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元日江雪(共10篇)
1.古诗两首元日江雪 篇一
古诗两首《江雪》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古诗两首
江 雪
教材分析: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了雪景,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的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一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诗人借这个渔翁的形象呈现自己多元化的心态:既孤独寂寞,又坚强倔强,既寒气透骨,又内心炽热,既感到绝望,又充满希望……。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清高、孤傲的感情。3.掌握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大意,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吟诗句,入课题
1、学生吟诵有关蓑笠翁的诗句,构造蓑笠翁的形象。
2、老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读诗文,初感知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指导学习生字。
3、师生合作读。
4、全班齐读。
三、借注释,明诗意
1、我们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江雪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同学们,请凭借注释,再读读古诗,想想诗意,大胆想象画面,相信这次,你们会有新的收获。
2、生再读古诗。
3、指名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4、指名看画说诗意。
5、学生看画读诗。
6、着重理解“绝”“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7、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渔翁当时心情。
8、教师配影音范读。
9、学生配影音齐读。
10、教师配影音引读。
11、师生配影音合作读
四、知背景,悟诗情
1、如果此时此刻你就在这蓑笠翁的旁边,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有什么问题想要问?
2、学生交流。
3、出示背景资料,让学生走进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4、学生探究:柳宗元仅仅是在钓鱼吗?他在干嘛?
5、教师小结。
6、学生个性化朗读。
7、学生配影音背诵课文。
五、用学法,拓展读
1、回顾小结学习《江雪》的方法。
2、学法迁移,自主读《题秋江独钓图》。
3、学生自主感受作者写这首诗的心情。
4、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有关写垂钓的经典诗文,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
2.古诗《元日》课堂实录 篇二
长兴五小 莫晶
一、课前导入
1、出示图片—清明时的踏青图,依据习俗得知—清明节 回忆背诵古诗杜牧的《清明》
依次出示图片端午时的景象,中秋节时的景象,回忆古诗林杰的《乞巧》 师:这些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2、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古诗是跟一个节日有关的——春节 春节在古时候叫——元日(导入课题)
二、诵读古诗
1、师解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出示日历图)区分1月1日的元旦节和农历的春节 简介这首古诗是由1000多年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师板书:元日
王安石 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课文纸,自由地读一读
师评语:声音渐渐小了,大家都读好了,坐得很好老师很喜欢
2、指明展示读
出示划分好节奏的古诗(男女生读)
师评语:第一遍把诗读准读顺,第二遍读出节奏,你们知道还有第三遍是怎样读诗的呢? 交流:
生:押韵,押的是“u”韵,师生合作读,读出韵味来(第一遍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第二遍交换读)
过渡:读了诗,现在让我们来学了
三、自学古诗,细读诗文
出示自学要求:a、自由读诗,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并圈一圈人们在元日里做了什么事?b、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看到了()的元日?
(一)交流反馈——解决第一个问题 人们所做的事: 生1:放鞭炮 生2:喝屠苏酒
生3:师引导——挂新桃
师引用神话小故事桃符的来历:两位门神神奈和禄磊
师:除了这三件事情外,其实在第三句诗中人们也做了一件事—— 在新年的第一天里,人们打开窗户,大门,迎接第一缕阳光——迎初阳 师板书(生在课文纸上书写这四件事情)
学法指导:以后同学们在读者些诗时,可以先找节日的一些习俗 练习指导如: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抓习俗了解诗意)
(二)想象画面:()的元日
例如:生——开心的画面,热闹的画面,隆重的画面 师:咱们下次读诗的时候可以从节日的氛围来读 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
出示资料:王安石作诗时的时代背景,读出背景 联系资料,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心情是怎样的?
默读古诗,找出直接描写王安石心情的字,如——“暖”
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看诗中哪里让他暖?联系资料,为什么感到暖?除了王安石,还有谁也感到暖?——人们 再读古诗,并且试着背诵
四、超写古诗
在课文纸上抄一抄古诗,展示成果
3.元日古诗赏析 篇三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达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达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达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4.元日的古诗词 篇四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13 古诗四首 江雪 篇五
江雪
教学目标:
1、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教师范读古诗。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设计意图:观看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动手书空写一写。(3)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绝:尽。径:小路。踪:脚印,踪迹。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翁:指老头。寒:寒冷。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4)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5)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朗读提示: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5、填写诗句
6、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三、堂堂清作业设计 默写这首古诗
四、板书设计
江雪
孤寂的心境
6.爱上古诗江雪 篇六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这首诗的意思是: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那宽广寒冷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这冰雪侵袭的冬天里,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这首诗的作者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著名的成语“黔驴技穷”也来自于柳宗元的作品《三戒·黔之驴》。
它寄寓着诗人在政治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到永州,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但他并不自弃,始终坚贞不屈。在永州十年后,他改任柳州刺史,地虽更为僻远,但有了实权,他就又以积极的革新政治的姿态,兴利除弊,为柳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这都清楚地说明他在政治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7岁的我虽然理解不了作者这种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心情,但是经过老师和家长对这首诗的解读,我认识到,在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境,我都不能放弃,而要培养自己从容面对、坚强不屈的个性。
7.中班语言活动:古诗《江雪》 篇七
授课人:临泽县平川学区五里墩小学 王金霞
教学内容:幼儿多元能力发展课程中班语言上册教材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会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境。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2、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3、作业
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江雪
8.柳宗元《江雪》古诗品读 篇八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参考注释:
①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表达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②绝:一只也没有了。
③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④径:小路。
