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语使用常见错误(共12篇)
1.中考成语使用常见错误 篇一
一、望文生义
1、文不加点:点: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含褒义)
2、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
3、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4、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用法:联合式;作补语、定语;含褒义)
5、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6、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表达群众的感情)
7、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不错。
8、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9、差强人意: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0、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用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分句;)
11、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12、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13、涣然冰释: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
14、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5、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16、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17、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18、酒囊饭袋:只会吃喝,不会做事。讥讽无能的人。(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19、有口皆碑: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20、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用法:动宾式;作谓语)
21、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轻蔑意味)
22、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用法:动宾式;作谓语)
23、人面桃花: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忆念爱人)
24、奇文共赏: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
25、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
26、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27、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用法:主谓式;作谓语)
28、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用法:主谓式;作谓语、补语)
29、间不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用法:主谓式;作定语)
30、罪不容诛: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31、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用法:偏正式;作宾语)
二、对象误用
1、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2、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3、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4、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5、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6、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7、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8、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9、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0、两小无猜: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猜疑。(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11、乱点鸳鸯:鸳鸯:鸟名,常比喻夫妻。使夫妇互易错配。也比喻胡乱配合姻缘。
12、江郎才尽: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13、挥洒自如: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4、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兼语式;作谓语、定语)
15、信手拈来:信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作等)
16、鸿篇巨制:形容工程大,功夫深的著作。(作主语、宾语、兼语;形容篇幅长的作品)
17、勾画了了:一笔一画都很清楚。
18、烘云托月: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文学艺术等方面)
19、韦编三绝: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20、纵横捭阖: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21、含英咀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22、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23、日理万机:理:处理,办理;万机:种种事务。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
24、耳鬓厮磨:鬓:鬓发;厮: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男女相恋)
25、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6、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比翼,翅膀挨着翅膀。双飞,成双的并飞。(连动式;作谓语、宾语、补语)
三、褒贬颠倒
1、倾巢而出:倾:倒出;巢:巢穴。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全无心机)
3、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积少成多)
4、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5、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6、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7、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8、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表讥讽)
9、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10、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11、官样文章:旧时官场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语的例行公文。比喻光注意形式,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或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偏正式;作宾语、定语)
12、连篇累牍: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13、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14、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15、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霭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16、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连动式;作宾语)
17、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长辈对晚辈)
18、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偏正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19、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20、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多用于书面语)
21、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22、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四、功能混乱
1、出奇制胜: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或其他行动)
2、瓮中之鳖: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作宾语;含贬义)
3、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4、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错: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
5、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错:漠不关心百姓的疾苦)
6、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错:耳濡目染了先生的高超技艺)
7、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错: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
8、穷途末路: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错:逼得穷途末路)
9、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错:当仁不让的责任)
10、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考虑。(错:深思熟虑的建议)
五、谦敬错位
1、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谦词)
2、先斩后奏: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办事)
3、雕虫小技: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偏正式,作主语、宾语)
4、东涂西抹: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5、千虑一得: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复杂式;作宾语;含褒义)
6、绵薄之力:微薄的力量,多用于谦辞。
7、汗马功劳: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8、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自己的东西不值钱舍不得扔掉)
9、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10、蓬荜生辉: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多用作谦词)
11、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
12、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13、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偏正式;作分句、宾语;形容不合情理的要求,客套语)
14、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15、设身处地:设:设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16、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
六、词义重复
1、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错:忍俊不禁地笑了)
2、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作谓语;含贬义,用于自谦。(错:让人贻笑大方)
3、难言之隐: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作宾语。(错:难言之隐的苦衷)
4、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错:一场南柯一梦)
5、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错:显得相形见绌)
6、如芒在背:形容极度不安。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错:好象如芒在背)
7、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错:责无旁贷的责任)
六、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2、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3、义无返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4、从谏如流: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作主语、宾语;形容人、事、思想等)
6、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动宾式;作谓语;用于人或事情等)
九、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有些成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很少或者不能用在其他句式中。
1、望其项背:能够望件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2、善罢甘休:轻易地了结纠纷,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闹。
3、同日而语:同等看待,相提并论。
4、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5、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6、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二、不明语源,不知本义
1、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2、明日黄花: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3、目无全牛: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4、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5、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6、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用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贬义)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7、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8、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
9、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不可救药: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10、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1、乐不思蜀: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12、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13、祸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4、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15、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6、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
17、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8、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9、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
20、想入非非: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21、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2、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23、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示例:这个上海人非常善于处世,并不整天拿着一整套数学思维向封建政治机构寻衅挑战,而是~,不断受到皇帝重用。(余秋雨《文化苦旅》
24、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常用作自谦之词)
25、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26、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形容故意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
27、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到达极高的境地)
28、如虎添翼: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2.中考成语使用常见错误 篇二
这个公式就是十字交叉法的原理.对这个公式进行化简可以写成: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十字交叉法.但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十字交叉”法中差量的含义,就会出现误解.
例1硼有两种同位素,已知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计算在整个硼元素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
(A) 20%(B)小于20%
(C)大于20%(D)无法确定
误解:根据“十字交叉”法,10.8)/(10.8-10)=1:4,所以所占质量百分比为20%,选(A).
错因及正解:由于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数是不变的,这样实际上求出的不是的质量百分数,而是原子个数百分数,其质量百分数应为即小于20%,应选(B).
例2 10 g镁和铝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该混合物中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2 (B) 2:1
(C) 3:4 (D) 4:3
误解:当金属为纯净物时,产生11.2 L的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12 g,需要铝的质量为9 g,由于混合起来为10 g,利用“十字交叉”法可得:n(Mg)/n(Al)=(10-9)/(12-10)=1:2,选(A).
错因及正解:本题求出的比值实际上是消耗的镁与铝的电子数比,而它们的物质的量比应为应选(B).
例3 pH=2和pH=4的两份盐酸溶液按一定体积比混合,混合溶液的pH=3,则两份盐酸溶液的体积比为()
(A) 9:11 (B) 1:1 (C) 1:10 (D) 1:2
误解:由于所以两份盐酸的体积比为1:1,即为(B).
错因及正解:数据应用错误,应根据pH先求出两种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0-2 mol/L和10-4 mol/L,混合后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3 mol/L,应用“十字交叉”法可得:两种盐酸的体积比选(C).
