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2024-06-25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共20篇)

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一

浅谈当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丘伟青

问题一:教师不够重视写字课及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一直以来都不太被教师们所重视。随着教学任务量的加重,时间一紧,很多教师就把写字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给省略掉了,针对此种情况,我觉得当务之急,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具体对策如下:

对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兴趣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采用恰当的多样的手段激发、强化。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学生习字的兴趣,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增强学生习字的信心,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知难而进,勤学苦练.

1、用奖励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写字积极性,提高写字兴趣。

2、榜样激励。教师应着力在四个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1)教师榜样。教师不分学科,在课堂上都应做到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课下坚持练字,并定期向学生展示。

(2)组织学生留心报纸杂志上的优秀书法作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好字,认真看,细揣摩,做到胸有成竹。

(3)同学榜样。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作品评比展览。

(4)自我榜样。引导学生定期公布自己所写的最漂亮的字,以自我鼓励,不断进步。

问题二:学生写字姿势不规范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而当前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是个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一”大都不到位:

1、握笔离笔尖太近;

2、胸部紧贴着桌边;

3、头偏向左侧;眼睛离本子太近。

我曾随机观察、调查过本班和临近班级,发现写字姿势的正确率仅在5%—30% 对策:

1、利用一些方法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握笔习惯。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手小,小肌肉又不发达,以致写字姿势不规范。

所以我们在规范小学生写字姿势这个问题上,可以想想其他方法来辅助,如在笔的一寸处扎橡皮筋,小刀刻印等,直至习惯养成。

2、明确危害,做到姿势不规范不动笔。我们在集中指导和经常督促中,除了让学生懂得怎样写字是正确的姿势外,还得让其明确不正确的写字姿势对身体的危害——易患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毛病。引领他们反复练习,逐步养成不摆好姿势不动笔写字的习惯。

3、寻求配合,做到要求一致。为使学生养成姿势正确的写字习惯,我们还需要加强与课任老师联系,请他们上课时做到要求一致,督促学生保持正确的楔子姿势。并和家长取得联系,请他们在孩子写字出现错误姿势时,及时地进行纠正,配合学校规范孩子的写字姿势。

问题三:写字训练量不足

写字是一种技能训练,要想练好字,就得下苦功夫。尽管现在不少学校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开设了写字课,正常情况下每周两节课左右,一年下来仅有50多个小时,这么少的训练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再加上写字课经常会被其他一些主科挤占,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写字训练量也就变得少之又少。

对策:

要解决学生写字训练量不足的问题,就必须坚持走两条路:

1、写字课时练;

2、平时作业时练

小学生虽然上写字课的时间不多,但平日写字实践的时间相当多。然而由于学生急于赶作业,注意力又不在练字上,所以往往缺乏训练意识,字写得不够认真。

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确立一种“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地速度,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越练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

2.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二

传统课堂的教学关系, 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的, 学生大多是被动地学, 这样就大大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的“262”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就打破了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 建立新的教学关系。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 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 一切教学活动均要围绕学生的“学”来开展,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督促者、激励者。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 而是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 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 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

一、出现的问题

学生是受教育者, 他们对学习任务不太明确, 对要学的内容不太熟悉, 学习过程欠思考, 学习方法未掌握, 很容易出现问题。

1.要求宽松。对学习任务无法要求也不要求人人完成, 又无法要求也不要求全部完成学习任务, 过于注重“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这样“看起来很美”:满足了学生多层次的需求, 不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背负过重的压力, 着重于训练的有效性。但是, 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 (1) 削弱了学生与学习上的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时间一长易产生依赖心理, 见到困难就放弃, 碰上“敌人”就“投降”, 从而养成不完成任务的坏习惯。 (2) 部分上进心、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滥竽充数, “对学“”群学”易形同虚设。正因为中下等学生学习有困难, 潜能生才热望优生解疑, 优生才有机会施以援手。如果允许有差别地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差生不练, 优生不帮就变成理所应当。 (3) 因为部分学生、部分题目没有做, 展示时, 没有解题体验的学生必然没有参与的热情, 参与了也昏天黑地, 浪费时间。

2.学生易形成追求结果, 放弃过程的现象。把教者精心设置的问题简单地理解只要知道的结果。学生很易产生依赖思想, 不愿意深入钻研, 也不会另辟蹊径, 更不用说多角度解题。创造性、求知欲会受到压制, 用预设的结果, 压缩了学生奋力登攀的时间和空间, 为有惰性的学生“抄答案”提供了条件。

3.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失去了较多内容的学习机会, 时间一长, 他们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负面情绪, 从而使他们失去成为尖子生的机会。

4.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会被同组学得不错的同学取笑。

二、对策思考

1.是在小组建立上做文章。根据所学内容建立AB两种形式的合作小组。A组成员好、中、差几种学生都有, B组成员之间学习成绩无多大差距。教师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决定用哪种形式的小组。对知识性发现型的尽量用B组, 对应用能力型的多用A组形式的合作小组, 教师要加强监控, 给足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

2.课外补充作业上精心分层布置, 让各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 训练的机会以及成功的体验。

如果我们能正视这种教学模式中的问题, 并尽力去寻找解决之道, 进一步做好后续工作, 定会取得比以往更好的教学成果。

摘要:近几年来, 学校积极投身于课改, 教育教学创新之举深入教师之心。先是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主动试行“262”教学模式, 效果显著。随即在全校大规模推行这种新型的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思维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一年的试行, 全校各年级各学科均取得了不错的课改效果, 学生也称学得比以前轻松而又多了趣味。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三

【关键词】技巧提问;激活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许多非生态因素。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 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3)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4)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类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5)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非生态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 分层提问,化难为易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九色鹿》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调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然后再问:当九色鹿救了他,当时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千恩万谢、连连叩头”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是什么原因他会这样?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财迷心窍”。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该不该救他呢?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2 矛盾提问,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特殊的葬礼》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葬礼”前面为什么要加一个“特殊”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为谁举行“葬礼”?这次“葬礼”对人们有什么启发?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特殊的原因后,也深受感动,知道了要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3 技巧提問,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第一朵杏花》一文中写道:“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从第一句话中,让学生思考:他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个问题学生一下子回答不出来,这时就可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到第二句话,从中体会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4 启发提问,扩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学习了《第一朵杏花》中竺可桢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4.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四

摘 要:在语文学习中,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部分,不会写作文是很多学生存在的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分析当前小学语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多地适应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9-01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9.070

一、小学语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很多人认为只要多练习就会提高写作能力。其实不然,写作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决定写作水平的高低。这也就造成了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其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作数量多,质量跟不上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语文学习中的作文部分,很多教师和家长甚至学生都会认为只要自己多练习写作,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其实不然,这存在很大的误区,写作的数量不能代表写作的质量高低。如果写作的质量上不去,写再多的文章都是徒劳的,不仅会耽误学生的时间,还会浪费学生的精力。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的想象力也比较丰富,那么在小学语文写作中就应该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其自己发挥。但是,很多教师仍然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导致学生的想象力被扼杀。

