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医院医务工作手册(精选8篇)
1.西京医院医务工作手册 篇一
医务、医院门诊、医院网络等工作总结
根据工作安排,主要负责医务、医院门诊、医院网络等工作。在医院党委、医院院长的领导下,在全院职工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疗质量
1、基础医疗质量ǜ据本院工作实际,健全了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每周对各科室进行一次医疗质量检查,督促各科室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工作落实。加强对各科室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导检查,对基础医疗质量和环节医疗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使我院的医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医疗文书质量ㄑ细癜凑招掳妗恫±书写规范》的要求,对住院病历的书写提出进一步规范化的要求,并督促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终末病案要经过各科室质控医师审查,归档后由医务科再次质控。
二、医疗安全?
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的重点。医务科对医疗安全工作长抓不懈,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医疗安全工作。
1、继续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依法规范行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及技术准入,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适时在院内举办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讲座、培训。
2、加强医疗安全防范,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严格执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给医院带来重大影响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不良事件要进行责任追究,着重吸取经验教训。
3、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强化疑难、医源性损伤、特殊、危重、严重并发症、纠纷病人等的随时报告制度。
4、每年两次对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考试。
三、中医药先进县评审工作顺利完成。在院长领导下,医务科、中药局、信息科等人员以及全院职工共同努力下,10月份也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的评审工作。
四、加强人才培养,今年共派出5名医护人员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介入技术,又派出2名护士到省肿瘤医院学习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技术。为重点打造肿瘤重点专科、心血管重点专科打下基础。
七、存在问题:
?1.医务科对医疗监管力度不够。
2.门诊科室较分散,所以管理较困难。
3.外科缺少门诊。
4.肿瘤重点专科,一是缺少医务人员,不能单独成立科室。二是缺少床位,不能单独成立疗区。
5.目前机房存在3处:1.隐患医院系统服务器为1台,缺少备用备份服务器,一旦服务器出故障,医院系统网络就会瘫痪。2.医院系统缺少防火墙,而且要实行智慧医疗,与外网联系,医院系统会受到侵入。3.机房的消防不合格,不能用水喷淋系统,一旦起火,全部设备毁坏。需要用干粉灭火系统。
2.西京医院医务工作手册 篇二
1 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医务观念的树立,“全人医务”逐渐被广泛接受,医生在对病人实施诊疗时,必须考虑患者生理、心理、家庭以及社会等综合因素,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因此,医院也要为患者提供以医务照护为主,包括社会心理内容的全方位服务。
近年来,医患冲突呈逐年上升趋势,涉及的社会面逐渐扩大,医务行业的社会形象受到严重影响;由医疗服务质量和医患沟通不良诱发的冲突逐年增多,医患冲突的处理越来越复杂,一般医务人员很难应对,而且在医患冲突前或冲突发生中,缺少有效的调节机制,没有专门的人员和处理冲突的应急预案,导致民事纠纷向刑事转化,经常引发恶性事件。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专门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来解决医患冲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与有序的医务秩序,对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发展医务卫生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医务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医学社会学等理论开展工作,在社会、心理等非传统医学的专业领域对病人进行帮助的、联系病人和医院双方的一种特殊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实践理念,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不仅直接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而且积极促进医患间的良好沟通,处理医患之间可能的和已经发生的冲突与纠纷,进而改善医务环境。由于医务社会工作的特殊职能,在我国的特定社会背景下,建立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开展相应的社会心理等专业服务,必然会从操作层面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2 分阶段开展医院社会工作的设想
本课题的调查表明,国内医院和社会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偏低(被调查对象中62.16%不知道或不太了解),这与国内大多数医院未开展此项工作,同时媒体宣传介绍不够,使被调查者对此不了解有关情况;经过告知和宣传后,被调查者71.62%认为有必要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另有22.07%的人持无所谓态度,约占80%的被调查者表示出对医务社会工作的需求,而在对其信任度上,则绝大部分被调查者持比较信赖和中立的态度。因此可以认为,大多数被调查者都比较认可医务社会工作。
考虑到目前这种现状和国内医院编制紧张、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还需要积累经验等因素,我们认为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阶段,由少数准备试行医务社会工作的医院与举办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专业高等院校合作,安排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和实习学生到医院开展工作。这些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可以隶属于医院的医务科(处),也可以成立临时工作小组直接由分管院长领导,主要对医院工作情况进行调研,会同医院管理人员一起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在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初步方案,并选择相关业务科室进行试点,研究实际中的问题,逐步取得经验,然后再修改工作方案,使之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医院的实际情况。
第二阶段,在已经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部分医院正式试行医务社会工作,这些医院要从管理人员中选拔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到香港等社会工作经验成熟的地方进修学习医务社会工作,并要求考核获取上岗证书,回来后由该同志与合作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一起,负责医务社会工作的筹建,并从医院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中选拔2~3人,参加社会工作培训(部分城市已经有社会工作培训基地)或到设有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进修,结束时要考核获得上岗资格证书,然后回医院工作,同时可以联系有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定期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社会工作实习。刚开始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时,这些社会工作者可以挂靠在医院的办公室或其他部门,在制定完成工作规程、工作任务和考核要求等制度后,选择科室试行开展工作。
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半年到一年),正式成立医务社会工作部,独立开展工作,除了本院的专职医务社会工作者外,可以吸收相关高等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作为兼职人员,并安排部分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生一起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其有关设置、岗位、工作要求等见下文。
3 医院社会工作的机构设置
为了有效开展医务社会工作,二级以上医院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并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为此,要创造条件逐步成立专门的医务社会工作部,或暂时将该部门挂靠医务部,该部门由分管院长直接管理,负责院内的医务社会工作。
3.1 在医院中设置社会工作部的具体要求
