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体育课论文(共14篇)(共14篇)
1.职业学校体育课论文 篇一
一、 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主动为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和运动参与中积极发展,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进入“乐学、乐练”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玩中练、玩中学”,最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材分析:
体育基础知识是小学五年级体育的基础引导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上好体育课的意义和要求。本课把基础常识与学生身体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指导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体育课观念,以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孩子的天真和灵气,他们热情、好动、好奇又善于模仿,对体育基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体育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确课堂常规和要求,懂得体育课应该如何去做,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和按时上下课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但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大,认知比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根据这些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会先准备一个小游戏,先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与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
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体育课简单的常规要求。 2、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五、教材重难点:
重点:了解什么是体育课。
难点:知道上好体育课的要求,遵守纪律、团结合作。
六、场地器材:
教室
七、教学流程:
1、开始部分:师生问好,教师自我介绍,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任务。
2、基本部分:讲解本学期体育课的要求和任务内容;讲解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及要求;讲解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3、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然后,下课 。
八、教案:
授课年级:五年级 人数:40 任课教师:张鑫鑫
课后反思:
按照惯例,开学的第一堂体育课我安排为室内课。这是我第一次讲室内课,内容无非还是对课堂的要求、教学习惯、上课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讲解。头一次讲这些内容时因为准备的东西很多,所以一堂课都没讲解完。而这学期,我想孩子们已经对我要讲的东西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不打算安排太多的理论知识,下节课我就打算安排外堂课,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我教的知识,注意的一些问题。
2.职业学校体育课论文 篇二
职业学校体育课教材的设置对于学生达到体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是学生获得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源泉, 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职业学校体育教材的设置应根据职业中学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地方性特点, 突出实践性环节, 使职业中学体育教材的内容的选择既符合科学规律, 又能体现职业中学教学的需要。同时体育教材的内容应注重长远效益, 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都能够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 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应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关心的问题入手, 教材内容重在介绍方法, 包括锻炼的方法、观赏的方法及玩的方法等, 力求使体育教材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实践部分的教材应做到贴近学生, 切合实际, 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学校体育教材内容设置过于强调竞技化, 内容不切合学生实际, 过于注重身体素质的练习, 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 忽视了对于学生体育习惯、体育兴趣、体育能力的培养, 由此造成教学的随意性。为促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转变对体育的态度,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在体育教材的内容设置方面做一些新的尝试。职业学校体育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 应让学生懂得健康的意义, 突出体育保健与卫生知识的要求, 加大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运动保健卫生知识的课时比例, 使学生学会基本保健方法, 促进学生身心同步健康发展, 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 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 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科学化对于逐步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具有独到的作用。
3.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 篇三
关键词:中等职业 女生 体育课 教学
一、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中职女生体育认知意识不足、体育教师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教学场地和器材的严重缺乏,其具体内容如下:
1.中职女生体育认知意识不足
中职女生体育认知意识不足是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目前而言,中等职业技校女生的体育意识比较淡薄,在体育学习和体育竞赛中,不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程活动中,特别是一部分不爱运动的女生,甚至对体育课有厌学情绪,尽可能地找理由找借口逃避体育课,含蓄、敏感、畏难心理在中等职业技校女生中普遍存在,这都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女生缺乏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对体育认知意识不足造成的。
2.体育教师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体育教师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上缺乏新颖性、规范性和针对性,传统的模式化教学方式较为单调,导致许多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宁愿花时间在专业课上,也不愿意上体育课,有的女生即使来上体育课,但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半是敷衍了事,上体育课时没有积极主动性,一味地消极应对。
3.教学场地和器材的严重缺乏
教学场地和器材的严重缺乏是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瓶颈。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由于不了解女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受教学场地和器材的约束,难以发挥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加之师生关系不够融洽,也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陷入困境。因此,探索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策略势在必行。
二、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水平,在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强化中职女生体育认知意识
强化中职女生体育认知意识是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关键。为提高中职女生的体育意识,在体育课程教学安排上应有的放矢,综合体育课程的难易程度,打破以往偏重竞技体育项目的传统格局,使女生意识到体育课重要性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活动,将大大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说来,强化中职女生体育认识意识,应充分利用体育多功能的特征与健康多元化内涵的一致性,使体育与相关的健康内容有机会结合,在体育教学课过程中多加一些女生所喜爱的项目,例如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可以提高女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与此同时,体育教学是以技术活动的难易程度为其发展顺序,因此体育教学通常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体技能活动的特点来安排,即应将技术复杂的新教材安排在先,而容易引起兴奋的教材,如活动性游戏安排在后,将符合较小的教材安排在先,强度较大的教材安排在后等等。
2.更新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模式
更新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模式是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新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模式,开展的体育活动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这样才能激发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具体做法上,中等职业技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情境教学的模式,根据在校女生的专业特点创设一些情境教学。如根据幼师班女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垫子、跳箱、肋木、跨栏、跳绳等编排的情境内容“宝宝,别怕”:一次出游时,一名小朋友遇到了危险,作为幼儿教师的女孩们要去救他,就必须越过小溪(垫子),爬过高山(肋木),走过独木桥(跳箱),钻过山洞(跨栏),躲过藤蔓(跳绳),最后找到小朋友就算成功。 这个情境里需要学生跳跃、攀爬、蹲行、平衡等能力,因为紧扣专业特点,加上教师的语言激励,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合理规划体育教学场地器材
合理规划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对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也至关重要。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必不可少。合理规划教学场地,积极引进实用器材,成为每一个中等职业技校的必经之路。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在现有的教学场地上合理规划,做到安全、舒适、整洁,使之适应中职女生的生理、心理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在了解在校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的基础上,投其所好,积极引进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与此同时,教材要根据季节和女生的特点进行安排。例如耐力跑安排在秋末和冬季;体操、武术以及运动量、密度较小的教材,适宜安排在气候温和的春末夏初或秋天。这样安排女生较欢迎,积极性也能调动。此外,还要优化课堂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体育教师可通过讲解、示范、个别辅导、及时点评等方式,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游戏和比赛,帮助中等职业学校的女生更好地学习体育。
三、结语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强化中职女生体育认知意识、更新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模式、合理规划体育教学场地器材,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多金.技工学校女生运动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J].考试周刊,2013(18).
[2]聂中宝.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强化策略[J].现代交际,2014(03).
[3]陈欣华.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07).
[4]封志佩.中等職业学校女生体育课厌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运动,2010(09).
