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马车夫的故事

2025-01-14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马车夫的故事(精选13篇)

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马车夫的故事 篇一

战国中期,著名军事家乐毅率领燕国大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齐国只剩下褛莒和即墨这两座城了。乐毅乘胜追击,围困褛莒和即墨。齐国拼死抵抗,燕军久攻不下。

这时,有人在燕王面前说:“乐毅他不是燕国人,当然不会真心为了燕国,不然,两座城怎么会久攻不下呢?恐怕他是想自己当齐王吧。”燕昭王倒不怀疑。可是燕昭王去世,继位的惠王马上用自己的亲信名叫骑劫的大臣去取代乐毅。乐毅知道于己不利,只得逃回赵国老家。

齐国守将是非常有名的军事家田单,他深知骑劫根本不是将才。虽然燕军强大,只要计谋得当,一定可以击败。

田单首先利用两国的士兵都具有迷信心理,他要求齐国军民每天饭前要拿食物到门前空地上祭祀祖先。这样,成群的乌鸦、麻雀结伙地赶来争食。域外燕军一看,觉得奇怪:原来听说齐国有神师相助,现在真的连飞鸟每天都定时朝拜,弄得人心惶惶,非常害怕。

田单的第二手,是让骑劫本人上当。田单派人放风,说乐毅过于仁慈,谁也不怕他。如果燕军割下齐军俘虏的鼻子,齐人肯定会吓破胆。骑劫觉得有道理,果然下令割下俘虏的鼻子,挖了城外齐人的坟墓,这样残暴的行为激起了齐国军民的义愤。

田单的第三手,是派人送信,大夸骑劫治军的才能,表示愿意投降。一边还派人装成富户,带着财宝偷偷出城投降燕军。骑劫确信齐国已无作战能力了,只等田单开城投降吧!

田单最绝的一招是:齐军人数太少,即使进攻,也难取胜。于是他把城中的1000多头牛集中起来,在牛角上绑上尖刀,牛身上披上画有五颜六色、稀奇古怪图案的红色衣服,牛尾巴上绑一大把浸了油的麻苇。另外,选了5000名精壮士兵,穿上五色花衣,脸上绘上五颜六色,手持兵器,命他们跟在牛的后面。

这天夜晚,田单命令把牛从新挖的城塘洞中放出,点燃麻苇,牛又惊又躁,直冲燕国军营。燕军根本没有防备。再说,这火牛阵势,谁也没有见过,一个个吓得魂飞天外,哪里能够还手。齐军5000勇士接着冲杀进来,燕军死伤无数。骑劫也在乱羊中被杀,燕军一败涂地。齐军乘胜追击,收复70余城,使齐国转危为安。

田单可以算是善于运用各种因素壮大自己声势的典范。

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马车夫的故事 篇二

“鬼话”, 即鬼故事, 是群众集体自发地口头创作和传承的幻想故事, 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 是以鬼魂的形象和故事情节表现对生活的再现。同时, 鬼故事属于鬼文化范畴, 因此在民俗学视野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内涵。

各个国家在文明产生的早期阶段都有一段崇拜自然、信仰神鬼的宗教巫术发展时期,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 鬼文化尤甚。中国古代“鬼话”赖于鬼文化、鬼信仰的发展而发展, 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而在中国的“邻居”日本, 鬼怪文化是日本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中日文化连衣带水的关系, 中国“鬼话”传到日本之后, 融入了许多日本本土元素, 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怪谈”。

二、宗教文化对“鬼话”与“怪谈”的影响

鬼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 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 宗教文化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国“鬼话”和日本“怪谈”中都有明显的佛教文化色彩, 但二者在形成发展过程中, 受到的宗教影响在成分上和程度上却有所差异。

(一) 道教与佛教对中国“鬼话”的影响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 道教的起源早、发展轨迹清晰, 成为与中国古代鬼话最早合流的宗教。早在战国时期, 早期道教徒就已经开始吸收和利用鬼神信仰, 作为自己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的地下鬼谱系为:丰都北阴大帝、十殿冥王、地府七十二司圣位、判官、五岳神、力士、煞鬼等。而道教信仰的诸神大都成为了鬼话中的神仙角色, 如玉皇大帝 (《阎王爷和土地爷》) 、太白金星 (《钟馗嫁妹》) 等。在行为活动上, 道教吸收了巫文化中的一些内容, 形成了具有道教色彩的驱鬼巫术, 渗透入鬼文化中, 使得鬼话的发展有了新的转变。

而作为外来传入的宗教, 佛教在东汉末年进入中国, 由于其与鬼神信仰的更多的契合点, 使佛教文化与鬼文化的合流具有更为普遍的形式内容。“佛教对于中国民众的影响, 在民间故事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而鬼魅故事由于自身特点的关系, 接受佛教影响尤为迅速和明显。”[1]佛教教义中的因果轮回、善恶有报的观念渗透入中国古代鬼话中, 在《聊斋志异》、《子不语》等鬼故事中均有十分明显的体现。鬼的报应警示着人们多行善、少作恶, 符合佛教教化人们行善积德的教义。而佛教中的十八层地狱的详尽描述, 则为鬼怪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场所。而在行为活动上, 佛教寺庙常举行“水陆道场”、“放焰口”等宗教仪式, “水陆道场”旨在超度亡魂、普度众生, “放焰口”则是为饿鬼们提供食物, 这些仪式属于鬼信仰的范畴, 又体现了佛教的万物平等、慈悲为怀的观念。

(二) 佛教和神道教对日本“怪谈”的影响

在古代日本, 佛教经由中国传入, 在日本社会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日本民众对于佛教中的地藏菩萨有着广泛的供奉信仰, 在日本怪谈中, 就出现了许多与地藏菩萨相关的内容。而佛教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念, 在怪谈中也是比比皆是。小泉八云《怪谈》中诸多鬼怪故事的发生都是前世今生种下的果报。日本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的孟兰盆节 (又称“魂祭”) , 是日本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 用以追祭祖先、为亡灵祈福。而孟兰盆节其实也是佛教的节日, 既是鬼神的祭日, 又是“佛欢喜日”。

而与由外传入的佛教相对应, 日本本土的神道教 (简称神道) , 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 将山岳、树木、狐狸等动植物人格化, 作为崇拜的对象。表现在怪谈中, 则成为狐大仙等鬼怪形象的化身。而与此对应, 形成了日本怪谈中特有的“阴阳师”的形象, 作为驱鬼巫师, 体现了神道教的思想和教义。尤其在日本古代后期的怪谈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神道思想, 一方面, 怪谈中的神道思想与佛教思想分庭抗礼;另一方面, 神道教在发展历史中吸纳了佛教、儒学中的一些成分。怪谈作为载体, 神道思想与佛教思想的融合渗透在其文本中, 表现出怪、神、佛的一体化特征。

