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24-06-14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共17篇)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一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新课堂教学改革下,学生学习的方式变化成为必然趋势。我们教师不能再用旧的观念去看待,不能再用传统的模式教学,要清醒认识教学改革给我们所提出全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夺走了学生展示的机会,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形象,强调背诵记忆的教学方式,将考试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手段的评价方式,你教我学,你说我记等传统的课堂呈现将无法在适应课改的今天。新型的课堂模式已成为我们实现新课标的重要因素,那么新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实现新教学呢?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一种生活体验,更是一门艺术。故而语文阅读教学要全面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要结合各种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学生是主人,让主人充满激情。在很多时候,“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是一句口号,走进课堂,我们看到的还是老师在前面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有浓厚的兴趣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说明,兴趣对于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有多么重要。千方百计设计阅读教学课堂结构,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加入到学习中,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一种创新。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跃起来,课堂就“乱”起来了,学习气氛才会轻松快乐,学生才能在乐中求学,学中求乐。同时还要做到变“同步”教学为“异步”教学,形成梯状的结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既有东西可学,又较轻松,这样所有学生的兴趣就都调起来了,都会积极参与进来。

其次,要强化互动教学,让学生活起来。教师上课讲什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也就是说,教师应讲在“点子”上,要重在导引上,更多的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要巧妙地设计,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有东西探究,从中萌发创新意识。我们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都要做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体验课堂内容,观察学生的探究动向,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大胆放手让学生体验的同时,强化互动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练,多讨论。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都是在这种亲身体验中产生的,让学生有一个自己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让学生放开手来,大胆地“动”起来,真正地“活”起来,“乱”起来,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和老师“抬杠”,因为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所培养出来的莘莘学子只会看人眼色行事,唯唯诺诺,这样,怎么爆发创新的火花呢?我们还要允许学生“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可以“朝令夕改”。这需要我们有一双明亮的慧眼,把我们的学生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为他们导引正确的方向。

所以现在的课堂早已不是过去那个模样,我们常常能看到师生们团团围坐讨论的热火朝天,学生们你争我辩进行的面红耳赤,教室里时而有朗朗书声,时而是清脆歌声,时而有惟妙惟肖的表演,更有那深深沉沉的探究思索,好一个多姿多彩的学习空间。

再次,要打破定式,开放课堂,让学生眼睛亮起来。教材只是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载体,而不是教学活动所要掌握的目标,在阅读教学课堂上,不能只围绕教材转,要理解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打破定式开放语文

课堂。开放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眼睛亮起来,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1、挖掘文本、充分体验感情。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文字的教学,无论是美文的感悟,主题的理解,问题的探究都离不开对文本的体验。为了让学生更深更真的进入文本,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付出多倍的功夫。

2、利用好现有课程资源,充分发掘课程资源,教材只是一个样本,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的,必须拓宽学习空间,如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当小记者,采访有关人员了解校园新闻,利用校报、宣传栏、楼道版面,开展“让错别字无处藏身”的活动,办手抄报,开演讲会,辩论会等,让校园成为语文学习的丰富课堂。还要努力开发地区资源,访问当地的名人,调查当地的风俗习惯由来,了解当地历史等,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感情。

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一定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破以前沉闷僵硬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中要加强实践和综合学习。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阅读教学更不能用一种模式,一种框架来定格,唯一不变的宗旨是“学生是主人”,而关键又在于我们要敢于将手中的线放开,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广阔的蓝天自由飞翔。

最后,营造一个温馨的课堂,是我们的又一个指导思想。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学校又是孩子们第二个温馨的家园,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也变得温暖人,感染人,感动人,吸引人,我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微笑常伴,以情动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以情感人,以微笑感人,感情上就有共鸣。如果扳着面孔进教室,绷着脸教学,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就很难想像了。

2、巧加姿态,引人注意。语文教学是有声语言,但往往不经意的无声语言,常常能给课堂增添几分魅力。我们常说此处无声胜有声。比如向来被称为经典的《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在拿出铜钱时的两个动作“排”与“摸”的分析往往成为一个挺重要的问题。单纯的讲当然能热闹感学生明白其中的感情差异,但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一下具体的排与摸,那不就更加淋漓尽致了吗?

3、板书要清晰、醒目。在多媒体广泛普及的今天,教师的板书似乎越来越被淡化,然而,我在教学中发现语文课堂中的板书,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那似乎就是教师的第二张脸。

4、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得见东西,而在于深藏的奥秘。”每个人都有探究奥秘的欲望,学生当然与不例外,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的想知道,思考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懂得恰当把握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总之,曾经的语文教学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今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后我想呼吁,让我们用流水的营盘去打造如铁的兵,在新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努力创建一个“服务学生,激活学生,创造学生,温暖学生”的语文新课堂应该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2.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二

一、营造和谐的思维氛围, 给学生以主体地位

民主的教学氛围, 平等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是营造自由思维氛围的前提。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 相互信任, 相互合作, 教师善待答题出现错误的同学, 有一颗理解完善的心, 所有这些都能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感觉到爱意与期望, 吸取智慧和力量, 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考。回答等学习活动中去,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由之路。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把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是营造理想思维氛围的关键。课堂教学并非只有“三尺讲台”, 而应该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 教师既是导演, 又是演员, 但却是其中的一个“配角”, 全部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让这些“主角”们在导演的精心指导下尽情地表演发挥, 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走向成功的良好自我激励机制。

二、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 给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开放学生的四维空间, 就是鼓励学生敢于并能够发现问题, 提倡思维无“禁区”, 提倡学生向老师“发难”, 提倡不同意见的争论。也就是说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标准答案来限定学生的思维空间, 不想按自己的思考给学生画地为牢, 让学生走进思维定式的怪圈。

丰富的想象就是智慧的翅膀, 运用想象是最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 让学生动情地联想和想象可以扩展视野, 开阔思路, 使智力活动突破个人的局限, 深入到“无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发挥合力的想象。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感受, 体味思考问题, 从而发展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教学《称象》一文, 教师启发:你们能否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因为搬运石头又费时又费力, 你们能帮助曹冲出个更好的主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水代替石头;有的说可用岸上的人, 因为人听从指挥既省时又省力。后者的想法多富创意。尽管曹冲的做法在当时就是创新, 但我们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向先进经验挑战, 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完善的。

三、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为创新思维提供天地

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即清除思维定势, 开阔思路, 另辟蹊径, 寻求多种答案, 所以优化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提问, 是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 在新的形势下就要推陈新出, 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和不同途径设计问题, 尤其需要注意富有启发性, 来鼓励学生多思考.大胆质疑.大胆创新, 发表不同意见, 老师对学生的见解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适时的肯定,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 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他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苇秆或竹管, 插进瓶子, 就像喝饮料一样地吸。”还有的学生说:“在地上挖个坑, 捡块塑料布覆在坑上, 把水倒进去。”学生纷纷发言, 创造思维的火花自然迸发出来了。

