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处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汇报

2024-11-04

办事处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汇报(精选3篇)

1.办事处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汇报 篇一

立足民生

锐意进取

实现和谐社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及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迎检汇报

中共沈河区委员会 沈河区人民政府

2009年5月

2005年以来,沈河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民政部《关于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区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始终站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把社区建设作为促进沈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强力实施,全面推进,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社区建设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现将我区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工作情况作以汇报:

一、城区基本情况

沈河区是沈阳市政治、经济和商贸中心,面积19.65平方公里,人口63.4万,目前全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67个社区,社区平均管辖3700户。全区现有专职社区工作者1131名,社区用房总面积40870平方米,平均面积610平方米。沈河区是社区建设“沈阳模式”的开拓者,2002年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此后,我区继续加大 1

工作力度,抓实社区建设等各项工作。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丰硕成果,并先后获得了中国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基层党建联系点、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等17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山东堡、阳光社区相继成为全国社区建设先进典型。到2008年底,沈河区争创省级文明和谐示范社区10个,市级和谐社区先进单位13个,市级和谐社区标兵单位1个,成为辽宁省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

二、和谐社区建设主要做法与发展成果

2005年以来,沈河区把建设沈阳首善之区纳入全区“三大目标”之一,并将和谐社区建设作为打造首善之区的工作载体和具体体现,全面巩固和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立足“东北领先、全国一流”的定位,按照社区建设“硬件出形象,软件树品牌”的目标,围绕“六好”的实施准则,以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为主线,以居民广泛参与的民主自治为方向,以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改造为突破,本着服务效率最高、居民受益最大的原则,扎实开展了新一轮社区建设实践,开辟出了一条具有沈河特色的和谐社区建设与发展之路,以全力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全面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为核心内容的和谐社区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致力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 沈河区按照“深耕沈河”发展战略,以中央商务区目标引领全局,以和谐社会建设覆盖全局,实施“依托两金,发展商务”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品牌立区、功能强区、开放活区、科教兴区、和谐建区,着力创建活力沈河、文化沈河、生态沈河、平安沈河、和谐沈河,强力打造东北金融中心与沈阳首善之区,积极推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累计投入2.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建设,使沈河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区居民。2008年沈河区GDP完成371亿元,人均GDP为58517元。完成人均GDP耗能下降指标为4.41%。第三产业增长率为23.5%,大于GDP增长率3.1%。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860元。城区居民贫困率为2.34%。居民人均住房面积高于全省同类城市平均水平。全区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居全省同类城区前列。

(二)坚持科学发展,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全心全意为全区人民谋福祉,是沈河区四大班子的工作宗旨。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经常深入社区视察调研,亲临一线指导工作。区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一次区政府关于社区建设的工作汇报。区政协年年视察社区建设工作。2002年,沈河区就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任副主任,各相关委、3

办、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指导社区建设工作。2008年,将原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改组升级为和谐社区建设委员会,统筹和谐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专题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各街道、社区成立相应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区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社区建设组织领导网络。2009年1月19日,沈河区召开了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的沈河区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动员大会,对争创与迎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调动全区上下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充分显示出沈河区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的决心和气势。

同时,沈河区委、区政府结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区委书记张晨率6名常委赴武汉百步亭等先进社区考察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学习社区自治和管理经验。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展了“深入街道社区办实事,服务基层促和谐”实践活动,建立常委包块、主管领导包线、机关党组织包点的工作机制。即:区委常委指导街道做好全面工作,每位领导同志到联系点开展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主管领导指导责任部门狠抓落实,本着“条件具备、立即解决,创造条件、抓紧解决和建章立制,长效解决”的原则,重点解决影响和制约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问题,全面提升和谐社区建设水平;机关选定67个党支部与67个社区结对子,出点子,出服务,促进和谐社区全面发展进步。此举使社区建设的目标定位更加准确,部门责任更加明晰,共建关系更 4

加顺畅。

(三)凝聚共建合力,部门职责落实到位

一是社区管理全面加强。2005年,沈河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和谐社区建设方案,制定了沈阳市第一个和谐社区建设标准,明确目标,明确时限,明确责任,全面加强和谐社区建设与管理。同时建立社区工作目标责任机制、社区齐抓共管联动机制、社区监督检查约束机制和社区评优选佳激励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沈河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社区民主自治网络建设的意见》等29个相关制度。通过2008年社区换届,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大专以上学历达100%,硕士、本科学历占相当比例。同时组织全体社区主任到新加坡等国考察社区工作,到上海、南京等地学习社区建设经验。2008年8月,沈河区组织召开了老旧小区改造暨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全区和谐社区建设推进情况,沈河区社区建设迈入了提升层次、提升品位、全面推进的新阶段。社区工作真正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推进了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进程,社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二是民主自治水平有效提升。几年来,沈河区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一精髓,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坚持民生听民意、民事由民主、民利依民维、民困靠民帮的方向,指导社区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 5

