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简介

2024-10-03|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经济学原理简介(精选12篇)

1.经济学原理简介 篇一

煤炭脱硫原理简介

一、煤中硫的存在

煤中的硫根据其形成形态,可分为有机硫、无机硫两大类。有机硫是指与煤的有机结构相结合的硫,煤炭含有的有机硫的主要官能团为硫醇、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噻吩等。

而无机硫是以无机物形态存在的硫,通常以晶粒夹杂在煤中,如硫铁矿硫和硫酸盐硫,其中以黄铁矿(FeS2)为主。根据在燃烧过程中的行为,煤中的硫又可分为可然硫和不可燃硫,一般来说,有机硫、黄铁矿硫和单质硫都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可燃硫。在煤燃烧过程中不可燃烧的硫残留在煤灰中,如硫酸盐硫。通常煤中的极大部分的硫为可燃硫。

二、煤炭脱硫

煤炭脱硫是燃烧前的净化控制技术,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微生物方法等。1.煤炭的物理脱硫法

至今为止,物理净化法是唯一工业化的煤炭净化方法,我国广泛采用的跳汰法、重介质选煤法和浮选法都属于物理净化方法。一般包括三个过程:煤炭的预处理、煤炭的分选、产品的脱水。把产品与废渣分离的分选过程是煤炭净化系统的中心环节,其原理一般是根据煤与杂质的颗粒大小、密度、以及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以及对水呈现的润湿性的不同,在一定的设备和介质中实现的。煤炭的物理净化法只能降低煤炭中灰的含量和黄铁矿硫含量。2.煤炭的化学脱硫法

煤炭的化学净化法可以脱除其中大部分的黄铁矿硫,还可以脱除有机硫,另外,煤的损失还比较少。化学净化法种类繁多,目前还在研究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熔融苛性碱浸提脱硫法

该法的要点是将煤破碎至一定粒度,与苛性碱(NaOH、KOH)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惰性气氛(如氮气)下将煤碱混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200~400℃)使苛性碱熔融,与煤中含硫化合物(包括黄铁矿、元素硫及有机硫化合物)起化学反应,将煤中硫转化为可溶性的碱金属硫化物或硫酸盐,然后通过稀酸溶液(如10%稀硫酸)和水洗除去这些可溶性硫化物,以达到脱硫的目的。(2)化学氧化脱硫法

该法是利用氧化剂与煤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将煤中硫分转化为可溶于酸或水的组分,这类基于氧化反应的脱硫方法称为化学氧化脱硫技术。根据所用氧化剂种类的不同,氧化脱硫法有数十种,大都具有脱除煤中无机硫和部分有机硫的能力。典型的工艺有过氧化氢+醋酸氧化法、Meyers法、氯氧化法、次氯酸钠氧化法、高锰酸钾氧化法、铜盐氧化法、空气氧化法等。

这里以过氧化氢与醋酸混合物氧化法为例做一介绍:该法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脱硫。其要点是将煤破碎到一定粒度(小于0.25mm或更细),与冰醋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液(体积比为3:1)在一定温度下(20~104℃)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作用后,过滤分离出煤,经水洗、干燥后得到脱硫煤。该法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有效的脱硫技术。初步的试验表明,该方法能脱除相当部分的硫,对于高硫煤可达到70.5%的脱除效率。(3)溶剂萃取脱硫法

该法是将煤与有机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加热、加压(或常压)处理,利用有机溶剂分子与煤中含硫官能团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将煤中硫抽提出来的脱硫方法。

目前开发较多的有PCE法、乙醇超临界萃取脱硫法、TCA(一水合三氯乙醛)萃取法等。下面以PCE法为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PCE(Perchloroethylene)的中译名为四氯乙烯,又叫全氯乙烯。它是一种无色、不燃的有机溶剂。分子式为C2Cl4,密度为1 624kg/m3。1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21℃。该溶剂对硫有极强的溶解力,100gPCE可溶解66g元素硫。PCE具有特殊的对称型分子结构,极易进入煤的微孔结构。它可以同时脱有机硫与无机硫。无机硫的脱除主要通过以PCE为重介质,先对煤进行浮沉分选预处理,可脱除煤中部分FeS2硫。在脱除有机硫方面,PCE法是基于萃取和化学反应相结合的机理。在萃取条件下(121℃),PCE分子进入煤的微孔,与煤中含硫组分作用,使煤中桥型和链型S—C键发生断裂,形成了非稳态的活泼硫元素,由于PCE对元素硫溶解力极强,这些不稳定的硫就被PCE溶剂萃取出来。对易萃取煤,脱硫率(有机硫)一般在35%~65%之间;对不易萃取的煤,有机硫脱硫率一般在5%~25%之间。(4)热解脱硫法

该法是通过在惰性或还原气氛保护下对煤进行热处理,在加热过程中,加热的速度与最终温度不同使煤中不同形态的硫发生不同的动力学反应,在气、液、固三相产物中以不同的形态和含量进行再分配,从而实现脱硫目的。这一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加热方式、速度和最终温度不同,分为低温热解、高温热解、慢速热解、快速热解,固定床热解、流化床热解和微波热解等。

以微波加热低温热解为例,用稀盐酸溶液在微沸状态下处理煤样30min,过滤进行固液分离,用蒸馏水将煤洗至中性;再将预处理的煤与水混合,放入石英坩埚,置于微波场中辐射10s到2.5min,使煤中部分无机硫和有机硫发生热解脱硫作用,再经过酸洗后处理,得到脱硫煤。其机理是在微波作用下的水和含硫基团发生极化,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实现脱硫过程,一般可以达到57%~62%的脱硫率。

3. 煤炭的微生物净化法

微生物净化法能同时脱除其中的硫化物和氮化物,可专一性地除去极细微分布于煤中的硫化物和氮化物,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这一方法是由生物湿法冶金技术发展而来的,它是在常温常压下,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的氧化还原反应达到脱硫的目的。对于微生物对黄铁矿的作用机理,目前有两种观点。

①认为微生物的生化反应有助于硫化物在水中的溶解,称为细菌浸出脱硫。

②认为改变矿物表面性质使黄铁矿溶于水中,称为微生物助浮脱硫。

其中浸出法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嗜酸耐热菌在生长过程消化吸收FeS2等的作用,从而促进黄铁矿氧化分解与脱除,硫的脱除率可达90 %以上,但时间较长。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2FeS2+702+2H2O = 2FeS04+2H2S04 4FeS04+O2+2H2S04= Fe2(S04)3+2H2O FeS2+Fe2(S04)3 = 3FeS04+2S 2S+302+2H20= 2H2S04 通过对国内外脱硫技术以及国内电力行业引进脱硫工艺试点厂情况的分析研究,目前脱硫方法一般可划分为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等3类。燃烧前脱硫技术中物理洗选煤技术已成熟,应用最广泛、最经济,但只能脱无机硫;生物、化学法脱硫不仅能脱无机硫,也能脱除有机硫,但生产成本昂贵,距工业应用尚有较大距离;煤的气化和液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完善;微生物脱硫技术正在开发;水煤浆是一种新型低污染代油燃料,它既保持了煤炭原有的物理特性,又具有石油一样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被称为液态煤炭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已具备商业化条件。

煤的燃烧前的脱硫技术尽管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其优点是能同时除去灰分,减轻运输量,减轻锅炉的沾污和磨损,减少电厂灰渣处理量,还可回收部分硫资源。

