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先进事迹

2024-09-27

科技先进事迹(精选9篇)

1.科技先进事迹 篇一

青年科技之星先进事迹材料

他年轻有为,博学明志;他淡泊名利,潜心科研,他全部的努力只为在血液病学临床和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尽己所能,用己所学为广大的血液病患者带去救治的福音。他就是“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共产党员刘澎。

“导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成绩优异的刘澎顺利地考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鹏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在张鹏教授的指导下,他参与了三氧化二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张鹏教授是国际上砷剂治疗白血病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们的科研成果为国内外后续研究大量引用。张教授独特的科研思路和工作上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给刚刚踏入科研领域的刘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澎考入我国血液学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权威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忠朝教授,立志成为一名学有所长的血液学工作者。在韩教授的指导下,刘澎选择当时国际上广受瞩目的“血管新生调控和造血调控”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在国际上首次开发出兼具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保护造血干/祖细胞免受化疗损伤等多重作用的抗癌新药---重组TSF腺病毒。这些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项,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奖”各一项。这3年的刻苦钻研,让刘澎具备了独立熟练开展科研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高端的科研平台为刘澎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阔了他的科研视野。

刘澎获得博士学位后作为引进人才进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工作,正式开始自己的血液学职业生涯。起,他先后获得南京医科大学创新基金、国家“863计划”合作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的资助。他先后在C-MYC-TSP-1信号通路调节白血病细胞分化、BAG3基因调控白血病细胞凋亡和Egr-1基因抑制白血病细胞侵袭能力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为白血病发病机制研究和抗白血病新药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线索。这些工作总结后于20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项。

谈起荣誉,刘澎谦虚的表示,这些成绩应该归功于支持他、爱护他、帮助他的导师、同事和院领导。“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见了几位好老师,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引领着我,激励着我!”

海外求学志不改学成归来为祖国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了解最新的血液病研究进展,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医院的支持下,底刘澎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远赴美国最著名的医院之一---MayoClinic(梅奥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谈起这段在国外的.经历,刘澎表示,由于是第一次踏出国门,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文化差异都让刚来到美国的他有些不适应。但是在梅奥医院工作的这段时间,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海绵,在一流的医学殿堂里充分吸收着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越是深入地学习就愈加发现自己的不足,要想学有所成唯有加倍努力。

开始时由于相互间不熟悉,国外的合作导师只给刘澎安排了一些难度低、需要重复劳动的工作。刘澎觉得这和自己当初来学习的目的并不一致,所以他和导师反复商量希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课题研究,并能有机会多去临床学习。在一次“基因敲除老鼠载体构建”的试验中,刘澎小试牛刀,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导师原先预定一年才能完成的实验。导师惊喜之余也对他的科研实力表示了赞赏,不仅同意了他的科研项目还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他通过近3年的研究工作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基质蛋白Hsulf1表达减低的分子机制和临床意义。他的工作深受美国合作导师的赞赏,整理后发表在领域内第一流的杂志《CancerRes》上。

在美国学习工作近三年后,刘澎觉得只有回到国内,自己的所学才能发挥最大作用,随于底举家返回祖国。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该病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成人白血病类型;在中国,由于种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文献报道中该病发病率较低。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和国民生活方式的日益西化,特别是随着对该病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20底刘澎学成回国后在所在学科学术团队的大力支持下,选择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非凋亡程序化死亡Necroptosis途径缺陷的分子机制,为该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这一工作引起国际同行的浓厚兴趣,获邀在年美国血液学年会(ASHMeeting)上作口头报告,是在这一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言的少数几位中国大陆学者之一。

行医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科研工作是枯燥的,也许999次的失败才能得到一次成功。面对失败,刘澎不气馁不放弃,因为他常说“如果实验不失败,那就不是实验了,顺理成章的东西不是我要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其实是把我往成功的路上又推进了一步。”

正是这样不怕失败、勇于创新,刘澎在面对患者时也总是能将他阳光、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到患者。对病人负责,让患者满意,是刘澎的服务格言。“医疗不单单是只为患者开处方,还有聆听和思考,听取患者的诉求,思考如何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建勇教授提起刘澎这位“爱将”表示,“刘澎医生非常刻苦好学,他的专业知识非常扎实,他的科研思维非常棒。他不仅自己勤奋努力,还经常帮助科里其他年轻医生完成各项临床或试验研究项目。”

2010年底,刘澎研究员被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人事厅和江苏省科协授予“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荣誉称号。展望未来,他希望利用现在国内大好的研究环境努力工作,使自己的学术成果服务于广大血液病患者。

2.科技先进事迹 篇二

近两年涉及本专题的高考试题, 有以下特点:一、从考查内容看, 集中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近代教育的发展;二、从试题立意看, 关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与古今中外的联系, 考查学生纵横比较的能力, 同时渗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三、从考查形式看, 选择题偏多, 材料解析题大多和其他内容融合, 体现了高考试题的综合性。例如, 2015年安徽卷文综第36题考查作为 “勇立潮头, 审时度势, 引领时代”的有识之士顾炎武、魏源、陈独秀三人对待儒家思想态度的差异。

备考建议:掌握主干知识和基本概念, 注重近代思想和教育变迁的过程, 尤其是重要人物的主张以及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注重现代科技与古代、近代科技的联系, 以及中外科技的关联, 认识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金题点睛】

示例1 (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第4题) 1893年, 驻外公使薛福成在 《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 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 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 听其自然。一闻 《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 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师夷长技”的思想。结合近代中国历史可知, 自鸦片战争以来, 中外交涉事务呈增多趋势, 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总理衙门大臣……交涉事务”等信息, 可知其主要描述的是对外交涉事务, 而不是洋务运动, 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立宪思想, 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经理交涉事务者, 殆鲜其人……尚有色然以惊者”, 可知当时的总理衙门大臣对西方事务完全不通, 从而说明了当时洋务人才的缺乏, D项正确。

变式练习有学者认为,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 在中国可以说是以魏源开其端, 以洋务运动为其鼎盛, 以张之洞奠其终。该学者的依据是, 这些人的思想

A.导致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失败

B.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局限

C.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主要目的

D.都是近代保守主义的代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目的。题干涉及的均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 但该学者称他们为保守的人, 说明该学者认为他们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与近代化的发展趋势相违背, C项正确;近代化探索失败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三人均是主张学习西方的代表, D项错误。

示例2 (2014年海南卷历史第17题) 十月革命后, 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 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 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 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 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 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 实现“耕者有其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材料显示的是向俄国学习, 不是 “摒弃党国体制”, 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信息, B项错误;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地学习苏俄, 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的信息, D项错误。

变式练习孙中山曾说:“外国人初次打败中国后……想自己来瓜分中国。及遇义和团之变, 中国人竟用肉体和外国相斗, 外国虽用长枪大炮打败了中国, 但是见得中国的民气还不可侮, 以为外国就是一时用武力瓜分了中国, 以后还不容易管理中国。”孙中山的这一讲话是在

A.甲午战争前后

B.《辛丑条约》签订前

C.辛亥革命前后

D.国民大革命兴起之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根据材料, 可知孙中山肯定了义和团的反帝作用, 这体现了孙中山赞同反帝的主张, 说明了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这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内容的表现, D项符合要求。