医院设置医务社会工作部门必须遵循以下的要求:(1)医务社会工作部的负责人必须是懂得医院管理并经过社会工作学习或培训,并获得相关社会工作执照的专业人员担任(医院可以选拔临床专业人员或医院管理人员经过专门的学习从事该项工作);(2)设置医务社会工作部要遵循小而精的原则,尤其是刚开始工作,不一定要求独立设置,也不要求按照比例配备编制岗位数,应当等到工作开始并有成效后逐步扩大,并借鉴国际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趋势,逐步把社会工作由院内推到社区;(3)在医务社会工作部筹建期间就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充分考虑医院的工作实际,制定医务社会工作的规章制度,包括社会工作服务手册、工作考核标准与要求、医务社会工作制度等,规范医务社会工作的目标、要求、程序与具体实施方法;(4)医务社会工作部的其他人员也都应该具备医学与社会工作的双重知识背景,并取得社会工作专业上岗资格证书;(5)社会工作部门的服务内容包括发现个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直接服务;咨询、员工训练、教学、机构服务计划、健康教育和参与社区服务等。在较大的机构如教学医院、大型综合医院及医学中心,医务社会工作还必须包括调查及研究、社会工作实习指导以及参与其他教学计划的工作;(6)医务社会工作部门也应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对医院和相关社区开展社会工作的难点和问题进行研究,必要时还应当与高校和医学院校联合对有关问题共同研究;(7)社会工作部有计划的对专业社会工作者进行岗前培训,特别是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社会工作实习生要进行临床医学知识和医院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同时给在职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到国内外继续进修学习提高的机会;(8)社会工作部门必须建立工作数据库,记录社会工作开展的情况,对部分病人建立社会工作档案,随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和社会心理情况,以备其他医护人员治疗时参考;(9)对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评价,应该被视为考核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机构工作状况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病人、病人家属、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等的反馈和人事部门的考核进行;(10)为保证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教育及行政功能,应该为社会工作部门提供适当的经费预算、工作场所以及设备等。
3.2 医务社会工作部门的设置
社会工作部门的位置最适当的是在易于识别并且方便出入,让住院或门诊病人及医护人员都容易找到的地方。最好就是在门诊或住院大楼的1楼,且标识清楚。根据具体的办公情况、所在科室以及不同的工作性质,可将该部门人员集中在同一办公室开展工作,或者将社会工作者分派到不同的科室进行服务。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要求医务社会工作部独立或在医院网站设立相应的网站或网页,对外公布工作要求和服务内容,分工与人员职责,联系方法等。
3.3 医务社会工作部门的经费预算与内部的经费分配
每年医务社会工作部门的负责人需要将下1年部门所需要的支出费用进行预算,呈报给主管人员做预算审核和批准。其中预算的经费要包括: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薪水、固定性会议开销、工作人员的特殊工作补助,设备以及办公用品的更新和补充费用等。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使医院社会工作部门获得适当并持续的经费:(1)预算拨款制,即从医院总收入中固定拨出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社会工作部门的经费;(2)补贴制,即按照社会工作者开展个案、小组以及社区活动的工作项目数量及质量的多少补贴经费,多劳多贴,少劳少贴;(3)赞助制,即社会工作部门的工作经费一部分是由社会工作者向社会募捐获得[2]。部门内部要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在执行医院奖金总体分配原则基础上,还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建立相应的岗位津贴制和其他激励机制,使社会工作人员的待遇与工作业绩挂钩。
4 医务社会工作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
4.1 部门主管的岗位配置、任职要求及其工作职能
4.1.1 医务社会工作部设置一名部门主管。
考虑到我国医院目前的状况,该主管可以从有一定工作资历的医院在岗管理人员或临床医生中选拔,人员一旦确定后应当选送到相关高校或地方社会工作培训中心进行系统学习和培训,毕业合格获得上岗资格证书后方可开展工作。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报送去香港等社会工作经验成熟的地方学习,获取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学位,然后开展工作。总之,医院社会工作部门的负责人主要从院内专业或管理中人员选拔,经过社会工作转岗培训后到任,这样便于尽快开展工作。
4.1.2 部门主管的工作职能。
(1)面向医院管理层以及医院其他部门,贯彻医院管理方针与政策,参加院务会议,配合各科室部门的医务需要,做好医务团队的协调与整合工作;(2)面向社区及社会,代表医院及社会工作部门负责与社区及有关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关心社会慈善事业,宣传医院的社会服务形象,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3)面向社会工作部门内部,制定及审核部门内部的研究计划、新资料以及各种报告呈阅,开展社会工作者的选拔、培训、督导以及考核,协调社会工作者工作理念的冲突等;(4)面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实际咨询以及服务工作[3]。
4.2 社会工作者的岗位配置、任职要求及其工作职能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岗位设置应当根据医院的规模来确定,初期可以根据医院编制和工作开展情况来确定岗位数,积累经验后可以根据每千张床位数来确定岗位数。其工作经费和工资应当独立核算。
任职要求。工作开展初期主要通过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转岗培训进入医务社会工作行列;条件成熟后,从社会招聘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社会工作专业学士学位,具备社会工作资格证书,最好经过医学专业和管理方面的培训;那些刚毕业的社会工作者,一般担任医务社会工作助理的职位,如果没有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应当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了解医学和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如果是临床转岗而来,必须经过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获得上岗资格证书。根据工作情况和学历的不同,必须参照2006年人事部、民政部制定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对医务社会工作者评定相应的职称等级。
医务社会工作的职能。包括:(1)负责各科室转介来的个案,诊断患者相关疾病的心理及社会信息,并给予书面的答复;(2)尽可能调动相应的社会资源,为病人提供有效服务;(3)主动及时与医患双方沟通,观察、发现病人的社会、心理问题,并与各科室医护人员协调处理;(4)当发生医患纠纷时,尽可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在全面了解医患双方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处理;难以调解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关法律方面的支持和咨询;(5)为医护人员提供病人的家庭及社会背景资料;(6)出席相关的会议,如医师会、护理委员会等,就与医务有关的社会问题提出报告;(7)组织指导前来医院的志愿者和义工开展对病人的帮助和援助工作。
社会工作部门的岗位设置还可以根据医院规模和部门规模,聘请其他辅助人员,负责管理志愿者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学生。社会工作通常会向社会招募具有一定能力和爱心的志愿者,并对他们进行基本训练,再分派给他们适当的工作。具体的人员构成特点见表1。
5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称、待遇制度
5.1 基本工资、奖金与职务补贴
5.1.1 职务等级工资与岗位工资。
可以参照医院临床医务人员的工资标准,并根据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职务、工作年限、工作实绩确定其相应的职务等级工资待遇。(1)医务社会工作者按工作的实际年限和相应的职务确定其职务工资等级,每满两年晋升一级。新参加工作的医务社会工作者执行所任职职务最低等级工资标准。新提升任职的,其职务等级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新任职务对应的工资标准;职务降低的,其职务等级工资就近就低套入新任职务对应的工资标准。(2)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职务等级工资。医务社会工作者年度考核累计两年合格以上的,从次年的1月1日起在本职务对应的工资标准内晋升一级工资。
应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设立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工资。
5.1.2 奖金与补(津)贴。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奖金标准由社会工作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保证医务社会工作者年平均收入不低于本院上一年职能科室职工平均收入。要根据医院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奖金标准,奖金兑现应与年度工作考核结果挂钩。
5.2 社会保险
医务社会工作者依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务、失业、工伤和女工生育等法定社会保险。由医院按有关标准为医务社会工作者缴纳各类法定社会保险,其中个人缴纳部分由单位按月在其工资中代扣代缴。缴费基数为医务社会工作者上年本人月平均工资。
医务社会工作者应享受劳动法规定的其它福利待遇。
6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培训
