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普法教育方案

2024-06-12

小学普法教育方案(10篇)

1.小学普法教育方案 篇一

小学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主题

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主题教育,现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工作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

二、活动时间

时间:2016年4月至12月

三、参加对象 全校师生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我校“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决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 *** *** *** *** ***负责活动简报的编写及资料收集、报送等工作。

五、活动主要内容

1.召开“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动员大会;2.开展明“五礼”知“五耻”道德教育活动;3.开展“小手拉大手、我把礼仪带回家”活动;

4.开展“祖国好〃家乡美”、“学雷锋志愿服务”等主题教育;5.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6.开展“道德讲堂我来讲”主题实践活动;7.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美德少年及最美少年评比表彰活动;8.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0.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

六、方法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4月15日至30日)

4月11日,学校召开动员大会,充分利用校会、班会、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等宣传平台,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主题活动的宣传动员,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5日至11月30日)1.开展明“五礼”知“五耻”道德教育活动。在全校广泛开展明“五礼”(五礼,即:仁、义、诚、敬、孝。仁: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立人达人;义:坚守正道,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诚:以诚待人,诚实守信,履约践诺;敬:忠于职守,敬业奉献,虔诚勤勉;孝:倾心待奉,孝老爱亲,知恩图报。)知“五耻”(五耻,即:懒、贪、奢、浮、愚。懒: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不思进取;贪:贪图享受,巧取豪夺,唯利是图;奢:骄奢淫逸,铺张浪费,挥霍无度;浮: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愚:愚昧无知,麻木不仁,迷信盲从。)教育活动,大队部及各中队要将“五 2

礼、五耻”的本意、喻意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开展主题班队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开展“小手拉大手•我把礼仪带回家”活动。各中队要认真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我把礼仪带回家”活动。使青少年学生成为倡导、传播文明礼仪的使者,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

3.开展“祖国好〃家乡美”、“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等主题教育。

结合“祖国好•家乡美”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网上签名寄语等活动,以培养良好文明习惯为载体,加强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推动道德教育日常化、生活化,使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引导未成年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

利用“千校万师”、“国培计划”、学校每周教师例会等平台,加强对教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积极开展“比修养、比学习、比奉献、比业绩,争创职业道德优秀,教育教学优良,学生家长满意”的师德主题教育和“师爱进万家”的专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广大教师成为“勤奋学习的模范、师德修养的模范、教书育人的模范、服务学生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影响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5.开展“班级道德讲堂我来讲”主题实践活动。根据本学期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各中队要认真组织开

展好“班级道德讲堂”活动,各中队辅导员要充分挖掘广大青少年身边的美德故事,寻找身边的美德榜样,营造崇尚美德、学习美德的浓厚氛围,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6.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美德少年”及“最美教师”评比表彰活动(12月)。

围绕“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主要内容开展“美德少年”及“最美教师”评选,评选时间及要求根据相关部门的方案另行安排。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围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主题,利用“五四”、“六〃一”、“一二〃九”等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开展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大力提升校园特色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8.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

学校重视校园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维护校园良好秩序。不断建立健全责任制,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安全排查,做好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生活秩序,营造良好的校园和社会环境。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

1.认真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校园感动人物评选活动,学习感人事迹,努力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2.认真进行工作总结,建立和规范档案资料,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向省州市主流媒体投稿宣传,按时报送活动 4

简报。

******小学

2016年4月10日

2.小学普法教育方案 篇二

美国公立的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以下简称“威大”) 和私立的范德堡大学 (Vanderbilt University, 以下简称“范大”) 均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教师教育历史, 小学教育专业 (Elementary Education Program) 质量上乘。首都师范大学 (以下简称首师大) 的小学教育专业经过1999年建立以来近15年的探索, 已成为我国小教专业的一面旗帜。[1]本文通过对“威大”小教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Catalog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2013~2015) 、[2]“范大”小教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Handbook, 2013/2014) [3]以及首师大小教专业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 以期对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过程及其培养质量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提供参考。

一、专业方向设置的比较

针对北京市小学教育分学科、大班额教学的实际需要, 首师大小教专业下设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七个专业方向。虽然“学有专长”的培养特点突出, 但也高度重视“综合培养”———每个学生在通识和主方向课程之外, 还要完成兼教方向课程。

美国的小学教育多数为小班额的教师全科教学, 美国两所大学的小学教师培养思路相应地以综合培养为主, 但也兼顾学有专长。

“威大”的小教专业以往分为“早—中期儿童教育”和“中期儿童与青少年早期教育”两个方向 (options) , 自2013年起将主修 (major) 与辅修 (minor) 结合而划分出四个方向:“儿童早期教育兼英语为第二语言证书”方向 (The Early Childhood/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 培养从事学前和小学低段 (0~8岁) 教学并拥有ESL教学证书的教师;“儿童中期与青少年早期教育兼英语为第二语言证书”方向, 培养小学教学 (6~12-13岁) 并拥有ESL教学证书的教师;“儿童中期与青少年早期教育兼特殊教育证书”方向, 培养能拥有小学教学和特殊教育双证书的教师;“儿童中期与青少年早期教育兼学科证书”方向, 培养能从事小学教学并兼有某学科辅修证书的教师。

“范大”的教师教育则强调双专业主修 (major) ———小教专业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 还要完成第二主修。第二主修可从综合学科方向 (含儿童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数学与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第二语言研究、社会研究) 和单一学科方向 (含教育学院开设的儿童发展、认知研究、人类与组织发展等, 以及艺术与科学学院开设的任一主修方向) 中选择。不同的双专业主修的结合便形成了多样的专业方向。

比较可见, 三校在培养特点上都力求根据本土需要将“综合”与“专长”相统一。首师大和“范大”的专业方向设置都是学科思路, 但“范大”的学科设置与小学的学习领域并非完全一致———除了小学主要学科方向, 还设置了儿童研究、第二语言研究、社会研究、人类与组织发展等研究领域作为可选方向。“威大”的专业方向设计思路与前两校不同, 它主要以学段划分为依据并兼顾多元文化与学科教育两种需要;虽然“中期儿童与青少年早期教育兼学科证书”方向也体现了学科思路, 但下设的具体方向既有与小学一致的学科领域, 也有“生物”、“化学”, 以及“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范大”和“威大”更开阔的学科方向设置视角值得借鉴, 同时“威大”的分学段设置方向也值得参考———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在长达六年的小学阶段会发生巨大变化, 我国很多小学在实际任用师资时通常也会考虑分学段配置, 因此加强学段专长教师的培养也十分必要。

二、培养目标的比较

因“范大”没有明确表述其培养理念和目标, 在此主要对“威大”和首师大二者进行比较。“威大”小教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促进所有学生 (包括不同种族、文化、语言、社会经济背景和不同能力学生) 取得高学业成就的教师”。首师大小教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 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 基础知识扎实宽厚、学有专长、教育技能全面并具有一定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和研究实际能力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两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分解可见表1。

“威大”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强调了教师发展与小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突出了反思、公正、合作和自我发展四方面的意识与能力。鲜明的核心价值观使得威大的教师培养特色显著。而首师大的培养目标与要求从教师专业素养构成角度明确了小学教师应有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与能力, 但是在新的基础教育课改形势下、在适应各地方文化特点的要求下, 应突出培养的小学教师核心专业品质究竟是什么?未来教师应具有的素养与小学生的发展有何联系?培养目标未做出明确回答。这些其实也是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4], 有待教师教育者共同研讨。

