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理念(14篇)
1.学校德育工作理念 篇一
新时期学校总务管理工作的新理念
汉阴县月河初级中学 邓开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与广大师生、家长所期望的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相距甚远。因此,学校提出:“德育是首位,教学是中心,后勤是保证。”和“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先,以后勤为保障”的服务理念,正确地反映了学校后勤管理的本质特征。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利用市场经济运作优势,加大学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如何强化后勤管理,坚持服务育人的原则,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是我们后勤战线上每个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树立新时期的新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 的理念
人是管理的第一要素。在学校管理中后勤人员具有双重性: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承担管理和服务中“育人”的主体。他们若能主动热情为师生提供超前、优质、高效的服务,学校的后勤工作就会得到师生的关心、配合和支持,就会形成相得益彰的管理效应。因此,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的管理者要善于运用科学而艺术的工作策略,变简单的行政命令为指导激励,把学校的整体目标和后勤人员个人的目标指向真正融合起来,营造“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校园风尚,使后勤人员的积极性能充分迸发出来,后勤管理就会有声有色。学校最大的人群是学生,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更是学校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人本意识能否在学生身上落实,是决定学校管理成败的关键。管理者只要把人的文章做好了,人的积极性调动了,后勤管理就会到位,后勤工作的服务功能就会真正得到彰显。
2、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学校的一切工作与后勤部门的安全性功能发挥得好坏息息相关。如果不重视安全工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安全性功能集中体现在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两方面。为此,后勤部门应确保学校的校舍、场地、教育教学设施、器械和生活设施设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健全学校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向学生提供的食品、饮用水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严把食品安全、卫生关。同时,后勤人员应定期对学校的各种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并有专人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
3、树立“环境育人”的理念。
环境育人不是今天才提出的理念,环境教育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它是熏陶感染的教科书,是潜移默化的老师,是无声的教鞭,是学生终身享用的武器!学校的后勤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服务职能,利用好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增加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底蕴。使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新的知识。例如,在校园的每种树木上挂上名牌,标明它的名称、属性和特点,并在橱窗内布置绿化专栏,向师生介绍树木的名称、生长习性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在闲暇之余了解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良好的环境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它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能补充课堂教育教学的不足,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4、树立“民主管理”、“法制管理”的理念。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仅靠经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只有建立健全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并且认真贯彻执行,才能使管理和服务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后勤管理包括人、财、物、时间四大要素。针对整个后勤管理,分别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做到责任明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升工作的规范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达到优质服务。
然而,“立法容易执法难”。任何一种管理都是与“人”打交道的,“人”才是主体。所以,所有管理制度的制订,都必须体现出“以人为本”,为广大职工所接受。制订这些管理制度,校领导、总务主任不能全部包办代替,应该广泛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让他们一起来参与。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成文后,还需组织他们学习,使他们明确行动的合法界限,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自我调节与控制,逐步把这些管理制度内化成自觉的行为,使后勤人员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才能得以充分地展示。
5、树立“节约型、节能型学校”的理念。
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学校建设中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统一,将节约型学校的理念贯彻到学校发展的全过程,让节约意识深入每一个师生的心灵,让节约成为每一个师生的行为习惯,深入挖掘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资源的充分利用就是最大的节约,学校要合理调配人、财、物、时、空,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学校后勤人员尤其要强化节约意识,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节电、节水、节耗材为重点,控制办公费用,降低学校运转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建设节约型学校中发挥示范作用,促进学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校乃培育国家、民族未来之地,节约教育义不容辞,任重道远。
6、树立“服务至尊,细节致胜”的理念。
师生的需求就是后勤的目标,师生的满意就是后勤的成绩。面对市场经济,后勤人员必须转变传统的服务思维定势,不断强化后勤工作的服务性功能,端正服务理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后勤工作更要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的原则。避免办事推诿,服务扯皮等现象。后勤人员要以优质的服务、热忱的态度、良好的形象、规范的工作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后勤部门可推行“师生问责制”,这样有利于真正做到“师生人人都是服务对象,后勤人员个个都要为师生服务”。在服务上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提高服务质量,对特殊的师生,要提供特殊的服务。要使全体后勤人员明确良好的服务能使学生安心,细心的服务能使家长放心。“主动、热情、耐心、周到”,这是服务艺术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总务后勤优质服务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管理中充分体现“人文”理念
1、总务管理者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称职的总务管理者要具备以下能力:第一,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爱学习、爱思考、爱出点子,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超前意识强,这有利于开拓工作新局面。这是作好总务工作的基础。第二,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这是做好总务工作的关键。第三,在工作中能做到以人为本,以德养身,服务教学,办事稳妥,处世严谨,严于律已,勤政廉政,廉洁自律。这是做好总务工作的保证。第四,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总务管理者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更要有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不仅要有管理能力,更要有协调能力。这是做好总务工作的重点。第五点,信奉诚实、正派的做人宗旨,能够与人团结共事,而且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优势固然重要,但仅有优势也难以在工作中做出成绩。要使总务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因此,总务管理者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总务管理者要搞好后勤管理规划,挖掘人力资源潜能,创建和谐后勤
总务处是学校的后勤部门,它的工作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总务管理者1)要积极主动地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好校长的助手,本着为学校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宗旨。经常联系全体教职员工、收集各种信息。有计划提前组织好办公、教学、维修、卫生用品等各种物品和设备的采购、保管和供给的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出谋划策,当好“咨询员”。2)要立足本职,当好“服务员”。为学校后勤服务是总务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领导交办的事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但是为领导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全校师生服务。因此,总务管理者要认真管好学校财务,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按照规定收好各种费用,合理使用各种经费,确保学校的各项开支合法合理;检查财务增收节支情况;做好学校基本建设、校舍的维修和校产清理、登记工作;做好学校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密切联系全校师生,积极倾听大家的呼声,了解和关心大家的疾苦,力争为大家当好“管家”,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3)要搞好关系,当好“协调员”。总务处是学校的后勤部门,需要处理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总务管理者一定要团结同志、顾全大局,与其它职能部门一道协调好各种关系,以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4)要加强管理,当好“管理员”。总务处工作面宽事杂,只有加强管理才能保证工作宽而不推,杂而有序。总务管理者每学期初要按上级有关规定及学校工作实际拟定部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完善后勤管理、政治、业务学习等各项制度,并落实到各部门的工作过程中,循章办事,制度管人。协调各部门工作, 期末做好后勤工作总结。加强管理,为总务处人员定岗定责,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具体,充分调动每个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总务处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的战斗集体。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管理的理念、内容、方法都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地创新。后勤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无论在深度上、广度上都有许多课题可做。我们将一如既往探索后勤管理的新方法,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坚持服务育人的基本原则,为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学校德育工作理念 篇二
