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2024-10-26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16篇)

1.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篇一

“一技之长”助力中小学教育

2017年4月15-16日,很荣幸能够代表学校的年轻教师参加了“桐城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的学习。虽然培训的时间仅有短短的两天,但是这次培训带给我的变化却是巨大的。通过学习,让我对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工具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也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拓宽了思路,现来简短谈谈自己在这次培训中的收获:

一、转变思想是教学创新的前提

在这两天的集中学习时间里,为了增强我们的理论修养、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市教育局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精神大餐。安徽师范大学的刘和海教授的专题讲座《信息化学习》、《信息技术及应用》和《教育信息化》,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省学科评审专家唐小华老师对于微课的解读尤为透彻,翻转课堂”、“微课”等思想深入脑海,徜徉于大数据时代,我不禁笑曰:“我们被洗脑了”。但我意识到,这种洗脑的机会越多越好!倘若没有这些新思想的汇入,教育上的创新也只是无源之水。教育创新,首先教育者要做到转变思想,然后才能将新的教学理念付诸教育实践。

现如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刘和海教授在讲座中特别提到了“互联网+”的概念,他创新性地认为,这个“+”实际上是做减法—减去中间环节,从而实现“互联网+”教育的链接化、去中心化和社群化。这一思想高屋建瓴,突破了我以往的认知。

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教学实践的基础

通过聆听安师大教授的《互联网思维与教师专业化》,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要辅以现代化信息手段。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该具备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而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培训期间,随着讲座内容的深入,我慢慢发现原来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一些新技术和新信息,我们都应该主动去了解,如果不与时俱进,终将被时代的潮流所抛弃。对于新兴教学软件,教师如果缺乏好奇心甚至置之不理,这都会制约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会在教学中固步自封。我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同伴互助是能力提升的有效保证 在本次学习中,我收获颇丰。而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学员们的互助学习和经验共享精神。在培训期间,学员们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通过QQ群和微信群相互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已有技术。仰止教育为参训教师们建立了QQ群,我们大家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全班同学介绍新技术、新资源。在这个群中,我们得到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和点拨,这一点甚至在学校同事之间都很难看见。这些都告诉我在今后的培训和学习中也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精神。

四、新技术的运用是教师培训的亮点

在此次培训中,培训的专家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将QQ群、问卷星、手机微信等引入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手段的引入不仅,简化了原先繁琐的程序,而且让原本沉闷的讲座充满生机。这些都为我们今后的日常教学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方法。

五、坚持不懈是长期发展的保证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是一项长远的工程,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持不懈地主动学习、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并不断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方才能真正转变观念,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

总之,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中,我们的参训教师们应该牢固树立理论为源、应用为本的观念。参训老师们应该追求实用的目标,根据自己任教学科与学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争取让每一次的培训都能在老师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发挥实效。

2.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篇二

1 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现状

1.1 呈现边缘化

农村地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学历水平较低, 据调查, 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师51.1%以上为大专学历, 且大多并非“信息技术”或相近专业, 而是“汉语语文学”、教育管理”、“数学”、“物理”等专业毕业, 呈现出边缘化现象, 他们很少接受过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学习或培训在学校往往是自己在计算机方面懂的比别人多一些而走上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的, 通常情况下, 即从事自己的专业教学, 又从事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 身兼两职, 工作上力不从心,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钻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1.2 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一般分为这样三个阶段:首先是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其次是初级的应用, 最主要的是集中在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 而最多只能算是停留在用幻灯片制作文字讲稿;第三阶段是信息技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研究表明, 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真正会操作计算机的人并不多, 因此信息技术水平较低。而且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大多只停留在初级应用阶段, 还达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层次, 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设计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因此在自己的教学中还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进行课程整合层次的教学活动。

1.3 自身定位难

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所带的信息技术课和文化课相比不是主干课程而不被学校领导重视, 而自己在别人眼里往往又是机房管理员、设备操作员、维修工等这样的角色, 因此, 很难为自己准确定位。他们应该主动为自己建立一个职业定位, 不仅要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更应该借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顺风在参加培训或是在自觉地在教育信息处理、教学设计、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 用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 并且逐步对本校学科教师进行培训, 使他们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知识和技能, 这既有利于各学科教师能够独立完成自己教学课件的制作和使用, 又能减轻信息技术教师繁杂的教辅工作, 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

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现状探析

2.1 师资力量不足, 专业教师数量少

目前,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较明显, 主要是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少愿意到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去任教, 农村中小学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只能从现有的学科教师中抽调在计算机知识方面比别的教师懂得稍微多一点老师来担任这一工作。尽管到2004年底, 全国有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大学近200余所, 培养出了大批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 但农村地区设备落后、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水平低等因素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因信息时代对教育技术学人才的需求和市场供需之间的不平衡依然存在, 兼职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不完善, 信息素质不健全, 学校信息化教育因得不到有效的技术力量支持而步伐缓慢。

2.2 信息素养意识不强

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 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伦理道德组成。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 它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 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 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普遍还没有养成这种意识, 不能把自己从传统教学模式下解脱出来, 信息意识不强, 提不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2.3 需求观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

2001年6月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并作了如下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生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再加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 借助这一工作的培训, 教师有强烈的学习需求, 尤其是卫星广播电视接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系统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等, 但由于培训时间少, 缺乏培训的系统性, 培训内容有时不是从自己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等因素, 老师们心中渴望的知识却学不到, 自己的教学和学校的其他事务工作任务重, 课时量大, 抽不出时间自学。据一位参加过培训的信息技术教师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的知识以前我们没有机会接触, 我们都想学, 可时间太有限了。

3 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策略

要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提高和调整, 同时也需要社会、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相关支持、重视, 更应该把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放在社会和教育体系这个大环境中进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辨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等。因此, 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去培养、激励和扶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

3.1 强化学习意识, 提高自身素质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要有一种紧迫感、使命感, 要有一种压力, 要紧跟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 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 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方法、技术, 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的机制下, 强化自己的主动学习意识、自我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意识, 借鉴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方法, 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在教学中多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提高自身素质。