三、课程方案的比较

三校小教专业的培养都大体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大阶段。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与结构上, 三校则各具特色。

首先, 从总学分要求和课程量来看, “威大”和“范大”规定的是毕业最低学分, 各方向在120~140学分之间;首师大各专业方向方案的总学分在189~197学分之间, 远高于美国两校。同时, 美国两校每门课的周课时学分数一般为3, 四年的总课程门数为40~45门;而首师大绝大多数课的周课时为2, 四年间课的总门数不含实践类课程仍有73门左右。无疑, 首师大学生的课业负担是非常重的, 学业巩固、拓展、体验的余地少。

其次, 从课程结构体系来看, 三校都大体由三部分课程构成, 但构成逻辑有所不同。首师大的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 (含通识教育实践和专业教育实践) 组成;“范大”的课程则为“通识核心” (Liberal Education Core) 课程、“小教主修”课程系列、“第二主修”课程系列;“威大”的课程则包括“通识课程” (Liberal Studies and General Education) 、各方向规定课程和“专业序列” (Professional Sequence) 。三校都兼顾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都既重视理论知识学习也高度重视专业实践。

(一) 通识教育阶段课程的比较

三校本科培养的头两年皆以通识教育为主。首师大通识课程分为通识Ⅰ、Ⅱ、Ⅲ三部分, 约57学分, 若将“实践教学”中的通识类实践 (如思想与政治性社会实践、计算机实践、军训等6学分) 、学术研究类实践 (如科研实践活动、学术讲座、毕业论文等10学分) 归为通识教育, 合计约占总学分的37%;“威大”通识课程的最低学分要求为40, [5]占总学分的1/3。“范大”通识课程要求完成60学分, 占总学分的1/2。三校的通识课程组成及学分分配见表2。

三校的通识教育都力求从人文、社会、科技等全方位加强大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 而且美国两校还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达标要求。如“威大”要求在通识教育结束时必须参加统考———“前专业阶段技能考试” (Pre-Professional Skills Test) , 成绩达标者才有资格申请进入专业阶段;“范大”对学生通识教育每年的平均成绩点数 (GPA) 也有明确要求。其中, 美国两校对交流技能与数理逻辑给予了特别重视。

在首师大的通识课程中, 通识Ⅰ占主体, 其学分是其他两类通识课程之和的两倍多, 而其中的“大学英语”、“军事理论”、“两课”是美国两校所没有或比重极小的,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一般通过定期“学生见面指导会” (Student Orientation) 、“学术顾问”等课外途径完成。而真正旨在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通识Ⅱ和通识Ⅲ的学分之和仅为18学分, 远不及美国两校的要求;两部分在设计思路上也存在雷同, 且未像美国两校那样注重从小教专业的需要出发, 整体规划通识课程体现小教专业特色。

从课程的规定性上看, 首师大通识课程Ⅰ和Ⅱ规定性较强, 但通识课程Ⅲ可选范围较大;而“威大”和“范大” (尤其是“范大”) 的课程总体上规定性更强, 或对学生应学课程规定明确, 或仅提供较小的可选范围。

(二) 专业教育阶段课程的比较

三校本科的后两年均属于专业教育阶段。与威大相对严格的分界不同, 首师大和范大的个别心理学和基础教育理论课程也设置到或建议在一、二年级学习。

1. 课程结构

“威大”各方向的专业教育课程各有不同, 其中共同的有“小学教师的数学” (Mathematics for Elementary Teachers) 和“专业序列”, 学分分别为9分、57~60分, 另外各方向还有一些相应规定的、门数不一的专业基础课程。“威大”最突出的特点是将四个学期的专业核心理论课与专业实践体验整体一贯地规划, 形成一个系统的“专业序列”。

“范大”的专业教育由小教主修和第二主修两大课程系列组成。小教主修课程规定学分为43, 包括基础课 (foundation courses) 、教学法课 (pedagogical courses) 和田野体验 (field experiences) 三部分, 学分分别为9、19、15, 合计占总学分的35.83%。第二主修课程系列因方向不同, 学分要求不同;课程一般由规定性必修课 (9~18学分) 、可选择的必修课 (3~9学分) 和选修课 (3~12学分) 构成, 个别方向还要求相关实习。

首师大的专业教育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中的专业实践部分。“专业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兼教方向课程四部分组成。其中, 专业基础课程由14学分教育类基础必修、3~7学分的学科基础必修和4学分教育类选修构成;专业核心课程23学分, 均为教育类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均为学科课程, 必修为34~40学分不等, 选修8学分;兼教方向课程要求10学分, 可选择一个非主修方向或“少先队活动”、“小学生心理咨询”等方向修读。首师大的“实践教学”中的田野实践 (即见、实习12学分) 和教育技能类实践 (如教师口语和书法、教育技术及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等4学分) 也属专业教育部分。

比较可看出, 首师大专业阶段的课程构成要素相对复杂, 力图兼顾教育类课程与学科方向课程, 但在美国两校, 学科基础课程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完成。虽然这种兼顾与适应我国小学教育学科分化有关, 但也是造成课时总量大大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 教育类课程与学科方向课程一方面均要精简, 部分学科方向基础课程可纳入通识教育, 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各类课程内部整合以及两类课程间的整合。首师大小教专业已尝试开发“汉字学与汉字教学”、“为教师的微积分”等整合性课程, 这种微观整合更迫切需要宏观整合作为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

三校专业理论课程均涉及教育理论知识、学科知识以及学科教学知识三个领域, 兼顾综合与专长两方面的培养。三校的专业理论课程请见下页表3。

由表可以看出, “威大”和“范大”的专业理论课程主要以各科教学法课为核心, 教育理论课和学科方向课均远少于首师大, 这显然是为了与美国小学全科教学相适应。首师大则将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课放在专业核心地位, 力求突出“教育专业”特征, 但学科方向课程总学分数却与“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学分之和相当, 若加上“兼教方向课程”, 学分实际上大大高于“专业课程”。

因两国国情和实际需要不同, 我们不必模仿国外培养方案, 不过, 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第一, 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中文、数学等各方向对应的学科知识中, 哪些是小教专业必须学习的?哪些是本科阶段学习的?哪些可以到研究生阶段学习?第二, 跨学科间哪些课程内容是可以统整而重构的?第三, 课的实施方式究竟用哪种方式最适合课程内容与目标?当前, 首师大小教专业正在尝试用“课程地图”的方式从“顶层”聚拢各类课程及各门课程的目标, 并使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形成内在一致性。

3. 专业实践的设置

首先, 三校都强调专业实践的全程化。“范大”为学生提供的参考性课程计划表建议:在第二、第三、第四学年应各选择一门实践课程 (Practicum) , 第四学年春季学期则完全为实习 (Student Teaching) 。首师大也是在第二学年安排2周见习, 第三、第四学年各安排4周或6周实习。“威大”更是专门设计了一个延续五学期的实践方案。

其次, 三校都重视专业实践的多样化。首师大将两次实习分别安排在郊区和城区小学, 在切身感受政府促进教育公平所取得成就的同时经历基于不同生源的教育教学。“威大”则明确规定至少有一次专业实践必须在“具有文化多样性特征” (注:处境不利学生占比例较高) 的学校进行。“范大”也要求学生不仅在学校实践, 还应到公共机构去观察并参与各类教育活动。