(二)作文写作教学过于模式化

小学语文作文是一个难点,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面,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由于学生的年龄偏小,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使得小学写作教学质量不高。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他们都是爱玩爱动的,很难长时间地将精力集中投入到作文学习中。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中不仅可以练习运用汉字和语法,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描绘出美好的事物。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固定的模式,会限制学生的写作。因为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教师应该灵活对待,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师指导能力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在学习方面不仅会模仿别人的作文,还会参考网上的写作。但是有些写作模板的内容还不切合实际,在这个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消除学生模仿的疑惑,从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应该有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在里面。因为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人积累素材和结合自身感受进行加工的,应该将自身的所想所思都能表达出来,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对策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写作占有很大的部分,为了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利用生活素材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都可以为写作服务。因为写作的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的,都和自己的内心感受相关,能把自己的生活点滴记录下来也不失一篇好的文章。但重点是教师要教给学生整理的方法,让学生能按照主题的要求进行写作,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生活,内心感受,以及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种写作应该能从生活中找到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校组织了某项活动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素材,让学生将自己参加活动的真实感受写出来,这种感受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相信学生能够写的比较好。对于学生来说,只要自己亲身经历的,自己的感受才能真切地表达出来,这样作文的内容也不会空洞,在语文组织和动作描写以及神态表达方面也会很出色。

(二)充分利用多媒?w技术创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美景,拓宽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在感受作品的过程中,会有心灵的思考和精神的震撼,从而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写作的有效性。例如,教师要让学生完成一篇剪纸的文章,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利用短片播放剪纸的每一道工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动手。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能知道剪纸的过程,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会丰富写作的素材,有利于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阅读拓展文学视野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证明,写作水平的高低,写作能力的形成,需要自己多看书多背书。在写作教学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从读中学会写,读写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提倡学生个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文章要构思好,有自己的新意,才会更吸引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因为读书笔记是一种比较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看到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都记录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的语言就会变得丰富,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对于以后的学习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必须抓学生的作文水平,从作文教学中发现问题,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促进教学的发展。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教师努力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愿意写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多观察,才能使写作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5.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五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

四川省理塘县城关小学 邹阳金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语文课堂上被广泛采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所见,总结出了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误区及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 合作学习小学语文 误区 对策

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创设了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形式逐渐走进了语文课堂,并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然而,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片面认识,教育倾向的习惯性,又往往使合作学习“误入歧途”,甚至背道而弛。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综合自己的所见及教学实践,我认为现阶段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还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重形式轻内容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合作交流逐渐走进了语文课堂。于是,课桌合并起来,排放成了马蹄形、圆形;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语文课上,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们时不时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倒也情绪高涨,却往往出现老师盯着手表喊停或者本组代表发言的同时有其他组员在下面喊着不同的结论,试问这样合作的意义何在?

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这种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成了点缀语文课堂的“花瓶”,体现课改精神的“道具”。合作交流仅仅意味着换个排位方式或者安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吗?难道语文知识都必须通过小组合作获得吗?现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教者头脑中形式主义在作怪。新课程、新理念、新标准,教学中怎能没有新的东西?要不然评课如何评?一些老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于是无论是日常的教学还是公开课、研究课,无论什么教学内容,一概少不了这种模式,至于学生讨论的内容如何,讨论的结果如何则另当别论。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弱,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合作的方法及途径知之甚少。教师又不能及时地提醒和指导各组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以至在学生眼中,合作讨论也不过是个形式,又何必当真呢?

误区二:重讨论轻思考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充分说明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索为基础,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

回眸今天的语文课,往往存在着一些雷同的现象:教师一出示问题或者学生提出问题,就直接要求学生讨论,学生也就按照“师命”叽里呱啦地讨论开来。(本网网 )试想,学生根本就来不及独立思考,怎能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怎能进行一定深度的讨论?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发言就只限于少数人,自然形成了“学优生滔滔不绝,学困生一言不发”的怪现象。其实,有效的合作学习应以个体的独立思考为前提。首先,沸沸扬扬的讨论不利于学生静心读书,潜心思考,“潜心”才能“会文”(叶圣陶语)。“感受、体验、品味”就是强调阅读是学生主体的心智活动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智力活动。其次,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独特体验和独特理解,不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能代替的,同样也不是任何形式的小组合作所能替代的。因此,小组合作交流前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为后面讨论交流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有助于学生把问题讨论得广阔和深刻。

误区三:重学生轻老师

在新一轮课改中,不少人扛着《语文课程标准》这柄尚方宝剑,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退避三舍(尤其在合作学习中)。教学中,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后,自己要么走到讲台前浏览教案,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要么在学生中间漫无目的地来回走两趟,最多弯下身子做做样子(给听课者看的);要么时而看看学生,时而看看手表,不知所措,无所事事。乍一看,尊重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重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实质上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将自身当作合作交流过程的局外人。这样的课改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更应是学生交流的合作者,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一个榜样效应。同时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该讲则讲,该点则点,该评则评,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合作学习中得以迸发,在思维碰撞、方法共创的氛围里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真正含义,使每个学生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

误区四:重个体轻整体

传统的教学观是学生随教师转,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而今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中,一不留神,合作学习就会成了“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就“千姿百态”,合作学习并不见得怎样合作。有你说你的,他说他的.,互相“交集”;有窃窃私语,自得其乐的;更多的是几个学生侃侃而谈,表现得异常活跃,一些学生一言不发,静当“忠实”听众。当教师确定的时间一到,便请小组代表(均为优生)汇报。这种只注重学生个体而忽视整体提高的合作学习,“含金量”到底有几分什么原因?一是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的。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疲;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就成了“录音机”;有的学生不会倾听别人意见,只顾表达自己的看法;更有部分学生不愿意独立思考,只从好学生那里获取信息。这样的讨论无法深入,合作学习成了个别学生的“独角戏”,难以达到生生互动,互帮互学,共同成长的目的。二是教师传统学生观已经根深蒂固。教学中,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面向学生整体,更不敢让学困生发言;教师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个体成员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小组,更有甚者认为合作学习只要讨论出教者所要的答案即可。如此组织,又能有多少合作学习的成效呢?

6.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六

四、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实施案列举和简析 案例11 五年级第一学期《大瀑布的葬礼》(1)请两位学生分别在黑板上分两行默写“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以及“生命垂危、形容枯槁、奄奄一息”。(2)思考:老师为什么要把这6个词语分两组出示?(3)要求学生用上这两组词简要说说巴西总统亲自为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原委。(4)引导学生深入品读重点句子,想象这6个词语所描 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积累描写大瀑布今昔情况 的语句。……

《看不见的爱》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 做了没有。” 我沉默了。作者说话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这些省略号省略了“我”的许多没有说出的话,你能把这 些话说出来吗? 然而作者没有向你们那样,把这些话说出来了,而是欲言 又止,这是为什么? 一个外人都这样,怕伤害了孩子,但那位母亲却没有,甚 至是铁石心肠,始终是平静的回答——她在告诉作者,也 是在告诉孩子——残忍——深深的爱——看不见的爱

四、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实施案列举和简析 案例13 五年级第一学期 《母鸡》(1)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 叫,好像在说———— 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 放下,教它的儿女吃。(2)作者没有写想象的内容,你们是怎么知道的?(3)作者就用了一个“紧”字,便把那么多意思给 表达了。读课文中的原句。(“教”的理解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组织)

7.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七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 一) 设计教学内容时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考虑过少。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小学生对语文进行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现在大多数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兴趣了解过少, 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的不够透彻, 在进行课程的设计过程中, 很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问题设置脱离学生的实际, 不利于学生理解。