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篇三

关键词:培养;思维能力;数学

一、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我在教学中有步骤地把重要的数学思想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或者恰当的形式呈现出来。如二年级上册加减法笔算教学时,我让学生经历了探究方法—明确算理—总结方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对具体题目的计算方法的讨论交流到一般计算方法的概括,对算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不断的培养了起来。

二、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能力。如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單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八的第1题,通过让学生数相同数量且摆放形式不同的夹子,使学生体会到以10为单位数数量比较准确、方便,体会数学方法的简洁合理。又如,在认识米的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黑板的长度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该用比较大的长度单位的想法,从而体现“米”的必要性。又如在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中通过丰富的测量活动和探索用测量单位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测量经验,体会到了测量的本质,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用多种方式灵活地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时,我先在课堂上组织了一场小小的购物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和利用乘法计算总价的知识,计算出5只铅笔、3块橡皮、4条毛巾、2千克苹果等商品的总价,列出算式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公式。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这样以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篇四

中文摘要:创造思维能力是人类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品质,创造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去

培养跟提高。

英文摘要:The creation power of thought is the humanity lives an important quality, the creation

power of thought may raise through some methods with the enhancement.关键词:创造思维能力,学生,培养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创作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提高思维能力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一、创造思维概述

创造思维是人在从事创造活动、解决尚无先例的问题中寻找独特而新颖的,并具备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心理活动。对每一个个体来说,自己突破自己的思维模式,取得有价值的思维成果,也可视为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样化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而集中性思维则是依据已占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发散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为主;而集中性思维则在这些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和比较出最优的解决途径。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作为学校或者老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1、老师树立权威形象,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每个学生都尊重知识渊博的老师,尊重爱护他们以及关心他们的老师。所以作为老师,就必须努力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知识能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则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启发联想、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教师有了广博的知识为基础,再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去提出问题,解决未曾碰到的问题,产生知识的迁移和连结,从而形成新观点、新理论。作为老师,要爱护和关心学生,师生之间要平等相待。多一些宽容,这样可以拉近老师跟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教师人格的亲和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因为学生会对该学科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兴趣,才可以带着愉快的心情,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去分析、研究和探索规律。

2、老师要努力创设一些点燃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教学情境。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打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平台,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我自己的经验,某一次上课)我们的大学英语老师上课,给我们先分组进行辩论赛,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马上就来劲了,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我们都可以锻炼到们的英语口语。因为我们是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做特定的事,我们都会努力思考,让自己的队伍胜出,这样的上课方式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口语,还可以培养思维能力。

3、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政见”,这可以打破习惯思维方式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防止思维定势和权威效应。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就问题多问个为什么,甚至向权威提出质疑。多“发难”,这有利于教学相长,有利于书本知识现实化,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学以致用。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的语文老师也是这样老师。那时是,语文老师

总跟我们说,你们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还有如果老师有什么地方你们觉得不对也要提出来,我们经过老师的“熏陶”,之后我们在课堂上都变得很活跃,老师给我们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在学校里面是最好的,老师也经常称赞我们的作文有自己的想法,写出了自己真情实感。这是因为老师不仅在课堂上鼓励我们说自己的看法,还经常给我们提出一些问题,让我们去思考,有时候还会指导我们撰写一下小论文或就事论事,畅谈自己的看法,允许“异想天开”。然而这样我们必须要去预习功课,多涉猎更多课外知识,充实自己,才能从更深、更广的知识海洋中捡出不同“政见”。

(二)作为学生自己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1、作为学生的我们要保持应有的好奇心,加强学习的独立性,在课堂听讲和学习中,要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自己随时都是保持对学习的强烈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伽利略,一开始他的父亲要他学医,但是他对医学根本一点兴趣都没有,然后他就很喜欢专研科学实验,就是这样巨大力量的推动下,使他可以将一生都奉献给科学,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而他也成为一名受世人称颂的伟大的科学家。只有当一个人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从而培养跟提高我们创造思维能力。

2、我们自己要展开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幼时想象人跟着光线跑,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就是从人们看到小鸟在空中飞翔时候的想象人类也可以造一双翅膀飞翔而开始的。世界上第一艘潜水艇是人们看到鱼在水中游的时候想象人类也可以像鱼在水中游而开始的。想像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从而提高我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5.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五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的。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高年级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所以,进行思维训练时,必须符合这一规律。如《骆驼和羊》,设计者在设计幻灯片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幻灯片以活动、抽拉式展现故事内容,骆驼一抬头就吃到树叶,小羊站起来也够不着;而小羊钻进小洞吃草,骆驼怎么也钻不进去。通过这一比较,使学生充分感知了语言材料,受到了逻辑的训练。

而高年级,是进行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是训练的重要途径。如《手》一课,课文先总写陈秉正技术高明,要求严格,有一双能干的手,而后具体通过几件事来写他的手,有力——坚硬。总的是说陈秉正的手坚硬有力,与众不同,最后讲陈秉正的手不但坚硬,而且灵巧。这种总—分一总的思维活动,就体现了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综合的思维过程。全文条理清楚,中心明确。那么,学生从文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思维逻辑性,同时也进行了逻辑思维训练。在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中,很多文章都属于这种结构。

思维能力的训练还可以通过“疑”“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疑”是导疑一设疑一解疑。可先激发学生对内容提出问题,多提问题。因为提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大;然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掌握知识;最后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现有知识探究新问题。

“议”是讨论一辩论一评议。先组织学生共同探讨一个问题,互相补充;培养学生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不入云亦云,同时又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最后对其他同学的意见谈自己的看法。

这样,通过“疑”“议”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培养起来。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遵循教学原则,在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应更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多培养人才,实现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论文

★ 浅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关于高中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办法

★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论文

★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点想法

6.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六

涟水县高沟镇中心小学刘祝洪

作为小学老师,我们知道,一方面,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较中学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有不少的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小学尤其是中高年级,正是帮助小学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则是学校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因为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

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另一方面,在教学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也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然而,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鉴于上述原因考虑,具体的操作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其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趁早抓起,从一年级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如教学生关于数的知识时,我们做教师的就要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1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具体如下:其

一、教师借助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出示下列情景:草地上原有五只鸡,这时,又来了三只鸡。这时,就可以问学生:那么,一共有几只鸡?其

二、教师仍借助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出示下列情景:小花家的院子里有六只羊,小军家的院子里有三只羊。这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对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补充什么问题?(答案可以是:

1、小花家比小军家多几只羊或小军家比小花家少几只羊?

2、小花和小军家一共有几只羊?)

