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2024-06-29

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精选8篇)

1.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篇一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环境。近年来,在国家教委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园所的园容园貌有了较大的改观,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物质环境的创设已经相当丰富。精神领域的创设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重视。我们幼教工作者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心理的健康。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呢?通过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实际教学实践结合,我积累了一些经验,愿与同行们一起分享。

一、创设良好的师幼关系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幼儿与教师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氛围,其中最主要的幼儿与教师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氛围,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因素,因为幼儿期幼儿的情感是十分脆弱的,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教师应从尊重、关爱、理解、帮助等多种角度去感化幼儿、教育幼儿,努力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例如,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会出现焦虑和哭闹现象,内心充满恐惧和不安,这时教师就要从生活照料入手,同时为幼儿准备色彩鲜艳,材料轻软、安全的布娃娃,毛绒小动物等玩具,在教室里贴上幼儿与家长的照片,开设多个“娃娃家”活动区等,将教室装扮成家的样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自己的肢体语言给予幼儿无限的关怀,帮幼儿穿衣服,拍幼儿睡觉,以动作、表情等各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爱抚,向幼儿传递爱的信息,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使她们感受到妈妈般的爱和温暖。

二、帮助幼儿创设良好的同伴关系

良好的同伴关系,在于教师如何引导。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的总是霸道、自私、不懂谦让。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教育内容,引导幼儿学会与人交往,例如:发放玩具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开始争先恐后地去抢,这时老师要及时的教育幼儿和同伴一起玩;小朋友进洗手间时教育幼儿不争先、不推挤,要排队等候。小朋友间有了矛盾,老师要教育小朋友要友好相处,幼儿园是一个大集体,是我们小朋友的另一个家,我们在一起是好朋友,好伙伴,在这个家庭里我们要互相帮助,有困难一起解决,有玩具一起玩……教师要深入孩子中间,亲密接触与交流,引导幼儿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创设适合幼儿成长的心理环境。

三、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

1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教师与幼儿的接触只是在校方面,教师在校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情绪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最主要的方面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因为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最多,父母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孩子。教师要求家长在家做到:

(1)坚持要求孩子用语言而不是用动作来表达愤怒。当孩子生气时,鼓励他大声讲出来,并尽可能说出原因。

(2)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3)禁止孩子在发怒时打人。一旦出现这种行为,家长应立即给予惩罚。

(4)鼓励孩子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而不是用委屈和抱怨的消极态度。如孩子告状说:“他打我……”家长可以回答说:“大声告诉他别再打你。”再比如孩子告状说:“小丽拿走了我的玩具车!”家长可以说:“你去问问她,现在能否把车还回来。告诉她那车是你的,你想把它要回来。” 教师或父母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大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3教师或父母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教师或父母发现幼儿情绪不对时,可转移幼儿注意力,玩幼儿喜欢的游戏等,设法让幼儿开心,教育幼儿不要总想不愉快的事。

四、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给予合理评价

在一个班里,由于先天素质和家庭环境的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特点,有的热情大方,善于言辞;有的孤僻沉默,整天不语;有的活泼敏捷,活蹦乱跳,教师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源,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使其纵向发展有所提高,慎用横向比较。如果对幼儿的活动及活动结果要求过严,指责过多,评价不公正,甚至挖苦的口气或不合理的惩罚,必然会挫伤幼儿的心灵,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对自己和周围环境发生怀疑,对自己的行动或自身产生羞怯感,进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友好、亲切、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表达自己的心理动态。

总之,我们幼教教育工作者应该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安全、快乐、自尊、自信的心理环境,让每一位幼儿在幼儿园这片净土里健康成长

2.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篇二

1. 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要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就必须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每一位学生的独创精神。

2. 建立和谐的生生交往环境。

学生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与同伴、老师的相互交流中渐渐建构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思考后,需要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与同伴分享,在分享过程中,重新确立对事物的新认识和新概念。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建立现代的交往观,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

