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大盘点

2024-10-26

中国历史大盘点(共10篇)(共10篇)

1.中国历史大盘点 篇一

2010中国高校大事件盘点

(2010-12-30 12:12:33)转载 标签: 分类: 我们爱校园

唐骏 a6 宋体 a4 中国高校 杂谈

事件一 高校联考--一考不再定终身?

评点:“北约”,“华约”,两大组织先后成立,加上其它各种形式招生考试联盟,中国高校招生进入战国时代。在高考指挥棒依然先行的情况下,高校招生改革缓慢中前行。这是中国高校的渐进式革命,也是面对国外高校抢夺生源中国大学的自救。

事件二 孙建坤的复旦梦--破格录取与教育“公平”的博弈

评点:无论是抄袭天才还是国学天才,孙建坤的是是非非都不必再说起。重点在于,陕西招办与复旦大学的这一场较量背后,牵扯出的是大学录取究竟谁说了算,中国高校是否该拥有自主权?是选择被体制阉割,还是选择在困局中绝地奋起,这是所有中国高校的大课题。

事件三世博会亚运会大学生志愿者--志愿精神长存

点评:无论是小白菜还是绿羊羊,背后流露的都是一种可爱和一种可敬。没有哪一代人能像当代中国的年轻人那样热衷志愿事务,热衷公益事业,这是新一代的公民精神觉醒,这也是中国的希望。年轻的大学生成了各种国家盛事里最亮丽的风景。

事件四唐骏门--造假与信仰

点评:“唐骏门”最大的破坏在于对信仰的重创,不信教的中国人终于开始连人都不信了。男主角作为曾经多少大学生的精神偶像,最终从神坛上匆匆走下。对于教育界的影响就是,紧随其后无数个唐骏又接二连三被揪出,教授学者学术造假层出不穷。于是名人公信力荡然无存,于是方舟子火了又火。中国大学生现在的心态不外乎:“名流算个鸟,肮脏龌龊比谁都躲。”然后,信春哥,成了一种戏谑的王道。

事件五李戡北大求学--一个另类台湾人的另类选择

点评:顶着被骂“台湾之耻”的风险,十七岁出书控诉台湾历史教育,这是需要勇气的;高分通过联考,却依然放弃台大选择北大,这同样需要勇气。不是北大不好,不是先前没人这么做。重点只是,他爸是李敖。虎父无犬子,17岁的李戡受到过多的关注,于是自然成了一种现象,至于未来和意义谁都不知道。

事件六赵小婷--奉献与热血

点评:在崇尚物质与名利的当今社会里,赵小婷们告诉我们什么是奉献,什么是青春热血。虽然所有人都知道那只不过是一场意外,严格地讲这个女生也只是去社会实践。然而此事件的背后,所应该唤起的是我们对那些奋斗在祖国最需要地方,支教支边支农的年轻大学生们的尊敬。年轻人不爱做善事,这样的国家才是真正没希望的国家。

事件七国考热--中华儿女多奇志,不做白领做红领

点评:十年前,人人都做着白领梦,十年前,国企员工纷纷担心下岗。十年后,人人都做着红领梦,十年后公务员的大门前挤满了焦急的人群。如果一个国家的年轻人都想着做官,想着生活稳定,那这个国家迟早会衰败会老去。然而在责怪年轻人的同时,社会更应该反思的是:谁把热爱自由的年轻人们逼进了官衙门?不做公务员,你要我们做什么,是吃泡面的所谓白领还是12小时呆在写字楼里的专业人士?

事件八 南方科技大学--未来中国式大学?

点评:朱清时校长志存高远,是否能破解钱学森之问,是否能为中国大学指引未来方向,一切都还是未知。南科大是否重蹈少年班之覆辙,是否难以摆脱行政化魔咒,一切也是未知。然而,无疑只有深圳才有这样的魄力。年轻的城市,从经济改革到教育改革,甚至未来的政治改革,都必将走在最前面。不否认的是,所有人都对这座新大学寄予了很多希望。

事件八 根叔--谁是最可爱的大学校长?

点评:2010年最给力的演讲有两篇,是根叔的毕业致辞,还有老罗的海淀剧院年终演讲。根叔的出现让中国大学里最陌生的一群人--大学校长走入同学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校长开始展现其亲民耍宝的一面,然而就像很多大学生认为的那样,校长依然只是一个不太管我们的官儿。行政化的大学里,校长们的亲切抚摸,让人觉得别扭的同时,还觉得这只不过是权力的偶尔发浪。

事件九 交大求婚门--我们是寂寞有爱的大学生

点评:有人会说这算哪门子大事?是的,一次不算大,然而一次又一次就能说明问题了。各种求婚门,更像是这个时代寂寞却浪漫的影子。我们是大学生,我们也是青春热血的年轻人。这样的年纪,少不了理想,也少不了爱情。说我们是冲动也好,说我们不务正业也罢。这一季的风景,总是纯洁而美好的。所以我们是寂寞有爱的大学生,此刻盯着屏幕敲着键盘的呢不会有意见吧?

2.中国历史大盘点 篇二

1购置补贴拉动农机行业超常发展

2009年3月5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 提出要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 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 (场) , 中央财政拟安排资金130亿元, 比2008年增加90亿元。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巨额增长, 拉动农机行业进入超常发展轨道, 农机市场一时呈“井喷”之势。由于市场需求大, 且需求时间较为集中, 企业产能跟不上需求, 4月许多产品纷纷断货。用户选购也因无法购到品牌机, 从而退而求其次。一方面, 造成了产品质量无法保障;另一方面, 产能较差的中小型企业被进一步甩开竞争阵营。

据统计, 中央财政投入130亿元, 拉动地方和农民投入360亿元, 直接带动农机工业产值增加490亿元, 拉动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加约1 130亿元。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将超过48.8%, 连续4年增幅在3个百分点以上, 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前每年增幅仅0.5个百分点。

据预测, 在农机购置补贴的强力拉动下, 2009年农机工业总产值将过2 300亿元, 大中型拖拉机产销将过35万台。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 我国农机工业能够蓬勃发展, 着实让人欣慰。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从“农机制造大国”向“农机制造强国”迈进, 补贴只是手段, 还不是促进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持续增长的补贴面前, 农机企业需要更加注重自身体制建设, 努力打造企业文化, 铸就本土品牌, 这样才有立足国内、迈向国际竞争市场的资本, 才能达到真正的超越, 实现超常发展。

2农机产品需求向多样化发展

2009年农机购置补贴在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和保民生等方面作用明显, 不但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还促进了农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 繁荣了农机市场, 促使农机产品需求向多样化发展。

市场的繁荣, 还来自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 农民收入的增加, 使得机械化作业获得较大市场, 农业机械有了用武之地;另一方面, 农机作业也成了一种新的经营模式, 可以获得免税、补贴等多项优惠, 也促进了机械化作业的实现。

所以, 高性能、大功率、复式作业的农机具增长迅速。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 玉米机收、水稻机收和机插秧等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突破, 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农机作业领域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等扩展, 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为适应市场需求, 2009年补贴机具种类和范围, 也由2008年的9大类18小类50个品目扩展到12大类38小类的128个品目, 覆盖到了所有农牧渔业生产急需的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

3技术差距逐渐扩大

技术含量决定产业价值。目前我国已成为农机具生产大国, 但并非生产强国, 虽然我国农机产品的量很大, 但技术简单的小型低价农机产品占绝大多数, 造成全行业的农机产值非常低。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 仅和迪尔公司年产值相当。

2009年, 我国农机工业产值和农机产品产销量再创新高, 巨大的市场消费能力, 导致许多企业忙于生产, 无暇顾及新产品的开发, 而欧美和日本市场则早已转向专注于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从中也可以预见, 我国与国外的农机技术差距将越来越大。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农机具产品结构与农业生产, 与发展需求之间的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技术升级呼声甚高, 但能力较低。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缺乏大型试验设备、试验研究数据积累不足和平台开发技术仍是空白等难题, 成为我国农机行业产业升级的最大障碍。

与外资及合资企业直接引进技术相比, 我国农机企业技术开发周期更短、开发费用更高, 需要有更好的融资模式。新产品的质量、工艺合理性、设计合理性等需要更加精准, 以降低市场风险。需要提高信息化程度, 引进高技术人才, 升级生产管理软件, 产品向中高端发展, 提高盈利能力。只有真正以市场为导向, 才有机会缩小技术差距。

4产业链竞争时代已经到来

2009年, 本刊刊发多篇有关农机企业产业链竞争的文章, 将产业链中的软、硬环节及重要性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第一次将产业链竞争引入农机领域。

今天的国际市场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 也不是产品的竞争, 而是逐步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产业链竞争时代。谁掌握了强势产业链, 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

产业链竞争的胜者, 是掌握了产业链核心价值, 优化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并能够形成一条全新的高额价值链的企业。一些农机跨国公司已经或初步形成了这样的价值链, 并利用他们掌握的产业资本,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地采取并购手段, 延伸和完善其产业价值链。我国企业在打造产业链方面, 应该向跨国公司的成熟运作方式学习。

然而, 我国企业产业链竞争一直处于弱势。长期以来, 我国不少生产企业对生产制造这个硬环节比较重视, 造成成熟农机产品一直是产能过剩, 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对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运输管理、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服务这6个软环节, 还存在投入少及管理粗放等现象, 结果造成产品创新严重不足, 零部件采购和产品销售靠人际关系, 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和相互作用缺失。

好消息是, 我国农机行业终于有企业认识到产业链的重要性, 并开始付诸实施。坏消息是, 更多的企业仍沉浸在低端产品的模仿, 没有认识到或无力参与到产业链的竞争当中。

宣碧华入主东风农机, 是其打造“风、华、正、茂”的一个开始, 也是我国农机领域民营资本打造产业链的开篇之作, 而五征集团收购山拖农装, 则可以看作是宣碧华入主东风农机杰作的一个翻版。常发集团和江苏锋陵的合作, 国机集团大手笔的并购等, 都为我国农机企业开展产业链竞争, 注入了新的活力。

5农机产品高端竞争加剧

随着世界农机巨头逐步迈向中国市场, 新一轮的技术升级已经悄然来临。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补贴政策的大力支持, 直接拉动了高端农机产品的需求, 新型、高效、舒适和性能多样的农机产品逐渐迎来了市场。

为了避开过度的“同质竞争”, 向高端市场的升级调整可说是势所必至。由于上游成本上升及终端“价格战”的双重压力摊薄行业盈利能力, 市场眼光敏锐的农机企业, 纷纷趋向高端市场寻找新的盈利空间。

2009年, 国产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产销接近5 000台, 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国产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崛起, 宣告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技术竞争时代正式到来。福田雷沃TN3004和中国一拖LV3804概念机的发布, 久保田、大同和乐星也纷纷推出中大型拖拉机, 正式将我国拖拉机技术竞争推向高端。各种农机产品日渐成熟, 零配件社会化程度逐渐提高, 外资新产品市场培育逐渐结束, 农机行业成熟产品正式进入高端竞争时代。

随着各大农机企业不断推出自己的高端产品, 高端竞争正在趋于激烈, 应强烈警惕恶性竞争的上演。要扩张农机企业的盈利空间, 只能在技术竞争和新品研发竞争上找出路, 找准定位, 差异化发展。

6重复建设向高端发展

2009年6月9日, 投资1.2亿元, 可形成年产各类收获机械1万台生产能力的“洛阳中收通用大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生产基地”项目开始动工。年中, 江苏常发集团与江苏锋陵集团达成合作协议, 共同出资设立了“江苏常发锋陵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新公司筹建的“1万台农业机械生产基地”业已开工建设。随后, 各种资金运作, 新兴农机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涌现。

得益于《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颁布和实施, 一些有实力和有着长远眼光的企业, 开始了自身技术和设备的升级。企业兼并重组及“万台生产线”的建立, 让人看到多年艰辛拼搏的农机行业, 有了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的曙光。