一、注重德育研究, 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根据“不求人人升学, 但求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努力探求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问题, 在抓好常规德育工作的同时, 勇于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破冰之旅, 培养学生“对家庭负责, 学会孝敬;对学习负责, 学会求知;对集体负责, 学会关心;对社会负责, 学会报答;对自己负责, 学会成才”。以适应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需要。
对家庭负责, 学会孝敬。学校坚持以德立校, 把“对家庭负责, 学会孝敬”作为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 赋予“孝敬”的时代内涵, 拓宽“孝”的本质意义。要求学生每周回家做三件家务活;每一周主动的跟父母进行一次谈心;每学期都有一个进步, 给父母一个惊喜;每年岁末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
对学习负责, 学会求知。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 不断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有关知识加强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明白:在校努力学习, 这是每一个学生的天职;学习没有窍门, 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根据自身的目标、基础, 有选择性的、有计划性的读书学习, 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把知识运用于实践, 反复学习, 不断提高, 这是学会求知的必经之路。
对集体负责, 学会关心。良好的班风是每位学生对班集体负责的体现。为让学生学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 使其能够在集体中与所有成员和睦相处, 召开“榜样在我身边”、“决不服输”“团结就是力量”、“小处见大事”、“同学需要理解, 班级需要爱护”主题会, 开展“一帮一”、送温暖、班团干部竞选活动。学校制定相关奖惩政策进行激励, 班主任具体实施, 让“对集体负责”走进学生的心灵, 形成良好的班风。时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感悟他人给我的温暖, 学会对他人的关爱。
对社会负责, 学会感恩。为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 努力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每天的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于潜意识中萌动向典型人物学习的思想。只要努力奋进, 感恩的希望就不会遥远。学校积极整合周边教育资源, 让学生深入到机关单位、广大农村开展如慰问敬老院老人、科普农技宣传、普法宣讲活动, 进行体会“踏入”社会的辛劳与回报社会的快乐。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立志服务于社会的思想与能力。
对自己负责, 学会成才。对自己负责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让学生知道, 只有对自己负责, 成才就会有希望;只有刻苦勤奋、事事尽责, 克难奋进、不断进取, 才能化希望为现实, 才能化希望为现实, 收获成功的喜悦。比如, 让每位学生必须人人写成长日记, 记录自己的青春足迹, 成长经历, 成才过程;班主任及语文老师必须周检。德育处、校团委按月褒奖各个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校的学生在三年的学校生活中, 人人都有一次得到表彰的机会, 使人人成才的理念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美丽的倩影, 以至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推出特色项目, 丰富特色教育理论
学校在常规德育教育的基础上, 深挖教育内涵, 创新教育形式, 培植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特色项目。以德育、科研带动其他项目的建设, 以特色的思想建设学校项目。形成特色项目群是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开设课外活动特色兴趣班级, 比如, 体育、民族舞蹈、文学艺术、书法、绘画等, 根据学校特色发展计划, 自订计划及课程目标、整合资源优势、自编校本教材, 按时认真训练、辅导, 随时总结经验。独特的教学方式, 亲切的教学内容, 特别的吸引学生, 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围绕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重点在德育立校、开设课外活动特色兴趣班、科研兴校几个方面, 按照工作思路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在实践探索中引领特色项目走向成熟。
三、创建特色学校, 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中, 我们挥洒汗滴, 乐于奉献, 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学校特色建设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各种活动中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如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指导的能力、学会合作互助的能力、学会欣赏包容的能力等等。这都是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渴求的, 比如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 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学校特色建设提升了学校常规管理水平。特色创建的过程是一个教育思维不断升华的过程, 伴随着特色教育的不断推进, 教师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提升。表现在管理层面上, 学校行政人员日益清晰了对于学校发展的思路, 合理规划了学校发展的愿景, 表现在一线教师身上, 广大教师除了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活动, 师德师风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热爱本职工作。有了自己对于教育的一份思考, 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 创新自己的育人手段, 提高育人水平。因此, 学校特色创建推动了学校发展。
走特色办学之路, 要不断地明确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不断地统一思想, 克服困难,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自主发展, 各显神通, 不断提升学校的竞争力、生存力。要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作为特色建设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要系统规划、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创建过程, 把特色内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产生特色效应, 真正实现特色创建创出特色。
摘要:本文从德育研究, 推广德育研究成果, 树立学校特色教育理念, 培养师生的良好素质,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3.强化学校管理创新工作理念 篇三
注重行规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我校认真落实《长清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抓好“六点”工作:抓起点——与一年级准备期教育相结合;抓重点——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抓亮点——与德育特色活动相结合;抓热点——与时事德育活动相结合;抓焦点——与示范评选相结合;抓难点——与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相结合。
我校坚持强化自主管理,实现行为规范教育内化。少先队组织、阵地、制度、活动建设蓬勃开展;学生们通过“值日流动岗”、“红领巾广播站”、“特色中队”、“快乐中队”等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细节决定成败
我校坚持强化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学校业务领导深入到各年级、各学科组教学第一线,进行全方位调查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加强质量监控,一是加强各学科的阶段性质量监测,二是加强各学科的期中期末质量考查;强化听课制度,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推门听课和预约听课;教学常规重落实,在检查过程中,做到“五不漏”,即:不漏查每一名领导干部、不漏查每一个班级、不漏查每一名教师、不漏查每一门学科、不漏掉每一名学生。教导处根据检查情况,及时总结共性问题,并反馈给全体任课教师,根据学校分工,由年级领导干部跟踪指导。
我校坚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明确要求教师做到:“三个突出”、“四个并重”、“五种思想”、“六个体现”。三个突出是:突出“精讲多思”;突出“学生活动”;突出“学法指导”。四个并重是: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会学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并重。五种思想是: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学习和个体发展上存在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相信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成功。六个体现是:引导、激励、参与、表现、创造、成功。
打造书香校园,提升内涵发展——此处书香应满园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发展,教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文化支撑。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我校研究制订了三年发展规划,把读书工程列入提升教师素质的重点工作,鼓励教师博览群书、进修学习。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校举办了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成立了“乐天讲堂”,倡导教师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时间解读《论语》,并进一步涉猎古今中外名著。让读书从兴趣发展为习惯。“此处书香应满园”,今后学校还将从环境氛围、硬件支撑、评价管理等方面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打造乐天小学的崭新品牌。
