自身品牌差异化、个性化、合理化的基础上。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配套战略都显得盲目、缺少依据、缺乏针对性,当然也就无法保证品牌战略的有效性。 2.将品牌战略等同于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品牌战略实施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强化和推广具有明确差异性、个性化和独特竞争优势的品牌形象,而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只是品牌培育的第一步,它并不是品牌发展的终点。品牌知名度不能解决市场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偏爱和忠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解决,最终还是无法稳固地获取市场。进入这一误区的`企业尽管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初级广告以及其他旨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活动,但是收效并不大。 3.品牌混乱,不能相互借力。许多企业拥有众多类型和品种的产品,其中不少企业在不同类型的产品,甚至是在同类型的产品上使用不同的品牌。尽管这种策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起到保护产品市场、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作用,但是,在产品形象的统一性、关联性、相互借力程度、推广合力形成,以及推广的经济性等方面则存在严重的问题,特别是极容易在市场上和消费者心目产生认知上的混淆。在战略实施不当的情况下,企业的品牌战略则很难实行统一性和整体性运作,对品牌战略效果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4.未能将品牌运作上升到战略层面。品牌运作是一项战略工程,一般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统一性、全局性、系统性、全员性等战略特征(孙耀吾、肖军,2012) [5]。违背这一原则来推广品牌是不符合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的,在市场上必将无功而返。许多企业将品牌战略理解为一种短期行为和见效快的灵丹妙药,在需要时或者有钱时就想起它的作用,否则就置之不理,最终将无法享受品牌战略应带来的利益,甚至由于自己的误用还会将品牌战略投资误解为一种虚无缥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而放弃。特别地,若企业能够将品牌战略投资作为一种普通生产性投资来看待,并期望由此获取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则企业的品牌战略实施就会消除很大障碍。 5.品牌战略与其他相关战略的实施脱节。企业营销战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具有严谨的结构,是由众多相关战略构成的(金林岳,2010) [6]。任何一种单一的战略都有其优势及局限性,过分依赖某一种单一的战略均无法获得优势互补、劣势淡化、形成合力的结果。若产品和创新跟不上步伐、价格定位不配套,分销网络及网络形象不力、促销缺乏力度或针对性、人才素质低下、企业形象不良,则品牌战略也就没有实施的基础,品牌本身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当然也就谈不上品牌战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了。 6.大量中小企业没有自主品牌。2012中小企业发展全景调研报告显示,国内80%的中小企业都没有自主品牌,都是在给发达国家代工,调查显示,41.9%的企业表示它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技术优势,30.8%是品牌优势,52%的企业没有品牌管理部门,甚至连品牌管理的人员和知识都不具备。从企业品牌宣传的途径这个口径上来看,96.5%的企业通过口碑传播的方式做营销。像人员推销,传统媒体的广告占一定的比例,这说明目前中小企业的市场推广手段过于单一。 三、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对策 1.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一个优秀的品牌,集中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要注重企业的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品牌拥有知名度只是品牌建设的开始,必须实现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三者的统一。 2.对企业品牌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品牌定位是经常向消费者宣传的那部分品牌识别,目的是有效地建立品牌与竞争者的差异,以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消费者导向原则,一切品牌战略都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二是个性化原则,要让一个品牌真正活起来,能够和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使品牌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三是动态性原则,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使品牌永远具有市场活力。 3.注重培育品牌的文化底蕴。品牌文化是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感觉和附加值,是结晶在品牌中的经营、价值、审美因素等观念形态和经营行为的总和。品牌文化与企业品牌是相辅相成的,品牌文化是品牌的脊梁(白泓,)[7],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塑造企业的品牌文化。 4.把品牌运作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要把品牌运作上升到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层面来规划和投资,坚持品牌战略的长期性、持续性、系统性、全局性、全员性,把企业的品牌建设真正当成一个战略工程。 5.促进品牌战略与其他企业战略的有机结合。品牌战略不是孤立的,需要与企业的市场战略、产品战略、人才战略、财务战略等有机融合,相互倚重,相互支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规划和推进品牌战略时,要使企业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技术进步、文化建设、财务运作和形象推广等相互协调,相互借力。 6.引导中小企业开展品牌建设。针对80%的中小企业没有自主品牌的现状,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引导中小企业改变品牌观念,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建设,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品牌战略做大做强,改变为发达国家代加工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林成喜.中小企业品牌战略探究[J].中国商贸,2010,(20):34-38. [2] 徐鸿燕.浅谈企业品牌战略[J].北方经济,2010,(10):14-17. [3] 梁瑞仙.论企业品牌战略[J].生产力研究,2011,(3):26-30. [4] 刘媛.中国企业品牌战略与决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2):33-35. [5] 孙耀吾,肖军.中式快餐业SWOT分析[J].商业研究,,(18):143-145. [6] 金林岳.浅谈企业品牌战略意识的树立[J].经济师,2010,(10):41-46. [7] 白泓.浅析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21-24. [责任编辑 吴明宇]