根据我国的国情,可采取选拔现有医务人员转岗培训的方式,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化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在积累经验后逐步吸收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医疗行业工作,以提高医院社会工作的水平。
6.1 培训对象与培训方式
在岗医务人员、医院管理人员、有志于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其他人员都可以作为潜在的培训对象。这其中也包括已有实践经验的医务社会工作者。
根据需要,建立职业技能及继续教育制度。可结合卫生队伍实际,制定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技能培训方案。以提高运用专业理念、提供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处理复杂问题等能力为重点,对现有医务及护理专业人员采取参加脱产技能培训、研讨会、专家讲座、考察学习等方式,大力开展社会工作技能培训,通过修学分及标准化考试的形式,培养合格的医务社会工作者。
6.2 培训内容与培训途径
培训内容应包括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医学专业知识两个方面,如医学基础知识、医务卫生政策法规等与医务服务相关的课程。
由有资质的卫生人才培训机构和致力于开展社会工作者教育的高校合作开展专业培训。
试点阶段的医院可以先联系设置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院校实习生来医院开展工作,人员可以先安排在医务科或已经成立的医务社会工作部。
开始阶段工作内容不宜过多,常规工作可以安排:熟悉医院与各个科室;开设病人课堂,主要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有关入院后的注意事项教育;对重点病人和家属进行深层次沟通,并建立相应的社会心理档案等。遇有突发事件,应立即配合医务科开展工作,包括调解医患纠纷和冲突,了解医患双方的诉求等,为解决医患矛盾提出参考方案。
摘要: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向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在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显得尤为必要。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要在部分医院首先试行医务社会工作,包括成立相关机构、选拔医务人员转岗培训成为社会工作者,建立医务社会工作的制度和规范,明确岗位职责和待遇等。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继同.医务社会工作及其使命[J].医院管理论坛,2005,22(6):9-15.
[2]刘斌志.我国医院社会工作部门的设置与功能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9):12-13.
3.西京医院医务工作手册 篇三
一、加强理想信念和服务宗旨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针对员工中存在的“个人主义”、“经济至上”、收受红包礼金等问题,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理想信念和服务宗旨教育,通过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帮助医务人员树立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刻苦钻研、艰苦创业的高尚品德。开展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开展国情和群众观教育,引导全院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病人至上”,“救死扶伤”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
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要紧密结合医院实际,深入开展“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要把职业道德作为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熟悉职业道德规范,开展遵守卫生职业道德的实践活动,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体现在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之中。通过“八荣八耻”教育,使医务人员懂得:“以救死扶伤”为荣,以冷漠淡视为耻;以“患者至上”为荣,以“金钱至上”为耻;以技术精益求精为荣,以平庸医技为耻……要把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惩医疗卫生人员的重要标准,规范医疗卫生职业行为,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要坚持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医院管理者要及时总结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先进事迹,表彰奖励先进代表,引导广大医阵人员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使学先进、赶先进蔚然成风,人人争做维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三、加强形势和政策教育
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和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深入开展形势和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正确认识卫生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的经常性。一是领导责任制,把形势政策宣传教育作为领导干部的一项工作内容,一项政绩来抓。二是建立“形势政策宣讲员人才库”。三是建立党的重大政策和重要形势必讲制。四是建立督查制。五是建立评选优秀报告会制度。(2)注重结合实际,确保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要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当前我们认为要搞好“四个结合”:即与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各地各部门正在着手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特别在宣讲党的政策时,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结合受众实际,以增强宣讲效果。(3)发挥媒体作用,确保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的权威性。上层一些部门主要领导或者一些名家,就当前的政策形势进行分析报告,是非常权威的,特别是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对于一些重要、重大决策,对于人们切身利益的影响等方面,请主要领导和专家讲解,进行形势教育、形势报告,人们的认识就可以系统深入,避免浅尝辄止,产生误解、误会,进而产生抵触情绪等。所以,能有一些上层领导或学者到基层进行宣讲,是基层干部群众最盼望的事。
四、增加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2006医院医务科工作总结 篇四
一、基本情况
(一)医疗质量完成情况
(二)教学、科研管理指标
(三)其他相关指标
(四)医保执行情况
二、主要抓手
综观1-9月份医务科的工作情况,无论工作数量还是工作质量都有一定的提高,回顾这段工作,主要是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管理,质效齐抓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是医务科的首要任务。2006年我们重点进行了医疗质量控制三级网络(领导、质控小组、医护人员)和三级结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建设。
1、门诊、病房工作:①主要抓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安全质量、书写质量、服务质量五方面的质控,特别要求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决不允许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人员借任何理由推诿病人;② 开设每周二的糖尿病专科门诊,方便病人;③从二级医院引进中级职称的主治医师加强门诊的技术力量;并请市一宝山分院放射科主任每周五来院进行业务指导,提高医疗业务水平。④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医疗文书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等病史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每月进行一质量督导检查,落实奖惩兑现,使广大临床医师的病历书写的完整性和规范化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为全院的安全医疗奠定了基础。
2、医技质量管理:加强医技人员技术培训及服务质量的改进,注重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及准确率的监测。放射、心电,B超在诊断和书写报告的准确性、规范性方面有了一定提高。检验科一至九月份的市室内质控包括:生化,血脂,二对半,尿常规,血常规全部符合。按区卫生局的要求,检验科完成了对所有检验项目操作规程的重新编写工作,并装订成册。并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科室管理制度。