创新工作理念,提升学校品质——教孩子一天,想孩子一生
我校坚持创新德育方式,激励行为养成。学校少先大队成立了“花开朵朵”工作室,寓意让花儿一样的孩子们绽开灿烂笑容,得到赏识和鼓励。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学校涌现出“齐鲁小名士” 1人、“济南小名士”1人、“济南市十佳美德少年”1人。
我校充分利用大学城资源,开展“暑期关爱行动”和“爱在乐天——教育志愿者在行动”活动,与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济南市心理学会合作,为我校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在生存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潮平岸阔帆正劲,乘势开拓谱新篇。乐天小学正高歌前进,争取早日建设成为富于魅力和活力的现代化一流学校。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乐天小学)
4.学校的教育理念 篇四
小学教育面对的是处在人生最重要时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少年儿童。教育本来就应该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学生和教师都是生命发展的主体,成长的主体。
从生命的意义出发,我们的小学教育理应尊重学生的生命,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同时,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局小的教育将紧紧围绕“勤勇朴诚”的校训,在新的时期赋予新的时代精神,着力培养学生勤勇朴诚的品质,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将其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能够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
教师也是作为生命的个体存在的,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的生命也在成长。在培养学生“勤勇朴诚”的品质的同时,教师首先养成“勤勇朴诚”的品质,在感染与熏陶学生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品质,能够真切地享受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从而焕发教师的生命活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因此,我们局小的教育要走向“生本”,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适合他的教育;走向“师本”,以教师为本,为教师创设适合他的环境;走向“校本”,以学校为本,从学校丰厚的文化传统中提升学校的品牌概念,形成学校特色。
(二)学校发展目标
1.战略定位——融国际品质与传统文化为一体,体现前沿意识、具有内涵优势的现代化的新型学校。
学校应具有开放性、民主性等品质,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立足于局小百年历史文化传统,切实考虑本社区文化优势,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与需要,实现国际品质与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的整合。学校应具有发展的前沿意识,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为支撑,广泛吸纳优质教育资源,研究教育规律,培育学校人文氛围,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既能安身立命,又能够真切地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学生既能享受童年乐趣,又能奠定持续发展基础的现代化学校。
2.总体办学目标
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塑造高素质学生群体,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创国内知名的省级模范学校。
3.具体工作目标
(1)办学规模
①学校本部保持现有36个班级规模,每班生数控制在45人左右,全校学生数控制在1800人左右,教师数量控制在100人左右。
②积极筹办一所民办分校,六年制小学,十轨。
(2)学生素质标准及相关指标
①学生素质标准
·有亮丽的精神世界底色——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感受到生活里充满了阳光,懂得感激,学会竭力回报,由此形成成长的动力。
·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和自身充满好奇,遇事总爱思考为什么,并且能够积极地探索,多渠道地尝试,不断地形成认知冲突,不断地试图解决问题。
·有明确的自我发展意识——学生积极主动,懂得自我发展的重要性,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反省自己,且不断培养自己的发展能力,主动地成长。
·有积极的个性发展追求——学生认真对待自身的学业,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夯实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有坚实的持续发展潜力——学生不仅满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注重过程与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更新教育理念 创建特色学校 篇五
为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高品位,打造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于七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参加了北师大在北京举办的暑期骨干教师的培训班学习。此次培训是以提升骨干教师的办学理念及管理水平为目的,使各地各学校的骨干教师对更新教育观念,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更深层的认识,并能肩负着学校未来的发展的重托。
培训期间,我们听取了国家级教育专家、知名校长不同专题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系统地讲解了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管理、校长素质与学校的品牌建设、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习的管理、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素质结构与队伍建设等课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同时,我们还考察了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市第二小学等学校。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我们收获大、感触深、启迪多,在思想认识、理论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合北师大“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的实施我有如下的认识。
一、创办特色学校,校长要有独特的办学理念
特色学校要具有独特性,是指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的基础上,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这是特色学校的主要特征。要创办成特色学校,首先学校要有独特的办学思想。而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关键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有特色,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校长要有正确的 1
教育思想,利用学校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特色。可以说没有特色的校长,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因此,校长要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办学主张,找到办学的优势和突破口,从而扬长避短,创造出学校的特色。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正因为成为全国有名的特色学校,这与该校卓立校长创新的办学思想是分不开的,历经44年校长生涯的卓立在《校长素质与学校品牌建设》的专题报告中,通过100余幅图片展示了史家小学从1939年发展至今的辉煌历程,反映了史家小学“一切为了明天、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学思想、“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和孩子的未来托付给你的学校”的办学目标、“三全、三爱、三服务”的办学宗旨,特别是“和谐教育”的办学特色和现代化的育人设施、育人环境,以及我们实地参观考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令人回味深思。
二、创办特色学校,校长需要学会高位思考
北京史家小学卓立校长在《校长素质与学校的品牌建设》的报告中指出:“成功需要学会高位思考。”这一点对我们启发较深,每一位校长都想把自己所在的学校办出特色,这就需要学会高位思考,即思考问题形如一个塔,在塔底考虑问题和在塔顶考虑问题不一样,在塔底考虑问题往往是起点低、目标局限,学校不会有大的发展。在塔顶考虑问题,起点高、目标远大,学校才会有特色。常言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一个没有世界眼光的人就不可攀登事业发展的高峰;一个没有历史眼光的人,就没有勇气告别昨天,也就不会有机会同明天握手;一个人的视野有多么开阔,他的想象力空间就有多大;一个人的目标有多么高,他的潜能就发挥得多么充分。在当今社会主义事业飞速发展,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教育就要不断的深化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校长就要有历史发展的眼光,2
敢于告别昨天,学会高位思考,才能办出特色的学校。
三、创办特色学校,校长需要科学的管理
作为一名校长,管理至关重要,但管理要讲究科学,讲究艺术,一名优秀的校长对学校的管理要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学校工作能不能紧跟当前的教育形势,创出优异的成绩,与校长的带领、科学的管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科学的管理能促人上进,出现可喜的成绩。史家小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第一,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与卓立校长的科学管理息息相关。卓立校长的科学管理的全过程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他制度的制订是集结于民主智慧的结晶,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制度以内人人自由。卓立校长具有很强的创新超前的能力、科学和奉献精神;卓立校长还具有很高的领导艺术和人格的力量,体现了卓立校长自身的特色。