三、“鬼话”与“怪谈”中的鬼怪形象分析

(一) 以动物为原型的鬼怪形象

在原生态阶段, 中日古代民间鬼故事中的鬼怪多以动物形象出现, 具有自然属性, 体现出人类早期对于大自然的膜拜和恐惧心态, 人们将鬼灵形象附加于各种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现象之中。

在中国古代较早的记载, 如《山海经》中就记载有蛇怪等许多鬼怪化的动植物形象。而在后来的鬼话中, 狐怪、狗怪、猴怪等动物鬼怪屡见不鲜。如陶潜《搜神后记》中的雄性狐妖, 《聊斋志异》中的典型雌性狐妖形象等。除去动物, 在中国古代鬼话中一些无生命之物也可以为鬼怪, 如《搜神后记》中的虹怪, 《集异记》中的枕怪等。动物类鬼怪多具有一定的人性特征, 并以装怪作祟、危害人类为乐, 但并不十分可怕。

而在日本怪谈中也有较多的动物鬼怪形象。较早的, 如在《古今奇谈莠句册》中对于人鱼形象的详细记载, 以及日本的狐大仙——稻荷神的传说, 此外还有十分受日本民众喜爱的小妖“狸”等。而到了平安王朝的百鬼夜行时代, 动物鬼怪则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形象, 如入内雀、镰鼬、人面树等。

值得一提的是, 据考究, 日本怪谈中的中的动植物形象绝大部分来自于中国。比如天狗原先是来自于中国《山海经》中的犬怪, 九尾狐玉藻前也是以商纣时期的妲己为原型。但日本怪谈在吸收了中国古代鬼话的鬼怪形象之后, 融入了日本本土元素, 产生了变异, 鬼怪形象往往更为魑魅, 更具神秘色彩。尤其在百鬼夜行中的动物鬼怪形象, 丰富多样而又各具特点, 形成一幅光怪陆离的鬼怪画卷。

(二) 以人物为原型的鬼怪形象

随着鬼话发展, 动物的鬼怪形象被越来越多以人物为原型的鬼怪形象所取代, 人们由对自然的崇拜、恐惧, 转入对死者、对灵魂的信仰和恐惧。鬼形象的人形化使得鬼话更加贴近人的生活, 更具有神秘莫测的特征。

中国古代鬼话中, 早期出现、具有代表性的人形鬼怪有罗刹鬼婆、阎王钟馗、黑白无常等。由这些鬼怪形成一个以地府为中心的鬼怪图谱, 具有系统谱系性。它们往往具有人类所无法企及的法力, 控制着人的生老病死, 体现出宿命论。而水鬼、酒鬼、吊死鬼、饿死鬼等鬼怪在外型上就与人类十分的相近, 具有人性外貌特征, 他们不具有高法力, 但对人类有猝不及防的伤害甚至死亡的威胁。发展到明清时期, 鬼怪不仅在外形、能力上具有人类的特征, 在情感、思想方面与人类也有许多相近甚至共通之处。如《聊斋志异》中的众多鬼怪, 往往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感情, 甚至比人类还重情义, 这就形成了“人不如鬼”的反讽, 实际上是表现出了蒲松龄对于当时黑暗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控诉。

而日本怪谈中, 我们在大量以人物为原型的鬼怪上不难发现中国鬼怪的影子, 但这些鬼怪形象经过了日本本土化改造之后, 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如小泉八云的《怪谈》中有名的“雪女”形象, 以及由日本古典扛鼎之作《源氏物语》“宇治十贴”中浮舟形象演变而来的宇治桥姬等都是美的化身, 具有善恶并存的特点。而幽怨的化身女鬼般若、充满智慧的怨灵菅原道真等, 都有其复杂的背景故事, 体现出“冤有头、债有主”的思想观念。而到了战乱时代, 一些以人物为原型的鬼怪身上则体现出了日本特有的武士道精神, 如《怪谈》中的无耳芳一、德川时代的鬼怪忠五郎、妖刀村正等。

由此可见, 许多日本怪谈中的鬼怪形象身上既能反映其对他国文化的变异吸收, 又能体现出日本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具有相当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社会文化气息。

四、结语

《论语》中有言:“子不语怪、力、乱、神。”而民间鬼话所记则正是孔子所曰“不语”者。历来文学评论家以“志怪”一词概而论之, 实则忽略了民间鬼故事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

交流和对话是促成世界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中日两国古代民间鬼的分析中, 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发展, 以及两国在审美和审丑观念取向上的一脉相承性。

而另一方面,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 文体的发展演变也无法忽视文学背后的文化模式问题。我们对中日两国的鬼话“求异”, 进而从中探讨中日两国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思想观念, 以及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取舍和贯通。中国鬼话中较多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自身文化发展的曲折历程;而日本怪谈中既有本土因素、又包含有中西方文化的成分, 其复杂性可见一斑, 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曹顺庆.比较文学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3]徐华龙.中国鬼话[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

[4]张劲松.中国鬼信仰[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1991.

[5]黄盛华、周启云.鬼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

3.中国古代音乐家小故事之高山流水 篇三

当我们翻开中国音乐发展的篇章,会发现我们不仅拥有数之不尽的动听名曲,更有众多个性鲜明、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一方面他们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在音律、乐舞、器乐演奏等方面取得了瑰丽的成就,另一方面,在东方传统文化的浸染下,他们大多具有高尚的情操,其独特的艺术品格,更使他们的作品赋予了某种超越历史的感染力与穿透力。

一曲精妙的《高山流水》,离不开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动人传说,这是一个有关音乐、友情、又略带悲凉的故事。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上大夫,善琴,尤以瑶琴精妙,被后世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的“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形象地描述了伯牙的高超琴艺;而钟子期,则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肩挑担、拿板斧的山野樵夫,身卑位低。楚国汉阳江畔,伯牙的琴音引来了子期的欣赏,赞其志比高山、流水,伯牙听后惊呼:“善哉,子(期)之心与吾同”,将子期认作自己的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悲痛欲绝,他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

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四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5.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五

【送狗用意】

齐国有个好在吃饭时发脾气的人,每顿饭都要责骂他的仆人,甚至还摔坏餐具、乱扔勺筷。店家很厌恶他,强忍住不明说。齐人将离去时,店家送他一条狗,说;“这条狗会捕捉禽兽,若不嫌菲薄就送给您吧。”

齐人带着狗走了二三十里路,停下吃饭。唤来了狗,给些食物。狗狂吠了一阵,才开始吃,并且边吃叫。齐人在上面骂,狗在桌下叫。每顿饭都是这样。

一天,仆人忍不住笑起来,齐人才明白受了店主的捉弄。

【割掉大瘤】

夷门有个人,脖子上长了个大瘤,脑袋都陷到肩呷里去了,大瘤几乎取代了头的位置,五官难以发挥作用。

郧地管理疆界的官员很可怜他,想替他割下来。人们说:“这大瘤割不得。”那官员不听。结果还是把大瘤割了下来。过了两天,那人就死掉了。

城中的人都责怪这官员,他拒不接受说:“我只知道除掉他的病害;现在他虽然死了,大瘤也没有了嘛!”