其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要见缝插针,要尽可能地贯穿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动手操作时,我们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教学正方形概念时,不应由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后,就告诉学生老师刚才画的就是一个正方形;而应让学生先看一些正方形的实物,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边和角分别有什么特点,最后再在黑板上画几个正方形,并对正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

至于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则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教师不应刚举一个例字,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至少举两三个例子,而且,每举一个例子,就设法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4+5)+8=4+(5+8),先把4和5相加,再和8相加,与先把5和8相加,再和4相加,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相同。做了上述铺垫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前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予以归纳,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但便于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透彻,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不完全归纳的方法。

其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常抓不懈,要尽可能地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或是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教师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答出得数,还要让他们尽可能地说说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当学生答的得数有误时,让他说一下自己心里的想法,这很可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凑十”的计算方法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又如,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或计算方法,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方法。

7.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七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高追求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如何在学科教育中落实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课题。本文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角度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了一些探索。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二是提出具体的做法。

一、把发现问题作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出发点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从本质上说,创造就是困难问题的解决过程”。所谓“问题的解决过程”应该包括提出问题的过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提出问题的能力即使不说更为重要,至少也是同样重要的”。

提出问题重要的是,要研究提出问题的方法,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认真研究教材,从教材的“模糊性语言”中发现问题

数学知识的叙述讲求严谨性,强调逻辑顺序,但往往也有一些“非严谨处”,提示学生去进一步研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这里去发现问题。这些“非严谨处”常有一些“标识语言”,如“不难发现”“容易得出”“同理可证”“同类方法”等。这些本身是为了回避某些知识点而轻描淡写,一笔略过,或是内容比较简单无须赘言。如课本中“用类似的方法可以作出余切函数是图象—余切曲线”。学生会发现,类似方法怎样作呢?作者愿意是利用余切线来作余切函数图象。可能有些学生会试图从单位圆中找到余切线。另一些学生会想:不利用余切线能否作出余切函数的图象?用正切进行转化。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起到完善知识结构的作用。

2. 改进教学,教师有意留下疑点,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怕学生不理解,讲全,讲透。其实,这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提倡“设疑要合理、自然”,“在关键处设疑”,“设疑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

学生很快发现这种解法的错误,必须分开区间讨论。教师在这里设置疑点,对学生来说,很自然(一些学生容易这样做)。从而引导学生辨别讨论题的类型及讨论的方法,从中感受到“我要这样做”的体验。

二、充分发挥开放性问题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体现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灵活性与发散性。数学开放性问题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从而对数学本质产生一种新的领悟。近年来,数学开放性引入高中数学教学,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条件。我们必须充分把握这一点。如在探讨轨迹问题时,设计了如下的开放题:

已知在△ABC中,∠A,∠B,∠C对边长分别为a,b,c其中c为定值,请你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添加适当的条件,然后求出点c的轨迹方程。

这是条件和结论都开放的问题。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合作,向各个方向发散,教师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指导。同学们充分体验了自主探索的快乐,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

从以上教学过程我们看出,开放性问题的探索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深层次地参与到思维过程中去,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培养创造性思维中的优势作用

8.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八

关键词 培养 创新思维 教学评价

中国分类号:G633.6

一、数学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原意有三层含义:一、更新。二、创造新的东西。三、改变。对创新我们有多方面的理解,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但是创新不一定非得是全新的东西,旧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包装一下叫创新。旧的东西以新的切入点切入叫创新…。而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其实质是求新、求异、求变。在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这里的创新,一般是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即只要是思维的结果具有创新性质,则他的思维(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对一切正常人来说,都是可以产生的,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二、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机制,培养过程中首要的便是观念的创新,要用创新精神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靠有创新精神的老师去培养。

(一)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是指按照设计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现代数学论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已从过去强调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发展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配合进行的教学的方法体系。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只有在教学实践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师生实际水平,教学材料和设备进行恰当地组合,有机地结合,灵活地运用,才能达到优化有效。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为“导”,“导”其开窍。

1.注重思维诱导,培养思维探索性

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2.严密叙述推理,培养思维的正确性

数学思维的发展首先是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为基础,其次依赖于掌握,应用定理和公式进行推理、论证和演算。因而在理解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的同时,能正确表述(包括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并用它们进行严密的推理,做到步步有据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如果没有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思维将处于混乱状态。如果说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正确而严密的表述是正确思维的前提,那么清晰明确的思维脉络,则是正确思维。

3.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的保证。因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顺序性显得非常重要。

4.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

(二)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提高并丰富了当今人类获取、传递、再生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手段,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尤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进入中学课堂,显示了它明显的优势。它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与图像于一体,能提供最佳的教学情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学习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的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

(三)、教学评价要与教学过程并重

传统教育过程是课程→教学→评价的流程,教学就是教学,评价就是评价,二者是完全分离的,课堂教学就是传授新知识过程,而评价要在课后、期中、期末单独组织、实施。现代数学教育评价理念认为:评价与教学是一体的,它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主要靠课堂观察来完成,即自然情境中,评价者在事件发生的当时,随时捕捉各种教学现象。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的教育评价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要实现以下几个目的:首先是能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其次是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第三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方法等学习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第四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五是能及时了解教师本身在知识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的表现,随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这样说,适当及时的数学教育评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开拓思维,勇于拼搏,敢于创新,形成乐观健康向上的学习观。这也即是教育评价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通过挖掘教材创造性,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教学程序、教法和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创造性的心理机制,促进学生多讲、多动手、多猜想、多发现、多创造,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甘苦,体验创造的乐趣,获得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受。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盛建武.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2).

[2]佐藤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9.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九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非常强调艺术对培养幼儿创新学习能力的价值,他们认为幼儿艺术活动是创新潜能的最佳载体,它为幼儿创新学习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儿童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因此,利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

一、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这是他们或多或少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实践能力的表露。这时,教师只需利用好环境资源对幼儿创新活动的影响和支持,呵护稚嫩的创新幼苗,激发创新灵感,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如在玩色活动时,教师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便可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创造新颜色。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为进一步提高对配色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及时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宣纸和剪好的各式服装外型,用配置的颜色装饰服装。之后,听,一个小朋友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这裙子上的绿色、紫色都是我自己配的。我还能配出别的许多颜色呢。”另一个小朋友大叫“啊!我成魔术师啦!变一一。”幼儿一旦对所接受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将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在不自觉中进行创新。