例4将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取该燃烧产物7.48 g溶于水制成1000 mL溶液,取出10 mL用0.1 mol/L的盐酸中和,用去盐酸20 mL,由此可知该产物中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_.
误解:根据钠原子守恒可知: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总的物质的量应等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一半,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盐酸的物质的量,即所以,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即.
错因及正解:实际上这样求出的不是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而是物质的量百分数,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应由以上分析可知,“十字交叉”法虽然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但是我们在应用此法解题时,必须要弄清“十字交叉”法的差量比值特定的含义:这种方法列出的差量比是基准物中产生分量的物质的量的分配比,只有这样,我们用“十字交叉法”来解决化学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化学计算有很多简便的方法,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本文以“十字交叉”法为例旨在使学生应用各种方法解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十字交叉,误解,正解
参考文献
[1]袁来德.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2).
3.中考常见写作错误归纳 篇三
一、“汉语式”英语
例:His father’s body is strong. (误)
他父亲身体很好。
析:汉语说“某人的身体强/弱”时,在英语中不必加 body。因此,在书面表达中要注意英语的习惯用法,否则容易杜撰出“汉语式”英语,使人难以看懂。同时不能先想汉语意思,然后再直译成英语,而要擅于直接用英语思考。
正:His father is strong.
二、难词解释
例:the time fell sleeping (误) 就寝时间
析:同学们遇到要表达的术语有难词时,想不到用合适的单词来表达,于是就闹出了这样的笑话。因此,在平时学习中同学们就要知难而进,想方设法记忆必要的单词,同时增强解释单词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正:the sleeping time
三、单词堆砌
例:Our go to school time is 8:00. (误)
上学时间是8:00。
析:同学们在书面表达中应尽量使用自己熟悉且有把握的习惯用语,不能凭着中文习惯主观臆造句子,否则不可能做到“语言准确、得当”。
正:We go to school at eight.
四、时态的误用
例:She like it very much and reads it to the class. (误) 她很喜欢它并且读给同学们听。
析:在书面表达中,应根据上下文或时间状语来确定动词的时态。
正:She liked it very much and read it to the class.
五、用词错误
例:He gave me a very good advice yesterday. (误) 昨天他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建议。
析:advice 表示“建议”时,是不可数名词,表示一条建议,量词应用 a piece of。
正:He gave me a piece of very good advice yesterday.
六、一致性错误
所谓不一致不仅指主谓不一致,它还包括数的不一致、时态不一致以及代词不一致等。
例1:Once one have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 to do. (误) 人一旦有了钱,他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析:one 是第三人称单数,因此本句的 have 应改为 has。同理,want 应改为 wants。
正:Once one has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s to do.
例2:Water will boil at 100℃. (误)
水在100℃沸腾。
析:表示客观真理的句子,其谓语动词应用一般现在时。
正:Water boils at 100℃.
七、修饰语错位
英语与汉语不同,同一个修饰语在句子中有不同的位置,句子的含义就有可能发生变化。
例:I can dance. I too can sing.(误)
我会跳舞,也会唱歌。
析:too一般位于句尾,不能用于句首。
正:I can dance. I can sing too. 或 I can dance and sing too.
八、结构不完整
在口语中,交际可借助手势、语气、上下文等来理解结构不完整的句子。可是书面表达就不同了,句子结构不完整会令句意表达不清。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主句写完以后,作者又想加些补充说明的时候。
例: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误) 有许多方式可以了解这个社会,例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等。
析:本句后半部分 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仅是一些不连贯的词语,不能独立成句。
正: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九、悬垂修饰语
所谓悬垂修饰语是指句首的短语与后面句子逻辑关系混乱不清。
例:At the age of ten, my grandfather died. (误) 在我10岁时,我祖父去世了。
析:at the age of ten 只指出10岁时祖父去世了,但没有说明是“谁”10岁时。按一般的推理不可能是 my grandfather。
正:When I was at the age of ten, my grandfather died.
十、词性误用
“词性误用”常表现为:介词当动词用,形容词当副词用,名词当动词用等。
例1:Few people can around the world.(误) 很少有人能周游世界。
析:around 是副词,这里误当动词用了。
正:Few people can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例2:The place is danger. (误)
这个地方危险。
析:danger 是名词,这里误用为形容词了。
正:The place is dangerous.
十一、指代不清
指代不清主要是指代词与被指代的人或物关系不清,或者前后所用的代词不一致。
例1: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her to be her bridesmaid. (误) 玛丽和我姐姐很要好,因为她要她做她的伴娘。
析:此句让读者无法判断两位姑娘中谁将结婚,谁将当伴娘。
正: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my sister to be her bridesmaid.
例2:Help yourself to some drink, boys and girls. (误) 孩子们,随便喝些饮料吧。
析:句中的boys and girls和反身代词yourself指代不一致。
正:Help yourselves to some drink, boys and girls.
十二、间断句子
我们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简单地连结起来,应注意连结时应加上适当的词。
例:There are many ways we get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 (误) 我们有许多方式来认识外面的世界。
析:这个句子包含了两层意思:There are many ways以及we get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简单地把它们连在一起就不妥当了。
正:There are many ways for us to get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
十三、累赘
语言以简洁为贵。能用单词的不用词组;能用词组的不用从句或句子。
例:Except the fact that he is lazy, I like him. (误) 除了他很懒外,我喜欢他。
析:本句中的 the fact that he is lazy 是同位语从句,我们按照上述“能用词组的不用从句”的原则可以将其改写为:
正:Except his laziness, I like him.
十四、不连贯
不连贯是指一个句子前言不对后语,或是结构上不通顺。
例:The fresh water,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of the earth. (误) 淡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析:The fresh water与逗号后面的it不连贯,同时it与things在数方面不一致。
正:The fresh wa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world.
