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导学案学生用(精选11篇)
1.《陈涉世家》导学案学生用 篇一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英雄和梦想的故事。有一个美国小男孩,经常受别人的欺负,有一天,他爸爸对他说:“孩子,你当上总统就没人敢欺负你了。”这一句话像一粒神奇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后来他真的成为了美国总统。
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也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雇农,但最终成为了号令三军的将领,成为一个真正的王者。他率领和自己一样穷苦的弟兄,竟将一个空前强盛的王朝化作了历史的背影。他,就是陈涉,一个应时而出的贫民英雄。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一谈:读过全文后,你对这次起义有哪些方面的了解?(要求分条写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亮一亮:模仿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展示你阅读的收获。
要求:⑴注意交代清楚这次起义的时间、地点、时间的起因、发动起义的准备、经过及其起义以后的情景等。⑵要符合新闻的格式:有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等。⑶力争语言的顺畅和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再读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1、说一说:你能说说陈涉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我们的任务是:你从哪些内容,哪些句子中发现了陈涉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说话的方式是:“我从 ______话(内容)中,发现了陈涉是一个 ______ 的人。”
2、写一写: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一起通过文句和内容,认识了陈涉。陈涉已经作古两千二百多年了,但我们会为在那秦朝暴政的情况下,他不畏强暴,揭竿而起,敢为人先的壮举所震撼,心中敬仰之情会油然而生。大家愿意为他的墓碑写一段碑文吗?现在请大家拿起我们的笔,把我们所认识的陈涉以及我们对他的感情,还有我们要学习的心愿都表达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
(三)精读文句,学习写作技巧。
1、找一找:本文塑造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你认为本文在写人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
要求:找出文句,并有感情的读出来,然后说出运用的写作方法,说出其精彩之处(或你的理解欣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一练:我们学习了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在这样精彩的文字中认识了陈涉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现在我们能不能学习运用这些技巧,来写一个我们熟悉的人呢?(要求: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或详略结合的手法;人物的性格鲜明;语言通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归纳。
探究一: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假如“天不雨,道亦通,不失期”,是否还会发生农民起义?
________
2.《陈涉世家》导学案学生用 篇二
一.人物对话, 形象传神
司马迁善于运用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独特的思想、性格、心理、神态和身份:陈涉少时, 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曰:“苟富贵, 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 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写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 却不甘心受人奴役, 他在痛苦中思考怎样才能改变受压迫奴役的地位, 于是对众佣者说:“如果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 不要互相忘记。”当众佣者表示不理解时, 他又进一步说道:“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通过对陈胜的语言描写, 表现了陈胜对受剥削、受压迫的雇佣生活的强烈不满, 写出了陈胜想要摆脱贫困和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也反映出他出身低微, 却有远大抱负, 而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为下文“举大计”设伏。陈胜分析当时的形势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 不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 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 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 数有功, 爱士卒, 楚人怜之。或以为死, 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 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 并作了精辟的分析。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 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 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二.重叠反复, 参差有法
司马迁的文章, 在用字上另有一个显著的特色, 就是善于反复用同一字眼或同一类字, 借此以壮文势和加强语气。用的字词尽管相同, 但因参差有法, 运用灵活, 使人读起来丝毫没有重复呆滞的感觉。如:“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等死, 死国可乎?”文中连用四个“死”字, 随着文意的深入变化, 它们就像连锁反应一样, 把陈胜等人在“失期”、“当斩”已成事实的情况下, 曾经想到逃亡, 可是他们很快就意识到, 在秦朝的严密控制下这是无济于事的。第一个“死”字, 便以一种绝无生还的含意总括了陈胜等人这一思想活动。第二句话, 表示陈胜等人接着转而考虑到“举大计”。但是, 他们也明白, “举大计”若失败仍旧不免一死。然而“举大计”却有可能拚出一条活路来, 它比逃亡毕竟更有希望。第三句话, 文章用了一个“等”字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变化, 通过陈胜等人对逃亡和“举大计”的比较和抉择, 在第三个“死”字上, 司马迁却把活的意味巧妙地加强了。最后司马迁以“死”字当头, 并用了一个疑问的语气结尾。在文章的气势上, 既急又缓, 语气经此一转, 第四个“死”字已完全没有死的意味了。另外, 在《李斯列传》中司马迁写道:“君侯 (李斯) 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以上几句话, 作者连用了五次“孰与”这个词眼, 在接连五次的反问中, 并不因为多次的重复使人感到累赘, 反而大大加重了反问语气, 使整段文意一层紧逼一层, 把赵高的奸险和李斯的见利忘义都直接地表现出来了。
三.灵活引用, 增添文采
在《陈涉世家》中, 司马迁引用了陈胜少时的话语, 突出他的机智、果敢和成熟。评论时引用:“褚先生曰:‘地形险阻, 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 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 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 岂不然哉。’”结尾引用了贾谊的《过秦论》, 使文章厚重, 也使贾谊的《过秦论》得以流传, 名垂千古。另外, 司马迁在《史记》里大量地引用民间歌谣和谚语, 用以增强史传的文学性。在《韩长孺列传》中用谚语:“虽有亲父, 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 安知其不为狼?”形象传神地描写了汉家内部的倾轧。《李将军传》引用:“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作者吸收民间千锤百炼的优美语言, 使文章增添了不少光彩。
3.陈涉世家学案 篇三
《陈涉世家》导学案设计
《陈涉世家》学案
备课人:_____
审阅人:________ 备课时间:_______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
4.认识我国古代农民在第一次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资料链接】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自幼刻苦学习,20岁起曾多次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土人情,38岁时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他继承父亲要写史书的遗志,42岁时开始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出狱后,继续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自主学习】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辍()耕
鸿鹄()嗟()乎 適()戍 度()已失期
以数()谏故
当行()
陈胜王()
所罾()鱼 间()令 篝()火
忿恚()笞()广
宁()有种
徇()铚()酂()柘()谯()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社稷()被()坚执锐
会()计事 2.朗读课文,注意文章中的停顿。发闾左谪戍渔阳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划分句子中的停顿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要注意不能把句中的同一成分分开;二是我们应注意照顾到我们的朗读习惯。)
3、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划出不会翻译的句子。(完成导学案自主测评)(方法链接:翻译句子有两种方法,一是直译,二是意译。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同时在译句的时候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一定要在译文中出现。)
4、此次起义的发动者:,起义时间,起义地点
。【合作研讨】
1、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
2、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1-
3、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谋划起义的?