民委员会为主导,各种协会社团为骨干,楼院长为支撑的社区民主自治管理网络。通过社区事务听证会、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居民评议会和社区民情恳谈会四个民主议事载体,聚民心,纳民意,培养居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迄今为止,全区举办社区事务听证会1000余场,参加居民代表15000余人次,解决民生实事2200余件,关注社区、关心社区、关爱社区已经成为全区居民的共识。同时,在各社区组建了“社区博爱互助中心”,把爱心超市、低保互助会、博爱基金会、社区旧物银行、亲情联合会等社区互助组织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引导社区居民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弱势群体帮扶和其他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在社区形成了良好的互帮互助风尚,营造了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

三是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完善。2005年以来,沈河区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健全配套设施,完善社区功能。以街道市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和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社区公共用房建设,使社区用房面积由原来的平均120平方米,达到了平均610平方米,社区“三室二站一场”功能配套,平均每个社区建有3套以上健身路径。全区社区实现了办公格局、社区标识、外部粉饰、服务功能、办事程序的“五个统一”,社区整体形象全面提升,在全市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目前,我区建有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街道市民服务大厅10个,社区服务网点达1万余个,直接从事社区服务 6

人员近3万人。按照“让市民少跑一趟路、少跨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的要求,在社区实行“一门式”办公,将涉及政府职能的各项便民服务工作,集中受理,一门办结,形成了以区市民服务中心为龙头,街道市民服务大厅为支撑,社区“一门式”服务为基础,覆盖居民生活服务、党务服务、政务服务、特色服务的多元化服务网络,同时采取代办服务、上门服务、开辟求助热线等方式对特殊群体实行个性化服务。全区建有10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9个责任医师团队,面向居民广泛开展健康咨询、疾病防治、家庭病床等综合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与上级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关系,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400种常见病、慢性病药品零差价,较好的缓解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建立博爱互助会、爱心大院、社区银行等多种载体,引导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自助互助服务。挖掘各社区服务资源,统一制作、发放社区便民服务手册,吸引商家积极参与,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单位、集体、个人从事社区服务产业,如“社区大管家”等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实体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在规范服务队伍和工作程序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提高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素质,确保志愿者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上述种种举措,使沈河区社区服务全面升级,成功打造5分钟便民服务圈,社区居民基本可以做到“小事不出社区”。

四是社区环境显著改善。2008年,沈河区把百姓最为关切的老旧小区环境整治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投入7850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了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改造工程,以居民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直接的22个问题作为小区改造项目,完成了15个优秀小区、38个达标小区改造任务,还对47个小区道路、边石、方砖进行了整修,社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按照民生工程听民意的原则,下发了《沈河区居民参与社区(小区)环境改造监督及管理办法》,从每个小区改造方案规划论证,到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及后期管理,全面发动居民参与,先后召开了20余次“小区改造居民听证会”,同时引导各小区成立了不少于20位居民参加的“小区改造义务监督队”,对施工质量、工程进度等方面提出344条有效建议。使小区改造的过程成为居民灵魂再造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居民爱我家园、自治自管、共建社区的积极性。改造完工后,红巾小区被确定为“沈阳市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我区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改造工程进行了相关报道,外省市先后有30多批800多人次来参观学习。在改造的同时,沈河区积极探索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出台了《普通住宅区物业管理实施方案》,尝试建立起“政府扶持、市场运作、街道负责、社区主导、居民参与、部门配合”的普通住宅区物业管理体系,巩固了老旧小区环境改造成果,保障了居民的优质生活。2009年,区委、区政府还将投入1亿元资金,完成12个优秀小区和其它小区全部达 8

标的改造任务,全面提升沈河居民居住环境。

五是社区平安建设稳步推进。加大社区警务治安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平安社区争创工作。切实做到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抓管理,联防抓合力,完善以社区民警为主导,以社区巡防队伍、物业保安队伍为依托,以维安义工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在全区67个社区共配备206名社区民警,实现一区两警或一区多警,规范了民警接待、监控室值班、巡逻力量整合等10项警务室工作制度,形成“群众身边的派出所”。将全区1634名社防队员整合分配,因地制宜进行24小时全方位巡逻,自行设计、装备了140辆警务巡逻自行车,在东北地区率先实行警务自行车巡逻。全区80%的社区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感。

