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情怀散文

2024-09-14

木棉情怀散文(共12篇)

1.木棉情怀散文 篇一

木棉三叠散文

(一)可怕的木棉

我一向对上帝颇有微词:为何造人之初仅造两种性别,弄得我一不小心就要遭遇和我相反的那一种,逼迫中国皇帝和泰国去制造第三种以备不时之需。

当我不小心遭遇相反性别的时候,爱我的美丽女人乃勃然大怒曰:“你就喜欢看漂亮女人!”每当此时,我就很感到委屈:其实我兴趣爱好较为广泛而且不低俗,例如,京剧就唱得字正腔圆;时装也颇具鉴赏力;音乐也听一听,古典的;电影也看他一看,——中国电影除外,和爱国与否无关,但我得说爱国,这杆大旗不时得举一举,因为有人喜欢看;梅兰竹菊也爱看;就色彩而论,沙漠也看一看。

我心里其实明如镜,爱我的美丽女人只愿意我看她,我究其实也的确爱看,因为她实在可以称完美。别的且不说,单是那蓝宝石一般的眼睛就足以证明对的还是上帝。我后来想,蓝宝石至少要几十万年才能形成,我此生看尽恐怕也不能看明白其成因。然而我并非那么爱好观女人之光。现在的很多女人都比较自信,动辄悬挂标语曰:“我很优秀哦!希望你和我一样优秀哦!”每当女人这样“哦”的时候,我就反省:自己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没那么孤陋寡闻,优秀女人也略知一二,例如居里夫人和秋瑾女士。但我又并不想编写《列女传》,所以不必一一细数如家珍。

我终于感到这世界男人很难做了。自从比尔.盖茨大行其道,美国男人便深感压力巨大而纷纷自卑起来,因为女人的性格乃是《比较学》温习得很好。

但我却有自己的幸运。那幸运是:我很幸福地被爱我的女人奉为她心目中的神。所以,每次当她蓝宝石眼睛迷离着尊我为神的时候,我就特别感到受用。于是我也学女人比较道:做男人也有幸福的时候。被一个人而且是女人崇拜就如此感觉美妙,那被亿万人崇拜而至于上百年上千年该是何等威风?难怪古今中外有那么多君子热衷此道。并且,美丽女人眼神迷离地奉献崇拜的时候,也是最温柔的时候,那就意味着很听话。崇拜是需要听话的。我默默地想,天下有谁喜欢别人天天和自己抬杠呢?而且我对女人毕竟要求不高,温柔则可,有如此低标准的恐非我一人。

当我丰收着这蓝宝石般的温柔的时候,一不小心忘却了一件重要事情。这温柔很多时候会转化的,例如,能立刻演变成四个字:喋喋不休。我虽文雅有加,但个性却简洁明快,可以自诩为:很男人。一般的说法叫:没有耐性。每次这“很男人”的优点发挥出来时,我便四下寻找,南墙何在?以前念书时,每逢教授慷慨激昂讲解《致橡树》,仿佛要扫荡几千年腐朽,比如裹小脚,我乃奉献赞美曰:这诗写得真女人啊。

可是,我一边鉴赏这很女人的名诗的时候,一边却抗拒着喋喋不休的木棉。心里祷告道:千万别将木棉种在我这橡树的旁边,因为每当风吹过,那木棉太高,叶子就多,发出的声音就响亮,而我这橡树喜欢安静,万一根须不牢岂不坏死?

如此看来,男人依然难为。在经历了长久的木棉的风吹沙沙作响之后,我苦闷道:天下还有没有令男人容易做的事情呢,选择爱谁呢?冥思苦想乃得一妙法:其实最容易做的倒是大事。我终于寻觅到一件很多人做了很久的`大事,那便是“爱国”。而且,我引以为自豪的是,我做得比谁都快,只用了一秒就居然完美。如何做?

每天吃饭前我洗完手乃大义昭然曰:爱国!

(二)可爱的木棉

前面写了可怕的木棉,于是就有善良的女士来劝告道:“司马先生,别这样写女人好吗?”我也是很听话的人,其实我们的几千年传统文化教会了我们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秋风一吹便“飘落”,或者叫“听话”,如此而已。所以,女士这么一说我就已经很听话了,现在我立刻将题目改为可爱的木棉,真可谓从善如流。

但是,有一点改不了,这篇文字还要写女人。然据海外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中国正当处于性泛滥时代,又,现在国内文学也纷纷强调“脱下”,所以我要写女人又不可让人抓住把柄就得劳神以师出有名,古人云“举贤不避亲”,我的“有名”是:写女人不避“性泛滥”。

我其实一直很有民族自豪感,自豪之余常常掩卷赞叹:我们的文化真伟大啊。别的暂且不提,单是对抗外来侵略就比别的国度高明而且省事,兵家谓之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略加修正,其实经常是“运筹于闺房之内,决胜于千里之外”。千里之外的民族一般是喜欢骑马而不是手捧经典朗读的。但是我们很轻易地就让小脚女人将其拉下马,嬉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了。每当此时,我就有一个感觉,我们的美女可真多啊,而且比圣女贞德幸福,结局也好一些,难怪老是出国,幸福之路也。当贞德被敌人施以火刑的时候,我们的美女正被吃手抓羊肉的大汉搂着。

然而,大概是这样的赠送有些慢而且少,我们知道,骑马的人较为性急,所以他们就来抢,但千万别以为他们能捞到什么好处,我们的文化此时乃发挥巨大威力,史家美其名曰“同化”,那便是这抢夺倒成全我们了,因为每抢一次,我们的烈女传便增加着厚度,历史也自然更加丰富,以供历史学家研究之用。正如研究《红楼梦》可以发现很多谜,研究烈女传发现的是“自豪感”,这很重要。

烈女自然是好女人。但有一个问题,好女人多,坏女人也就多,为了使坏女人多从而对比好女人的伟大,我们知道,只有好女人伟大了,送好女人才能伟大。所以,生产坏女人的方法是:圣主变坏了,是坏女人诱惑的,红颜祸水也。