十五、综合性语言错误
4.使用毛巾常见错误 篇四
擦汗、洗脸、沐浴……挂在家里的毛巾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以前,人们用的毛巾叫“劳保毛巾”,就是红、蓝、绿与白色相间的那种,虽然品种、花色单一,但蛮好用的。现在,市面上的毛巾品种越来越多,花色越来越杂,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持续掉色毛巾不环保
王阿姨到小商品市场买毛巾。市场里毛巾花色、品种很多,价格也比商场、超市要便宜。王阿姨挑了三条洗脸用的毛巾,老板直接开价“10元三条”。
虽然毛巾上没有任何标签说明,颜色也很鲜艳,但这个价格,在超市连一条毛巾都买不到,王阿姨左思右想还是掏钱买了。
便宜没好货。王阿姨把一条红毛巾放进水里,水变红了。往毛巾上打肥皂,泡泡也是红的。就连用毛巾擦脸,脸上都会微微泛红。一连用了几天,毛巾不但继续褪色,还出现了一个个发霉的黑点点。王阿姨懊恼极了,不得不把毛巾扔了。
专家点评:很多毛巾是经过染色的。新买的毛巾,第一次下水有轻微褪色,是正常的。如果持续褪色,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条毛巾是再加工产品,另一种是毛巾使用了劣质染料。
劣质染料是用废旧原料和劣质化学染料生产的,成本只有正规染料的十分之一,当中还含有芳香胺等致癌物质。当人体与含有芳香胺的毛巾长期接触后,芳香胺容易被皮肤吸收,诱发癌症或过敏,而芳香胺可在人体内潜伏长达。所以,拿劣质染料染出来的毛巾洗脸,就和用工业废水洗脸一样,会严重损害皮肤,危害健康。
“抗菌”毛巾大部分不抗菌
除了花色品种丰富多彩外,现在市面上还出现了很多功能性毛巾,比如“抗菌”毛巾。这种“抗菌”毛巾的价格,要比普通毛巾贵好几倍。
张小姐最近就在超市花了好几十块钱,买回一条所谓的“抗菌”毛巾,但是用起来,她感觉和普通毛巾差不多。用的时间长了,毛巾会发黄,上面还有一股怪味。“细菌长什么样儿?不用显微镜,谁都看不出来,我看所谓的‘抗菌’毛巾只不过是商家促销的一个噱头。”张小姐觉得自己上当了。
专家点评:如果毛巾纤维本身有抗菌功能,那么毛巾就真正具有了抗菌功效,但是目前这种纤维是很少的,所以说现在市面上所谓的“抗菌”毛巾大部分不抗菌。
想要毛巾真正杀菌,就要专人专用,专巾专用。每周对毛巾进行高温消毒处理,放在微波炉里加热几分钟就行,同时最好三个月换一条新毛巾。
毛巾不是越软越吸水
梁阿姨买了一条超软的毛巾,捏上去就像棉花,但是把毛巾浸到水里,水珠子都浮到了毛巾上,水和毛巾简直“水火不容”。
后来,梁阿姨把盆里的水加满,使劲儿把整条毛巾摁进水里,再不停地揉搓它,水这才慢慢渗透进毛巾里。
专家点评:毛巾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纱线和纤维成分。有些毛巾加了助柔软剂,摸上去很软很滑,但吸水性却很差。现在市场上卖的毛巾,一般分三大种,吸水性也各有不同,市民可以通过毛巾边上的小标签来加以区分。
第一种是割绒毛巾,很柔软,用起来比较舒适,比普通毛巾有更强的吸湿性和柔软度。
第二种提花毛巾,很漂亮,花纹精巧细致,色彩艳丽多变,不过吸湿性和柔软度都略逊一筹。
第三种是无捻纱毛巾,手感很柔顺,而且吸湿性也特别好,还有保护肌肤的作用。无捻纱毛巾是现在比较时尚的美容巾。
毛巾变硬怎么办
工具/原料
大家都亲身体验过,毛巾新买回来,没用几次就变硬了,使用起来极不舒服,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因为水中游离的钙、镁离子与肥皂结合,黏附在毛巾上造成的。此外,长时间的污垢残留也是变硬的原因之一。
步骤/方法
为防止毛巾发硬,除了经常清洗之外,每隔一段时间在水中加入肥皂水或碱液,将毛巾煮沸几分钟;煮沸时,毛巾应全部浸入水中,避免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而增加强度甚至脆化。
再或者就是用食用白醋来软化毛巾。就是当洗衣机或是手洗的衣服洗干净后,机洗的放入半碗醋大约200克左右(手洗的适量放些就行了),旋转一至二分钟再排水,衣服上也不会留有醋味。
5.中考常见易错成语 篇五
2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3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4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5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谈论。侃侃:形容说话从容不迫的样子。
6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7 鼎力相助:大力支持帮助。
8 脱颖而出:比喻有才能之人一遇机会,其才干就能显示出来。
9 蓬荜生辉:(对方的来访或赠送的字画)使自己的寒门增添光辉。
10 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
11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12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13 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不犹豫回顾。
14 差强人意:还能振奋人的情绪。比喻大致令人满意。
15 抛砖引玉:比喻以粗浅的见解引出别人的高见。
16不可理喻:没法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固执、愚昧。
17义愤填膺: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
18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
19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像是鬼神之作。
20 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
2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22置之度外:将一切事物弃置身外,不以为意。
23无可厚非:不必过分地加以责备,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
24休戚与共 :彼此间的幸福和祸患都共同承受。
25评头品足 :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在小节上过分挑剔。
26不胫而走:比喻消息等传播迅速。
27耿耿于怀: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萦绕于心。形容有心事。
28耳提面命:形容长辈谆谆教导。
29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30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
31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出乎意料,也强调神秘奥妙。
32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33面目全非: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34相濡以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35 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36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37 无往不利:无论到什么地方或干什么事情,一切顺畅通利。
38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39 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的缝隙,形容非常严密。
40 无冕之王:指没有权威的名义而影响、作用极大的人。现多指新闻记者。
41 不以为然:然:对,正确。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含有轻视意味。
42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43 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44 不共戴天:不愿与仇敌在一个天底下活着,比喻仇恨极深。
45 不置可否:既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不表明态度。
46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现比喻高深的文艺作品。
47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楚国的民间歌曲。现泛指通俗文艺。
48 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49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范例或准则。
50 见仁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见解因人而异。意见不统一。
51 不耻下问: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
52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彻底显露。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53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54 投桃报李:比喻彼此友好往来。
55 改头换面:只在表面形式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
56 语重心长: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
57 意味深长: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
58 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59 若心孤诣: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