六是社区文化活力不断增强。沈河区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健全区、街、社区三级联系网络,实现自娱自乐活动队伍统一协调管理。经过整合,沈河区现有秧歌、戏曲、合唱、长跑等门类的文体骨干队伍342个,骨干人数达16200多人。广泛开展以社区文化艺术节及“文化四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以社区文体活动室和文体广场为依托、以业余文艺队伍为骨干的特色文化活动,提高社区开展文体活动的能力,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加强多功能社区文体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社区文体器材的配备,各级公益文体活动场所全 9

部实现对外开放,社区活动室利用率和满意率达到95%以上,公共文体事业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和谐社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和谐社区建设创新做法

(一)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创新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

沈河区始终把建立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作为社区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围绕自治下工夫,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以疏为主,疏堵结合。重点整合民间社团、中介组织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各类专项委员会,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资助,有效承接一部分政务性工作和公共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建立社区准入制度,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对部门工作进社区进行严格过滤,明确社区组织自治权、协管权、监督权和拒绝权四项民主自治权力,减轻社区负担。加强社区民主监督,积极引导居民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利益诉求,建立社区“下评上”的评议机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社区居民评议社区和社区评议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活动,评议结果纳入区委目标考核体系。我区还在每个社区建立“三为联民直通车”和“政协委员信箱”,每天将居民的投诉意见向区信访局报送,由区信访局负责督办居民意见和建议的落实。迄今共受理居民投诉654件,办结满意率达到100%。切实保障了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知情 10

权、决策权、监督权,受到居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社区居民对相关政府部门、街道、社区和社区工作者开展的社区公共服务满意率连续4年保持在85%以上。

(二)开展社区“评星晋级”活动,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总体思路,制定下发《开展社区“评星晋级”活动实施方案》,开展社区“评星晋级”活动。通过创建“凝聚星、服务星、平安星、生态星、活力星”社区,对原有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进行系统深化、整合、创新,以评“星”的形式强化部门责任,调动社区积极性,抓实社区建设的核心工作,以社区获“星”的数量反映社区建设的综合水平。一方面,理顺了各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关系,形成共建和谐社区的合力;另一方面,既保持了社区建设评价标准的连续性,又超越了固有的评价模式,激励社区不断进取“争星升级”,为社区工作提供了上升的空间。

(三)设立沈河区“和谐社区日”,创新居民共建和谐、共享和谐的活动载体

确定每年5月25日为沈河区“和谐社区日”,谐音取意“吾爱吾家”。2009年“和谐社区日”主题为“爱我家园,融入社区”,陆续开展“心手相牵”邻里大认亲、“扮靓家园”全民大清扫、“帮您就业”社区系列招聘洽谈会、“我爱我家”社区设施大认养、“爱在社区”慈善大行动、“共建平安” 11

维安行动、“健康是福”市民健康大讲堂、“欢乐沈河”百场文艺演出进社区、“佳片有约”百场电影进社区、“感动沈河”社区10大人物评选等10大系列主题活动,以居民心手相牵、共建和谐家园为主线,以服务居民、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打造全体沈河人共有的盛大节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沈河区坚持“以人和,兴沈河”发展理念,采取一系列积极举措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初步建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社区,激发基层社会活力,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形成了全区居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当然,我们深知,我区和谐社区建设距离“东北领先,全国一流”的既定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此次创建活动为契机,继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大力开展具有沈河特色的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确保实现首善之区的目标!

2.办事处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汇报 篇二

情 况 汇 报

(2010年12月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莅临我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汇报我县争创全省先进平安县工作的开展情况,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我地处滇中腹地,素有“匠人之乡”和“左脚舞之乡”的美誉。全县辖3乡4镇89个村(社区)778个自然村1206个村组,总人口20.4万人,幅员面积1464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汉、彝、苗等20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0.6%。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作出了比拼争先、赶超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力争到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全州中等水平,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民生极大改善,社会更加和谐。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7亿元,同比增长11.2%;地方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1亿元,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3016元,增长9.1%。同时,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把争创全省先进平安县目标列入重要议事日

程,坚持强保障、建机制、化矛盾、打基础并举,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有效推进全县平安建设工作深入开展。2008年被州委、州政府命名为“平安县”,2009年被州委、州政府授予“先进平安县”,全县保持了平安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充分认识到平安建设工作是省、州党委、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此,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召开各种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平安建设人人有责的意识,切实加强平安建设组织保障。