四、创办特色学校,要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在专家、知名校长的报告中,指出学校特色建设要有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因为学校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要形成学校特色,光靠校长的办学理念是达不到的,还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爱与责任的高度集中,一个“爱”字诠释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心灵的教育,只有爱才是最高尚的教育方式。“教书育人”是引导学生全面、科学发展的责任;“为人师表”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责任;“终身学习”则是实现上述责任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的品牌竞争力有“三样东西”买不来、偷不去、拆不开、带不走,这就是学校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个优良向上的校风,一套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则是这三个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校长要正确认识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为教师学习和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特色往 3
往指导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是他们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这是创办特色学校的真正财富。
五、更新教育观念,推行素质教育
我有幸来到首府参加学习培训,聆听专家和名校长精彩报告,使我深受鼓舞,更新了教育理念,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指引学校健康发展的导师。校长要把握教育的动态,做到宁静致远,要用冷静的头脑分析学校目前的状况,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尽最大努力把计划落实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
教育是培养人格的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因此,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的劳动者。我们要树立新时期的大教育观,明确教育的任务和教育发展的方向,对学生进行良好人格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发挥能力的空间,实施差异化教学,是泥土就让他烧成砖瓦,是旷石就让他百炼成钢,是金子就让他闪闪发光!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教育的责任是那样的任重而道远,教育改革的步伐是那样的坚实而有力。尤其是在创办特色学校上使我深深体会到:没有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没有大胆实践的决心,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是很难取得成效的。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将学习到的知识、本领用于实践,学有所用,用有所成,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行政的效益,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形成和发展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均衡、协调、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6.学校德育工作理念 篇六
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系统的支系统, 它由体育教师管理、体育体制管理、体育后勤服务管理、体育教学管理等子系统组成。教育的实施者以及教育的对象都是“人”, 因此, 这些就要求学校体育管理要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资源, 并把参与体育教育工作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 即在学校体育工作实现人本主义管理。人本, 就是一切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 充分关注人的潜能、个性的张扬和主体人格的发展。人本主义, 又称人文主义, 即以人为本位出发, 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和尺度。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的核心就是为了学生免受伤害, 从而更好地发展, 因此, 应将人本主义理念贯穿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
1. 人本主义指导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 教育民主化、回归生活教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等等都呼唤以人为本的管理。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 更多强调学生的发展, 越来越重视“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 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人”的安全, 因此,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要树立牢固的“人本主义”观念。
2. 人本主义指导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体育教育主体的要求
学校体育教育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 在以往的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中, 更多体现的是政策的执行情况和要求, 而忽视了师生教育安全工作中的情感需求, 使师生处于教育安全工作中的被动地位。
(1) 摒弃过去陈旧的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管理观念
现在在很多的学校依然实行着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的现象, 管理权高度集中于校级行政机构, 现行的一些管理措施与体育教学的实际相脱节, 把安全工作强硬摊派到每个体育教师的头上, 使体育教师得不到精神上的慰籍与尊重, 只是被动的服从, 不可能发挥出创造性, 同时, 造成体育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较差, 缺乏应有的主人翁意识, 从而使“以教师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难以深入到实际的体育教育安全工作中去。
(2) 各级各类领导应给予体育教师人文关怀
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烦琐的活动, 要使这项活动顺利进行, 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在如今是以完成人的发展来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 教师在这些约束中, 得到一定的尊重和关爱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长期以来,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体育教育在一些领导的心中可有可无, 体育教师一直被列入教师行列的最低层, 很多体育教师在担任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之余, 还担任了学校的很多杂务工作, 有的领导甚至表示, 只要不出安全事故, 随便体育老师怎么安排体育课。体育教师同样是一个有思想, 有感情的个体, 他们期望得到人们的尊重, 而且应该得到尊重, 他们的工作应该得到认可。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 只要领导给予满足, 体育教师也会发挥出他的最大潜能, 因为成功的欲望每个人都有, 谁都不会去追求失败。每个体育教师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是主观能动的个体。体育教师能否创造性地开展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 和领导的人文主义关怀是分不开的。
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需要体育教师具体的去开展, 因此, 正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及人文性显得十分重要。
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体育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 他们还扮演着体育教育安全工作管理者的角色。体育教师的角色决定了体育教师在学校里既是安全工作管理的客体, 又是管理的主体。对学校行政领导来讲, 体育教师处于管理客体地位;对于学生来讲, 体育教师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
长期以来, 在以权利与服从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学校体育管理模式, 管理者往往把自己推向教师对立面, 忽视了教师的管理职能。教师直接面对着的是求知欲、求实性、审美观和模仿性都较强的学生,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更应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艺术性和示范性。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是每个学生都能遵守课堂纪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帮助学生形成“律己”的习惯, 还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人文性的管理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他们的能力, 完善他们的个性, 形成文明行为。
(3) 领导和教师应给予学生人文主义关怀
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因此, 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关怀, 也是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之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和发展。我们不能把学生视为没有思想和感受的白板, 也不能将他们视为和成人没有什么区别的小大人。事实上, 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 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 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期望得到每个老师的关怀和呵护。在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中, 体育教师不能将学生单纯的列为被管理的对象, 强硬的要求学生只能这样做, 不能那样做等等。体育教师应该树立人文主义理念,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只有成功地充当这一角色, 才能走进学生中间, 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及时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帮助和教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中来。使过去教师单方面的强调安全工作, 把“我是为你安全着想”等, 变为学生真正愿意接受安全管理和我要安全运动等等。只有树立人本主义理念, 尊重和关爱学生, 认真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并以十分真诚的态度与他们友好相处, 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 这一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 只有把握好这个关键, 整个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得到稳固的发展。
3. 构建人文主义的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的体制