3.2 以开展教学工作为导向, 技术能力的提高

学校创设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对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领导首先在从思想上重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学校起带头作用, 多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授课, 积极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 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多观摩、多探索、多实践, 让全体教师都参与到信息化教学环境中, 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感染教师, 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武装教师、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吸引教师, 挖掘教师的信息技术潜能, 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应用的实际情况和业绩考核相结合, 充分调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3.3 加大硬件设施投资力度, 改善信息技术环境建设

农村地区中小学由于硬件设施缺乏,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学校的开展举步维艰, 有些偏远学校只有一两台计算机, 根本没有多媒体教室, 更没有视频展示台、液晶投影机这样的设备, 信息技术环境建设落后。学校要积极和上级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沟通, 从多渠道争取投资, 改善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建设, 以好环境吸引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都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做到在思想观念上全面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行动上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落实, 不断提升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师能力。

3.4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 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要重视对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培训, 学校除重点培训信息技术教师让他们先进的教育技术理念、过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外, 还要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全体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要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 因地制宜地选择培训内容。对一线教师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操作、课件制作、计算机网络、卫星资源接收使用、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等相关知识, 整体上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要让全体老师都要懂教育技术, 都要会用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2004年, 为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而出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将成为考核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依据, 为此, 教育部将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 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全面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并组织统一规范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 以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相信不久的将来, 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科教师的信息能力将随着这一培训和考核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到时候,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又将迎来一个崭新发展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易凌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的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04 (21) .

[2]教育部基础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 .

3.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篇三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有效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切切实实地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基于这种现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推动信息化应用的直接动力,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其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强有力基础,因此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希望对其提出更具有效性的培训方案。

一、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环节提高

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并不是盲目的、无目的的,在培训之前,首先针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估方案,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教师的薄弱环节进行课程的设计安排,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的能力的整体达标情况是比较可观的,然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其学习方式的能力的整体达标情况却略差一些,因此,必须在这两方面差距的基础上,有侧重地设计培训课程,尤其是在制定培训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的培训,加大这方面培训的强度。其次,根据评估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除却不同方面的差异,例如上文提到的,教师在同一方面的各种能力的达标情况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能力的达标情况中,教师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学习与拓展能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达标率,而号召与应用能力却略有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适当减少前者的训练内容,加大后者的训练比例,其中包括课程和时间的设置。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省市的大前提下,不同省市的培训课程与培训强度可以结合本地的能力达标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根据达标能力的高低,重点进行能力薄弱环节的课程设计与培训,以达到同一区域内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良好效果,同时,缩小不同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差异。

二、设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整体的评价体系的建构,它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教师需要在培训前进行自我评估,通过测评结果全面了解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与能力薄弱环节,从而与培训后的自我评估相结合,为全面评估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二是教师在经过系统性、针对性得训练之后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且根据相应的课时课程训练具备相应资格认证证明。三是在教师的网络学习中,必须注重教师研习情况的考察,并且根据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四是评价体系也可以延伸其广度,例如可以将教师参与的各种相关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评估的参考内容从而使评价体系更为完善。

其次我们具体分析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前后的能力自测。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取决于很多先决条件,其中不但包括教师个人所具备的知识内容,而且主要取决于培训体系的设计,同时前期培训体系的设置为后期的修正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因此必须进行教师的自测。这个过程可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组织教师在线完成自我测评,达到了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目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课程设置。

三、实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翻转课堂设计

无论进行什么层次什么方面的培训,注重过程与方法永远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过程中,应尤为关注教学的方法与技巧,而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就是实现教师学习中学习认知的翻转,尤其要注意知识的传递与接受的过程必须是内在、深化的执行过程。实现翻转课堂的核心即是学习模块,即信息技术的任务要点、技术内容,这一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在这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者角色的中小学教师必须明确学习的内容与学习的形式,教师必须明白学习的是哪方面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学习这些知识的要求,即怎样能学好这些知识,以及学习的这些知识可以怎样应用,应用在哪些方面等等。其次就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即知识的应用拓展。所有的学习都是以其实际应用为最终目的,因此在这一阶段必须系统整合所学的内容,从而总结出应用的核心以及关键,同时能够有所设想,有所创新,构建出自己的学习体系,在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身水平,实现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促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培训的有效性,而培训有效性实现的关键不仅在于技能与技巧方面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实现“技”与“学”的有效融合,在“学”的基础上提高“技”,在“技”的运用中深化“学”,在双边的互动中教师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我国信息化的推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柳元.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调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2]闫小倩.矩阵培养模式下中学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3]桑新民,郑文勉,钟浩梁.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篇四

培训研修总结

我有幸参加了今年的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通过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 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 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如听黄威荣教授对“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解析和许亮老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黄教授和许老师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开阔了交流空间

1、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英语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 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 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 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英语、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3、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我们有了一次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感觉受益匪浅!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四、注重了细节渗透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五、更新了教学方法

1、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2、本次培训让我在模块2:教师工作坊研修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收获颇多:一是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虚拟交际工具的策略;二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三是初中英语课堂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四是对初中英语拓展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和策略。这将对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英语交际、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使我认识到英语教学是英语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英语活动创造条件,“英语交际”则是学生英语活动的重要媒介,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用好“英语交际”,学生便有了“做”英语的机会,用好这些“英语交际”学生将有机会体验英语、经历英语。

六、增进了老师的友谊

1、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县内县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 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中的许多困惑。“发帖、回帖”充分交流阐述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

2、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学怎样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些原来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知识,巩固和升级了自己的知识库,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本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完成专家推荐的作业,我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很多老师的作业中提供了精彩的案例,优秀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3、培训是短暂的,效益是明显的,收获是充实的。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互动,发表文章和评论,指导老师几乎每天深夜十一二点都在网上批阅我们的作业,与我们互动。像他们这样孜孜不倦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学习。

4、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

这次研修,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这次培训我感觉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才能讲出好课,才能讲出学生喜欢的课。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就是教学的全部,往往在教学中教师千言万语,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在前面大讲理论,在实践中根本无法运用,这些理论应该由实践来支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 “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有人说过:讲好一节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5.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篇五

