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社会实践心得(精选15篇)
1.参加社会实践心得 篇一
暑假里去参加了社会实践,这次的实践也是让我对于社会,对于自己都是有了一个更好的了解,并且也是在实践里看到自己所学专业的确是自己所选择的那样,并且也是找到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的确此次的实践收获挺多的,也是让我更加的明白,学习好了,就要去做才能转化为属于自己的能力。
实践的工作,虽然只进行了差不多一个月,而且有一周的时间还是学习培训,不过也是让我更加的了解,职场讲究的就是会不会做事情,学的快不快,对于努力,问题,并不是那么的重视,最终的结果才是更为重要的。而在工作里头,我也是认真尽责的去做好自己本职该做的事情,和正式的员工相比,我的任务相对轻松一些,但是自己来看,却是并不容易做好的,毕竟自己之前也是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同时也是我清楚自己作为一名学生,能力也是没有社会人那么的强,不过我也是尽力的去做,没出错,虽然效率不是那么的高,但是也是能做好了工作,同时通过和同事们的交流,我也是学到了很多工作的技巧,再去改进做好,一个月下来,自己也是把领导交付的任务完成,同时也是有超出,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也是进步很大。
工作中做好,不断的去学习,去感受职场中的竞争,也是让我更意识到学习是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做好目前的工作,同时也是要去想以后该如何,又是怎么样提升更好一些,而此次实践里头同事们也是教了我好多,让我更懂得了职场之中不但有竞争,其实也是有相互的帮助和学习,自己也是有些时间会去帮助同事,可能复杂的工作自己做不好,但是基本的一些事情也是可以让我来锻炼,去做到位,特别是在培训里面其实也是更加的清楚,做好一份工作也是流程挺重要的,而不是随便的去做就够了,而是要清楚明白这份工作究竟应该怎么样的去开展。实践的时间不长,但收获却是让我更加的意识到自己以后该走怎么样的路,又是哪些方面要不断的去提升的。
回到学校之后的学习,自己其实也是更加的有目标了,不再像之前一样的有些茫然,虽然大学的时间很多,但是之前的学习我更加的宽泛一些,而没有很好的针对性,此次却是让我也是感慨,的确找到一条合适的路,然后坚持的走下去,也是会让自己更为顺利更好的把自己的能力到职场里面去展现。
2.参加社会实践心得 篇二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作为当今的教师, 只有爱学生是远远不够的, 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老师, 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信息时代, 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非常多, 除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外, 读经典著作, 看时事新闻、阅读古今中外著作、了解天文地理等都可以获得, 而作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的教师, 更应升级为“创新型”教师, 教师要勤于学习, 经常充电, 提高自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水平, 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向发展, 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 经常觉得自己在教育教学上付出很多, 可成效并不显著。而通过这次培训, 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有了新认识。
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次国培, 让我真正领悟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学无止境”的真谛,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 应欣赏自己的职业, 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甘做学生的人梯, 具有一颗热爱学生真诚无私的心,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提高教学水平, 做快乐幸福的教师。上课是一门艺术, 除了有一定的知识外, 还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在学习期间, 无论是从思想上, 还是从专业上, 对我都有很大的提高, 专家们精彩的讲授, 严谨的教学态度, 爱岗敬业的精神,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自参加工作以来, 参加过若干次培训, 很多时候由于培训的内容以及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等原因, 对培训不太投入, 而这次培训, 却使人印象深刻。第一个专题张红老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论”就深深吸引了我, 她讲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实际上是指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确切地说, 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实质是教师首先提供一些资料,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 最终得出结论, 这体现了学生是一名发现者。之后还有邓谨老师的“以德治学德艺双馨”, 她讲到教师应乐教, 只有乐教, 才能获得对自己职业职责履行的内在满足, 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 进而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 化解各种矛盾, 提高工作效率,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孟全省老师的“现代职教发展与会计行业中职人才培养”, 陈玉春老师的“职业教育发展与政策演变”等, 使人听后受益匪浅, 让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全新的定位。
三优化教学方法
通过参加国培, 我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并对新时代的教学方法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它是连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 是优化知识发生的重要媒介, 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 更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收获知识以及能否健康地成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教学方法是“一支笔、一言堂”, 教师讲、学生听。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 仅认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是不够的, 我们还必须要探索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对此, 在国培中邓瑾老师给出了答案, 即要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方面下功夫。结合国培学习, 我认为, 教学方法的创新应参照学生的内部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 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并激发学生的潜能。如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论述了九大智能体系, 诚然, 这并非绝对的。然而, 学生具备不同的智能潜质是毫无疑问的。因此,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采用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 重点激发学生的2~4种智能, 如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 如此, 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非仅适用于儿童, 其实更适用于青少年。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引, 采用问题引导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客观认识“学习的含义”和“学习的方法”, 则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认为, 普通教学重视个性需求, 职业教育重视社会需求, 而现代教育观认为, 职业教育既重视社会需求, 又重视个性需求, 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成为“职业人”;从传统的重视理论教学转向重视实践教学, 从终结性的学习发展到终身学习, 打通了多种教育的渠道。另外, 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 多元化、多方位地评价学生等。
3.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刍议 篇三
我国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们对“小太阳”可谓呵护备至,各方面的关爱无所不用其极。孩子上学以后,在最大限度满足其物质需求的同时,家长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多少,在班内及年级位次如何。而对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即走出家门、校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则基本不予考虑或很少考虑。学校则被学生人身安全问题深深地困扰着,说到底是一个怕承担责任的问题。平心而论,学校也有学校的难处,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耽误文化课的学习不说,万一二出了安全问题怎么办?校长、班主任、领队老师可是脱不了干系的。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必须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角度看问题,而不能只是从个人利害关系的角度去看问题。培养不出胸有大志、勇于担当、洞察社会、德才兼备、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批人才,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会有美好的未来吗?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吗?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只有不断经受暴风雨洗礼的松柏,才能屹立于峻峰之巅。人类社会和自然造化之间是相通的,优秀人才的成长是必须经风雨、见世面的,是必须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历练成长的。而且,这个过程从中学时代就必须开始。
因此,广大家长必须转变观念、为孩子的长远和未来着想。读一读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吧,如果赵太后不同意送宝贝儿子长安君到齐国为人质,以换取齐国出兵救赵,并为长安君赢得一笔巨大的政治资本,那么,“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这个两千年前的故事值得现代社会中的广大家长深思和借鉴。我们不但要大力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社会各领域,了解社会,体察民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磨炼自己,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我们的学校要坚决从“怕”字当头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以“为国育才,舍我其谁”的气概和责任感,按照主管部门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立足当地实际,利用当地资源,积极稳妥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既要确保学生安全,也要注重实际效果,切不可图形式、走过场。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有收获、有体会、有感悟,不断激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校内、校外两个课堂双丰收。
4.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四
在过去高中的时候,尽管早有听说寒假工这样的事情,但事实因为学业过忙,却难去体验。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工作的体会,更让我从这样的体会中收获满满!现在,我对自己在今年寒假的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记录如下:
当学校的假期定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超市报道。因为有学长的推荐,在应聘上倒是没有任何问题。怀着激动又不安的心情,我在大一的第一次社会实践,就这样开始了!