二、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

1. 投其所好——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喜好,倾听学生的心声,树立“以学定教,以学定法”的教学理念。例如,教师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感兴趣的“课本剧表演”“开心辞典”“趣味接龙”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2. 时间保障——留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应切实做到“五不”:凡是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一—不教;凡是学生能做的——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不说。这样,教师才不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才能有时间去敢想、敢说、敢否、敢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方法支持——教给学生读懂文章的具体方法。

教师需教给学生哪些读懂文章的方法呢?从识字、解词、释句,到给文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中心思想;从理解文章题目,理解、思考提出问题到自己能围绕课题、围绕课文的某一个词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到体会其内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都需要教。教师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a.示范引导,举一反三;b.借机渗透,适时点拨;c.总结积累,鼓励运用。

三、提供交流、展示的环境

创设交流、展示的环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交流、展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辩、辩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的教学格局。

四、丰富教学内容的认知环境

3.为学生创新创设良好的环境 篇三

1.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于一体的教育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如何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创造具有时代性、开放性、超前性的内部条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是职业教育深层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主要结合学校的举措谈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确立创新理念,营造创新氛围。

学校把“以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列入总体发展目标,把科技创新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并把此项工作视为搞好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分派专人负责,任命专职辅导教师,成立科技创新活动工作室和科技成果展览室,利用工作室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师生。学校大力宣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使技术创新成为每个师生的自觉行动。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模式。

学校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大地依赖于综合性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综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长期以来,学校在机电专业、电工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等省市级示范专业均开展项目教学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坚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帮助,放手让学生创新实践,明确“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完成”的原则。同时,为有创新项目的学生配备“导师”,师生联合进行项目开发,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开发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建设创新基地,凝聚各方合力。

学校积极加强“三创”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及已有的设施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首先,学校专门面向学生开放计算机房和机电、电工电子类实验室,满足学生之需,为创新活动提供方便有效的设施设备;其次,通过创业项目培养创新精神,学校以五大创新创业基地为龙头带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按市场的要求发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与市场接轨;最后,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发展之路,建立与企业长期的合作关系,开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的对接。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配备高水平、稳定的创新指导教师团队,是创新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实践。这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此,学校专门建立了名师工作室,让在理论研究、实践技能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连续多年实施优秀教师培养规划,扩大了优秀教师培养面;实行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从而加速了实践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另外,学校还常年坚持开展教师技能和创新大赛,这为全校教师构建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这些举措无疑为学校全面推进创新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创新,还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使更多的师生愿意创新、乐于创新。为此,学校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在各类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除此之外,学校还把技能成绩、创新成果作为学生优先推荐就业和参加对口升学的依据,以及教师评奖评优的优先条件。实践证明,激励机制的实行,能让广大师生踊跃参与创新活动。

第五,开展创新活动,拓宽培养层面。

创新活动形式多样,其中竞赛形式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通过各种活动,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沉着冷静、精益求精的心理素质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给他们带来知识创新的机会,促进他们能力全方位的发展。学校还将常规的创新教学活动与积极组织创新竞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项目”。每年结合专业特点,在不同专业开展各种大赛活动,营造出一个和谐竞争的氛围。通过组织、参加创新大赛,让一批优秀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既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又可影响其他学生,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得以发挥,使创新理念蔚然成风,形成学生、教师和教学、科研相互辐射的互动效应。

第六,注重创新实效,突显培养特色。

创新教育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学校地处长三角发展带的常州地区,毗邻苏州、无锡、镇江,与上海、浙江之间交通便利,学生的就业方向以这些地区为主,而上述地区均以制造业发达著称。面对科技的日新月异,企业都在思考如何走“创造业”之路。学校以此为契机,针对企业之需、地方之需、市场之需,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全面打造人才培养的品牌效应。比如说,在第二届省创新大赛中获中职组一等奖的《C6136车床安全互锁装置》项目,就是学生在实训车间和企业工学结合中发现的具体问题,经过师生共同研究和完成具体产品后,能应用到实训车间和企业的实际生产中。

2.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深层思考

创新教育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中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它渗透到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学校管理、学生工作及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

第一,突破对创新教育的局限性定位。

虽然创新教育已在全社会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在教育领域仍存在对它的片面认识,比如把创新教育看成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的活动,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经过专项的创造思维训练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创新教育看成是现有教育增加一些课外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从事一些小制作、小发明,认为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之外有特长就体现了创新教育。