【怕鬼的人】

楚国有个怕鬼的`人,听见枯叶落下或者蛇鼠爬行的声音,都认为有鬼。一个贼知道后,于是夜里就窥伺这人的矮墙,发出鬼叫的声音。这人很害怕,不敢出来看。贼这样反复了四、五遍,然后才到房中,把他的财物偷个精光。有人哄骗他说:“真是让鬼偷去了!”他虽然有些迷惑不解,但心里仍认为人家说得对。

【黄公窃刀】

安期生(传说中的神人)在之罘山学得了法术,手持赤刀,对着老虎左右指挥,老虎顺从地像听话的小孩一样。东海黄公看到了,非常羡慕,以为神异奥妙全在那把赤刀上,于是,就把赤刀偷来佩带在身上。一次外出,路上遇到了老虎。他拔出赤刀向虎劈去,没有取胜,反被老虎吃掉了。

【不忧自己】

东海之神夔遇上甲鱼,甲鱼伸长脖子一个劲地笑。夔说:“你为什么笑呀?”

甲鱼说:“我笑你用一只脚蹦跳着走路,担心你会仆倒在地呀!”

夔说:“你用四只脚还支撑不住身子,只能整天地爬行,怎么却来笑话我呢?你为什么不担忧自己呢?”

【蒙皮遇虎】

有个人披了狮子皮走到旷野去,老虎见了就跑。这人以为老虎怕自己,便向人夸耀起自己的了不起,第二天,他换上了狐狸皮扶到旷野去,再次与老虎相遇。老虎凶狠地打量着他。他见老虎不逃,就大声呵斥,结果被老虎吃了。

【王吃香橼】

梁王尝遍了北方水果,只是不知道南方有什么好吃的鲜果,便派人去吴国访求。

吴人送上一筐橘子,梁王吃了,觉得味道很鲜美。便派人再次到吴地寻找其他鲜果,吴国人又把蜜柑给了他,梁王吃了,觉得比橘子更好。于是判断,吴国一定还有更好的果子,便派人去吴地暗中察访。

6.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试题 篇六

《奕秋诲奕》中的奕秋是一个什么人?——名棋手

《不龟手药》中“手药”是指什么药?——冻疮药

《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什么人?——厨师

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什么?——东施

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谁?——井底之蛙

“曲调越高级,能和他一起喝酒的人就越少。”是哪个寓言故事中讲的?——曲高和寡

寓言《二人相马》的主人公是谁?——伯乐

南郭先生是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滥竽充数

《买椟还珠》中“椟”是指什么?——盒子

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国人?——卫国人

“宁可相信尺码,不能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哪个寓言故事?——郑人买鞋

教育孩子要讲诚信的著名故事是什么?——曾子杀猪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谁偷了?——邻居的儿子

寓言《投婴于江》中那个人要把小孩字投到江里去的原因是什么?——这孩子的父亲是善于游泳的

“自己丢了一件黑衣服,就要扒下人家的衣服”出自哪个寓言故事?——强取人衣

“怕别人听到声音,就捂住自己耳朵”出自哪个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比喻多此一举,反而没有好处。”出自哪个寓言故事?——画蛇添足

“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出自哪个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出自哪个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哪个寓言故事?——杞人忧天

《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谁?——更羸

《千金买首》中“首”是指谁的头?——千里马

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谁得到了好处?——渔人

“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猴子

《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是哪两座山?——太行 王屋

《纪昌学射》中,纪昌的老师是谁?——飞卫

《叶公好龙》中,当叶公见到真正的龙后表现怎样?——掉头就跑,吓得魂飞魄散

《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公明仪

“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哪个寓言故事?——杯弓蛇影

寓言《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老虎

《可笑的南歧人》中,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了什么病?——粗脖子病

《争雁》中,兄弟俩为什么而争论?——煮着吃好还是烤着吃好

《医驼背》中,哪个医生是怎样治驼背的?结果怎样?——要来两块木版,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踏。

菱角是生在哪里的?寓言《自护其短》中那个北方人以为菱角生在什么地方?——水里 山上

《骂鸭》中那个偷吃邻居鸭子的人生了什么怪病?——皮肤发痒,身上长出了鸭毛,一碰就疼。

《卞庄子刺虎》中,卞庄子用了什么办法获得了双虎?——两虎相争,必有一死一伤。

简述《揠苗助长》的故事。

简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简述《守株待兔》的故事。

简述《刻舟求剑》的故事。《海底两万里》阅读知识竞赛题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谁?——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哪国人?——法

《海底两万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尼摩或阿龙纳斯 阿龙纳斯的仆人叫什么?——康塞尔

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什么?——《海底的秘密》 “鱼叉手之王”指的是谁?——尼德。兰 海里有会发光的水母吗?——有

国际通用的海难求救信号是什么?——SOS 鲸鱼用什么进行呼吸?——肺

《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什么名字?——鹦鹉螺号 潜艇的主人是谁?——尼摩船长

尼摩船长会说几种语言?分别是哪几种?——四种,法、德、英、拉丁

世界有几大洋?分别是什么?——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大叶藻

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什么做成的?——贝壳类的足丝 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什么做成的?——鲸的触须 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什么做的?——墨鱼或乌贼的分泌物 鹦鹉螺号上的藏书量有多少?——12000册 鹦鹉螺号的造价是多少?——200万法郎

鹦鹉螺号的最快速度是多少?——每小时50海里 鹦鹉螺号是靠什么来发动的?——电力 珊瑚是一种动物还是植物?——动物

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裙带菜、海带、紫菜、石花菜、石花菜、鹅掌菜 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鱼类。——