然而,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 其他行业看到农机行业政策的利好, 纷纷投产, 建立组装厂。业内企业, 无论是否有技术和服务能力, 也纷纷介入热点产品的争夺。动辄“工业园”、“生产基地”和“万台生产线”, 使本就“鱼龙混杂”的农机行业, 更显几分混乱。

农机行业向来以“低端重复建设”为业界诟病。然而, 2009年“扩内需、保增长”的利好政策, 似乎给了农机行业高端重复建设的“机会”。

7融资模式得到创新

长期以来, 我国农机行业是机械制造行业中利润率最低的行业, 农机企业一直是微利经营, 因此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 导致我国农机行业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平整体落后。尽管国家也在投入资金支持行业开展基础研究, 但投入力度毕竟有限。农机行业整体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越来越大的关键因素之一, 就是企业资金受限。

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风暴, 使全球制造业陷入困境。虽然农机行业受政策支持和需求的影响, 发展势头还算乐观。但资本运作, 已成为农机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 有些企业经受不住危机的考验, 已经拉断了资金链。

中国一拖和福田雷沃重工, 分别联合银行进行资本运作, 进一步顺畅了资金渠道;约翰迪尔和久保田, 则积极引进信贷手段, 为高附加值的产品铺开销路奠定了基础。在大企业以自身雄厚的资本, 联合金融市场进行资本运作的同时, 中小型企业则陷入了困境。吉峰农机的上市, 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指出了一条捷径。而利用补贴作为抵押, 为企业申请贷款, 也出现在了农机领域。

银企联合, 整合上市, 抵押补贴贷款等一大批新的金融衍生物应运而生, 为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为农机企业2009年在金融风暴下屹立不倒, 并得到了不错的发展,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 不可否认的是, 一些金融衍生工具并不完善, 企业应保持谨慎态度, 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模式, 解开资金链的束缚。

8外资竞争优势渐现

2009年年末, 美国爱科集团宣布在华建立黑龙江和常州生产基地, 生产大中小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多种产品, 于2010年上半年启动。这可以看作外资入华的年末大戏。至此, 世界3大农机巨头, 均已在华设立工厂。

外资的进入, 一方面, 促进了产业升级的步伐;另一方面, 使我国低端产业受到严重的冲击。我国本土产品受欢迎的原因, 就是基于低价格。在外资实现本土化生产后, 国内企业的成本优势, 很大一部分将被性价比优势冲垮。

和外资企业完善而成熟的运作机制相比, 我国大部分农机企业的运行机制, 存在一些致命的弱点。这些弱点, 在企业初始发展阶段并不明显,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弱点会被放大, 最后大多陷入运行机制限制企业发展的怪圈。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小型拖拉机企业“谁做第一谁倒下”的主要原因。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布局在逐步加速和完善, 他们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运作模式, 在新一轮的竞争中, 占得了先机。这也提醒我国农机企业, 不但要努力学习跨国公司的运作模式, 还要努力开发新产品, 并进行技术储备。这样, 才能逐渐缩小差距。

9产业集群雏形初步形成

2009年8月27日,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正式授予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中国植保与清洗机械之都”称号, 这是我国农机领域第1个产业集群称号, 标志着我国农机行业正式步入以产业集群为导向的发展阶段。

产业集群并不是简单的企业集中, 而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具有互惠共生、竞争协同、相互关联和资源共享等特性, 不仅包括上下游产品的制造商、互补性产品的制造商, 也包括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民间团体, 集中各种资源优势, 达到区域产业发展最优化的目的。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农机产业集群发展迎来了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

目前, 以中国一拖、福田雷沃重工为首的拖拉机产业集群, 以时风、五征为首的低速汽车产业集群, 以及集中在台州地区的植保机械、排灌机械产业集群,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基本具备了产业集群的雏形。

10人才缺失导致竞争乏力

管理出效益, 管理取决于人才。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农机行业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外资高调进驻中国, 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 已经形成寡头。

2009年金融风暴给我国农机工业的崛起创造了机会。依靠资本运作的跨国公司, 大多疲于应付金融危机, 给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喘息之机。然而, 基于人才的短缺, 我国许多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导致我国农机行业人才资源利用开发不足有2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 专业教育进退维谷, 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许多专业学校纷纷撤销农机专业, 仅有的一些农机院校毕业生, 也都转行。另一方面, 已有人才得不到重用, 直接导致人才流失或转移。企业内部运作机制不健全, 导致人才开发和利用不足, 一部分转行, 一部分被跨国公司挖走, 人才流失严重。行业的微利性, 致使高端人才无心光顾。

3.2005中国娱乐制造大盘点 篇三

音乐篇

自古以来,人类艺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印记。

19世纪末,旧式唱片的出现终于使音乐得以完美地保存,音乐会再也不是人们欣赏音乐的惟一途径。而后磁带逐步取代了老式唱片的地位。磁带的优点是造价低、容量大、寿命长,但磁带的音质实在无法与旧式唱片相媲美,即而出现了激光唱片(CD)。

现在唱片界正处于“阵痛”的阶段,流通的媒介从CD转向MP3,每一次媒介的转变,就会产生唱片界的巨震。虽因有盗版存在,导致唱片销量的短暂下滑。但一旦行业规范建立,数字格式被认可并确立下来,必将迎来唱片业的一个新的“春天”……

华纳唱片

华纳唱片集团是世界5大唱片集团之一,在全世界各地有30余家分公司和40个以上加盟品牌。旗下歌手包括麦当娜、老鹰乐队、林肯公园等世界级歌坛巨星以及郭富城、梁咏琪、张惠妹、孙燕姿、麻吉&弟弟、飞儿乐团、郭品超等港台歌手。

从2000年签约内地第一个艺人朴树之后,华纳陆续将内地原创乐坛顶尖人物和新生力量一一网罗,目前旗下签约的内地艺人包括周迅、范冰冰、朴树、金海心、叶蓓、老狼、王婧、达达乐队、美眉组合等。

SONY&BMG唱片

“新索音乐”由上海新汇集团、上海精文投资公司和美国 SONY MUSIC 集团共同投资,正式成立于2001年5月。旗下歌手包括莫文蔚、黄奕、黎明、王菲、刘亦菲、王力宏、李玟、蔡依林、可米小子、周渝民、柯有伦等。

滚石唱片

滚石一向以挖掘新人著称,任贤齐、莫文蔚、刘若英、梁静茹等歌手都是滚石一手捧红的。不过,由于滚石唱片的影响力仅限于东南亚一带,所以不少签约歌手也在成名后另谋高就,莫文蔚、张信哲跳槽索尼唱片,任贤齐、刘若英则转签百代。但在台湾,滚石依然是新人辈出,五月天、孔令奇、李威、许绍洋目前都呈现上升势头。

英皇娱乐

英皇娱乐集团有限公司(英文简称EEG)是香港富商杨受成的英皇集团(国际)有限公司拥有的演艺娱乐公司,1992年收购小型雷射影碟制作公司飞图娱乐发展而成。该公司旗下的艺人在香港的知名度与见报率十分高。旗下艺人包括Twins、容祖儿、谢霆锋、陈冠希、陈奕迅等。

EMI百代唱片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EMI唱片,又称百代唱片,成立于1897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1991年,英国Thorn-EMI集团以十亿美元将同属英籍之独立品牌维京唱片(Virgin Music)并入旗下,是英国唱片业的龙头公司。

旗下艺人包括林忆莲、古巨基、郑中基、杨千桦、苏永康、方力申、梁汉文、林嘉欣、许巍、胡彦斌、花儿乐队、胡歌、女子十二乐坊、陶喆 、刘若英、戴佩妮、任贤齐、黄品源、童安格、S.H.E、阿桑、张智成、动力火车等。

太合麦田

太合麦田是继华谊兄弟太合、派格太合等影视制作机构之后投资的又一娱乐界新锐势力,也是太合传媒全面进军音乐领域的重大举措,这一事件不仅引起了唱片业界的“地震”,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瞩目。旗下艺人包括房祖名、李宇春等。

影视篇

电影消费作为一种时尚,已经成为沟通不同阶层观念、情感的重要载体,人们乐于在道道光影间重新找回自己的记忆。

随着电影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本土制片公司的竞争力已培育起来,并已具备与国外电影分庭抗礼的实力,甚至成为国际电影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电影集团

中国电影集团主要从事电影、电视剧的创作生产;国内外影片的发行放映;影片极其载体的进出口,享有国家赋予的影片进口权;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合作拍摄电影;与电影有关的项目开发;承办国内外影片广告;电影器材的批发、代购和租赁;电影数字制作;经营娱乐业以及与生活和社会服务相关的产业;影像洗印和复制,并拥有一批优秀影视创作人才和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的影视拍摄基地。集团2005年发行与引进的电影有《龙城岁月》《无极》《翻译风波》等。

华夏电影

2003年8月8日,我国第二家拥有进口影片全国发行权的机构——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在打破国产影片发行的垄断格局以及建立院线制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华夏公司的诞生,打破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50年来对进口买断影片的垄断,形成了中国进口电影发行的新格局。

今年该公司引进了《佐罗》《世界之战》《神奇四侠》《哭泣的拳头》《史密斯夫妇》等多部美国影片。

上海电影集团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技术厂等单位组成,是目前中国最具规模和实力的电影集团之一。集团今年发行的影片有《长恨歌》,引进的电影有《超人家族》。

保利博纳

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于1999年初成立,是国内首家获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颁发“电影发行许可证”的民营公司。2005年,保利博纳为中国电影市场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上半年发行影片《韩城攻略》,在春节档创下4 000万票房佳绩。暑期档《头文字D》又创新高,再次刷新港产合拍片票房记录,力挫多部美国进口影片,取得7 000万票房的骄人成绩。下半年还发行《神话》《再说一次我爱你》《如果爱》《求求你,表扬我》《电影往事》《诅咒》《七夜》《挚爱》8部影片。计全年发行影片19部,累计年度票房将达到2.5亿,占全国电影市场的25%。

保利华亿传媒

2003年12月17日,保利华亿传媒宣告成立,成为国有、民营企业合作开拓传媒业的典范,同时也预示着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文化产业并购案的全面完成。公司在2005年发行的影片有《孔雀》《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星美传媒

4.中国历史大盘点 篇四

在中国进出口外贸需求趋紧的背景下,由政府部门运作的跨境电商正蓬勃兴起。2013年8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商务部等9个部委《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自2013年10月1日起在已经开展电子商务通关服务试点的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等5个城市展开新政策试点,2013年9月,广州获批成为第六个跨境商务进口服务试点城市,2014年7月,深圳获批成为第七个国家跨境电商进口服务试点城市。跨境电商城市试点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各试点城市也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路子,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0年至2013年,中国的海外购物交易额从100多亿元增长到超过800亿元。2013年,中国内地的“海淘族”已达1800万人,预计到2018年将增至3560万人,年消费额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万亿元,同比增长33%;2012年跨境交易额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为33.1,增速远高于同期外贸增速;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31.3%;预计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长至6.5万亿元,年增速超自2013年7月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开展以来,截至2014年11月底,出口、进口额分别为7亿元和7.4亿元人民币,属贸易逆差。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已超过5000家,企业超过20万家。

现从七大试点城市来梳理一下2013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上海“跨境通”

上海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试点模式为网上直购进口模式、网购保税进口模式,一般出口模式,城市跨境电商在于直购和保税进口以及一般出口。目前,上海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简称“跨境通”)自2013年12月28日上线,逐步完善跨境服务三大模式,目前已经形成直邮中国和自贸赚取模式,跨境通销售的产品类别主要是母婴、保健食品、箱包、服装服饰、化妆品五大类产品,集中在快消品领域,商品价格与实体店相比,可优惠30%左右。