60 如履薄冰:像踩在薄冰上。比喻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61 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62 耳闻目睹:亲眼所见,亲耳所听。
63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64 左右逢源:(1) ∶比喻做事情得心应手 (2) ∶比喻办事圆滑。
65 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66 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其实是强词夺理。
67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68 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69 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
70 信笔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71 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72 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73 意气用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74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75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76 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77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用于“质量”的比较。
78 南辕北辙: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79 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80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81 胸无城府: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82 扑朔迷离:原指分辨不出雌雄。后用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83 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84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85 集思广益:集合思路和意见,可以收到更广大的效益。主语应该是领导者,不能是提意见得群众。 86 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87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
88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89 为虎作伥:为老虎引路的鬼。比喻给坏人做帮凶,为坏人效劳。
90 墨守成规:比喻拘泥于成见而不善于机变。
91 各行其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92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告诫。
93 手不释卷:形容勤勉好学或读书入迷。
94 夙兴夜寐:起得早而睡得晚,形容勤奋劳作。
95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96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97 卧薪尝胆: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98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99 栉风沐雨: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100白手起家: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01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102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103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104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105冰清玉洁: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高尚、纯洁,光明磊落。 106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德行高尚,才学卓绝;还比喻文辞优美。
107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108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109山高水长: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现在有时比喻恩德情谊的深厚。
110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得。也比喻乐曲高妙。
111仰之弥高: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112岁寒知松柏: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113卑鄙龌龊: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
114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115剑拔弩张: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116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117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现多比喻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
118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熟练地书写。
119铁画银钩:形容书法既刚劲又柔美。
120按部就班: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形容做事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顺序。现在指有时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121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122夜郎自大: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123鹤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124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125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126鹤唳风声: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27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也形容领会深刻。
12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129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130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6.中考成语使用常见错误 篇六
你可能觉得吹头发的时候,将吹风机贴近发丝或直接靠在梳子上会让头发烘干的过程加快。相反这还有可能导致发丝的干枯,给头发带来伤害使头发变得更加毛躁。在吹干头发时,保持吹风机的热气与头发间隔至少3cm的距离,并不停变动吹风机的位置确保受热均匀才是正确的做法。
指甲油
虽然有很多产品的说明都指明在使用之前要先摇匀。但是指甲油不列在其中。所以不要像对待你的睫毛膏那样对待你的指甲油,除非你想打造一款有空气泡泡的美甲造型。相反,使用之前先将小瓶在手心中揉搓,用手心的温度温热甲油,同时让颜色充分混合。
睫毛膏
向管内塞入睫毛膏柄的过程中,你也将多余的氧气,也有可能是细菌带入了管内。在你使用睫毛膏的过程中,那些带入管内的细菌就可能因此落在你的眼睛周围。为了避免这一情形的发生,再向管内塞回入睫毛膏刷头的时候,你可以采用扭转、转动的方式将其放回原位。另外,确保在涂抹的前擦掉膏柄上过量的睫毛膏,这样可以避免中其在睫毛上结块。
卷发棒
使用卷发棒的第一条法则:如果在你卷发棒时冒出了水汽,甚至发出滋滋的声音,说明你设置的温度有些过高。调整烫发棒的温度,差不多350度中等程度。在烫发时,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确保每次的发量不多于5cm。
毛刷
洗完澡后你是否直接用毛刷梳理湿润的头发?你是否用鬃毛刷直接梳理打结的发丝?毛刷是必备的美容工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你过分的依赖它,它也会给你的头发带来伤害。当头发还是湿湿的时候,用手指梳理打结的发丝是最温柔的消除方法。另外,当你使用毛发梳时,先从发梢开始,向上一点一点少量的打理。
洗发水
