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2024-10-21

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共18篇)(共18篇)

1.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一

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时间短、容量小、内容丰富等是微课程的显着优势, 深受各阶段师生喜爱。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要多层次巧妙利用微课程, 避免传统教学缺陷, 科学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提高信息技术综合能力, 更好地彰显信息技术课堂魅力。

一、复习课题旧知识, 点燃学习新知识兴趣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体系庞大, 包含的知识点较多, 帮助初中学生科学构建信息技术知识框架体系尤为重要。教师要将微课程巧妙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前环节, 科学引导班级学生复习课题旧知识, 顺利点燃学生对信息技术新知识的兴趣, 高效学习新知识。

以苏教版《数据处理与统计-Excel中公式的使用 (二) 》为例, 上课之前, 教师要科学整合上节课所学的《数据处理与统计-Excel中公式的使用 (一) 》重点与难点内容, 在多媒体暂停、回放等功能作用下, 巧妙利用微课程多样化优势, 引导学生观看制作的微视频, 回忆所掌握的该课题一系列知识点, 特别是Excel中序列填充各类方法技巧, 便于学生深化构建的“数据处理与统计中Exce公式使用”的知识框架体系。在复习该课题旧知识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程, 有效活跃课堂氛围, 顺利导入新课题内容, 有效点燃班级学生对新课题知识的兴趣。在讲解新课题知识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将该课题旧知识贯穿其中, 巧设课堂问题, 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 科学引导班级各层次学生有效思考, 利用课题旧知识的基础上, 解决新课题问题, 便于学生有机联系课题新旧知识, 能够准确理解并应用Excel求和以及求平均数公式。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新旧知识结合点, 引导学生进行新课题实践, 结合班级学生实践情况, 进一步补充微课程内容, 便于学生真正意义上吸收“数据处理与统计-Excel中公式的使用”新知识的同时, 有效巩固旧知识, 深化构建的“数据处理与统计”知识结构体系, 为更好地处理、统计数据埋下伏笔。

因此, 复习课题旧知识利于学生将课题新旧知识有机联系, 有效点燃学习课题新知识的兴趣, 借助旧知识点, 科学掌握新知识点, 实时扩大知识结构体系, 促使课题教学目标在微课程作用下顺利实现。

二、梳理核心知识, 发散学生思维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将微课程巧妙应用到课题教学各环节, 帮助各层次学生准确梳理课题核心知识, 将不成系统、零散的信息技术知识有机串联, 整合课题知识点的基础上, 明确学生学习思路, 准确把握课题知识, 有效发散思维。

以苏教版《精彩的多媒体世界 (一) 》为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先要通过多样化途径深入了解班级各层次学生预习情况, 明确学生课前自主观看学习课题微视频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整合课题内容, 有序展开课题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 引导学生相互探讨、分析课前预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互动过程中, 讲解课题一系列知识点, 促使学生在解决课前预习环节问题的同时, 深化理解课题各方面知识点。同时, 教师要将课前制作好的关于《精彩的多媒体世界 (一) 》课题重点与难点内容的微视频巧妙引入课堂中, 使其和课前学生预习课题的.微视频有机耦合, 将其穿插到该课题教学各环节, 帮助学生准确梳理该课题核心知识点, 了解多媒体作品各构成要素以及制作工具的基础上, 学会多维度赏析多媒体作品, 在亲自赏析过程中, 深刻感知多媒体世界魅力。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制作的课题核心知识微课程, 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实践, 在亲自实践操作中, 进一步梳理《精彩的多媒体世界 (一) 》课题核心知识, 为科学解决实践操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埋下伏笔。

因此, 课题核心知识的科学梳理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课题课堂教学方向以及课题核心知识, 结合自身已有的能力水平, 科学学习课程核心知识, 为提高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课题查漏补缺, 提高学生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微课程功能作用, 在多样化微视频作用下, 帮助学生对课题进行高效的查漏补缺,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效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过程中, 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以苏教版《制作作文选-制作目录》为例,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 教师要借助分层教学方法, 根据班级各层次学生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情况, 以微课程的形式, 设置难易度不等的课后实践作业, 要求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基础上, 利用课堂上所学知识, 独立完成实践作业。完成之后, 教师要根据班级各层次学生完成情况, 深入了解他们对课题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比如艺术字、横竖文本框编辑与插入情况, 文本框架格式、边框和底纹等设置情况, 图片插入方法掌握情况, 科学构建层次化微课程,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化的课题查漏补缺, 并引导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操作, 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因此, 课题查漏补缺利于学生在微课程作用下真正消化吸收课题知识, 提高自身运用、迁移知识等能力, 充分展现微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价值。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微课程内涵、特征, 将其巧妙穿插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同时, 促进他们个性化成长。

2.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二

高中学习阶段时间是最宝贵最紧张的, 这是我们教育人士众所周知的事情,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最短的时间来有效地传授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无疑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心愿和教学目标。而微课程正好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及获取的经验, 在英语教学资源的基础上, 从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需要与兴趣出发, 设计出以主体或知识模块为主题特征的小规模的课程教学形式。其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当能力或课程的补充, 弥补学生在英语学科中无法学到和提升的能力, 拓宽学生对英语课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从而有效地改善现阶段的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此, 我们英语教师一定要想尽办法, 运用自己的才能和学识将微课程教学形式良好地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来, 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正确认识和了解微课程

英语教学中所说的微课程主要就是指教师运用视频为载体来展示英语知识或精彩的教学活动。其核心就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视频或课本自带的教学案例, 其中还应该包含着与英语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环节、教学测试和反思环节, 这样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教师的点评和反思更加准确和全面。这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为学生组织和呈现了一种共同营造学习结构和氛围的良好关系, 这种主题式的教学小模式会发挥其大大的作用。可见这种微课程形式在教学中既在传统教学形式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发展起来了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又能够摆脱传统教学资源中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 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及欲望。

微课程之所以能够在英语教学中被教师广泛应用, 被学生喜爱, 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很多的优势和特点:1.微课程又被人们称之为微小课例或课例部分展示, 因为它在教学中占据的时间非常短, 一般七八分钟的时间就能够向学生传授传统教学中大概一节课的内容, 可以说它既省时间, 又是很新颖的教学形式。2.内容突出, 易于理解和掌握。微课程主要是帮助教师解决那些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或疑点, 因此微课程的教学目的性会更强, 相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的广泛性来说, 它更加突出重点。3.微课程的形式和资源都比较新颖, 教师在使用的时候又比较方便, 因此很多教师都喜欢用这种既方便又有效的教学形式。

二、微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微课程的教学形式丰富多样, 教师既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 又可以采用课题研究或自主学习等形式开展, 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充实英语知识, 弥补学生以后要学的知识点, 有效帮助学生打开英语学习的视野, 改善和发展英语学科中课本内容相对滞后的缺点, 确保学生能够紧跟英语知识发展的脚步, 掌握最新的英语动态。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中最新的英语发展趋势, 打破学生与书本之间的障碍, 可以说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益处多多。同时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也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的学习环境中安静踏实地努力学习下去, 从而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能够受益甚多, 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能力。

三、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微课程的策略

(一) 教师可以采用语言传递信息的微课程方法

在微课程教学形式中, 语言传递类包含着谈话法、启发法和讨论法。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恰当地选择具体的微课程形式。例如, 教师想要运用口头语言来传授给学生相应的英语知识, 这时候教师可以用讲授法, 组织好自己的语言, 准确生动地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识。这是最简单的微课程形式, 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形式之一。当教师想要启发学生或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复习巩固情况的话, 便可以采用启发式或提问式的微课形式, 这样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并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 让学生直接感知、亲身体会的方法

英语是一种交流的语言, 只要有交流的环境和氛围, 学好英语就不会十分困难。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比较困难的原因就是我们周围没有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因此, 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 最好的教学形式便是为学生营造这样的氛围和环境。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演示类型或练习类型的微课程形式来达到自己的教学任务。例如, 教师想要把具体的情节或某个句子的运用直接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会来揣摩其中的技巧, 就需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通过制作一些视频课件或动画影音来演示, 给学生最直观、最形象、最生动的展示;或者直接组织学生, 进行演绎, 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和交流中形成英语技能。

(三) 教师主要引导, 学生积极探索的方法

教育改革之后, 在整个教育领域中, 都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来获取新的英语知识, 掌握牢固的英语技能。因此,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 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或探究学习方式的微课程类型。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活动, 根据知识已有的英语知识, 做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然后结合大家的力量, 运用科学正确的方式来探究问题, 研究问题, 最后得到科学正确的英语知识。在这个简单的微课程形式中, 学生不但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 体现学习的主人翁角色, 也会在这样的实践训练中发散自己的思维, 构建自己的学习方式, 养成自己独立的学习能力。

我们在实际英语教学课堂中, 并不是说教师只可以采用单独的一种微课程形式。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 可以将其中的两种或三种融合在一起, 创造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和环境。由于现代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教学方式和手段也会随之不断创新, 其中微课程的类型也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这也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自己的微课程形式。

3.微课程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篇三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方法;阅读教学

在当今信息时代,微课程教学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提供了学生有选择地学习的权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一、微课程教学法的内涵

微课程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与移动学习为目的的教学内容。“微课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微视频为主要学习载体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1],其中的微视频是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如重点、难点等)、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过程、实验、任务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具有短小精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等特点。

微课程教学法的精髓是强调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意义。它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有助于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二、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