上半区卫生局的盲点调查和区检验质控小组检查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3、护理质量管理:①进一步完善质量考核机制。护理组每周对每人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每月考核,同时对社区服务站每月进行考核,全年(截至9月)考核人次为207人次。通过严格的考核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杜绝和避免了一些事故差错隐患,同时,对在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均要求及时改正并与个人奖惩挂钩。②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今年7月,医院为减轻病人来回提拿大输液的不便,开始了发大输液券的尝试。护理组内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进行了在补液接待处发补液的工作,此举一经实施,立即受到病人的肯定与表扬。③加强医疗废弃物各环节管理。每月对各重点科室的废弃物工作进行考核,在考核中集中出现了如一次性物品的毁型、分类等问题,对这些发现的问题均当面提出并要求及时整改。④加强医院感染工作,做好医院创建工作。今年的医院感染工作在往年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淞南镇创建国家卫生城镇的契机下,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污水处理系统、三病门诊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扩建,使医院感染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同时对基础资料也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共整理归纳为9大章、35小节、151条目。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区疾控中心的肯定,并在我院召开了现场会。
4、药剂质量管理:①认真做好医院药品的采购、验收、供应和保管工作,杜绝了假药、劣药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居民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②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工作已初见成效。今年1-9月份共上报ADR39例,我院的ADR上报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5、在医院质量控制方面,医务科按计划、执行、检查、总结不断循环模式。通过月检查、月考核和季度讲评不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医务科定期与不定期深入科室检查各项医疗制度执行情况如重点检查危重、疑难、死亡病例及术前讨论等。2006年重点抓了对突发、危重病人抢救的首诊负责制、报告制度及完善处置等各医疗环节的管理,提高了医院的应急处置能力。质控小组抽查门诊病史266份和37份病房终末病史评价完整性、二级查房、合理用药等情况。每季度召开全体医护人员大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讲评,每月检查结果除及时组织整改外与各科室的劳务分配挂钩。在三级结构中重点抓好基础质量管理和环节质量管理,通过医疗质量控制三级网络和三级结构建设,医疗行为不断趋于规范。
(二)加强“三基”培训,提高工作技能
根据“人才兴院,管理强院”的建院精神,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基本技能,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今年开展“三基”理论考核176人次、操作考核69人次。合格率为97.33%,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树立了“严格管理、严密组织、严谨态度”的管理理念;三基三严训练,从每一份病历、每一张处方抓起,落实质量检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做到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检查相结合,质量检查与考核评价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及考核,加强了医护人员对自身技能的信心,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应急能力。
(三)规范医疗行为,杜绝差错发生
1-9月,我院发生了6起相对较重的医疗纠纷,无出现重大医疗事故。医务科及时积极地进行了协调解决,使医患关系得到了改善。随后医务科针对发生的数起医疗纠纷的情况,认真进行了剖析,完善了《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术能力培训,结合身边的或本院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教育广大医务人员如何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规范操作,医师在工作时间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继续教育
1、将继续教育纳入我院的工作计划,注重院内外人员培训,制定了全科医师三年培养计划以及青年业务骨干培养计划。今年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我院业务进一步拓展做好人才储备。1-9月有1名医师参加全科医师理论学习,8名全科医师外出临床实习,4名医师专升本临床实习,1名医师二级医院业务进修。继续聘请新华医院的主任医师作为我们的医疗顾问,不定时的给予专题讲座、查房、会诊、疑难病历分析等,同时把国内、外的内科领域的新理论、新进展带给我们,对提高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起到较大作用。
2、今年我院有近26人参加各类成人学历转化教育。
3、积极撰写论文,1-9月在国家级、省市级杂志上共发表论文10篇。
4、中级以上职称的业务学习,今年有14位同志参加学分学习,目前Ⅰ类学分已全部完成,Ⅱ类学分多数已近完成。
5、举办全院各类业务讲座及培训15次。
6、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并参加了市统考,目前全院各科医生都通过了考试。
(五)其他工作
1、配合社区卫生科,完成一年一度的1800多人次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
2、本院40岁以上在岗职工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
3、配合完成妇女病普查工作。
4、完成了淞南地区3000余人次的外来人口的健康体检,完成了淞南地区11位遗体(角膜)捐献者健康体检。
5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咨询,临床医师每周一次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或下社区进行义诊活动。
6、组建社区卫生工作团队。为适应社区卫生工作的需要,中心成立了3个团队,并相继对所管辖的区域内的居民进行健康档案的调查和输入。
三、不足之处
1、医疗质量管理三级网络和三级结构框架已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终末质量管理还须建立与健全。
2、业务考核条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大多数医疗纠纷是由于个别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对病人服务不够投入,说话不够严谨,医疗护理工作不够规范,尊重、关爱病人不够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管理,改变医务人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责任意识,职工法律法治教育须进一步深入。
4、医疗护理质控在环节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5、药房、检验、放射等窗口病人满意度偏低
6、、随着“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深入,现有的内部运行机制需要完善。
四、明年工作设想
(一)理顺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六位一体”的工作即将全面实质性的启动。标志着医院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包括家庭医疗服务,临终服务等),现代社会向医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现有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某些的不适应。要适应社区卫生工作深化的要求,就要改变目前的管理模式,纵向展开,横向缩短,减少管理层次,建立以“六位一体”为导向的内部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深化改革中求发展。
(二)完善各项制度,改进考核办法,狠抓环节管理。
1、执行医院的“院-科-组”三级医疗管理网络,明确科组负责人是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科室负责人每月组织专题会议以研究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工作,落实或阶段医疗工作计划的执行、检查、评估和奖惩制度。深入抓好基础质量(要素质量):人员、技术、设备、药品、信息等;环节质量(工序质量):查房、病案书写、抢救、危重病人的护理等;终末质量(成果质量):出入院诊断符合率、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率(住院床日)、确诊时间、疗程长短、医疗费用、治疗结果(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有无并发症、院内感染率等三级结构建设。实施目标管理,应用PDCA计划循环法: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总结处理。
2.健全并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院内外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新技术准入制度等。进一步完善业务考核条例。
3.加强医务人员的应急技能及全科医学知识的培训,积极开展应急(心脑肺复苏)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健全突发、危重疾病的报告、救治方案。安排上级医院主任医师、本院的高级职称及部分中级职称人员的教学工作,以逐渐改善目前业务培训内容单一的局面,增加医生与医生之间经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机制。
4.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认真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须持证上岗。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治疗室、手术室、口腔科、消毒供应室及一次性使用耗材的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有效控制和预防感染。达到医院感染率≤10%,医院感染漏报率≤10%。
5.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实现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规范传染病人的诊治和隔离管理,诊疗流程合理。做到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100%。