6.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 篇六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化是指, 通过一些新的管理和信息技术, 使信息化建设更为深入。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建筑企业的工作质量, 例如生产经营、服务决策等方面。从建筑企业的角度来看, 其信息化建设的程度, 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走向。在工程造价的管理中, 工程的一些关键数据是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体现。相关人员应找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 使建设更加合理, 并尽量避免行业将出现无序竞争。
一、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建筑企业对工程造价信息化的了解不够全面
一些建筑企业通过静态定额解决各项工作, 这种方法会给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模式造成一部分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体制, 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影响下, 逐渐发生变化, 其管理单位也有所改变[1]。很多建筑企业认为, 信息化建设只是通过工程造价系统提供整个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 但是缺少和其他部门的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 工程造价并没有得到重视。相关人员没有充分的理解工程造价, 就开展信息化管理, 会导致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问题, 应严格遵守工程造价的流程图, 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二) 建筑企业间没有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建筑企业都有着大量的工程造价信息和数据资源, 但是这些建筑企业之间并没有信息交流和网络连接, 所以无法保证信息的更新和共享。信息应发挥应有的时效性,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 企业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 一般集中在部分领导和关键人员手中, 并随着工程的变化, 而有所改变。
(三) 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建设人员素质水平不高
建筑企业中, 工程造价管理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企业管理者应指派一批高素质的人员进行控制和管理[2]。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专业人员很少, 经验较丰富但是资格较老的人员缺乏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 而那些了解并掌握信息管理知识的年轻技术人员却缺少实际工作经验, 很少能将自己的能力转换为工作上的成绩, 所以这种现象造成了信息建设的人才缺失。
二、提高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 全面了解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内容
建筑企业应将工作的中心逐渐向工程造价信息及相应联系上转移, 并保证足够的技术工作人员, 使工程造价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完善, 为今后建筑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筑企业应重点培养高新技术人才, 并重点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确保这些人员能够在各个阶段的工作中, 满足工程造价的需求。
(二) 创建企业间的良好交流模式
在建筑企业中, 工程造价信息引起自身特点, 具有时效性, 相关人员应及时在工程项目中运用这些信息。若建筑企业之间缺少一个连接的纽带, 那么工程造价信息就会变得十分单一, 其信息化建设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 建筑企业要做好相互之间的交流, 并建立一个全面的软件标准, 并将这些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实际应用中, 根据不同需求使用对应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其具体时间的操作内容, 如图2所示:
建筑企业之间应建立有针对性的信息共享交流体系, 并在这个过程中, 主要根据建筑企业的建设单位和材料供应单位为主, 将各个建筑企业之间的工程造价信息联系起来[3]。一般来讲, 建筑企业拥有各种各样的材料信息, 但是建设单位引起工作形式单一, 内容局限, 导致其对造价信息的了解不够全面, 所以建筑企业和建设单位应该取长补短, 这种方式还能加强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透明度。在信息共享过程中, 材料供应方和建设单位应做好监督工作, 并交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这样能够有效节省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资源, 并加强了建筑企业之间的协同性。
(三) 开展建筑工程造价信息人员的培养工作
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具有较强交叉性的工作, 并且这种管理比较复杂, 需要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 并做好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 其中不同项目, 需要不同的管理费用, 具体内容如图3所示。
所以, 建筑企业应先建立一个全面的数据库, 并将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仔细的记录下来。相关单位可以根据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 对这些人员进行排名, 激发这些人员的竞争心理和工作积极性[4]。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工程造价人员的引导, 将这些人组建成一个团队, 并建立一个有效的网络体系。在建筑企业中, 工程造价人员都具有一定流动性, 所以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并积极开展一些日常的交流活动, 例如专业知识培训、实际演练等工作。工程造价信息人员能够通过这些方式, 提高自身素质, 还能为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人员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 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 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经验。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可以得知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能够使建筑行业得到提升。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是建筑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详细的阐述了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给建筑企业的相关人员提供操作性较强的经验。所以,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工程造价的具体内容, 并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 努力提高信息化建设, 使建筑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武丽芬.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门窗, 2013 (12) :167-168.
[2]时宏伟.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 2012 (10) :194-195.
[3]黄旭东.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 2014 (8) :109-110.