( 二) 对于现代媒体的教学过于重视和依赖。多媒体教学对于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是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小学语文不能够依赖于多媒体, 不管是重点内容还是阅读讲解, 都应用多媒体进行授课, 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所有的备课内容都应用多媒体进行播放, 虽然能够直观展现, 但没有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不应该将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应该把老师的讲解放在主要的地位上, 但是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往往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的又一个问题。

( 三) 加深了总结性的评价, 忽略了授课过程中的评价。老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增加了对课程总结评价的力度, 而对授课过程中对于学习内容的评价却大大的减少了,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问题。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 一) 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理解能力。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 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为设计的中心。在设计时多考虑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和内容可以使课堂设计达到预想的目的以及效果。

例如, 在讲《赵州桥》的时候, 就应该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 可以由“同学们见过最宏伟的桥是什么桥啊? 说一说见过的这些桥具有什么特点, 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通过一系列问题来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中心, 将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进行这一课程的问题设计,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 二) 减少授课过程中对多媒体的应用。也许多媒体对于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 但是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多得让老师进行板书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以及养成学生自己动手的习惯。

例如, 在讲《爬天都峰》的时候, 可以减少多媒体的运用, 只在介绍天都峰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天都峰的画面, 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天都峰的险峻峭拔, 难以攀爬, 令人望而生畏的特点, 而其他的知识点都由老师进行亲自的解答, 以老师为榜样, 锻炼学生自我动手能力, 同时, 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让学生主动思考, 积极发言,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 三) 增多授课过程中的评价。其实相比于总结性的评价来说, 授课过程的评价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 不应该只重视结果, 学生学习过程也同样应该得到重视, 只有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这不仅有利于语文的学习, 同样有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因此,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每一知识点都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 最后, 可以自己做出综合的评价, 这是课程设计中问题的一个解决办法。

例如, 在讲《灰雀》的时候, 就可对每一段的每一个问题进行评价, 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最后由学生对这些评价进行总结得出综合评价, 这样就达到了对课程进行设计的教学目的。通过过程评价不仅让学生认识到问题, 也能够及时的解决问题, 通过总结加深印象, 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 小学教育是一切其他教育方式的基础, 小学教育的有效进行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是至观重要的。而小学语文课程设计又是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 在多种教育形式中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可以说是一门枯燥的学科, 因为有很多知识需要去记忆和理解, 也可以说是一门充满乐趣的学科, 因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趣味故事, 最终语文会成为一门怎样的学科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应该怎么去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爱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分析[J].社会科学期刊, 2010, (28) .

8.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八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因素

1.观念保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大量涌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学改革中来。但是却仍然有由于部分教师尤其老教师不能及时转变观念,依然循规守据、我行我素,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形式上采取高效课堂模式,但是实际上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上,仍然坚持“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讲台仍然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在问题思考上,教师常常替代学生进行回答问题。

2.业务素质差强人意。目前,在一些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中还充斥着一些一批民办转正或参加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由于自身教学水平有限,不能完全胜任教师这个岗位,直接导致部分偏远农村教师队伍业务素质不够硬、不够专,对新高效课堂知识理论认识不足、消化不透、执行不利,不能及时将先进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等先进的生产关系转化为第一生产力,部分教师无形中成为了高效课堂传播的第一阻碍者。

3.城乡资源、政策倾向差距大。由于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之间在师资队伍等软实力上以及在教学设备上存在着差距。因此,在起跑线上,农村学校就处于落后的位置。此外,城市学校在地理位置上、政策导向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优势,比如,在高效课堂骨干教师培训名额上、与改革专家直接交流对话的机会上与农村学校相比,都有很大的优势。

(二)家庭因素

由于农村地区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普遍呈现观望的态度,同时又忙于生计常年在外打工,直接导致这部分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自律性非常差,所以目前在边远农村学校普遍呈现出以“后进生”居多的现象。由于基础非常薄弱,直接导致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兴趣低下、参与程度降低,从而直接使课堂效率打折扣。此外,由于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导致家庭教育的直接缺失,以及由于部分家长文化水平有限,不能及时做好课程的预习与复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课堂的高效。

(三)考核因素

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容没讲到,学生在考试时丢分。

二、解决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

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扭转对高效课堂反感甚至抵触的的思想观念,应该积极融入到先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来,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和充实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永葆青春和战斗力。同时,上级教育部门应该积极组织边远农村学校教师参加高效课堂专家讲座,积极深入到边远农村学校进行高效课堂督导,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中心学校应积极组织辖区内各学校教学骨干讲高效课堂公开课,为其他教师率先垂范;学校应该定时召开会议,帮助“进步慢”的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在学校里设立高效课堂课改标兵。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教师是高校课程改革的践行者,课程改革的快慢、效率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在课堂改革的背景下,需要一支业务过硬、作风硬朗、经得住考验的新教师队伍来担当教育改革的重任,同时教育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及时对教师业务素质进行培养和考核,设置专门的培训班来提升教师的业务,积极组织专家宣讲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师自身应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积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主动学习高效课堂相关书籍,汲取课改专家和骨干教师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不过时、不被淘汰。

(三)建立家长型学校

学校应坚持“引进来”,建立与家长合作型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教师同家长的距离,而且还会消除一些家长对学校或教师的误区。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将家长请到学校,教师为家长进行细致周到的讲解,使家长深入了解学校高效课堂改革及相关教育信息,以便于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家长对孩子采取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措施。同时,教师对家长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和要求家长做好学生功课的预习和复习工作,进而配合学校高校课程的顺利推进与改革。

(四)加强教育督导

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周密的计划,责成一名教育领导专门负责,督导人员实行分工协作,划分区域,定期和不定期对学校进行高效课堂检查与督导。同时,应畅通高效课堂沟通联系的通讯方式,以便于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在实施高效课堂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给予指导。教育督导人员要经常深入到基层,走进课堂中,掌握高效课堂改革中的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当前学校在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中的情况,在督导时要提出操作性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点,更是小学语文课堂当前的重要任务,它唤起了小学语文学科的内在魅力。不仅充分呵护了小学生的天性,而且也解放了教师。虽然在改革初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随着高效课堂改革的深入,高效课堂模式一定会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周心红.农村有效教学策略[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9.

[2]黄小莲.语文课,怎么上?[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

[3]窦桂梅.有效语文课堂教学[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

[4]黄亢美.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李家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2003.

[6]毕田增,新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M].新华出版社,2005.

