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常识(共11篇)
1.高中政治常识 篇一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复习大纲
一、经济常识复习提纲(001~117)
001、商品的含义、判断标准
002、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条件、类型
003、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004、价值的含义、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本质属性
005、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以及实际运用
006、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使用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关系
007、为什么说商品生产者要千方百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008、货币产生的四个过程以及产生的根本原因
009、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010、“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如何理解?
011、货币的五种职能,各自的含义、为什么具有这些职能,如何执行这一职能? 01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013、纸币的含义、产生
014、我国人民币的发行权、发行机构、主币和辅币
015、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决定(价格总额、流通速度)
016、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决定
017、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是什么?
01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019、物价上涨的因素
020、对待金钱的态度
021、价值规律的含义、特征、内容、表现形式
022、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遵循价值规律?
02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024、什么是公有制?
025、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
026、为什么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性质判断——73页)027、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
028、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一主体地位?
029、国有经济的含义、作用、如何发展国有经济?
030、集体经济的含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031、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其优越性
032、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033、我国现阶段的几种非公有制经济(各自的含义、性质、基础)
03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
03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必然性是什么?如何坚持?
036、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一个原则?
037、我国的其他分配方式是什么?如何判断?
038、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其必然性是什么?要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
039、狭义的市场和广义的市场的含义
040、市场经济的含义
041、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含义、根本决定因素、表现、重要性)、竞争性(含义、存在原因、怎样进行竞争)、法制性(含义、作用、怎样做/态度)和开放性(含义、决定条件)等一般特征以及内在关系
042、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⑴、what:含义、目标、任务;(2)、why:必要性(不是万能的、有缺陷和不足、二者结合);⑶、how: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的含义以及表现、法律手段的含义以及作用、行政手段的含义特点和要求)、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04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what:特征/why:意义/how:从四大支柱入手
044、从分配制度的角度谈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045、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046、什么是市场主体,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什么?
047、企业的含义、作用和设立程序
048、什么是企业法人?企业、企业法人、公司等区别
049、企业的分类
050、公司的含义、分类。
051、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和联系
052、什么是股票、股东、股息,股票价格的计算
053、股份制的含义、性质判断、国家或集体控股的意义
054、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重要作用以及存在问题(为什么要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发展?
055、经济效益的含义、重要性、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056、企业兼并和破产的含义、必然性(作用)
057、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或领导体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058、如何理解国有企业必须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059、良好的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3W)
060、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含义、主要手段、危害性、国家政策
061、三大产业的划分标准以及统计指标
062、GNP与GDP的区别、重大意义
063、农业——含义及分类(what)、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why)、发展措施064、、农民收入——原因以及措施
065、农村改革的内容
066、乡镇企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067、工业的含义、分类,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发展工业?
068、第三产业的含义和层次,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069、如何处理三大产业的关系?
070、劳动者权利的含义和内容、保障劳动者权利的重要性
071、劳动者义务的含义和内容、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是什么? 072、劳动合同的含义和内容,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重要性、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和订立程序?
073、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内容
074、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性?
075、怎样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的理解)
076、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的含义。
077、国民收入的含义、指标意义、途径、按最终用途的分类。
078、积累与消费的内容、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079、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
080、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支出的范围。
081、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
082、财政的巨大作用、充分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什么?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什么?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吗?
083、税收的含义、特征、当前我国主要税种有哪些?
084、我国税收的性质与作用。
085、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
086、纳税人的含义、“纳税人意识”应该包括哪些?
087、银行的含义、分类及其依据
088、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与职能、政策性银行的含义、目的、主要职能。
089、结算中的信用工具有哪些?
090、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银行的作用
091、广义的储蓄包括哪些?我国公民存款储蓄的原则。
092、存款储蓄的积极作用,对过高的存款储蓄的认识(引起因素、不利影响、解决方法)093、债券的含义、与股票的异同、分类。
094、如何科学理财?