实际上,实施创新教育并不是在现有教育之外附加一点什么新措施,而是要对现有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在教育评价体制上,在师生关系上,创新教育都与过去的教育有质的不同。实施创新教育是对原有教育模式的改造,真正的创新教育必然在学校教育的所有活动中体现出来。

第二,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创造的本质就是多样性、差异性和非重复性。创新活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淡化标准答案,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唯一评判者,企业、市场、学生发展前景才是创新成效的有力见证者。

创新教育也不是精英教育,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出从深层次上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但需要杰出人物的创造,更需要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创造。现代社会中,创新是每个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存本领,而不是精英的特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这样的义务引领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三,利用职业学校技能优势,走技能和技术创新之路。

4.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篇四

在新《纲要》中就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要让幼儿乐意与人交谈,将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这些才是幼儿最该学习的,我们幼儿园不是光为了教书而教书,幼儿园为幼儿设置的游戏、课程等形式都是在帮助语言的发展。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学会和别人交流、共同合作,可以在课程中学会一些句子的运用,以及对有些词义的理解,这对幼儿语言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在中间就起到了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一)教会幼儿学会倾听

幼儿园的孩子其实是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我就发现我们班的幼儿特别是进入大班后,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他们的想象力也开始丰富起来,在这时我们老师就应做个倾听者来倾听幼儿间的对话,来发现问题,而不是嫌教室太吵而阻止他们之间的交谈,或者可以专门为幼儿设置一堂交谈课,让幼儿间彼此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也让幼儿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有些幼儿是爱说,比如我班的朱雨晨小朋友,他就特别爱说,也特别爱插嘴,老师说,他要说,别的小朋友在说时,他也要说,可他就是不会倾听别人来说,让他自己说的时候他是很会说,可一旦让他安静下来听别的幼儿说时,他就会表现出不耐烦,或是故意的打断别人说话,在这时老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应及时的纠正幼儿的这种不良现象,因为幼儿是特别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的,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被骂的,孩子在受到鼓励和赞许时,会调动他的积极心,而在这时老师就可以说;“你很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可现在先请你安静的听一听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待会老师再来请你把你知道的老告诉小朋友们,好吗?”同样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老师也可以经常对幼儿多说些鼓励的话:“你真是爱动脑的好宝宝,老师知道那你很想告诉老师一些老师不知道的事情,不过你得先听老师把话说完,你再说好吗?”我们说话也是要有技巧的,要让幼儿听着舒服,让他们愿意去接受,那这样你说的话才会起到作用,他们也才会接受去倾听别人的讲述,我们要让教育充满人性的魅力,而不是一昧的强迫幼儿去接受你强加给他的思想。

