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主编寄语

2024-07-18

创刊主编寄语(精选4篇)

1.创刊主编寄语 篇一

日益严峻的能源供应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引起了各国对于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使用方式的深刻反思。可再生能源以其清洁、低碳、可持续的特点, 在各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其中, 风能与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技术较成熟、可靠性较高、可较大规模利用等特点, 近年来发展很快并逐步在能源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至2010年底, 全球风电与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约200GW与40GW。

近年来, 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引人瞩目。中国在甘肃酒泉、新疆哈密、河北、吉林、内蒙古东部、内蒙古西部、江苏、山东等风能资源丰富地区, 开展了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2010年中国已经超越美国, 成为世界上风电规模最大的国家。即将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 2015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90GW至100GW, 光伏发电达到10GW的目标。

充分消纳可再生能源, 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随机性和波动性是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间歇式可再生能源的共性, 也是制约间歇式能源充分利用的瓶颈之一。探索大规模间歇式能源并网带来的消纳难题, 研究有效的解决途径, 包括合理规划、并网技术、调度方法、补偿手段、市场模式、政策建议等, 成为当前阶段中国乃至全球电力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

国际上众多研究机构围绕间歇式能源的消纳开展了大量研究。中国2011年启动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先进能源技术领域的重大项目“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 (一期) ”中, 设立了多个与间歇式能源相关的研究课题, 其中课题2011AA05A101“间歇式能源发电多时空尺度调度系统研究与开发”中, 专门提出了“形成间歇式能源大区域消纳的框架体系及系统方案”的目标。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敏锐地抓住这一研究热点, 提出了围绕“间歇式能源消纳”进行专题讨论的策划方案, 本人非常荣幸地受邀担任此次特别策划专刊的特约主编。本期专刊采取约稿与征稿相结合的方式, 汇总了23篇论文, 以学术论文组的形式, 讨论解决中国大规模间歇式能源消纳问题的方法、途径与机制。专刊以国内论文为主, 同时兼顾国外 (美国、欧洲、日本等) 的动向, 以中英文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展示国内外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根据中国目前的发展情况, 专刊注重征集了来自国内多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论文, 同时兼顾风电 (含陆上风电、海上风电) 与光伏发电的研究。专刊论文来源广泛, 涵盖了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电力企业等。

专刊论文涵盖了国外先进经验、可再生能源政策思考、间歇式能源电站侧关键技术、间歇式能源系统级规划方法、间歇式能源系统级调度决策关键技术等多个方面。

(一) 国外先进经验

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以及电动汽车等新技术为消纳大规模间歇式能源提供了良好契机与技术条件。美国Virginia Tech的Saifur RAHMAN教授等人的论文介绍了美国大规模风电集中接入的现状、发展目标以及相关激励政策, 分析了风电大规模接入对系统净负荷的影响, 介绍了几种大规模储能设备的发展情况, 研究了利用大规模储能设备消纳大规模风电的效果。丹麦科技大学 (DTU) 及RisDTU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的Yi DING副教授等人的论文分析了欧洲可再生能源的政策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阐述了智能电网技术在欧洲消纳大规模间歇式能源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研究进展, 并具体分析了丹麦的研究动态及其领先技术。日本早稻田大学Ryuichi YOKOYAMA教授等人的论文研究了利用电动汽车消纳家用光伏发电的可行性, 研究表明, 电动汽车合理的充放电控制可以平抑家用光伏发电与家用负荷的波动, 能够提高家用光伏发电的利用率。

(二) 可再生能源政策思考

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是促进间歇式能源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任东明主任的论文阐述了中国将要实施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对配额制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界定, 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案, 同时, 对配额制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清洁能源发电研究所朱凌志副总工程师等人的论文从系统调峰调频、无功电压管理、风电功率预测、低电压穿越等角度对中国风电消纳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规划建设、完善政策标准制定、加强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三) 间歇式能源电站侧关键技术

减少间歇式能源电站侧机组故障、加强电源侧并网能力是充分利用间歇式能源的前提。东北电力大学穆钢教授等人的论文分析了双馈风电机群在接近满载状态下发生连锁脱网事故的机理, 利用仿真计算研究了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电网电压陷落扰动、风电机组Crowbar保护定值等因素在连锁脱网事件中的作用, 提出了降低此类连锁脱网事故风险的技术措施建议。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李丹主任等人的论文结合京津唐电网实例, 分析了风电机组脱网的原因, 归纳了风电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抑制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的有关技术与管理对策。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网稳定控制技术研究所薛峰副所长等人的论文探讨了大规模间歇式能源发电并网的集群协调控制策略, 设计了集群协调控制平台的整体功能结构, 阐述了控制平台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从多个角度阐述了集群协调控制的基本思想。

(四) 间歇式能源系统级规划方法

在电力系统规划中超前考虑间歇式能源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将极大地提高其消纳能力, 包括长期统计规律分析、电源规划、电网规划、市场模式等。清华大学徐乾耀及广东电网公司樊扬等人合作完成的论文研究了海上风电出力特性及其消纳问题, 利用实际数据与运行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海上风电的出力特性, 并将其与陆上风电出力特性进行了对比。江苏省电力公司张谦等人的论文利用概率化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江苏省消纳大规模风电的最优电源结构, 通过多方案对比得到风电、核电与抽水蓄能容量配比灵敏度, 并根据过江断面容量规划分析了江苏省电源的合理布局。天津大学余贻鑫院士等人的论文探讨了利用启发式优化算法求解大规模风电接入下的输电网规划模型, 降低了包含随机性和非线性的输电网扩展规划问题的求解难度。浙江大学文福拴教授等人的论文研究了含风电机组的输电系统规划问题, 构造了计及支路潮流越限概率、支路停运概率以及潮流概率裕度的输电系统风险控制规划模型。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所王伟胜所长等人的论文研究了综合考虑调峰约束和电网输送能力约束的风电电量消纳评估方法, 利用水平年的规划数据对比了两相邻省份未来多种场景下风电电量消纳能力, 提出了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措施与建议。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汪宁渤主任等人的论文探讨了酒泉风电的跨省跨区消纳问题, 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跨区消纳模式, 得到了近期酒泉风电最可行的外送方式为风光水火联合打捆外送的结论, 同时提出了促进大规模风电输送及消纳的政策性建议。

(五) 间歇式能源系统级调度决策关键技术

灵活的调度机制与控制方法是消纳大规模间歇式能源的核心, 包括特性分析、日前调度、实时调度等。内蒙古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王小海主任等人的论文结合实际数据分析了内蒙古电网风电的出力特性, 对风光互补、风火打捆以及全额收购的有关概念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消纳内蒙古大规模风电需要解决的问题。大连理工大学李卫东教授等人的论文探讨了水电与风电联合调峰运行策略, 提出通过协调风电与水电的调度方式来平抑风电的日间波动性, 并以月度为决策周期、以周为时间间隔进行滚动决策, 为中短期调度运行计划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华北电力大学张粒子教授等人的论文比较了大规模风电接入后不同调度模式的经济性, 构建了弃风量最小和能耗最小2种优化调度模型, 提出了多个评价调度方案经济性的指标, 得出了能耗最小调度模式的系统运行经济性优于弃风量最小调度模式的结论。清华大学鲁宗相副教授等人的论文针对风火互济电网的日前发电调度, 深入讨论了CO2价格、不同风电接入水平对调度结果的影响, 认为优先调度风电但允许少量弃风的调度模式将显著提高中国风火互补电网的整体效益, 优于全额接纳风电模式。哈尔滨工业大学于继来教授等人的论文研究了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日前调度计划问题, 建立了计及风电功率间歇波动引起系统备用不足风险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 将原问题分解为经济发电和旋转备用2个混合优化子问题, 采用分解交替迭代求解策略求解。武汉大学孙元章教授等人的论文研究了考虑风电预测误差的静态经济调度等微增率准则, 推导了考虑弃风惩罚、备用价格以及排污费用等因素的静态经济调度最优性条件, 为研究各种因素对风电计划出力、污染排放和系统运行成本的影响提供了新的途径。山东大学王洪涛教授等人的论文提出在调度计划中考虑风电出力及其预测误差带, 根据最新的预测信息对之前制定的调度计划进行调整, 以逐步提高剩余时段调度计划的准确性, 为消纳大规模风电的日前与日内调度问题提供了思路。清华大学吴文传副教授等人的论文提出了消纳风电的发电计划在线滚动调度模型, 提出了一种逆向递推的改进动态优化算法, 使算法能够高效求解以满足滚动调度的在线应用需求。华中科技大学张步涵教授等人的论文以消纳风电最大化和火电机组一次能源消耗最小化为双重目标, 建立了电力系统实时调度模型, 为消纳大规模风电的实时调度提供了思路。

本期专刊希望集成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间歇式能源消纳问题的研究成果与经验, 以期为中国大规模间歇式能源的跨省跨区消纳提供理论、方法、技术、机制、政策方面的支持、借鉴与参考。因此, 我们在稿件组织方面, 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与交锋。我们也欣喜地看到, 许多专家在论文中就合理弃风、风光互补、风火打捆、补偿机制、风电场控制等热点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有些观点甚至截然不同, 这种讨论是很有意义的。希望本期专刊对于未来若干年在间歇式能源消纳问题方面的研究起到引领作用, 为中国消纳大规模间歇式能源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参考。

衷心感谢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本专刊的大力支持, 将您的最新研究成果贡献给本期专刊。感谢《电力系统自动化》主编薛禹胜院士和编辑们所做的大量而细致的工作。清华大学博士生张宁在专刊出版过程中给予我许多协助,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创刊100期寄语 篇二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又是奥运年。然而,这个本应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年份,却因为一个又一个考验变得如此漫长而艰辛——雪灾,疫情,地震,暴雨……“多难兴邦”——我们愿意相信2008年将会成为一个新起点。在未来的日子,无论什么时候回望,我们都不会忘记2008这一年。就在这一年,我们迎来了创刊第100期。

回首走过的八年历程,正是中国经济爆发式增长的八年。GDP从2000年的89468.1亿元增至2007年的246619亿元,年平均增幅都在8%以上。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在加速,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也在加速: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2005年,农业税废止;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2007年,《物权法》出台……

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也不容忽视。八年间,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许多深层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在金融、电信、航空、石油、铁路、电力等垄断领域,腐败事件一再发生;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太湖流域蓝藻泛滥;卫生、医疗改革至今未有突破;房市、股市阴晴不定;眼下,通胀势头又猛烈袭来……

当我们开始梳理走过的这八年时,我们犯难了。版面有限,时间有限,我们该从哪里下笔?更何况就算时间充裕,就算拿出整本杂志的版面,我们也肯定说不清楚这八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起起伏伏。于是,我们放弃了,放弃了做“高、大、全”式的回顾。

经济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经济生活中每一个“个体”的活跃度,包括企业家和企业家背后的企业,以及他们所生存的行业。他们是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微观和缩影。他们是跳跃在中国经济五线谱上的一个个活跃音符,与中国经济主旋律一起奏鸣和轰响。

关注他们,就是关注中国经济。关注中国经济,必然要关注他们。

企业和企业人,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昨天是,今天是,明天依然是。

正是在这样的关注过程中,我们逐渐成长。我们的成长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依托于每一个企业、每一位企业人的信任,归功于每一位读者的肯定。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心存感激。

也許是机缘巧合,就在本期杂志行将付梓之际,我们收到了一封特殊的读者来信。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六页纸。读者名叫吴红斌,是一名服刑人员。他辗转从狱友处得到了一本《新财经》,看后觉得收获很大。他在信中写道:“我以后不一定会再看到《新财经》杂志了,祝《新财经》越办越好。像你们这样的刊物,要及时把社会观点反馈给相关决策单位……”当这封信在编辑部传阅后,大家都很感动。我们将尽快与吴红斌所在监狱的管理人员联系,争取把每一期《新财经》递到他的手里。我们不知道他因何服刑,希望他早日走出高墙,重获新生。