4.学校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四
在一堂初二男生跳横箱教学课上,我组的学生第一次跳横箱。我先利用图片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并做模仿练习。不过箱练习时,他们都做得很好,但是,学生一到跳箱就不行了,都是跑到箱前停下,不敢跳跃。在体育课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如不敢跨栏,不敢做有点难度的单杠、双杠动作,不敢跳高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恐惧而造成的,二是对动作要领没掌握、对自己没信心。如在跳横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好踏板动作。跳板动作完成得好,跳箱动作也成功一半了。如何消除恐惧的心理呢?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跳箱动作。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二、教学片断
我让学生仔细看清图片的每一动作,并做不过跳箱练习,另外,跳横箱的关键是踏板,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踏板技术。
技术已掌握,可还是不敢跳,这就要克服恐惧心理了。恐惧心理的产生是随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的。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而跳箱练习确有危险,不小心碰到箱上就会摔跤,所以不敢跳,而采用逃避的方法也是难免的。如何才能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呢?我采用了两大方法。一是安全措施,学生团结一致,二是比较增强自信心。
(一)安全措施。学生之所以不敢跳是因为怕有危险,怕受伤,所以做好安全措施是关键。首先在地上垫一层厚垫子并把范围扩大。其次,周围站几个较有安全感的男生进行保护帮助。
(二)做比较,增强自信心。即时做了安全措施,也还是不敢跳,是因为没人带头,没人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的勇气。我就自己带头示范,因为我个子较小,又是女老师,要完成男生的动作确实有点困难。但是,我要能完成这无疑是增强他们自信心的最好方法。“女生能跳的做为男生为什么不能跳呢?”我就这么告诉他们。于是,我就做了示范动作,效果不错。高个子的男生也跟着带头了跳了。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第三。
三、反思
通过跳箱的教与学,我进行了反思:
1、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跳箱”。它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
5.职业学校体育课论文 篇五
2013年6月9日,九(7)班语文课调整为体育课后,学生李小康与学生打篮球时胳膊骨折,学校支付资金7000元;
2013年11月19日体育课,七(8)班学生李余敩胳膊骨折;
2013年11月20日大课间活动时,八(7)班学生向徐莲牙齿断裂,至今还未解决; 2013年12月25日体育课,七(7)班学生郑泽龙胳膊骨折;
2013年12月30日体育课,七(7)班学生赵志伟胳膊骨折;
6.职业学校体育课论文 篇六
体育课上学生猝死 学校是否承担责任
思想 2004-04-21 11:18:57
案例?一日中午12点30分左右(午餐时间过后不久),某高中一名17岁女生在参加班级组织的拔河比赛中突然倒地失去知觉。学校闻讯后立即拨打110和120电话。医务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在做了人工呼吸后随即将学生送往医院。到达医院时病人的症状表现为:脸色青紫,口吐白沫,皮肤失去弹性,大小便完全失禁,两脚僵硬,处于完全昏迷状态,无知觉反应。救护医生诊断表明病人送到医院时已经死亡。死因尚未查清。据女生家长介绍,孩子在寒假期间跑步锻炼时曾感觉身体不适,后到医院做过检查,医生诊断后并未发现有心脏疾病。女生生前身体健康,平时喜欢体育运动。事件发生后,家长认为孩子突然死在学校,难以接受,要求校方赔偿。学校认为此乃突发事件,防不胜防,与学校管理无关,学校不应承担责任。由于双方在责任承担和赔偿问题上分歧较大,目前争议的处理尚未得到解决。分析?一、学校承担责任的性质与运动猝死的联系。案情表明,该女生是在进行体育相关活动中在极短时间内心跳骤停死亡。死前未受到外部创伤,平时身体健康。这属于医学上典型的运动猝死。要判定学校在该事件中是否承担责任,首先必须明确学校对在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承担责任的性质以及针对运动猝死这类特殊运动疾病应承担的具体责任。1.学校对在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承担过错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伤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依据上述法律中的规定,学校承担过错责任。过错责任是我国民法中确定人身伤害事故责任归属的一项基本原则。它适用的前提是:有过错,才承担与过错相应的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责任。具体到学校的过错,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渎职、失职行为。这些行为表现为:对于导致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行为或状态,学校主观上存在明知仍然有意为之或者放任不管;对于导致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行为或状态的危险性,学校应当预见却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尽管预见但因轻信不会造成伤害而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联系到本案,要看在学生发生运动猝死事件中,学校是否能够预见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和实施救护。这就必须联系到运动猝死的特征。2.运动猝死突如其来,但有先兆,可采取现场救护措施。运动猝死是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学生在进行紧张激烈的体育活动时,体内代谢速率过快,心肌需氧量增加,此时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梗死,造成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猝死。其特点是过程自发、意外,且进展迅速。患者从发病到死亡也就在几十秒、几分钟之内。学生发生运动猝死,多数都是“正常”的运动死亡,即相对于已经发现的心脏等疾病而言,其病因在平时没有被发现,而在运动中突然发作造成死亡。学生的死因可能是先天性或隐性的心肌炎或其它的心脏病患,这些心脏疾病一般须在发作时才能检测出来,而在平常体检时很难发现隐性病症。某些外部诱因,如饱食后激烈运动、激烈运动后立即洗热水澡也会导致运动猝死。运动猝死一般有先兆,如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后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等情况。一旦发生运动猝死,应当适时采取一些恰当的急救措施,通知医务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二、学校在本案中负有部分责任。在本案中,学生在拔河过程中突然倒地身亡,事发前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运动猝死的典型特征,在现场指导的老师无法预见,也就不可能采取防范措施(如让学生立即停止活动,进行救护等)。该女生平时身体健康,没有特异体质或特殊疾病,参加拔河比赛之前也无身体不适的情况,所以不存在学校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如不得安排其参加这项活动)的必要。其次,参加拔河比赛这类活动,对于身体健康的中学生而言,并未超出其体力承受能力范围,活动本身也符合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最后,事件发生后,校方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和急救电话并协助专业救护人员救治,不存在救护措施不力或延误救治的`问题。因此,学校在这些方面不存在渎职、失职的行为。但是,拔河比赛是在午饭刚过后就进行的,在这一时间组织此类竞技活动显然是不适宜的,因为一些外部诱因也会引发猝死,如饱食后运动,运动后立即热水浴等。如果经法医尸检证明该女生的运动猝死与饱食后运动有因果联系,学校则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三、特别提示。1.运动猝死的有关医学常识告诉我们,导致运动猝死的直接原因有可能是先天性身体疾患不适应参加某项活动所致,也可能是违反运动科学规律造成的。因此,学校应当避免让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的学生参加活动强度大、节奏激烈的运动项目,在平时应当教育指导学生按照运动科学的规律从事体育活动。2.运动猝死是有先兆的。典型的表现是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胸痛、胸闷、头痛、晕厥、心动过速、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等情况。担任学校体育课的专业教师和校医应当了解这些基本的常识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安全教育。这样,一旦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运动之后,有学生出现上述症状,学生本人或同伴就可以及时做出判断,立即停止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3.运动猝死尽管突如其来,但事发时仍然可采取基本的急救措施。如将患者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用手触摸患者颈动脉确定没有脉搏时,立刻进行人工呼吸并持续到专业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实施这方面的救护行为,就可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宝贵生命。(作者单位系上海市教育法制研究与咨询中心)
7.职业学校体育课论文 篇七
据相关文献报道,目前约大约百分之三十二的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这些学生进行调查并发现,他们存在着如:遭受挫折的能力不强、缺少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排除困难的品质,以及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等心理品质较薄弱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随着社会对知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导致我们老师和家长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上面.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塑造.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学校也更注重于抓学生智力的培养而轻视了非智力方面的培养,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比较差、以及调整心态的能力也比较弱.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挫折容易造成不知所措。本文就这一问题来进行研究,给出自己的见解。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查阅相关体育课对于学生心理影响方面的文章和调查报告。
观察法:在无锡技师学院(立信中专)对学生上体育课的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自身体会:根据在本校上课时自身的感受进行总结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体育对智育的影响。
体育对于智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还可使人头脑清醒,心情舒畅的进行学习和工作,也可以使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接收、贮存以及信息之间的交换和沟通都有所帮助和提高。体育和智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3.1.1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血液循环的功能,能使血液循环从每分四次提高到七次,调查研究也发现每立方毫米血液中输送氧气的红细胞可比不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多100到150万个。3.1.2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机能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使的个人智力潜力和运动神经得到必要的发展,只有大脑皮层反应灵活性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加上脑细胞被充分激发后,才能起到良好的存进作用,保证积极思维、良好的记忆的发展,而这些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所必须具备的生理、潜意识品质,这正是通过体育锻炼才可以做到的。3.1.3体育锻炼还可以消除人脑的疲劳。学习工作时间长了,在生理上引起头昏、眼花、脑胀、反应迟纯,过度疲劳会明显降低人脑活动的效率,而且更重要的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在体育课上我们体育教师需要针对性的安排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身体各系统的机能,改善大脑供氧状况,使大脑抑制与兴奋、功能的相互转换。来快速消除学生的疲劳,提高大脑的各种能力。
3.2 体育对德育的影响。
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及完善个人特质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因为在许多体育锻炼中项目,都具有发展学生良好思想品格的因素。如:耐久跑、球类等。3.2.1耐久跑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意志品质。耐久跑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很多青少年学生对此感到比较痛苦,不愿意参与。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以及体能训练安排,使学生得到合理的锻炼,让学生明确“耐久跑”是对体能的测试,另外也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测试。3.2.2球类项目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克服种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等)的精神。球类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身体对抗程度以及心理对抗。另外像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也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体能储备,所以学生只有通过积极刻苦的训练才能够参加这些球类运动的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在进行这些球类运动的训练和比赛中培养起来的优秀品质会对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所帮助。
3.3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各种心理品质。3.3.1体育锻炼对于学生良好情绪方面的养成作用上:中职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考证及提高自身学历的压力下会产生焦虑以及忧郁、压抑等不良情绪,通过积极参与学生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或者避免学生因此产生的不好情绪和过激等行为。3.3.2体育锻炼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在比赛时,技术动作的运用和战术配合以及场上的情况是不断的在发生变化的。学生在比赛中需要不断的利用所掌握的技术和战术来进行合理的发挥和运用,这样可以使他们在比赛中的判断能力、阅读比赛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3.3.3 体育锻炼在培养学生自信心上的作用,规律的体育运动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认识等心理素质。有资料显示:肌肉力量、身体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自信心几者成正比,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提高和增强学生的信心。
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是将德、智、体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课。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组织并安排好课堂教学秩序,慢慢养成他们遵守规则和纪律的优良品质。另外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让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以及心理素质的锻炼。在体育课上也要利用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刺激学生使学生智力的得到发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适应社会的需要,走上社会能胜任以后的工作。
摘要:体育活动对于智育的影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脑的疲劳,促进脑的发育,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体育活动对于德育的影响,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乐观、以及勇于进取的精神。使学生的性格趋于完善,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与队友相互配合的协作能力。体育可以改进心理品质,感知觉、思维。
关键词:智育,德育,心理品质,体育课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12.