2.经济学原理简介 篇二

根据灭弧介质的不同, 高压断路器大致可分为油断路器、压缩空气断路器、六氟化硫断路器和真空断路器。其灭弧原理及特点如下。

油断路器。断口浸于绝缘油中, 在绝缘油中将电弧拉长或使电弧在绝缘油中运动, 并利用电弧分解绝缘油所产生的高压混合气体的吹动和冷却作用, 使电弧熄灭。

压缩空气断路器。利用压缩空气的高压力来吹弧, 使电弧冷却, 并消除弧道内的残余游离气体, 将电弧熄灭。

六氟化硫断路器。利用具有高压力的六氟化硫气体来吹弧, 大量吸收电弧能量, 使电弧收缩并迅速冷却, 直至将电弧熄灭。

真空断路器。触头在真空中开断, 利用电流过零时, 弧隙介质迅速恢复到高介电强度的真空绝缘状态而熄灭电弧。

2 高压断路器的技术参数及机械调整参数

(1) 额定电压UN (k V) 。断路器运行中所能承受的正常工作电压 (线电压) 。

(2) 最高工作电压Umax (kV) 。断路器可能在高于额定电压下长期工作, 所以规定了断路器有一最高工作电压。按国家标准, 对额定电压在220 k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 其最高工作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15倍。

(3) 额定电流IN (A) 。铭牌上标明的断路器可长期通过的工作电流。断路器长期通过额定电流时, 各部分的发热温度不超过允许值。额定电流也决定了断路器触头及导电部分的截面。

(4) 额定开断电流INO (k A) 。断路器在额定电压下能可靠切断的最大电流 (有效值) , 它表明了断路器的断路能力。当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时, 允许开断电流与额定开断电流相比有所增大, 但有一最大值, 其峰值称为极限开断电流 (或称最大关合电流) 。

(5) 额定断流容量SNO (MV·A) 。因为断路器的开断能力不仅与开断电流有关, 而且与开断此电流时的工作电压也有关, 因此, 一般用额定开断电流INO与额定电压UN的乘积, 表示断路器的额定断流容量SNO, 对于三相系统, 可由下式表示

(6) 动稳定电流 (kA) 。动稳定电流的大小由导电及绝缘等部分的机械强度所决定, 它表明断路器在冲击短路电流 (峰值) 作用下, 承受电动力的能力。

(7) 热稳定电流 (kA) 。规定时间内, 允许通过断路器的最大短路电流为热稳定电流。该参数表明了断路器承受短路电流热效应的能力。

(8) 合闸时间 (s) 。配有操动机构的断路器, 自合闸线圈加上电压起, 到断路器接通为止所需的时间, 称为断路器的合闸时间。一般合闸时间大于分闸时间。

(9) 分闸时间 (s) 。指从跳闸线圈加上电压起, 到断路器断开且三相电弧完全熄灭时为止所需的全部时间, 也就是断路器的固有分闸时间与电弧熄灭时间之和, 一般为0.06~0.12 s。

(10) 超程 (又称插入行程, 接触行程) 。是指断路器合闸过程中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后, 动触头继续前进的距离。如果是梅花式触头, 即指动触杆插入静触头内的深度;如果是对接式触头, 即指动触头与静触头相遇后再继续运动把触头弹簧压缩而走过的距离, 又称压缩行程。

(11) 引弧距。对类似SW6-110型油断路器的隔板油囊纵吹灭弧室, 是指静触头端部 (引弧环或引弧触指端部) 至灭弧室第一块灭弧片平面上的距离。

对类似SN1-10, SN2-10型少油断路器具有的横吹灭弧室, 是指静触头端部 (引弧环或引弧触指端部) 至灭弧室上第一横吹喷口的距离。

(12) 剩余行程 (又称备用行程或储备距离) 。是指断路器合闸后动触头至静触头底部的距离。

(13) 总行程 (触头的行程) 。是指在操作过程中, 触头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所走过的距离。

(14) 刚分速度、刚合速度、最大分闸速度。刚分速度是指在断路器分闸过程中, 触头在刚分离时动触头所具有的速度。刚合速度是指断路器在合闸过程中, 触头刚接触时动触头所具有的速度。目前, 安装和运行单位对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的定义不统一。有的取刚分后或合前10 ms内的平均速度, 有的则取刚分 (合) 闸点前后各5 ms内的平均速度。所谓分 (合) 闸点, 有的以超行程来定位, 有的则以触头开断或接通来定位。当设备技术条件无规定时, 一般推荐取刚分后或刚合前的10ms内平均速度, 作为刚分或刚合速度, 并以名义超程的计算始点作为刚分或刚合计算点。最大分闸速度就是断路器分闸过程中区段平均速度的最大值, 但区段长短应按技术条件规定, 如无规定应按10 ms计。测量断路器速度, 均应以制造厂有关速度定义和测量方法为依据, 不可任意选取。

3.经济学原理 篇三

曼昆将这本书写得很浅显,就像他自己说的,是为初学者而写的。所以很多概念会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说。书的整体结构非常科学与完善。每一章一般的结构是:引文 +主要内容+新闻摘录 +即问即答+内容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题 +问题与应用。由浅入深,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为用服务,解决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成为可能。曼昆还喜欢引用简单的图表,虽然只有简单的直线和斜线,但对于有简单数学知识的人来说可以比较形象的说明理论。

文章从经济学的十大原则入手: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式。7、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的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会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短期权衡关系。从而指出经济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于此。而就结构来看,前面七大原理阐述了人们如何做出选择,以及人们之间如何相互贸易。像这样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领域叫微观经济学。而接下来的三大原理描述了整个经济运行的轮廓。当然,在这些概念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经济学分析结论,例如由于粮价的低弹性,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往往却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又比如,无论商品税收是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收,其最终成本的转嫁结果是一样的等等。

然而,《经济学原理》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对人的解读。在分析经济时,首先要研究人,人的位置被放在主导地位,这也是本书的亮点。人的习俗、习惯和民族心理都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地域的不同,经济不同;施行经济政策时,需要因地制宜。书中谈到教育,谈到工业对工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的意义。比如,劳动时间过长,工人工资过低,他就无法给下一代更好的教育,他自身对政治权利和文化艺术的无知,又影响后代的茁壮成长。陷入穷困的循环,而少有才俊之士的出现。这就要求政府,施行良好的福利政策,给工人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对自身技能和社会生活更多的追求。

书中另一个特点就是所举的例子很好懂,一个例子可以贯穿整章,甚至几个章节,将相关的概念都用这个例子引出。让读者的感觉就是似乎将自己想象成例子中的主人,帮他分析各种经济问题,当然问题层出不穷,所涉及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复杂。在作者的指引下,我们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会遇到许多经济学概念,分析的过程也就明白了这些概念,在得到结果时也会有惊喜,原来自己也可以解决经济学问题。而当整个过程结束,在你回想时,又会赞美这迷人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曼昆不愧为最年轻的哈佛终身教授。

经济学是一门通用学科,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居家过日子,都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治大国若烹小鲜是经济学很好的诠释。

读者点评

1、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通俗易懂,没有那么高深的数学内容,很适合大众去看看。对于喜欢经济学的人,或者想了解基本经济状况但是没有强大的数学背景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值得读的。此外,这本书还有比较多的现实中的案例,帮助你理解。我建议先通读一遍,然后再细读。这样就能把自己的思路变得清晰。

——我的无声战争

2、读完曼昆的书再来看国内的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就觉得并不是神坛人物。关键在于自己能否通过学习和联系来加深自己对于经济的认知。十大原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本书通俗易懂,适合任何人来阅读!