一、工作情况
在成为了一名超市的临时员工后,我和几位同学在_阿姨的帮助下,来到了自己负责的岗位,牛奶的特卖区。阿姨是我们在工作中的老前辈,在来到这里后,她一直在教导我们,培训我们,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面,我们也很依赖她。但是当我们正式来到工作岗位开始工作后,_阿姨的职责也结束了,看着她忙碌的离开,我们心中也感到有些许不安。但是工作就是工作,我们不能在这第一战中就倒下!
在给自己鼓励后,我们就开始拿起扩音器,积极的在超市喧闹的饮料区为我们牛奶争得一席之地。
二、心得体会
在开始工作后,我们才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工作中,我们有的人不愿意喊,有的,没什么动力。这样即使自己兴致勃勃,也难以起到效果。在仔细的考虑后,我们将自己的职责划分,我在工作中负责接待,而另一名队员负责招呼。在我们仔细的分工后,效率提升了很多,而且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所以在责任心上也提高了很多。
三、收获总结
5.参加艺术活动实践心得 篇五
作为我们幼教中心的主任,沙老师的音乐活动总是能把握自如,给老师们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每次听她的活动,我总是能从中受到很多启发,看到自己很多还需努力、改进的地方。沙老师的艺术功底非常好,看她的活动,你会感觉很轻松、很扎实。《熊和石头人》的音乐活动,听老师们说是老教材上的一个活动,如果我拿到手里让我来上的话,可能就只会关注到幼儿的学唱歌曲以及动作表演上,看了沙老师的活动后,给我、给很多老师都会带来这样的思考和启发:音乐活动的价值是什么?《纲要》中提到的艺术领域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学会唱歌、学会表演、学会舞蹈就行了?
可能很多老师都和我一样,在音乐活动的执教上一直存在困惑和困难,一直没有更多关注孩子音乐素养的提高。其实,在一个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挖掘的点有很多,从《小老鼠与泡泡糖》,到《熊和石头人》这个活动,再加上以往听沙老师音乐活动的感受来看,可以是旋律的感受,可以是演唱的轻重,可以是倾听能力的培养,可以是节奏的掌握,可以是动作审美上的提升……每个活动,只要我们认真摸索、思考,都有很多有价值的点可以挖掘。
艺术活动中活动价值点的挖掘,是沙老师音乐活动给我的最大启发。认真对比自己以往对音乐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对活动中价值点的把握,真的是有很多地方还需要努力的。只有不断努力,多思考,多请教,才能在自己比较薄弱的音乐活动的组织、把握上有所进步。我牢记沙老师给我的启发,每次碰到音乐活动,我就会先仔细分析教材,看看教材中哪些价值点我可以充分挖掘,哪些细节我需要注意把握。应该来说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在这点上是有所进步的。拿音乐活动《小雪花》来说,根据这首歌曲优美、抒情的特点,活动前我就考虑到在活动中,我可以引导幼儿来感受歌曲旋律的优美,通过让幼儿观看雪花漫天飞舞的视频,和说说雪花是怎样飘落下来的来让幼儿自己发现该如何演唱这首歌曲(即要轻轻地、柔柔地来演唱)以及如何用动作来更好地表演歌曲。正因为有了对活动的思考,对教材价值点的挖掘,才能让我在这个活动中较好地把握住方向,较好地带领幼儿感受歌曲、学习歌曲,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6.参加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心得 篇六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哭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李源潮 2014年7月18日,根据县直工委2014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安排,来到六朝古都的南京参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发展动力”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依次参观了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山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给我的心灵极大的震撼。纪念馆地上都铺上一层鹅卵石,光秃秃一片,荒凉、颓废,给一种悲凉的氛围,正对门,一个巨型雕塑,上写着“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印入眼帘,让人心生凄凉。远处,一个巨大的吊钟静穆地立着,有人说是象征着和平的“和平钟”,在我看来,更像着一个警示钟,警示着国人: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要被欺。
走进纪念馆内,光线阴沉昏暗,黑黝黝的如入鬼蜮,1937年12月13,惨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在此,70多年之后,我来到此地,仿佛还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着屠杀的血腥气,仿佛还能听到被屠杀时手无寸人们的哭声一片,还能看到一个个为人父人妻人母人子女的人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
纪念馆的图片,大部分都是展示日本军那惨绝人寰的暴行: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种种兽行,任何语言文字都不能描绘其中一二,看到这,我心里在流血,我的眼里噙着泪水,我那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我那饱受战争蹂躏的父老乡亲,你们为何生在这积贫积弱的中国啊。
纪念馆的图片中,还有一些抗日中国将领图片展示,例如国民党将军唐生智之类,展览的目的是表彰国军的顽强抵抗,歌颂抗日救国将士艰苦奋战。但在这些所谓的抗日将军的画展前,我丝毫不能产生敬意,反而对他们心生一些鄙夷: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两军相逢勇者胜,平时不加强军事训练,将官们整日花天酒地,争权夺利,中饱私囊,生活荒淫无度,难免战时不堪一击,弃城而逃。
据说南京大屠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溃逃的士兵混迹于平民百姓之中,看到这里,我真感到不安与可悲了,一个没有信仰,一个没有训练有素的军队总是一盘散沙。只是可怜那些无辜的贫民,可怜那些逃去的主帅的士兵,只能作日本人充当屠杀的活靶子,在纪念馆内,看到万人坑内人的头颅骨,看到纪念馆整块墙用楷书写成的三十多万遇难人的姓名时,不禁喟然:生命出现是极其偶然的,人的生命是极其宝贵的,这样美好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在茫茫宇宙中,是谁夺去你们的生命?是日本人,还有软弱无能、贪腐成风的政府。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我遇难的同胞啊,何必
你们生在这腐败的中国,生在这内战英雄、外战狗熊的20世纪三四十代的中国。
走到外面,天空也变得明净空旷,在纪念馆的出口阶梯上,一个年轻的母亲,正开怀喂着孩子的奶,小家伙安静地躺在年轻妈妈怀里,微眯着眼镜,一副恬静幸福,这孩子及其母亲是幸运的,她们能生活在这个和平的时代,她们能生活在盛世的中国,这时,一股带着白玉兰花香的清新风扑面而来,我浑身打一个激灵,我心里的阴霾也一扫而去了。感到活着真好。
如果是小时候写作文,此文写到这,也可算勉强敷衍了一篇作文了,但是,我是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还有些话要说,心中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迪?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和平从来都是需要强有力的国力和国防科技作保证的,我们现在重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也不是进行什么仇恨教育,更不能把国耻放在口号上,放在不切实际的慷慨激昂上,要从失败,从敌方那里找出问题的症结,汲取教训。这样才不负建馆的初衷,反思一下,我泱泱大中华,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如何历来遭受列强的欺凌,甚至屡受东夷倭国的侵略呢?一个国家强大,没有强大的军事国防做后盾,谈和平、谈发展都是一纸空文,没有强大的国防科技,经济发展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好
比,一个羊群,羊过分肥壮,相对狼而言,并不是一件幸事,有时还是招祸惹身的根由。
所以,尽快加强科技发展,要加强人才培养,制约人才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组织人事制度,摒弃一切腐朽过时的用人机制,要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从为万世开太平的战略眼光来看,以一种忧国忧民的真诚心来抓好用人机制,真正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让德才兼备的人都有用武之地,都能人尽其才,人尽其智,我想第二次中日战争时,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日本是一个小小岛国,在历史上遭受别人侵略不多,记得只有在元朝成吉思汗那时攻占过日本,但最终还被日本打败了,在历史上,他侵略别的国家居多,这主要是日本人的人格上的狼性的羊性并存,日本是个恃强凌弱的民族,遇到强手时,就显奴性十足的羊性;遇到弱者,就显示出残忍的狼性,所以,要制止日本的狼性,我们以温柔的羔羊来和他说道理,是不可实际和可笑的,我们对他只有采用狼性甚至采用虎性,才能灭杀、震慑它的狼性,可现在,我们伟大的民族,有些人,虽然也显现狼性和羊性,但颠倒了,对人民,对弱势群体呈现狼性,显出穷凶极恶;对强势,对强敌却显出温顺的羊性。强拆队员拳打南山猛虎那嚣张的气焰,城管人员对流动摊贩那脚踢北海苍龙的豪气,小民见之如当年女子见了日本人一样。更有雷振富们,包养情妇几十人,刘志
军们,占用房屋几百套,堵不尽的黄河水,公款花费吃喝玩乐,奢侈靡华无所不尽其极,他们岂管小民们讨不到老婆而打光棍;岂管小民住桥墩睡涵洞;岂管小民冻死饿死在路旁,贪官作榜样,有些小民也跟着学,地沟油、注胶肉、苏丹红、二恶英横行,为了自己门前雪,哪管国家他人的瓦上霜。
假如真的发生第二次中日战争,依仗这样的官们来侮敌,我想真是天方夜谭荒谬可笑。说句危言耸听的话,现在到战争,恐怕比第一次抗日战争出现的汉奸还不知要多几番,既然他们现在都不顾国家安危,利用权力,聚尽天才之财为其用,极尽天下之美色以供其一人淫欲;现在都把所贪财富都转到外国,都把妻子子女都送到外国去而自己只在国内做“裸官”,要想他们誓死保卫国家,血溅沙场,真是荒唐之极,汉奸卖国贼们大都爱家爱妻子儿女,只是他们把家置于国之上,爱老婆孩子甚于爱人民万万倍,他们不知道有国才有家的,自己的老婆孩子也是人民之中的一分子啊。
这大概是受儒家传统的中庸思想毒害吧,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缺少的正是那种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一个民族都以“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作为人生的信仰时,我想这个民族离灭亡也不会太远了。
我本不想写这些激昂偏激的话,但作为一名有正义有良知的中国人,也为了我的兄弟姐妹不再遭受敌人的屠杀和欺凌,为了不再发生南京大屠杀的惨案,我还是写了以上文字。
7.参加社会实践心得 篇七