8.职业学校体育课论文 篇八
关键词: 职业学校 体育课 运动 积极性
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我们遇到的学生可能自觉性不够,他们自控能力弱,运动能力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人经常迟到、早退,爱玩手机。作为体育老师,我们不光要认真上好体育课内容,还要将德育渗透到自己的课中,适当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如今体育课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喜欢上运动。我根据自己上课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提高学生体育课运动的积极性。
一、明确目标,丰富知识
体育课的目标是培养体育健康意识,提高体育运动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我上体育课一直是遵循以上四点来开展工作的,将以上四点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学有所成”。
在我上大学期间,我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能教会我们一些除运动技能以外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于是在我的体育课上,我也尝试教我的学生。
比如:踢足球时脚踝崴伤是常见的现象,有的人不懂处理的方法,想当然地处理,结果越来越肿,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如今的学生缺少体育健康意识,体育保健知识匮乏,从面影响了身心身体健康。所以我告诉他们,崴伤了要第一时间冷敷,24小时后才能热敷(一般崴伤),贴膏药,擦红花油等,他们很惊奇,按要求做了,效果非常好。通过这些“小事”,学生喜欢老师,感激老师,运动起来更积极。
二、关心学生,个别教育
在上体育课时,往往有些学生很懒,不喜欢运动。老师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不放弃他们,引导他们参加运动,发现他们的优点与爱好,激励他们运动起来。
我碰到一学生,当全体做10秒原地高抬腿时,就他一人不做。于是我让全班重做,并提醒到:有人偷懒没做。第二次他还是没做,于是我让那个学生单独做,并做示范。原来那个学生节奏感特差,动作很丑。就是因为怕出丑,所以以前的体育课高抬腿他都是不做的。我就和那个学生一起用“笨拙”的动作完成了一组高抬腿,没有人笑他。因为老师的动作与他一样。同时我鼓励大家,只要动起来就行。这名学生以前不喜欢运动,也比较懒。后来踢足球活动的时候,我点名要他参加,让他踢前锋,我也参与,与他一个队。我不停地给他球,让他射门,渐渐地,他尝到了运动的乐趣。因为他的进步有目共睹,大家都愿意和他玩了。虽然他踢得不是很好,但他很积极,动作搞笑夸张,增加了运动的乐趣,球场上充满娱乐的气氛。
三、堵疏结合,师生互动
体育课让学生动起来是很重要的,但绝不是拿个球让学生随便踢,借几副拍子给学生,让他们随便玩。这需要老师的引导、鼓励和监督,当然也需要老师的参与。师生互动,是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的最好方法。所有的学生都会因为老师的加入而认真积极对待,热情高涨。
对于爱玩手机的学生,也不能一味地禁止,不能堵,要会疏。当学生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时可以休息一下玩玩手机,但如果他们偷懒或者运动不积极,则没机会玩,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运动的积极性。
四、利用竞赛,促进提高
体育教学要为学生不断创造竞赛和游戏条件,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教师可以经常安排一些趣味性的竞赛,例如,个人对抗赛、小组友谊赛、搬运重物接力赛、背人比赛等。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大了课的运动量。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任务,安排一些竞赛活动。例如,在球类教学中,教师结合所学习的技术和战术,安排教学比赛,学生在比赛中情绪高涨,既复习了技、战术,又提高了课的运动量,收效甚佳。又如,在进行短跑和接力跑教学时,教师结合教学任务进行接力比赛。比赛可以使学生学习传接棒技术,巩固途中跑技术,提高速度素质,并培养集体荣誉感,这些竞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五、培养兴趣,持续发展
教师可以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观看世界比赛的精彩场面和优秀运动员的精湛表演,既开阔眼界,又学到技术、提高锻炼的积极性,同时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学生在观看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取冠军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后,深深地为中国女排的高超球艺和顽强拼搏精神所感动,之后在校运动场上打排球的学生就明显增多了。
体育课中要安排一些便于学生课余锻炼的项目,比如,教他们如何健身。很多学生都想有个完美的身材,给他们开个锻炼处方,每天怎样锻炼,练多少,多少时间后就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等。目的明确,效果显著。比如,每晚双脚放床上,双手撑地俯卧撑,先每组15个,做三组,然后睡觉。一周后每组20个,再一周后每组30个,一个月后每组50个,做两组或者每组30个,做三到四组,坚持三个月,上肢肌肉,胸大肌线条有明显的变化。
总之,我觉得不管体育课上什么内容,只要学生动起来,而且能快乐地动起来,最好能影响到他的课余时间还在持续,则这体育课就成功了。职业学校的学生上体育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一旦他们运动习惯养成了,那么他们就会更积极地上好体育课,并把爱好运动的习惯带入企业、植入生活。
参考文献:
[1]陈军.激发和培养学生爱上体育课的兴趣[J].时代教育,2007(12).
[2]李建龙.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教学.,2005(03).
[3]黄勇.体育课影响学生练习积极性的因素[J].丝路学刊,1996(03).
9.开展体育活动,推动学校体育工作 篇九
摘要:体育也是素质教育,要齐抓智育、德育、体育,使各方面都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平衡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健康。
关键词:体育;活动;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265-01
学校在正常的体育教学情况下,开展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对学校体育工作起很大的推动作用,如田径兴趣小组、篮球兴趣小组、足球兴趣小组、武术兴趣小组等,根据现有的师资情况、教学场地器材情况,开设活动项目,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自愿报名参加到所喜欢的兴趣小组,自觉地锻炼,以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不断提高运动水平,增强身体素质。
1.领导必须重视和认识学校的体育活动
1.1 开展体育教学的利害关系。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好与否,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如领导稍有疏忽,误认为体育活动开展得多了会影响文化课的质量。为所谓的抓智育成绩,占用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甚至占用体育课,看着学生们不情愿地进教室,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使学生振作不起精神,这样的现象无不存在。或不解决必需的体育器材,使体育教师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技能的发展,导致体质下降,学习精力不充沛,使体育、智育均受影响。
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体育教学和考试的意义。国家教委文件规定,体育考试将作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并在全国各省、区、市阶段实施。考试科目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主要依据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反映体育学科对学生的基本要求;针对当前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当地教学条件,选择可量化、易于操作的项目。每次考试不得超过3项。评分标准参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体育教学大纲》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关评分标准。每项10分,成绩计入各类升学的录取总分。一般地,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常规的有:50米跑、800米跑(女子)、1000米跑(男子)、立定跳远、前抛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几项。
1.2 体育教学及其目标和作用。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包括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个区位问题。所以,学校体育目标的选择和设计在不同的教学背景具有其历史性、特种性、阶段性、任务性、需要性、目的性、必然性、自发性、应对性等。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从国情、社会发展和需要、个体发展,并在适当兼顾升学考试项目的基础上,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和思想宗旨,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应该为“体育教学以人为本,体质第一”,目标应该为“体育要强身健体,培养心理健康的个体,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民族的强盛,锻造体质基础。”“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学”要适应“学生活动”,体育项目可教师设定,学生自主选择或设想,或者师生两者定期、不定期交叉进行的体育教学方法等。因而,整个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是有其共性教学项目的,即根据师生的兴趣、爱好、习惯、传承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学会体育知识,同步地发展学生的体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教师认识到只有当整个体育教学都贯穿着对学生的健康关怀时,体育运动才能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到作用,同时应该尽可能把体育变为一种享受,而不是强加。在从事体育运动中不单单地只是夺取竞赛的成绩,争个名次,而是为了锻造自己完美的体魄。
1.3 体育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教育不能只仅仅抓好智育,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教育,使各方面都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平衡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健康。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建设和服务的首要前提。学校要认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运行好体育教学,使学生自我造就锻炼身心的习惯。学校不得不确保体育课程和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场所。
1.4 创造条件,开展体育活动。领导重视学校体育,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抓,并且平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升学考试的体育项目,将会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学校的篮球兴趣小组活动而言,由于篮球是该校的传统项目,每学期此项活动踊跃参加者达百余人,接近全校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这样多人开展活动需要场地、器材、教练等,学校领导在现有的条件下,从市场购买廉价篮球,一百元能买好几个,制作简易篮球架,发动全校师生平整扩建篮球活动场地,而体育教师看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信心倍增,不怕疲劳地活跃在运动场地上,轮流进行着各组的辅导训练。各组有传接球的、运球的、基本技能训练的、投篮以及教学比赛和对抗赛的,各种活动有条不紊。在因地制宜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器材、活动场地外,还要有体育教师的指导,以完善以“动”为主的体育课程,如对部分体育特长的学生组成校级运动队,进行严格训练,向体育品牌学校进军,同时也使学生能有机会进一步到高一级的体育运动院校深造。
2.激励学生的自发性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及教职工体育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自发性。课外活动在没有教师组织的情况下,他们自发组织练习,有秩序地进行活动,复习所学的篮球教学内容,进行班级对抗赛、男女混合比赛等,既活跃了学校的课外活动,更加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有的还主动地拿出个人的零花钱凑着买了好多篮球,学生减少了买不卫生的食品小吃,增进了卫生健康,又有了自己喜欢的篮球。他们活动起来更加自由,同时也减少学校篮球丢失的情况。
3.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因此,探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对提高学校体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0.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反思论文 篇十
1.教学反思简述
教学反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分析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从在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教学策略,在简化教学程序的同时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教学反思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教学问题,从教学反思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为其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构建更为健康的人格,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重要性
2.1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的素质是多方面构成的,在校学校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发展需求,在经济发展中可以发展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单纯的专业学科教学并不能培养优秀的全面性人才,要针对在校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通过德育课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行成健全的人格,这对在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2.2完成教学目标
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种类型的`专门性人才队伍,各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一个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个教学阶段都有对应的教学目标,通过适当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全面性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反思
3.1针对性教学
所谓针对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针对性教学是新时期以来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并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有效节约教育资源,同时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德育课教学中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方式、身心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2及时反馈