李海林认为:“目前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全面进入高原期,语文课程改革方案停留在理念层次上,还没有一个操作性的方案,新的实践体系和结构尚未成形。”[2]就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而言,虽然注重了对话,但对话存在简单化、浅表化等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启迪心智、陶冶性灵的“阅读教学课”变成了为考试服务的快餐式的、浅层次的“扫读教学课”,教学过程基本上是通过教师的明示或暗示,让学生学会如何快速准确地捕捉文中的相关信息,课堂上充斥的常是一些浅层次的“技术性”强的问题,学生缺乏真正的阅读体验;二是脱离文本,把需要细细品味的阅读课变成了泛泛而谈的“话题课”,课文成了跳板,课堂基本上是围绕“外在的言说对象”展开;三是过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缺少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忽略了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使“对话”流于表面,出现了关注“温度”、忽视“深度”的现象。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停留在浅层学习的状态,徒有表面的热闹而缺少内在的深度。及时地解决这一问题,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深度学习,将有效地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真正培养具有时代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的学生。微课程教学法正是在这一点上有其独到之处。

三、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老舍《想北平》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尝试运用了微课程教学法。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想北平》,通篇写的是对北平的思念与眷念,处处闪耀着爱,时时流淌出真情。笔者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课前引领学生结合微视频《老舍的文学地图》进行预习,熟悉文本内容,并检查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课堂上带领学生充分品读,按文本的行文顺序进行鉴赏。

根据学情,笔者设计以歌曲《念故乡》导入教学,导入语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人们对故乡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特殊情感;每当听到这首凄美、幽远的《念故乡》时,总让人想起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故乡是生命的脐带,更是精神的归宿,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的故乡,陪着老舍先生想北平吧。

导入后,依次抛出如下问题:

【问题1】你认为作家心中的故乡是什么样子的?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探究两相对比的结果,主动投入散文鉴赏的发现过程,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问题2】老舍真爱北平,却为什么连续四次说“没办法,说不出呢”?这个爱真的说不出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合理地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剖析;同时,突出作者对北平的喜爱和眷念,也为下文过渡到“落泪”描写埋下伏笔。

【问题3】假设你的故乡也是北平,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哪些景象?若你也客居他乡,会落泪吗?

设计意图:提出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拓展思维空间,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在此基础上,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带着感情进行品读,然后,进行讨论探究。

【问题4】“真想念北平啊”有什么深意?作者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品读文本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语文学习需要的鉴赏方法和形象思维能力。

在总结环节,首先设计如下总结语:

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老舍的乡思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假设若干年后,大家身在大洋那头万里之外的异国,或者处在秋雨笼罩的寓所之中的他乡,请想一想故乡,那时她会变得更加美丽。

接着,让学生齐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送给学生一句话:“故土之思,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最后,和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借助微信、博客、QQ空间等信息化平台进行互动交流。

这一教学设计,以“爱”贯穿始终,而课前微视频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语文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进行教学后,学生反映:“喜欢微视频将文字直观化的方式,喜欢自己上网寻资料的方式,喜欢老师以此介绍更多优秀书籍、影视作品的方式,喜欢课堂外还能聊QQ、聊微信的方式,觉得学习热情有了,学习劲头足了,学习效率提高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微课程是方法更是资源,教师须合理有效地整合微课程和学生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并始终围绕文本,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基点组织教学。总之,微课程教学法为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自由度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空间是教师结合改革实践进行理性思考、提高专业素养并不断发挥创造性的空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4): 46-51.

[2] 李海林.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J]. 语文建设,2006(3):7.

[3]何克抗.微课程是教学模式的创新[J]. 电化教育研究,2014(3):3-9.

4.谈“微日记”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四

[摘 要]“微日记”短小,随意,灵活性大,形式更为多样,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写“微日记”的兴趣,指导学生选材,促进学生写“微日记”的动力,让学生爱上写作。

[关键词]微日记 兴趣 素材 动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87

写日记,尤其是坚持写日记,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个人的写作水平。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不仅引导学生写日记,自己也一直坚持写日记。可以这么说,中外文豪毫不例外地都坚持写日记。但是,很多学生却不喜欢甚至讨厌写日记,更谈不上以写日记作为自己的乐趣了。因为日记虽然好写,坚持却很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到了最近很火的微博、微信,何不让学生写“微日记”?“微日记”短小,随意,三言两语诉说心中的感慨,记录自己的生活。相对于一般意义的每天一记的日记,“微日记”的灵活性更大,学生倾吐的形式更为多样。相对于每单元一篇的习作,“微日记”不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事实证明,学生写“微日记”的兴趣极高,有效地激发了写作兴趣。

一、放手――激发学生写“微日记”的兴趣

“微”,可以是很短小的,几句也是,一段也是。只要学生写的日记能看得懂,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叶圣陶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对于日记内容,教师不要加以限制,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写。对于数量,中年级的学生不要求每天写,而是放宽到每周三到四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兴趣,让学生觉得日记是很简单的事,但就在这简单中,学生已经开始了对生活的关注。在能让人看懂的前提下,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写的日记能让老师读懂,因此不需要老师反复强调语句通顺、内容真实的要求。而且,学生的日记写得非常有趣,内容非常真实,有真情实感。

二、交流――指导学生选“微日记”的素材

在不限制学生的前提下,适当的指导是必要的。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天,师生共同经历许多事情,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抓住机会,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自我反思,积累素材。如生活中有趣的事、成功或失败的事、高兴或悲伤的事……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把这些写进日记,同时写出自己的感想或者评论。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就学会了感悟生活,自己也能找到有意义的事情来写,而且能写出深意。如学《太阳是大家的》这一课时,我提醒学生,第二段的仿写也可以是一篇“微日记”。一些学生写出了小诗,多才多艺的沈亦知这样写: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

她把金光洒给蝴蝶,让她变得闪闪发光。

她帮刚刚洗好澡的棉被妹妹,擦干了身体,让她不再感冒。

她把暖暖的阳光送给路旁的流浪儿,让他在寒冷的天气里得到温暖……

当然,我们还是应该给学生具体的建议。

1.坚持写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是对观察所做的记录,以写看到的为主,贵在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如小男孩俞文韬的两则观察“微日记”:

(1)“天阴沉沉的,豆大的雨点从天上砸下来,发出‘哗哗’的声响。地面上积满了水,水已经没到我的裤脚啦!一眼望去,就像汪洋的大海,狂风吹过,掀起了一个个浪头。路上的行人都匆匆忙忙地往家赶。我坐在三轮车上,看着下面的‘汪洋大海’,感到很兴奋。”

(2)“它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下面有一张长长的嘴巴。身体上有许多鳞片,上面有豹子的斑纹。脚上还长着五只尖利的爪子,漂亮极了。它吃东西的时候也很好玩,会先把虫子按住,再一口吞进肚子里,好可爱,我太喜欢它了!”

2.要按照生活的真实面目写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微日记”取之不尽的材料宝库。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实际怎么样就怎么写。真、善、美与假、丑、恶要截然分开,不能含糊,切不可胡思乱想,生编乱造。尊重生活的本来面目,因为每个人对待一件事、一个人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在写日记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写,这样写出来的人和事,就不会是一个样子了。

如刘朴?B同学写:“今天我去上学,碰到了马书骋,他一见我就喊:‘萝卜干,你好!’说完就跑了,那时,我真想把他的脑袋砸烂。可是,我跑不过他。”

你看,一个顽皮、专叫同学绰号的学生的形象出来了,被叫绰号的学生当时内心的愤慨也出来了,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可是抓得住人心。

3.内容要具体细腻,抓住重点写

“微日记”千万不能写成流水账,如起床、上学、上课、下课、放学、回家、吃饭、睡觉等,这样写毫无意义,对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没有帮助的。写作时要努力捕捉生活的闪光点,如有趣的、有意义的、能激励人奋发进取的内容;抓住重点写,内容要集中,不要分散,最好是写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感触深,才能写得得心应手,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如我们学校这段时间要进行三、四年级垫排球比赛,何?Z易同学就在“微日记”中写了《垫排球比赛(第一集)》、《垫排球比赛(第二集)》、《垫排球比赛(第三集)》,把自己准备比赛、参加比赛、本班比赛获得年级组团体第一名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致入微,抓住了重点,写出了精彩。

4.形式要活泼多样,要打破常规

写日记,不要形成一个死模式:“今天,我……”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形式要活泼。比如看一场电影写点感受就是一篇“微日记”;看到两个同学在争论,把内容写下来就是一段对话描写……写“微日记”,不一定要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一个片断、几句格言都可以。这些“零金碎玉”都是以后写文章时要用的好材料。

5.写游戏活动,要选择有意义的情节

中年级的学生除了上课、做作业,主要活动就是玩,并且玩的项目很多,什么“尺子大战”、“红灯绿灯游戏”、捉迷藏等,很多是令我们这些大人搞不清的游戏,但他们都玩得兴味盎然,也经常作为写日记的材料。

三、评价――促进学生写“微日记”的动力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积极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产生向前的动力。比如,学生开始写“微日记”时,可能会出现错别字,可能会出现病句,也可能所写的内容没有什么意义,或者只写个过程、概要,这些都不必过多在意,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具体做法就是认真批阅和讲评。

(1)批阅时为学生改正错别字;对表达不清楚的地方,用面对面的方式商量修改,注意态度要亲切;多寻找日记中的闪光点,在优美的语句下要做标记,以示对学生的认可和赞扬;读到学生表达自己的烦恼或者苦闷的内容时,要用文字和学生交流,或者找学生面谈,解开他的心结。

(2)对学生日记的评价一定要多肯定。如果学生的“微日记”内容生动感人、立意独特,或反映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就在学生的日记里写上支持、鼓励、赞扬的话。如果学生在日记中流露出对某件事的厌恶,教师应该关注并引导,真诚地和他谈心,告诉他老师对事情的看法和老师对他的期望。无论学生写得多么糟糕,我们都要说些鼓励的话,使学生产生被关注、被期待的感受,从而对日记充满信心,这一点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很重要。

(3)评价的方式可以趣味化。中年级的学生天真幼稚,教师需要各种激励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如采用星级评价法,等级可以从一星到十星,拉开档次,让学生每次都有盼头,期待下次获得更多的星。

