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平庸程序员的自白

2024-10-02

一名平庸程序员的自白(精选3篇)

1.一名平庸程序员的自白 篇一

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孤独总在我左右,在我苍白的笑容背后,有多少落寞和哀愁面对日益发达的,极具诱惑力的夜生活,少有人能置之开外,但就有那么一群人,即使黑幕高垂还栖守在工作之位,把夜晚的繁荣和喧嚣视若无睹。是的,他们就是程序员,一群成天编写代码的程序员。难怪有人感叹程序员是被流行和时髦给遗忘的部落。太久沉溺于编程之中,程序员逐渐淡忘了对夜晚的占有欲望和冲动,是这样的吗?

3 0 %:3 0 %的程序员基本没有自己的夜晚

7 1 %:7 1 %的程序员在一年中有一半的夜晚不能自行安排

7 5 %:7 5 %的程序员即使没有夜晚还会坚守职业

最想做的事情:陪喜欢的人

最能做的事情:好好睡上一觉

回忆:我的夜晚(lanting@sohu.com)

从2 0 0 1 年大学毕业进入现在这家公司开始,我已经记不起来有多少的夜晚奉献给了程序。所以,这次看到有这样的调查, 我有心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与大家分享。我曾经有过女朋友, 可惜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分手。分手时她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 “ 你一周能够有3 个晚上能和我在一起的话,我们就不会走到现在这一步了。”

是的,我知道我是爱她的,但我也爱着我的工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能从中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难道为了她就先行放弃前途?我认为这不现实。所以,我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工作方式。时间不到2 1 点半我是不会踏出公司大门。

随着这么多个夜晚星星的升起浮现,我的开发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地提高。以至于我用C 开发的聊天室受到了网友的喜爱,以至于我开发的资源管理系统得到客户的赞扬,以至于我来公司一年后被提拔为最年轻的产品经理,以至于同事有困难时都乐于向我请教。所以,我的朋友已经养成习惯,那就是在找我的时候先打公司电话, 因为, 多数时候离我最近的通信工具不是手机,而是公司电话。呵呵,手机话费倒是由此节约了不少,这是意料之外的好处。

我的难忘(xiaojingbo@hotmail.com)

封闭开发已经1 8 天了,我和7 个倒霉蛋天天呆在公司租用的酒店套间里面,除了睡觉吃饭,剩下的时间全部用于开发,

此前老板有规定,这次封闭开发必须严格保密,任何人不能走出酒店半步。所以,单调的酒店大堂居然成了我们最向往的殿堂。偏偏在第1 9 天,也就是投入测试的前一天,一个谁都没有预料到的结构性问题出现了。最麻烦的是解决之道还一时不能有效。

看着我们失魂落魄的样子,经理突然说了一句:“你们今天晚上都回家休息吧”。这突如其来的自由让我们有点惊慌失措。我赶紧收拾好东西打车回了家。时间已经是7 点半了, 新闻联播刚好结束。

当身体全面接触到久违了的自己的床时,有一种彻底的满足和放松。被子和枕头散发的熟悉的味道很快把我引入梦乡。而酒店提供的被子上消毒水味道曾让我半夜辗转反侧。这是我有生以来最难忘的一次睡眠。

和星星的交流(wangmeng_fx@sina.com)

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受这样的折磨。在周一的例会上,产品经理宣布在最新的产品没有出来之前,任何人不能早于2 0 点之前离开公司,否则算早退。其实,我所在的测试小组早就完成了所有产品的测试。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还要留下来陪太子读书。时间已经是1 9 点过了,楼下出现了情侣们携手散步的情景,而我,现在只能和一帮光棍枯坐在电脑旁。有些伤感。我抬头望向远处的夜空, 有几点星星在闪烁。我隐约感觉自己在问:星星,你也可曾和我这般寂寞和无奈?星星眨眨眼说:寂寞嫦娥还可舒广袖,我们也就只能和你眨眨眼了!

是啊,今天我被那该死的产品经理困在了座位上,这段日子我被那迟迟不能通过验收的产品夺走了多少属于自己的夜晚;这些年,我为那该死的程序员职业失去了多少夜幕里的欢乐。哎,我是不能再做这一行,我不能满足于做一名普通的测试人员。传说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得去看看先。

有4 5 %的程序员不会因为更多的夜晚为程序占据而放弃程序员职业,他们愿意为了心仪的事业放弃舒适和享受,他们是值得钦佩的一个群体。同时,有比例高达7 1 %的程序员熬夜的天数超过了1 5 0 天,这个加班的天数是否太多了?最后,我们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参数于不同选择环境,大家做出了差异较大的不同选择。比如,在现实中,最大比例的程序员把属于自己的夜晚将用来好好睡上一觉,而在想象中,他们则渴望能够陪着心爱之人。这组数据的差异说明了什么呢?

