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

2024-09-16

真菌感染(精选13篇)

1.真菌感染 篇一

肺部真菌感染很常见,但是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都很困难。随着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人数的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需要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认识,对诊断方法加以改进。新型抗真菌制剂已可以应对这一问题。

美国梅奥诊所 Limper 博士近期发表综述,详细介绍了 ICU 患者常见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文章发表在 2014 年12月1日出版的Chest杂志上。传统和新型抗真菌制剂

过去十年中,有大量新型抗真菌制剂问世(表 1)。当选择抗真菌制剂时,需权衡不同药物之间的优缺点以及患者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感染特点。

一般情况下,制定抗真菌治疗方案时需首先明确致病菌。同时通过真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患者感染的特点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表1:目前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多烯类药物(1)两性霉素 B: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的原型就是两性霉素 B 脱氧胆酸盐。尽管毒性较大,但是这类药物仍旧是重症真菌感染的首选,特别是那些危及生命的重症感染。包括:侵袭性曲霉菌病、部分全身念珠菌病和隐球菌病、重症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和毛霉菌病。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甾醇相结合,诱导细胞缺陷,增加细胞通透性,导致细胞死亡。

两性霉素 B 脱氧胆酸盐必须静脉使用。应用期间,需密切随访肌酐、尿素氮(BUN)、血钾、血镁、全血细胞计数(CBC)和肝功能。

总的来说,使用两性霉素 B 时,需密切随访患者各项指标(每天一次或每两天一次)。两性霉素 B 导致的肾毒性可突然出现。

很多医生为了避免应用两性霉素 B 后出现发热和寒战,会在应用前给予患者使用解热镇痛剂、抗组胺类药物、抗吐剂或哌替啶。两性霉素 B 需缓慢静脉滴注,一般滴注时间要超过 2-6 小时;因为快速静滴会导致威胁生命的高钾血症和心律失常的出现。

当和其他肾毒性药物联用时(如:氨基糖苷类),肾毒性作用会增加。两性霉素 B 的肾毒性是剂量相关的。

对于重症免疫缺陷患者、肾功能受损患者、使用其他肾毒性药物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 B 剂量≥1.0mg/kg/d 的患者,强烈建议使用两性霉素脂质体来避免肾毒性的高发病率。肝毒性也会发生,但是比较罕见。(2)两性霉素脂质体:

目前为止已有数种两性霉素脂质体制剂问世,包括:两性霉素 B 脂质体、两性霉素 B 脂质体复合物和两性霉素 B 胆固醇硫酸钠复合物。相比两性霉素 B 脱氧胆酸盐,这些脂质体制剂可以显著降低肾毒性。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两性霉素 B 脂质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两性霉素 B 的应用,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两性霉素 B 脱氧胆酸盐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多。目前几乎没有研究能证实,两性霉素脂质体的疗效要好于两性霉素 B 脱氧胆酸盐。应进行平行对照研究来了解两性霉素 B 和两性霉素 B 脂质体的副作用。动物模型研究指出,相比两性霉素 B 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脂质体制剂中枢神经系统(CNS)浓度更高。但是尚无人体试验能证实这一点。

2、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口服活性,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三唑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 C-14-α-去甲基酶介导的羊毛甾醇向麦角甾醇转化合成来发挥作用。

已有研究指出,唑类药物与人类细胞色素 P450 酶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对于免疫抑制患者,唑类药物的应用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对于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如:移植患者和艾滋病毒(HIV)感染患者。

当唑类药物与环孢素、笨二氮卓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和某些抗 HIV 药物同时应用时,会产生药物互相作用,导致细胞色素 P450 酶活性和代谢率的改变。此外,所有唑类药物都会延长 QTc 间期,应用时必须特别注意;特别是当与其他可能导致 QT 间期延长的药物联用时。

早期制剂如:酮康唑,是咪唑类药物,对激素水平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会产生较明显的副作用,目前已被新型三唑类制剂所取代。

口服酮康唑会导致肾上腺副作用和严重肝毒性,随着毒性较低和作用更好的三唑类药物问世,酮康唑应该不再用于一线治疗。此外唑类药物是 C 类药物,不能用于孕妇。相反的是,两性霉素 B 是 B 类药物,可以用于孕妇;所以在重症感染时,首先考虑应用两性霉素 B。(1)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有一个亲脂的尾端,可以增强抗真菌活性,如:曲霉菌株。伊曲康唑能有效治疗部分曲霉菌感染、粘膜念珠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和球孢子菌病。

但是伊曲康唑与蛋白结合率极高,几乎无法渗透入脑脊液,因此不能用于治疗 CNS 感染。

伊曲康唑有口服胶囊和口服溶液两种制剂。口服制剂需要在有胃酸的环境中进行吸收,因此口服胶囊应与食物或酸性饮料同时服用。

应避免在使用伊曲康唑时,同时应用抑酸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为了使伊曲康唑吸收更稳定,伊曲康唑口服液中含有环糊精。伊曲康唑口服液应空腹时服用。当使用伊曲康唑时,需常规监测伊曲康唑血药浓度。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不需要调整口服伊曲康唑剂量。伊曲康唑在肝脏进行代谢,对于严重肝功能受损患者应慎用。

伊曲康唑的副作用较少,包括:外周水肿、皮疹、腹泻和恶心。严重的副作用发生更罕见,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Stevens-Johnson 综合症和肝损伤。和其他唑类药物一样,伊曲康唑与很多细胞色素 P450 代谢相关的药物同时服用时会产生相互作用。(2)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有静脉和口服制剂两种,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菌病和其他真菌感染中。和大多数唑类药物一样,当与其他细胞色素 P450 代谢及通路(包括:CYP34A、CYP2C9 和 CYP3A4)相关药物联用时,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肝硬化患者,伏立康唑应慎用。

静脉伏立康唑制剂中含有环糊精,因此肾功能受损患者应慎用;因为环糊精会在肾脏中累积。

口服伏立康唑制剂中没有环糊精,必要时可以替代静脉制剂应用。对于轻中度肾功能受损患者,不需要调整伏立康唑剂量。如果必须要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应用静脉伏立康唑,需密切监测患者血肌酐水平。

一般情况下,伏立康唑不应用于严重肝功能受损患者中;除非没有其他药物选择、综合评估后获益大于风险时,尚可应用。伏立康唑有光敏性,所以应用时应避免日光直射。

随着伏立康唑越来越多的预防性应用于严重免疫缺陷患者中,出现了不少慢性光敏反应的病例。

应用伏立康唑后也有不少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报道。但是免疫抑制患者本身就有不少皮肤癌的危险因素。最近研究指出,应用伏立康唑并不是导致皮肤恶性肿瘤的唯一危险因素。

尽管因此,临床医生仍需关注这类患者皮肤病变和恶性肿瘤(包括黑色素瘤)的情况。

伏立康唑的副作用还包括:恶心、呕吐、皮疹和肝功能异常。目前严重肝功能异常的副作用已很少见。

应用伏立康唑后确实会出现外周水肿,但是相比伊曲康唑其发生率显著下降。大约 1/3 的患者会出现视觉异常。但这一并发症通常只持续数小时,然后逐渐消散;一般数天到数周后,可恢复正常。

伏立康唑药物代谢情况因人而异,因此需定期监测血药水平。(3)泊沙康唑:

泊沙康唑可以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预防性用药,包括:免疫缺陷患者的曲霉菌病和播散性念珠菌病;也可有效治疗 HIV 患者的口咽念珠菌病以及对于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的重症口咽念珠菌感染。

对于重症免疫缺陷患者,泊沙康唑作为二线用药有效治疗该难治性曲霉菌感染及球孢子菌病。

泊沙康唑也可有效治疗毛霉菌病。常见副作用包括:腹部不适和腹泻。严重毒性作用包括:偶发肝功能异常。泊沙康唑会达到吸收饱和,因此为了取得最佳吸收效果,需要有充分的膳食脂肪。

对于中重度肝功能或肾功能受损患者,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当对药物毒性进行临床监测时,需包括肝功能检测。

泊沙康唑现在已有口服控释片问世,可以取代之前吸收较差的口服混悬液。此外,静脉制剂也已问世,这可以推动泊沙康唑在重症真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4)氟康唑:

氟康唑是一种低脂溶性药物,应用方便,能有效治疗白色念珠菌。氟康唑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粘膜念珠菌病和侵袭性念珠菌病,对球孢子菌病和隐球菌病也有效。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调整剂量。当肌酐清除率 < 50mL/min 时,氟康唑剂量需减少至 50%。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在血透后需要给予全量。

相比其他唑类抗真菌制剂,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氟康唑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相对较少的,比伏立康唑还要少(伏立康唑是一个对 P450 和相关通路较弱的抑制剂)。

副作用相对较少,但是也可以出现皮疹、皮肤瘙痒、头痛、恶心、呕吐和转氨酶水平的增高。其他新兴唑类药物:针对新兴唑类抗真菌药物(如:雷夫康唑、艾莎康唑、阿巴康唑)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这些药物的临床有效性和适应症尚未完全确定。

3、棘白菌素类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质膜上的β-1,3-D-葡聚糖合成酶、破坏真菌细胞壁来发挥作用。

(1)卡泊芬静:

卡泊芬静对白色念珠菌有杀菌作用,对曲霉菌有抑菌作用。卡泊芬静最初主要应用于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但卡泊芬静也可用于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发热,可作为侵袭性曲霉菌肺炎治疗中的一部分。

未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通过的适应症还包括:经验性应用于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预防性应用于重症免疫缺陷患者中。基础研究指出,卡泊芬静可有效治疗卡什肺孢子虫感染。

但是目前尚无确切的临床研究能明确:棘白菌素是否可有效治疗卡什肺孢子虫肺炎患者。因此,棘白菌素不应作为卡什肺孢子虫感染的一线或单药治疗方案。由于细胞壁黑化作用,所以隐球菌对卡泊芬静是天然耐药的。卡泊芬静有静脉制剂,在肝脏代谢,所以当肝功能受损时需调整剂量。当患者存在肝功能受损、怀孕、或同时使用环孢霉素时,需慎用卡泊芬静。

有趣的是,卡泊芬静和其他棘白菌素类药物不会影响细胞色素酶系统。但是当和环孢霉素、他克莫司、利福平和特定抗 HIV 药物联用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仍会发生。

其他副作用包括:肝酶升高、面部肿胀、头痛、皮肤瘙痒和恶心。过敏反应很少见。极个别患者会对所有棘白菌素类药物出现过敏。(2)阿尼芬静: 阿尼芬静可用于治疗念珠菌血症、侵袭性念珠菌病和念珠菌性食道炎。阿尼芬静也能有效治疗曲霉菌感染。有时阿尼芬静还能经验性的用于疑似念珠菌血症的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阿尼芬静耐受性较好。

常见副作用包括:低钾血症和腹泻。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以及极罕见的肝毒性。(3)米卡芬静:

米卡芬静可用于治疗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获准用于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预防性应用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以避免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出现,预防性治疗念珠菌性食道炎。

副作用包括:皮疹、腹部不适伴恶心、呕吐、腹泻和黄疸。注射部位可发生静脉炎。

目前所有 3 种批准上市的棘白菌素对念珠菌感染都应视为是同样有效的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

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抑制 / 缺陷个体中。临床医生需关注那些可能提示为真菌感染的临床体征,如:持续性肺部浸润,伴或不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表 2)。

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肺部和脾脏弥漫性钙化肉芽肿,特别是那些组织胞浆菌病患者。这些浸润病灶对常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表 2:提示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

免疫缺陷患者的真菌感染主要是由于念珠菌血流感染和侵袭性曲霉菌的组织感染,包括:侵袭性曲霉菌肺炎。但是其他真菌感染,包括:地方性真菌病(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和芽生菌病,取决于地理区域的不同)和卡什肺囊虫肺炎,也往往会出现在免疫缺陷患者中。

需引起重视的是,除了白色念珠菌以外,其他念珠菌病的感染发生率正在不断增加。更耐药的真菌感染发生率,包括:毛霉菌和丝孢菌感染,也在不断增加中。地方性真菌病的治疗方法

地方性真菌病包括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和球孢子菌病。这些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低下 / 缺陷个体中。隐球菌肺炎和隐球菌脑膜炎也是常见的真菌感染。

地方性真菌病的有效诊断需要:明确不同感染的地区差异、临床特征、相关血清学检测、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支气管镜检查以及必要是的腰椎穿刺术。这些感染的临床诊断已在其他综述中详细介绍。地方性真菌病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的免疫状态。

一般情况下,非重症真菌感染选用广谱唑类药物;重症感染首先选择两性霉素脂质体,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选择长期使用广谱唑类药物。

针对具体地方性真菌病和隐球菌病感染应制定个体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1、组织胞浆菌病和相关后遗症

荚膜组织胞浆菌可引起的感染包括: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的孤立性肺结节、支气管结石症、纵隔肉芽肿和纤维化、有症状的或播散型肺组织胞浆菌病(包括:组织胞浆菌相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慢性肺组织胞浆菌病)。临床症状较轻、免疫功能正常的肺结节或孤立支气管结石症患者,通常不需要唑类药物的治疗。有症状的或活动性组织胞浆菌病结节状浸润,伴或不伴明显淋巴结肿大患者,通常需使用伊曲康唑治疗同时预防后遗症的出现(如:纤维性纵隔炎),剂量为 200mg bid,疗程 3 个月。

但是,目前尚无研究可证实:抗真菌治疗可以降低纤维性纵隔炎的发生率。纵隔肉芽肿伴随大量淋巴结肿大患者,若血清学或尿液抗原检测阳性,提示存在近期或活动性感染,可给予伊曲康唑治疗,剂量为 200mg bid,首先治疗 12 周。若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可以继续治疗至 12 个月。

不幸的是,大多纤维性纵隔炎使用那个唑类药物治疗无效。抗纤维化药物和全身激素应用也不能有效治疗纤维性纵隔炎。

纤维性纵隔炎可导致严重的血管或气道变形,需要植入血管内或支气管内支架,接受支气管成形术或进行其他外科手术干预。

支气管结石症是由于组织胞浆菌病感染淋巴结,淋巴结钙化所导致,可能会进入支气管腔内。

当支气管结石症合并咯血或肺不张时,可行支气管镜检查评估病情,经支气管镜或外科手术行取石术。当进行支气管镜取石时,必须小心谨慎,避免大出血的发生。

轻中度有症状的肺组织胞浆菌病肺炎患者,一般首选伊曲康唑治疗,疗程 12 周。

但是对于重症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如果有危及生命的肺部感染伴严重气体交换异常(图 1),应首选两性霉素脂质体治疗,直到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图1:进行性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的 CT 影像。

这是一名 72 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年女性,正在接受阿达木单抗和氨甲喋呤免疫抑制治疗。这名妇女出现进行性的气体交换异常,CT 显示有广泛播散的粟粒样结节浸润。支气管镜检查 BAL 中发现有组织胞浆菌,尿组织胞浆菌抗原阳性,从而得到确诊。

然后选用伊曲康唑作为维持治疗,剂量 200mg bid,疗程至少为 3 个月。对于那些慢性肺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常伴空洞),可选用伊曲康唑治疗,剂量 200mg bid,疗程为 12 到 24 个月。

免疫缺陷 / 抑制的组织胞浆菌病患者治疗时往往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例如:免疫功能缺陷 / 抑制的、有症状的、轻中度组织胞浆菌病患者通常首选伊曲康唑治疗,开始 3 天剂量为 200mg tid,随后调整为 200mg bid,维持 12 个月。

重症免疫功能低下(如:AIDS)伴进行性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应首选静脉两性霉素脂质体,直到患者临床症状相对稳定。

然后可使用口服伊曲康唑,200mg bid;直到有效免疫重建,CD 4+ 计数 > 200/μL。持续免疫缺陷 / 抑制患者需要终身维持治疗。

对于部分免疫缺陷 / 抑制患者伴重症肺组织胞浆菌病和弥漫性肺损伤,可以给予辅助激素治疗,建议用量为泼尼松 40 到 60mg/d,持续 1 到 2 周,可使这些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2、芽生菌病感染

皮炎芽生菌,是双相型真菌,好发于美国中部和东南部,会导致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肺部感染。