一、坚定理想信念, 熏陶道德素养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 深入到广大基层、生产一线、艰苦地区, 了解现实、直面困难、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在社会实践中, 加深对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 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加深对党的政策的领会, 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社会责任。在社会实践的熏陶中, 从人民群众身上学到爱岗敬业、勤劳勇敢、正直纯朴、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热爱劳动、诚实守信、脚踏实地、奉献社会的道德情操和践行能力, 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加深群众感情, 提高服务能力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 在与人民群众同吃住、同劳动的体验中, 感受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 增进对人民群众的了解, 缩小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深情友谊,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社会实践中, 大学生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 与人民群众交朋友、结对子, 赢得人民群众的欢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社会实践提供大学生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平台,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知识、智慧和力量, 养成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在联系群众的社会实践中, 开阔眼界视野、锻炼成长成才, 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三、提高综合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高校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载体, 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 面对不同的对象, 要独立的解决各种问题。在社会实践中, 要与各种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 学会分工合作, 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实践活动要进行认真周密的安排, 以社会为课堂, 以实践为教材, 实现书本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现象的结合, 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 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分析社会、磨炼意志、塑造品格、陶冶情操、创新理念、提升能力、增长才干, 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成为综合性实用性人才。
四、树立创新精神, 培养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发挥他们的特长、开发他们的智能, 树立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能力。通过活动, 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 使其勇于创业、乐于创业, 体验到创业的艰辛, 分享成功的喜悦, 更加理性地面对社会。在创业的过程中, 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业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观, 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作为自己的价值观, 把善于创新、敢于担当作为自己的创业观。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 坚定创业信念, 历练创业品质。创业过程中要不畏困难、雷厉风行、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创业即可以实现自身价值, 改善现有的创业队伍结构, 还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担当更大的社会责任。
五、丰富社会阅历, 积累工作经验
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职场中的决定因素, 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大学校园里学不到的, 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把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连接起来的平台。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继续学知识、得锻炼、长才干。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打开窗口、扩大视野、激活思维、拓展知识、丰富阅历、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坚强的品质, 养成务实的作风, 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日积月累, 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升华自身的阅历和经验, 缩短适应社会的时间, 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就业创业积累经验, 打好基础, 做好准备, 在将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六、树立市场意识, 端正就业观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 高校毕业生已由过去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模式过渡到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多数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使大学生了解和认识国情,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使大学生广泛的接触和参与社会, 树立市场经济意识, 根据社会需要来塑造自己, 提高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认清就业形势, 端正就业观念, 培养竞争意识, 认知优胜劣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结合自身实际, 消除心理误区, 更加实际的规划自己的职业, 寻找到社会与自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实现祖国需要与个人志愿的有机结合。
七、客观摆正定位, 强化社会责任
通过社会实践, 大学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 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 重新评价认识自己, 客观摆正个人位置, 清晰确定自身定位, 更快转换社会角色, 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调整知识与能力结构。社会责任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强化,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中感受到个体与社会的真实存在, 认识国情社情, 学会判断选择, 学会责任担当。通过亲自观察和体验, 看到城乡差别, 感受贫富差距, 就会对社会现实有真实全面的认识, 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交流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使思想得到升华, 增强社会责任感,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八、评估教学质量, 推进高校改革
社会实践已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必要延伸, 是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架起了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使学校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素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地方, 对教学成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积极主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找到新形势下改进教育工作的新路子, 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 在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中, 走向更加广阔的社会舞台, 形成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体制, 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 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 “受教育, 长才干, 做贡献”。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强国的需求, 社会实践活动应该长效化、规范化、阵地化, 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真正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提升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 是其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责任,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112-116.
[2]吴晓晴.浅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2) :13-15.