本文选自《程序员》杂志07期

2.一名平庸程序员的自白 篇二

那里有渴望上学的目光, 那里有无限求知的欲望, 那里凝聚着求学的坚韧, 那里蕴藏着祖国的希望, 那里就是西部, 最需要我们关注和慷慨解囊的地方。

作为一名中国西部山村特岗教师, 支持我前进的力量很多, 先举一例, 2008年6月27日, 米粮镇月明村初级小学三年级学生郭垚写给我的信, 全文如下:

尊敬的老师:

您好!听到您下学期要调走的消息, 我很高兴, 因为您调到一个好的学校, 能使您的前途 (有) 更好的发展;但我又不高兴, 因为“我”, 不, 应该是“我们”, 我们三年级的同学和家长们, 还有下一界 (届) 的三年级都不希望您走。不管怎样; (, ) 我们都会笑着祝福您。 (, ) 就像 (您送我们的) 照片上的甜蜜笑容永远都印在我们的脑海 (中) 。马上要考试了 (, ) 我们不知道能不能送您一个满意的成绩。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 (, ) 您所做的已经超出一个教师所能做的。您的教育方法非常付 (符) 合儿童的天性 (, ) 在您的领 (教) 导下 (, ) 我们对学习感到轻松而快乐, 而不是沉重的学习压力。

老师 (, ) 千言万语 (, ) 我不知该怎么说, 只把它化作一句话——“谢谢”。谢谢您对我们无微不志 (至) 的关怀, 谢谢您对我们的教育, 谢谢您对我们这帮山里孩子所付出的。真的 (, ) 老师您的敬业, 是 (使) 我们感动不已。老师 (, ) 请让我再次说声——“谢谢”, 我不会忘记您的。

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三年级郭垚

2008年6月27日

郭垚说话像个小大人, 收到这样的信件, 既出乎意料, 又在情理之中。他是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才转入月明初小的, 当时我在那所学校任教的第二学期刚开始。自从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后, 这个孩子就和母亲、姐姐、继父一同生活。他刚转进班级时, 说话少, 和同学交流也不多, 经过近一周的观察和沟通, 我发现郭垚内心世界并不像外表这样, 而是很喜欢和人交往的。于是, 我积极采取行动——家访。我和郭垚来到他家, 只见院落宽敞, 里屋收拾得井井有条。郭垚让了座, 倒了水之后, 见我和他爸爸开始聊天, 就去另一间房子做作业。我和郭爸爸促膝长谈, 从孩子以前的家到现在的家, 从学习到平时的言行举止, 我了解到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在家的表现, 郭爸爸也知道了孩子在学校的详细情况。

这次之后, 我发现郭垚慢慢地活泼起来了, 也喜欢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 他更本真、更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了。因为基础不错, 经常帮助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同学, 大家都喜欢他, 加上我及时的鼓励表扬, 郭垚很快和同学们融为一体……

2007年9月1日, 我本科毕业后, 作为一名特岗教师, 来到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米粮镇月明村初级小学工作。坐公交车从县城出发, 经过七十五公里崎岖的山区公路颠簸来到镇上, 再在羊肠小道上步行一个半小时, 到达目的地。这里有两间教室、两名教师、二十九名学生, 吃水从一公里之外往回挑, 买菜来回要走四个小时山路, 没有网络, 没有报纸, 没有电视节目信号接收器, 没有手机信号……仿佛与世隔绝般。开始的三天我确实有些着急, 但我没有气馁, 也没有被恶劣的环境吓倒, 这得益于之前大学四年的历练和熏陶。这四年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做家教、给英语培训机构作宣传、发传单、捡矿泉水瓶子卖、推销润滑油……各种兼职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更重要的是磨炼了我的意志。山上这些艰难困苦只能让我变得更加坚强。

当初放弃毕业地——西安几家单位的优厚待遇, 回家乡回报桑梓, 选择特岗教师时, 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家乡的山水哺育了我,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由于地理原因, 我的家乡商洛发展相对落后, 人才外流比较严重, 我有责任, 更有义务为家乡尽一点绵薄之力。