读罢这封来信,除了感动,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份责任。

作为财经类媒体,我们试图做一个中国、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关注者和发现者,忠实记录下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变革时代和历史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不敢懈怠,带着朋友们的信任和我们的责任,一起前行。

2008年,《新财经》跨入第九个年头;100期,也是一个转折点。

3.创刊主编寄语 篇三

1997年主编寄语

1998年新年献辞: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1999年新年致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2000年新年致辞: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爱得深沉2001年新年献词:愿新年的阳光照亮你的梦想2002年新年献词:走在中国的大地上2003年新年致辞:‚全面小康‛与‚公正社会‛2004年新年致辞:这梦想,不休不止2005年新年献词:站在民意的泥土上2006年新年致辞: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2007年新年致辞:从今天起,我们更要彼此珍惜2007年年终寄语:常人的悲欢,常识的力量

2008年新年献辞:愿自由开放的旗臶高高飘扬 2009年新年献词: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2010年新年献词: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这是你能决定的生活 2011年主编寄语: 让每个中国人都金贵起来

1997年主编寄语

岁末,有一种特别的牵挂,缠绕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牵挂的人,就是千万个陌生的‚你‛。

回望一道走过的1997,我们共同经历了多少大事:‚万众送小平‛的啜泣犹在耳边低回;‚香港回归夜‛的焰火还在眼前闪耀;党的十五大响鼓重捶声震寰宇;三峡‚世纪梦‛牵动亿人的心……

日子在交织着泪水和欢笑中匆匆流逝,日子也在交织着担忧和希望中匆匆走来。无论这日子曾经多么地不平常,走进寻常百姓家,它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平平常常的日子,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哪怕是弱小者的生存,也和‚强‛字分不开。活着,就意味着‚生‛之顽强。

读者也许还记得,‚芳草地‛曾经登过一篇《深秋的北风》:在北京的大风天里,一个下岗男人坚守街头卖他的梨,妻儿来了,苦劝不回,他说,他要为这个家担负起一种责任。我们自以为饱经沧桑,阅透了人生,心早已磨出厚茧,可是,一篇朴素的文章,一段质朴的对话,一个感人的细节,仍足以令我们鼻子发酸,心头发烫。我想起了一位女作家十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你的心并不是粗砺荒漠的一片,那光明的一隅,会永远充满了温情地留给世上无助的弱者。‛

当弱者努力摆脱无助让自己站得更直时,我们的心又何止充满温情。我们把永远的尊敬留给他们。

走过1997,我们有梦圆的欢欣,也有梦碎的痛苦,而执著于梦想的追求,使我们天涯咫尺,息息相通。

就在几天前,一位读者给编辑部写来了他亲历的一件事:在湛江开往海口的轮船上,百无聊赖的他买下一份《南方周末》,尚未读完,就已经泪流满面。他把报纸递给了正在甲板上追逐嬉闹的一群素不识的少年,少年们看完报纸,也如塑像一般陷入了沉思。深深地打动了这一群人的,是老榕的文章,那篇取自网络、感动过无数人的《大连金州没有眼泪》。当轮船靠岸,各自东西,少年们也许很快就淡忘了这不期然而至的邂逅,但是,在甲板上触动他们沉思的东西不会湮没。中国足球梦碎金洲的夜晚,也许是老榕儿子10岁的生命历程中最寒冷的一夜,但就在那寒冷之夜的第二天早晨,孩子幼小的心灵已经开始照耀着一种特殊的阳光,那就是理想和希望。我们无法想象没有理想没有希望的日子,就如同我们无法想象没有阳光的日子一样。正因为有了阳光赋予生命的作用,地球才没有变成石头。

莎士比亚告诉过我们:‚草木是靠着上天的雨露滋长的,但是它们也敢仰望穹苍。‛而在穹苍之上,‚同一个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我们的草屋。‛迎着新年初升的太阳,陌生的朋友,我们同行。

希望从来也不抛弃弱者。希望就是我们自己。

1998年新年献辞: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迎着新年初升的太阳,让我们轻轻地作个道别,说一声:‚再见,一九九八。‛

回望逝去的365个日夜,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记者‛。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现场目击了朔州假酒荼毒生灵的惨祸;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奋力传递了昆明‚铲除恶霸‛的呼喊;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仔细观察了中国电信反垄断的艰难进程;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忠实记录了亿万军民战胜世纪洪水的巨大勇气和抗争精神 ……

有人说,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也有人说,履行一项职责时总会感到是在还债,因为它决不会令我们自己非常满意。

记者所履行的职责,何尝不是对公众的一种‚还债‛—— 他要告诉人们世界上发生的新闻,他还要告诉人们新闻背后的真相。

对于这样一项职责,我们当然时时力有不逮,但我们愿意为此而竭尽全力。

植物的生命要靠它的绿叶显示,新闻的生命要用它的真实担保。面对世俗的力量,尽管生命有时也会显得脆弱,尽管我们也不都总是那么坚强,但是,我们决不苟且于虚伪和庸俗,决不。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踏的东西。

读者也许还记得伐木工人的最后一个劳模吧。为了寻找他,以便寻找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真相,我们的记者排除了‚报喜不报忧‛的地方干扰,翻山越岭,穿过一个又一个伐木点,终于找到了生病住院的主人公,这位老伐木工发自内心的忏悔,为‚寻找长江的伤口‛留下了最真实的言说和最切肤的痛。

我们的许多报道,就是不断发现和不断寻找的结果。记者的眼睛不仅仅为发现事实寻找真相而睁开,记者的眼睛也常常被真情打动,而轻轻闭上。

在东北灾区,滔滔洪水已退,漫漫严冬将临,迎着刺骨的寒风,一位大嫂对我们的记者悠悠地说了一句:‚我们需要什么?太多了,国家哪帮得过来,今年灾情这么普遍,自己苦点都没啥……‛言者毫不经意的话语,却令闻者心头一热,久久为之发烫。

面对如此重灾巨创,柔弱之躯内蕴藏的宽厚与善良,谁说不是一种坚强?也正是人民所固有的善良和坚强,唤起我们一种不可摧毁的希望。也只有那些曾抱住几块脆弱的木板,在狂风暴雨的急流中颠簸过的人,才能体会到一个晴朗的天空是多么的可贵。

告别一九九八,回访我们报道过的新闻,作恶多端的孙小果终于被一审判处死刑,身心俱疲的改革者董阳终于在他乡找到知音,而中国电信也终于开始降低消费者们抱怨已久的不合理收费……这就是世道人心。

是的,希望从来也不抛弃弱者。希望就是我们自己

1999年新年致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作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因为有你,才有我们。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2000年新年致辞: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这是千载一遇的时刻,百年的更迭,千年的交替,都将汇于同一个瞬间。为了欢呼新世纪的太阳照临地球,全世界的人们都在翘首以待......这又是岁末平常的一天。这是我们第829次和你见面。面对着即将远去的一个世纪,面对着就要开启的新千年之门,也许,我们真的该来一次“世纪之旅 ”,就像聪明的同行已经去做的那样———派记者去新西兰,去那个2000年第一缕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或者去五大洲,去感受不同肤色的人们异域狂欢的情状?

“世纪之旅”?千年等一回呵,为什么不呢?

15名记者受命出发了。他们脚步匆匆,他们意绪绵绵。他们要去的地方其实都不陌生,每个人却又分明都有一点惴惴然。是呵,“近乡情更怯”,处在百年之交、千年之交的故乡,你别来无恙否?

这就是我们献给读者的一次世纪末特别的旅行————“记者回家乡”。一群难得在故乡转悠的人,有人甚至对那片土地已睽违多时。他们终年的奔波行走,总是在寻找他乡的故事;他们的爱和恨,也更多地倾注在别的地方。家乡,成了每个人心灵深处秘不示人的珍藏。

现在,就让他们小心翼翼地把珍藏打开吧———

那些版图上无甚出奇的所在;那些所在处平平常常的故人;那些故人里被岁月模糊了的面容;那些面容中被风霜蚀刻下的皱纹......这一切一切,都因为百年之交、千年之交的踏访和叩问,在我们的记者的笔下,变得异常生动、鲜明、隽永,历历在目,触手可及。

为什么我们总是眼里含着泪水?读完了这一组“记者回家乡”,也许,你会找到答案。而我们必须表达的,是我们对那片土地的敬意。

我们要向乡间的母亲致敬。她用一双小脚走过春夏秋冬,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才算丈量完所有的苦难。母亲,我们祝福你,因为你知道怎样把你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

我们要向天国的父亲致敬,他的在天之灵,冥冥之中依然向儿子散发出最质朴的光辉。即使刚刚承受了失去父亲的巨大创痛,在接到采访特大海难的任务时,儿子首先记起的,还是父亲常说的那句话:别为了自个的事耽误了公家的活。我们要向一位新婚的妻子致敬。就在新婚之夜,她的丈夫却匆匆登上颠簸的长途公共汽车,去采访令人撕心裂肺的海难事故现场,他这样做只有一个理由: “我是一个记者!”而她的理解和支持,正好成为他义无反顾的另外一个理由。

......2001年新年献词:愿新年的阳光照亮你的梦想

这是本报本年度最后一次和你见面。恭贺你的新年,祝福你的梦想。

时光匆匆,回望一年,是谁最长久地驻留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最深切地打动过你的心灵?从今年开始,我们将每年进行年度人物评选。每一次评选都是一次岁月的盘点,每一张选票都是一粒点燃梦想的燧石。

每一群人中都有英雄,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人们总是被那些风云际会的弄潮儿激励着,总是在对他们的指点评说中倾诉着自己的梦想与希望。

今年我们推出的十位候选人,涵盖了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读者在投票中指出,他们各有建树,难分高下。然而,也许正是在这样的评选中,我们更知道了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最基本的,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多元,什么是尽职守责,什么是同舟共济。

李昌平,一个并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新闻人物,凭着一个乡党委书记的良知与责任感打动了千千万万个读者的心。因为他直面百姓疾苦,求索改革之路;因为他行使了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官员的权利,向国务院领导坦荡陈言,从而引起高度重视,引发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人民对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者表达了深深的敬意,人民对改革寄予焦灼的期待。这是希望。有些读者投票时称‚李昌平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其实,这些投向良知与责任感的欢呼,何尝不是国家民族的希望?

同样以直面现实赢得人心的山西作家张平,多年来百折不回,秉笔直书,鞭挞司法腐败、吏治腐败和文化腐败。在这个寒冬,那个最初打动张平的身患肝癌却无钱买药,痛得将床边的墙砖抠掉三分之二的下岗工人是否还好?那些被他拜访过的付出太多而得到太少的工人是否已感到温暖?那些被他揭露的腐败官员是否已受到惩罚?人们赞扬张平不畏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而支撑张平的信念是:反腐败只能靠体制的改革与进步。

对外经济贸易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和他的同事们则正在为打开一条改革与进步的通道,也是实现大多数人的梦想的通道而努力,那就是让中国加入WTO,那就是让中国融入世界,进一步开放市场。‚必须通过体制改革走向市场经济,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永远不可能成为经济大国。‛几天前,龙永图在香港的一次演讲中说。不仅是经济,许许多多的梦想,民主与法制,公平与效率,都将在改革、开放中去实现。

这是一条经过历史选择的正确通道,但是并非坦途。十多年的谈判让多少志士呕心沥血,‚没什么精彩,很艰苦。‛龙永图说,‚我们必须忍辱负重,以中华民族的耐心和坚韧精神面对未来。‛

改革越到深水区越艰难,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锲而不舍。孙雯是一名成功者,也是一名失败者。众多读者把选票投给孙雯,或许更因为她的挫折她的艰辛,她在逆境中的风范。站在世界足球最光彩夺目的领奖台上,孙雯说,中国女子足球队成为世界强队的秘诀就是信心。这支球队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那种紧紧握住梦想,永不言败的精神。

紧紧握住你的梦想:也许你是一位企业家,你的梦想是柳传志的梦想;也许你是一位艺术家,你的梦想是王家卫的梦想;也许你是一位科学家,你的梦想是杨焕明的梦想。甚至,也许你的手中只有一柄锄头,你的肩上只有一条纤绳,你也有追求幸福和尊严的崇高权利,你的梦想、你的勇气、你的贡献也和他们同等重要。

我们下一次和你见面时,新年的阳光已打在你的脸上,它将照亮你的梦想。新年的阳光将照亮你的梦想,将照亮每一个和你一样善良、正直、互相关怀、默默奋斗的人的梦想,将照亮这个正在走向开放的国家、正在谋求发展的民族的梦想。

2002年新年献词: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间;雨露滴在你的胸膛,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我们与你在一起,我们的爱一如既往。

我们上路了,新闻在远方。你见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纸上;你见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路上。我们是观察者,我们是记录者,我们是报道者,我们执著地寻找真相。

当年,有些同行追逐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我们是农民的儿子,我们是工人的儿子,那里是我们的根,我们从我们的根部汲取力量。

在新世纪第一年的岁末,我们又兵分九路,走在中国的大地上。顺德、厚街、温州、利辛、武汉、宣汉、喀什、大同、沈阳,祖国的四面八方,各不同的内涵和外表,我们走近你,我们走进你,我们想看清你的模样,我们想叩问你的心房。我们倾听,我们观察,我们张开浑身的每一个毛孔,我们打开自己的每一个器官,我们感受,我们思考,我们记录,我们报道。你的笑脸,你的眼泪,你的焦虑,你的方言表达的你的梦想,对于我们,这一切是多么珍贵!