培训研修新得

今年九月下旬,我和同事一起,有幸参加了湖北省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学习。从一开始,我们的学习就得到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技术支持和精神鼓励,从未间断。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专门成立了的领导班子,省、县、校都创建了信息技术提升项目培训QQ群,我以校级管理员、校级辅导员和学员三重身份参与了学习,由于没有经验,每天都要向上级辅导员请教,向学员解答在培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通报学校和个人学情,鼓励学员积极学习;竹溪县教育局的领导也多次在网上通报项目学情。白天搞好教学,晚上解答学员的问题、批改学员作业、组织学习、通报学情,常到十二点以后才能休息。全乡56人参训,原有两人参与省里管理员、辅导员培训,回校后中心学校领导班子调整,参训的原周校长调离,全乡的管理辅导工作固只有我一人担任,好在中心学校各位校长通力配合,全乡学员的积极刻苦学习,在规定时间内,我乡所有学员全部合格。为此我感到十分欣慰。

通过为期60天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了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只有短短60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 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从前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落后与不足。如听专家教授对“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解析和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教授老师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开阔了交流空间

1、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数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 会贯通,把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教学、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3、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我们有了一次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受益匪浅!通过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了细节渗透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五、更新了教学方法

1、此次远程教育培训,使我们来了一次彻底的洗脑,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都有所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2、本次培训让我在模块2:教师工作坊研修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收获颇多:一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虚拟实验工具的策略;二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三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四是对小学数学拓展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和策略。这将对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数学实验、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使我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数学活动创造条件,“数学实验”则是学生数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用好“数学实验”,学生便有了“做”数学的机会,用好这些“数学实验”学生将有机会体验数学、经历数学。

六、增进了老师的友谊

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县内县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 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发帖、回帖”充分交流阐述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

6.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篇六

首先,通过这次研修,自己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自己在教学中多了些反思,用新的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其次,专家们的讲座,内容信息技术运用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征博引又紧扣主题、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课堂教学技能,如何评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研修等等,都和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

第三,我非常认真的在线收听专家老师的报告,认真做读书笔记,力争重要的内容记在笔记上、领会在心里、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关于信息技术运用的讲座,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新时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以前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发觉自己以前还仅仅停留在表层上,甚至只是在教教材,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真正研究透。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启发,今后教学时必会真正研究透教材,敢于质疑,敢于挖掘,敢于挑战常规,并且教学中会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挑战,不盲从,不迷信。

最后,在一系列发贴、回贴、网上答疑的活动中,我了解到了新课程的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已经把同仁们交流的良好的经验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而且随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同时,今后我将努力做到:

1、将这段日子学习的教育理论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为做科研型老师而努力。

2、加强学习。除继续学习理解本次学习培训内容外,还要多读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3、加强与专家、同行的交流,让智慧碰撞,让“国培”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

7.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篇七

调查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有基础教育学校约3000所,教学点约400个,学校专任教师约20万人。考虑到地区、城乡、民族等多方面的差异,本次调查选择两个市、四个旗县区的数十所学校进行。调查采用问卷、个别访谈、集体讨论等形式,问卷及访谈对象主要以一线教师为主,主要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的开展情况、应用能力水平、教学应用现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组织管理、培训形式、考核评价方式、培训内容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总共发放问卷487份,回收476份,有效问卷389份。

调查结果

1教师的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满足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2信息化环境适应能力偏低。3教师自制教学资源困难。4民族教育教师信息应用能力偏低。5城乡学校信息化程度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正相关。6培训内容与形式明显影响培训学习态度与效果。7网络研修与实践结合、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等形式远远高于其他方式。

地区培训规划

1.制定区域推进计划,提升区域研修社区地位

根据项目推进整体计划,制定全区推进计划,以旗县区为单位按年度遴选具体区域,充分发挥旗县区教研地域优势, 进一步整合教研室、师训中心等单位力量,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地区研修方案、监督机制、测评方案等。设计线上研修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坊”作用,组建同学科跨校学习共同体,引领本学科教师开展研修,形成有效的区域性学科研修社区,使学科“教师工作坊”成为地区性学科研修交流的主要渠道,同时加强“教师工作坊”坊主的监督与考核,有效激发坊主积极性。线下研修活动配合“教师工作坊”,设计具有特色与创新,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促进跨校交流合作的主题,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区域实施应突出对项目校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措施。针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与发展需要,制定教师网络课程选学指导性意见,参与制定学校应用性评测与发展性评测的方案和监督实施。

2.构建完整支持体系,分层培训

为培训项目能够落到实处,全区构建多层次项目支持服务团队,支持各区域项目的实施及培训效果。考虑项目的延续性, 支持服务团队应定期进行人员审核,以确保2017年完成“提升工程”目标。项目支持团队主要包括全区专家团队、旗县区学科研修团队、工作坊指导团队、校长等。团队成员在完成网络研修的基础上,以集中面授交流的形式统一思想与认识,提升服务指导能力。服务支持团队培训主要以教师参与式培训为主要模式,解读“提升工程”能力标准、课程标准、测试指南;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校本研修案例、工作坊案例;提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认识和实施能力;构建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各级服务社区和网络指导引领平台。

3.一线教师基于远程培训与“送教下乡”结合模式

充分利用“三通两平台”优势,一线学科教师主体以网络研修培训为主,教学点和民族学校教师采用“送教下乡”集中培训与交流。要求各类网络培训机构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课程标准、测评指南等要求,结合自治区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教师应用能力实际,选取相关的课程内容(主题),基本划分为基本理念、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数字学科教学资源的教学应用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四个维度。分学段学科设置必修与选学模块,理论学习与实训相结合,要求有高校专家理论解读,一线教学名师案例分析,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讲解等,发挥“教师工作坊”的作用,主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落到实处。

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课程教学主要面向教学点教师, 建议培训目标为提升教师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利用卫星与互联网提供的教学资源,采用讲授、启发等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交互多媒体环境下以教为主的学科教学主要以盟市所在地中小学教师为主,建议培训目标定位为提升教师在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主的多媒体环境下,采用讲授、启发等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建议面向教育信息化发展高地区中小学教师,其培训目标集中在提高教师在网络及移动学习环境下,优化学习任务设计、合理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过程监控,以及组织开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4.以应用测评监督网络培训学习质量,推进区域资源建设