截至2014年12月,上海海关直购进口模式成交约2.4万单,网购保税进口模式成交约3.2万单,合计货值逾1700万元。同时,上海海关已为55家电商企业、12家物流仓储企业完成跨境电商备案工作,业务地区涉及涵盖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跨境网购热点国家,跨境电商品牌集聚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目前,上海在自贸区外,松江区、嘉定区和普陀区均成为开展跨境电商区域。至2014年前三季度,上海市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达9066亿元,同比增长28.1%。

二、重庆“e点即成”

重庆的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特色在于其是全国唯一具有跨境电商服务四种模式全业务的试点城市,即包括一般进口、保税进口、一般出口和保税出口。

2014年6月,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跨境电商成为重庆西永永微电子产业园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方向。至2014年6月,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半年时间平台共累计验放清单15.8万单,成交金额达4456.62万元,共备案企业达36家,日用消费品成为重庆人使用跨境电子商务方式最爱采购的品种。预计,重庆跨境电商上场规模在2014年将达到10亿元销售额,预计2015年达30亿元销售额,2016年达50亿元销售额。

三、杭州“跨境一步达”

杭州跨境电商产业园,为目前浙江省唯一集“保税进口”与“直购进口”模式于一体的全业务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并设有跨境一步达。至2014年11月,已有124家商家入园开展业务,还有一批垂直电商平台和商家正在接洽之中。

“双十一”期间,共验放近38万单货物、价值7157万元人民币。目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进口业务累计交易订单突破近76万单,位居全国7个试点城市前列。未来,杭州将在原有试点成果基础上,向国家申报中国(杭州)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

四、宁波”跨境购”

宁波保税区主要从事跨境进口电商贸易,其依托保税区的优势,开展“保税备货模式”,即跨境企业在国外批量采购商品,通过海运备货到保税区制定的跨境仓内,消费者通过网络下订单,电商企业办理海关通关手续,商品以个人物品形式申报出区,并缴纳行邮税,海关审核通过后,商品包裹通过快递公司派送到消费者手中。

截至目前2014年11月27日,保税区已累计引进电子商务企业230家,其中获批跨境进口电商试点企业117家,上线71家,商品备案7238条,物流企业4家(EMS、顺丰、中通、中国邮政),仓储企业2家(富立、中海贸)。至2014年12月26日,已有69家电商企业申请能力认定考核,其中通过高风险能力认定21家,通过基本能力认定45家,未通过基本能力认定1家,审批和整改2家。同时,“跨境购”平台上线。

至2013年12月7日,宁波海关累计审批通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申报单120.8万票,货值3.01亿元人民币,共有来自全国各地71.6万名消费者通过跨境平台消费。宁波保税区跨境进口电商于2014年年底实现3亿元销量。2014年12月16日,宁波保税区政企通服务平台完成验收,正式上线运行。

五、郑州”e贸易”

2013年,郑州被列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是国内唯一利用综合保税监管场所进行跨境电商试点的城市,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跨境物品集散中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全市有1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5个省级示范基地、2个省级产业园区。

2014年,郑州开通了“E贸易”试点平台,平台吸引了包括韩国馆3000余家、德国馆310多家、以色列馆100多家企业到郑州展开业务对接,目前平台已入驻319家企业。E贸易主要业务模式为跨境B2C营销模式,所售商品直接与海外生产商联系合作,中间不经过任何代购、代销环节,直接到消费者手中,保证了商品原汁原味的进口质量。

截至2014年12月31日,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项目监管进出口商品总值累计达到10718.03万元,突破亿元大关,征收税款共计931.36万元。进口商品涵盖化妆品、母婴用品、保健食品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出口商品涵盖固态硬盘、手机壳、网络摄像机等,销往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全面业务量44.3万单。交易额和业务量均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后三年内年均增长速度还会保持在30%以上。

近年来,河南省制造业发展迅猛,贸易需求增加。比如黎明工业集团80%的销售额来自电商渠道,外贸电商占电商销售的70%。主要市场是中东、非洲、俄罗斯等基础建设薄弱的国家。未来,河南跨境电商B2B模式也将成为一大助力。

2014年前三季度,郑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119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全年将超过2800亿元;全市网络零售额达300亿元,同比增长42%,预计全年将超4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000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以上。

六、广州“状元谷”

广州于2013年9月成为跨境电商进口服务试点城市,广东作为第一外贸大省,广东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国交易总额的七成。广州跨境电商主要有B2B、B2C两种渠道,货品主要来自欧美和日韩,品类主要涉及母婴、轻奢、化妆品和鞋服等,在跨境电商试点业务模式主要是一般出口(邮件/快递),B2B2C保税出口和B2B一般出口三类。

(1)B2C一般出口(邮件/快递):通过线上信息平台进行试点企业备案、商品备案及全程信息管理,允许试点企业凭交易或物流清单先申报放行,月度汇总填写出口货物报关单向海关申报,凭汇总的月度出口报关单办理退税、结汇手续。海关根据企业管理类别实施分类通关。

(2)B2B2C保税出口:按“整进、散出、汇总申报”的模式进行。整进是指整批出口货物填写备案清单或出口货物报关单向海关申报进入园区。散出是指个人网购后填写清单向海关申报并由电商企业提供税款担保,海关先凭清单分批分散出园区。汇总申报就是定期将清单汇总后,填写出口货物报关单向海关申报,个人网购商品涉及许可证管理的可免许可证。

(3)B2B一般出口:适应新的贸易发展需求,将大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或大型电商平台作为外贸改革试点,通过专业的外贸供应链服务平台及全程信息化手段解决及规范监管问题,由当地政府对此类大型平台企业制定专项的退税保障基金,并由财政统筹此类试点企业的退税款项,提供优先退税、快速通关等服务。

2014年前三季度,广州市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合计进出口商品7845万美元,其中第三季度进出口7488万美元,进出口量约相当于上半年357万美元的20倍。广州海关网购保税进口业务量在全国6个进口试点城市中排名第二,零售出口业务量排名第一。2014年1至10月,广州跨境电子商务零售(B2C)出口4.8亿元人民币,网购保税(B2B/B2C)进口货值1.8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

2014年11月27日,广州正式开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商平台,并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签署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产业合作行动计划书”,以此支持广州跨境电商的发展。另外,随着广州自贸区获批在望,跨境电商在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的布局激战已经打响。

七、深圳前海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衍生的新型贸易形态,发展迅猛,已成为外贸经济新的增长点。深圳2013年进出口规模居全国外贸大中城市榜首,为进一步促进外贸稳定增长,2014年7月,国务院同意深圳市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试点。同时,深圳是我国首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拥有全方位的口岸基础设施,物流基础雄厚,市场分析显示,深圳跨境电商业务占全国总额的50%以上。

2014年7月,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2014年第56号),为进口试点启动提供政策依据,深圳海关紧紧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政策和区位优势,在前海湾保税港区试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网购保税进口模式。

2014年9月9日,深圳首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物品,由快递车辆运载驶出前海湾保税港区。这标志着深圳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试点正式启动。在出口试点已启动的情况下,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涵盖进出口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新型海关监管模式。

八、小结

总体来看,随着首批跨境电商城市试点,跨境电商自2013年以来正逐步变得理性,2014年作为中国跨境电商元年,为各大试点城市攻城略地的契机,故其各自推出相应的跨境电商业务模式,或以进口保税为主,或以直购为主,或出口为主等,同时在各大品牌电商企业、物流企业以及各大零售商品企业纷纷号召入驻,呈现不同的规模发展趋势。

结合跨境电商的发展模式来看,在B2C领域中,仍然是进口需求大于出口,国内对于母婴产品(如奶粉、尿不湿)、化妆品、服装、食品、生鲜、轻奢品等需求较大。另外,跨境电商“保税模式”的运营,对于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购物来说,一方面降低了价格,另一方面则购物更为方便快捷。对于诸多涉足的跨境电商企业来讲,这相当于一片蓝海,2014年如天猫国际、蜜淘网、菜鸟网、敦煌网等纷纷出现。就此来讲,国内跨境电商平台的竞争未来将更为激烈。

另一方面,则是跨境电商的出口贸易市场增长点将进一步集中在新兴市场,比如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地。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网民数量位居欧洲第一,达7000余万。其中,一半以上的俄罗斯网民进行过网上购物。2013年,俄罗斯电子商务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2014年中国通过“跨境网络零售”方式销售到俄罗斯的产品预计将会超过34亿美元。另外,中国制造业的跨境电子商务也将随着跨境物流体系的完善,比如海外仓的布局和建设,增长力将会爆发。

5.中国大历史 篇五

其实先前对这本书我了解并不是很多。只是知道作者黄仁宇先生经历不凡。我想在读一读中国历史的初衷,所以就动了心翻看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也确实觉得有点乏味、枯燥,不过还好,坚持就是胜利,花了一段时间继续读下去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很新鲜,令人耳目一新。这的确让我第一次感觉到读史的趣味。

作者以其宏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来解析中国历史。这所以把它称为“中国大历史”。若不知黄仁宇先生其人,整部书倒像是一个对中国历史掌故颇深的外国学者所作,无论句法、用词还是观点都很特别,让人读来觉得非常新颖,有趣。但也许正是他久居国外,本书有些地方略显晦涩,稍欠顺畅。所谓“大历史”,以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广角的历史。以广阔的角度从高远处去端详历史,随着细节的模糊,历史的轮廓就更加明显了。黄先生的大历史经常将几百年的时间归纳概括之,只零星叙述一些他认为有重要性和代表性的人和事,用来辅以议论。时间跨越度非常大,对史事也并不做详细陈述。

作者特别擅长于综合,他客观地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角度梳理出各个王朝兴替的深层原因和内在规律。透过这些规律,黄仁宇先生分析了各个王朝的成败得失,并由此对近代中国如何更好地发展进行了探索,而对于我们读者,则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不可否认,从历史看过来,尽管数千年来人类社会发展道路曲折,却必有其内在规律性寓于其中。这种规律制约着人类活动,又为人类活动所证明。凡是不遵循规律办事,最后必遭应有之惩罚,而按照规律办事,就可以实现哪怕看起来似乎都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事物的发展总是前后联系的,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全然相同的事物在历史上发生两次,每一事物都有它各自的特点。

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机制固然重要,人的因素也是必不可少。古人治国治家的经验总结,在今天也被很多人引用,这说明好的经验是不区分国家和历史时期的,它将被永远传承下去,永不湮灭。例如,拿古代的皇帝来看,一个皇帝的昏庸与否在于他是否能让自己做正确的事,是否能让别人去做正确的事,先要管理好自己,再去管理好别人,这样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管理的要义总是要让正确的人去做正确的事。从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帝王小时候并不都是养尊处优,相反,他们还要接受很严格的教育和训练,以便将来继承父业,一统天下。

普通传统前史家将中国史看成是帝王之家史,认为皇帝君王者,呼吁世界,天下无所不从。然而在此书中,作者向读者传达出光鲜的观念是,中国的古代史,是在一种品德的指引下运转。帝王要有所作为,也必需依着品德轨迹,或许成为品德的象征,不然便无法得到万民的支撑。要维持整个国度之不变,上下必需到达一种均衡,而这种均衡的引子,在古代恰是品德。

历史告诉我们太多事情。然而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不能将每件事情都看成是谁谁而为。历史的事不是一个人的事,历史的事是历来的人们总结出来的。因此,有时候没有必要讨论它的真假,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以史为鉴。历史上的很多人物都是环境造就的——时势造英雄。

虽然成就一个历史人物,是与人物本身的努力和奋斗是分不开的,但有时候也是天命对人的选择。一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学会如何选择比奋斗更为重要。人的一生不奋斗的话就不会有选择,但是选择大于奋斗。