到目前为止,芽生菌病相关的 ARDS 和重症弥漫性肺炎病例报道的数量很少。皮芽生菌感染更常见表现为非重症感染,如:大叶性肺炎、大面积实变病灶、肺结节和慢性纤维空洞性病变。皮肤播散最常发生。有时也会累及骨关节、很少累及 CNS。对于轻中度免疫缺陷 / 抑制患者,一般首选口服伊曲康唑治疗,200 mg bid,疗程为 6 个月。但是,对于骨关节芽生菌病患者,伊曲康唑疗程需延长至 12 个月。

对于重症肺芽生菌病患者,如:弥漫性肺损伤或全身重症病变,应首选静脉两性霉素 B 治疗,直到临床症状缓解。然后继续口服伊曲康唑 6 个月,200mg bid。体外实验和少量临床研究提示,也可选用伏立康唑治疗,200mg bid。激素辅助治疗对于部分重症芽生菌病 ARDS 患者有效。

免疫缺陷 / 抑制合并轻中度肺芽生菌病患者,若不伴 CNS 受累,可口服伊曲康唑 200mg bid,疗程至少在 12 个月以上。

但是对于重症肺芽生菌病不伴 CNS 累及的患者,应首选两性霉素脂质体治疗,直到达到临床稳态。然后改用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疗程至少 12 个月。AIDS 患者需要终身持续口服伊曲康唑 200mg/d,或服用至免疫功能重建为止。肺芽生菌病合并 CNS 感染患者,应首选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治疗(5mg/kg/d),直到达到临床稳态。在停用静脉两性霉素 B 后,应继续使用伊曲康唑,疗程至少 12 个月。

也可选用伏立康唑来替代伊曲康唑治疗,剂量为 200mg bid。合并 CNS 感染的 AIDS 患者应终身口服伏立康唑 400mg/ 天,或服用至免疫功能恢复。

3、球孢子菌病

球孢子菌病是因为吸入含球孢子菌的尘埃而感染,好发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金华河谷、亚利桑那州中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很多球孢子菌病感染症状轻微。部分感染可出现类似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肺部症状。

急性肺球孢子菌病和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不同点包括:一般抗菌治疗无效、同时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疲劳、盗汗、皮肤病变(部分患者可出现多形性红斑或结节性红斑)。急性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经常是自限性的。

绝大多数免疫缺陷 / 抑制合并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患者,如果没有全身播散的危险因素,不需要治疗。但是必须对每位患者全身播散危险因素进行仔细评估。这些危险因素在表 3 中做了详细讨论。表 3:球孢子菌病播散的危险因素

此外,某些疾病状态会导致重症肺部感染出现的风险增高,包括: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和其他结构性肺部疾病、肾功能衰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免疫功能正常合并中重度肺球孢子菌病患者,治疗首选伏立康唑(400mg/d)或伊曲康唑(400mg/d),疗程至少为 6 个月;如果临床症状或影像学表现无明显改善,则治疗时间需进一步延长。

泊沙康唑也能有效治疗球孢子菌感染,可用于治疗耐药病例。

只有球孢子菌相关肺结节患者,可首先观察 1 年,不需要抗真菌治疗。但是当合并重度免疫抑制状态(如:化疗、全身激素治疗、CD4 计数 < 200/μL)时,可以给予应用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治疗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时不能忽视全身播散的风险(表 3)。可给予伏立康唑(400mg/d)或伊曲康唑(400mg/d)。

球孢子菌相关肺结节若合并全身播散危险因素、合并空洞型病变伴或不伴咯血时,可以使用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

对于那些有症状的慢性肺结节或慢性肺空洞型球孢子菌病患者,病程超过 3 个月的,可给予唑类药物治疗,疗程需延长到 12 到 18 个月或更长,直到肺空洞或临床症状稳定。

弥漫性肺球孢子菌病合并弥漫性肺损伤和气体交换障碍患者,首选两性霉素 B 治疗。待临床症状改善后,改用伏立康唑(400mg/d)或者伊曲康唑(400mg/d)治疗,疗程至少为 1 年。

免疫抑制 / 缺陷患者需要接受持续唑类药物治疗直到免疫功能恢复。

球孢子菌病可以从肺部播散至骨头、关节、皮肤、CNS 等。对于不存在脑膜播散患者,可给予伏立康唑(400mg/d)或伊曲康唑(400mg/d)治疗,疗程至少为 1 年,直到临床稳定。对于骨关节球孢子菌病患者,首选伊曲康唑。重症患者首选静脉两性霉素脂质体,待临床稳定后,改用伏立康唑(400mg/d)或伊曲康唑(400mg/d)治疗,疗程至少为 1 年。合并神经系统症状的原发性球孢子菌病患者,需要行腰椎穿刺术来了解是否存在球孢子菌性脑膜炎。播散型球孢子菌病和脑膜炎患者,首选两性霉素脂质体,待临床稳定后,改用唑类药物治疗,如:伏立康唑(800-1000mg/d),唑类药物可能需要终身用药。因为如果停药的话,很容易造成复发。曲霉菌病的治疗

肺曲霉菌病的治疗取决于医疗环境、免疫状态和疾病状态。当足分支菌定植在预先存在的肺空洞中形成曲霉肿时,往往存在出血倾向。可通过放射介入栓塞治疗大出血来挽救生命。外科手术治疗曲霉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但是,仍然有部分病例必须行外科手术切除。有时当患者存在免疫抑制 / 缺陷时,曲霉肿可以进展为慢性坏死性曲霉菌病。

侵袭性曲霉菌肺炎一般只发生在免疫缺陷 / 抑制患者中,通常是那些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大量激素应用或接受细胞毒药物化疗患者。

目前侵袭性曲霉菌肺炎的一线治疗是静脉使用伏立康唑:第一天 6mg/kg q12h,第二天起 4mg/kg q4h,直到临床改善。病情稳定后,可改用口服伏立康唑,200mg q12h,直到病灶消散。

或者也可以使用静脉两性霉素脂质体(3-5mg/kg/d),直到临床改善。继而选用口服伏立康唑 200mg q12h。只要有可能,在治疗期间应尽可能的改善患者免疫状态。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一线治疗失败的,可给予棘白菌素治疗,如:静脉卡泊芬静(第一天 70mg,第二天起 50mg/d)。目前并不清楚棘白菌素联用伏立康唑能否改善疗效。

此外,口服泊沙康唑也可以用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难治性、局灶性、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积极治疗失败的,可考虑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慢性坏死性曲霉菌病治疗需要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免疫状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轻中度感染患者可以给予口服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直到临床稳定。

重症患者可以首选静脉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脂质体治疗。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播散程度(局灶或播散)和对抗菌药物治疗的反应,部分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研究表明,真菌易感人群患者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对于免疫缺陷 / 抑制患者,需考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合理的选择诊断性测试、快速对症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改善临床转归。

2.真菌感染 篇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7例病人中, 男性32例、女15例, 平均年龄78.8岁, 平均住院日18.5d;主要表现为发热伴咳嗽、咳丝状白粘痰、纳差乏力及精神萎靡;胸部影像仅1例表现为左肺下叶团块状病灶、右上叶实变合并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其余病例胸部影像均无特异性表现。47例中合并脑血管病及后遗症反复住院23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18例, 2型糖尿病15例, 中度以上贫血、长期应用激素9例, 实质器官肿瘤8例。

1.2 痰培养结果

痰培养酵母样菌12例、白假丝18例、光滑8例、热带假丝4例、克柔3例、曲霉2例。12例痰培养前院内外均未应用抗生素, 2例入院后给予单一抗生素, 其余为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

1.3 治疗及转归

肺部真菌感染一旦诊断成立, 便给予规范治疗。包括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的治疗和抗真菌治疗。本组患者7例使用伊曲康唑、1例应用卡泊芬先静静滴后改为氟康唑口服;其余应用氟康唑静滴后口服;其中28例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 X线检查肺部病变消失, 痰培养连续3次阴性) , 8例好转 (临床症状改善, X线检查肺部病变吸收好转, 痰涂片未找到真菌) , 11例死亡, 病死率23.5%。本组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2 体会