(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我园对于环境创设这一块还是很重视的,因为幼儿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幼儿之间语言的交流大多也是从环境中获得的,所以老师在布置环境时就应就应考虑到幼儿语言发展,怎样布置才能为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平台,要让幼儿有话说,让他们说个够,我就发现我们幼儿每到我们老师在更换主题墙或民艺墙时,幼儿就特别起劲,虽然小班的年纪还尚小,但对于兴奇的事,他们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每次都会问:“老师你在干嘛呀,要不要我帮忙呀!”当时的我只一心想着快点布置完,就对他说:“老师在布置环境呢,这个你不会,你去玩别的吧,”只见我一说完话,他就很失落的走开了,当时我也没在意,后来想想,这样做真不应该,这样既打消了他的积极性,也让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不让幼儿参与到布置环境中来呢,这样既给了幼儿一次动手的机会,也可以让其发挥想象,让他也多了个说话、变现的机会。等作品张贴好后,他就会说:“这是我做的,你们看好看吗?”看着幼儿间谈论的那么津津有味,我们看着也觉得很欣慰。同时我们也为又有创设了一个个好玩的区域游戏,这是幼儿最爱玩的,也是他们之间交流最多的时候,特别是他们最爱玩的角色区,角色游戏本来就是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来为幼儿创设的,我们就为幼儿开设了:理发店、甜品店、娃娃家、钓鱼馆、等等,在这些游戏里,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所看所听到的,来运用到游戏中,这很好的体现了他们的合作性和学会怎样和不同角色的人沟通,幼儿在这个区域中可以尽情的说,很愉快的说,老师也可以适当的给予指导,教会幼儿怎样与伙伴之间更好的沟通。相同的阅读区,也是幼儿间沟通的好平台,让幼儿凭空说是不切实际的,只有老师在提供相应的材料时,他们才会有话可说,也可以学会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所想的。同时他们也会愿意把自己所学到的讲给自己的小伙伴们听,我们也为幼儿创设了“说说有趣的`事”的平台,我们每天会抽出一段时间让幼儿和同伴间互相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有趣的事情,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以游戏的形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是最喜欢玩游戏的,如果一节语言课,光是老师在上面讲,幼儿听,学习,他们是不会感兴趣的,而且也不会集中精力,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所以要上好一节语言课,首先就要以幼儿为主,在课堂上,要让幼儿大胆地去说,大胆地去想,老师应给予鼓励和相应的提示,或是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语言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所得,不管我们在上什么课,都是要贯穿游戏的,特别是数学活动,因为数学活动本来就是很枯燥乏味的,如果光是老师一味的说教,那幼儿根本就是学不进的,而且注意力也不会集中,如果教师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所得,那幼儿不但学的快,也体现了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的原则。当然不是让幼儿无目的的瞎玩的,设计游戏活动时,也是要让幼儿有目的的去玩的,老师要有目的性的把幼儿引领到这一目的当中,这也才是我们教育的宗旨。

5.如何创设良好的学校文化 篇五

曲阜市息陬镇夏宋小学 孔宪文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园为主阵地,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呢?我对此作了一些思考,下面就将我的一些思考整理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优化学校外部环境

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我校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外,在校园环境规划中还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增加了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 进入学校就可以看到道路左右两边的标示牌,上面是我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学校推出了“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的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名言,并将名言制成标牌,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我校还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张贴在文化长廊中,办公室的墙壁上悬挂着《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鉴物增识,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个学生情操。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我认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自由天地。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有艺术气息。各班墙上悬挂由自己设计、制作的班风、班级格言,还设置了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在班级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歌的谱写,班风、班级格言的征集,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在营建过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体团结的意识。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班级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和行动,一旦发现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获得成功喜悦,就会更热爱自己的班级,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三、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学校要通过人本化的学校管理、个性化的学生评价、书香型的学校塑造来演绎和建构“激扬生命”的学校精神文化。“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读书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师生共读、亲子阅读是校园读书活动的主要形式。读专著、赏名著、颂经典、写反思成为教师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学校定期开展读书笔记评选活动,每学期要求教师认真阅读相应篇目,每人撰写读书笔记,学校组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学校校长是读书的带头人。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从经典诵读到名著欣赏,从故事赛、演讲赛到情境剧、课本剧的表演,从手抄报、书画展到读书心得与感悟,让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成为学生一种幸福快乐的体验和享受。我校开展了“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四、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学校文化作为精神的东西,它又需要通过学校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东西表现出来:学校的校舍建筑、校园规划、园林绿化、交通道路等物质的东西都要体现学校的精神文化,我校为特色学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创造物质、环境条件。做到科学规划学校基本建设,合理配置设施设备;充实师生阅览室、活动室内容,认真规划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媒介,充分利用、发挥学校设施设备的育人功能,使每一株花草、每一块砖瓦、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发挥校园广播站的育人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分析调查我校环境建设现状,针对当前环境建设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到位;开展校史研究,不断挖掘学校底蕴、拓展学校的内涵;提炼学校特点,建构学校特色,创设能够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不断提升学校形象。