095、正确认识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关系
096、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购买商业保险的一般程序、商业保险的分类。097、商业保险的作用
098、商品服务市场的含义、分类,地位和作用
099、市场交易原则有哪些?坚持这些原则的必然性与意义、每一条原则的地位、表现、重要性。
100、从消费的内容与目的两角度对家庭消费的分类、家庭消费的发展规律、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根本因素、主要途径等
2.高中政治常识 篇二
一、近年高考历史试题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
当前,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水准在不断提高,命题者的眼界越来越宽广,思维也越来越活跃,经常会创造性地命出一些很有新意的试题,而古代文化常识就往往成为其命题的新依据。例如在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大纲全国Ⅰ卷)中的第12题就体现了这一点,此题如下: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
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
而在同一年的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大纲全国Ⅱ卷)中,仍然依照这一原则,对上述该题进行了简单地变动: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
A.金德B.木德C.水德D.土德
命题者的思路很明显,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五行相生相克这一古代文化常识,并将其与历史教学中的禅让制的内涵相结合,一石二鸟,不仅试题角度新颖,而且结合文化常识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与史学思考能力。面对这种变化,有些教师对此题的考查方式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该题考查的形式过于新颖,而且内容可能超出了历史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该题的材料有人为嫁接的可能。然而笔者倒认为此种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方式十分独特,形式活而不乱,值得一线历史教师高度关注。命题者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于形式新颖,而且言之有据,考查得当。笔者曾经在阅读《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时发现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很明显,高考命题者在命题时严格依据了相应的史实,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变通。命题者应该是从《秦始皇本纪》的这段记述中得到了启发,用五行的相生相克来阐释朝代的先后更替,只不过《秦始皇本纪》中记述的是五行相克的体现,而命题者则换了考查视角,考查五行相生,可谓灵活应变。这样的变化,无论是从广义的文化传承、知识积淀和人文修养的角度,还是从高考备考的角度来看,都提示我们在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要开始重视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古代文化常识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印象。
二、当前基础教育中古代文化常识教育科研的相对缺失
然而,即便教育者都能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天国人的宝贵财富,而这份财富需要不断地传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过程中,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教育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据笔者了解,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教育的学科基本都没有将其视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语文的课本中零散地介绍了一些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但这些内容基本上都不属于语文正式教学的主要内容,一般的处理方式是交由学生自己课后阅读,其效果可想而知。不过,在新课改思想的影响下,语文课本已经开始注重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介绍。以人教版为例,在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的“梳理探究”板块中就简略地介绍了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等古代文化常识,只不过语文课程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教学主要是在讲解古文、诗词时会偶尔涉及,但一般不成为教学的重点,学生也难以形成系统、全面的印象。
当前的中学历史课本没有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进行集中介绍,课程标准也未明确对其提出教学要求,即便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新历史课本中也没有设计专门的相关课题、阅读材料或知识链接,这也是造成古代文化常识在历史课上无立锥之地的主要原因。在历史课堂常规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忽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教育。由此可见,在当前的中学教学中,古代文化常识教育实际上是处于一种相对缺失的状态。
除此之外,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古代文化常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稍显不足。中国的基础教育由于特殊的国情将不可避免地带有应试教育的烙印,主导基础教育的最高指挥棒被认为是毕业会考、中考、高考考试内容的变化。古代文化常识在文史类考试中一般都很少独立出现,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教师就很难将其视为教学的重点予以关注。
不仅如此,当前基础教育界对古代文化常识教育的相关研究也非常薄弱。据笔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极少,且现有研究视角大都局限于古文、诗词等语文教学的相关研究,尚未发现有从历史学科教学的角度研究古代文化常识教育的相关成果,由此可见学界研究的滞后。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古代文化常识教育举隅
中学教育阶段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教育科举、宫室建筑、礼仪习俗、称谓、衣食住行等方面。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由于没有专门的课程涉及古代文化常识,因此历史教师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集中的讲解,而应该将不同的古代文化常识有机地渗透到相关的章节教学中,笔者仅举两例以示说明。
(一)以天干地支为例
干支纪年已经成为高考考查的对象,这在2008年的海南高考题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
而同年的宁夏文综卷中也涉及天干地支这一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可见其重要性:
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B.癸卯年C.甲辰年D.乙酉年
这种考查方式及其内容提示我们一线的历史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教育。以新课改后的岳麓版必修一为例。比如在讲到第四单元中的“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时涉及中日甲午战争、《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内容,教材在讲述中日甲午战争时仅这样叙述:“1894年7月,日军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为何称之为“中日甲午战争”,教材并未介绍,而教师在讲述这一历史事件时一般都只是简单地介绍“因战争爆发的189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午年,故称为中日甲午战争。”这样的解释对缺乏相关知识积淀的学生来讲仍然不好理解。如果教师能够结合这一问题顺带讲述古代文化常识中天干地支纪年的相关问题,不仅能解答学生的疑惑,也能普及古代文化知识。
(二)以帝王称谓为例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考查了帝王称谓这一古代文化常识,如:
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
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这一变化就提示我们教师在平常讲述史实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讲述的内容有机地渗透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比如,在讲述中国古代政治时,师生会经常遇到一些文化常识问题,甚至曾有酷爱历史的学生私下问老师:“为什么我们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皇帝有不同的称谓,比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一些古代文化常识的讲授,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给学生讲明白谥号、庙号、年号、尊号的区别即可,而这些知识完全可以有机地渗透在我们的历史常规教学中。例如,笔者在讲述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就曾利用讲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明太祖废除丞相制等相关史实给学生有意识地介绍帝王称号的不同,如谥号、庙号、年号、尊号。
上述教学事例说明: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和认识将更加准确、深刻。除此之外,良好的文化常识的积淀也有利于学生应对当前灵活多变的考查方式。
摘要: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开始注重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这一变化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无论是传承文化,完善历史教学细节,还是应对高考考查,中学历史教师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教育。
关键词:高考命题,历史教学,古代文化常识
参考文献
[1]马汉麟.中国古代文化常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2]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3.浅谈政治常识复习法 篇三
一、知识归纳法
高三政治常识内容较多,在复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对知识分类总结,找出其内在联系,使课本由厚到薄。这本书可以以“制度”和“政策”为线索进行复习。
(一)制度
1.国家制度
包括国体与政体,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其本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
2.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双重地位,它通过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坚持它有利于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既是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又是一项基本的民族政策,它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二)政策
1.祖国统一政策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民族与宗教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双重地位。它是我党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它符合中国国情,顺乎民意,调动了少数民族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人民利益,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3.对外政策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主体复习法
主体之一:国家(政府)
1.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2.国家职能
(1)对内职能:①政治职能:即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的职能。②经济职能:即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③文化职能:即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的职能。
(2)对外职能:①防御职能。②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掌握三个表现)。
(2)对人民负责原则(怎样坚持)。
(3)依法治国原则(意义、措施)。
主体之:中国共产党
1.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性质
一个目标、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四个指导思想。
3.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三个代表”
5.三大作用
保证方向。创造环境。调动积极性。
6.三大领导方式
政治领导:制定政策。思想领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组织领导:培养干部。
7.三大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遵循规律。民主执政: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执政:依法治国。
8.改善党的领导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三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完善民主集中制。
主体之三:个人
1.人大代表
(1)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2)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等。
(3)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机密、密切联系群众等。
2.公民
(1)三大政治权利:①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结论、集合、游行示威。③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2)两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三、易错观点总结法
1.关于国家制度部分。下列说法是错误的:
①国家职能是为全社会谋福利的。②国家元首都是由选举产生的。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体。④在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⑤我国的权力机关都是国家立法机关。
2.关于政党制度部分。下列说法是错误的:
①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②依法行政就是依法执政。③人民政协是我国的国家机构,行使国家职能。④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3.关于民族政策、对外政策部分。下列说法是错误的:
①民族平等意味着民族的平等权利已充分实现。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法院。③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④世界多极已形成。⑤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就是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
4.政治经济常识 篇四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舍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导致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表现
1、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
断壮大
~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原因
1、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
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和具有多样性)决定我国必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4、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量的优势和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其主导作用
~就如何创造条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于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建议
1、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的收入有所增长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国家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4、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和社保事业的投入