以我的经历,坏女人所见不多,小时候遇见一位。那是同学的母亲。年轻又美丽,头发黑而长。大概是有别的女人头发不好,后来将她的美发剪短,如癞头,很难看,并且让很多男女整天押着到处走让更多好人来看,这办法自古叫做“以儆效尤”。我彼时太年幼,看了很久也没发现这美丽女人的坏在那里,因为在我心目中,她一直很漂亮而且和蔼。很久以后,大概是受文学的熏陶罢,我终于弄懂这坏女人之坏:原来她既没有可以供痛哭一晚的肩头,因为她那肩头老不回家,又厌倦在悬崖上长久展览,所以就胡乱找了一个肩头哭一下。与当今女人喜欢优秀肩头不同,她找的这肩头比法律给的那肩头差很远,但她管不了那么多,暂时在这贫瘠肩头哭一哭。很麻烦的是,这贫瘠肩头后来也不耐烦,所以她只好回悬崖,可善良的人们却怕她在悬崖上受冷,于是乃天天给她温暖,这给温暖的方法延续了好几千年,我们给的题目叫:传承有序。也就是大家每天围着她看热闹,看久了也有些单调寂寞,所以也表演节目如篝火晚会,比如可以吐唾沫,可以泼脏水,可以上去揪她一下,可以——总之,可以长智慧,小孩尤甚。我有时候想,我们为什么喜欢说教育要从小抓起,原来如此。

几十年以后,我再次见到这坏女人,却发现她衰老不堪蓬头垢面地蹲着替绅士擦皮鞋,而她从前是成天养尊处优弄发型和做美容。我花了好长时间才认出她,认出她却想到了祥林嫂,想到了祥林嫂之后又想到了有仁人君子呐喊要通过立法来惩罚这样的坏女人。

当君子这样呐喊的时候,好心者便会问,写了老半天,你的可爱木棉在哪里呢?答:为了仁人君子的呐喊,这木棉将种在悬崖上,等着变活化石。

(三)无衣的木棉

我的经常写到女人,其实很容易令人来误会,以为我乃贾宝玉者流。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件事情很难办,那就是辩污,所以祖先有归纳等在这里: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但是,这误会我却很容易消除。道理很简单,当某种东西很缺乏的时候,那也是喊得最厉害的时候。例如,道德沦丧,大家便高喊“学雷锋”,战国打得不可开交,圣人乃大呼要“中庸”,这也是源远流长的文化。

我大概属于不太喜欢凑热闹那种人。比如,前一段时间全国都关注一位写诗的女人,姑且叫女诗人吧。我也不太喜欢叫别人的名字,原因很简单,我不认识。再则,我骂人也很讲礼貌,在古人那里,直呼其名是不好的,因此古人喜欢首先称呼官位,现在也如此。其次喜欢称其“雅号”,再其次乃称其“字”。现代人没有这些,则喜欢称“著名”。这著名女诗人据说写过很多好诗,但我从来没看过,或许这诗还没有著名到某种程度,或许我孤陋寡闻,但我却能背诵一千多年前小朋友的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而且这叫骆宾王的小朋友长大还写了很多好诗文。由此便又联想到,朦胧诗派的几位能让人背诵的加起来比这小朋友的“鹅鹅鹅”恐怕也多不了几个字。

那关于著名女诗人的闹剧闹到高潮部分,就有支持者辩解道,这是女诗人做的创作实践,也就是试试,也就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理论其实很有逻辑。因为我们知道,要将淑女准淑女非淑女变成风尘中人其实很容易,我们的文化也教会了这个,那就是先摧毁其自尊,只要有第一次,她自己就会通逻辑,而且能很理性而自觉地总结这逻辑:反正都——所以,往后就可以“反正”创作下去。但女诗人是自愿而非被人摧毁的,不在此列。然而,当今中国“风尘”乃仆仆得厉害,倘若全靠摧毁,恐力量不足,也就是说,其中很多也是“试试”一族。

这“试试”一族之所以“风尘”仆仆得厉害,其实倒和很多爱国人士大有关系。何以如此?我们知道,有些爱国人士很喜欢在夜总会那样的地方平女人,这时候是很爱国的,因为这国很好地为爱国人士提供了平女人的活动经费。其实,平女人比平天下更耗费资金。

但这样却很有好处:把爱国人士培养得要比一般人更懂得怜香惜玉。所以,闹剧闹到无声无聊处,就有人来圆场道,这是女诗人从前写的,现在不必无聊纠缠嘛。但这一次将不再符合逻辑:我们可以拍一拍他的肩膀,做关切状笑曰:假如尊夫人曾经“风尘”仆仆过,阁下是否依然感觉美妙呢?

我现在很感谢幼儿园的老师,因为那时候她们总是很顽固地如我母亲一般命令我,那命令是如此下达的:“每天把手洗干净,把衣服穿整齐,不乖老师不喜欢你!”而且,她们最厉害的是让我学会了以此类推的逻辑:爱干净不止是洗手和穿衣,比如,写字也一样。所以,我的字一直还写得比较干净。我后来想,诺贝尔文学奖虽然与我无关,但有可能也应该是喜欢干净的。

2.木棉情怀散文 篇二

最近, 贾平凹将自己近三四年里的最新文字, 亲手选编成一本《天气》, 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谈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与这本散文集的不同时, 他说, 春天有春天的景色, 秋天是秋天的风光, “三十多岁的我和快要六十岁的我决然不是一回事了”。让他评价自己的散文, 他说满意自己中年以后的作品。“年轻时好冲动, 又唯美, 见什么都想写, 又讲究技法, 而年龄大了, 阅历多了, 激情是少了, 但所写的都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体悟的东西, 它没有了那么多的抒情和优美, 它拉拉杂杂, 混混沌沌, 有话则长, 无话则止, 看似全没技法, 而骨子里还是蛮有尽数的。”他认为, 读散文最重要的是读情怀和智慧, 而大情怀是朴素的, 大智慧是日常的。这也是他对散文的另一种理解。

3.木棉情怀散文 篇三

一、忧劳忧国,忠君报国

从历代士大夫的生平事迹中不难看出,忧劳忧国,忠君报国是他们共有的特点,而这和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相通的。虽然士大夫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官爵,而其目的也是想通过做官为天下苍生谋福利。“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这些诗歌无不表现了士大夫的这一情怀。现在我们从高中所选的一些散文、诗歌来分析传统士大夫的这一情怀。