四、活动――保持学生写“微日记”的热情

让学生乐于写“微日记”,定期开展活动是很有效的。在每周的日记交流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得意之作,和同学分享。我要求读的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听的学生要认真地听,听后发表感想或评论,然后大家共同评选出“微日记之星”。最后,教师点评,让学生知道好的日记应内容真实,切入点小,题目和材料及构思要新颖,语言精当,有真情实感。这样能促使学生在写日记时更加用心,更加积极,朗读日记更加有声有色。学生在潜意识感受到日记是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会激发出更强的创作热情。

5.微课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微课程,作为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一种补充和辅助手段,集图、文、声、像等于一体,是课堂很好的调味剂。微课程的主题明确、内容精简,有利于学生更透彻的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推动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及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微课程的演绎,提高了学习效率,唤醒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历史课变得生意盎然,充满生命。

一、微课演绎,将晦涩的知识生动化,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讲述细致生动、短小精悍的微课,围绕重难点设计,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乏味为生动。长期以来,中学生识图能力较弱始终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在《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象征》一课中,由于书上没有地图,学生对于故宫的布局难以形成直观而清晰的认识,就无从体会故宫设计布局中体现的大一统气派。于是,我制作了微课———故宫游览。微课中,主要针对故宫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和后三宫进行介绍,通过教师的头像带领学生逐步游览。首先展示故宫全局图,从午门进入,镜头拉近,教师的头像沿着中轴线经太和门进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继续走,进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最后通过神武门离开故宫。进入每一个宫殿后都由地图切换成相应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看故宫内部设计的细节,讲述每一个宫殿的用处和建筑的风格等情况。通过游览,学生们发现故宫布局“匀称而明朗”,每一个建筑细节都体现皇帝九五之尊的威严。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学生们好像身临其境的来到了故宫参观,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看后,教师让学生们谈谈游览后的体会。通过学生们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注意到了故宫设计的细节,感受到故宫布局中处处彰显的大一统气派,本课的难点就在教与学的互动中顺利的突破。

二、微课演绎,将教学内容情境化,推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利用主题突出的微课,将学生的参与与知识点串联,创设完整的历史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推动学生合作学习。如《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课中推恩令这一内容,我展示了一段微课程。首先出示汉初诸侯王实力膨胀的视频资料,这段视频是学生通过自己查阅相关材料编成简单的剧本后录制的。视频中,吴王刘濞势力庞大想要篡夺皇位,汉景帝削藩招致七国之乱。教师询问,为什么汉初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要先从当时实行的社会制度开始讲起。展示不同时期的地图,带领学生回忆西周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汉初的分封加郡县,让学生理解诸侯权力膨胀的根源。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将汉初地图中诸侯王的土地和郡县用不同的色块标注,经过推恩令,诸侯王的领土由整化零,后又通过酎金夺爵,诸侯王土地色块颜色逐步向郡县色块的颜色转变。通过颜色的转变,学生们形象直观的了解了推恩令的内容。看后设问:接下来请你想象:如果你是下列人物,你会对这项新的制度作何评论呢?展示问题:“如果你是汉武帝,你想说„„如果你是被削的诸侯王你想说„„如果你是新封的诸侯子弟,你想说„„”课上通过体验历史角色深入理解推恩令带来的影响,得出结论,推恩令不费一兵一卒一卒,就将诸侯国势力削弱,并让新得到分封的诸侯对皇帝感恩戴德,汉武帝的大一统地位得到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不断交汇与完善,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微课演绎,将专题复习形象化,唤醒学生中断的记忆 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点多,时空跨越大,学生在复习时记忆起来相对困难。而微课,通过图片、文字、解说等整合出单元或专题的历史知识,就将空洞的历史知识变成得声有色、有血有肉。学生则在赏心悦目的欣赏过程中,更为直观的记忆了相应的内容。如初三日本史专题复习中,我根据中考的考点要求,设计了日本史三个展厅的参观。第一展厅摆脱民族危机篇,展示“明治维新”相关内容和图片,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第二展厅中日关系篇,从明朝戚继光抗倭,到近代的甲午中日战争;从日本等八国发动了侵华战争到全面侵华战争,从抗日名将讲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后日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学生们在音乐背景的烘托和图片资料的演绎中,为中国近代的遭遇悲愤,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开心。第三展厅日美关系篇,两国既有合作也有矛盾,都曾参与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战中先后加入协约国中。矛盾则从美国侵日引发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不符合美国在亚太的利益。九国公约中,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等,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二战中,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将美日之间的关系按合作与矛盾两条线索归纳,学生对两国举动产生更深刻的理解。由此通过“闻其声、临其境”的方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对整个专题的把握,从而使学生形成整体的历史观。

6.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六

微课程的选择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因为微课程范围非常广泛,质量高低参差不齐,因此在选择微课程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注意教学对象,有的微课程适用于小学生,而有的适用于大学生。二是注意教学的主题,有的微课程教学主题与内容存在偏差。三是注意课程理解准确,有的微课程注重说教、有的注重演示,这些都不适合于教学。四是注意教学的环节全面,有的教学内容非常的单一,甚至有的只有开头,没有结尾。五是注意微课程的技术效果,有的微课程的播放画面或者音效不理想,使得学生不喜欢观看,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微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在选择微课程上要严格把关。而如果在选择微课程上有效地避免以上五方面的问题,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7.学习动机辅导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七

狭义的学习定义专指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 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牵动家长、教师的心。因此, 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 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学习动机辅导作为学习辅导的主要内容之一, 若将其深入运用于教学, 其作用与效果非同凡响。如何在教学中深入运用学习动机辅导呢?

产生学习动机的基础是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不等同于学习动机, 这里有个过程, 而且此过程需要诱因, 诸如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有趣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等等。这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进步的要求。那么, 是何种内在因素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呢?心理研究发现主要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这里笔者就学习动机辅导的三大内在因素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的激发与运用作个初探。

一、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又称认知的动机, 是以求知作为目标, 以了解、理解要解决的知识为目的的求知欲望。主要包括好奇心和求知欲两个因素。因此要发挥认知内驱力的作用就是如何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出来。

好奇心是认知内驱力的重要因素, 是人的本能之一。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通常对某件事物产生好奇心才会深入探究。因此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先导, 求知欲是好奇心的升华。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求奇法、求新法、求趣法。

1.求奇法就是创设新奇的环境, 使学生有一种新奇感, 从而唤起学习的内驱力。例如教具的与众不同、教学方法的变化都能让学生感到新奇, 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

2.求新法就是创设新颖的学习环境或情景, 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新颖最能激发人的注意力, 注意力又能激发多种认知因素。

3.求趣法即创设趣味性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有一种趣味感触。多创设形象的、直观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参与操作游戏, 驱使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

二、提供成功体验以增强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又称自我提高的动机。这主要看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赢得相应地位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对学生有重大促进作用, 学生为了赢得在学校的一定地位而使自己有一个相应的学习成绩或能力特长, 而努力学习。

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激发主要有以下6种方法:作业批改激励法;学习内容自选法;效果自我评定法;习题自编法;小先生法;互助法。

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作业批改激励法和习题自编法。作业批改主要体现在平时的测试试卷上, 对正确的加以标注并给予激励性的批语, 错误的在讲评时先让学生自己找原因。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印象, 又获得成就感。习题自编法是鼓励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编制一些自认为易出错的题目, 然后教师整理成试卷分发给学生做, 在分析试卷时放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讲解。这样班级得到整体提高, 学习氛围也更加浓厚。学生个体在此过程中也获得成就感, 自尊心得到一定满足, 促使他 (她) 更努力学习也乐于思考。

小先生法也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一种方法, 而且效果极佳。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 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这本身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对学习积极性是一个有力的驱动。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 这个小先生由谁来当, 得根据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学习氛围好的, 学生积极性普遍比较高的, 可以由学生自荐, 然后教师指导他 (她) 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常用此法能形成良性循环。对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的班级, 可以由教师选一两个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先试行, 以带动整个班级。

三、多加赏识来培育学生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也就是附属动机, 是指学生为了得到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所表现出来的提高学习的一种需要。附属内驱力的激发关键在于表扬和奖励。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但是要把握“度”, 首先表扬要得当, 要实事求是, 不能无限扩大。第二, 对后进生要舍得表扬, 即使需要批评, 也要先表扬, 这样批评有时也能对学习起驱动作用。同时与家长及时沟通, 以强化附属内驱力的激发。

奖励的方法多种多样, 应以精神奖励为主, 物质奖励在必要时用以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 学习动机的辅导与激发, 在教学的运用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合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个知识要点, 结合学生的学习潜能, 加强学生一般能力的训练, 使之形成有效的学习技能, 从而很好地解决一直以来学生所困惑的学习动机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拥有学习的进取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摘要: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产生厌学情绪, 一直以来困扰着众多教师、家长和学生。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学习动机辅导在实际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总结一些经验, 目的在于探求改善学生厌学的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学习动机辅导,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参考文献

[1]唐卫海, 刘希萍.《教育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2]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8.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八

关键词:微课程;自选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学实践

G633.8

微课是近年来继微博、微信等社交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它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中职教师也应该顺应时代的趋势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主要内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中职教师也应担负起推动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的历史使命,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技术革命的先驱者和实践者。

一、微课程教学符合中职选修课堂的教学需要

1.教师提升选课修课品质需要采用微课教学

自选课程的立足点与核心课程是不同,更加强调“教学项目”为载体的“做中学”教学模式。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要的要求:即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可以采用微课程教学的方法,把原本在传统课堂上要教授的知识点或者实验实践操作过程用微视频课程的形式发布网络平台,让学生利用业余实践去学习知识。教师利用微课程教学的好处不仅仅大大节约了上课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在微视频教学的过程中不讲传授了知识而且布置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以一种任务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在选修课中就真正形成了学生主体实验操作,教师从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关注,教师的身份也完成了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