5、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保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6、坚持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7、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3、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
5、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
~国家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2、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构建和谐社会和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标志
2、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国家:
1、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2、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
3、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
4、加强财税支持,结局融资困难
企业:
1、改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注重质量,实施品牌战略
3、推进产业转型,制定正确经营策略
4、加强管理,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3、4、5、优化产业结构。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发挥宏观调控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减少发展高耗能产业,强调淘汰消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生产工艺和产品 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节能的技术创新能力,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节能宣传,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我国高度重视科技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新因素,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依靠科技进步金额劳动
者素质的提高
2、实施科技创新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3、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增强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
~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没建立以企业为主题、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2、加强宏观调控,加大科研投入,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环境、政策体系、激励
机制、市场环境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4、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推进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我国综合国力
3、调整能源结构,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4、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
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2、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生产
3、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奢华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经济效益
5、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产品加工和促销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6、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中的第二三产业
7、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议
8、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9、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10、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
1、调动农民积极性,保证粮食和其他产品供给,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2、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落实扩大内需的方针,促进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协调发展
4、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2、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支撑、服务业
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4、实施可持续发展,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处理好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
系
~农业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1、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2、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3、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意义
1、有利于化解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矛盾,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2、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融合3、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富裕,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4、有利于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保障城乡居民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等方面享有
同等待遇,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义
1、现代产业结构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目标
2、能带动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有利于增加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3、有利于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2、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3、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4、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措施
1、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2、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落实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
5、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新
~我国财政政策以民生为导向的原因
1、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2、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3、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分好蛋糕
1、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税收政策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减轻企业税收压力,福利企业增加投资,更新生产设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
2、有利于合理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
3、有利于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大力支持出口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4、有利于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5、有利于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同时增加工薪阶层收入,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
长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作用
1、推进市场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2、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产权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健
康发展
~现阶段我国急需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1、调整信贷政策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体现
2、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3、有利于调节市场货币流通,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
4、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1、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社会化大生产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始发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3、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
1、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3、吸收和吸引当代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4、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国际化水平
~生产和消费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水平、方式,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时生产目的、动力,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要求
1、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
2、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3、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倡科学性
4、发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银行的作用
1、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2、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依据
3、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税收的作用
1、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2、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3.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4、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传统加工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生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品
2、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立自主品牌,形成品牌优势
3、掌握和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原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4、优化产品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拓展国际生存空
6、开发、拓展国际市场
5、结合企业实际,转移地方,谋求发展
7、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活力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怎样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1、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提升经济实力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增加抗风险能力
3、坚持平等互利,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我国合法利益
4、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过程中,要针对经济全球气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1)只有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才是完全意义上的解放。意义:
1、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可以加大我国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和方式,促进我国对外
开放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可以促使我国的企业更广泛地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
2、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3、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4、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外贸结构
5、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加强区域交流和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现阶段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要性
1、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实践充分证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我国现阶段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2、合理引进外资,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加大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的引进力度,促进国内外产业升级
3、在“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4、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妥善处理贸易争端,积极改善贸易环境
5、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和国际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的国
家利益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利弊
利:
1、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让民众得一些实惠
2、减轻我国偿还外债能力
3、提升人民币国际形象和信誉及我国经济地位
弊:
1、是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上升,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增长,造成我国出口下滑,外需不振
1、影响外商在我国的投资热情,减少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
3、加大我国的就业压力
总之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较大负面影响,长期、主导,所以弊大于利。
5.高三政治常识练习一 篇五