同历史任务一样,我们时常烦恼,时常不高兴,时常身心疲惫„„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智在成长。因为我们终于意识到了这些事情。不长大是不会有烦恼的,然而没有烦恼的生活就变得乏味了。我们不该因烦恼或者挫折让自己不前。生活应该永远积极面对,因为我们必须成长,无时无刻都要在成长。感谢那些让我们烦恼的事情,因为有了它我们才成长的那么快。感谢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因为有了它我们的生活才不会单调,才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事情。感谢生命中出现的烦恼,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越来越成熟。不要畏惧烦恼,我们就应该开开心心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挑战那些敢于挑战我们的事情。历史给了我们机会去挑战,有了他们的前车之鉴,你还在畏惧着什么? 不论通过历史,还是他人,我们都要有一颗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心,不断地让我们不再“愚昧”。不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应该积极的面对。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楚,让生活快乐的丰富多彩。一切都按照历史和大自然的规律思考和行动是不会有错的。

本来我也是个不太成熟的“调皮鬼”,但是读了一些经典书籍后,我的思想真真切切的得到了提升,读历史能让一个人考虑问题更全面,不至于极端化,过左或过右都会有负面影响。以前每次做决定的时候都会犹豫不决,思前顾后,读完了黄仁宇先生写的这本书,让我明白

了决断的真正价值:牺牲是必要的,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东西,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选择结果最有价值的那一面,即使它也会或多或少给我们带来伤害,但是,这无疑是最有意思的决策。

一直贪玩享乐的我,也渐渐从历史中找到了一些属于只属于我的东西,这使我放弃了无聊的游戏,放弃了毫无规划的生活习惯,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舍弃的,让我慢慢地严格要求自己起来,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并坚持每天完成,不求完美,只求尽力。

6.《中国大历史》读书笔记 篇六

在黄仁宇先生的自序中,他也提到了大历史——采用综合的治学方法来看历史,把研究范围扩大到尽可能扩大,如以一个世纪或朝代为基点,发现它们之间的纵横总体联系,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因此《中国大历史》这本书虽说是以大历史视角观察长时段的中国历史,大开大合地讲述了从夏商周到现代中国的几千年历史起落,却没有太多的史料堆积,也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而是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在古代中国走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艰难探索历程中,是什么让华夏古文明延续到现在而没有分裂,这种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不能产生现代型经济体制。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黄仁宇先生在文中都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讨,为此,我用自己的语言来做简要阐述。

第一,是什么让华夏古文明延续到现在而没有分裂?

1、家族组织与社会秩序

中国的农耕方式是自给自足,小自耕农使人们有一种自然的家族式聚集倾向,不需要与外界有太多的联系,虽然分散,但农耕方式让人们安定下来,减少了流动,也使得统治变得容易起来,各地的官僚可以随意调任,中国看起来就是一个大的“农村集团”,使得这种基层组织稳固的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统一的国家,而是儒家思想中对于家族伦理道德的强化。

所以,中国人的亲疏远近十分明显,无论是多少思想的深入,都不能超脱家族的组织,这也是那些入侵的非汉族在来到华夏大地后,不约而同地大部分采用汉人的官僚制度、文字等的原因。

2、地理与政治因素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正如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类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生存的问题。在物质不丰富的情况下,为了生存,才有了分工合作,慢慢形成了国家。

按照作者所言,纤细黄土示意耕种,可以供原始的工具耕耘,所以中国社会形成了小块耕地的操作。这在一定意义上稳定了农民,统治阶级便于向他们收税。这些税收,养活了整个官僚阶级,并且促进了当时的科技进步。但这样分散的小个体在面临自然灾害等困境的时候常束手无措,这就需要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比如面对经常泛滥成灾的黄河,中央能够调度全国资源,来帮助灾民恢复生活或者是建造大型的水利设施;中国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抢夺也需要国防上的集权。

第二,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不能产生现代型经济体制?

1、税收体制

但这样一种优秀的耕作体系和中央体系却无法孕育出向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萌芽,甚至可以说是不容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制,不免让人疑惑到底是为何。在书中,黄仁宇先生用了10页左右的篇幅介绍英国从一个农业国蜕变成为一个工业国家的过程,以货币作为管制全民的工具。用中国的当时的政治体制来阐释的话,就是税收。

黄仁宇先生观察历史注重从技术角度切入,他认为收税能力决定了政府的财政实力,财政体制决定了政府调配资源的方式。能不能以合理的制度将经济资源转化成税收,进而顺畅注入经济政治国防社会各项事业中,决定了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

中国古代税收体制之所以不能将传统社会推向现代,就在于间架性设计和数目字管理这两个制度软肋,这是黄仁宇先生研究中国历史的两把密码钥匙。所谓“间架性设计”,即因技术手段的限制,在无法摸清社会底层真实的前提下,在对经济基础平明所以的前提下,以一种抽象的概念直接设计上层建筑,而不考虑下层执行效果。

中国历史的第一帝国秦汉帝国,正是在这个态势下形成。这是中国政治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早熟,但在地方政府组织架构尚不完善、技术上的统计手段尚不完备之时,先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则进一步固化了间架性设计的困境。“数目字管理”,即国家财政方面的商业化,商业管理方面有确定的制度可以遵循,财产权公平合法,注重保护私人产权等。先生认为,近代西方可以用数目字管理,中国传统社会和官僚组织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不能用数目字管理。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从公元前到20世纪始终直接向各个农户抽税的国家。但税收的基础极为广泛而又非常脆弱,为西方经验所无。政府既无从以累进税率抽税,通常的情形便是税收短绌,再则又要对贫弱无靠的人民周济,也连带受牵累。

2、官僚体制

唐朝的官僚机构缺乏与它平行的私人组织;它的执行全靠官僚之以名誉自重。经常下端的问题颇为重要,可是总是散乱,其上端的行政工具则又经常形式化而敷衍塞责。要使这个体系生效,只能从上向下加压力。然而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则日渐削弱,安史之乱爆发。

黄仁宇先生认为,安史之乱源于财政困境,即使是将挥霍的钱财全部用于国防,在当时也缺乏使这些资金进入国防系统的有效财政转移手段。中国的悲剧乃是其在地方组织及技术上的设备尚未具有规模之际,先已有大帝国之统一,因之上下之间缺乏一段有效的中间阶层,全靠专制君主以他们人身上的机断弥补。

7.“烃”知识大盘点 篇七

各类烃的结构特点、性质和同分异构体

二、概念辨析

1.“四同”区别

2.“五式”比较

3.分馏、干馏、裂化、裂解

三、规律探索

1.同分异构体的类别和书写

(1) 同分异构体的类别

①碳链异构:由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造成, 如正丁烷和异丁烷:

②位置异构:碳原子连接次序不变, 双键、叁键等官能团位置不同形成的异构, 如1-丁烯和2-丁烯;

③类别异构:不同类别的物质但分子式相同的情况, 如己烯和环己烷.

(2) 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①主链由长到短, 支链由整到散, 位置由心到边, 排列由对到邻到间.

②一般按照碳链异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的顺序书写.

2.烃的含碳量比较

(1) 烷烃的含碳量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2) 烯烃的含碳量随碳原子数的增加不变.

(3) 炔烃、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含碳量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

(4) 炔烃、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含碳量>烯烃的含碳量>烷烃的含碳量.

(5) CH4的含碳量最低—75%、烯烃的含碳量不变—85.7%、C2H2、C6H6的含碳量最高—92.3%.

3.100 ℃以上, 气态烃 (CxHy) 完全燃烧的体积变化情况

当y=4时, 体积不变:有CH4、C2H4、C3H4.

当y<4时, 体积变小:只有C2H2.

当y>4时, 体积变大.

4.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 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 其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常数.

(2) 当总质量一定时, 同样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 它们完全燃烧消耗的O2、生成的CO2和H2O的量也一定.

5.同质量的烃

(1) 含氢量越高 (或一个C分配的H原子数越多) , 消耗的氧气的量越多, 生成的水的量也越多.

(2) 含碳量越高, 生成的CO2的量越多.

6.烃分子中含氢规律

(1) 烃中氢原子数一定为偶数, 相对分子质量亦一定为偶数.

(2) 有机物分子中, 与碳原子数相等的烷烃相比较, 每减少两个氢原子, 则有机物分子中增加一个共价键或形成一个环.

四、典例剖析

例1 写出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解析:依据书写规律一步一步来写:

(1) 5个碳原子的碳链异构有3种

(2) 含5个碳原子的位置异构有2种 (先确定双键位置, 然后将氢补上)

主链含4个碳原子的位置异构有3种

主链含3个碳原子由于不能存在双键, 故没有位置异构.

所以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

例2 描述CH2—CHCH—C≡C—CF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

(A) 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B) 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C) 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D) 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解析:本题把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乙烯的平面结构、乙炔的线型结构集中体现在一个特定的有机化合物中, 并以该有机物中的碳原子的几何形状来设问, 考察空间概念和形象思维, 分析时可以把该有机物中的6个碳原子依次进行编号 (从左到右) , 然后分为两组进行分析:1234这四个碳原子具有乙烯平面型结构, 它们在同一平面上;3456这四个碳原子具有乙炔的线型结构, 它们在同一直线上.由此可知这6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 (B) 、 (C)

例3 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 在105 ℃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 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况, 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 )

(A) CH4、C2H4 (B) CH4、C3H6

(C) C2H4、C3H4 (D) C2H2、C3H6

解析;设混合烃的平均组成为CxHy, 其完全燃烧方程式为;

undefined

由于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有undefined

解得y=4, 即平均H原子数为4的烃.若混合烃中每种烃的氢原子数均为4, 则不论如何混合, 氢原子数均为4.所以不符合题意的是 (B) 、 (D) .

8.中国高端白酒品牌传播大盘点 篇八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东西,是典型的“中国创造”,在白酒业完全可以打造出品牌价值和品牌资产极高的超级品牌。中国还没有真正走向世界的白酒品牌。中国高端白酒品牌的塑造必须“系出名门”,具有名门的声望和血缘,但又必须像国际品牌那样懂得新奢华营销之道!品牌成功的秘诀在于“道成肉身、以道驭术、以道驭人”。“王者之道”在于:取势、明道、优术。掌握“王者之道”就能提升品牌位能,而且品牌位能的提升空间巨大,永远不要固步自封,落后于时代!

品牌依次有产品、概念化品牌、理念化品牌、品牌文化、品牌精神5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随着参与性增强,品牌价值和品牌地位也会提升。依照品牌阶段论和有效性、持久性、识别性、关注度、参与度、体验性、公认程度以及文化冲击力等评判准则,我们给中国高端白酒品牌从策略、创意、广告语三方面打分。

茅台:国酒茅台,世界之醉

茅台因“毛泽东上台”的历史传奇故事寓意,贵为国酒,作为第一外交酒、政治酒、军队酒,茅台的品牌血统天生多了无法替代的尊贵和特权,茅台因此略懂恪守名门血统的重要,不像五粮液那样拼命繁殖,遭致血缘不正、不纯。

在品牌营销传播上茅台虽然“保守拙朴”,其实远比五粮液更明道、更懂道,茅台的文化说起来很简单、很实用:“国酒文化”强调第一的心智地位;“健康文化”强调绿色有机茅台不伤肝;“军旅文化”强调特殊系统的推崇示范并带动权贵阶层、政务关系;“酱香风格”强调的是特殊的口感培育,与可以复制的众多浓香划清界线,推崇不可复制的酱香;尤其是“年份文化”往物以稀为贵的深层和高层走,“够交情喝够年头的酒”!

茅台虽然从来没有一条让人叫好的电视广告,但它是第一个在电视广告中说“好酒喝出健康来”的高端白酒,甚至还不断用软文传播茅台护肝的故事,现在想来这些所谓没有高度、没有品味甚至偏颇的宣传恰恰就是最高明的病毒传播,它抓住了核心消费群体的心智,赢得了他们的口碑,试想这些常喝酒怕伤肝的主谁想肝坏啊?

茅台还发明了掌门人直接撰文的平面广告,虽然设计缺乏美感和品味,但这些很“土”的做法却指向一个明确的核心:茅台作为酱香白酒的稀缺性、独特性、神秘性,四个字:“不可复制”,七个字:“比造原子弹还难”!

