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

2024-06-28

未来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共9篇)(共9篇)

1.未来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 篇一

2013-2018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投资趋势及未来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报告编号】 62744 【出版日期】 2013年6月

【出版机构】 中研华泰信息技术研究院 【交付方式】 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报告价格】 [纸质版]:6500元 [电子版]:6800元 [纸质+电子]:7000元 【订购热线】 【客服电话】 【客 服】 刘 亚

【 咨 询】

【网站地址】(点击或复制网站查看)

【目 录】

第一章 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水体沼泽化控制简介

一、水体沼泽化控制的定义

二、水体沼泽化控制的特点

三、水体沼泽化控制的优缺点

四、水体沼泽化控制的难题

第二节 水体沼泽化控制发展状况分析

一、水体沼泽化控制的意义

二、水体沼泽化控制的应用

第三节 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链分析

一、水体沼泽化控制的产业链结构分析

二、水体沼泽化控制上游相关产业分析

三、水体沼泽化控制下游相关产业分析

第二章 世界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全球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发展分析

一、世界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发展历程

二、各国的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三、全球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的发展格局探讨

第二节 全球水体沼泽化控制业市场发展分析

一、2012年世界水体沼泽化控制业市场发展现状

二、2013年全球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供需分析

三、2013年全球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需求及成本

第三节 2013年主要国家水体沼泽化控制业发展分析

一、德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发展分析

二、美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发展分析

三、日本水体沼泽化控制发展分析

四、韩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发展分析

第三章 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现状分析

二、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发展历程

三、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技术分析

一、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技术发展现状

三、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链剖析及其对产业的影响

一、产业链构成与现状

二、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三、产业链发展前景及其影响

第四章 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业市场问题和挑战

一、市场需求不足问题

二、资金短缺问题

三、产业与市场失衡问题

四、拓展国际市场的挑战

第二节 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的隐忧与出路

一、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的问题隐患

二、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三、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第三节 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政策问题及其对策

第五章 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运行状况和开发利用分析

第一节 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行业景气及利润总额分析

二、行业销售利润率分析

三、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四、行业总资产分析

五、行业企业数量分析

六、行业主营收入分析

第二节 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开发和利用分析

一、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开发的必要性

二、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利用的优劣势分析

三、中国对于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利用的关键领域

四、中国对于水体沼泽化控制开发与利用的技术储备

第三节 水体沼泽化控制开发利用的特性

一、水体沼泽化控制的利用效率分析

二、水体沼泽化控制利用的安全性分析

三、水体沼泽化控制利用的费用分析

第四节 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应用状况和前景

一、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应用状况

二、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应用前景

第二部分 行业竞争格局

第六章 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 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技术竞争分析

二、成本竞争分析

三、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竞争程度分析

第二节 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全球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二、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三节 2011-2012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竞争力分析

一、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产业规模

二、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集中度分析

三、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要素成本

第四节 2012-2013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竞争分析

一、2012年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竞争情况分析

二、2013年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竞争形势分析

三、2012-2013年水体沼泽化控制主要竞争因素分析

第七章 水体沼泽化控制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3年水体沼泽化控制主要潜力品种分析

二、现有水体沼泽化控制竞争策略分析

三、水体沼泽化控制潜力品种竞争策略选择

四、典型企业品种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水体沼泽化控制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竞争趋势

二、2013-2018年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三、2013-2018年水体沼泽化控制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四、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发展策略的建议

第八章 水体沼泽化控制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二节 福建漳州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三节 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四节 黑龙江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五节 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六节 江西洪城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七节 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八节 杭州兴源过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九节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十节 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 行业前景预测

第九章 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发展前景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生物能源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二、未来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的发展方向

三、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发展的整体战略

三、2013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所占比重的预测

第二节 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市场前景与趋势

一、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市场前景分析

二、2013年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供需趋势

三、2013-2018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发展趋势

第三节 未来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市场预测

一、2013-2018年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销售预测

二、2013-2018年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成本预测

三、2013-2018年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盈利预测

四、2013-2018年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企业单位数预测

五、2013-2018年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十章 2009-2012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分析

第一节 2009-2012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企业战略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

二、市场机会分析

三、市场威胁分析

四、竞争地位分析

第二节 2009-2012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企业盈利模式及品牌管理

一、企业盈利模型

二、持久竞争优势分析

三、行业发展规律竞争策略

四、供应链一体化战略

第三节 2012-2013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二、劣势(Weaknesses)

三、机会(Opportunities)

四、风险(Threats)

第四部分 投资战略研究

第十一章 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11-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二、2013-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三、2013-2018年投资趋势及其影响预测

第二节 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一、2013年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政策环境

二、2013年国内宏观政策对其影响

三、2013年行业产业政策对其影响

第三节 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内社会环境发展现状

二、2013年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三、2013-2018年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十二章 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第一节 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投资态势和前景

一、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投资态势分析

二、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三、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二节 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11-2012年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13-2018年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投资趋势预测

三、2013-2018年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的投资方向

第三节 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3-2018年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3-2018年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13-2018年水体沼泽化控制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3-2018年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第十三章 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业务组合战略

三、区域战略规划

四、产业战略规划

五、营销品牌战略

六、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对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水体沼泽化控制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二、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三、水体沼泽化控制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四、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企业的品牌战略

第三节 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一、2013-2018年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投资战略

二、2013-2018年细分行业投资战略

第四节 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的投资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2012年国民经济情况

图表: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情况

图表:201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情况

图表: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情况

图表: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情况

图表:2012年工业出厂价格指数情况 图表:2012年城镇居民总收入情况

图表:2012年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情况

图表:2012年全国消费性支出和食品支出对比

图表:2012年恩格尔系数情况

图表:2012年工业利润总额情况

图表:2012年出口交货值总额情况

图表:2012年第一产业投资完成额及增长

图表:2012年第二产业投资完成额及增长

图表:2012年第三产业投资完成额及增长

图表:水体沼泽化控制的应用领域按市场分类

图表:水体沼泽化控制的应用领域按产品分类

图表:2012世界水体沼泽化控制企业排名

图表: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链图

图表:我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链各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图表:2012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分布

图表:2012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市场规模

图表:2011-2012年水体沼泽化控制重要数据指标比较

图表:2008-2012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销售情况分析

图表:2008-2012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利润情况分析

图表:2008-2012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行业资产情况分析

图表:2011-2012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发展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2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竞争力分析 图表:2013-2018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成本费用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利润总额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企业单位数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中国水体沼泽化控制产业总资产预测

本公司报告每个季度可以实时更新,免费售后服务一年,具体内容及订购流程 欢迎咨询客服人员,感谢您的关注!中研华泰研究院--项目咨询热线

中研华泰研究院--客服专员--刘亚

2.未来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 篇二

南亚地处印度洋交通要道,包括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以及阿富汗等八个国家。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南亚国家总体上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其中,印度与巴基斯坦一直以来都是与中国经贸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南亚国家。相对于巴基斯坦与中国长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而言,中印之间的“龙象共舞”则历经了不少波折。由领土争端和地缘政治所引发的问题一直是中印关系之间存留的痼疾。但是,有问题并不代表不能合作。在整个中国的南亚战略中,印度仍然是该地区的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在把握未来国际法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地积极调整中国南亚战略中的中印关系,就成为了目前中国多边外交整体布局的一个关键点。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实施南亚战略的重大现实与历史意义

(一)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一直都存在着巨大的上升空间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对于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等这些国家而言,农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积极减免该地区国家的农副产品关税,有利于扩大热带水果和罐装蔬菜等其他农副产品在华销量。同时,对于在羊毛、羊皮和牛皮上占有出口优势的印度与阿富汗而言,印度的羊皮夹克由于其款式新颖与价钱便宜,深受中国大陆顾客的喜欢;阿富汗的手工羊毛地毯也因其色彩鲜艳和质地上乘而蜚声内地。可以说,由最初农业经贸上的互惠直接推动现在具有15亿人口的南亚大市场积极实行“以政府引导加企业主导”的市场机制。正是由于上述政策的落实,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济互补性日趋加强。举例来说,阿富汗的铁、铜、云母和绿宝石等金属与非金属矿产驰名世界,很多大型的中资国有企业都对开发此类资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有,孟加拉国在制造薄钢板上一直都处于南亚地区的领军地位,通过从中国进口部分日用陶器的同时,也秉持“互利共赢”的双边原则,向中国出口薄钢板。尼泊尔虽然是与中国西藏接壤的最不发达的邻国之一,但其在地毯、草药与工艺品加工等方面却具有不可估量的潜质。据香港《文汇报》在2008年4月23日刊登的一条消息说:位于尼泊尔尼中边境尼方一侧的出口加工区,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有望进一步扩大尼对华的出口量。同时,许多有实力的中资企业也纷纷对在尼泊尔开发水电以及共建农业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由此看来,中国与南亚国家间的经贸发展存在着巨大的上升空间。

(二)积极发展与南亚诸国的合作关系是未来中国战略发展的重点之一

中国和南亚的合作如今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南亚目前仍有很多地方因为经济与技术的不足而欠缺开发。作为亚洲面积最大,经济水平较高的中国是完全有能力从地缘优势上与南亚诸国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互利”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二、“龙象共舞”的中印合作关系在中国南亚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中印关系,英文写作“Sino-Indianrelations”。现代意义上的中印关系是指位于东亚中华民国及其继任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位于南亚印度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二者都是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和相邻国家,其关系伴随着冲突与合作。正因为中印关系是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国的对外政策中,“龙象共舞”就被形容成放在关键性位置上的大国关系,这样的大国关系是把握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关键之所在。