8.浅谈农村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篇八

一、培训的针对性要强

对农村地区的高中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培训的内容需要具备较强的实用性,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能掌握运用计算机的一些技巧,同时培养教师自学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在培训结束后能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网络进行查询,获得解决的办法。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使教师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较强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二、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缺乏信息技术教师,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很多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期望不高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农村地区高中教师对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热情不高。他们认为这种培训只是一种形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要寻找资料,还要制作成课件,这对仅仅掌握了一些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的教师难度很高。他们在进行课件制作时会花费比单纯备课更多的时间,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培训时的期望过低,不能引起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进行培训时,由于很多信息技术能力不高的教师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自己再怎么进行培训也掌握不了信息技术操作。

(二)培训结束之后不能把所学运用到教学中

由于农村地区用于培训的资金有限,参加培训的教师很多,这就使得计算机硬件设备缺乏的情况,很多教师在进行培训时不能同时进行操作,只能看培训教师进行操作,练习的时间很少,导致培训的效果不明显。这种效果甚微的培训会打击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面对较难的信息技术操作时不知所措。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是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要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需要去专门的教室进行学习,存在很多麻烦,这就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热情不高,不能把所学和教学进行结合,失去了培训的意义。

(三)教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是利用黑板和语言就能进行知识教学,并且学生的成绩也能不断提高,教师会认为是否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对成绩的影响不大,所以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重视。而在一些学校中,年龄在40—50岁的教师其接受和学习能力明显不如年轻教师。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会倾向于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他们认为制作课件会浪费自己大量的精力。由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好处教师不能充分体会,这就使一大部分教师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感兴趣,给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全面覆盖增加很大困难。

三、改善培训现状的做法

(一)增加资金投入,提高信息技术培训的硬件水平

在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需要想办法获得更多的教学资金,使每个教师都有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设备,这对于年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通过互相听课学习,学校中的教师会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中的作用,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不仅能节省教学时间,还能使教学充满乐趣,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影响和学习,能使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步扩大范围。

(二)学校领导对积极参与培训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进行奖励

学校对积极参与培训并在培训结束之后能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此激发教师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使他们通过培训能真正获得提高,真正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硬件设备具备之后,需要把这些设备运用起来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全面覆盖,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对这些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重视起来,通过对这些教师的奖励来激励其他教师的积极学习和运用。

(三)培训要考虑教师的实际水平

由于每个教师的年龄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操作能力不同,信息技术培训教师要根据每个教师的能力为他们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使每个教师的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促使他们更积极的学习。对于一些年轻教师可以教给他们基础操作之后,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而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让他们通过多练习来获得对知识的掌握,使这些教师在培训中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四)培训方式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如果单纯进行理论讲解,参与培训的教师不仅很难记住培训的内容,很多水平较差的教师会听不懂讲解内容,更别说培训完之后进行操作了。这就要求培训者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使他们在接受理论的同时在计算机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演示,要提高培训的效率,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就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五)要使培训持续性进行

对农村地区的高中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不仅仅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要使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断获得提高。除了为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之外,还要教给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使他们在培训结束之后能自己进行不断的学习。通过自主学习,使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能得心应手,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对农村地区高中教师进行培训时,要考虑到农村教师的观念和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要使他们从观念上认可信息技术对教学起到的促进作用。在进行理论培训时要结合动手操作,使教师在接受培训之后能独立进行课件的制作,能利用网络进行知识的查询,使他们经过一定的培训,掌握一些信息技术之后,能获得自学信息技术的能力,使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能持续性地获得提高,实现农村地区学校教学信息技术的全面覆盖。

9.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篇九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自身认识。随着现代通讯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悟良多。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学法指导应着重这几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好课堂任务,比如在画图软件的学习中,可以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自行设计作品;在网络应用上,让学生上网体验;在程序设计上编些小程序解决数 学问题等等,这样让学生有成就感,自然就有兴趣学习。

其次,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再次,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10.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篇十

学习感悟

南平机电职业学校

吴国良

自今年6月起我参加了2016年南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通过这个阶段的培训学习,使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和教学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前五个阶段的培训学校,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不但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还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手机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适切应用,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方法。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教学过程设计”、“移动互联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移动学习资源的管理”,“移动教学的小助手--基于移动设备的教育软件推荐”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信息知识方面的落后与不足。使我真正的知道了“即时通讯工具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移动学习交流与协作”,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开阔了交流空间

1、远程培训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英语、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3、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我们有了一次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感觉受益匪浅!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四、注重了细节渗透

在这个阶段的培训研修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简易多媒体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及课例分析,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五、更新了教学方法

通过这个阶段的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有所更新,让我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通过这个阶段的培训研修,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就是教学的全部,往往在教学中教师千言万语,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在前面大讲理论,在实践中根本无法运用,这些理论应该由实践来支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 “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有人说过:讲好一节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11.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篇十一

经济发展导致了现在教育需要进行信息化教育,对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信息化的教育能使更多的人才适应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对农村地区中学的教育进行信息化教育提上日程。为了促进农村地区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程度,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把提高学生的素质放到教育的首要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从根本上说,农村地区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决定了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速度。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要使学校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接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领导要制定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从思想上和能力上使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足够的重视。

二、信息技术能力概述

教师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能使其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提高对教材的加工、理解获得信息的能力,同时包括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获得信息的能力。要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获得有效使用,需要把教材中的相应问题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反应出来,通过把文字信息用信息技术表现出来,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对信息加工使用的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逐步获得。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构成

根据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内容,不仅仅需要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为了使信息化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功能,还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信息技术操作,使教师把在培训中和学习中获得的操作能力运用到教学中,把教学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农村地区教师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信息技术意识与态度。推进农村地区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首要前提就是要让教师在思想上明确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充分体会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在哪些方面,从自身角度积极地提高对信息技术运用的意识。同时在进行课题交流和公开课时,寻找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使自己不仅在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还要在行动上运用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包括:熟知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明白信息技术常用术语的含义,知道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作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与趋势等;知道信息系统工作的基本原理,如数字化原理、程序、算法与数据、卫星IP的接收原理等基本知识;熟悉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形式与功能,如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中央处理器、卫星接收装置及其功能等;掌握计算机入门知识以及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如Windows、Word、E-mail等理论知识。