茅台的高深藏在秘密的道里,哪里像五粮液投入巨资的两分钟广告动不动就展示自己的家底:酒店、工厂和流水线,这些形而下的东西,太规模化,太工业化,太爆发户,完全不懂新奢华营销之道!比较他们曾经的掌门人:五粮液的王国春和茅台的季克良,你一定会喜欢低调的季克良,满头银发的他才有我们欣赏的酿酒大师的道骨与风范!

五粮液:世界名酒

“世界名酒”、“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是针对茅台的定位和宣告,其实是帮茅台说话,在心智上并没有区隔和超拔于茅台,打的是国际牌,封得很大,离得很远,五粮液就喜欢这样“硬”着来。

五粮液是酒业霸主的本色,号称白酒大王,是典型的好猫发展论,从其繁殖的子子孙孙品牌之多以及与史玉柱联合开发推出黄金酒就可看出,五粮液追求的是硬道理、硬指标、硬实力:产销量最大、销售收入最大、市场占有率最大、利润与利税最大;五粮液的发展模式,给人带来的印象是不断孵化、不断稀释、不断复制的功利文化和规模文化,而不是精英文化!

中国30年过去了,现在是什么时代,“你过时了!”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软实力!但在这方面五粮液还没有真正地明道,要把所谓“中庸和谐”文化引入圣人孔子进行巧妙对接,进而想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句空话和一个空想,显然既没表现出来,又没落地。“中庸文化”被搞成了平庸文化,平庸到在中央台花一个亿去报时,现在高端消费群要的是投放背后的价值意义,要的不是品牌知名度而是品牌境界,要的是地位、声望、荣誉、时代精神这些无形地推动世界运转的东西,在这点上五粮液比新造品牌水井坊和迅速复兴的郎酒差远了,他们不会去抢着报时,而是去抢着拿下年度经济人物的标,取势、明道、优术五粮液差得很远!从巨大到伟大,五粮液的路还很长,伟大需要形而上,伟大需要时代精神和风尚高度,伟大需要做激励人心、点亮世界的大事!

国窖1573:品味之道,贵乎稀有

国窖的命名抢占了价值占位的高度,一个国字头立即超凡入圣,进入庙堂之高,一个数字1573又平添了历史底蕴和神秘悠远之感,再加上极具美感和风格的广告片,国窖1573这几年的品牌塑造和品牌风格越来越深受有品味的人鉴赏!

感觉国窖1573像浓香白酒中的奥迪冉冉升起,我预言未来浓香的第一品牌和第二品牌之争会在国窖1573和五粮液之间展开,泸州老窖贵为浓香鼻祖,浓香正宗,可谓太初有道,道成肉身。但最好像北京奥运开幕式那样做品牌,除了包含大家都能认同的“道”外,还需结合完美的“术”(创意举措、表现手法),这样才能无与伦比,让人刮目相看,超乎期待!

国窖1573可以向奥迪学习,更多具中国智慧和时代之美,形式如过眼云烟,而风格永存!用更多更好的“术”,去实现“道成金身”,而这需要更深、更强的洞察、想象和创造。

水井坊:中国高尚生活元素

毋庸置疑,经过三年“水井坊·中国高尚生活元素”的规划与传播努力,水井坊已被塑造成为中国第一个时尚化的白酒品牌,但是时尚化对高端白酒消费意味着什么呢?时尚不是高端白酒的核心层价值,时尚只是表象的价值,即使是“高尚”这样高调和形而上的价值也不是高端白酒的核心层价值,也不足以支撑起消费它而不是其他名酒的理由,更不足以打下水井坊的价值根基。

水井坊须懂高端白酒消费潜规则和潜价值:

纵观水井坊“高尚”的话语价值体系,可以看出水井坊想高调复兴的白酒雅文化、文人情怀、士大夫情怀及君子情怀虽然很高尚,很正面,很阳春白雪,极具前瞻性,但这并没有更深层地对位与契合于当下中国高端白酒消费的潜规则、潜文化、潜价值,要知道很大一部分人当初消费水井坊让水井坊迅速崛起主要是出于它白酒第一坊价格最贵的潜心理。现在它最贵的价格如当初酒鬼一样早已被打破了,形势变化更大了,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洞察,中国高端白酒的消费群到底需要什么文化,解码中国高端白酒的消费文化,抓住本质,把握核心,不然水井坊会浮于表面,飘起来,影响水井坊的进一步发展。

请探究分析一直感觉很“土”的茅台为什么近几年能反超五粮液,其品牌位能、品牌势能、品牌市值、品牌地位和营销动能不断升高,将五粮液远远甩在身后?茅台聚焦专注的是不可复制的国酒文化和年份文化,往物以稀为贵的深层和高层走,权贵阶层推崇它,特别是军队和官方权威人士;而五粮液呢,是不断稀释不断复制的功利文化和规模文化,往炫富而骄的浅层和俗化走,以前是暴富和新富阶层推崇他,而现在这个阶层已分化,整个中国的潜趋势是富人趋贵,要既富且贵,要社会地位和荣誉。两者道不同,结果和未来也会不一样!

郎酒:神采飞扬中国郎

作为中国酱香酒的绝代双娇,郎酒与茅台并称“酱酒姊妹花”,隔河守望,随着酱香白酒的特殊口感被打上贵族化口感的标签而被追捧,再加上老大茅台不断向上提升带来的效应和空间,郎酒实质上已主动扮演老二的角色和责任,在门派老大茅台不出现的地方站出来,主动上位成为中国脊梁式品牌,紧跟重大事件,弘扬时代精神,比如连续投播两届奥运广告、连续冠名“郎酒之夜·CCTV体坛年度风云人物”颁奖盛典、冠名香港回归10周年“香港明天更美好,神采飞扬中国郎”庆祝盛会、慰问驻港部队、慰问茅台培育的喜爱酱香的各大人民军队! “越是经济低迷的时候,越是做品牌的时候,品牌胜出的几率也越大。”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郎酒集团却毅然再斥重金投标央视,以近1.12亿元中标CCTV两个独家冠名:2009年“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独家冠名和2009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独家冠名!

“所贵者胆,所求者魂”,以事件行销,打造领军品牌,创造标杆效应和灯塔效应,是白酒新贵们“取势、明道、优术”的崛起之路,因为在这样具有象征性的重大时刻,国酒茅台、五粮液似乎从来都是缺席!这是新锐高端品牌提升品牌位能,进入荣誉殿堂和目标消费者心智殿堂的最好时机。

作为最活跃、最明道的抢跑者,“品牌升空,营销落地”,郎酒2008年销售已达20亿元,更重要的是其“酱香典范”的红花郎这几年气势如虹,已超过水井坊的销量!而超高端运作的30年红运郎、50年青云郎、百年郎酒,比茅台更具神奇指数的酒质、更高级美感的大气包装(全都赢得世界之星大奖),已越来越多地赢得权贵阶层的推崇和口碑!成为政务、商务关系用酒的新贵。

未来的郎酒要请美国最顶尖的创意设计团队,花10亿元利用原产地二郎滩的天生美景和创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天然藏酒宝洞,打造全球第一酒窖,集观光、旅游、酒文化为一体!大师预言:基于与茅台一样的不可复制的血统基因和神奇指数,郎酒品牌可做到第二,合盟第一茅台,永不言第一,但进入第一序列,前三位超级品牌。

剑南春:善藏锋者成大器,

善饮者饮剑南春

剑南春藏锋藏得太深,以至于自己都破译不了走向高端的密码,推出金剑南和东方红都没红起来,只能是圈点钱,然后自慰以耐心成就品牌,推出15年年份酒,“标准100%,够年份”,但标准之战对茅台、五粮液、郎酒等名门望族的年份酒而言毫无心智优势可言,缺乏创意和美感的广告也不能说服消费者心智,再加上川酒受震,剑南春年份酒综合损失不小,所以剑南春要成大器的路还远!另外品牌宣告“善藏锋者成大器,善饮者饮剑南春”也太深奥、太标榜,有自恋之嫌!

西凤:中国红,红西凤

作为中国的四大名酒之一,西凤正在复兴,在陕西主场和周边区域大有作为,还有待走向全国。

如果西凤注意到北京奥运8月8日胡锦涛主席宴请所有国际贵宾时,所有的大餐桌上摆着的不再是以往的龙凤呈祥,而是两条彩凤相伴时,不知会不会破译到品牌塑造的信心和密码!

凤才是和谐中国的吉祥物!凤才是东西方都认同的吉祥物!传说凤在最好的时代、最好的国度、最好的情景中才会“有凤来仪”,周文王时代是孔子最向往的最有道有德的时代,而这时“凤鸣岐山”, 有凤凰来岐山鸣叫,这正是在西凤酒的故乡!

西凤酒的核心定位“中国红,红西凤”显然还没有挖掘、提炼出最有价值的占位,红色营销过于浅表,也没有做到极致,特别西凤酒的包装缺乏像红花郎、红运郎、青云郎和洋河蓝色经典那样高级的设计和审美,凤是多美的东西、多极致的东西,西凤酒未来需要顶级的道和术的结合,像张艺谋打造的开幕式那样让世界刮目相看、让世界惊艳!

洋河蓝色经典:男人的情怀

中国绵柔型白酒领袖品牌,“男人的情怀”,第一款蓝色内外包装,第一次提出绵柔口感诉求,这是一个包装和定位创造的神话!短短7年的品牌塑造,年销售已超20亿元,让大家第一次懂得风格至上、审美至上、情怀至上、经典至上的感性营销的力量!蓝色经典的成功其实既得益于又对位于江苏人的性格和文化:儒雅、绵柔、温柔敦厚、追求生活品味和感性情怀!

9.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篇九

《中国大历史》的作者黄仁宇以其宏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来解析中国历史。之所以把它称为“中国大历史”,是因为中国在过去的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影响到13亿中国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它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他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实在需要很强的取舍功夫。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

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大历史之所以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黄仁宇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著述历程,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著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他是以一种全新的手法,从长远的社会、经济、财政、社会思想、官僚制度、地理环境等多种视角来观察中国历史的脉动。在历史的图景中为我们描绘出了历朝历代的大政治,大财政,大文化,大军事,大法令,而这些都是我们历朝历代兴衰的根本所在。在著作的意图上,作者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

压缩,构成一个简明而又前后连贯的纲领。在文字中,他还加了很多与欧美历史的比较,然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可见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状态描述,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因此,我们不必要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要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历史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在其中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中国大历史》从小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查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理念与制度的差距、行政技术与经济组织的冲突,以及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的分合。它不以一种民族狭隘的心理去看待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而是将中国的历史放在一个庞大的历史背景下来探讨,或者放在西方观点下来评价。黄仁宇一直在西方研究中国历史,因此它能更用接近西方的方式和观点来思考我们自己的问题,这也许就是这本书不同于传统历史书籍的原因所在。

历史不是偶然的,每一次历史转向的背后,都是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历史是需要客观评价的,这点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尤难做到,因为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添加自己的主观成分,但是当你读了这篇书以后你就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生动,形象,打破了以往教科书式的罗列,将历史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今日的现实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相对于今,当代的许多重要事件,在宏观历史来看都显得微不足道。如果将视野拉开,许多历史上经历

之事在今日仍然存在或发生。尤其是中国人的政治、官僚体然依然存在,读古验今、令人惊诧。

10.中国历史大盘点 篇十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西汉巩固。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隋唐完善。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北宋加强。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明清达到顶峰。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政治: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析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源于封建经济,由封建经济所决定。地主阶级运用这一制度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既要看到它对历史发展的进步作用,又要看到它对历史发展的消极作用。

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的衰落阶段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以及这两对矛盾总的发展趋势)。