(一)列为书记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从根本上使我县平安建设工作责任有效落实、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一是逐年修订完善《关于全面开展“平安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对平安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平安建设工作列为“书记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把“平安我”建设工作作为全县政法、综治和维稳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作为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保持稳定的基础工程来谋划,纳入工作总体布局,全面落实领导责任。二是根据班-2-

子变动及分管工作实际,调整充实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县委政法委书记、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和县政协副主席等主要领导为副组长,36家县级部委办局为成员的“平安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也按照要求,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三是为真正落实平安建设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了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级各部委办局负责人是本乡(镇)、本单位平安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本乡(镇)、本单位平安建设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其他领导是本乡(镇)、本单位平安建设工作的共同责任人,形成了平安建设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协同负责的组织保障体系,为平安建设工作“一把手工程”和“书记工程”责任落实奠定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专题研究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为全面安排部署工作,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县委常委会议7次专题研究、县政府常务会议6次进行专题研究,并3次召开全县性的平安建设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县综治维稳委3次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县委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3次召开全县性的信访维稳工作会

议,11次召集信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专题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具体问题。今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平安建设工作在全州要靠前进位的思路,把争取全省“先进平安县”目标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在今年3月31日召开的县委工作会议上,把平安建设工作责任纳入到县委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落实,由县委书记直接与七乡(镇)党委书记签订责任书,高位推动平安建设工作责任的落实。通过高规格、大规模的会议,提高了全县各乡(镇)、县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对平安建设工作的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责任,为全年平安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强化基础投入,加大保障力度。重视对平安建设工作经费的投入,把落实平安建设工作经费保障措施纳入了常态化、规范化议事日程。努力克服财政困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不断加大平安建设工作经费投入力度。今年,我县政法部门继续按高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标准足额预算公用经费,并按照省委74次、州委71次常委会对综治维稳及平安建设经费保障标准的要求,全县综治维稳工作经费按照人均2元进行保障,政法委机关人头保障经费按17200元进行安排,专门预算了平安建设专项工作经费6万元。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均按省州要求全额保-4-

障,并按照工作所需预算安排治保调解、禁毒、普法等专项工作经费共计200.78万元,今年还通过多方努力,积极向省州争取了270万元专门补助到几家部门。同时我县每年都安排平安建设专项经费到各乡镇及村委会,专门用于配备电脑、办公桌椅及日常工作经费。

(四)注重奖优罚劣,健全考核奖惩机制。注重把督查考核、及时跟踪问效作为促进各级综治责任部门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履行职责的重要措施来抓。今年6月下旬,在7乡(镇)自检自查的基础上,县综治委抽派人员参与到县委工作督查组,重点对上半年平安建设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10月18日—25日,县综治委又从综治成员单位抽调55人,组成了11个考评验收组,对7乡(镇)平安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验收,对5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政绩考核。同时,为进一步加大对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履行工作责任的跟踪问效力度,今年初,我们对全县平安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排名站队,并在今年3月31日召开的县委工作会议上,拿出了8万多元对工作绩效靠前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其中工作做得好的共和镇、凤屯镇给予了各1万元的重奖,今年11月初,我们又对平安建设达标或不达标的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

在电视台进行了公示,引入了社会公众监督落实责任的机制,进一步加大了对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履行平安建设工作“书记工程”、“一把手”工程责任的跟踪问效力度。

二、进一步拓展创建领域,全面巩固平安建设成果 今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巩固平安建设成果,争取“全省先进平安县”目标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推进,进一步强化创建各项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平安创建工作机制,推动了全县平安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一)围绕“十进、十创”,拓展创建领域。按照“五级联创、四级评审、两级命名、动态管理”的模式,不断拓展平安创建领域。根据省、州关于平安建设“十进、十创”的工作要求,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进了平安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小区、进景区、进寺院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提升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社区(村委会)创建成果,并按照“四防”、“七无”要求开展“先进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在全县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平安创建工作格局。

(二)结合行业特点,深化行业创建。按照“谁主-6-

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结合全县行业系统特点,在各大超市以规范商品价格、提高商品质量、加强安全防范为主开展平安市场创建;在全县15所医院围绕医疗服务质量、药品价格管理、门诊问诊规范、医患纠纷预防处置等四个方面的重点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在全县25所学校,围绕学校及周边矛盾纠纷及治安隐患、学校附近路段乱设摊点、占道经营、网吧违规经营等问题开展平安学校创建。尤其是在平安学校创建工作中,结合5月3日全国综治维稳工作会议精神,一是从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专门成立了8个工作组,对校安工程、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网吧、娱乐场所、危化品、学校及周边餐饮场所食品安全、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等深入各学校开展整治工作。二是在城区直属学校、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配备了专职保安或门卫,共配备了55名专职保卫人员。三是县财政专门补助20万元、各学校自筹49.85万元在县直属学校及幼儿园、各乡镇中学、中心小学的校门口、教学楼、食堂、宿舍、实验室、图书馆等部位安设了25套视频监控系统,共120个探头。四是重视解决校点撤并后的学生安全出行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因校点搬迁后,学生出行路途长及乘座不安全车辆的问题,-7-