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以, 很多学校在管理上实行了“承包制”, 实行谁出问题谁负责的举措, 而这些压力最终全部落在一线的做具体工作的体育教师身上, 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严重的挫伤。使得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 一旦有涉及学生安全的教学安排被取消或少安排, 使得学生身心不能得到全面的锻炼, 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学校的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中, 要对每一个涉及安全的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搞““一刀切”。体育老师作为有情感的个体, 主观上肯定也不希望教学中有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因此, 学校制定安全工作条例时, 应以人文主义理念作为指导。实行“柔性管理”, 将沟通与激励并举, 真正变安全管理工作为为学生安全服务工作。
4. 结束语
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要以“人”为本, 教师的教育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领导的管理要给予教师人文关怀, 这样的安全管理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目的。
摘要: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 大力加强对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本文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对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 以期对学校体育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 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要以“人”为本, 教师的教育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领导的管理要给予教师人文关怀, 这样的安全管理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校体育,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珣.要重视教育客体的人本关怀.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2卷第4期
[2]刘兴娅“.人本主义”视角下成人体育教学管理审思.中国成人教育, 2010年第14期
[3]江龙.学校体育应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文化教育, 2006年第6期
7.学校德育工作理念 篇七
关键词:学校德育;生态;平衡;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89-02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并使成为具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综合教育体系”。学校的德育核心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为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的德育管理应该体现“以生为本、德育优先”的原则,使德育更为丰富多彩,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注重整体系统互动,和谐关系适应发展,达到共生共荣则是学习德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现实内涵。
一、生态学理念概述
生态学源于“研究动物与其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一门科学(赫克尔·德国)。随着社会发展,强调生命个体之间彼此关联和良性互动发展,是基于个体生存发展中的关系适应、互动发展整体性的共同体系。该理念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完整性,即生态体系由生态个体有机融合而构成。(2)规则性,即按照一定规定要求有效组合发展。(3)丰富性,即个体具有多元发展倾向,发挥积极正面影响是保持良性发展的需要。
二、运用生态学习理念促进学校德育发展的现实意义
1.生态学习理念“开放性”、“生活化”的特点,有助于学校德育注重从学生现实生活中探寻培育策略,使德育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够主动融入学校教育环境。
2.生态学习理念的“和谐共生发展”特点,更利于教师从学生人格尊严和情感发展需要中,探寻属于个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使之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化,增强学生的自我内悟力。
3.生态学习理念的“多元互动”特点,能够扩大德育范围,使得班级、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多种元素参与到教育过程,形成教育合力。
4.生态学习理念的“丰富性和自由化”,对于改变传统德育管理模式都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三、生态学习理念运用于学校德育的策略
1.创设宽松活泼环境,引领学生自我内化。传统的说教模式,更多的是体现了师者的尊严和权威。相比之下,学生本应有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则成为教育者的“附属”。这样的刻板式教育模式,一方面难以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天性,遏制了其自由发展;另一方面也致使学校的德育教育陷入被动的境地,容易引起生态恶化。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可按照生态理念中的开放性和生活化的要求,多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创设轻松环境,让学生能够和谐发展,激活自身的活力因子。首先,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主权,让学生能够真正享受自由的快乐。其次,优化环境资源,充分发挥教室、图书馆、广播、升旗仪式等引导促进功能,增强学生感悟体验。再次,多包容学生的过错,鼓励学生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推动他们自我主动成长。外在环境的和谐稳定,能够让学生更好适应生态发展规则要求,尤其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和校风。营造和谐沟通和宽容理解氛围,更利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2.优化主动参与过程,促进关系和谐互动。德育的对象是具有鲜明个性和鲜活思想的学生,追求自由则是学生的秉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的展,为提高他们的生存发展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从生态学理念分析来看,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生态共体之间的和谐互动则是推动整个生态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打破传统的命令式规训,激活学生个体的激情情感,更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受到应有的信任和理解,更是构建民主、平等、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必然发展需要;教师应注重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典范,让学生能够自愿亲近,形成亲师信道的人文关系;多融入学生,换位思考,成为学生亲密的朋友。学校在德育管理过程中,不妨多利用少先队、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多发挥晨会、校会、联欢会的互动交流载体作用,帮助学生搭建表达自己的平台,使其成为学生的代言人。
3.注重多元互补融合,增强整体发展实效。学校教育是基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国家发展的一定生态系统上的基础性链条,多元融合性则是其鲜明特征。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把学生固定在校园内,约束在课堂和书本中,让学生一味地接受既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其本身是缺乏道德意义。这也是现代教育不认可的模式。从生态整体多元化构成来分析,多调动学校、家庭、社区等社会力量,融合各种德育资源,形成协调统一模式,更利于促进崇德尚进的精神内化生成。这样的资源优化组合,不仅能够形成道德教育的社会网络和整体合力,使得学校德育的外延更为丰富,还能够体现德育的“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需要”内涵。这样的多元参与,不断促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满足学校德育教育的整体发展需要。
正如前所述,生态视角下的学校德育发展观是基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全面发展宗旨和目标基础上的有益尝试和探索。由此可得出如下结论:(1)突出生态平衡发展需要,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协调,促进自我教育内化是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前提。(2)构建多元化教育模式,使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有机地融合,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健康发展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3)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是学校德育教育生态发展的必然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本同.谈中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J].教学与管理,2007,(13).
[3]韩洁.小学学校道德教育现存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
8.我的理念 我的学校 篇八
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校长 郑科建
(2011年10月21日)
道德课堂推行至今,学校慢慢在转型,课堂教学在悄悄的发生着质的变化。这场变革能否取得成功,某种意义上说,校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素质的高低、办学理念是否与时俱进、追求目标是否体现以人为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是否能够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在道德课堂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我逐步萌生了这样一种教育观念:即“课堂大于天”。它源自于我国著名戏剧大师常香玉所倡导的“戏大于天”这一朴实戏风。我所提出的“课堂大于天”的内涵,就是要营造一种人人关注课堂、人人重视课堂、人人研究课堂、共同提高质量的浓厚氛围,为创设出高效益、高生态、高质量的课堂打下扎实基础,最大限度的把学校建设成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这里所说的“大于天”就是指课堂的重要性,因为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道德课堂的主战场、是提高质量的主渠道。前教育部领导曾说: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如何提高质量?我认为关键在课堂,课堂即生命,是教师、学生延续生命的地方、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所以没
有高质量的课堂,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发展也就是无本之木、无鱼之水。所以,我提出要“以人为本,课大于天,质量兴校;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的办学理念。