而美国两校相对更突出的特点是:第一, 专业实践设计的序列化。如“范大”第一次是“小学教育实践”的初步体会, 然后是分学科领域的实践, 最后是实习。“威大”第一学期为在社区中参与照顾儿童相关的活动, 第二到第四学期分别为不同学科领域的实践, 最后是实习。[6]第二, 注重实践与理论指导的互动。一方面, 两校的实践都与相关课程学习配套设计;另一方面, 强调实践过程中回到大学课堂进行研讨, 如最后一学期都是由实习和研讨课 (Seminar) 组成。第三, 对学生的实习资格有严格要求。学生若想进入实习阶段以便最终获得教师资格, 必须修满规定课程且成绩优良, 此外或要求通过“学科内容认可考试 (PraxisⅡ) ” (“威大”) 或必须拥有救生员卡 (“范大”) , 提出申请并获得教授们认可。第四, 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资格由学区或州教育管理部门提出要求。例如威州要求指导教师有正规教师资格证、三年教龄并接受过指导教师培训。

四、培养过程的比较

(一) 生源选择

美国两校小教专业对生源的选择相对严格。“威大”不仅要求申请者已修满通识教育的一定学分, 且对累积年级平均成绩点的要求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还应通过“前专业阶段技能考试” (Pre-Professional Skills Test) , 同时申请者还要提供文章、简历、推荐信等其他材料, 由小教专业教授委员会通过其选课难度、成绩趋势、学业优势、自我认知以及生活与教育实践经历等方面进行筛选。教授们既会考虑群体的背景多样化, 也更注重个人是否有作为未来教师所必需的学业胜任力、多元文化教育力和反思力。“范大”也不仅对申请者有SAT或ACT总成绩要求还有各科成绩要求, 尽量要有与儿童相关的实践经验, 同时无不良记录。

首师大近年来生源越来越好, 但主要学科方向也仅刚超一本线。虽增加了提前面试, 但主要停留于对表达、心理状况等的筛选。生源较差是全国小教专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 质量监控

美国两校都是“高进严出”:每门课程的成绩都会影响累积年级平均成绩, 关乎能否进入专业阶段或毕业;在进入专业阶段前、进入实习前都有统测及成绩要求, 另外要求学生提出相应申请, 促进了学生的自我选择和反思。两校还对毕业和取得学位有相应的学分与成绩规定。威大还针对所有教师教育专业自制了“标准” (UW-Madison Teacher Education Standards) , 合格者才有资格报申教师资格证。

与此同时, 美国两校均注重为学生的学业进展自我调控提供支持, 如“范大”为学生提供修课安排建议和自检清单、“威大”为学生提供电子化的“学位审核报告系统” (DARS) , 两校还均设置“学生学业顾问”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相比之下, 首师大属于“低进宽出”, 缺乏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和严格的毕业要求, 甚至还在毕业前为曾有挂科的学生再提供一次“清考”, 且凡毕业者均能自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新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尚未在衡量师范毕业生质量中发挥应有作用。这些并非首师大的特殊现象, 而是师范专业的普遍现象。这虽然是在我国教师数量仍不足的现实条件下的不得已之举, 但“如何保证教师培养质量”迫切需要大学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小学教育专业排名——2013~2014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名.中国科教评价网[EB/OL].http://www.nseac.com/html/261/292937.html.2013-01-23.

[2]Undergraduate Catalog 2013-2015[EB/OL].http://pubs.wisc.edu/ug/education_Overviews_Elem Ed.htm.2013-10-16.

[3]2013-Peabody Handbook[EB/OL].http://peabody.vanderbilt.edu/departments/tl/undergraduate_program/elementary_program.php.2013-10-16.

[4]邓艳红等.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09 (2) :79-80.

[5]General Education and Liberal Studies RequirementsSchool of Education[EB/OL].http://pubs.wisc.edu/ug/education_Lib Sts.htm.2013-10-23.

3.小学普法教育方案 篇三

关键词:波士顿学院;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于1983年发布了《国家处于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调查报告。由此,20世纪末美国最深刻的一次教育改革拉开序幕,教师教育质量成了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各州政府纷纷采取了诸多干预措施,力图提高教师的培养质量。在学校教育中打头阵的小学教育对于学生个体的成长无疑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未来的学习方向和水平。所以,小学教师的教育质量一直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头戏。目前,美国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任务主要由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承担,小学教育专业作为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一个专业门类在美国众多综合大学的教师学院中得以设置。本文以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为切入点,分析美国高校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教育,为我国处于本科化进程中的小学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波士顿学院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成立于1863年,是一所研究与教学并重的私立大学。波士顿学院的林奇教育学院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院之一,由《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最新发布的2012年全美教育学院(研究生)排名中,林奇教育学院位列第15。林奇教育学院下属的教师教育系设有小学教育专业,提供学士和硕士两个层次的培养计划。学生在四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毕业后获得文科学士学位。该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教授普通的和有轻度残疾的1~6年级学生的教师,教师须有能力教授不同类型的孩子,并且能够让有肢体障碍的孩子融入课堂。

波士顿学院的本科招生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从高中直接录取推免生,第二种是通过标准化测试录取。被录取的学生可在进入林奇教育学院后自行选择学习的专业。一般来说,专业确定得越早,越有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林奇教育学院规定,在大二学年结束之前,所有学生必须完成专业课学习方案。小学教育专业在大学的前两年采用集中培养模式,学生主要学习通识教育课程;从第三年开始,学生可以选择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两个方向。选择教师教育方向的学生必须向联合教务办公室提出申请,提交专业申请表、教师教育方案录用申请表和成绩单。联合教务办公室会在大二学年结束之前确定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名单。[1]

二、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特点

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由以下四大模块组成:大学核心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文理学院第二专业课程、教育实践性课程(见表1)。

说明[3]:* 小学教育专业要求完成特定的历史课程。学生必须完成两门先后开设的课程(共6学分),未完成的学生有以下3种替代方式:一是学生是历史专业的学生;二是完成1个学期的大西洋世界I(HS011)或大西洋世界II(HS012),加另外1门历史课程;三是完成任何1门历史系列的通识课程,以及美国文明I(HS181)或美国文明II(HS182)。

**学生必须修两门科学课程,其中1门课程必须是实验室课程(4学分),即要在实验室动手操作。

***要求从所有的9门选修课中选2~4门,修满6~12个学分。

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整体结构有如下特点。

第一,通识教育课程比重相对较小。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所占比例不到30%,这一比例远远小于美国同性质高等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比例。如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小学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比例高达48.8 % [4]。通识教育课程涉及语言、艺术、历史、宗教等7个基本学科领域,这部分课程主要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奠定广阔的多学科的学术视野,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多方面综合能力、较高文化素质和修养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教育专业课程比重较大。教育专业课程占总课程比例31.7%,如果把教育见习和实习计算在内,则比例可高达46.8%。这部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小学学科领域的理解、认识能力,奠定学生未来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同时,从表1可以看到,具体的教育专业课程是根据小学学科教学的实际设置的。此外,学院还为学生提供了多门教育专业选修课程。