练习二(北京2010-38)参考答案:(1)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物联网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②发展物联网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2)①政府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制度经济发展规划、拟定行业标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②履行组织文化建设职能,拓展教育事业,加强物联网人才培养;③履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维护国家和公民信息安全。
练习三(山东2012-30)参考答案:①政府要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④自觉接受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
练习四参考答案:①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关注民主,尊重民意。②政府要切实履行好职能,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优化消费环境。③政府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
6.政治常识综合测试题 篇六
一、选择题:
1、“国家就是运用强制力量为社会谋福利”、“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君主制差”。分析这两句话,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二者都肯定了国家是一个阶级范畴
B前者指出了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后者表明了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C二者都表明了国家运用强制力量,控制乃至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 D前者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后者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属性
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自从2月5日“超级星期二”与希拉里各有斩获之后,奥巴马就在预选中顺风顺水,至2月12日已连胜8场;根据民主党总统预选规定:首先获得2025个支持者的竞选人将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共和党方面,亚利桑那州联邦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势不可挡地夺取了“波托马克”预选胜利,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开,有望在一两个月内结束党内战斗。据此回答第2题。
2、有人认为,美国的民主才是世界上真正的、超阶级的、全民的民主。这种说法()
A.正确,因为它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美国的民主状况
B.正确,因为美国总统选举是公开公正公平的C.错误,因为他们的选举实行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D.错误,因为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大地震灾害,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回答3—4题。
3、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奋战在抗灾救灾第一线的四川省广大干部职工群众、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表示亲切的慰问和感谢。从国体角度看,这是因为()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国家履行社会公期服务职能
D.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4、温家宝总理5月12日到达长沙后,立即召开会议,听取了四川省政府和成都军区负责人的汇报。这说明()
A.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B.国务院是我国各级政府的领导核心
C.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D.四川省政府所做的工作不到位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据此回答5—6题。
5、我们党之所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是因为()①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应该保障人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6、2007年农村完全实现免费的义务教育,2008年,全国城乡都实行免费的义
务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体现了()
A.国家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B.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具体上是一致的C.公民平等地履行义务D.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7、2008年1月2日杭州六家企业最近因为污染环境不仅被停产整治、缴纳罚
款,而且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还被责令在媒体上向社会公开道歉。环保部门的这
一新做法值得肯定:让污染企业既少了“票子”,又丢了“面子”,还在确保公
民环境知情权上向前迈了一大步,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污染环境、人人喊打”的良性局面。环保部门的做法()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履行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履行政治职能④依法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变,最大的障碍在政府职能存在错位,缺位现象,且行
为方式不规范。下列关于政府职能转变说法错误的是:()
A.积极推进政府由服务型向全能型政府的转变
B.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和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C.把政府职能转到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道路上来
D.政府应提供有序的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等公共产品
08年8月25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落下帷幕,奥运会会旗也移交到201
2年的奥运会举办国英国。根据材料回答9—10题。
9、英国的政党制度和国家结构形式是()
A.两党制复合制B.两党制单一制
C.多党制单一制D.多党制联邦制
10、国际奥林匹克属于()
A.世界性、政府间、专门性国际组织 B.区域性、非政府间、政治性国际组织
C.世界性、非政府间、专门性国际组织 D.区域性、政府间、政治性国际组织 2008年5月1日,我国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据此回
答11题。
11、这项条例的公布()
①增强了国家机关办事的透明度
②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④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2、2007年8月23日,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已做了全面部署,列出了 “两个链条”、“一个体系”、“一个网络”。“两个链条”即工业品从设计、原料、加工、直至销售的监管链条,农产品从地头到市场再到餐桌的监管链条;“一个体系”是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的体系;“一个网络”是覆盖全社会的监管网络。这说明我国政府有()
A.履行国家立法,完善法律的权力
B.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权力
C.进行执法监管,依法行政的权力
D.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权力13、2008年3月两会期间央视网站《我有问题问总理》栏目共征集到阿友提问20多万条,点击率超过千万。对此正确认识是()
①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不断创新②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③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在增强④我国政府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4、2008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也列席人大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切实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上述事实表明()①政协对国家重大问题可以发表意见 ②政协有权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③政协对部分提案有权进行表决④政协可以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提出建议
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15、2008年“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适时推出了参会代表、委员的博客群。在代表、委员的博客上,公民可以“键议”天下,发表网友“社论”。这里,公民依法享有的是()
A.言论自由权B.提案权C.申诉控告权D.发言、表决免责权 16、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反垄断法。为领导、组织和协调反垄断工作,国务院将成立反垄断委员会。这表明()
A.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的物质载体B.国家实力的变化决定国家机构调整
C.国家机构设置取决于国家性质D.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设置
17、新华网撰文:当我们再次回顾一个多月来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历史过程,我们仿佛看到,在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中,13亿中国人民再次用心血、汗水和血肉之躯,铸造了一座民族精神新的历史丰碑。民族精神属于民族特征中的()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素质 18、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跃。自治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96倍,特别是近5年增长速度持续居全国第一。内蒙古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是()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④国家、发达地区支持与内蒙古人民自力更生相结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这体现了()
①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是该地方唯一的自治机关
②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③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④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国家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A.②④ B.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2008年2月22日,“书斋与道场•道教文物展”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展出近百件与道教文化相关的珍贵历史文物。据此回答20题。
20、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国政府申明,支持我国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人的全面发展中做出应有的贡献。这表明我国()
A.保护一切宗教活动B.注重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D.这是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 胡锦涛在2008年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据此回答。
21、我国提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A.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要求B.我国国家性质和利益所决定的C.缓解世界矛盾和紧张态势的需要D.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 22、2008年4月1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9920元人民币。至此,按照汇改对8.1l的汇率计算,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至15.99%。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政府表示:汇率调整是渐进的过程,我们既要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时也要考虑中国在整个国际经济中的责任。这说明我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
①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③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④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3、2007年1月1日,联合国第8任秘书长潘基文正式行使秘书长职权。联合国秘书长()
①是联合国各机构的行政秘书②是由安理会推荐,经联大任命产生的③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④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D.②④
孟加拉国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因为创办农村银行,向贫穷农妇提供小额贷款,而被称为“穷人银行家”,又因他所倡导的小额信贷业务在全球帮助数百万人口脱贫,而被授予了2006的诺贝尔和平奖。据此回答24题。
24、尤努斯博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体现了()
A.和平是人类时代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B.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C.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D.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25、2007年9月,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讨论了气候变化和清洁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支持多哈回合谈判、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新成员等议题,胡锦涛主席表示中国政府将积极参与上述活动。我国的态度表明()①深化我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③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④我国与各成员国建立长期睦邻友好关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二、非选择题
2007年6月4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大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公布。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参加了关于气候变化的巴厘岛会议,并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对经济、社会建设有重大意义。
26、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国家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2008年5月6日至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友好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0几年来第一次访问日本,胡锦涛广泛接触日本各界人士,从日本天皇、首相、到企业界和普通的日本民众。胡锦涛主席的暖春之旅取得了圆满成功,中日签署了关于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政治声明,访问推动了中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亚洲的和平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
从破冰到融冰,从迎春到暖春,中日关系的回暖令世界瞩目。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已获得作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地位,能够为亚洲及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中日两国在经济上互补性强,已经达到彼此不可或缺的地步。虽然中日之间尚存分歧,但只要彼此理解,相互尊重,两国关系必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7、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中日关系回暖的原因是什么?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内容?