——小诺

3、这本书的分析思路十分明晰,对于自由市场的福利分析、政府干预、卖者的市场该机构和消费者行为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分析真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是这个道理,原来是这样的分析思路!走过这一步,更加感觉读书如学走路,看高级前还是先把初级读物消化好。

——Infinite719

4、曼昆的这套书,前后看过很多遍了。很深入浅出。哈佛商学院的必用教科书,也是北美很多商学院的教科书。其出色在,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阐述了同类语言用晦涩语言阐述的同样课题。此外,细腻地结构了宏观和微观领域,让我们可以更加透彻、入微地了解经济的各个领域,也有了更好的宏观把握的基础。

——roze

5、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微观经济学,可以说这本书层层深入 讲述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深入浅出,让我不知不觉被吸引,从到手到读完 几乎每天都要翻上一翻,即使之前在读最喜欢的IT 书籍的时候 也不曾这样。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许多身边一直在进行却未关注和总结过的东西,难得好书,翻译也不错。

——天之炽

6、这是一本所有人都应该去读的书,也是一本值得所有人去读的书,更是一本大家都能读懂的书。作为业余人士,第一次有这样一本专业著作能让我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或者工具书而读懂,甚至开始喜欢上经济学。它不是一本多么深奥,或者有多大成就的理论著作,但绝对可以称之为经典,因为,它把看似深奥难以理解的经济学推向最普通的大众读者。

——原来是颗豆

同类书籍简介

《价值投资,从看懂财报开始》

作者:孙旭东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投资者弄清楚如何活用财务指标和怎样看透会计数字。作者根据大量真实的上市公司公开财报数据,详细讲解了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偿债能力、毛利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财务指标的计算、应用和分析重点。书中还结合具体例子,示范了如何客观看待各类会计数字,做出恰当的投资决策。

《约翰·博格传》

作者:李易斯·布雷厄姆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内容简介:谁是约翰·博格?他被《财富》杂志评为与沃伦·巴菲特、格雷厄姆、乔治·索罗斯齐名的 20世纪四位投资巨人之一。他是世界第一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锋集团的创始人与董事长,这家基金公司旗下管理着超过 9500万美元的资金。他是指数基金的缔造者,正是他所创造的指数基金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投资时代。在这些光环之下的约翰·博格还有着另一面,他在 1991年的年收入仅为260万美元,甚至不能与主动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相提并论,人们称他为“基金行业的圣徒”。

《鲁莽濒危》

作者:格莱金·摩根森 /约书亚·罗斯纳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纽约时报》财经记者格莱金·摩根森和从事金融顾问工作的约书亚·罗斯纳,凭借多年的经济金融行业工作经验和阅历,以 2008年开始的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为描写对象,以房利美公司作为一个叙述主体,对整个金融危机的潜在根源和变化过程做了全面的梳理,而且还有两个特别突出的特点,一是它逐步指出了那些因为鲁莽行事加剧经济危机的管理者们的失误;二是它将此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关键事件联系起来,全方位探析导致经济危机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

《避开股市的地雷》

作者:张化桥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最近一两年,股市风雨飘摇,评论员、分析师和投资者不断惊呼:“超跌了,见底了!”可是股票继续下跌,不少股民暗自垂泪,究竟如何避开股市的地雷?张化桥继续敢言作风,在新作中大胆揭示各类投资陷阱。他认为,股市遍布的三种地雷,分别由上市公司、政府和股民埋下:上市公司做假账,报喜不报忧;政府或纵容,或给予企业单次的补贴优惠等等,都埋下了陷阱。而股民过分自信、不做足功课、投机取巧,也无异于自设陷阱,最后必误踩地雷,遍体鳞伤。作者凭借十多年在股市的经验,在本书中详细分析如何识别及避开这三种地雷。

《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

作者:卡门 M. 莱因哈特 / 肯尼斯 S. 罗格夫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内容简介:用定量的语言讲述了以各种面目出现的金融危机的历史。想传递的基本信息很简单:我们曾经经历过。无论最近的金融狂热或金融危机看起来多么与众不同,都与其他国家或过去时期所经历的危机存在极多共同之处。有了何其相似和不乏先例这种认识,就使得我们朝着完善全球金融体系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使我们能够降低未来危机的风险,也能更好地在危机来临之际妥善应对灾难。

《微博控控微博》

4.RS232串口通信原理简介 篇四

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比如IEEE488定义并行通行状态时,规定设备线总常不得超过20米,并且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而对于串口而言,长度可达1200米。

典型地,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行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通信速度的参数。它表示每秒钟传送的bit的个数。例如300波特表示每秒钟发送300个bit。当我们提到时钟周期时,我们就是指波特率例如如果协议需要4800波特率,那么时钟是4800Hz。这意味着串口通信在数据线上的采样率为4800Hz。通常电话线的波特率为14400,28800和36600。波特率可以远远大于这些值,但是波特率和距离成反比。高波特率常常用于放置的很近的仪器间的通信,典型的例子就是GPIB设备的通信。

数据位:这是衡量通信中实际数据位的参数。当计算机发送一个信息包,实际的数据不会是8位的,标准的值是5、7和8位。如何设置取决于你想传送的信息。比如,标准的ASCII码是0~127(7位)。扩展的ASCII码是0~255(8位)。如果数据使用简单的文本(标准 ASCII码),那么每个数据包使用7位数据。每个包是指一个字节,包括开始/停止位,数据位和奇偶校验位。由于实际数据位取决于通信协议的选取,术语“包”指任何通信的情况。

停止位:用于表示单个包的最后一位。典型的值为1,1.5和2位。由于数据是在传输线上定时的,并且每一个设备有其自己的时钟,很可能在通信中两台设备间出现了小小的不同步。因此停止位不仅仅是表示传输的结束,并且提供计算机校正时钟同步的机会。适用于停止位的位数越多,不同时钟同步的容忍程度越大,但是数据传输率同时也越慢。

5.经济学原理简介 篇五

1、课程编码:1302009602、英文名称:project work for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computer》

3、学时/学分:

总学时:1周,学分:1学分,时间安排:第五学期

4、课程负责人:石亚和

5、课程设计主要内容简介

目的: ⑴ 配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加强实践训练,使学生巩固理论课程所学内容,加深对原本抽象的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⑵ 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独立科研和设计开发能力,并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 ⑴ 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设计课题进行选择论证,确定自己的方案,做必要的实验,进行原理图设计和印刷电路板设计并完成设计图纸; ⑵写出设计说明书。

要求:⑴ 学生原则独立完成设计工作,可每2-3人为一组,各组题目不同,由2-3名教师分别指导。⑵ 课程设计期间应集中统一在确定的地点进行工作,不得缺席。学生应准备专用的笔记,记录设计期间的计算数据、所查阅的资料文献、改进措施等内容以备平时检查。实施计划:第5学期期末安排进行,提前4周在课程进行中下发设计题目并要求学生分组 完毕和进行题目初选。提前1周所有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约定活动时间地点等项。用1 周时间完成方案论证、原理图绘制和PCB印刷电路板练习,并考虑程序流程。最后写出完 整的设计说明书。

成绩评定:工作表现、设计说明书质量和答辩验收各占三分之一。由各指导教师按5级分制分别评定,并由课题组长最终审核确认。

6、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脉冲与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7、适用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