4、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分析语言,标在课本)【巩固提升】(阅读第二段,完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2)度已失期 度:(3)会天大雨 会:
(4)宜多应者 宜:
3、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完成导学方案自测提升)【积累】
1.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故 广故数言欲亡 扶苏以数谏故
(2)数 卒数万人 广故数言欲亡 数有功
(3)将 将兵徇蕲以东 将尉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之 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杀之
(5)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教(学)后记】
-2-
《陈涉世家》导学案设计
《陈涉世家》导学案设计
《陈涉世家》学案
备课人:_____
审阅人:________ 备课时间:_______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
4.认识我国古代农民在第一次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资料链接】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自幼刻苦学习,20岁起曾多次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土人情,38岁时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他继承父亲要写史书的遗志,42岁时开始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出狱后,继续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自主学习】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辍()耕
鸿鹄()嗟()乎 適()戍 度()已失期
以数()谏故
当行()
陈胜王()
所罾()鱼 间()令 篝()火
忿恚()笞()广
宁()有种
徇()铚()酂()柘()谯()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社稷()被()坚执锐
会()计事 2.朗读课文,注意文章中的停顿。发闾左谪戍渔阳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划分句子中的停顿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要注意不能把句中的同一成分分开;二是我们应注意照顾到我们的朗读习惯。)
3、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划出不会翻译的句子。(完成导学案自主测评)(方法链接:翻译句子有两种方法,一是直译,二是意译。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同时在译句的时候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一定要在译文中出现。)
4、此次起义的发动者:,起义时间,起义地点
。【合作研讨】
1、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
2、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1-
3、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谋划起义的?
4、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分析语言,标在课本)【巩固提升】(阅读第二段,完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2)度已失期 度:(3)会天大雨 会:
(4)宜多应者 宜:
3、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完成导学方案自测提升)【积累】
1.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故 广故数言欲亡 扶苏以数谏故
(2)数 卒数万人 广故数言欲亡 数有功
(3)将 将兵徇蕲以东 将尉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之 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杀之
(5)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教(学)后记】
4.教案 陈涉世家 篇四
整体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文章以我国古代杰出人物为主角,选文主要为史传形式,记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人物的言行,彰显其过人的胆识和独特的风采。
我国古代的史传文学非常发达,如《史记》《国语》《战国策》《左传》《三国志》等史学著作,文学性和思想性都很强,值得中学生初探幽微。《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形象鲜明地刻画了陈胜这个有远见、有智谋、有组织领导才干的农民起义领袖的光辉形象。《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使节唐雎是《战国策》中众多谋臣策士中的一位,文章对其智勇双全的形象刻画得简洁传神,很好地体现了史传文学记人的文学笔法。而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的《隆中对》一文,则以记言为主,以三顾茅庐的历史佳话为蓝本,以史家笔法体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事”的天才预见和雄才伟略。也为《出师表》一文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由诸葛亮亲自写作的《出师表》,是这位两朝老臣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忠心和决心的表文,情辞恳切,意味深长,打动了古往今来众多忠志之士,字里行间有许多值得品味揣摩的地方。
另外,本单元的《词五首》代表了词作发展的不同时期和流派,时间跨越晚唐和宋代,内容从闺情到报国,通过品读赏析,可以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与单元主题结合紧密,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的风采与业绩,从崇拜和喜爱的人物身上获取积极的精神动力,并将积累和见解与读、写、说结合起来,通过多样的语文活动形式锻炼其语文能力。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本单元文言文较八年级选文而言创作时代更早,篇幅更长,理解难度也明显增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九年级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教师可设计多种可行方式,着重训练学生自主解决文言疑难的能力,如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意识。同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联系对比以往所学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有效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完善学生的文言知识体系。
单元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注释,运用所学文言常识疏通课文,排除理解障碍。2.了解史传文学特点,能够分析史传记人记事的精妙之处。
3.树立科学、客观的历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能产生自己独特的认识。4.了解词的文体特点,能够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角度鉴赏词作。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大量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到达一个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阶段。学习这个单元,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翻译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以及小组内相互补充帮助去疏通文章词句,教师可针对疑难适当点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善于结合以往所学文章的例词、例句给予学生启发指点。
另外,史传文学叙事性强,人物也比较知名,学生可能会很感兴趣,如果教师找到好的结合点,激趣导入和设疑分析都是不难做到的,可以结合文本同时适当延展课外积累吸引学生去感受人物风采,作出自己的分析评价。教师可借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养成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态度,并激励他们多读史书,比较和分析历史人物的个性、成败与功过。陈涉世家 教材分析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贯穿全文,记叙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的斗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学习本文要特别注意陈胜对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所作的分析,以增强对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另外,对《史记》几个主要成就在文中的体现也要很好地把握,如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善于谋篇布局,对历史资料注重剪裁取舍;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等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史记》及有关常识;进一步积累文言句式和词语知识。
2.明确大泽乡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结合文章分析义军领袖陈胜形象。能力目标
1.学习文章成功地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写法。2.学习文章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能够从历史人物身上获取精神力量,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教学重、难点 重点
疏通词句疑难,明白晓畅地理解、翻译课文。
突破方法:用相关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充满对《史记》和陈胜的好奇感和探究欲。采用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分成四或六个大组利用工具书合作完成文章内容的疏通理解和初步认知,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体会到排解疑难的成就感。
难点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史记》写人记事的精妙之处。
突破方法:将教学分成说起义、谈陈胜、品《史记》三个循序渐进的板块,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由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难度较大的品析,如《史记》的写作特点则引入其他文段,采用比较阅读和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矛盾点和不同点上各抒己见,并由教师作总结提升。
教学方法
1.合作教学法:学生在疏通文章和探讨问题时以小组形式合作,高效全面地解决问题。2.导读教学法:教师借助相关文段激发探讨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章。教学过程
一、相关牵引,自然导入,了解《史记》 设计
(一)(多媒体展示毛泽东《贺新郎·读史》)教师: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中写道:“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这个被毛泽东赞为风流人物的陈王名叫陈胜,同学们知道他的英雄事迹吗?