五、规范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为学校精神文化培育创造执行、管理方面的条件。根据学校师资构成,科学规划学校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科室、各条线组成人员,完善学校组织制度;根据学校岗位工作需要,明确各科室、各条线教职员工岗位职责,完善学校岗位制度;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岗位工作的需要,加强对各科室、各条线、各岗位教职员工工作的考评,完善学校考评制度;根据考评结果,对各科室、各条线、各岗位教职员工实施奖励,完善学校奖励制度;创立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机制,建立由行政领导、教职员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队伍,切实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在规范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制度的规范性、连续性、导向性研究,做到“全员参与”制定制度、“灵活具体”执行制度;积极渗透“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理念,注意对师生员工进行“制度意识”的培养、使刚性的制度转化为柔性的自觉行动。

六、建设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是学生学习、活动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一所学校,若能把学生的学业与学生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便会有力地推动学风、校风和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诸多学生,尽管智力爱好性格情趣有异,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为,往往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使校园内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个性爱好也能得到发展。为此,要重视学生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文化积极作用,让文化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物质文化的建设。打破墙壁的静止,让墙壁说话,布置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小发明、文学作品等;搭建科技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精品制作等,并进行参观与比赛活动。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活动是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在学生中组织演讲赛、辩论赛、征文赛、诵读节、艺术节等,引领学生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把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文化氛围,充满到学校的每个角落。

七、建设教师文化。

一是要为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优秀教师充分的鼓励,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加强专业实践的参与式培训、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让教师在具体化情境中提高教师追求事业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觉研究教学行为规范等。三是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给教师创造机会,增加机遇,让其才能得以展示,重视对反映学校发展进程的校史资料的各种文书资料、声像资料的搜集与归档工作,为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录制有关音像资料。四是倡导教师新的专业生活方式。如鼓励教师集体教研和体验交流,坚持教学日志和轶事记录、整理,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等。使教师成为“重精神、不计较名利、以学习者自居、对人有信心、乐于助人、择善而行、不怨不尤、情绪稳定、自律自强、有使命感”等10项特质“文化人”形象,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在自觉的层面上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创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6.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篇六

创设阅读良好氛围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作者:王丹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年第03期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以文本为载体展开的一种教学活动。阅读教学的主体有文本,还有师生及教学环境,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形象,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学生学会阅读。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课堂环境,让学生潜心会文本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跨越时空进行心灵对话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之中,去充分阅读,去静思默想,潜心品析、圈划批注。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还学生安静的读书环境。少一些热闹繁杂的课件,少一些教师空泛的说教,让学生从初读感知到熟读精思,再到活读鉴赏,学生始终是读书的主体,始终拥有读书的主动权。如,教学《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桃花心木的形状特别及种树人种树的奇怪做法。然后让学生说出心中种种疑问,让学生反复研读,仔细体会,让学生理解种树人之所以有这些奇怪做法原来是为了让树木适应环境,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学生明白了种树人奇怪做法的原因后,进一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谈看法,获得人生感悟: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要经得住生活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样学生在安静的课堂,充裕的时间里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用心灵与文本、编者之间进行交流,学会了阅读,培养了能力。

二、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创造性阅读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阅读是一种“死”读书。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在学习《一夜的工作》这课时,让学生读课文,理解文章是从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让学生自读理解时,有学生读到“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时提出质疑:既然周总理生活如此简朴,为什么工作的地方却是“宫殿式的房子”呢?其他学生是一脸茫然,不知怎样回答。对于学生突然提出这个问题,我先是对这位学生的独到见解和大胆质疑的精神予以肯定,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中南海始建于辽、金经元、明清各朝代扩建,新中国建立后,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周总理就是在这样一所旧的宫殿式房子里办公,与室内极其简单陈设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周总理生活简朴。这样学生对周总理又增添了一份敬意。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三、教师积极引领,开启学生想象空间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但是“个性化”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推进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对活,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阅读课文,保证学生阅读的心灵自由,归还他们思维的空间。如,教学《观潮》这课时,文章介绍了大潮奇特、雄伟、壮观的场面,当学生读到了3、4自然段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闷雷滚动”和“山崩地裂”那到底是一种怎样惊心动魄的场面,来体会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声势浩大。潮来时“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一丈多高的水墙”,这时教师因势引导,这其间画面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各是什么景象。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与形象画面作品对照,再品读课文语言,达到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师引领下,启发学生想象,通过自读自悟,培养了阅读能力。