6.经济学原理简介 篇六

该标准由CCITT于1988至1990间发展制定。

应用于ISDN电话线的视频会议,可视电话等。

ISDN的基本速率为64kbps,可以使用多路复用(p×64kbps)。

解码序列如下:

图像帧类型为 CCIR 601 CIF(352×288)和 QCIF(176×144),信号色度格式4:2:0。

两种帧编码类型:帧内编码 Intraframes(I-frames)和帧间编码 Interframes(P-frames)。

帧内编码的 I-frames主要使用JPEG的技术。

帧间编码的 P-frames使用与前一帧(预测帧,predicted frame)的差值进行编码,因此当前帧依赖于前一帧。

I-frame可以作为随机读取点。

帧内编码(Intra Frame Coding)

下图显示了帧内编码的流程,和JPEG编码过程基本一致。

宏块(macroblock)为原始图像里16×16像素区域。

在4:2:0格式中,一个宏块对应4个亮度块(Y block),1个Cr块,1个Cb块(Cr block & Cb block,子采样后的色度信号块)

对所有DCT系数用常数值进行量化(即,没有JPEG标准里的量化表)

帧间编码(Inter-frame(P-frame)Coding)

帧间编码的基本思路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参考图像(reference image)指前面(已编码)的图像。

目标图像(target image)指当前要编码的图像

在帧间编码中,关键过程称为运动估值(motion estimation),对于当前目标图像中的某一宏块,在参考图像中寻找与之最相似的宏块(best match),然后对他们的差值进行和帧内编码类似的编码。

这样作的好处是得到的差值矩阵比较小,编码需要的比特量业也比较小。但是这里还要传送最匹配宏块和当前编码宏块之间相对位置的信息,这里称为运动向量(motion vector)。

两点补充:

1.这里用解码后的图像(decoded image)作为参考图像,而不用原始图像。

2.一般使用“平均绝对差值”(MAD: Mean Absolute Difference)作为判断最匹配块的标准。也可以使用“均方差”(MSE: Mean Squared Errow)

细节:如何对宏块编码

很多宏块能匹配得很好,传送每个宏块在图像中的地址--> Addr

有时找不到合适的匹配,这时传送帧内编码块(INTRA block)--> Type

若想调制量化以得到更好的压缩效果,传送量化值-->Quant

运动向量-->vector

宏块中,某些块匹配很好,其他则较差。这时传送bitmask,用来表示显示哪些块(CBP: Coded Block Pattern)。

象JPEG一样,传送各块。(4 Y, 1 Cr, 1 Cb)

H.261比特流结构

很多宏块能匹配得很好,传送每个宏块在图像中的地址--> Addr

有时找不到合适的匹配,这时传送帧内编码块(INTRA block)--> Type

若想调制量化以得到更好的压缩效果,传送量化值-->Quant

运动向量-->vector

宏块中,某些块匹配很好,其他则较差。这时传送bitmask,用来表示显示哪些块(CBP: Coded Block Pattern)。

象JPEG一样,传送各块。(4 Y, 1 Cr, 1 Cb)

H.261比特流结构

H.261中的难点问题 1.运动向量搜

当前目标图像中待编码宏块C,其右上角坐标为(x,y),则该宏块中像素为C(x+k,y+l)

参考图像内,右上角坐标(x+i,y+j)的参考宏块R内像素为R(x+i+k,y+j+l)

下式求绝对误差平均值(MAE: Mean Absolute Error):

运动向量搜索的目标就是寻找一个MAE值最小的参考宏块,其对应向量(u,v)为运动向量。

全搜索(Full Search Method)

1.对参考图像内范围为[-p,p]搜索区域的所有可能宏块进行搜索。

2.全搜索方法的运算量为:

设对比每个像素需要3次操作:减法、求绝对值,相加。当搜索范围(p)较大时,全搜索算法的运算量相当大,因此需要各种快速算法。

二维对数搜索。(Two-Dimensional Logarithmic Search)

类似于binary search,在一个范围为[-p/2, p/2] 的窗口内对九个点进行初始的MAE计算(如下图所示)

1.在上述九点求出的MAE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2.以该点为中心,用上一步搜索范围的一半形成新的搜索区域,对新的九点进行搜索。

3.重复上两步,直到搜索区范围为一个像素。

层次化运动估值(Hierarchical Motion Estimation)

1.对目标图像和参考图像,生产若干低分辨率的版本。2.对最低分辨率版本搜索运动向量。

3.由低分辨率向高分辨率,逐级修改运动向量。(在每一级进行小范围搜索,最后得到的运动向量可能很大)

各种快速算法运算量大大小于全搜索算法,但搜索结果要比全搜索算法差,全搜索算法得到全局极小点,而快速算法可能只能找到局部极小点。以下是各种算法性能比较:

2.误差传递(Propagation of Errors)

不能有太多连续的P帧。

在比较时(求MAD时),参考帧使用解码帧。3.比特率控制(Bit-rate Control)

基于“缓冲器充满程度”(buffer fullness)进行简单的反馈控制。

若缓冲器太满,增加量化比例因子来降低数据量。H.263 H.263是1996年3月发表的,针对低码率应用的视频压缩标准。和h.261一样,该标准对帧内压缩

采用transform 编码,对帧间压缩采用预测编码 改进:

半象素精度运动补偿

无限制运动向量

Syntax-based arithmetic coding 先进的预测,PB帧

7.经济学原理简介 篇七

关键词:GYRO陀螺,自寻北,工作原理,故障分析

1 前言

GYRO-43型陀螺, 是国内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测井仪器。其原理是以地球的自转角速度方向和重力为参考, 应用速率陀螺和加速度计构成捷联式数学平台进行定向参数的测量, 具有自动寻北的功能。GYRO-43型陀螺采用挠性轴代替原有的转子框架, 转子由挠性接头支撑, 是一种无摩擦的弹性支撑。传感器进动漂移量小, 不需要在地面校北, 而是在井下直接寻北。加速度计选用的是微机械加速度计, 温漂很小, 因为仪器是在保温筒中使用, 所以在设计的工作时间内一般不需要做温度校正。可在有磁环境下进行井斜角、方位角、工具面角等定向参数的测量, 尤其在丛式井、老井、开窗井等测量施工中, 是必需的仪器。

2 GYRO-43型陀螺测斜仪工作原理简介

2.1 仪器结构简介

GYRO-43型陀螺可以分为井下仪器, 地面系统和数据处理终端三个部分。井下仪器又由三部分组成, 分别是电源短节、测量短节和引鞋。地面系统是Unilog2000便携数控测井系统。数据处理终端是Unilog2000测井软件, 内嵌了数据解码模块、陀螺方位算法、倾角算法、误差修正算法和数据输出模块等代码。

2.2 GYRO陀螺自寻北原理

2.2.1 陀螺特性

(1) 定轴性:当陀螺转子以高速旋转时, 在没有任何外力矩作用在陀螺仪上时, 陀螺仪的自转轴在惯性空间中的指向保持稳定不变, 即指向一个固定的方向;同时反抗任何改变转子轴向的力量。

(2) 进动性:当转子高速旋转时, 若外力矩作用于外环轴, 陀螺仪将绕内环轴转动;若外力矩作用于内环轴, 陀螺仪将绕外环轴转动。其转动角速度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向互相垂直。