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整首词所要表现的是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郁闷之情,同时也表现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从词的内容上看,上片从三国风云人物写起,而所写风云人物无不是作者心之所向,士大夫那种“为官情结”就被体现了出来。而下片则更多是抒发作者郁闷之情。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看,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谪居黄州,心中忧愁不已,而忧国忧民,忠君报国的思想依然萦绕在脑海,故而借游山玩水来释放内心的苦闷,在游山玩水中借景抒情,感慨时光流逝。

又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当时作者已经是六十六岁,快到“古稀之年”了,但作者依然是“老当益壮”,发出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当时,韩侂胄执政正欲北伐,而闲置已久的作者被任用为浙东安抚使,忠君报国的士大夫情怀让他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依然精心准备战斗,但这却没有得到当权者的重视,故而在京口北固亭登高感慨,写下了此作。

此外如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等作品也透露出这样的情状,即虽然诗人被贬或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但依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重视,能为君主“效犬马之劳”。士大夫做官是他们的人生目标,而做官的目的则是为民服务,但又常常“可遇而不可得”,故而也就有了忧国忧民之愁苦。

二、徜徉山水,自我实现

大多数古代文人都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喜欢“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往往在失意或郁闷之时徜徉于山水间,以此来让自己苦闷的心获得清净。而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大多数士大夫也都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我价值展现出来。

以欧阳修的《秋声赋》为例,当时作者已经是五十三岁,仕途已进佳境,但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作者也清楚地看到了政治生涯中的黑暗和复杂,心境随之放下,流连于自然之景也是人之常情。文章开篇即写“秋之声”,声音以动破静,变化多端,文由心声,此时的欧阳修完全沉醉在秋之声中,也就有了一连串的比喻。接着发出议论,云、天日、寒气、山川让秋的色、容、气、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而其中也孕育了悲伤之情。景自然会惹人思绪,作者面对如此秋景,自然是百感交集,黯然神伤。最后还是得面对现实,于是作者从沉醉中清醒过来,面对现实,孤独油然而生,秋虫唧唧,一切尽在不言中。又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作者面对大好河山,心中却是感慨万千。从这些文章中不难看出,当作者流连于山水时,心中依然少不了对国家、对人民的担忧。

在对祖国美好河山尽抒情感的过程中,古代文人士大夫也会融入自己的情感,尤其会沾上一些“官气”,这与士大夫的独特情怀是息息相关的。如李白的《蜀道难》中,诗人尽情描写了蜀道的逶迤、峥嵘、高峻、崎岖后发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其实我们不妨把“蜀道”看作是作者心中的仕途。当时(天宝一年至天宝三年)作者在长安,长安乃“首都”,是文人向往之地,作者在劝慰友人(王炎)之时,也在勉励自己,要向“蜀道”奋进,李白在司马承祯的鼓舞下,奋进之心更是高涨,写《蜀道难》可谓难中求进。

三、乐于探索,体悟人生

士大夫忧国忧民,徜徉山水也不忘国之安危,他们常常肩负着家庭、国家的责任,也热爱生命,在冒险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他们还有自己独特的爱好,有的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有的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孑然独立。总体说来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探索人生,体悟人生是他们努力追求的境界。

首先以屈原《离骚》为例,屈原的一生可谓奋斗的一生,“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和衣跪下发誓兮,我坚持推行美政”。“我即使身处绝境兮,抱此初衷永不悔!”此种求索精神,非一般人等可及。虽然屈原在历经磨难后也选择他投,“我既已得灵氛吉卦兮,按历择日把路上”。但文中写道“车夫悲马儿恋兮,曲身回首停步”,不舍之情跃然纸上。最后求索无果而选择投江,“王朝不需要我兮,为何留恋故居”!这也是情非得已,悲情之至,感人至深。

其次如《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也是古代士大夫求索精神的表现。在面临“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的形势,诗人已经抱有必死之心。“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虽有埋怨,但对“义”只求索而未息,“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能将生命付诸自己的追求,这样的探索精神在士大夫身上是可贵的。

当然,古代士大夫在兴趣爱好上较为广泛,多有自己的特点,李白嗜酒,亦因嗜酒,得罪高力士,后被免职,这也让他在人生旅途中多了份忧愁。陶渊明喜菊花,是因“菊,花之隐逸者也”,经历了仕途的磨难而希望隐居山林,这种情怀也合于常理。

总之,从高中教材所选的诗歌、散文来看,士大夫多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其人生历程中,皆努力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在遭遇困难挫折时不免寄情山水,但其探索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4.木棉花的散文 篇四

喜欢木棉花由来已久,大概是从20岁开始吧。那时候的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舒婷的《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了这颗“木棉”:那坚伟的身躯,那红硕的花朵,那象征爱情的相依。或许是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这颗“木棉”。

也或许,是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今生,终究会遇到像舒婷笔下,那样坚贞纯美的爱情神话的。

还记得那部关于木棉花的台湾电视剧《木棉花的春天》感动了无数痴男怨女,我那时经常让我的那些初中学生在教室里自习,而我偷偷溜出教室回家看这部电视剧。我被主人公叶耀华和慕佩云的爱情故事所打动,经常看得泪流满面,痛苦万分。电视剧里的木棉高大而挺拔,每个春天到来的日子,木棉花开得像血一样嫣红,一朵朵,一簇簇很是引人注目。当慕佩云流离失所的时刻,那木棉花一朵朵凋零在她的身上,似乎跟着她在流泪,在哭泣。那一刻,我的心也跟着碎了,我哭得不成样子。我于是就爱上了这象征爱情的美丽的木棉花。

如今,时至金秋,木棉树上没有一朵花,记得今年春天时,我看到了木棉花竟然还有白色的.,我很吃惊!上网一查才知道木棉花不仅有红色、白色,还有紫色等等颜色。才明白人很多时候总是孤陋寡闻的,这使我想起儿时经常和伙伴们在一棵高大的花树下玩,只知道那棵树开很美丽的粉色的花却很奇怪的没有叶子,现在想想它就是一颗木棉树。

想念那满树的洁白,只有等明年了。然而,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明年春天的我可还有那份闲情雅趣呢?