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地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方能主动地阅读,快乐地阅读。欣赏文本中的文字美、语言美、意境美,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如,教学《匆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选取任何一天来说说自己这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再说说一个星期是怎样度过的,著名作家朱自清对时间有何感悟。学生激情高涨,纷纷拿起书品读课文,讨论交流得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树立珍惜时间意识。如,学习《两小儿辨日》时,先让学生结合平时观察和体验,讨论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然后因势指导学生读课文,说说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认识太阳的?学生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文,悉心研读,被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所感动。

7.浅谈如何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篇七

一、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就是要让学生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接受到英语的熏陶, 眼睛所看到的, 耳朵所听到的, 口语当中表达的都是英语的内容。学生眼睛能够看到的环境, 通常指的是学校里的硬件设施, 让学生在操场、在走廊、在教室等地点, 都可以看到英语学习的宣传标语、名言名句、英语故事, 让学生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英语的环境之中。学生耳朵所听到的环境, 就是教学的一种软环境, 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的是英语讲课, 充分发挥学校校园广播站的作用, 播放英文歌曲、英语对话、小故事等, 让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英语的知识园地。学生口语表达的环境, 就是在语言交流中, 要尝试和学生用英语交流, 教师利用《日常英语学习通用句子》, 经常性的和学生联系, 走路打招呼用英语, 课间学习用英语。同时, 学校还可以多组织一些英语互动学习活动, 开展英语知识竞赛、英语诗歌朗诵、英语歌唱比赛等等, 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英语的能力, 创造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英语交流的机会,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二、创造良好的英语交流情景

小学英语教学只有尽最大能力, 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学习机会, 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到新的语言后, 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达到愉快学习的目的。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易动、好玩、注意力不集中, 决定了英语学习的特殊性, 要求小学生40 分钟全部注意力听讲, 有时是不可能的,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常的调动学习的激情, 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把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 创设良好的情景教学氛围。

1. 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 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神经。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 要经常性的以表演的形式创设互动式的教学情境, 有时受到条件和空间的限制,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引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辅助小学英语教学, 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融合了图片、声音、影片等各种场景, 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心的驱动力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师要把英语经常性的对话融入到教学当中, 加深学生对英语交流的理解, 能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之间建立起来某种关联,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来, 运用英语流畅的交流。比如, 用英语讲到下雨场景的时候, 这是在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场景, 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力量, 在课前预先导入下雨的声音, 制作成课件播放出来, 让学生体会到课堂下雨的氛围, 然后跟着课本中的人物去学习, 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2. 常用英语交流, 营造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语言是用来交流的, 否则教出来的就是哑巴英语, 分数高但言语表达能力不强。所以, 教师要经常性的给学生们讲英语故事、编英语笑话, 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轻松愉快的英语活动, 让学生们用英语讲故事、唱英语歌曲等等, 通过这样的娱乐活动, 能够在课堂上形成轻松的愉快气氛, 这对于缓解课堂压力, 激发课堂氛围有着良好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创造愉快的英语交流环境, 把愉快的教学氛围与英语课堂融为一体, 帮助学生来创造英语对话的环境, 使学生能投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练习中。同时, 英语歌曲和英语故事不但教师可以讲, 而且也要通过奖励, 鼓励学生也讲英语故事, 让学生从机械死板的课堂中解脱出来, 消除对英语的负面情绪, 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3. 建立良好的游戏场景, 加强对知识的学习。寓教于乐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设置场景让学生对话的过程中, 要多结合儿童的实际, 对话过程要儿童化, 让学生更容易听懂, 为学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 才能使学生更乐于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比如, 我把英语的12 个月写成英语单词放在盒子里, 然后再把形容天气冷热的单词放入另一个盒子, 学生从中分别抽出两个卡片, 如果抽到January, 然后又抽到了hot, 我会问这两个词组有联系吗? 学生知道1 月份的天气不会很热, 所以就回答没联系, 如果抽到了cold, 一月份很冷, January和cold就产生了关联, 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 学生很乐于参与到学习当中。通过实际的教学经验当中也表明, 有趣生动的课堂气氛, 能够对学生学习英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学生在游戏当中能够深入角色, 快乐表演,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这样的教学方法既符合了学生爱玩的本质天性, 又对教学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愿望, 提高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只有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 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方法, 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 促进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为学生学好英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春玲, 冯海云.浅谈如何创造良好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外环境.中国西部科技, 2009, (36) :77-78.