3.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这部分内容比较繁杂,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安装与启动,如操作系统、IP接收软件等的安装;准确操作信息系统,如光盘播放机的操作、投影仪的使用、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常用媒体的操作、排除信息系统发生的故障等;使用一些开发工具进行软件与数据的开发,如多媒体素材的搜集、课件的设计、多媒体著作工具及开发平台的使用;网络知识与技术,如IE浏览器的使用、电子教室教学平台和管理平台的使用方法、校园网络管理与应用、网页制作等。

4.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这种能力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掌握了这种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选取信息,通过把与教材相关的信息进行设计,来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教师要掌握很好的搜索技巧,能在较短的时间中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选取与课程密切相关的资料。在进行资料选取时需要教师具备比较敏锐的判断力,把与教材内容联系最紧密的资料抽取出来,通过精心设计,达到教学设计完美的目的。在把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利和弊,不能一味地运用信息技术。

5.信息交流能力。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具备的信息交流能力包括通过公开课来分享和学习优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成功案例,从中获得启发;在学校教师进行的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探讨,解决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通过各种网络工具和专家、同事进行经验的探讨,运用聊天工具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6.社会责任。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对具备个体特征的学生进行全面促进,在信息技术资源的运用下,虽然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但由于信息技术其本身对知识存在的直观性,能使学生从抽象的理论中解脱出来,把理论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7.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对农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提高过程中,需要着重从教师的运用能力方面入手:例如,培养教师多媒体的教学能力,使教师学会如何使用光盘、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如何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在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增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使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情况下,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课件的制作。

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需要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使教师具备收集、使用和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个发展过程需要教师长期对信息技术教学投入精力,在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初期,需要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对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进行深入了解。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时,学校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培训环境,使教师通过培训,能学到真正使用的知识,获得能运用于教学中的能力。

总之,随着信息化教育的逐步发展和深化,实现农村地区中学的信息化教育势在必行。教师要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信息技术意识,把信息技术和教学进行合理结合,使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充满乐趣,不断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逐步体现出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浅谈农村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篇十二

一、培训的针对性要强

对农村地区的高中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 培训的内容需要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使教师能掌握运用计算机的一些技巧, 同时培养教师自学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 使他们在培训结束后能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网络进行查询, 获得解决的办法。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 使教师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 获得较强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二、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普遍存在资金不足, 缺乏信息技术教师, 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会遇到各种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很多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期望不高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农村地区高中教师对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热情不高。他们认为这种培训只是一种形式,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要寻找资料, 还要制作成课件, 这对仅仅掌握了一些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的教师难度很高。他们在进行课件制作时会花费比单纯备课更多的时间, 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培训时的期望过低, 不能引起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进行培训时, 由于很多信息技术能力不高的教师存在畏难情绪, 认为自己再怎么进行培训也掌握不了信息技术操作。

(二) 培训结束之后不能把所学运用到教学中

由于农村地区用于培训的资金有限, 参加培训的教师很多, 这就使得计算机硬件设备缺乏的情况, 很多教师在进行培训时不能同时进行操作, 只能看培训教师进行操作, 练习的时间很少, 导致培训的效果不明显。这种效果甚微的培训会打击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面对较难的信息技术操作时不知所措。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不是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要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教师和学生需要去专门的教室进行学习, 存在很多麻烦, 这就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热情不高, 不能把所学和教学进行结合, 失去了培训的意义。

(三) 教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仅仅是利用黑板和语言就能进行知识教学, 并且学生的成绩也能不断提高, 教师会认为是否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对成绩的影响不大, 所以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重视。而在一些学校中, 年龄在40—50岁的教师其接受和学习能力明显不如年轻教师。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会倾向于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他们认为制作课件会浪费自己大量的精力。由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好处教师不能充分体会, 这就使一大部分教师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感兴趣, 给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全面覆盖增加很大困难。

三、改善培训现状的做法

(一) 增加资金投入, 提高信息技术培训的硬件水平

在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 需要想办法获得更多的教学资金, 使每个教师都有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设备, 这对于年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 通过互相听课学习, 学校中的教师会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中的作用, 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 不仅能节省教学时间, 还能使教学充满乐趣, 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影响和学习, 能使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步扩大范围。

(二) 学校领导对积极参与培训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进行奖励

学校对积极参与培训并在培训结束之后能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的教师进行奖励, 以此激发教师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使他们通过培训能真正获得提高, 真正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硬件设备具备之后, 需要把这些设备运用起来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全面覆盖, 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对这些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重视起来, 通过对这些教师的奖励来激励其他教师的积极学习和运用。

(三) 培训要考虑教师的实际水平

由于每个教师的年龄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操作能力不同, 信息技术培训教师要根据每个教师的能力为他们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使每个教师的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 促使他们更积极的学习。对于一些年轻教师可以教给他们基础操作之后, 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而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 要对他们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 让他们通过多练习来获得对知识的掌握, 使这些教师在培训中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四) 培训方式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殊性, 如果单纯进行理论讲解, 参与培训的教师不仅很难记住培训的内容, 很多水平较差的教师会听不懂讲解内容, 更别说培训完之后进行操作了。这就要求培训者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使他们在接受理论的同时在计算机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演示, 要提高培训的效率, 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 就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五) 要使培训持续性进行

对农村地区的高中教师进行技术培训, 不仅仅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还要使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断获得提高。除了为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之外, 还要教给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使他们在培训结束之后能自己进行不断的学习。通过自主学习, 使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断提高,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能得心应手, 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13.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篇十三

2017年3月3日至5日,由安化县教师发展中心组织“送教下乡”到学校,集中培训了三天。三天培训中,我学到了大量信息技术的知识、操作技能。比如图片加工处理、音频的剪切与合并、视频的合成、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教师个人空间的美化与建设、PPT的制作技巧、Excel的使用及高级应用、微课制作与应用,还有MP3剪切合并大师、百度网盘、101教育PPT、格式工厂、CamtasiaStudio、Scienceword等软件的使用。让我受益非浅,对县教师发展中心的黄老师、陈老师、陆老师、周老师的倾心授课表示衷心感谢!

从教以来,我接触信息教育技术有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充分感受了信息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信息教育技术应用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使我深受启发,收获很大。

通过培训我深入领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与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培训中,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学习,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三天集中培训只是一个开端,我将积极认真地完成所有后续培训,做好作业,特别是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用于教学实践。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这次培训将使我终身受益,为我今后的教学拓宽道路,并且不断充实!