我喜欢木棉花,不仅因为它美而不媚,娇而不妖,艳而不俗.木棉花是高贵的,她一尘不染,随风摇曳,尽显美态。落在地上的木棉花,依然不失高雅,被人们拾取做装饰品,多日不败。看木棉,赏木棉,已经不是纯粹的一种感官的享受了,而是一种希望,一种梦想.一种对人生的希望,一种对爱情的梦想。

每当想起木棉花,看到木棉树,我总能想起有那么一个人像木棉一样和我在一起。

5.又是一年木棉红抒情散文 篇五

——毕淑敏

三月份,木棉花盛开的好时节。

清风拂面,初春的晨似乎还残留着寒冬的丝丝凉气,引得花枝轻颤,刺得我一个激灵,使我睁开惺忪的睡眼。

隐约可以看见光线沿着梯田,穿透轻纱般的薄雾缓缓攀爬上来,山间所有物体的颜色顿时明朗起来,禾苗在清浅的水中搔首弄姿,荡漾出一圈一圈的碧波;橙红的、火红的,成片的木棉花在清晨阳光的映衬下仿佛燎原之火,将整座山都燃烧起来!

伸伸懒腰,我在树杈上尽情舒展着我厚实的花瓣,淡黄色花蕊上晶莹剔透的花蜜在晨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鸟儿飞落到我的身旁,品尝我甘甜的花蜜,感受它在我身上作怪的尖利小喙,弄得我有些痒,打了一个哈欠,竟把这小胆的鸟儿惊飞了去。

深呼吸一口山中得天独厚的灵气,这才让我完全清醒过来。

远远地便听到汽车笛鸣声,接着我看到了炫彩夺目的各类小车衔接而上,将蜿蜒狭窄的山间小径堵了个水泄不通。

车上下来一波又一波的人,有人拿着数码相机就开始不停地拍照;有人掏出纸笔记录脑中奔涌而出的灵感;有人摊开画板就地取材静心创作……

还有人是步行上山的,在这车辆堵塞的山径上,这批浩浩荡荡的小人们显得独特起来。

我听到一位少女如银铃般清脆的声音响起:“这木棉花开得如朝霞般灿烂,不愧拥有‘昌江县县花’的美称。”

我记得千百年前,也是有这么位诗人称赞过我:“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只是时光飞逝,人不复往昔。

风吹芒草,孩童戏耍,潺潺流水……分分交错,声声入耳,成了一曲春天最悦耳动听的交响乐!

往对面的山腰望去,黎妹含羞带涩,似经不住黎哥的猛烈追求,最后还是缴械投降,乖乖地让黎哥将一朵红艳艳的木棉花瓣别在她繁杂的发髻中,那通红的脸蛋,与头上的花朵有几分相似。

那遥远的声音又在耳畔响起:

“你去县城要什么时候回来?”

女孩特有的绵软嗓音。

“不久……嗯,也就两年多吧。”

男孩说的有些犹豫。

“没事,我等你!”

女孩的声音透着青春活力!

“好,等我回来,我便娶你!”

男孩的声音铿锵有力!

那年春天,年轻的俊男少女许下了最美好的誓言,木棉花开似火,仿若在帮他们见证纯真的爱情。

……一个月……

……两个月……

……一年……

……五年……

时光荏苒,当年的男孩再踏上故土,已是西装革履,成熟稳重的男人。

熟悉的山径,他看到一位女孩在拾取地上的木棉花,用铁丝将它们一朵朵穿起来,动作娴熟,像她当年硬要为他带上木棉花环那般美好。

他笑了,正要举步向前,女孩蓦地朝他回眸一笑,那明媚的笑容让他楞怔在原地。

饭碗般大小的木棉花从他头顶砸了下来。让他清醒了不少,学她那样弯腰拾起一朵木棉花,骤然想起这花的花语:

“珍惜眼前人。”

蜜蜂“嗡嗡嗡”地在我头上作响,扰得我烦了,便使劲摇头,想把它赶走,没想到一个用力过猛,我就脱离了枝头,朝地下落去。

小弟弟抬头惊讶的看着我,也不知道闪躲,只伸出两只白嫩的双手欲将我接住。

在他澄清的眸光中,我看到自己如一只翩翩起舞的火蝶,坠落——旋转——展开羽翅——安然落地。

龚自珍的话在耳边回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感受泥土的芬香,我又一次回来了。

仰望湛蓝的天空,白云悠然,我相信,来年的春天,我一定会开得更加绚烂!

6.大山的情怀情怀散文 篇六

常想起仪态万千的群山形状,流年忘返于大山的点点滴滴。小时候因故常去大山里,几十年后又与大山结缘在山沟里钻进钻出,对大自然的感受,对大山的情有独钟,让我总想找个地方予以抒发。现在能写日志了,我可在自己的家园里将我对大山的记忆、感受、认识记录下来,我对我的心慢慢的叙述,留个美好的回忆。

到过大山里的人,常会有一幅幅画面定格于脑海:当你站在大山里,看着四周山峦象牛脊般延绵舒展,会惊叹于大自然的壮观。走在山涧仰望群山,又感觉自己渺小如尘粒。如随汽车盘旋到山顶,举目遥望,云雾盘绕在半山腰,若隐若现的山峰俊秀恬静的遥相对望。当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厚实的大地象斑斓的五彩祥云散发出阵阵泥土的芬芳。当金色的阳光照耀在群山上,群山象出征的壮士披上了金甲战袍般庄严威武。站在山巅,山风习习时而轻抚脸颊。时而夹杂着呼啸声,卷起尘土扬上你的发梢。让人在欢笑声中忘情的与大自然混为一体。

山有很多种形态,有的山峰象刀削般指向天空,山崖嶙峋,崖层纵横交错的裸露,断层上写满了故事轮回。这种山形特好看,如神工妙手雕刻出的杰作。如在烟雨朦胧的内陆大山里,植被茂密,那争先恐后的`向上努力伸展的树林,就如争宠的孩子想最先得到太阳的光顾,当一束束阳光穿过茂密的森林,照耀着林下的植被,那些小草滕蔓也尽情的舒展着腰姿努力的向上延伸着,这种大山又是另一番情趣

如果把世界屋脊的群山比作威武的大哥,那南部的群山侧是小家碧玉的小妹了。

7.红叶情怀散文 篇七

翠霞慢慢地迎着旭日东升,点亮了远山近岱的红叶,让红叶灿烂辉煌。不再朦胧的山川,被晨曦普照,四野不再静寂。山峰树木红叶招摇,宛如万里红霞闪烁!树上果实摘除,树叶似锦,渐近金华。初冬艳阳,犹如暖阳在温暖人间,经过秋风的吹箫,秋水的放肆,四处山林颜色渐红,秋风飘浮,秋意在那一轮红日的辉映下更显含韵深远。一裘锦秋迎面扑来,沉淀淀的果实让人们大饱口福,在初冬中温暖人心几许?