近年来肺部真菌感染有增加的趋势, 已成为住院患者感染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常不典型, 一旦发生, 往往病情重、疗程长、预后差。国内尸检报告中, 深部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已上升到11.3%, 肺部真菌感染占50%~60%, 而白色念珠菌约占57%~90%。通过本组资料, 我们发现高龄、身患多种基础疾病反复住院治疗、合并有COPD及糖尿病、反复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易并发肺部真菌感染。

诊断与治疗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提高对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认识, 尤其对高危人群, 出现纳差、腹胀、乏力、低热和痰液粘稠呈丝状, 体检口腔黏膜有白斑或黑毛舌, 胸部影像学无特异性改变;原有感染经足量抗生素治疗病情有所缓解, 但迁延不愈或病情持续恶化, 体温持续不退或退后复升、病情仍恶化者, 应高度怀疑合并有真菌感染;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 院外应用广谱抗生素, 往往混合有真菌感染[2], 此时应及时送检痰液以确定病原菌。 (2) 在抗真菌治疗时我们要掌握好一个升降原则, 即抗生素要尽可能降档使用, 根据药敏选用窄谱抗生素, 避免滥用和频繁更换抗生素, 以减轻机体对真菌感染的压力;同时根据药敏结果, 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 选择给药途径。 (3) 加强对住院慢性病患者的口腔护理。我们发现, 意识清楚者予以5%碳酸氢钠 (SB) 三餐后漱口, 对意识不清者予以SB口腔护理, 可以减少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减轻感染的严重程度, 缩短抗真菌治疗的疗程。最后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尽可能缩短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 适度应用营养支持治疗, 增强机体免疫力, 对免疫力低下者, 可注射胸腺肽等提高免疫功能。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住院时间, 对于应用抗生素1周以上的老年患者, 必要时可口服氟康唑等预防真菌感染。

参考文献

[1]Rangel-Frausto MS, Wiblin T, Blumberg HM, et al.Nationao epide-miology of mycrosessurvey:variation in rates of candida blood-stream infection due to candi-daspecies in seven surgical ICUs and six neinatal ICUs[J].Clin Infect Dis, 1999, 29 (2) :253~258.

3.十一类人警惕皮肤真菌感染 篇三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患鹅口疮、念珠菌性间擦疹等皮肤真菌病。鹅口疮是一种口腔黏膜霉菌病,好发于上下唇、颊部、舌、上腭及咽部,表现为乳(灰)白色的奶瓣样或呈片状的斑膜;念珠菌性间擦疹多发生于颈部、腋窝、大腿内侧等皮肤褶皱部位,可见明显的大片红斑,皮疹边缘有领口样鳞屑。

儿童:喜欢接触猫狗。如果接触的猫狗患有癣病,儿童就会被传染患上头癣。此外,儿童与同伴间的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多,也容易相互传染。但随着人们卫生水平的提高,现在除了偏远地区外,其它地方已很少见这种疾病。

青壮年:活动量大,汗液分泌旺盛,容易给真菌营造适宜生长的潮湿、温暖的环境。所以在青壮年中花斑癣(汗斑)、体股癣、足癣等真菌皮肤病都不少见。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皮肤黏膜的屏障功能减退,免疫调节功能降低,机体内环境容易失衡,使老年人抵抗真菌的能力减弱,感染机会增加。

司机:由于长时间保持坐位,如果穿不透气的衣裤,就容易“捂”出癣病来,特别是股癣更常见。

军人、消防员:由于经常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一年四季要经常穿着训练服、胶鞋、消防靴等,使汗液不易挥发。汗液粘附在衣物上,易使人们患各种皮肤浅部真菌感染;鞋子不透气,则易患足癣,特别是浸渍糜烂型足癣,表现为趾间发白、蜕皮、糜烂、有臭味。

高温作业人员:工作场所的温度高,汗液不能及时挥发,为真菌提供了湿热的生长环境。

家庭主妇:由于双手经常要浸泡在水中,念珠菌、霉菌(均为真菌的一种)引起的甲沟炎比其他人群的发病率高,表现为指甲周围皮肤红肿、疼痛,甚至有分泌物,可伴发甲癣。

糖尿病病人: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常造成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因此,这类病人很容易患真菌性皮肤病,最常见的是皮肤念珠菌病,此外手足癣、股癣、甲癣也常发生,且易复发。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由于种种原因需要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机体抵抗力远远不如正常人,不仅容易发生细菌感染,也容易发生真菌感染。

危重病人:有严重的疾病,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长期使用抗生素,内源性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加上留置导尿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很容易并发细菌或真菌感染等。除了皮肤、口腔的真菌感染外,深部的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真菌感染也很有可能发生,甚至可以发生真菌性败血症,使危重病人的病情雪上加霜。

相关链接

常见的皮肤真菌病有以下几种:

足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真菌在温暖潮湿的足趾间生长,出现瘙痒、脱屑、浸渍、糜烂,或形成充满液体的水疱。足癣可引起皮肤破损,导致细菌感染。

股癣:感染后会在腹股沟附近出现红色的圆形红斑,周围可见小丘疹,并伴有瘙痒或疼痛。如病情发展,红斑可向上和大腿内侧扩散。

头癣:很容易通过接触传染,特别是在儿童间。头癣通常会引起红色鳞屑性皮疹,但有的只是片状脱发而没有皮疹。患者常感觉头部瘙痒。

体癣:体癣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上,皮损处出现粉红色或红色的丘疹,形成环形斑,中间皮肤正常。

4.真菌感染 篇四

为了进一步研究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与植物之间的关系,笔者对生长在甘肃的`甘肃瑞香根茎和根际土壤进行真菌的分离,结果获得真菌66株.经显微形态观察鉴定,它们均属于半知菌亚门的9个属,其中青霉属30株,约占总数的45.5% ,属于绝对优势类群.试验结果充分表明甘肃瑞香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有着丰富的多样性.

作 者:杨航宇 芦维忠 袁君辉 YANG Hang-yu LU Wei-zhong YUAN Jun-hui  作者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森管系,甘肃天水,741020 刊 名:西北农业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年,卷(期):2006 15(2) 分类号:Q949.32 关键词:甘肃瑞香   根际真菌   内生真菌   多样性  

★ 洞庭湖湿地景观破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 全同粒子与真假孙悟空之比较研究

★ 试析大学生工作价值观与择业倾向关系之研究论文

★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与管理方式之研究论文

★ 科普作文:作文教学之奇葩──孙寅华科普作文实验与研究

5.真菌教案 篇五

知识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重点)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知道真菌与人类息息相关。能力目标:

1、制作及观察酵母菌、青霉、黑根霉临时装片。(难点)

2、尝试绘制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2、通过真菌的学习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2.难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方殖式。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利用图片视频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质疑,逐步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并区分青霉和曲霉,使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有一个确切的认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客观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礼物,其中一件是“一物生来像小伞,林中树下把家安,小伞撑开收不拢,做汤做菜味道鲜。”猜一猜是什么? 生:蘑菇

师:呈现蘑菇实物。问:蘑菇属于哪类生物? 生1:植物 生2:菌类

进一步引导:蘑菇能进行光合作用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体内没有叶绿体

师:所以蘑菇不能属于植物,那么它属于细菌还是真菌?为什么? 生:真菌,因为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我们用眼是看不到的。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真菌世界,认识真菌这类生物。

二、探究新知

真菌的种类很多,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种类约有12万种,我国大约有4万种。有个体微小的单细胞个体,也有个体较大的多细胞个体,还有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大型真菌。

师:今天中午我们就来一个真菌大聚会。

(一)、真菌的形态结构

1、酵母菌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件礼物,(出示酵母)这里面是什么? 生:酵母菌

师:我们家里做什么的时候用到它? 生:做馒头

师:想想看,还有做什么也要用到它? 生:做面包,酿酒。

师:想不想看看酵母菌的庐山真面目? 生:想 1:观察酵母菌

师:出示实验的目的要求、利用图片和视频了解酵母菌

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能发现酵母菌是单细胞的,有的说是多细胞的。师给予表扬: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师:展示酵母菌在显微镜下的图片

讲:酵母菌的确是单细胞生物,两个长在一起的是一个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补充:酵母菌在条件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在环境营养缺乏时进行孢子生殖。生对照视频,填出教师出示的PPT课件上酵母菌结构:

2、霉菌

酵母菌是真菌中的单细胞菌类,在真菌中还有些多细胞菌类非常常见,例如霉菌,在学习了解霉菌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有关霉菌的震撼的视频

过渡:老师还给大家带了些橘子和核桃但没保存好。(师展示带来的发霉的橘子和核桃)

生:长毛了, 发霉了 师:这些毛我们称它什么? 生:霉菌

师:霉菌长什么样?下面你可以仔细观察你桌上的霉菌。分组实验2:观察青霉、黑曲霉

师:出示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及方法步骤 生:检查自己的材料用具后按照方法步骤操作 师:巡视指导

问: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 生:橘子上的霉菌是绿色,面包上的霉菌是黑色。师:长在橘子上的是青霉,长在面包上的是黑根霉。生:霉菌下面是白色, 它是一丝一丝的

师:生物学上叫它菌丝,也就是说霉菌是由菌丝构成的。生:上面有很多小点点,小点点是什么? 师:小点点与生殖有关,你猜是什么呢? 生:孢子

师:你看到的青霉是绿色,其实就是因为它的孢子是绿色的,黑根霉是黑色的,也是因为它的孢子是黑色的。师:还有什么疑问? 生:菌丝里面是什么样? 生:孢子是什么样的? 生:青霉和黑根霉有什么区别?。

师:展示显微镜下的青霉、黑根霉的孢子排列图片,学生区分。

师总结:青霉、黑根霉都是丝状真菌,菌丝内不含色素,是无色的,霉菌的颜色

是由孢子囊中孢子的颜色决定的。

讨论:霉菌与酵母菌的形态结构有什么区别?

生:酵母菌是椭圆形的单细胞个体,霉菌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霉菌的直立菌丝顶端有孢子囊。

3、大型真菌

师:你吃过或者听说过哪些蘑菇? 生:介绍自己吃过的蘑菇 师:你知道蘑菇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对照图2.3—13识记

师:蘑菇,被称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同学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多吃点,有利于大家的生长发育。过渡: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食用呢? 生:毒蘑菇不能食用

师点击图片:这是一些毒蘑菇。专家建议,不熟悉的野生蘑菇最好不要采摘食用,小心中毒。

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当地的食用菌有哪些? 师出示各种大型真菌:大家看你认识这些真菌吗? 生介绍自己认识的各种真菌:木耳、香菇、银耳、金针菇、平菇„„

(二)、真菌的生命活动

师:酵母菌能发面、酿酒,那你能不能推测出它的营养方式? 生:腐生

师:酵母菌在条件适宜时进行

生殖?在环境营养缺乏时进行

生 生:在条件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在环境营养缺乏时进行孢子生殖。师:霉菌靠什么生活呢? 生:分解橘子、面包里的有机物。师:它们的营养方式是? 生: 腐生

师:你知道蘑菇的培植过程吗? 生:交流

师:同学们根据蘑菇的生活环境,你能不能推测出蘑菇的营养方式? 生:它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应该属于腐生。

师:霉菌和蘑菇依靠蔓延到营养物质内部的菌丝吸收有机物。问:我们吃的蘑菇大多是种植的还是野生的? 生:种植的

师:那种蘑菇是种种子吗? 生:种孢子

师:孢子是什么样的呢?你见过吗? 生:没见过,太小了

师:我们可以通过制作蘑菇的孢子印来认识它们, 这是课前老师和部分同学制作的几个孢子印(出示孢子印),想做一个吗?课下向小组长请教就会了。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孢子印激发学习的兴趣,加深记忆,培养学生课下动手能力。师:我们今天探究的这三种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生:有

师:哪些共同特点? 生:交流

师补充:有的真菌在其他生物体上营寄生生活,如我们皮肤上的癣就是由真菌引起的。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归纳的就是真菌的特征。点击屏幕出现真菌的特征:

细胞的结构基本相似,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它们主要营腐生生活,有的寄生;大多靠孢子繁殖。

生: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其它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师:和细菌的最主要区别是,植物、动物、真菌细胞中有明显的细胞核,有核膜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开,由这种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动物、植物和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

小结:真菌多数对人类有益,也有的有害。

三、延伸:师:真菌和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四、小结巩固

1、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课件展示小结内容)酵母菌是单细胞的个体,霉菌、蘑菇是多细胞个体,但细胞的结构基本相似,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它们主要营腐生生活,有的寄生;大多靠孢子繁殖;多数对人类有益,也有的有害。

2、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讨论、交流。

五、课堂达标:

六、板书设计:

一、真菌的种类

二、真菌的形态结构

三、真菌的繁殖

6.真菌教学设计 篇六

真菌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教材内容穿针引线,通过几则恰当的教学活动:辅以实验、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获取感性认识,解惑释疑,突破知识的难点,提高对微观生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归纳、表述能力,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思维训练中主要运用聚合抽象训练法和生疑提问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

二、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第二册《生命科学》第五章《生物的类群》第3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的学习要求为B级水平(其中霉菌的培养和观察实验为A级水平)。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三类: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文字多,文字部分偏重于概念和原理,生命科学术语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教材的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在此之前进行了细菌的教学。在本节课中关于腐生做了弱化处理,腐生会在后面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做详细的比较讨论学习。

2、 学情分析

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对微生物类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进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藉此,师生对话可以顺利展开。八年级的学生已在《科学》学习中已具备初步科学探究素养,如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归纳等,预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再进一步提高与发展。学生对于部分微观世界的真菌的生殖方式、形态结构没有过直观体验,这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着力通过教学中与生活相联系,以抽丝剥茧地引发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图片实验等观察,思考,讨论等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实验、图片、视频等为载体,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工具,使用恰当方法仔细观察微观生物,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入深入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真菌中的某些生物或多或少存在着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描述生活中对于真菌的认识,切入课题。然后以实验等活进行,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本地探究式教学,通过观察与思考,依次了解真菌中主要三个类群的生物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并引导学生互动,用科学、明确、简洁的语言,完善对真菌的描述及归纳总结的语句;藉此活动过程同时,也在了解真菌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体验真菌的多样性,并能对真菌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进行思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酵母菌、青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2、知道真菌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在青霉、曲霉的观察活动,学会观察微观生物的方法、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

2、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与发酵有关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真菌种类、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2、从真菌的多样性,感悟比较全面看待微生物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实验观察青霉、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

2、真菌的主要特征。

难点: 1、用观察微观生物的方法认识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

2、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六、教学准备:

课件、发霉的橘子和面包、放大镜、课前制作的蘑菇孢子印。

七、作业设计

1、根据真菌的特征,尝试推断他们与人类的关系?(下一课时进行分析)

(评价:

优:能初步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推断,并提供理由,同时指出一节课

所学内容的局限性。

良好:能初步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推断,并提供理由。

需努力:简单说出部分关系/无证据支持/无法作答

2、是否能仅根据本节课内容进行全面的判断?(在上一题的基础上展开)

(评价:

优:能根据教师提示再思考,并能主动收集更多证据说明

良好:能根据教师提示再思考

需努力:无法作答)

八、教学反思

从已经实践效果看,设定的教学目标适合绝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选用的视频、图片、阅读等材料适当,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

1、 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目标比较具体、适切,针对性较强,具有操作性和可测性。

2、 注重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动手培养霉菌,学会简单的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同时真切体验到真菌无处不在。在后续的课堂观察实验中,更多地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科学描述,比较归纳等科学素养。

3、 在教学中,教师避免了通过简单的讲授让学生获得新知,而是结合教材载体,层层设疑,引起一系列师生、生生互动对话。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归纳出真菌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思考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有效思考带来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4、 在教学过程中图片、视频等学习载体针对性强,均有较高的有效性,不可替代性。

5、在学生课堂观察霉菌的实验中,教师提醒学生不要把鼻子等凑近霉菌时,若学生提出:为什么不能凑太近时,教师需把握好这一良好的教学契机,可以提醒学生推测可能的不利原因。

7.102例医院真菌感染的分析 篇七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感染病人102例。

1.2 调查方法

应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 逐份查阅病例的原始记录, 对病人年龄、住院时间、感染部位、侵入性操作、抗生素、激素类固醇应用、病原学检查等做了调查与统计。