阿龙纳斯有没有救活鹦鹉螺上的伤员?——没有

尼摩船长为什么把死者的墓地选在珊瑚丛中?——因为珊瑚虫会把死者永远封闭起来 一条巨鲨袭击采珠人时,是谁把那条鲨鱼杀死了?——尼德。兰 海里有沸水吗?——有 海水有红色的吗?——有 海底有城市吗?——有

鹦鹉螺号曾经去过南极吗?——是

尼摩船长用什么办法解除了被困在冰层中的危机?——热水 大章鱼身上有多少个吸盘?——250个 大章鱼的血液是什么颜色的?——蓝色 大章鱼有几个心脏?——三个

阿龙纳斯他们最终获得自由了吗?——是 鹦鹉螺号最后的结局怎样?——卷入旋涡 鹦鹉螺号是用什么击退了土人的进攻?——电 书中是以谁的名义命名了南极大陆?——尼摩 海龟的寿命有多长?——300多岁

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什么?——浮游生物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多少?——71%

哪种鱼在产卵后会死亡?——大马哈鱼 海绵是一种动物吗?——是 海马是鱼类的一种吗?——是 鱼有耳朵吗?——有 鱼有心脏吗?——有

汇入大西洋的最长的河流是什么?——亚马逊河 西印度群岛位于大西洋的西部吗?——是 哪种动物的脑最大?——抹香鲸

娃娃鱼的体长一般在几米左右?——1米 世界上冰最多的地方在哪里?——南极大陆

7.中国姑娘陈莉娟迪拜的创业故事 篇七

“都是因为石油。现在油价一直跌, 对他们也是致命打击。你看尼日利亚, 货币一下子就贬值了30%。迪拜还算好, 因为它是中东的中转中心, 又免税, 贸易、旅游、购物都很发达, 所以有冲击, 但不算大。”在迪拜老城区海鲜市场附近的电子通讯产品批发市场, 深圳基伍手机在迪拜的总经理陈莉娟对我们说。

我们是晚上来采访的, 这里完全没有想象中迪拜应有的奢华气质, 反倒有些杂乱, 像上世纪9 0年代广州番禺的大发电器城或是三元里的服装批发市场。但就在这里, 来自中国的手机被批发辐射到非洲、中东、南亚甚至欧洲市场。

据说迪拜经济的60%都和中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我没有核实过。但这个电子市场90%以上的档口 (店铺) 都是中国老板所开, 则是确定的。最旺的时候, 非洲和中东90%以上的手机从这里出货, 现在因为一些中国企业直接到非洲建立渠道, 比例降了一些, 但也有80%。

绝大部分在这里开档口的中国企业都来自深圳, 要么直接派人设点, 要么由当地经销商在这里开店。

陈莉娟向我们介绍说, 2006年这里才有6家档口, 2010年发展到几十家, 如今有300多家了, 目前每个月的出货量有300多万台, 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

迪拜属热带沙漠性气候, 夏季长, 白天基本在摄氏4 0度以上, 因此电子市场在早上和晚上营业, 白天不开。下午五六点之后, 这里才迎来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 来自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地的客户聚集于此, 英语为主, 然后是阿拉伯语、法语、波斯语。我们见到了喀麦隆、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加纳的客户, 他们聚在一起, 叫“非洲街”, 有的打包, 有的结算, 忙得不亦乐乎。

有很多品牌我很熟悉, 像华为、OPPO, 但很多我都没有听说过, 比如基伍。基伍的店加多了一层, 在二楼挤出了一间小会议室, 可以接待客户, 可以和深圳总部开视频会议, 外边是维修服务。

我问陈莉娟, 中国公司怎么能在非洲和中东占那么大份额?“便宜只是一个方面, 比如功能机在这里出货, 也就是8到10美元一台, 智能手机从50到150美元都有, 质量也不差。另外就是中国人确实会去分析他们的市场需求。比如非洲要大电池, 我们就做大电池;要手电筒, 我们就做手机带大电池还带手电筒;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在手机里面配充电宝, 因为非洲的电很缺乏。而像三星、诺基亚、苹果, 它们是不会针对你这么改变的。”陈莉娟说。

其实还有文化的东西, 非洲和中东的国家语言林林总总, 所以在应用方面要花更多心思, 比如同一句祝福的话, 不同的宗教背景下要引用不同的经典和格言来表达。而中国的特点就是有人口红利, 需要更多人工的方面中国就有优势, 基伍把当地需求搜集好, 反馈到深圳, 深圳的技术人员很快就能处理好。

陈莉娟带我们看了一个生意最好的店, 不到1 0平方米, 有时一个月可以出货100万台以上, 三星、阿尔卡特、华为都卖, 一个月的流水相当于几个亿人民币。“很多人都说迪拜就是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

在电子批发市场, 中国人开的档口都有中国国旗, 贴在门上或挂在旁边。差不多晚上1 0点半采访完毕, 陈莉娟带我们去看迪拜塔。路上, 我们了解了她的经历。

陈莉娟1986年出生, 江西农家姑娘, 从小丧父, 母亲含辛茹苦把她带大, 她努力学习, 考上了大专学英语, 成为村里唯一的一个大专生。大专毕业, 当了教师。

“我的收入太低了, 支撑不了弟弟妹妹念书, 没多久就去深圳打工了, 那是2008年。因为会外语, 很幸运进了基伍公司, 工作是跟单, 从职位最低的外贸跟单员做起。我们老板原来是卖酒的, 他有一个客户欠他的钱还不了, 就把工厂做手机外设的一条生产线给他抵债。他就这么阴差阳错做起了手机部件, 再慢慢进入了整机行业。”

基伍是最早进入迪拜的中国手机厂商之一, 2008年的时候一年在迪拜就出货七八十万台。后来老板想进入印度, 2009年陈莉娟被派往那里。基伍在印度找了两个香港人做代理, 也就是有了销售渠道, 但是香港人不管市场, 于是陈莉娟带着4个人, 在批发市场里贴宣传标语, 让大家知道基伍。“有一天下大雨, 我们从早上贴到晚上实在太累了, 我穿着高跟鞋, 回到酒店, 脚疼的那个劲啊, 没法说。印度女人是不工作的, 所以在市场里像我这样的人显得很特别。从2009到2012年, 我们做得很好, 每个月出货量很大, 这个时候被爱立信起诉了, 政府禁止我们销售。那真是两眼一抹黑, 托了全部关系找官员疏通, 最后还是不行, 只好退出。”

“爱立信这样的企业很有经验, 你做得小的时候不理你, 发现你大了, 就会祭出专利权的利器, 告你侵权。小米前两年在印度一开始也是很猛, 最后被爱立信起诉, 马失前蹄。2013年, 基伍又把重点移回了迪拜, 朝向非洲和中东。”

既然国际市场这么苦, 为什么不在国内发展呢?国内市场不是很大吗?