联系我国现今国家机构的设置,掌握我国中央机构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主席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属于司法机关体系。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与历史上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并掌握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2.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历史: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分封制:西周把王族、*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军*授爵: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皇帝制: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赢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士族制度: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官吏的“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晋,东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

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沿用并使之完备。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政府工作效率。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真好记学习网

http://

行省制: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八股取士: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的见解;文体死板地分为八个部分。八股取土鼓励只知埋头读书,不讲究实际学问的人,旨在为皇帝培养忠顺的奴仆。政治: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理解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是阶级对立和斗争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西周的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反过来巩固井田制。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士族制度的产生、发展、衰落消亡的过程和科举制度产生的必然性。

3.古代著名的改革

历史: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王莽改制:公元8年改制:王田私属,不许买卖;多次改变币制。改制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后周周世宗改革:采取措施开垦荒田,取消苛捐杂税,重视兴修水利,整顿军队,严格纪律。后周力量增强,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金世宗改革:提倡开荒,利用黄河故道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种,遇到荒歉年,减免租税。改革使北方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对于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的评价要坚持如下标准: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坚持历史的标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理解古代的改革变法。运用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辩证关系分析认识王莽改制。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被废除,表明改革的复杂性与曲折性的道理。理解我国古代的改革与现今的改革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联系有关时事,了解如何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深化农业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进而掌握改革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现实意义。

4.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历史:在我国古代曾出现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而出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盛世局面。在封建盛世时期,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主要有: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及清代康乾盛世。封建社会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新王朝的建立者体验了农民战争的威力,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及时调整统治政策;开明封建帝王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及其勤政和知人善用;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繁荣。封建盛世一般出现在封建王朝的初期或前期,当社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以后,封建统治者又开始奢侈腐化,政治黑暗,加剧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这是由封建帝王作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他们的统治永远是建立在压迫剥削农民的基础上的。他们实行严刑苛法、残酷压迫农民是为维护其腐朽统治。他们鼓励发展生产,调整统治政策也是为维护其统治服务的。

政治:我们对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认识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在封建盛世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繁荣,在客观上有推动我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一面;但也要看到尽管处于封建盛世,封建社会的各阶级地位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农民阶级受剥削受奴役的地位丝毫没有改变,封建统治者虽然也推行宽舒的政策,但从本质上讲是为缓和阶级矛盾,从而达到为维护其长久统治而服务的。

运用现象与本质的观点认识:即使在封建社会的盛世,农民也不能摆脱受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地位。

运用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识:隋亡唐兴的原因;开元盛世是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的新发展。唐代兴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贤则昌,失贤则亡。对我们今天的人事干部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用人要用德才兼备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则危害严重。

对康乾盛世的认识:从中国古代历史纵向发展看来,是值得颂扬和自豪的;但从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看来,对其评价则真好记学习网

http://

不宜夸大。

5.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历史:我国封建社会历时2300多年,其中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并且在处于分裂状态的700余年中,还出现过许多局部统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统一共四次九朝,即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其中统一时间最长的是唐朝,计289年,最短的是秦朝15年。

促成国家统一的因素有: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尽管处于分裂时期,但局部或某些割据政权的经济仍处于发展之中,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分裂时期客观上存在着民族频繁交往,民族融合增强,有利于后来的统一;每个分裂时期的后期,割据政权数目减少,或某些力量的衰弱和某些力量的增长,为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方便;意识形态对统一所起的积极作用;杰出历史人物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在统一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封建社会的分裂共有三次: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宋、辽、夏、金时期。

国家分裂的因素有:由于政治黑暗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及阶级矛盾激化,导致中央集权统治力量的衰弱而无力控制地方;地方割据势力膨胀而最终压过中央集权力量;或由民族矛盾尖锐所导致。

政治:纵观历史上的统一,实施统一的统治者往往采取综合准备和切实可行的方法。这对我们今天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发展经济实力,为统一奠定坚实基础;争取政治优势,为统一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增强军事实力,为统一提供可靠的保证。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对于历史上的分裂应持全面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看到其危害,又不能忽视分裂时期客观上存在的有利于统一的积极因素。

联系台湾问题,批判“两国论”,坚决反对台独的图谋。掌握我国对台湾问题处理的基本原则:只要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什么都可以谈和“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含义。

形成正确的认识,自觉拥护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一切分裂势力和行为。

6.著名君主的政绩

历史: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君主。他们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改革弊政、及时调整统治政策。他们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古代社会的进步。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经济;和亲匈奴,改善民族关系。

汉武帝:加强皇权,解决王国问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派张骞通使西域,发展同西域少数民族的关系。光武帝刘秀:提倡节俭,减轻赋税,释放奴婢,整顿吏治。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凋整统治政策;善于纳谏,知人善任;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重用人才;促进唐朝经济继续发展;设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疆。

元世祖:实现统一;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发展;实行行省制度,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明太祖: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康熙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藩王的土地归现耕种人所有;维护国家统一,平定叛乱;维护国家利益,抵御外族侵略。政治: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系统、辩证,要看其主流。因此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把历史人物置于历史环境之中,坚持历史的观点;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肯定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又要克服英雄史观;对历史人物的*、过要具体分析。

7.古代考试制度

历史: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与选官制度。

两汉魏晋时代的察举制度与九品中正制导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权地位的形成。隋唐实行科举制,其进步意义在于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宋代科举制比唐代有所发展,表现为“乡、省、殿”三级考试成为定制。

明代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前期承袭明代制度;1905年清政府制定了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标准及方法途径也各不相同,但它们却有相同的作用,它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向前发展曾起过巨大的作用。

政治: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真好记学习网

http://

任人唯亲、姑息养*则危害严重。

我们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观念。

用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变革和发展。

联系我国当前推行的考试改革,明确考试改革体现了组织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国家职能。

我国的考试改革要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原则。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古代的考试制度和现在的考试改革有着本质的不同。

“十五”期间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考核评价、流动配置、激励监督的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

8.历代疆域的变迁

历史: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疆域的变化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因此了解历代疆域变迁的历史,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光辉业绩。商朝: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秦朝: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唐朝: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清朝: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的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其形成过程中,汉族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而少数民族为统一疆域的形成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历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统一疆域的形成。历代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的疆域。封建社会的后期,落后腐败导致了大块中国国土的沦丧。地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古代疆域的变化状况,并能正确识图,掌握重要朝代疆域的四至。能在地图上正确识别我国现行行政疆域,特别是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的地理位置。

政治:了解历代疆域的变迁,要求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各族人民,更加珍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坚决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径。

在新时期,我国通过平等友好的谈判,与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根据我国政府与英国、葡萄牙政府达成的协议,香港、澳门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

我国政府多次声明: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侵犯。

9.古代都城

历史:一个国家的都城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地,它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多数情况下,又是这个国家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可以说,都城是一定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六大古都及当时名称: 西安:西周(镐京);西汉、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长安)。洛阳:东周(洛邑);东汉、曹魏、后唐、西晋、北魏(洛阳)。开封:魏国(大梁);后梁(开封府);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东京)。北京:燕国(蓟);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南京:东吴(建业);东晋、南朝(建康);南唐(江宁府);明(应天府)。杭州:吴越(杭州);南宋(临安)。

在古代历史上,统治者从统治需要出发,有过七次重要的迁都: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宋金议和以后,金把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公元1421年明政府把都城迁到北京。

后金夺取了辽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后,把都城迁到沈阳。公元1644年清政府迁都北京。

地理:古代都城一般都设在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地区,以便取得所需要的粮食和物资。

西安、洛阳、开封这三个早期古都皆位于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平原广大,土地疏松,便于早期开发。唐代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自唐后期五代起,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所在。南方由于经济地位上升,政治上的重要性也不断上升,开封靠近江淮,也便真好记学习网

http://

于控制作为国家经济重心所在且容易闹分裂的南方地区。

元朝、清朝定都北京,则主要是在民族斗争的背景下产生的。明政府迁都北京,也与民族斗争的背景分不开。

政治:值得欣慰的是,六大古都经过许多次重建再重建的艰难历程幸存下来,有的发展成为我国今天重要的大城市。古都及其文化古迹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产物,是残留至今的古老文化的精华。

古都的旅游资源日益得到重视和开发,古都以新的面貌迎接海内外游客。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我国经济的又一增长方式。河南省利用旅游资源优势而开展的郑州、洛阳、开封“三点一线”文明景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中原大地又一闪光的经济增长点。

10.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历史: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虽不尽相同,但我们探析古代经济发展的共性因素,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一定时期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的变法、改革。科技:劳动人民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政府推广优良品种;历代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可以指导人们直接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劳动,相互学习,提高生产技术。

政治: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靠政策、科技和人民辛勤劳动,这对我们现代化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农业发展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农业的资金和物质投入,还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

工业发展主要是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增强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体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当前要突出抓好几个环节:继续推进政企分开,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形式,对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面向市场着力转换经营机制。企业要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经营管理者。同时还要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联系有关时事,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正确理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困难以及应如何加以解决。

11.历代经济政策

历史:纵观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统治者如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及发展生产的政策,就能调动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促进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秦国: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士兵复员生产,归还逃亡者田宅;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田租。东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

三国:蜀国诸葛亮实行减轻赋税、奖励农耕政策;曹魏重视保护农桑。南北朝;刘宋比较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北魏推行均田制。唐朝: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明朝;明初奖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清朝:奖励垦荒;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

政治: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原理分析认识古代的经济政策:历代经济政策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当这种调整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时,则促进当时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运用主现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辩证关系分析认识历代经济政策:从动机上看是为发展封建经济,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但在效果上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符合人民和国家利益,因此应当给予充分肯定。联系:“十五”期间,我国实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理解我国农业政策的得当与稳定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联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税费改革,理解税费改革体现的政治、经济、哲学原理。

农村税费改革体现的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体现国家的对内职能;体现党和国家依法治国的原则;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的原则。

农村税费改革体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体现税、费作为国家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与不同;体现国家宏观调控职能。农村税费改革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的原理。

12.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发展

历史: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尺度,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物质标志。旧的工具被淘汰、新的工具诞生,实质上真好记学习网

http://

是古代生产力进步的具体表现。

原始人群:使用打制石器、天然火。

氏族公社:使用磨制石器、弓箭,人工取火。夏朝:用木制耒耜播种,用石刀、蚌镰收割庄稼。商周:制造和使用青铜器。

春秋:铁器用于农业生产,出现牛耕。战国:更多地使用铁农具,推广牛耕。

西汉:普遍使用铁农具、耦耕,出现马耕,使用犁耕法,用耧车播种。东汉: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冶铁,制造农器。三国:曹魏马钧发明翻车,用以灌溉、排涝。唐朝:创制曲辕犁、筒车。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

政治:纵观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发展:新工具更加推动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因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古代经济的发展中已得以充分体现。

历代生产工具的发展与改进,是以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并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行为,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的哲学原埋。

生产工具的发明,体现了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可以正确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来改造世界。

联系有关时事,理解我国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而提出的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工程的重大现实意义。“十五”计划期间,把科技进步作为又一强大动力,使科教兴国战略真正得以落实。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理论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学原理。体现:联系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深化、发展的哲学观点。体现国家机构履行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的政治原理。

13.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历史:我国水利建设历史悠久,经过劳动人民三、四千年百折不挠的努力,修建了许多伟大的水利工程,并且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治水经验。

灌溉工程: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在咸阳附近开凿了郑国渠,灌溉田地400万亩;汉武帝时,在关中郑国渠上游南岸凿了六道辅助渠道——六辅渠,又开凿了白渠;唐朝时,在黄河、长江流域开凿一系列灌溉渠;王安石变法期间,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灌溉农田。

运河工程:秦政府为解决运军粮的困难,派史禄开凿灵渠,沟通湘水、漓水;隋炀帝于605年下令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元世祖时,为解决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

历代治黄工程:禹用疏导的办法把洪水引到江河里再流入海洋;西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唐朝在黄河、长江流域修筑旧渠和堤塘;元世祖征发军民治理黄河。