7.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 篇七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国民经济 社会信息化
一.引言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其信息化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又是国家信息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先锋,其信息化进程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最重要因素[1]。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以来,经济建设正飞速发展。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应用水平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1.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在思想意识方面,随着体制改革,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已经深切地体会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在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一方面减少了企业的劳动力和管理成本,为企业开展竞争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的壁垒。但是,在实际操作方面,效益好,竞争激烈,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外向型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大多数的小型企业,信息化需求相对不太强烈。总之,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对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越高;而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又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发展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以及其实施效果。
目前,我国对企业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较少。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对于这种面向整个企业应用的信息系统,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作指导是行不通的。由于我国行业、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比较突出,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有一个明显特点: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2.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人员的信息观念、信息意识落后
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但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还有一部分管理人员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往往只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不愿主动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
(2)信息机构不健全、复合型人才缺乏
据中国企业家系统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10月我国大型企业建立信息机构的比例为25%,各类企业总体平均比例为28%,信息机构不健全在我国企业中还很普遍。信息技术人才的匮乏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既懂生产管理又能熟练计算机操作的高素质信息人才较少,加上企业的人才管理培训和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对企业信息化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3)信息化行业标准不统一,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
企业信息化发展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体系,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利用和电子交易的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经济、政治等社会活动。由于我国这方面的统一标准不完善,法律、法规政策的不健全,使全社会在信息化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和纠纷等难以取证和认证。企业内部产品编码、管理编码等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无处不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和应用[3]。
(4)企业信息化管理重组落后,信息资源基础薄弱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发展,但是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4]。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信息化意识,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人才培养
政府与企业都应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企业人员良好的信息观念、敏感的信息意识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另外,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物质条件,企业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企业信息化发展足够的资金来源。同时,政府与企业要做好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对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实务操作培训以及企业管理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保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2.加快政府引导和法律、法规政策支持
政府首先要制定有利于企业融资的金融政策,一方面应鼓励企业自筹资金,另一方面也应为其信息化提供信贷的优惠政策。同时适当削减计算机软硬件关税,以减少企业购置费用,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其次,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向中小型企业流动。再次,加快立法进程,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最后,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以及信息服务机构的建设,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
3.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制定科学的企业信息化战略
信息资源共享是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应利用高性能、大容量存储设备和安全可靠的、功能强大的,便于网络查询的应用系统,将政务类、经济类、教育类等可集中的数据集中管理,建立信息共享中心数据库,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只有这样信息化才有可能推进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现代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是提高中国企业市场适应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引领和改造传统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打开企业财富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1] 高惠潮.企业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和对策[J].集成电路通讯,2011(04):47-50.
[2] 梁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张振平.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美国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DB/OL].www.chinabbc.com.cn.
8.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 篇八
第一,增强全体成员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全体成员成本管理。据目前阶段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中的领导人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对他们所进行的设计以及规划与成本二者的联系毫无所知,因此,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必须企业领导在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不断的向企也全体职工宣传有关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使其提高对产品成本管理的认识,做到上至企业高层,下至企业最低层人人均关心成本管理、理解成本管理、重视成本管理以及争相参与成本管理,视自己为成本管理中的一员,使其每位职工都能发挥起主观动能性。