陈莉娟的回答是:“国内是好, 但是要有关系和背景, 如果想进运营商的渠道, 一个机型没有几千万是进不去的。所以国内适合大企业和有关系的企业。国外呢, 门槛很低, 像迪拜开个店非常容易, 虽然也会被骚扰, 比如说你的广告招贴不该贴, 影响环境了, 总之就是罚点钱, 但是只要你肯干, 起点低也能赚到钱。现在到迪拜打工的中国人, 如果是大学刚毕业的, 一开始月收入有个五六千 (人民币) , 但弄得好两三年就可以有两万, 一年收入2 0多万不难。而在国内, 从五六千到两万时间要很久。”

陈莉娟说她在国外这么多年, 最不习惯的还是吃饭。刚去印度时, 也有人“吓唬”她, 说卫生很差, 要多喝瓶装水, 因此一下飞机就猛喝水, 说能够加速血液循环, 防止水土不服。喝到想吐。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辫子粗又长。”上世纪9 0年代, 中国的小芳们到珠三角、长三角打工改变命运。新世纪, 还有很多想改变命运的小芳们出来打工, 如果会英语, 就像陈莉娟这样, 还可能有机会闯海外。

在800多米的迪拜塔附近, 陈莉娟对我们说, “我真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你看深圳现在的房价有多高, 我买的早, 现在有两套房一辆车, 还能支持弟弟妹妹上学, 很满足。要是能再买一个房, 把我妈接来, 就更好了。”

我问陈莉娟:“你是8 5后, 你觉得和9 0后, 9 5后相比, 你们会有区别吗?”

8.中国古代名人的勤奋故事 篇八

1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2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4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9.中国“呆婿型”故事型态分析 篇九

关键词:民间故事,“呆婿型”故事,故事型态

生活故事是民众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再经过加工虚构创作出来的,能够反映民众日常生活及其理想愿望和道德伦理的口头娱乐叙事。

“呆婿型”故事是我国流传最广、数量最多的生活故事类型之一。对于“呆婿型”故事的类型划分,汤普森的《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将这种“傻子和笨蛋”的故事划为简单故事中的“笑话和轶事”;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将“呆婿型”故事放在了“滑稽故事”的类目中;丁乃通在其《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则将“呆婿型”故事分为了两类,分别是“Ⅱ.一般的民间故事”和“Ⅲ.笑话:笨人的故事”;由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中,“呆婿型”故事是生活故事的一类。而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生活故事类和笑话类中均有“呆婿型”故事的出现。

但不管怎样划分,生活故事和笑话都是取材于民众的日常生活,而又反映了民众的日常生活,揭示了生活中的矛盾现象,所以,将“呆婿型”故事划在哪一类中都是合情合理的。本文不对这类故事作故事类型的划分,而是深入到大量的故事文本中,对其中的“呆婿”作型态分析。

这里的“呆婿”,通过分析可知并不一定都是真呆,基本有三种情况:(1)真呆型女婿;(2)通过学习,做出聪明言行的呆傻型女婿;(3)假呆真聪明型女婿。

根据笔者的搜集整理,并结合艾伯华和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对这些故事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将“呆婿型”故事大致分为四种基本型态:Ⅰ.呆婿学说话型,Ⅱ.呆婿做傻事型,Ⅲ.“呆婿”说酒令型,Ⅳ.“呆婿”发达型。

一、呆婿学说话型

Ⅰ型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由于呆婿不会说话,妻子或是爹娘让其出去花钱学说话,然后去岳父家做客。呆婿巧用学到的句子吃饭,或用学到的句子带出走的妻子回家,或用学到的句子考中状元。但是也有用错的时候,被众人看穿还是呆傻;或是妻子教他说话,结果在外面,他遇到一系列的事,而用错地方,受到挨打。

1)出去学说话:呆婿的爹妈或媳妇怕他去岳父家,由于不会说话而丢脸,就让他出去学说话。呆婿出去学会了几句话,即“一鸟压百鸟”、“单走独木桥”等,然后用这些学来的句子,在岳父家争得了面子,受到岳父等人的刮目相看;或通过这些句子,让住娘家不回的妻子甘心回家。

这类故事有甘肃酒泉县的《尕憨郎买话娶妻》、宁夏回族的《瓜女婿学话》等。

2)妻子教说话:这一类是呆婿的妻子或是娘教他说话,告诉他到了岳父家里,看到什么该怎么说;或是在路上碰到了什么事,该怎么说。而呆婿往往把这些教来的话用错了地方,从而受到嘲笑或是揍打等。

(1)教了还是错。老丈人要祝寿,媳妇怕呆婿去了不会说话,不受待见,就教了他几句,告诉他看到什么东西该说什么话:(a)改口不要叫“老丈人”、“丈母娘”,要叫“岳父”、“岳母”(b)看见梧桐树(桂花树),要问谁栽的(c)看见牛(驴),要估价等。最后,到了岳父家,还是把这些话用错了(a)用在了岳母身上(b)用在了小姨子身上,被误认为是调戏。这类故事有很多,如四川简阳县的《傻女婿与丈母娘》、浙江温岭县的《寿头》等。

(2)总是晚一步。呆婿总是按照妻子教给他的话去说,但他总是把话用错了地方。他在找(a)白布(b)驴(c)兔子等的时候,碰到了(a)丧礼(b)迎亲(c)失火(d)铁匠(e)打架(f)搏斗的动物等,他每次将妻子教给的话,晚用一步,结果遭到人家的打骂。如流传于河南舞钢市的《呆子找驴》、辽宁开原县的《傻子挨揍》等。

二、呆婿做傻事型

Ⅱ型故事讲的都是呆婿所做的一系列傻事,这里的“呆婿”是真的呆傻,与Ⅰ型故事中的呆婿一样。呆婿的傻事在一系列的情节中体现,诸如,去岳母家借织布机;去岳父家吃饭时,被妻子用线控制着;傻女婿去岳父家报喜,或是探病;给岳父拜寿时,带了“重重的礼物”;把岳母给的粮食当做虼蚤倒了等等。

1)妻子用线控制吃饭:这类故事就是呆婿和妻子一起到岳父家吃饭,妻子怕傻丈夫贪吃,就给他身上拴了一根绳子,要求拉一下,吃一口饭。丈夫有一段时间吃得很合礼貌,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不是他的妻子,而是(a)一个小孩(b)一只鸡(c)一条狗或(d)一只猫代替了她,不断加快暗示的动作,呆婿越吃越快,直到宴席上人都笑得前仰后合。如流传在福建福安县畲族的《线路来得紧》等。