第三,有特色的文理学院第二专业课程。波士顿学院规定,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想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必须要修第二专业,这个第二专业可以是林奇教育学院里的一个跨学科专业,如应用心理学专业或人类发展专业,也可以在文理学院选择一个专业。第二专业的领域应当和第一专业相补充,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以后实际教学中学科间的灵活迁移和转换打下基础。学生必须和他们的导师以及本科生服务办公室人员一起商量决定第二专业的选择。

第四,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完整性。教育实践性课程包括必修的教育见习和实习,选修的国际教育实习和额外教育实习。从表2可以看到,教育见习分别在第三、五、六学期进行,教育实习在第七个学期。四个学期在真实课堂中的教育观察和直接教学活动不仅体现了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课堂管理、课堂教学、班级领导等实际教育实践技能得到了锻炼,为以后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的前两年主要是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后两年主要是学习第二专业课程即文理学院专业课和进行教育实践(见表2)。从教育实习和教学研讨会这两门课的配套开设可见,波士顿小学教育专业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将教师教育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

教育实习和教师资格

(一)教育实习计划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职前教师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哈蒙德(Linda Darling-Hammond)等所言:在实践中学习实践,师范生在上课的同时进行实习,他们就会对实践和理论有不同的理解和领悟。课堂实践的作用不只在于使学生学以致用的,他们还可以从实践中学到很多[6]。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实习计划包括3个学期的见习(pre-practica)和一个学期的全职实习,从表2我们可以得知,3次见习分别是在第三、五、六学期,即大二上学期、大三上学期和大三下学期。教育实习是在第七个学期,即大四上学期。教育见习是非全职的,学生每周只需见习一天。教育实习是全职的,学生整个星期都必须在选定的中小学或和教学相关的地点进行长达一个学期(14周)的教育实习。在教育见习和实习的这一学期中,学生必须预先进行网络申请,不同的实习项目有相应的申请截止日期。教育见习和实习的地点在波士顿市和相邻的社区,实习的学生自己承担来往的交通费用。

波士顿学院的教育实习计划是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直接与教师资格证挂钩,想要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学生必须成功完成全职的教育实习。而只有累积平均绩点达到2.5和成功完成所有专业课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全职的教育实习。实习结束后,所有学生要经过学术、健康和专业三重标准的筛选,未能达到标准的学生将继续在林奇教育学院完成规定课程以取得波士顿学院的学位,但他们却不能够获得教师资格证书。额外实习(Extended Practicum)计划是一个选修课程,每周实习两天,实习完成后可获得3个学分,提供给两类学生:一类是未能完成全职教育实习的学生,另一类是秋季完成全职教育实习后想在春季继续留在实习学校进行实习的学生。这一计划由教育实习主管和教师入职办公室推行。波士顿学院的教育实习遵照马萨诸塞州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标准的要求来实施。未来想要成为教师的学生必须具备以下5方面的才能:课程和教学计划、实施有效指导、课堂管理、促进学生平等、学科专业素质。[7]

(二)教师资格认证

美国的教师资格认证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各州教育部根据本州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认证程序。马萨诸塞州教师资格认证程序有两个层次:初级教师资格认证和专业教师资格认证。想要获得初级教师资格认证必须要修完学士学位课程计划的全部课程,并通过教师资格和能力测试;想要获得专业教师资格认证必须要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在通过初级教师资格认证基础上有3年从教经历;二是完成教师入职培训课程计划;三是获得某一项专业教师资格证。初级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都是5年,5年有效期满后,教师资格证书持有者需要到有关部门按照相应程序重新认证。波士顿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和中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需成功修完全部课程,即修满39门课(或至少126个学分),并通过马萨诸塞州教师资格和能力测试(Massachusetts Tests for Educator Licensure,MTEL) 后才可以向马萨诸塞州教育部申请获得中学教师资格证书(Middle School Licensure,MSL)。林奇教育学院的课程安排满足了马萨诸塞州教育部关于教师资格证的要求。

想获得其他州教师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借助于州际资格证契约(Interstate Licensure Compact)来认证林奇教育学院教师资格证书。目前,波士顿学院的教师认证制度正在由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NCATE)认证向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The Teac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ouncil,TEAC)认证过渡[8]。与NCATE认证相比,TEAC认证具有简捷易行、科学的形成性认证理念、灵活性高等优点,有利于马萨诸塞州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保障和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各州独立认证的教师资格证书的州际流通和认可。

四、 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培养方案的特点与启示

波士顿学院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小学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林奇教育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每年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有志于从事小学教学事业的新教师,缓解了波士顿小学教师数量短缺的现状,同时大大提高了马萨诸塞州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质量。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一些经验值得我国本科化进程中的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学习和借鉴。

(一)严格的教师职前培养准入程序,从源头保障教师教育质量

波士顿学院的小学教师教育设有严格的教师职前培养准入程序,前后要经过四道程序,只有都符合条件的学生才能最终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成为小学教师。首先必须参加美国学术能力评估考试(SAT),满足波士顿学院录用委员会的录用条件后才能进入林奇教育学院学习。被林奇教育学院录取的学生在经过两年的通识教育学习后,想成为教师的学生必须向联合教务办公室申请接受教师教育方向的培养,只有符合条件的申请者才能被录取。被录用为教师教育方向的学生先要进行一年的理论学习,并从大四上学期开始参加教育实习,而只有符合累积平均绩点达到2.5和完成所有专业课学习这两个条件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全职的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完成后,所有的学生要经过学术、健康和专业三重标准的筛选,只有达到标准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教师资格认证程序,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最终成为小学教师。由此可见,波士顿学院设立了严格的教师职前培养准入程序,从源头上保障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

我国小学教师之前一直都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直到最近几年才在高等师范学院或综合性大学设置小学教育专业。我国本科化进程中的小学教育专业职前培养的准入标准低,只需经过高考这一道门坎。所以,我国可以借鉴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提高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准入标准。

(二)课程体系结构完善,课程内容既丰富又相互补充

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文理学院第二专业课程、教育实践性课程4部分组成。通识教育课程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奠定了学生广泛的学科基础,使毕业生能够同时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教育专业课程与小学学科教学密切相关,主要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奠定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文理学院第二专业课是波士顿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必修课,这部分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第一专业(即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相补充,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以后实际教学中学科间的灵活迁移和转换打下基础。教育实践性课程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部分,设置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通过在真实的小学课堂中进行观察和教学,学生的课堂管理、课堂教学、班级领导等实际教育实践技能得到锻炼,为以后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可以看出,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完善,课程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各领域之间相互补充。

我国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性环节3部分构成,与美国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相比较,我国无论是通识教育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缺乏专业性的精心设计,都是简单刻板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突出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重视教育实践环节

在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表中,3次教育见习和3次教学研讨会是配套开设的,1次全职教育实习和1次高级教学研讨会也是同时开设的,教育实习研讨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波士顿学院非常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教育见习每周1天,一个学期有14周,三个学期的教育见习时间一共有6周,而教育实习是要持续一个学期的全职实习,一共14周,所以波士顿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有20周的时间在小学课堂中进行观察学习和教学。

我国目前的师范生培养是一种大学本位、定向封闭的培养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教学实践课程不多,教学实习时间短,如福建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只在大四上学期进行为期8周(两个月)的教育实习。这样就导致培养出的新任教师教学技能不够,掌控课堂秩序的能力有限。有鉴于此,我国的小学教师教育应更加注重大中小学在实践层面的紧密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实习机会,延长学生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时间,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课程管理能力。