福建的成功路、四川的白鹿镇、河南的小常庄,这儿与那儿,久违了,一年一度,我们是第四次涉足。音容笑貌,多么熟悉,生老病死,几多沧桑。如此累积的记录,或者就是一部特殊的编年史。

年度人物寄托人们的理想。龙永图做了一个中国官员应该做的事,冯锦华显示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血性。他们做得多么漂亮!什么可贵?做应该做的事可贵!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追逐着新闻应有的理想。我们不敢说凡有新闻发生的地方,我们就在场————我们有太多的遗漏————但我们敢说,新闻总是牵动着我们的走向。南丹矿难的兄弟,我们钻到你哭泣的家乡,让事件剥去伪装,显露真相。千里追踪沙尘暴,戈壁滩里渗进了我们的鲜血,但我们习以为常,身上留下了风的形状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我们捉摸着大地的脉搏,我们关注着中国的动向。莫斯科的悬念,申奥,北京;五里河的欢腾,中国足球首次入围世界杯;多哈,中国入世,15年的长征,中国从此进入新天地,中国的未来可预期!土地流转,宪法司法化第一案,户籍改革,收容,中国当代社会阶层……你还记得这些词句吗?还有这些词句背后的事实?我们关注效率,也关注公平;我们赞美机遇,赞美可能;我们关注世事的变迁,我们赞美新的萌芽,那是中国未来的无限生机!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我们与红豆杉一起流泪,我们看不见藏羚羊绝望的眼神(它总是奔逃得那么张皇),我们随着野马撒野,我们看见塔里木河重新轻波荡漾……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为你鼓劲,为你欢喜,为你分忧。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我们走过乡土,走过城镇,走过大都会。我们喝过你的家酿酒,我们吃过你的糌粑,我们坐过你的三轮(在被迫离开艾滋病村时,你甚至不收车钱),我们经过金茂大厦前修剪陈枝的你的身旁……

我们与你在一起,我们的爱一如既往。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片土地曾经悲伤,这片土地曾经辉煌;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片土地沐浴阳光,这片土地充满希望。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2003年新年致辞:‚全面小康‛与‚公正社会‛

在剧变的时代追寻最大的正义

当我们的目光从注视了一年的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上抬起时,新年的阳光已经第十九次炫目地照在中国这份平凡的报纸上。

19年来,我们一次次、一年年,艰难而执著地贴近大地,贴近人民,记录时代的进程,在希望与梦想中汲取力量。

而新的一年,是中共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的第一年。我们没有回避‚全面小康‛与‚公正社会‛这么严肃的话题,哪怕是在本该轻松的新年第一天,因为我们知道,‚解决问题‛与‚发展‛是一个概念的两面,我们正视问题,因为有一个值得冀望的明天摆在所有中国人面前。

[一]

这片土地正在发生着令人目眩的变化:珠三角蓬勃的加工企业,构成了全球化工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大上海重现‚海上繁华梦‛,离国际大都市仅一步之遥;首都北京还有5年就要举办奥运会了,正在以上千亿的投入打造一个‚新北京‛,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

毫无疑问,我们身处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物质的极大丰富、国力的极大增强,都表明这个国家正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但是,仍然有一些信息不能被我们忽视,那是上千万刚刚进入都市的民工惘然的脸庞,是都市里失业人员的艰难谋生,是都市边缘的不能称为学校的‚民工子弟学校‛;是上海、北京和广州等特大城市之外的更为广袤的土地,是那些土地上祖祖辈辈顽强生存着的人们……

其实,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已经对当前形势作了深刻的阐述:‚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他同时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如果不能清醒地认清形势,盲目的乐观可能会干扰我们前进的方向。

所以,我们又一次选择了行动。十多名记者以沈阳、北京、上海、江苏宜兴、广州5个地域为原点,出发。方向是既定的:向西;距离是特定的:在50里左右。方向和距离并不代表什么,恰恰表明了选择的随意。我们只想为急速变化中的中国划出5个横切面,作一次社会学意义上的观察。目的只有一个:我们力图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二]

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如同有专家所说,自晚清以降,经过多少仁人志士的热血奋争,中国人一百多年来的最大命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现已进入‚总结期‛。正因为如此,变化之剧烈、转型之迅猛、牵涉面之广,可想而知。

如何看待正在发生的剧变,便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重大命题。我们认为,只有把这些变化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之下来审视,我们才不至于在纷繁的表象面前变得迷惘而再次失去方向。那便是:一百多年来,虽然历经曲折,但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到人民共和国的民主自由,这一‚历史之河‛无疑是朝着正确的方向流淌,而且不可逆转。

但历史又不只是几页冰冷的纸张。只有把变化同时放在现实中、放在每个社会个体的日常悲欢中来考察,我们才能在认清方向的同时更加清醒,而不至于走向虚妄。那便是:即使在一个变动的时代,每个个体的幸福和上升通道仍应该尽可能地获得很好的制度保证。

具体而言,在健康的力量正在生长和发育、社会总体走向繁荣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正视更广大社会群体的基本诉求,对生存保障、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对社会公正的诉求。没有人能忽视、也没有人会忽视他们的诉求。尤其在一个变动的时代,正义往往会成为变动的代价而被轻易支付,但成为悖论的另一面是:越是变动的时代,人们也越呼唤正义,呼唤公平。

自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潮发端以来,‚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便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世界,成为影响全人类的最基本信仰。有历史学家甚至曾经精辟地对刚刚逝去的20世纪这样进行总结:整个世纪,人类都是在对‚发展‛和‚平等‛这两大主题的追逐和摇摆中度过的。所有关于社会治理的理论和思潮,都力图在这两者之间寻找适当的平衡点。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不论是我们记者的行动,还是众多知名专家的访谈,我们都想为这一问题寻找答案:当下的中国,是否已经到了把重心逐渐倾向‚公平‛的时刻?

[三]

事实上,十六大报告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为21世纪头20年中国的发展规划了一个美好的蓝图,那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报记者采访的几乎所有专家,均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提及了这一规划,并指出,它表明党和政府已经把让更多的公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建设一个更为公正的社会,作为今后20年的重中之重。其实,这一政策取向早在5年前即已经开始显现。在改革步伐迅猛向前、而旧有的保障制度已经无力保障的时刻,1998年,朱镕基总理就明确提出将建立一个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本届政府的几个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旨在缩小东西部差距的西部大开发,也正在付诸实施。

就在刚刚逝去的2002年里,从年初试图采取‚国有股减持‛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从不惜排除重重阻力将农村税费改革推行到20个省,都显示出高层关怀困难群体、确保社会公正的良苦用心。

这也是我们认为,2002年将成为中国社会进程中一个有标志意义的年度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实现社会公正的根本路径也已相当清晰地在我们面前展现开来。规则公平是最起码的公平,如果没有透明和公正的规则,权钱交易可以获取巨额利润,这对公平将是釜底抽薪。

即使在规则平等的前提下,天生禀赋的差异,加上成功者对利润最大化的追逐,仍然会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此时,便需要政府在教育、就业、保障等公共政策上进行有效的调节,更多地倾向困难群体,以维持社会的总体和谐。这被称为‚矫正的正义‛。

而在公共政策的选择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相互影响的情况下,保障各个群体的政治权利便成为能够实现‚矫正的正义‛的当务之急。也只有在政治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保障的情况下,制定公正的规则这一更为重要的前提才成为可能。于是,尊重宪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道路便成为根本的选择。

按他国的经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往往会在这三个层面的选择中偏向一个。然而,对于剧变中的中国而言,这三个层面的选择似乎正显得同样重要而迫切。

正因为如此,这才是需要决策层和全体国民的大智慧的时候。所以,我们寄望于2003年,寄望于今后20年。

2004年新年致辞:这梦想,不休不止

谁说这是平常的一天?候鸟掠出线影,年轮添了新纹;我们大声地问候亲友,也默默地思念远人。

365天,两鬓多了白发,或许连心事也疲倦了几分,但你依然,依然轻轻地叹着,却终究微微地笑了——这是一个收获祝福的日子,要赶紧抹去浮尘,擦亮梦想。

但这其实是很平常的一天:北方的飘雪,南国的暖阳,还有来来往往人海茫茫。历史并不常常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让一切发生改变,只是在我们的心里,习惯找一个开始。一开始,就有梦想。

那么在这新年的开始,我们祝福你,朋友,愿你的梦想一路远行!我们乐观地回首,2003是放飞梦想的一年:小康社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神舟五号‛,‚振兴东北‛……

有了开始,即便梦想千年,也新意盎然。

我们现实地记录,2003也背负恐惧、泪水和愤怒。当S ARS疫潮席卷,渭河洪水滔滔,公民惨死收容所……不,我们不仅仅记录,而且感同身受,所以眼里有泪,心里有痛……

但在谎言中,有勇士挺身而出;在暴力后,有对恶行汹涌的讨伐……这无畏的直言与血的印痕,又何尝不是一个开始?