8.参加社会实践心得 篇八
【关键词】 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教师社会实践;模式探讨
实现校企结合,是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必要途径,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目前职业技术学院对校企结合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然而校企结合的现状还不尽人意,表现为结合力度不够,模式单一。如建工类校企结合,仅局限于学生到建筑企业中去实习、实训,做毕业设计等,校企结合的深度不够。另外现在一般是学生到建筑企业中去,是单向的。对教师而言,跟建筑企业的结合则不是很密切。结合现在我们学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要求教师参加每年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就这一校企结合模式作一些探讨:
一、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教师到建筑类企业的兼职——教师社会实践模式之一
现建筑类企业很多,结合我们学院专业情况,教师到土建、市政道路、设计、装饰等单位进行短期兼职比较多,企业需要利用高校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现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到建筑类企业任技术顾问等形式,既能有效提高教师个人的技术服务水平,又能逐步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如果能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一些现代实用技术,以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则对提高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是十分有益的。这种形式对年轻教师比较适用。
二、通过与企业进行横向课题研究开发服务进行社会实践——教师社会实践模式之二
实习、实训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特色教学活动。这对大都充实到建筑施工企业第一线的建筑高职类院校学生尤其重要,都离不开建筑类企业的支持。这是当前建筑工程类高职院校与企业结合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的校企结合,主动权在企业一方。但对建筑类企业来讲,在保证学生实习安全的情况下还是乐于接受的。原因在于现有建筑类企业需大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实到第一线,借实习的机会,可以培养和观察学生,借以引进人才。故采用这种模式的校企结合方式比较容易做到,对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来讲,实际操作难度也不是很大。
高校教师有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教师与建筑企业技术人员有很多的联系和接触。而现在我们学院教师每年都要进行一些横向课题研究,这样我们就有了与企业合作的基础,通过与建筑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设计服务就有了条件,这种形式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适用。
三、建筑类企业与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使双方互为对方服务——教师社会实践模式之三
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利用自身优势,为建筑类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高素质以及解决建筑类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建筑类企业为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提高学生实习条件,配置带教人员,精心安排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实习期间获得最佳的实习效果等。这种校企结合方式,需要双方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也可看作是一种紧密型的结合方式。许多建筑类企业还向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提高专业奖学金,从而使双方关系更加密切。这种形式对有一定资历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比较适用。
四、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专业教师到建筑类企业锻炼后获取相应的职业技术资格(建筑工程类职称)—— 教师社会实践模式之四
高等职业教育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职业教育,而高职院校与企业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如何使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能直接服务于企业,关键在于学生在高职院校期间接受必要的职业技术培训,而这一过程就需要在教师队伍中充实一定比例的“双师型”教师。
现有高职院校教师大多由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担任,而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只有少部分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资格证。相对建筑工程类毕业生来说,要获取建筑工程类职称和资格证,需要几年的职业经验,而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必须要有职业环境。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深入到建筑类企业中去,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积累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并获得职业资格。
另一方面,已经获得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如果长期脱离建筑类企业,经验会淡薄,技能也会退化,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情况也会缺乏感性认识。因此获得职业资格的教师,也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建筑类企业去锻炼。
这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使得教师的专业技能始终能与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对建筑工程高职类院校十分重要。使得教师在教材编写、实践指导书修订等方面能更加联系实际。
9.寒假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九
其实不过一个月的时间,比起过去在学校中的学习生活在,这段初次的社会实践实在是太短太短。但是,在工作中,我认识到了社会的辛苦,从生活中我了解了独立的困难,从与身边同事的接触中,我学会了团队的力量……过去,我们总将学校当做自己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但如今在我看来,社会才是我们真正的大教室,这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更是我们今后生活的地方,是我们必须适应的地方!
当然,此次能在实践中进展顺利,学校中所学习和累积的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桥梁。但我也在实际的工作中认识到,学校的学习虽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但比起在文字上的记忆,我们更应该重视用实践去累积经验!
此次的兼职,虽然我选择的不过是一份简单的工作,但从简单的工作中反而更能看清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不足和缺陷。
首先是意志力,工作和你辛苦,社会也很复杂麻烦。为此,在不过第一周的时候我就一次次的想过要放弃。但回想自己的努力,我又一次次的坚持了下来。这大大的锻炼了我的意志,相信今后再遇上这样的麻烦,我也一定能坚持下来,不会再轻易放弃。
其次,我的交流能力一直是自己很大的障碍。除了自己熟悉的人,我几乎无法主动开口交流。但到了社会中就没有我拒绝的机会了。在一次次的工作中,虽然也遭到了一些批评,但及时是面对那些陌生的顾客,我也能主动的开口招待!这不仅仅是胆量的提升,我的内心也在逐渐变得开朗!
10.参加社会实践心得 篇十
参加国际马拉松心得体会
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
班级:B1201 姓名:尚轩芳
学号:0711120125
丹东马拉松参加过程
2013年,5月26日,星期日,那一天的早晨天气特别凉爽,即使已经夏天好长时间了,但是那天早晨,没有感觉到夏天的炎热,那样的天气,很适合慢慢跑马拉松。所以在还没到七点的时候,我们就起床了,很高兴,可以参加马拉松,可以体验以前只能听说的马拉松。洗漱完毕,穿着马拉松服,我们就坐车出发了。一路上掩饰不了自己兴奋的心情,看什么都觉得很顺眼,只是沿途风景却也失去了它大自然天然的魅力。
大约二三十分钟的时候,我们到马拉松的地点,鸭绿江边的文化广场,那里的人很多很多,有丹东本的的人,也有中国各地的人,也还有外国人,都来丹东参加马拉松。在马拉松还没开始的时候,导员让我们自由转一会儿,然后回到文化广场照相,照完了相,马拉松还没有开始,我们就在文化广场附近玩了会儿。
这会儿差不多已经九点多了,灼人的太阳始终忍受不了马拉松的诱惑,还是穿透层层云雾,露出他那羞涩却会让人有点反感的笑脸。不过他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创造了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景象,整个江面,都是朦朦胧胧的雾,远处的船若隐若现,虽然一有时间,就喜欢去江边溜达溜达,但是从来没见过像今天这么朦胧的江面,或许是他也忍受不了马拉松在他的边上举行,哑忍不住沸腾了吧!然后参加马拉松
有点紧张的心情,就一点一点的松懈,直到完全轻松地融入到她的朦胧中。我想后边的比赛无论多么累,我想都可以坚持下去的。因为这江水会为我们加油。
在江边,我们和同学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小,却很惊奇地插曲。就是有两个外国妇女,带领了五个小孩,那些小孩长得特别漂亮,长长卷卷的头发流泻在脑后,深邃幽蓝纯洁的眼睛,就像一个洋娃娃,他们的皮肤好白好白。还有坐在婴儿车里的小男孩的睫毛特别特别长,简直可爱极了。可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有很多很多的人,拿着相机,围在他们周围,要给他们拍照,所以他们来来回回走就是走不出他们的圈子,我想这是多么缺乏素质的一件事,这样他们得该有多困扰呢!出去逛街不是都成了问题?