乱世多豪俊,时势造英雄,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司马迁撰写的《陈涉世家》,通过这篇传记文学去了解陈胜从雇农到领袖的传奇事迹。
设计
(二)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史记》的评价。
教师提问导入课题:同学们,有一部史学著作被评价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史学书/影响中国历史的经典书籍/构建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展示5 000年中华文明独特风采的杰作/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梁启超、章太炎、钱穆等开列的最低限度必读书。
你们知道这是哪部历史著作吗?
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替;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今天我们要学习节选自《史记》中的经典作品《陈涉世家》。经由这篇文章了解《史记》,走近陈胜这位农民起义领袖。
二、听读课文,疏通字词,读通文章
1.文章篇幅长,字词量大,初读时可能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认真听读,为生字多音字注音,为长句画出朗读停顿,并用横线标注出有理解疑难的地方。
2.齐读课文,注意读音和朗读停顿。
三、咬文嚼字,合作质疑,读懂文章 1.教师:读通文章还要能读懂文章,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翻译全文,以句号为准,每人一句流水作业,借助所学知识、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疑难,明白晓畅地直译全文。解决不了的疑难,可用字条形式上报老师,能够提出有价值的疑难也是语文素养的体现。
2.教师根据字条结合以往文言文例词例句点拨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四、说起义 1.陈胜、吴广为何选择起义这样冒险的行动来对抗强大的国家政权?(对起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分析不妨变换成理解型的提问来完成,不至于使学生因感到有难度而望而却步)
学生的解答可能源自这几处文句:“天下苦秦久矣”“失期,法皆斩”“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
教师小结:可见这场大雨只是起义爆发的导火线,而暴秦的残酷统治才是戍卒们揭竿而起的根本原因。
2.陈胜、吴广为起义作了哪些舆论准备?起义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为起义舆论作的准备有:问卜念鬼、丹书鱼腹、篝火狐鸣。起义的具体步骤:并杀两尉、为坛而盟、胜利进军。
3.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政权? 教师小结:起义队伍之所以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政权,除了因为起义的领袖胸怀大志、敢于反抗、谋划正确、策略得当外,与秦施暴政,官逼民反,民众的热烈响应也是分不开的。
(这两个问题看似是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实际上是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深入研读文本)
五、谈陈胜
1.陈胜能从一个雇农蜕变成一位杰出的英雄必定有其过人之处,结合文章谈谈你发现的陈胜的闪光点。
学生可能会通过文章发现这样一些人物优秀之处:(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少有大志,不甘贫贱,目光长远。(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洞察时局,顺应民心,有政治远见,深思熟虑不莽撞。
(3)“此教我先威众耳。”——有心计,懂得树立威信、从舆论上获得支持的重要性。(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宣传才能,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鼓动戍卒突破畏惧心理参与起义。敢于反抗封建制度,有志气、有抱负。
2.多媒体展示《陈涉世家》中另一文段,教师大致讲解文意。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看了这段记述,大家对陈胜其人又多了哪些了解?
(引入此段的用意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史记》塑造历史人物客观全面的特点)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结论:陈胜起义成功后自私虚荣,不顾旧情;对属下严苛;不善用人。
六、品《史记》
教师由陈胜的形象自然导入下一板块:《史记》记人“不虚美,不隐恶”,写陈胜,既写了他的雄才大略,又不为贤者避讳,实事求是地写他的缺点,也正是因为司马迁能够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才为我们展现了历史人物丰满真实的个性和风采。这部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著作还有哪些独特之处呢?我们不妨进一步来品读。
1.这篇文章叙事可谓详略分明,略写陈胜少时情况而详述起义的发动过程和发展情况,你认为司马迁这样裁剪材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给予点拨评价。教师明确:这样的裁剪是为突出中心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作者首先简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陈胜的身世和往事,选材突出陈胜少有大志,为下文起义作好铺垫。继而围绕着大泽乡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详写起义的原因、谋划情况、起义的经过及其取得的胜利,同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表现成功塑造了陈胜、吴广这两位起义英雄智勇双全的形象。
2.《史记》中的人物传记按传主地位和影响划分为本纪、世家和列传三类。“本纪”记述古代帝王的事迹、“世家”记述王侯的事迹,“列传”则是为人臣和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陈涉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司马迁却将其事迹归在世家,后来班固撰写《汉书》时就将陈涉与项籍合为一传,归入列传。司马迁为何要把他列入世家而不是列传?这样的划分是不是不合理呢?小组讨论,将你的见解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后发言,不同意见可展开小型的课堂辩论。
教师小结:司马迁记述陈涉事迹,并不因为他出身低微而贬低他,将他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酷统治下他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这恰恰体现了司马迁不以贵贱成败论英雄的史学眼光。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读史使人明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是值得同学们耐心品读的一部名著,它的魅力远不是一篇《陈涉世家》就可以体味得尽的。建议同学们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更好地去了解它:
1.借助工具书读《史记》名篇,如《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自序》等。2.收看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王立群读《史记》。板书设计
陈涉世家 司马迁 说起义 谈陈胜 品《史记》
教学反思 注意课堂上学生“独”与“合”的处理。所谓“独”指的是学生能够有独立阅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发现属于自己的缺漏和疑难,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赏析。所谓“合”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合作,群策群力,集中积累和能力共同解决疑难,得出大家一致认可的意见。“独”与“合”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课堂上能够合理地分配运用。本课教学中,标画生字词和疑难采用“独”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文水平去确定什么对自己而言是需要掌握的;而疏通文意和解决疑难则是“合”的形式,小组内每人一句翻译课文,互相补充配合,用集体的智慧完成任务,很有成就感。品读文章阶段,“说起义”和“谈陈胜”的板块采用“独”的形式,不求完全而求细腻,让学生都能有自己大胆独特的发现;对于较难板块“品《史记》”则又回到小组内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交流,达到教学相长。
资料链接
“苟富贵”到底是“谁”富贵
杨八九
《陈涉起义》中有一句“苟富贵,无相忘”。苏教版是这样注释的:“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注释为:“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我认为这两种注释均不妥。
原文语境是:“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苟”,倘若;“无”,通“毋”,不;“相”在这里不能解释为互相,“相”有指代人称的作用,相当于“之”,可释为“你们”,“相忘”即“忘相”,这在古汉语中是一种特殊用法,指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译为“七嘴八舌地应允了他”。“相”意译为“他”。“苟富贵,无相忘”可解释为:“倘若有一天我富贵了,(我)不会忘了你们。”这样解释,才符合下文语境。且看文章中陈胜与佣者的对话。“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若”释为“你”,指陈胜。这一句解释为:“雇工们带着嘲笑的表情回答陈胜说:‘你给人家当雇工,怎么能富贵呀?’”这里的“你”正好呼应了“苟富贵,无相忘”的主语“我”即陈胜。再看陈胜接着回应佣者的一句话是:“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在陈胜的眼里,雇工们只不过是像麻雀檐燕一样的见识短浅庸碌无能之辈,而自己才是有鸿鹄之志的英雄。由此可见,“苟富贵,无相忘”这一句的主语是“我”即陈胜,指“我”富贵了,不会忘了你们。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7期)
5.《陈涉世家》教案 篇五
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作为学习重点,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增长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仅史料翔实,而且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因而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此教材把本文列为第六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并列为中考阅读篇目,是很有道理的。
本文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开头部分,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陈涉世家》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线索,向我们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画面。作品不仅有起义发起的经过的叙述,更有起义主要领导人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起义前途的规划,使人读后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斗争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在整个起义发起的过程中,两位领导人物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个性,是阅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课文材料处理详略得当。