(一)从地理位置与资源开发的角度来分析印度在南亚战略中的地位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列居世界第七位。作为地处北半球,西北与巴基斯坦接壤,东北与中国、尼泊尔、不丹和锡金为邻,东与缅甸以及孟加拉国毗连,南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的国家,印度的矿产资源异常丰富。其中,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的出口量也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到2010年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425.15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1.25亿吨,铝22.35亿吨,铬铁矿1.45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锌589万吨,铜矿352万吨,铅矿136万吨,石灰石684.77亿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天然气697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云母、钻石、钛、钍以及铀等珍惜矿藏。尤其,印度的森林覆盖率高达21.9%。

中印的能源合作自2006年1月12日在北京签署了“加强石油与天然气合作”的备忘录之后,一直处于市场协作阶段。双方能源合作在2012年开启了新的局面。2012年8月24日,印度信实集团旗下的信实电力公司正式向全世界各大媒体发布公告,称已经与中国大唐集团签署了一项初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在印度及海外开发和运营电力以及其它能源项目。这项战略性的合作旨在共同开发信实电力在印度尼西亚的煤矿、在印本土与其它市场发电厂运营及其业务维护。由此可见,中印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大任务。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能源合作,能够切实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符合两国以及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从经济合作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审视印度在南亚战略中的地位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印度是世界上第十大经济体。实际上,中国有近4万亿的外汇储备,正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印度也有宏伟的发展规划和巨大的投资需求。中印经贸合作的领域宽且互补性强,前景一片光明。

就资源配置而言,笔者浅见有以下四点是我们目前积极强化中印合作的主因。第一,中印在2012年11月就签署了一份“铁路合作备忘录”,双方就目前重载铁路,铁路提速以及车站改扩建合作进行了富有成果的讨论。印度铁路部门的高级官员也曾实地考察了中国部分铁路线和车站;第二,产业园区合作。截止2013年年底,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高达9.4亿美元,考虑到两国巨大的经济规模,这远远不能让人满意。所以未来共同开发工业园区有助于提供更好地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第三,中孟印缅四国经济走廊的合作在持续加强,最著名的就是BCIM经济走廊的打造。这个经济走廊已成促进中印以及地区经贸合作的良好平台;第四,金融领域。中国愿通过多渠道安排为印度公共和私营项目提供金融支持。据笔者了解,中国工商银行已在孟买开设分行并拟在古尔冈开设第二家分行。相信通过提升中印金融合作水平能更好帮助双方企业促进互相投资。

三、站在国际法的角度来理性看待中印关系在中国南亚战略中的作用

在本文的引言部分,笔者曾谈到未来国际法发展的趋势。之所以在中国南亚战略这个版块探讨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与南亚诸国的合作与发展不可能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的。既然牵涉到经济利益,也就必然涉及到国家利益。经济与国家利益在政治上的反映就是外交,而国家间表达正义诉求的这种外交途径能否顺利进行下去则依赖双方是否正确把握未来国际法的发展,是否站在必然趋势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或构建双边曾有的合作与战略关系。

(一)中国与南亚各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对未来国际法共进趋势的影响

目前,中国与南亚各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和趋同性在不断加强,这就使得中国的南亚战略关系到中国自身的根本利益以及南亚诸国与中国战略协作的共同利益。其实,南亚各国利益模式的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本国民族利益—地区共同利益—战略协作利益。在战略协作利益的阶段,中国与南亚诸国间的共同利益既完全不同于国家利益,也不可能仅仅是各国利益的简单加总,而是高于任何利益且深受南亚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利益形式。因此,南亚战略协作利益理念的出现不仅是中国与南亚社会发展形式的共同需要,而且也是一种必然发展的趋势。由此可见,未来国际法共进的趋势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具体实践,融入自身的演化发展之中。

共进国际法的实质就是各主权国家在平等、民主和自愿的基础上,为了追求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签订的,世界各主权国家或地区都遵守、认同并履行,能够实现国际社会真正的平等和公平。正是基于上述精神,共进国际法的立法参与者更加广泛,充分考虑各个国家的权利,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发展。当今的中国与南亚需要在话语权上得到相互尊重。为了维护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各个国家要尊重彼此的权利并认真履行自己所承担的国际义务。

(二)如何借助国际法发展的实质来推进中国南亚战略下的“龙象共舞”

第一,通过“共进”与“平等”的法治精神原则确保双边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中国和南亚是当今世界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与地区之一。近十年的经济平均增速都在5%以上,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可以说,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中印之间的经济合作及其外贸关系完全可以站在“共进”与“平等”的立场上,规避由政治问题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毕竟,主权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有恪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在尊重彼此主权利益的前提下,“龙象共舞”才有意义。

第二,运用“差别责任”原则重新定位南亚战略的“龙象共舞”。“差别责任原则”从表面上看是违反了法律不差别对待主体的重要原则,但经仔细分析后便会发现,

“差别责任原则”实际在国际法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个原则把一国的能力与其责任连结在一起,这样就对能力相对较小的国家如尼泊尔和不丹等降低要求,而对能力相对较高的国家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等提高要求。换而言之,把一国过去的行为与其责任连结在一起,便能够在外交途径上做到策略性的“惩罚”得当。

第三,以国际法的“人本化”趋势来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早在2006年的时候,中国就成立了“南亚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以理事会为平台,积极开展对南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后,中印双方可以参照此模式,推荐本国有实力的企业加强合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牵扯到能源、矿产,尤其是海洋权益方面的合作时,以“人类为本”的发展理念还要催生出一些新的如海洋法中的国际海底制度、最严重国际罪行的确立与惩处制度等,确保国家与民族根本利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高婕.浅析目前中国与南亚的经贸合作[J]北京外国语大学书报资料,2014.8

[2]曹阳,林荫.中国在南亚的发展—挑战与机遇[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

[3]蔡冰冰.新世纪中国在南亚战略上的发展与选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10

[4]范晓婷.新世纪印度能源外交下的南亚局势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10

[5]刘蕊,徐鹏飞.中印经济未来十年内投资走向的研究[M].上海商务出版社,2009.12

[6]李玉东,潘晓娜.浅析当今国际法发展的新趋势[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16).

3.未来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 篇三

关键字:高速铁路;特点;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一、高速铁路的概念以及特点

高速铁路是一个具有国际性和时代性的概念。1985年5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将高速铁路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规定为客运专线300km/h,客货混线250km/h。1996年欧盟在96/48号指令中对高速铁路的最新定义是:在新建高速专用线上运行时速至少达到250km的铁路可称作高速铁路。根据UIC(国际铁路联盟)定义,高速铁路是指新建铁路的设计速度达到250公里/小时以上或者经升级改造(直线化、轨距标准化)的铁路,其设计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甚至达到220公里/小时的铁路。高速铁路是一个集各项最先进的铁路技术、先进的运营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和资金筹措于一体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高效率的运营体系,它包含了基础设施建设、机车车辆配置、站车运营规则等多方而的技术与管理。

综上所述,高速铁路是指列车在主要行车区间上能以200km/h以上速度运行的干线铁路。

随着高铁时代的开启,高速铁路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高铁相对于公路而言,占地较少,土地利用效率较高。麻省理工学院发表的《傲展的栓桔》,通过对比分析铁路和公路投资,以及两者单位旅客周转量和单位货物周转量的外部成本,得出的结论是公路的土地占用是铁路的10-15倍。在土地资源利用方而,铁路能够以相对较少的资源占用发挥更大的效益,因而更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其次,铁路能耗相对较低,能源利用效率较高。根据欧盟的统计,运输业能源消耗的98%是石油,公路运输就消耗了欧盟石油消费总量的大约67 %,汽车消耗了运输业石油消费量的大约50%。各国统计资料表明,在不同运输方式中,铁路、公路、民航完成单位运输量能耗之比约为1:8:11。而且,电气化高速铁路基本消除了二氧化碳等所造成的污染,对环境的污染较轻。再有,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几十年来很少有伤亡事故发生,安全性高;铁路运行准确性高,它与汽车和飞机不同,它严格按照列车运行时刻表运行,不因大气等原因而延误。运价低投资省效益高也是铁路独具的特点。

综上所述,高铁具有显著的优势特点。

二、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高速铁路网初具规模。2012年底,我国的高铁路运营里程达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在建里程超过一万公里。目前己有的高速铁路主要有:京沪高铁,京津城际,武广客运专线,郑西高速铁路等。自2007年4月18日零时起,我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列车在京哈、京沪、京广、陇海、胶济等既有铁路干线上实施时速200公里的提速,部分区段列车运行时速达到250公里。提速后,全国铁路客运能力增长18%以上,货运能力增长12%以上。成渝铁路在运营初期就可使用国产机车车辆,开行200km/h的列车或动车组,待条件成熟时,可开行250 km /h,甚至300 km /h及以上的高速列车,我国高速铁路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的高速铁路从一开始就瞄准世界一流的水平,从铁路道岔到机车再到信号设备,都是采取引进加学习的方法,即首先引进国外的技术,在消化这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研制出适合我国情况的设备,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便掌握了高铁这个庞大的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先进技术,特别是机车车辆方而,我

国的“和谐号”动车组采纳了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木等国的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创新研发,现己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车型系列。在管理方而,我国的高速铁路管理体制也比较先进,运输集中统一指挥,统筹利用铁路内外各方而的科研力量和人力资源,在高铁从设计施工到通车运营的各个阶段,各个单位都统一步调,使我国高速铁路的效率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我国高速铁路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中国高铁建设将进入全而收获期。当我国高速铁路系统初具规模时,相邻的省会城市或者大城市将形成1-2小时交通圈,而省会城市与地级市之间将形成1小时甚至半小时交通圈,届时,“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铁的发展也不能太过激进,我国高铁的发展应

该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如果超前发展,不仅自身会受到制约,由于高铁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还可能牵涉到一系列其他系统的紊乱,抑或是过度投资造成的巨额万损,可能引发铁路部门的巨大债务危机。另一方而,还要考虑到民众的承受能力,不能一味追求收同投资成木而使之变成“高价高铁”,使大多数人失去享受高铁发展的机会。

随着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列车的商业运行速度迅速提高,旅行时间的节约,旅行条件的改善,旅行费用的降低,再加上社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高速铁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在第二届高速铁路国际会议发出了一个明确信息,作为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高速铁路将在21世纪获得迅速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高铁现在处于一个黄金发展期,大量高速铁路线路开工建设并投入运营。高铁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节奏。随着我国铁路网不断完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高铁将成为人们的出行方式的首选。

参考文献:

[1]张辰.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9).

