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工作总结

2025-01-06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工作总结(精选15篇)

1.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工作总结 篇一

krt蒙古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实施工作目标

我们以打造阳光校园,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总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我校每一名师生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苦有地方倾诉、郁闷有人沟通、压力有地方宣泄,让我校的师生心理不断成长,人格不断健全,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能勇于面对现实,勇敢挑战困难,以良好的心态快乐工作、学习、生活,真正做到开心每一天。

三、实施原则

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四、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组 员: 心理辅导室负责人:

五、实施方法

1、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或活动课,其中青春期健康教育是重点内容,每班每两周上一节课。本学期共授课八课时。通过辅导活动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由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辅导,每年级每学期四次,每月一次。通过专题讲座,提高和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信箱,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咨询。此项工作由政教处协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承担。

六、保障措施

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备课小组,课题改写小组等职能机构,形成校长重视亲自抓,专业人员理论先行指导抓,“心育”专兼职教师要勇于实践具体抓,全体教师齐抓共

管,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更新观念,树立起关心学生心理发展的意识,成为能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良师益友。

2、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和教育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拓宽教育科研的广度和深度,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研究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和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地稳步发展。

3、成立家长心理学校

通过家长学校面向家长开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定期召开座谈会,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通过问卷对家长进行问题调查及研究指导。

通过家长心理学校,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促进其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形成,加强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2.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工作总结 篇二

1 影响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因素

1.1 疫苗储存运输及管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运输疫苗过程中未按要求使用冷藏设备, 存放疫苗的冰箱温度不合格, 冰箱中混杂存放其他物品, 疫苗的生物学特征, 疫苗中的附加剂, 疫苗污染外源性因子, 这些因素可不同程度地引起无效接种或接种反应[1,2]。

1.2 精神因素

过度紧张和恐惧是出现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又一重要原因。接种前医务人员要以和蔼的语言引导, 减轻受接种者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 使之主动配合接种, 减少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行之有效的方法[3]。

1.3 环境因素

如果接种场所脏乱、窄小拥挤、空气不流通等, 容易造成受种者的心因性反应。接种场所应预先进行清整消毒, 室内应宽敞清洁、光线充足, 通风良好, 防止灰尘。避免在阳光直射下进行接种, 或疫苗被阳光直射, 这种阳光中的紫外线会杀灭活疫苗, 导致无效接种。

1.4 健康因素

接种对象选择不当, 是发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受接种人员应进行健康观察和检查, 凡有禁忌证者应暂缓或免于接种。另外, 受接种者, 应在接种前一天洗澡, 更换内衣;接种当日和次日, 受接种者要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 不洗澡, 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1.5 不规范的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意识不强、消毒方法不当等不规范的操作, 容易引起感染。另外, 不严格遵守各类疫苗的接种途径接种剂量及接种次数过多, 也会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1]。

2 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意义

2.1 健康教育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促进

预防接种不仅是一种方便、有效和经济的手段, 而且是控制以至最终达到消灭某些传染病最基本的措施, 但要想达到理想的免疫结果, 还需要广大官兵的理解和自觉参与。健康教育的功能是通知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传递, 指导、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行为。提前将传染病的危害性, 预防接种的意义和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处理信息告之大家, 可提高官兵对预防接种的自觉性, 是完成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基础。

2.2 健康教育预防或减少了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

有效的预防接种可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免疫水平, 从而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但机体在受到外来抗原刺激后除了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外, 有时还会伴随着发生对机体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免疫反应, 也可发生一些非免疫性反应。虽然发生的概率较低, 但也直接影响到预防接种工作的效果。通过提前宣传教育, 使官兵增长疫苗接种知识, 如疫苗接种种类、效果、接种的禁忌证、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做好提前预防, 可有效地减少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

3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防范措施

3.1 加强疫苗贮存和运输的管理

疫苗要通过冷链系统按规定的温度贮存和运输, 以保证疫苗的效价, 冷链设备专物专用, 专人管理, 并保持清洁。新兵预防接种主要疫苗的贮存运输的温度要求为:卡介苗、百白破三联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麻风腮 (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 , 在4~8 ℃贮存和运输。