大自然的景观催人向往,红叶飘香,秋风渐远,暖阳普照,晨曦或者黄昏,田野或者山庄,随处可见金叶双眸含韵,落地无声,唱响着大地飞歌!红尘风云处,彩景依然。山里神韵,大山里树木含羞轻笑,闲云野鹤欢喜,铺写了一叶知秋的金色风华。

红叶送情,秋风达意,荒山坡地,一路吹散的落叶,带着一身的病痛,惨淡地告别了枯枝,飘渺在田间林地,化作沃土。叶与根的分别,演绎了万物生态回归自然的心曲和悲歌。内心中,枫叶红衣,试听轻泪几许?

满地的苍桑,书写了秋风轻狂;青绿的叶片,瞬息万变。金华秋实,叶已完成它的凤愿,只希望再用心迎接明年春天的到来。树木红颜,闭目轻吟,只希望多一刻的辉煌留下。秋天渐行渐远,秋冬之势渐近,青山的叶变得金红,只是也想障显辉煌一下自己,在黄昏夕阳下坠落,留下美的瞬间。

青葱茂盛的树叶,随着季节的变更金黄后,煺尽了它们的红妆,它们有的是红衣在高山峻岭,随风飘浮在地里、田头、山岗,平川。让城市的人们离开城市的喧嚣,投身大自然烧烤有了点燃的材料,做出了可口的菜肴,充实了人们的胃肠。桑叶红袖,让人们摄尽了它们的`丰姿,写下了多少火树银花,花落成冢,叶落归根,秋风扫落叶的传奇故事而留芳千古。

辛劳了一年的农家,收获了春华秋实,总算能舒心地歇息一下了,他们让田里的稻谷进了粮仓,他们让收割好的稻草放在了马的睡莲里,他们让收藏的稻草作了牛的冬后粮。一代又一代的故事,一年又一年的四季翻飞,红叶的精彩决定了它与根的别离,也和万物的生与死,分与合原理一样。万物生长定律,自然界的规律,让红叶直到最终也燃尽了它的最后一点力量,化为尘土。

为生活困惑着的妇女,担着她们的萝筐,天不亮就在山里收拾这些残叶,附近的小孩为大人分担家务,用钢丝串成柴火,为冬天的生计准备燃料,让红叶为人类,贡献出它的最大光彩!浓烟深处,只有红叶能快速地燃烧,变成了灰褐色土,变成了肥料,肥沃了农家耕耘的那片土地。

金秋红叶,红叶金华,无私地淀放出了,它的五彩斑斓、风情万千后的缱绻柔情,回归到它最初的清灵与纯情。只等来年春天,树叶再度青绿,年华再现它的花季情怀,秋语浮生,再让它独放异彩。它一样又会青葱茂盛,蹈袭覆辙,一样又会红叶翻飞,一叶知秋。

8.老屋情怀散文 篇八

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说老屋岌岌可危,叫我回家看看。我匆匆打点行装,一路往老家赶去。

离家不远,一眼望见母亲早已在家门口等望,见我回来,昏花的老眼映出惊喜,还没落坐,母亲就从我问起,一直到家人。问身体状况,工作好坏,然后颤悠悠地为我洒茶。看见母亲那满头的白发,佝偻的身子,我心里有着无限的愧疚,我们兄妹几个都在外边,就母亲独自住在乡下,我和我爱人曾多次接她跟我们住在一起,母亲总是不肯来。一会儿母亲把饭菜端上来,一面要我多吃点菜,一面又谈些邻里乡亲的故事,然后郑重其事地说吃完饭我们去隔壁老屋看看。

不多久,我搀扶着母亲,来到我们祖居的老屋,老屋不大,仅四间正房,外加两间杂屋,挨西的两间正屋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还是我爷爷的爷爷建造的,东边的两间,则是我父亲七十年代建造的。

母亲领着我来到房屋的北面,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破败的景象,屋檐脱落,墙壁断裂,屋顶穿孔。母亲说,如果再不维修,恐怕不要多久屋房就会夷为平地了。我想:我们兄妹几个都在外地,母亲也有了新屋,再来修复大可不必了。母亲见我默不作声,就对我说,维修至少要上万元,你们几个在外,也不怎么宽裕,要不,你们兄妹几个出一点,我也还有一点积蓄,凑起来就不成问题。只是我不能亲自操理,你们几个回来一下,把这老屋维修一下.我知道母亲误解了我,我只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顷刻,母亲脸上呈现出伤感的悲情。她只是说,这是祖居的老屋啊!见我似乎要离去的`样子,她缓缓地坐在一块青石上,痴痴地看着老屋,我见她很伤感的样子,我就陪她一起坐下,一会儿,母亲对我说,你还记得当初你父亲建房时的情况吗?此时此刻,记忆的思绪让我回到了七十年代,那时,我们全家七口人,窝居在祖辈留下的两间阴暗又潮湿的小屋。祖母跟我和大弟住在一起。父母带着小妹和小弟住在一起。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下狠心也想要建两间房,那时家里实在苦,连吃饭都要计划着安排三顿。父母先是自己着手把砖做好,然后利用空余时间打地基,通常是清晨先在家里忙碌,白天在生产队做工,晚上再打地基,那时,我们年龄小,又在学校读书,根本上帮不了父母的忙。记得有一天刚放学回家,母亲叫上我,带着饭。要我跟她去接父亲。我们来到离家二公里外的一块草地边,只见父亲躺在地下,母亲要我把饭给父亲,父亲狼吞虎咽地把饭吃完,喝了一壶茶,坐了半个小时,这才跟我们说话。我这才知道,为了建房,父亲去离家三十多公里的地方买树,一路上,又饥又渴,饿倒在路旁。到了建房的时候,父母又是一连十来天忙前忙后,有好几个晚上没上过床,等新房建成后,父亲瘦了二十多斤,母亲也像是害了一场病似的。好在房子建成后,父母的愿望实现了,我们兄妹也有了自己单过的房间。有了自己的活动天地。在这生我养我的老屋,虽说留给我的有阴暗潮湿,和清苦,却也留给了我童年和少年的嬉戏,欢愉。尤其是留给了我安贫守道,尊老爱幼的品德,更有父辈给我的那种无与言表的风骨~~~~想到这些,我忽然觉得这老屋的破败,实在是我的一种罪责,我身感内疚。