随着一声枪响,等待了许久、心里都跃跃欲试的跑友们像开闸的河水一样向着前方奔流而去。旁边就是美丽的鸭绿江,所有人都带着一腔的热情奋力奔跑。
队伍里有一个三口之家,小女孩刚满三岁,但身穿长长的大大的参赛服的她异常兴奋,像模像样地在爸爸妈妈的身旁跑着。他的爸爸说,让孩子来参赛,不仅是为了让她感受一下马拉松赛现场的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她增长见识,体验一下运动的艰辛和快乐。“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在日益增大的社会压力下,运动成为人们释放压力的最好方法之一。跑步作为人类最简单的运动形式,正逐步成为现代社会许多
人追求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所以,尽管没有名次,没有奖项设置,但小马拉松项目却一直是最受大众欢迎的项目之一,参赛人数逐年递增。在现场,很多参赛者都说出了参与小马拉松的初衷和目的。
跑了一段距离之后,体力开始流失,但我告诉自己要坚持,这也是平时不锻炼的结果。途中看到了一位老爷爷迈着矫健的步伐,一点也不比我们这些青年人差。我为此感到了特别羞愧。但同时也给了我坚持下去的的勇气。
在围观的群众里,还看到不少没有穿参赛服的市民也汇集在参赛队伍中,瞧那认真劲儿和满头的汗水,完全就是正规的参赛者嘛。不要说参赛者,就连那些成群的加油助威者,也体现出“我参与,我快乐”的宗旨。“几天前听说今天举行马拉松比赛,我们一大早就来到这里等着看比赛了,虽然我今年没来得及报名,但在现场做一名拉拉队员也挺好的。”一位观看者这样对记者说。当记者问及明年是否报名参与时,她十分坚决地表示,一定会提前报名的。
现场看到,赛道两侧都是老老少少的市民,他们不时地加油助威,喝彩声此起彼伏,好像真的不知道疲倦似的……
在大家的呐喊声和群众的鼓励之下,我们终于完成了这次短距离的马拉松。回头想想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虽然我平时比较喜欢运动,也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而对于长跑这项运动的训练却从来都没涉及过。对于任何一项运动来
说,要想取得成绩,坚持和努力是必须的。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这绝对是真理。总觉得被自己征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可是我却做到了。运动是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的!特别是当你通过运动的方式来征服自己并且超越自己的时候,你更能感受得到。马拉松让我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
回来后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回忆着赛场的一幕一幕,内心依然激动不已,我不会用华丽的语言和优美的辞藻去盛赞这盛大的赛事,我只会用拙劣的文笔、平凡的语言记录下自己的亲身感受。
人生就像是马拉松,你的亲人、朋友给你动力,你周围的人给你压力,你必须有远见未来的能力又必须是脚踏实地地去丈量现实。只要你坚持,你将一步步地接近目标。离目标越近,你的汗水流的越多。到达目的地是没有捷径的,你认准了目标并且付出努力,你会成功的。你自己未曾发现的能力才称作是潜力。勇于尝试,你会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只是一段距离而已。有时举步维艰是难免的,急于求成事不切实际。放慢步伐,其实是为了下一步更快地前进。熟悉了赛道,却忽视了沿途风景,是不智的。因为风景而停留脚步,同样如此。你不会是超人,因此,不必因为有人跑在你前头而觉得沮丧;你只是常人,因此,也不必因为你后头还有别人而窃喜。
心得体会
在此以前,认为跑马拉松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想想要跑这么长的距离就有点让人感到胆怯,何况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那是需要多少体力、多少耐力、多少毅力才能完成的运动啊!终于有机会也让亲身体会一下了。这次在丹东举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给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提供了这次非常宝贵机会。我们辽东学院作为一个大集体都参与其中。
我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大家一起到了比赛现场,那场面远比我想像的壮观的多。有各个集团企业的工人,有社区的叔叔阿姨,也有爷爷奶奶。我真是从心里佩服他们,他们使用整个的对生命的热情去跑。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我特别崇拜那些跑马拉松的运动员,佩服他们有那么好的身体素质,竟然能够完成如此强大的运动项目。他们绝对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曾经我站在马拉松的赛道旁为他们呐喊加油!却从来都未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直到今天参加马拉松比赛。
火红的运动装,鲜红的旗帜,泛出红晕的脸蛋儿和火一样的热情,让这里成了一条条红色的河流,一片片红色的海洋。在江边的大道的马拉松赛起点,上千名选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围观的拉拉队、助威团也是热情高涨,兴奋异常。
在碧波荡漾、高楼林立的鸭绿江畔,成群结队的参赛者还在赛场外游动,有的刚刚急匆匆赶到,有的还没有领到参
赛号码布,有的找不到进入比赛场地的通道,还有的干脆就没有进场的意思„„这也难怪,小马拉松既不记成绩,也没有什么奖励,就是一种大众化的健身运动,贵在参与嘛。
现场看到,赛道两侧都是老老少少的市民,他们不时地加油助威,喝彩声此起彼伏,好像真的不知道疲倦似的……
在大家的呐喊声和群众的鼓励之下,我们终于完成了这次短距离的马拉松。回头想想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虽然我平时比较喜欢运动,也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而对于长跑这项运动的训练却从来都没涉及过。对于任何一项运动来说,要想取得成绩,坚持和努力是必须的。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这绝对是真理。总觉得被自己征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可是我却做到了。运动是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的!特别是当你通过运动的方式来征服自己并且超越自己的时候,你更能感受得到。马拉松让我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
回来后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回忆着赛场的一幕一幕,内心依然激动不已,我不会用华丽的语言和优美的辞藻去盛赞这盛大的赛事,我只会用拙劣的文笔、平凡的语言记录下自己的亲身感受。
人生就像是马拉松,你的亲人、朋友给你动力,你周围的人给你压力,你必须有远见未来的能力又必须是脚踏实地地去丈量现实。只要你坚持,你将一步步地接近目标。离目标越近,你的汗水流的越多。到达目的地是没有捷径的,你
认准了目标并且付出努力,你会成功的。你自己未曾发现的能力才称作是潜力。勇于尝试,你会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只是一段距离而已。有时举步维艰是难免的,急于求成事不切实际。放慢步伐,其实是为了下一步更快地前进。熟悉了赛道,却忽视了沿途风景,是不智的。因为风景而停留脚步,同样如此。你不会是超人,因此,不必因为有人跑在你前头而觉得沮丧;你只是常人,因此,也不必因为你后头还有别人而窃喜。
通过参加马拉松经历,给我的感想是只要你是一个健康的人、只要你肯付出、只要你有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参加马拉松比赛对你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及的事。这让我想起李宁的那句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
11.参加社会实践心得 篇十一
关键词:药学专业;中药;技能大赛
“中药传统技能大赛”是以行业工作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标准为参照,以中药专业的中药检验、中药调剂、中药炮制与配制等工种的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中药企业生产岗位实际和人才培养要求开展的传统中药综合技能竞赛。目前,职业院校药学及中药相关专业能够参加的全国竞赛项目只有“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因此这一赛事备受相关各方的关注和重视。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地方性职业学院,其下辖系部药学系目前只开设有药学专业。因此,由药学专业的几名学生选手代表我院及本地区,参加了2015年湖南省中药传统技能大赛。通过紧张激烈的竞争,我代表队在中职组的比赛中斩获了两个三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竞赛。这是我系也是整个学院第一参加此类比赛并取得奖项。通过这次比赛,我们的团队得到了锻炼,为药学专业的建设及今后参加类似的比赛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总结参赛经验并与广大师生共同分享。
一、赛教结合,突出相关课程教学内容
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包括中药性状鉴别、中药真伪鉴别、中药调剂和中药炮制4个项目。
中药性状鉴别:要求参赛选手在规定的13分钟内写出40种中药的名称及相对应的功效。
中药真伪鉴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味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的区分。
中药调剂:包括处方审核与处方调配两个部分。处方审核采用卷面笔试的方式进行,要求指出处方的不规范之处。处方调配要求参赛选手按指定处方在15分钟内完成3副中药的调配(每张处方:中职组8味中药,高职组10味中药),最后由裁判员从选手的操作情况、称量准确度和调配用时三方面进行打分。
中药炮制:要求选手在15分钟内,按规范完成2种常用中药的炮制操作。
上述四项的考核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对中药的认知、识别和判断的基础上。中药性状鉴别和真伪鉴别都是在对正品中药性状特征掌握的基础上对待检药材做出的真伪优劣判断;中药炮制及中药调剂则主要是考查参赛选手操作的熟练程度,但是如果不能准确识别中药,发生误配错配,后面的操作再快也是无效。另外,像中药调剂中的处方审核内容还涉及中药别名、配伍禁忌、毒性中药的用量与用法等知识。
上述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均与药学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程生药学的学习密切相关。为适应比赛的需要,我们根据大赛相关比赛项目的要求,对生药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将生药学的教学内容与技能比赛内容有效整合,重点选取教材和大赛项目中均有的药材作为教学的重点,从别名、功效、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各相关方面突出讲授。同时,兼顾教材没有而参赛目录中有的药材品种进行拓展讲解,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二、以赛促建,加强教学设施和实训室的建设
作为职业学院,对于学生的教育就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大专或者本科教育,而是更倾向于技能的培训和实践操作的学习。技能竞赛可以引导高职院校重视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这正是我院相比其他学校的优势所在。从这一点出发,高职药学专业对中医药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相对于本科的中药专业来说就可以不用那么深入,而是偏重于对操作和技能的强化培训。对于技能的培训,学院制订了翔实的培训内容及考核标准,并将职业素养的相关要求融合其中,这些内容即可用于平常的实践教学也可用于大赛集训。