示例3 (2015年全国Ⅱ卷文综第31题) 到1952年底, 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促进了全国人民学习俄文, 但A项不如D项表述全面;我国借鉴苏联经验, 实行计划经济, 会导致全国各地学习俄文现象的出现, 但B项不如D项表述更全面;文化教育改革是要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 不会引发“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发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 效仿苏联经验, 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 顺利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这需要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 D项正确。

变式练习 “为鼓励技术教育, 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 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 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弱。课程目录被修订, 院校内的系科得到调整, 目的是要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专业上。这样, 掌握狭窄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便优先于接受整体教育。”这一状况出现的背景是

A.当时政治斗争不断

B.进行工业化建设

C.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改革开放急需人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材料背景是在“一五”计划期间, 此时我国重视工业化建设, 需要加强理工科人才的培养, B项正确。A项主要是在“文革”期间;C项是在1958年之后;D项是在1978年之后, 时间不对。

【重点突破】

1.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特点

(1) 历程。

(2) 特点。①广泛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②普遍性:都或多或少地向西方学习、寻求真理 (义和团例外) 。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客观上也使国人开阔了眼界, 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中解脱出来, 看到了西方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③层次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层次———从学技术到学政治再到学思想, 从单纯提出学习军事的口号到仿效建厂, 从仿效西方立宪到主张共和, 最后到反对封建文化。④继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 既有继承, 又有发展;在不断量变中逐步实现质变。⑤与历史阶段特征有关:探索实践与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相关, 列强侵华期间的救国方案以反侵略为主要内容, 如地主阶级抵抗派、义和团的救国方案等。⑥曲折性:近代前期的探索都失败了, 一方面是由于各阶级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是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近代后期先是学习俄国革命, 再是走自己的革命道路。

2.从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

(1) 从时代背景来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2) 从纲领内容来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即推翻清朝统治。

(3) 从民生意识来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 同情人民疾苦, 呼唤社会公平。

(4) 从民主政治来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 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指导了三权分立的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促进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 从时代发展来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 由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3.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 原因。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的开放性和发展性所决定的。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总结中共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结论。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际上既是一个双向融合、影响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也是越来越突出中国国情,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

(2) 表现。①毛泽东思想解决了怎样完成民主革命的问题, 即“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 , 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②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行改革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新时期的党建问题。

(3) 意义。①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 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②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现代中国科技、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与主要表现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4个小题, 每小题4分, 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42年, 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 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当代有个别学者却认为魏源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思想界保守主义的第一人。该学者的依据是, 魏源的思想

A.导致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失败

B.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局限

C.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主要目的

D.成为近代保守主义的代表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对于割地赔款的条款马上付诸实施, 但对于互派公使一拖再拖, 尤其是派出驻外公使拖了近20年。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清廷忙于镇压太平军

B.天朝上国观念在作祟

C.近代外交的不公平性

D.华夷观念的彻底改变

3.据《中国文化的出路》介绍, 俾斯麦在甲午海战前曾分析说:“中国和日本的竞争, 日本必胜, 中国必败。因为从日本到欧洲来的人, 讨论各种学术, 讲究政治原理, 谋回国作根本的改造;而从中国到欧洲来的人, 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 价值如何, 买了回去就算了。”能对俾斯麦的分析提供佐证的是

A.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B.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C.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D.清政府的洋务运动

4.薛福成说:“今则西人于数万里重洋之外, 飙至中华, 联翩而通商者不下数十国, 其轮船之捷, 火器之精, 为亘古所未有, 恃其诈力, 要挟多端…… 彼又设馆京师, 分驻要口, 广传西教, 引诱愚民, 此固天地适然之气运, 亦开辟以来之变局也。”这说明薛福成

A.对西方侵华的特点有了清醒的认识

B.深刻剖析了西方传播宗教的实质

C.视鸦片战争为中国前所未有之变局

D.主张以“中体西用”的方式学习西方

5.戊戌政变后, 因支持维新变法而被革职充军新疆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张荫桓在路过直隶省城保定时, “两市观者万数, 咸呼曰:‘看, 大奸臣!’或有甚其辞者, 曰:‘何如杀却, 岂不省事?’舆论纷纭, 异口同声”。此现象说明

A.变法危害了广大百姓利益

B.总理衙门出卖了国家利益

C.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广大百姓痛恨破坏变法者

6.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爱国论》中说:“政府压制民权, 政府之罪也。民不求自伸其权, 亦民之罪也。西儒之言曰:侵犯人自由权利者, 为万恶之最, 而自弃其自由权利者, 恶亦如之。盖其相害天赋之人道一也。”该论述意在

A.宣传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思想

B.强调保障民权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C.号召民众争取应有的民主权利

D.指出民权是振兴国家的根本保障

7.杜亚泉在1918年发表文章说:“吾人往时羡慕西洋人之富强, 乃谓彼之主义主张取其一即足以救济吾人, 于是拾其一二断片以击破己国固有之文明, 此等主义主张之输入, 直与猩红热、梅毒等之输入无异!”这表明了作者

A.否定共产党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B.认为西洋文化与传染病无异

C.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D.批评对西方文化的曲解

8.孙中山曾说:“鄙人对于社会主义, 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 实行社会主义之日, 即我民幼有所教, 老有所养, 分业操作, 各得其所之时。我中华民国之国家, 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材料中的“社会主义”意为

A.倾覆清朝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

B.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C.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

D.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

9.1923年, 中共中央《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强调:“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当尽力运用《前锋》《新青年》《向导》《社会科学讲义》等之材料, 使用口语, 求其通俗化。”这说明中共的早期报刊

A.已经失去通达民情的作用

B.通达民情作用明显

C.遭遇理论化与通俗性尴尬

D.没有认识到普通民众的作用

10.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必须分为两步, 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 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 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 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 已不是旧民主主义, 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 而是新民主主义。”上述材料的这一论述

A.较早地指出近代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奠定基础

D.指出抗战走向胜利的途径

11.研读下图, 指出其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

B.美国的科技创新一直领先于世界水平

C.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

D.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12.“一切科学的东西, 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 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该讲话

A.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C.奠定“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13.表1是1949—2000年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表。

(成人) 文盲率变化最大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A.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冲击

C.政府大力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

D.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4.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奠定理论基础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 其中第15小题20分, 第16小题24分, 共44分)

15. (20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之旅成功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 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 世纪中期有何显著不同。 (12分)

(2) 根据材料二, 列举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原因。 (8分)

16. (24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 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 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就其制度而言, 大体有三种制度引入中国……在西学的影响下, 中国至少有三次大的思想观念的更新……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近代以来, 在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击碎之后,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继而提出了振兴中华之目标。进入20世纪以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并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推翻了“三座大山”, 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建立了新中国, 担当起带领中华民族逐梦的历史大任。自1978年以来, 邓小平接过了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逐梦的接力棒,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 运用改革开放理论使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之路, 并由此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程冠军《毛泽东对中国梦的历史贡献》

(1) 有人认为, 中学到了近代所面临的机遇并不佳, 请从中学本身的内容特点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其机遇不佳的原因。 (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说明近代以来引入中国的“三种制度”。 (3分) 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的“三次大的思想观念的更新”。 (3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论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梦”的历史贡献。 (6分) 综合以上材料, 阐述你对“中国梦”的理解。 (4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魏源虽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但该学者却认为他是保守的人。“保守”在此指的应是与近代化的发展趋势相违背。A项的根源是社会性质与地主阶级的局限性;B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魏源是主张学习西方的代表, D项错误;C项正确。