所有这些或悲或喜的开始,在不同的层面指向同一个终点:人之尊严与福祉的增进。2003年的奋力与求索,在这路途中为中国大写了两个关键的名词:‚公民‛与‚权利‛——它们,原本就相辅相成。

这,也正是我们不休不止关注与祝福的梦想。

携着梦想与祝福,今天与你见面的这张报纸已走过20个年头。这20年,中国持续激变;我们为变革而生,但关注持续未变:为我们国家每一个进步喝彩加油,为确立市场经济添注加解,为关注社会积弊呐喊张目…… 今天的中国,‚政治文明‛与‚全球规则‛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词,那我们也毫不讳言对‚政治‛的兴趣,因为这关乎众人之事的政治,关乎国家之进步,关乎民生之改善,关乎民族之复兴;我们关注政治的方式,一如媒体的天职,忠实地记录,公开地陈述,理性地评说。

对于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对于所处的这个民族在所处这个时代的进步,我们欣然落笔,化为墨痕;虽然前路或许多艰,但对这朝着阳光方向的生长,我们努力地鼓与呼。

但记录不是记录的理由,关注也非关注的终点。我们对于这时代变革的每一次喜和忧,最终都只有沉潜于人的层面才有价值。生活要多样化,经济要市场化,政治要民主化,这是一个古老文明要重焕青春的步伐和必然诉求。

所以20年来,当你在会场陈言,在书斋握笔,在农田挥汗,在工厂劳作,在校园诵念……我们将你的故事告诉他,将他的故事告诉你,将中国的故事说给中国人,也说给世界听;要让书斋知晓江湖事,也求民间参知庙堂言。

这个国家不正是大家的国家吗?我们用真实架一座桥,让言说者不空谈,让主事者不麻木,让刚烈者不偏激,让脆弱者不沉沦,让大家知道大家的心事,也知道自己的方向。

在这一年的开始,我们也祝福自己的梦想,它萌自20年前的那个早春,从此便如春藤一般爬满了我们的心间眉宇。然则这梦想其实来得更深远,甚至早在100年以前,我们的先辈们面对积弱积贫的中国,他们的梦想就是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解放。

所梦所想,何止20年,其实百年一脉。

但对于中国这个老大的后发国家来讲,每向梦想逼近一步,都要有巨大的付出。

但梦想没有流产,因为正如此,历史每数十年给出一个阶段主题的规律似乎清晰可见:开天眼(西风东渐、启蒙运动)、反帝制(推翻清政府)、求统一(北伐、结束军阀混战)、争主权(抗日、废除不平等条约、建立新中国)、平均地权(土地改革)、改善民生(经济改革),而贯穿其中的就是增强国力和复兴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

在中国,这些主题环环相扣,它们赋予今日中国以独特的魅力:每一天都能感知这变革中每一步前进的喜悦。我们愿意相信,这个时代能够成为中国最好的时代,因为它给我们未来以最新的期许。

这个国家对于未来的期许,从理想叙事的乌托邦,到国家叙事的现代化,再到传统叙事的小康社会,共性与个性、出发与归宿间,今日中国也充满着独特的张力与快速节奏。

这种状况将继续于新的时代主题破题启程后。2003年当被铭记:政府因‚乙肝歧视‛遭遇行政诉讼、四川自贡3万农民‚民告官‛,公民依法维权的意识在这里觉醒;前河北省委书记与卫生部长被处理、收容制度被埋葬,公民对公权的监督在这里呈现;北京、深圳甚至内地小城潜江自荐竞选人活跃涌现、‚违宪审查‛的话题被广泛讨论,公民的政治权利在这里伸张……

这不仅表明公民意识的成长,更说明在深化与推进经济改革的同时,党的十六大概括的‚以人为本‛、‚政治文明‛的新主题正在破题。

今天,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回看一年,回看20年,回看100年———看到我们的兄弟姐妹与前辈,在不同时间留下的眼泪和微笑。就让时间如光,串起这晶莹剔透的液滴,折射出一如灿烂微笑的七彩虹谱,照亮你的前路和梦想,中国!(编辑:李琳)

2005年新年献词:站在民意的泥土上

这是你的光荣之路

我们又一次向你祝贺新年。在这个时刻,我们祝贺你新年快乐,祝福你有好的运气,也祝福你得到鼓舞,相信自己的似锦前程。

我们还有两天时间,作别2004年。我们也有时间,纪念那些在中国的建设之路上辛劳走过的人们。站在民意的泥土上,我们向那些身居庙堂深处却不忘民瘼的人鼓掌。当他们掀起审计风暴,促进吏治清明时,人们还只是谨慎地表达自己的敬意;可是当他们不为成规所囿,在改革的进程中破冰前进时,我们却要朗声说出心中激赏。我们要为我们的国家在过去的一年所取得的成就大声喝彩。同时,我们也纪念一些小人物,宝马彩票案中的不服输的刘亮,以及嘉禾拆迁事件中那些愤怒的市民。纪念这些不愿放弃自己的利益的普通人,尽管他们取得的只是或然性的成功,却促进了这个时代的文明进程。

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普通人,把其个人的生涯与历史的嬗变、时代的进步融汇到一起。这是个人的幸运,更是公众的福祉。

纪念每一个援助了贫苦阶层的富人,也纪念每一个敢于维护法律尊严的平民。纪念那些在价值观多元的年代里保持了学术品格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光彩不在于提出洞见,而在于留恋真理。纪念那些为公共利益而奔忙的组织和个人,每当在夜色中默默奔走,他们的光荣之路就是中国的大街小巷。

只要你致力于参与推动中国的文明进程,这一年就是你的光荣之路。

辉煌的殿宇与低矮的茅屋,都迈着同样的匆匆脚步,在这个变化迅速的年代,我们大家都珍视最朴素的良心。我们纪念这一年的荣耀,也纪念这一年的甘苦。纪念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也纪念人们为了这成功而付出的巨大代价。我们难忘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体会广袤大地上农民增收后的喜悦,也难忘这一年里发生的各种悲剧。我们纪念密云惨剧、大平矿难、铜川矿难、包头空难等等事故,尤其是那些本可避免发生的灾难。

没有哪一年的安全事故,像今年这样引人注目。而临近岁末发生在印度洋的地震海啸,更让人对自然灾害保持警惕。在这新年时候,我们祈祷逝者的灵魂永得安宁,祈祷他们的家庭走出阴影。

只有建设一个更安全的环境,才能抚慰这些家庭的伤痕。人们早已清楚独自一人不能温暖,独自一人不能欢乐,更早已明了没有人是汪洋中的孤岛。纪念那些罹难的矿工,他们的悲剧也是我们的悲剧;他们的离去,也正是我们的社会的损失。

不要让任何人无辜而死,无论是为了国家能源还是个人金钱。我们的国家与人类的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不同,它也在走向文明;这里人们的生命与全世界人的生命也没有什么不同,它们同样珍贵。凡在阳光照耀下的,都是蒙恩的国度,都是蒙恩的生命。我们纪念这一年的灾难,只是为了人们不再承受本可避免的戕害。

我们要再一次感谢生息在这国家里的建设者,他们在祖先居留过的土地上创造奇迹,又勇敢地品尝着祖先从未品尝过的欢喜哀愁。这是2004年的年终时节,这是美好的一天,我们纪念每一个在这一年里承担了自己的责任的普通公民。

纪念那些不知其名的普通百姓。当他们年老力衰,只能依靠低保金生活,依然能够相互扶持;当他们遭逢灾祸,贫病交加,依旧笑对人生;他们依然辛勤抚育了自己的儿女,默默地寄寓着微小的希望。

我们纪念所有这些人。祝福这些人,也祝福我们自己。祝福每一个为自己奋斗的人,祝福每一个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的人,你们会让后人说:为了文明,为了公义,为了幸福,在那一年里他们曾经竭尽所能。

我们祝福你的未来,因为你也是他人的前途所系,我们祝福你平安喜悦。我们还要祝福我们的国家,因为她是你我全体中国人的命运所系,我们祝福她高歌猛进,顺利前行。

2006年新年致辞: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今天我们又一次向你祝贺新年。这一天我们洗掉过去一年的征尘,和你一起敞开心灵,重温往日的憧憬。这一天我们在广州大道中289号的高楼上,打望着南国天空,怀想着一年来我们这个国家走过的历程。这一天我们擦拭信仰,心灵安宁,如在世界开创的第一个早上。

在此之时,我们想起了一句难于忘怀的话语。它是36年前一位作家说的:‚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新闻会过时,纸张会变旧,油墨会模糊,甚至信任也会偶尔消弭,只有真实、真诚才把我们的心灵与你的心灵联系到一起。

我们默诵这个宝贵的句子,因为它就是我们的情感,我们的伦理,我们理应担当之事。它温暖过你的心,也一直种植在我们的灵魂里。

不是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可以闪出光亮。不是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可以热烈燃烧。但是很多人在发展着纯正的品格,让它无声地生长,直到更多的人闪出光亮,更多的人热烈燃烧。

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在这岁末年初,我们要和你一起说,让我们更有力,让我们再前行。这是因为,我们愿中国更有力,正像在过去一年中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凝聚了无数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所取得各种可贵的成就;我们愿中国再前行,消除在过去一年中仍未完全消除的积弊。过去这一年,我们的国家迈向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最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关口。这一年,经济高速发展,人权保障切实进步,政府推出各项举措,大利民生,疏通价格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城乡壁垒等等,这些都使我们为之自豪。而这一年,对改革路径的反思空前醒目,在效率与福利公平之间,如医疗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政府和公众都在审视何为合适的平衡。更加社会主义,更加市场经济,我们的改革有望更加到位。

我们愿中国更有力,再前行,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政府公共管理——完善民主法治、规范利益博弈、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消除腐败、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教育、文化、科研体制的合理化……

我们愿中国更有力,再前行。我们梦想着这样一个国民集体的出现:他们既拥抱物质生活,又体认精神世界;他们现实,但有梦想;他们精明,但有坚持;他们富有激情,又尊重规则和秩序;他们以幸福为生活的首要目标,又不摒弃远见;他们仁爱,但不软弱;他们勇敢,但深知尊重法治、和谐宽容、和平和解的可贵。他们是尽责的公民,共同构造一个日渐和谐的社会。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其它家园,这个国家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没有其它梦想,这个民族的梦想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

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每一个人的幸福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我们可以永远没有新的梦想,如果这个梦想你已经达到;我们可以永远没有新的成就,如果这个成就在你的手中完成。我们祝你新年快乐,相信你的明天会更好。

2007年新年致辞:从今天起,我们更要彼此珍惜

这是2006年12月28日,时光的渡船穿越三百多个日子,穿越大江南北,又回到岁末终点,将开始新的轮回。

这是2006年的渡轮,这一年的中国潮起潮落,令人感慨万千。这一年,中国经济继续一骑绝尘快速向前,国家实力明显提升。东盟十国聚首广西,中日突破多年坚冰,中非论坛‚所有通往非洲的路都要经过中国‛,中美战略对话驱使白宫三分之一的首长齐聚北京……世界,终于看到一个在和谐中崛起的中国。

这一年,房价续涨,股市翻身。欲望浮现,热度升腾。有人欣喜,有人踌躇,有人叹息。纸业出身的张茵成了中国女首富,自由市场的活力造就了一个个财富传奇;楼宇预售处前排起了久违的长队,不甘做房奴者,却一个个被迫做了房奴;毒多宝鱼、红心鸭蛋、欣弗事件,局部领域的失范频频示警,规则重建迫在眉睫…… 这是2006年的渡轮,坐在船上的人们,冷暖自知。她承载的是人民,穿越的是时代,经历的是中国。面对人民,我们常常觉得有千万种方式来表达,有时却沉默得无话可说。

这一年,最高层关注民生,我们看到了对百姓的珍惜。这一年,千年农业税成为历史,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学杂费全免,以公平为指向的新医改制度正在紧锣密鼓地设计。熊彼特说,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就是她的意识形态。诚哉斯言。

这一年,虽然历经波折饱受争议,物权法毕竟已进行史无前例的第七次审议,对私产的保护早已深入人心。入世初人们颇含忐忑,但在入世第五年,全面开放与融入世界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这一年,我们不停地问自己,我们拥有一个怎么样的中国? 经过百年激荡,三十年变革,这是一个越来越融入世界大潮、却又相伴着许多难题的中国。

这是一个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又始终顽强地向上生长的中国。

这是个全社会深深地被各种欲望搅动,但同时又发自内心地渴望和谐、正义与真实幸福的中国……

这是2006年的渡船,一条阔达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渡船,因此,我们不得不彼此珍惜,因为我们彼此相连。我们不得不问自己,是否忘记对那些无助者表示善意与怜悯。我们不得不问自己,是否因为恐惧和冷漠,而不敢对不平事发出一声呐喊。