4.未来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 篇四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1章: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综述 1.1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基本概念 1.1.1 工程勘察设计的概念 1.1.2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定义 1.1.3 电力勘察设计主要范围与内容 1.1.4 本报告框架体系及研究方法 1.2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综述 1.2.1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历程 1.2.2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阶段 1.2.3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的地位分析 1.3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特征 1.3.1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技术特征 1.3.2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资源特征 1.3.3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客户特征 1.3.4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产品特征 1.3.5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价值链特征 1.3.6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生产特征

第2章: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2.1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的政策环境分析 2.1.1 电力体制改革对行业的影响 2.1.2 相关政策法规对行业的影响 2.1.3 勘察设计行业体制改革对行业的影响 2.1.4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主要标准规范 2.2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的经济环境分析 2.2.1 国内gdp增长分析

(1)国内gdp增长分析

(2)gdp与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的相关性分析 2.2.2 国内工业增加值增长分析

(1)国内工业增加值增长分析

(2)工业增加值与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的相关性 2.3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的社会环境分析 2.3.1 行业的区域壁垒

2.3.2 行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 2.4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的技术环境分析 2.4.1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的技术现状 2.4.2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的技术成果

(1)工程咨询成果

(2)电力工程勘察设计企业qc获奖情况 2.4.3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的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2.4.4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的技术趋势分析

第3章: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现状及运营分析 3.1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3.1.1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资产总额 3.1.2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新签合同额 3.1.3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总产值分析 3.1.4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人力资源分析 3.2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3.2.1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营业收入 3.2.2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利润总额 3.2.3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净利润 3.2.4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盈利能力

(1)行业销售利润率指标分析

(2)行业销售净利率指标分析

(3)行业总资产报酬率指标分析 3.3 电力勘测设计细分业务经营分析 3.3.1 行业业务结构特点分析 3.3.2 总承包业务经营情况分析 3.3.3 勘察设计咨询业务经营情况分析 3.3.4 监理业务经营情况分析 3.3.5 境外业务经营情况分析

(1)境外业务合同额分析

(2)境外总承包合同额分析

(3)境外勘测设计及咨询服务合同额 3.4 工程阶段项目设计容量完成情况 3.4.1 发电工程完成情况分析(1)发电工程设计容量分析

(2)发电工程设计容量构成 3.4.2 变电工程完成情况分析

(1)变电工程设计容量分析

(2)变电工程设计容量构成 3.4.3 送电工程完成情况分析

(1)送电工程设计容量分析

(2)送电工程设计容量构成 3.5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分析 3.5.1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3.5.2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5.3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主要问题 3.5.4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第4章: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4.1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4.1.1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竞争层面分析

(1)行业第一竞争层面及竞争特点

(2)行业第二竞争层面及竞争特点

(3)行业第三竞争层面及竞争特点 4.1.2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2)下游客户议价能力分析(3)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4)替代品威胁分析

4.1.3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的竞争力培养策略 4.2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隶属等级竞争格局 4.2.1 不同隶属等级签订合同格局分析

(1)新签合同总额格局分析

(2)境外新签合同额格局分析 4.2.2 不同隶属等级完成产值格局分析 4.2.3 不同隶属等级财务指标格局分析 4.2.4 不同隶属等级工程总承包业务格局 4.2.5 工程阶段项目设计容量格局分析

(1)发电工程设计容量格局分析

(2)变电工程设计容量格局分析

(3)送电工程设计容量格局分析 4.2.6 不同隶属等级人力资源格局分析 4.3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所属集团市场格局 4.3.1 各所属集团签订合同格局分析

(1)新签合同总额格局分析

(2)境外新签合同额格局分析 4.3.2 各所属集团完成产值格局分析 4.3.3 各所属集团财务指标格局分析 4.3.4 各所属集团工程总承包业务格局 4.3.5 工程阶段项目设计容量格局分析

(1)发电工程设计容量格局分析

(2)变电工程设计容量格局分析

(3)送电工程设计容量格局分析 4.3.6 各所属集团人力资源格局分析

第5章:电力勘察设计下游行业运营分析 5.1 电源建设现状及趋势分析 5.1.1 电源建设总体情况

(1)电源建设规模分析

(2)电源建设投资结构 5.1.2 火电建设情况分析

(1)火电建设投资分析

(2)火电装机容量分析 1)火电装机容量 2)火电装机结构

(3)火电重点建设工程 1)已建重点工程 2)在建、拟建重点工程

(4)火电建设发展规划及趋势 5.1.3 水电建设情况分析

(1)水电建设投资分析

(2)水电装机容量分析 1)水电装机总量 2)水电装机结构 3)水电装机规划

(3)水电重点建设工程 1)已建重点工程 2)在建、拟建重点工程

(4)水电建设发展规划及趋势 5.1.4 核电建设情况分析

(1)核电建设投资分析

(2)核电装机容量分析

(3)核电重点建设工程 1)已建重点工程 2)在建、拟建重点工程

(4)核电建设发展规划及趋势 5.1.5 风电建设情况分析

(1)风电建设投资分析

(2)风电装机容量分析 1)风力发电装机总量 2)风力发电装机预测

(3)风电重点建设工程 1)已建重点工程 2)在建、拟建重点工程(4)风电建设发展规划及趋势 5.1.6 光伏发电建设情况分析

(1)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析

(2)光伏发电重点建设工程 1)已建重点工程 2)在建、拟建重点工程

(3)光伏发电建设发展规划及趋势 5.2 电网建设现状及趋势分析 5.2.1 电网投资分析

(1)电网投资规模分析

(2)电网投资重点分析

(3)智能电网投资分析 1)智能电网投资规模 2)智能电网投资结构

(4)特高压电网投资分析

(5)电网投资规划分析 5.2.2 电网建设分析

(1)电网建设规模分析

(2)电网各环节建设分析 1)输电环节建设分析 2)变电环节建设分析 3)配电环节建设分析(3)智能电网建设最新进展 5.2.3 智能电网建设发展规划及趋势

(1)国家电网2016年智能电网项目建设规划

(2)《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度解读

(3)我国智能电网行业三大领域发展趋势分析 1)智能电网及智能成套设备 2)智能配电 3)控制系统

第6章: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工程总承包转型与提升策略 6.1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总承包转型需求 6.1.1 行业转型升级的市场环境 6.1.2 行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 6.1.3 行业转型升级的业内环境 6.2 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分析 6.2.1 电力工程总承包的相关概念

(1)电力工程总承包的内涵

(2)电力工程总承包的承包主体

(3)电力工程总承包的三种主要模式

(4)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点 6.2.2 国外大型公司总承包经验借鉴 6.2.3 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6.3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向总承包转型模式 6.3.1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转型模式分析

(1)“一步到位”式

(2)“齐头并进”式

(3)“循序渐进”式

(4)“以静制动”式

6.3.2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转型模式适用条件

(1)转型的外部环境要素

(2)转型的内部环境要素

6.3.3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转型模式的选择 6.4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总承包业务发展方向 6.4.1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总承包业务现状 6.4.2 电力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

6.4.3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总承包业务发展方向 6.5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总承包经营难点分析 6.5.1 工程总承包的政策保障体系不足 6.5.2 电力行业自身特点限制工程总承包的开展 6.5.3 电力勘察设计总承包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6.5.4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作为总承包方存在的问题 6.6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总承包能力提升策略 6.6.1 工程总承包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开发能力

(2)管理决策能力(3)项目管理能力

(4)市场运作能力

(5)***能力

6.6.2 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外部环境

(1)产业结构分析

(2)业主需求分析

(3)***需求分析

6.6.3 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内部条件

(1)人力资源条件分析

(2)组织结构条件分析

(3)技术水平条件分析

6.6.4 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策略选择

(1)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市场策略选择

(2)针对合作伙伴的策略选择

(3)电力设计企业自身的策略选择 6.7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工程总承包案例分析 6.7.1 db电力设计院的基本情况

(1)db电力设计院简介

(2)db电力设计院技术水平

(3)db电力设计院工程总承包项目

6.7.2 db电力设计院提高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具体措施 6.7.3 对db电力设计院改革措施的总结分析 第7章: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服务营销策略分析 7.1 电力设计营销服务的重要性分析 7.1.1 电力设计行业的营销特殊性 7.1.2 电力设计行业营销策略设计的重要性 7.2 电力勘察设计服务质量和生产率分析 7.2.1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提高服务质量

(1)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服务质量现存问题

(2)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服务质量提高对策 7.2.2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提高生产效率

(1)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生产效率现存问题

(2)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生产效率提高对策 7.2.3 处理好服务质量和服务生产率关系 7.3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关系营销策略 7.3.1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关系营销的必要性