第二,不断推行以及完善成本责任制。推行以及完善成本责任制首先对其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经常的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大力提倡管理人员勇于创新,并对创新型人才实行物资以及精神奖励,以此调动管理人员对完善成本管理方案的积极性,使其为达到企业整体目标而共同奋斗;其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部门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再次,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按功过进行奖罚分明。因此,企业只要严格的推行以及完善企业成本责任制,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将会得以更好的完善,故企业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三扩展成本管理的范畴,把工业企业的目标成本按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原则可分解为设计成本、工艺选择成本、物资进货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资金使用成本、质量成本、市场成本。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人员预测、决策的作用。管理会计人员作为产品研制、开发阶段成本决策的参考者,要在产品设计、工艺制定的同时进行产品成本估算,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产品成本与市场价格信息,产品成本与市场竞争能力,产品成本与企业的长期、短期效益进行分析,提供产品研制的可行性报告,还要编制产品开发费用预算,对产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
第四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手段与方法。采用计算机管理和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传统的成本管理单单是被动地计划和记账以及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是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最后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和维修以及处置。
第五创新是节约成本的源泉。工业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加大对工程仿真的投入。但是,现在要想获得市场优势,仅仅采用分析工具是不够的。竞争优势取决于组织机构能否独具慧眼,采用理想适用的技术,并将该技术整合到产品的开发进程中。技术创新战略,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创新体系建设,将创新理念融入技术、管理、组织等经营过程中。工业企业需要强调科技转化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需要制定“前瞻投入、持续投入、服务业务、注重实效”的技术创新战略。研发管理制度,工业企业形成以实际需求带动研发的良好机制,使研发活动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发现客户的新需求后,通过营销部门与研发部门之间的快速响应,进行技术开发,并快速形成标准化方案,在类似需求的客户中进行复制。企业形成研发中心以客户需求为研发方向、营销部门以工业产品为业务开拓手段的相互促进机制,确保工业企业能够敏锐地发现客户的新需求并予以满足,在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工业企业不断完善研发管理制度,建立了战略发展和风险管理处对研发项目立项评审。同时建立研发过程流程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制度。研发部门和营销部门、服务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将研发过程和销售过程、服务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研发部门对业务的支持能力。
参考文献:
[1]闫安.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分析[J]. 经济师, ,(03)
[2]何克飞.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探析[J]. 财经界, ,(11)
[3]黄志奋.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 会计师, ,(01)
[4]郝福锦.新经济下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09,(04)
[5]曹惠芳.企业成本管理浅谈[J]. 财会通讯, 2009,(S1)
[6]刘宏.工业企业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J]. 现代商业, 2010,(11)
[7]王广荣.浅谈工业企业成本管理[J]. 陕西煤炭, 2009,(03)
[8]张晓兰.如何做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基础工作[J]. 审计月刊, 2010,(05)
9.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 篇九
导读:资金不足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所以,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及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而言,构建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资金不足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融资困难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对融资困难原因的分析,发现担保困难又是“瓶颈”中的“瓶颈”。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实力弱,因而融资风险大,而又没有相应的担保体系为其进行融资担保,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从风险控制与管理的角度出发,不愿意对其进行融资,造成中小企业的发展得不到足够的融资支持。所以,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及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而言,构建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势在必行。
1.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难,这一方面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金融政策有关。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缺乏抵押品以及财务的不透明,从而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是出于劣势。另外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政策,从而使得中小企业始终处于资金饥渴状态。中小企业在从正规金融取得贷款较难的情况下,不得不求助于非正规金融,以解决企业资金的燃眉之急。其次,中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融资的本质的区别。对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商业银行的贷款准则、管理办法是基本一致的,不存在太大的差别。但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估、贷款对象寻找、贷款管理体制以及贷后管理,则与大中型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小企业融资中,真正陷入困境的是小企业,而非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往往被视为一个整体对待,忽视了小企业与中型企业的差异,这也是差别较大的原因。
1.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是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难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据统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小企业, 1/3甚至1/2的企业将在3年内关闭,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小企业关闭率更高,只是由于小企业的开办率更高,才使企业总数逐年不断增长。但这丝毫也不能掩盖中小企业的易变性和其巨大的经营风险。这给其融资带来根本性的影响。问题二是中小企业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一般而言,企业的负债能力是由其资本金的大小决定的,通常为资本金的一个百分比例数,中小企业资产少,相应地负债能力也就比较低。问题三是中小企业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中小企业以多样化和小批量著称,资金需求也具有批量小、频率多的特点。这使融资的单位成本大大提高,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少量的资金需求量将使其融资利率比上规模的资金融资利率平均高出2-4个百分点。
2.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原则