我们不得不问自己,是否忘记怎样去对朋友表达爱,甚至也不习惯对我们的妻子、儿女、父母去表达……

这是2006年的渡船,载着梦想和期待,将要重新上路。这时候,请让我们祝福你,朋友。我们彼此有情,互道珍重。

让我们再次上路,愿你我、愿这个国家一路平安,路都通畅,桥都坚固,隧道都很光明。

从今天起,我们更要彼此珍惜。

2007年年终寄语:常人的悲欢,常识的力量

岁暮天寒,你不得不惊讶,我们刚刚度过了多么传奇性的一年,而这一年的喧哗、幽默与彷徨都还余澜未了。在一个简单至极的问题上,因为不想被愚弄,‚打虎网民‛们在网络上持续地质疑着、嘲弄着。这场行动看上去似乎浩大而无聊,似乎消耗社会的精力,似乎遮蔽了真问题,却有着高度的中国式合理性,最终达成了庄重的效果,促使权力放下架子正视事实。这也是属于正剧的一年,真正值得为之举杯庆祝的一年。年终时节,海沧PX项目宣布迁建,厦门市民的绝地反击终获成功。一场儿童节的散步,持续6个月的坚持,配合厦门市政府充满智慧的回应与利导,成就了2007年最不可思议的民主童话。

正是这些最平常的人们,在这一年,用他们的智慧证明了民意终究不可违背。正是这些最平常的人坚持说:等一下,你忽略了我们的立场。正是他们促使这个匆忙逐利的时代为民主、为常识而驻足沉思。

像以往一样,中国这艘巨轮穿行在全球化的劲风之中。这一年最可喜悦之事,在于中国民众的行为已经证明,他们在开放进程中收获的思想更多于利益,民主与民权等普世价值不仅被中央高层强调,还越来越被各阶层的人们视为理所当然。这一年,中国的任何涓滴进步都基于权力对平常人的敬畏,基于国家对常识的回归。

岁暮天寒,你不得不惊讶,在重庆,一幢因锱铢必较而产生的孤独矗立的危楼,竟然成为了一个经典的象征、一个奇迹和一座民权的堡垒。在‚最牛钉子户‛得到了广泛支持的背后,正是人们在捍卫着自己对私有财产交易价格的谈判权。当强迁已成往事,姗姗来迟的常识正是文明的真义,民权的背后更是民利。

重庆市政府在事后收获的诸多好评,又证明了民众愿意慷慨地嘉许开明的执政者这一素来不变的常理。在北京,医改八套方案的博弈,农村义务教育真正成为国家义务,是基于现代政府的自我回归;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是基于一个文明社会必须尊重生命与慎杀的常识。在中央政府层面,官员的任命更为多元而不局限于执政党内部,亦可显变化之微,知公共管理常识之著。

同时你也不得不感到遗憾,这一年不是每个平常人都受到平常的对待,不是每个常识都受到了尊重。

岁暮天寒,你不得不回忆,在7月,豪雨袭击中的济南银座商场有市民死难,而参与灾情讨论的女网友‚红钻帝国‛竟然因言获罪。如果这个社会每做对一道现代文明给出的题目,就要由多次的错误作为陪伴,那么它的进步就还不够快,还不足以温暖普通民众们的心怀。

进步,一定要快些,再快些。今天,当我们说起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的时候,并不只是说它有着深邃的历史和文化,更是说这里生活着一些最平常的人,他们有着一个质朴的中国梦:不要让任何一个纳税人享受不到应得的公务服务,也不要让任何一个辛苦工作的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2007年,比照一些不幸的先辈,即便在最贫瘠的乡野,中国民众的自尊也已经不再麻木。他们知道自己面临着纷繁复杂的问题,他们期待着社会的进步。岁暮天寒,你不得不想起,这一年,当一位英国记者驱车中国西部遇到一位中国农民并问他最需要什么时,农民回答说:‚尊重。‛

对于平常人来说,这是辛苦的一年,对于赢家们来说却是金碧辉煌的一年。从来没有哪一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财富数字获得了如此惊人的爆炸性增长,也从没有哪一年房地产商们的集体上榜如此令人目眩。对于经济社交生活来说,这也是觥筹交错的一年,与权力愈接近者愈强大,普通人的利益则在某种程度受损,这意味着资源和机会的垄断者阻断了更多人的幸福之路。

当中央财政收入预计达到惊人的5万亿元时,人们期望着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期望着服务型政府的建成。

人们期望着经济改革路径的调整,政治改革路径的延展。人们期望着效率,也期望着公平,期望着民主,也期望着法治。人们期望着常人的悲欢成为国家的悲欢,常识的力量成为国家的力量。

他们也期望着,物价飞涨之时,有公平的机会让人们去应对。‚跑赢CPI‛成了2007年的时代最强音,可是在城市中间阶层当中,个个跑得累,谁人跑得赢?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丧失希望——当一个双手劳动的人鼓足勇气站到售楼处前,却发现房价数月的涨幅就已经把他多年的辛苦化为泡影。

岁暮天寒,你不得不注意到,失望会造成精神的迷茫。你不得不期待,社会精神的实利主义化不再加深。一个国家必须有价值洼地,便于人们走入获利;一个国家也必须有精神高地,便于人们登高眺望。洼地与高地的形成,都有赖于机会平等的体制建设。如果相应的机会被垄断,不曾寻求与权力对接的平常人,就只能望价值高地而兴叹,见精神洼地而沉溺,他就既不会拥有财富,也不能享有精神生活。岁暮天寒,人们在期望,这个国家的一切制度都以普惠于民为依归。

我们刚刚度过了多么传奇性的一年。常人的悲欢日益成为国家的悲欢,常识的力量日益成为国家的力量。我们要回望这一年。这漫长而又不容易的一年。

2008年新年献辞:愿自由开放的旗臶高高飘扬

《昶》刘正(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作品

帷幕徐启,灯火璀璨,在二00八年的世界舞台上,中国已然站在中央。闸门洞开,浪涛汹涌,在历史洪流的席卷之下,你在哪里?这是一个大时代的派对年,一个大中国的狂欢夜。抬眼可见,奥运倒计时牌上的数目飞速递减。耳边隐约传来那个老人的声音:‚你们要冲出一条血路来!‛ 蓦然惊觉,改革开放三十年了。

这两件事情,看似各不相干,其间却丝缕相连。

这丝丝缕缕中的一条,曾异常清晰,最近又被大声呼唤,那就是:思想解放。

三十年前的月亮,照着一个国运彷徨、民生凋敝的中国。一个大钟停摆了,另一个闹钟响起来。铃声急促而动听,饥肠辘辘的人民,突然都红光满面。在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中,两只猫杀出重围。一只是白的,另一只是黑的,它们吃掉了‚两个凡是‛。人民跟着两只猫,走进了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走进了个体户的摊位,走进了民营企业家的办公室,走进了股票交易所,走进了互联网空间。

这时候人民已不再是一个空洞的符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个个第一人称,我和我们。我们能感知温饱,还能开动脑筋,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自己的家园。

我们还去了一些别的地方,比如政府大楼、法院、报社、电视台、学校、电影院等等。有时被请上座,有时被赶出门,有时被赶出门以后又被请上座。

反反复复之间,我们在成长,社会在进步。成长的方向是独立人格,进步的标志是自由宽容。整齐划一的运动越来越少了,参差百态成为幸福的本源。五千年的古文明,三十年的大变局。变局之中,泥沙俱下。有些目标甚至越来越远了,有些方向越来越模糊。

如果要问究根由,乃个体之还不够解放,思想之还不够自由。三十年间,我们逐渐学会了正眼看世界,发现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更发现千奇百怪,不离其宗,那就是和平与发展,民主与自由,还有人的权利。

人类共有的精神遗产,不该由他国独享。

何况我们遇到了全球化。它把普世同一的游戏规则摆在我们面前,希望我们珍惜。我们签署了人权公约,加入了WTO,出席了八国峰会,也申办了奥运会。那照亮古希腊奥林匹亚村的阳光,也将同样照亮北京紫禁城。

那些来自西方的运动规则、和平理念和欢乐精神,也将同样进驻我们的内心。

如果我们为五星红旗感到骄傲,那么也可以为五环旗感到自豪。毫无疑问,没有三十年来的思想解放、观念嬗变,就没有二○○八年北京奥运会。而人们又希望奥运会的火炬,能为中国传递更多的文明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中国和世界的距离如此之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中国和世界的对话如此之多。

越来越多的人将会知道,奥运会是全民的动员,集体的狂欢,更是个体的奋斗,是灵魂的舞蹈。

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将不仅是比赛成绩,还有更好的空气;将不仅是更多的商机,还有更多的欢乐和自由。

我们也该同时记得,二○○八年是戊戌变法一百一十周年、‚大跃进‛五十周年。

这两场历史悲剧,是思想解放的别样版本。

那场由一个开明皇帝发动的、自上而下诏书纷飞的改良运动,以上层官僚的倾轧和宫廷政变而告终。

一百一十年后,‚戊戌六君子‛的鲜血仿佛还在当空喷涌,它仍然是一本浓缩的政治教材,上面写的并不仅仅是权力斗争,还有关于民众思想和社会结构对于改革的影响。

而五十年前,高层领导也曾号令解放思想,大胆想象,结果浮夸风起,资源耗尽,饿殍遍地。那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思想,没有个体的解放,民众被绑架成为政治荒诞剧的道具。三十年前,思想解放释放了个体能量,渐得温饱;十六年前,胆子再大一次,民间沸腾,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如今继续呼吁思想解放,当深察历史,反思改革,激活社会,科学发展。

二○○八年已经开始,中国闪亮登场。你在其间,独一无二,不可或缺。

无论你是何种角色,都不要被历史的大潮淹没,或者冲刷去你的独立存在。

至少你要在大时代中做个坚强的小人物,在狂欢夜中做个自由的舞者。

2009年新年献词: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当经济危机带来的一丝隐忧弥漫在心头,当寒风吹动落叶而雪的消息从北方传来,在这新年的第一天,请让我们倾听一个久远的声音。十年前的今天,本报发表了1999年新年献词《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今天,当南方周末致力于新闻专业主义之路时,这句标题仍是我们精神的圭臬,我们勉力继承其志,并视之为伟大的传统。中国已经度过了激流般的十年,多少繁华事,已付笑谈中,可是这句箴言仍然在每一个新年来临之时嗡然回响。

因此,在今天,让我们在这最单纯和美好的精神传统中相逢,让我们在自己的内心中汲取力量,寻找最热诚的信念。让我们继续前行,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中坚。

这就是为什么在汶川地震发生之时,无论我们身在现场,还是在千里之外,都曾感受到举国一致的悲伤;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之时,无论我们是中产阶层,还是贫寒之家,都曾体会过壮美场景带来的欣喜;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之时,无论我们为人父母,还是尚无子嗣,都曾拍案而起,怒不可遏。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整体,我们休戚与共,须臾不曾分离。这是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中坚,因为扪心自问之时,我们发现自己对人的爱无可臵疑,对国家的爱无可臵疑。

当我们扪心自问之时,我们心中对这个国家深挚的爱已经给了该如何行事的答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只赞美国家的进步,也批评它的不尽完美;为什么像捧着烛火一样捧着‚真相‛,在群论汹汹之际也坚持独立的立场;为什么若我们只能发出荧荧之光,也有崇高之意。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会在今天买下这份报纸,而它没有提供可供获利的消息甚至也不提供什么消遣。这是因为我们是理性的爱国者。经历了地震的悲痛,经历了奥运的盛况,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已经成年。当我们在这新年的这份新闻纸上相逢,我们已是社会的中坚。

在这个时候,让我们回想,30年前,在改革开放之初的羊肠小道上,我们的父辈荜路蓝缕,何其艰辛。他们经历了多么复杂的年代,走过了多么长的路。今天,他们结束了对国家的使命,头发斑白,回想着自己与同辈如何开创了这个世界。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比过去更好的世界,我们可曾想过他们有权利生活在一个更好的世界?是否有一天当他们追问我们的故事,我们可以说,我们没有推卸责任,不负历史的托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犬儒,不能抱怨‚那是不可改变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寻找最热诚的信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望向历史深处,回忆这个国家在一百多年来的兜兜转转。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中坚。