二、激发想象,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创新都是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新假设开始的,这是创新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幼儿时期正是想象力发生和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而且创造性想象的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幼儿由于缺乏旧知识经验的束缚,想象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想象力不仅包括幼儿对事物的联想能力,还包括他们对事物的幻想,这两者都是幼儿探索.活动和创新性活动的前提。正如心理学家考伯所述:“正是儿童期的幻想引发,才形成了以后所有创造性活动。”因此,促进幼儿创新教育的开展,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例如,在大班美术活动《未来汽车设计展》中,教师在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汽车的功能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想象设计未来汽车的多种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大胆现象、创造,设计了新型警车(设有跟踪器、监视器、飞行器、潜水器等多种功能)、环保车(设有吸尘器、过漉器、太阳能、空气清新器等多种功能)、游乐车(设有卡通乐园、玩具区、游戏区、太空飞行区、海底世界等多种活动区域)等新型汽车,促进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这次活动后,在讲故事时、泥工活动时、建构活动时,幼儿总能想象、创新出新型的内容(如:房子、汽车、机器人等)。由此可见,想象力在创造性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只有激发了幼儿的想象,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

三、操作、实践,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例如,我发给幼儿数张彩色纸,想看看他们能用这些彩色纸折出哪些形状。我的这个活动设计启发了孩子们,他们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许多几何图形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还充分展开想象,如三角形像雪花,圆形像桌子、饼干„„在几个小朋友带领下,大家开始玩组合图形:有的用椭圆形和正方形组成圆顶房;有的用三角形和长方形组成尖顶房;有的折出了不同形状的鱼;有的拼贴组合成春天的景象,等等。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处于特定的问题情景中,从而会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和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正是幼儿园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恰好对应着当前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内容,也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操作与实践应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

四、改进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一种乐于思考、乐于探索、大胆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在美术课中,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思考方式,使思维向各个方面扩散开来,从而产生新的方法,这就是求异思维。在美术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表现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幼儿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模式,鼓励幼儿标新立异,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学折纸《裤子》、《狗》时,教师先教幼儿折叠好小裤子,接着让四、五个幼儿一组将折好的小裤子和起来进行组合,提出问题“你们能将它们组合成什么呢”?教师留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去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幼儿敢于用别人不曾用过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经过思考,讨论和教师的启发,幼儿能够讲出用三条小裤子可以拼接成猎狗:用好多小裤子可以拼接成蜈蚣:许多幼儿还能为自己拼接的物品取出好听的名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惊人力量,选择有意义、积极、正面的语言,如“你真棒”、“真聪明”、“很好”、“行”、“就这样”、“可以试一试”等简明扼要的语言对幼儿发出暗示和鼓励,从而促进幼儿树立“我也能创造”的信念,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内因,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

五、成果展评,体验创新乐趣

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指导

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采用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分层主评等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对完成质量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并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对有进步的幼儿作品给予肯定,对其不足用商量的口吻、建议的方式提出改进意见;尤其是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教师更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彰,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地进行创造,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创新能力。地进行创造,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创新能力。

10.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十

【摘要】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词】全等培养能力

全等三角形的地位和作用。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等等知识都是对特殊位置下两个三角形全等结论的提炼,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学生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地有利于学好相似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知识,从本课开始,将向学生重点渗透图形变换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掌握理论证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学生很快知道,对于一般的三角形,有“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这么四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而对于直角三角形除了上述四种方法外,还有“斜边、直角”这种判定方法。但是在学生自己独自解决问题时,若给出的条件不是很直接或给出的条件不明显,在解题过程中,他们往往不懂如何转换条件,比如:我在学生学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后,曾让学生做过这样一题:

已知:如图△ABC中,∠ABC=45°,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与BE相交于点G

(1)求证:△DFB≌△DAC

(2)求证:CE=1/2BF

学生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很容易找出DB=DC,∠BDF=∠CDA=90°。

但是再找一个条件时,一个班就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不懂如何转换得出∠DFB=∠A,从而得出△DFB≌△DAC,看到这种情形,我便这样引导学生对照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当知道了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一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时,可以再找一个角或再找一组边,但是若找边,根据“边角边”只能找DF=AD。但根据题目的条件,显然不能得出DF=AD,所以只能再找一组角,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知道了解题思路后,很快就由在△BDF中,有∠1+∠BDF=90°。而在△ABE中,有∠1+∠A=90°,所以便可得出∠BDF=∠A。于是第一个问题证△DFB≌△DAC便可迎刃而解,同样对于第(2)问,即使有些同学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但同样不懂从第一个问题的结论中得出BF=AC,故只需证得CE=1/2AC,便可得出CE=1/2BF。

通过这题的练习,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思维的灵活度还不够,转换的数学思想也没有培养起来。于是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很注意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每评讲一个题,都注意举一反三,还常常作变式训练。比如:

已知:△ABC≌△DEF,AG和DH分别是BC,EF边上的高。

求证:AG=DH

对于这样的题,大部分学生很快都能从已知全等三角形中找得一组角和一组边对应相等再加上一个直角,然后利用“角角边”来证△ABG≌△PEH或证△ABG≌△DFH,从而得出AG=DH,在做完这一题后,我会让学生思考:其它条件不变,若AG和DH换成BC和EF边上的中线,或者AG和DH分别是∠BAC和∠EDF的角平分线,结论还成立吗?

又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碰到这样一题,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5,5)、B(2,4)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MA+MB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M点的坐标。

这题考查了学生的以下几个知识点:(1)在直线L外的同一侧有两个点A、B,如何在L上找一点,使得A、B的距离和是最小的。(2)一个点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的求法。(3)已知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4)直线与X辆交点坐标的求法。

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解题过程中,让学生作变式训练:已知条件不变,如果换作问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MA+MB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M点的坐标。

在教学过程中,凡是遇到类似的题,我都让学生反复做这样的训练一般时间后,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变灵活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都比以前更完善了,学习的兴趣也浓了。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如何主动学习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创新能力培育》

1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类比思维 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

对于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学者提出“学以思为贵”。现代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思维训练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语言与思维分拆不开,语言要说得正确有条理,其实要头脑想得正确有条理。因此,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时并举。”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教会学生思维是教育的使命,语文学科当然责无旁贷。

一、类比思维能力

类比,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类比思维能力是解决陌生问题的一种常见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开拓思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与已经解决了的熟悉的问题,或其它相似事物进行类比,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类比联想支配发明。”由此可见,运用类比思维的重要前提,就是提高联想能力,学会联想方法。

比如,笔者在教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在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本文所运用的类比手法上,要求学生用笔罗列出邹忌和齐王的相似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交流。学生们发现邹忌和齐王有以下类比点:(1)都渴望听到真话。这是邹忌和齐王能力心意相通的前提,是劝谏的基础。(2)都很自信。邹忌自信英俊潇洒;齐王自信治国有方。(3)地位都最高。邹忌是家中一家之主;齐王是齐国一国之君。(4)都被美言蒙蔽。邹忌不知有徐公之美;齐王不知有强中之国。(5)受蒙蔽的原因都相同。邹忌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齐王是宫妇私王朝臣畏王四境有求于王。(6)都去蒙蔽,树形象。邹忌亲见徐公,自愧思过;齐王确立纳谏制度,得到百姓拥戴。这样一来,学生明白了:邹忌劝说齐王纳谏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之间有这么多的相似点。既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类比思维能力。