海塘工程:为防止潮汐灾害,五代十国时,吴越在钱塘江边修筑海塘,使万亩水田免于水患。地理:掌握重大水利工程的位置以及重大水利工程的特点和受益地区的地理状况。

联系南水北调工程,明确南水北调计划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并分析华北平原供水紧张的主要原因。南水北调是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改变水的空间分布;是利用水循环和水平衡规律,化害为利。我国已修筑了“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工程,开始改善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联系有关时事,了解要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必须努力实现四个目标:围绕洪水的威胁,确保堤防不决口;围绕水资源紧缺问题,保证河道不断流;围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实现污染不超标;围绕泥沙淤积问题,确保河床不再抬高。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十五”期间,要把节水放在突出地位,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价体制,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水污染防治,搞好污水处理和利用。加紧南水北调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

政治:古代人类治理大河、修筑水利工程,体现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的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的哲学原理。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体现人们正确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切实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开发利用水资源也应按经济规律办事,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准则,遵循政府宏观控制、股份制运作、企业化管理、用户参与的原则。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体现国家对内职能及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原则。

14.古代的经济重心转移

历史: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从战国到两汉,这里一直比南方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从魏晋开始,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以后,南方逐渐超过了北方。宋都南迁后,南方成为中国经济重心所在。

真好记学习网

http://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北方长期战乱,破坏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则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统治者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重视发展生产。

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明显特征:北方人民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掌握不同时期江南开发的状况,江南开发的过程就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地理: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还可以从地理角度来认识:气候影响,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气候。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种植,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

江南多以平原丘陵区为主,土层深厚,易于开垦和操作。茶树、甘蔗、柑橘这些经济作物更是适宜在江南种植。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的烧毁森林、滥垦荒地造咸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减少。交通运输及对外贸易也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是当地所在的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结合上述原因和联系有关时事理解,在我国当前的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是辩证统一的道理,应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不是经济重心西移,而是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15.古代历史上的西部开发

历史:我国古代历史上曾进行过几次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政治上加强了统一,经济上促进了发展,对我们今天的西部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揭开了中央政府开发和治理边疆的序幕。

西汉:组织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驻扎军民,修建城堡及交通设施,保证西部边境安全与丝绸之路的畅通;实行宽松的民族政策,西汉朝廷基本上不向当地各族人民征收赋税。

唐朝:在西域建立和完善军政管理机构都护府;着眼于综合开发,各方面建设相辅相成;实行租佃制和分成制,军事上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利益,不搞民族歧视。

元朝:对西域开发治理,实行全方位开发;实行军屯、民屯,促进冶炼业、纺染业的发展;统一货币,并实行轻徭薄赋政策;还重用少数民族人才。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正式归入中央版图。

清朝:平定分裂分子噶尔丹、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并巩固对西域和西北、北方地区的统治;在边疆地区以军屯、民屯等形式大规模开发荒地,发展经济;重视发展商业,积极发展民间商业,以低关税吸引外商从事贸易,并撤关卡,鼓励新疆商人到内地经商。

地理:了解不同朝代的疆域范围以及对边疆地区如何管辖;了解古代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分布、生产生活状况及地理名称的演变。

联系我国现在实行的西部开发,了解西部六省三区一市的概况。

西部地区区域辽阔,占全国面积的55%;西部地区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50%以上,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草原面积占全国的55.9%,森林面积占全国的36%;矿产资源中钛、铜、汞、铅、锌储量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蕴藏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丰富。

西部地区旅游的景点:丝绸之路遗迹、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兵马俑、都江堰工程、布达拉宫等。

政治:我国现在的西部大开发,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而实施的重大战略,体现了国家在经济上的宏观调控职能,是资源配置中的重大经济问题。西部开发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西部开发必须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西部开发对扩大内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东西部优势进行互补,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

对西部开发的同时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规律与认识能动性的关系。西部广大人民群众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以尊重规律为前提保护好生态环境,按规律办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西部开发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它关系到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的巩固。

西部开发的实施,体现了国家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西部开发,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真好记学习网

http://

16.古代的人口迁移

历史:人口对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古代中国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人力是当时生产力的主体,是小农经济的支撑。古代人口的迁移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同时也丰富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

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二是北人南迁,由人口众多的黄河流域迁向人口稀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是内地人流向边疆地区,大多由政府组织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四是我国古代有很多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海外谋生、居住,形成华人外流。五是在长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少外国人来华经商定居,形成外族内流。

人口迁移的原因: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人南迁;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统治阶级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也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人口被迫迁移。

人口迁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高了各民族的素质;促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使人口分布趋向合理;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南洋经济文化的发展。地理:现在,国内移民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城市化和国土开发两种情况。

我国省区间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一是国家有组织地从东部地区的城市调出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和边疆地区的建设;二是东部农村人口移向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等地,农村人口省区间迁移主流是自发移动。

了解我国建国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出区、主要迁移方向以及近年来民工迁出区和流动方向。政治:联系古代人口迁移和当前民工流动,认识充分利用外来劳动力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要辩证地分析认识民工流动问题:各地组织有序的民工流动,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民工盲目无序地流动,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如加重城市和交通负荷,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因此需要做好有序的组织引导工作。

17.古代的对外贸易

历史:在古代,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开拓了辽阔的疆域,而且对外贸易也很发达。古代的对外贸易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对人类生产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西汉时,由于西域交通的沟通,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运到西亚大秦。

唐代对外贸易兴盛。唐都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对外贸易经陆路和海路与亚洲、欧洲各国往来。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贸易的重点是亚洲,交往对象主要是朝鲜、日本、天竺、波斯、大食等。

南宋造船业进步,罗盘针应用于航海,对外贸易大大发展,对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元朝对外贸易更加繁荣。

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明朝海上贸易的发展。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古代对外贸易开始进入萧条时期。

古代对外贸易的启示: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地理:了解古代对外贸易的路线:丝绸之路及唐、宋、明对外贸易路线,并能识图。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古丝绸之路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成为现今著名的旅游景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敦煌莫高窟、楼兰古国遗址、罗布泊遗址等。

政治:唐朝对外开放,国力强盛;清代闭关锁国,积弱积贫。这说明国家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重大。联系我国对外开放有关政策,充分说明党的决策的正确性,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经验表明:坚持对外开放是发展经济、振兴祖国的必由之路。

“十五”计划期间,为适应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加入世贸组织,二是进一步发展出口贸易,三要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四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比较有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

18.古代交通

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发展水陆交通的优越条件,勤劳智慧的古代中国人不仅写下了陆路交通的悠久历史,而且开创了水路交通的光辉历程,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谱写出世界古代交通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真好记学习网

http://

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历程:先秦时期我国古代交通初具规模,陆路修筑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水陆交通不仅利用黄河、长江天然水道,而且相继开凿了胥河、邗沟、鸿沟等人工运河。

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秦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挖掘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汉朝开辟了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海上航线。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唐都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和中心,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沟通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水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宋元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鼎盛时期,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继续开挖运河。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明代出现造船高蜂,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以后明清两朝相继实行了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地理:了解汉、唐、元、明四朝对外交通的状况,并能识图。掌握秦朝史禄修建灵渠,沟通湘水、漓水,接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掌握丝绸之路路线及沿线历史文化遗迹。

隋唐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连接涿郡、洛阳、余杭。长四千多里。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组成。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省。元朝运河:重新开挖通惠河、会通河。同学们应能识图。

政治:古代劳动人民开凿运河,加强我国的南北交通体现了:人类在认识掌握水流变化的规律和属性之后就可以利用水流的属性和规律造福人类的哲学原理。

近年来,京杭运河水位较低,应通过增加从长江引入京杭运河的水量来提高水位。运河沿途出现乱收费、超载现象,应通过制定完善内河航运的法规、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杜绝乱收费现象、规范市场管理行为来加以解决。

“十五”期间,党中央要求西部开发要依法把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主要交通干线建设好,发挥中心城市集聚*能和辐射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培育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海经济带和南(宁)贵(阳)昆(明)等经济区,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中部地区要以主要水陆交通干线地区为重点,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带。

19.中国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历史:我国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幅员广阔、资源丰富和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祖国、共同缔造祖国文化的过程中融汇为伟大的中华民族。汉族最先开发了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和中原地区。匈奴、鲜卑、突厥、回纥、蒙古族先后开发了蒙古地区。西域各族开发了西北地区。黎族最先开发了海南岛。高山族最先开发了台湾。藏族的祖先吐蕃最先开发了西藏地区。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最先开发了云南一带西南地区。东胡、靺鞨族、契丹族、女真族、满族先后开发了东北地区。

地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以及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掌握不同时期少数民族名称及活动区域的演变。

政治:掌握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表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的边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联系有关时事认识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

“十五”期间要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结合西部大开发进行认识: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

20.古代民族融合

历史:民族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它是在不同民族间经常出现的经济、文化及生活习俗相互交流、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的过程。民族融合的形式:

第一,民族迁徙。魏晋以来,一些少数民族大批内迁,他们和北方汉族人民杂居相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地区等等。

第二,联合斗争。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使民族联系更加密切。第三,友好交往。特别是在我国古代的大统一的局面下,在和平的环境中友好相处,融合加速。第四,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第五,“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人吐蕃同松赞干布结婚。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从此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回纥的首领骨力裴罗接受唐朝“怀仁可汗”封号。713年,唐玄宗真好记学习网

http://

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第六,兼并战争促进民族融合。春秋时在诸侯争霸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

民族融合的几次高潮:

第一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并形成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国坚持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汉族和山越族共同生产,开发江南。东晋时,匈奴、鲜卑、羯、氐、羌族内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

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民族融合的特点:

第一,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第二,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第三,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

第四,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第五,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第六,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

政治: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古代少数民族的演变及民族间的融合。

理解并掌握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坚决反对和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和民族极端主义。

21.古代的民族政策

历史:所谓民族政策是指统治民族对被统治民族处理关系的策略。总的来说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是民族压迫政策,但在有些王朝,有些开明皇帝在位期间也实行过一些开明的民族政策。历史上的开明民族政策:

三国时,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官员,对南中实行羁康政策。南中地区实际上已成为民族自治地区。

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适应封建化的趋势,实行向先进的汉族学习的政策,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结果既巩固了统治,缓和了民族矛盾,又促进了统治民族的封建化。唐朝中央政府承认周边各族在政治上的“自治权”,不直接干涉各族的内政,各民族的地方官吏由本族的统治者担任。唐政府对少数民族首领册封很多。许多民族地区实际上是唐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947年契丹改辽后,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便决定“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实行辽境内南北不同的统治政策,这实质上是古代的“一国两制”。历史上的民族压迫政策:

西晋王朝对内迁各族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逼迫内迁各族人民纳税、当兵,甚至将之掠卖为奴隶,不少人破产后沦为流民。

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规定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权利。在民族压迫下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清兵入关后才过两年,政策就突变,开始强制推行一些民族压迫政策。其中主要有“剃发、衣冠、圈地、投充、逃人”五事,在战争中还多次发生屠城之事。

政治:运用主现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辩证关系分析认识古代开明民族政策。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古代开明的民族政策。运用现象和本质关系的原理分析认识古代的民族压迫政策的本质是阶级压迫。阶级矛盾以民族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三项原则。

尽早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因此,要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势力,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奋斗。

22.民族首领和民族使者的杰出贡献

历史:在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民族首领和民族使者,他们顺应历史潮流,对本民族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密切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杰出贡献。

鲜卑族的杰出政治家、政治家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建议而实行一系列汉化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真好记学习网

http://

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提倡农耕、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并逐步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位期间,契丹还创制了文字。