4、认识我国古代农民起义反抗压迫和剥削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通读全文,初步理解文意;课前了解《史记》以及司马迁。
教师:查阅有关《史记》及司马迁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学过中国古代史,能说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是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秦朝、陈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记录这个历史事件的文章《陈涉世家》。
请同学介绍作者及《史记》,并介绍鲁迅的评价。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历史事件发问,直接入题,毫不拖沓。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教师适时补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正音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音准确,节奏分明。
(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简单点评,并读读本文中的易错字。)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检查预习,了解学生课前朗读的基本情况。掌握文中的部分词语(生字、
多音字、通假字)的音、形。
三、再读通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同桌合作疏通文意。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省略句等)
【设计意图】通过译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翻译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解决疑难,以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读习惯和善于利用注解的习惯。
四、整体感知
请简要复述《陈涉世家》的内容大意。
要求:1、用现代白话复述;2、复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之处。可参考前边所做的填空练习。
(陈胜的经历:出生贫寒,少有大志。谪戍渔阳,会天大雨,谋而举计。行卜问神,装神弄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巧施苦肉,杀尉起义。自立将军,攻下大泽。令人徇蕲,攻克诸郡。(、、苦、柘、谯)至陈一役,苦战守丞。号令三老,计事豪杰。众人推举,自立为王,国号张楚。诸县百姓,纷纷响应。)
【设计意图】学生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复述《陈涉世家》的内容大意要求,力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接下来的文章鉴赏做基础。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品读课文,领会课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请一名同学来复述文章主要情节。
二、根据课文内容,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苟富贵,无相忘。)
4、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5、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然后陈胜、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扫除了起义的障碍;接着陈、吴二人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关系,又指明了斗争的方向;紧接着明确了起义军的名义、标志、称号及组织领导,使起义工作从思想到组织上落实,最后起义军在陈胜、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并迅速壮大,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
9、“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涉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
10、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设计意图】通过一连串的追问,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整个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下一步品评人物打下基础。)
三、品评人物
要求学生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说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
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
(1)“苟富贵,无相忘”。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分析:(1)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
(2)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
(3)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这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
(4)句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读,不断地与文本对话,从语言描写中品评人物,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性格。
四、深入探求
同学们,这么多的发现帮助我们把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梳理得清楚明了,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了《史记》的风味。陈胜这个人物给你什么启发和感受?《史记》在刻画陈胜这个人物的写法上有什么可取之处?你能就这两个问题中任意一个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吗?想一想,后面这个问题还可以讨论一下。把自己的意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陈胜是一个富有政治眼光的人物,他能够判断和分析形势,制定行动方针,并大胆地付诸实践,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令我欣赏;陈胜少有壮志,不甘平庸,后来终于成就大事,可见,小时候养成的个性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陈胜在残酷的统治下敢于奋起反抗,这种挑战命运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文章刻画陈胜采用了衬托的写法,用吴广来衬托他,写出他拥有别人不具备的政治头脑;《史记》写人还注意铺垫──陈胜少年时期拥有鸿鹄之志,后来做处惊天动地的行动,少年时期为后来做了很好的铺垫)
【设计意图】本文叙事性强,如果只求把握情节,阅读就会流于肤浅,古代作品的写作技法、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史传作品的语言味道就不能得到品味。激励学生从古语朴言中去领悟一些东西,发现一些东西,就能帮助我们不知不觉跨过古今语言的障碍并领会作品深层的东西。
五、拓展延伸
1、陈涉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司马迁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
(作者司马迁对陈涉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涉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2、说实话,仅凭节选的一部分《陈涉世家》就来谈陈胜,凭短短四段文章就来论拥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史记》,实在是有点坐井观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完这篇《陈涉世家》,也可以更多地去了解这部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和它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外走进《史记》,毕竟课堂学习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而应该成为学生更自由更主动的学习的起点。
六、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分幕合作创作《陈涉世家》的课本剧。
要求:
1、情节尊重原作,可加以合理想象、创造。
2、语言通俗化、口语化,言行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3、尽量少用旁白,适当运用道具。
板书设计
陈涉世家
司马迁
少时:有“鸿鹄之志”
谋划起义:“天下苦秦久矣”根本原因
鱼腹置书、篝火狐鸣 威服众人
发动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煽动众人
起义胜利
反思与跟进:
课后学生可能存在这样的疑问:
1、吴广为什么没有称王?而是陈胜称王
6.《陈涉世家》习题精选 篇六
一、选择题
l.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鸿鹄(hú)
烹食(péng)
社稷(jì)
徇(xún)
B.辍耕(chuò)
罾(zēng)
笞(chī)
垤(zhì)
C.砀(dàng)
嗟乎(jiē)
適戍(zhé)
蕲(qí)
D.闾左(lǘ)
谯(qiáo)
柘(zhè)
篝火(gōu)
2.对下列加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惆怅,怀恨)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者)
C.夜篝火,狐鸣呼曰(灯笼,名词)
D.卜者知其指意(意图)
3.下列各句中语气相同的一组是()。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然足下卜之鬼乎?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A.(1)(2)
B.(3)(2)
C.(3)(1)
D.(2)(4)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表示关联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2)藉第令毋斩。
(3)然足下卜之鬼乎?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A.(3)(4)
B.(1)(3)
C.(2)(3)
D.(1)(2)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A.上使外将兵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尉果笞广
6.下列不含通假字的是()。
A.固以怪之矣
B.卜者知其指意
C.发闾左遘戍渔阳
D.将军身被坚执锐