思想是先导,落实是关键。在进一步明确了我的办学理念后,如何扎扎实实去做、如何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实好道德课堂建设就是头等大事。为克服过程当中敷衍了事、蜻蜓点水的弊端,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以己促行,建高品质队伍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堂大于天”的办学理念,我以身作则、亲身示范,不管工作多忙、多累,每周都要做到“三走进”:走进教室观课,走进教师办公室参加教研,走近学生调查、研究,尤其是推行道德课堂建设以来,我每学期听课都在80节以上,每次听完课,我还要坐下来和老师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和讨论,认真总结课堂上的得与失;每次参加教研活动,都是认真听、认真记,和老师们一起反思,一起规划课堂教学目标;每次深入学生调查后,都要认真总结,并利用行政会、教工大会,向全体教师通报、反馈。说实话,别看我观课、研讨时劲头十足,可是一到办公室,浑身像散了骨头架似的确确实实感觉很累,因为年龄不饶人,但又一想,人,总是要有点精神追求,做一任校长,就应该让学校的品位有新的提升,学校的发展还任重道远,教
师的观念急需转变,所以,我依旧认认真真抓教师的专业提升、依旧扎扎实实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以管促质,营造浓厚研究氛围
学校领导干部代表着学校形象,他们的工作作风、思想倾向、工作重心,都会对教师带去很大的影响和引导。为了实施好“课堂大于天”的思路,我要求全体领导干部带头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实行领导包教研组、包毕业年级备课组、包毕业年级班级制度,努力做到四个一和三要,即包毕业年级班级要坚持“四个一”:每周听一次所包班级的课,找一名学生谈心,找班主任沟通一次,解决所包班级的一个难题;包毕业年级备课组要坚持“三要”:即要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要坚持听所包备课组老师的课每周至少一次,要积极扑捉教学信息,及时和备课组联系与沟通。要求就要有落实,每周一行政会上每位干部都要作回报。以此来营造人人关心课堂、人人研究课堂、大力营造构建高效课堂的浓厚氛围。
三、以研促效,办人民满意学校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课堂,课堂变革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转变的关键在思想。为了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及时更新,为了加快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从2006年开始,我们利用暑期时间举办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工作研讨会”,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种形式。从2005年开始,我就以“建立校本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开展一年一
度的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也是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种形式。这样就从原来关起门来自己研究,到后来周边两三所学校共同研讨,再到去年全省各地市十多所学校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携手发展,不管从形式到方法、从内容到过程、还是从观课到评价、从观摩到研讨,还是从实际到效果、从成效到发展,都在逐年更新、逐渐明晰、逐步提高。通过这两个大的活动,形成了我校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1、预习布臵、任务分至学习小组——
2、小组分工、个人自学——
3、小组交流、展示任务分工(以上三个环节可在课前完成,也可在课堂完成)——
4、课堂展示——
5、点评反馈、辩论争鸣——6强化训练、延伸迁移——7检测达标。
另外,在创建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上还取得了如下成果:
语文“三步骤”课型模式:预习课、互动课、巩固课; 语文讲读课课堂教学模式
新目标英语读写整合有效教学模式 九年级历史高效复习课模式
中学自然地理调节教学模式(自学释疑型模式、共同探究型模式、合作互动型模式)
四、以行促变,强化道德课堂建设
道德课堂建设为构建高品质、高质量、高效益、高生态 的课堂指明了方向,更是社会进步、家庭和谐、学生发展的必然诉求。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好这一目标,我校主要从导学案的实施、小组建设两方面进行的实践和探索,首先,我们分两批组织全体教师到山东杜郎口中学观摩、学习,参观后,教师们思想上震撼、情绪上兴奋、行动上萌动,都认为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才是老师学生想要的课堂,也正是这一步,为道德课堂建设奠定了强大的观念保证。其次,为有章可循,我们又邀请了八名杜郎口的专家、名师到校示范、指导、全程帮助、大胆尝试,反馈、矫正,老师们获益匪浅。最后,为了强化落实,我们分学科、分阶段实施导学案,全校实施小组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同样经历了矛盾、反复、彷徨、坚定等几个阶段,期间,为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我们曾多次开大会、开教研组长会、开备课组长会,为了少走弯路,我们曾不止一次分析、研讨,不止一次辩论、甚至是争吵。理越变越明,路越走越宽,时至今日,我们导学案的编制更加规范、导学案的使用更加具体,小组建设已从形式走向内容、已从模糊走向清晰,道德课堂建设已从概念深入到探索、已从精神触及到本质,但我们深知,任何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转型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任何变化都会出现反复、纠结,例如导学案的使用如何与课堂有机的结合、小组建设如何走向质变,正是我们期待解决、困扰前行的主要问题。
9.立足岗位,努力践行学校办学理念 篇九
个人简介:朱艳艳,女,1982年2月27日出生,2005年6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到浙江省海宁市新仓初级中学工作至今。过去的三年一直从事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现为中学二级教师,撰写的论文《以文载道,以德育人》曾在2007年海宁市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对一所学校来说,办学理念是人们对办学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是对办学规律的本质思考,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独树一帜的精神信念和价值理想以及发展定位,是一项长期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
新的世纪,新的发展。就在2005年,我校在构建普职统筹教育平台的基础上,确立了新的办学理念,即: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扎根于现实的学校教育,着力于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未来的合格的职业劳动者。
这一新的办学理念,是以我校多年办学实践的历史积累为基础,以新仓乃至海宁经济与社会发展特有的服装文化资源为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保障,同时也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因此十分具有可行性。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坚持以江泽民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的重要指示为指导,坚持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理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新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为载体,不断优化学校,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未来职业劳动者这一指导思想。
三年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未来的合格的职业劳动者”发展已经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发展的基本行动指南,成为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立足扎根于教师岗位,努力践行学校办学理念,我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坚定信念,提高政治素质。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思想和行动的方向、前进的动力。没有理想,就会迷失方向,动摇信念。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才,因此,教育必须超越时代的发展,具有前瞻性。而且教师的信念,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对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教师,首先必须讲政治,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要坚持不断的学习政治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真正做到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要立足岗位,乐于奉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教育工作,本就是一项很清苦的工作。我们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选择忘我,选择无私,选择清贫,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我们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坚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遵纪守法、安心乐教,以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培养未来合格的劳动者为目的,用文明的语言、文雅的举止、务实的作风、耐心负责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来展现我们人民教师高尚的品格和人格特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每一位家长 1
负责,对全社会负责。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具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教学岗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以科学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人民教师的风采。
三、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一面旗帜。教育在发展,学生在提高,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对学生,更重要的是对教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要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先进的理念来提升自己的工作;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尤其是在当前,要加强教育科研与现代教育理论方法的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积极主动地与先进学校、先进教师联系交流,取长补短。