对比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与这一事物具有差异或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运用对比联想结构文章的作品也不少。比如,笔者在教授《鸿门宴》一文时,在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运用对比联想,将文中的刘邦、项羽进行对比。(1)作为主帅自身素质上的差别:刘邦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项羽狂妄自大,刚愎自用。刘邦能随机应变,从善如流;项羽拙于应变,拒绝忠言。刘邦有奸必除,除恶务尽;项羽养奸贻害,自绝内应。(2)作为主帅用人上的优劣:刘邦能任人唯贤,对谋士张良、武士樊哙能充分信任,在关键时刻,他们都能起到独挡一面,扭转局面的作用,就連项羽集团核心人物项伯,无意间也被刘邦巧以利用;项羽任人唯亲,项羽有谋士范增,武士项庄,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文武不缺,但不能做到用人不疑,使他们无用武之地,就连死心塌地、报功心切的曹无伤也落得个凄惨下场。

情节离不开人物的表现,故事性作品的内容要靠人物的言行呈现。通过人物优劣的比较,学生就可以明确“鸿门宴”的必然结局,也能从鸿门宴的故事中推知楚汉相争鹿死谁手。这样教学,能让学生获得以史为鉴的智慧,以文养德的陶冶,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二、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由一点或某一方面与之相关的各点或各方面渗透扩散的思维方式。其实质就是发现新事物,研究新方法,探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汉语的特点是含蓄而意蕴丰富,常常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要理解这些奥妙隐晦的含义,需要学生根据语言的表层含义进行发散,推测出文章没有明说的内容,从而体会语言丰富的内涵,全面而深入地把握文章的深层意蕴。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把原有知识和文本知识加以整合,生成新的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补充情节和拓展联系这两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在自主解决新课所遇到的学习问题时,常常需要激活并利用原有知识去解释、消化课文中的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应用领域,获得新的知识。运用拓展联系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贯通新旧知识,形成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以达到释疑解惑、获得新知识的目的。比如,笔者在教授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短篇小学《变色龙》时,学生无不为作者对警官奥楚蔑洛夫的精彩描写而赞不绝口,热闹过后,有一个女生站起来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要在短短的时间变色五次呢?”这一问,把笔者也问愣了,一时语塞。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说清楚其实并不那么容易。笔者敏锐地感觉到,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解答,是理解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形象的关键,也就是时下热议的“选点突破”理念(所谓“选点突破”,就是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妙处、深刻处、疑难处等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品读教学,以达到对课文深透理解的一种教学设计艺术)。就《变色龙》而言,探究“变色”的原因无疑是对“关键处、精妙处、深刻处”的敲打。笔者要求学生先不要急着找答案、下结论,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人物。学生很快回忆起已经学过的《范进中举》。小说中,范进中举前后,他的老丈人杀猪的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是前倨而后恭,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通过新旧知识这么一衔接,这样一类比,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不管中今中外,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种人,惯于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变化无常。学生从《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善于变色的人物形象,类推出对《变色龙》的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个性特征的认识,既深刻地领悟了小说的主题,也锻炼了发散思维能力。

三、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能力,是知识、智能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爱因斯坦在1936年10月15日纪念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的大会上,曾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1998年11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有资料分析表明,我国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创新能力差,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学生在创新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无庸置疑,我国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培养模式单一、评价学生能力的手段片面、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弊端。为了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基础教育必须以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逐步取代过去单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培养模式强调学生能力发展的创新性。由于个体创新能力的水平具有高低之分,因此,有关专家将个体创新能力的发展分为五个层面:①发表的创新能力。②技术的创新能力。③发明的创新能力。④革新的创新能力。⑤突出的创新能力。这五个层面的能力,学校教育又该如何培养呢?有关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树立创新意识。②讲究方法与策略。③寻找正确途径。笔者当然也想顺应潮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尽一份绵薄之力。笔者的课堂常响质疑求异之声,常有师生互动之举。

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笔者认为,语文学习的过程就应该围绕一个“疑”字展开。在文本看似矛盾处让思维碰撞,使自己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在文本看似平常处让思维深度展开,使自己见微知著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无疑—有疑—质疑—释疑,每一疑问的提出和解决都推动语文智力活动的深入,都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常常鼓励学生提出与专家、教参不一样的想法,进行讨论探究,在课堂上展开求异性质疑。比如,在教授《陌上桑》一诗时,笔者将教参上归纳的主题思想板书在黑板上:这首诗通过一个采桑女子罗敷义正辞严而又机智巧妙地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赞扬了罗敷的坚贞与智慧,揭露了使君卑鄙丑恶的灵魂。然后,笔者问学生:你们认同教参对使君的看法吗?诗中的使君是一个卑鄙无耻之徒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各抒己见、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的说:从诗中对使君的语言描写——“罗敷年几何?宁可共载不?”来看,使君的询问没有恶言,没有秽语,语言文明得体。有的说:从诗中对使君的行动描写——“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来看,堂堂使君看见美貌的罗敷产生爱慕之心也属正常心理,就诗歌的时代背景看也不违规违法,况且使君始终坐在车上,并没有凭借权势和地位进行抢夺和霸占,做事也算中规中矩。综上所述,学生们认为:教参对使君形象的认定是有失偏颇的,使君不是一个卑鄙无耻之徒。

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求知的激情、丰盈的智慧、创新的思维等精神能量,而这些精神能量所产生的强烈的表达欲望,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互动中能够得到最大化释放,那么,就能使语文课堂改变固有的指令性课程范式中的过于“同质化”的倾向,而呈现出生机盎然、百舸争流的美好境界。因此,笔者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力,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比如,笔者曾精心设计了一堂语文活动课,要求学生以探寻“传统文化”为中心,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前认真地搜集材料,整合信息、比較甄别。在课堂上,他们借助多媒体设施,图文并茂地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绘声绘色地讲解各板块内容。笔者现将其板块设计呈现如下:

板块一:

家乡素描:①介绍家乡古建筑。②介绍家乡古代文化名人。③介绍家乡的传统小吃。

板块二:

民俗调查:①压岁钱的含义。②中国结的来历。③“年”的传说。

板块三:

节日徜徉:①节日名称。②节日习俗。③节日故事。

12.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十二

一、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贯穿教学全过程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展思维要“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就是说每节课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如何发展学生思维。例如, 一支铅笔的价钱是5角, 一块橡皮擦的价钱是3角, 一支铅笔刨子的价钱是4元, 一瓶墨水的价钱是2元2角, 一支钢笔的价钱是6元8角。问: (1) 买一支钢笔与一个钢笔刨子要多少钱? (2) 买4支钢笔与一块橡皮擦要多少钱? (3) 买一支钢笔与一瓶墨水要多少钱? (4) 买一瓶墨水比买3支铅笔贵多少钱? (5) 买3支铅笔的钱可买几块橡皮擦?还可以根据试题编造文字题的练习。例如, 试题124÷4=31从意义上来编造的文字题有: (1) 把124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多少? (2) 124里面有几个4? (3) 124是4的几倍?