1.3 诊断标准

采取同一部位标本连续2次以上培养出同一种真菌感染或多次镜检找到真菌孢子及菌丝, 并结合临床表现而确诊感染。经抗菌药物治疗或停用诱发真菌感染的药物后, 检查标本未找到真菌孢子及菌丝, 据此作为治愈真菌感染的标准[1]。

2结果

2.1 年龄

102例真菌感染病人, 年龄1~84岁, 平均年龄61岁, 其中51岁以上78例, 占感染总人数的76.5%;男72例, 女30例;住院天数7~218d, 平均46.8d;医院真菌感染发生时间4~148d, 平均23d;真菌感染前有细菌感染65例 (63.73%) , 其中有医院细菌感染22例 (21.57%) 。

2.2 医院真菌感染发生部位

本组102例病人共发119次不同部位感染, 同时感染2个部位10例 (9.8%) , 3个部位4例 (3.92%) , 其中呼吸道感染为最多58例 (56.86%) , 其次是泌尿道24例 (23.53%) , 肠道感染18例 (17.65%) , 口腔黏膜16例 (15.69%) , 血液感染3例 (2.94%) 。

2.3 真菌感染的菌种分类

本组共分离56株真菌, 主要为念珠菌, 其中白色念珠菌32株, 占临床分离株的57.14%, 各种真菌检出见表1。

2.4 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使用情况

102例医院真菌感染病人均使用了抗生素治疗, 其中二联应用为39例 (38.24%) , 三联应用25例 (24.51%) , 四联应用为18例 (18.65%) , 其余为单独使用。102例真菌感染病人并使用抗生素8类18种, 单病例最多时用8种, 最少时用1种, 平均使用2.5种, 用药时间为5~36d。 102例真菌感染病人共使用抗生素255次, 未做药敏试验189人次, 即74.12%抗生素使用时未作药敏试验, 25.88%的病人虽做药敏试验, 但药敏与使用药物符合率为69.70%。12例 (11.76%) 病人使用了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应用时间1周~3个月。

2.5 侵入性操作

102例医院真菌感染病人中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21例 (20.59%) 、静脉插管输液18例 (17.65%) 、23例 (22.55%) 有导尿或留置导尿史。

2.6 基本疾病及转归

见表2。

102例医院真菌感染病人共患基础疾病243种, 最多同时并发5种疾病, 平均患基础疾病2.38种。本组应用抗菌药物治疗69例, 采用口服酮康唑或大扶康静脉滴液治疗。本组病人治疗结果:治愈好转77例 (75.49%) , 无效9例 (8.82%) , 死亡16例 (15.69%) , 本组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同期医院死亡率2.7%平均水平。医院感染与死亡相关性, 直接相关5例, 间接相关9例, 不同相关2例。

3讨论

引起医院感染的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其中包括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等种类, 且感染多为内源性, 与机体抵抗力降低及菌群失调有关。造成医院真菌感染率上升的原因, 除对真菌感染的认识上提高和诊断技术改进外还包括人体老龄化、滥用或长期使用抗菌素、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应用等, 破坏人体的解剖学屏障和引入异物及较严重的基础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102例真菌感染病例中平均年龄61岁。其中51岁以上78例, 占感染人数的76.5%, 由此可见, 老龄病人比其他年龄组病人更易患真菌感染。

本组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58例 (56.86%) , 其次是泌尿道24例 (23.53%) , 肠道感染18例 (17.65%) , 口腔黏膜16例 (15.69%) , 血液感染3例 (2.94%) , 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 这是由于本组病人原发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 (38例, 占37.25%) , 呼吸道及肺组织上皮细胞受到炎性病变的破坏, 降低或丧失了原有的屏障作用, 易于遭受真菌的侵袭。同时, 发生肺部和呼吸道病变时, 常有大量炎性分泌物, 为真菌的繁殖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等, 侵入性治疗手段也为真菌的侵入提供了机会。在泌尿道感染中使用导尿或留置导尿是产生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本组病例65例 (63.73%) 在真菌感染前已存在细菌感染, 大部分病人应用了广谱抗生素, 平均使用抗生素2.5种, 最长用药时间为35d。抗生素的应用能影响肠道合成B族维生素, 使组织抵抗力减弱, 为真菌侵入提供了条件。使用抗菌素时间过长, 种类过多, 联用率过高, 大部分药物应用缺乏药敏指导, 是导致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住院时间过长也是医院真菌感染的因素之一, 本组102例医院真菌感染病例平均住院天数46.8d, 医院真菌感染的发生时间平均为23d;住院时间过长暴露于医院内非常复杂的微生物环境中, 产生交叉感染机会相应增加。同时, 随着住院时间的增加, 接受各种诊疗性介入操作机会也相应增加, 这些不利因素综合起来, 增加了这些易患人群的易感性。

深部真菌感染未能得到及时诊断治疗, 预后是很差的。因此, 应采取预后为主的治疗原则。真菌感染的症状多种多样, 不典型, 而且病人多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并发真菌感染时隐匿在原发疾病及其无细菌感染中, 不易被发现。所以, 对下列情况应警惕继发真菌感染:原发病迁延不愈或恢复期中再度出现寒战、发热, 体温是稽留热和不规则热型;出现尿频、尿急, 白色絮状物沉淀;出现腹泻水样、泡沫样大便;咳嗽、咳痰, 痰是白色或胶冻样黏液。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化疗药物的病人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时, 要高度警惕呼吸道、消化道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有多种易感因素同时存在的病例及时行常规尿、粪、血涂片检查及真菌培养, 尽早发现真菌感染, 给予及时、合理的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8.真菌感染 篇八

患者5年来间断出现喘息,常于秋冬季节发作,每年发作超过3个月,不伴发热、咳嗽、咳痰、胸闷、心悸,无呼吸困难、夜间憋醒,平卧时无加重。间断中药治疗(具体不详),上述症状反复发作。20天前患者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耐力下降,干咳、无明显咳痰,无发热、胸痛,在当地予以抗感染及万托林气雾剂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既往史: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 36.4 ℃,P 70次/min,BP 120/80 mm 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未闻及明显哮鸣音。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1.83×109/L,N 89.79%,L 3.57%,Hb 156

g/L,PLT 148.7×109/L;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基本正常。CRP 317 mg/ L。胸部CT结果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表现,少量心包积液。

入院诊断:(1)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2)肺部感染;(3)心包积液。

9.黎平木生真菌资源及其生态 篇九

报道了黎平自然保护区的木生真菌72种;其中食用菌22种,药用菌18种,木腐菌30种和毒菌2种.

作 者:吴兴亮 朱国胜 郭永怡 WU Xing-liang Zhu Guo-sheng Guo Yong-yi  作者单位:吴兴亮,WU Xing-liang(贵州科学院,贵阳,550001)

朱国胜,Zhu Guo-sheng(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阳,550001)