7.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将军身被坚执锐(身:句中作“身体”讲。)
B.卒中往往语(往往:处处。)
C.今亡亦死(亡:逃跑,与“亡羊补牢”中的“亡”意义一致。)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地里。)
8.下列长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发间左/遗戍渔阳。
9.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对“首事”起义的陈涉是持赞赏和肯定态度的。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了陈涉看不起佣耕的同伴,自己立志要出人头地。
C.《陈涉世家》一文充分显示了陈胜敏锐的政治预感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首次对不平等的阶级地位质疑,加以否定。
二、填空题
1.《陈涉世家》节选自______,记叙了公元前209年______起义的经过。作者______,字______,西汉夏阳人,______家、______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______体通史。全书130篇。本书被鲁迅先生称为______。
2.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______,______。(各用四字概括)
3.______是起义的第一步,接着用______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
三、课内阅读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l.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
发:
遗:
②屯大泽乡
屯:
③会天大雨
会:
④度已失期
度:
⑤举大计亦死
举:
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立:
⑦楚人怜之
怜:
⑧为天下唱
唱:
⑨固以怪之矣
固:
⑩卒中往往语
往往:
2.比较并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粗的词语。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
②今亡亦死
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③扶苏以数谏故
数:
珠可历历数也
数:
④等死,死国可乎
等: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3.下面句中的“乃”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中的“乃”不同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乃谋曰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乃行卜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探究应用拓展性训练
一、拓展阅读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常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①欲缚之。自辩数②,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③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①!”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①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⑦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①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员。②辩数:分辩诉说。③遮道:拦路。④伙颐:众多。⑤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⑥伙涉:指被人吹过“伙颐”的陈涉。⑦颛:独一,专擅。
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对陈胜的看法。
二、开放题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多不胜数,有许多甚至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符合大多数人意愿的口号。请你举出三个这样的例子,并写出他们的口号。
三、中考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予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加粗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怜(可怜)之
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D.宜多应(响应)者
2.词义相近的一项是()。
A.道:道不通
得道者多助
B.举:举大计亦死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等:等死,死国可乎
公等遇雨
D.数:扶苏以数谏故
数有功
3.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之:二世杀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杀之以应陈涉
C.其:百姓多闻其贤
惧其不已也
D.为:项燕为楚将
皆次当行,为屯长
4.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斩头。
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广故数言欲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等死,死国可乎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属予作文以记之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7.起义的导火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段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____________”,并提出了“____________,’这一千古流传的,表现了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答案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
一、1.A 解析:“烹”应读一声。
2.D 解析:A.“恨”应为"遗憾”。B.有人。C.应是动词,用簿火装做“鬼火”。
3.A 解析:(1)、(2)两句都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
4.D 解析:这两句都表示假设关系。
5.A 解析:B中的“书”、“王”,C中的“罾”,D中的“笞”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6.B 解析:A.“以”通“已”。C“遭”通“谪”。D“被”通“披”。
7.A 解析:“身”应为“亲自”。
8.B 解析: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B 解析:应为“表明了陈涉少时的远大志向”。
二、1.《史记·陈涉世家》
大泽乡
司马迁
子长
史学
文学
纪传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置书鱼腹
篝火狐鸣
3.杀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三、1.①征发
通“谪”,强迫
②驻扎
③适逢
④估计
⑤发动
⑥立为国君
⑦爱戴
⑧通“倡”,首发
⑨本来
⑩处处
2.①编次
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②逃跑通“无” ③多次
算
④同样
相同
3.B 解析:其他三项当“于是,就”讲,B句意为“是”。
4.①如今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②现在如果把我们假装成扶苏、项燕的队伍,为天下首发起义,应该有很多响应的。
③又暗地里命令吴广去驻扎地旁边的神庙里。
探究应用拓展性训练
一、解析:选文主要写了陈胜为王后不遵守少时诺言,杀同时佣耕者的事。
示例:陈胜是一个不遵守诺言,掌权后忘本的人。他脱离群众,起义的最终失败与他这方面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二、示例: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道。太平天国:均贫富。李白成:均田免粮。
三、l.B 解析:“怜”应为“爱戴”。
2.D 解析;两个“数”都是“多次”的意思。
3.B 解析;第一个“以”是“把”,第二个“以”是“来”。
4.D 解析:应为“为天下首发起义”。
5.D 解析:A.故意/所以。B.本来/巩固。C.助词/同样。
6.(1)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2)假设仅能免于被斩首,可是戍边死的也有十分之六七。
7.遇雨失期
8.死即举大名
7.陈涉世家读书笔记 篇七
“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率先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他虽然失败了,但他所封立派遣的侯王将相终于灭掉了秦王朝,这是由于陈胜首先起义反秦的结果。
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志气的人。他出身雇农,从小就给地主做长工。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非常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并同情和自己同命运的人。有一天,他对一起耕田的伙伴们说:“苟富贵,勿相忘。”大伙听了都觉得好笑:“咱们卖力气给人家种田,哪儿来的富贵?”陈胜不免有所感慨,叹息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被“富贵在天”影响欺骗的贫苦农民,一时还不能理解陈胜不甘受压迫的反抗思想。而机遇也没有让陈胜的抱负落空。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就在一个这样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吴广的协助下,陈胜开始策划起义。在策划的过程中,他体现出了过人的谋略。
首先他计划借公子扶苏、项燕在民众中的威望起义,这样会使队伍扩大迅速。接着陈胜居然能从占卜者:“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这句看出其中隐含的深意,便有了:“此教我先威众耳”的结论。这体现了他敏锐的思维。然后他利用当时的迷信思想,篝火狐鸣、鱼腹藏书,为发动起义、自己称王制造气氛。利用吴广在戍卒中的威望杀死秦尉。这不仅扫清了起义的障碍,还起到了破釜沉舟的作用,使得戍卒们完全没有了退路,只能死心塌地跟着陈胜起义,真是一举两得。
大泽乡之后,陈胜的起义军迅速壮大,陈胜攻下陈县并称陈王。各国旧势力在各地起兵,有的来到陈胜手下,有的也自立为王。陈胜派兵攻打秦国后,自己就开始贪图享乐起来,偏听偏信,乱杀将领,使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他还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将领们攻占了地方回到陈县来,命令稍不服从,就抓起来治罪,以苛刻地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陈王却很信任他们。将领们因为这些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他了。这也是陈胜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加上各路起义军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勾心斗角,吴广骄横,又不懂用兵权谋,被部下杀死,各路起义军之间的内耗使秦军占了上风。陈胜的车夫庄贾杀死了他并投降秦军。