14.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篇十四

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作者单位】:平昌县云台小学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可靠保障。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是当前各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深入平昌县的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采取与学科教师、项目管理员、校长座谈和教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窥探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对策平昌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东接万源、宣汉,南抵达州、渠县,西邻营山、仪陇,北连通江、巴中。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属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基础教育一直处于低水平发展,与发达地区教育教学水平的差距较大。

本着了解当前教育现状,结合学校课题实验研究的目的,我们采取与学科教师、校长座谈和教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云台、澌滩、邱家、板庙、青凤、荔枝6个乡镇30所学校500多名教师进行了调研和座谈。得到了一份较为详实的数据。现将大多数学校共同存在的问题与好的经验加以总结,以期专家、同行指导、交流。

一、现状分析

1、大多数教师信息淡薄。

作为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学设备差,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所有的农村村级小学图书资源少,没有计算机网络高速公路,教师的信息渠道少,信息量也少,教师难于获取有用的信息,又特别难于获取有用的教育、教学信息;加之,长期受“升学率”、1

“质量排位”等外部因素影响,不少教师的信息意识比较片面和狭隘,教师主要热衷于教学参考书、习题集,很少顾及其它知识信息,使教师获取的信息内容、信息类型单一;再则,教师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不多,大多不懂计算机,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所以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信息能力和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目前,仅有40%的中小学教师能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学校教学设备严重不足,这些老师也只是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中使用,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实践经验。60%的老师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常用计算机基本应用软件知识不懂,不知道怎样检索信息。特别是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更差,95%以上的校点没有计算机、网络及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影响教师获取信息渠道、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一大障碍。

3、“三种模式”应用情况

从与教师座谈的情况来看,中心小学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农村初级中学主要应用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和中小学音乐、体育学科,其他学科应用较少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教材与资源很难配套,找不到合适的资源。二是受考试科目与考察科目的影响。三是师资严重不足,缺乏专人管理。四是硬件原因。

师生期望

90%以上的教师都期望能较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从而更好、更快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00%的学生都期盼可以单独使用1台电脑,不会因为上信息技术课时轮流上机,不会因为教师因为其它“主科”而占用信息技术课。主要需要解决以下方面:

1.加大硬件投入

学校的硬件设备远不能够满足学科教学的需要,一是校舍不足。二是设备设施不足。

2.师资培训不够

许多教师感觉到:由于信息技术技能水平较低,时常遇到一点小小的故障就得花很长的时间,而且还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应采用集中培训、分期限分段(技术层次段)培训、个别帮扶结对子、走出去请进来形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3.解决师资

教师们普遍反映:农村师资紧张,工作担子沉,一个初中教师要挂几个年级的课,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村级小学的教师基本上属于教师“包班制(一个班由一位教师包揽所有学科教学)”的情况。教师想在上班时间学习信息技术,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基本上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大部教师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少量的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希望通过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山区的特点(幅员广、生源少),在配置教师时有所倾斜。

二、改进对策

1、正视现状,深挖潜力。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的功效,是其他东西所不能代替的,不会应用信息技术,不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是有缺陷的教师。但,学校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师信息意识为突破,达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目的。目前,各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比例正逐年上升上,上世纪七十年代参工的在职教师已经不多,而80%年轻教师对信息技术又有一定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难度降低了。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以新带中,以中促老,争取老中青都能得到发展。

2、扎实搞好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好务,为了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和中小学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

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能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原本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迅速提高,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能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鉴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有远见的教育管理者都应该顺应教育发展潮流,扎扎实实做好这块工作。学校应发挥自我优势,开展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本校教师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每一位教师信息素养,让他们有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使全校有限的信息技术软件、硬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教育投入产出比。

3、建立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环境造就人才,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环境是教师主动增强信息素养的外在动力。教师的信息意识受教育观念和认识水平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这表现在,不同的教师对不同的信息感知的敏感度、对信息需求的强烈情况以及教师获取信息行动的自觉程度等都是有差异的。要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环境对人的信息意识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构建良好的学校信息环境,是提高教师信息意识的基础。教师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信息技术,信息意识的培养无从谈起,因此,建设良好信息技术环境是培养信息意识的物质基础。包括:配置足够的计算机,供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保证局域网及因特网的畅通;配备计算机学习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做中学、用中学、向专家学、同行互学的习惯养成,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动机,营造学习、研究、交流的浓厚学术氛围,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步伐。

4、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信息素养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要使信息技术在整个学校得到很好的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除

15.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篇十五

(一)我国农村教育技术培训的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和促进教育发展过程的巨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促使其发挥作用的中介就是教师,是能够灵活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并充分掌握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2004年年底,教育部为了切实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能力水平,颁布实施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来促进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发展。为了确保这一标准能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全面提升教师素质的目标,2005年4月,教育部又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建设计划”,希望通过此举,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课堂改革。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更是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到2020年,要基本掌握各类教育技术能力,达到教育技术能力规定的标准。

(二)我国农村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

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自2004年推行至今跨越十个年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大多数农村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少部分教师连计算机的最基本操作也不会,打字时拿右手食指在键盘上犹豫徘徊,半天也敲不出几个字来;利用信息化环境备课和教学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资源的应用水平上,往往就是直接从相关网站下载课件改个文件名就搬进课堂,甚至有些教师在自己的课堂的课件上竟然显示其他学校的校名;能有效地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编排、整合,能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对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改革和创新的教师为数不多。显然,广大农村教师离教育技术能力规定标准尚有很大的差距。可见,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不少现实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我们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了解、客观的分析以及深入的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存在的不足