9.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 篇九

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的提问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有些教师误认为,问答式就是启发式,问题越多,启发性就越大,就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结果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看热热闹闹、思维活跃,实际效率低下,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因此,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现象

根据几年的教学观察与体会,许多语文教师在运用提问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不切实际,空洞无效。所提问题远离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问题的设计与推出缺少台阶,空洞浮泛,令学生无从下手,甚至丈二和尚难摸头脑,反而浪费了许多课堂教学时间。

(二)杂乱无序。一堂课,教学问题提了不少,葡萄串似地一嘟噜一嘟噜,不分大小轻重主次,呼啦圈般连着往学生头上套,变“一灌到底”为“一问到底”,但因为问题的设计求量不求质,使学生缠入问题的网中,失去了学习目标。

(三)方式单一,思维疲劳。教师提问总是按照一般的逻辑思维,或时空顺序发问,学生只需要依据文本顺藤摸瓜,总能顺利找到答案,这种提问对启发学生的思维价值不大,学生易产生思维疲劳,疏于动脑,甚至懒于动脑。其实,(四)挖掘教材不深。由于对教材与学生实际缺少深层把握,所提问题仅仅局限于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解析,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忽视了语文作品中隐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其实,机器,而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追求真善美的人。备课要做到“三备”:备学生、备课标、备教材。

二、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要掌握好“提问”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认为,主问题设计不失为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个好方法。科学合理的主问题设计,它能调动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潜能。现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主问题设计谈四点体会:

(一)以学生为本,主问题设计力求符合客观性。

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不适宜太宽太大,含糊不清,如果问题问得漫无边际,课堂定然会出现僵局,教师也只有自问自答,包办代替,这样就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使师生教学双边活动缺腿;问题也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水平,应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文时,如果地设含糊地计问题“这则童话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提问学生,很有可能会使学生困惑,难以回答。若进行层层递 进的引导,效果则会大不一样。上述问题可以这样设计:

1、巨人第一次斥责孩子们时,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巨人第二次斥责孩子们时,花园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当巨人第三次斥责那个小男孩时,他本人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花园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分层设计问题范围比较窄,学生容易理解,理解了这几个问题,再问巨人最终明白了什么,那么,这则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一问题也就不难而解了。

(二)变散为聚,主问题设计力求理清文章脉络。

有效的提问忌散贵聚。散,就是散乱零碎,缺乏整体性。聚,就是简洁凝练,具有整体美。语文课堂提出的问题不能凌乱,以免把教材弄得支离破碎,即,提出的问题要紧扣文章的主线,围绕学习目标,把备课中预设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避免架空分析教材,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三)化顺为逆,主问题设计力求突破重难点。

语文课堂设计的问题只有遵从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的原则,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提问,才能开拓学生思路,突破重难点。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讲究提问的技巧,化顺为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顺,就是顺问,即教师按照一般的逻辑和时空顺序发问。逆,就是逆问。它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点,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逆问的妙处在于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0.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玉门市官庄学校

李秀兰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进入误区,很值得我们探讨与深思。

一、存在的问题

1、放任自流。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如果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教师的“导航”,就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航线”,成为一艘失控的轮船漫无目的地行驶。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二、解决的对策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深入学习《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

2、精心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便于开展组际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但并不是说,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而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将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3、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学习是个体直接面对材料,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对语言的感悟来解读读物,有很强的独立性,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不能代替的,同样,任何小组合作形式也无法代替。所以,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对立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小组学习的出现就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因此,当他们在欲言而不能之际,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反思,是自己的见解更丰富、更全面,最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也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4、教师灵活参与,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合作学习,教师此时应干些什么呢? 应深入到各合作小组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师只有亲自参与到各合作小组中去,才能更贴近学生,才能随时关注和掌握到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调控,同时给予巧妙地点拨与导向。事实表明,有时教师短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把学生从思维的误区中拉出来,让学生“顿捂”,使之豁然开朗。

1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对策

小学语文新课程提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即“三维目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学生的年龄还小,对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备课时直接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或者直接在网上下载;有的对于如何设计教学目标缺乏理论认识,虽重视但表述模糊、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导致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很多问题。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有的教师就把课堂放给学生,对学生听之任之,学什么由学生决定,这种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有的教师还认为上课是不需要目标的,只要把全部的知识点讲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些行为都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没有目标,教学就是无效的。

2.行为主体错位

教学目标考量的是学生在教学结束后的行为变化,所以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有的教师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使学生……”“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等,这种表达方式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使”“培养”“引导”这些都是对教师行为的表述,这就把教师当成了行为主体,是不正确的。

3.目标陈述过于笼统、抽象,缺乏观察性、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是用来指导和评价教学活动的,所以行为的表述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易于评价的。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活动中,教师经常使用“掌握”“认识”“理解”等比较笼统、抽象的行为表述方式,缺乏对学生学习之后预期结果的具体程度的描述,这种表述操作起来缺乏指导性,评价起来难于操作,课堂教学将很难实施。

4.预期结果表述过于空泛

通过教师一节课的教学,教学目标试图达到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可实现、可测量的。所以,教学目标的表述非常注重明确性和具体性,不能过于宏大和空泛。然而有的教师常常把教学目标设计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等,这类目标过于抽象,仅仅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就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根本做不到的,教学效果也无法准确衡量。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

利用行为目标表述法,它包含四个要素:学习者、行为、条件、标准。

1.学习者

表述课堂教学目标时,主语是学习者,例如,写明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它所描述的是学生学习后的行为结果,而绝非教师的行为,例如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设计为:“使学生……”“让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教会学生……”等,这都是错误的。规范的教学目标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主语是学生,例如,“学生能列举……”“学生能指出……”“可以背诵……”“可以说出……”等描述。这个模式关注的是学生的行为变化,如果教学目标用教师的行为来描述,就会变成教师完成了教学行为,教学目标就达到了,这完全是根据教师的行为变化来判断的,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是不是学会和掌握了该知识。只有当学生的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该教学目标才算完成。

2.行为

行为是指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检验的行为,这个要素是目标表述中必不可缺的。它是通过学生的行为变化来表明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是怎样的。有了行为要素,教师才能通过观察学生的具体行为变化,来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已经完成。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行为动词+宾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如“列举”“背诵”“说出”“指出”“说明”等,宾语是学习的内容,如“比喻句子”“课文内容”等。教学目标应使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避免使用“知道”“了解”“掌握”等这种模糊、笼统、难以观察和测量的描述内部心理的动词。例如可以将行为表述设计为:“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找出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能背诵文中的第三自然段”等等,这些表述就是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

3.条件

条件一般包括下列因素:

(1)信息因素(教科书、工具书、资料、笔记、手册、表格等);

(2)人的因素(个人独立完成、小组集体进行、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进行);

(3)环境因素(空间、气温、光线、室内外、噪音等);

(4)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5)设备因素(工具、图纸、计算器、说明书等);

(6)问题明确性因素(提供什么刺激、刺激量的大小)。

在描述条件要素时,要注意不能把教学顺序当做行为的条件。例如,“阅读完第三自然段以后,学生能……”这只是教学顺序,不是行为的条件。

4.标准

它表明了行为合格的最低标准。它对行为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性,教师可以根据标准来评估学生完成目标行为的质量,学生可以用它来评测自己的行为是否完全达到学习目标。标准的表述一般是关于“精确性如何”“熟练到什么程度”“在多长时间内完成”等问题。标准可以用定量的方法表述,如用数字或百分比来表示行为的速度和准确性。标准也可以用定性的方法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表示。比如,可以这样表述:①在10分钟以内,背诵课文②准确率达100%。此外还应注意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不易过高或过低,要真正体现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

12.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二

1当前小学学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教育事业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致使小学的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出现了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要想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学校就要做好校园管理工作, 这成为各个小学乃至整个教育行业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1.1重学生管理, 轻教师管理