从术语上来编造的文字题有: (1) 被除数是124, 除数是4, 商是多少? (2) 除数是4, 被除数是124, 商是几? (3) 已知两个数的积是124, 其中一个因数是4, 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从读法上来编造的文字题有: (1) 124除以4得多少? (2) 4除124是多少? (3) 124与4的商是多少?

通过这些形式的练习, 学生不但进一步理解了除数、被除数、商的概念, 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而且还初步掌握了抽象、概括思维方法。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形式的练习外, 还经常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这些类型练习, 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灵敏性和敏捷性, 同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 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使用教具、学具、电化教学等手段, 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还有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概念、法则, 而且能激发学生思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依据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在使用新课程教科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析其发展思维的有利因素, 有侧重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如三年级“两步”应用题教学, 解答“两步”应用题时, 分析、综合较为复杂。教师要先把“两步”应用题分解为几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 进一步分析解每个简单应用题所需的已知条件, 然后把已知条件成对地结合, 连续地解答几个简单应用题, 最后得到问题的答案。例:“同学们做了12朵红花, 8朵黄花, 送给幼儿园15朵, 还剩几朵?”

想:要求还剩几朵, 须知道什么?——一共做多少朵, 送了多少朵。 (分析) 一共做多少朵知道吗?那么要先算什么?要求一共做多少朵, 须知道什么?——做了几朵红花, 几朵黄花。 (分析)

题目里告诉了什么?怎么求一共做多少朵? (综合) 知道一共做20朵, 现在可以求什么?怎么求? (综合) 另外还有四边形的教学, 教师特别要多使用教具演示变化的四边形, 这样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数学可能性的教学, 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1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十三

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也就不可能的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仅仅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运用幻灯片、模型、实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南昌不至于在深奥的数学迷宫中迷失方向。

如在讲解长方体的认识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四个层次进行观察分析:(1)让每个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个面涂上颜色,每两个相对的面涂相同的色;(2)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并设问:长方体几个面,都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3)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其它部分;(4)将炎柴盒沿某一迦拆开,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最后又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做了叙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这不仅将抽象公为具体化,使难题迎刃而解,而且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3创设智力活动情景,鼓励学生创新

所谓智力活动的指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一方面让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例如,在“圆的认识”的课堂上,笔者让每个同学准备一套特别的画圆工具―― 一个图钉、一根线绳、一个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还真不容易。在运用图钉、线绳和铅笔头的综合操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地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验了画圆时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在讨论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这样把学生的思维真正激活了,为停地找规律,急切想掌握它,通过让学生自己操作、感悟、探索、发现新知识、新规律,学生的创新热情定会受到了鼓舞。

4重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数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与实践密切相关,数学概念的形成不单是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存在着量的规定性,还取决于人们测量、计量、度量和操作实践,因而要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的正确性、发散性等。例如,数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培养轴维发散性,在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通过思路发散,激发求异心理,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从中发现最佳解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测量六(1)班某组同学的身高时发现:其中两个同学的身高153厘米,一个同学身高152厘米,有两个同学身高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身高147厘米,求这组同学的总人数。

按一般思路解题:即用这组同学的身高总和和除以这组同学的总人数。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组同学的身高都在150厘米左右,因此,解题时可以把它作用基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的个数)=平均数”这种方法来快速求平均数。

即:150+(3×2+2-1×2-3×2)÷(2+1+2+2)

=150+0÷7

=150(厘米)

这种变式思维能化繁为简,学生就可以求异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并逐步趋向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论文篇三

摘 要: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一,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246-01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一,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多年教育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运用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通常以感性认识为主,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常常出现思维障碍或是出现思维不完整的现象。而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则能很好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例如《长方形周长计算》时,出示一个长方形,先让学生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然后分组讨论: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怎样计算?反馈时,学生说教师用课件演示:当学生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时,电脑把长方形展开,并依次闪烁每条线段,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动画演示,催发了学生的“灵感”,学生的脑子里也把长方形进行了分解,理清了周长与长、宽之间的关系,得出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又通过课件动画展示,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孩子兴致勃勃的时刻及时提出问题,孩子的探究热情鼓动起来了,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一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教学”元、角、分”时,设计教学情境:我问可爱的小同学们,我们上商店买东西,要带什么去呀?同学们大声说:”钱”。还没有等我再往下问,很多同学就从口袋中拿出钱来。有100元、50元、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这一下同学们兴趣都起来了。我说:“光有钱还不行”。还要清楚这元、角、分的不同,这样买东西时才会不出错钱。同学们就是在这种兴趣中,了解到元、角、分的不同,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只要一个个新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生活情境之中去,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去探索,去创新。否则,则会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另外,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鼓励好奇生疑,激发创新思维

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生疑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秘,善于观察特殊事物,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起点。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中,我们始终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矛盾”,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为创新做好心理准备。在教学”年、月、日”知识时,引导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书上讲的数拳法能不能倒过来数呢”?”为什么要规定4年一闰”?”2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教师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能进行批评或挑剔,而要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

四、游戏激趣,开发思维

数学课教学中,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赋予枯燥乏味的数学以“生命”,让妙趣横生的“动感”数学进入课堂,能使学生以良好的情趣投入到学习中去。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10以内加法的整理与复习时,可以设计邮递员分信的小游戏。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56张卡片上当信,在黑板上画好0-10号信箱,请全班小朋友送信。每个都送几次,看谁又对又快,不把信送错送丢。这个小游戏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整理了知识,并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五、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创新思维

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位学生进行思维提供支柱。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可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的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人人都动手操作,积极思考,研究起来兴趣浓,效率高。例如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摆一摆等。学生在动中获取了知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创新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就能把富有创造性潜能的人“材”,陪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看过“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论文3篇”的还看了:

1.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2.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培养论文

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联想能力培养论文

14.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十四

摘 要:形象思维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教师必须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语文;思维能力;兴趣;技巧

教学中要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其中之一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教师必须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产生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力、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将大有裨益。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愉快、民主、自由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学生,充分地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还要多赞赏学生。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思考,让学生勇于且乐于说“我认为”――发人之所未发,道人这所不道,而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学习质量不是很高,表现在学习上,懒于动脑,可是他们也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一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思维之扉。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就有利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运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讲《中国石拱桥》一课,学生没见过赵州桥、卢沟桥,不知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空间位置究竟是怎样的,更难以想象那些各具形态的石刻狮子。这时可出示挂图,化语言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如学习《海燕》一课,可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感受文章语言的气势,想象在乌云与大海间海燕高傲飞翔的姿态,领略海燕那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英勇气概。在学生闭眼倾听配乐朗诵时,脑海中一定会出现很多生动的画面,这就实现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具有生动的再造性或独特的创造性。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教师要在教学中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遨游宇宙,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又特别喜欢想象,他们对课文的读解,从课文语句的理解到全文思想,形象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凭借想象的创造功能来完成。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来补充课文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或创新课文的内容,延续课文的情节,或对课文的某些观念进行提炼升华,从课文中引出新的见解等。