3.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使用疫苗前要严格检查, 如发现过期、包装损坏、标签脱落或标记不清、以及疫苗混浊变色、沉淀、有异物等, 一律不得使用。对安瓿开启后未用完的疫苗盖上无菌棉球冷藏, 并记录开启的时间, 活疫苗超过30 min, 灭活疫苗超过1 h, 应将疫苗废弃。接种人员熟识疫苗的性质、接种对象、途径、部位、剂量、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接种前后做好知情告知。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3 加强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

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办法和控制措施中最重要的[5]。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性, 是保证预防接种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医务人员熟识各类疫苗的生物、药理及理化性质, 以及注射过程中的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应用, 可减轻或避免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3.4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各单位要利用宣传栏、宣传画、电视录像、上卫生课等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 广泛开展心理性疾病、心理卫生知识及各种疫苗的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使官兵能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预防接种的意义, 掌握预防接种前的注意事项及接种后常见反应的正确处理方法, 不断提高预防接种率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6]。

3.5 努力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缺乏预防接种知识的官兵, 容易引起恐惧、疑惑、不安的情绪。加上部队的预防接种常是集体接种, 这种情绪很容易感染他人, 甚至有可能会出现群体性心因反应。因此,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 应采取“分散法、激励法、比较法、暗示法”对受接种者进行心理疏导, 有效减轻其心理负担和消除紧张恐惧情绪。即医务人员与受接种者聊些轻松、愉快的话题, 分散其注意力;鼓励其观看其他受接种者的接种过程, 并说出内心真实感受, 减轻压力;通过和蔼的语言暗示, 使其增强信心。

在预防接种中, 存在着许多已知未知的危险因素, 对预防接种危险因素的防范除了不断提高接种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外, 实施健康教育是做好预防接种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医护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传播者和执行者, 因此, 医务人员必须对预防接种有科学的、客观的认识, 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健康教育的宣传方法和技巧, 充分发挥优势, 向官兵宣传预防接种的意义、接种前的注意事项以及接种后各种反应的观察和处理方法, 消除受接种者的紧张情绪,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以达到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有效的完成, 从而达到预防为主、防病治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69-71.

[2]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325.

[3]杜芳, 万桂荣.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门诊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23 (34) :454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S].2005:3, 24.

[5]耿庆茹.社会医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39.

3.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工作总结 篇三

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对促进其自身身心健康还是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都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产生一些心理矛盾,经历一些心理冲突,进而出现一些不良心理问题,甚至引发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近几年,北京、上海、山东的一些心理权威机构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中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总数的20~40%,这个数字发人深省。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当务之急是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学会摆脱心理困境的知识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维护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全面发展与完善。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年代,敢于冒险、勇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高效率的生产和快节奏的生活必然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应变能力、耐荷能力、调适能力、创新能力。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大学生,必须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对人才的需求,勇敢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学会适应生存,学会开拓进取,而心理健康教育正是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增强其主体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保证。从教育发展趋势以及现代社会

对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未来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和重要前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整体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高校实施的素质教育是要发展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专业技能和身心健康素质等。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能想像。”不言而喻,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其顺利地接受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不少是由于他们缺乏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必要知识,不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导致的。因此高校应结合实际,为大学生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这样有助于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认识自身心理发展规律,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将重视心理健康变成自觉行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高等教育教学计划并列为必修课,会从客观上引起学生的更多重视,从而改善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一知半解的状况,是保证其科学性、有效性的最好办法。

2.建立、建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学校开设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各高校都普遍设置正式或非正式的心理咨询机构。然而,迄今为止,真正成立了完整的心理咨询机构的高校寥寥无几。各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设备场地条件差、专业师资匮乏、机构形同虚设、工作效率低的情况,与学生的愿望要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无法适应。因此,学校应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增加和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健康氛围。