学生和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核心, 决定着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 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管理现状来看, 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严格, 但是却很少对教师实施系统性的管理。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引导性的作用, 如果忽视了对教师的管理,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1.2过分注重硬件管理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 硬件建设往往是管理的重点, 相对轻视对学校师生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管控。 部分学校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硬件管理纳为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 对师生精神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则相对轻视。 大部分小学在教育教学管理中, 过分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 并将其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但是在对小学文化、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将学校管理简单地归纳为, 硬件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层面, 而对学校文化建设、师生精神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1.3没有重视师生关系的建设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关系中最为主要的关系之一, 但是我国大部分小学管理中, 对师生关系的管理并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 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十分匮乏。 同时重强制管控, 忽视了师生民主意识的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依然采取指令式的管理模式, 而缺乏与管理对象之间的有效沟通, 造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张氛围, 制造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不利于构建学校内部的和谐关系, 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乃至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很大负面的影响。在选择管理方式时, 学校不注重提高师生民主意识, 在日常管理中不注重沟通, 加剧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不利于建设和谐校园, 导致同事关系、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紧张, 无法在第一时间反馈信息, 不利于强化学校管理。

2提高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质量对策分析

学校管理工作能有效连接学校与教师、与家长、与学生的关系,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和谐师生关系, 有利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校园氛围。 所以, 学校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

2.1营造和谐活跃的学校氛围

合理规划校园活动, 积极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的团体活动,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学习氛围。 例如, 假如你是我的女儿该有多好”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 有一个从没有教师爱的丑女孩, 当她有一天得到老师的“爱”后, 她开始反抗命运, 最终成为著名的女作家。 我们在赞美、欣赏美国盲人天才同时也是社会活动家、演说家的海伦·凯勒时, 一定都会记得引导她走出黑暗的老师沙利文才是快乐的天使, 她给海伦?凯勒带来了“光明的世界”, 陪伴她走出了黑暗, 让教师都做可以带给学生光明的天使吧! 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 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 有利于为小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热情, 也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通过为国家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 从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2.2增强教育管理力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小学学校中, 学生也是学校的另一主体。因此, 学校管理工作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对学生的管理。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是面对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是学校管理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是学校的管理目标。因此, 对于新时期的农村小学管理, 必须立足农村学校的现实情况, 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校管理。 调整传统的评价方式, 组建多元化的评测体系, 挖掘学生潜能, 在管理过程中加入感情、事理和快乐, 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这是一个传统又不断创新的话题。 办好学校是利国利民、造福后代的事情。因此, 在新时期加强农村小学的管理, 就要不断更新办学理念, 创新管理方式。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体制, 要结合农村小学的特点和现实情况, 要加入人文因素, 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促进学校两大主体的全面发展, 为农村小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2.3坚持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

在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中, 教职员工是学校的主体, 学校管理的对象始终是人。所以, 管理教职员工必须以尊重和信任他们为前提, 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体系。在确保各项管理制度严肃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 给予适度的人情关怀;在刚柔并济的过程中, 充分展现以管代监的效果, 激发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因为农村学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 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而分级管理、校长全面负责的管理体系, 可以极大地提升领导效率。

2.4突出质量, 严格常规化管理

教学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 有序管理是学校高质量管理的保障。 学校应该增强教育管理力度,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身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有针对的指导并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 正所谓“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只有建立完善的、全面的、合理的、 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才能有效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因此, 对于新时期的农村小学学校管理, 必须制定专业、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确保教学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各学校应该针对自身的相关情况, 制定一套宽松结合、灵活调整的管理制度, 以确保教学质量。 其具体措施包括: 评、测、教、备等内容, 不断指引教师规范自身行为, 指导工作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师的备课工作, 不但要确保其内容符合课程标准, 还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 确保其符合“五备”标准—————备学生、备教材、备作业、备学法、备目标。 同时, 还要坚持一定的“日日清、堂堂清”工作, 用拓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管理工作, 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办法。

摘要:学校管理工作能有效连接学校与教师、与家长、与学生的关系,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和谐师生关系, 有利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校园氛围, 学校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

1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三

教育系093初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时期对小学生的识字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识字与写字相衔接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成为了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随手翻开学生的作文、日记或作业,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有的情况还很严重,一句话里有时竟出现了四五个错别字。本文试图通过对现象以及原因的分析,寻求适当的解决策略,以减少小学生错别字出现的机率。

关键词:小学生错别字出现原因解决对策

错别字顾名思议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新华字典》中错字指写的不正确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替代应写的字。汉字结构复杂,同音字多。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错别字,尤其是小学生。新课改为了学生的信息量加强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好多字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小学生不会区分同音不同义的字,出现错别字也是情理之中。错别字除直接影响考试成绩外对学生以后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都有着巨大影响。

一、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一)汉字本身

1、结构复杂、汉子结构差别大

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还有每个字体差异,多一笔、少一笔,就成为不同的字。

如:大——天活——沽待——侍侯——候折——拆从——丛钧——钓匆——勿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现象。

如:纪念——纪年行距——行走长短——长大重量——重复调和——调动藏起——西藏重量——重复会议——会计爬行——趴着振奋——震动彩霞——空暇遐想——无瑕包子——细胞苞米——孢子正直——价值植物——生殖采集——踩踏色彩——蔬菜消失——销售

(二)学生自身因素

1、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有限,事先没有固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上是很难的。所以,出现错别字也是很正常的。

2、粗心大意

有些学生在做作业时有意无意的比速度,写完作业后不检查,当然也会写出许多错别字。

3、记忆因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结果“遗忘曲线”表明人在识记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所以与遗忘作斗争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常去复习。小学生在学习了生字之后,很难静下心来复习,这也是造成错别字很多的一个原因。学过的知识必须不断复习才能得到有效巩固。一些学生学会生字后从不进行复习,做作业时出现遗忘又不去认真分析或查阅工具书,如学习“真”“直”字,学生当时记住了里面是“三横”,可是过不了多久,学生只有一个轮廓印象了,把“直”字里面写成了两横

4、感知因素

心理学告诉笔者们,儿童知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观察事物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较差。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当然这种现象也是一种自然心理成长现象。因此,学生自识字写字时常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写错别字。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字形相似。如:灸——炙戊——戍兮——亏今——会寒——寨——赛——塞奸——好爆——暴辨——辩——辨——正度——渡萧——潇殉——徇师——帅犬——大

(2)局部不同。如:床——麻盲——育豹——钓踪——崇沟——钩淹——俺要——耍俊——竣戊——戌

(3)字的笔画相同,位置不相同。如:末——未士——土田——由太--犬 干——土

(4)字的结构相同,位置不同。如:陪——部

(三)教师的因素

1、教师的重视程度

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句、段、篇的教学上,而忽视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有些教师不重视识字质量,求多求快,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思想上不够重视,订正不严格,在众多的语文教学大赛中,展示的也都是阅读教学的风采,很

少有识字教学的天地。其实,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不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它就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中、高年级识字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只是简单读读生字,没有重视生字的字形分析与字义的理解,对易混字、易错字的辨析不够,写字的时间大都不超过5分钟,远远达不到学生熟练掌握生字的程度。

2、教师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书写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比较大,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规律,没有针对小学生知觉泛化的特点对难认字、易错字未加以指导,不启发学生对字形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和思考,就容易导致书写错误的出现。

(四)家庭因素

大多数农村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能随时督促学生。因此在学生出错时也不能及时指出,使得孩子养成了错误的书写习惯。再有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对孩子产生的影响,经常说或写错别字,小学生有易受外界的影响,长期耳濡目染其出错的几率就会增加。

(五)社会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商家为了标新立异在街头、报刊、影视上会故意使用一些错别字,有的甚至是错误百出。很多广告常用的词,如蚊香的广告:“默默无蚊”;

摩托车的广告:“骑乐无穷”;美容店的广告是:“笔者型笔者塑”;