四、注重发散性问题的设计

发散思维从本质上讲是创造性思维,它具有多元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的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学习《黔之驴》一课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造成驴悲剧的原因:从驴自身的角度分析,它被虎“断其喉,尽其肉”的原因在于“技止此耳”,除了“鸣”和“踢”之外,再没有其它的自卫或进攻的本领了;从虎的角度分析,是强者的这种弱肉强食的暴行给弱者带来了灭顶之灾;从“好事者”的角度分析,正是由于他的“好事”驴被运到黔地,才发生了后面的悲剧,“好事者”对驴的悲剧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像这样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多元化思考问题,可以拓展思维空间,捕捉到新颖独特的信息,从而产生新的理解和新的结论。有时候学生的回答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设,虽然这些思维结果未必尽善尽美,却能显示出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再如学习《曹刿论战》一文,分析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常规思维的看法是:鲁国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一举夺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原因是在战略上能够“取信于民”,在战术上善于把握战机。但也有同学认为,鲁庄公善纳忠言、礼贤下士才是长勺之战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同学们的这种不拘常规的思维方向不正闪烁着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吗?

五、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有了思维敏捷性,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够适应迫切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得出结论。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训练,不但有助于思维敏捷性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的胆量和口才的培养。还要经常进行概念联结的强化训练以及设法改变学生的答问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果断性的培养,从而逐步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答问形式可以改成这样:先指定几个学生同时站起来准备回答,然后教师再突然抛出问题,迫使学生马上作答,看谁回答得快捷和准确。这种答问方式,形同抢答,其思维的敏捷性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思维敏捷性作为一种能力可以通过反复训练而得到培养的,只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学生的思维一定会敏捷起来。

15.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十五

一、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

1.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思维的源泉。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育教学当中, 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力, 常常能够有效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使学生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锻炼思维。当然, 想象是一种自身知识的飞跃性联结, 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支持。需要具有迅速摆脱表面现象干扰的非常敏锐的洞察力。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依据教材的潜在内容, 设计开放的想象情境, 尽量提供丰富的想象材料,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2. 鼓励学生大胆的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就是求异思维。它就是从不同方向角, 不同的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窍门。求异思想必须要富有联想, 要勇于怀疑、假设和幻想, 努力追求新颖独特和与众不同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 要支持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 敢于求异,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生在这种求异的思维中, 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捷径, 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迅速发展。

3. 指导学生有效的观察兴趣。

思维探索需要观察的信息采集。可以说, 智慧敏锐的观察能力就是创新思维的起步器。实践证明, 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发现, 更不可能会有创造。在教学课堂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讲究策略, 在观察前, 要为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观察中要及时地参与指导, 要科学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 支持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4. 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灵感是因为长期的实践, 在不断的知识经验积累经验基础上而突然产生的极具创造性的思想, 它是一种直觉思维, 属于基础认识上的质的飞跃。灵感的产生生常常伴随着创新和突破。在教育教学课堂中, 教师应当及时地捕捉引诱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灵感, 对于某些学生别出心裁的思路, 违反常规的解答以及那些标新立异的构思, 即使只是一点点的创新, 都应当及时地给予肯定。

二、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要素

1. 掌握和理解必要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只有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 才能够合理的最大化的运用, 这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兴趣、探索知识海洋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深度和深度的基础知识以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掌握和研究处理问题的多种基本方法后, 才能够赋予思维活动更加丰富有效的科学方法和内容, 从而避免不着边际、缺乏依据的胡思乱想。另外, 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自由讨论和实践活动, 采用广泛阅读课外读物的方式努力开阔视野, 实现各个学科的有机联系。

2. 熟悉各个学科的发展历程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源泉。

纵观历史, 发现与创造来自于探索, 探索则需要有创新思维, 而创新思维更是以自信心为基础。所以,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重激发学生们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去探索一种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成熟方法和思路, 把知识的感知和认识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加以合理利用。

3. 敢于猜测和设想, 善于大胆地发问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其实问题就是激励。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要经常列举出事实或者拓展原有的知识, 把亟待解决的问题呈现到学生的面前, 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并以此为基础, 依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采用适当的方式, 有步骤、有计划地让学生具备一切从从整体出发, 用跳跃、大胆猜想的思维方式, 快速直接地寻找出可以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鼓励学生勇于提出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还要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地质疑, 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4. 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的提高是教学的归宿。

新型的“探究性学习”属于一种生动活泼、非常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它不但转变了学生传统呆板单一的学习方式, 还是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要选择一些便于探讨的教材课题, 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善于、敢于运用创新思维思路大胆提出问题假设, 再通过科学分析来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分析思维能力十分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三、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侧重点

1. 要努力营造创新思维教学的浓厚氛围,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活动的效果需要课堂气氛的支持。所以, 刺激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是行之有效的的兴趣培养模式。中学生有着记忆力好、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 我们应当千方百计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环境, 全面采用听音乐、猜谜、多媒体教学和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 使教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充满激情与快乐, 从而引导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的课堂知识。

2. 加强各种思维训练, 增强创新思维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需要让学生得到系统的逻辑和形象、归纳和演绎、发散和集中以及求同与求异等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帮助学生自觉养成善于运用联想、开拓和延伸等多种思维习惯, 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教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求我们教师迅速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教育活动中, 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并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 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好地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更主要的是, 要有力地促进学生灵活和广泛的思考, 增强的想象力以及应变能力, 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锐性、周密性和独创性, 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属于具有高度灵活、机动性和新颖性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想象力、求异思维、观察兴趣和诱发灵感为切入点。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学科的发展历程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因, 敢于猜测和设想, 善于大胆地发问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通过“探究性学习”, 达到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归宿。

关键词:课堂教学,思维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6.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英语 创造性思维 开放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创造性的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是塑造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作为新时期的英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善于设计新颖别致,能唤起学生共鸣的开放性问题,设计有趣且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只有学生敢于表达,不怕犯错,把求异当成习惯,孩子的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在教Ben’s birthday时,播放一段《粉红小猪》过生日的动画,营造欢快的氛围,学生从中也能学习到西方人是如何过生日的。播放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日作为课前活动。学生会发散思维,说出自己收到的生日礼物,还有自己的生日愿望。学生能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他们对开放的问题会有求异的欲望,会想方设法地表达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内容。