校园文化是高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土壤。各高校应大力建造布局合格、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学生生活在其中能感到心情愉悦;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各种知识竞赛,加强班风、学风、校风建设,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使大学生能绕开意识的障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鼓舞和教育,使他们在正确认识自我、准确评价自我、把握自我、改造自我的同时培养兴趣、锻炼能力、增强胆识、树立自信心,从而在思想观念、价值趋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得到升华,最终实现对自身心理、个性的塑造,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4.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定型阶段,大学生有了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就能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冷静稳妥地处理事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认真学习、专心工作、热爱生活、乐于助人,不断增强自我价值感,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这些都能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有利于保持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坚决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基本原则: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二,整体性原则: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工作。

第三,平等尊重的原则:要关怀、理解、接受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第四,艺术性原则:运用言语表达、情感交流和教育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改变。

第五,适应个别差异的原则:要“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因人、因事、因地制宜。

第六,保密性的原则:对学生的谈话内容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1.工作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小学阶段:

(1)培养活泼、开朗、向上、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提高学生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力。

(2)培养参加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体验在学习中解决难题的快乐。

(3)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及表现自我的欲望和能力,建立自信心。

初中阶段:

(1)培养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2)培养勤奋精神和顽强地意志,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

(3)培养自我诊断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矫正的方法,自觉筑起防范恶习的城墙。

(4)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的变化。

(5)培养调整自我心态的能力,冷静面对挫折和失败,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

(6)培养基本的社交活动能力,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健康积极的集体氛围。

2.主要任务:

(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2)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正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困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对及少数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学生,要及早发现,并转介到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同时,予以密切配合,以尽快治愈疾患,帮助学生重返校园生活。

(3)引导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和生理保健常识。预防学生中由于心理、生理问题引起的突发事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做详尽周密的调查,尤其要做好典型个案的分析,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有针对性的讲授心理、生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自爱、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具体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一,将成为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一育。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为此,在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断加强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

1.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抓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由心理教育老师、各班主任老师和医务人员组成。各班成立心理健康活动小组,并选出一名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同学担任本班的心理咨询员。保证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图书资料、计算机等,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2.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拓宽心理教育的范围。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寓学于活动、于实践、于娱乐之中,实现心理教育潜移默化、全方位的渗透。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实行心育教学。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上小课的方式,以班级课堂授课为主,实行多媒体教学。注重教育内容的实效性、形式的多样性、方法的灵活性。在教学的设计上,安排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设计好问题情景,留给学生发挥想像力和思维活动的空间,

努力使心理教育课成为“好心情"课。在课时安排上,初中每月一课时,小学四五六年级每学期两课时。

(2)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利用课余时间,采取直接交流、电话交流、网络咨询等形式,开展心理咨询,为学生消除心理困扰。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经过认真梳理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与班主任老师、部门领导及家长取得联系,全方位进行教育、治疗,使之排除心理障碍。并做好跟踪调查,为心理健康教育积累资料。

(3)开展心理教育专题讲座。每学期有计划的安排学校领导给学生讲授人生、理想信念课,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安排医务室老师,为学生(男、女生分别授课)讲生理知识、青春期知识及性道德教育课。聘请社会知名心理教育专家,来我校为全体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培养健全人格”为主题,组织学生举办演讲报告会。从而影响和教育学生成人、成长、成才。

(5)开通学校与家长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重要渠道。利用各种有效途经,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从而使家长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以自己的品格行为影响孩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学校、家长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6)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的各种材料及时进行归类、存档。并做好保密工作。

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篇五

1、化解学生与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矛盾,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2、分析学生心理困惑和障碍,分学期和人群进行正确引导,在做人、求知、交友、做事等方面,为学生作指导。

3、纠正学生不良习惯,培养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好习惯,提高意志力品质。

4、建立师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重点对象并进行定期跟踪帮扶。

5、为学校各项工作收集信息,征求学生及家长意见,争办人民满意学校。

二、领导小组及分工

组长:校长(全面负责)

副组长:德育校长(负责校长信箱来信回复,分头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辅导员:(负责师生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协调员:各班班主任(负责对帮扶对象实施跟踪了解,与辅导员一起制订帮扶具体措施)