2)傻女婿报喜:该类故事,都是妻子生了孩子,傻女婿去岳父家报喜;然后岳母给他拿了(a)鸡蛋(b)挂面(c)孩子的衣服等,吩咐他“水滚了打蛋下面,起风了穿衣”。傻女婿在回来的路上,看到河水翻滚,就把蛋和面放进了河里面;看到风吹树摇,就把衣服“穿”在了树上面等。如流传在河南桐柏县的《傻女婿报喜》等。

3)忘了说(干)什么:这一类故事是妻子让傻女婿出去办事,傻女婿出去就忘了干什么。

需要办的事主要有(a)去岳父家借织布机(b)出去买帽子、买布等(c)去请岳父到家里做客(d)出去做生意等。

傻女婿把事情忘了的原因有(a)出去摔了一个跟头(b)把妻子吩咐的记错了(c)理解错了妻子的意思(d)被其他的事物分散了注意力等。

如流传在河南伊川县的《憨女婿扛织布机》、辽宁瓦房店市的《岳父的名字》等。

4)虼蚤和油:这类故事,傻女婿的岳母给他拿了粮食(糜子)和油,傻子在路上不小心把口袋弄了个口子,粮食都漏了出来,傻女婿误认为是虼蚤,就用棒子去打,然后把油瓶也打破了。如流传在宁夏固原县回族地区的《瓜女婿打虼蚤》等。

5)礼物重重的:这类故事的基本情节就是,妻子和傻女婿要回娘家,妻子先回去了,吩咐傻女婿去的时候要(a)礼物拿得重重的(b)衣服穿得展展的(c)“驴头”刮得干干净净,意思就是把他自己的脸洗弄干净。然后傻女婿带了(a)重重的礼物(磨盘或石头等)(b)穿了展展的衣服(席子或毡子等)(c)还把驴脸上的毛都刮得干干净净,就这样去了岳父家,让妻子或岳父等人不高兴。主要流传的故事有宁夏西吉县的《瓜女婿拜寿》等。

以上所有Ⅱ类故事的亚型其实在彼此间都有复合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是和Ⅰ型、或是和Ⅲ型等一起构成一个复合故事。

三、“呆婿”说酒令型

Ⅲ型故事讲得都是几个女婿给岳父祝寿,在席间要求作诗或是说酒令等。往往大女婿和二女婿都是文官、武官或是其他,总之地位较高;而小女婿是一个庄稼人,或是穷秀才等。吃饭喝酒的时候,老丈人等人看不起小女婿,不想让他坐在席间,就用作诗或是说酒令的方式刁难他,让他说不出来而不能坐席喝酒。但是,往往越是这样,受人看不起的小女婿越能按要求说出酒令等,甚至说得让老丈人等人难堪或下不了台。

这类故事流传版本也是很多,其中的诗或酒令不外乎这几种:(1)有两样东西,本是一家,其中一个比另一个多了点东西,还是不是一家;(2)拆字,例如“出”字、“吕”字等;(3)占字,即每句开头都用固定的字,或是每句里都含有规定的字等;(4)每一句里的字的偏旁都要一样;(5)句子中包含有某类东西等;(6)句子颠倒后,仍然能够读通等。

如流传在福建尤溪县的《三女婿巧对酒令》、江苏金湖县的《三个女婿比文》等。

四、“呆婿”发达型

Ⅳ型故事中的“呆婿”其实不呆,只是身份相对较低微,一般都是岳父等人看不起的穷秀才或是庄稼汉,但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才智,反击看不起他们的姐夫或岳父母等人。这类型的呆婿还可以分为两类:

1)先受人冷落、后高中当官:这类型的呆婿往往是穷秀才,有才,但是在岳父家不受待见。但是受过嘲讽之后,他们能够发奋读书,然后考中状元,当上县官。再回到岳父家,还以原来的样貌出现,等岳父等人还像之前一样对待他时,这才亮出他新的身份,反治岳父等人。如流传在福建晋江县的《闽南木门槛上盖竹板的来历》等。

2)巧用才智反击:这类故事的基本情节多是穷秀才或庄稼汉到岳父家吃饭,岳父刁难而不给吃,他们巧用才智吃到了或是穷秀才或庄稼汉去岳父家借粮等。如流传在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取名吃鸡》、福建将乐县的《女婿借粮》等。

五、结语

中国“呆婿型”故事数量庞大,远不止本文所分析的文本。本文依据所搜集的文本,得出四个类型的“呆婿”,又从中分析得出10个亚型的基本情节型态。但是,由于数量多,且多数故事都是两个或多个亚型的复合型态,情节较为复杂,因此,有些故事难以归类。

故事流传就是这样,每个民族、每个地区的讲述都不一样,都有自己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在内,就如对呆婿的称呼都不一样,有叫“呆女婿”的、有叫“傻女婿”的、有叫“瓜女婿”的,也有称女婿为姨丈、姑爷等。尽管如此,从所分析的各个型态来看,各地所讲述的“呆婿型”的故事情节又都是相似的,所表达的民众情感都是相似的。通过这样的讲述,都对“呆婿”给予同情,为其感到不公,对势利的岳父、大女婿、二女婿等人给予讽刺等,已达到民众同情弱者、惩恶扬善的感情愿望。

参考文献

[1](美)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10.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马车夫的故事 篇十

管仲如实相告:“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齐桓公回宫以后,吓得丢魂失魄,从此就病倒了,竟至几天卧床不起。这时,有个名叫皇子告敖的读书人,主动求见桓公,对他说:“这是您自己伤害了自己的身体,鬼怎么能伤害得了您呢?一个人的体内如果产生了怒气并且郁结起来,那么他的魂魄就会游离于体外而使人精神恍惚;怒气上升而不下降,人就会爱发脾气;怒气下降而不上升,人就会发生健忘;而如果这股怒气不上不下,恰好郁结在身体的正中,它就会伤害心脏,这时人就要生病了。”

齐桓公听后,不禁半信半疑地问道:“那么,到底世间有没有鬼呢?”