教学质量的好坏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反馈出来才能发挥最终的作用,德育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多样灵活的特点,如何检验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的方法检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衡量实际教学效果,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的调整优化,通过最优的方法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注意反馈的及时性,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反馈才能更好的发挥推动作用。
3.3小组教学
现阶段中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针对性与合理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大多数是青少年,这就决定了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倾向于伙伴学习。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十分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性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想道德知识,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并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结语
11.职业学校体育课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创建 体育特色学校 学校体育品牌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己成为国内中小学体育改革的潮流,很多学校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为载体,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不仅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体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味,。不仅贯彻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而且增强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终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特别重视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例如,美国通过在中学创建篮球特色俱乐部,培养了一大批“NBA”名星,为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民族的繁荣昌盛起到了重要作用。巴西通过创建足球特色学校,为巴西足球的崛起,国民素质的提高,民族的兴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日本的中小学校,经常进行有特色的远足和野外生存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也培养了学生的生存能力。
一、我对体育特色学校的几点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体育特色学校不等于拥有一批体育特长学生。建立几个运动队和兴趣小组,让一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在各级竞赛中获奖,就称为“体育特色学校”,我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体育特色学校必然会拥有一批特长学生,但是拥有一批体育特长学生并非就是“特色”。在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过程中,应该是大多数学生参与,甚至是全体学生参与,对所有学生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那种只有少数学生介入的体育特色项目,层次虽然高,但只能是“拥有”体育特长学生。因为这种少数学生参与的行为,不可能对学校体育整体工作形成有力的推动。
其次,优势体育项目体现出来的先进性、独特性和优质性,逐渐向学校体育工作各个方面持续扩散,经常不断深化和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实践层次、理论层次和文化层次,会形成独特的学校体育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至此,学校进入了体育特色学校的境界。到达这个境界,学校体育并非功成名就,还要以容纳和开放的办学理念,继续保持强势发展,以期进入名牌学校的行列。即走“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名牌学校”之路。
在体育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学校体育文化特征逐渐显著。学校体育文化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时间越长,体育文化积淀就越丰富、越深厚、越有底蕴。“优势体育项目——体育特色学校——名牌学校体育”的过程,不是关起门来独善其身的过程,学校体育文化在积淀的同时还需要传播,由此对周边学校体育发展产生冲击和拉动,发挥出名牌学校体育效应。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往往是双向互动的,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反馈,而信息反馈促进了特色学校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是一个长期进取和积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要体现学校体育教育创新的思想,要做到与时俱进。
1.规范与特色的关系。学校体育是在规范办学基础上发展体育特色,体育特色是在规范办学中,就体育教育要素的拓展与丰富,是在规范基础上的个性优化,以此推动学校体育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不能以牺牲学校整体中的部分要素为代价,去突出某些教育要素,例如把学校办成了专门的体育学校。不执行体育与健康的课程计划,一味地强化某一优势体育项目,以期办出体育特色来,这种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是要避免的。
2.稳定与创新的关系。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一个持久追求学校体育办学独特性和优质性的过程,有些成就显著的体育特色学校,往往历经几任校长持续性的打造。那些换一任校长就更换一个特色,甚至一任校长就更换几个特色项目,以显示不断创新的学校,是目光短浅的。特色需要历时,需要固化,需要稳定。当然,稳定是相对的,创新才是绝对的,有“新”才有“特”,建立在稳定基础上的特色创新是要提倡的。
3.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正在推进的课程改革,为体育特色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三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新形势下,校本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为创建特色学校提供了新的源泉。特色学校要不断吸收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不断创出时代新高。
二、怎样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
1、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运用教育策划打造优势体育项目,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突破口。
首先要精心策划。教育策划应当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策划理论,就如何创建特色学校作系统的研究、分析和论证,以形成一个预想性方案,动态控制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全过程。
优势体育项目的策划要遵循“三个出发”。一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本校实际进行客观分析,通过分析,认识本校学校体育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优势体育项目,构筑学校体育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选择优势体育项目不能东施效颦,也不能好高鹜远。优势体育项目的确认,不仅仅取决于校长或教师的专长和愿望,需要考虑各种客观条件,诸如本校的基础、条件、传统、生源状况和教师素质等。那种不从实际出发,冲动而盲目确定的优势体育项目,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结果必是昙花一现,缺乏生命力。二是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出发。实施素质教育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方向。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对教育投入巨资,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展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我们应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选择体育特色项目。三是从公众需求出发。随着各地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民办学校的兴起,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各校纷纷直面并应对眼前的挑战和机遇。实现体育特色就是创优的过程,创造体育特色就是给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服务,提供其所需要的新内容和新水平的服务。
其次要运用资源。打造体育特色项目,需要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形成体育优势项目。一是校本资源,每一所学校都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教育资源。资源散布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当中,关键是学校决策层要善于发现、挖掘、组织和运用资源。二是社会资源,学校不是封闭的,总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学校体育特色往往是所在地域体育总体特色的体现,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对本地区体育总体特色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学校体育特色建设藉此就有稳固的基础,就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关键。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的关键在体育教师。在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的过程中,对体育教师素质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才能有持久的力量保持学校体育特色,在此过程中,学校体育文化特征会逐渐显著。从而对周边学校体育发展产生冲击和拉动,树立起地域性的品牌学校体育。
体育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动力和导向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准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身体力行,用自己高尚情来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具有感染、陶冶、引导和教育作用。并通过体育教学,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善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把正直诚实、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把教师的政治思想提高到现代化水平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体育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新的体育观念。目前,科技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已成为时尚。为此,应主动建立起“以人为本”新的体育教育观念,改进过去那种偏重于一个技术如何教、一个动作怎样教、一个身体部位怎么练的“物化”思想,树立起通过体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强调对学生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及兴趣与爱好。创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课程体系,全面贯彻“强身育人”、“健身育人”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体育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主要包括两部分,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
体育教师要充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一切活动绝不能由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师教学的方法及策略都是为了将学生的认识、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参与预习、提高、观察、演示、讨论、质疑、练习、总结、评论等,使课堂教学变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是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真正享有发挥自己的才能、思想感情和判断想象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想象、设计,从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说,从而激发起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智慧的火花。
体育教师要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体育科学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纵览一切相关学科和相关技术的高度综合性科学,所以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技术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外,还必须有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对工作进行反思性总结,不断总结教学训练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等能力。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吸取先进的理论观点,掌握科学领域前沿的新知识,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从不同科学发展的交叉点去发掘新知识,使自己讲授的课程内容是本学科领域内的新成果,使自己的体育课有一定特色。同时,通过有特色的体育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
随着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主动适应这种变革,要有超前意识,丰富的文化知识,娴熟的运动技术,开拓创新的新观念,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才能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作出突出的贡献。
3、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际上决策着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在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工作中,学校和上级领导必须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学校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以及制定配套的学校规章制度保证体育特色学校向深入发展,从而树立起地域性的品牌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的品牌就会保证经久不衰。
参考资料:
1、《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06年第11期《走体卫特色办学之路,打造素质教育精品》陈玉金。
2、《体育教学》杂志2006年第6期《是荣誉更是责任》本刊记者。