三、工作措施:

1、设立心理咨询室和三个信箱(校长信箱、德育信箱、心理辅导信箱)。交流方式有:面对面沟通、书信往来、QQ聊天、邮箱回复、电话交谈、广播宣传、橱窗展示、分类座谈、集中授课等。

2、组织心理辅导员、协调员学习心理辅导经验,提高理论水平。

3、心理咨询室全天对师生开放。心理辅导员每天中午12:30~1:30找指定的重点对象座谈。有时德育校长、德育主任或相关老师也参加。

4、定期召开心理辅导员及协调员会议,交流重点对象座谈情况和平时表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及班务管理中。

5、制订三年六学期心理健康授课计划。每学期举办一到二次全校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6、开展一系列文体娱乐等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如演讲比赛、晚会、球类竞技、主题班会、写心理健康日记等。

7、建立师生心理档案。分纸质档案(每学期一次心理健康测试)和电子文档。包括基本情况、违纪次数、暴力倾向、心理脆弱、性格孤僻、奖惩评定、学习成绩、心理测试等。第一学期建立电子档案,以后不段补充完善。其数据来源于学校领导值日、老师的意见反馈、年终评定和学生座谈情况等。任何时候在电脑内都能知道每个师生的相关情况。

8、以家校专刊为阵地,成立家长心理学校。面向家长开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定期召开座谈会,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通过问卷对家长进行调研,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促进正确家庭教育观念的形成,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四、具体安排:

七年级:

①制定并组织学习《益华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培养学生优秀学习品质;

②人际交往之团结同学尊重长辈;

③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

④人际交往之与陌生人交往;

八年级:

①抵御网络的诱惑;

②人际交往之情绪的控制;

③青春期知识及心理困惑;

④人际交往之与异性交往;

九年级:

①学会宣泄;

②增强抗挫折能力;

③学习成绩和现实理想的矛盾与调节;

6.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篇六

疫情已经在国人努力下得到有效的稳定,目前我校已经复学。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减少疫情对学生造成的心理问题和负面影响,帮助小学生们尽快适应开学后的学校快节奏生活,学校特制定了2020年秋季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主任

二、强化对疫情下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小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和必要的心理准备,稳定的内在心理平衡被打破,且长期居家会导致许多学生产生焦虑、烦躁、恐慌等不良情绪;

前期采取线上教育、居家上课等方式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等问题;春季学期师生返校后也可能会因为新的人际关系、教学模式、教学速度和学业负担、考试压力等带来的敏感、紧张、焦虑、抑郁、狂躁等心理问题。消除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适应返校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克服心理障碍,学会情绪管理和心理调适,是当前乃至今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做好特殊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做好特殊时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班级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微信、钉钉、班会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介绍心理健康普及性知识、突发事件的应激反应与应对、心理调适方法、心理重建等相关知识;发布疫情防控知识、心理防护知识、心理科普文章等,推送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引领广大师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积极面对环境与身心变化,增强心理韧性。

(二)做好特殊时期心理辅导。

各学校要密切关注学生因疫情产生的各种应激反应和延期、较长时间的居家封闭带来的心理变化,以及返校后知识衔接困难、跟不上课程学习节奏、成绩出现落差等学习心理问题。返校后,要针对共性问题开展环境适应、压力应对、情绪管理、亲子关系等团体心理辅导,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消除学生因疫情、延期开学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班主任要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队活动强化学生心理建设,多与学生情感交流,多留意学生的情绪和状态,对待学生要亲和,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三)做好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各学校要有意识挖掘学科知识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各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呵护学生自尊,建立平等、尊重、激励的课堂心理氛围;要充分利用班会、校园活动、社团活动等各种活动,挖掘此次疫情的积极正面教育素材,引领学生树立胸怀祖国、珍爱生命、责任担当、尊重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四)做好特殊时期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各地各学校要关心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科学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给予教师充分的理解、激励与情感支持。返校后,适时适当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着重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特殊时期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识别与应对等的培训,促进教师放松减压,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四、进一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