党项族首领元吴仿照宋朝制度建立官制兵制,并任用一些汉人担任重要官职。当时,西夏还创制了文字。

女真首领金世宗,利用黄河故道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种。有的地区遇到荒歉,政府便减免那里的租税。金世宗执政期间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西汉张骞通西域使西域的经济文化同汉朝的交流得以加强,同时张骞也为促进西域各族的发展、进步以及与汉族的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他在西域活动了30年,不但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而且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使吐蕃和内地的联系不断加强,唐朝的许多酿酒、制磨、造纸墨的工匠来到吐蕃,养蚕技术也传到那里。这为发展吐蕃经济文化、加强唐蕃的联系、促进汉藏友谊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唐朝鉴真和尚,应日本邀请出生入死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友好作出了积极贡献。唐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印度,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地理: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及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人文景观。

政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也要肯定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他们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张骞、班超通西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都历尽艰辛,他们的执着和奋斗精神,对青年一代有很大的教育价值。青年一代要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为促进祖国的发展和世界文明与和平的进步而努力学习、工作;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远大抱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主动地落实在行动上。

23.古代的民族战争

历史: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它是一定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

反对民族压迫掠夺的战争: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迎击匈奴的白登山之战;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的漠北之战;12世纪初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率众抗辽;1129年韩世忠在黄天荡堵截金军的战争;1140年岳飞抗金的堰城大捷;1449年,于谦抵抗瓦剌进攻的北京保卫战。这些战争维护了边境安全,打击了少数民族贵族南下掠夺,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的、进步的战争。

反对分裂、平定叛乱的战争:唐朝初年,太宗大败东突厥的战争;1690年、1696年康熙帝两次亲征噶尔丹,平定噶尔丹分裂势力;18世纪中期乾隆帝派兵镇压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和小和卓叛乱。这些战争平定了叛乱,维护了边境的安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正义的、进步的战争。

民族争霸、征服战争:春秋战国争霸战争;楚汉战争;东汉末年军阀混战;383年淝水之战;唐末藩镇之间混战;五代十国各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1125年金灭辽;蒙古政权西征,11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这些战争造成社会动荡或国家分裂,广大人民群众被迫卷入战争,饱受战乱之苦,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因此是非正义的、反动的战争。抵御外国异族入侵的自卫战争:1561年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台州九捷,俞大猷的抗倭斗争;1685年和1689年两次雅克萨反击战;1662年郑成*收复台湾。这些战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政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认识古代的民族战争。任何民族的统治者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进行的战争都是进步的;各族人民为反抗剥削压迫而进行的斗争都是正义的。相反,民族政权之间为推行民族压迫掠夺而进行的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具有正义性质的民族战争,在解决民族矛盾、促进统一、推动历史进步方面曾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但它和非正义战争同样地要付出很大代价,最终遭受灾难的是各族人民。

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这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在集中力量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必须积极推进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实力。

24.四大发明

历史:在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中,闪耀着四颗光彩夺目的巨星。它们都是由中国人最早发明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它们对人类的科技事业和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历史作用。

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初年已有用于书写绘图的纸,人们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造纸术后来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印度、阿拉伯。唐朝时,阿拉伯人将造纸术经北非传入欧洲。

真好记学习网

http://

印刷术:隋唐时候已有佛经、日历、诗集雕版印刷品,868年印刷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发明陶活字印刷术。元朝出现了锡、木、铅、铜活字印刷术。后来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指南针:战国时,我国人民已经发现了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造了用以指示方向的“司南”。后来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朝《千金方》中记载了制火药的方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用来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当时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明朝时采矿开始用火药爆破法。元朝时,火药和火器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政治:四大发明固然值得我们中国人自豪,却不应骄傲自大。相反我们有许多反思的地方。找出原来先进的中国后来沦为落后的原因时,我们并不自卑,相反应该激励我们。

鲁迅先生曾说过:外国人用火药制造了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受明、清当时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经济水平、人的观念的限制,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没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及科技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性。

新时期,我国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一要积极椎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研究,二要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持,三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25.古代的天文历法

历史: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天文学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辉。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传我国夏朝时就有历法。我们今天的农历也称夏历。商朝沿用夏历,把月亮的一次圆缺作为一个月,一年为十二个月;商人认识了许多星座,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37次日食,其中35次证明是可靠的。他们还测定了冬至和夏至的日期。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慧星并作了最早记录。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记录了800个恒星以及五大行星运行情况。当时还测定了一年中的主要季节。

《周髀算经》是编写于公元1世纪的一部天文著作。

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唐朝僧一行实测得到地球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的测量。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是一种先进、合理的历法。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对天象进行实际观测;精密推算出一年为365.2425天,编成《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他主持了元朝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最北观测点是北海(在今西伯利亚),最南的观测点是南海(在今西沙群岛)。

政治:古代人对宇宙的认识及杰出的天文学成就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人们也是能动地认识自然界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古人对自然和天文现象的观察研究体现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发挥主观能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今天,我们必须继承这些宝贵的科学遗产,不仅要大长中华民族的志气,而且更应该把我们祖先的这些光辉成就发扬光大。

26.古代医学卫生

历史:古代医学卫生也像其他文化科学一样,来源于劳动实践,智慧的古代中国人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方法。古代医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又一珍品。著名的医生:

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我国医生所沿用。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搜集民间许多灵验的药方,结合自己的实践,写成医学著作。后人尊他为“医圣”。华佗是东汉末年一位以治疗外科病而负盛名的民间医生。他制成了麻醉药剂“麻沸散”,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他还创作体操“五禽戏”,使人体许多部位得到运动。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被后人称为“药王”。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掌握了丰富的医疗技术和经验。他研读大量医书,走访很多地方,收集民间药方,采集药物标本,真好记学习网

http://

并虚心向药农和其他劳动人民请教。著名的医学著作:

《内经》是战国时编写的著名医书。书中叙述了人体的内脏部位和血脉循环情况,提出了病理学说,介绍了311种病候和汤液、针炙、按摩等方法。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书中记录了三、四百个药方,有许多至今还被广泛运用。书中阐述的中医学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唐本草》是唐高宗时政府组织人编写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著作。书中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000多个药方。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书中收录1800多种药物,其中新增药物370多种。对每种药物的产地、形状、颜色、气味、主治、*能等情况都详加说明。附有大量药物形态插图。载录1万多个药方。古代医学的发展状况:

战国时不但出现了著名医生和医学著作,而且有的医生采取了分科治病的方法。当时的分科主要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政治:通过古代医学卫生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倡科学态度。

古代医学成就体现了:人类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哲学道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古代辉煌的医学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实践的结晶。他们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类基因草图绘制完成,是人类科学史上出现的重大的突破。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新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方法,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和转基因动植技术来培育某种具有特殊*能的动植物。

27.古代体育

历史:作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也有着灿烂的古代体育。古代体育也同样表现出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古代的体育充满了龙腾虎跃的生气,给古老的民族不断注入青春的活力,使这个民族历尽千年的兴衰沉浮仍然保持着蓬勃的朝气。

秦汉时期,蹴鞠、角抵、击剑、秋千等体育活动在民间或军队中得到广泛流行。特别是蹴鞠这一运动受到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广泛喜爱。

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作体操“五禽戏”,以便使人体各部分都得到适当的运动。

隋唐时期,我国古代体育发展到空前兴盛的时代,摔跤、拔河、秋千、围棋等广泛流行。最盛行的体育活动是马球和足球,连女子也参加。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在唐朝时传到了日本。

我国古代体育运动丰富多彩,特别是季节性的民俗体育更是各具特色。春游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体育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天。北方地区的人们放风筝成为家家户户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荡秋千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儿童所喜爱。我国南方各地龙舟比赛,成为一种独特的民俗体育。登高也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拔河直到今天仍然是一种被人们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儿童的体育游戏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如:骑竹马、抽陀螺、踢毽子、跳绳等等。政治:我国古代辉煌的体育活动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可贵的创新精神。我们应把它发扬光大。

联系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的时事,认识: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将更大规模地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将更广泛地弘扬。举办奥运将会更好地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我国举办奥运会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交往,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将给世界各国的企业带来商机,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2001年8月我国成*地举办了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现出中国人民的热情、智慧、能力和责任感。青年一代应把奥运精神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为人类的和平、友谊和进步贡献力量。

28.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历史:我国古代出现了一系列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对迷信邪说、宗教神权的批判推动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

荀子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变化,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并使之为人类服务。

王充指出,日食、月食都有一定规律,打雷下雨都是正常现象,并非天降灾害。他批判迷信鬼神思想,他认为:人死了,形体腐朽,变成灰土,精神也随之消亡,不会变成鬼。鬼是不存在的。

范缜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去,精神也随之消失。

真好记学习网

http://

柳宗元认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与天命无关。他还认为,人类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并不由“圣人”的意志决定。

刘禹锡认为,天地都由物质构成,他还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即自然与人相互作用的观点。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他还重视实践对人的认识的作用。政治:继承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的优异成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联系时事,深入批判“****”邪教组织。

对“****”事件的处理,体现我国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的国家职能;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

依法取缔“****”组织体现了我国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的原则。

邪教不是宗教,而是一类邪恶的说教、邪恶的势力。依法打击邪教组织、惩治邪教活动有利于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封建迷信与宗教不同。应掌握我国独立自主、自办宗教的方针及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和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29.法家与儒家思想

历史:法家、儒家思想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君主专制;都顺应了历史上统一的趋势;它们代表地主阶级的意志,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

法家是反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流派。前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申不害,后期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主张“罢黜百家”,崇尚法治。“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之外,不论贵*,一律受法律约束。这在战国大变革时期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有积极意义的。法家思想被秦始皇接受,秦法尤其严酷。秦后历代,统治者的暴政遭到人民反抗时,便用严刑苛法镇压人民的反抗。儒家思想创始人物是孔子。主张“仁政”,反对“暴政”、反对残酷剥削、反对“非礼”等都是他思想观点的体现。儒家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和荀子。孟子主张行“仁政”、“保民”,反对诸侯混战,反对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荀子主张以“礼”治国,“礼”就是“制度、政策”,与“法”无甚区别。荀子还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观点。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学说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上的统一。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政治: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法家思想的进步作用及其在历史上的消极作用。运用现象和本质的原理分析认识儒家思想:统治者总是鼓吹儒家“仁政、德治”,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要求自己,顺从他们的统治,人民稍有反抗,则严酷镇压。统治者打着“仁政、德治”的旗号,实际上实行的是严刑峻法鱼肉人民。

我们今天倡导的“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同历史上的“法治、德治”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现在是要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必须按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以德治国就是要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奠定良好的伦理道德基础,有效地运用伦理调控手段治理国家。

法治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精神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不可偏废。这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它也是建设、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

以德治国体现了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国家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以德治国的核心。

30.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历史:中国是文明古国。张骞通西域后,开始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向中亚、欧洲,促进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更善于学习和吸收西方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促进中华文明。随着以汉帝国为一端、以罗马帝国为另一端的海陆两途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中国丝绸、冶铸和水利技术远播中亚、朝鲜、日本和欧洲地区。汉字也传入朝鲜。儒学经典传到日本。传入中国的有佛教、象牙、香料、宝石和多种植物等等。

唐、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一个迅猛高涨的新时期。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诗歌、汉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入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传入中国的有:印度熬糖法、天文、医学、音乐、舞蹈、佛教及祆教、摩尼教、占城稻等等。

真好记学习网

http://

明末清初,伴随着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相对自由活动,欧洲的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第三次高潮。明清之际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许多种文字流传国外。明朝时中国先进的技术、文化传人南洋。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明朝还引进欧洲的水利方法。明朝中后期外国传教士来华,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

政治:纵观历史上的对外文化交流,可以看出: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前提;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积极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趋势。

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会作茧自缚,不利于发展中华民族同世界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不利于学习世界各族人民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借以取长补短。

21世纪,人类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如人口、污染、现代病、民族极端势力、国际恐怖势力、跨国贩毒走私等。解决这些问题要靠全球的合作和综合治理。因此加强中外的合作、交流更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真好记学习网

上一篇:工程测量师实习报告下一篇:转变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