洗发水的使用说明看似简单:将头发打湿后用香波洗头,然后清洗,如有需要再重复以上步骤。但是有可能你一直错误地使用洗发液洗头了。
首先,洗头前要确保你的发丝用水完全的浸湿,如果沐浴时的水流很小的话,可能还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确保头发完全地吸饱水。然后,将洗发液从发根开始按摩。避免将头发堆积在你的脑袋上面,这样的话可能会造成发丝缠结,同时也会造成发梢的干枯。当你要清洗的时候,才让洗发产品顺流下来清洗发梢。延长清洗的时间,洗干净后就不要再反复洗涤了。毕竟没有人喜欢耳朵后面到处都是肥皂泡泡。
★ 房屋使用协议
★ 商标许可使用协议
★ 高中英语学习常见错误---名词
★ 面试常见的错误英语
★ 面试主考官常见的错误
★ 7种常见的面试错误
★ 简历写作10大常见错误
★ 考研英语写作常见错误
★ 常见Internet路由器协议分类
7.中考成语使用常见错误 篇七
(1.宣武医院,北京 100053 2.中华医学会,北京 100710)
医学名词是医学科学技术概念的载体和医学科技知识的结晶,在医学科学技术形成、积累、交流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规范、统一的医学名词,是医学发展、交流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医学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笔者梳理了医学名词在使用中的常见错误,并举例分析,以促进规范医学名词的推广应用。
一 分 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网络信息化,使获得医学信息等共享资源更为便捷。但名词使用不规范、不统一,疾病名称、含义及术语表示的范围、剂量、方式不一致,严重影响医学信息资料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部门的使用。这种不规范、不标准的情况,经常在医学文件、论文及著作中出现,影响医学科技知识的准确表达、采集、使用、传递和记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不规范的习惯用法。例如:表达“遗传易患性”时,仍然使用“遗传易感性”;未使用“脑神经”而使用“颅神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还在叫“谷丙转氨酶”。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到使用规范名词的重要作用,未能及时关注学科进展,并查阅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
2.使用口头简称来书写医学文件及论文著作。如将“甲状腺功能亢进”简写为“甲亢”,“风湿性心脏病”简写为“风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简写成“慢支”。这种用口头习惯用语代替规范医学名词的情况,在医学文件及论文著作的稿件中时有出现。
3.外国人名翻译不规范。在以外国人名命名的疾病名称中,常有译音不准确,或将法文、德文等外文的人名,按英文翻译的情况。例如将Guillain-Barré syndrome 译为“格林-巴利综合征”,而这两个法国人名的准确译文,应为“吉兰-巴雷”。
4.因药物生产厂家不同,存在一药多名的现象。例如,头孢菌素类药——头孢呋辛,美国公司生产的商品名是“力复乐”,意大利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叫“明可欣”,英国公司的产品则称“西力欣”。虽然各公司的商品名不同,但它们都是同一药品“头孢呋辛”。根据药物的商品名有时很难确定其属性。例如,“喘定”是“二羟丙茶碱”,“喘息定”却是“异丙肾上腺素”,“消心痛”是“硝酸异山梨酯”,而“心痛定”则是“硝苯地平”。
为准确反映、揭示药物本质,国家颁布药物通用名,这是药物的法定名称。使用通用名,即同一品种的药物,使用相同的名称,有利于对药品的监督管理,有利于医生正确用药,有利于保护用药者的合法权益。
5.对名词概念的内涵理解不清,造成使用不当。例如,发病率与患病率、死亡率与病死率,经常出现使用混乱的情况。这两组名词的概念不同,意义上也有很大区别。某病发病率是该时期该地区人群中新发病例的频率;某病患病率多指某时点某地区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死亡率是某地某时段死亡人数与该地该时段平均总人数之比率;病死率则是,某时期内因某种疾病死亡人数与同期患某种疾病的病人数之比率。
6.同音字混用,也是比较常见的错误。例如,将“同工酶”写成“同功酶”,“腭裂”写成“颚裂”,“瘙痒”写成“搔痒”,“烦躁”用成“烦燥”,“松弛”错写为“松驰”,“适应证”写成“适应症”,“胆碱酯酶”写成“胆碱脂酶”。
7.使用不规范简化字的情况,也比较多见。例如,将“年龄”简写为“年令”,“副作用”简写为“付作用”,“预防”简写为“予防”,“阑尾炎”简写为“兰尾炎”,“蛋白质”简写成“旦白质”。
8.不熟悉名词命名原则造成的错误。例如,将“胆总管”错写为“总胆管”,“肛提肌”错写为“提肛肌”。同时,国际解剖名词委员会已经废弃用人名命名的解剖名词。所以,用人名命名的“浦肯野氏纤维”应改为“兴奋传导纤维”,其他用人名命名的解剖学名词,应以此类推。
二 对策
为保证医学名词的正确使用,首先要树立使用规范医学名词的概念,掌握查询规范名词的多种方式,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名称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同时,可以从名词的定名原则、科学性、概念内涵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提高使用规范名词的水平和能力。
1.根据定名原则来理解、判断名词是否规范。例如:利用解剖学部位器官定语在前,形态性定语次之,动作主语紧靠主格名词的原则,以及废弃以人名命名解剖名词的决定,来思考、把握解剖学名词的正确使用。
2.遵循取消以疗效命名药名的原则,并从贯彻使用国家药典名称和药品通用名的角度出发,审视药名使用中的问题,保证药物名称使用的标准与规范。
3.名词是科学技术概念的代表和载体,其命名以科技概念为依据,要求准确反映所指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本质,有确定的语义范围。因此,可以从名词的科学性及概念内涵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例如,“剖腹产”的确切含义是“剖宫产”,“溃疡病”的规范术语为“消化性溃疡”,“抗菌素”的正确名称是“抗生素”,“血液动力学”准确提法为“血流动力学”。
三 举例
为对医学名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笔者从容易混淆的字、容易错写与误用的字、常见不规范名词这三个角度举例说明,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容易混淆的名词
1.“征、症、证”是医学名词使用中最易混淆的三个字。根据字义,“症”是患者的主观不适,用于症状。如:临床症状、症状鉴别诊断、手术并发症。“征”是客观检查发现的异常表现,用于体征、指征、综合征。如:手术指征、唐氏综合征。“证”是证据、证明,用于适应证、禁忌证。
2.“脂、酯”。“脂”是指动植物体内的油脂或脂类。因此,含脂肪的蛋白质叫“脂蛋白”,含磷酸基的脂肪称“磷脂”,含糖基的脂肪为“糖脂”。而甘油三酯、胆固醇酯、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酯都应用“酯”。
3.“氨、胺、铵”。泛指氨类化合物或衍生物时多用氨,如氨基酸,氨基多糖。“胺”是氨中的氢原子被烃基所取代后的化合物。“铵”是一种一价阳离子,多与一些酸根结合生成盐,如氯化铵,硫酸铵。
4.“粘、黏”。“粘”作为动词用时读zhān,用于:粘连、粘贴等。“黏”作为形容词读nián,用于:黏稠、黏附、黏膜、黏性、黏液等。
5.“象、像”。“象”的第一层含义指哺乳动物,大象;第二层有形状、样子的含义,如:现象、假象;第三层含义指仿效、摹拟,如:象形字。“像”的第一层含义常用于对人做的图形,如:影像、图像;第二层有相似、比如、仿佛之意,如:这很像他;像鹰嘴;他好像没发现。
(二)容易错写与误用的名词。在医学文件、论文及著作稿件中比较常见,并多见于同音字,现列表(见表1)如下。
表1 容易错写与误用的名词
(三)常见不规范名词。分别在解剖名词、人名翻译、临床名词三个列表中举例(见表2、表3、表4)。
表2 解剖名词
表3 人名翻译
8.中考失分的八大低级错误 篇八
2.将答卷纸当作草稿纸,在卷上乱画乱改这样做既影响卷面整洁,也会占据答题空间。一旦写错了,不要用涂改液或胶带纸修改,更不要涂成麻子脸。
3.不在规定的位置答卷有些考生答满了规定的位置,便到边角位置继续答题,然后用箭头连接起来。但是超出答题范围的答案机器扫描不进去,答到另一题的范围也不行。
4.修改答案时未擦拭干净尤其是选择题,机器会扫描到两个答案,造成失分。
5.答题步骤不完整,数字符号书写不规范尤其是5与3、7与2、0与6等数字,书写潦草时容易误认。
6.语文作文书写不规范中考中,作文没有题目要扣2分;字数不足也要扣分,每50字扣1分;错别字一个字扣1分。此外,答卷中有简体字、繁体字、网络语言、网络符号等都会给阅卷人留下不良印象,而与高分失之交臂。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也会造成失分,如句号写成小圆点、一“逗”到底、段尾文本无标点等。
7.审题不仔细,答非所问考卷答题范围有限,错误答案占据了答题空间,正确答案将无处书写。
9.公文常见错误分析 篇九
(第13期)
张家口市人口计生委办公室2005年7月31日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
一、生造文种
《办法》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3类14种,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通知”的“附件”行文。例如,《关于××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关于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等,这里的“操作规定”、“说明”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可以改成《××关于印发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的通知》,不能作为文种使用的还有“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有的甚至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都是错误的。