二、提高教学能力, 争取外界支持

由于条件艰苦, 我必须抓紧一切机会,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于是, 有了那次难忘的经历——2008年4月11日晚11时, 信息闭塞的我得知第二天镇安县教育局、教研室及VS O (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 要组织培训, 特别想去, 但不知详情, 天又太晚, 于是怀着忐忑之心发短信息给镇安县教研室王志丹老师。王老师竟回复了信息, 并说我可以去听课, 真是太高兴了, 因为这听课机会太难得了, 每个乡镇只有两三个名额。4月12日凌晨3点40分, 闹钟响起, 起床、洗脸、刷牙仅用了三分钟, 准备好之后, 4点钟准时出发——外面漆黑一片, 伸手不见五指, 瓢泼大雨, 动物怪叫……那个情形现在回想起来还后怕。我左手撑伞, 右手打手电筒, 胸前背着包, 前进的路上, 才知道什么叫深一脚浅一脚。走到距镇子一半距离时, 要上一个坡, 路滑坡陡, 雨水哗哗往下流, 我分外小心可还是摔了一跤, 手电筒灭了, 手指擦破了, 手腕受伤了, 黑暗中摸到手电筒打开, 我擦了擦手继续前进。5点45分到镇上, 坐上了发往县城的第一趟班车, 在公交车内灯光中才发现膝盖以下全是泥浆。赶到培训现场时, 已经是上午9点。下课后同VSO志愿者Nicole老师交流时, 她不解地问, 如此好学、积极的我 (以前培训时常和她交流) 为何会迟到 (培训上午八点准时开始) , 王志丹老师见状连忙上前解释。Nicole老师听了之后, 才注意到我的裤子和鞋, 感动不已, 竖起了大拇指。由于此番经历, 我有幸参加了之后的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 教学水平逐步提升。

也是由于条件艰苦, 我主动和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联系, 希望能通过这些媒体向外界求助, 改善这里的教育条件。多次采访后, 外界对我们有了更多了解, 学校收到了许多爱心人士的捐赠。当时力劝我不要放弃西安工作机会的同学, 态度也因此发生了很大转变。

2007年和2008年母亲三次赴月明村初级小学看望我和学生们, 每次都给我带了很多东西, 专门在商洛市商州区给孩子们加工鸡蛋糕, 乘公共汽车六个多小时颠簸, 换三次车, 再经过三个小时的山路步行, 才抵达建在半山腰的月明村初级小学。可怜天下父母心。第一次母亲来看望我时, 我俩在曲折的山路上边走边聊, 走着走着, 她流泪了, 心疼我这毛头小伙子, 怎么受得了——从小在商洛市区长大, 小学、中学、大学一直是以学生的名义生存, 现在毕业了, 工作了, 放弃西安的优厚待遇, 跑到山里去受罪。我当然要安慰母亲, 说汪国真先生讲得好,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我回忆起幼年时母亲对我的教育: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人生在世, 先苦而后甜;要多付出, 少求回报;如果付出是为了得到回报, 那么人将变得多么渺小……经过我苦口婆心的劝导和在学校两天与学生们的接触, 母亲终于想通了。临走前一天晚上, 母子秉烛夜谈, 母亲拿出趁我上课时她写给我的字——尽最大努力教孩子们做人、求知, 要像慈父般对待可爱的学生们……

3.一名美国自由摄影记者的自白 篇三

但是,几乎所有报道摄影师都不认为自己在为钱工作,他们追求的是冒险。

我决定当一名报道摄影师是几年前的事,那是我上大学三年级前的夏天。我在纽约大学学习经济,同时寻找我毕业后的人生目标。作为一名学生,我还在投资银行和纽约的几家小型的免费社区报纸做兼职工作。虽然我在银行的工作能给我带来不错的薪水,但我内心仍渴望漫步在纽约街头,结识并拍摄这里的人们,而不是整天被困在一间办公室里对着微软Excel表格计算货币汇率。

那时我就已经非常明白,钱不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于是我决定投身到摄影的世界里去。我在大学校报工作了几年,实习摄影后,我现在已经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在纽约拥有许多报道类和广告类的客户了,我许多作品都曾在《华尔街时报》和《纽约时报》上发表。

报纸雇佣的全职摄影师一天之内可以拍摄3个项目之多。报纸每天都在努力排满这些摄影师的工作日程,如果还有剩余的工作,他们就会找像我这样的自由摄影师来填补空缺。

我与主流报纸签约工作的频率取决于很多因素,如该报纸的雇员规模和时间安排、需要拍摄任务的复杂程度等等。基本上总是工作多人手少,所以像我这样的自由摄影师就可以得到有规律的工作。我一般一周会为两家报纸拍摄1到5组新闻类图片故事。

这里向读者具体介绍一下我的工作流程:

我的工作开始于一个电话或一封邮件,有时我主要服务的两家报纸,《Metro》和《RealEstate》,负责专版的图片编辑会同时打电话并发邮件给我。我们迅速敲定拍摄事宜,弄清我所在位置到拍摄现场的距离,拍摄过程会持续多长时间,截稿的时间,他们想要什么类型的影像等。