2.选修课教师的课时量不大使得采用微课教学成为现实

自选课程的课时量没有必修课程课时量大,如生活中的化学一课,为每周2课时,这样老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相对比较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现实中的老师制作一个微课视频远远比传统的备一节课所花费的劳动多的多,一般笔者除了自己编写微课脚本,准备各类实验器材,安排实验室拍摄场地,请同事帮我拍摄,还要自己用视频编辑软件编辑成作品,发布网络,给学生下达任务,没有一周时间是根本完不成的。所以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开展微课程教学首先立足第一是教师本身技能水平,第二是有相对充裕的准备时间。所以在准备时间相对充裕的选修课中开展微课程教学是比较切合实际情况的。

3.学生学习方式方法需要转变

当下的学生生活中已经离不手机和电脑了,互联网生活的经验也相对比较丰富,所以教师也迫切有责任教会学生利用互联网来学习。互联网是用于学习的而非单纯的娱乐,教师必须正确的加以引导,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微课程教学的方法是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学生业余的时间用来学习教师的微课程。

4.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和沟通层面

很多意见认为教师线上发布了微课程,学生学习了知识,那么教师的沟通会变得少了,但是笔者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恰恰相反。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是开放性的,教师的知识传授可以是启发式的,所以在课堂中学生一定会有很多问题提出,或者有很多奇思妙想提供。而且沟通不仅仅在线下的课堂上,也可以在线上的互联网上,教师在互联网上也可以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实现了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混合型学习方式后,师生的沟通变得更多更有效了。

二、生活中的化學课程特点需要引入微课程教学

1.微课可以作为载体来体现生活中的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生活中的化学这门选修课程本身开设的立足点在于在日常的生活中寻找蕴含化学知识的事例,将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融合,体现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所以微课视频这种课程表现形式给了教师一个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目的用拍摄视频的方法来再现生活实例,再现趣味化学实验并且在恰当的时机渗透讲解化学知识。微课给了这门课程寓教于乐的最合适载体和手段,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才华可以得到自主发挥。

2.化学实验可以提前用微课的形式预先传授学生

如果用传统的方式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学生人数众多,演示教学的效果也不会太好。所以采用微课程教学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在线上反复学习,避免了课堂上因为人多没看清楚教师的操作过程和没听清楚细节问题。笔者在教授学生制作手工皂,润唇膏,护手霜,天气瓶,叶脉书签等过程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微课程给教学工作带来的新的积极的变化

1.使得选修课形式更加丰富具有实用性、趣味性

微课程的引入生活中的化学这门选修课程,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知识与技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因为学生要完成一个作品,那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所以观看教师微课视频就显得很自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激发,学习过程不仅变得有富有生活意义而且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

2.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在教师方面来讲,教师在制作各类型不同的微课视频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真人示范拍摄视频,PPT录屏技术讲解知识点,制作flash动画演示化学反应微观原理,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教师这个职业的走向更强的专业性提供了空间。

3.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于教师采用微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变成了转变,有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向了一种有任务驱动的混合型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线上学习知识,线下课堂上做中学内化知识,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将微课程和学生的互联网生活融合在一起。

以上是笔者在生活中化学这门选修课程中采用微课教学的实践所取得初步经验和反馈。微课教学给职业学校教师带来的既是一种挑战,更加是一种机遇,教师只有在日常实践过程中提高微课制作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微课视频,在自己本专业课程中形成整个微课程教学体系,才能大大增强教师这个工作的专业性,体现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无可替代的教学地位。微课教学的路还很长,我们都还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 2013.4.1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 2013.4.1

9.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九

公路平曲线超高优化设计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

公路平曲线超高设计,是使弯道过小的半径通过设置超高而达到快速、安全、舒适、美观的目的`.文章结合工程实际,对回旋线过长而超高渐变率较小的弯道进行超高优化设计,从而能使行车安全平顺、利于排水、路容美观、并减少征地和节约造价.

作 者:孙业香 吴立人 SUN Ye-xiang WU Li-ren  作者单位:安徽省港航勘测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11 刊 名:工程与建设 英文刊名: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年,卷(期): 23(2) 分类号:U412.34 关键词:平曲线   超高   安全   超高渐变率   节约造价  

10.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十

1.1应用现状

微课作为当前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引入到高职院校当中。以学校中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它就首先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了教学资源平台,营造现代化教学环境,并以微课作为切入点来推动教学改革进程,某些学校也推出了像“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教育活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本身是具备专业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它所谈到的“设计”主要对应于艺术层面,而“制作”则与技术层面相对应,所以可以将其称为是一门技术综合艺术的复合型学科。在具体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操作过程中,应该将每一个知识操作点都作为微课视频来制作,即通过微课视频形式来导入课程案例,并整合知识点,深化教学课程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1.2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它也存在一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或来自于教学本身,也来自于学生和学校,具体来讲可以总结归纳3点内容。

首先在教学方面,《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本身在学术性质方面存在复杂性,即它所涉及的知识点体系规模非常庞大且复杂,可能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举例来说,它就涉及Css语言、Html语言、Dreamweaver、Photoshop软件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有关“Photoshop的图像与图形基础处理”技术,也要综合多种软件来教会学生在实际设计操作过程中的软件应用功能转换能力。但实际上,由于知识体系太过庞大和复杂,高职生很可能无法做到多点知识技巧兼顾,也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其次在学生方面,客观讲高职生的文化与专业能力都存在严重的参差不齐,相比于普通高校学生有一定差距,这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所一直存在的弊端问题,难以回避。高职生整体素质偏差,特别是基础教育功底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定力和认知能力不足的严重缺陷,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课在《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技术运用和作用发挥。

11.简笔画在小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7(B)—0057—02

简笔画是一种运用简洁洗练的笔法,简略概括地状物造型,简明扼要地表情达意的绘画形式。它广泛地吸取了多种绘画形式的表现手法,具有速写的简洁性,图案的概括性、漫画的夸张性、卡通的趣味性等特点。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绘画的直观手段是一种发展儿童的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由于视觉听觉感觉同时进行,在儿童的意识里就形成了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记忆的东西。”现在的师范专业教育仍然强调教师的画写能力等基本功的训练。而教师应用简笔画,用粉笔即兴勾画,在黑板上能用简洁的语言、板示和图示说明白的问题,确实没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电脑去做很复杂的课件。有人讲教学是一门艺术,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简笔画不失为教师创造这种“艺术”情境的手段之一。

一般课堂上需要用简笔画展示的内容都是比较重要的、抽象的和学生难以理解而又必须掌握的。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做好简笔画的设计,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笔者认为在使用簡笔画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条理清晰。简笔画的内容不管多少,都要有整体观念,布置要有条理性,使人一目了然,并且与板书内容相一致。

2.造型简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简笔画的“简”字,切不可上成一堂复杂的美术课。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吃透教材,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用简练的线条较快地勾画出事物的特征,力求简洁、准确、美观、易懂。

3.位置恰当。简笔画一般都要画在黑板中间的位置,不要太靠边,也不要太低,要让全班同学都看到。如果是利用简笔画让学生看图作文,可事先画在黑板上,也可提前画在纸上,上课时将图画贴在(挂在)黑板中间位置。

4.数量适中。一般地说,在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适当运用简笔画,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切忌滥用简笔画,因为,多了就不能突出重点。

5.讲画结合。教师一边讲,一边画,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品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还不能把握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讲课和做简笔画不要同时进行,要讲完再画,画完再讲。

以下,笔者就简笔画在小学各科教学中的应用做实例说明。

1.小学语文教学。

(1)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画杨桃》(语文第六册)一课,教师在导入课题时,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角度的杨桃形象,同学们会被其吸引住,问这是什么东西,对预习过的学生则容易回答,看不出来的也没关系,相反,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群鸟学艺》(语文第五册)一课,教师可事先准备好各种头饰造型,在上课的适当时机(如分角色朗读)现场用马克笔在头饰造型上画出相应动物的简笔画,分发给学生戴上分角色朗读课文,由于其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特点,使语言教学情景栩栩如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对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非常有帮助。

(2)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参观人民大会堂》(语文第六册)一课,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可用图示的方法把参观大会堂的顺序画出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

《宿建德江》(语文第六册),《望庐山瀑布》(语文第七册)等古诗词的教学,教师可边讲解诗词,边在黑板上逐一画出预先设计好的画面,适时展示古诗的意境;或在学生预习时,把诗中的景象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或事先准备好简笔画范图适当展示,同学们定会耳目一新,对古诗所表达的意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3)帮助学生加强教育的形象性,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分析课文段意,归纳课文主题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图释课文,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语文第五册)一课,可把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四季呈现的不同景色状态用简笔画的手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分别展示,让学生对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美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

(4)帮助学生深刻地巩固课文内容。

《海底世界》(语文第六册)一课,教师可用事先设计好的范图按课文内容一一展示海底世界中的各种动物、植物、地貌特征、矿产资源等,课后可把同学分成几组,让其用简笔画的形式设计“海底世界”展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动手能力。

此外,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边写边画的方式完成日记或作文,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或文字表达能力都有帮助。特别是对那些写作文吃力的学生,先要求他画出来,然后再按图配上文字,对提高作文水平大有帮助。

2.小学数学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简笔画画出试题或应用题,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分析、建立具象与抽象的概念。