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也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支撑。学院原有的生药鉴定室和标本室中,标本陈旧品种不全,为了中药技能大赛开展的需要,在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下,依据中药性状鉴定品种目录,将大赛涉及的360种中药全部补全,同时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补进各种中药的伪劣品,以备学生鉴别。并将常用中药饮片按照功效进行分类摆放,更利于学生学习各种中药的功效。
三、以赛促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的技能水平从侧面也反映出指导教师的水平。中药技能大赛不仅是对参赛学生的考验,也是检验各学校指导教师水平高低的一场比赛。对于大多数指导教师来说,平时因忙于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经验相对缺乏,因此对学生的指导针对性不强,对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把握不到位,此次参加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团队加强了对专业教师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还选派教师到当地医院和企业学习,积极参与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培训会,充分领会技能大赛的精神和基本要求。然后由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使全体师生对技能大赛都有高度认识,以促使技能名师的成长。
四、优化选拔方式,注重提升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选拔学生参赛,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很有必要。好成绩的取得有赖于选手的文化基础知识、技能水平、变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技能水平通过训练会有所提高,但其他素质是选手固有的稳定素质,通过短期培训提高则比较困难。故选拔参赛选手不能只注重技能水平,而忽视对其他素质的评估。其中心理素质对于选手操作技能的发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面对陌生的环境,心理素质较差者在比赛过程中难免会情绪紧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其正常水平的发挥。
五、成立兴趣小组,开展课外学习和辅导
尽管在相关课程授课内容的取舍上我们做了一些调整,但由于受专业限制,药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并不能全部覆盖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包含的所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缺乏和不足的部分,我们采取成立中药学习兴趣小组的形式,通过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和教师的指导加以弥补。
中药学习兴趣小组的成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中药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层次,提高学生的竞赛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指导教师可以在兴趣小组中定期开展学习讲座,有计划地下达一些学习任务和要求,提供或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最后组织考核检验,从中发现有潜力的选手。兴趣小组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自行开展学习活动,如观看视频录像,参观中药生产、加工企业,了解本行业的情况。还可以向系部申请一定的经费组织开展与中药技能相关的各种比赛,对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尽管从理论水平上来看,药学专业选手参加中药技能大赛或许并没有优势可言,但实践表明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只要我们认清存在的差距,通过对中药传统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的分析,设计科学合理的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方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就能提高参赛选手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顾明华,袁荣高.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培训体系构建的实践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17):27-28.
[2]李利娜.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对中药方剂学教学的启示[J].新校园,2015(2):84.
[3]张冀莎.中药技能竞赛参赛收获——浅谈药学专业的建设[J].东方青年·教师,2013(13):310.
[4]王玲波,徐文东,靳丽梅,等.技能竞赛对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J].时代教育,2013(20):15.
12.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体会 篇十二
一、实验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充分的备课对于讲好一堂实验课是非常重要的。微生物学实验的备课不仅包括熟悉实验原理、步骤和结果的判定分析,更重要的是能够进行熟练和规范的实验操作。实验前,把教材相关内容和实验教程认真看几遍,做到对实验内容了如指掌,这样在讲授内容时,才会感到底气足。每一个实验,我们研究生在讲课前,首先会先听老师讲解一遍实验过程,仔细看老师演示每一步实验操作,记好每步操作的关键点,这不但便于我们在讲课时突出重点,而且对规范实验操作也非常重要。
为保证实验的正常有序进行,实验前的试剂器材准备及预实验来不得半点马虎。比如,在进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实验时,需要用到家兔心脏采血制备血平板,我们必须根据上课的班级人数提前准备好实验用兔、采血器材等相关用品,并通过预实验检测各种配制试剂是否合格,这一过程充分锻炼了规划事情的缜密思维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实验操作中应思路和细节并重
实验操作时如果只是按照实验教程的方法步骤按部就班地告诉学生怎么来操作,那么不过是依葫芦画瓢,并没有真正掌握实验的精髓。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所学有所用,《兽医微生物学》实验中关于病原检测的内容全部设计成了综合实验,这就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实验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列出实验方案,我们在讲授本次实验内容之前会先了解各组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最后给出正确合理的方案。当然,对一些具体细节问题,我们也会加以引导和启发,让他们在思考中找到正确答案,而不是采取全盘的拿来主义。像革兰氏染色用到的染色试剂的作用是什么,染色时间,脱色时间为什么不能太久,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为什么染色的结果不同等,指引他们把这些小的知识点一个一个解决,然后串联整个知识框架,展现思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要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实验思路,作为讲解者,我们首先必须保持整体思路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这个过程不仅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讲课的心理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应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时,由于很多实验直接与病原微生物打交道,因此需要特别强调“无菌”和“有菌”的观念,要求严格遵守微生物学实验室安全守则和学生实验守则,虽然多次强调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验过程中总有个别学生心中根本没有这根弦,比如不穿工作服就进行实验操作,还有的学生将用过的实验废弃物随手乱丢,这时我们会给他们耐心地解释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坏习惯可能会引起的严重后果。要求别人做到的事,首先自己要做到,教学实践也让我们改掉了一些以前认为无足轻重的坏毛病。课后我们会一起讨论讲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做好笔记,以便提醒自己在下次讲解时及时更正、补充或强调。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思路更清晰了,表达更流畅了,底气也更足了。
四、教学实践的收获
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对我们现在的学习能力是一种锻炼,对以后的科研工作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
1. 充实了知识,规范了操作。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走上了讲台,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我们必须在每个实验前认真仔细地阅读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搞清楚其中的原理和现象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只有做到这一点,讲起课来不论是从整体框架还是精细步骤都能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并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另外,通过倾听老师的讲解和演示,我们可以了解重点和细节,从而更加规范自己的讲授内容和操作。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错误也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要正确操作,不能以讹传讹,误人子弟。综合性实验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成科研论文的格式,在看他们的实验报告的过程中,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为后续论文的写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 学会了合理安排、统筹规划。