高三政治综合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D D A C C6—10 A B AB C11—15 C C A C A 16—20 D D B B B21—25 B C D B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6、(1)国家要履行经济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2)国家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节能减排,保护全球气候。
(3)国家要履行对外职能,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
(4)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根据生态文明要求,完善相应的国家机构。
27、(1)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中日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是其合作的基础。
7.国学常识在中学政治课上的运用 篇七
一、教育视角下的国学教育意义
国学教育是个体自我塑造的一个过程,它关注传统文化对性格的熏陶和习惯养成的作用, 其作为载体,来润化个体心灵,激发个体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建构自身精神的热情。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含有中国传统多个思想流派的内容,如儒家的《论语》、《中庸》、《大学》和《孟子》;道家的《庄子》和《老子》;墨家的《墨子》等,将这些古代的精华,运用现代教学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与其说这样是为了使传统文化得到保存,但其最终还是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二、国学与政治课堂结合的必要性
1.政治课教学的现状
表面上看政治课在课堂上确实受到了学生的重视,但不能回避的是,这些都是迫于高考的,而被逼学习的,其实政治课是一门不被欢迎的课,很多学生对它都没有多大兴趣。深刻剖析学生对政治学习兴趣不高、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我们发现,政治课对学生知识(智力)功能和培养能力的价值无可厚非,但是其在德育和其他方面的作用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同。
2.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因此政治课堂的构建,应该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必然要求。政治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的指导,启发学生对现实生活情境创设激情,使学生通过对身边人和身边事的关心,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新课程标准对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个“三位一体”的建构,就是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中学政治课的综合性和生活性价值也必须得到认可并加以挖掘。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情况来看,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宗教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而且还涉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自然科学常识,以及文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3.国学常识的魅力所在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作为现在世界上唯一一种未遭中断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知识、思想及智慧和青春的活力独立于世。相比于西方其他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更注重修德和做人的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极其重要,一方面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也是当前教育理念和方式的一种反思;另一方面,这也是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的最好形式。
三、国学与政治课堂结合的途径
1.广用国学经典名句,扩充德育资源
翻开人教版《生活与哲学》模块教材,“名言”“探究”“相关链接”“综合探究”中都可以见到国学经典名句的身影,各类练习也经常出现以经典名句为载体,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P24、P29)“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2)P4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3)P49、P110)“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P11、P34、P77)诸如此类的教学资源散落在教材及各类教辅材料中,所以,教师在运用德育经典思想配合教学以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这些闪烁着古人智慧的句子正是对人类心灵的良好启迪,在政治课堂上,将之与相应的主题结合在一起,既能深化政治课的内涵,又能回避空洞的政治说教,如果能将这些经典名句背后的历史故事、人物传奇相结合,必然能产生深刻的教育效果。
2.借用诵读诗歌,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渗透
国学经典是无数先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文化,又是艺术;既深奥又通俗。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伤悲”, 《长歌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奋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唤起了人们的爱国心灵,李清照则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鼓舞学生的雄心壮志,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告诉青少年人格魅力的崇高等,这些都说明了诗文警句在德育教化中重要性。
8.高考政治备考:哲学常识答题技巧 篇八
1.世界是物质的,凡是题中出现思想、道德、精神、理论、真理、“三讲”、“双思”、“三观”等关键词,都符合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2.物质是运动的,凡是物质都与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运动是有规律的,凡是物质的运动都有其规律,违背规律必受惩罚。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凡是分析事物的左右关系,都符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5.事物是发展的,凡是分析事物的前后关系,都符合发展原理,核心是量变与质变。
6.事物是矛盾的,凡是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都符合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方法论上即一分为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7.认识过程的二次飞跃,凡是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实践与认识循环往复,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8.价值规律,凡是经济类问题都符合价值规律。
答题中常出现的失误:
1.审题不细。一是不能具体地分析情景材料,全面领会并把握它的基本内容,不善于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把握不住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的指向。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贴近、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不能满天撒网、空泛议论甚至不着边际地议论,时间花了不少,文字写得满满的,却没有多少有У哪谌荩质胱质薰兀木砝鲜Σ换嵋蛭透阃榉值摹?/p>
2.理论无法说明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考生“运用”能力较差,主要表现:①答非所问,盲目地套用教材中的知识点,瞎写一气。②笼统回答,泛泛地说些道理,不能切题,缺少实质性的认识和分析。③机械、死板地写几个定义式的句子,不会拿这个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去灵活说明应回答的问题。④片面性,不能作全面、完整的回答。
3.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分析答卷可以看出考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中的知识不熟悉;二是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有的考生不重视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复习,在考试时单凭自己的“感觉”去回答问题难得高分。政治答题是要遵循一定规则的。
9.高中政治常识 篇九
1、“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综合国力是否增强 B.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C.精神面貌是否得到根本改变 D.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坚持党的阶级性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D.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B.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D.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效率 B.公平C.和谐 D.发展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表明中国共产党()。①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②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④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上海中公金融人解析