3、《中国教育》杂志2006年第9期《研究型教师几其发展研究》温勇、宋广文。
4、《中国教育》杂志2006年第9期《创新教育研究的饿奠基之作》朱小曼。
5、《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2006年第11期《教师文化初探》车丽娜。
12.职业学校体育课论文 篇十二
终身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 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活动又包括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两个主要的方面。
2 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 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延续与发展, 在一个良好的终身体育环境中, 在终身体育的“耳濡目染”下, 自然学校体育也会做得更好。
3 制约终身体育发展的因素
终身体育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 可以说是每一个人的内在需要, 但是各人在遗传、营养、教育、环境等方面的不相同制约了终身体育的发展, 导致了终身体育的手段、意识等各不相同:
3.1 体育健康知识的薄弱, 缺乏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手段与方法
制约这一因素的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教育者的意识, 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是体育锻炼的指导, 而在现如今的体育教育模式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体质、学生的技能, 恰恰忽略的就是体育健康知识, 经过问卷调查和访谈, 笔者发现在许多学校基本上就没有体育健康知识的专门性教学, 最多就是利用雨雪天气在室内进行简单知识的简单讲解, 而这一点对于体育健康知识的普及是远远不够的。
3.2 缺乏锻炼身体的习惯, 对运动锻炼不感兴趣
什么事情兴趣都是最重要的, 兴趣的持之以恒就成了习惯。缺少了这种习惯, 就导致终身体育意识的缺失。许多学生在学校中除了参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其他的体育活动就不怎么参与;在毕业之后少了体育课, 就更少参加体育锻炼了。那就更加不具备在各种环境下自我锻炼的能力。经过调查, 有明显体育兴趣爱好, 有锻炼习惯的人, 在中老年期间也坚持着体育锻炼, 保持着终身体育的意识。
3.3 部分地区运动场地和设施的欠缺
各地经济、文化的差异也是制约终身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学校体育阶段到社会实践, 各地区的运动场地和设施都有较大的区别。东部发达地区的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还是比较充足的, 能够满足人群锻炼身体的需要。但是在一些其他地区, 运动场地、设施、器材都严重不足, 大大制约了人群的终身体育的发展。
3.4 部分地区师资力量的缺失
在很多地区, 缺少专职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都是有其他的一些教师担任, 对于体育知识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练习都是一种遗憾, 因此, 师资力量也是制约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
4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衔接
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要有效结合, 主要是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服务。学校体育不光要解决学习体育技能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主要从体育课堂和体育课外活动这两大方面入手:
4.1 体育课堂方面
4.1.1 教材体系要“序”
在小学阶段, 要进行体育运动的基础教育, 重在让学生参与各项体育练习, 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加工, 帮助小学生熟悉运动, 知道各项运动的名称、以及简单地参与到各项练习, 要广泛参与、重点学习, 帮助小学生建立动作模型, 打好运动技能的基础。在中学阶段, 教材体系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进一步提高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安排多种项目的选修课, 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去练习、去提高、去深化。在高校阶段, 高校的教材体系更多的是可以根据学校的已有条件, 去开发一些运动项目, 提高参与性, 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专长的健身手段, 内容要体现终身性、娱乐性, 为终身体育做铺垫。
4.1.2 教学内容要“乐”
教材内容要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需要, 让学生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学在其中。有很多学校采用了选项课这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特长, 来选择自己要学的项目, 这样一种手段对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可以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4.1.3 教学手段要“变”
现阶段, 体育课中很流行的是探究式教学, 相对于授受式教学, 是以学生为本, 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 这种过程包括自己探究、相互探究和老师一起探究等。对于这样的教学手段, 老师更多的是用引导、疏通等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 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它的使用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 又能营造比较好的情境和体验。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是复杂的, 用语言来描述是抽象不具体的, 如果采用电教的形式展现出来, 有的动作甚至是可以用慢镜头进行展现, 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电教手段也要在学校体育中普及使用。
4.1.4 体育检测方法要“新”
为了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应该要建立新的检测体系, 建立考核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有利于养成锻炼体习惯的评估指标, 例如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兴趣和态度, 学生在课后自觉锻炼的时间、内容等等。应该对众身多的项目进行检测, 以检测促健身, 以检测促兴趣的终身性。体育检测的手段要由单独的老师测评转而化为老师评测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学生与家长之间评议三种手段相互结合使用, 才能得到学生更多的关于体育的情意评价。
4.1.5 体育课堂氛围要“活”
体育课堂氛围要生动活泼, 学生的练习情绪高涨, 对于保证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做学生的“朋友”, “引路人”。体育课上教师的情绪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情绪饱满, 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 氛围会变得轻松活跃, 相反如果教师课堂情绪不好, 会给学生造成压抑的感觉, 使课堂气氛沉闷, 影响学生的练习兴趣。
4.2 课外体育活动方面
学校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基础上, 还必须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包括大课间、体外课等活动,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在这些活动的时间里, 许多传统和时尚的体育项目都可以参与进来, 传统的项目譬如说抖空竹、太极武术等, 现代时尚的项目包括打陀螺、轮滑等等。这些运动项目的加入使课外体育活动增色, 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 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在操场上挥洒自己的汗水,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摘要:本文从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内涵着手, 进而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问卷调查法、资料法和访谈法了解调查制约终身体育的因素, 从而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二者之间的衔接, 从学校体育的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两方面加以改进, 以期学校体育能更好为终身体育服务。
13.职业学校体育课论文 篇十三
一、中职体育教学评价的内涵与特点
1.中职体育教学评价的内涵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依据社会整体的政策与方针进行,从预设目标出发,采取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来完成高效的教学过程和满意的教学成果,在完成过程中发现实际情况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差距,并?M行整改,最终全面提高效率,达成目标。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选择、学生知识技能水平情况、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2.中职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第一,客观性是中职体育教学评价最基础本质的特点,整个评价就是要解决“教与学目标”的问题,一旦教育者对目标认识不彻底,就会直接影响“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样”的问题,同时也给学生制造“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的矛盾。第二,中职体育教学评价具有决策性,评价的过程需要对整个教学活动和各个活动环节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改善实践活动中效率低下的局面,为教师及时调整措施提供建议,并促进管理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协调功能的发挥。
二、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需要转变
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少体育教师依旧没能认清体育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应用目的。体育教学评价的思想与目的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教学评价的目标发生变化,那么其指导思想也应适应时代要求而发展。当前实施的中职体育教学任务与健康运动课程已经拓宽了过去传统的体育学习领域,以掌握体育技能为教学目标已经不再是所有人的共识,帮助学生发展身心,保持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才是体育教学与评价的本质。
2.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不成熟
目前,还有不少中职体育教师受到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在投入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工作中时不够积极与务实,陈旧落后的评价观念无法推动其在体系研究中发现新的建树,而评定学生成绩更多注重量化指标必然无法全面展现学生的体育能力。众所周知,中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如果采用量化标准进行评价对教师而言有着更好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但却存在片面性的先天缺陷,如果直接采用量化为主体,即单从技评和具体的达标成绩出发,忽略学生上课密度、训练强度、运动量曲线等专业性的分数,那么就会导致评价体系构建重要版块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和学习合作受到严重影响,这样的构建体系是不全面的,也容易导致体育教师产生惰性,无法通过实际的实践来研究构建评价体系的问题,就会导致研究的过程与效率低下,研究结果不尽如人意。
3.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可操作性较差
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设计工作中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实际上是评价过于“官方”的原因。在执行教学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不少体育教师缺乏自主性教学的行为,也就是其参照的指标只是根据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的要求来完成,实现过程缺乏灵活性与调整度,于是教学评价指标就成为了一种摆设。那么,其操作性必然无法达到调整与改进的要求。另外,如果是体育管理部门的评价标准,那么往往更注重结果,而实际上评价体系执行过程中要求的环节包含调控、检验、诊断、反馈和导向的整个过程,即便构建了符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和评定的体育评价体系,如果以官方性的指标进行考验,那么结果就会与整个过程不完全相符,而过程的操作也就更难。
4.评价内容体系繁杂、评价方案过细、冗余指标过多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与实际的教学成果检查相符,各个环节与整体都要进行分析与评判,做好信息反馈的工作,结合实践成果对教学过程进行改进。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将评价结果与教师评优晋职和学校形象等挂钩,那么就会蒙上功利化的色彩。评价方案冗长繁复,条框感和指标过多过细,其客观性也逐渐站不住脚,体系的设置与应用形同虚设。
三、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实践探讨
1.转变体育教师及学校管理者的教学观念
要全面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评价工作的认识,深入学习新课改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要求,提高教师在体育教学业务及文化素养方面的能力,并充分认识构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确保所有体育教师都能在新课改标准的指示下对教学评价工作有深入的认识,要加强对评价过程的重视,才能保证评价体系设立与执行的价值。
2.体育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的教学评价观念转变以后,还要从单一评价的视角向多角度和多方法综合质量评价进行转变,尤其要摒除传统选拔功能的考评观,加强评价中检验、反馈和激励的功能,针对传统的“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问题,更多的要看中过程并结合结果,要注重教,更要注重学。整合评价过程的所有因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从主体多元化的前提出发,不断探求后续内容多元化、模式多元化等考评方法。
3.体育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
教学评价的过程服务对象为最终的目标,所以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更多元化的内容来实现目标,比如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学生发展、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体育品质等,比如我校通过《体育与健康》拓展了多元化内容中的两个渠道,分别是每周两个学时的《体育与健康》内容教学以及创造课外活动、体育兴趣小组、课外体育比赛的平台为学生培养体育意识和兴趣。这就跳出了传统的注重知识、技能和技术评价的局限,在原有内容上增强了延续性。
4.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在评价体系中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采用诊断性、形成性与终身性相结合的评价手段,确保每次对学生的评价都有不断上升的空间,且让学生对自我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②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尤其注重体育教学的人文性因素,结合体育课程的密度、运动负荷、学生技术掌握程度、进步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③引入自评与他评;④将结果评价转为过程评价,更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从而发挥动态过程的反馈功能,达到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目的;⑤简化评价内容与环节,从健康知识增长、健康素质提升和健康状况改善的角度进行多方面评价;⑥改革评价标准,这方面可由教师学学生个体之间共同制定,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个体差异性,以进步程度作为重要的指标之一,避免统一评价产生的弊端。