由县政法委牵头协调交通运政、公安交管、公交客运等部门指派合法营运车辆定时、定点接送学生,彻底消除了学生出行不安全隐患,为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铺筑了一条平安之路。

(三)确保安全畅通,创建“平安铁路”。我县管段铁路为10.854公里。今年以来,在开展平安铁路创建中,我们的主攻方向是防路伤,并重点在明确监管责任上下功夫。一方面是重点明确了涉路乡党委政府对铁路护路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另一方面是明确村委会、专职护路联防队员具体巡防责任。同时对路地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协作责任作了进一步明确。今年共召开了4次联席会议,并2次到羊旧河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安排部署专门工作。并针对护路队员补贴低、工作中存在的巡防责任不到位的问题,我们直接把护路队员补贴由过去的400元提高到600元,并明确具体守护的路段和时段。通过提高护路队员补贴,明确巡防及重点时段守护责任,有效防范了路伤事故的发生。

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平安乡(镇)”考核验收任务,经县平安建设领导小组考核验收,全县达标的农村平安家庭44801户,达标率为97.9%;达标平安村-8-

(居)民小组1180个,达标率为99.6%;达标村(居)委会88个,达标率为98.9 %;达标的单位平安家庭4021户,达标率为100%;达标平安股室781个,达标率为100%;达标平安单位145个,达标率为100%;达标平安乡(镇)7个,达标率为100%,实现了家庭、村(居)民小组(单位)、村(居)委会、乡(镇)的达标率分别在97%以上的目标。县委、县政府已命名七乡(镇)为“平安乡(镇)”。

三、以平安建设为主线,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全县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切实增强“建设平安我、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以落实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措施为抓手,精心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有效解决了一大批民生诉求,夯实了平安和谐的根基。

(一)坚持调解先行原则,全力化解不稳定因素。针对维稳工作的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定期分析研究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把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作为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机制。一是县乡两级重视加强人民调解,充分发挥了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全县乡、村基层人民调解

组织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2534件,调处成功2493件,调处率和成功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8%,人民调解“以件计补”今年调解了832件,每件纠纷调解补助以每件100元进行奖补,这些成功调解的纠纷共挽回损失407.82万元,尤其是今年9月21日发生的2名矿井工人触电身亡赔偿纠纷,最后以人民调解的方式成功达成了高达72.6万元的赔偿协议。二是强化信访和司法调解、警民联调工作,充分发挥了“第二道防线”作用。一方面l 至10月今年的信访形势呈现出稳中有降的势头,全县1435件来信来访总量与去年同比下降11%,与前年同比下降了16%,并已解决1426件,办结率99%;另一方面,注重树立调解也是执法的理念,用警民联调的方法调解了80件矛盾纠纷。三是强化司法调解,多调少判。建立民商案件减诉息访综合调处机制,充分发挥“第三道防线”作用。今年法院的工作进一步改善了诉讼服务,建立了诉讼风险评估及减诉息访综合调处机制,使每一位法官充分认识到法院工作的成效应体现在化解了多少矛盾,而不是审结了多少案件。通过开展大量的庭前、庭中、庭后调解,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到55%以上。四是完善政法委、综治委、矛调中心、联席会议统筹预警和处置,充分-10-

发挥“第四道防线”作用。全县全年共摸排出主要社会矛盾纠纷16件,并全部由联席会议交办到各位县处级领导进行包案,目前已化解14件;共发出5份维护社会稳定预警通知,列入了5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任务,目前已全部完成了风险评估工作。通过从源头上评估及预警,及时有效预防了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二)坚持排查调处制度,化解突出矛盾纠纷。以妥善处置群体上访、涉法上访为重点,以解决矛盾问题为核心,实行包案处理制度,健全完善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体系及信访工作机制。坚持县上每月排查1次,乡(镇)每半月排查1次,村(社区)每周排查1次,做到有访必接、有信必复。并按照一个矛盾纠纷,一个调处班子,一个调处方案、一具调处责任人、一个调处时限的“五个一”要求积极稳妥化解矛盾纠纷。自去年6月至今年10月,针对元双公路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山林权属、物权损害等利益纠纷,我们集中开展了专项化解,共排查元双公路矛盾纠纷112件,目前已成功化解101件。尤其针对六标段发生的“1〃04”聚众斗殴事件,我们集中开展了综合整治,在公安开展打击的同时,政法委直接发函到内蒙古公司总部要求追究项目部行政管理责任,撤