2.2.2 挠性陀螺传感器是测量真北方向的核心部件, 能够确定地球自转角速度的水平投影在探管坐标系内的位置关系

(1) 地球上所有物体都绕地轴进行周期为24h的自转, 所有地球上的质点具有相同的角速度, 角速度的方向满足右手定则, 方向指向地轴的北极星方向, 即真北方向。

(2) 根据定轴性, 陀螺转子跟随地球自转产生角速度, 而转子又要维持转轴的方向不变, 因此转子受到了地轴自转产生的作用力, 它的方向是不变的, 大小与转子所处的纬度、自转轴的倾角和转轴的方位角有关。

(3) 根据进动性, 上述作用力可被反向中和, 并把维持转子转轴不变的“反作用力”经量化后输出, 该作用力与转子受到的地球自转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4) 在二维平面内, 可检测“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如果纬度、倾角确定, 就可以计算出方位角。

2.3 工作原理简介

地面系统负责为陀螺仪提供直流100V (以实际送到缆头的电压为准) 的电源, 并给陀螺仪下发指令, 解码陀螺仪上传的数据并传输给数据处理终端 (即计算机中的Unilog2000程序) 。电源短节的作用是提供+15V, -15V, +12V, -12V, +5V, GND, 曼码通讯线和缆头电压测试线等。通过12芯插头和陀螺仪测量短节对接。测量短节的作用是采集传感器数据并完成与外部通讯。

3 现场常见故障分析

3.1 地面系统故障

故障实例:元坝271井陀螺施工, 地面测试正常, 中途测试时缓慢加载电压, Unilog2000便携数控测井仪显示的电流增加幅度过大, 电压加载至10V时, 电流已经超过200m A, 处于短路状态。仪器取出后地面测试显示正常。但在元陆8井陀螺测斜过程中, 又出现上述现象, 更换便携数控测井仪后通讯正常, 判断为Unilog2000便携数控测井仪短路。

分析:四川阴雨天气较多, Unilog2000便携数控测井仪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 内部线路板易受潮短路。

建议:仪器处于待命状态时, 必须放入专用仪器箱内, 且放至于干燥的地方, 防止受潮产生线路板短路现象。

3.2 井下仪器故障

3.2.1 故障实例

元陆8井井身轨迹测量过程中, 陀螺仪数据表中所采集数据大部分显示为红色, 数据精确度差, 可采用度低, 但陀螺通讯正常, 各参数和特征值显示正常, 判断为探管故障。

分析:由于探管在运输或测量过程中受到剧烈震动或碰撞, 导致陀螺加速度计和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下降, 测量值失真。

建议:运输过程中陀螺要放在专用运输箱内并固定好, 操作时严格控制起下速度, 尽量避免剧烈震动和碰撞, 延长使用寿命。

3.2.2 故障实例

在EDC批式井陀螺施工中, 服务曲线一直不稳定。各参数和特征值显示正常, 几次坐键测量的工具面值之间相差8°左右。

分析:一开 (井深200米左右) 测量, 未下隔水管, 平台作业产生的震动及水流对探管产生的影响较大。且钻杆内径较大, 仪器在不加扶正器的情况下稳定性较差。

建议:在外界温度非常低的情况下, 仪器要放入包装箱内, 且至于室内。对于震动比较大, 钻杆或套管内径较大的井, 可考虑加扶正器, 增强仪器的稳定性。

3.2.3 故障现象

采集过程中, 通讯正常, 但无加速度计数据、无陀螺传感器数据。原因可能是供电短节的采样板A/D故障、信号板故障, 此时可更换探管或供电短节加以确认。

4 GYRO-43型陀螺测斜仪使用注意事项

陀螺测斜仪属于精密测量仪器, 使用中的任何操作失误都可能造成陀螺永久性损坏。为保证陀螺测斜仪的测量精度和寿命, 使用中务必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运输时陀螺一定要放在固定的专用包装箱内, 并作适当保护;

(2) 任何时候移动陀螺都要轻拿轻放, 不可以有刚性碰撞;

(3) 装配陀螺测斜仪, 不得使用管钳, 使用专用勾扳手, 手感上紧即可, 不可脚踩, 上扣过程中, 装有陀螺仪的高压外壳不可有跳动和碰撞;

(4) 使用拖撬起、下仪器时, 每次电缆从静止到运动或反向, 必须缓慢加减速;

8.六十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 篇八

为什么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说得愈少,为什么听到的就愈多……这些经济学原理背后又有哪些逻辑在支撑,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些有趣的经济学原理吧。

1.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2.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3.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4.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5.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6.雷鲍夫法则: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8)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

点评:(1)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2)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7.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洛伯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8.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9.费斯诺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提出者: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费斯诺

点评: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10.牢骚效应: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公司要成功得多。

提出者: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院

点评:(1)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2)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11.避雷针效应: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

点评: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12.氨基酸组合效应: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点评: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13.米格-25效应:前苏联研制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的相比都落后,但因设计者考虑了整体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

点评:所谓最佳整体,乃是个体的最佳组合。

14.磨合效应: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磨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

点评:要想达到完整的契合,须双方都做出必要的割舍。

15.波特定理: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提出者:英国行为学家波特

点评:总盯着下属的失误,是一个领导者的最大失误。

16.蓝斯登定律: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远较在父亲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可敬不可亲,终难敬;有权没有威,常失权。

17.吉尔伯特法则: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该怎样作。

提出者:英国人力培训专家吉尔伯特

点评:真正危险的事,是没人跟你谈危险。

18.权威暗示效应:一化学家称,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他打开瓶盖15秒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其实瓶中什么也没有。

点评: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19.奥尼尔定理: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

提出者:美国前众议院院长奥尼尔

点评:只有能切身体会到的,群众才认为那是真实的。

20.定位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试验:在召集会议时先让人们自由选择位子,之后到室外休息片刻再进入室内入座,如此五至六次,发现大多数人都选择他们第一次坐过的位子。

点评:凡是自己认定的,人们大都不想轻易改变它。

21.艾奇布恩定理:如果你遇见员工而不认得,或忘了他的名字,那你的公司就太大了点。

提出者:英国史蒂芬约瑟剧院导演亚伦艾奇布恩

点评:摊子一旦铺得过大,你就很难把它照顾周全。

22.吉格勒定理: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锻炼。

提出者:美国培训专家吉格吉格勒

点评:水无积无辽阔,人不养不成才。

23.犬獒效应: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据说十只犬才能产生一只獒。

点评:困境是造就强者的学校。

24.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有强烈的影响。

提出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

点评:结果往往会被视为过程的总结。

25.洒井法则:在招工时用尽浑身解数,使出各种方法,不如使自身成为一个好公司,这样人才自然而然会汇集而来。

提出者:日本企业管理顾问酒井正敬。

点评:不能吸引人才,已有的人才也留不住。

26.美即好效应: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麦克尼尔。

点评:印象一旦以情绪为基础,这一印象常会偏离事实。

27.奥格尔维法则: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都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

提出者: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尔维。

点评: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作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28.皮尔卡丹定理:用人上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

提出者:法国著名企业家皮尔卡丹。

点评:组合失当,常失整体优势,安排得宜,才成最佳配置。

29.马蝇效应: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点评:有正确的刺激,才会有正确的反应。

30.倒u形假说:当一个人处于轻度兴奋时,能把工作作得最好。当一个人一点儿兴奋都没有时,也就没有作好工作的动力了;相应地,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兴奋时,随之而来的压力可能会使他完不成本该完成的工作。世界网坛名将贝克尔之所以被称为常胜将军,其秘诀之一即是在比赛中自始至终防止过度兴奋,而保持半兴奋状态。所以有人亦将倒u形假说称为贝克尔境界。