教师把生动有趣的简笔画描绘在黑板上,立即会形成学生的视觉兴奋点。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例如,在低年级用具体形象来表现诸如二十以内的加减法等算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5-2=?可画五个苹果减三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的方法直观演示。在较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学习中,可用直观分析的方法把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及其相互关系画作简单的直观图式,以此推出正确的解答方案。如(数学第五册)园林工人要在一条路旁植树,每5米划分一段,算一算,1千米的路要划分多少段?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就可以把这种关系分析得一清二楚。分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点,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示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办法。如(数学第七册)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3块,妈妈吃2块,小英吃1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用图示的方法一目了然。

除以上二门课程外,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可举一反三,简笔画照样能发挥其优势。

12.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十二

一、在阅读欣赏上运用求异的思维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会统一给学生布置阅读的文章,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提示得到那个唯一的答案。而很多高中生感到很困惑, 这些高中生认为, 每个人要如何理解文本是自己的事情, 自己为什么要和别人有同样的阅读感想?如果语文教师没有求异的思维, 学生将不会愿意积极的阅读教师布置的文章。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抱着存异的思想引导学生学习, 将会在阅读欣赏课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一些高中生提出, 鲁迅的文章没有价值, 他就是一个言词刻薄、思想狭隘的愤青, 他的文章把中国人描写得连一文钱都不值, 这样的文章不该出现在语文课本上。而另一部分学生认为鲁迅的文章既具有艺术价值, 又具有思想价值, 中国的文坛上目前正缺少像鲁迅这样又有勇气、又有思想的人存在, 鲁迅的文章应该出现在语文课本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求异的目的不是为了吵架, 而是为了以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一篇文章。于是教师可以开展一个辩论会, 将学生分为两个阵营, 一个阵营的观点为鲁迅的文章不该出现在课本上;另一个阵营的观点为国人应懂得欣赏鲁迅。教师以求异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阅读文章, 就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 让学生学会用多种角度看待问题。

二、在学习方法上运用求异的思维

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 会给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 要求学生用这种方式学习语文。教师使用这种教学方式, 会让一部分学觉得学习语文知识是很容易的事, 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语文知识很困难。教师可以用求异的思想, 让学生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知识。

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文章时, 会希望学生掌握散文的特点和散文的写法。然而如果教师一味的要求学生写一篇散文作文, 那么很可能很多的学生将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于是教师可以用分层次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作业, 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可以引导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生写《论朱自清的散文特点》, 这类学生能从理论的角度宏观的把握散文的写作特点与朱自清的写作特色;教师可以引导想象力比较丰富, 语言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自己写一篇散文, 让学生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展现出他对散文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基础不够好的学生写《荷塘月色》的读后感, 让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架构、散文的特色、朱自清的写作特点等。学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他们就能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成就感, 从而愿意积极的学习语文知识。

三、在表达交流上运用求异的思维

高中学生的个性不同导致表达交流的方式不相同。高中语文教师如果给予一个整齐划一的表达交流方式, 就会使学生觉得自己的优势不能被展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被尊重, 他们就有可能不愿意积极的表达自己学习的成果。为了让学生愿意积极的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多元化的表达空间, 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空间中尽情的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

比如以高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如果语文教师只单一的使用作文比赛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很多学生会觉得自己学习到知识是自己的事, 自己又何必去参加这种瞎起哄的事?为了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表达的愿望。教师可以给学生找寻一个多元化的表达平台。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开作文写作比赛, 让学生在校内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开展一个演讲比赛, 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这样擅长语言表达的学生会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平台, 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发表到博客上, 让学生与网络上的同好交流;教师还可以鼓励开展一个语文学习小组, 让学生通过社团交流的方式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写论文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用续写原作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用制作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等。高中语文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给学生开辟了多元化的表达空间, 学生会因为觉得自己的表达交流的方式被人尊重, 自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语文表达方式、从而愿意积极的学习语文知识。

总之, 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 要意识到一味求同的教学思维已经不适合现代的语文教学, 为了让学生学到适合自己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应用求异的思维。高中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应用求异的思想, 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学习的主体性, 他们才会愿意自主的学习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孙至娟.“诱思探究”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李琳.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3

[3]钱小燕.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

13.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十三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网络化、多媒体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为主要方向的信息技术手段全面进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之中,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将计算机、网络、投影、电子白板、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中职数学学科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能够建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的多重关系,能够突出解决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低,数学基础薄弱、主动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的问题,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中职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帮助中职学生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学习和专业学习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索、创新中感悟并学习数学,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学教学的优化统一,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为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常,创造性思维是因好奇心与想象力产生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全新的教育环境,进一步刺激中职学生的自觉性,开发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教师应当改善守旧的授课模式,多采取开发脑力智慧,组织学生动手能力,或建立小组来对知识点展开探讨,这类创新的教学模式,是中职教学课的基础。在教学环节中,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根据教学知识点达到情景重现,进一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改善无趣死板的数学课堂,增添趣味性。如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首先采用两张苏通大桥斜拉索的图片,作为课程内容的展示,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漂亮宏伟的苏通大桥景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斜拉锁中的倾斜水平,虽然学生均发现了其中的差异性,但难以应用精确的词汇阐述其中的区别。学生形成了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引导并讲授“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知识点,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就可以用两种数学语言将斜拉锁中的区别准确描述了。该类问题的情景设计,一方面可以带动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整个教学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数学的工具,可以将数学难易程度降低,推动数学更好地融入生活、贴近现实,达到情境重现的最大化,推动数学教学的灵活性,进而实现从书本、课堂以及考试中走出来,回归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中。采取技术的交流作用,建立十分贴切的数学学习情境,采取录像、影碟与计算机软件模式来表达数学问题,通过视觉效果展示枯燥的数学概念,代替了传统的文本形式,增强了数学的生动性、可视性与空间立体感,同时和其他学科结合效果更好,推动了数学知识在短时间内与相应知识的联合,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数学印象,使其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作用,体会到数学的本质,实现领悟数学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发现数学的良好品质与力量。

不仅如此,借助信息技术能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分解后,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来了解,比如采取视听建立的场景完成数学理念的讲解,让难以理解的概念直观表达,降低理解难度;同时,采取动画来体现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进而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数学的.思维与方法。简而言之,常量往变量发展(如代数过程中的函数),静态往动态的思考(如圆锥曲线定义),平面图形往空间图形思考(如立体几何),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联合(如数形式)等,均能采用多媒体技术去处理,让学生从“听”的教学,过渡发展成教师引导的“做”学习,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由被动开始转为主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教学难度

教学至关重要的部分是让学生了解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一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原理,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其形成的原因。但对中职生来说,因教学环節不同的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仅仅能单纯地靠记忆掌握部分数学知识,其中的“所以然”,极少有学生会深入探究。多媒体课件则可将数学中涵盖的事物、过程等采取逼真的场景重现在课堂中,让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路更清晰、具体、形象,将其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清楚地在学生的感知领域中表达出来,带领学生了解整个知识的具体过程,在参与到整个知识思维后,实现对思维、能力、智力开发的目标,进而促使抽象的数学理念更加详细、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难度,加深了学生的直观印象,改善了传统教学方案中无法克服的难点。

参考文献:

[1] 黄嵚. 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6(1):243.

[2] 谢达. 中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 发现(教育版) ,2017(1).

★ 教学论文 中职

★ 职业教学论文

★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

★ 职业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 职业中学教师教学论文

★ 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 中职学校舞蹈教学论文

14.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十四

情景教学在《模具CAD/CAM实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职业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掌握一门可立足社会的专业技能.因此在职业教育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与实际工作任务相脱离的`课程模式,引入情景教学,让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下去.

作 者:王敬艳  作者单位: 刊 名: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XINGFU SHENGHUO ZHINAN・GAODENG ZHIYE JIAOYU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情境教学   教学改革   模具CAD/CAM课程   持续发展  

15.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十五

(一)求异思维的含义

其实对于求异思维的定义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因为在不同的领域,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会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求异思维与传统思维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在培养求异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思考问题的框架,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并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求异思维就是一种让思维进行创新的方式。如果说求异思维等同于某些思维,这其实并不严谨。因为,求异思维其实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所在。而创新思维,除了求异还有求同的部分。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更侧重的是在思考方式上的不拘于常规,突破思维局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寻找最佳答案。

(二)求异思维的运用现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教学方式并不常见,而标准化的模式却是泛滥成灾,特别是在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模块。由于考试的压力,学生以及老师似乎都更习惯于应试教育。他们从高考的答题模式中总结经验,得出标准化的答题方式,并美其名曰答题技巧。更有甚者在学生刚进入高中,就开始将这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方式当中。这种方式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在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创新性扼杀在摇篮之中。他们只能依靠教师去学习,完全失去了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

比如诗词鉴赏的模块,直接将高考的试题作为教学的目标。对于考试考什么,应该如何作答都有相应的对策。在具体教学时,只是将诗词按照考试内容简单拆分。更将一些类似于借景抒情、以动衬静等程式化的词语要求学生背下来作为考试答案的模板,在考试中遇到类似的题目就直接套上去。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久而久之就使得学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使得在考场上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这就是许多学生明明很努力,却依然考不出好成绩的原因。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求异思维的方法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中,其实很多老师都有自己上课的固定模式。比如,课前预设问题,课上让学生进行讨论回答。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回答出自己预设的答案,不断地引导学生的思路朝着标准化的答案靠近。最后,所有学生思维都统一到了一个方向。但是大多数人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课堂不是一个简单的输入输出的过程,这种预设的模式并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

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要想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要求教师能在课堂真正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不是配合教师预设的路线走个形式。学生要能学会自己寻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才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而求异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作用,关键还在于学生,因为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二)要在课堂中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很多时候高中的语文课堂都是老师在说学生在听,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的。如何打破这种氛围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一节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必须合理安排。首先不能设置过多的问题,因为问题多了就难以展开深入的讨论和研究,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其次设置问题时应该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来安排,难度也要适合学生现有的水平,过难或者过于简单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问题是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起点,在探究过程中师生应该针对此问题多多进行互动。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老师则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师生配合才能事半功倍。对于略难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公布答案,不要让学生带着疑惑下课。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前提。如果一个老师高高在上,而学生只是在台下应声附和,那么学生怎么能打开思维不断创新创造呢?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融入学生当中去。学生和老师应该是平等,相互尊重的。在课堂中,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课堂其实就是一个思想不断碰撞交融的地方。