越是望向历史深处,我们就越是坚定。是的,我们要毫不游移地支持那些人类共同的价值。我们支持进步、民主、自由、人权,支持中国走向现代文明。我们可曾忆起,一百多年前,先贤们发现故步自封于本国文化已不足以救亡图存,因此埋藏了心中痛苦,远渡重洋,以寻求国家振兴之道?因此西风东渐,建兵工厂以御外侮,建学校以期未来,建报馆以开民智,因此德先生、赛先生给这个古老的国家带来了复兴之光。在这漫长历史的此端,我们可曾想过这个国家的希望从何而来?我们可曾想过,如何延续这希望,以不误国家和人民的前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坚持让各种社会力量进行公正博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呼吁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超越集团利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支持继续深化改革。这就是为什么公正、公平是我们必须达到的目标,无论发生什么;为什么国富民穷的趋势需要彻底扭转,无论要做多么繁复的工作。

一切都因为,历史的接力棒已经在我们手中。我们是社会的中坚,不是因为我们身在高位,不是因为我们资金丰足,不是因为我们聪明绝顶,不,我们甚至并不比任何一代中国人优秀,只是我们有此机会。我们有一个机会把中国变得更好,我们有一个责任把中国变得更好。我们不能彼此耳语,而要朗声合唱,这歌声要求着国家与人的共同幸福,从一百多年前而来,回荡今时今日。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相信自己的使命,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了解真相,不能坠入一个失真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讲述自己对国家的爱时,可以平静、深邃和坚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凌空虚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现实主义者,求应然之事。

因为在这个大陆上,太平洋以西,当新年的熹微曙光笼罩大地之时,我们要对这个国家负责。当我们看到它辽阔的天空,看到天空下一条条曾被地震折断的令人难以臵信的巨大的山岭和阡陌纵横的土地,繁华都市和出产古老谷物的土地,以及在这个国家中来来往往的沉浸在梦幻中的人们;当我们的孩子将出生,在夜色中发出柔弱却嘹亮的哭泣声;我们会知道,没有任何东西比一个信念更为珍贵,也从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有如此之多的困难,有如此之多的希望。

2010献词: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这是你能决定的生活 新世纪已经过去十年了,我们并不想神话什么数字,我们要说的是,时间里包含着一些东西。

我们也不想神话某一个时间节点,正如十年前全世界的媒体都去追逐新千年的第一缕晨曦,仿佛不知道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日子每天都是新的一样。但是我们总是要找一个机会向你表达问候,所以因袭十年来的传统,在新年来临之际,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我们也没有必要神话阳光。阳光下有美丽的春暖花开,也有罪恶的杀人越货。我们借助阳光和鲜花来给自己打气。我们是那么脆弱,但是我们必须坚强。

我们也不要神话坚强。英雄固然令人敬仰,但是芸芸众生大多是普通人。物价降了我们就高兴,工作丢了我们就犯愁。遇到坏人我们会害怕,警察来了又怕他不守法。就像花朵依赖春天一样,我们依赖这个社会。有时候我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明真相。给点阳光我们就会灿烂,房子拆了只有极个别会去自焚。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里,期待最平庸的人也能得到幸福。

我们还是来说说十年吧。十年时间足可以诞生一代人。他们被称为00后,会被贴上一些标签。不要神话这些标签,他们和父辈一样会生老病死,一样面对社会的善恶美丑,一样需要勇气和担当,也一样会徘徊于软弱和坚强。他们不是拯救我们的天使,我们也没有理由扮演魔鬼。

这十年来经济腾飞,国力日盛。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不到十万亿,如今已经超过三十万亿。我们是第三贸易大国,但是我们占第三十以后的选项也还不少。十年来建了那么多房子,也拆了那么多房子。当然,有人提醒说要看到建设是社会主流,那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但是每一条支流都不能抛弃,每一个个体更值得关注。每一个人的快乐都不可替代,每一个人的痛苦都渴望理解。

十年前我们正在争取加入世贸组织,还不知道可以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如今我们已经在G8会上一言九鼎,在哥本哈根出演主角,在东亚地盘上一枝独秀。但是不要神话大国崛起,我们小时候就听说周总理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按照过去的思路,崛起意味着担当,我们能否引领人类文明?想想未来的变化,民族国家一定会有新的发展,我们总会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大舅二舅都是他的舅,大国小国都是我的国。

十年前互联网的泡沫还没有吹起,一些今日忙碌奔波的大人物还闲得发慌,整天往模样单薄的BBS上灌水。今天我们已经可以手机上网,博客遍地开花,twitter一往无前,网络购物前景无量,网民反腐也所向披靡。但是不要神话互联网,没有网络的时代仍然建立了新中国,世界上的民主与自由大都要比网络出生更早。网络是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可以是黄色的,也可以是红色的,还可以是绿色的,也可以是多姿多彩的,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取决于我们自己。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灾难。从SARS到汶川地震,从松花江水污染到三鹿奶粉掺毒,从拉萨和乌鲁木齐的暴力事件,到全国各地的矿难,一次又一次地,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不要神话灾难,它们就是灾难。有人说真高兴我们总算挺过来了,但是不要忘记那些没有挺过来的人,还有那些正在挺着甚至永远都只能挺着的人。

亲爱的读者朋友,下一个十年又要开始了……没错,这个说法没有意义。我们只是想要告诉你,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是你生命中无可逃避的又一段历程,假如你愿意的话,你可以用它来做很多事情,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生活。

2011年主编寄语:让每个中国人都金贵起来

这是2010年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也是《南方周末》这张报纸今年最后一期与你相约的日子。再有一天,我们就将迎来新的一年。这个世界有一个和星期四绑在一起的节日叫感恩节。最接近新年元旦的这个星期四是属于我们的‚感恩节‛。我们仅以此文奉上新年的问候。我们向你感恩。过去的一年,亦如曾经的二十六个春秋,我们早已习惯了从你那里积聚再次出发的动力,习惯了从每一次的倾听、观察、交流中感悟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脉动、国家的方向。所以,‚感恩‛不只是纸面上的一句话,更是我们的一份承诺:我们会尽责地体会你的快乐,分担你的伤悲;我们承诺,新的一年你依然能从这张纸的字里行间发现我们的热血、眼泪和汗水。

我们也感恩这个国家带给国民的荣耀。2010年,当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下如履薄冰般地复苏之时,中国则继续着她史诗般的高歌猛进:GDP跃上世界第二,半世纪前那句‚超英‛的口号终于不再只是望梅止渴;中国在一年内举办了世博、亚运两项盛会,并将它们推上了各自的历史新高;中国政府对抗经济寒流的大气魄,还有它的大手笔让世界上众多的政府感到艳羡……‚中国模式‛、‚G2‛这些高帽飞来了一顶又一顶。更重要的是,在发生争议、冲突的国际场合,比如钓鱼岛,这个国家越来越知道,国民的生命与安全应该排在第一位。

我们更加感恩于我们的国民。在玉树,在舟曲,在上海,他们的不屈、坚持、互助与爱心,让曾经疏离的人心贴得更近。宜黄拆迁、渭南书案、跨省追捕、度身招聘……是一个一个的普通人迸发出最大的力量,尽可能突破一切公开的、隐性的束缚,刷新着这个国家的公共议程,改变了一个个遭受不公的小人物的命运。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向往的公平、正义、尊严、幸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国民的生命也同样金贵。

2010年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之中的关键一年。这一年里,伟大的国家与渺小的个人正在向着它们之间的一个和谐点迅速靠拢。它消减了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的魅力,那些令人目眩的统计数据,那些彰显国威的盛事,远不如带给国民最切实的福祉更能得到发自内心的认同。个人的权利意识正在加速生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跟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国是讨论;乐意对所有的社会热点发表看法,并被人关注;敢于对一切的社会不公表示不满,进行抗争……

4.创刊主编寄语 篇四

《砖瓦》杂志编委会主任

中国建材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

今年是《砖瓦》杂志创刊45周年。

《砖瓦》杂志近半个世纪的历程, 有曲折与艰辛, 也有成功与辉煌, 一路茁壮成长。她汇聚了近50年墙体材料技术的丰富成果, 记录了墙体材料行业发展轨迹, 见证了墙体材料行业的巨大变化, 她是墙体材料行业丰富技术与资料宝库。

《砖瓦》杂志自创刊以来, 始终坚持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 追踪国内外墙体材料领域先进技术, 始终坚持办刊的科学、创新、实用性, 追求期刊的高质量, 在宣传国家墙材产业政策, 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丰富墙材科技成果, 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代编委、墙材科技工作者和编辑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与努力, 特别是杂志社的编辑们, 他们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作风严谨、态度认真, 是一支团结和谐、爱岗敬业的团队, 唯有他们的携手诚心、追求卓越, 才铸就了《砖瓦》杂志今天的成就与地位。

我为《砖瓦》杂志今天取得的成绩及对行业所做出的贡献, 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下, 墙体材料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也给《砖瓦》杂志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衷心希望《砖瓦》杂志在行业内企业家和专家的支持下, 经过编委、编辑的努力和辛勤耕耘, 充分利用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擅长技术、人才荟萃、信息通畅等优势, 充分发挥广大墙材科技工作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报道墙体材料的前沿技术, 更好发挥导向作用, 继续提升杂志质量, 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 把杂志办得更加生动活泼, 更加精彩。

祝《砖瓦》杂志继往开来, 再造辉煌。

程华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中国建材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院长

全国墙材科技信息网理事长

作为新晋《砖瓦》的编委, 我倍感荣幸。25年来, 一直沐浴在《砖瓦》霂香中, 受益匪浅。我愿和广大《砖瓦》的读者和前辈们一起, 共同打造以《砖瓦》为基础的墙材信息共享平台, 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预祝第十九届 (临沂) 墙材技术装备博览会圆满成功!

陈福广

《砖瓦》杂志编委会高级顾问

搭建信息平台;传播创新技术;

聚焦行业热点;引领行业发展。

祝《砖瓦》的明天更美好!

陶有生

《砖瓦》杂志编委会高级顾问

《砖瓦》为振兴秦砖汉瓦鼓与呼, 为实现砖瓦业现代化而奋斗。

黄新南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砖瓦》杂志社社长

与改革创新的春光同行——写在《砖瓦》杂志创刊45周年时

我们再次相逢在《砖瓦》大庆年华的起点。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 《砖瓦》四十五载艰苦磨砺, 不忘初心, 以坚守推陈出新、忠实报道为天职, 以墙材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绿色发展为己任, 以学术指导、普及实用、求索创新的严谨文风为办刊宗旨, 始终体现着优秀建材系列核心期刊的高品位和权威性, 赢得了墙体材料和装备制造大家庭成员的赞许。

在经济趋势下滑、行业市场洗牌动荡、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砖瓦》仍然坚守着老字号建材科技期刊严谨的办刊理念, 并在绿色墙材、环保出新的新常态中, 持续焕发新的青春和正能量。“专题报道”展出了最新最快的国家倡导、支持的绿色墙材政策信息和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研究探讨”带来了国内外墙材工业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各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科技成果;“技术交流”报道了生产企业从理论到实践全新的实用技术范例;“建筑应用”提出了材料制品在最终绿色建筑应用中的优劣特点, 从而提示我们应该为持续健康发展做些什么;“综述”体现了各类废弃物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在墙材制品方面的成功经验, 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信息之窗”以短小精悍的文字报道墙材行业科技管理信息;“砖瓦文化”将炎黄子孙造就秦砖汉瓦的历史文明和美妙动人的流金岁月不断汇入人们的心田。四十五年来, 《砖瓦》不断以独家报道、追踪行业技术热点的特有形式给朋友们注入新鲜营养, 成为大家的知心良友。

今天, 在开拓进取的漫长岁月里, 在幻想和荣光的瞬间中, 我们拥有你们——亲爱的读者们、撰文的专家精英们、挚友, 并相约在改革创新的春光中同行。

改革创新的春天已经步入我们的墙材行业, 渗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值此四十五周年之际, 我们衷心祝愿《砖瓦》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创新亮点, 给墙材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祝福朋友们永远年轻!永远愉快、进步、成功!