(四)严格的教师资格认证程序,从制度上保障教师教育质量

美国各州对于教师资格认证有各自完整和严格的程序,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直接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只有满足一定条件并且通过一系列测试的毕业生才能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只有成功修完课程计划的全部课程,并通过马萨诸塞州教师资格和能力测试后的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才可以向州教育部申请获得中学教师资格证书。此外,波士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全职教育实习与教师资格证书挂钩,想要取得教师资格证,必须要成功完成全职的教育实习。由此可见,波士顿学院的毕业生想要取得初级教师资格证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外,马萨诸塞州初级和专业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都是5年,5年有效期满后教师资格证书的持有者需要到有关部门按照相应程序重新认证。这种严格的教师资格认证程序从制度上保障了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

我国目前教师资格证书的取得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非师范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获得,另一种是师范生毕业后直接获得。对于我国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获得小学教师资格证书,而不需要经过任何其他测试。由此可见,我国的教师资格存在着认证等级单一化、永久化,认证标准片面化等问题。因此,我国要借鉴美国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中合理的成分,统一和完善认证标准,设置严格的教师资格认证程序,真正建立起统一和制度化的教师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Information for First Year Students[EB/OL].http://www.bc.edu/publications/ucatalog/schools/lsoe/undergrad.shtml#majors.second,2012-01-08.

[2]Undergraduate Courses[EB/OL].http://www.bc.edu/publications/ucatalog/schools/lsoe/ed_undergrad/home.shtml,2012-01-08.

[3]Boston College Lynch School of Education State Requirements[EB/OL].http://www.bc.edu/content/dam/files/schools/lsoe/pdf/UndergradSyllabiFall2011/State_Regulations.pdf,2012-01-09.

[4]刘德华,欧阳荣华.美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与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6(11):90.

[5]Boston College Lynch School of Education Elementary Education[EB/OL].http://www.bc.edu/content/dam/files/schools/lsoe/pdf/UndergradSyllabiFall2011/Elementary2012-2015.pdf,2012-01-09.

[6]周小请.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科层次小学教师教育方案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9(1):65.

[7]Professional Practicum Experiences Leading to Teacher Licensure [EB/OL].http://www.bc.edu/content/bc/schools/lsoe/academics/undergrad/regulations.html#pro,2012-01-08.

[8]Undergraduate Majors and Programs[EB/OL].http://www.bc.edu/content/bc/schools/lsoe/academics/undergrad.html,2012-01-08.

4.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不知给予了他们多少的爱。然而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习惯于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因此学校将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文化,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

二、活动主题:学会感恩,与爱同在。

三、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1、班级制订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2、举行“感恩”教育活动启动仪式(班会时举行)。

3、围绕“感恩”主题召开班会,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

4、以感恩为主体进行一次手抄报评比。(10月底完成)

5、班级滚动播放感恩歌曲、诗文。(推荐歌曲:《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春天的故事》、《丹顶鹤的故事》、《常回家看看》等)

(二)开展五个“感谢”系列教育活动

1、感谢父母养育我。

(1)组织开展“算算亲情帐,感知父母恩”的主题班会。(2)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a、每天至少为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打扫卫生、洗碗、叠被、整理房间等。

b、做一件令父母感动的事。如: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

c、为父母送一句温馨的祝福;记住并祝贺父母的生日。d、各班要都要确立自己的孝心教育口号,鼓励学生写孝心日记。

2、感谢老师教育我。

(1)、班级开展“我和我的老师”讲故事活动,要求内容真实、感人。

(2)、在全校开展“尊师重教活动”

a、要求所有学生讲文明礼貌用语,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行礼。b、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辛勤付出的尊重,报答厚重的师爱。

c、要求学生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举行一次“感恩学校,感恩老师”的活动,让接将毕业的同学为低年级小同学做出榜样。

3、感谢同学帮助我。

要召开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中心的主题班会活动,倡导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掀起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4、感谢社会关爱我。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更好地回报社会。

5、感谢自然赐予我。

就是感谢大自然提供生存条件之恩,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结合我校的郊游活动,开展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校内要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自觉维护教室、校园环境的健康。

(三)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和举行演讲比赛

五、总结表彰阶段:

1、要求学生写出参与感恩教育活动后自己的思想变化和感想。

3、评选出两名“感恩之星”和两名“孝心之星”,予以表彰。

5.小学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篇五

为了加强学校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认真落实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广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有关自救自护能力,进一步推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有序的校园安全环境,我校决定开展“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

二、指导思想:

本次主题教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从维护全体学生利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高度,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安全,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精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三、活动主题: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人人规范行为,个个自我保护;

排查安全疑点,消除事故隐患,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学生平安。

四、活动内容:

学校安全工作是事关师生员工生命安危的大事,是整个社会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安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维持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根本保证,全校学生对“安全教育”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麻痹思想。本次活动主要以“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为主要内容。

五、具体活动安排: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1、办一期以“学校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2、在学校宣传栏内增添学生自我保护的常识。

3、11月6日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以“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

(二)、各中队举行“珍爱生命”的主题队会。

(三)、各班主任对学校下发的“安全常识教育读本”利用班队会的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校将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6.小学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篇六

1.活动名称:--大学安全知识竞赛

2.活动主题: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共创平安校园

3.活动时间:--年11月

4.活动对象:安管会宿管会饮管会学生会

5.活动地点:待定

二、活动单位

1.主办单位:三大安管会

2.承办单位:三大安管会

三、活动目的

发展和维护校园稳定实际,引导大学生学习自护,自救知识,强化大学生安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确保学生安全打牢基础,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为构建平安校园创造条件。

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可以加深同学们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增强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通过此次活动,搭建同学们与学校安全问题的交流平台,激发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前期准备

1.宣传栏通知:宣传部在宣传栏发布相关通知。

2.内部准备:由宣传部撰写比赛的相关通知,由组织部撰写本次比赛所需试题以

及试题的评分细则的。

五、各部门分工

组织部:组织比赛的具体流程;安排组织其他各部协调工作

宣传部:制作关于本次比赛的海报进行宣传

秘书处:进行分数统计记录

外联部:邀请其他系团委学生会及相关老师、学校领导参与了解、策划案制作

信息部:维持秩序

六、活动流程

1、主持人讲话并宣布比赛开始

2、介绍嘉宾及参赛人员

3、比赛开始

4、比赛中穿插游戏

5、评审评分

6、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7、嘉宾颁奖

8、嘉宾退场

9、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10、全体人员有秩序退场

附:

(一)由宣传部张贴宣布比赛规则、流程及注意事项等。

(二)由各会选出一支代表队进行比赛答题

(三)比赛环节

(1)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

题目内容涉及突发自然灾害,交通安全,急救常识,寝室安全及火灾,财产安全,传染病预防等多方面,知识涵盖广。考查同学们的安全知识全面性。

(2)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同学通过对一些安全知识进行判断,从中了解同学对安全问题看法的正误。

(3)问答题(每题10分,共2题)(必答)

根据题目,同学进行简述,以了解同学们对安全问题的看法态度。

(4)情景再现(每题10分,共4题)

(5)抢答题(每题2分,共10题)