(一)认识不足,意识薄弱,培训缺位

首先,学校领导的观念落后,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是在浪费人力和财力。“口号喊得响,行动却缓慢”,把上级的要求在教师大会上走马观花地宣读一遍,过多重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使用多媒体设备,却忽视实际工作中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导致部分学校的教师依旧只能靠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严重制约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和普及,还让教师教育技能的培养变得毫无意义。其次,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在农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价值不大,加上不同的学科特点,一些教师甚至认为这些技能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专利,没必要每门学科都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教学。所以,教师即便接受培训也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或者纯粹是为了应付学分(有一部分省份打破教师资格终身体制,而必须五年更换一次,每一年得完成相应的学分),对培训持对抗心理。抱着这样的心态参加培训,其效果可想而知,人在心不在,有时候甚至等培训的考勤教师一走,便溜之大吉。再次,在培训过程中,缺位现象比较严重,有其客观原因,农村教师本来人数就不够,一次培训任务会让教学工作更捉襟见肘,所以一到培训往往是能拖就拖,能不来坚决不来。

(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授课教师缺乏实践性

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规定,教师必须接受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但就其内容而言,相对不固定,在制定和编写的过程中并没有把城乡的差别突显出来,与农村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即便针对农村进行编写,全国广大农村也有各自的实际问题,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在所难免。《大纲》只起指导性的作用,这就需要负责培训的教师和专家们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但是由于负责培训的专家教师大多来自城市,缺乏对农村教育教学实践的了解和认识,加上对农村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刻,导致在培训过程中讲授的内容与农村的客观实际情况不太吻合,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农村教师最希望给他们进行培训的教师来自教学一线,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能有效示范如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无聊说教或照本宣科。

(三)教育技术培训方式缺乏多样性,相对单一

集中面授的方式和远程视频教学方式是目前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普遍实行方式。前者系统性强、效率高,突出了培训者的中心地位。不足之处在于所能传授的内容比较有限,且忽视了受训者的主体地位。一般说来只有理论性知识传授或者比较直观和操作较简单的教学技能的传授,而实践性或技能性较强知识的传授效果就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更不用说结合新课程改革和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展开讨论了。这就好比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地位,而忽视学生的主导作用,既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也违背了继续教育的学习规律。后者在培训的时间、内容和地点的选择上相对灵活,受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和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但没有统一的监控和约束,其具体操作和效果值得怀疑。目前的农村教师培训方式基本上是每个学校在某一次具体培训中获得几个培训指标,这种临时组建起来的参训人员的队伍知识结构、教学经验、操作基础等方面的基础不一,加之培训时间仓促,很多学校的教师并不能脱产培训,都肩负着好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负责培训的教师或专家根本无法对所有参训者的学习效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在培训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部分负责培训的教师或专家采取硬性灌输教学内容的方式,完全忽视受训教师的感受,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培训后续支持不到位,缺乏与受训者的沟通

教育技术的培训毕竟是个技术活,需要反复操作才能达到一定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给培训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支持。调查显示,农村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后,实际的教学效果和技术应用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缺乏对农村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后持续成长问题的追踪和关注。事实上,受训教师往往对培训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借此机会全面提升自己,但是一旦培训结束,回到工作岗位,在使用教育技术遇到问题时,却得不到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就只好抛弃信息技术,又回到传统的教学状态当中。

(五)培训的评价机制缺乏科学、合理的规范

要做到高质量的培训,就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但是就目前而言,评价机制却存在较多问题,具体来说,以下两个方面问题比较严重:一是评价标准缺乏质性和发展性,单纯地依靠静态的量化标准进行考核,使得考核结果缺乏科学性;二是考核的内容比较单一,过多地强调技能操作和知识记忆,忽视了被培训者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规范的评价机制倒是省去了许多麻烦,但其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增强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一)增强教师教育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行动的先导在于观念。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否能够提高,取决于相关学校教师和领导教育信息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的领导不应只是传达相关的文件精神,而应该将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为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可以制定关于教师参与教育技术培训的制度、相应的实施细节以及激励机制,将其作为考核和晋职的依据。对于直接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说,必须珍惜每一次培训的机会:参加培训是时代的需要,是让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信念,是让我们能更好开发和整合学科课程的有效手段。

(二)加大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创建

没有相应教育资源的创建,所谓的有效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将成为空中楼阁,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展学校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建设。当前,我国对教育的投入比较有限,导致农村中小学校财力相对薄弱,首先,要确保学校的硬件建设落到实处,保证以有限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建设效益。最根本的是要搞好常规教育技术工作,然后尽可能地加强网络教室、互联网、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设施建设。其次,要充分考虑完善学校软件资源的建设。过去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资源是有限的,基本上在资源的利用上各自为战,可如今信息社会,瞬息万变,各类资源层出不穷,要求我们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必然要求学校领导阶层应按各学科实际需要组织相应的学科团队建设,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学资源,从而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合理选择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制定一定要以教学需求为导向。产品要想真正进入市场,那么之前的市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同样的道理,每次培训的时候,负责培训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访谈、观察和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农村基层教师教学的需求,通过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只有真正深入到农村教学基层,才能使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培训内容只有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培训的实效性才能显著增强。培训内容包括技能和理论两个方面。在进行理论培训的时候,切忌不可简单地“灌输”,这样只会让受训教师觉得索然无味,而应该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最好是与各个学科挂钩,至少也要以某一具体学科为切入点,让受训教师主动接受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适应新的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国家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在进行技能培训的时候,可以把实用性强的信息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根据教师的教学实际需要,提升教师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四)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目前的培训方式没有将农村教师的个体差异性考虑进去,往往采用传统的集中面授方式,这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有着明显的弊端,并不适用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中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和方法,根据教师个体的差异化特点和他们的实际需要,如按教师学科及其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分组,同一起点或者相同接受能力会使得培训效果更佳。“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方式是新课改要求下常用的授课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连续设问和问题引导的手段和方法,使教师在完成具体的培训任务时,能够带着问题不断体验学习的快乐。受训教师培训参与性的提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参与式、个别辅导、集体讨论、专题讲座等多元化的培训方法来实现。在网络平台的相关培训当中,可以将网络学习和集中讲授相结合,将自主学习和集中讲授有效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和生动性。

(五)多元化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

多元化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要能够科学衡量和评判培训是否已经达到相关目的;二是要能检查和分析培训工作的不足之处,以便今后不断提高和改善培训。这样就使培训效果评价要尽可能地接近原始的真实,方能让培训工作行之有效。对学员培训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培训现场评价和后期跟踪评价相结合进行。培训现场评价不能以一次简单的结业考试或一个分数为终结,而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传统的写学习心得体会、理论知识考查、课堂满意度调研等方式虽然重要,但学员培训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主讲教师对学员学习情况的评价、各小组成员内部之间的互相评价方面等方式也必不可少。后期跟踪评价执行起来相对困难,但如今通信手段和方式很发达,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等途径为学员提供各种服务支持,并做出进一步的评价,从而不断扩大培训影响,增强培训效果,进而使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整体的提高。