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基斯和多德林。

点评:(1)激情过热,激情就会把理智烧光。(2)热情中的冷静让人清醒,冷静中的热情使人执着。

31.特伯论断:在数字中找不到安全。

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特伯。

点评:数字是死的,情况是活的。

32.摩斯科定理:你得到的第一个回答,不一定是最好的回答。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摩斯科。

点评:刨根得根,问底知底。

33.罗杰斯论断:成功的公司不会等待外界的影响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而是始终向前看。

提出者:美国IBM公司前总裁罗杰斯。

点评:只想随波逐流,难有理想彼岸。

34.萨盖定律:戴一块手表的人知道准确的时间,戴两块手表的人便不敢确定几点了。

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萨盖。

点评:若选错误参照,必无正确比较。

35.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

点评:(1)不拓心路,难开视野。(2)视野不宽,脚下的路也会愈走愈窄。

36.巴菲特定律:在其他人都投了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

提出者:美国股神巴菲特。

点评:(1)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望走别人没走过的路。(2)特色不特,优势无优。

37.古特雷定理:每一处出口都是另一处的入口。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古特雷。

点评: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基础,下一个目标是上一个目标的延续。

38.列文定理:那些犹豫着迟迟不能作出计划的人,通常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

提出者:法国管理学家列文。

点评:如果没有能力去筹划,就只有时间去后悔了。

39.弗洛斯特法则:在筑墙之前应该知道把什么圈出去,把什么圈进来。

提出者:美国思想家弗洛斯特。

点评:开始就明确了界限,最终就不会作出超越界限的事来。

40.波克定理:只有在争辩中,才可能诞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决定。

提出者:美国庄臣公司总经理詹姆士波克。

点评:无磨擦便无磨合,有争论才有高论。

41.韦奇定理:即使你已有了主见,但如果有十个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

提出者: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

点评:(1)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2)不怕开始众说纷纭,只怕最后莫衷一是。

42.福克兰定律:没有必要作出决定时,就有必要不作决定。

提出者:法国管理学家福克兰。

点评:当不知如何行动时,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任何行动。

43.王安论断: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作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遇。

提出者:美籍华裔企业家王安博士。

点评:寡断能使好事由好变坏,果断可将危机转危为安。

44.格瑞斯特定理: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

提出者:美国企业家格瑞斯特。

点评:好事干实更好,实事办好愈实。

45.吉德林法则: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提出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

点评:杂乱无章的思维,不可能产生有条有理的行动。

46.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金钱就会滚滚而来。

提出者:美国企业家沃尔森。

点评: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

47.塔马拉效应:塔马拉是捷克雷达专家弗佩赫发明的一种雷达,它与其他雷达的最大不同是不发射信号而只接收信号,故不会被敌方反雷达装置发现。

点评:善藏者人不可知,能知者人无以藏。

48.小池定理:越是沉醉,就越是抓住眼前的东西不放。

提出者:日本管理学家小池敬。

点评:自我陶醉不易清醒,自以为是不喜批评。

49.赫勒法则:当人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绩有人检查的时候会加倍努力。

提出者:英国管理学家赫勒。

点评:只有在相互信任的情况下,监督才会成为动力。

50横山法则:最有效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

提出者: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

点评:有自觉性才有积极性,无自决权便无主动权

51.蝴蝶效应:紊乱学研究者称,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变成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他们将这种由一个极小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下,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后果的现象称为蝴蝶效应。

点评:善终者慎始,谨小者慎微。

52.阿什法则: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提出者:美国企业家阿什。

点评:你愈是躲着问题,问题愈会揪住你不放。

53.洛克忠告:规定应该少定,一旦定下之后,便得严格遵守。

提出者:英国教育家洛克。

点评:简则易循,严则必行。

54.热炉法则:当人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就会受到烫的惩罚,其有以下三个特点:即时性、预警性、平等性。

点评:罪与罚能相符,法与治可相期。

55.柯美雅定律: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所以任何东西都有改革的余地。

提出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柯美雅。

点评:不拘于常规,才能激发出创造力。

56.达维多夫定律: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永远也只能是一个执行者。

提出者:前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夫

点评:只有敢为人先的人,才最有资格成为真正的先驱者。

57.自吃幼崽效应:美国硅谷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以至于各公司都积极寻找自己的致命弱点,所有公司共同的生存之道是:拿出更好看产品来击败自己的原有产品。有人将这种行为戏称为自吃幼崽。

点评:(1)自己不逼自己,别人迟早会逼你。(2)敢于对过去告一个段落,才有信心掀开新的一章。

58.舍恩定理:新思想只有落到真正相信它,对它着迷的人手里才能开花结果。

提出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舍恩。

点评:只有信之不疑,才能持之以恒。

59.吉宁定理: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吉宁。

点评:不怕错误的人,错误往往也离他最远。

60.卡贝定理:放弃是创新的钥匙。

提出者: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总经理卡贝。

9.经济学原理简介 篇九

延时继电器是一种电磁原理或机械原理实现延时控制的控制电器。它的种类,有电磁式延时继电器;电动式时间继电器;热延时继电器;混合式延时继电器;固体时间继电器。

电磁式延时继电器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的,使动触点与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

通过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10.曼昆《经济学原理 篇十

(注:有小部分相同名词在不同章有不同解释,考试会避免,12章不考,所以

81到92可以不看)

1、稀缺性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4、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

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

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

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

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10、产权

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11、市场失灵

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2、外部性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3、市场势力

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4、生产率

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15、通货膨胀

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6、经济周期

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17、循环流量图

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8、生产可能性边界

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9、微观经济学 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学科。20、宏观经济学

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科。

21、实证表述

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2、规范表述

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3、绝对优势

一个生产者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4、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25、比较优势

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6、进口品

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7、出口品

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8、市场

由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9、竞争市场

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30、需求量

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31、需求定理

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32、需求表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3、需求曲线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4、正常物品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35、低档物品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36、替代品

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的增加的两种物品。

37、互补品

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的减少的两种物品。

38、供给量

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39、供给定理

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的观点。40、供给表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41、供给曲线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42、均衡

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43、均衡价格

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44、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45、过剩

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

46、短缺

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

47、供求定理

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观点。

48、弹性

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49、需求价格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50、总收益

一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51、需求收入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5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53、供给价格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54、价格上限

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55、价格下限

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56、税收归宿

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57、福利经济学

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

58、支付意愿

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59、消费者剩余

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60、成本

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的价值。61、生产者剩余

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62、效率

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63、平等

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地分配经济成果的性质。64、无谓损失

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65、世界价格

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通行的价格。66、关税

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一种税。67、外部性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68、外部性内部化

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69、矫正税

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70、科斯定理

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观点。71、交易成本

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72、排他性

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73、消费中的竞争性

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74、私人物品

既有排他性又有消费竞争性的物品。75、公共物品

既无排他性又无消费竞争性的物品。76、公共资源

有消费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77、俱乐部物品

有排他性但无消费竞争性的物品。78、搭便车者

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免为此付费的人。79、成本-收益分析

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80、公地悲剧

一个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的寓言。81、预算赤字

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82、预算盈余

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83、平均税率

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84、边际税率

增加1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85、定额税

对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86、受益原则

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87、支付能力原则

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88、纵向平等

主张支付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的思想。89、横向平等

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90、比例税

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91、累退税

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这一比例。92、累进税

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这一比例。93、总收益

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94、总成本

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95、利润

总收益减去总成本。96、显性成本

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97、隐性成本

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98、经济利润

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99、会计利润

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100、生产函数

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101、边际产量

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102、边际产量递减

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103、固定成本

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104、可变成本

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105、平均总成本

总成本除以产量。106、平均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除以产量。107、平均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除以产量。108、边际成本