参考文献:
14.职业学校体育课论文 篇十四
学校体育学含义
学校体育学的含义即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的现象和问题,揭示学校体育规律的学科。
学校体育学学科性质
第一,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中运用身体活动进行教育的现象的学科。第二,学校体育学是教育科学和体育科学的综合学科。
第三,学校体育学既是理论科学,也是应用科学。它既是研究学校体育的现象和问题,揭示它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也是研究利用和遵循学校体育规律,解决学校体育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
第四,学校体育学是体育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校体育学基本内容
学校体育学基本内容包括: 第一,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
第二,学校体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三,学校体育课程的理论与方法。第四,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第五,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第六,学校体育竞赛组织的理论和方法。第七,学校体育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学校体育学基本结构
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结构是:
第一,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第二,学校体育的基本实践活动。第三,学校体育学的结构图。学校体育学发展简述
49年之前,我国已出现近代体育的专业教育,一些早期主要受欧美影响的体育理论学者,开创了体育基本理论的学科。
49年以后,我国的体育理论受前苏联体育基本理论的影响较深。
80年代以前的学校体育理论是包含在体育基本理论之中的,并未形成独特的学校体育理论学科。
80年代初,北京体育大学的一些体育基本理论工作者,将学校体育理论从体育基本理论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发展创立了学校体育学,构成了学校体育理论的基本体系。之后,各类不同的体育工作者不断地丰富和改进学校体育理论,但是仍缺乏新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的创新。
学习学校体育学的意义
第一,增强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第二,培养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
第三,养成对学校体育问题的反思能力。
如何学好学校体育学?
第一,学习前人留下的学校体育的知识和理论。第二,理解我国现有的学校体育的实践和理论。
第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解决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理论篇
学校体育的概述 学校体育含义
学校体育是以学校为基本领域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形式和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实践活动。
学校体育含义包含的层次:
第一,学校体育是体育活动与教育活动的结合。第二,学校体育的基本活动领域是学校。第三,学校体育是通过人类的身体运动进行教育的实践活动。
学校体育内含的局限与扩展的问题。
学校体育及其相关概念
学校体育与体育(狭义)
学校体育与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学校体育基本特点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活动形式和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教育和体育的基本特点也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特点。
相比于学校的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学校体育的独特特点是: 第一,教育目的、目标的综合性。第二,教育内容的身体运动性。第三,教育方法的活动性。第四,教育评价的多样性。第五,教育环境的室外空间性。第六,学校体育是教育基础。
学校体育分类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分类的标准不同,可以把学校体育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划分为:
第一,幼儿期的学校体育。第二,儿童期的学校体育。第三,少年期的学校体育。第四,青年期的学校体育。
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可划分为:
第一,学前期的学校体育。第二,小学期的学校体育。第三,初中期的学校体育。第四,高中期的学校体育。第五,大学期的学校体育。
其它划分方法
有人根据学校的特性来研究学校体育: 第一,城区学校的学校体育。第二,农村学校的学校体育。第三,民办学校的学校体育。第四,国际学校的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要素和结构
学校体育系统的要素
第一,学校体育的教师和学生。第二,学校体育的目的目标和制度。第三,学校体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第四,学校体育的评价。第五,学校体育的环境。
学校体育系统的结构
学校体育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即学校体育的结构是: 如图:
学校体育的本质 学校体育本质含义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
学校体育的本质是指学校体育本身固有的,决定学校体育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
探讨学校体育本质意义
第一,有利于正确的学校体育思想确立。第二,有利于制定全面的学校体育目标。
第三,有利于建立和执行我国长远的学校体育计划。第四,有利于培养每个体育教师正确的学校体育观。
学校体育的本质
学校体育的本质是通过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而不是其他任何实践活动。我们对学校体育本质认识的讨论。
学校体育本质的错误认识和实践
学校体育的竞技运动观
学校体育的单纯体质观
学校体育的侠义运动兴趣观
学校体育的商业化观
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的教育和体育
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 学校体育与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内涵。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终身教育的特点。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终身体育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思想的体育教育活动。终身体育应成为了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贯彻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立足常远与落实“健康第一”密切结合。
第二,建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合理的体育目标、内容、组织体系。第三,注重过程与结果、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
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现代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
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表现:
第一,应试的学校体育是精英学校体育。第二,应试的学校体育是单一的学校体育。第三,应试的学校体育是注重达标的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第二,树立全面的质量观。第三,加强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 第四,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的内涵和特点
竞技体育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运动训练和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的特点: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平性、功利性、不确定性和娱乐性。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是:
第一,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第二,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提高。
学校体育如何发挥竞技体育的作用
第一,合理提倡竞技体育的理念。第二,有效运用竞技体育的内容。第三,改善竞技体育的方法、手段。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的内涵和特点
社会体育是以对象为人民大众的体育运动,其目的和任务是娱乐身心,健康健美,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社会体育的特点:广泛性、业余性、娱乐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松散性。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第一,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
第二,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社会体育的发展应相辅相成。
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体育
第一,学校体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体育中发挥中坚力量。
第二,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有机结合。第三,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结合。
学校体育的发展 学校体育发展概述
学校体育发展的含义
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学校体育的发展是指学校体育从诞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历史过程。
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教育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连。第二,学校体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体育发展历史相互联系。第三,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国外学校体育发展
古希腊的学校体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中已有体育。可以说,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同时的。在公元前八世纪欧洲的古希腊开始步入奴隶制社会。古希腊的教育,也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中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在古希腊的各个城邦中,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又是其代表。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学校体育具有典型的军事特点。
而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学校体育却在内容和方法上更丰富、充实、灵活,注重学校体育中的人文色彩,注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古罗马和中世纪的学校体育
古罗马时期,前期继承了古希腊的学校体育思想,提出了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的良好学校体育思想;而后期由于社会崇尚演说雄辩才能,学校体育受到了完全的排斥和否定。中世纪时期,整个社会在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之下,推行禁欲主义,宣扬“肉体是灵魂的监狱”,体育几乎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
学校体育只在“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骑士教育”中闪现。欧洲中世纪时期出现的“骑士教育”已不存在古希腊教育的基本思想,只有宗教的狂热和对领主的献媚。快乐之家的学校体育为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的“快乐之家”,开始提倡人文主义和全面发展的学校体育。
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获得了重生。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宗教改革者(新教),提出了文化知识和身体教育并重的主张;并开办新学校进行实践。
而耶稣会派(旧教)为夺回教育的独占权,赢得民众,也在教会中进行办学活动,“重视体育的实施”,学校体育出现了复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继承发扬了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者、及耶稣会派在教育、体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就,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学校体育的理论基础,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欧洲的英国工业革命,法国民主大革命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这一时期近代的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更加充分地肯定了体育在教育中的价值,推动了近代学校体育的繁荣和发展。
例如:英国资本主义教育家洛克。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英国思想家斯宾塞。等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
18世纪末期,在近代体育理论体系渐渐形成的基础上,学校体育实践首先从德国的学校中开始实施;19世纪初学校体育逐步在欧美一些国家普及,学校体育体制开始确立。德国博爱主义教育家巴泽多,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
德国体育教育家古茨穆茨,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德国体操之父”。
瑞典体操的代表人物林氏,发展了体操的科学性和教育性。以及他的儿子哈慕尔·林,发展了教育体操,奠定了瑞典学校体育基础。
德国的施皮斯也是德国体育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被称为“学校体育之父”。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各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学校体育进一步受到重视,其中以美国的“新体育学说”和奥地利高尔霍菲尔的学校体育改革影响最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资本主义学校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苏联社会主义的学校体育也迅速发展起来。这时,学校体育发展的另一标志是各国近代学校体育制度的建立。以及各国建立的体育学校,专门培养体育的师资力量。
国外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有了一个长时间的稳定发展,特别是战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现代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特点是: 第一,强调学校体育的多功能性。第二,学校体育的发展模式更多。第三,学校体育内容更加丰富。
第四,学校体育形式和方法更加多样化。第五,广泛推行体质测试制度。
第六,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发展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从奴隶社会开始出现,其中就包含学校体育的内容。