10.真菌感染 篇十

(江苏省兴化市茅山镇卫生院江苏兴化225713)(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内科江苏兴化22570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2007年1月以来的4年中我院收治的80例COPD伴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治愈56例,好转14例,死亡10例均非真菌感染所致。结论:由于广谱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使肺部真菌感染也日益增多,特别是罹患COPD的老年病人继发真菌感染的概率较高(75%),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肺;真菌感染;临床分析【中国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82-0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具有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此病常反复发作,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以缓解症状,改变了机体对感染的防御机能,降低了机体免疫力,使某些条件致病菌发病,其中肺部真菌感染较为常见,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我院于2002年5月-2006年5月收治COPD继发真菌感染8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0例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41-84岁。≥60岁者58例(72.5%)。COPD病史为4—35年。80例均不同程度的应用抗生素治疗。其中单剂抗生素治疗18例(22.5%),反复应用抗生素或(和)激素62例(77.5%)。主要临床症状:咳嗽 咳痰53例;胸闷气短38例,痰中带血或咯血19例;发热26例;胸痛8例;盗汗12例,胸水5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食少,纳差,乏力。胸部X线及CT表现:(1)肺炎型29例,X线以肺实变为主,呈斑片影或大片致密影。CT示累及多个肺叶、段,但由于凝固坏死存在,故其呈结节状,密度高,且周围伴略低密度,病灶分布于肺中外带;(2)支气管肺炎型51例,X线示病变沿支气管分布的小结状阴影,以中下肺为主。本组致病真菌:白色念珠菌69例,热带念珠菌7例,克柔念珠菌2例,烟曲菌2例。1.2 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通过X线胸片、胸部CT、疾液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FEV1/FVC小于80%),以及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情况,确诊为COPD。(2)所有病例均曾反复应用抗生素或(和)激素。连续3次痰真菌培养阳性且菌种一致方确定为真菌感染。1.3 治疗与转归:在治疗COPD时,真菌感染一经确立,应调整抗生素,并及时抗真菌治疗。只要病情缓解,就应停用抗生素及激素,不应认为抗生素及激素是COPD的全部治疗手段,还应使用中药、家庭氧疗,功能锻炼,营养支持疗法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真菌治疗中,轻型患者在消除病因,停用抗生素和激素后,口服伊曲康唑或氟康唑片剂,就可取得明显疗效。中、重型患者则应用氟康唑静脉点滴,疗程根据病情轻重以4~6周左右为宜。80例患者均接受抗真菌治療,治愈66例,好转10例,死亡4例均非真菌感染所致。2.讨论真菌为条件致病菌,真菌感染多为继发感染,常有引起感染的基础疾病,但其临床表现却无特异性[2]。真菌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是机体与真菌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致病。COPD系慢性病,具有不可逆性气流阻塞的特征,它改变了呼吸道的环境,易反复感染,常应用抗生素或(和)激素治疗。临床上,由于某些医生滥用抗生素及激素,致使病员机体耐药性增强,抗病力降低,同时也抑制了一些正常菌群的生长,从而继发真菌感染。本组80例中均不同程度的应用了抗生素,其中合并应用激素的51例(63.8%)。本组肺部感染的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烟曲菌等,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和激素,在抑制正常菌群的同时也抑制了维生素K及维生素B的合成,使粘膜PH呈酸性改变,有利于念珠菌生长繁殖,本组继发白色念珠菌感染69例(86.3%)。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1)老年人较多,这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COPD病史长,常反复发作有关。本组60岁以上者占63.8%;(2)在应用抗生素及激素联合治疗的COPD病例,继发真菌的感染率高,本组80例占75%。由于二者的联合应用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改变了真菌的寄生环境,从而成为致病菌;(3)COPD继发真菌感染后,咯血的发病率增高,本组有咯血者19例(23.8%),并多为反复咯血。咯血的原因我们分析,真菌内毒素和溶蛋白酶引起组织坏死溶解,从而形成肺的空腔或空洞,肺组质的坏死,侵袭到洞壁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造成临床上的咯血。(4)COPD继发的肺部真菌感染,可累及多个肺叶或肺段,病变跨叶侵犯,甚至累及胸膜及胸壁肋骨,有的出现胸膜肥厚,胸水。本组80例中肺炎型29例,X线及CT示累及多个肺叶或肺段,5例出现胸水。对于部位明确的局限性肺真菌病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则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肺部空洞,脓肿,大咯血,脓胸以及与肺癌难以鉴别的肺真菌病[3]。3. 结束语由于广谱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使肺部真菌感染也日益增多,特别是COPD继发的真菌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积极控制基础疾患和诱发因素,提高机体局部和全身免疫能力。如纠正低蛋白血症,抗贫血,纠正粒细胞减少,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量,停用抗生素或改用窄谱抗生素[3],以及加强功能锻炼,营养支持疗法均至关重要。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2]钱小顺 朱元珏,等127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7):417[3]蔡映云,任涛.肺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临床内科杂志,2001,18(5):329

11.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使肺部真菌感染患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长期应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也可促使肺真菌生长。肺部真菌感染常见真菌包括致病性真菌及条件致病性真菌。对我院2009年以来确诊的真菌感染性肺炎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其中男49例, 女11例, 年龄46~84岁, 平均62岁。体温在37.5 ℃~39.5 ℃, 所有病例都有咳嗽、咯痰、气喘症状。主要原发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肺炎33例、肺癌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肺结核3例、哮喘1例、支气管扩张症1例。

1.2 诊断

有诱发念珠菌感染的因素, 类似支气管炎或急性肺炎临床和X射线表现, 痰培养连续3次以上有白色念珠菌生长, 涂片见菌丝, 可诊断肺念珠菌病。微生物学检查, 合格痰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 真菌培养连续2次阳性 (包括曲霉属、镰刀霉属、结核菌) [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 真菌培养阳性。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或培养新生隐球菌阳性。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1.3 治疗

临床药物治疗, 患者在停止使用诱发念珠菌感染的药物或其他因素后, 病情常能自行缓解。

2结果

6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 共分离出白色念珠菌45株, 热带念株菌6株, 曲霉菌4株, 毛霉菌4株, 真菌和细菌混合感染者29例。疗程视病情而定, 总疗程1个月~2个月。6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X线检查肺部病变消失, 痰培养连续3次阴性27例, 临床症状改善, X线检查肺部病变吸收好转, 痰涂片未找到真菌29例, 无变化3例, 1例死亡。

3讨论

肺部真菌感染居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随着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恶性肿瘤、器官移植、艾滋病等) 的增多、抗生素的长期广泛使用、人口的老龄化及对真菌感染认识的提高和诊断技术的改进, 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常导致治疗不及时, 加之受基础病影响, 病死率显著增加。临床常见的真菌感染多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条件致病性真菌除存在于空气、土壤外, 还分布于人体的皮肤、口腔、鼻咽、消化道、生殖道和医疗器械中, 以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接合菌 (主要指毛霉) 和肺孢子菌多见。

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逐步上升, 肺真菌感染占内脏深部真菌病的60%以上。其原因除与真菌培养、鉴定等技术的改进有关外, 更重要的是由于临床上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致使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诱发或促进真菌在体内生长繁殖而致病。肺部真菌病的治疗应遵循综合治疗的原则, 包括祛除病因或诱因、抗真菌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免疫治疗等。患者应适当休息, 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 给予心理护理;饮食要给予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注意改善机体状况,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3]。祛除病因和诱因是肺部真菌感染治疗的重要内容。宜尽可能地及早拔除各种体内导管, 如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导管、导尿管、深静脉导管、鼻胃管、引流管等, 暂不能拔除导管者, 应定期更换清洁的导管, 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无法肯定原来细菌感染是否已经完全控制, 暂时尚无法停用抗生素者, 应尽可能根据细菌学结果选用敏感的窄谱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是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最为重要的手段,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不可滥用抗真菌药物。对于条件致病性真菌, 不能仅依据一次痰、粪培养阳性就贸然用药。感染严重程度、致病真菌的种类、患者的基础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状况是选择抗真菌药物种类和给药途径的主要依据。在有适应证的前提下, 治疗宜早, 应避免用药过量、疗程过长或用药中断, 中、重度感染需静脉给药, 通常抗真菌药物治疗的疗程需较长, 一般为6~12周以上, 某些病原性真菌病如组织胞浆菌病、皮炎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等疗程可达半年至2年, 合并AIDS者甚至需终身用药。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 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2-28.

[2]陶敏, 熊自忠.120例临床真菌感染的分析.安徽医药, 2005, 9 (10) :765.

1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篇十二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各小组展示课前做的观察实验,并介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瓶中的液体不断有气泡冒出,使瘪的气球胀大。

提问:为什么会有气泡冒出呢?

仔细观看,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阅读教材,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思考题。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做的观察实验。提问: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提示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发酵。你能解释这一过程吗?演示课件:示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甜酒品尝会

同学们互相品尝、交流经验,互相说制作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出示掰开的.面包、馒头很松软。这些小孔就是二氧化碳形成的,可我们为什么没有吃到酒味呢?请思考课本第一题。

肯定学生的回答,及时补充。

品尝、评价、鼓励。

第二课时

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展示实验结果

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各小组积极讨论,互相补充归纳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以及注意事项。

了解防腐剂的使用及危害。

列举本地区人们保存食品的一些方法,如腌制品、感菜等,进一步思考:怎样保存更有利于健康?

请各小组展示“探究食物保鲜法”的实验结果。对学生进行鼓励,作出评价。

提问:

1、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2、采用哪些方法能保鲜食品?