所以,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增强师生之间思维方式的沟通。只有双向的互动和探究,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四)开拓思维模式,进行发散式思考

固有的思维模式是阻碍学生进行创新的最大阻力。一般来说,在碰到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去用我们固有得思维方式和理论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然而有时候,常规的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例如,妇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思考过程中一定要打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去思考问题。这也是求异思维所侧重的一点。所以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打破传统的定式思维,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培养求异思维的模式。

三、结语

16.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十六

【关键词】 求异思维;高中语文;实际运用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容易有求同的教学思想,即高中语文教师常常给学生灌输一段知识,让学生牢牢记住这段知识,使学生在试卷上能写出标准的答案。这种求同的教学思维使高中生觉得高中语文教师不是为了让他们掌握更多语文知识才引导他们学习,而是为了让他们应付考试才引导他们学习语文知识,这让学生不愿意再积极的学习语文知识。随着现代教育向前发展,人们提出要在高中教学中实现求异的思想,通过求异的教学思维使高中生的素质能够提高,本文论述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在阅读欣赏上运用求异的思维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会统一给学生布置阅读的文章,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提示得到那个唯一的答案。而很多高中生感到很困惑,这些高中生认为,每个人要如何理解文本是自己的事情,自己为什么要和别人有同样的阅读感想?如果语文教师没有求异的思维,学生将不会愿意积极的阅读教师布置的文章。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抱着存异的思想引导学生学习,将会在阅读欣赏课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一些高中生提出,鲁迅的文章没有价值,他就是一个言词刻薄、思想狭隘的愤青,他的文章把中国人描写得连一文钱都不值,这样的文章不该出现在语文课本上。而另一部分学生认为鲁迅的文章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具有思想价值,中国的文坛上目前正缺少像鲁迅这样又有勇气、又有思想的人存在,鲁迅的文章应该出现在语文课本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求异的目的不是为了吵架,而是为了以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一篇文章。于是教师可以开展一个辩论会,将学生分为两个阵营,一个阵营的观点为鲁迅的文章不该出现在课本上;另一个阵营的观点为国人应懂得欣赏鲁迅。教师以求异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阅读文章,就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学会用多种角度看待问题。

二、在学习方法上运用求异的思维

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会给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要求学生用这种方式学习语文。教师使用这种教学方式,会让一部分学觉得学习语文知识是很容易的事,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语文知识很困难。教师可以用求异的思想,让学生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知识。

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文章时,会希望学生掌握散文的特点和散文的写法。然而如果教师一味的要求学生写一篇散文作文,那么很可能很多的学生将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于是教师可以用分层次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可以引导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生写《论朱自清的散文特点》,这类学生能从理论的角度宏观的把握散文的写作特点与朱自清的写作特色;教师可以引导想象力比较丰富,语言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自己写一篇散文,让学生在寫文章的过程中展现出他对散文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基础不够好的学生写《荷塘月色》的读后感,让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架构、散文的特色、朱自清的写作特点等。学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就能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成就感,从而愿意积极的学习语文知识。

三、在表达交流上运用求异的思维

高中学生的个性不同导致表达交流的方式不相同。高中语文教师如果给予一个整齐划一的表达交流方式,就会使学生觉得自己的优势不能被展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被尊重,他们就有可能不愿意积极的表达自己学习的成果。为了让学生愿意积极的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多元化的表达空间,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空间中尽情的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

比如以高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如果语文教师只单一的使用作文比赛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会觉得自己学习到知识是自己的事,自己又何必去参加这种瞎起哄的事?为了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表达的愿望。教师可以给学生找寻一个多元化的表达平台。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开作文写作比赛,让学生在校内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开展一个演讲比赛,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擅长语言表达的学生会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发表到博客上,让学生与网络上的同好交流;教师还可以鼓励开展一个语文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社团交流的方式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写论文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用续写原作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用制作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等。高中语文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开辟了多元化的表达空间,学生会因为觉得自己的表达交流的方式被人尊重,自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语文表达方式、从而愿意积极的学习语文知识。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意识到一味求同的教学思维已经不适合现代的语文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到适合自己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应用求异的思维。高中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应用求异的思想,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学习的主体性,他们才会愿意自主的学习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孙至娟.“诱思探究”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2]李琳.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 2013

[3]钱小燕.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 2013

17.微胶囊在制革中的运用前景论文 篇十七

1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就是将固、液、气态的物质包埋到微小封闭的胶囊内,使有效成分以稳定的状态存在,保护敏感成分免受氧化、紫外线、光、热、湿等负面影响,并使其内容物在特定的条件下以可控的速率释放的技术[1]。对物质进行微胶囊化,可以改善物质的物理性质,控制释放、分离用于特殊目的的不相容物质,屏蔽味道和气味,提供稳定性及保护芯材免受环境影响以及降低对健康的危害及减少毒副作用[2-4]。微胶囊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农药、涂料、化妆品、添加剂、纺织等多个领域,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2皮革行业材料微胶囊化

将微胶囊技术引入到皮革中,可以充分利用微胶囊材料的隔绝作用、控制释放作用及缓释作用,改善皮革生产过程并提高皮革产品的性能。笔者对皮革行业辅助物料微胶囊化进行综述,以便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微胶囊技术在皮革行业中的潜力,使更多的制革研究人员将这一新技术推广到皮革生产中,为皮革行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由于微胶囊制备方法在其它文献中均有所介绍,本文就不再赘述。

2.1皮革染料微胶囊化

微胶囊染料是指芯材为染料,壁材为某种天然或合成高分子物质的微胶囊。该类胶囊大小一般为10~200μm,其形状为球形或多面体。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染料可分为分散、酸性、阳离子、还原、活性及油溶性染料等。目前,染料微胶囊主要应用于纺织印染行业。皮革纤维带有较强的电荷性,不同染料对皮革的亲和力各不相同。目前所采用的皮革专用染料大多数是从纺织印染行业的染料中筛选或进行一定处理得到的,应用于纺织印染行业中的染料微胶囊,在一定情况下也适用于皮革行业[5]。皮革染料微胶囊化,可以改善染料的表面性能,使得染料与皮革纤维更易结合,因此可以提高皮革的匀染性;同时它还可以提高染料的利用率并有利于废水净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6]。微胶囊染料常用界面聚合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

青岛大学董朝红等人[7]以甲苯二异氰酸酯、乙二胺和分散大红S-BW-FL为原料,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分散染料微胶囊,并对涤纶织物进行高温高压染色。所制分散染料微胶囊的平均粒径2.0μm,数量较多,分布均匀,并具有较好的缓释性。难以从涤纶内部向表层迁移,因此具有较高的水洗牢度。上海交通大学李立等人[8]用原位聚合法,以尿素和甲醛为壁材,制备了以酸性红为芯材外形为球型的单核皮芯结构的微胶囊。加入囊壁质量的4%~15%NaCl以后,可以使微胶囊的囊壁具有较强的韧性。加入囊壁质量的5%~10%SiO2粉末,可以防止微胶囊颗粒发生粘结,使微胶囊受热熔化后,显色更细腻、均匀,分辨率高。

2.2皮革消光补伤剂微胶囊化

皮革消光补伤剂微胶囊化是将低沸点的溶剂包裹在微胶囊当中,作为补伤剂对残次皮革进行涂饰。在高温下熨平时,微胶囊破裂形成不规则的平面,从而起到消光补伤作用[3]。由于微胶囊皮革消光补伤剂的涂膜具有多孔结构特征,而且其物化性能与天然皮革纤维更为接近,因此克服了无机填料类皮革补伤剂存在的手感偏硬、凹陷、不耐摔等缺点[9]。

微球是一种具有聚合物壁的微型密封容器,其制备是通过微胶囊化过程实现的。常作为填料应用于皮革消光补伤剂中的微球包括:预膨胀微球和中空微球。预膨胀微球体积稳定,能避免收缩变形,具有填充性,由于预膨胀微球的核壳折光指数差异使微球还具有遮盖性。当微球粒径与涂层厚度匹配后,通常可达到20~40μm,这样便能对涂层消光。预膨胀微球兼具填充、遮盖和消光性能,在皮革补伤中能发挥很好的作用[10]。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孙静等人[11]以预膨胀微球、成膜树脂和增稠剂为主要原料配制补伤膏。研究发现,增稠剂对补伤膏的应用性能影响较大。采用保水性强的增稠剂,能延长补伤膏的干燥时间,提高补伤膏与皮革的粘着牢度,充分表现出滋润的手感,顺利地进行磨革、压花、摔软等操作。

热膨胀性中空微球有机消光填料的球体内部含有一定量的低沸点有机溶剂,具有10%左右的2次发泡性,提高了补伤剂的`干/湿体积比。丹东轻化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荆春贵等人[12],分别制备热膨胀性中空微球有机消光填料、水性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粘合剂,再配以其它助剂制成皮革消光补伤剂,用于伤残皮革的补伤处理,具有理想的补伤效果,可广泛用于牛皮、猪皮等天然皮革表面各种伤残的修补。