(1)竞争主体的多元化

(2)电力设计产品特性

(3)传统营销方式的不足

7.3.2 电力设计行业客户关系营销策略 7.3.3 电力设计行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营销策略 7.4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服务营销策略的实施 7.4.1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文化建设 7.4.2 与电力体制改革协调发展 第8章: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主要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8.1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发展总体状况分析 8.1.1 中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企业总体情况 8.1.2 中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企业信用等级 8.1.3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企业发展路径对比 8.2 区域电力勘察设计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8.2.1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3)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4)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5)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6)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2.2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3)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4)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5)企业人力资源分析(6)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2.3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3)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4)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5)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6)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2.4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2.5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3)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4)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5)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6)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2.6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3)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4)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5)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6)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2.7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3)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4)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5)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6)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2.8 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3)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4)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5)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2.9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3)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4)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5)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6)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2.10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3)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4)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5)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6)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 省/市级电力勘察设计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8.3.1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3)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4)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5)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6)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2 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4)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5)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3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3)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4)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5)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6)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4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3.5 天津电力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6 黑龙江省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7 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8 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9 沈阳电力勘测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3.10 陕西省电力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11 宁夏***自治区电力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3.12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3)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4)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5)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6)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13 安徽省电力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3)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4)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5)企业人力资源分析(6)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14 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15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16 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3.17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3.18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19 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3.20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3)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4)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5)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6)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21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3)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4)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5)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6)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3.22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3.23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24 云南省电力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8.3.25 江西省电力设计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公司主营业务及资质

(3)企业技术及研发能力

(4)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5)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第9章: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分析 9.1 中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趋势 9.1.1 中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总体趋势分析

(2)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业务结构发展趋势 9.1.2 中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9.2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9.2.1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资质壁垒

(2)资金壁垒

(3)人才壁垒

9.2.2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9.2.3 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9.3 中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投资机会 9.3.1 中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重点领域投资机会分析 9.3.2 中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重点区域投资机会分析 9.3.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投资机会 9.4 中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投资风险 9.4.1 政策风险 9.4.2 技术风险 9.4.3 供求风险 9.4.4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9.4.5 业务结构风险

图表目录

图表1:电力勘察设计主要范围与内容

图表2:报告框架结构图

图表3: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历程

图表4:电力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阶段

图表5:电力体制改革对勘探设计行业的影响

图表6:相关政策法规分析

图表7: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主要标准规范

图表8:2005-2015年中国gdp增长趋势图(单位:%)

图表9:2007年以来中国gdp与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关联性对比图(单位:%)

图表10:2007-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单位:%)

图表11:2007年以来工业增加值与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关联性对比图(单位:%)

图表12: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技术现状

图表13:全国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工程咨询成果

图表14:全国电力勘测设计行业qc获奖名单

图表15: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资产总额(单位:亿元)

图表16: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新签合同额(单位:亿元,%)

图表17: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图表18: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总产值占比情况(单位:%)

图表19: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人员数量(单位:人)

图表20:电力勘察设计行业职工构成(单位:%)

图表21: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营业收入(单位:亿元,%)

图表22: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利润总额(单位:亿元)

图表23: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净利润(单位:亿元)

图表24: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销售利润率(单位:%)

图表25: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销售净利率(单位:%)

图表26: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总资产报酬率(单位:%)

图表27:我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业务结构(单位:%)

图表28: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总承包合同额(单位:亿元,%)

图表29: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务合同额(单位:亿元,%)

图表30: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监理业务合同额(单位:亿元,%)

图表31: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境外业务合同额(单位:亿元,%)

图表32: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境外总承包合同额(单位:亿元,%)

图表33:2005年以来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境外勘测设计及咨询服务合同额(单位:亿元,%)

图表34:发电工程设计容量(单位:mw)

图表35:不同隶属等级发电工程设计容量——初可阶段(单位:%)

图表36:不同隶属等级发电工程设计容量——可研阶段(单位:%)

图表37:不同隶属等级发电工程设计容量——初设阶段(单位:%)

图表38:不同隶属等级发电工程设计容量——施工图阶段(单位:%)

图表39:不同集团发电工程设计容量——初可阶段(单位:%)

图表40:不同集团发电工程设计容量——可研阶段(单位:%)图表41:不同集团发电工程设计容量——初设阶段(单位:%)

图表42:不同集团发电工程设计容量——施工图阶段(单位:%)

图表43:变电工程设计容量(单位:mva)

图表44:不同隶属等级变电工程设计容量——初设阶段(单位:%)

图表45:不同隶属等级变电工程设计容量——施工图阶段(单位:%)

图表46:不同集团变电工程设计容量——初设阶段(单位:%)

图表47:不同集团变电工程设计容量——施工图阶段(单位:%)

图表48:送电工程设计容量(单位:km)

图表49:不同隶属等级送电工程设计容量——初设阶段(单位:%)

图表50:不同隶属等级送电工程设计容量——施工图阶段(单位:%)

图表51:不同集团送电工程设计容量——初设阶段(单位:%)

图表52:不同集团送电工程设计容量——施工图阶段(单位:%)

图表53:电力勘察设计企业的竞争分析

图表54: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图表55: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不同隶属等级新签合同总额格局(单位:亿元)

图表56: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不同隶属等级境外新签合同额格局(单位:亿元)图表57: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不同隶属等级完成产值格局(单位:亿元)

图表58: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不同隶属等级财务指标格局(单位:万元)

图表59: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不同隶属等级工程总承包业务格局(单位:万元)

图表60: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不同隶属等级发电工程设计容量(单位:mw)

图表61: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不同隶属等级变电工程设计容量(单位:mva)

图表62: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不同隶属等级送电工程设计容量(单位:km)

图表63: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不同隶属等级人力资源格局(单位:人,%)

图表64: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各所属集团新签合同总额格局(单位:万元)

图表65: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各所属集团境外新签合同额格局(单位:万元)

图表66: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各所属集团完成产值格局(单位:万元)

图表67: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各所属集团财务指标格局(单位:万元)图表68: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各所属集团工程总承包业务格局(单位:万元)

图表69: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各所属集团发电工程设计容量(单位:mw)

图表70: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各所属集团变电工程设计容量(单位:mva)

图表71: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各所属集团送电工程设计容量(单位:km)

图表72: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各所属集团人力资源格局(单位:人,%)

图表73:全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千瓦,%)

图表74:全国电源工程建设投资结构(单位:%)

图表75:我国火电建设投资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76:中国火电装机容量及增速(单位:万千瓦,%)

图表77:中国火电装机结构(单位:%)

图表78:2011年以来重点火电已建项目清单(投资30亿元以上)(单位:万千瓦)

图表79:水电建设投资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80:水电装机容量规模(单位:万千瓦)

图表81: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结构(单位:%)

图表82:2005-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规划(单位:亿千瓦,万千瓦)图表83:核电建设投资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84:全国核电装机容量情况(单位:万千瓦)

图表85:《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主要内容

图表86:风电建设投资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87:中国风电装机容量情况(单位:万千瓦)

图表88:2015-2050年中国风电发展情景及预测(单位:gw,%)

图表89: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单位:万千瓦)

图表90:中国电网投资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图表91:各阶段电网智能化年均投资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92:2009-2020年智能化投资额及投资比例及预测趋势图(单位:亿元,%)

图表93:智能电网环节投资结构分布(单位:%)

图表94:各阶段智能电网各环节投资比例分布(单位:%)

图表95:各阶段各区域智能化投资结构(单位:亿元,%)

图表96:2009-2020年我国智能电网分阶段发展情况

图表97:国网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及变电容量(单位:万公里,亿千伏安)

图表98:未来我国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单位:万公里,亿千伏安)

图表99:d-b总承包模式

图表100:epc总承包模式

图表101:epc总承包与传统模式不同特征比较 图表102:某电力设计院组织结构现状图

图表103:服务行业的分类

图表104:客户按价值分类情况

图表105:电力勘测设计行业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公示表

图表106: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107: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图

图表108: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学历比重(单位:%)

图表109: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员工职称比重(单位:%)

图表110: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图表111: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112: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图

图表113: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图表114: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115: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116: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基本信息表 图表117: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优劣势分析

图表118: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基本信息表

图表119: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组织结构图

5.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篇五

摘要: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中国农业、高原夏菜、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近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中国农业的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不难看出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20世纪末,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有力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形势一直保持旺盛势头[1]。(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自1999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非农产业发展迅速。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1/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1978—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476元,贫困人口由2.5亿下降到3400万。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明显进步。农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委会选举已形成比较系统的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正在逐步普及。全国农村从总体上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

(3)农业国际合作与交往发展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了大量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种苗以及大批农业科技成果来发展我国的农业。同时,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交往也发展迅速,中国已与80多个国家有了农业交往,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同时中国还同13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并积极开展了双边合作[2](4)中国西部农业的发展——甘肃兰州高墩营“高原夏菜” 1.发展现状:兰州市共有耕地面积314.79万亩,其中水浇地117.06万亩。2009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产量186万吨,外销各类蔬菜81万吨;全市50.43亿元的农业总产值中蔬菜产业占了50%、达到25.1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达到21.3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01元,其中蔬菜产业贡献率为23.2%。兰州高原夏菜能够提供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

2.区位分析:(表一为兰州高墩营发展高原夏菜的区位分析)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自然条件:1.兰州市高敦营村地处自然条件:1.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平原地带,地形平坦,有利于蔬菜候区,全年降水量较少,水源不种植。

1.当地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内部有机物的积累。

3.干燥少雨,病虫害少。社会经济条件:1.迎合消费者对绿

社会经济条件:1.西部地区闭塞,足。

2.当地大水漫灌的形势严重,土壤板结现象严重,土壤肥力不高。

色蔬菜的要求,具有较长的采收上交通条件欠缺。

市期,可从每年5月下旬到10月初2.蔬菜种植技术想多落后,缺乏持续供应,很好地弥补了东南沿海相关的技术人员和指导人员 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具有良好的3.销售渠道单一,未形成相关的上市档期,市场广阔。

2.政策上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和农业税减免的政策。

产销合作社,产业链不连贯。(5)抗病虫作物的培育。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其中转基因生物育种是重要的应用领域。抗病虫是转基因作物的一个重要育种方向。1996 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在美国应用于商业化生产,仅仅10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长了60倍,达到了1.02亿hm2,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户数量超过了1000万户[3]。Bt抗虫棉是中国唯一大规模推广使用的转基因作物,仅2009年,Bt抗虫棉占棉花总播种面积达到68%。但由于受到国际上“转基因安全性争议”和国内一些环境保护人士的影响[4],近年来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应用的速度放慢了。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列为16 个重大专项之一,该重大专项是建国以来投资额最大的单项农业科研项目,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生物技术的高度重视和我国政府支持转基因生物育种发展的政策导向。