2.B 【解析】清廷忙于镇压太平军的时间不符, 华夷观念尚未彻底改变, 排除A、D两项;中外互派大使体现的是一种外交平等的理念, 排除C项;清政府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 这一观念导致清政府认为派出驻外公使有损大清上国的形象, B项正确。

3.D 【解析】根据俾斯麦的分析, 可知日本人全面学习西方, 谋求从政治制度方面彻底改造日本, 而中国人只是学习西方器物, 这体现了洋务运动的特点, A、B、C三项都和政治制度改革有关。

4.A 【解析】根据材料, 可知薛福成看到了西方以坚船利炮为后盾, 在中国设领事, 并利用宗教侵略推动愚民政策, 说明他对西方侵略的特点有了清醒的认识, A项正确。薛福成只是指出了西方宗教侵略的现象, B项错误;薛福成未直接评价鸦片战争, 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D项。

5.C 【解析】张荫桓因支持维新变法而被革职, 不仅没有得到百姓的同情, 反而被广大百姓骂成“大奸臣”, 这说明维新变法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项正确;A项本身说法错误;张荫桓是因为支持维新变法被革职, 并非因为他的任职, B项错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 广大百姓痛恨的是变法者, 而不是破坏变法者, D项错误。

6.C 【解析】材料强调政府压制民权和民众不争取民权都是罪过, 并用西方思想家的言论加以证明, 由此, 号召民众争取应有的民主权利, C项正确。

7.D 【解析】从时间上看是1918年, 处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文章内容是否定对西方主义断章取义地引用, D项正确;A项错在当时中共尚未建立;B项是对材料内容的曲解;C项材料本身没有体现。

8.C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解决民生问题, 符合民生主义, A、B两项错误, C项正确;孙中山并没有完全接受科学社会主义, 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借鉴社会主义, D项错误。

9.C 【解析】材料中的文字“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使用口语, 求其通俗化”说明早期中共报纸由于理论性较强, 普通民众看不懂, C项正确;A、B两项用词比较绝对, 排除;D项说法和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相反。

10.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 可判断出论著是《新民主主义论》, 它指出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B项正确。A项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项是《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的内容, 是在解放战争时期;D项说法错误。

11.D 【解析】图表显示的是科技论文被引用的次数, 中国在所列国家中比例最低, 美国最高, 并不能说明中国科技落后, 排除A项;B项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在图表中无法显示;科技论文被引用少, 说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较低, D项正确。

12.D 【解析】材料涉及科学领域和文艺领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主要是强调科技的作用, 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科教兴国”主要是科技、教育领域, C项错误;“双百”方针即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D项正确。

13.A 【解析】据图示数据, 文盲率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1949—1964年, 其原因是A项,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4.D 【解析】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在1985 年, A项错误;1979年, 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B项错误;1997年,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项错误;“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打破认识误区, 坚定了改革信心,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奠定理论基础, 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5. (20分) (1)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 主要强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 认为科学技术是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 (6分) 新文化运动时期, 从技术层面深入到文化层面, 强调以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改造社会, 启迪民众, 思考人生。 (6分)

注:答案应该是对科学的“内涵”及“功用”的认识。只答出“前者重视科学的实用功能, 后者强调科学的社会功能”给3分。

(2) 成就:“神舟”系列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嫦娥一号”探月之旅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4分, 任答其中2点即可)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等。 (4分, 任答其中2点即可)

16. (24分) (1) 本身:传统中学不具备质变出近代意义的科学与技术的基础;重视政治、伦理, 轻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4分)

社会:封建制度落后;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异族文化。 (4分, 任答其中2点即可)

(2) 制度: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苏维埃制度或社会主义制度。 (3分)

观念:洋务思潮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 思潮;实业救国思潮;民主共和思想;民主科学思想。 (3 分, 任答其中3 点即可)

(3) 贡献: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推翻了封建帝制, 提出了振兴中华的目标;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并担当起带领中华民族逐梦的历史大任;邓小平领导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之路, 中国开始实现富强之梦。 (6分)

理解:实现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追求, 也是传统文化发展和延续的要求。 (2分) 中国梦是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梦, 是和平兴国的强国梦, 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是人民的幸福梦, 也是共建文明、民主、富强、法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梦。 (2分)

3.勇攀科技高峰 争创世界先进 篇三

独开创新型课题 建设创新型国家

1965年起,杨学实初步接触导弹型号空气动力热防护设计。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在低热环境的热防护采用的是玻璃钢或高硅氧材料,而玻璃钢或高硅氧材料在复杂外形以及大型尺寸车床加工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种防热方案不适合用在所有的导弹型号中,于是独创性提出了‘涂层法’热防护。并成功运用于相应型号。遗憾的是,在当年文化大革命的大背景下,杨学实并未提出理论成果,但他仍坚持不懈的随机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时至今日,我国航天型号仍在沿用涂层热防护法。

1977年,为了积极响应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杨学实展开深入研究,针对型号设计中低空到高空导弹底部环境条件设计方面,参数因素复杂,虽进行了理论分析,但对结论没有绝对把握时,最好在风洞中火箭燃气喷流实际测量,以便较真实得到设计参数。这个办法是全世界未曾有的冒险实验,我国实现并成功了,创立了在风洞中火箭燃气喷射环境测量试验方法。

1979年,杨学实在烧蚀试验过程中,当仔细观察烧蚀状态时,发现边界层气流中有无数亮点物质飞舞。当视线集中在表面一个点时,观察到一个发白的亮点突然变黑,同时表面有亮点物质飞离表面进入气体边界层;之后,留下一个黑点。随即出现黑点逐渐变成暗红、淡红,直至发白发亮。紧接着又是亮点突然变黑,如此反复。当视线移向整个表面时,观察到有无数亮点物质连续地急速飞离表面进入气体边界层,烧蚀表面上交错着“黑星闪烁”,这是一种“快烧蚀现象”。这个现象表明烧蚀表面存在“有限尺度微元”的物质流失。

杨学实指出,“前面讲到的‘亮点’就是烧蚀前的热层温度曲线的表面温度,‘黑点’就是烧蚀后的热层温度曲线的表面温度。随着有限尺寸微元脱离表面,也带走了一段温度剖面,称‘流失剖面’;于是‘流失剖面’造成了热漏现象。显然,亮点温度比黑点温度高,在亮点至黑点之间存在一系列的温度点;由于温度点的任意性,使得整个热层存在热漏。于是,从理论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在快烧蚀条件下传热数学方程式是否为古典传热方程式呢?不能确定。因为古典传热方程的建立条件,是热层内既没有热源,也没有热漏。因此,只能利用新近建立的物理概念,和数学技巧知识,重新建立具有热漏传热特性的方程式。经过归纳、总结、抽象、提高,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得到了新的‘快烧蚀传热方程式’。结果发现,快烧蚀传热方程式与古典传热方程式不同,相差一个一阶偏微分项,这个偏微分项在方程中的物理含义正好是‘热漏’。这种热漏体现出烧蚀物质越多,热漏越大,热防护效果越好,这正是烧蚀热防护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杨学实特别强调,作为科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素质:尤其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发现同过去已知的知识范围以外的物理现象,即有所发现;同时具备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素质,即有所成果。所谓“数学是科学的科学”,就是它能把客观存在的物理规律以数量关系联系在一起,之后,再进行抽象数学运算。鉴于上述创新,吸引了一批科学院著名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并形成了规模研究队伍。