最近以来国家已采取措施,如要求各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并提高了中小企业借贷的上浮利率的幅度,以鼓励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工作。然而,目前效果还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和资金扶持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融资渠道和政策体系还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相应的融资担保体系尚未健全,在这种情况下探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对策,可大大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率。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核心,坚持以市场运作,政府积极引导相结合,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的方针,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成为信用记录、信用评价、信用担保相结合的社会信用机构,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逐步成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信用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原则,一是政府指导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促进发展和防范风险相结合;开展信用担保和提高企业信用相结合;适度竞争和行业自律相结合。二是坚持法制化、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力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3.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对策
3.1建立在保项目的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管理系统,强化中小企业信用观念,严惩失信行为,以贷款银行的贷款风险预警系统为基础,对在保项目进行跟踪监测,在动态中控制受保企业风险。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预警的`主要方法是,建立以“不良资产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盈亏状况、资本充足率、费率变动的状况、担保风险度的变化、内控完善程度以及市场风险水平”为核心的整套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具体指标有:1、不良担保率超过一定比例,或不良担保率不降反升;2、总负债与总成本的比例超过一定比例;3、应收与未收担保费与担保费收入总额的比例超过一定比例;4、经营效益急剧下滑或亏损增加。
3.2设立保审委员会,建立健全审保偿分离制度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保审委员会委员由5-9人组成,保审委员会设立主任一人,主任不享有赞成投票权,但拥有一票否决权。 中小企业审保偿程序是:第一,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第二,银行审查贷款要求,并将需要担保的企业申报担保机构;第三,按照企业所在区域考核其资信;第四,担保机构进行综合平衡,决定是否给予担保、何种形式的担保、担保的比例;第五,担保机构与贷款银行签订保证合同;第六,承担担保责任。
3.3实行担保业务内部稽核制度
内部稽核可以定义为:“企业内部为企业服务的,对控制系统和经营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的一项功能。它客观地检查、评估和报告内部控制是否足够,以确保资源得到有效、适当、经济和高效的使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稽核的范围,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以及这类信息的辨别、衡量、分类和报告方法;2、对经营和报告有重大影响之政策、计划、措施、法律和规定的各项保障制度,并判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否遵守;3、保护资产的办法,如有可能证明这些资产的存在;4、评估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5、操作或程序是否与计划吻合,并确定其结果是否与原定目标一致。
3.4创新思路,采用多渠道反担保措施
一是要求受保企业提供反担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4条规定:“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的方式既可以是债务人自己担保,也可以是其他人担保,反担保人必须是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法人和组织。二是要受保企业提供反担保物。在设定反担保物时,应首先以存单及其他有价证券作质押。然后再以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作抵押。三是第三方提供担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反担保人可以是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以外的其他人。四是选择合适的贷款担保方式。充分运用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或运用企业互保、联保、贷款保险等形式,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问题。
3.5建立贷款银行、受保企业与担保机构的共担风险机制
防止银行放松对借款人的审查,要通过合理的担保比例来增强银行的贷款责任。担保机构一般承担70%,其他部分由银行承担。担保机构的比例,法国是50%、日本是50-80%、德国是50-80%、美国是80%、加拿大是50%。
3.6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10.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 篇十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09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取得飞速的普及,我们的工作、生活、交际等充斥着各类电子板类信息,迎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特征之一,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接收、分类、远程和保存等运用已深入生活,但是,因为企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没有引起重视,致使信息被截获和公开。所以,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应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常见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出应对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让企业获得更好发展。
1 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在计算机信息应用和建设管理方面的要求也在慢慢提升。然而信息化技术给企业带来便利和发展的同时,各种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也逐渐裸露出来。计算机信息安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屏障,也是企业日常安全运用与管理方面的守护星,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对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起到推进作用;同时对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自身的精细化管理也有着相应制约作用[1]。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为提高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化体系的安全指明了管理思路。
2 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常见问题分析
2.1 计算机信息管理失误。近年来,计算机网络以惊人的速度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但由于企业的历史发展原因,给企业造成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失误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大致可分为两大方面。技术方面:电磁信号的辐射,企业管理层人员的信息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系统防火墙不到位导致信息系统被泄露,“计算机在工作中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在适当范围内可以通过专门仪器收集起来进行还原处理,导致域名、IP地址等内容被秘密泄露”;网络协议漏洞,目前我们所使用的 TCP/IP 的协议中存在不少的管理漏洞,管理不当漏洞就是一个威胁计算机信息管理安全的根源问题,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工作环境中有不少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如系统开发时有意留下的后门和不完整脚本,这些系统基础管理的不当,使计算机网络的高层往往很容易被恶性攻击;总体管理规划不足、管理制度不落实、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差等导致管理体系的技术失误[2]。管理方面:造成计算机管理出现失误的因素主要是互联网的管理不善;没有相关配套的管理体制;人们在观念上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