(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规划、统筹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在校长领导下,以心理专兼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为主力军,包括中层领导、任课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生返校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要点,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二)完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进一步细化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完善心理危机应急预案,确保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到多岗联动、调度到位、密切配合、无缝对接、措施有效。

(三)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现状的关注,将班团队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从健全学生人格和减少心理困扰的角度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鼓励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主动勇敢寻求帮助。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发现学生情绪波动、行为异常,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思想工作。各学校要定期举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分享班主任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7.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篇七

(1) 因材施教原则:不同学生在能力、个性、兴趣、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个体间可能具有不同心理特点等, 而且也表现为同一特点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因而,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必须针对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2) 面向全体学生和健康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等特点, 运用有关教育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3) 学生主体性、民主平等性原则: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活动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尊严, 关爱每一位学生, 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科学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体育教师与学生, 尽管角色不同、位置不同, 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只有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健康教育, 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才能使健康教育收到实效。

体育教师要做好以下具体措施:

(1) 体育理论课开设要有健康教育内容, 提高学生健康知识。以往, 初中年级开设了健康教育课,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健康教育, 现取消了该课程。我们体育教师有义务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特点, 为学生传授体育相关的健康知识, 注意平时的体育运动卫生知识的贯穿, 加强与各学科间的渗透。结合体育学科教学,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心理素质。

(2) 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 特别是心理教育。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也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活动载体。中小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健康教育内容, 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 即充分吃透教材, 优化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把传授知识与引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把发展智力与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合起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四多四少”, 即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少歧视、少猜疑、少否定、少批评, 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获取信心, 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情绪去学习。

(3) 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平时接触学生是以师长的身份对待他们, 当要求我们以心理健康教育者身份对待学生时, 就必须注意角色的变化, 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内容和交谈的语气。因为心理教育不同于常规的体育教学, 要从一个课堂的管理者变成交流者的角色, 对个别问题学生的教育我们可采取心理咨询的方式。比如, 体育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寻找最好的谈话契机;交谈中, 老师以平等、尊重、信任的态度, 耐心倾听学生的心里话, 然后采用不同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此项活动的意义是让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唤醒、鼓舞学生, 让其重新找回自信, 回归群体。也可借助心理咨询。考虑到学生有不便启齿的问题, 我们可以鼓动他们到办公室, 体育教师充当心理咨询教师的身份, 听学生倾诉心灵, 以获得最佳帮助效果。

(4) 注意竞赛对学生的心理品质的重要影响。针对部分学生比较羞涩, 不愿主动交流, 我们要开设多项小型体育竞赛、拓展活动, 使学生在运动中放开自我, 加强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往, 克服自卑, 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 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比心理咨询专家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的方法可能更有效, 很受学生普遍欢迎。

(5) 健康教育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学校开展课外活动, 如体育节、体育活动周, 对培养学生兴趣、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素质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文体活动能挖掘学生潜能, 发挥学生特长, 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 再把劲头转移到学习上, 从而由点到面逐步跃上成功之道。

体育教学既是教师组织传授, 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信息传递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碰撞交流, 形成真实、理解、接受心理气氛过程。它以心理气氛的效应为背景, 为学生提供一个小型的心理环境, 作用于情感, 影响着思维, 对教学集体成员的价值、态度及行为发生重大影响。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 有助于改善教学集体成员的认知、操作倾向, 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 则会加重心理负荷, 产生消极后效。

目前, 各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还处于一个进一步发展阶段, 但它在学校教育中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 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适应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适应培养国家有用人才的需要。

摘要:健康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中学生是接受健康教育的最佳群体。针对当前新课改中消减健康教育课的实际状况, 本文就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如何结合工作实际, 实现健康教育, 特别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谈谈见解与做法, 旨在为中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 同时也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袁永椿.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2.