从实验前准备工作起就要合理安排实验进程,今天要高压灭菌什么培养基,什么时间使用,15个实验班共需要多少实验材料,实验器材不足时怎样合理分配才能保证后面班级的实验课正常有序地进行,什么时候接上菌种才能保证实验如期进行等,这都需要我们提前做好规划,合理安排,才不至于实验过程中缺七少八。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提前做好规划,做实验尤其如此,否则因为准备不充分而使实验进行不下去只能导致前功尽弃。通过实验教学实践,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合理安排、统筹规划的重要性,这将为我们今后的研究生阶段的自主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 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实践不仅让我们巩固了理论知识,熟练了实验操作,锻炼了组织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与伙伴互勉与合作的重要性。整个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不是任何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我们一个小组的四名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实验的前期准备、实验讲课中的相互提醒、实验后的讨论和总结等工作,也正是因为我们之间的精诚团结与协作才使教学实践顺利圆满地完成,这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任何工作往往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团队的力量,正所谓“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工作中如何保持与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沟通与合作是相当重要的,此外,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愿动手。别的同学在操作时,他就在旁边做“看客”;二是不敢动手。针对一些操作要求较高的实验,一些同学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畏缩心理,比如在给家兔心脏采血时害怕把实验动物扎死;三是眼高手低。像倒平板、画线分离等操作看起来简单,可操作起来还是会出现很多错误。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得让学生从思想上端正态度,认识到看与做的差异,操作多与寡的差异。诚然,再简单的实验操作也不会做一次就熟练,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达到操作自如的程度,因此建议微生物学实验室能定期开放,让有兴趣的学生业余时间可以到实验室继续练习一些基本操作。针对学生不敢动手的现象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当然,大胆并不等于蛮干,必须以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进行规范操作,这样实验顺利完成的机会才会更大。最后建议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成绩采用抽签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实验操作规范的掌握程度。虽然由于学生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工作量会很大,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都值得尝试。
六、结语
13.参加社会实践心得 篇十三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规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法律是国维持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王安石的《周公》中有这样一句话:“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因此,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法律法规就像一把尺子,让党员干部日常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始终坚持“打铁还是自身硬”的态度,要利用好法律法规这把尺子,正衣冠,拂尘埃,时刻鞭策自己,时刻警醒自己。党员干部拥有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信任,这些信任应该让他们更清楚肩膀上责任的重量,不仅要做到执纪执法相统一,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做到“零容忍”,廉洁执法从政,更要在政治立场上坚定立场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坚定党的“四个信念”,坚决守牢自己的法律底线,在保持一颗公正的心的同时,还要懂得持之以恒。
14.参加法治实践活动初中生心得体会 篇十四
世界上哪个国家是在群龙无首、四分五裂中实现法治、实现现代化的?何况中国的依法治国,要“治”的“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是创造了连续36年快速发展奇迹的大国;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的大国。但正因为目标越来越近,往前走的每一步都是惊险的一跳,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都充满了机遇、希望、挑战和变数,都需要自上而下坚强统一领导,统一意志,坚决果断,众志成城。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国内外不少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国外有人说,这些年的“中国奇迹”“中国故事”,盖源自中国特有的“四个有”——有力政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益文化。我们自己也说,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要唱好“定军山”,力争一举成功,最好少唱“斩马谡”。虽然当斩也必须斩,但前有“失”(失街亭),后有“空”(空城计),才不得不“斩”。要不“失”不“空”,党的领导就是“定军山”,必须坚定不移,稳如泰山。
有人故意把党和法对立起来,宣扬“党、法不能两立”,诘问“党大还是法大”?这是别有用心者的迷魂枪、伪命题,其目的是企图从“法治”问题上打开缺口,蛊惑群众、搞乱人心,进而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把中国引向邪路。值得警惕的是,在西方和国内一些人鼓噪下,我们也有人在随着魔笛起舞。为此,必须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讲坚持党的领导。理直气壮,是因为讲的就是真理,不要让那些试图模糊甚至否定这一真理的人浑水摸鱼、扰乱视听。大张旗鼓,就是要不断、清晰地发出“中国要搞的法治是什么样的法治”的强烈信号。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个木鱼就是要天天敲。宪法确立党的执政地位,赋予党治国理政的责任和使命。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以执政党纲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党把自己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引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15.农民工人参加社会保险与理性选择 篇十五
农民工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适应特定国情的新的具有过渡性的特殊群体, 游离在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农民工已经脱离了土地, 主要以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 获得日常生活的收入来源, 这样就丧失了农民的基本属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在逐步把农村人口、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纳入到专业化、社会化、法制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范围过程中, 具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 农民工人的参保率低、退保率高成为普遍现象
目前仅有几个大城市为农民工实施了社会养老保险, 如北京市于2001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北京市农民工人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但从各城市的制度推行情况来看, 因农民工对此认可度低, 导致退保成为一种潮流。2010年, 上海的来自于全国各地外来人口超过897万, 到9月底, 全市已经有205.9万外来从业人员参加了综合保险, 参保的农民工人只占外来劳动力总数的23%。
(二) 农民工对医疗保险可望不可求
农村富余劳动力群体大多以青壮年为主, 进城务工难免生病, 面对高昂的医药费用, 对贫困的没有足够的医疗经费或相关的社会保障机制的农民工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基本上属于自费医疗。有调查表明, 在外出期间, 有36.4%的农民工人生过病, 甚至多次生病。有59.3%的人生病以后因年轻, 体质好, 没有花钱看病, 硬挺过来的;另外40.7%的人不得不花钱看病, 但看病支出绝大部分是自费, 用人单位为他们支付的不足实际看病费的1/12。 (1)
(三) 工伤保险待遇很难得到支付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 截至2011年底, 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7696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1535万人, 其中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6828万人, 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发布农民工总量超2.5亿人, 以此数据推算, 全国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比率也只有近27%。在全国每年所发生的数万起工伤事故中, 农民工人工伤的比例高达40%以上, 而农民工人们真正得到补偿和救助的比例还不到5%。 (2)
二、农民工人对参加社会保险的理性选择
农民工人对参加社会保险是以获得经济效益即收益最大化作为完全理性选择的前提, 但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耶认为,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他们并非单纯追求经济收入, 而是具有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 工人们期望在群体中获得友情, 归属感和安全感, 受感情、价值观及政治文化的影响, 可能会改变农民工人对选择参加社会保险项目的偏向和目的, 有限理性成为其行为的基础。
(一) 农民工人对参加社会保险的完全理性选择