2.2 计算机病毒感染。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技术在计算机应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有明确定义,是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有资料显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只有21%的病毒通过电子邮件、服务器或网络下载感染,到近几年就已达到85%”。
2.3 计算机安全漏洞。计算机安全漏洞是遭受限制的计算机、组件、应用程序或其他联机资源无意中留下不受保护的入口点。安全漏洞是硬件、软件使用上的失误,计算机的漏洞会使计算机受到病毒和网络黑客入侵[3]。不同的软硬件设备中也可能存在编程不同的安全漏洞问题;不同种类的软、硬件设备、同种设备的不同版本之间、不同设备构成的不同系统之间,以及同种系统在不同的设置条件下,都会存在不同的安全漏洞问题。
2.4 遭受恶意攻击和非法入侵。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换而变化,不同的使用者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理解也不同。人为的网络非法入侵和恶意攻击使网络安全面临挑战。常见的攻击、入侵手段有:技术攻击、网络监听、拒绝服务攻击(DOS)、远程攻击以及系统攻击。
3 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的优化对策
3.1 计算机管理问题的优化对策。计算机信息安全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企业与国家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优化对策。首先,加强管理风险的遏制以及防范意识,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应用中的安全度;加强相关人员对管理风险问题的遏制和防范的意识,从根源上对不良因素及信息入侵的抵制树立防范意识[4]。进而做好对付管理风险的优化计划与对策,提高在应用中的警惕性,使得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管理应用中能完善,从而推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应用中的安全发展。其次,进行信息管理技术上的监控,加强计算机管理技术在网络中的管理度,进行信息管理技术上的控制,控制是核心環节,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险能有效的解决和处理,做其在网络上的分工,明确责任,确保能够合理及科学的应用。最后,加强计算机信息的安全管理化力度,实行内外网隔离、计算机行为管理等强力措施,有利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优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极度的增强,可以扩充网络安全管理问题的预防和防范机制。
3.2 先进性杀毒软件的安装与应用。长期以来,计算机病毒一再威胁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计算机系统面临着木马、蠕虫、间谍软件等恶意性病毒的干扰。为防止网络病毒的传染和破坏,使得国内外很多安全厂商研究并推出了云安全技术。例如金山公司的方案中,客户端与金山卫士“云安全”平台实时通信,监测恶意软件的干扰,在客户端安装轻量级的主动防御软件,将检测引擎完全移入云端,由云端为客户端提供实时的安全防御。
3.3 重视防火墙技术的应用。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在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重视防火墙技术的应用管理,可以有效地阻挠恶性软件传输流通行,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拓扑结构及服务类型上的隔离来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来自计算机信息管理保护网外部的安全威胁,所以防火墙技术最适合于在信息安全管理中使用,特别是在企业专网与公共网络互连时使用。
3.4 安全检测与防范技术的合理应用。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在日新月异不断地发展着,使得我们对其防范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应该更努力的去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原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防范它[5]。计算机安全检测的主要任务包括口令安全、系统升级补丁、杀毒软件及U盘管理软件的安装。在安全检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信息安全防范技术,才能构建出安全稳定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4 结束语
伴随着电子安全信息化的潮流,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中的普及,使得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对用户在网络中的信息安全化管理意义深远重大。针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在网络信息系统中的健全管理,增强了安全管理的意识,促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晓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对策探究[J].管理学家,2013:17-34.
[2]邓保华.邹议计算机使用安全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1(05):123-324.
[3]谭秦红.SSL VPN技术在计算机教学资源网络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3):11-43.
[4]大学英语教师计算机焦虑?网络自我效能及计算机信念的关系研究[D].2012:47-64.
[5]杨锋.计算机网络通信与网络服务体系搭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21-63.
11.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 篇十一
1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概述
所谓e-HR(“e-human resource”的简写),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从“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基于高速度、大容量的计算机网络硬件和先进的IT软件,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外协以及服务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模式的目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通过将人力资源管理者从一些日常工作中剥离出来,使他们能更多地专注于战略层次的问题。目前e-HR的应用价值集中在招聘管理、薪酬绩效、支撑战略、集团掌控、提升效率、提升能力、服务全员等方面,然而e-HR系统的成功实施也有很多风险因素。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引进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大的改革,改革想要成功的话,首先改革涉及的员工必须能够接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所带来的改变,同时选择的系统在HR重新设计方面也应该适合组织的战略需要。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在80年代早期开始迅速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SAP,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在遍布世界的50多个国家被4000多个客户使用。华信惠悦公司的e-HR调查选取不同规模和行业的649个美国公司作为样本,这个调查研究企业如何投资到e-HR上和他们已经从投资上获得了多少收益。与之前调研结果的相同点在于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人力资源管理正迅速向依赖信息技术的e-HR方向转变。
据调查显示,湖北省大约有70%的企业没有实施e-HR系统,这些企业大多数是人数少于500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中。在过去的几年中,成功应用e-HR系统的企业还不到20%。许多e-HR系统没有顺利完成,而且极少得到支持,项目最后由于一些不明原因中途夭折。一些项目无法顺利推进,企业不得不在系统上不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企业资源,一些项目完成后,却只有基本的功能可以被应用,这大大偏离了初始的预期目标。总的来说,企业在e-HR旅程上和欧美有5~10年差距,但欣喜的是人力资源信息化已被大多数企业所认识和重视。
2 湖北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为了能够以定量的数字说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本研究把调查对象主要锁定在IT企业、制造企业、知识型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多元化集团等企业,于 2012 年 3—9 月份在湖北武汉、孝感、襄阳、宜昌、荆州、黄冈范围内发放问卷,其中调查武汉20家企业,其他城市各5家企业,采取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形式,共发放问卷 300 份,回收 261 份,剔除残缺和无效问卷23份,有效问卷238份。问卷主要针对使用率、技术、功能、实施、规划、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经过甄别筛选获取有效的调查问卷,并利用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对调研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经总结分析得出湖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领导的配合程度不够
“所有的人都会支持先进的东西”,这是一个误区。事实上,不习惯的可能首先就是最高管理层,他们是否愿意将本来手签的方式改为网上审批?他们是否会愿意自己到系统中去看报表,而不是等别人打印出来放到他的桌子上?