[2]李如密.现代教学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3]编写组.体育与健康[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

8.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探析 篇八

关键词:初中生;成长环境;以生为本

一、初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1.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问题

初中生的身体开始发育,性机能逐渐成熟,学生对性开始有了懵懂的认识,对异性开始产生好奇心和倾慕之情。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初中生往往会对异性展开追求,这就出现了所谓的“早恋”问题。

2.成长环境引发的心理问题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所谓的“小皇帝”、“小公主”,但在学校,老师会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谁都不会有特权。两种迥然不同的方式,使得学生容易与老师和家长产生隔阂,进而影响初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网络环境带来的心理问题

现阶段社会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从小就被灌输“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的想法。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青少年们极易产生厌学情绪,逃避到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去,出现所谓的“网瘾”问题。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

1.以学生为本,做到“寓学于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教育的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科学性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从学生本身的问题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其乐观向上的性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趣味性是指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单一的教育方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构建轻松有趣的教育氛围,使同学们在这种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示自我,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2.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

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富有冒险精神,内心世界极其丰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他们非常敏感,老师、家长一个细小的行为都有可能使他们的心理产生波动;同时,他们性格不太稳定,情绪变化比较快,容易与周围的人产生矛盾。这就需要老师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各种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同时,针对每个时期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学校与老师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对同学们进行心理引导。在开展讲座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注意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一般和个别的统一。因为一般的心理健康理念是具有广泛性的,所以老师应该取其精华,然后进行整合,找出贴近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3.让初中生正视社会压力,端正面对压力的态度

激烈的社会竞争造成就业压力变大,类似“名牌大学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无疑会对初中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冲击,使他们产生“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我好好学习将来就一定会成功吗”等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端正他们面对压力的态度。一方面,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对社会要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一个人,如果不好好学习,进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就一定会被社会所淘汰;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学习,才能适应这个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人们开始转变就业观念,以后大学毕业生各种各样的择业方式会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但这不代表“学习无用论”;现阶段,初中生好好学习,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才是正确的明智的选择。

4.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网络,抵制网络游戏的危害

在这个阶段,互聯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初中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无疑,网络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资源,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益处的同时,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危害。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长时间坐在电脑前面,缺乏锻炼,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发育,造成视力下降、思维能力下降等后果,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人际交往;同时,专注于虚拟世界的初中生,往往会忽略现实生活中与老师、家长、同学的沟通交流,造成人际关系淡漠,进而会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除此之外,网络中的大型电子游戏,可能会使学生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故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同学沟通网络的使用方法,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使互联网成 为学生学习的有力的辅助工具,抵制不良网络信息。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性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不仅应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梁沛芬.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2012(11).

9.中学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九

一、组织机构

组长:鲍道芳

副组长:杨启国、王贵良、祝庄飞

成员:柯乐、张云龙、殷均锋、张吉祥、潘娟、石顺海、薛代星、姚康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为更好地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全面做好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我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贯彻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积极推动学校各项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工作目标

落实上级相关方针、政策,宣教卫生知识,加强卫生管理,防止传染病、食物中毒发生及流行,提高我校学生的整体健康素质,确保学生饮食、食品卫生安全。

三、组织实施

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行政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政教处负责组织卫生检查考核,教务处负责开展健康教育,总务处负责改善卫生条件,创造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全校师生要配合区卫生局开展学校卫生监督和检查防治工作以及区疾控中心对学生进行的健康体检、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常见病矫治,做好重大卫生事件预防应急预案以及校医(或保健教师)培训。学生食堂要自觉接受卫生监督所对食品、饮食、饮水卫生安全进行的监督。

四、工作内容

1、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分管领导、教务处、后勤处、班主任及健康教育老师各尽其职,共同做好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

2、教务处负责把学校的健康教育列入整个教学计划,保证学校健康教育课本拥有率、开课率均达到100%,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 以上;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做到“五有”,即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同时要做好学校健康教育普及工作,提高学校卫生健康教育质量,定期进行卫生知识讲座,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的疏导及执行学校环境卫生检查、竞赛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将在初一年级开展“生殖系统健康与卫生”教育,继续做好调查问卷。加强指导和引导。同时,针对初二年级,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积极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异性,强化自尊自爱,使学生自觉拒绝性行为的发生。我们还要积极联系社区和政府相关组织和部门,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和持续地协调发展。