结合学校“培养合格的劳动者”的办学理念,我们还应该用培养“未来合格的职业人”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和其他服务工作,并以“职业人”的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调整、充实、完善、优化自己的职业素养、知识结构与从业能力,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科学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整合语文学科教学资源,加强与以未来的职业劳动为导向的教育的联系,积极开发语文这一基础教育课程和职业引导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组织开展科学的教育活动。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要教育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文现状,树立起一定的职业与劳动思想,加速使学生向社会的职业人过渡,从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要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具有高深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教师给予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并不因为学生毕业而终止,而是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甚至会伴随他们的一生,乃至影响其下一代和社会的其他人。因此,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教师的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仅有好的师德是远远不够的,永远吸引学生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正人先正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效仿。朱镕基同志曾经说过:“为人比为学更重要”。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具有美好心灵,健全人格,教师就必须从己开始,一切以自己的人格为基础。好教师应该是学识渊博,教学精湛,永远要向海绵一样吸取社会的人文的科学的新鲜知识为自己充电,改变老化的知识结构。虽说“师不必贤于弟子”,但为师者只少要让学生从心里欣赏佩服甚至崇敬。教师的知识渊博、文理相通,多才多艺,是为学生树立了一座无言的丰碑。一位哲人说过,道德能弥补才能的不足,但才能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不足。这充分说明了“为师先修德”的重要性。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去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第一位,为了学生一切。
五、要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改革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加强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努力成为学生思想工作的高手,成为学生思想成长方面的导师。要把德育工作、教育学生“做人”放在首位。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要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树立“面向全体”的观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全面看待学生,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注意发展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不同的长处。同时还要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10.校长办学理念与学校发展 篇十
一、校长要有现代办学理念
要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应当是每一个校长要思考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校长的办学理念关系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成败,关系着新课程改革目标能否真正实现,更关系到学校人才的培养。
一是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教育目的。即通过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确保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落实。
二是充分体现对生命的关注。即通过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最大限度地使全体学生得到良好发展,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是立足于实际,有自己办学特色的具体目标。一个富有理想又讲究实际的校长,要对办学条件、教育资源、社区文化、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对学校历史文化积淀进行分析反思,审时度势,把握现实,憧憬未来,力求办出自己的特色,有具体实在的个性。
二、校长办学理念,影响决定办学目标、教育行为
校长办学理念的提出不是给人“听”和“看”的一个口号,而应该是学校师生的共同追求的理想精神,是一种认同并付诸实践行动的文化信念。一方面,校长形成的办学理念,就需要是被教师所接受、所理解、所认同的理想精神。另一方面,校长要把办学理念作为指导学校工作的核心思想文化,贯彻到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并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准则。校长办学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办学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就会把自己融入到学校中去。具体地说,校长要善于把办学理念体现贯彻到学校发展规划、远景目标设计、校训中去,贯彻到学校学期工作要点、周工作计划中去,贯彻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的管理、考核评价的各具体活动中去,渗透到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而不被外力形势所左右,并为之奋斗,锲而不舍,不懈追求,坚实奉献。
如果校长办学理念体现了以德治校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就需要把这一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自觉的教育行为中,形成了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师生关系就会和谐,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就会消失,学校就会呈现人气旺盛的景象。学生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生活就会感到心理安全,并有自豪感,不断增强自信心。
三、校长办学理念,影响决定着学校师生的发展
校长的办学理念,包括校长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学校管理观等,它决定着校长办学活动的目标、过程和方法,决定着校长为师生发展、学校发展所从事的具体实践活动。前瞻性的办学思想,高远的培养目标,富有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情怀,让教师心中永远有追求,让学生充满着天天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自信心,是学生发展成长的摇篮,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教学理念新,教育思想先进,教育目标高远,能促使教师昂扬向上勤奋工作和努力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本领,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品位,实现理想的人生价值,从而引领指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并脚踏实地勤奋学习。校长的办学理念正确,树立了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观,树立了富有教育性能促进人的发展的管理观,引导教师树立了全面育人的教育观,树立了教学生学会主动求知的教学观,树立了学生主体都能发展的正确学生观,树立了教书育人的现代教师观,并努力带领全体教师共同实践,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11.学校德育工作理念 篇十一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推进, 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进程中, 我校迎来了发展契机, 于今年乔迁进新校。在新校建设过程中, 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学校的文化建设, 思考构筑学校品牌的基石。
●确立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 明确办学方向
一所学校凝聚力的形成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这种共同的价值观是从校长到教职工的一个共同理念, 即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 它是一所学校共同思想认识与共同价值观的引领, 具有导向性。
1.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文化教育底蕴的积淀, 具有继承性, 必须总结学校发展历史, 筛选学校发展经验, 反思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办学理念不会因校长的更替而随意改变, 反而会因时间越长久而越根深蒂固。因此办学理念的确定要考虑时限性, 尽可能地使它与时代同步, 具有前瞻性。
3.办学理念的形成还应进行学校发展环境分析。我校地处金阊新城, 金阊新城的定位是“综合物流园”, 将着力打造专业市场集群和货物运输交易中心, 成为全国各地商人的经商天堂。可以预想到金阊新城的未来将是个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
4.办学理念的形成还应考虑生源因素。金阊新城的发展定位决定了我校学生生源的构成必定是复杂多样的, 在这样的大家庭里, 具有不同背景的学生之间的碰撞在所难免, 因此必须把他们“融和”在一起, 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
5.办学理念的形成还应考虑学校的建筑风格。我校是一所全新的学校, 建筑风格与苏州古城风格截然不同, 体现了新城的“现代风格”。
综合以上因素, 我们确定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和合文化, 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孩子的生命更加灿烂。
“和合”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 也是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和生命智能。“和合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既重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让孩子的生命更加灿烂”蕴涵了为学生提供最优质服务, 使学生获得终身眷恋的幸福童年和少年的回忆。
●确定符合办学理念的三风一训, 实现办学理想
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具体体现在校训、校风、学风、校规、校歌、育人取向、培养目标、育人途径等方面。
1.校训的确定
校训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精髓, 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面貌, 左右着学校教育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 作为一名校长, 我一直在问自己: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认为:从教师工作的任务来看, 无非是两方面:教书和育人。教书是育人的途径, 而育人是教书的目的, 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用通俗的话来讲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基于此, 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建设主题, 基于老师、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 我校确定了校训——学为乐, 和为贵。