但是,从西汉到清末的两千年的我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思潮,也出现了异化,“重文轻武”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流思想,所以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应有的地位。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教育和学校体育制度开始转入我国。
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迷惑,继而兴起的是维新运动,开始强调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1903年的《奏定学党章程》,设立了体操科。
“五四”新文化运动,引进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学校体育思想也空前活跃。民国时期学校体育的发展
1922年《壬戌学制》,可以说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里程碑
教育家蔡元培的“完全人格教育”包含的学校体育观及影响
国民政府教育部5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学校体育开展得十分活跃
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初创阶段(1949--1957)
国家领导人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学校体育机构的设置。《劳卫制》的广泛实施。
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1958年大跃进,极“左”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干扰和破坏。随着60年代国民经济的恢复,学校体育也在逐渐的恢复。
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十年**,我国的学校体育可以说基本处于混乱和停滞状态。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至今)
1977年以后学校体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有以下特点:
第一,加强学校体育的法规制度建设。
第二,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受到重视,学术气氛活跃。第三,学校体育改革逐渐深入。第四,学校体育课余活动丰富多彩。第五,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较快。第六,学校体育场馆设备有所发展。第七,港澳地区学校体育进一步发展。
学校体育思想发展
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概述 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含义
思想,一般也称“观念”,其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思想也是关系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方法的重要体现。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学校体育思想是指学校体育作为社会的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是指学校体育思想的变化历程。
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特点
第一,学校体育思想的产生和变化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思想观念为发展基础。
第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过程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和体育思想流派发展过程的影响。第三,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也具有其独特性。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形成的基本过程是:
第一,清末到新中国的“文革”期间,我国的学校体育思想在移植和借鉴的道路上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第二,期间也提出了一定的学校体育思想,例如1937年前后提出的“国粹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第三,新中国成立的1957-1965年期间,我国学校体育界曾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将前苏联学校体育模式中国化的过程。
第四,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第五,其中“体质教育”学校体育思想的提出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第六,随后的“三维体育观”、“人文体育观”、“技术教育观”即“三基教育观”、“快乐体育观”、“全面教育观”、“终身体育观”、“合作教育观”等是学校体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阶段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启蒙于清末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我国封建传统学校体育思想冲击最大的一次运动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阶段 军国民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进入及其影响
我国军国民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进入受日本的影响。
军国民主义学校体育精神在我国的存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军国民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立论基础。
第二,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第三,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影响
我国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进入受欧美影响。自然主义的学校体育思想在我国的影响几起几落。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强调体育与人的教育目的; 第二,强调体育融于生活;
第三,推崇自然活动作为体育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我国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前苏联引进的。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影响至今。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强调学校体育的阶级性和工具性; 第二,强调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统一性; 第三,强调学校体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手段; 第四,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技巧的传授。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理念为主线
第一,注重终身体育。第二,注重休闲体育。第三,注重体育的多样性。
第四,注重学校体育的学生主体性
应注重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
第一,应注重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第二,应注重学校体育的人文价值。学校体育的功能 学校体育功能概述
学校体育功能的含义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作为社会和学校的一个子系统,对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学校体育功能的特点
第一,学校体育功能的本质是其教育的功能和体育功能的结合。第二,学校体育对个体的功能是它的本体功能;
第三,学校体育对学校的功能和社会的功能是它的派生功能。
学校体育的功能分类
按学校体育功能的基本功能可分为: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学校体育的体育功能
按学校体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学校体育对个人的功能、学校体育对学校的功能、学校体育对社会的功能
按学校体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学校体育的正向功能、学校体育的负向功能
按学校体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可分为:学校体育的显性功能、学校体育的隐性功能
综合分类
学校体育个体功能
健身功能
健心功能
健美功能
学校体育学校功能
它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对内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
对外它有利于宣传和扩大学校声誉
学校体育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学校体育功能实现
学校体育功能的形成
学校体育功能的形成是发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学校体育功能的形成经历的基本过程: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选择)——功能取向——(转化)——功能行动——(产生)——功能结果。学校体育功能的形成大体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学校体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学校体育功能行动的发生 学校体育功能结果的产生
学校体育功能的释放
学校体育功能的释放不同于发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之中的学校体育功能的形成,它是发生在社会系统之中,是通过学校体育功能的结果参与到社会活动之中而实现的。
学校体育功能的释放受到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学校体育产品(包括:学校体育培养的人和学校体育创造的文化产品)自身的影响。学校体育功能释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学校体育培养的人才在社会的影响。第二,学校体育创造的文化价值在社会的影响。
学校体育的原则(略)学校体育原则概述
学校体育活动基本原则
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论 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的含义
体育教师是履行体育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
体育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建设者的使命。
体育教师的特点
学校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相比的特点是:
第一,体育教师的工作广泛性。第二,校内外体育工作的多样性。第三,对学生影响的全面性。第四,室外体育工作的艰苦性。体育教师的类型
按不同学制划分的体育教师类型
幼儿园体育教师 小学体育教师 中学体育教师 大学体育教师
按不同成才特征划分的体育教师类型
以教学为特长的体育教师 以训练为特长的体育教师 以科研为特长的体育教师 复合型体育教师
其他划分
体育教师的地位 体育教师地位的含义
体育教师的地位是指体育教师职业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教育等方面与其它职业相比所处的位置。
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体育教师对人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密切相关。
体育教师的地位包括体育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等。
体育教师地位的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确立了体育教师的地位。体育教师的地位随着体育课程地位的发展而发展。当代学校教育对体育教师的地位的要求越来越高。
体育教师的素养和职责 体育教师素养和职责的含义
体育教师的素养是指作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修养。
体育教师的职责是指作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完成的学校体育基本工作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
第一,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二,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知识。第三,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第四,全面的教育体育专业工作能力。第五,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强健的体魄。
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
第一,贯彻各项教育、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第二,制定好各种体育、教育、教学文件。第三,优先做好体育教学工作。
第四,开发和利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第五,组织、指导好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第六,全面开展课余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
第七,组织学校体育节的活动,形成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第八,从事学校体育的科研工作。
第九,配合开展学生体质检测和健康教育工作。
第十,做好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搞好学校体育宣传与器材设施维护。第十一,参与社会体育工作。现代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现代体育教师的角色也发生着转变,主要的表现有: 第一,从被动型向主动型的转变 第二,从教书到育人的转变 第三,从控制者到引导者的转变 第四,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体育教师的专业化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将一个准体育教师培养成为学者型和专家型体育教师的过程。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容
专业思想的培养
专业知识的结构完善
专业技能的提高
良好的人格结构和身体素质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体育师范教育
专业入职教育
专业发展培训
体育教师资格证制度(略)
学生(略)
学生的含义
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和特点
学校业余运动员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略)
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含义和类型
良好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特点和促进策略
学校体育的目的论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概述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内含
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所培养的人,以及其工作和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意义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是:
第一,它是对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和活动基本性质的规定。第二,它是对学校体育培养对象性质的基本规定。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特点
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与学校其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第一,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全面性 第二,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整体性 第三,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多样性
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的分类 各级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