二、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农业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还较为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集约化农业存在很多的问题。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投入大,农业集约化水平低;单位面积农用地的机械化水平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科研的投资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目前中国农业集约化手段主要表现在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以及单一的作物品种,其对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1)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较多。

近年频发的三聚氰胺、膨胀剂西瓜事件等,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次次推上了风头浪尖,引发人们的广泛热议和关注。此外,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也比较薄弱。我国绝大多数主要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赶上或超过国际价格,丧失了在国际上的价格竞争优势。(2)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农民中具有大学程度的只占0.1%,中学程度的占30%学程度占40%有30%或半文盲,农业院校在校生8.7万人,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6.2%,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中国农业在发展中表现出的劳动人口素质不高,成本相对较低,已成为威胁经济增长的十分重要的因素[5]。

(3)甘肃兰州高墩营“高原夏菜”发展的问题。

技术方面:存在着白菜烂蕊,叶子泛黄的双霉病等,缺乏技术人员的指导。

销售方面:销售价格单一,销售渠道不通畅,缺乏统一的销售模式。价格方面:年均价格不稳定,价格波动大,采购商恶性竞争造成市场的混乱。

生态方面:尾菜的大面积堆积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人为方面:村民环保生态意识不高,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缺少。生产方面:夏菜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

三、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1)低碳经济模式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从农产品生产的产业链分析,农业生产消耗用碳大致有三种途径:①化学性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如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②农业机械的制造和使用,如拖拉机、耕地机械、水泵等;③农产品的加工流通过程中能源使用,如加工过程、运输和包装等。那么就需要针对性的改变原有高碳的农业生产方式,向低碳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统计,全球农业减排的技术潜力高达每年5.5—6亿t当量CO2,其中90%来自减少土壤CO2释放,即土壤固碳[6]。鲍建强等[7]依据人类社会能源结构中碳用量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3 个阶段,并指出发展低碳农业可以走有机、生态和高效的路径。王松良等[8]指出农业在碳问题上兼有“碳汇”和“碳源”双重属性,低碳农业通过把大量的碳“扣押(sequestration)”在农业土壤和植物来抵消人类碳释放。赵其国等[9]提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必须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发展“生态高值农业”。其宗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农业的高值化,大幅度提高。

农业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竞争力和比较效益。发展过程的中间阶段就是低碳农业经济,指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尽可能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社会最大效益的技术。本研究在前述文献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由于高碳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在这种模式和理念下农业生产方式和活动发生改变,改变的方向“低碳化”,即农业产业链从“高碳型”移到“低碳型”;改变的内容是在尽量不减少农业产出和收益的前提下,各种农业活动减少含碳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消耗。(2)节约资源能源的耕作技术

(2.1)保护性耕作技术。中国传统农作制度中精耕细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好的耕作习惯,但过分的精耕细作不但消耗大量能源,也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有负面作用。如我国北方春天常年干旱,农田土壤耕作层裸露疏松,过度机械耕作不但直接耗费了大量石油能源,而且也加剧了北方旱作农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土壤沙化等现象的原因之一。保护性耕作的采用起源于上世纪70 年代,目前已经在部分发达国家得到大面积推广。到2005 年,全球大约有近1亿hm2 的耕地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占全球总耕地面积的6%以上。其中,超过90%的面积集中在美国(26%)、巴西(24%)、阿根廷(19%)、加拿大(13%)和澳大利亚(9%)等国家。另外,保护性耕作的采用主要是在雨养地(面积超过96%)。我国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工作起步较晚。1991年农业部与澳大利亚合作成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2002年政府筹集专项资金来支持保护性耕作的试验和示范。2005 年开始农业部推动保护性耕作的示范和推广。

在农业固碳和减排措施中,保护性耕作被认为是最具推广潜力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土壤对CO2 的固碳能力,并且通过减少燃料使用量及秸杆焚烧现象,农用投入品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农用投入品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首先,免耕少耕可以减少农业机械的使用,这也就减少了化石燃料的燃烧,相应减少CO2 的排放。再次,随着土壤肥力的增加,在耕作中化肥的使用也相应减少。保护性耕作主要从4 个方面保护耕地生产肥力:①深松打破犁底层,有利于雨水下渗和作物根系成长;②利用免耕、少耕技术,减少对土壤层的破坏;③用大量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以减少雨水地表径流和水分的蒸发;④秸秆腐烂形成大量的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保护性耕作还可以显著节省劳动投入,增加效益[10]。在我国的北方旱作农业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尤其是严重缺水的西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更有推广价值。

(2.2)节水抗旱技术的推广。近些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降水分布失衡,表现在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就是连续干旱。北方地区作物播种生长季节的旱灾几乎每年都发生,节水抗旱技术对于这些地区农业生产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抗旱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大水漫灌。但这种方式水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节水抗旱技术有广阔的推广应用潜力。节水灌溉技术分为两类:①从工程角度分类,包括改土 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推广管道输水灌溉(管灌比土渠输水灌溉相比一般可省水30~50%)、微灌技术(包括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②从农艺角度分类,包括根据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灌水,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选用抗旱品种、增施有机肥;在有机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平衡施肥也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措施,配合应用化学调控抗旱措施,如保水剂。抗旱剂等效果更好。

四、结论

由于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由此而来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各国。农业作为依赖自然再生产提供产品的重要产业部门,与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之间发生双向影响关系,即农业生产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又对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直接的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在这种模式和理念下农业生产方式和活动发生改变,改变的方向是“低碳化”,改变的内容是在尽量不减少农业产出和收益的前提下,各种农业活动减少含碳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消耗。本研究以产业链和技术的视角,讨论了耕作技术、农用化学品投入、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低碳化发展方向,以及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化和产业链末端的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低碳化发展趋势。可以预见,传统的以高碳、高耗能、不节约资源、环境不友好的现行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走向末路,以低碳、节约资源能源、环境友好为显著特点的低碳经济模式必将成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这将会对未来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6.中国冷冻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六

冷冻食品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冷冻技术,使冷冻食品行业不断完善,加快了冷冻食品行业的发展,现在冷冻食品行业花色品种最多的是米面点心制品与预制菜肴,其中的冷冻蔬菜,大部分出口日本和美国。

但是,冷冻食品行业也存在不足,如交通运输业、冷冻食品行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国产速设备质量不高等都影响冷冻食品行业的发展。现在我们就由苏州鸿海食品先关人士给我们介绍一下冷冻食品的发展。

一、什么是冷冻食品

冷冻食品(quick freezing food)是指在低于负十八摄氏度下加以冻结的食物。一般来说,食品在结冰的过程中,其细胞组织会因为冰结晶而被破坏,而现在所标榜的急速冷冻法,就是让食物快速通过最易结晶的零度至负五度的温度。如此一来,食物中的水分在还来不及结晶就被冻结了,不仅可保护组织的完善,细菌及酵母素的作用也会缓慢下来,使食物能保持鲜美、不至于腐败。

二、冷冻食品的发展前景

1冷冻食品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冷冻食品行业在7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冷冻食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食品产业化的成功典范,冷冻行业也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冷冻食品也已成为中国城市消费者日常饮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并日益成为城市家庭的主流食品之一,冷冻行业在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产品种类、产品结构等方面也随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冷冻食品需求出现增长

消费需求增长是市场扩容的根本。未成家的年轻人是冷冻食品的重度消费群体,成家的白领和金领等是另一重要消费群体。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年轻群体在家做饭的机会减少,冷冻食品等方便性食品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必备食品。成千上万年轻人从农村涌入城市,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扩大了冷冻食品的消费群体。众多年轻人的结婚年龄越来越大,延长了冷冻食品的消费周期。冷冻食品的快捷、方便、卫生等特点,满足了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因此市场容量自然出现大幅增长。

3商业资本介入加快了冷冻食品行业发展

在股市低迷的今天,冷冻食品行业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也使得更多资本涌入速冻食品行业。资本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催化剂。因为冷冻食品行业的未来数倍增长空间,吸引了资本的目光。反过来,资本的介入,又加快了冷冻食品行业的发展速度。在商业资本的支持下,三全等领军企业产品开发加快,品牌投入等不断增加,吸引更多消费者使用速冻食品。

4冷链更加完善使销售渠道不断拓宽

从车间到消费者的手中,冷冻食品每个环节必须在冷冻状态下储存。厂家生产、经销商储运、零售商陈列和消费者使用等过程中都必须冷冻。冷冻食品的冷链不断完善,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更多中小型超市增加了冷冻食品专柜,使得众多未成家的年轻人购买和储藏更加方便。销售渠道的拓宽,方便了消费者购买,增加了消费者购买的频次,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冷冻食品容量。

三、中国冷冻食品的发展趋势

1市场环境的变化促使食品加工企业竞相产品更新换代

多年来中国加大对外开放,外资不断引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搞活,食品加工出口大幅度增长,冷冻蔬菜、调理食品、精加工肉制品、水产品大量出口。国内市场则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多样化及加工的方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冷冻冷藏企业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改变了原来的生产经营模式,将冷冻产品由大变小,由粗变精,由生变熟,加上整齐精美的包装,创出了品牌,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加工业的附加值,为加工企业自身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得这些企业有能力进行技术改造,购置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改善生产条件。目前中国冷冻食品主要集中在水饺、馄饨、汤圆、馒头、包子等面食产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变,冷冻成品菜等非面食产品,必将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最近几年,在全国糖酒会上看到了许多创新的冷冻食品,他们有可能成为未来冷冻食品行业新的增长点。