1.D。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决定着综合国力是否增强、精神面貌是否得到根本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所以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并处于核心地位。
2.D。这是2003年胡锦涛“七一”讲话的标准提法。坚持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都不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利益,党不追求任何特殊利益,而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
3.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4.D。胡锦涛在《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
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不能体现出此意义,故排除②。故选C。
10.高中政治常识 篇十
《财政收入》一课中,对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使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介绍,并且是教学的重点。但是问题在于现在经济学界对于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有了共识: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有限。政府的财政已经不是过去简单的财政而变为“公共财政”,财政的重点转移到了政府的转移支付上了。
经济学界公认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消费、出口、投资三个方面,俗称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的投资资金全部来源于储蓄,也就是投资等于储蓄,用公式表示为:
Y=C+S+X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消费,S表示储蓄,X表示出口。
如果考虑到政府通过税收或者发行国债筹集资金,用于国家的日常管理,则公式变为:
Y=C+S+X+G G代表政府购买,当然包括政府投资。
如前面所述,政府购买的资金都是从企业与居民的消费和投资中以税收和国债的方式获得的,没有从总量上增加国民收入。
经济学家就消费、出口、投资对经济的刺激进行了量化研究,发现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用之比为4:2:1,也就是说,同样数量的消费、出口、投资所带动的国民收入增长的数量之比为4:2:1,考虑到政府投资的挤出效用和成本,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比民间投资更小,政府投资不如民间投资效率高。这就是政府一度提出拉动内需即消费的理论原因。
综上所述,扩张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基本没有作用。这就是本届政府逐步淡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转而实行降税、农业直补等政策的理论根据。
二、 目前外资对中国有多大的作用
教材中提出“引进外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中国的高储蓄率和庞大的储蓄余额意味着有大量的富裕资金,中国并不缺乏资金,这时引进外资的作用是什么?外资为什么还会大量涌入中国?从中学教材中无法得到答案。
两缺口理论是经典的理论解释。在宏观经济学中,储蓄S=投资I,即储蓄能够顺利地转化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但国内资源不足以支持理想的增长速度时,出现了S<I缺口,引进外部资源弥补这些缺口便成为必要。
从国民经济的基本恒等式总收入等于总供给可以得出:总供给=C+S+T+M(C为消费,S为储蓄,T为税收,M为进口),总需求=C+I+G+X(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X为出口),若税收等于政府收支,即T=G,则有:S+M=I+X或I-S=M-X。I-S是投资与储蓄差额,为储蓄缺口;M-X为进口与出口的差额,是外汇缺口。由于储蓄、投资、进口、出口都是独立的变量,进行调节的目的是使上述公式平衡。该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它可以提高一国的出口能力,出现高收入、高储蓄的良性循环,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国内的经济结构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引进外部资源的要求,注意发挥政府在调控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两个缺口,一个是储蓄缺口,这是由于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持投资,形成投资约束,影响经济发展;另一个是外汇缺口,这是因为出口收入小于进口支出,有限的外汇不足以支付维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进口,形成外汇约束,阻碍了国内生产和进出口。
两缺口模型从理论上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来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必要性。为了维持经济一定的增长速度,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差额(储备超额)同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差额(外汇差额)必须保持平衡。由于投资、储备、进口、出口都是独立可变的,因此,这两个缺口不一定能平衡。为使其达到平衡,可以有两种调节方法。一种是不利用外资的方法:当国内储备缺口大于外汇缺口时,就必须压缩投资或增加储蓄;当外汇缺口大于储备缺口时,就必须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按这种方法,除非有可能增加储备和出口,否则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减慢。另一种方法是在缺口以外寻找资金,这就是利用外部资源。例如,利用外资进口机器设备,进口暂时不用出口来抵付,也不需要国内的储蓄来弥补。可见,利用外资可以同时弥补两个缺口,既可以满足投资需要,又可以减轻支付进口费用的压力,从而保证经济的增长。外资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瓶颈”问题。
但是现在的中国形势大不相同,流动性泛滥,S>I, M>X,根本不缺少资金,也就是说,从经济上说引进外资已经没有必要,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引进外资就意味着贱卖中国财富。
三、 加息对市场有何影响
通常我们按照教材给学生讲解的是加息时要卖出股票,增加储蓄和债券投资。但是近几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这是错误的。
首先要分析政府加息的原因。政府加息是为了熨平经济周期,而不是简单的让经济冷却,政府调整利率水平是让经济增长经常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也就是说,政府判断经济有过热的趋势的时候,加息是为了适当降低经济增长水平,也就是说,加息的时候经济增长处于加速阶段,并且还会继续增长。而经济增长出现减慢或停滞甚至倒退的时候,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才使用降息的手段,而此时经济通常已经开始衰退了,并且还会继续衰退。。
从市场主体看。企业在经济上升时期,由于利润率提高,所以纷纷增加投资,以期获得更多的收益。提高利率后,企业的融资成本会有一定的上升,但是,并不会因此停止投资。因为原来的投资如果不进行追加投入的话,就会血本无归,经济学上叫做沉没成本,因而大部分的企业会选择继续投资,最多是缩减规模。因此政府政策不会立即显效,通常会有1~3月的时滞效应。并且为了避免对企业产生过大的影响和冲击,政府调整利率水平时都是小幅度的连续调整。
再从市场看,经济增长时期需求比较旺盛,一般表现为价格的不断攀升。企业因为加息而提高的成本,由于市场处于增长期,市场价格是看涨的,厂家可以通过小幅提高价格将提高的成本转嫁出去。因而,企业通常不会因为小幅度的加息而改变原来的策略。
在加息周期时,经济增长,市场比较繁荣,市场交易的数量和速度都比平常快,价格一般会不同程度上涨,市场的效率提高,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就会降低,加息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被高效率所抵消。因为只有经济增长时,政府才会加息,所以加息周期内人们对未来一般会有良好的预期,投资和需求都会不断增长。
一言以蔽之:在加息周期内,企业的利润水平是不断上升的,而企业的利润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其股票价格,所以其股票价格也是不断上升的。近年来我国的股市与债券市场实际运行情况已经证实了这一理论。
所以正确的操作是:加息时增加股票投资,减少储蓄和债券投资。
四、 GDP能否衡量一国的经济水平
教材中强调GDP指标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GDP是一年当中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和,英文可以表述为Made in China。GNP是一年当中本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可以用英文表达为 Made by China。GDP属于生产性指标,而GNP是一个不纯粹的收入性指标,因此一些国家已经将GNP改称为GNI(国民总收入)。GDP虽然有引进来的开放性因素,但GNP不仅包括引进来还包括走出去的因素。
发达国家作为资本输出国,GNP的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而发展中国家正相反,GDP增长大大高于GNP。GDP与GNP之间发达国家更看重的是GNP,但却用GDP作为衡量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标准。这里,发达国家利用所谓的国际统一的GDP指标,有意无意地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数据,人为地压低了发达国家的经济数据。
我们用虚高的GDP指标仅仅使学生盲目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却丧失了民族危机意识。