邹基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砖瓦》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主编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踏着时代的脚步, 2016年《砖瓦》迎来了她创刊45周年的生日。45年来, 《砖瓦》秉承专业、严谨、细致的作风, 始终以推动砖瓦行业的创新发展为己任和使命, 站在行业技术、学术的前沿, 追踪动态热点, 汇集最新的成果。《砖瓦》大力宣传国家行业政策, 立足实践, 传播技术, 传承砖瓦文化, 见证了在改革大潮中砖瓦行业发展的脉络轨迹, 记录了砖瓦行业发展的重要事件, 字里行间凝结了砖瓦人的智慧和编辑们的默默奉献。

砥砺奋进, 《砖瓦》成长壮大, 曾多次获国家及省级优秀期刊, 《砖瓦》已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CAJCED) 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 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核心期刊。依托着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在墙材行业技术、学术、科研设计的权威地位, 《砖瓦》杂志社获得了丰富的行业资源, 并与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全国墙材科技信息网一起, 相得益彰。媒体平台有《砖瓦》杂志、全国墙材科技信息网网刊、中国墙材信息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技术交流平台有每年行业技术装备博览会、全国墙材信息网技术推广会;全国性学术平台有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烧结制品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建筑砌块与墙板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硅酸盐学会墙体屋面材料专业委员会。每年举办的行业博览会, 规模一届比一届更大, 这些都给《砖瓦》这一金字招牌在行业中注入更大的影响力, 一同促使《砖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并在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在此, 我向关心和支持《砖瓦》的读者、作者、专家学者、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面对网络新媒体的挑战, 《砖瓦》杂志也面临供给侧改革, 我们要与时俱进, 勇于探索创新, 回馈读者, 为行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闫开放

《砖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

全国墙材科技信息网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45年的成功只能说明过去, 新的高峰需要继续攀登,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最美的风景, 总是在前方,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努力吧, 《砖瓦》杂志社!奋斗吧, 你、我、他!拥抱吧, 《砖瓦》美好的明天!

周皖宁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国家技术监督建材产品质检中心 (南京) 教授级高工

《砖瓦》, 当我知道她, 是20世纪80年代, 技术呈引领, 读者遍华夏;《砖瓦》, 当我走近她, 为其添砖加瓦, 方知小领域, 却需大才华;《砖瓦》, 当我期读她, 已有三十年之久, 文随政策走, 企业“百度”家;《砖瓦》, 当我祝愿她, 正当好年华, 托着砖瓦人, 筑梦走天涯。

梁嘉琪

《砖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

贵州省建材科研设计院院长

全国墙材科技信息网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耕耘四十余五载, 勤奋换得甘甜来, 传承千年火与土, 走进信息新时代。祝《砖瓦》杂志创刊45周年生日快乐!

赵镇魁

《砖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

全国墙材科技信息网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衷心祝贺《砖瓦》杂志45岁生日。在过去的16425天中, 历届的编委和广大作者、读者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为《砖瓦》——我们行业的核心期刊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辛勤劳动。从而使之具有强

大活力和生命力。请认真翻阅一下已发行的一百三十余期, 内容是多么丰富!感谢《砖瓦》为我们传递知识、传递智慧、传递正能量。如今, 《砖瓦》早已成了广大砖瓦同仁的良师益友, 成了不少砖瓦企业成功、发达的指路明灯。从1971年至今, 我从未离开过《砖瓦》, 以后也不会离开, 因为它不断给我知识养分、丰富我的阅历, 使我大开眼界。

我国的砖瓦生产虽然历史悠久, 但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 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获得了很大进步, 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要适应我国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式, 我们行业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可谓“任重道远”。这些工作主要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综合利用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砖瓦。

知识就是力量。《砖瓦》是同行交流知识的平台。在完成上述各项历史赋予的任务进程中, 《砖瓦》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坚信, 在数百万砖瓦人的关心、支持下, 《砖瓦》杂志定将越办越好!

李庆繁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砖瓦》伴我18年, 让我了解了砖瓦是如何炼就及其技术进步的历程, 不断从中汲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而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面对墙材行业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缘色墙体材料的历史时刻, 祝愿《砖瓦》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祝十九届 (临沂) 国际墙体屋面材料博览会圆满成功!

孙国凤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砖瓦》杂志社副社长

永远怀揣热情, 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有感《砖瓦》创刊45周年

《砖瓦》创刊伊始就是墙体屋面材料行业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的平台, 服务于行业的科研、设计和生产应用, 在推动行业技术和装备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同时, 《砖瓦》也见证了我国墙材工业的发展历程。

历经几代编委、编辑及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努力, 《砖瓦》已深得行业内企业、读者的认可和赞许。作为一名从事编辑工作17年的老编辑, 我感受到的不是自豪, 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来临, 墙材行业也将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实现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明天的墙材行业不再是落后行业的代名词, 而是一个先进的、应用了大量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行业, 产品的种类和功能会更加多样化, 更会涌现出许多创新技术、设备和工艺。打铁还得自身硬, 我们编辑团队唯有充满激情地快速地学习涌现出的新技术、新知识,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编辑素养, 才能保持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好的作者和稿件, 及时捕捉到最新的装备和技术信息, 并通过《砖瓦》这个平台传递给整个行业, 加快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砖瓦》取得的所有成绩都离不开编委、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作者和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关爱, 《砖瓦》未来的路上更期待您的同行, 值此《砖瓦》创刊45周年之际, 把我们的感谢化作万语千言, 为你祈祷幸福永远!

李寿德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科研开发中心主任

值此《砖瓦》创刊四十五周年之际, 我作为一个忠实读者谨向《砖瓦》杂志社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祝贺!45年来《砖瓦》杂志作为我国墙体材料行业一本重要的技术刊物, 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国内外技术资讯, 为同行业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广大的砖瓦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平台, 深得业界好评。

祝愿《砖瓦》杂志在国家绿色发展、低碳创新的新时期, 越办越好, 更上一层楼!

肖恒东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山东矿机迈科建材机械有限公司总工

自1971年创刊以来, 杂志社四十五年的耕耘付出, 让《砖瓦》的根基愈发牢固, 成为了墙材行业专家学者进行技术交流、研究探讨、论文发表的优质平台, 同时, 它也不失地气, 始终为墙材生产和装备企业提供政策导向、专题报道、生产经验等一系列指导内容, 这一切努力与辛劳, 都体现在每一期《砖瓦》的字里行间, 流露出对每一位读者的负责与感谢, 《砖瓦》杂志的四十五年, 离不开所有关心与支持它的人。衷心祝愿《砖瓦》杂志不辱使命, 永创辉煌, 同时也预祝第十九届 (临沂) 国际墙体屋面材料生产装备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范红兵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欧帕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砖瓦》, 行业技术人员的精神天地。欧帕进入烧结砖装备行业, 《砖瓦》起到了莫大作用。1999年, 我看到行业中切割技术的落后, 决定先研究一款无泥头垂直切条机作为打开大门的敲门砖。作为门外汉, 对此技术几乎毫无了解。采用一个极其有效和简便的方法来了解专业技术状况和背景, 那就是购买以往数年的砖瓦杂志期刊, 阅读了每一篇相关的文章和广告, 填充了专业知识的空白。所以, 欧帕及我个人都对该杂志充满感情。

《砖瓦》曾经作为国内行业唯一技术性期刊, 他还是行业技术精英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精神天地!

行业不老, 《砖瓦》青春永存!

洪礼良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祝贺《砖瓦》创刊45周年!

《砖瓦》是我进入行业的老师, 36年来一直陪伴着我、教育着我。

我国的砖瓦行业, 有着秦砖汉瓦、长城砖瓦的辉煌, 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 养活了国内外数亿人, 但是, 全国没有一个砖瓦专业的学校, 没有一个学校设置砖瓦专业。烧制砖瓦从原料选择处理、坯体成型码放、干燥烧成包装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工艺环节, 随着时代的进步, 产品及工艺装备同样在飞速的发展, 是《砖瓦》承担了经验交流、资料汇总、新技术推广、教学提高的平台作用。

祝福《砖瓦》在这个实现中国梦的时代, 为行业的发展再做新贡献!

周炫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墙体屋面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

TC285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愿我们的《砖瓦》在新常态下乘风破浪, 引领砖瓦行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姬广庆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甘肃省墙体材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砖瓦》务实、切近企业、引领行业发展的理念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我从事砖瓦行业已三十一载, 与《砖瓦》共同成长, 在土与火中磨炼, 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着艰辛与快乐。

在砖瓦行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的之际, 祝愿已经45周岁的《砖瓦》老当益壮, 将秦砖汉瓦融入绿色建筑、节能减排, 引导行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发展壮大。祝愿第十九届 (临沂) 国际墙体屋面材料生产技术交流暨装备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曹世璞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贺《砖瓦》杂志创刊45周年

我是学机械的, 1950年毕业后在煤矿搞机电工作。20世纪60年代国内开始搞煤矸石烧结砖, 被调往矸石砖厂, 先是管机电设备, 后来管生产工艺, 以后负责全厂的生产技术。就这一个“偶然”钻进了烧结砖行业, 一干就是半个世纪。

1966年国家建材局组织有关单位、科研院所和制砖老技师成立了“煤矸石页岩砖工艺设备研究组”简称科研组, 进行系统研究, 就设在我厂——四川省荣山煤矿矸石砖厂。

正是从科研组我才知道当时有一个全国唯一的专业从事砖瓦技术研究的科研单位——西安砖瓦研究所。

1971年, 由西安砖瓦研究所承办的《砖瓦》杂志创刊了, 砖瓦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刊物。这在当时买不着有关烧结砖的技术书籍、找不到砖瓦行业专门刊物的条件下, 对我这个半路出家的砖瓦人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从那以后, 我开始如饥似渴的“啃读”《砖瓦》杂志。

正是从《砖瓦》杂志上我知道了烧结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更是墙体材料中的“十项全能选手”。

是从《砖瓦》杂志我了解到中国曾经是烧结砖生产技术的出口国, 从《砖瓦》杂志我看见了烧结砖生产技术的突飞猛进, 而中国则要从国外引进工艺和设备。

是从《砖瓦》杂志我才系统地知道了烧结砖的生产知识, 认识到烧结砖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牵涉到地质、化学、物理、机械、电气、热工、建筑等许多领域。

是《砖瓦》杂志使我结识了行业内外的许多良师益友。

是《砖瓦》杂志激发和奠定了我要为振兴中华砖瓦而努力的信心和决心。

我搞烧结砖, 离不开《砖瓦》杂志。它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 也永远是我的指导老师。

值此《砖瓦》创刊45, 周年之际, 请允许我道一声:

老师:您好!

徐厚林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中扬窑业 (集团) 有限公司董事长

时光荏苒, 弹指间《砖瓦》杂志创刊45周年了, 我感慨万千。是她伴随我在砖瓦建材的这条光辉之道上历承了三十六载的造窑时光。《砖瓦》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 承享着成功的光荣与梦想, 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为中国的墙材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读者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我非常热爱《砖瓦》这本行业专刊, 每一期我都细细地阅读, 静静地思考——她为我们企业点亮了发展之光, 指引出了生存之道, 深层次交流了技术创新, 及时提供了政策信息导向, 广泛宣传了行业品牌, 突现了中国砖瓦文化悠久的文明与辉煌, 详尽解答了砖瓦生产企业的疑难问题。她是所有有志砖瓦行业投资者建设者的良师益友。

借此良机, 肺腑言之, 祝愿《砖瓦》这份行业老字号期刊越办越红火, 一以贯之成为广大读者的“醇酿佳肴”, 为促进我国绿色建材大力发展, 为民服务, 为政导向而做出更大的成绩。

中扬窑业 (集团) 有限公司借此机会, 热烈祝贺第十九届国际墙体屋面材料技术暨生产装备博览会圆满成功!