2.3皮革加香剂微胶囊化

将包有皮革加香剂的微胶囊应用到皮革上,当皮革受到机械应变时就会释放出芳香气味。皮革加香剂可以冲淡皮革中因加脂剂带来的不舒适气味,提高皮革产品档次。与传统加香剂技术只能在有限时间内发挥作用相比,将加香剂微胶囊化后,可以大幅度减少加香剂的挥发损失,有效提高留香的持久性,成为目前芳香整理技术的主流[13]。目前皮革加香剂微胶囊化技术主要有开孔型微胶囊和封闭型微胶囊2种[14]。开孔型微胶囊在囊壁上有许多微孔通道,香气从这些微孔通道中不断释放出来,随着温度的升高微孔通道扩大,香气的释放速度加快;而封闭型微胶囊在通常情况下香气很少释放,在受压或摩擦作用下壁材容易破裂,从而释放出香气。开孔型微胶囊加香剂常用物理方法和络合包埋法制备;封闭型微胶囊加香剂常用复合凝聚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

微胶囊加香剂具有用量少(2%左右),香味持久,可掩盖皮革异味,提高皮革档次等优点,可将其用在汽车坐垫革、沙发革、服装革、箱包革等产品上,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天津市巨丰皮革化工公司孟宪民[3]通过对比缓释微胶囊和全封闭微胶囊加香剂的性能,进一步探讨微胶囊加香剂在皮革加工中的应用,作者经过反复的筛选试验,找到了一种保存期达2a以上,在制革中应用方便的微胶囊。

2.4皮革抗氧化剂微胶囊化

皮革中六价铬来源多种多样,但是本质的原因是由三价铬的氧化导致。环境中产生的自由基可将三价铬氧化成对人体有害的六价铬[15]。通常采用皮革抗氧化剂或还原剂来预防三价铬的氧化,但是加入的抗氧化剂或还原剂由于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很快便消耗殆尽。皮革抗氧化剂或还原剂微胶囊化,一方面由于囊壁隔绝空气的作用,防止了抗氧化剂过早消耗殆尽;另一方面由于囊壁的半透性,从而使得抗氧化剂或还原剂缓慢释放,延长抗氧化作用的时间[2]。油性微胶囊抗氧化剂常用聚合法、凝聚法和相分离法制备;水性微胶囊抗氧化剂常用相分离法制备。

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用复合抗氧化剂和微胶囊抗氧化剂作对比,微胶囊抗氧化剂作用时间更长。郑州大学高鸿超等人[16]以聚丙烯酸酯为囊壁,以复合抗氧化剂为囊芯,用相分离法制备微胶囊抗氧化剂。经抗氧化剂处理后,皮革中六价铬含量很快上升;而使用抗氧化剂微胶囊,热处理长达64h后,皮革中六价铬含量才出现微小变化。

2.5皮革增塑剂微胶囊化

为了防止涂层的脆裂,通常采用皮革增塑剂来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增塑剂是小分子材料,在皮革使用时会逐步逸出从而失去效果。增塑剂微胶囊化后,由于囊壁的机械隔离作用以及缓释作用,它可以在涂饰的干燥和熨平操作中保留下来,且在皮革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持久缓慢释放,从而延长增塑作用时间,解决了因增塑剂的迁移而使涂层变得脆裂的问题。酯类皮革微胶囊增塑剂常用丙烯酸树脂聚合法制备;水性皮革微胶囊增塑剂常用蒸发溶剂法或界面聚合法制备。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段力民等人[17]采用过硫酸钾水溶液引发RAFT(可逆加成一断裂一链转移)活性自由基-细乳液-界面聚合法,在反应后期加入交联单体,制备得到了包裹形态非常完好的增塑剂/聚丙烯酸树脂缓释微胶囊,且微胶囊增塑剂使用效果较好。

2.6皮革温控材料微胶囊化

皮革具有独特的空间立体结构,可将包覆相变材料的微胶囊渗透到皮革空隙中[18]。为将相变微胶囊牢固地固定在皮革中,在选择微胶囊壁材时,应该尽量选择具有特殊的官能团能够和胶原的羧基结合的壁材材料。将相变材料微胶囊应用到皮革中,可以改善皮革产品对温度的适应性。当环境温度高于相变材料的相变点时,相变材料吸热而皮革本身温度保持不变并阻碍热量传递,从而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凉爽的感觉。同样,当环境降温时,相变材料放热变回以前的状态,而皮革本身温度保持不变并阻碍热量传递,所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起到保温的效果。微胶囊的作用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会达到最佳效果,而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目前,适宜人体温度的高效能相变材料较为有限,寻找这些高效能材料较为困难。所以在以后温控材料微胶囊研制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几种相变材料进行复合,这样可能产生相变温度在人体舒适范围内的相变材料,使相变点的范围更广,相变的时间更长。同时,也可以通过制备纳米相变材料微胶囊来解决这一问题。温控材料相变微胶囊常用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以及乳化法制备。Min等人[19]将包覆石蜡相变材料的微胶囊应用于皮革中,可将环境维持在一定温度下,从而达到控温效果。

Renzi等人[20]使用聚合物粘结剂,将相变材料微胶囊涂在天然皮革上来增加其保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的使用可以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提高皮革的热响应。现有的皮革保温材料微胶囊大多使用单一的相变材料。陕西科技大学甘芬等人[21]认为选用几种相变材料进行复合,可能产生相变温度在人体舒适范围内的相变材料,使相变点的范围更广,相变的时间更长。在考虑微胶囊粒径较小的同时,也需考虑微胶囊有尽可能多的相变储能以及足够大的包覆量和包裹率。陕西科技大学赵凯等人[22]采用乳化法制备了二氧化硅凝胶足够大的包覆十二醇的微胶囊,试验研究结果证明,将所制得的微胶囊应用到皮革中,和空白皮样温差达到稳定的8h。

2.7皮革抗菌防霉剂微胶囊化

传统的防霉剂由于广谱性不够、毒性大影响生产工人及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抗菌防霉剂效果欠佳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废水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皮革行业中的应用。将皮革抗菌防霉剂微胶囊化,成为皮革行业科研工作人员研究的焦点。目前皮革微胶囊抗菌防霉剂常用复合凝聚法和界面聚合法制备,也可采用包结络合法制备。但是由于包结络合法所需的β-环糊精价格较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制革领域的应用[23]。

艾蒿油对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及多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人体具有消炎、抗过敏、促进血液循环及保健皮肤的功能。陕西科技大学王全杰等人[24]基于对皮胶原的亲合性、胶囊稳定性以及尽量降低制革工业成本的要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出了适合在皮革中应用的艾蒿油的明胶/阿拉伯胶微胶囊抗菌防霉剂,对松节油进行微胶囊化处理,可以降低其挥发性,延长其防霉作用时间。山东轻工业学院匡卫等人[25]采用松节油为芯材、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运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粒径在10~30μm的微胶囊皮革防霉剂。四川大学辜海彬等人[26]采用界面聚合法,以聚氨酯为壁材,制得具有较好稳定性和抗菌性的皮革微胶囊抗菌防霉剂。采用该微胶囊对蓝湿革进行抗菌处理后,蓝湿革对青霉和黑曲霉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此外,用大蒜油微胶囊乳液处理后,皮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化不大,但厚度明显增加。

目前在国外,2-(硫氰基甲基硫代)苯并噻唑(TCMTB)防霉性能极佳,用量少,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性价比高的防霉剂[2]。但直接使用药效散发快,持续时间短,产生局部毒性大。浙江温州轻工研究院陈均志[27]采用分子包接法,研究了用β-环糊精包合皮革防霉剂TCMTB的工艺,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防霉剂包合物的防霉性能优良,且防霉时间比原药明显延长。

2.8皮革阻燃剂微胶囊化

提高阻燃性与保持皮革良好的理化性能,是皮革阻燃技术的一个难题[28]。皮革阻燃剂微胶囊化可以显著地提高阻燃剂的耐久性、增加阻燃剂与皮革的相容性,不降低皮革的理化性能,适于高温加工,可供选择的范围也更广,相应的用量也会明显降低,实现皮革产品的精细化,特别适合制造轻便高档的皮革产品[29]。磷系阻燃剂、无机阻燃剂以及膨胀性阻燃剂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它们能够与微胶囊技术相结合,达到理想的阻燃效果。目前皮革阻燃剂微胶囊主要有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微胶囊化氢氧化镁阻燃剂、微胶囊化氮-磷膨胀型阻燃剂、微胶囊化卤素阻燃剂等。皮革微胶囊阻燃剂常用界面聚合法和原位界面聚合法制备,此外溶胶-凝胶法、溶剂蒸发法以及超临界法也有所应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端平[30]等人采用脲醛树脂作为壁材,对氢氧化镁进行微胶囊表面改性试验,并将其作为阻燃剂添加入聚乙烯,检测其阻燃性能及对聚乙烯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胶囊技术提高了其与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性,达到提高阻燃效果并改善高分子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目的。

2.9皮革复鞣剂微胶囊化

目前所使用的皮革复鞣剂已基本满足制革工业的需要,将皮革复鞣剂微胶囊化后,可以改善复鞣剂的表观性能及其性质的能力,从而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复鞣剂[9]。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孙静等人[11]利用中空聚合物微球技术,成功地开发出用于白色革生产的多功能皮化材料中空微球聚合物,这一材料是白色革理想的复鞣剂。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魏德卿等人[31]以丙烯酸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得了中空微球HMP多功能复鞣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MP可以使成革具有质轻、柔软而不松面、手感舒适、色泽艳丽、饱满等一系列优异的功能。但是魏德卿等人[32]还研究发现,单独使用这种中空微球复鞣剂复鞣的革,身骨差,回弹性不好,需与其它复鞣剂配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和利用中空微球的优点。