“也有少数纯数学工作者对快烧蚀方程中的热漏项提出质疑(《自动化学报》23(2)期)。理由是‘外国人计算烧蚀用的是古典传热方程’,从未见过快烧蚀方程;以此认定外国人既然是正确的话,必然中国人是错误的。严肃地正确判断是:‘那是因为外国人没有认真研究古典方程建立时所须满足的条件,更没有认真研究烧蚀域内存在的热漏’。不能以为外国人错了跟在人家后面犯错就应该理直气壮(《自动化学报》24(2)期)。然而,在‘慢烧蚀’条件下,‘快烧蚀’方程中的热漏项贡献变小,几乎可以忽略,于是快烧蚀方程蜕化为古典方程;这种近似在工程上是允许的。但是,使用古典方程处理烧蚀问题,理论上严格地说,是不恰当的,是错误的。”杨学实说。

关于类似核爆中心的极高热环境,如“电磁导轨炮”的导轨放电热环境。它的放电导轨处于30毫米距离内数千伏电压和几十万安培电流放电环境下,热环境极端恶劣。钨渗铜导轨由于烧蚀难以实现连续发射,影响实用价值。同样对于高超音速再入弹头,通常在弹头的音速点附近出现严重烧蚀,造成弹头外形发生改变,致使飞行弹道偏移,弹着点精度偏差变大。如果有一种方法使得弹头表面烧蚀材料以及放电导轨烧蚀材料得到补充,则能保持导弹外形以及放电导轨外形不变,提高实用价值。这种方法是存在的,就是发汗冷却控制方法。

杨学实在控制理论创新方面贡献卓越,比如发汗热防护控制:人体出汗能使身体降温,因此发汗具有明显的冷却效果,能够降低结构温度。冬天冷了就封闭毛孔不出汗,天气愈热出汗愈多;或者利用扇风增加皮肤表面水分蒸发来降温。前者是人体的自动控制,后者是人为控制。如果在飞行器上装一瓶冷却剂,利用机体无数微孔结构材料,通过计算机控制,使得飞行器结构表面温度处于不烧蚀状态。实现初始设计外形不变,又使得发汗剂消耗量最少,这就是发汗控制理论要研究的最优控制问题。

杨学实说,“同样按照发汗物理概念和数学技巧,利用微元受热能量守恒原理,与局部热平衡,随即又建立了‘发汗传热数学方程式’。结果发现,‘发汗传热数学方程式’同‘快烧蚀传热数学方程式’属于同一类型,也多出一个一阶偏微分热漏项。这个发汗热漏项容易理解:由于外表面存在加热源,使得热层中外表面温度高而内表面温度低而存在的温度逐渐变化过程。当低温发汗剂从低温内壁一路渗流通过温度逐渐升高的热层到达高温外壁面时,存在沿途吸热而产生热层的热漏现象,效果上和烧蚀物质流失类似的热漏性质,物理过程相同因此数学关系属于同一类型。因此,可以把‘发汗传热数学方程式’和‘快烧蚀传热数学方程式’俩数学模型合并,再加入‘工程控制’概念,形成‘变域传热发汗分布参数系统控制’理论课题。如果飞行器不出现烧蚀过程,单就发汗而言,也具备非常优秀的热防护性质。于是从控制论角度,我们得到一组发汗剂流量控制参数既出现在边界条件中,又出现在方程中的分布参数系统控制问题;这组控制问题在国际学术界是空前的”。同时他指出,“就发汗控制方法而言,从低热环境到极高热环境的工程应用角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上述理论的应用对象除了高超音速飞行器,也用于接近核爆中心的极高热环境,如电磁导轨炮的导轨放电热环境,尤其电磁炮连续发射问题”。1985年,他在《自动化学报》上发起了“烧蚀发汗冷却控制”理论研究。国际上命名该方程为“杨学实方程”。

1991年起,杨学实在导弹型号空气动力学工程设计任务之余,同时开展理论研究。上述“变域传热发汗分布参数系统控制”理论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连续三期主持基金项目。研究班子以中科院系统所和航天部高级研究人员为核心,国际院士和国内重要研究单位和大学参与,约30多人。其间,他每年在北京主持召开研究成果学术讨论会,每年论文有30多篇。研究内容包括对其提出的三项新思想相结合的研究,即发汗对结构温度的影响、快烧蚀变域热传导、分布参数系统控制。这三项结合,为变域传热发汗分布参数控制课题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奠定了基础。归纳为动边界分布参数系统控制。随着研究的深入引导,内容越来越丰富,在一维问题的基础上,又逐渐建立了二维和三维问题的全面系统研究。在连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他致力于全面推动每个问题的数学模型、数值方法、数学仿真、数学定理证明、控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拓展。结题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为“特优”项目。他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国际上重要刊物(《EI》和《INSPEC》等)跟踪检索多篇。曾获火箭导弹型号设计科技进步多项奖励。著作两本书:编辑出版发行英文论文集《Recent Advances in Distributed Parameter Theory on Transpiration Control System。SCI-TECH Information Services,British(first edition),1996》,和中文专著《变域传热发汗控制理论》。

杨学实相继提出的理论研究课题为“气膜悬浮分布参数控制”,它的空气动力学流动属于“三维缝隙剪切流”,物理上指的是“发汗边界缝隙剪切流”。对于这类问题,为便于开展理论研究,按照量阶分析法,随即建立了它的数学方程组。他指出“这类理论问题比国际上有名的‘Couette流动’要困难得多,‘Couette流动’属于单纯的一维流动和二维流动。这就是说,‘气膜悬浮分布参数控制’课题不仅是三维问题,而且要控制。于是,我们又建立了一门‘空气动力学’与‘控制论’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杨学实指出,“当考虑创建理论的应用问题时,应该着眼力求广泛性。前期的研究,控制参数属于小发汗量。对于大发汗量控制参数,例如适用于大孔隙率发汗结构材料的工程应用问题,需要借助地下石油天然气在砂层中渗流规律。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前述流动同多孔材料的发汗剂渗流之间不同点在于连续性方程与空气动力学通常意义上的连续性方程不同。同时,一位以色列人Darrcy曾经对石油天然气在砂层中的渗流提出过‘Darrcy定律’,这一定律同大孔隙率多孔材料渗流在物理规律上存在某种类似。据此,按照空气动力学的三大守恒、四大方程关系式,通过数学运算,我们又建立了‘压力分布参数控制’数学模型”。并开展了基础理论研究。

航天飞机与高超音速飞机就热防护而言,属于同一类型。美国航天飞机的防热设计采用防热瓦。防热瓦设计属于“隔热”和“热沉”的复合设计。我们知道,“隔热法”和“热沉法”没有“烧蚀法”效率高。隔热表面不会烧蚀,要求材料导热系数小,尽量把热隔在外面,使其尽量少的进入物体结构。然而,热流一旦传入结构,就散失不出去,因此依靠增加结构体积重量满足“热沉”要求。多余的重量载荷会使飞机增加负担。同时,在飞机头部粘贴一千多块防热瓦的办法很原始,工艺上稍有不慎将会出现防热瓦脱落。2003年美国航天飞机返回过程中因防热瓦脱落,航天飞机解体,宇航员瞬间失去生命。由于热防护方法不当,使得事件似乎存在必然性。