高玲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功力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国墙材科技信息网副理事长

欣悉《砖瓦》即将迎来四十五周年诞辰, 谨向贵社致以热烈的祝贺!同时, 借此机会向贵社领导和同仁多年来对功力机器有限公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悠悠四十五载书写辉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46期《砖瓦》汇成一部历史, 凝结着作者、读者的闪光智慧, 浸透着砖瓦界的涔涔汗水, 记录了中国砖瓦人的艰辛奋斗和不懈追求, 见证了我国砖瓦事业向前迈进的每一步!在《砖瓦》杂志创刊45周年之际, “十三五”开局之年, 我衷心的祝愿:《砖瓦》杂志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海纳百川, 锐意进取, 把《砖瓦》办成研究、探讨现代墙材装备、技术创新与管理的阵地, 了解国内外现代墙材设备与技术信息的窗口, 弘扬砖瓦文化、交流建筑应用、分享墙材设备与技术、管理经验的平台, 为我国砖瓦墙材和建筑节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焦雨华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砖瓦》杂志伴随着我的工作走过了三十多年, 作为《砖瓦》杂志编委之一, 在《砖瓦》杂志创刊45周年之际, 我衷心祝愿《砖瓦》杂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继续引领我国墙体材料行业技术创新, 朝着100周年前进。

路关生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中国建材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全国墙材科技信息网理事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砖瓦》杂志作为一个成熟、优秀期刊, 多年来为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菲的成绩, 她已经成为我们相依的、依赖的、信任的老朋友。

愿《砖瓦》杂志在新的经济时期, 开启新征程!

愿《砖瓦》杂志巩固提高!

愿《砖瓦》杂志走向新高度!

颜志武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我与《砖瓦》结缘三十年, 《砖瓦》是我永远铭记的良师益友。祝愿《砖瓦》在行业面临挑战和发展机遇并存的新形势下, 以绿色发展理念, 引领墙材行业不断创新和转型升级, 实现可持续发展, 迎来墙材行业更美好的春天。预祝2016年第十九届国际墙体屋面材料生产装备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蔡杰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山东淄博捷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风雨四十五载, 从娇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成就了《砖瓦》今日的辉煌;相随二十年, 陪伴捷达人风雨兼程, 一路前行, 《砖瓦》见证了捷达机械由小变大、从国内销往国外的蜕变历程。专业读本的品位, 创新实用的风格, 《砖瓦》用平实质朴的文字, 进取奋进的语言, 传播砖瓦的文明史, 搭建了企业与用户的连心桥, 奏响了砖瓦人拼搏中国梦的最强音符, 不断支持和激励着捷达人向前、向前、再向前。感谢《砖瓦》, 让捷达机械在创新发展中找到了方向。感谢《砖瓦》, 帮助捷达人结识了天南海北志同道合的朋友, 使企业发展的路越走越宽。作为捷达行程中的良师益友, 我衷心祝愿《砖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越办越好!也希望《砖瓦》能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助力企业攻坚克难, 明天更好!

张伟

《砖瓦》杂志编委会编委

值四十五周年之际, 祝《砖瓦》坚持行业特色, 越办越好。

沁园春砖瓦

祝《砖瓦》创刊45周年。

神州大地, 秦砖汉瓦, 上下千年。望万里长城, 青砖筑成, 古建寺庙, 独领风骚。亭台楼阁, 清风淡雅, 入梦入画山水中。看九州, 几千年砖瓦, 几千年情。

砖瓦历史厚重, 几千年繁荣与昌盛。吾秦时砖瓦, 盛世辉煌, 汉时瓦当, 绚丽多彩。青砖黛瓦, 诗情如画, 名宅古刹显清雅。君知晓, 看今朝砖瓦, 华章盛世。

《砖瓦》杂志社黄寿安

谢谢《砖瓦》杂志社的老师们, 多年来我们从《砖瓦》中感知到砖瓦的魅力和绿色砖瓦世界的美丽, 从《砖瓦》中接收着信息、知识和技术, 《砖瓦》一直给我们传承着一种精神——那就是工匠精神。

祝《砖瓦》力促技术进步, 推动行业发展!

乐山新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贺《砖瓦》创刊45周年

风雨同舟话《砖瓦》

闫开放《砖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

光阴似箭, 如同流水, 弹指一挥, 四十五载。不知不觉中《砖瓦》杂志迎来了创刊45周年, 曾作为《砖瓦》杂志社一名员工感慨万千, 也非常愿意享受和同志们一起工作, 一同创业的幸福时光。《砖瓦》杂志培养了我, 给了我快乐, 从中受益匪浅。虽然没有做过惊天立地的大事, 但却奋斗过、努力过。

四十五年风雨同舟, 四十五年春花秋实, 《砖瓦》杂志社一代又一代的员工经历了酸甜苦辣不寻常的岁月。1971年创刊的《砖瓦》经历了“文革”灾难, 又经历了粉碎“四人邦”后的转折动荡时期, 同时也经历了改革开放的美好时期。1999年后, 《砖瓦》杂志随同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 (以下简称墙材院) 由事业单位转变为科技型企业, 由国家财政拨款转变为自收自支的纯企业单位。我很敬佩《砖瓦》杂志社员工的敬业精神, 在行业同仁怀疑《砖瓦》能否生存下去的时候, 在杂志社经营严重亏损的时候, 在不知道下月工资能不能发到手的时候, 《砖瓦》杂志社员工还始终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人心没有乱, 工作程序没有乱。也许是“老天”的眷顾, 《砖瓦》杂志不但生存下来了, 而且越办越好。实际上杂志社员工都知道, 那不是“老天”的眷顾, 而是行业同仁的无私支持, 上级领导的热情关爱,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的坚强领导, 全体《砖瓦》杂志社员工顽强拼搏, 各位编委和编辑员工的精细耕云及艰辛付出。大家在挑战中不断历练自我, 才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

在这收获的时刻, 欢声笑语, 一切祝愿和美好都在这里汇合, 一切真情都在这里凝聚, 一切希望都在这里闪烁。我们很享受与行业同仁一起走过的45年, 我们同舟奋发, 勇往直前, 用火热的激情将冰雪融化, 用我们积极向上的斗志书写无悔的人生。创造砖瓦的价值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为建设高楼大厦添砖添瓦是我们的责任, 传播砖瓦知识和技术信息是我们至诚的担当, 一切为砖瓦用户是我们崇高的承诺。砖瓦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行业, 这45年来, 仔细地品味磨难与友情, 那苦中带甜的滋味, 真是回味无穷。

20世纪70年代, 《砖瓦》杂志宣传报道生产经营交流, 土窑、曲线窑、阶梯窑和轮窑烧成技术。当时的砖瓦工业, 只有几个国营砖瓦厂还算说得过去, 但也是按计划生产, 排队购买砖瓦产品成为普遍现象。《砖瓦》杂志也大量报道了行业“抓革命促生产”、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方面的文章, 当然也离不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翻开70年代初《砖瓦》杂志, 每期都有毛主席语录, 带有很重的时代烙印和强烈的政治色彩, 但也有很多生产经验交流和技术改造方面适应性很强的文章。当时印刷质量不尽人意, 发行量也按计划仅有几百份。

20世纪80年代, 《砖瓦》杂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天得到了发展。当时的中国处于百业待兴时期, 国家对砖瓦产品需求量非常大, 国营砖瓦厂大门前仍像70年代后期那样, 经常车水马龙排队购砖, 托人找后门买砖瓦也是常见不怪, 计划经济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于是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然而, 怎么生产砖瓦, 怎么规划建砖瓦厂, 现在看来不算问题的问题而成为当时的大问题, 成为众多乡镇企业共同难题。应当感谢《砖瓦》杂志社急乡镇企业所急, 在杂志上刊登了大量的技术性文章, 由浅入深、立竿见影的好文章。在墙材院 (原西安砖瓦研究所) 的支持帮助下, 编写了《怎样烧砖瓦》等系列书刊, 并举办了无数期砖瓦培训班, 系统讲解砖瓦知识。许多砖瓦厂技术人员, 从《砖瓦》杂志书刊和培训班, 掌握了怎样建砖瓦厂, 怎样选择原料处理和成型设备, 怎样进行湿坯自然和人工干燥, 怎样码窑烧砖和怎样进行设备保养维修。由于学用一致, 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和适用性很强, 许多学员通过《砖瓦》书刊和培训, 成为乡镇砖瓦企业技术骨干。这些技术骨干又将他们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以文章的形式在《砖瓦》杂志上发表, 大家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 形成了具有中国乡镇企业特色的“稀码、快烧”、“一次半码烧”等应用技术, 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难忘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的《砖瓦》是传播砖瓦知识、培养砖瓦人才的重要阵地, 也是《砖瓦》杂志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时期之一, 受到了原国家建材局的多次表彰和砖瓦行业的高度赞赏。

20世纪90年代, 《砖瓦》杂志将多孔砖、空心砖作为报道重点, 从产品工艺研究, 原料处理和成型技术, 轮窑和隧道窑烧成经验, 产品标准和质量检验, 多孔砖和空心砖产品砌体强度和抗震性能等方面发表了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和技术性文章, 特别是在内燃和超内燃烧砖码窑和烧成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报道。生产经验和国家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也成为读者关注的重要栏目之一。90年代后期, 在不影响烧结砖瓦48个版面的前期下, 又讨论了要不要增加混凝土砌块、板材等非烧结墙体材料, 砖瓦读者和技术人员扩大行业视野, 在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方面多了一项选择, 实践证明是成功的。1998年是《砖瓦》杂志发展的重要转变时期, 筹划运作每年一次的高层论坛和展会业务。那一年墙材院拿出资金, 实施了“万份砖瓦增刊”大赠送和“行万里路访百家企业”交流活动, 几乎涵盖了当时的大部分重点企业和著名砖瓦机械企业, 扩大了《砖瓦》杂志影响力和杂志发行量, 最后成功在重庆蓝箭宾馆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砖瓦四新成果交流会和机械产品展示会。一张桌子, 一把椅子, 虽然简陋, 但交易十分活跃, 开启了《砖瓦》杂志社从事展会服务的先河。在这里应当感谢原国家建材局科技司、全国墙材科技信息网、国家建材工业墙体屋面材料质检中心和各省墙材信息网的全力支持。到了90年代后期, 废渣利用成为《砖瓦》报道的主导方向之一, 大家从期刊中能看到煤矸石和粉煤灰综合利用方面的文章, 这里不再详述。

进入21世纪, 《砖瓦》杂志加大了低碳墙材、节能墙材、绿色环保墙材的报道, 把节能减排、废渣资源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为重点, 无论是技术性文章还是研究成果论文, 企业实施的节能技术改造都占据大量篇幅。近几年, 《砖瓦》杂志文章突出了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江河淤泥、脱硫石膏和市政水处理污泥综合利用, 在自保温空心砌块的生产工艺和建筑应用及无机、有机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发表了许多有分量的文章。

上述简短的回忆, 我们看到了《砖瓦》从默默无闻成为跻身全国建材行业的优秀期刊, 受到上级多次表彰。业界为你喝彩, 行业为你骄傲。如果杂志社员工没有踏实勇敢的开创精神, 我们也只能固守在井底, 却永远无法领略更高更远的风景。《砖瓦》和行业一同走过风雨, 一同迎来了绚丽的彩虹, 我们同行业一起扬帆闯急流险滩, 一起到达了成功幸福的彼岸。

历经45年我们取得了成功, 未来的《砖瓦》更需要我们鼓足勇气, 发挥聪明才智, 创新发展, 再创佳绩。有行业的爱护支持, 墙材院的领导、《砖瓦》杂志社全体员工的辛勤努力, 一定会把握时代脉搏, 坚持把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始终作为重点, 发表更多的论点清晰、观点分明、内容丰富、结论准确的好论文;一定会把更多适应性强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性文章奉献给大家;一定会继续报道好有关行业的国家财税政策和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一定会就砖瓦行业的一些敏感话题开展广泛探讨论证, 引导砖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成为行业技术查询的重要刊物。

【创刊主编寄语】推荐阅读:

评职称副主编08-14

报纸创刊活动策划书08-14

官方微信创刊词07-12

上一篇:学生会心理部工作计划下一篇: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