2经济环境的变化将拉动冷冻食品行业的发展

部分富裕人群已进入小康,经济表现为购买第二套住房,向人口少、环境好的城郊迁移,购买家庭轿车。这使到超市购物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微波炉的普及、独生子女的成长及人们将更多时间用于休闲、旅游,对食品提出了方便、快捷的更高看要求,许多人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下班买菜做饭、吃饭、睡觉,他们可以到饭店或快餐店,或用微波炉热食物。

超市连锁形成了由加工厂直接供货的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运输成本也相对较低,超市需求相对稳定,管理及信息化及时到位,这些决定了超市已具备了成本竞争优势,并能稳定地建立战略分供方,且能够促进工厂化作业方式的发展,使市场价值链更加合理、有序。

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特别是在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发达省市,目前连锁超市的触角已经伸到了乡镇,冷冻冷藏柜也随之在农村出现。此外,随着家电价格的不断降价,冰箱在部分农村开始普及。冷冻硬件的普及使得冷冻食品进入农村市场成为可能。农村中,许多在城里打工的年轻人,把冷冻食品消费观念又带回了农村,也促进了冷冻食品消费。

3食品冷冻行业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食品加工行业处于技术手段单

一、设备落后的状况,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大,冷加工产品档次低。到80年代末期,国外先进加工、冷冻设备大量引入中国,国内设备制造厂认识到了差距,纷纷采取仿效、合资、引进技术等方式,逐渐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如今,自动化冷库、流态化速冻装置、真空冷冻干燥设备,以及各种超市食品冷柜等方面,中国的水平已经与国际同步,大部分国内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企业已逐渐开始使用国产设备,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服务反应速度,进而推动了食品加工业的再发展。

7.未来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 篇七

目前, 世界上60多个国家已把重组人生长激素列入了医保范围, 每年世界上有超过30万人在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2003年至2008年全球市场上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4.4%。2008年全球重组人生长激素销售规模达47.54亿美元, 2009年全球重组人生长激素的销售规模接近60亿美元。2009年全球人生长激素市场主导者的市场份额为辉瑞公司 (29%) 、诺和诺德公司 (27%) 、礼来公司 (15%) 、罗氏/基因技术公司 (14%) 及雪兰诺公司 (13%) 。估计其中用于儿童或青春期生长障碍和成人生长激素缺乏、艾滋病相关消瘦综合征的约各占1/3。生长激素是目前全球抗衰老领域的龙头产品:目前市值估计20亿美元, 并在迅速增长;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存质量越来越重视, 目前虽未被主流医学完全接受, 单靠市场民间力量及消费者推动增长即很快。

1 中国重组人生长激素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

在我国, 重组人生长激素同样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其目标市场种类, 可分为治疗矮小症和抗衰老两种:治疗矮小症:首先是用于矮小症的重组生长素, 市场潜力在90亿元, 目前由于市场还处于上升期, 市场容量在7亿元左右, 但正以年增长率22.8%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2008年, 重组人生长激素作为治疗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矮小症的惟一有效药物, 顺利进入国家儿童医保目录。抗衰老:生长素的另一个潜力无限的市场在于抗衰老。人在35岁后生长激素开始分泌减少, 医学证明, 生长激素的缺乏与人的衰老成正相关;最早用于垂体术后的患者, 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得以确认, 且不造成肿瘤复发[3,4,5];安全有效, 受全球高端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国内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技术在经过多年研究之后已获突破, 1998年起先后有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山海济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联合赛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安徽安科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的产品正式获准上市。它们的剂型为冻干粉和水针剂, 价格、剂型及单位见表1。

2 中国重组人生长激素市场情况分析

2.1 中国重组人生长生长激素市场规模主要生产厂家及所占份额

国内重组人生长人生长激素产品上市后, 价格有相当优势, 市场迅速扩大, 国内重组人生长激素市场规模从2004年的2.3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5.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2.8%, 特别是2005年整体销售规模增长超过50%, 2009年国内重组人生长激素销售规模高达6.5亿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或超过8亿人民币。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仍可保持稳定增长, 毛利高达90%。近年来, 我国重组人生长激素的销售额逐年保持平稳的增长, 预计到2015年我国重组人生长激素市场规模将达到22.3亿元左右。瑞士雪兰诺、长春金赛药业、上海联合赛尔生物工程三家企业的人生长激素产品占据绝大部分市场, 以2009年的市场状况来看, 金赛药业市场份额为39%, 位居第一, 第二位为瑞士雪蓝诺的29%, 第三位为联全赛而的24%, 第四位为安科生物, 金赛为长春高新的子公司。2009年金赛药业水针生长激素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人民币, 比2008年增长63%, 利润5500万元人民币。见图1。

2.2 中国重组人生长激素市场容量分析

重组人生长激素是生物制药行业内的重要产品, 是美国FDA批准用于儿童矮小症治疗的唯一有效药物。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我国现有3.6亿儿童, 约有1.2%的儿童 (430万) 患有矮小症, 其中约有1/3的儿童 (144万) 矮小患者属于病理性, 需要使用生长激素治疗。重组人生长激素在我国上市仅10年, 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 其市场规模将会不断扩大。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整治指南》规定的生长激素治疗方案, 单个矮小症患者每疗程使用生长激素剂量按现行价格计算平均为27000元。在假定生长激素现行价格不变、10%矮小症患者单疗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前提条件下进行推算, 我国生长激素产品的国内市场容量约为39亿元, 测算情况见表2。

3 未来几年中国重组人生激素市场容量预测

2009年, 我国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实际销售规模为6.5亿元左右, 由此表明, 重组人生长激素国内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 我国重组人生长激素的销售额逐年保持平稳的增长, 预计到2015年我国重组人生长激素市场规模将达到22.3亿元左右。见图2。

4 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领域未来的增长潜力非常大, 除了目前的矮小适应证外, 未来还可能将应用于中老年抗衰老[6]以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7]的治疗。目前, 美国FDA全球已批准生长激素用于10种适应证, 全球超过30万人使用生长激素;目前中国使用生长激素治疗长高市场尚不足2万人。

生长激素已经在全球60多个发达国家列入了医保, 但此前在我国仅以烧伤适应证[8,9]列入工商医保。2008年初, 生长激素首次列入中国国家儿童医保, 对该领域产品而言, 是个极大的利好。随着新的适应证的开发, 重组人生长激素将进入一个新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学范.身材矮小的鉴别诊断和处理[J].临床儿科杂志, 2002, 20 (2) :124-128.

[2]刘社际, 杨立明.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大肠杆菌BL21 (DE3) 中高效表达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 2000, 12 (4) :264-267.

[3]曲宏岩, 范国华, 李大林, 等.重组生长激素 (rhGH) 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0, 14 (2) :20-21.

[4]许勤, 马利民, 桑剑峰, 等.生长激素对小鼠结肠腺癌肝转移瘤的影响[J].实用肿瘤杂志, 2001, 16 (2) :90-93.

[5]冉江华, 郭群, 张家骅, 等.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后免疫功能的变化[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1999, 6 (5) :298-299.

[6]顾军.生长激素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0, 7 (2) :101-105.

[7]李维勤, 黎介寿, 许宝华, 等.重组人生长激素和全肠外营养支持对腹腔感染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治疗作用[J].中华外科杂志, 1998, 36 (11) :107-108.

[8]徐家钦, 潘云川, 陈彦堃, 等.应用生长激素治疗重度烧伤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 2005, 33 (4) :61-61.

8.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篇八

口味创新是第一要素。如果一款产品口味不好,难以满足消费需求,企业再怎么推广宣传都难见效果。只有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步伐,适时开发新的产品口味,才能使企业的产品立于不败之地。

休闲食品企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口味多样化、系列化。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对食品的口味尤为挑剔,单一化口味的休闲食品将

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休闲食品企业在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后,对目标消费者进行进一步细分,并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大胆进行产品创新,拓展现

有产品线,推出多样化的口味和个性化的包装。如休闲食品的一个代表品类——薯片,就已经成功开发出烧烤味、番茄味、芝士味、原味等多个口味。

二是区域性口味改良。区域“特色口味”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为了迎合不同地域消费者的不同口感偏好,休闲食品

企业可将风靡一地区的具有特色口味的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良,然后推向全国市场,适应大众人群的口味特性。如“重庆特色休闲食品”、“休闲豆干”等

产品的风行,都是对区域性口味进行改良的结果。

三是复合性口味增加。消费者的口味消费越来越倾向于复合化,越来越倾向于“一次性品尝不同口味”,对口味的选择也倾向于复合化,更多的休闲食品厂家将各种口味进行多重融合,通过技术的创新实现口味的复合化,这一创新也大受消费者欢迎。

产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为了迎合消费者不同场合的消费需要,各个休闲食品厂家应该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差异化细分,并以此设计出不同规格的产品包装,如针对个人消费的小包装,可供多人分享的大包装,赠送他人的礼品装等。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独立小包装的出现,它既迎合了消费者对于休闲食品,健康方便的需求,也为企业提供了包装散卖的营销契机,使原本热衷于散装销售的走量产品,通过小包装进行提升,既提升了企业利润,又满足了市场需求。

如手撕牛肉就在行业内率先推出牛皮纸袋和布袋包装,外观新颖、实用性强,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而且环保、精美,受到了高端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品牌战略

1、明星代言策略,树立品牌形象。休闲食品厂家大多注重明星代言推广,期望借助明星的知名度和号召力来提升

消费者是关注度,吸聚行业目光,在“明星”影响力的带动下快速提升产品知名度,强化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形象力,成功引领休闲食品消费的风潮。如“可比克”

启用周杰伦代言,引发其歌迷大肆追捧。而“盼昐法式小面包”则请出蒋雯丽代言,将“法式小面包,还是盼盼好”进行了成功演绎。

2、文化代言策略,成功启动市场。目前中国休闲食品表现最突出的品牌有两个:一个是旺旺,一个是徐福记,两者都是采用中国传统节日及祝福文化进行品牌营销,抓住春节这个黄金销售季做推广。以旺旺为例,旺旺所有的广告都围绕中国人“图旺”的心理,在新年期间进行推广,将老百姓送礼图好兆头的心理牢牢抓住,成功撬动了春节礼品市场,也开启了休闲食品文化营销的先河。