承担国家气浮车项目 助推高速发展之路

1999年,杨学实在发汗控制实验过程中,用手感受发汗物体表面渗流状态时,发现手与物体表面之间始终存在一层膜,用力施压也不能触及表面,这种力是气膜压力。就是说,发汗固体表面气膜存在较大压力。这种压力的发现是否存在工业应用价值呢?需要经过进一步细致的测量,结果证实它的压力为1.44公斤/平方厘米。它的净有效压力超过气垫船的净有效压力将近一倍多,接近0.5。也就是说,1个平方米的气膜能够悬浮5吨重物。如果一节车有4个腿,他的悬浮重量可以达到20吨,这就证明物面压力明显存在工业应用价值。于是发明了气膜悬浮车,称“气浮车”。

气浮车就是把飞机机身放到轨道上“飞行”。具体就是去掉飞机的主翼、尾翼、竖翼、起落架、发动机、油箱和燃油,只剩机身。安装4个腿代替机翼,放在轨道上,依靠4—5个压力的压缩空气,通过控制方法,在气腿与轨道平面之间生成气膜,使飞机机身悬浮。悬浮高度约1—2毫米量级。不带滚轮,依靠车腿支撑运行。在推力作用下,行驶时速可达800公里,使高速行驶成为现实。简单地说,气浮车就是“有轨、无轮、高速、气膜悬浮、无接触摩擦、近地面轨道飞行器”。这样一来,使得高速轨道交通与空气动力学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成为速度竞争在交通领域的进步点。随后,他又相继申请并获授权的专利为:发明专利“发汗电极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和“气浮车气膜的控制方法”;实用新型“气浮车车腿”和“气浮车分流式底盘”;并提出国际发明申请,发明专利国际申请号:PCT/ CN2007/000786;发明专利国际申请号:PCT/CN 2007/000787。

我国气浮车的优势是车腿支撑,不用滚轮。最高时速800公里,速度快;轨道为突出地面8—10厘米的两条道路,可用石材,简单,造价低;悬浮气膜1-2毫米厚度存在收敛效应,不会上下颠簸,运行稳定;左右车腿外侧有生成气膜的挡板,限制车辆运行方向,没有摩擦;动力采用电网供电,开关磁阻电动机噪声小;工作介质是空气,吸入空气,再排出空气,没有污染;气浮车体是飞机的机身和管道底盘组成,结构简单,重量轻,安全系数高,有效载荷效率高,耗能低;工程造价是磁浮的16%,是轮轨的56%,建设成本低;能耗是磁浮的67%,轮轨的50%,运行成本低;运行安全控制由三组分布参数控制系统组合管理,有理论保证;车腿有侧挡板底挂钩、进气道有防护网、三重刹车分阶段制动、中央卫星定位控制、按导弹可靠性质量控制设计气浮车安全系统,安全性高;具有丰富的“系统集成总体技术”经验,航天系统在长期型号设计过程中,所形成的丰富设计经验,具有绝对优势。

航天科工集团早在2004年就召开了“高速气浮车技术方案可行性”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铁道科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南车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等单位。以庄逢甘院士为首的院士、研究员、教授和高级工程师等13人组成评审专家组。会议听取了气浮车项目组杨学实所作的《高速气浮车可行性论证报告》,并观看了试验样车的轨道运行试验录像。专家们在热烈的讨论中认为,这种气浮车属于轨道飞行器;是一项具有全球性意义的项目。并得出如下评审意见:“气浮车与磁悬浮车以及轮轨高速列车甚至飞机相比所存在的一系列优点是可信的;气浮车的技术可行性以及研制的现实性是存在的;气浮车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项目,建成后可以填补高速交通速度链的空白”。

创新工程气浮车项目在未来追求高速交通的世界大环境下是有重大意义的。而它的社会效益同样不可忽视:第一,气浮车项目能够创造的就业岗位将达几十万;第二,它的经济效益在年均数百亿美元的等级上;第三,它在学术价值上既创造了国际上新的分布参数系统控制的数学模型组合,又建立了一门“气膜悬浮与控制”边缘学科研究;第四,它在技术价值上将空气动力学与轨道交通相结合并成为提速的亮点,使得轨道运输方式发生变革,不要滚轮而用车腿运行;第五,国家价值上大大增加中国软实力,国际价值上全世界没有时速450公里以上的轨道交通工具,国际市场中国独占。在有利条件方面:有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领导人、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重视;再加上国家的“自主创新”政策和在2020年建成“创新国家”的号召;又加上多位院士集体的“极力推荐”;研制团队又具有丰富的系统工程的“实施经验”;以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应用研究的研制体系的保证;再加上已经完成了三个设计阶段的第一阶段设计,处在产业化成熟阶段;又完成了气浮车1∶5模型样车的轨道运行试验。

杨学实指出,“涉及气浮车工程控制的理论问题需要三类数学模型来实施:第一类为大发汗量气源压力分布参数控制,即‘压力控制方程’;第二类是车腿底部粘性气体的高速剪切,造成车腿结构加热的热防护控制,即‘变域传热发汗分布参数控制方程’;第三类是发汗边界缝隙剪切流控制,即‘气膜悬浮分布参数控制方程组’。在前期理论研究过程中,这三类数学模型曾经在理论研究阶段已经具备。按照这三类分布参数系统控制组合后,具体实施为航空电机大流量空气压缩机转速控制、到气浮车腿底部因高速气流剪切摩擦而产生车腿结构的加热控制、再到气膜悬浮控制,组成一套完整的大型复杂控制系统。这三类控制的核心,涉及气浮车运行的‘安全控制’,因此这组控制模型的理论问题十分重要,它在分布参数控制学术界也是空前的。于是在工程上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应用研究的研究研制体系”。通过前述访问,笔者认为,杨学实是一位真才实学的空气动力学与控制论相结合的不仅理论科学家,也是应用科学家。目前,他在理论研究同时,仍然带领研制班子继续推进“高速气浮车”工程的产业化进程。

目前国际上,包括国内,所有轨道交通工具,速度不超过时速450公里。磁悬浮列车430公里,昂贵、污染、不具备商业价值。高速轮轨列车实用时速330公里。由于存在黏着力的结构性问题,速度快了就出现车轮打滑,再提速非常困难,除非不顾一切消耗大量能量,且又增加车轮结构力学的危险因素。欧洲上世纪六十年代研制过气垫车,悬浮高度几十厘米,带滚轮,燃气发动机为动力,存在能耗大、噪声污染、运行不稳定问题。属于方案设计缺陷,一次试验后,很快下马。铁道部目前为了继续提高轮轨列车的速度,开展了480公里时速的刹车技术试验;同时又投入资金开展一项将“磁悬浮列车”放进“真空管道”的外国人设想的工程,希望达到时速1000公里。从工程造价角度,这种“真空管道磁悬浮车”方案比单纯磁悬浮车更不具有商业价值,带来高风险。日本东北大学利用美国人“带翼气垫车”在地面是平面和两堵墙围成的槽内的失败试验,继续原方案,改称“飞行列车”,带滚轮;投入大量资金,予计时速500公里,2020年投入运营,座位335个;它的问题是由于空气的粘性效应,又运行在大尺寸的气垫上,带有飞行机翼的列车上下颠簸、机翼两边撞墙、左右倾斜。这是一种“严重不稳定”的危险运行方案,转弯撞墙的现象难以避免,尤其高速飞行更危险。为了得到高速交通工具,全世界在不计成本地执著追求,表明高速轨道交通在国际领域的迫切需求程度。气浮车的优势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不存在前述各类轨道交通工具的缺陷,时速800公里,属于高速轨道飞行器的最优方案,而且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长中华民族志气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创新工程。