6.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展耐药菌株检测,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进一步完善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7.严格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的要求和培训(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作风)。健全并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做好基础护理、一级护理,达到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
8、健全医务人员技术档案,实施和完善个人医学知识考核和技能水平追踪制度。
(三)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开展人性化服务最核心的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开展人性化服务要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将现代人文文化融入医院中,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如开发政府免费提供健康班车(因淞南交通不便)接送病人;或者安排护理员(无护士资质)全程免费陪同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危重伤病员就医等。
2、转变服务观念,坚持以患者利益和方便为中心,服务流程重组(患者直接看病后挂号收费),缩短就诊者等候和各项检查预约、报告时间。
3、医务人员使用文明服务用语,做到态度和蔼、服务热情,杜绝对病人生、冷、硬、顶、推现象。尤其是护理部要结合管理年的工作标准,更高、更新、更适合病人需求,努力打造我们的护理品牌,切实做到:一落实:落实首问负责制。二主动:所有护理环节都要积极开展主动服务、主动追踪。三有:就是在护理服务中要做到有称谓、有问候、有致谢,坚决杜绝三无:就是在服务中要杜绝无语言、无称谓、无表情的现象。五个“要求”:要求护理人员要容忍病人的误解,护理人员要尊重和保护病人的权益;护理服务中要全方位无缝隙,要让病人知道并遵守诊治权;病房环境要整洁化。对主管护士要求做到“十知道”:知道病人床号、姓名、诊断、职业、病情、治疗、护理、饮食、心理、家庭。时刻都要牢固树立和充分体现“良心、责任、技术”的服务理念和要求。
4、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护理服务,满足不同病患者的多层次的需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方便病人。
(四)强化细节管理,减少医疗纠纷
1、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每季度组织l次全院性医疗安全讲评。
2、加强医疗安全防范,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进一步修订和学习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3、建立院、科两级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体系指标之一)。
4、强化“六种人”(疑难、医源性损伤、特殊、危重、严重并发症、其他)报告制度。
5、安排医疗事故防范培训、考试2次。
6、在纠纷处理中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
(1)不分析出原因不放过
(2)不找出责任人不放过
(3)不进行处理不放过
(4)不吸取教训不放过(重点是吸取教训)
(五)医保管理工作
1、严格按照“四合理”的要求,做好医保总量、均次费用、复诊率等重要指标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
2、每月进行医保指标执行情况自查。
3、建立每月医保统计情况分析报告制度。
(六)其他工作
1、安排好团队医生的团队服务工作,群策群力探索出一条可行性模式。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团队长的竟聘。
2、督促医务人员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为新院建成后的“无纸化”而准备。
5.医院医务科2006年工作计划 篇五
第一:组织医院管理委员会进行医院大查房:分别固定在每周星期三上午,整个上午只查一个科室,除节假日或特殊情况外。全院所有临床科室轮流循环进行。上午8时参加科室交班,交班后参加科室一个病人的正规三级查房,这是一个包括教学查房、主任查房在内的查房模式,约为40~80分钟。然后抽查住院病历质量、检查医院规定的必备记录本情况,重点了解危重病例讨论、死亡讨论、业务学习、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等制度的执行情况,时间约为15分钟。以后进入汇报座谈阶段,参加查房的院部人员与科室主任集中一起,先由科主任汇报本阶段医疗运转、质量管理、科研教学、人员思想动态等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对医院服务保障的意见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院部人员反馈当天检查和平时掌握情况、现场拍板解决问题、提出对科室建设的建议;座谈时间约1个半小时~2个小时左右。整个查房时间为一个上午。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带回由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
第二:医教科正副科长每个科室住扎一周(上午),遇到问题及时联系相关科室或人员协助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院领导反映。
(一)临床科室:重点抓病案质量(包括现住院病案、归档病案)、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患医疗差错和事故等,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
1、病案质量:严格按《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①每月第一个星期一的下午,组织管理小组下临床,分项检查现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每次检查5-10份病历。②每3个月抽查归档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要求甲级率100%。每月各科室均能在5号前上缴前一月份的病历。
2、合理使用抗生素:依据《浙江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督察临床医生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每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组织药物管理委员会,查看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证。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③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④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和给药途径。⑤联合用药与配伍禁忌。
3、防患医疗差错、事故及纠纷:①强调入院《告知书》《授权书》《各种诊疗知情同意书》的书写②强调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讨论记录》、《重危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抢救危重病人讨论记录》及医师交班本等项目记录。
3、科内组织诊疗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每月不定期医教科到各科室检查各项记录及病志。缺少一项或不全按照绩效考核办法处理。
(二)门急诊部
1、进一步完善各科门诊功能,门诊入口设立发热分诊处,并设立独立的感染性疾病预检分诊部。
2、设置、安排门诊部专家栏,公布各位专家的专业特长与出诊时间,方便病人就诊。
3、组织质量管理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每月第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查评门诊病历。每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组织药物管理委员会查评门诊病历及处方。
(三)医技辅助科室
每月一次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检查评比。
第三:协助医院成立病案室、图书阅览室、营养科。
第四:协助医院完善传染病分诊点的设置及合理安排出诊的人员。
6.2010年医院医务科工作计划 篇六
2010年医务科工作计划
在党总支、院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员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医务科较圆满的完成了2009年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2010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认真履行管理职能,紧密围绕医院医疗中心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医疗质量管理方面
1、加强科室自身建设。根据2009年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工作检查中针对我院医疗质量管理方面提出的不足,我们将在2010年着力进行整改,通过定期组织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会议及科主任例会,对阶段性医疗工作计划的落实、检查、评估和奖惩情况进行反馈,并听取科室主任对科室医疗工作运转、医疗质量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的管理意见和建议,针对不足提出合理化改进措施。强化医务科和临床科室主任的管理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由经验化管理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转变,由人情管理向制度管理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时俱进。