换项目经理,督促综治责任的落实。这些措施的采取,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建立综治维稳服务机制,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完善管理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平安建设为民服务平台。在全县建立为民服务机制的总体框架内,在乡(镇)建立由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林业站、土地站等单位为成员的乡(镇)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工作中心、在村(居)委会建立了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工作站,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社会治安问题、信访事项统一排查、化解和整治,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目前全县建立的7个乡(镇)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工作中心、89个村委会(社区)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工作站运转有序。二是为构建“大综治、大维稳”工作格局,真正实现第一时间获取情报信息,第一时间进入化解程序,第一时间落实稳控措施的工作格局,我们实行了综治维稳平安建设责任挂点联系制度,将8位政法委员、52个科所队长及24家综治成员单位领导挂点到全县7乡(镇)89个村(居)委会,并把他们的姓名职务、应负责任、联系电话、公开承诺、监督电话等以为民服务责任牌和名片的方式广泛告之到村-12-

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妇代小组长及部分群众,遇到有矛盾纠纷或突出治安问题,便于及时联系,及时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整治治安问题。三是为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搭建“有事找政府”的工作平台,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在与阳光政府96128专线交连互通的前提下,在信访局开通“5222100民情热线”,专门受理民情民意,解答民众咨询,引导公众依法、理性、快捷地处理民意诉求。这些措施为群众提供了一站式、一条龙和窗口式的服务,截至目前,共为群众提供服务2.72万余人(次),受理群众办理事项2.1万余件(次),办结率达98.4%。四是健全完善民情恳谈制度。以开展“民情恳谈”为载体,设立民情接待室、聘请民情恳谈员、划分民情责任区、推行民情走访制、记录民情日记、组建民事代办队、发放民情连心卡、召开民情分析会,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定期听取群众的反映和诉求,疏通了“党音下送,民情上报”的渠道。五是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机制。巩固和扩大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成果,制定出台了《我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管理办法(试行)》、《我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制度》和《我党政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工作制度》等5个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

访工作制度,把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作为一项经常性、制度性的常规工作,截至目前,县级领导共接待群众298件728人(次),当场解决问题141件,转办交办30余件。

(四)突出民族宗教及防范邪教工作,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一是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维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五年来,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引发的影响全局的重大矛盾纠纷。二是加强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始终做到“调不变,弦不松,手不软”,高度警惕和严密防范“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的捣乱破坏活动,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的作用及环卫站清扫工人工作便利,依法查处了3件邪教反宣品案件。三是切实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按照“防插手、防激化、防渗透、防恐怖”为重点的工作要求,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引导和管理,加强隐蔽战线建设。同时县委常委会议2专题听取了全县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工作情况汇报,2次组织开展了国家安全警示教育培训。

(五)防患于未然,积极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县委、县政府对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麻痹。一是全县各乡(镇)、县级各部门都能-14-

充分认识到细小问题一旦引导不好、处理不当,都可能演变为群体性事件,都会造成形象上、政治上、经济上、干部上的巨大损失。二是在对待群体性事件上,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慎用警力,提前预警,及早化解,防患于未然。三是健全完善了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尤其对正确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作了明确要求,提出了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对要求合理而行为过激的群众,立足于教育疏导说服;对要求不合理行为又违法的,对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社会矛盾进行非法串联,煽动群众堵门、堵路、破坏生产、严重影响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果断地处置,快速有效控制局势、平息事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近年来我县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

四、推进管理创新,突出抓好治安防控

以今年4月15日在我县召开的全州三项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为契机,围绕我县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源头性、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深入研究社会管理工作,突出抓好治安防控措施的落实。

(一)坚持严打锋芒,严厉整治治安突出问题。坚持以专项打击整治为主导,以强化治安防控为重点,认

真开展校园及周边秩序专项整治,集中排查整治城乡结合部、中小旅馆等治安重点地区及场所。把预防作为“严打”斗争和专项整治行动的首要工作,将严打方针贯穿于侦查破案、批捕起诉、定罪量刑等环节,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两抢一盗”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多发性侵财犯罪。