专家简介:

杨学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总体设计部高级工程师、研究员。1937年7月出生於陕西省安康市。九三学社社员。196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分配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任教。曾任世界著名科学家郭永怀学部委员的《边界层理论》教学的助教,以及华罗庚学部委员的《微分方程》数学教学的助教,并对钱学森学部委员的《星际航行概论》课程在开阔学术思路视野方面受益匪浅。深受前三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学术思想、严谨思维、研究方法、民族精神、工作态度的巨大影响。

1965年杨学实调入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第26研究所,从事火箭导弹空气动力学研究、试验、设计,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1980年转入中国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第四总体设计部,先后任高级工程师、研究员。1993年应俄罗斯原喀山航空学院校长G·L·Degtyarev 教授和科学家T·K·Sirazetdinov院士邀请赴俄罗斯讲学。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计算物理学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俄罗斯《PROBLEMS OF HUMANRISKS》杂志编委。

杨学实曾获火箭导弹型号设计科技进步多项奖励。在理论研究方面,创立了四类空气动力学与控制论相结合的数学模型,其中“变域传热发汗分布参数控制方程式”一类被国际命名为“杨学实方程”。并连续三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结题被评为“特优项目”。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近60篇,国际《工程索引》跟踪检索多篇。完成两本书的著作:英文论文集和中文专著《变域传热发汗控制理论》。获一项大型工程创新发明“气浮车”专利授权,又获另四项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具备理论研究及工程设计两方面特长,他还善于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

4.乡镇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 篇四

依靠科技兴牧

爱岗敬业

促进农民增收

xx镇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

我于 2004年8月被选派为科技特派员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县科技局的指导帮助、镇科协的密切配合下,一是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二是依靠科技,增加收入;三是锐意创新,强化服务。通过“防、种、料、训、管、加工”等畜牧科技配套措施的落实,促进农民创收875.7万元,增加收入429.1-617.1万元,帮助协调资金91万元,争取市县镇到位资金21万元,做了大量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就一年来的履行科技特派员职责情况汇报如下:

一、与时俱进,加强学习

围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如一的进行各个时期、形势下的方针、政策、路线、法律法规、会议、文件等政治理论学习。参加了职称英语考试和全国成人高考,考分分别为56分和269分,被云南农业大学成教院动物科学本科班录取。进行了畜牧兽医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了自身建设,奠定了为人民畜牧业服务的理论基础。

二、依靠科技,增加收入

(一)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完成猪种改良20334窝,其中完成人工授精9505窝,以受胎率82%、平均产仔10头、每头1.5公斤、每公斤8.0元计算,仅猪人工授精一项可为民创收93.5万元;完成牛种改良4821头,其中冻精改良3718头,以受胎率85%、产犊成活率99%、平均每头冻精改良牛价值2500元、平均每头同龄冻精改良牛比本地牛增加收入900-1500元计算,仅牛冻精改良一项可为民创收782.2万元,增收281-469万元。合计创收875.7万元。

(二)稳步推进饲草饲料推广力度。完成青贮饲料34095吨,完成氨化饲料13341吨,人工种草32451.4亩,可节省粮食78.5万公斤,节约经济48.1万元,推广工业饲料7328吨。

(三)动物防疫工作开展良好。共计划免疫接种猪瘟疫苗366777头(次),强制免疫接种W疫苗502464头(只、次),免疫接种山羊痘疫苗2706只(次),免疫接种羊四联苗4052只(次),免疫接种鸡新城疫疫苗389635只(次),免疫接种禽流感疫苗39050只(次),有效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大面积暴发和流行。在全镇开展产地检疫动物28674头(只),有效防止了动物疫病的传播。动物免疫标识工作全面启动,累计佩戴耳标动物数436221头(只),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大面积发生和蔓延。动物驱虫率得到提高,共驱虫动物数是548521头(匹、只、次),增强了家畜抗病力,降低了发病率,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兽医诊疗技术明显提高,共诊疗动物6030头(匹、只、羽),共治愈动物3528头(匹、只、羽)。动物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死亡率均控制在范围内。兽药管理工作进展顺利。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得到增强,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建成渔洞产地检疫示范村、中河统筹防疫示范村、赵家村免疫标识示范村和堂琅活畜交易规范市场。

(四)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新建了扯嘎和小村子村委会两个牛冻精改良点,并投入使用。全面完成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成30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共37个村级兽医室772.6平方米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并通过验收。

(五)强化畜牧业培训力度。利用基督教会、村兽医员会和村干部会等机会,抓住机遇,培训畜牧业科技7期1255人,参训人员有妇女、村委会干部、乡镇干部、村兽医员、基督教徒、民兵和养殖大户。

(六)优化组合资金,狠抓项目建设。

1、科技特派员计划项目—《苏太母猪扩繁》:本项目在市畜牧局验收考评组按照8个指标的考评下,以综合分94分通过了验收,在全市种猪场考评分中位居第一。成为全县唯一一个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良种猪扩繁场。为金钟镇仔猪繁育基地和商品猪基地的建成奠定了基础。通过项目的实施,苏太母猪窝产仔数由10.7头提高至11.8头,平均一头以300-600元计算,每年可为我站增收6-12万元。

2、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自2005年8月组织实施以来,发展20户养猪大户饲养母猪218头,带动200户780余人,人均增收11元。

5.青年科技之星先进事迹材料(共) 篇五

“导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1997年,成绩优异的刘澎顺利地考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鹏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在张鹏教授的指导下,他参与了三氧化二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张鹏教授是国际上砷剂治疗白血病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们的科研成果为国内外后续研究大量引用。张教授独特的科研思路和工作上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给刚刚踏入科研领域的刘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0年刘澎考入我国血液学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权威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忠朝教授,立志成为一名学有所长的血液学工作者。在韩教授的指导下,刘澎选择当时国际上广受瞩目的“血管新生调控和造血调控”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在国际上首次开发出兼具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保护造血干/祖细胞免受化疗损伤等多重作用的抗癌新药---重组TSF腺病毒。这些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项,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奖”各一项。这3年的刻苦钻研,让刘澎具备了独立熟练开展科研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高端的科研平台为刘澎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阔了他的科研视野。

2003年刘澎获得博士学位后作为引进人才进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工作,正式开始自己的血液学职业生涯。2004年起,他先后获得南京医科大学创新基金、国家“863计划”合作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的资助。他先后在C-MYC-TSp-1信号通路调节白血病细胞分化、BAG3基因调控白血病细胞凋亡和Egr-1基因抑制白血病细胞侵袭能力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为白血病发病机制研究和抗白血病新药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线索。这些工作总结后于2010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项。

谈起荣誉,刘澎谦虚的表示,这些成绩应该归功于支持他、爱护他、帮助他的导师、同事和院领导。“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见了几位好老师,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引领着我,激励着我!”

