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著名学者

2024-08-11

人力资源管理著名学者(精选2篇)

1.人力资源管理著名学者 篇一

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谈养生

在北大中关园宿舍区,我拜访了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这里是他与夫人的两人世界。书房靠门的小柜上被书籍挤得仅剩一线空间。学者爱书,亦为书籍所困。已改作书库的北屋,小小7.5平方米内,书籍层层相叠攀向屋顶。移至南边稍大一间的书房,又被不断增长的书籍占据了绝大空间,4架书柜,壁立东西,如山般堆积的书刊依地而起,由北向南直抵窗前又漫上书案,屋中唯余一立锥之地。案上勉强挤出仅容一方稿纸之地,是为笔耕之所。其能伏案蜷臂于胸前,游笔于不足盈尺之间,却也得心应手,堪称一绝。

除去大前年酷暑奇热难熬,张岱年曾被迫搁笔“停转”外,他常年都是笔耕不辍。尽管数年前有清华大学编辑的《张岱年文集》6卷问世,又有河北推出《张岱年全集》8卷,然其并不以为全豹已成,一部“好几年前就想写,一直没得写”的或可称其为“全”的书终于开工动笔,这将是一部高度概括终生成就的哲学理论著作,名曰《自然与人》。问及多少字,对曰:计划写不多,20万字吧。寥寥数言,却见93岁的张岱年于暮年晚境,依旧浩然鸿志不息。

如此的工作态度,如此的身体精力,我不由地向张老讨教他的养生之道,先生略一沉吟,引用了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句话。他说:“一个常做好事的人,自己从心眼里觉得欣慰、愉悦,晚上有人来敲门,心里头坦坦荡荡,不担惊,不害怕;心情舒畅,就吃得下,睡得香,身体没法不好。做好事能健身,比喝保健药都管事!”

“孔夫子说‘君子坦荡荡’也就是这个意思。胸怀坦荡,自然有利于长寿。人的一生最珍贵的莫过于生命,而生命的支柱却是健康,因而需要养生。《黄帝内经》倡导‘治未病’,这就告诉我们应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何谓未病先防呢?无非是强调人们平时要注重养生之道,身体健康罢了。所以,平时要做到志闲心安,要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饥饱劳逸适当,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等。更进一步而言,则要‘上养神意,中养精气,下养身形’;从饮食结构来说,要明白‘食素修心,食荤修身,吃五谷杂粮,养益精气神’的道理。归结起来,就是两句话:‘生命福在健康,健康贵在养生’。”

“那么,‘既病防变’又作何解呢?凡已得病,便及早医治,以免邪气深入,正气大伤而难疗。应该说,所有疾病的治疗,都是越早越好,以便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张老每天都要运动一次,既练耐心,又练体力,张岱年说:“养生之道并非高深莫测,无非在为人处世方面,要看透事物,不要去自寻烦恼;须知,福德即在我身,何须外求?因而要以德邀福,以善却凶。另外,热爱生命者要接受生活,所以要注意培养兴趣和爱好,时常做一些能使自己身体放松,心态平静的事情,如听音乐、练书法、看书、静坐、散步、练太极拳、到大自然中去欣赏清风明月,绿水青山……如果说有养生秘笈,我所公开的这些秘笈,人人都可以做到,问题就看你去不去做……”

[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谈养生]

2.人力资源管理著名学者 篇二

45勇士,走的是阳关道?

今天上午,全国933万考生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与此同时,有45名曾在网上发表公开信、拒绝教育部请他们参加高考召唤的学生,成为今天焦点中的焦点。这45名学生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教改实验班,他们在3月1日经过学校的自主考试被录取。

今天,他们中有多少人最终会迫于各种压力走进考场,又有多少人会将“NO”坚持到底?截至本报中午截稿时,还没有得到来自南科大的官方数据。来自成都的郄博宇今天就没有出现在考场,他的一个亲戚坦言:“今天高考,小哥正大吃大喝大庆祝呢!”

今天,人们关注的不仅仅在于这些孩子的最后抉择,还在于他们的出现切合了很多孩子和家长的心声:不参加全国高考行不行?不挤这个独木桥是不是也能成才?

[围观]

江苏广东作文版“南科大”

上午11时,各地高考作文题纷纷曝光,好事网友立刻套之用以评说南科大事件

江苏的作文题:拒绝平庸

@写小说的小乾隆:正是因为我接受了平庸才会安然地坐在考场里考试,如果我拒绝平庸的话,就会像南科大的学生一样拒绝高考了,还写什么作文。出题人,你出这题目不是自己扇自己巴掌吗?

广东的作文题:回到原点

@最佳损友-RomanAR轩:如果南科大的45个学生参加高考了,那么,这里的改革就意味失败,中国教育就回到原点,无药可救。如果每年的这一天都是一个见证,那么我不希望是回到原点,而是一直与你为邻,与你相伴。

@黄卓明:我认为南科大学生和家长不必太执著于是否参加高考。我们要的不是不参加高考,而是不以高考成绩为主要录取标准。学生可以到考场坐一下以示对体制的理解和尊重。改革,不一定一开始就要和体制对立起来。

@小莞:南科大如果成功,其前几届必定会举办得很不错,但以后大家担心的就会很多,是否会因为不用参加高考这个优越性然后大举乱招学生,就相当于卖文凭然后再成为现在无数个垃圾大学一样的呢。

@河池:南科大这种做法就是拿孩子们做实验,大家都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南科大的做法有违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在现在中国的国情里,我的小孩是不放心被实验的……

不进考场,是不是意气之争?