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调查中显示领导者的重视和参与、团队合作与沟通、IT技术的成熟这些因素很重要,同时在领导者的配合情况调查中显示领导配合程度有待加强(如图1)。领导者支持并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才会积极配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引进和实施。缺乏来自最高领导的支持,是很难推动这样一个牵扯到整个企业管理系统,涉及企业IT、人力资源、投资管理等多个部门,并将影响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和行为的项目。有时,由于缺乏统一领导,项目极有可能成为内部政治斗争的受害者,因此,项目进程和结果会被领导者支持与否和支持的力度直接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思想意识形态,决策者重视,才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上面,信息化的发展才不会到受阻碍。
2.2 部门间的协调合作不够
“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业务,信息化是信息中心的业务”,这种传统和落后的思维方式已经极大地影响了现代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步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牵扯到整个企业,对部门配合程度有一定要求。在对HR部门与 IT部门的配合程度的调查中,可以看到HR部门与IT部门的配合程度需要加强(如图2)。根据个案调研,两个部门相互推委,不敢承担责任的现象比较严重,总的看来,IT部门和HR部门的配合程度较差。部门化使得其他部门不原意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去工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只能蹒跚前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征,这就对部门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是整个企业合作,包括所有方面和各个部门。
2.3 员工消极对待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ThomasJ.Peters和 Robert H.Waterman,这两位斯坦福大学的管理硕士,长期服务于美国著名的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的学者,以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简称7—S模型,见图3)为研究的框架,总结了成功企业的一些共同特点。7—S模型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战略(Strategy)、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ision)。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也不例外,在启动一个e-HR策略的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员工问题尤为需要重视。
在关于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接受程度调查中显示大部分人并不喜欢变革(如图4)。员工不喜欢变革,将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来自员工的反对,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支持。首先管理层员工会因为信息透明度而失去很多利益,其次因管理改革会产生管理职位上的变化,最后雇员层因为要改变原来熟悉的工作方式甚至是工作流程,这就需要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技能,技能不足的员工会害怕失去自己在公司的职位。技能上的不足和人性的自私自利会导致一些员工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消极对待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员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知识的巨大作用是体现在企业的员工身上的。无论多么好的战略,如果没有充分的人员准备,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失败的风险。
2.4 忽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意义
如图3所示,7—S模型表明战略是人力资源管理成功要素之一。企业的战略不但是一个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而且是这个一系列具体决策的开始。因为企业会根据制定的战略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经营已经进入了“战略制胜”的时代。
本次调研发现,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认同并使用e-HR软件来进行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但这些企业所使用的软件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事务处理层面,如人事信息管理、考勤管理和工资管理等方面,较少能够体现出现代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真谛——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在调查中,71%的企业仅用于搜集员工信息,68.2%的企业用于工资发放管理,很少有企业将HR看成是战略伙伴(如图5)。
总体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三个目标是减少成本(Wayne Brockbank,1997),提高人力资源服务(Lepak and Snell,1998)和提高战略取向(Ru l et al.2004)。这些目标和功能在大型国际企业被视为促使企业成长的驱动力量。然而通过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湖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是针对成本削减和人力资源服务效率的增加,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定位方面的应用微乎其微。
2.5 供应商选择失败
在调查中,金蝶、用友、东软三大国内知名的ERP软件的使用率相对较高,分别占到15%、10%和9%。此外,外资多元化产品中的知名品牌Oracle(14%)和SAP(5%)也受到大型企业的青睐。而包括外资品牌施特伟(1%)在内的专业人力资源软件似乎并没有得到预想的关注,国内的几个专业人力资源软件使用率也很低,如嘉扬、仁科、博惠思华各占1%,万古和奇正则更是无人问津。
选择一个实力雄厚、产品优秀并且咨询实施经验丰富的e-HR供应商,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其实,供应商提供的不仅是技术、产品,而且是一种经营战略,这是中国企业误解的一点。国内e-HR软件厂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国外产品的技术的模仿和超越上,而忽视了e-HR是最重要的经营战略的体现。国内的e-HR项目大多数是在实施产品,而不是在实施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围绕用户业务流程的经营战略,其实施过程大部分是安装培训。因此,是否选择了一个能够从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来实施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供应商,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过程的成败,也影响着企业未来战略的实现顺利与否。
3 推进湖北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3.1 增强领导层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理解
如何让最高管理者拥抱这个工程?让他切切实实地认识和意识到它的价值是不二法门。作为企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对信息化的成功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策者应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引入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效益短期内并不明显。但是尽管眼前效益体现不是很明显,也要敢于投资。如果没有来自高层决策者的支持,那么也不可能得到足够的企业资源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也就会受到很大影响。首先,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使决策领导者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决策领导者也应该认识到e-HR的应用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公司长期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通过这使决策领导者成为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先驱者和完全支持者,那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将会得到很大加速。