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他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秦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险要坚固的函谷关、强大的軍队,还像从前一样;锄耙戟柄,没有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戍守边地的民众,没有训练有素的秦军强大;陈胜深谋远虑、行军与指挥作战的本领,也比不上贤能才智之士。再加上农民军视野的局限性,使贪图安逸的一面很快暴露出来,导致失败。天下最终还是刘邦、项羽去争。
8.陈涉世家教学反思 篇八
最后一节课分析了一下文章的结构,每一环节,学生能够体会出来陈胜的性格,最后自己能够总结概括出,陈胜是怎样的一个人,所有的问题摆在黑板上,学生比较喜欢自己去找答案。
这一课上完之后,自己的一点小收获就是,拓展与古文与之相关的种.种知识,知识的联系和穿插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但同样也存在问题,这需要把握一个尺度,若课外的知识讲多了,会不会影响课堂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故事听完就完,基础知识记得不牢固,反而适得其反的结果,另外,在穿插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知道的学生少之又少,看过《史记》的两个班就一个人,可以看出学生在这一方面知识的匮乏,有没有一种有效途径,让学生对这种感兴趣的历史人文知识,自己动手找资料上网,主动去查阅,这样一来,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既可以学到知识,也能拓宽视野,激发兴趣,自主地学习,老师做一个补充和引导的角色。
9.《陈涉世家》复习教案 篇九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内容、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陈涉起义的`经过。
3、明确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有关段落。
二、5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5分钟检查
(一)、解释字词
尝与人佣耕怅恨久之苟富贵今亡亦死等死邓拦可乎扶苏以数谏故
举大计亦死发闾左 屯大泽
皆次当行念鬼会天大雨 度已失期
或闻无罪楚人怜之诚以吾众 诈自称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丹书帛所罾鱼腹中固已怪之矣间令吴广陈胜王 篝火狐鸣指目陈胜忿恚尉 令辱之 尉果笞广借第令毋斩
宁有种乎徇蕲以东 比至陈会计事身被坚执锐旧琊ⅹ刑其长吏
之皆下之鸿鹄之志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固以怪之矣二世杀之
以扶苏以数谏故祭以尉首诚以吾众
(二)、翻译句子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滴天下唱狄硕嘤φ摺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6、将尉醉倒愎适言欲亡捣揄N惊盗钊柚狄约其众。
7、2、借第令勿斩刀戍死者固十六七
(三)句子的节奏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滴天下唱狄硕嘤φ摺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
(一)学生自由复习所讲的内容
(二)、检查有关问题
A、第二自然段“谋划起义涤呗圩急浮豹
1、解释加点的字词
2、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导火线)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3、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2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4、起义提出的策略口号是什么
5、陈胜、吴广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办法有哪两种?各用四个字概括椽
B、阅读第三段“发动起义到立政权”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有几个步骤掣饔盟母鲎指爬í椽
第一步炯其众第二步: 第三步:
其中起义最重要步骤是——。
2、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的一句话是什么
C、归纳陈涉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D、体会文章详略的安排。
陈胜者。阳城人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病
行收兵。比至陈党盗七百乘……杀之以应陈涉。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低醭隆F涔嗜顺⒂胗陡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尽拔嵊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挡豢衔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尽盎镆芒!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尽翱陀尬拗,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劲倩镆锚净铼当硎局诙嗟囊馑吉恳锚低ā耙印豹堤敬省"诔脸琳擢靖焕錾铄涞难子。③颛(zhuān)径酪华底ㄉ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比至陈惊 ②或说陈王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陈涉太息曰尽班岛!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涤墒俏耷壮峦跽摺
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滴尴嗤”这句话廓2分
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原因
10.陈涉世家 司马迁 篇十
授课时间:
【素质教育目标】
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2、学习本文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疏通文意,尤其是对陈涉语言的认识,理解它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2、难点:
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其表达作用。3、解决办法: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利用讨论式研讨式解决重点、难点。【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官逼民反的道理。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的速亡。那么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就知道了。
二、明确目标
整体把握全文,掌握正确的读音及重点词的意义,理清文章脉络,分析第一段。
三、整体感知
1、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朝代表:
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课文所处朝代)
2、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文言文的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
⑴ 一词多义现象。⑵ 通假字。
⑶ 古今词义的区别。⑷ 句读。
⑸ 常见实、虚词的运用。
⑹ 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⑺ 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⑻ 重点段的背诵。
3、听录音范读课文,强调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为下列字词注音。
辍
苟
適
次
度
唱
罾
间
素
笞
借
第袒
收
徇
比
与 太息
闾左
威众
忿恚
社稷
被坚执锐
4、学生结合课下小注默读课文,疏通课文。5、学生复述课文。
结合多媒体制几个课件,关于故事情节发展方面的如: ⑴ 去大泽乡途中。⑵ 陈胜、吴广去行卜。
⑶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⑷ 吴广杀尉。
⑸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⑹ 进军过程。
6、课文共三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指名同学回答)
课文第一段先简介陈胜、吴广其人,而后侧重介绍陈胜是个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的人。第二段先交代引发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说明起义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接着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说明陈胜不但敢于斗争,则有智有谋。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并建立政权的经过,显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文先介绍立传人物的概况,再叙述被立传人物的史实。叙述史实又依着农民起义的经过,即起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顺序组织材料,这既符合传记的特点,又使记事脉络清楚。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作者简介:
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可作如下补充。司马迁的父亲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的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搜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了基础。38岁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史记》。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处以“宫刑”。出狱后他发愤著书,于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2、《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二“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陈涉首事反秦,功大,故人“世家”。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背景: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实行严酷的刑法,又焚书坑儒;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筑骊山墓。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 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4、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段:
⑴ 齐读第一段。品味疏通课文。⑵ 你认为本段应掌握哪些词语?