七、活动经费预算

宣传板海报纸张活动奖品评审团饮水其它待定

八、后续工作

1、将安全教育持久宣传发展下去,以培养大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2、认真进行活动总结,汲取经验,正视不足。

3、做好活动资料的整理及收集备案工作。

4、对优秀班级进行表扬,倡导其他班级学习。

7.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篇七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我国高等院校自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 招生数量逐年递增, 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现在的大众化教育。本科扩招, 分数线下移, 专科再扩招, 分数线还要继续下移。因此, 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水平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高职入学学生的特点是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较弱, 逻辑思维、判断能力较弱。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这一特点, 不要受传统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 理论知识教学重心要下移, 实践动手能力教学重心要上移。广大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要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定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在制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 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处理好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工作的关系。首先, 要通过充分的社会调查和专家论证, 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分析, 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点、能力要素和职业素质, 也就是专业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然后, 制定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以及创新教育体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特点是“倒推法”, 即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出发, 演绎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直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这一点与本科教育有较大的区别。

三、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企业界提出的“关键能力”的概念, 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内涵。如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生存能力、心理能力等都是合格高职人才的关键能力, 它在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70%左右。目前, 国内现代化大企业正在与国际接轨, 追求企业文化, 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所以, 要建立并完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不仅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纳入该体系之中, 还要把校园文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等纳入该体系之中, 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形成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为核心的“全员育人”职业素质教育新体系。

四、加强和改革外语、计算机基础教学

现代化工厂仪器、设备以及加工图纸大多是外文资料说明, 上网查阅的一些最先进技术资料也都是外文。所以, 计算机和外语教学要3年不断线, 并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计算机教学也要从实际应用出发。现代企业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多数员工都有自己的办公计算机, 网上查阅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表格处理能力、常用软件应用能力等都是必备的基本能力。高职学生还要根据将来工作的需要, 掌握一种必要的编程语言。这些知识、能力应用性强、针对性强, 所以要强调“学中做, 做中学”。

五、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和准确分析、论证的基础上, 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知识和能力, 以此来设置课程或重组课程。基础课要精选学科基础知识, 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对那些完成相同功能的多种分析方法, 只讲生产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如《高等数学》课程, 求解一元函数微积分有很多技巧, 只讲清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会应用并解决后续课程实际问题即可。像曲线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等内容都可以根据专业的需要进行取舍。即课程的内容选择要根据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来进行, 最好结合专业课的应用来讲授。要把联系比较紧密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新的课程体系, 使其具有新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基础课教师最好定期参加专业教研活动, 以便更好地实现“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生产中已淘汰的内容要坚决删除, 追踪新知识、新技术。教材跟不上, 可以以讲义形式弥补, 要求教师上网查阅资料, 进行深度加工处理。如《数字电子技术》课程, 传统的单元电路分析内容意义不大, 如今都是大规模集成芯片, 要讲清原理图, 掌握芯片外特性、外围电路应用等。新的工业标准、测试技术等要融人教学内容中。专业课还要扩大知识面, 不一定深, 但要广, 了解性的内容要多, 可以减少学时, 以选修课、技术讲座的形式出现。这样的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 备课时间长, 讲课时间短。教学周学时最好不要超过22学时 (含选修课) , 课余时间可以留大作业、大项目、创新设计等, 开放实训室, 引导学生进入实训室进行动手操作和实习训练, 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 还可以丰富校园文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学生就业到生产一线去做, 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这样的课题实际, 学生提前进入实际情景, 也便于就业双向选择。在学校作毕业设计的学生也要做出一个小产品, 毕业答辩时, 实物连同论文一起提交, 实物做得不好没关系, 但要讲清制作经过和失败的原因, 重在过程训练。通过实践, 这一做法效果很好,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

六、重视创新教育

高职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创新的基本原则, 把创新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里所说的“创新”是指技术、工艺流程的应用创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性创新, 而非理论创新。创新教育要用创新的理论和理念武装、指导学生, 用创新的舆论和氛围引导、熏陶学生, 用创新的精神和实践塑造、锻炼学生, 用创新的成果和作品鼓舞、激励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执教论坛, 2006 (18) 。

8.子女教育保障金规划方案 篇八

谈到理财,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高收益率。很多父母常问我:你们有什么高收益的产品?我常常和他们探讨,我们将钱用于投资并赚取了收益,然后怎么办?人们一般会选择用收益和这笔可投资资产继续投资,将扣除必要消费后剩下的资金作为孩子的教育金和保障金。人们知道投资理财的重要性,往往却不担心飞来横祸,殊不知一旦触发风险,很可能无法保住留给孩子的钱。作为理财顾问,笔者在为客户规划、完善了重疾保障(即用杠杆工具保住存款和挣来的钱)的前提下,再规划孩子的教育费用和保障资金。

1 子女教育、保障金筹划

在为子女筹划保障金和教育金时,应该注意3方面的问题:第一,教育金是在孩子需要时必须拿出来的钱,因此几乎没有时间弹性,所以要从宽准备,从早准备;第二,在为孩子准备教育金时,要大概确定将来子女所需教育程度,以此来估算教育金数额;第三,要考虑未来费用上涨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国内大学4年的学费平均约为7万元,若以5%的通胀率计算,15年后约为15万元;目前英、美、澳等留学国家大学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平均约为61万元,考虑到通胀,15年后约为127万元。

张先生今年33岁,是一家外企的中层管理人员。张太太就职于一家国企,工作稳定。6个月前,张先生家庭刚刚升级为三口之家。

由于张先生对美国的教育理念颇为认同,希望孩子高中毕业后可以去美国进行深造。另外,张先生希望从孩子一出生就给其建立一个账户,为未来的基础生活提供专项支持。经过张先生夫妻商量,打算为孩子逐步建立一个100万元的专用账户。另一方面,由于建立账户的时间长,张先生和太太担心一旦在这个过程中发生风险,收入中断,将导致孩子的教育和未来生活保障难以为继。因此,他们希望在方案规划的阶段,就将父母的风险考虑进去。

笔者为张先生的宝宝选择了一款年金险产品。保费为10年期交,每年10万元。同时附加投保人重疾/伤残/身故豁免险。按照规划,孩子的一生将至少获得如下表所示的保障。

2 子女保障金规划特点

除了上述的保障利益之外,张先生夫妻主要看中其拥有以下特点。

2.1 本金安全,专款专用

作为父母留给孩子最基础的保证,张先生夫妻并不奢望这个账户能够创造高额的收益,而是希望通过这个账户为孩子提供基础和品质生活保障。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给孩子留下一笔绝对安全的钱,如果收入不幸中断,至少已经为孩子留下了基础生活保障,尽到了父母的责任。

同时,这个账户的强制储蓄功能也是张先生夫妻所看重的。虽然张先生家庭收入情况比较理想,可是每到年底盘点资产的时候,总是发现存下来的钱远比赚的钱少得多,钱不知不觉就花出去了,很难积攒下来。所以,每年拨出10万元进行强制储蓄,可以提前为家庭的一些远期基本支出做好准备。

2.2 锁定最低利率

张先生夫妻此前一直用银行储蓄来进行安全资产的配置。考虑到这一账户是延续未来几十年的规划,因此保证利息收入很重要。众所周知,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都进入了低利率的时代。除了没有养老压力的澳大利亚以外,其他发达经济体的1年期定存利率鲜有高于1%的。发达国家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中国的明天,国内3%以上的存款利率能保持多久是个未知数。因此,为孩子筹备的账户应至少有4%的固定利息,这一点上述规划也可以满足。