五、 顺差是不是好事
教材中明确提出贸易顺差对国家有利,而贸易逆差对国家有害。但是为什么在贸易和资本两个项目上二十年来都是逆差的美国,至今是世界经济最强国。
下面的表格最可以让大家了解顺差、逆差转变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贸易平衡是从逆差发展到顺差最后再到逆差,是一个引进工业然后将工业再转移出去的过程,一个国家发展的最高水平不是贸易顺差而是逆差。所以我国贸易顺差仅仅是摆脱贫困,刚刚走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第三的台阶,并不值得夸耀,更谈不上有利于国家发展。
以上几点是现行教材与教学中与实际生活存在明显差异的地方,考试时有标准答案,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答题,但是实际生活中这个标准答案却是错误的。如果学生按照教材中的观点答题仅仅获来了分数,理财仅仅损失的是个人的财富,但是对整个教育界来说,损失的却是我们的学生和我们的未来。
时事改变,我们的教材和教学更要及时改变。
11.高中政治常识 篇十一
(四)高二政治备课组
张锦成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我国的国家机构
【学习目标与提示】①弄清国家机构含义及其国家机关的划分
②分析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与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③分清我国中央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说明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学习内容导引】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1、国家机构
(1)国家机构的含义
国家机构,是一国统治者为了有效行使国家权力,实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
(2)国家机构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构成
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从纵向看它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
(3)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之间的关系。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本质上是一国统治阶级实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因此,国家机构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实施者。国家机构的这一阶级性具体体现在,国家机构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要求制定社会行为规范,处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开展对外效活动。(4)国家机构和国家职能的关系
国家机构的设置主要是由国家职能决定的。国家为保证其职能的实施,必须设置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各种国家机构。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实施的物质载体。国家机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发展。
2、国家机构组织体系 1)国家元首。(板书)
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这就是说国家元首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就是有权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机关,立法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通常是指议会或国会。
(3)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管理一词是指一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和活动,一般具有指挥与执行两层意思。而负责行政管理的机关就叫行政机关。如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那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通常也称为政府。
(4)司法机关。(5)暴力机关。
含义:它是国家机构中的特殊组成部门,包括国家的常备军、警察、监狱等暴力设施。国家机构的基本特征;
1)国家机构具有阶级性——统治阶级行使权力。
它既是统治阶级行使政治权力实施政治统治的工具,又可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以维护统治阶级整个阶级的利益。
2)国家机构具有严密的组织性——组织体系。
国家机构是由特定的职位和人员组成的统一整体,它的设置和运行都遵循特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程序,要求国家机关各部门彼此互相配合。
3)国家机构具有强制性——暴力机关、司法机关。
它有权制定、颁布、执行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法令并以国家暴力机关 为后盾,确保统治阶级贯彻实施自己的各项意图。
我国的国家机构
1、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1)我国国家机构是适应我国国家职能而设置的。(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略)
(3)我国国家机构的分类。
2、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国家主席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作为行政管理机关,负责组织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大方面工作。(4)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
(5)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6)中央军事委员人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我 国国 家 机 构 的 组 织 和 活 动 原 则 【学习目标与提示】
识记: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
理解:民主集中制及主要表现、对人民负责原则及主要表现、依法治国的全面理解; 【学习内容导引】
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宪法的规定告诉我们,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一项最基本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说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实现民主的必要条件。只有在民主基础上才能进行正确的集中,只有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才能有正确的方向。民主集中制的内容(略)
2、对人民负责原则
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要求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治国的原则 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的人民群众;第二,领导:中国共产党;第三,怎样做;这里必须搞清两组概念:人治与法治;法制与法治。
法治: 基础不同 :人治——独裁与专断
法治——民主
特点不同 :人治——随意性、多变化、导致社会不稳定
法治——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保证社会稳定发展
体现原则不同: 人治——不平等
法治——平等
法制与法治: 法制一般指静态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 ; 法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立法、执法等诸多环节
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1、在1979-1996年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 问题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5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①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立 法机构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地健 全和完善④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是国家的立法机关⑤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 提条件()
A、②③④
B、①④
C、①④⑤
D、①③⑤
2、我国的国家机构按其类别,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国家权力机关②国家行政机关
③国家外交机关④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⑤国家安全机关⑥国家军事机关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3、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的:①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最高国家行政机关③最高
政党机关④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我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主席。国家主席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国家主席()
A、可以单独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B、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C、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行使职权