11.讲好中国故事 写好新闻 篇十一

作为党政新闻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党立言,为民代言,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但一些人认为,党政新闻没有都市类报道好看,缺乏可读性,因此不愿意看党政新闻,而愿意看都市类报道。如果报道的新闻没人愿意去看去听,那又如何去引导舆论呢?由此可见,要想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首先报道得有人愿意去看、去听。

引起读者兴趣,让读者愿意花时间去关注,看后、听后能记住所报道的内容,并不由自主地认同所提供的事实、观点,并产生思考,接受舆论引导。记者文章写得好,就会提高报道的可读性。人既是事实的提供者,更是故事的讲述者。如果不能以人为本,作品就不会受到大众的喜爱。故事不但具有形象概括的超能力,还具有长久的群体记忆功能和广泛的群众传播功能。不论时代怎么发展,故事,尤其是那些精彩有趣的故事,都能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深刻地影印于人的记忆中。由此可见,在人的记忆中,更容易留存以讲故事的方式向提供的信息。因为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与受众沟通,更让人容易产生阅读欲望,接受故事所要传达的信息。实际上,讲故事,讲好故事,就是通过事例来帮助人们理解各种抽象的道理。

1 围绕主题发展平、实、准、活讲故事

“平”指记者、采访对象、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视角是平视的。在“讲故事”时,记者一改往日高高在上的态度,是故事的聆听者,与受众进行平等交流。同时,“平”还体现在语言文字通俗易懂,亲切感人上。如果语言文字生涩、乏味,充满说教,那样只会降低宣传的效果,甚至让人反感。

讲故事时,叙述的方式淡化了政治色彩,力图按照生活本来面目着力表现普通人真实的日常生活,注重对生活“细节”的刻画,体现对百姓的人文关怀,新闻人物形象不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以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模范为主,而是刻画普通人。叙述与传统新闻的宏大叙事有着本质的不同,语言追求生活化,幽默含蓄,平实有加,这样就为讲好故事开了一个好头。

“实”不仅指记者所报道的内容是真实的,更指生活的“原生态”。故事是普通人身边已经发生或正在进行的,让民众产生亲切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从业者必须牢记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背。

“准”指报道切入点准确,围绕主题来选择报道的角度,正确处理好报道广度与深度的关系,把选准的点说全、说透、说深,切忌面面俱到但一面也说不明白。同时“准”还指用词用语的准确。

“活”首先指通过细微观察,发现挖掘出人物的“闪光点”。其次,指写作方法灵活巧妙,刻画人物栩栩如生,防止千人一面。通过对两个层面的把握,引起受众的共鸣。

例如,笔者采访写作的电视专题片《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清洁工是很普通的工作,甚至有人歧视的工种,中年的李大姐,平凡得不能再平凡,转身汇入茫茫人海无法寻觅。文章用“李大姐穿上工作服又开始了一天”为开头(镜头画面:李大姐换好工作服,整理衣服,拢头发。现场音:扫地的声音),让人在很自然,很亲切的状态下,感受到一个真实鲜活的“李大姐”,顿时拉近与“李大姐”的距离,受众好象在和街坊邻居、对门的大姐聊家常,丝毫感觉不到“说教腔”,从心理上先入为主,让“李大姐”顺利进入受众视野。结尾是“李大姐”晚上扫地的镜头和现场音。通过文字、画面、镜头、采访、旁白、现场音和音乐等的配合,用故事将普通人的一天娓娓道来。

2 设置悬念和制造冲突

传统的相声分为“捧哏”和“逗哏”两个角色,两个人一唱一和,相互吹捧,把一件本不搞笑的事说得绘声绘色。相声里引人发笑的艺术语言叫“包袱”。它是相声演员沿用的术语,实际上它和笑料、噱头的意思完全一样。运用中有“系包袱”和“抖包袱”的过程。相声的包袱要想使用响亮,就必须二人的积极配合,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在故事里设置悬念和制造冲突,可以起到与相声里的“系包袱”和“抖包袱”异曲同工的作用。故事里的悬念和冲突,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运用精练、概括的语言,巧妙安排故事结构,使前后情节遥相呼应。例如,通过广播电视的各种表现手段,可以产生强烈的视听感染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达到升华精神、启迪心灵的作用。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故事经过“二次升华”包装,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缘委一一道出。

《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讲述了平凡普通的下岗女工“李大姐”在相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再次就业成为一名清洁工,学会笑对生活和家庭的双重困难,一直用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过好每一天,重新溶入社会的故事。“李大姐”身上的优点有很多,但在电视荧屏上仅仅展示了她作为一名普通的下岗工人“失业不失志”,积极调整心态自强不息的一面,体现出选题“准”。《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中,一开始没有提到“李大姐”为何选择清洁工这一职业,随着故事的发展讲到“李大姐”下岗再就业加入清洁工行业的过程。首先讲述“李大姐”下岗的彷徨、困惑、不安,接着,把镜头推向之前已下岗帮人跑货运但却又因重病卧床的丈夫。上有年迈的双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在这样的困境中,相关的部门没有忘记“李大姐”及其一家,及时伸出援手帮助“李大姐”一家度过难关。为“李大姐”的丈夫联系就治医院,想方设法实行医疗费用减免;为“李大姐”安置清洁工的再就业岗位。通过设置悬念和制造冲突,激发起受众关心“李大姐”及其一家遭遇的迫切心理(设置悬念),进而通过现场采访、文字解说、画面等综合手法再现特定的场景(制造冲突),让受众随着报道的深入,故事的讲述,一起感受着“李大姐”及其一家的喜怒哀乐。

再如笔者采访写作的电视新闻。《富了不忘乡亲》讲述一位做建筑的农民致富后不忘乡亲,为帮助乡亲解决卖菜难的现状,在家乡投资建设脱水蔬菜厂,但因原料短缺,出现生产困难,后来通过探索定单生产让企业起死回生的曲折创业故事。当故事讲述到因原料短缺工厂停工、银行贷款还不上时,采访了主人公、主人公的妻子、村民。主人公为乡亲解决卖菜难的一腔热忱,遭遇挫折后苦闷,一方面通过主人公正面“现身说法”自己表述壮志踌躇,另一方面侧面通过主人公妻子,村民表达不理解,这一正一侧的表达,起到了激化冲突的作用,更加突显主人公富了不忘乡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创业的血性男儿形象。

3 展现情节

《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文字:“李大姐的家不但面积不大,而且家里陈设简单朴素,最引人注目的是电视和冰箱。简单的炊具旁是一排擦得透亮的,装着调料的玻璃瓶。”从“一排擦得擦得透亮的,装着调料的玻璃瓶”这一细小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李大姐”爱整洁的生活习惯。通过文字解说和画面配合,在现“李大姐”下班后,麻利换下工作服,对着镜子梳了梳头,在菜市场挑选蔬菜,与人讨价还价,看到自家阳台上花开时的喜悦神态,这些生活的情节感觉很真实,就在身边上演着,也预示着“李大姐”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

4 时效性、新鲜性、重要性、趣味性、现场感是衡量信息价值的要素

时效性,要求记者以最快的速度告诉广大受众最想知道、最急于知道、最关心的人或事,并且让广大受众首先记住。

新鲜性指通过仔细观察能用不同视角发掘出新的,与众不同的“亮点”,吸引人们的眼球。但这里得新鲜性并不代表猎奇或抛开新闻报道主旨的所谓“轰动效应”。

重要性,写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新闻报道也同理,根据确定的报道主题来进行取舍和安排。

趣味性,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换位思考“我是一名受众,此时我最关注什么?”“怎样才能吸引我?”