2.3 专属资产的隔离

风险对家庭和孩子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一旦发生,家庭资产将会发生大幅缩水,使数十年的努力白费,孩子的教育金也将因此没有着落。

张先生夫妻采用年金方式给孩子留下的这笔钱,具有资产隔离的功能。账户中的100万元属于个人专有的资产,与其他家庭、企业等资产均完全隔离,未来子女碰到债务问题、婚姻问题等,均不会遭到追偿和分割。

2.4 投保人的豁免功能

张先生家庭此前的储蓄方式固然稳健,然而一旦张先生夫妻在储蓄过程中发生人身风险,导致收入中断或者终止,给子女准备的资金便会随即中断。

年金保险具有投保人豁免功能,只要向年金账户存入第一期10万元的保费,给子女的100万元账户即已经建立。假如投保人在交纳期中发生重大疾病、伤残或身故风险,丧失收入能力,导致交费中断,则剩下的所有未交保费均由保险公司代为交纳,子女的100万账户不受任何影响。

2.5 避免子女挥霍无度

年金产品的本金是储蓄在保险账户里的,这样可以通过额度的限制,防止子女一次性或者短时间内花光这笔资产。同时,由于每年年金都会产生一部分收益,能够保证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子女的正常生活都得以维系。

2.6 提供应急现金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应急金作为家庭资产的重要分支,在危急时刻极可能成为起死回生的契机。因此,如果准备一笔应急金,同时又不会让这笔资金长期闲置,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每个家庭应该进行的规划。

年金无疑是极好的“变现”工具,如果家庭发生风险,保单贷款功能可以贷出账户价值的90%,到账迅速,期限不限,既可以在第一时间应对紧急情况,又可以保护家庭的既定投资不被打乱,还能够免去和别人借款负债的尴尬。

收稿日期:2015-04-15

9.靖益小学小学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篇九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紧密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能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加大校本培训工作的力度,努力构建教师终生教育体系,把我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

为更好地完成继续教育的任务,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以便更好地促进本项工作的开展与完成.二、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在职教师、全体学生

三、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标准。依法培训、分层培训、科学施训,促进教师进一步明确专业发展台阶和目标要求,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自觉学习、提高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教师假期自己学习,并做好笔记,至少六次。

(二)为把我校建成学习型学校,假期学校给每位学生发书十本,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三)要求每位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并写出观后感。

(五)(一)教师全员培训

我省2009-2013年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将按照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分学科、分层次建立统一的培训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1、培训层次与对象

(1)新教师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准备上岗或上岗不足1年,以及尚未评聘职称的小学教师。

(2)初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小学二级职称(含二级以下职称)教师。

(3)中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小学一级职称的教师。

(4)高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小学高级职称(含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

2、培训标准

我省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标准,是不同岗位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学科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培训内容包括如下七个模块:(1)思想品德修养;(2)教育教学理论;(3)学科知识与技能;(4)学科教学与研究;(5)教育科研能力;(6)教育技术能力;(7)班主任工作理论与方法。各模块的课程详见附表1。

3、培训课程

我省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按学科、岗位设置不同的内容模块和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

(1)必修课。各培训层次的必修课,是相应岗位的教师必须参加培训学习的课程,课程培训的要求按学科培训标准的规定。

(2)选修课。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培训对象的个性需求,由市县培训机构或学校选定的培训课程。

各培训层次课程的设置详见附表2。

4、主要形式

我省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采取基地脱产培训、远程网络培训、校本研训等培训方式。

5、有关要求与措施

(1)全省统一全员培训必修课程及教材,选修课程及教材由市县或学校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培训对象的需求自主选定。鼓励各市县、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有特色的培训课程,开展菜单式培训。

(2)省级培训机构应根据全员培训的需求认真做好市县级培训者、课程辅导教师的培训,提升培训者队伍的业务素质,保证全员培训的顺利实施和质量。

(3)各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学校要切实抓好校本研训的管理和专业引领工作,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家引领、骨干辅导、同伴研讨等活动,以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二)教师专项培训

1、名师培养工程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切实抓好新一轮各级骨干教师的提高培训。通过高级研修(网络研修)、课题研究(专题研究)、课堂教学展示、专业引领等形式,既充分发挥其骨干引领作用,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2、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1)继续实施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教师脱产提高培训班,每年选拔160名优秀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参加为期一年的省级培训,培养当地学校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

(2)各市县培训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选派农村小学有培养前途的年青教师到城区先进学校跟班学习。

(3)省、市县培训机构加大对农村学校送训、送教活动的力度,支持农村学校教师完成全员培训学习任务,指导农村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校本培训的专业指导。

(4)鼓励和支持城区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友好关系,通过“结对子”、“手拉手”、跟岗实践、跟班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

(5)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小学的幅射、带动作用,形成学科教师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与研究等区域教研的常规制度,定期开展区域教研活动,为当地农村学校的校本研训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

3、城乡教师同步课堂网络研修

本 项目将立足于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放大传统的集体备课功能,在优秀教师率先上研究课的基础上,组织城乡学校教师在线观课,共同开展课例评析和研究,并组织专家进行专业引领,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获得高水平的专家引领,改善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城乡教育的和谐发 展。

本项目计划在部分市县、学校开展试点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省推广。具体实施方案另行制订。

4、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重视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素养,继续实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网络技术的培训与应用,在完成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和考试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和考试。

5、班主任培训

结合实际情况,继续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通过开展提高培训、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培训活动,不断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从整体上提高我省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班主任工作水平。同时,重视优秀班主任队伍建设,以建立和丰富班主任培训的优质资源。

6、薄弱学科教师培训

针对我省部分小学学科(如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师人数少、专业不对口、优质培训资源不足、培训效益低等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这些薄弱学科的教师培训工作。

(1)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重视和加强研训资源的整合,通过学科教研、校本研训活动和发挥学科教研员的作用,促进这些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工作。

(2)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将定期开展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活动,除省级培训对象外,同时面向市县级培训对象,分享优质资源,提高培训效益,为市县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提供支持。

7、小学学科教研员培训

以乡镇中心学校学科教研员为培训对象开展教研员培训,以加强我省小学教研员队伍的建设和校本研训的专业引领工作,促进农村学校学科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小学教研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8学时,其中脱产培训学习不少于24学时。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三)教育干部培训

我省小学教育干部培训包括小学校长培训和小学中层管理干部培训。其中,小学校长培训包括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骨干培训三个层次;小学中层管理干部培训主要针对小学教导主任、学科教研组长以及科组长(年级组长)等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具体培训方案另行制定。

三、培训管理与考核

(一)我省2009—2013年度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按照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海南省2009—2013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琼教师〔2009〕46号)的要求,在省教育厅统一领导下,实行全省统筹规划,分省、市(县)、学校三级组织和管理。

(二)以培训学时依据、培训学分为杠杆,认真做好各类型培训项目的安排和管理工作。

全员培训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各市县应针对本地区的教育教学实际或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展各种专项培训,并鼓励教师在完成全员培训任务基础上参加学习。