国家的学校体育基本目的 地方的学校体育的目标 学校的学校体育的目标
各层次学校的学校体育的目标
学前期学校体育的目标 小学学校体育的目标 中学学校体育的目标 大学学校体育的目标
各类学校体育工作和活动的目标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目标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目标 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的目标 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制定
制定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依据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教育和体育的基本目的和功能
对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
制定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过程
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制定,由各级各类相应的教育和体育机构负责。
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制定的程序和方法,有各自的特点。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
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的
传授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兴趣,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形成,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国学校体育的具体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与健康的习惯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才能,为国家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基本要求 认真理解和贯彻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运用整体观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坚持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性
学校体育的制度论 学校体育制度概述
学校体育制度的涵义
学校体育制度是指管理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和活动的基本组织体系和相关的法规条例。
学校体育制度的特点
学校体育制度与其它学校教育制度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第一,客观性 第二,强制性 第三,历史性 第四,取向性
学校体育制度的分类
按学校体育制度颁布的级别划分
国家的学校体育制度 地方的学校体育制度 学校的学校体育制度
按学校体育制度的具体内容划分
学校体育的基本制度 学校体育教学的制度 学校体育课程的制度 学校课余体育的制度 学校竞技体育的制度 学校体育竞赛的制度 学校体育制度制定
制定学校体育制度的依据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教育与体育的基本体制
对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
制定学校体育制度的过程
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制度的制定,由各级各类相应的教育和体育管理机构负责。
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制度的制定程序和方法,有各自的特点。
我国的学校体育制度介绍
我国的学校体育基本管理体系
我国的学校体育的基本制度介绍 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阳光体育制度
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和教学制度
《体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
我国的课余体育锻炼制度
《劳卫制》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我国的学校竞技运动和竞赛制度
学校体育竞赛制度 体育教练员的等级制度 运动员的等级制度 体育传统学校的规定 我国学校体育的其它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教师人员配备制度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制度
贯彻我国学校体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学校体育的内容论 学校体育内容概述
学校体育内容的含义
学校体育内容是指在学校体育工作和活动过程中,为了服务于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达成,而运用的各类素材及信息。
学校体育内容的特点
学校体育的内容与学校其它教育的内容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第一,健身性 第二,活动性 第三,娱乐性 第四,多样性
学校体育内容的分类
按学校体育内容的基本性质划分
体育与健康的知识 体育与健康的练习活动 按学校体育内容的身体运动特点划分
竞技性体育 表演性体育 健身性体育 拓展极限性体育 医疗康复性体育
按学校体育内容的运动来源划分
西方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按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划分
健康教育 身体教育 运动教育 体质教育 生命教育
学校体育基本内容
各类体育与健康知识
各类军事身体练习活动
各类游戏活动
各类舞蹈活动
各类有组织的体育运动项目活动
学校体育的方法论 学校体育方法概述
学校体育方法的含义
方法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
学校体育方法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而采用的基本途径和手段的总合。
学校体育方法的特点
它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身体练习性 第二,有组织性 第三,多样性 第四,参与性
学校体育方法的分类
按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对学校体育方法分类
可分为传授体育知识的方法、培养运动机能的方法、增强体质的方法、培养运动兴趣的方法、培养道德思想品质的方法等。按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对学校体育方法分类
可分为个人体育锻炼的方法、集体体育锻炼的方法等。
按学校体育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对学校体育方法进行分类
可分为提高学生速度能力的方法、提高学生耐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灵敏的方法、提高学生力量的方法、提高学生平衡力的方法等。
学校体育的基本途径和手段
体育课堂教学
早操
课间操
课后个人和班级的课余体育锻炼
课余运动训练
学校体育竞赛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个人的学校体育的教学与训练
集体的学校体育的教学与训练
学生自我组织的体育社团活动
学校体育的评价论 学校体育评价概述
学校体育评价的含义
学校体育评价是指在一定学校体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学校体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学校体育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学校体育评价的特点
学校体育评价的分类
学校体育评价内容
学校体育的总体评价
学校体育教学评价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
学校课余体育评价
学校体育竞赛的评价
学校体育评价的方法
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管理者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
学校体育的环境论 学校体育环境概述
学校体育环境的含义
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围绕着学校体育的对象学生,并对学生的体育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事物。
学校体育环境的特点
学校体育环境的要素
学校体育环境的要素
学校体育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校体育环境的设计和实施
实践篇
学校体育课程(略)学校体育教学(略)学校课余体育 学校课余体育概论
课余体育的涵义
课余体育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取个人或集体的形式,通过身体锻炼、运动训练、体育节和运动竞赛的活动,使身体和心理得到全面发展的活动。
课余体育涵义的层次:
课余体育的意义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身心的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培养学生的个性
促进学生的群体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和习惯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有利于培养和发现体育骨干和竞技运动人才
有利于体育教师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多样
课余体育的特点
组织参加与自愿参加相结合 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空间领域的广阔性 学生的自主选择性
课余体育的地位
课余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 课余体育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
课余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早操 课间操
个人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 校外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社团活动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 学校体育运动竞赛 学校体育文化节
学校课余体育锻炼
早操 早操的作用
早操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实施早操的基本要求
课间操 课间操的作用
课间操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实施课间操的基本要求
个人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 个人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
个人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实施个人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要求
校外、野外体育活动 校外、野外活动的作用 校外、野外活动的特点和价值 校外、野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实施校外野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学校体育俱乐部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含义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作用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模式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运作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概述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涵义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意义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原则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组织方法 课余运动训练的选材 课余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 课余运动训练的内容 课余运动训练的方法 课余运动训练的评价
学校体育运动竞赛
学校运动竞赛概述
学校运动竞赛的策划
学校运动竞赛的实施
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学校体育文化概述
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学校学生体质测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概述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组织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运用
学校体育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概述
学校体育管理的涵义
学校体育管理的意义
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
学校体育管理是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
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是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各项法规。
学校体育管理原则
学校体育管理体系
各级政府的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和职能 各级政府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机构
各级政府学校体育主要管理机构的职能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
省级教育厅(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 市级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 县级教育体育局基教股(体育股、科)
各学校内部学校体育管理的机构和职能 学校内部体育管理的组织机构
学校内部体育管理机构的职能
主管校长
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 体育教研室 体育教师
年级主任、班主任、文化课教师、教辅人员
学校体育管理内容
学校体育管理的宏观内容
学校体育管理的宏观内容主要是指学校外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内容。
政府对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
学校体育管理的微观内容
学校体育管理的微观内容主要是指学校内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内容。
学校体育的基本管理内容
体育教学管理 体育课程管理 课余体育管理
学校体育人、财、物、时的管理内容
体育教研室与体育教师的管理 体育经费的管理
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管理 体育科研与情报的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的概述
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政策法规管理法 行政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 评估与奖惩法
研究篇(略)
学校体育研究概述
学校体育研究方法
学校体育研究热点
章节的结构: 【内容提要】
【学习目标】
【关键词】
【专栏1-1】
【图表1-1】
【图片1-1】
【案例1-1】
【主要结论】
【学术热点】
【思考题】
【课外阅读】
最后部分的结构: 【术语】
【参考资料】
几个需要做的工作:
1、查找关于体育的名言。
2、查找关于体育的照片。
3、查找关于学校体育的网上资料。(政府机构、协会、网站、期刊等)
4、学校体育学教材的收集。
5、学校体育管理文件的收集。
6、学校体育案例的收集。
7、归纳每一章节的重要研究文献。
8、归纳每一章节的主要问题。
【职业学校体育课论文】推荐阅读:
中专技校职业学校体育说课09-03
职业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方法论文06-10
职业学校课堂管理探讨论文06-30
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的论文08-29
体育专业职业规划07-10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07-29
体育生职业生涯规划书09-07
职业学校教师08-17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08-21
职业学校专业介绍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