学为乐——以学为乐。把学习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 学会学习, 乐于学习, 能抓住一切时间, 一切机会学习, 终身乐于学习, 让学校真正成为学习的乐园。
和为贵——以和为贵。“和为贵”一词首见于《论语·学而》, 乃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重要特征, 是宽容主义精神的表现, 是理论理性的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最高的道德境界和最高目标。
2.三风的确定
三风的确定, 始终围绕着办学理念, 围绕着校训。
校风:和生、和处、和爱
和生、和处、和爱来源于和合学“五大文化原理”, 这是和合文化的具体体现, 是整个学校文化的体现, 表达了办学的目标、向往、追求, 集中体现了“和”。
和生——这是“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精神的体现。人和自然、社会、他人、他文明的生命, 都有存在的权利。只有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村”中, 才能使各自的生命延续得到保障, 因此要建构共生意识。而学校就好比“地球村”, 每位师生员工都有存在的权利。
和处——这是“和而不同”的精神的体现。在共处中, 由于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文化素质、宗教信仰的差异, 亦会发生冲突和竞争, 人类应以温和、善良、宽容、同情、恭敬的态度互相共处。
和爱——这是“泛爱众”精神的体现。和合学“五大文化原理”的基础和核心是共爱, 即和爱意识。对于自然、社会、文明, 也像爱自己一样地去爱。人类要懂得爱、学会爱, 这是人类生命存在的第一要义。
教风:立德、立功、立言
中华文化中有三不朽, 即“立德、立功、立言”。教育是一种良心的事业, 更是积善积德的事业。所以说, 教育就是我们躬身践行“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的良好契机。
立德——树立自己的德行。立德于教育, 正其心, 诚其意, 修其身, 学而不厌, 不断完美老师品德学识修养。
立功——建立自己的事业。立功于教育, 规范、改进、探索、创新教育教学实践, 言传身教, 做教学能师, 挖掘学生无限潜能, 爆发无限的创造力, 驾驭科技发展之潮流, 开创美好未来。
立言——建立自己的学术。立言于教育, 探索真知, 在实践之后对教育教学再次表达和反思, 发表观点言论, 写文章, 积累经验, 总结成果, 丰富实践。
“立德、立行、立言”循环往复, 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的成长过程, 让教育成为事业。
学风:乐学、乐思、乐行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快乐成长”、“快乐学习”、“愉快教育”成为这个时代的特色。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多给他们提供想和做的机会,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营造民主和和谐氛围, 让孩子乐学、乐思、乐行, 乐此不疲, 哪怕苦, 也是苦中有乐, 乐在其中, 心灵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使之成为终生发展的动力, 让学习成为习惯。
●建设学校环境文化, 外显学校特色
学校搬迁, 给环境文化的整体重构带来了契机, 围绕“和合文化”这一核心主题, 我们在外显文化上做好文章, 以期给师生扑面而来的“和合”文化的感觉。
1.标识系统, 给人以视觉冲击
学校标志取材于“和合”两字的共同部分。整体标志像两个手拉手做游戏的小朋友, 体现了学校氛围的和合融洽。同时该标志也像两本打开的课本, 体现了学校读书育人的特点。辅助标志四个圆圈相互相连, 相互依存, 代表了学校相互包容、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和博大情怀。两个标志遍布于校园的每个角落, 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冲击。
2.环境建设, 主题鲜明突出
走进校门, 展现在眼前的是雕塑“和合之路”及校训“学为乐, 和为贵”, 让师生时刻牢记学习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以和为贵”的为人处事原则。穿过门厅, 以校训为主题的大型浮雕展现了校园、自然的美好, 使人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来到运动场, 以“和”、“合”为核心的楼名、路名跃入眼帘, 时刻提醒师生该怎么做。运动场边的足球雕塑及足球运动员雕塑在展示足球运动魅力的同时, 突显了学校的一大特色, 使人立刻想起足球俱乐部“健康活泼、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创新求精”的足球精神。景观和走廊文化展现的则是“和合文化”、“和谐社会”的四个领域: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他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集中体现了校训中“和为贵”的思想。
当然, 学校毕竟是学习场所, 环境建设中除体现“和合”思想外, 我们更多地考虑是时时处处为学生创设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感受“学为乐”, 抬头驻足间, 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休闲的座椅让学生能随处坐下学习、交流、倾诉。漫步校园, 宁静安逸, 每一个人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净化和陶冶心灵的精神圣地。
12.办学理念和学校一训三风 篇十二
办学追求: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办学理念:努力帮助每个孩子拥有快乐今天和美好明天。校训:诚信做人 认真做事 校风:诚信 团结 关爱 求真 教风:精心育人 创新不倦 治学严谨
学风:主动参与 大胆质疑 注重合作 勇于实践
释义:一是尊重生命,享受过程,关注孩子的生存状态,努力使孩子在学校生活的每一天都是轻松的、快乐的、愉悦的。二是保护兴趣:培养能力,关心孩子全面成长,为孩子的终生发展、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13.学校运动会会徽设计理念 篇十三
2010年周田中心小学运动会会徽设计理念介绍
本届运动会会徽,其作者是五(1)班的王利芳老师。整体作品是一个动感极强的人物图案。从作品的颜色来看,以红色为主。红色为中国的国色,同时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红红火火的体现,寓意周田中心小学今后的教育事业会更加红红火火。本作品很大一部分图案来自于“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取材于奥运火炬图案。“祥云”所代表的是祥瑞与希望,祥瑞缭绕出来的圆形也正是凝聚力的一种体现,寓意深刻。图案中的“人”富有动感,是周田二字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Z”和”t”组合而成的。就像一个充满活力和青春魅力正运动着的青年。他大步跨进,展示着飞扬的青春,充分体现了人与运动、人与自然之间互动和谐的美。象征着周田中心小学的体育健儿,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引领下,共同奏响周田中心小学运动会的华美乐章。
14.学校管理应凸显三个理念 篇十四
中小学校长是促进教育发展和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而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 中小学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凸显以下三个理念。
一、用激励式评价促进师生健康发展
学校传统的评价方式, 在于甄别优劣, 分出不同等级, 这无形中扼杀了师生的潜能, 挫伤了师生发展的积极性。自新课程推行以来, 我校更多关注的是评价的激励作用, 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 为师生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帮助, 让激励式评价成为师生前进的动力。
在学校开展的各种评价中, 应尽量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师评、家长评与学生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使评价在帮助师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同时, 保护好师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培养师生的兴趣, 挖掘师生的潜能, 实现师生的健康发展, 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校长可实行走动式管理, 对师生的评价可以采用行动评价, 即在走动式管理中予以评价。无论什么事, 无论什么时候, 校长都要说在前面, 做在前面, 深入到学生中去, 到教师中去, 从而了解准确的信息, 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创建激励性的用人机制。坚持听课是一种很好的走动式管理方式。原江苏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就是一位践行走动式管理的校长, 他坚持听课, 不仅听, 而且评, 用激励性评价来促进师生的良性发展, 探索出了一种“评价促成发展”的校园管理模式。
二、通过开展活动为师生搭建发展平台
为实现这一目的, 一要设计好活动。学校开展的任何一项活动都要成为师生发展的平台, 在学期初制定活动计划时, 校长要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仔细推敲、精心设计、力臻完善;二要操作好活动。活动的开展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和场所进行的, 而操作好活动则是实现在活动中发展人、成就人的关键。校长要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 来培养师生的综合能力;三要总结好活动。每次活动都是学校管理理念和办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校长要不失时机地对师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活动经验进行总结, 对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进行评价, 从而彰显师生个性, 发挥师生特长。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学年第一学期冬季, 都会组织部分七年级学生到山区学校体验生活。在一天的时间里, 学生们会与山区学校结对同学同吃、同住、同学习, 在活动的体验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每学年第二学期春季, 学校则会选拔部分八年级学生组织他们开展走进大学校园活动。通过参观大学校园、与大学生对话等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了大学校园文化, 激发了他们的远大志向。这些活动的开展, 不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阅读, 增加师生的人生厚度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校长, 要深刻地认识到,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实质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书永远是成长的阶梯。阅读能够促成师生发展, 阅读能够提升师生素质。尤其是中小学校长, 更要通过各种制度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来引导、规范师生的阅读行为, 通过开展长期、有效的阅读活动, 以达到师生知识积累和视野开阔的目的。
一个人的阅读素养决定着他的思维深度和整合能力, 也决定着其人生的厚度和高度。好学生、好教师、好校长是读出来的。
【学校德育工作理念】推荐阅读:
学校德育计划12-12
学校德育创新项目07-12
学校德育管理组织08-19
学校德育例会制度10-13
学校德育管理常规11-13
学校德育活动方案11-21
学校德育教师工作体会08-13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工作10-02
德育示范学校工作汇报12-05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下期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