海外求学志不改学成归来为祖国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了解最新的血液病研究进展,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医院的支持下,2006年底刘澎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远赴美国最著名的医院之一---MayoClinic(梅奥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谈起这段在国外的经历,刘澎表示,由于是第一次踏出国门,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文化差异都让刚来到美国的他有些不适应。但是在梅奥医院工作的这段时间,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海绵,在一流的医学殿堂里充分吸收着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越是深入地学习就愈加发现自己的不足,要想学有所成唯有加倍努力。

开始时由于相互间不熟悉,国外的合作导师只给刘澎安排了一些难度低、需要重复劳动的工作。刘澎觉得这和自己当初来学习的目的并不一致,所以他和导师反复商量希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课题研究,并能有机会多去临床学习。在一次“基因敲除老鼠载体构建”的试验中,刘澎小试牛刀,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导师原先预定一年才能完成的实验。导师惊喜之余也对他的科研实力表示了赞赏,不仅同意了他的科研项目还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他通过近3年的研究工作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基质蛋白Hsulf1表达减低的分子机制和临床意义。他的工作深受美国合作导师的赞赏,整理后发表在领域内第一流的杂志《CancerRes》上。

在美国学习工作近三年后,刘澎觉得只有回到国内,自己的所学才能发挥最大作用,随于2009年底举家返回祖国。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该病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成人白血病类型;在中国,由于种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文献报道中该病发病率较低。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和国民生活方式的日益西化,特别是随着对该病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2009年底刘澎学成回国后在所在学科学术团队的大力支持下,选择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非凋亡程序化死亡Necroptosis途径缺陷的分子机制,为该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这一工作引起国际同行的浓厚兴趣,获邀在2010年美国血液学年会(ASHMeeting)上作口头报告,是在这一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言的少数几位中国大陆学者之一。

行医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科研工作是枯燥的,也许999次的失败才能得到一次成功。面对失败,刘澎不气馁不放弃,因为他常说“如果实验不失败,那就不是实验了,顺理成章的东西不是我要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其实是把我往成功的路上又推进了一步。”

正是这样不怕失败、勇于创新,刘澎在面对患者时也总是能将他阳光、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到患者。对病人负责,让患者满意,是刘澎的服务格言。“医疗不单单是只为患者开处方,还有聆听和思考,听取患者的诉求,思考如何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建勇教授提起刘澎这位“爱将”表示,“刘澎医生非常刻苦好学,他的专业知识非常扎实,他的科研思维非常棒。他不仅自己勤奋努力,还经常帮助科里其他年轻医生完成各项临床或试验研究项目。”

6.科技进步考核先进个人事迹 篇六

x同志19xx年由部队转业到xx市xx区科技局,现分管区科技局办公室和科普工作。多年来,xxx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职责,努力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05年,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工作启动后,xxx同志主动牵头

负责迎检准备,他及早筹划,上下协调,踏踏实实,一着不让,为我区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县(市、区)考核做出了很大努力。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科技进步考核对总结区域科技工作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推动区域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xxx同志深谙这一道理,以自己高好范文版权所有度负责的精神对整个迎接考核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投入了饱满的热情,把考核压力变为“迎考”动力,严格按照上级部署,结合xx区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各项相关工作。

二、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科技进步考核主要针对日常科技工作,xxx同志平日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基础,能把主要精力用于完成科技局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参加实实在在的科技活动。他认真学习科技、经济、法律和管理知识,学习发达地区科技部门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开展科技服务的做法和经验;他善于与本部门其他同志交流、讨论,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盲区;他主动参与全区科技工作调研,认真组织和参加市科技经贸洽谈会,组织实施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目标考核,牵头起草区“十一五”科技创新工作规划;他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周的策划、主要活动的现场协调、科普文明社区创建验收、送科技下乡、与科技人员联系等各项活动。实际工作中,xxx同志处处有心,事事留意,为积累了考核工作需要的大量素材和资料。

三、虚心学习取经,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做好迎考准备工作,xxx同志积极参加了省厅主办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培训班,认真听取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领导和高校专家的业务辅导,认真把握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中的指标设置、打分依据、专家评判和关注点等具体问题,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了解全国、全省各地开展科技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好的做法。通过学习,提高业务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

四、积极组织协调。2003—2004科技进步考核共有31项具体指标,其中有三项“一票否决”指标,较之以往,内容更丰富、指标更细化、牵涉面更广,标准更严格。这需要全区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xxx同志深入总结前两次参加科技进步考核的经验和做法,分别提请区领导,通过区政府办两次召开由组织、人事、经贸、劳动、统计、农业、卫生、财政及乡镇好范文版权所有、系统等十四家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考核工作部署会、督查会,全面部署落实迎接考核的各项工作,对考核指标进行分解归类,对号入座,现场对接,区领导在会上对迎接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分别作了动员、提了要求。通过强化组织协调,加大了我区创争工作的力度,有力地推进了创争准备工作。

五、认真收集各类基础资料。整个考核准备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数据的采集难度比较大,其中也有一些指标在完成上有很大的困难。xxx同志身先士卒,亲自指挥和直接参与了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科管、计划等部门同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工作小组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证明材料,包括环保、邮政、电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并由xxx同志亲自起草了上万字的书面材料。完备齐全的基础资料的采集工作成功地确保了科技进步考核的进程。

7.科技先进事迹 篇七

郎永祥同志在动物防疫工作中成绩也很突出, 在他的组织下松桃县的动物防疫方式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措施在全区每年有创新和提高, 且得到推广应用。2007年以来, 动物防疫及卫生监督工作处于全区先进地位, 2009年, 全区动物防疫工作现场会在松桃县召开, 松桃的动物防疫工作受到省、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郎永祥本人也因成绩突出, 于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获得县优秀党员, 2008年获地委、行署表彰全区生态畜牧业工作先进个人和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0年获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1 心系“三农”, 服务群众

郎永祥同志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 狠抓富民工程, 深入农户宣传发动, 经常下乡为养殖户传授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向、养殖技术、项目扶持动态, 想方设法减轻农民的市场风险, 促进了畜牧养殖群体和规模养殖数量不断扩大。同时, 他还充分利用政策跑项目、跑资金, 帮助企业规划、起草了多个项目可研报告, 争取了很多项目资金, 增强了畜牧业发展后劲。

2 爱岗敬业, 勇于探索

郎永祥同志视事业如生命, 几年如一日, 不图名、不争利, 默默无闻地为全县畜牧业的发展操心尽力。在工作中, 他深入调查, 刻苦钻研, 积极撰写调研报告。他撰写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大做强草地畜牧业》一文, 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中国畜禽种业》杂志上公开发表, 后编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文献———干部决策与管理实务篇》。他撰写的《贵州松桃全力打造‘放心肉’工程调查》编入《科学发展在中国———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与实践》丛书中。他与县委宣传部和本局同志联手撰写的《松桃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方兴未艾》一文, 曾作为全国“两会”的重点参考资料, 同时, 全文刊登在《中国经济周刊》和《当代贵州》杂志上。这几篇文章, 为上级决策者制定农业转型升级的方针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郎永祥同志分管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虽然他为全县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但从未向组织伸手要荣誉、要地位、毫无怨言。

3 严于律己, 廉洁奉公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郎永祥同志为畜牧业发展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 办了许多好事实事, 他自觉实践“三个代表”没有寻求过任何私利。由于他清正廉洁, 大公无私, 深受人们称赞。

4 胸怀大局, 团结协作

8.科技先进事迹 篇八

直到1960年代,孔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问世,人们才逐渐发现,科学并非独立存在于社会世界之外,而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环,深受时代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影响,影响日后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ty,科学、科技与社会)学门的开展,学者们尝试从“社会脉络”(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来解析科学与科技的发源、演变与应用。STS相信,人与非人之间不断的互相改造,是理解社会变动的重要方式,科技的发展与取代,是各种诠释彼此互相竞逐的结果,其中涉及团体的权力关系,也和背后的社会脉络有关。