2、组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参加临床科室早查房。每月上旬的第一个星期三的上午到临床科室进行全程查房,并在全院临床科室轮流循环。重在督查医疗工作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包括首诊负责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师交接班制度、操作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三级查房制度、医疗文件书写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等,加大“三合理实施细则”的检查力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从根本上扭转忽视医技检查、无指征滥用抗生素、过度治疗等不良倾向。
3、提高医疗文件的内涵质量,力争住院病历甲级率达95%,门诊病历合格率达90%,门诊处方合格率达95%以上。医务科每周二下临床科室各抽查4-6份在架病历,严格按照《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第四版)》对病历中三级查房、讨论、会诊(科内会诊、院内会诊和院外会诊)、医嘱及病程记录的完整性、及时性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监控;每月到病案室抽查各科出院病历10份,每半年对抽查的归档病历进行展评;每月下旬进行一次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的全面检查,包括在架病历、门诊病历、门诊处方。
4、加强重点科室监管
(1)针对ICU质量的监控,每周不定期对ICU医疗工作质量进行抽查,重点抽查内容:危重患者的病历书写及医护人员交接班记录;科室实际查房情况;危重患者上报制度的落实;实际观看医务人员对危重患者各项技术操作的熟练度、规范度;
(2)对麻醉科的监控,每月定期到麻醉科进行检查,主要内容包括:术前麻醉访视的实际进行情况;完善各种麻醉协议的签署;严格查对制度及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的执行。
医务科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工作时做到认真记录、及时反馈,发现存在问题以善意提醒为主,但同一错误屡教不改者按“海安县中医院医疗质量考核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坚决考核不手软。
二、医疗安全管理方面
1、严格执行医疗事故防范措施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落实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和医疗事故院内通报制度,认真接待患者投诉,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2、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全年不少于4次,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强化医疗安全意识。
3、从控制医患纠纷的发生入手,强化疑难、医源性损伤、特殊、危重、严重并发症、纠纷病人等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
4、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质量管理,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医疗终末质量评价扩展到医疗全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检查督促上去。做到“多解释、多安慰、多理解、多温暖、多帮助”,使医院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
5、继续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以临床诊疗指南为依据开展医疗活动。
三、继续医学教育方面
1、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培训。针对上年新进人员在病历书写不规范、法律知识薄弱、工作思想欠端正等缺点,医务科在2010年会进一步加大对新进人员的培训,培训主要分为病历书写、执业医师法、如何做好一名临床医生三大版块,通过分期讲座的形式进行,抽查培训人员学习记录,并在阶段学习后进行现场提问和书面形式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上岗。
2、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在按需培训的原则和医院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要紧密结合自己专业,鼓励通过自学、脱产学习增长本专业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结合本职岗位,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业务学习,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在院委会的批准和支持下,邀请上级专家对我院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以查房、手术、讲课等形式不断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并支持各科邀请专家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3、加强业务活动管理。各科室制定2010年业务学习计划,加强科室业务学习管理,医务科不定期抽查各科室实际学习情况并结合学习记录进行现场提问。安排专门针对住院医师的专业讲座每月不少于一次,由各科主任轮流授课。
4、每季度组织一次“三基三严”理论考试,继续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的实践技能培训和考核。具体为:上半年对全院中低年资医师进行心
肺复苏、呼吸机、电除颤的应用培训和考核;下半年进行各种穿刺、插管等临床常用技术培训和考核,并针对弱项进行专项培训。
5、加强临床科研工作管理。各科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1-2项科研课题,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撰写发表科研论文不得少于两篇,医务科在督促科研工作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科室创造有利条件。
6、严格院外进修、实习人员管理。在接受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海安针灸推拿学校实习生以及各乡镇卫生院进修人员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组织纪律性的管理,并强调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四、急救分站建设管理方面
1、强化医、护、驾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我院参加院前急救的应急能力。
2、努力做好急救分站相关台帐的规范化管理,做到登记完备、内容详实。
3、加强对急救车辆的管理,确保车况良好,设备完备,药品齐全。
五、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及公共卫生应急工作
1、加强全院医护人员对诸如甲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相关传染病的诊疗及防控知识的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应急救治能力。
2、加强应急救治的组织领导,健全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强化应急诊疗和防控小分队的队伍建设。
3、全年组织1~2次应急演练。
六、加强中医药工作管理方面
1、努力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的中医中药参治率和使用率。
2、加强对中药处方及门诊/住院病历中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等方面的督查和考核。
7.西京医院医务工作手册 篇七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基层医院的15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 遵循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 根据工作类别所占比例的不同发放调查问卷:医生58份, 护士54份, 医技人员20份, 管理人员11份, 工勤人员7份, 合计150份。同时收集了医院的相关人事数据和人员结构等情况, 对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 统计方法
调查问卷回收后, 统一编号并剔除无效问卷。所得数据用Epi Data3.1建立数据库, 然后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结果的统计描述主要采用率和构成比。
3 结果与分析
本次工作满意度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 回收145份, 回收率96.67%, 筛选得到有效问卷141份, 有效率为97.24%。结果统计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表5。
3.2 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总体情况
本研究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各影响因素得分情况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 该基层医院总体工作满意度平均值为2.98, 表明医务人员普遍工作满意度不高。
3.3 工作满意度各因素分析
3.3.1 相对报酬满意度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相对报酬满意度为 (2.66±0.65) 分, 属于较不满意水平。相对报酬关系着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 很多研究显示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最低的就是报酬方面。认为医院的薪酬分配制度缺乏公平性, 收入与其承担的职业风险不成比例。
3.3.2 工作压力满意度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满意度为 (2.69±0.38) 分, 属于较不满意水平。相关研究表明, 医务人员承受的压力高于一般人群, 工作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压力。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医务人员应对压力, 成为管理者急需重视的问题。
3.3.3 社会地位满意度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社会地位总满意度得分为 (2.93±0.55) 分, 属于较不满意水平。医务工作是一项神圣的职业, 社会地位很大程度影响着其工作满意度, 由于我国目前在医院管理体制上的缺陷, 医疗纠纷的频繁出现, 媒体舆论导向的偏差, 都导致医务人员满意度降低。