[2]胡琦.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活跃课堂——浅谈营造和谐、生态的英语教学环境.新课程, 2011, (03) .

8.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篇八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硬性环境和软性环境。所谓硬性环境是指我们为幼儿创设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环境,如漂亮的墙饰、可供操作的有趣的区角等等;软性环境是指无法用手触摸的隐性的心理环境。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必须为后者服务,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的。

一、从幼儿兴趣、经验出发,创设童话般的物质环境

我园在十年的不断发展中,注重主题墙饰的创设和活动区域的创新。我们在设计主题墙时,不但坚持以鲜明的形象、亮丽的色彩为基本格调,结合阶段教学内容整体布局,而且把幼儿作为创设环境的主体,让他们以主人的身份参与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大中国”这一主题墙饰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内容,幼儿主动请老师帮他们画出“大公鸡”地形图,孩子们收集各民族的风俗、服饰、特产等图片贴在相应的地方,教师督促孩子持之以恒,一学期下来,“大公鸡长满了漂亮的羽毛”,幼儿也从中享受到了主动学习和创作的快乐。

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幼儿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在这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中,幼儿不受约束,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我园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利用废旧材料,给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区,如种植区、沙土区、建构区、科学角、健身区等等,孩子们不断给自己喜欢的区域添置一些小东西(大多以废旧物做成),自主装扮区域,装扮自己的乐园。当然,环境要跟着幼儿的需要而变化,根据主题的需要而变化。因此要经常更换材料、更新活动区、创新活动形式,这就需要老师及时关注孩子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完成更新。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人、事、物。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品质的培养。

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要具备正确的职业观、教育观和儿童观。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对幼儿要有真挚的爱心,无时无刻关心幼儿,做幼儿的朋友,而不只是管理者和评价者。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幼儿的活动,和幼儿一起去探索问题,鼓励和帮助幼儿去解决困难,允许幼儿有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公正、客观地对幼儿进行评价,并要以正面激励为主,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如果教师一味地指责幼儿这儿不对,那里错了,会大大地消减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幼儿造成压力,使幼儿不知所措,产生不良情绪,导致自卑心理。

爱的教育氛围,是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最佳教育模式。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作为一个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去爱全体幼儿,这种爱是原则的、公正的、有理智和有分寸的,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所以教师应平等地给每个幼儿充分的爱和关怀,要更加去帮助那些表现差的后进幼儿。

2.在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具有创新意识,还要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我要求幼儿画秋天的果园,明波画了一个蓝色的三角形菠萝,我觉得很新奇:“你画的这种菠萝我从来都没见过呢?”明波很自信地说:“这是外星人种的菠萝。”我笑着摸摸孩子的头说:“哦,原来是这样,你的想法太好了,希望你长大后能种出各种形状的水果。”明波听了高兴地点了点头,似乎有了巨大的动力。这一切正反映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假设刚才我看到孩子的作品时,立即否定并指责他,那么这个孩子以后也许就不敢大胆地去想象,只会跟着别人的脚印走了。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果我们常以淘气、不听话为由,否定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的探索创新,这实际上是扼杀了幼儿创造性的萌芽,也等于给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设下障碍。

三、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必须和幼儿园紧密联系,同步进行

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最深刻,家庭生活给人身心发展所打上的烙印,终生难以磨灭,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家庭中营造与幼儿园教育一致的教育环境。明确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执行计划,家园步调一致,积极协作,紧密配合,树立家园共育新观念。通过全园性的交往活动如亲子活动、大型演出、家长热线、家长QQ群等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交流平台等增强家长和幼儿园的联系,二者密切配合,协调发展,就会使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由此可见,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摇篮,创设和利用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的有力措施。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安全、轻松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关心每一个幼儿,理解每一个幼儿,尽我们所能地为幼儿提供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每一天。

上一篇:物业感想下一篇:数学作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