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109、有效规模

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110、规模经济

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111、规模不经济

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112、规模收益不变

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的特性。113、竞争市场

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与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114、平均收益

总收益除以销售量。115、边际收益

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116、沉没成本

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117、垄断企业

作为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118、自然垄断

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垄断。119、价格歧视

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120、寡头

只有少数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121、垄断竞争

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122、寡头

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123、博弈论

研究在策略状况下人们如何行为的理论。124、勾结

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125、卡特尔

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126、纳什均衡

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策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他们自己最优策略的状态。127、囚徒困境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128、占优策略

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129、生产要素

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投入。130、生产函数

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131、劳动的边际产量

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132、边际产量递减

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133、边际产量值

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134、资本

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物。135、补偿性工资差别

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136、人力资本

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137、工会

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138、罢工

工会有组织地从企业撤出劳动。139、效率工资

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140、歧视

对仅仅是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141、贫困率

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142、贫困线

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143、实物转移支付

以物品和服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144、生命周期

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145、持久收入

一个人的正常收入。146、功利主义

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147、效用

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148、自由主义

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被认为是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149、最大最小准则

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150、社会保险

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151、自由至上主义

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152、福利

补贴贫困者收入的政府计划。153、负所得税

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154、预算约束线

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155、无差异曲线

一条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156、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157、完全替代品

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158、完全互补品

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159、正常物品

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160、低档物品

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161、收入效应

当价格的某种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162、替代效应

当价格的某种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163、吉芬物品 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164、道德风险

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165、代理人

一个为另一个人(称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166、委托人

让另一个人(称为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167、逆向选择

从无信息一方的角度看,无法观察到的特征组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168、发信号

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动。169、筛选

无信息的一方所采取的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的行动。170、政治经济学

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府。171、康多塞悖论

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172、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一个数学结论,它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之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当的社会偏好。173、中值选民定理

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如果要选民沿着一条线选一个点,而且,每个选民都想选离他最偏好的点最近的点,那么,多数原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174、行为经济学

11.管理决策中不容忽视的经济学原理 篇十一

好的决策是成功的一半,但另一半则要看这个决策能不能成功地执行。往往我们所做的决策是一个关于资源的分配方案,想要不浪费资源,达到最优的投资回报结果,就要在做决策的过程中进行客观推理。多数企业主常见的推理盲点大概有:忽视实现益处所需要的代价;忽略可以降低弊端的解决方案;忽略相关性、时间的价值、各种后果的可能性或间接价值。为避免这些盲点,当人们面对多个可选方案的时,首先要对它们进行分类,针对每中方案的正面价值、负面风险和成本做出一个高中低的区分。

经济学中有许多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客观分析,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学会使用数学模型、图表来分析问题,也不是要掌握深奥乏味的经济学方程式,只是学习一种思维技巧。著名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认为,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是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为了在管理决策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我们需要像经济学家学习“思考”。学会在经济学原理中看待决策思路,优选最佳方案,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损失。

企业家常遇到的问题:某种资源往往有多种用途,我应该专注的投入到某一点,还是将其广泛用于各个点?

运用到的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既虚又实的成本,它是指一笔投资在专注于某一方面之后所失去的其他方面投资获利的机会。简单说来,就是为达到一个目的而放弃的另一样东西。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同样会遇到机会成本问题。

例如,某区域出现了一家规模较大的美容院A,这家店要进入市场,首先要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顾客。但是,由于门店规模较大,产品和美容项目的类型也很多,在宣传中为了照顾到各类潜在顾客的偏好,想要把每一种产品都不遗余力的详尽宣传,结果效果并不理想。随后,美容院的老板及时进行策略调整,着重推出符合当时季节和风尚的新型项目来吸引感兴趣的顾客,反而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收益。

经济学家说:在投资决策分析过程中,必须将多种方案的成本投入和潜在收益进行多方比较。当然,每一种方案都有失败的可能性,产生最终决策前要记得将机会成本损失算入考虑范畴,择优选出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企业家常遇到的问题:因为前期决策失误等原因,投入的资金可能收不回来,该放弃还是坚持?

包含的经济学原理:沉没成本

通常沉没成本主要是指企业花在机器、厂房等生产要素的固定成本。从固定成本的无形损耗程度上看,这些固定要素会因为技术进步或产品的更新换代而引起贬值,从而产生无法补偿的损失。人们在决定是否继续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会考虑自己过去是不是在这件事上投入过时间、金钱、精力,然而经济学家认为这些成本是无法收回的,在理性决策时就不用考虑。

举例来说,一个面膜生产厂商研发出了一种新用途的面膜,投入市场一段时间却发现消费者反响并不好。结果在预计盈利的时间内依然无法收回投入资金,这个品类的开发也陷入了僵局。最后面临的局面是——继续生产,就会造成持续亏损;不继续生产,销售前期的投入就完全“打了水漂”。

经济学家说:对于企业来说,成本一旦沉没,就不再是机会成本。走入困境的企业,在市场要求和自身限制之下,即便是固定生产要素成本再高都应该不再考虑,考虑时间越长,沉没成本越大。当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经济学家能给出的最明智的决策就是——立刻收手,让损失停止。否则,对于企业来说,成本的持续性投入就会变为笑谈。

企业家常遇到的问题:该为了获得最大利润而进行恶性竞争,还是与竞争对手实现共赢,进而达到双赢?

包含的经济学原理:纳什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的选择

以前文中的那家美容院举例,这家美容院出现的区域必然存在其他美容院,非垄断经营的企业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会不断进行非合作性博弈。由于每位企业家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在竞争中都希望选择对自己最优的策略,从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如果任何一家美容院愿意降低最大利益标准,就有可能引起其他美容院前期投入的损失。于是,为了趋利避害,每一间美容院可能都不会选择获利最多的方式来抢占市场,最后造成大家都很难从竞争中获得好处。

非合作性博弈的均衡点,就是经济学中的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一个稳态的点,可以看成它代表了在同业竞争中大家都能接受的点,但均衡点往往不是最优点,这是企业竞争与合作中很难达到真正双赢局面的原因。这种情况会促使部分希望更多获利企业寻找方法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提升共同利益,将纳什均衡推向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增加另一方的福利。通俗来说就是指企业处于一个极限状态:除非损害别人的利益,否则就不能让自己变的更好。

经济学家说:帕累托最优是企业最想达到的状态,但这只是个理想状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很难达到。于是便有了“帕累托改进”——在没有使任何人处境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人处境变得更好。因为不伤害他人利益,帕累托改进行为所受到的阻力往往很小,在博弈中,如果双方都能够进行帕累托改进,就意味着双赢。