9.筑路情怀散文 篇九

车子静静地行驶着,像一条船,划过平静的水面。除了轻微的沙沙声,没有一点震颤。眼前是宽阔、笔直、安静的黑色路面,由于平整,当向远处看去的时候,路面如同水面,闪着流离不定的光。

没有过多的车辆,秋日黄昏的阳光暖暖地透过车窗,眼前一片迷朦的橙色。路两侧的树叶都黄了,在夕阳的照射下,更显得灿烂。

一切都是那么安静、祥和,让人感觉舒适。不由想起了好多年前筑路者口中常说的建设目标: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

进入修路这一行已经十几年了,从什么也不懂开始,随着时间延长,做过很多种工作。如试验、测量、合同、结构、路基、路面等等。除山区施工难度大或者分期开工的项目外,高速公路按照正常的施工工期要求,每一条路基本上都在两年左右。这个工程结束后,又转到别的工地。而每一个工程,在风风雨雨的施工过程中,都会给大家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其中好多记忆,将会被我们永远保存,不会消失。好多人,将会成为朋友,或者存留于我们的记忆中。

记得我参与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保定-天津(现在的荣城-乌海西其中一段)高速公路,在工程完工后两年左右,我坐着车首次从上面经过的时候,心情非常激动。两眼紧盯着车窗外,仔细搜寻着每一处当年存在过的痕迹。经过每一座桥时,都能回想起来当初建设过程中,在这里发生的事情。虽然已经过了几年,好多东西都物是人非了,但是心里的感情实在难以用笔墨描述。后来随着参与的工程越来越多,这种心情才慢慢平淡下来。

每一项工程开始,好多互不相识的人走到一起,大家共同工作、学习、生活。其中或许由于一些原因,有的人中途离开,又有新的人加入。但大部分人,都能到最后,到工程结束。大家通过这两年的时间,相识、相知,成为朋友。许多美好的.记忆,存在于我们心中。工程结束,如果大家整体转到另外一个工程中还好些,如果分散开,那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实在令人伤感。

京沪高速公路天津段二期工程施工结束、吃完散伙饭,大家要各奔东西时,好多人抱头大哭,久久不忍离去。我在送走了最后一个人,空荡的屋里只有我自己时,那种心情实在不想再次感受。真诚的感情,在工作、生活中建立,毫无任何虚假。

每一年,春天来的时候,都盼望着回家去看看家乡的山花,追寻儿时的童趣。可是每一年花期都匆匆经过,不给留下任何机会去接近它。每当看到花已开败,春已走过,只有把希望寄托于来年。而来年春天来时,又是如此。

周而复始,一年一年,两鬓已经悄悄染霜。不由让人感叹春天已经从我们的生命中消失了。然而回过头看处,一条又一条雄伟、宽阔、漂亮的公路接连拔地而起。一条条黑色的巨龙纵横交错,延展至四面八方。在这时候,心里又充满了骄傲,有许多,都融入了我们的血汗,这些巨龙将屹立几十年,让五湖四海的人方便、快捷地来往穿梭,我们于这个世界,是有贡献的。

10.燕子情怀情感散文 篇十

又到清明,正是燕子飞回的时节。能看到燕子了,我热切盼望着。

在仙洞山下的桃山湖水库边,我正满头思绪,不经意间,几只矫捷的燕子掠着水面而去。“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场景确有诗意。

然而,转眼已到立夏,这月余我只见那燕子一次。几次到户外,专为看燕子而来,而燕子像在和我捉迷藏,总不在我眼前出现。为这事,专门问了很多老友,都说未曾留意。晨练中,碰到看山林的老尹,他说,今年的燕子好象特别少,不很容易看见。

对于此说,心里有些凄凉。或许燕子不适宜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喧嚣城市吧,我在想。不知是为了证明我的假想,也许还是为了看燕子,我专程回了一趟离别三十年的老家。

对于老家我是特别的留念。可是因为没有任何回老家一次的理由,竟至三十年未归。

老家的变化太大了,一码是前后大玻璃窗的红砖房,红色彩钢板拱型房顶大屋,排列整齐。三横两纵水泥路街面干净得透亮,垂柳倒挂路的两边,正发新芽,一派鹅黄。村外泡着水的稻田白亮亮无边,看不到人们有多忙碌,像是田已经整好了,正待插秧,,偶有三二位水把式拿着铁锹在田间调动着水路……。这已不再是三十年前的模样。头脑中留存的那些记忆,已没有一丝存在,我极力搜索着……

五十年代我出生在老家,东北大平原腹地的一个很普通的小村落,几十户人家,清一色的茅草屋,不很规整,只是家家户户都“养”着燕子。因此孩子时感觉与我最近的生灵就是燕子。我时常疑问,燕子这物种,算是野生鸟类呢还是家禽呢?也许是寄生在人类居所的野生物种吧!总之我是看着燕子一口口泥的垒窝长大的,它离我的生长很近。

现在回忆起来,听老人说,燕子有两种,一种是寄居在茅草屋外间厨房的房梁上,在那里垒窝,当地人叫它“家燕”,只有黑、白两色羽毛;另一种寄居在屋檐下,当地人叫它“麻燕”,除黑、白羽毛外,背、腹部有土黄色羽毛,比家燕略显大些。它们除共同习性外,也有一些区别。据我儿时的观察,家燕垒的窝是敞口向上的,略显粗糙。而麻燕的窝是贴着房檐向下形成不规则的扁平型,里面空间很大,出口很小很紧,窝壁全是“芸豆”大小的口泥,窝里絮着的全是羽绒类,很是温馨。