2.10皮革涂饰剂微胶囊化

皮革涂饰剂微胶囊化能够改变其结构组成,提高应用性能。大多数皮革产品都需要进行表面涂饰,以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耐光、耐热、耐干湿擦等性能。将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皮革涂饰组分中的主要成膜物、颜料或助剂中,可以实现多组分涂饰剂的单组分化,便于涂饰剂的制备、贮存和使用,改善颜料的分散性,也有助于提高涂膜的性能[5]。常作为填料应用于皮革涂饰剂中的微球包括:中空微球和预膨胀微球(本文2.2节已涉及)。Schindler等人[33]将中空微球用于压花革的涂饰,以PrimalTMSB-300为基础树脂,对比添加中空微球和实心微球形成的涂层,中空微球的压花性好且可改善涂层压花定型性,其中RopaqueTMHP-1055中空微球,离板性、花纹清晰性和抗切割性最好。

2.11皮革发泡剂微胶囊化

将微胶囊发泡剂用于发泡涂饰,操作简便,无需专门的发泡涂饰操作,可以大幅度降低皮革涂层的密度,提高涂层对表面伤残的遮盖力,获得粒面平细的皮革产品。微胶囊发泡剂常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微胶囊发泡剂除了在皮革涂饰中的应用外,还可用于填充到皮革的真皮层中。Tegtmeyer等人[34]将此类微胶囊发泡剂加入到皮革的真皮层中,在进行高温处理时,微胶囊发泡剂发生剧烈膨胀,而可以起到良好的填充作用,这种填充方法对于空松部位的填充效果非常理想,而且填充后的皮革比较轻。东华大学吴伟龙等人[35]研究了利用原位着色法制备彩色发泡微胶囊的工艺备件,通过有限凝聚法合成发泡微胶囊,添加偶氮类和葱酸类分散染料,使微胶囊发泡性能和彩色效果显著提高,显著降低发泡温度。

2.12皮革交联剂微胶囊化

在对皮革涂层物理性能要求比较高的涂饰中,需要加入交联剂,以提高涂层的强度和耐水性能。交联剂一般是在配置涂饰浆料时加入,配置的浆料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否则会发生交联而无法进行涂饰,将皮革交联剂微胶囊化后可以防止交联剂过早与成膜剂反应,而且在生产成膜剂时加入微胶囊交联剂,可以得到具有自交联性能的成膜剂,使用微胶囊交联剂还能避免人体直接与交联剂接触,有效解决交联剂中毒和污染环境等问题。油溶性微胶囊交联剂常用凝聚法或界面聚合法制备;水性微胶囊交联剂常用相分离法和蒸发溶剂法制备。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丁志文[2]将交联剂进行微胶囊化后,再将其加入到成膜剂或浆料中,由于囊壁的隔绝作用,交联剂不会与涂饰剂接触而发生反应,因此可以长期保存。当含有微胶囊交联剂的浆料喷涂到皮革表面后,在干燥和熨平过程中,交联剂微胶囊会发生破裂,释放出来的交联剂可以与成膜剂反应而起到交联作用。

2.13仿麂皮涂层材料微胶囊化

传统的仿麂皮整理工艺路线长,废液处理难,费用高,环境污染严重。将发泡微胶囊用于仿麂皮整理,则其工艺相对简单,不用凝固和摩擦,且不使用DMF,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费用也低,且处理后的产品同样具有磨毛外观。仿麂皮涂层材料微胶囊化后的产品还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效果,可作为理想的装饰、吸音、隔热材料。同时,该技术还拓宽了仿麂皮的应用领域,使其不仅可用于服装面料,而且还可用于家纺、家具装饰等行业。这类发泡微胶囊常用原位聚合法和有限凝聚法制备。东华大学吕学坤等人[36]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发泡微胶囊,利用发泡微胶囊的发泡特性进行织物仿麂皮整理,确定了最佳的仿麂皮发泡涂层配制工艺。此外吕学坤[37]还通过有限凝聚法制备了特种发泡微胶囊,添加特定结构的交联剂,使微胶囊发泡效果显著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微胶囊的耐有机溶剂性。

3前景展望

18.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篇十八

内容摘要: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促使计算机飞速地更新换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它已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缺的有利助手,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会计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与普及使人类实现了“以机代人”的设想,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仍不完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就电算化在我国企业的运用与发展现状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了相关的探讨。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工作应用

随着会计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由起初的试点转向普及,并不断向深层次发展,其先后经历了尝试、发展到目前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虽然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也由于网络财务、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对会计电算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将我国企业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需待解决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本文拟就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出几点拙见。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会计相结合的产物。1954年,美国通过电器公司首次利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职工薪金的举动引起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我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起步比较晚,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的一个里程碑。1981年8月,在财政部,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会计电算化的含义: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会计电算化也应运而生。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应用与电子计算

机技术有关的所有工作的简称。它是运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会计管理和辅助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会计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也由于会计电算化计算手段和会计管理决策手段的现代化,既提高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速度和准确度,也提高了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使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基于会计电算化本身的特点,其与原始的运用账本记账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空间小、存储容量大、检索查询速度快、编制报表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优点。

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国际化、社会化进程已经开始,许多重大的改革措施已经实施并取得了显着成效,这些变化代表了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其实质就是在逐步实现我国会汁工作的现代化。而会计电算化正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主要内容,是目前我国会计工作实现全面现代化的一项起先导作用的关键工作。

其一,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已经进行了建国50年来从未有过的重大改革,这使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需要,和国际会计惯例更加接近,会计界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也迅速发展,这代表了我国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核算方法的科学化、国际化发展进程。

其二,电子计算机日益深入地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使会计数据储存方式几会计核算手段和方法、会计部门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所提供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企业财会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代表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和处理工具的科学化、现代化进程。

其三,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经济法、合同法、企业法、会计通则、会计准则及会计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与财会工作有关的制度、法规、条例的发布实施,代表了会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其四,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对会计工作的社会审计监督体系逐步形成;代理记帐、会计软件市场等会计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完善,代表了会计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本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走过20几年的历程。迄今为止,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缓慢发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逐步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民族品牌的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其一,不少企业在思想上还没有认识到运用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起步的时间较晚,发展时间还不长,所以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对电算化的认识还很肤浅。他们应用电算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和提高会计核算效率,他们没有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未能从根本上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导致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从而使会计信息在企业决策和管理服务中的作用性大打折扣。

其二,缺乏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需要大量既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同时又懂得会计知识的全面人才,但这样的人才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加会计,而是根据企业实现不同电算化方式,对 电算化人才的要求也有所区别。然而,我国不少企业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的,即使有一部分人经过培训,通过了会计电算化考试,也仅仅只是掌握了一些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他们对财务软件处理会计数据的许多功能还不能灵活运用,也不能熟练地运用会计软件去对财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也就不能有效地满足企业各方面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其三,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降低了会计工作所要求的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融原则的重要性。实施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的高度集中,致使许多在传统会计中的许多岗位合并,也使手工记账的一些手续能够合并在计算机上统一执行;也由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大大减少,从而使一些不相容的职务得不到分离,降低了工作人员相互牵制的效力;并且由于岗位设置混乱、权限不明、串岗操作,有的单位由于人手缺乏,将计算机的维护、数据的输入与修改、凭证的审核交给同一个人完成。这样就导致大多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遵循职权不相融的原则,也就大大增加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差错和作假舞弊的可能性。

其四,企业财务会计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会计人员与计算机人员的分离,大多财务软件是由计算机专业程序员开发编制的。由于这些编制和维护财务软件的计算机人员对财务方面的知识知之较少,软件编制者和使用者之间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配合,虽然专业计算机人员编制的软件也能实现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但由于其对财务知识的欠缺,他们编制的软件在实际运用中集成化程度低、通用性差,使这些软件很难使用,并且由于计算机人员对会计行业特征和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充分,导致不少实行电算化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对会计数据做部分的人工辅助工作。同时,这些会计软件大多也只是实现了简单的会计核算功能,仅仅是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并没有满足企业对会计工作的全面管理和预测要求,也就谈不上实现真正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其五,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处于脱钩状态,各类审计组织在审计过程中极少运用计算机技术,同时审计软件开发速度跟不上会计软件的开发,并且相关审计准则的制定及计算机审计实务工作也滞后于会计工作的发展,这都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同时由于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能够不留痕迹地被篡改,当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某些安全漏洞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三、推进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的措施与建议

其一,首先应增强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以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不仅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其二,应加强会计电算化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素质,使各级业务人员能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和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另外,还要抓紧对电算化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企业电算化管理的正常运转和进一步完善。既要重视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的人才培养也要重视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后续教育。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不断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这都要求企业应不断适应社会形势变化发展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教育。

其三,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来增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人员职责分工,对各类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权限资格进行严格的控制,保障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有效、正常地运转;建立操作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哪些人员能上机运行系统,哪些人员不能上机运行系统,确保有操作权的人对系统进行操作,避免非法操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破坏等不安全现象发生。

其三,培养一批会计电算化的复合型人才。只有拥有众多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知识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才会真正促进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的提高。由于这些会计电算化人员既熟悉计算机软件的编制与维护,同时也精通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们能自行编制财务软件。他们能根据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会计软件存在的具体问题,在自己编制的软件中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改正处理,这样就能编制出一些实用性强、通用化程度高的优质会计软件,也就能实现财务软件的改进,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其四,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定期检查电算化部门的各项规章是否符合整个单位的基本政策和规定,对会计信息处理、记录保存、报告产生和环境安全等相关的控制进行评价和验证,并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对计算机程序进行测试,以检查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可靠性。同时国家也应加快防止电算化犯罪的相关法制建设工作,应制定专门的法规,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保护法律,制定惩治利用会计电算化犯罪的法律,明确规定电算化系统中哪些方面应受法律保护及如何保护,同时规定哪些行为属于违规违法行为以及对其的惩罚方法。

结语

会计电算化已发展成为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它的实施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由于会计电算化事业是一件新兴的事物,能否在一开始就用制度引导其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关系到会计电算化事业是事半功倍或是事倍功半甚至失败的大事。通过二十几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会计电算化对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将会愈来愈彰显,它必将会有一个美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效知识管理下一篇:中班下学期家长会教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