钢琴的广告:“一见钟琴”;眼镜店的广告:“一明惊人”。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这就会对小学生造成很多的不良影响,让小学生无所适从,从而产生错别字。

二、小学生错别字的解决办法:

(一)学生方面

1、自主纠错

自主纠错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在平时作业中要养成及时检查的好习惯。

2、同伴纠错

在同伴之间可以展开各种纠错的竞赛活动。如:互挑对方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并将这些错别字以及相应的正确字记录到专用的本子上,利用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来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二)教师方面

1、口诀法

口诀诙谐幽默、简单易记,教师可以根据字形特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心理

特点,将音、形、义结合起来编成顺口溜,让学生在捧腹大笑之余能够轻松记住错别字,更重要的是当学生遇到错别字时,可以自己编口诀。这就需要先对错别字进行深入的理解,使其具有另一个独立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已将错别字深深的记下了,以后只要稍微提醒便能迅速的联想起来,在经过几次记忆、忘记、再记忆的循环后便能达到一种条件反射般的境界。如:幸福的“幸”和辛苦的“辛”字形很相近,但意义却相差很远,很多孩子经常写错。所以笔者们可以给孩子们编一个口诀:“土羊少横幸福的幸,立十立十辛苦的辛。”

2、标注法

要求学生在写作业时,写错的地方不准用涂改液和橡皮擦,只能在错别字旁划一短横线。这是因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为新奇醒目的刺激所吸引。写了错别字之后使用涂改或橡皮擦就不能发挥孩子潜在的思维能力,这个字虽然他们知道写错了,但错在哪里,怎么错的,往往因为使用涂改液或橡皮擦,抹去了差错,即无所顾忌,以至于印记很快在脑海中消失,没有留下丝毫的教训。在错别字旁边划上横线会引起他们的重视和警惕,从而减少错别字的再次出现。

3、形声字纠错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减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又如,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冫”与“氵”常常混淆,笔者们要讲清楚,凡用“两点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关系,如“冻、冷、凛、冽、凝”等,而用“三点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4、利用班队会

针对学生爱都好说的特点可利用班队课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错别字诊所,让学生争当小医生帮助每个“有病”的小学生看病。这样学生在说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可进行每日一诊,在教室的后黑板空出一个地方把同学们近来出现的错别字写在上面,这样就能引起同学的注意,效果也会很好。

(三)社会方面

文字规范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文敏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街头广告错别字不仅误导小学生,还有损城市形象。想家使用错别字违反了《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关部门有权对其作出处理。同时,笔者呼吁广大市民应自觉为优化文字环境出力,正确使用汉字,为小学生提

供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

(四)家庭方面

作为家长,要经常帮助自己的孩子检查语文作业,尤其遇到错别字要及时提醒并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切记不可过度的批评让他们丧失信心。让孩子建立一个自己的错字本,把写错的字积累到本子上,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如果孩子有明显的进步要及时改他们以鼓励。

总之,造成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合作准确的找出错别字的成因,才有可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消灭错别字。

参考文献:

① 苏立康.王鸿莲,小学学科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② 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③ 成卫菊,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及对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4).④ 王云峰,小学生课堂写字[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⑤ 黄和林,语言文字训练导引[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教师评语:

14.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四

一、问 题

1、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把握不够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课程目标采用三个维度的设计。三个维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整体性,这三维目标是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三维目标的共存与共融方得新课程的精髓,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功能。当然,在不同课文、不同课时的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定可以各有侧重,但决不能彼此割裂或者顾此失彼。而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骎骎然有一柱擎天之势,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则被不断弱化、矮化。课堂教学越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直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师忙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忽略了对一些语文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

2、对依纲靠本和迁移拓展的关系处理不够到位

不少语文课堂包括一些优秀的展评课,都机械片面地理解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语文学习的迁移拓展的思想,执教者为拓展而拓展,把迁移拓展当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招牌。而且课堂上迁移拓展的 “度”把握不住,常常出现在课堂迁移拓展过程中师生共同信马由缰,越跑越远,最后彻底的脱离了文本、脱离了教科书的现象。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老师新课程实施水平不高的一种表现。

3、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不够到位

新课程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此全面取替过去课堂上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但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首先是关于小组合作讨论。以下几种现象很常见:一是合作讨论内容不合理。二是讨论时间不合理。三是小组中分工不明确。其次是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是关于课堂活动体验。

4、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不够到位

首先是课堂提问。其次是课堂点评。再次是教师的讲授。

5、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尺度把握不够到位

二、对 策

1、我们要明确自己在“教什么”和“怎样教”

首先教的要是语文的内容,要从语文的角度实施教学。其次教学内容要少而精,教学设计要突出学习的目标。再次教学内容要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第四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2、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里的“帮助”必须注意两种情况:一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决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二就是一定要避免出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袖手旁观的现象。

其一,要帮助学生激发起良好的学习状态。其二,要帮助引导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转变学习方式。

3、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15.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五

一、歌曲歌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歌曲歌谣的教学原则。小学英语歌曲歌谣的基本教学原则:趣味性、语言真实性、语境化和互动性原则。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会选用一首欢快的歌曲作为课堂导入,类似“Bingo”等节奏感强的歌曲,出现在大部分的教学中。歌曲的歌词与堂课的教学内容完全没有关联的情况常有。这种做法只在课前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虽然是符合了趣味性原则却违背了语言真实性原则。

2.缺乏恰当的歌曲歌谣教学法。教学中,有的教师温柔内向,把欢快的歌曲歌谣教得平淡,小学生还处于模仿阶段,只能跟着教师机械地念读歌曲歌谣。小学生喜欢跟着歌曲歌谣的节奏动起来,抑制他们的活动会导致歌曲歌谣的教学失败。有的教师过分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在看教师一个人的表演。有的教师因为不喜欢音乐,认为自己唱歌不好听等等各种自身原因摒弃在课堂中使用歌曲歌谣进行教学。

3.欠缺对学生掌握歌曲歌谣的情况进行检查。由于配合歌曲歌谣的节奏需要,歌曲歌谣的有些地方会快些,有些地方需要重读,这就使有些辅音被忽略掉,有些元音一带而过变得含糊不清。小学英语作为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第一步,学生在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中无法发现自身的发音问题。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在完成教学歌曲歌谣后,很少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学生存在的错误没有给予及时纠正,这将对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形成障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英语考试是进行书面考试,主要以听力和笔试为主,很少进行口语考试。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笔试考试成绩,争取更多的教学课时,把课本上的歌曲歌谣只是播放一遍或者让学生跟读一遍。

4.忽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每学期的课程安排不同,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将上课时间的安排作为考虑因素。在实际教学中,有时英语课会被安排在体育课之后,学生正经历完紧张刺激的体育活动,在接下来的英语课进行充满动感的歌曲歌谣导入,学生是将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由于教师缺乏细心的观察发现,没有察觉学生们的心理状态,没有对课堂进行及时调整,一味地把原先设计好的教学任务完成,使原本轻松活跃的英语课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对策

1 .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选择歌曲歌谣时,要从教材出发,选择符合当堂课教学目标的歌曲歌谣,并使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根据歌谣内容做动作、随着歌曲的节奏打拍子等等都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根据课堂安排的时间段不同选择不同的歌曲歌谣,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歌曲歌谣真正起到活跃教学,并服务语言学习的作用。