二、混用文种
常见的是把相近的“请示”和“报告”两种文种张冠李戴。例如:《××关于批准成立××学会的报告》,《××关于元旦文艺联欢会所需经费的报告》。两个标题内容十分明确,就是要求上级解决问题,应该用“请示”而不是“报告”。报告是“向上级机关 1
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这类报告,只要把情况汇报、反映清楚即可,目的是让上级和领导了解发展情况,掌握工作进度,做到心中有数,不需要回复;而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需要回复,两者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区别。有时也存在“请示”和“函”混用。《办法》规定: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是用函。可是有些单位当有求于对方(不相隶属单位)时却用请示。
三、规矩格式乱
《格式》中就公文的格式、标准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具体行文中常见错误有:
1.排版规格不当。公文标题应在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上各行其是,严重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
2.发文号标注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错用括号。如,×政建(2003)240号;二是用虚数。如×政办〔2003〕005号;三是字体字号不标准。《格式》规定:发文字号,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 “第”字。特别对于字号和字体,有的小于3号;有的用小标宋体字,有的用楷体,也有的用黑体,五花八门。
3.标题滥用符号。《办法》第三章公文格式第十条第六款中明确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但是在实际中,滥用符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关于转发×市政府《关于强化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责任制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关于转发×局《关于实行在网上公示建筑企业不良行为的通知》的通知”,以上两例中的“《》”符号都不应该使用,应改为:关于转发×市政府关于强化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责任制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关于转发×局关于实行在网上公示建筑企业不良行为的通知的通知”,4.结构层次序数使用不规则。《办法》规定: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但是目前有些单位一些公文序数数词仍然存在使用不规则的情况,要注意《办法》规定的序数数词的写法,其中“
一、”下面是顿号,“1.”下面是圆号,而“
(一)”和“(1)”括号外面是不带顿和点号。
5.引用文号格式不对。《办法》规定:“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目前,有些单位对这一规定没有掌握好。如,“据×办〔2003〕12号文《关于××××××的通知》”,其引用文号的方法就是不符合规定的,正确的引用方式应为据《关于××××××通知》(×办〔2003〕12号)。
6.成文时间标志不清。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制发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
写为“0”,并且右空4字,但在实际写作中样式更是花样百出,有的成文日期甚至早于签发日期。
7.“抄报”现象依然存在。在行政公文实际中,一些单位对上级单位抄送文件时仍然沿用“抄报”一词,这是要注意的。目前,行政公文无论是对上级还是对下级抄送,概用“抄送”一词。关于这,《办法》中有多出相关表述,第十七条规定“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等,它表示行政公文不再使用“抄报”一词。
8.附件标注不符合规定。附件是公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办法》对附件有明确的要求,但有些公文出现附件和正文之间的间隔或大或小,附件顶格标识、附件序号使用汉语数字标识,附件名称后加标点符号等毛病。特别是附件跟附注区分不清,在印发文件时不管是附件还是附注全当作附件,导致关系的确认错误。
10.常见开机引导错误 篇十
情况一:屏幕提示“HDDcontrollerfailue”硬盘控制器故障。这通常试由于硬盘与硬盘控制器的信号通讯电路不好造成的,应关闭电源,检查与硬盘有关的电缆连接是否完好。
情况二:屏幕显示“Badormissingcommandinterpreter”表明C盘下的command.com文件损坏或已被删除。可用同版本软盘启动盘启动,然后键入SYSC:回车,进行恢复。出现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感染了病毒,应先进行杀毒。
情况三:在用软盘启动盘启动时显示“DisketteBootFailue”软盘引导失败。这一般时因为启动盘损坏,只需更换启动盘即可。
情况四:硬盘启动时屏幕显示“Disk BootFailure”。此时用软盘启动盘重新启动后,再试图进入C盘,屏幕显示“InvalidDriverSpecification”。这是当BIOS读硬盘引导区信息时发现引导区有错误或已被破坏。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错误的操作、非法的程序或病毒引起的,需要恢复引导区的程序或分区表。如果你没有对引导区进行备份,那就只能用FDISK命令来从新分区。
情况五:屏幕显示大写“NOROMBASIC,SYSTEMHALTED”并且立即死机,
这是因为系统启动时BIOS没有再硬盘或软盘上找到引导扇区,只好企图运行ROMBASIC,而现在的兼容机基本上都没有安装ROMBASIC程序。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不慎改动了硬盘的分区表或者分区表被病毒所破坏。如果事先没有准备补救盘,就只能运行FDISK命令重新分区。
情况六:屏幕显示“InvalidPartitonTable”表明DOS分区表错误。可能是由于硬盘分区记录的活动分区标志和分区结束标志丢失造成的,可用Diskedit将其改正,或者用软盘启动,利用FDISK命令重建DOS分区。
11.公文写作常见错误 篇十一
公文是单位与单位之间处理公务的文书,特别是在党政机关单位,公文的往来十分频繁,几乎每人每天都要与公文打交道,所以熟练使用公文显得相当重要。但由于公文写作主要是在中高职学习阶段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大学阶段学习的主要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绝大部分大学生很少再接触使用公文,从而导致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相关人员公文知识的匮乏,公文使用常常难免出现差错。本文对公文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列举与简要的分析,并提出正确的修改意见,旨在减少公文使用的错误,提高公文办理质量。
201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现行各类党政机关的公文种类有15种,分别是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一、错将日常应用文当做公文
(一)直接将“工作总结”当做公文
×××关于中秋国庆节期间水产畜牧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
根据×××要求,现将我局中秋国庆节期间开展水产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报送贵办。请审核。
……
常用的公文种类中没有“工作总结”这种文种,“工作总结”只是日常应用文并非公文,要将“工作总结”报送常常要依托公文文种“函”来完成。正确写法应将标题改为:“×××关于报送中秋国庆节期间水产畜牧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总结的函。”函是公文的一种,“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二)直接将“说明”当做公文文种
×××内陆100吨级渔政船建造项目委托设计费付款说明 ×××水运规划设计院:
×××与你院签订的《内陆100吨级渔政船建造项目委托设计协
见随文报送贵委,请审示。
……
“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或主管部门针对当前即将进行的主要工作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原则性的要求和具体的处理办法,并直接发至下级机关或转发到有关部门遵照执行的一种具有指示作用的公文。而此文的审核意见只是单纯的认可或同意,不属于行政公文中“意见”这一文种,这种意见的报出常常只能依托公文文种“函”来完成。正确的标题应修改为:×××关于报送广西2013年奶业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的函。
(五)直接将“工作要点”当做公文
×××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2013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要点
为切实抓好我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节能工作,根据×××结合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实际,制定我局2013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要点。