(二)强化防控手段,着力推进“三防”措施。按照人防抓保安门卫、物防抓防盗措施、技防抓视频监控和红外线报警系统建设的工作思路,完善了防控网络,增加了监控平台,使治安防护工作做到了动静结合、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有效提升了防控能力。截止目前,全县共建立60套视频监控系统及4套视频抓拍系统,325个电子探头;投入资金15.2万元购置了3辆巡逻车,组建了专业巡逻队伍,在城区开展全天候24小时巡防;在48家商铺安装了接入手机的防盗报警系统;与1700多家商铺签订了治安防范责任书,治安防范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不断扩大视频监控覆盖面,全面落实技防措施,在11月10日召开的全县综治工作及政法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推进会议上,县委、县政府重点对今明两年的技防工作进行了安排。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实施。-16-

(三)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构筑“区域防控网”。今年2月24日,县综治维稳委牵头成立我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打击整治、社会管理、综合协调三个具体工作组。在组织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召开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会议,对全县范围内突出社会治安问题组织开展了彻底排查,并确定以全县辖区为整治范围,以共和、江坡、蟠猫、戊街4个元双公路建设沿线乡(镇)为重点区域组织开展整治工作。目前,排查的两大类8项问题已经排查整治完毕。

(四)突出以人为本,加强重点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措施,健全“以房管人”工作机制,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完善出租房屋在册登记924间、暂住三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在册登记1153人,对三个月以下流动人口以完善宾馆酒店一人一证身份证实名登记制度进行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对社会重点人员的服务与管理。重点对84名社区服刑人员、430名刑释解教人员开展了教育矫正和帮困扶助,到目前为止未发生重新违法犯罪。同时进一步落实精神病人管控措施。切实加强对全县辖区内300名精神病人的清查登

记,尤其对有暴力倾向、有肇事肇祸嫌疑的30名精神病人进行重点监控,今年8月,我们及时将陈某某、万某某两名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收治到州精神病院,在消除群众生产生活后顾之忧的同时也为这类弱势群体提供了人文关怀。

(五)以社会管理为措施,集中开展三项行动。为切实加强我县安全生产和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有效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防止发生各类重特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我县及早对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扫黄打非、安全生产三项重点工作作出了安排,并先后两次从16家单位抽调了42名人员,组成11个工作小组,以道路交通安全、矿山安全、房屋建筑、水利施工、市政工程建设安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学校周边治安秩序为重点,集中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工作组共开展联合执法检查28次,出动执法人员120人次。通过11个专项工作小组集中摸排和打击,全县社会秩序继续保持了井然有序的局面。

今年来,通过全面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工作,采取加大社会管理工作力度,认真落实社会面巡逻防控措施,开-18-

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以来,“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得到了大幅度减少。今年1月至10月,全县公安机关共立各类刑事案件269件,破获207件,破案率为76.9%,与上一年相比,全部刑事发案上升6.7%,其中,发现行命案2件,破获2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09名,摧毁犯罪团伙5个35人,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共受理各类治安案件447件,查处426件,查处率为95.3%。经统计部门问卷调查,公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了96.5%。

五、加强基层基础,构筑平安建设工作根基

(一)充实村(社区)治保调解队伍。根据省、州关于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今年村委会换届人事变动实际,重点充实加强了村(社区)治保调解员队伍建设,继续坚持在7000人以上的共和镇散花村委会设2名专职治保、调解员,在县城所在地的共和镇茅阳社区、兴和社区、平屯社区、金马社区、清波社区各设1名专职治保、调解员,在其余六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委会各设1名专职治保、调解员,在其他77个村委会各设1名兼职治保、调解员。目前,全县89个村(居)委会13名专职治保调解员、77名兼职治保调解

员人员齐备,工作就位,由县财政预算19.6万元的工作补助经费保障到位。

(二)配强县乡综治维稳干部队伍。在2008年理顺县委政法委机构编制,设置2个正科、4个副科级办公室,配齐配强综治办主任及维稳办主任,将人员编制补充到13人的基础上。今年又从政法各部门调剂增加了县综治办、维稳办编制4名,配强了政法委专职副书记和7乡镇专抓政法工作的副书记、设置了乡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补充了综治维稳专干,通过竞争上岗、择优任职的办法,调整充实了政法部门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激发了政法综治干部干事的积极性,为全县平安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积极营造“平安我”全民共创氛围

为使平安建设工作深入人心,有效动员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平安我”建设工作,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平安成果人人分享的生动局面,我县紧紧抓住“外宣树形象,内宣聚人心”的工作要求,始终把扩大宣传面,提高群众知晓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积极为平安建设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一是加大媒体及工作简报宣传力度。截至10月底,共编播《政法视点》21期、《平安寄语》-20-