12.“3Q”之战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篇十二

一、腾讯QQ与360所处市场的分析

首先, 腾讯QQ目前是中国市场上起步最早的即时通讯软件, 在国内拥有着强大的客户群和市场, 目前在国内的即时通讯软件中是无可替代的。但是就中国目前通讯软件的发展情况应该可以看出它并不符合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的定义中要求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但是就腾讯QQ而言, 在国内市场上确实存在其相近的替代品, 例如MSN、飞信、阿里旺旺等, 因此, 在此并不能将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定位为完全垄断市场, 将其界定为寡头垄断市场可能更加合理。其次, 360仅为一种普通的杀毒软件, 目前的杀毒软件众多, 而360在技术上并无优势可言, 其在杀毒软件市场上具有很多替代品, 但是由于其可以永久性免费使用, 在此条件下, 使其可替代性减弱, 垄断性增强, 主要表现在360在国内市场上拥有几亿用户。因此, 360凭借其免费性在中国的市场占据了半边天, 在此同样将其在中国所处的市场环境界定为寡头垄断市场。

二、商战中各自行为的经济学原理

确定了腾讯QQ与360所处的市场环境之后, 接下来将分析在这场战争中QQ与360之所以这样做的经济学意义。

首先, 为什么腾讯敢于发出公告让客户在QQ与360之间二选一。虽然在腾讯发出公告后, 受到一片骂声, 近6成的用户也表示如果不能兼容将会卸载QQ, 支持360, 但是最终真正将制裁QQ付诸行动的人却很少有 (至少笔者身边愤怒的QQ用户很少有卸载QQ的) , 这也是腾讯敢对广大消费者做出这种公告的原因。因为腾讯公司明白, 虽然目前在国内即时通讯软件市场上存在着飞信、MSN等与QQ相关的替代品, 但是腾讯公司仍然估计用户舍弃360的概率会远远大于舍弃QQ。其之所以如此自信, 主要原因为腾讯公司负责人清楚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卸载QQ安装360的成本远远大于其收益。这里的成本分为三类:第一, 对于某一用户其QQ里的人数决定了安装360的成本, 因为安装了360, 就要将QQ换成MSN或者飞信, 但是腾讯QQ拥有国内70%以上的用户, 其使用率占有绝对的优势, 因此与以前的QQ好友的联系就麻烦了, 这即是卸载QQ的第一成本;第二成本便是对QQ霸主地位或者社会某方面的负效用的反感;第三成本便是机会成本, 安装了360就放弃了其他杀毒软件的一年免费服务。而收益则是不上QQ的暂时的心理满足和360的免费服务。但是这个时候来自坚持使用QQ朋友的劝说和不使用QQ的心理满足感哪个更重要会是影响用户做出最终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且360仅涉及到消费者自己, 而QQ却涉及到消费者和朋友, 这个效用也会在消费者选择时起到重要的作用。当然如果能够将收益和成本均用可以比较优劣的统一指标来表示, 则可以得出如何选择对于消费者能达到利益最大化。不过由于其中的某些成本和收益属于主观感受, 因人而异, 很难用统一的指标来衡量。但是腾讯公司的做法揭示了其对于成本和效益比较的结果。它认为, 如果消费者为理性人, 那么在权衡了成本和收益以后则能做出对其有利的结果, 即卸载360, 继续使用QQ。因此腾讯公司在对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权衡后做出了这一举动, 虽然看上去是一个冲动不合理的行为, 但是其实是符合经济学中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假设条件的。

其次, 如果不是QQ而是360发出让消费者二选一的公告, 那结局又会怎样。360作为一个普通的杀毒软件以其免费性吸引了广大的用户, 从而占据了市场。如果不考虑免费性那么市场上会有很多相似的或者是优于它的替代品。即使考虑到免费性, 目前瑞星、卡巴斯基、金山等杀毒软件都有一年的免费服务。因此, 360在杀毒软件市场上的垄断性比腾讯QQ在聊天软件市场上的垄断性要弱的多。如果是360让用户在QQ与360之间选择其一的决定, 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可能会是另外一翻景象, 用户可以在不影响电脑功能的前提下卸载360, 暂时使用其他的软件, 而且在一年期内是免费的, 而这一年期内360的日子将会是艰难的, 公司可能面临破产的灾难。与QQ相比360在杀毒软件市场上短期内已经有其完全替代品了, 而QQ在即时通讯软件中已经被人们接受很久, 使用QQ已成为用户的一种习惯, 并且用户已经在QQ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 QQ中精心准备的资料不可能无成本的直接复制到新的聊天软件中, 因此QQ之所以这么硬气是因为支持它的机会成本比支持360的机会成本低太多, 即使它目前存在了相关的替代品, 但是短期内使消费者完全放弃QQ, 使用其替代品仍是很困难的。所以如果360公司是理性的经济人并且不能提供一个及时的聊天软件 (该软件应具备不需成本便能够将QQ中的资料复制到新的聊天工具中) , 那么它是不会做出类似于QQ的举动的。

再其次, 3Q之争谁受益谁受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QQ与360之间的商战, 其实是两个寡头之间的博弈, 博弈有三个主体:腾讯QQ、奇虎360和用户。由于在这场战争中用户并没有主动参与到争斗当中, 而是在其自身利益受损的的情况下被两家企业强行拉着参战, 并且成了最后的“替罪羊”。下面看一下此次博弈的博弈矩阵。用C表示消费者, 由于两者无论如何竞争, 消费者均为受害方, 因此效益均非正。

对博弈矩阵的分析: (1) 双方妥协, 由于360为新晋企业, 获利比腾讯要高, 消费者仍保持原状态收益不变。 (2) 360竞争, 腾讯妥协, 那么360获利更大, 腾讯损失声誉、市场, 离开QQ对消费者造成麻烦较大。 (3) 腾讯竞争, 360妥协, 腾讯已无法在现有基础上扩大 (接近饱和) , 360损失惨重, 几乎退出市场。安全防护产品具有可替代性, 消费者损失较少。 (4) 双方竞争, 分两种情况, 短期分出胜负, 腾讯占优, 挤占市场, 获利。同时受到社会、道德、法律层面威胁, 消费者损失增大。长期竞争, 市场出现分裂, 两者均受较大损失, 相对来说360承受风险能力远不如腾讯, 腾讯损失较小, 消费者巨大损失。而现实中腾讯公司和奇虎360公司所选择的是第四种策略, 双方竞争。由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干预, 所以长期竞争的局面出现的可能性较小, 然而即使是短期的竞争, 对于博弈的各个主体也都不是最优策略, 与双方都妥协相比, 博弈主体的报酬均降低, 不过受损最大的是消费者, 消费者是在无任何行动的情况下利益受损, 并且无论两企业如何选择策略, 消费者的利益都不会提高, 所以说, 消费者是这场商战的最终受害者。在经济学中, 竞争市场应该是有效率的, 能够促进企业优胜劣汰, 企业的竞争最终会使消费者受益, 但是在腾讯与360的这场商战中, 不仅没能使消费者从中受益, 促进网络行业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 反而损害了网络市场的有序性和公共安全。而且即使是竞争的双方中任何一家企业能够获得赔偿, 但是信誉的损失是长远的, 这也是双输的局面。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采取这种不合法的竞争手段, 并利用网络炒作, 不仅无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 并且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三、“3Q”之争的启示

尽管奇虎360与腾讯QQ间的商战暂时偃旗息鼓, 但对这次事件的讨论却不应停止, 且应将关注点从事件本身拓展开, 无论是此类竞争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还是争斗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以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出现的长效措施, 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蒙牛陷害门”事件刚发生不久, 接着又出现“3Q”之争, 接连类似事件的发生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合法竞争的文化意识远未形成, 目前众多企业所采取的“自力救济方式”, 超出了法律的范围, 均属于非理性非诚信的“恶性竞争”。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高二快与慢作文800字下一篇:年度护士个人工作总结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