首先, 获得工资收入是农民工人的理性选择行为的基本依据。在市场经济中, 需求决定供给, 而在政府准公共品—农民工社会保障, 城市农民工人自身对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形成“有效需求”。由于农民工都来自于农村, 受教育程度较低, 几乎承担了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脏、累差的活, 工作环境差, 收入微薄, 缺乏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拖欠农民工工资已成为社会问题。尽管城市的农民工人遭受着各种不平等待遇和歧视, 但因对眼前工作收入比较满意以及受传统家庭保障观念影响, 对于企业是否为自己缴纳各种保险费的要求比较低, 农民工参保意识比较淡薄。然而, 由于从事行业性质不同, 所面临的各种生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他们对参加保险的客观需求是从在的, 关键问题是他们的“支付能力” (缴费能力、承受失业压力的能力等) 不足尚未形成对社会保障的“有效需求”, 农民工务工收入低, 除去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外, 积累有限。
其次, 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较低的待遇并不能有效地刺激其投保的需求愿望。虽然, 目前部分地区已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 但其待遇均比城镇居民基本保险低, 如上海的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规定, 参保人员退休后只能一次性领取养老补贴, 《北京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也规定农民工达到国家规定的养老年龄, 享受一次性养老待遇。按照这一保障水平, 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实际上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即使能够在移入地享受到养老金或老年补贴, 其生活水平也较低。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 仍然是基于城乡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所制定的政策, 不但不能解决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 而且还把城乡二元结构移植到城市, 移植到新的工业化成果中来, 这实质上是一种歧视性政策, 很容易给外来务工人员带来自卑心理反应,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工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强烈需求, 对今后社会保障的发展不利。
最后, 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家庭保障具有社会保障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作为人们最终的归属地, 不仅在物质上给予部分满足, 更重要的是在精神给予安慰, 这种保障主要依靠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庭成员共同抵御风险的意识和行为, “养儿防老”就成为农民的希望。同时普遍存在于邻里街坊之间的互相帮助、扶持、慰藉的物质和精神资源也构成家庭之间非正式的赎回保障网络, 这也是中国农村传统保障的一大特色。让·德雷兹、阿马蒂亚·森认为:由于面对着不稳定的环境, 农村社区常常发展出一系列复杂的制度与策略来减少或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不安全, 如共生性交换、互惠性赠送等, 这些可称之为“非正规的保障安全系统”。 (3) 詹姆斯·C·斯科特则称之为“制度化的互惠模式”, 他认为越是接近生存边缘线的家庭, 对风险的耐受性越小, 然而在村民间曾经形成一种互惠的共识, 他打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事实上, 亲友们帮助他, 正是因为有个心照不宣的关于互惠的共识;他们的帮助就像在银行存款一样, 以便有朝一日需要帮助时能得到兑付。” (4) 这样, 基于对最低限度保障的需要, 村民间进行的互助、互惠行为, 被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 (主要是源于传统的道德观念与习俗规范, 与布尔迪厄所讨论的“惯习”意义相似) 的互惠模式。
(二) 农民工人对参加社会保险的有限理性选择
1. 委托代理关系对农民工人参加社会保险的理性选择的影响。
从社保基金筹集到委托投资管理中, 投保人将个人由国家强制缴纳的社保基金交给社保基金会管理, 这就实现了社保基金一级委托代理关系, 即投保人 (委托人) 授权管理人 (代理人) 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运营管理。随着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逐渐扩大, 对相对分散参保人的管理难度也日益显现, 尤其是对参保人的资格确认、等级及关系的转接。投参保人有可能充分利用信息优势产生“搭便车”行为, 即道德风险, 以最少的缴费获得更多的收益。例如下岗职工在隐性就业的同时还领取失业保险金, 非低保户隐瞒自己的收入获得低保资格, 职工冒领医保金, 对于企业来讲, 为减少成本, 少缴社保金少报企业实际职工人数或工人实际工资总额, 这往往给社保基金筹集带来很多障碍, 造成一些个人和企业少缴、拒缴、漏缴及欠缴社会保险费得现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征缴社会保险费和支付待遇时, 为搜寻和充分掌握参保者的基本情况和信息付出高昂的成本, 不仅要投入财力, 还要投入一定的物力和人力。
2. 制度文化对农民工人选择社会保险的偏好和目的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权从最初的政治方面的权利, 发展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因此, 建立农民工人社会保险制度是农民工人实现自身权利的需要。国家应该重视城市农民工人社会保险问题, 当其遇到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等风险的情况下, 与城镇居民一样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待遇。党的十八大, 全国两会无一不把农民问题放在首位。国家为缓解农村土地经营收入微薄及抗自然灾害风险, 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发展战略, 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 改变传统的依靠土地保障的政策选择。
三、农民工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路径依赖”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在参加社会保险中, 完全理性与不完全理性选择对农民工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路径选择是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较缓慢除了受我国城乡二元经济格局的影响, 还受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的制约, 所谓“路径依赖”理论即为一种制度一旦形成, 是否有效, 都会影响以后的制度选择。渐进式道路从总体上符合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发展极不平衡的基本国情, 也符合我国整个改革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要求, 但是此种道路的选择阻碍了制度的创新。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实状况, 应按当地经济水平逐步推进, 具备条件的城镇社区优先发展, 在坚持渐进式道路的同时实现制度创新, 保障制度的设计与其他各项改革相适应, 合理优化配置资源, 尤其是法律制度的建设, 是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人的合法权益的基础, 也是保障社会福利制度顺利实施的手段。
(二) 农民工人控制经济资源数量和质量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推动力
农民工人较低的收入很难支付缴费标准较高的各种社会保险, 同时面对新的职业风险和社会风险, 他们对参加社会保障的诉求也日益加强。因而, 物质资源成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最大障碍, 提高农民工人的劳动报酬—货币性收入, 增加物质资源的数量和种类,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支付各种社会保险费的能力。政府、企业或社会组织应拓宽农民工人获得信息的渠道, 丰富信息内容, 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 帮助农民工人寻找到最优职业, 而非次优职业。劳动者所具备人力资源决定着是否能够获得更完善的社会保险待遇, 或者是顺利地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 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2010年1月6日, 全球消除贫困联盟 (GCAP) 在北京发布《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再就业及创业扶持政策调研报告》, 发现接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农民工群体在我国已经出现且开始占据一定比例, 这意味着农民工群体的整体素质有上升趋势。
(三) 社会资源的整合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提供网络支持
费孝通在20世纪40年代时指出中国人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差距格局”特点, 社会关系作为一种资源的特性尤为明显。现阶段, 我国对于农民工人社会支持网络的构架主要建立在政府、企业、工会及社区等正式社会网络和以业缘、血缘关系为主的非正式社会网络基础上的。由企业、国家、劳动者三方组成的工会, 可以与雇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等, 充分发挥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的职能。同时,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区、街道组织、非正式社会网络和其他社会关系在农民工人参加社会保险方面的作用。
因此,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体系是体现效率与公平的需要, 政策制定者应该更注重低收入群体的再分配, 建立针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险体系, 做到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注释
1李强:《关于进城农民的“非正规就业”问题》, 《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6期。
2数据来源于2003年新华网报道。
3让.德雷兹、阿玛蒂亚.森著, 苏雷译, 饥饿与公共行为[M], 第75-76页,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
【参加社会实践心得】推荐阅读: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想08-01
参加社会实践个人总结08-10
个人参加社会暑期实践总结11-29
参加社会实践自我鉴定11-21
河阳学校初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总结09-20
文档某学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07-07
参加暑假辅导班调查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2-07
参加综合实践国家培训心得体会10-10
参加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几点感悟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