我的记忆越发膨胀起来。由于是为燕子而来,满脑海全是关于燕子的记忆……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日子“紧巴”,燕子飞回时,正是青黄不接,没有任何口头零食,糖块都没有。我正馋瘾难耐,忽见燕子飞回,,便央求姥姥抓燕子烧着吃。姥姥说,这燕子不但不能吃,连碰都不能,抓了燕子将来要瞎眼的。从此我便对燕子有些恐惧,总是敬而远之。

可燕子又是诱人的。它乖巧的体态,敏捷的飞技,呢喃的叫声,总在吸引我去看它。我慢慢发现,燕子很少落在树枝上,而是特别愿意落在电线上“唱歌”。电线上挨排落着几十只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多声部重唱。我努力去听,品味着,忽而感觉它们是在比赛,一场查数比赛。有节奏,有休止符,有长短音。从一查到九是一口气的,速度极快,突然停止,休止半拍,然后一个长音“十”。它们一个个轮着查,再三两个同时查,后来几乎一起查,然后欢快地飞走了。

我的观察得到了姥姥的证实。姥姥说,燕子以查数为娱乐性语言方式,很愿意在一起比着查数。

姥姥还给我讲了燕子和癞蛤蟆比查数的`故事。燕子一生“专攻”查数,感觉语速相当快了,在这自然界中无“人”与之相比,便有些傲气。但也不敢贸然“立擂”。为了炫耀自己,便找了它们认为世上最“窝囊”的物种——癞蛤蟆,要与之比查数。癞蛤蟆说“然———也———”。于是,燕子使出最高手段,从一查到十仅用一点五秒。只见癞蛤蟆不慌不忙,从容地以宏亮的声音喊出“俩———五———一十”,仅用了零点九秒。

我很为姥姥的故事折服,更为癞蛤蟆的智慧折服。姥姥接着说,对于癞蛤蟆的查数方式燕子是不服气的,因而总是围绕在癞蛤蟆生存的地方——水泡子边飞舞着,不停地查着数。癞蛤蟆也不服气,越是燕子多的时候越是“呱呱”地叫个不停。有一次,燕子竟和癞蛤蟆吵了起来。燕子说,你只能在陆地上爬行,遇到麻烦像乌鸦一样钻到水里,有什么出息,你们能飞上天吗?癞蛤蟆也不示弱,说,你们整天在空中飞来钻去,都?得没“人”样了,我们的体态多么“厚重”,多有福气!燕子说,我们尽吃虫类,全是高蛋白,营养丰富。癞蛤蟆说,我们专吃“飞禽”,味道美极了。燕子说,我们可以飞着吃,美着呢!癞蛤蟆说你们飞来飞去,四处找食,有时一天也找不到吃的。我们是吃“等”食的,只要想吃,把嘴一张,原地不动,那食物自然就吸到肚子里……。燕子和癞蛤蟆的嘴仗打了不知几万年,怕是永远都打不完,永远也不会有输赢。我在想。

天气凉了,燕子逐渐少了起来,忽然却没有了。我又问姥姥,姥姥对我讲,冬天了,燕子要到南方暖和的地方去过冬。冬天在冰天雪地的北方找不到吃的,会冻死饿死的。等来年天暖和了,就都飞回来了。我说,它们能找到家吗?姥姥说,燕子的记性好着呢,永远都能找到“家”。我为此而庆幸,但又有疑问,因为燕子都是同样的,没有办法证明明年来的燕子一定是去年的那一“家”。我说,把燕子腿上系一块红布做个标记,不是能证明吗?姥姥说,这千万使不得。燕子要飞过长江的,长江很宽,系了布条飞时兜风费力,飞不过长江的,飞到长江中间就飞不动了,掉到长江里会淹死的。我有些毛骨悚然,更替燕子担心着。哎!这燕子,我怎么搞不懂你,你总有那么多的故事,又总有那么多让人挂心的地方……

我的思绪飞舞着,四周无人无物。一声汽车的鸣笛把我惊醒过来,很是吓了一大跳。一个魁梧的汉子从车上下来,似要说什么,但又未说,看我直发愣,似僵在那儿一样。我也仔细打量着。因为到老家了,总该有熟悉的身影。我的脑海里快速闪现着记忆,我猛地张开双臂,忘情地喊着“春生子”,便拥抱在一起。

春生子大我一岁,没念过多少书,可他能讲故事,有“说书”人的本事,平时说话也像讲故事。他叫着我的小名说“根儿”,是你吗!我说,是我,我的眼睛有些模糊。

他不容分说地把我拽上车,把车掉头,径直开到一个很大的院落前。四间好大的房子,外观十分漂亮。到了,这是我家,他说。在我下车的当口,屋内走出一位很爽利的妇女。我对她已经没有记忆。因为她是从三十里外的邻县嫁过来的。她们结婚时我虽然当过傧相,也无太多印象。春生子对她说,“根儿”回来了,还记得他吗?她愣了愣神说,“还有点儿当年的模样,没正形的“根子”,咋这些年才死回来。”说得很亲切,我惊讶着,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咧着嘴笑着。她紧着把我让到里屋,用袖子擦了擦炕沿,让我坐下来,又忙着找烟,倒水,一边忙着,嘴也没闲下来,开始向我数落着,你哥不时念叨你,说你有大出息了,这多年不回来一趟,也不想咱这土坷拉。我有些不适应,又有些脸红,我在想怎样回答她。不知自己有多大的出息,我只哦———哦———地答应着。“你哥脾气怪”,她接着数落,“孩子们都嫌他”。此时两只燕子欢叫着飞进屋里。可能见有生人来,在堂屋里打个转儿又飞走了。“就说这小燕吧,别人家都不养了,全屯子就咱家养,孩子们说不卫生,他跟孩子们瞪眼睛”。她还是数落着。

春生子有些尴尬,自我解脱地说,现在都是这新房子,玻璃窗,厨房都吊了棚了,看不见房梁,燕子没垒窝的地方,进出没洞口。这时我忽而想到,小时的茅草房门窗都是用窗户纸糊的,而且都留有洞口,那块窗纸呼嗒着,专为燕子出入。“因此都不养燕子,”他接着说。