4 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建议
为了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 可以发现各影响因素对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程度不同, 结合与医院管理层咨询访谈和医院的实际情况, 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完善绩效管理和薪酬分配制度
西方管理学中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只有在感到公平的情况下, 才能受到强有力的激励。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和公平的薪酬分配制度, 可以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强医院的凝聚力, 使员工的才能充分发挥。
4.2 加强心理疏导, 缓解思想压力
有研究者认为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工作负担和组织因素[3]。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大、强度大, 不仅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 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 因此缓解医务人员的思想压力, 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比如: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 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加强医患沟通,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注重与媒体沟通, 加强医院的正面宣传, 取得社会的理解和称赞, 缓解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4.3 加强职业防护, 降低工作风险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既是对其自身健康的保障, 也是对患者的尊重和保护。医院要通过职业防护培训, 完善职业防护规章制度, 加强防护设施建设, 来降低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风险。
4.4 提高医院管理, 强化决策能力
医院的建设取决于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 建立优秀的医院管理队伍是医疗卫生改革的关键。加强管理者的理论学习, 提高管理水平,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应具备综合素质, 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因此, 加强医院医务人员管理素质建设, 提高管理者决策能力, 是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雪涛, 王培忠.借鉴西方理论, 加强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 2003, 11 (11) :32-33.
[2]唐缪, 刘毅, 周艳阳.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2, 18 (2) :108-110.
8.西京医院医务工作手册 篇八
摘要:医务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出现了医务社会工作者奇缺的形势,高校开设《医务社会工作》课程十分必要。当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教材需要本土化、专业化和偏实务性;课程的内容设计、实践性教学等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解决;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以能力为本的课程内容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原则。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课程教学;教学改革;能力为本
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是动态变化的,反应了医务社工实务的结构性发展规律。学者认为,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至今已经超过了百年,一开始医务社会工作(medical social work)更多的是在医院内关注病人和家属的生理、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称之为医院社会工作(hospital social work);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健康模式,医务社会工作的范畴延伸到了医院外,被称之为健康照顾社会工作(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主要指社会工作者协同医护人员等,在健康照顾情境中为病人、家属及社会等层面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活动的总称。但我国目前教育界都使用医务社会工作而非健康照顾社会工作的概念。
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医务社工目前成为了现代健康照顾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上广地区,多是医院、街道社区等层面,也实行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机构服务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现象,也存在医院自己设立社会工作部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情境。据统计,到2020年中国需要专业的医务社工人数超过10000人,但全国范围内开设《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高校数量较少。总之,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迟缓,社会需求大,而开设《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高校少。
一、高校《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教材选用与分析
民政部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的书中对中国现阶段的医务社会工作进行了建构,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医务社会工作主要由四大组成部分:一是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含家庭健康与社区健康卫生),二是医疗机构与疾病治疗领域社会工作,三是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四是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社会工作。其中第四部分内容笔者认为具有十足的中国特色。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遴选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介绍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范畴、历史与现状、理论与适用范围,重点介绍医务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和优先服务领域、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和角色等。这是我校社工专业开办15年来第一次开设《医务社会工作》课程。
因为是选修课,所以没有指定学生要买教材,最终笔者在备课时主要选择了三本教材。一是美国洛伊斯.A.考尔斯著,刘梦和王献蜜等人翻译的《医疗社会工作——保健的视角》。这本教材的优点在于他关注的内容除了医院社会工作、社区卫生社会工作外,扩到到了人类的健康和保健,视野更为宽广而且具有国外的视野。二是选择了刘继同老师主编的《医务社会工作导论》。刘继同老师是国内研究医务社会工作成果较多、将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务结合得较好的老师,其领头编著的《医务社会工作》教材体系和内容更为完整。三是推荐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编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手册》,这本手册是香港督导广东社工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的主要经验、流程、模式,穿插了许多真实生动的案例,具有实务性、可操作性和本土性等特点。
当然,目前国内诸多的《医务社会工作》教材越来越多,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一是教材中的理论部分过多,实务案例过少。二是教材中实务部分过多而理论体系、价值和伦理的介绍不足。三是教材中本土的案例不多,西方的案例让人阅读了显得陌生,本土的案例显得过长需要精简,或本土的案例涉及的领域过窄。四是许多教材都是大量的文字篇幅,缺乏图表,阅读起来很枯燥。五是许多教材没有在每章后设置问题或课后作业,没有回顾重点难点,不利于学生去把握重点、学以致用。六是许多的医务社会工作教材的内容与实际的医务社会工作对人才的能力、知识体系的要求脱钩。
二、高校《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目标、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和理念
笔者认为,《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医务社会工作的学科知识、理论、方法、领域;《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能力目标是拓宽学生医务社会工作领域和实操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服务对象的接纳,并能运用社会工作等相关知识来开展服务、动员资源,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健康自觉意识;提高学生对不同服务对象的接纳度;培养学生对病患和困境群体的自我调适能力。