……
“工作要点”是日常应有文中的一种,并非公文文种。要报出“工作要点”常常只能依托公文文种“函”来完成。正确的标题写法应修改为:×××关于报送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2013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要点的函。
(六)直接将“公示”当做公文
关于《广西水产畜牧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推荐人选名单公示
×××:
根据×××精神,经研究,决定推荐×××等105名科技人员作为《广西水产畜牧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培训对象(名单详见附件),现予公示。
对推荐人选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并署真实姓名,于×年×月×日前邮寄或直接送×××监察室(邮编:×××;联系电话:×××)。
“公示”是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应运而生的应用文书,但它决不仅限于党政干部任前的公示,其适应范围广泛,使用的频率相当高。近年来,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等向社会或有关单位及人员公开某一信息,以达到广泛征询公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的目的时,常使用“公示”。由于公示制产生的时间不长,“公示”这一应用文的文种及格式等问题,目前在《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
……
“通知”和“函”是两种不同的文种,在一份公文的标题中不能同时用两个文种(转发、印发的公文除外)。正确写法应将标题改为:“×××关于参加海洋100吨级渔政船设计方案讨论会议的通知”(主送单位为下级单位)或修改为“×××关于参加海洋100吨级渔政船设计方案讨论会议的函”(主送单位是平级或不相隶属的单位)。
例2:
关于×××项目批复的通知 :
……
“批复”和“通知”是两种不同的文种,这两个文种不能在同一份公文的标题中使用(转发、印发的公文除外)。正确的写法应将标题改为:×××关于×××项目的批复。
(二)用函代替通知
关于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
备案管理办法(修订稿)》修改意见的通知
自治区环保厅、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市、县(区)水产畜牧兽医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管理办法》自2007年实施以来,对规范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规定,近期对“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办法”(修订稿)送请你们,请于2014年1月10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我局畜牧与饲料处,以便尽快修改完善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逾期不反馈视为同意。
……
自治区环保厅、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发文单位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是不相隶属的单位,不相隶属的单位特别是主送级别高一级的单位是不能用“通知”这种公文文种的。正确写法应将标题修改为:关于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管理办法(修订稿)修改意见的函。
(三)用“报告”代替“函”
关于上报2013年上半年广西生鲜
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总结的报告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
为提高我老秘网区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根据×××要求,我局下达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2013年广西生鲜乳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3年兽药监督执法工作总结的函。
(四)公文标题用词不准确
例1:
×××关于 :
印发全国渔业渔政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的通知
“精神”一般只能传达而不能印发。正确的写法应将标题修改为:×××关于印发全国渔业渔政工作视频会议要点的通知。
例2:
关于给予2013年下半年奶牛布病结核病扑杀补助经费的
“经费”一般用“拨付”来表述,正确写法应改为:关于拨付2013年下半年奶牛布病结核病扑杀补助经费的请示。
例3:
自治区×××局关于请求自治区台办领导参加我局赴台项目
对接洽谈工作团行前培训的函
自治区台办与发文单位自治区×××局是不相隶属的单位,发文单位没有资格要求台办的领导参加本单位举办的会议。正确的写法应将标题改为:×××局关于邀请自治区台办领导莅临我局指导赴台项目对接洽谈工作团行前培训工作的函。
例4:
×××关于
申请延长桂北渔80209号等2艘渔船
批准书有效期的请示
“申请”与“请示”词义重复,应将“申请”两字去掉,正确的标题应为“×××关于申请延长桂北渔80209号等2艘渔船批准书有效期的请示”。
例5:
×××关于
同意将文明渔港创建项目资金调整为
南万渔港航标维修经费的批复
“同意”与“批复”词义重复,应将“同意”两字去掉,正确的标题应为:×××关于文明渔港创建项目资金调整为南万渔港航标维修经费的批复。
例6:
广西×××局关于
12.·常见病句的语法错误 篇十二
病句的“病”,有的属于思想不正确,有的则是不合逻辑、不合语法、不合修辞。本文仅就不合语法的一些病句,作些分析,供教学参考。
常见的语法错误,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成分残缺。
毛主席指出:“许多同志省掉了不应当省掉的主词、宾词、……甚至于省掉动词,这些都是不合文法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17页)。残缺成分的病句中,残缺主语、宾语的较为普遍。残缺谓语的比较少见。
1、残缺主语:
例①打从老队长跟我谈话以后,解开了我思想上的疙瘩,提高了我的认识。
这个句子,主语究竟是“老队长”还是“我”呢?看来都不是。倒似乎是“打从老队长跟我谈话以后”。而“打从……以后”,是一个介词结构,价词结构作主语,不合语法。应改长“老队长的一席话”或干脆改成“老队长”。或保留这个介词结构作句子的状语,“打从……以后”,的后面改写为“我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我的认识提高了。”把“疙瘩”、“认识”分别作为两个并列分句的主语。
例②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将“从”、“中”二字删去即可。
例③通过揭批“四人邦”,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
将“通过”删去,在“四人帮”后加“的斗争”。
例④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删去“在”、“中”即可。
2、残缺谓语:
例⑤我们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促进语言的规范化。
全句找不到谓语。如果把“促进”作谓语,前面是一个顿号(、),当与“为……健康”并列,“为……”是一介词结构,表目的。故应在“规范化”的后面加“而斗争”,使“斗争”作句子的谓语。
例⑥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我们要平反昭雪的工作。
在“我们要”的后边补上谓语“做好”。
例⑦陈景润是我们学习的。
在“的”字后加“榜样”这一名词,使它和前面的“是”充当句子的合成谓语。或在“是”的后面加上“值得”,让“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一“的”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和前边的判断词“是”一块充当句子的合成谓语。
3.残缺宾语:
例⑧我们要在广大青年中,造成一种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在这个句子中,有谓语“造成”,但“造成”什么呢,没有写出来,因而句子残缺宾语。故应在“用科学”后加“的风气”,使“风气”一词当作句子的宾语。
例⑨大家认真地讨论了具体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在“教育方针”后加“的问题”,以作“讨论”的宾语。
例⑩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老师们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在……上”是一价词结构,充当句子的状语。可是,其中缺宾语,语句不通。故应当在“积极性”后加“的问题”或加“这个问题”。
二、配搭不当。
1、主谓配搭不当。
例(11)雷锋同志的光辉印象经常在我脑海翻腾。
这个句子毛病较多。首先,主语“印象”一词用得不确切,可能是“形象”之误,因为“印象”是指人对某个人、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的粗浅认识和初步感觉,而人的“模特儿”才称为“形象”,故应将“印象”改为“形象”。其次谓语“翻腾”也用得不切确?“形象”怎么“翻腾”呢?应改为“浮现”或“闪现”。即以“印象”而论,也只有淡薄或者深刻的区别,也不能说“翻腾”。
例(12)王铁人的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革命精神”是无形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能成为“榜样”呢?很显然,主语“革命精神”和合成谓语“是……榜样”配搭不上。可将“的革命精神”删去,或将“榜样删去。
例(13)由于工人甩开膀子大干,这个厂今年的生产任务已经提前实现了。
将“实现”改为“完成”.