⑤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⑥蓑笠(suō lì):蓑衣,斗笠。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此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表达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诗用简单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寒江雪钓图: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更加突出了独钓的孤舟。诗人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
练习:
1.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________的环境。
2.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练习答案:
1.寒冷、寂静(或冷峭)
9.古诗江雪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
3、理解诗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以及诗人顽强的精神和不屈的情怀。(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的意境,明白诗词的“借景抒情”和“借诗言志”。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诗的方法。
3、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体悟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画,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
2、出示《静夜思》画面。
3、出示《山行》画面。
4、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唐朝诗人柳宗元写的诗歌——《江雪》。那么,读这首诗,我们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板书: 江雪)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评价正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再读古诗,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一首诗,一幅画。
(板书:——画。)读这首诗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古诗,边读边想,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在感受画面)
2、交流。
★ 同学们,如果让你来画,你想画什么?(我要画一个人在小船上钓鱼。)(1)请你上来画。
(2)你为什么只画一个人、一条船?(点红理解“孤”和“独”)
(点红理解“蓑笠”:从字型上就可看出,“蓑”是用草棕编成的,“笠”是用竹子编成的,专门用来防雪防雨的工具。出示蓑衣图和斗笠图。)(点红理解“翁”:是一个老翁,他披着蓑衣、戴着斗笠。)(3)能用朗读读出画面吗?评价。
★ 你还想画上什么?(我还想画上很多山,很多条路。)(1)请你上来画
(2)你从哪里看出有很多山的?(点红理解“千山”)
(3)还有一处写法和“千山”写法一样,是?(点红理解:万径)(4)生画纵横交错的路。
指导:你们觉得他画的路怎么样?(太宽/太长)应该怎么画?(明确“径”是指山中的小路。)请学生修改。
★ 你还想画上什么?(我想画雪)
(1)示范画。这样画行吗?(几片——多些——全是)
(2)为什么要画这么多的雪?请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好吗?(“独钓寒江雪”“蓑笠翁”看出雪很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3)你是从哪两个字中发现原来漫山遍野全是飞雪?随文点红理解“绝:绝迹”、“灭:消失”
(板书:漫天飞雪)
(4)喔,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两字却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5)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3、同学们的作品完成了,谁能看着我们的作品。读着古诗,完整地说一说诗意? 同桌说,指名说。
4、了解诗意后我们再来读读古诗,读出我们见到的画面,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配乐)指名读,评价:宜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四、三读古诗,感悟情境,读出诗情。
1、过渡: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诗情。下面让我们来听录音读,听着诵读,看着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重在体会诗人的情怀)
★“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找到吗?——(点红: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万千孤独在一身”啊!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这份孤独。
(板书:万千孤独)
★“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灭。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2、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万千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啊!齐读。
(板书: ——情)五、四读古诗,简介作者,明白诗志。
1、同学们,古诗学到这儿,我们的目光不由地再次聚焦到这位老渔翁身上。古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这个漫天飞雪中独自钓鱼的渔翁之意在什么呢?这个渔翁他可能是谁呢?(柳宗元)
2、简介作者生平。
由于柳宗元一心救国救民,参加著名的永贞新政,触怒了当朝皇帝和权臣,被一纸诏书贬到了数千里之外的永州。在永州,他无职无权,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得在寺庙中借宿,一住就是好几年。在永州,他无家无室,有时,甚至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然而还是在永州,他曾给朋友写下这样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两句话:(出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江雪》,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
3、此刻,让我们放声读这首诗,走进柳宗元的内心,想一想,他为什么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钓鱼?你读出的是一个怎样的柳宗元?(意在体会诗人不屈的精神)
4、生自渎、交流。
(是呀,天气虽然恶劣,环境虽然艰苦,但柳宗元虽身处逆境却顽强不屈,虽困难重重却无所畏惧!)
(板书:不屈不畏)
5、他真的在钓鱼吗?他到底在钓什么?(点红:钓)
6、齐读。你们不愧是柳宗元的知音。《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
[板书:——志]
7、让我们来深情地背诵这首古诗。指名背,齐背。
8、播放录像(机动)
六、小结拓展。
1、今天,老师向你们推荐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另一首诗歌(点击出示): 渔翁
bànɡ jí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ǎi nǎi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zhú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夜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过夜;清晨,他从湘江里打上清水又燃起楚竹做饭。等到烟销云散旭日初升,却看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回身一看,只见青山绿水之中,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的白云在相互追逐。
2、范读。此时,这青山绿水中泛舟天际的渔翁和寒江独钓的蓑笠翁相比,少了几分孤傲与凄清,多了几许飘逸和悠然。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齐读)
3、同学们,今天的课上完了,老师布置两个作业(任选其一):(1)吟诵《江雪》,绘制“寒江独钓图”。
10.中班《江雪》古诗教案 篇十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
指导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同学们进行评价。
2、同学们自学
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同学们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同学们出示生字卡片: 绝 径 踪 孤 舟 翁 钓
(2)指名让同学们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同学们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同学们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同学们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同学们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同学们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同学们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同学们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朗读提示: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同学们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万径()()()。
()()蓑笠翁,()()()()()。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古诗两首元日江雪】推荐阅读:
元日古诗意思07-22
古诗《元日》课堂实录01-19
元日和江雪教案10-08
《江雪》古诗意思12-25
中班语言活动:古诗《江雪》09-02
元日作文400字07-01
《田家元日》翻译赏析07-22
元旦的诗——《元日有题》01-23
古诗两首107-16
9古诗两首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