《护理与社会》一书,便是台湾社会科学与护理学界的学者,从跨领域的STS的角度出发,携手合作所完成的一本论文集。本文集的目的,在于从台湾在地护理发展的社会脉络,重新解读医疗与护理科学、科技,试图找出真正影响台湾护理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让读者们体认到,好的护理(或医疗)工作,不单单是靠先进的科学工具就能达成,还需要社会行动者、公共制度、商业环境等多方力量的配合。

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由15篇论文加一篇总导读组成。

第一篇谈技术与护理,简扼地回顾了战后台湾护理工作的发展,试图拆解科技决定论与科技乐观论之不足,提醒读者,好的护理工作的发展,除了最先进的科技之应用,护理人员的待遇、承受的工作量、在医疗体系中的位置与权力等等非护理科技的社会因素,对护理工作的影响。以台湾来说,低薪、过劳、不合理的工作承担(资深护理师得肩负起部分住院医师的工作职掌,却没有相对应的保障与薪酬)、排班、医疗纠纷等不利因素,造成护理人员的高离职率,难以累积护理人才与护理工作经验的传承,更直接伤害从事护理工作者的其它生涯规划(如晚婚或不婚、不孕)。

第二篇从性别与身体的角度切入,谈医疗与护理科技对台湾妇女的身体的监管、规训与改造。像是骨质疏松的超音波筛选是如何成为预防医疗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定义妇女进入年老的关键指标;停经如何被“疾病化”并发展出一套治疗流程,成为“医疗”控制妇女身体诠释权以及进行改造的根据;堕胎科技并非妇女决定堕胎与否的关键原因,妇女可取得的堕胎资源以及堕胎本身的价格才是妇女选择堕胎方式的关键因素;医学界的“子宫无用论”思维如何造成医生擅自决定将妇女子宫切除,造成过多不必要手术,以及医学知识如何强行改造人们对女性身体之理解方式的问题。

医学试图以“专业权威”的方式掌控女性身体的诠释权,好针对妇女身体进行修补、改造、规训与监控,这其中所隐含的“权力关系”,是抱持科技乐观主义的医学界不会对“病患”说的秘密!

第三篇谈精神心理卫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精神疾病的定义、判定与治疗,能有一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化方式,还是应该因地制宜?在不同社会文化长大的人罹患精神病后,发病的症状与治疗的手法全都可一样吗?而且,都要以现代西医的方式为准吗?本篇从台湾离岛兰屿的达悟族原住民的高精神病发生率,却不需进行西方医学的治疗(吃药打针,隔离监控),反而可以自给自足,维持日常生活且病况恶化速度缓慢的研究结果,回头思考医疗/护理技术的科技决定论。精神复健工作是否可能有隔离监控以外的模式(如会所模式)?

第四篇从伦理学的角度切入,探讨医疗政策是如何决定并成为日常医疗行为的一部分。像是检验唐氏症的羊膜穿刺技术的落实开展,需要哪些社会条件配合?“迟缓儿”是如何被“制造”出来?为了避免家中出现迟缓儿,父母又是如何配合医疗体系对子女进行身体发展的监控与调整?其背后所涉及的“科学政治”问题,都不是科学乐观主义或科技决定论所能简单解释的。

人在社会世界中的医疗、护理行为,都不单单因为有了某项医疗/护理技术而发生,背后还有知识传递网络、公共政策、(病)人的配合才可能顺利展开,STS希望透过挖掘医疗行为的“社会脉络”成因,让更多人了解护理发展与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书的目的,一则希望提醒决定医疗资源分配的主管单位,将资源放在更能帮助护理工作发展的正确位置,二来作为培育未来护理工作者的“护理伦理学”教科书使用。为此,本书的编写体裁有许多贴心的小设计,为了帮助较不熟悉社会科学概念的护理学子,每一篇论文中所使用的学术概念,都会以小方块的方式做简单的概念定义与解释,并在每一节的最后提出适合在课堂讨论的问题。

写作架构的设计也很值得一谈,全书15篇论文全以固定架构呈现。以一则常见的台湾护理工作问题(现象发想)作为破题,紧接着则是讨论主题的重点摘要(前言)、文献回顾(理论与概念)、深入剖析(议题深探)与最后的结论。从本文集的编写企图来看,主编群试图将本土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作为撰写适合本地使用之教科书,避免过去许多虽然有本地学者所写但不过是翻译海外研究成果的写作盲点,从而达到学科在地发展,培养本土观点思考的人才。

9.建筑行业科技创新先进事迹材料 篇九

初到云万a标,1.05亿的工程使主管施工技术工作的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压力,重任在肩。为了尽快融入施工现场,他白天扑在工地,晚上查阅资料,夜以继日,兢兢业业,很快理清工作思路。

面对云万高速公路全线高标准的质量要求,一方面,他主导制定了完备的《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内业资料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技术管理责任制、技术交底复核制,对每道工序、每个作业面都建立起了技术管理网络,做到了上报资料及时、技术交底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各种资料、台帐齐全。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人员大多是见习生,不少人还是第一次接触高速公路工程。他深知:要实现这样的质量目标,技术工作必须更加细上加细、严上加严。>紧张的工期,迫使经理部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短期内完成开工前的施工复测、布设控制桩等工作。云万a标经理部管段(k145+900~k149+000)地形复杂、山高沟深、荆棘丛生,道路均在半山腰中通过,且曲折陡峭,是典型的盘山公路。作为副总工,他积极带头,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带领工程部的小伙子们起早摸黑、翻山越岭、跨沟穿林,背着沉重的测量仪器往返于各个山头之间,平均每天要走十几公里。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离经理部太远,又没有车,他和小伙子们只好在山顶上忍饥挨饿;有多少次因为中途下雨,被困在山中;有多少次,衣服被划破了,手臂扎出了密密的小血点。为确保数据精确,从接过定位桩后的中线复测到布设导线控制网、做断面,每一次测量他都亲自操作,每个点的布设和测定他都要复核好几遍。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技术人员短短几天就完成了全标段的贯通复测、平面控制测量以及地界桩测设任务,不论测量精度、进度,都领先于其他标段的施工单位,并赢得了监理单位的好评,为工程顺利开工奠定了基础。

在带领年轻技术人员干好测量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地投入到经理部的施工技术、变更设计及调概索赔工作。作为副总工,他始终把多变更作为自己工作的主导思路。为保证变更资料规范、统网一,上报及时、有序,他承担了原始资料收集、找监理现场收方、资料填写、找监理签认、上报等繁杂的工作内容。为获得变更原始数据,他亲自量方、测量,不顾安危爬到光秃秃的山坡上丈量尺寸。为了拍摄到好的变更图片资料,他会毫不犹豫地爬到山顶或有危险的地方。为了搞好变更,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他亲自到现场进行测量、收方、拍照,收集第一手资料,做好变更数量计算后,找监理签认,上报变更方案和变更令。在对民工队计价数量的计算方面他也抓得非常紧,为经理部节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使得有些民工队伍常说他算帐“太抠了”。云万高速公路业主和监理对计量要求相当严格,每次计量均要提前做好收方图和计量上传单并通知现场监理和专业监理收方网日期,到现场实测实量,逐一对照上传单核实自检资料是否齐全,因此每次计量都要面对一些问题,但他还是一马当先,解决计量中面临的问题,因他的努力每期计量得以顺利进行。

上一篇:车间电工员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硕士研究生应聘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