2.动宾配搭不当:
例(14)我们要提高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句中谓语“提高”与宾语“理论”配搭不当,可说“提高”什么“觉悟”,“提高”什么“水平”。可将“提高”改为“学习”。或将“理论”改为“下继续革命的觉悟”。
例(15)我们要不断铲除“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
“铲除”和“流毒”、“影响”均配搭不当。可将“铲除”改为“清除”。
例(16)大家一致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接受学习雷锋同志的号召。
“表示”的宾语是由主谓词组充当的,这个主谓词组中的谓语“接受”跟“号召”配搭不拢,应将“接受”改为“响应”。
例(17)听了动员报告后,志坚订出了向科学进军的计划和决心。
谓语动词“订出”只能跟“计划”相配搭,不能与“决心”相配搭,故将“和决心”删去。
例(18)我们一定要尽量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节省开支”可以,“节省浪费”则费解。故可将“浪费”删去。
3.状语与中心词配搭不当:
(19)我们坚强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
“坚强”跟“抵制”配合不当,应将“坚强”改为“坚决”。
例(20)在大会上,他提出了决心,要英雄地攀登科学高峰。
将“提出”改为“表示”(系动宾不当毛病),同时宾语“决心”的同位语“要英雄地攀登科学高峰”中,状语“英雄地”与中心词”攀登“配搭不当,可将“英雄地”改为“英勇地”。
例(21)他深深地保持着沉默。
将“深深地”改为“始终”或“一直”等。
4.定语与中心词配搭不当。
例(2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作用”只有大、小之分或积极、消极之别,没有“充分”与否。故将“充分”改为“巨大”或改为“积极”均可。倒是谓语“发挥”前可用状语“充分”加以修饰,故可将“充分”移至“发挥”之前。
例(23)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光明磊落,作风正派,他们大义凛然,毫不退让。表现了坚定的无产阶级原则立场
“坚定的”可以修饰“立场”,却不能修饰“原则”,故可将“原则”删去。
5、补语与中心词配搭不当:
例(24)粉碎了“四人帮”,我们高兴得很快乐。
“高兴”和“快乐”意义相近,“快乐”不足以表示“高兴”的程度,不如将“快乐”改为“跳起来”或改为“手舞足蹈”更形象具体。
例(25)大家争论得很猛烈。
将“猛烈”改为“激烈”。
例(26)课外活动时,大家玩了个饱。
“饱”系方言,意思虽不错,但不规范,作为书面语不适当,可将“饱”改为“痛快”。
三、结构错乱。
例(27)这个地区解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对于我们是非常了解的。
“我们”是主语,却置于介词“对于”之后,而宾语“这个地区解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却占了主语的位置。应按语言习惯,将全句改为“我们对于这个地区解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是非常了解的。”或改写成“我们非常了解这个地区解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例(28)广大知识青年表现了无比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热忱。
将”无比的”置于“热忱”的前面。
四、用词不当。
例(29)要说到贫下中农村对我们的帮助教育的事例,可真是罄竹难书啊!
“罄竹难书”是含贬义的成语,只能用以形容敌人的罪恶多端。所以必须将“罄竹难书”改为“不可胜数”或“不胜枚举”。也可通俗一点,改为“说也说不完”。例(30)《东方红》是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歌,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歌。这是改错别字,根本不是语法问题。“创造”应改为“创作”。
例(31)在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出现老师爱戴同学,同学尊敬老师的新气象。
将“爱戴”改为“爱护”即可。
五、呼应混乱。
例(32)只要经常锻炼,才能增强体质。
这是一个条件句式,“只要”与“才能’呼应不当。可将“只要”改为“只有”。或将“才能”改为“就能”。
例(33)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阶级兄弟的生命安全,哪怕刀山火海,我们就要上。
“哪怕”与“就要”呼应不当。可将“哪怕”改为“就是”,同时将“就要上”改为“也要上”。或将“就要上”改为“也敢上”。
例(34)既使困难重重,他也毫不畏惧,正是我们的好榜样。
表假设关系的“即使……也”笔者误写成了“既使……也”,“正是”以后与前面脱节,句子不连贯,不通顺。故应将“既使”改为“即使”,将“正是”改为“他是”。
例(35)漫天风雪,封住山,阻住路,并且摇撼不了人们的志向,扑灭不了人们心头的浪潮。
笔者强加了表递进关系的“并且”,按基本意应为转折关系,故应将“并且”改为“可是”或“却”。本句尚有动宾不当的毛病,故必须将“摇撼”改为“动摇”,将“浪潮”改为“烈火”。
例(36)上课要专心集中注意力听讲,不能思想开小差。
“专心”、“集中注意力”、“不能思想开小差”都是一个意思,只要保留一个就可以了。
【中考成语使用常见错误】推荐阅读:
中考英语书面表达常见错误解析课件12-22
中考语文成语易错字06-13
中考语文试题之成语考查09-21
中考易混淆的成语含义12-10
常见的词语成语07-03
高考语文常见成语汇总12-10
高考常见成语辨析例12-23
公务员考试常见成语09-14
常见易错成语歌诀11-28
翻硕考研常见成语大全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