2.强化教学成果运用。小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和机械记忆能力强的阶段,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选用英文歌曲歌谣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帮助学生纠正和训练双元音、长元音等的发音。对于歌曲歌谣中出现的连读、略读、重读等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模仿和练习地道、纯正的英语发音,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以免影响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

3.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教师可以根据单词间的音,形联系,把具有同一拼写规律的词进行归纳,根据学习迁移的心理特征编写一些英文歌曲,帮助学生用旧词记新词。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创新,对所学的歌曲歌谣结合已掌握的词汇进行自由改编。鼓励学生将所学所编的歌曲歌谣与教师分享,与同学分享,与父母分享,让学生将歌曲歌谣使用到生活中并体验这份成就感。

4.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对歌曲歌谣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甚至可以向音乐老师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学会运用更多更广泛的歌曲歌谣进行辅助教学。此外,还需要多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因为“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根据所教的学生的年龄情况,结合心理学的分析,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通往学生心灵的道路,有助于进行合理的备课和对歌曲歌谣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

5.把英语歌曲歌谣纳入考试范围。教育相关部门若能贯彻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歌曲歌谣纳入考试范围,就能更全面的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也会对歌曲歌谣的教学更加重视。

音乐能使师生的心灵亲近。在课堂中运用歌曲歌谣教学,能使学生乐观的感知世界,感知学习,使小学生愿意去学习。关于歌曲歌谣教学,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继续去探索去研究,逐步完善英语歌曲歌谣的教学系统工程,让英语歌曲歌谣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本文对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歌曲歌谣进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最后提倡把英语歌曲歌谣纳入考试范围,让英文歌曲歌谣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发挥更好的作用,使学生享受快乐学习的同时更好的掌握英语。

16.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27-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小学语文课堂在成长历程中,日益走向成熟、走向完美,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1.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一堂课下来,讲的内容洋洋洒洒,但究竟重点在哪里,难点是否解决,学生又学会了什么,却不清楚。似乎每一个知识点都讲了,又似乎都没讲好。学生原来已经明白的大讲特讲,学生不明白的却是蜻蜓点水,没下工夫。 过度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而忽略了它的工具性。 我们说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课改非常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强调人文性,强调实践性,这也有它积极的一面,但过犹不及,在课堂教学中便出现了人文泛滥的现象。

2.僵化的教学模式

现在,仍有不少教师常以“不变”的方式来对付教材: 解题、介绍时代背景、介绍作者、扫除文字障碍、分段、讲析重点语段、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完成课后练习等,这种教学模式,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一些教师习惯了这种模式,最可悲的是,教师的“习惯”养成了学生的“习惯”,与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的便是僵化的学习方法,其结果是在扼杀“创造”。

3.多媒体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够科学、合理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断普及,促使教师在课前需花费大量时间去制作课件,课堂教学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是把课堂当成了演示精美课件的阵地,学生看见的只是没有情感的文字和图像。还有些教师完全靠板书向学生传授知识,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既浪费时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又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做笔记产生反感。

4.课堂氛围沉闷,无法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不像中学生和大学生那样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活泼好动是小学生天生的个性。有些小学语文教师还没有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沉闷,没有生机,教师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觉得学习语文特别枯燥,渐渐的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教师的知识也就无法传授给学生,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也很难完成。

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的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

出现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我们教师对课程标准没有把握到位, 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更加简约化、集中化、明确化。 只有明确目标才会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方向。 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才能学有所得。

2.优化教学模式

采用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情感。课堂上,一曲优美动听的音乐,一段引人入胜的录像,一幅寓意深刻的漫画,一个生动精彩的图画,都使语文课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也更有效地刺激了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活力,燃起学生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恰当选材,形式符合教材内容,教法适宜学生特点,情境触及学生心灵,新颖独到,具有启发性,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的作用。

3.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只有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且在过程中,学生的潜力将会被激发出来。一是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会直接的影响着学生下次的参与程度。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错误,教师要用委婉的语气进行讲解,避免直截了当的指出学生的错误,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不敢再次回答问题。二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精心设计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机械式的课堂提问,是传统教学遗留下来的产物,与当代课堂格格不入。这样,不仅催生了学生的惰性,而且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教师要注意把握有利时机,在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置提问,起到点拨学生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

三、结语

17.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七

一、怎样处理预设课堂教学目标与生成开放课堂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所提倡的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的、生成的、动态的。强调课堂教学的开放、生成、动态是否意味着不再强调教学目标甚至根本就不讲教学目标、不要教学目标?很多执教新课程的教师不能辨证地处理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既要强调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动态性,同时也不能不要教学目标,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目标意识淡薄,不强调甚至不要教学目标,只是在课堂上一味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只是一味追求一些“表面的热闹”——看起来像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教学的效率的高低是可想而知的。

二、问“听懂了吗”好,还是问“还有问题吗”好?

在我们国家,老师们在课堂上经常问的一句话是“听懂了吗?”而在西方一些国家,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问的一句话是“还有问题吗?”两种问法究竟哪一种更好?这实际上体现了我国和外国在教学理念上的差异——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家知道,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它很多时候甚至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如果提不出问题,还谈什么解决问题,还谈什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怎么能够得到有效地培养呢。

三、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否就摈弃所有传统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并非全盘否定传统教学特别是传统教学中那些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因学科制宜、因内容制宜,并非所有的学科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我们不能不顾学科以及学科内容的实际情况而一味地强调每节课都必须运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四、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是否就不要传统教学媒体?

当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育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可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媒体都是支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必须依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来考虑是否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并非每一节课都必须要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有些学科中的教学内容还得慎用现代教育媒体,比如在进行语文学科时,不能多媒体的.图解来取代学生的理解和感悟。5月,笔者曾经参加了荣昌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优质课赛课的评课工作,在评课过程中,我对教师们利用教学媒体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参加比赛的41名教师都使用了现代教学媒体,而同时使用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的教师仅有10人,其余31名参赛的教师都是在讲台上“点鼠标”。课件有优点,但也有缺点,比如课件一旦制成之后,要在进行课堂教学之时修改课件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即课件具有封闭性,而板书相对于课件来说显然具有开放性。前边已经述及,现代教育和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的必不可少的特征乃开放性。由此可见,运用什么现代教学媒体还是传统教学媒体,必须依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五、是“满堂问”好,还是问适量的有价值问题好?