D、拥有最高行政权
5、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居
于最高地位②我国中央国家机构都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③我国
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或间接创建和决定的④人民
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6、在全国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实行()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对人民负责原则
C、依法治国原则
D、以德治国原则 7、1999年1月5日,海关总署走私犯侦查局的揭牌暨首次授予缉私警察警衔仪式在海关总署隆重举行。由此,我国专门打击走私犯罪的执行队伍——海关缉私警察队伍正式成立。这表明()
A、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仍然普遍存在B、必须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C、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D、海关缉私警察队伍是重要的司法机关
8、据统计,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和有关法律的决定300多件,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5300多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已初具规模,因此可知()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B、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C、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D、依法制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9、2002年,我国将增发1500亿元国债一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决定的。这一事实说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 C、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代行其全部职权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先行使决定和规定国家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的职权 10、1999年7月1日开始的全国公安机关追捕在逃人员专项斗争取得了辉煌战果。“追逃”专项斗争属于我国国家政权机关行使()
A、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B、协调人民内部关系和利益的职能
C、依法打击国内敌对分子破坏活动的职能
D、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以下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机关履行国家职能的有()A、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主持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B、中共中央召开党的十六大
C、国家主席应邀出席东盟地区首脑会议
D、北京市人民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卫生城市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有权组织建立并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由它组织建立并监督的国家机关有
A、国务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中国人民政协
D、最高人民检察院 3、2000年6月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江苏省射阳县32户农民被假农药“三环唑”坑了。一年血本无归,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农民集体上访。县政府获悉后,立即组织力量调查,并动员32户农民起诉,以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日前,原被告双方同意庭外调解,假农药经营者向农民赔偿巨额损失。对上述政府行为的正确理解是()
A、政府即便是“为民作主”,也要依法进行 B、政府帮助农民打官司超越了其职能的范围 C、政府既不推诿敷衍,也不大包大揽
D、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各级政府和官员都要率先垂范
4、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县、乡政府机构重叠和人浮于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国务院决定把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列为2001年改革的首要任务。这说明()
A、政治具有相对独立性
B、政治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 C、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是经济改革的必然要求 D、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有利于经济改革的深入 5、2000年9月15日至10月1日,第27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我国运动员不畏艰难,团结拼搏、顽强进取,共获得28枚金牌、16枚银牌、15枚铜牌,以第三的身份首次进入奥运第一集团,取得我国参加奥运会成绩的重大突破。我国政府组团参加第27届奥运会()
A、是国家权力机关履行的职能
B、属于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C、属于国家的交往职能
D、决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三、简答题:
1、结合我国的国家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加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2、中共十四大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党在全国执政之后把这种制度运用于建设,在国家机构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要在国家机构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1995年全国高考题)
四、辨析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就是减少机构; 减少机构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高三政治常识教学案一体化设计
(四)答案
一、单选题
二、不定项
三、简答题:
1、(1)我国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
民行使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
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廉洁自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3)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检察院要加强执法监
督。
(4)依法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国家对侵害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行为要依法制裁。
2、(1)①在人民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上,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分)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其它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分)
③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2分)(2)实行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并反映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法律、法规(若答方针和政策亦可给分);(2分)有利于实现正确的集中,保证民主的正确方向,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人民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2分)
四、辨析题:
(1)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目前,我国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
效率低下。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机构必须进行改革。(2)认为“政府机构改革,就是减少机构”是片面的,精减机构,减员增效是政府机
构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但不是唯一任务。精减机构主要是精减那些直接管理经济的部门,而宏观调控和执行监督的部门则需加强。
(3)认为“减少机构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不妥当的。国家机构的设置是由国家
职能决定的,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只有国家机构的设置能够最有效地行使国家职
【高中政治常识】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政治常识)12-19
高中政治常识原理11-02
高中政治大纲06-25
高中政治详细教案08-22
高中政治会考真题11-01
高中政治学科特点12-19
高中学考政治06-09
高中政治如何提高效率06-23
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08-15
高中政治必修四答题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