尝:曾经。
辍:停止。之:去,往。
怅:失望。苟:如果。
若:你。
太息:长叹。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5、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⑴ 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陈胜、吴广的籍贯、姓名,这是传记文学的开头。
⑵ 陈涉与佣人的对话,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志向,他安于现状吗?
陈胜与佣人的谈话,生动地说明了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命运一样的人,有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决心。
⑶ 本段对人物的刻画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
本段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态。如:“怅恨久之”,“笑而应曰”,“太息”等词,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之志:画龙点睛关涉全篇,由此可以看出文章选材的精当。
五、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懂得了作者司马迁的经历及他的作品《史记》在历史上的地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我们知道大泽乡起义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分析第一段,了解陈胜这个起义领导者从小就有远大理想及抱负。
六、布置作业
翻译第一段,预习第二~三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第一段,下面请同学口头回答: ⑴ 简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⑵ 陈胜是什么出身,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教师归纳:
课文第一段介绍陈胜佣耕出身,又通过对话表现他有要摆脱贫困,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这是介绍被立传的人物。接下来写被立传人物所经历的史实,以印证被立传人物的性格特点。于是课文第二~三段转入写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本课时我们了解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讨论陈胜在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以及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
二、明确目标
分析课文第二~三段,了解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陈涉的语言及作用。
三、整体感知
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第二段主要交代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并写了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进行了哪些起义前的准备工作(造舆论: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是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了反应。陈胜的做法虽然是借助鬼 神迷信来争取群众,但作为一种策略,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才智。史家之用心,由此可见。
课文第三段叙述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陈胜、吴广把发动起义计划得十分周密:第一步是借吴广被笞以“怒众”,使戍卒站在自己的一边;第二步是杀尉,置戍卒于欲退不能的境地;第三步是向大家讲明两种前途,以“死即举大名”相号召,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众人的反抗决心。起义军建成后,进展神速,从“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守令皆不在”等语可以看它从者如云、所向披靡的情况,生动地表现了陈胜的“首事”之功。
学生概括文章中心:
课文主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二段。
1、学生主动朗读课文第二段,参阅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下边加粗词的意义。为(wéi)屯长:
作为。
度(duó)已失期:猜想,估计。
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判断动词。上使外将兵:率领。为天下唱:向,倡导。
或以为亡:有人,逃跑
。吴广以为然:对的。有功:建立功业。
2、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⑴ 陈胜、吴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起义的?
是在陈胜、吴广等900贫苦人被征戍边,途中遇雨,道不通而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要被杀的情况下,不得不举行起义的。这既说明了秦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说明了起义是被逼出来的,又表现了陈胜等人的反抗的精神。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逃亡和起义同样都是死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举行起义的决定,充分显示了陈胜的鸿鹄之志。
⑵ 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起义前的舆论准备工作? 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⑶ 陈胜分析形势的句子有哪些?他们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天下苦秦久矣„„宜多应者。”口号是:“诈称公子扶苏、项燕”。⑷ 起义的计谋、策略反映了陈胜、吴广的什么? 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智慧、才能。3、指导学生学习第三段。
⑴ 教师领读或由学生自读课文后,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并注意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吴广素爱人:一向,向来。
广故数言欲亡:故,故意;数,多次;亡,逃跑。陈胜佐之:帮助、协助。
戍死者固十六七:固,本来。十六七,十个里面有六、七个。从民欲也:服从。为坛而盟:建筑。祭以尉首:用。
车六七百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骑千余:古时一人一马为一骑。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陈涉乃立之王:于是被拥立。诸郡县苦秦吏者:被„„压迫的。⑵ 这段文字记叙了什么?
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以及建立农民政权的情况。
⑶ 组织讨沦。
① 陈胜、吴广是通过哪些步骤发动起义的?