18.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八

堂问题设计

课堂设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重要方法,是引导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措施;课堂设问还是教师获取信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设问可以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从而使其产生一种渴求知识的愿望。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问题设计尚存在一些问题:设计烦琐化和公式化,凸显了课堂问题设计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极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一、问题设计要求新

问题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设问要“有效”,即设问要力求激活学生的思维,改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突现新意。

二、问题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

问题设计的一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思维的正确方向和进程。新教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问题设计具有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要停留在领会课文内容的水平上,而要在领会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学到语文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问题设计要有逻辑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横向展开、纵向梳理,既要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又要利于知识的升华迁移。例如:四年级七册《观潮》一课中的“那条白线很快的向我们移来……到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第一步,整体感知;第二步,从纵向理解;第三步,从横向理解;第四步,知识(比喻)的运用。依次可设置以下问题:①这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描写了钱塘潮人们涌过来的情景)②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潮的?(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远处—较远—较近—近处)③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钱塘潮的?(从四个方面:形、色、声、势)④作者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来写钱塘潮的?(主要是比喻)⑤用什么比喻什么?(用“白色城墙”比喻潮的形状,用“千万匹白色战马比喻钱塘潮的气势”)⑥在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比喻词?(犹如、如同、好像)。

四、问题设计要具有多重性

19.肉羊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九

1 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均衡的营养。 一家一户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 是我国农村肉羊养殖的主要方式。 夏天和秋天草木虽然旺盛, 但春天和冬天却不能满足肉羊的营养需求, 很多养殖户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没有单独给肉羊饲喂饲料, 导致肉羊营养不良, 生长发育受限。

(2) 缺乏防疫意识。 防疫是养殖人员需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但是受到传统习惯的影响, 农村地区养殖户并没有重视防疫工作, 不愿意花费太多的费用放在肉羊防疫方面, 最终吃了亏, 导致很多肉羊染病。

(3) 优良品种改良受到制约。 近年来, 由于政府加大了对多胎肉羊品种的扶持力度, 多胎肉羊的品种不断增多, 但是由于饲养多胎羊对饲养基础设施和饲养管理方式有着较高的要求, 农村地区无法达到这种标准, 加上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的规模太小, 导致肉羊优良品种改良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2 采取的改进对策

(1) 科学饲养, 推广优质牧草。 应当对饲养的所有阶段进行严格管理, 将公羊和母羊分类进行饲养, 夏天可以将羊群放牧到优秀草场, 冬春季节做好羊群的防冻防寒措施。 除了要储备足量的青干草以外, 还要给羊群适当喂食矿物质饲料及浓缩料, 保证羊群的营养需求。

(2) 要以预防为主。 第一, 加强接种免疫。 接种前对器械严格消毒, 消毒干净后才可以接种。 接种工作结束后要观察半个小时,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 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第二, 按时进行驱虫。 寄生虫病是常见的一种动物疾病, 应当选用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等驱虫药进行驱虫。 第三, 对出现病情的动物, 一定要及时排查病情和对症诊治, 防止出现大面积感染。

(3) 一定要坚持进行品种改良。 当前, 养殖区周围很多区域都出现了羊肉品种不全和饲养品种单一的问题, 这是因为品种改良工作没有做好导致的。 对此要大力推广对新型肉羊品种饲养力度, 规范引种流程, 严格按照相关部门和政策的规定进行引种, 保障肉羊品种的多样性。 同时, 还要开拓思路, 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 提升优良羊种的覆盖度。

综上所述, 虽然我国的肉羊养殖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养殖户无论是养殖技术还是养殖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 我们一定要分析问题的根本所在, 采取相应措施, 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 推动肉羊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摘要:我国主要的养殖场都处在农村地区, 随着农村养殖技术的提高, 养殖质量也在稳步提升。肉羊作为我国动物养殖的重要品种, 在养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阻碍了养殖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就肉羊养殖中出现的问题, 谈谈如何采取应对之策。

关键词:肉羊养殖,品种改良,防病理念

参考文献

[1]韩忠.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分析[J].吉林农业, 2011, 14 (04) :157-158.

[2]孙海岩.关于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畜牧兽医, 2011, 21 (11) :104-105.

[3]李春艳.畜牧养殖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 2010, 25 (14) :132-133.

[4]孙国江.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新疆农业科技, 2014 (6) :37-38.

[5]张立元, 于存洋.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 2010 (7) :50-51.

20.苹果套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篇二十

1套袋苹果容易出现的问题

1.1套袋苹果果柄易受损伤,形成僵果或落果

果实套袋时间过早,于花后30d左右即开始套袋,此时幼果果梗木质化程度低,套袋时容易折损或大风吹过造成果柄折伤,使果实不能得到正常的养分供应,形成僵果或落果。

1.2套袋苹果容易出现黑红点病、气孔坏死等症状

套袋苹果发生黑红点病是由于粉红聚端孢菌和链格孢菌侵染引起的,这两种病菌一般不侵染果实,只有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才繁殖、侵染。果农选用的套袋通透性差、防水性差,套袋时操作不规范,封口不严使雨水渗入果袋,或者所用药剂质量不高,这些都易引起该病害发生。

1.3套袋苹果生理病害有加重趋势

苹果套袋后由于果实长期生长在果袋中,生长环境改变,温度升高,缺少光照,叶绿素降低,因此常引起缺素症。如因缺钙引起的苦痘、痘斑病,缺硼引起的缩果病,缺锌引起的孢斑病,高温引起的气孔坏死等。同时,凡施氮肥过多、树冠郁闭的密植果园,发生缺素症和果面病害较重。

1.4套袋苹果易发生日灼

阳光直射、高温是引起日灼的主要原因。果实套入果袋后生长环境温度升高,如果果袋质量差,遮光、通透气性不好,不能及时调节袋内的温度就容易发生日灼;套袋方法不当,纸袋没有撑起来,果实贴近果袋,易日灼;树势衰弱,环割过重的树套袋日灼严重且果面粗糙;树冠外围叶片遮挡少的部位,阳光直射,也易发生日灼。

1.5套袋苹果着色差,果面蜡质薄,品质差

目前大部分果农除袋时间掌握不准确,一是赶时间采青上市,除袋过早;二是由于劳动力缺乏除袋过晚,气温降低,霜冻危害,果实不能充分着色,影响果实上蜡和品质的提高。在同一果园内,套袋果实与不套袋果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降低,风味变淡,硬度降低,这与套袋果实见阳光时间短有关。

2预防措施

2.1使用优质果袋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果袋。果袋的遮光、透气及疏水性能要好,纸质柔韧度要好,防病虫能力要强。经多年实践证明日本小林袋、陕西精果、洛川清河、四川新惠阳果袋质量稳定,同样条件下,黑、红点病发生率较低,可选择运用。

2.2选壮树及优质果套袋

实行套袋栽培的果园,每667m2留枝量要控制在8万~10万条,留果10000~15000个。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及时补充中微量肥、钙肥,避免缺素症发生。套袋要选树势强壮、通风透光良好果树上的果柄粗长、无病虫危害的端正果实,尤其是强健果枝上侧生、下垂的果实,套袋后方能体现套袋栽培的优势。管理粗放、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果园不宜套袋。

2.3适期套袋

一般品种适宜的套袋时间在落花后40~50d。此时,果实发育迅速,果形、果柄形状易见,果柄木质化程度较高,承重防风能力增强,套袋后落果少,成功率高。

2.4适法套袋

正确的套袋方法是先撑开果袋,打开通风口,然后将果袋由上而下套在果实上,使果柄置于果袋开口处,果实居于果袋中央,最后将袋口封严实,避免病虫危害。

2.5套袋前谨慎用药

果实套袋前喷药至关重要,能明显减少套袋果实病虫害发生,提高商品率。此时用药,一定要选择优质安全的农药,杀菌剂可选80%络合态代森锰锌或克菌丹加70%甲基硫菌灵,杀虫剂可选10%吡虫啉加2.5%高效氟氯氰菊酯,补钙剂可选糖醇钙、光泰钙、高纯钙等。

2.6适期除袋

一般品种在采收前15~20d除袋最为适宜。在除袋时一并疏除遮挡果实的叶片,撑、拉起过于下垂的结果果枝,地面铺反光膜。同时,结合喷施除袋药加喷增色剂,以利于果实上色。

(收稿日期:2012-03-12)

上一篇:四川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下一篇:暑假日记250字:参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