(六)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师制,为农村教师提供持久的后续支持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效果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仅靠对短期培训所做出的评价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这就需要我们为农村教师提供持久的后续支持。与此同时,还要建立长期、动态的支持与追踪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受训教师在回到工作岗位后遇到的各类应用方面和技术方面的现实问题。只有这样,受训教师的培训效果才能切实的增强和巩固。这就好比一个产品进入市场,要想能够完整占据市场,就得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师制就是有效的“售后服务”。我国可以借鉴罗马尼亚2008年的一个农村教育项目,针对农村教育的特点,为农村教师配备一定数量的导师,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的导师有责任和义务来引导受训教师解决自我发展的问题。通过不定期的走访,导师深入到农村教师工作的第一线,深刻地了解和体会受训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除了及时帮助受训教师解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教育技术应用问题,还要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灵活地应用教育技术,为受训教师提供长期、持久的后续支持。各培训学校还可以由专人负责,创建一个良好的积极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让受训教师把培训中学到的理念、知识、技能更快地融入到他们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贾雪梅.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小学电教,2008(4):7-8.

[3]黄威荣.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研究[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56-29.

[4]柴锦英.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105-107.

16.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篇十六

2004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颁布,随后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明确提出,在3年内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培训,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显著提高,到2007年让全国大多数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能力水平考试。为保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全国自上而下已经普遍展开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随着培训工作的展开,制约培训效果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基层领导对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培训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把这次培训称为计算机培训(或者微机培训),究其原因,是上级领导发的通知中就把这次培训称为微机培训,致使许多教师把这次培训与以往的“英特尔未来教育”等信息技术培训和各种计算机培训等同了。

2部分学校领导理念认识和组织管理不到位。在与受训教师的交谈中,有些老师反映所在学校的领导根本不了解此次培训的内容和意义,在学校内也没有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也没有针对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时性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退缩心理。

3培训方式和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针对性。对于目前的培训,受训教师的普遍反映是主讲教师不太了解中小学课堂,其所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典型案例。受训教师所工作的学校软硬件环境有很大差异,能力层次差异也很大,其培训中没能针对学校和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仍然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步调,在培训方式和内容上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时期受训者的需求,所以最终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4受训教师动力不足。目前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并非真正完全来自于他们的工作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相当一部分人是迫于评价机制的压力,为了一纸证书而参加培训,因而受训教师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培训是上级安排的,只要按时参加学习就可以,所以在培训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立,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5受训教师对教育技术认识有偏差。大多数受训教师对教育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只重视物化技术,对智能技术不屑一顾,只关注计算机操作技术,不关注教学设计;只关注现代媒体技术,不关注传统媒体技术,使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变成了单纯的计算机培训。6在培训模式上比较单一。这次培训在推进方式上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核心培训和全员培训。核心培训模式是首先培养一批学校的骨干教师,开展教育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尝试,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全员培训模式指的是对全体教师实施教育技术的整体培训。目前,为了取得“多快好省”的培训效果,很多省份采用的培训组织形式是先“核心培训”再“全员培训”,因此首先到高等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的骨干教师的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全员培训,进而影响整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正本清源,提高认识,增强各级领导和受训教师的意识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贯穿始终,成为培训的主线,这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区别于其他培训的主要特点。因此必须使各级领导和受训教师对教育技术以及培训的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解决“如何教学”的问题,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为目标,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具体化,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能力,达到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能力维度的全面发展。使教师掌握以教学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有效的、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并且学以致用,能够针对具体的学科,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信息技术运用的教学实践,核心是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重视物化技术,轻视智能技术的现状。

同时对学校各级领导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认同培训理念,认识到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从而在校内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以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从只关注物化形态的技术向关注物化形态技术与智能形态技术并重的方向发展,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走向更深层次。

2精选主讲教师,关注中小学课堂,注重案例学习中的知识建构,以学员的观点引领和发展课程。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将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培训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出发,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强调主体参与,动手动脑,使受训教师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轻松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

主讲教师必须熟悉中小学课堂,注重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讲教师应树立以培训促专业发展、以研究促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教育理念,在培训实践过程中注重重构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消除目前高等教育机构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所出现的从理论到理论、被中小学教师戏称为“空对空”的培训现象。

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特点,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主讲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利用,并将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在案例学习过程中,课程的发展是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的、非全部预先设计好的,它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讲教师应能够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修订等活动,促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建构出相应的理论框架,实现由“例”到“理”的上升。

3关注受训教师需求,以受训教师为中心,采用“菜单式”培训方式,增加校本培训。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良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从而缩小学生实际水平和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因此,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要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分析,包括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和确定培训需求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依据外部的社会需求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找出目标期望值与教师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保证培训目标的合理性。现阶段的培训内容应以教师如何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以学为中心,在做中学,有效进行案例分析、反思性活动和行动研究等。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主战场在学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方法、过程必须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所以培训方式要多样化,校本培训在时间安排上有很强的灵活性,培训内容也有一定应变性,培训方式丰富多样,组织上也有可靠的保证,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所以增加校本培训是最佳的选择。校本培训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培训单元,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落脚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学、科研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它与一所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联,与教师的工作相伴同行,使教师所学到的教学技能和理论能迅速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可以填补培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4组织实施和建立保障机制,使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得到良性发展。在学校内要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设立针对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整合多种培训组织形式,由学校自己建立师资培训小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管理和组织整个培训工作,包括对于培训效果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各学校可以和大学、进修学校、教育学院等培训机构合作,邀请培训机构有关人员给学校提供实时或定期的支持和服务,也可以向培训机构提供培训信息,传达学校的需要,然后由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并到学校进行实地培训。在优秀课、公开课等课程评价机制上要与教育技术能力挂钩,使受训教师真正感受到应用教育技术的意义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得到长期的良性发展。

上一篇:艺术品拍卖策划案下一篇: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