现场感,报道中把记者隐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背后,使新闻更具现场感,听众仿佛可以亲历新闻事件的整个过程,因此,更为自然、生动,更具有可看性。

5 讲好故事使其具有时代意义或者具有象征和暗示的作用

新闻不能贴标签,喊口号,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小见大。党和国家的任何方针政策都是为民谋福祉。所以简单地说,就是“抓住两头,讲好故事”,即抓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抓住群众的呼声。

一方面,要抓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记者应该根据实事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真实、全面的报道,在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角度,不能道听途说、不能胡编乱造、不能图一己之私、不能掺杂个人情感等。新闻报道工作本身具有非常浓厚的政治性质,报道内容中应该充分遵照与体现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记者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进行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报道,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要抓住群众的呼声。深入生活,溶入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例如,以上涉及的下岗女工、农民企业家,通过讲述某一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生活状态,让人们关注她(他)的故事,进而关注她(他)所代表的群体境况,真实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普通群众的真实生活。在国家和群众之间搭建交流平台,让社情民意的上传下达更便捷、更准确、更有效。

6 结语

只有不断改进报道的形式和方式,让报道快起来、活起来、亮起来,才能完成舆论引导的重大责任,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

摘要:当前,关于如何写好新闻有很多的论述和探讨。记者每天采访报道不同的人或事,这些不同的人或事组合起来就是行进中的中国。报道好普通人的故事,讲述好行进中的中国故事,也就是写出了好新闻。结合工作实践从5个方面探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写好新闻。

12.中国古代故事 篇十二

一天,有人捧瑶琴一张求售,索价昂贵,达官贵人,文人骚客,争相传看,却没有买的。陈子昂看了琴之后,二话没说,倾囊把琴买下了。围观者都感到惊奇,子昂道:“我生平擅长演奏这种乐器,只恨未得焦桐,今见此琴绝佳,千金又何足惜。”众人异口同声道:“愿洗耳恭听雅奏。”子昂说:“敬请诸位明日到宣阳里寒舍来。”

第二天,果然宾客满座,在酒酣耳热之际,他手捧昨天新买来的琴说:“我陈某虽无二谢(谢眺,谢灵运)、渊明之才,也有屈(原)、贾(谊)之志,自蜀至京,携诗文百轴,奔走长安,到处呈献,竟不为人知。弹琴,我虽擅长,恐污尊耳。”说罢举琴就摔,“哗啦”一声,把琴摔得粉碎,接着他把诗文遍赠宾客。众人愈以为奇,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一摔千金,此人必是豪贵、奇人,奇人所作,必为奇诗奇文,不观也知其妙。”于是争相传诵。一日之内,子昂诗名满京华。其中“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之句,使人赞不绝口。

不久,陈子昂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赏识。他的诗是唐代革新派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

中国古代故事大全:姚崇智斗张说

姚崇,人称“救世宰相”,他为唐朝创立开元盛世立下功劳,政绩可赞。但谈到他的为人品德,就没有人赞扬了,史学家们说姚崇是权相,好排挤他人,玩弄权术。

与姚崇同时代的张说,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但二人关系不好,互相排挤,勾心斗角。姚崇临死时,怕张说报复自己的儿子——还为了落个好名声,就对儿子说:“我为相数年,所言所行,颇有可述,死后墓铭,非文家不办。当今文章宗匠,首推张说,他与我素来不睦,若往求著述,必然推却.我传一计:可以在我灵座前,陈设珍玩等物,张说来吊丧时,若见此珍玩不顾而去,是他仍念前仇,很是可忧,你等速归乡里!倘若他逐件玩弄,有爱慕之意,你等可传我遗命,悉数奉送。即求他作一碑铭,以速为妙!待他碑文做就,随即勒石,并呈皇上御览。我预料张说性贪珍物,足令智昏,若照此办法,他必追悔。你等切记勿违!果能如我所料,碑文中已具赞扬之词,以后想寻仇报复,不免自相矛盾。”

姚崇死后.张说果来吊唁,姚崇的儿子依父亲的话,将珍玩摆列。张说见了珍玩,不禁上前摩挲。

此时。姚崇的儿子姚彝上前说:“先父有遗言,说同僚中肯作碑文,就将遗珍赠他,您是当代文家,倘不吝珠玉,不肖等应衔图报,微物更不足道。”张说欣然允诺,姚彝等再拜称谢,请他快写,张说应声而去,即日属稿,做就了篇歌功颂德的碑文。

张说将碑文交给姚家,姚家连夜让人刻碑,同时将底稿呈上皇帝。唐玄宗看了,也极口称赞,说:“似此贤相,不可无此文称扬。”

张说事后醒悟,暗想自己与姚崇不和,怎么能赞扬他。连忙派人索还原稿,只说文章草率,需要修改,不料姚家说已划成碑,并上呈御览。张说不禁顿足道:“达皆是姚崇遗策,我一个活张说,反被死崇所算了。”后来,姚崇的三个儿子姚彝、姚异、姚弈都位至公卿刺史。

1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 篇十三

“见到你我想到的只有灰色和阴暗,而我却给世界带来光明和生机,人们总是用最真挚的语言赞美我,你呢?”

这时,一个酒鬼拎个瓶子跌跌撞撞而来,口里嘟囔着:“舒…服,真希…望永远都没有白天,全…是晚上。”

白天愤愤然,正想喝住酒鬼,一群上班族结伴而来;

“白天,我们累得要死,还是晚上好,回家洗个澡,美美地睡上一觉;希望白天晚点来,可以多睡会…”上班族的声音随着风越飘越远。

白天脸上映起了红晕。

远处街椅上坐着一对情侣,男的搂着女的;手,指向远方;看,多美呀!到处都是舞动的霓虹灯,现在发现这个城市晚上比白天更漂亮,更具活力,时间要是能永远停留在这一刻,那该多好!

上一篇:机械设备科学管理制度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磁铁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