3.2 加强相关人员的配合
在实施e-HR软件过程中,涉及到员工、部门、决策者,甚至外部组织。如果哪个部分没有配合好,就会影响e-HR的实施。从这个点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涉及以下四个类型人员:
①公司的所有者,高级管理层是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第一管理者。他们的人事策略直接影响到人员结构,而且他们需要随时了解人力资本的状态以及时调整策略。
②人力资源经理,负责向领导层快速并有效地提供信息以真正帮助商业决策。
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首先,他们的角色是处理和人事相关的事情,服务于每一位员工,然后服务于HR经理。
④普通工作人员,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重在每个人的全面参与,而且人每个人都是自己人力资源的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不管什么样的人事政策,薪酬政策,绩效管理制度,只有得到所有员工的支持,才能顺利执行。
这里特别指出的是一线经理人,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责任人应该是一线经理人,一位员工被提拔成为主管或经理人员以后,最大的变化是从“理事”走向“管人”。在许多情况下,一线经理人会认为招聘、培训、薪酬与他们无关,这些只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但应该招聘什么员工,员工需要哪方面的培训,薪资结构是否有问题,所有这些情况一线经理人都更加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首先能够带来人力资源部效率的提高,同时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是为整个企业管理服务也包括一线经理人。因此,只有明确定位好一线经理人的角色,才能将e-HR系统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实施人力资源项目时,一线经理人应主动承担他们的责任,而且HR应征询他们的建议,而不是关起门来工作。在这个前提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才能取得成功。
3.3 通过培训来转变传统观念和提高IT应用能力
在实施和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之前,应该在企业内开展教育培训,以协助员工转变价值观,适应组织目标。让企业员工接受新经济、新思想、新理论的培训教育可以帮助员工适应系统变化,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带来的改变是深刻的,因此,在项目实施中必须处理好组织和人的因素,应该寻求让员工参与进来的方法。同时,处理好变革带来的文化影响也十分重要。
3.4 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领域
企业管理者不应该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无所不能的,有了e-HR就可以什么也不做。一些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的期望太高了,认为如果拥有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所有问题都能被解决。事实上,管理软件的价值在于它可以通过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将良好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但e-HR本身只是一个辅助的管理工具,它能发挥的效用和公司管理水平是密不可分的。但凡一个系统不成功,技术上的因素最多只能占到30%,另外有70%是由管理上的因素来决定的。如果企业由于管理方面的问题濒临倒闭,就得从整体的管理角度进行治理,此时即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实施得再好,对企业的发展也是无事于补;反之一个正常的企业,若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现象,实施e-HR就能使人力资源步入正轨,理顺关系。
3.5 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软件系统
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软件需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发现企业自身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认清哪些问题可以通过信息化来解决,哪些问题可以通过管理方法的创新得到解决。因此企业可以基于他们的实际需求建立一个完整的,可量化的供应商评估系统,或者也可以根据标准程序严格地去评估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中选择e-HR软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许多e-HR软件用户来说,选择国外或国内软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在中国市场,e-HR软件选择通常有三种:第一,纯粹使用国外大型系统;第二,纯粹地使用国内软件;另一种可选方法是同时使用国内和国外e-HR软件。但是这些选择都必须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实际需求相对应。
3.6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中的变化,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情况制定人力资源的发展战略。有无人力资源战略和战略的好坏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能否成功、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否真正成为企业战略决策者的伙伴的衡量依据。人力资源从传统的行政性、事务性工作到定位为企业战略性伙伴的过渡中,信息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驱动力量。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角色的发挥,e-HR成功运用于战略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在e-HR实施的决策制定过程中将战略考量纳入其中。
参考文献
[1]M.Voermans,M.van Veldhoven.Attitude towards E-HRM:an empirical study at Philips[J].Personnel Review,2007,(6):887-902.
[2]Stefan Strohmeier.Research in e-HRM:Review andimplications[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007,(19):19-37.
[3]The introduction of e-HRM at Philips:some lessons for largeorganizations[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Digest,2008,(2):20-22.
[4]洪玫.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10-28.
【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与研究】推荐阅读:
中国“小产权房”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07-10
石化企业消防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08-18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1-25
论中国腐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07-02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0-02
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10-03
黄石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07-29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09-08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0-26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