指导同学观察课本“观察与思考”。结合已做好的探究实验和调查资料,讨论思考:

1、图中有几种保存食品的方法?

2、说出不同的方法依据什么原理?

3、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品腐败?针对本地区饮食习惯,引导同学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认真阅读,小组讨论。

认同选择正确的用药方式。

关注转基因技术在药品生产上的应用。

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

指导阅读课本76页“抗生素今百昔”。请同学讨论课本75页练习第2题。指导学生代科学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向学生渗透STS教育。

细菌和环境保护

认真阅读,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各小组交流调查的本市有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及垃圾处理情况。积极思考,纷纷献计献策。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提示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13.真菌一课的教学设计 篇十三

一、案例背景

去年11月,根据教研室领导安排,所有教研员讲一节公开课。我已经10多年没有上过初中的生物课了,因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精心准备了一节课,上完之后,效果不太理想。我把当时准备的课堂案例汇报一下,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二、设计思路

真菌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教材内容穿针引线,通过几则恰当的教学活动:辅以实验、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获取感性认识,解惑释疑,突破知识的难点,提高对微观生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归纳、表述能力,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思维训练中主要运用聚合抽象训练法和生疑提问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

三、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济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生物的类群》第三章的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三类: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教材的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在此之前进行了细菌的教学。在本节课中关于腐生做了弱化处理,腐生会在后面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做详细的比较讨论学习。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对真菌的认识停留在模糊的感性认识阶段上,教材包含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②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熟练并正确使用显微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在活动中提高探究能力:发现问题,解释现象等增强收集、利用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唯物主义思想,树立健康的卫生习惯,能够学以致用;体会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对酵母菌、霉菌的观察;学以致用学习观念的形成;

提高动手、观察能力。教学难点: 1.用观察微观生物的方法认识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

2.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四、学情分析

在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对微生物类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进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藉此,师生对话可以顺利展开。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原则,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大量联系生活现实,通过学生调查生活中真菌的展示增加课堂的知识内容量,观察酵母菌、霉菌的结构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获得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质疑、实验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过程中辅以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获得感性认识,解惑释疑,降低知识的难度,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不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全面培养学生。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实验、图片、视频等为载体,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工具,使用恰当方法仔细观察微观生物,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入深入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真菌中的某些生物或多或少存在着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描述生活中对于真菌的认识,切入课题。然后以实验等活进行,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本地探究式教学,通过观察与思考,依次了解真菌中主要三个类群的生物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并引导学生互动,用科学、明确、简洁的语言,完善对真菌的描述及归纳总结的语句;藉此活动过程同时,也在了解真菌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体验真菌的多样性,并能对真菌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进行思考。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实验用具:放大镜、显微镜、解剖针、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纱布等。实验材料:

1.用橘皮、馒头、面包片来培养青霉和黑根霉;

2.为每个小组提供长有黑根霉的面包和长有青霉的水果; 3.准备几种食用或药用真菌; 4.青霉、黑根霉的永久玻片等; 5.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调查生活中的真菌。

2.查阅有关真菌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导入:播放视频、学生看视频。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真菌》,同时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生活体验:由各小组展示收集的食用大型真菌。并回忆小学科学学过的有关蘑菇的知识。提出问题:

1.它们与我们前面学过的病毒和细菌有什么不同?你还知道哪些真菌? 2.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怎样繁殖后代? 3.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4.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真菌的知识?

多媒体课件展示常见的大型真菌,提供实物标本及自己搜集的蘑菇资料,参与学生讨论。评价和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渡:梳理有关问题,要了解真菌应该从认识真菌结构方面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

(四)实验探究: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分组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1.观察酵母菌:给学生出示实验室里的一些培养液(酵母菌),在准备实验时不小心把标签能掉了,不知道是细菌还是酵母菌,请学生进行鉴别,并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是否想通过自己的鉴别得出结果呢? ②你能描述出他们的结构吗?

③你能把它和刚刚学过的细菌的结构进行比较吗?

如此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一进入课堂就带着好奇心和神秘感,并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同时也让学生对旧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对显微镜的使用也有了进一步的熟练。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以后,很自然的就总结出细菌和酵母菌的区别在于酵母菌的结构微小,有真正的细胞核,从而引出“真菌”(字面意思:有真正细胞核的菌)。但是有的学生也会提出问题:真菌都是像酵母菌这样单细胞的吗?还有没有多细胞的呢?这样的主动置疑,让学生又有了探究的欲望。

2.观察青霉菌、黑根霉

这时,我就出示准备好的发霉的面包和橘皮,还可以用一些发霉的、长毛的衣服和皮鞋,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规律从广泛的观察中归纳提炼出来,在生活现象中探究科学,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获知的过程。学生们看到这些东西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自己就知道了这些生活中很不起眼的生物也是真菌,而且也知道了他们是青霉、黑根霉。我又问学生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结构呢?好奇心又形成了,学生马上想通过自己观察,获得知识,同时我给他们提出了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和新的问题:

①你可以自己选择观察的方法,比如用放大镜观察、制作临时装片等。②这些真菌和你熟悉的酵母菌有什么不同点? ③他们和酵母菌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对于一些层次比较高的同学可以进一步的观察衣服上的毛霉,提高他们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要学会用生物的方法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动手制片的兴奋迁移到对真菌形态结构上的探究上,强调了教学中的重点。借此深化了学生动手操作和使用显微镜技能。随后同学们就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心得进行了交流,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中的合作态度。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有一个坚实的直观基础。同时在屏幕上显示教材的结构图,将对真菌的观察提高到细胞结构的微观层次上。

(五)感受获知

在真菌中除了这些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的种类外,请问同学们:蘑菇和木耳是真菌吗?它们同酵母菌和霉菌有什么相同之处吗?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动手的实验:学生动手撕平菇,观察蘑菇密生的菌丝,获得形象的认知,同时在大屏幕上出示蘑菇的结构图,让学生感受到菌丝在大型真菌中的存在。这时再结合青霉和曲霉、酵母菌的结构图,让学生自己整合出真菌的主要特征。

真菌的生命活动是本课的难点。为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很好的进入这一部分,我让学生看了一段录象,然后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①青霉、黑根霉为什么通常生活在一些食品和水果中呢? ②孢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萌发呢? ③他们又是靠什么方式来繁殖自己的呢?

这样学生很快就总结出了真菌要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要是靠孢子来繁殖的,利用一段自然界中真菌生长的录像,水到渠成的解决了异养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对学生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学生联想到了勤洗手,常洗头,注意个人以及环境卫生等实际问题。深化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较好的树立了学生的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总结。(时间如果允许,可以播放视频)

(六)盘点收获: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总结。最后老师总结比较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异同。(多媒体课件)

(七)当堂检测:

最后,播放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体会到真菌在我们生物圈中的种类繁多,更深刻的体验到生物的多样性,但是我们却能把多种多样的生物归纳出最基本的生物特征和生物规律性。那么真菌对我们人类和生物有什么作用呢?它的存在给我们带来的是喜还是忧呢?这在学生新奇的表情中留下了更多的好奇心,也为下一章的学习打下了伏笔。

七、反思与总结

从已经实践效果看,设定的教学目标基本适合绝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选用的视频、图片、阅读等材料适当,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

1、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目标比较具体、适切,针对性较强,具有操作性和可测性。

2、注重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动手培养霉菌,学会简单的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同时真切体验到真菌无处不在。在后续的课堂观察实验中,更多地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科学描述,比较归纳等科学素养。

3、在教学中,教师避免了通过简单的讲授让学生获得新知,而是结合教材载体,层层设疑,引起一系类师生、生生互动对话。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归纳出真菌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思考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有效思考带来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4、在教学过程中图片、视频等学习载体针对性强,均有较高的有效性,不可替代性。

5、在学生课堂观察霉菌的实验中,教师提醒学生不要把鼻子等凑近霉菌时,若学生提出:为什么不能凑太近时,教师需把握好这一良好的教学契机,可以提醒学生推测可能的不利原因。

6、教学目标与达成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对学生了解不够,如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教师不知道或了解很少。比如本节课,我认为学生应该很熟练的使用显微镜,结果上课发现大多数学生不会使用显微镜,我只好再讲解和示范。其结果可想而知。

上一篇:最新商务局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考试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