二、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创编教学内容

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但是也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教材上的内容是经过精心编排,结合了中国特色以及西方文化特征。尽管它是贴近生活的,但是课本里人物、活动并不能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当地的生活习俗,地域特征等创编一个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使用这门语言的自豪感,体会到学以致用。如在Planning for the weekend这一单元,教师在复习时安排一堂以plan为主线的实践课,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商议出游的时间和地点,活动的内容,所带物品的分工。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对话,ppt,表演,阐述等多种方式来展示自己小组的建议。对于最终确定的计划,大家可以在周末或节假日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所表达出来的都是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内容。他们的表现甚至会超乎教师的想象,学生需要这样的机会来表达自己,展现自己,而教师要做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而已。

三、布置科学有趣的作业

课外作业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在英语作业的布置通常停留在机械的抄写,听读和背诵,形式比较单一,又缺乏趣味性。如果学生一直在做着毫无创新,机械呆板的事情,试想他们的创造性如何能够被挖掘?因此,在作业布置上,我们教师还是需要花一些心思。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借助多种渠道,来完成听、说、读、写的作业。如录一段读书的录音或与家人的英语对话,通过邮件发送,或qq传送,或u盘拷贝给老师评价。也可通过qq、微信等平台与老师交流当日所学的知识,老师也可在平台提问,学生回复。教师还可以布置图文并茂的作业,特别是在抄写一些词汇时,学生可以在文字旁边配上插图。甚至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来尝试布置一下作业,看看谁布置的作业既是有效的,又是最受欢迎的。诸如此类的作业,相信孩子是非常喜爱和乐意去做的,在此过程中也能充分地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开展丰富有意义的英语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补充,是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激励创造的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环境。诸如英语话剧、英语演讲、英语故事会、英文歌曲比赛等活动能让学生充分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学生能从活动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当然,除此以外,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可加入一些小活动,如每单元的课文表演比赛,鼓励孩子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编,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周可以让学生主持一次英文儿歌的学习和改编,或是结合小游戏的一些竞赛。当然,这些课外活动,教师要指导得当,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入探索的奥秘,去触摸课堂以外的知识天堂。

总之,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的创新和用心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从而提高学习英语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许多领域还有待开发,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4.

[2]卜玉华.“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4.

17.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十七

近几年来,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跃出教科书框架,学活书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这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今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呢?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按爱因斯坦所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合作互动,活化课文插图,拓展创新思维

SEFC新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设法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即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幻灯片显示,那么课堂会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即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进行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 互的思维网络。在合作制图中,我鼓励

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制作并组合插图部件,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制作插图时,要求:1.制作灵活。插图的再创既要忠实于教材的原有设计,又不能受其束缚,内容可以合理取舍或增删,要以服务于教材为宗旨。2.美育教育。画面之间比例要求协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3.广泛参与。让学生参与插图再创造既能减轻教师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按教师指令摆放小拼图到指令位置,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有益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教到SB(2B)Unit 18,Lesson 70 We‘ve lost our dad!我让学生在预习文章之后,分别勾画出四个人物Dad,Tina,Max,a railway officer,一列火车,以及此火车在一小站分轨运行的画面。根据上述几幅画,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对文章进行介绍,老师就画面进行问答,自然地引入新课,使文章内容清楚明了地显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立足双基,精心设置学案,激发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只有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学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首先,他们要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学好,奠定知识基础,因为基础知识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即“知识提供的是思维的原始材料”。在英语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教学和训练,力求做到学生学有发展,学得活,学得透。1.要求学生在联系应用中学知识,要求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2.把掌握知识的重点放在思考力上,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结构

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提问、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方法,用思维方法指导知识学习。

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是与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由于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的自学能力较差,我们备课组全体教师深入开展《建立学生主动学习机制,培养学生自学英语能力》的常州市级课题研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针对此课题,我与备课组全体成员一起协商,为学生精心设置学案,对每单元的课文阅读采取“自学”、“共学”和“练习”的方法。“自学”,是指学生针对学案中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我要求他们完成猜词义,长难句分析,段落大意和全文中心思想的归纳,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发现问题。“共学”,是指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展开共同的学习研究活动,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针对学生的疑 难进行解答。在课堂整体教学上,学生“画龙”,教师“点睛”。然后,在“自学”和“共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教师精选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句型、编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不是学少了,而是学多了,学活了,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结合目标教学,要求学生针对目标,做到

读思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也无疑使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三、课堂中巧设疑问,引导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我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教到SB(3A),Unit 6,Lesson 22 Dealing with waste 时,我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提问:Why is rub bish such as “white pollution”becoming a serious problem in China?What can be don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for reducing waste and controlling pollution?„„这样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个个展开联想,答案不一,众说纷纭。又如教到SB(3A),Unit 7 Lesson 26 Angkor Wat时,我让学生讨论: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fact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ook part in the repair work?同学们会回答:Because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are very friendly./Because the temple of Angkor Wat is a place of interest.If it is well repaired,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can go to visit it./Because the temple is the treasure of human beings„又如在考查学生语用能力时,我力求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多种思维能力,让学生正确判断不同变

化的题型。如下面一个选择题:

many times,but he still couldn’t understand it.A.Although he had been told B.Telling C.Having been told D.Being told 学生选出正确答案后,让他们把but去掉,再去进行思考和选择。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不断改进教法,开发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开拓未来学生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精选的教材和科学的教法。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刺激学生的创造思维。然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1.创造性复述。复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大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因此,笔者在课文教学上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做,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复述可分为三种:1)变更复述:让学生变换人称、时态、语态或文章体裁进行复述。2)续篇复述:根据故事

可能发生的变化,利用原有知识发挥想象,讲述故事可能出现的结局,这种复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如:SB(3A)Unit 10 The trick,让学生对How could Bill manage to escape?展开联想进行复述。3)概括性复述:根据材料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全文大意或段落大意。这是较高水平的复述,学生需要很强的归纳能力。如:SB(1B)Unit 19 The secret is out!让学生针对How is the secret out?进行复述。2.发挥性演讲。在上听说课时,尽可能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 己,争取说话的机会。如:SB(2A)Unit 5 Charlie Chaplin,在学生复述完课文后,我组织 他们就To be an actor(actress)/Not to be an actor(actress)进行辩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场面热烈,充分表现了他们的语言才能和思维想象能力,把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说,复述和演讲是一种培养学生各种语用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层次,选用适当方法,灵活使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能影响到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训斥,那么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笔者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马上说:“NO,you are wrong.”,而是说:“Please think it over.”。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也不单单划“×”了事,而是在错误部分下面划线,并在旁边注上“?”,示意学生再考虑考虑。2.分层次评价。不同程度的学生,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评价指导。对优秀学生,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差点儿的,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上一篇:小学教师元旦活动方案下一篇:学校管理和教师行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