这样的对话极其短暂,但却极为重要。日报是个非常复杂的产物,而一天中总要有那么一个时间点,他们必须开始为第二天的报纸版面进行统筹安排和内容编辑,这个点对摄影师来说就是截稿时间。对于一名编辑来讲,他们才不会在乎这位摄影师是否是普利策新闻奖得主,他们需要的就是有能力按时发来照片。这也是为什么报刊图片拍摄前的谈话更多是关于拍摄流程问题的原因,即我是否能按时提交照片,这甚至比现场发生了什么更加重要。如果没有按时提交,拍摄到再优秀的现场照片也是徒劳。

在编辑确认我有足够时间达到新闻现场,有足够的时间拍摄、编辑,以及在截稿时间以前发回照片,那么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弄明白我到底要拍摄什么,以及我要如何去做才能达到编辑对照片的预期。

由于我经常工作的报纸涉及领域广泛,风格也不同——从体育到商业到房地产——我需要在准备时考虑许多不同问题,如编辑是否要求从某个特殊角度,或使用某个焦距进行拍摄?他们是否要求图像传达某种情绪或态度?他们是否可以信任地放任我拍摄任何我的所见?

与时尚和广告拍摄不同,新闻摄影记者一般只有一次机会去捕捉某个场景的“特殊时刻”,这就需要记者在这个时刻发生前预先在正确的地点拿着正确的器材,而且相机的设置也是正确的。

为了确保自己带了适合的拍摄器材,我随时携带几乎能让我胜任所有拍摄情况的器材。这意味着至少两台机身、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以及一些能快速拍摄高画质的镜头,以应对光线较差的拍摄环境,如地下室或地铁里。我经常随身携带一个小型背包,里面装有以下物品:两台佳能5D Mark II相机机身;变焦镜头有一只16~35毫米镜头、一只24~70毫米镜头,和一只70~200毫米镜头;定焦镜头有一只35毫米F1.4镜头和一只85毫米F1.4镜头;另外,还有备用电池和存储卡,以及一只机顶闪光灯。

器材整理好后,我便开始计划路线,准备出发前往拍摄地。从接到拍摄任务到抵达拍摄现场的时间往往非常短暂,于是我经常试着在路上利用手机下载、阅读我要拍摄的人物或地区的信息。这样,我就可以缩短提问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拍摄照片上。

抵达现场后,摄影记者的部分工作包括对环境保持高度敏感,掌握好环境因素可以让你的拍摄超越简单讲故事的层面。例如,纽约在经历了这个天气恶劣的冬季后,《纽约时报》派我拍摄纽约皇后区扫雪队。我并没有选择拍摄工人开着扫雪车在居住区来回清扫的照片,这是个乏味、所有人都能想象到的场面,相反,我训练自己的眼睛关注扫雪车前方的铲雪犁,使用慢速快门表现为了让人们正常上班,工人们需要铲除的雪量之巨大。

最重要的是,不论何种情况下,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准确描述一个场景或一个主体。几乎所有的报纸拍摄工作中,我都会拍摄一些没有被专业化拍摄过的人物,而且保证该人物在画面中得到恰当地表现。数百万人将会看到我拍摄的照片,借此产生对事件的第一印象,而我的职责就是确保我的图片尽量客观。

采访也许看起来很费劲,但我觉得这是我最喜爱的部分。它能迅速把我带入拍摄场景、人物和事件中,这些可能都是我预先一无所知的,更不要说有经验了。我对采访的喜爱甚至大于拍照本身。我要亲身经历这个世界、与世界互动,而不是仅仅从报纸上读到这个世界。

但是,工作还是工作,即使我对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了大量拍摄、甚至抓住了事件核心,但我还要回到工作室将照片传送给编辑。这中间包括组织图片、确定影调、添加图说、将照片大小调整到适合印刷的尺寸,然后将它们通过FTP地址发送给报社。

总而言之,我的工作就是接收工作邮件或电话;确定拍摄流程;研究拍摄;选择合适的器材;前往拍摄;对环境保持敏感;对拍摄主题进行了解;进行拍摄;回到工作室;挑选图片;对照片进行剪裁和处理;最后一步将照片上传至FTP。所有这些都要在截稿时间前完成。

我很多从事别的行业的朋友们,如商业或法律,有时都认为我的工作非常辛苦,而与工作量不相符的是,我没有得到很多报酬。确实,我一周工作7天,而且经常连夜赶工,甚至有时还为无法还清器材借款或无法付清工作室租金的事情挣扎。但是,我仍然每天带着笑容起床,这不仅仅是因为我要以拍照片为生,更是因为我知道,这一天与过去的任何一天都不同,与未来的某一天也不同——它将是,回到开头的话,一场冒险。

摄影师简历:

上一篇:大学生班主任鉴定评语下一篇:生命世界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