说着,他把我拉到外间,看他怎样“养”燕子。只见靠北墙的棚顶下面有两个燕子窝,是垒在两块钉上去的木块上面的。下面大约五十厘米的地方又钉着木块,抻拉着网状的东西,铺着报纸,上面有燕子的便物。我明白了它的用途。他又让我看门窗,那门窗的玻璃上割开一个洞口,类似风窗。我知道是“燕子道”。

还有比我更痴情的,我在想。我只是喜欢燕子,但从未对燕子这样关心过,我惭愧着。

听说我的归来,儿时的伴儿都来看我。“成群子、二黑子、歪脖五……”轮着请我喝酒。令我惋惜的是,并没有谁家象春生子这样护着燕子。

临走时“五丫”准备了一场“宴会”,来的人很多。五丫是男的,因为他的“身上”是四个姐姐,他的母亲我论着叫舅妈。为了让五丫好“养活”,才给他取个姑娘的名字。五丫在屯子里是有威信的,因为他当了镇里的副书记。现在虽然“二线”了,仍是有地位的,屯里的人都看重他。这样“隆重”的场合只有他做东才是最高规格。我仍然惭愧,我是贵客吗?不是,但在他们看来,比贵客还亲切。

席间,说不完三十年的离别,三十年的变化,三十年的思念。而我还是和他们说起了燕子,问他们燕子的现在是怎样生存的。他们都有些惊诧!是呀,家家都不养燕子了,燕子怎样生存呢?都说不大清楚。我心里有些悲凉。“小结实”突然说,今年怎么没看见多少燕子呢?这一说,大家都感到今年的燕子特别少,又都说不清原因。春生子说,八成是南方的这场大雪灾,怕是燕子受了“害”了……。我不敢按这个思路想下去,这太可怕了。

回程的路上,我一直为燕子祈祷,燕子是“灵物”,我相信等天气再暖一暖,它们都会回来,因为这里是它们的“家”呀!

11.情怀散文欣赏 篇十一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末,已有近半的时间是在外地,经常会怀念起儿时家里农忙的时候,写这篇文章来缅怀一下儿时的情怀。

小时候玩的最开心的时候也就莫过于收麦子的季节,那个时候收割麦子主要还是靠人力来完成,我们家有十几亩地。到了收麦子的季节家家户户就都开始忙了起来,我们家经常会是我的两个姐姐带上我拿着镰刀去割麦子,我年龄比较小主要的工作量还是她们和爸妈来完成,我只能跟着凑凑热闹。

那个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场”,就是在自己家的地里选上一块地方,把场地整平洒上水,用牛拉着“石磙”后面绑上刚从树上折下来带叶子的树枝,在场里一圈一圈的碾着,直到把场地碾压结实,地面不再渗水为止,干了之后地面会比较硬实,这样才可以保证碾压麦子的时候麦子不会压进土里。而这个场也是我们一群孩子最喜欢光着脚丫子跑玩的地方。

割完的麦子在地里打成捆一捆一捆的放着,然后用三轮车把麦子拉回场里。那个时候我们还小就捡麦穗,比谁捡的多,捡完之后带回家给家里的大人换零钱买雪糕吃,那个时候的雪糕还比较便宜有一毛钱两块的、有两毛钱一块的,现在还记得那个两毛钱一块的雪糕带红豆和绿豆是最好吃的。

麦子拉到场里后摊铺开来,晾晒个几天,待麦子晒到最干,选个中午天气热的时候,用三轮车拉着“石磙”在场里来回碾,碾到差不多麦仁和麦壳快分开来的时候,把“石磙”松开,直接用三轮车在里面多碾几遍就可以了,一直到把麦仁和麦壳脱离出来,然后用叉把麦子挑起来打成垛,基本上打垛的时候,每个垛上面都会有一个调皮的熊孩子在上面踩垛,痒痒的软软的。

打完垛以后,用耙把场里面上面一层没有碾开的麦子扒成一堆,最下面一层则推成堆,这个时候基本上天已经晚了,用塑料纸把麦堆盖上,等着选个好天气,就要开始扬场了,扬场的时候要选个合适的有风的天,风大了麦子会刮飞,风小了吹不开麦壳,一般扬场的时候都会选择在下午三点以后,那时候的的风正好,扬到傍晚把麦子装到麻袋里,然后装车拉回家屯起来,这时候的晚霞是最美的,呼吸着丰收特有的气息,现在闭上眼睛仿佛还能感受的.到。

收到家的麦子,在天气好的时候晒上几天,那时候家里都会有几个屯麦子的缸,把晒干的麦子装进缸里封存起来,可以保持干燥、防虫,记得那个时候还是需要交公粮的,国家还不富裕的时候老百姓也是要纳税的,老百姓纳税都是用麦子或者玉米顶替需要纳的税钱,所以又叫交公粮,粮食用车拉到镇上交公粮的地方,有个磅秤一家一户的称,根据当时粮食的价格来换算,也根据家里的人口来算需要交多少公粮,每次跟着去的时候都会躺在车里装满粮食的麻袋上睡一路,醒来的时候迷迷糊糊东南西北都不知道。

12.陕西情怀散文 篇十二

中原大地上一朵艳丽的花朵。

山是他的脊梁,水是他的血液

脊梁如巨人一般撑起大地,

托举着力量的巨石

狠狠地砸向大地

发出隆隆声响。

水害怕这般巨响,

弯曲着身儿流向远方。

从南到北分布不一。

小草喜欢水儿养育着他,

小鸟热爱水儿的影儿。

越过数道坎儿迈向远方,

脚步如今坚定。

他见证了这里的人儿一天的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从他存在的那一刻起,

勇敢地站在那里,

看着勤劳的陕西人。

在山的保佑下,

在水的滋润下,

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抬头看着这片大地,

想想昨日的故事,

怎人不叫人留恋。

这就是我的家乡,

一个见证中华文明的.地方,

充满着神秘与遐想。

一个见证奇迹发生的地方,

充满着冒险和探索的地方。

怎能忘记这就是中国的名片,

没有华丽的色彩,

上一篇:民办幼儿园管理策略初探下一篇:如何提高个人魅力与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