76期、《平安建设简报》32期。二是做好“牌子”。在印发平安家庭“四防、七无”宣传单,利用“三月综治、爱路护路宣传月”活动之机,组织综治成员单位进行宣传的基础上,今年,县综治委认真总结提炼,在全县范围内统一制作了平安建设工作动态一览表、平安建设工作剪影、平安建设工作宣传牌,积极开展以平安建设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三是开展好“活动”。在总结往年开展“平安我”建设知识考试、演讲比赛、专题文艺演出的基础上,今年8月份,县综治委从政法各部门和相关单位抽调干部深入七乡(镇)开展了“综治维稳平安建设法制宣传下基层、进农村、进校园”活动,共发放各种法律法规知识读本3500本,宣传单27000份,进一步增强了农村群众及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有效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平安建设工作深入人心,全民共创意识进一步增强。

六、分析存在问题,理清下步工作方向

通过认真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的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在强化乡镇及县级部门领导干部落实综治维稳责任,抓好跟踪问效方面还有差距;在加大社会稳定风险评

估力度,从源头上预防不稳定因素发生的有效措施还不到位;在落实八个“一票否决”预防责任,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措施上还有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针对存在的问题,县委已在第76次常委会议上作了专题研究。目前,相关工作正在部署落实当中。

3.办事处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汇报 篇三

2006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城区合作医疗工作。在岳塘区城区合作医疗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以后,我街道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经过街道、社区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工作的上户率、群众知晓率达到100%,群众已参保人数共计2357人,按照剔除了空挂户、外出户、已参加医保户等的人口基数计算,全街参合率已达50%。现将我们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全区城区合作医疗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以后,我街道对城区合作医疗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委,行政联席会议研究布署此项工作,街道加强对城区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组织上。街道召开了全街道合作医疗工作动员大会,并健全了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机构,街道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首的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成立了以街道主任为首的合作管理委员会,成立了街道分管领导为站长的合作医疗管理站,各社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或领导小组,并明确专人负责。街道还召多次开党政联席会议、召开问题研讨会,集中解决社区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是体现在人员上。街道为合管站专门配备了工作场地、设备,专人负责。此外,街道还动员了街道、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和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三是体现在经费上,合作医疗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街道专门设立了分阶段专项奖励经费和工作经费,确保了工作的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全年共有2个社区获得了奖励经费1000元,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认真部署,落实责任

为保证城区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街道制定并强化了各项工作制度措施,并加强督查,确保它们落实到位。

一是联点责任制。联点责任制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街道班子成员联点一个社区,指导社区开展合作医疗工作,并负责为社区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特别是解决驻街单位集体参保的问题;二是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分片包户制。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分片包干,联系到每家每户。此外还充分发挥党员一联

一、计划生育协会、社区志愿者等现有工作网络,制定了详细的联点安排,形成了街道领导、干部与社区联点;社区干部分片包户;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和社区党员、积极分子积极配合的工作网络;

二是周工作日制。街道按照区合管办的计划,把整个合作医疗工作任务按周进行安排,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日程安排表,把工作安排按每周安排到社区。同时,社区把街道安排的工作按日分配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每周五街道组织合管委、合管站工作人员到每个社区进行考核、督查,并把结果向全街道进行通报,确保工作进度按计划进行。

三是三次上户工作制。为把合作医疗这件为民办好事工作做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户居民家中,街道要求对所有明确表示不参加合作医疗的对象,社区工作人员必须要三次上户做工作,面对面地宣讲政策,尽量劝说其参保,如其确实不愿参保,则要求对象每次都要在统一制定的表册上签字。

四是分段激励制。为确保工作按进度进行,凡在街道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目标任务的社区,街道除责任状规定的奖励外,另外拿出奖金进行进度分段奖励,以此确保工作进度,激发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责任追究制。为保证工作目标的最终达成,明确各社区的工作责任,街道采取了责任状的形式,街道与每个社区都签订了工作责任状,把工作的各项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分解到个人。并将合作医疗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考核,对第一次不能按进度完成工作任务的社区,除通报批评外,社区书记、主任要分别向街道书记、主任说明情况,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两次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社区,街道要对其进行问责。年底要按街道绩效考核办法追究社区及其主要负责人的相关责任。

三、广泛动员、积极宣传

上一篇:音乐巨人贝多芬 导学案设计(七年级下册)下一篇:新课标中如何培养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