在内容设计方面,笔者对《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内容做了如下的安排(以36学时为例):
第一部分 课程导论(2学时)
第二部分 医务社会工作概论:定义与定位(2学时,重点难点)
第三部分 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与范畴(2学时,重点)
第四部分 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与未来的形势(2学时,难点)
第五部分 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结构与实务基础(2学时,重点)
第六部分 医务社会工作的活动策划与分组实践(2学时,难点)
第七部分 医院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与伦理(2学时)
第八部分 医务社会工作的分组实践环节(2学时,重点)
第九部分 罕见病与社会工作(2学时,重点)
第十部分 艾滋病防治与社会工作实务(2学时)
第十一部分 残障群体与社区康复(2学时,重点)
第十二部分 医务社会工作的筹资(2学时)
第十三部分 医务社会工作的项目管理(2学时),难点
第十四部分 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机构个案(2学时,重点)
第十五部分 医务社会工作实践成果汇报(2学时,重点)
第十六部分 临终关怀与社会工作实务(2学时,重点)
第十七部分 慢性病患与社会工作(2学时,重点)
第十八部分 器官移植与社会工作(2学时,难点)
以上课程内容的设计主要基于几点的考虑:一是介绍清楚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范畴、历史、现状与未来。二是围绕医务社会工作的具体实务领域如社会工作介入罕见病、社会工作介入残障群体的社区康复、社会工作介入艾滋病防治工作、社会工作介入慢性病患及临终关怀和器官移植等热点实务领域展开教学设计。三是安排实践实验教学,如通过分组安排学生到自闭症机构、阳光家园、精神病医院、救助站、医院器官捐赠科、防疫站、防艾社会组织等进行场域开展实践和体验。四是创新性地专门设置了医务社会工作的社会化筹资、项目申请与管理等内容,回应社会服务机构对筹资、项目管理人才与相应能力的渴望。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方面,笔者认为《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是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参与式讨论法、问题探究学习法、讲座法等方法的综合。例如在讲课过程中邀请到了深圳春暖社工服务中心的资深社工到校开展经验分享。笔者认为,《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教学理念应当做到几点:实用主义取向、讲授与练习兼顾、教者与学者互为课堂主体、本土化取向。
三、高校《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实践教学反思
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观地学习专业知识,在不同的情境中,学生学以致用,去理解和反思,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专业价值观,消除过多的理论带来的厌恶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在实践中感受生命和思想的碰撞,进而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
当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实践教学的时数和环节偏少。因为《医务社会工作》课程属于实务性课程,需要任课老师至少拥有部分的相关实务经验。但目前授课老师大多依据教材来上课,也缺乏底气和活生生的案例。在课程设计方面,医务社会工作普遍设计了18学时或36学时的实践实验时数,但在执行方面却不尽然。许多高校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实验的时数无法保证,甚至没有实践实验环节。笔者所在学校因为设立了分校区,分校区离市区有1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也导致了实践实验教学因为分校办学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是实践教学制度与考核制度不健全。当前许多高校的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的要求只停留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了严格的监管和考核制度,导致实践教学可有可无,不利于高质量社工人才的培养。
三是实践教学的经费支持不足。实践教学尤其是社会实践教学会有路费、包车费等方面的支出,但是现实中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经费无法得到保障,申报程序繁琐,索性一些老师自家掏腰包来开展实践教学,打击了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四是《医务社会工作》课程实践实验教学设备设施不足或缺乏具体的设计。针对《医务社会工作》课程而言,其实践实验教学除了遭遇社工专业普遍遇到的实验室设备设施缺乏、专业性不足、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外,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于《医务社会工作》课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实验设施设备尚不清晰,也就很难说配备什么相关的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实验教学设备了。
五是社会实践实习基地不足。除了课堂情境模拟和实验室教学外,社会实践基地是完成《医务社会工作》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但目前诸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连基本的、专业的实践实习基地都还没建立,针对《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实践实习基地更是少时又少。谭卫华也指出了当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院校与实习机构之间存在着学生与实习机构的匹配随机化、学校和实习机构的合作非制度化、学生的专业信念非坚定化等问题[1]
六是缺乏有效的督导和效果评估。安排学习《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学生外出实习还需要任课老师进行有效的督导,如活动策划、实践目标、注意事项、情绪疏导等方面的督导,但现实是任课老师只是完成任务而开展校外的实践教学。此外,针对课程的满意度以及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和效果基本被任课老师忽视。
针对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病,石礼华基于自身的教学基础和经验,提出了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课堂情境模拟+实验室操作+实践基地教学+公益机构服务”。[2]笔者认为这样的实践教学体系较为齐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考虑医务社会工作的课程特点,笔者也认为《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实践教学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制度设计上将实践教学的时数和环节列入教师教学合格的考核指标体系,并与薪酬和教学事故挂钩;第二,简化校外实践教学的审批手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支持;第三,完善社工实验室的专业性设备设施,为医务社会工作的实验室教学提供便利和保障,研发医务社会工作实验室的设备设施标本;第四,大力联系医院、社区卫生站、防疫站、健康类社会组织、残障类服务机构等设立医务社会工作实践实习基地,并将合作制度化,协助实习单位有效开展三方督导;第五,研发一套医务社会工作校外实践实习督导和效果评估体系,包括表格、流程、注意事项、职责与角色等;第六,可以院校合作联合培养医务社工人才,如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和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联合开展了医务社工人才的培养[3]。
四、结语
《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以能力为本的课程内容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与式或体验式或研究型的教学是普遍的共识。《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设置还要考虑到其知识基础,如果在此前能开设医学基础知识课程如《基础医学概论》、《社会医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将会更利于《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成长。因此,高等医科院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并打造《医务社会工作》精品课程将具有学科和专业上的优势。
我们探讨《医务社会工作》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最终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从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来看,要想取得《医务社会工作》课程较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专业自信。
参考文献:
[1]谭卫华.高等医科院校社会工作实习途径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4):410.
[2]石礼华.高校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6):302.
[3]沈杏华 孙洁 汤佳.院校合作培养学生医务社工的实践[J].卫生软科学,2015(12):760.
【西京医院医务工作手册】推荐阅读:
医院医务科终工作总结10-18
医院医务科总结总结08-15
新编医院医务科岗位职责06-25
二甲医院评审培训项目(医务科)09-07
医务人员医德考评标准--医院绩效考核11-28
二级医院评审医务科制定的制度目录09-13
王西京的长安精神阅读答案07-05
“医院护理规划”医院工作计划09-04
医院企划部工作计划-医院工作计划07-18
中医院平安医院工作总结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