二、渠道模式创新

为了抵抗产品同质化,休闲食品可以通过品牌个性的差异化、产品核心诉求的差异化、分销渠道的差异化等方式与其他竞品实现有效区隔。

当前,休闲食品的流通渠道依然还比较单一。休闲食品销售的主要场所依然是超市及连锁性休闲食品专卖店,其次是食品店、便利店等。目前来看,搭建强势的营销平台、增强营销平台的品牌创建,成为休闲食品产业发展新的需求。

笔者认为,休闲食品企业可以根据产品‘休闲’这一特点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如烘焙类食品可以开发休闲餐厅、茶楼、咖啡厅等餐饮终端销售,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以电子商务的平台开展产品销售活动,或者是深入高档社区,提高目标客户的关注度。

如杭州一家蜂蜜企业,通过对“社区”这一渠道的深耕细作来实现销量突破。他们的做法是:给每个销售员分配3个生活区,每天早晨和傍晚每个周末全天候地在生活摆台做社区销售,由于产品新鲜、质量好;价格比商店的便宜;服务态度好、时间久了人头熟等优势,很快就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群。

三、多方整合推广策略

现在的休闲食品传播是“全方位”的,线上线下的整合传播越来越多,多方面协同已成市场运作趋势。以电视产品广告宣传为主的平面媒体推广,结合广播媒介、终端POP设计张贴,更结合短信互动、网络游戏植入互动等操作,整合式推广呼之欲出,优秀厂家大多擅长多方面整合推广,以求得市场快速突破。如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间,盼盼食品联合腾讯QQ游戏,共同推出有奖斗地主专区,以“休闲游戏竞技俱乐部”聚集人气,并与线下产品活动相结合,创造了“经典休闲食品整合推广案例”。

中小企业资金有限,不能采取大规模广告+明星代言的模式,那么可以寻求新颖的推广方式来促销产品。除了终端促销的手段,通过与媒体或网站合作,以现场活动方式直接与目标消费者接触也是一种较好的推广方式。

在品牌推广中,休闲食品企业应着重培养起自身独特的品牌个性,这是抢占特定目标消费者心智资源的不二捷径。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开发个性化产品、塑造个性化品牌形象,以满足消费者对“能表达自己个性的品牌”的需求。个性化品牌要采用多种手段塑造,可以用公关表现企业责任。

竞争策略的发展趋势

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过多摄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以及运动不够等原因造成的肥胖症,特别是儿童肥胖症问题,在城市家庭中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休闲食品与肥胖症的关系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开发健康和功能性食品将是休闲食品市场未来的主流趋势。

由于休闲食品进入门槛比较低,很多企业在推广时,所采用的竞争策略往往是跟随策略,产品上跟随竞争对手,在广告上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借助竞争对手培养成熟的市场,成功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市场。比如说,蜡笔小新模仿、跟随喜之郎,成功打造自己的市场。而艾比利则利用黄晓明代言,诉求“快乐我定义,薯片就是艾比利”,很好地跟进了乐事和可比克,混淆了市场认知。

nlc202309011854

可以说,模仿已经遍布整个行业,有效地模仿为很多企业缩减了市场推广成本和时间,同时帮助企业成功打入了市场。但这种跟随和模仿短期内奏效,长期来看将失去竞争优势。

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

食品行业已经进入完全竞争阶段,企业利润日趋平均化,行业整合、市场细分即将完成。因此,休闲食品企业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通过新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通过差异化战略,走出一条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休闲食品行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消费群体的细分延展、开发产品的推陈出新、营销模式的与时俱进。

从竞争结构来说,中国休闲食品的竞争,随着进口食品及终端的日益增多,未来将面临进口与本土之争;而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地域版块之间的隔阂与斗争,也是在所难免的。

从人群上来看,未来休闲食品的人群将越来越细分,比如说低龄化、白领化、人群特殊化等将越来越突出,针对儿童、白领、中老年人、孕妇等开发的产品会日益增多,消费人群的跨度也将越来越大。

从渠道结构来看,过去传统的经销模式,将逐渐转向现代销售模式。以往依托传统渠道为主的渠道结构,将逐渐变成传统渠道与现代渠道并重的结构。企业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利用现代流通做好品牌及利润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传统渠道做好销售及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工作。

从营销模式上来说,未来将诞生更多的OEM型模式,企业将利用自身的品牌及市场优势,通过寻找代加工企业,以弥补生产能力的不足,丰富自身现有的产品线,将越来越受到休闲食品企业的重视。

休闲食品行业的机会与挑战

一、产业机会

1.休闲食品市场仍将持续扩大,产品品种将进一步丰富,逐渐朝健康化方向发展。全球的休闲食品生产厂商正在宣传休闲食品可以成为健康平衡膳食的一部分——即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的休闲食品。在西方国家,低油马铃薯食品和以水果蔬菜为原料的休闲食品受到青睐,销售势头越来越好,天然健康休闲食品市场持续扩大。

2.中高端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分析认为,相对外资品牌而言,我国休闲食品企业多集中在低端市场,中高端市场的开发也是今后的一个方向。

3.健康类休闲食品发展潜能巨大。调查数据显示,58.4%的人对新品牌和新产品兴趣浓厚,会经常尝试。尤其在食品的营养和健康方面,他们更关注食品的绿色、天然和健康,此外对富含维生素及具有其他功能特性的食品也非常感兴趣。

4.休闲食品一直以来是以口味为主要卖点的,如果休闲食品企业能在口味创新的同时,兼具到营养和健康两个因素,这一市场空间释放出的销售势能将是不可估量的。

二、现有挑战

休闲食品企业不仅具有潜在的发展契机,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

1.目前休闲食品企业数量庞大,价格战此起彼伏,促销手段五花八门,这对休闲食品企业的产品创新、营销策略创新、品牌推广创新、品牌形象塑造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休闲食品行业入门门槛较低,这对很多企业都是一个机会,但对于传统的品牌企业,很容易陷入激烈的竞争,对其构成巨大威胁。

3.目前多数本地休闲食品企业在资金、规模、人才、管理等方面,特别是在营销、管理方面都有欠缺,品牌意识差、竞争意识淡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显得底气不足。

4.外资企业加大在中国本土市场的开拓力度,将对国内休闲食品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压力。

三、未来发展思路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分析认为,本土休闲食品企业应该利用自身优势,立足本土特色,联手开拓市场,抱团作战,审时度势,才能在行业变化中占得先机。

1.实施差异化策略

休闲食品企业应抓住机会跳出产品同质化的圈子,实施差异化战略,用差异化特征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用产品的内在优越性将消费者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创新产品、建设品牌和拓展市场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产品开发坚持本土化策略

在对不同地域消费者的口味、营养、健康等潜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创新口味、开发新包装,争取在口味、包装以及营养等方面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3.市场定位策略

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适时调整产品的市场定位,除了稳站低端市场外,可将目光投向中高端市场,以期获得更为丰厚的利润。

4.加强对外交流

本土休闲食品企业应该向外资企业学习,学习他们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创新能力等,才能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一席地。

9.未来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 篇九

2016年中国连锁酒店行业发展规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酒店行业市场运营状况分析

1、中国酒店行业供给与需求分析

酒店行业供给规模分析

截至2014年底,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中共有12037家星级饭店,其中有11180家经营情况数据通过省级旅游主管部门审核,完成率为94.02%。

图表 2006-2014年中国星级酒店数及增速

单位:家,%

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

酒店行业供给结构分析

2014年,在12037家星级饭店中,除停业的857家饭店外,有11180家完成了全年经营数据的填报,包括一星级99家、二星级2557家、三星级5409家、四星级2373家、五星级745家。2014年,中国各星级酒店数量占比情况如下:

酒店行业需求规模分析

2014年,全国星级饭店平均房价为334.80元/间夜,平均出租率为54%,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为181.48元/间夜,每间客房平摊营业收入为143.63元/间。

酒店行业需求结构分析

2014年,全国一至五星级饭店的平均出租率分别是49%、53%、53%、54%和55%;平

网址:

均房价分别为106.75元/间夜、160.89元/间夜、213.60元/间夜、354.86元/间夜和687.73元/间夜。其中,四星级酒店的需求量最大,其平均出租率为54%;五星级酒店的需求量次之,其平均出租率为55%。

2、中国酒店行业经营现状分析

酒店行业发展整体概况

截止到2014年底,在12037家星级饭店中,除停业的857家饭店外,有11180家完成了全年经营数据的填报,填报率为94.02%。填报完成率在90%以下的省份有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99%以上的省份有山西、内蒙古、吉林、安徽、山东、海南、四川、陕西和新疆兵团。

酒店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1)星级酒店总体营业收入分析

2005年以来,我国酒店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产出水平和经济效益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2010年增长速度最快,达16.8%。2014年,全国星级酒店共实现营业收入2151.45亿元,同比下降6.17%。

图表 2005-2014年中国星级酒店营业收入及增速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二)不同星级酒店经营指标分析

2014年,全国完成财务状况表填报的11687家星级饭店中,不同星级酒店经营情况如

网址:

下:

(三)不同地区酒店经营情况分析

截至2014年底,全国重点旅游城市的经营情况看,平均房价位最高的城市是北京,为714.09元/间夜;平均出租率最高的城市是湖南,为67.73%;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最高的是上海,为415.34元/间夜;每间客房平摊营业收入最高的城市是上海,为329.46千元/间。

3、中国酒店行业发展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酒店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酒店行业研究小组看好度假酒店、小型酒店和会展酒店的发展前景,具体分析如下:

度假酒店发展前景广阔

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休闲度假旅游正日益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观光旅游者最大的不同是,度假旅游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酒店中度过的,人们愿意在舒适的度假酒店中享受从容的生活状态。因此,度假酒店是度假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载体,它是以接待休闲度假游客为主,为其提供综合性服务的酒店。

小型酒店发展前景广阔

从中国酒店行业的现状来看,高端连锁酒店开店总数和房间总数多于中档了连锁酒店。一线城市连锁酒店数量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国内旅游市场的继续增长,要求酒店业契合国内旅游需求和经济实力建立配套设备。而国度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标明,中国目前外出旅游人群,目前留给住宿的价钱均在百元左右。中档连锁酒店百元左右的房间关于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国连锁酒店行业市场运营分析

1、连锁酒店整体市场运营分析

连锁酒店整体市场品牌竞争

“2015中国连锁酒店品牌规模”排行榜中,“2015年中国连锁酒店高端品牌市场占有率”前十名分别为:如家酒店、7天酒店、汉庭酒店、锦江之星、格林豪泰、莫泰酒店、锦江酒店、维也纳、城市便捷、尚客优尚。

连锁酒店整体市场发展特点与趋势

(一)国企改革优化连锁酒店经营模式

(二)经济型连锁酒店转战中端市场

(三)中企连锁酒店海外投资收购此起彼伏

网址:

(四)“互联网+”助力连锁酒店营销多元化

2、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运营分析

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品牌竞争

在中国连锁酒店网发布的“2015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规模”排行榜中,“2014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市场占有率”前十名分别为:如家快捷、7天、汉庭、锦江之星、格林豪泰、莫泰、城市便捷、尚客优、99旅馆、布丁酒店。

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盈利模式

关于经济型酒店的盈利模式,以7天为代表的连锁酒店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摆脱了第三方中介的分销传统,目前大部分经济型酒店仍没有完全放弃第三方中介,但通过第三方中介的占比被压缩在非常小的范围内。如锦江之星和如家,这一占比均不到5%。经济型酒店的利润主要来自入住率的提高和自身规模的扩张。

3、高端型连锁酒店市场运营分析

高端型连锁酒店市场品牌竞争

在中国连锁酒店网发布的“2015中国连锁酒店高端品牌规模”排行榜中,“2015年中国连锁酒店高端品牌市场占有率”前十名分别为:锦江酒店、首旅建国、金陵饭店、碧桂园凤凰、开元名邦、华天酒店、世纪金源、阳光酒店、万达嘉华、维景国际酒店。

高端型连锁酒店市场盈利模式

从盈利情况来看,2011年以来,中国高星级酒店利润总额逐年下降,2013年出现了亏损现象,2014年亏损额度拉大。同时,高星级酒店百元固定资产创营业收入也出现了整体的下滑。未来,高星级酒店亟需拓宽盈利渠道,经营模式方面需要进行必要的转型升级。

中国重点区域连锁酒店市场分析

1、北京连锁酒店市场发展分析

北京连锁酒店市场经营情况

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市星级酒店平均出租率55.26%,较上年下降3.14个百分点;平均房价714.09元/间夜,较上年增长34.8%。2014年,全市完成经营数据填报的星级酒店523家,营业收入260.83亿元,同比下降5.7%;其中,客房收入占比46.87%,餐饮收入占比30.78%。

北京连锁酒店市场竞争格局

截止2014年底,从北京市星级酒店分级来看,其中五星级62家,占比10.44%;四星级128家,占比21.55%;三星级207家,占比34.85%;二星级181家,占比30.47%;一星级16家,占比2.69%。由此来看,目前北京市星级酒店市场以三四星级酒店为主,其酒店

网址:

数量占比合计65.32%。

2、上海连锁酒店市场发展分析

上海连锁酒店市场经营情况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市共有星级酒店244家,完成经营数据填报的240家。平均出租率63.70%,较上年提高了4.45个百分点;平均房价652.06元/间夜,同比增长5.7%。2014年,上海市完成经营数据填报的星级酒店实现营业收入189.20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客房收入占比为46.45%,餐饮收入占比为34.50%;实现利润总额18.75亿元。

上海连锁酒店市场竞争格局

截止到2014年底,从上海市星级酒店层次来看,其中五星级59家,占比24.58%;四星级65家,占比27.08%;三星级79家,占比34.58%;二星级31家,占比13.33%;一星级1家,占比0.42%。

3、广州连锁酒店市场发展分析

广州连锁酒店市场经营情况

根据国家旅游局对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星级饭店经营情况统计数据,2014年,广州市星级酒店总计235家,完成填报的202家星级酒店共实现营业收入77.37亿元,同比下降7.68%,其中,餐饮收入占34.71%,客房收入占47.96%;平均房价为486.68元/间夜;平均出租率为61.49%。

广州连锁酒店市场竞争格局

截止到2014年底,广州市星级酒店中,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的占比分别为10.85%、17.45%、58.96%、12.74%。三星级酒店占据50%以上。

中国连锁酒店行业标杆企业经营分析

1、标杆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分析

如家酒店集团

(1)企业市场定位分析

如家酒店集团旗下各个酒店品牌的市场定位为:(2)企业市场份额分析

2015年,如家酒店集团旗下的如家快捷酒店在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所占的份额是17.26%,位居第一;集团旗下的莫泰酒店在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所占的份额是4.65%,位居第六。

网址:

2015年,如家快捷酒店的迈点品牌指数MBI维持在380-900之间,在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品牌的排名维持在第1-6位之间。

(3)企业主要品牌分析

如家酒店集团旗下拥有如家酒店(Homeinn)、和颐酒店(Yitel)、莫泰酒店(Motel)、云上四季酒店(Fairyland)四大品牌,形成了国内最大的连锁酒店网络体系。

(4)企业酒店规模分析

如家酒店集团旗下现有五个酒店品牌:和颐酒店、如家精选酒店、如家酒店、莫泰酒店和云上四季酒店。截至2014年12月,集团在中国330个城市共有3000家酒店投入运营。

(5)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利润分析

2014年,如家酒店集团实现总收入62.71亿元,同比增长5.21%;毛利总额为12.49亿元,较上年增长14.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5.13亿元。综合来看,公司整体经营情况较2013年有所改善。

资产负债分析

2014年,公司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均较上年有所减少,分别为93.95亿元和43.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6.19%,说明公司负债规模适中,偿债能力较强。

现金流量分析

201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为13.45亿元、-5.06亿元和-10.46亿元;现金净减额为2.07亿元,反映出公司经营运转能力下降。

2、标杆中端型连锁酒店经营分析

维也纳酒店

(1)酒店规模分析

目前,维也纳酒店是中国中档商务饭店市场份额第一的品牌,其发展速度也居于前列,是未来中档酒店的领航者。目前,维也纳已拥有六大子品牌,在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中拥有500多家(在营及在建)分店,拥有超过5000万注册会员,并创下23年零安全事故的记录,现每年以新增100-200家分店速度发展。

(2)酒店市场占有率分析

2014年,维也纳酒店在中国连锁酒店中端品牌市场所占的份额是22.72%,位居第一。2015年,维也纳酒店的迈点品牌指数MBI维持在152.8-488之间,在中国中端酒店市

网址:

场品牌的排名维持在第1位。

(3)酒店发展模式分析

◆模式创新:开创国内有限服务型饭店业态 ◆空间拓展:由区域性集中到全国布局 ◆扩张模式:由单一直营到直营和加盟并存 ◆品牌拓展:由单品牌到多品牌

3、标杆高端型连锁酒店经营分析

锦江酒店

(1)酒店规模分析

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着全中国124家星级酒店,客房数超过36000间,足迹遍布中国76个省会城市。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着一系列酒店品牌,包括全新奢华的J品牌、面向精英商务人士的豪华五星品牌、时尚简约四星商务品牌以及历史悠久的经典酒店等。

(2)酒店市场占有率分析

2014年,锦江酒店在中国连锁酒店高端品牌市场所占的份额是9.77%,位居第一。2015年,锦江酒店的迈点品牌指数MBI维持在129-421之间,在中国国内高端酒店市场品牌的排名维持在第1-8位之间。

中国连锁酒店行业标杆企业经营分析 中国连锁酒店行业发展前景

1、连锁酒店行业发展前景趋势

连锁酒店生命周期阶段分析

结合目前经济型酒店的情况,如家、锦江、7天、汉庭等前7大品牌基本为市场所熟知;国内游和入境游的持续稳定增长带动经济型酒店的需求不断增加;直营酒店和加盟酒店的建设快速推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利润呈加速增长。两者是十分相符的,因此可以推断经济型酒店行业目前已进入成长期。

因此,当前出现的经济型酒店行业需求大幅增长和新增需求向全国性品牌集中的趋势有望在未来3-5年得以延续和强化。

未来中国经济型酒店替代空间分析

前瞻预测,未来连锁化和品牌化的中档及经济型酒店将通过新开店和吸收传统酒店,来

网址:

满足市场需求。

相比传统的星级酒店和单体酒店,连锁化经济型酒店具备明显优势,这主要体现在:1)用户体验更好——拥有标准化的房间设施,住宿体验,更高的品牌知名度以及更好的服务质量;2)规模经济带来费用节省——单一门店能够享受集团的会员资源、并且统一后台信息技术支持和营销系统;3)投资成本低——集约化的产品采购带来初期投资成本的节省,成熟的运营体系保证了单房投资成本的经济性。

2、连锁酒店发展趋势分析

酒店企业并购重组趋势

过去几年中,重大的投资项目和企业合并主要出现在低端市场。而在未来,中高端领域将是企业合并的主战场。

据估计,这一市场细分的企业并购将不断增加,从而将产生新的行业领导者。随着高端市场的进一步聚合,进入市场的机会将越来越小。未来两到三年将是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最后机会。

酒店品牌化趋势分析

上一篇:关于生命的名言名人名言下一篇:医院会计年终工作总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