第一步:选择了“将尉醉”的适宜时机,设下激尉笞广的圈套,使众人认为杀尉有理。
第二步:陈胜佐吴广,并杀两尉。表现了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
第三步:杀尉后陈胜当即号召群众起义,他先晓以利害,指出如不起义,只有死路一条。再提出“壮士不死即正,死即举大名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干一番事业。尤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有力的挑战,道出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心声,显示了对起义胜利的坚定信心和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陈胜的这些话,果然得到众人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起义队伍很快组织起来了。
② 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
起义发动后,起义军斗争矛头直指秦政权,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战斗中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很快建立了农民政权──张楚。究其原因,除起义领袖敢于反抗,胸怀大志,谋划正确,策略得当外,还有九百徒属的热烈响应,勇敢战斗。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天下苦秦久矣,”深刻揭示了秦王朝对贫苦人民的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致使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使农民起义有着坚实的基础。三老、豪杰的话“伐无道,诛暴秦”就点明了起义的性质,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农民起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故而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很快就形成了浩大的声势,不久农民政权也建立起来了。③ 学生再次齐读课文,研讨这段文字在材料安排和记叙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材料安排上的特点是详略得当。详写起义的发动经过,并把叙事和对话结合起来,使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及强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则略写。这样做详略得当。
记叙方法上以侧面描写表现陈胜、吴广的功绩。借三老、豪杰的嘴,赞颂农民起义的功绩,以诸郡县杀秦朝酷吏响应陈胜,表现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拥护。
五、总结、扩展 1、总结: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课文内容,了解了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也让我们了解到起义领袖敢于反抗、善于斗争,要为国家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
2、拓展:阅读人物故事一则,回答问题。
公仪休嗜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受鱼而不免于相,长自给鱼。”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为加粗字释义。⑴ 嗜鱼:____________ ⑵ 自给:____________ ⑶ 长自给鱼: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⑴ 喜欢,特殊的爱好。⑵ 供给。⑶ 长久。2、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
做官的人要时刻珍惜自己的地位、利益,不能见小利而忘大义,在大利面前铤而走险。否则,不但会失去既得利益,甚至会身败名裂。
六、布置作业
做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两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全面分析,了解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那么,课文在叙述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作为起义领袖的陈涉的性格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这节课我们再研究。
二、明确目标
1、通过质疑法,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2、了解文言文中成分省略、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3、展开背诵竞赛。
三、整体感知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本节课重点分析人物的言行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疏通全文,重点突出几个句子的翻译;本文涉及到了通假字,一词多义及成分省略现象,在提问练习时做重点体现;文言文的背诵是学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背诵热情是当务之急。因此本课可以展开背诵竞赛,以此调动积极性。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后,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质疑,另一组回答,然后互相交换进行。
⑴ 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胜青年时就对被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强烈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有远大的志向?
“苟富贵,无相忘”“嗟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⑵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起义领袖的什么抱负? 鲜明地表现出他们起义的决心和为争取自由、摆脱压迫而死的抱负。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了陈涉的什么决心?
表现出陈胜、吴广对王侯将相的蔑视,对推翻统治阶级举行起义的向往和决心。⑷ 第三段中哪些动词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机智勇敢?
数言欲亡,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2、出示屏幕,把一词多义、通假字、省略句等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现,加深印象。⑴ 讨论下列句中加粗的字的意义、用法: ① 项燕为楚将
将:大将(名词)
上使外将兵
将:率领(动词)公将鼓之
将:将要(副词)② 若为佣耕
为:是
为天下唱
为:对 士座多为用者
为:被 为坛而盟
为:筑 ③ 广故数言欲亡
故:故意
以数谏故
故:缘故
⑵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在句后括号里写上所通的那个字。①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谪)②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唱──倡)③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以──已)④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披)
⑶ 文言文往往省略句中某些成分,翻译时要联系上下文补充完整。① 守丞死,()乃入据陈。(义军)② 上使()外将兵。(之:指代扶苏)③ 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义军)⑷ 笔译下列句子。
①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不杀头,然而防守边境死亡的人本来也要占十分之六七。②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一向爱护士卒,士兵中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劳的。③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指起义)而死行吗? 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军队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里提着灯笼假装鬼火,像狐狸那样凄厉地叫喊:“大楚要兴起了,陈胜要做王了。” ⑤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果真把我们这些人,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全国百姓发出号召,一定有许多响应的人。
3、展开背诵比赛。全班分两大组,互相评分,优胜者得奖。
五、总结、扩展 1、总结:
通过三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本课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对其中心、写法有了了解,并且也培养了同学们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思维能力(如质疑),解决了重点、难点的问题,为以后学文言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扩展:阅读一人物故事,回答问题。
山宾货牛
山宾性笃实,家中常乏用,货所乘牛。既售牛受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买主遽追取钱。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选自《梁书·明山宾传》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⑴ 笃实(忠厚、厚道)⑵ 货所乘牛(出卖)
⑶ 治差已久(chai,病愈)⑷ 恐后脱发(或许,也许。)⑸ 处士阮孝绪(隐居的人)⑹ 遽追(马上)
2、这则故事有何思想意义。
这则故事中,通过“处士”的感慨,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弊端,又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心愿。这对今天那些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以假代真的经营者们仍然有教育意义。
六、布置作业
全篇翻译(笔译)。
板书设计:
陈涉世家
少有大志、洞察力深刻、足智多谋、有胆有识敢于反抗强权的起义领导者
11.《陈涉世家》教案 篇十一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4、分析陈涉的形象,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5、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6、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和意志。
重难点:
了解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及经过,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一:
研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围绕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二、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三个:一、(1)写陈涉的出身和抱负,二、(2)起义的原因及为起义所做的谋划准备,三、(3)写发动起义和建立政权的经过)】
三、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失期,法皆斩,)
四、根本原因是什么?(天下苦秦久矣)
五、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他抓住了秦王朝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项燕数有功,爱士卒,而百姓不知是死是活,秦王朝内部危机四伏,人民的反抗情绪一触即发,起义当然会成功。口号: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六、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舆论准备有)
(1)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起义的步骤有三:
(1)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
(2)并杀两尉
(3)招令徒属,为坛而谋,立为将军。
教学要点二:
继续探究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方法。
一、全班齐读课文,抽查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分析陈胜这个人物形象:少有大志,壮有所为,不安平庸,具有洞察时局和组织领导才干,关键时刻沉着机智,智勇双全。
三、陈胜出身低微,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司马迁为什么将他列为世家呢?(虽出身卑微,但少有大志,首先发难,向残暴的秦王朝举起反抗的旗帜。虽然起义失败,但他的反抗精神引领了全国各地的反抗斗争,最终推翻了秦王朝。他是一个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同时也体现了司马迁重功业,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立传思想。)
四、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他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来显示他与众不同的凡响和非凡的才能。)
【《陈涉世家》导学案学生用】推荐阅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生用导学案09-16
《短文两篇》学生导学案10-27
师生交往导学案学生01-09
边城导学案学生版11-28
祝福导学案学生版12-13
小学生识字写字教学方法探讨陈武09-30
作品《家》中学生读后感08-05
小学生作文:伯伯家的小狗07-20
《家》中学生读后感200字08-01
《家》中学生读后感600字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