这件事情发生在深圳,在那个曾经诞生了神奇和神话的特区。

去年年底,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发出了公开信,表示要迈开自主招生的第一步,此后,教育部同意筹建南科大。今年3月,南科大在自主考试和复试后,从全国各地录取了45名学生,并把这批新生招到了学校就读。

显然,这些学生没有走过“高考”这个独木桥。5月底,教育部表示,任何改革首先要遵循国家基本教育制度,而南科大也接到上级教育部门通知,首批学生必须参加高考。5月30日,这45名学生联合在网上发表了公开信,疾呼:我们都怀着一颗“实验”的心态,我们想在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精神上作出努力……我们需要大家对我们学校有一个既不过度悲观也不过度乐观的看法……

随后,在南方科技大学的网络论坛上,出现了一封《致南科大同学们的公开信》,信中劝说学生不要意气用事而放弃高考:

不论学校方面还是各位同学,参加高考利远大于弊,不参加高考,很可能导致个人和学校在今后一段时间处于不利位置。虽然我们有“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作出了最大的牺牲”的勇气,但是意气之争,只会是无谓的牺牲,不参加高考会“被认为是学校与教育部公开的对抗行动”。

在学生公开疾呼之后,校长朱清时表态说,学校会尊重学生和家长的决定,因为“在这个文凭时代,年轻人响应了我的号召,愿意参加实验,放弃了国家学籍和教育部发的文凭。我的责任更大了,我希望他们都能成才,都能受社会欢迎。”但是他同时也力挺这45名学生,他尖锐地提出,学生们的公开信会让部门官员感觉惭愧。

补白

著名教育学者致敬45勇士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撰文称:南科大的这批学生所表现的改革意识,值得教育部门、深圳市政府和南科大办学者好好思量。尤其是意图打着不要让学生冒风险以及让南科大能更好地办学的旗号,采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思维,对这所新办学校的各种新尝试施加影响,其表现出的陈旧意识,在学生面前应当汗颜。

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端午节当天在博客上发文表示:孩子们的选择其实也完全符合《纲要》的要求。《纲要》就明确提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促进学生成长,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纲要》说得多好啊,孩子做得多好啊!问题是,我们这些大人、各级各类学校的老师、校长,也包括各有关方面和部门能不能也做得好一点?

不去高考,机会更多而不是更少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提到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问题。让学校尝试一些新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已经成为专家和家长们的共识。

徐斌(教授 首经贸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高考前夜,他在微博上写道:这些可爱的高中生,最美好的年华贡献给了最复杂的高考事业。他对记者解释说,复杂的不是高考本身,而是各种各样的加分、各种不同的招考政策和规定以及附着其上的世故人情):

在高考的过程中,本来考生应该是主体,但实际上他们反而是被选择的对象,话语权最少,压力最大,很多考生是在一种随从性的状态下去参加考试的;而这些敢于尝试的孩子现在作出了不同选择,如果他们的自主性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心理上的成熟度将是一个提升。自己跳上台去做“战士”的和被推上台的显然不同。

另外,任何一个选择都是由结果导向的。他们的前途会有什么影响呢?目前看来,他们的选择跨越了某些体制的局限,公众的态度也普遍认可;和那些参加高考的孩子相比,他们未来的机会可能会更多而不是更少,所以不会有什么损失。

这件事情放到大的社会背景中去,对我们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也有好处。过去我们政治体制的改革,也是从下面先开始进行尝试的`,他们今天看似“另类”的选择对未来也许是一个撬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的38个MBA刚回到国内时,这个新奇的学位名称也不被人们认可,工作也遇到了各种困难;但从他们开始,国内的人才慢慢可以自由流动了。

乔美(70后,前从山东考入北京,在北京工作至今):

高考制度自然有它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我们山东考生,考了550分的有可能落榜,而北京的孩子,400分的就有大学上,这种不公平是一直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希望改革高考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我还是认为高考制度确实不能取消,现阶段,你找不到其他一个可替代的、更公平的模式。

但是,不取消目前的高考制度,不代表不可以对它进行维新或者变革。我很支持南科大的这种尝试,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

绕开高考,其实很多人早就这么干了

其实,早在这45名学生的公开信之前,就已经有人悄悄地走在回避甚至放弃高考的路上,他们没有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关注,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打起“拒绝高考”的大旗,没有如此强硬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海外留学

国内留学低龄化的现象早已有目共睹,他们当中既有成绩上佳能力超群、只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好学生;也有迫于国内强大升学压力、希冀到国外镀金的普通孩子;他们避开了高考的指挥棒,也拒绝了国内的高校。

自主招生

尽管目前国内参加自主招生的高校都要求被录取的学生继续参加高考,但录取在前,高考在后,有了各高校自行拟题的笔试加面试综合成绩,高考这个统一标准的参考价值已经不大。早在,复旦大学招办负责人就多次呼吁:让自主招生的学生免予高考。

大学“无用”

同样是20,重庆上万名农村考生主动放弃参加高考的消息着实让国人热议了一番。在昂贵学费和艰难就业的夹击之下,他们不仅放弃了高考,还放弃了高等教育的机会。(

上一篇:三支一扶服务期满总结下一篇:2010-2011团总支组织部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