按 年度确定全员培训各个层次的培训对象,保证培训对象的相对稳定,以便做好培训管理。新教师完成规定的培训学时并取得合格证后,应继续参加初级培训;若教师在培训期间岗位职称发生变化,当年内应按原培训层次继续参加全员培训,第二年再由个人或学校向市县培训机构申报调整培训层次。

校本研训活动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组织,不要求分培训层次进行。

(三)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考核,按全员培训、专项培训、校本研训,由承办培训项目的机构负责。

1、全员培训课程的考核主要由市县培训机构负责(除省统一组织的远程网络培训课程外),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定期对全员培训必修课程进行统一抽查和质量检测。

2、教师专项培训的考核,由承办培训的机构根据项目培训方案自行组织。

3、校本研训活动的考核,由学校具体负责组织,市县培训机构审核。

(四)继续实施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以培训学分为管理机制,继续完善我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管理体系和学分年审制度。各市县每年应对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年审,在职小学教师每年需参加不少于10学分的培训学习。

(五)切实加强教师培训档案的管理,试行教师继续教育网上课程管理和学分登记、验证、审核制度,并逐步完成从纸质文本管理向电子文本远程管理的过渡。

四、保障措施

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负责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我省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标准,做好必修课程的建设,选定或编写必修课教材,并指导各市县、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有特色的选修课程与培训教材,开展菜单式培训。

加强培训者及培训管理者的培训。结合课程培训和管理的需要,举办专门的培训者或培训管理者培训班;加强教师培训机构专任教师的继续教育,要求每年参加脱产学习的时间不少于24学时;重视兼职培训者队伍的建设,充分利用省、市县学科教研员以及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建优秀的兼职培训者队伍。

加强我省教师培训专家资源库的建设。由省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针对培训课程的设置,在全省统一建立课程培训专家资源库,为培训力量薄弱、资源不足的市县提供师资支持,确保各项培训工作的实施,保证培训的质量。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积极开展教师远程网络培训的实践和探索,以实现全面、大规模开展教师培训和区域教研,创建良好的研训氛围,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引领,促进城乡教师培训工作的均衡发展。

坚持基地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省中小学校校本研训制度。同时,按照《海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管理规定(试行)》(琼教师〔2007〕26号),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的作用,促进我省校本研训制度的全面推进。

10.小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及卫生意识、安全意识等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副校长陈国栋同志任组长,主要负责养成教育工作的策划协调。成员由教导处费秀英、刘雪艳,安全办吴成伟以及少先队周凤同志组成,主要负责养成教育具体工作的布置实施。

三、工作目标

使学生初步形成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努力学习、艰苦朴素、孝敬父母、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文明守纪、诚实守信、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培养自理、自强、团结协作、辨别美丑的能力;初步具有正直、坚强、热情向上的心理品质,最终达到“知”与“行”的完整统一。

四、教育内容

为了使养成教育活动内容更贴切实际,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对学生提出“养成十种好习惯” 的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走好路的习惯。上学、放学路队整齐有序,按照一路纵队行走,进出校门规范、有条理,避让走在前面的同学,不插队,不散队,坐车的同学上下车要注意队伍整齐,不争抢、不拥挤;不乱穿马路,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

2、扫好地的习惯。每天自己要打扫自己房间的卫生,做到洁净、有序;到学校后,要积极的负责班级的卫生情况,扫地时要先洒水,打开门窗,摆好桌椅和教室内的其他物品,有顺序的轻轻打扫,不能用力将地面的灰尘散布在教室里。

3、做好操的习惯。按时、按要求参加课间操、眼保健操,课间操集队做到快静齐,动作准确优美,规范,做操时不说话、不疯打闹,跟随指挥员的口令,认真、正规的做操;眼保健操要做到动作准确、到位,有力度,符合眼操标准。

4、上好课的习惯。课前准备好上课用的文具用品,要在上课铃响前进教室,上课时间要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大胆发言,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其他的同学多多请教,遵守课堂纪律,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不前后转头嬉闹,不做小动作,不打扰别他人,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5、读好书的习惯。认真阅读自己的教材课本和一些有意义的课外读物,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的图书室阅读对自己成长有作用的书籍和报刊资料等,学会使用班级中的图书角,多与他人交换书籍来阅读,多订阅有益的书籍报刊等,学会读好书、好读书。

6、写好字的习惯。用正确的姿势来写字,不趴着写、不靠近本子写,眼离书本要有一尺的距离,胸离课桌一拳远,手握笔要有力,坐姿端正,一笔一划写到位,经常的加以练习,写出清晰漂亮的文字。

7、算好题的习惯。做题前应认真阅读题目要求,审好题后按照要求来作答,看清题目内容,不急答、不慌答、不乱答,答题时要多想课本中类似该题的作答标准和方法,答题结束要再次阅读题目要求,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比对,确保答题的准确度。

8、说好话的习惯。对待自己的长辈或者老师,要态度诚恳,轻声应和,不能大声叫喊或是顶撞;对待同学要语气和蔼,不嘲笑、不讽刺、不挖苦,遇到有困难的同学要耐心帮助,而不能对其大喊大叫;见到师长、客人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声音响亮。

9、勤俭节约的习惯。不和同学攀比吃穿和学习用品;不向父母或长辈要压岁钱,零花钱;不在书本上乱写乱划,不浪费一张纸,用过的纸张不随意仍掉,看看是否还有其他用途;不浪费水电,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水龙头闭;不乱花一分钱不浪费饭菜,不挑食,不偏食。

10、诚实有信的习惯。答应别人的事应当做到,难以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诚实守信,不说谎话,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借东西要按期归还,损坏了要说明原因,并按价赔偿。

五、教育方法

l、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学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做人的航标。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要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进行训练。

3、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和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教育活动: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活动。

5、抓好“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做到 “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整合“三股力量”(学校、家庭、社会)达到最优化效果。

6、班级小干部自我管理:每班各选出“文明小天使”2名,“绿色小天使”4名,对班级同学进行提醒和督促。

六、工作措施

养成教育做起来不可能轰轰烈烈,但是它的质量却关系着学生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我校将在养成教育中,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落实,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培养,从点滴做起,用我们的心血,来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1、养成教育工作受学校领导小组领导,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学校养成教育的规划、布置、协调和落实工作。

2、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归纳学生在生活 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使学生“养成十种好习惯”,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3、少先队大队部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学校成立养成教育督查组、重点检查学生礼仪习惯和行为习惯。

4、建立养成教育工作宣传栏,及时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

5、各班形成自己的好习惯评比考核制度,班级中开辟习惯评比专栏,利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的时间,评选出班级、校级的“好习惯少年”,并召开全校大会进行表扬。

6、坚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做到每天一查,每周一评,每月一总结,并通报各班的检查情况。卫生工作不定期抽查两次,每周一次大扫除,并且把评比结果进行公示,作为文明班级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两周颁发一次“文明班级”流动红旗,一个月颁发一次“文明路队”流动红旗;坚持班队会制度,总结本周班级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最后一个周一,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7、认真举办家长学校,积极探索家长学校在我校的最佳办学模式,发扬家长对学生行为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强化学科渗透功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9、加大养成教育工作科研指导力度,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基层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10、建立学生心理辅导站,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重点心理辅导,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11、定期举行班主任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交流和研讨。

12、在学生中经常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能力。

上一篇:年度物业工作计划下一篇:教育学形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