3、班主任要做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的工作,提高学生卫生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做好疾病控制工作,做到“防患与未然”;加强春季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做好对患龋齿、近视、沙眼、贫血、疥疮等常见病学生的矫治工作。

4、健康教育教师要认真做好学生的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工作,加强学生用眼卫生的宣传,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教育学生劳逸结合、多做户外活动,注意营养均衡,提高眼保健操质量。

5、团队要广泛地利用黑板报、宣传窗、广播等各种宣传阵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

6、政教处要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卫生月活动和红十字宣传活动;自觉接受卫生局、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对我校的卫生监督和县教育局的检查,规范爱国卫生档案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组织落实好《青白江中学学生健康行为要求》(1)、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2)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3)、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4)、对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要进行劝阻。(5)、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注意用眼卫生。(6)、勤洗澡、勤洗头、勤理发、勤换衣、勤剪指甲。(7)、坚持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8)、坚持饭前便后洗手。(9)、注重青春期卫生。(10)、不吸烟、不醺酒。(11)、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12)、就餐时坚持使用自己的餐具。(13)、男女同学相处应尊重对方。(14)、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1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16)、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17)、不穿紧身衣裤。(18)、不打人,不骂人。(19)、坚持做好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20)、养成主动学习卫生知识的习惯(如通过广播、电视、卫生课和报刊杂志等学习卫生知识)。

7、净化师生的心理环境,培养师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根据学校实际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不同年级有不同侧重,初一年级是学习适应教育、学习方法指导,集体主义和主体意识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初二年级是社会责任感教育,人生观教育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初三年级是升学与择业教育,应考心理辅导。

8、体育教师要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坚持经常锻炼,全面锻炼,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开展“两课”(体育课、健康教育课)“三操”(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一活动”(体育课外活动)。体育活动中要加强安全保护、防止运动创伤的发生,并随时准备好急救措施,对一般的运动创伤和运动事故能进行急救处理。

9、确诊为患传染病的学生,要隔离治疗,复学时需持医疗康复证明方能到校上课;对怀疑是传染病的学生,学校和班主任要动员其到医院检查确诊,以防传染病漏诊或误诊。

10、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及重大卫生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学校领导、班主任、校医和专(兼)职保健教师为法定传染病的层次责任报告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计38种。分别为甲类:鼠疫、霍乱、艾滋病。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学生中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或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效性禽流感以及其它群体性不明原因性疾病,责任报告人应在2小时内报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和区教育局。

学生中出现除上述以外的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在6小时内报区卫生局和区教育局。

在学生健康体检或日常检查中发现的传染病病例,除按规定程序、时限上报外,还应及时通知家长,根据情况责令其隔离治疗。

学校发生卫生安全事件(如集体食物中毒等)应及时报告区卫生局和卫生监督所,同时,学校要启动相应的紧急预案。

郧西县**中学

10.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工作总结 篇十

作为一名在一线服务的心理健康教师,经过上学期在德育处工作中的观察和发现,于是对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大胆的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绘制了一幅蓝图。我的基本思想模式是:“课程化+活动宣传+个别辅导+团体辅导“

一、教学任务(课程化)

教学模式分为:进班辅导和合班讲座。

进班辅导是由各年级德育主任或年级主任或班主任发现集中的心理问题及时反映,针对各班突显的一些小规模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教育。

合班讲座是针对各个年级各年龄阶段突显出的限时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如高一学生如何适应新环境、高二学生如何渡过第二个青春逆反期、高三学生如何做好高考前的心理减压和疏导)进行集体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 教学形式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

封闭式是以教学任务为前提,教学模式为重点的基本心理辅导和讲座。

开放式是除了教学任务外,提供固定场所,规定固定时间,提前张贴海报宣传,主要以教师和学生感兴趣的心理知识和心理影片以及积极心理学、正向心理学、哈佛幸福心理学为授课内容,不规定人数和年级,有兴趣者可来参加。(具体时间以两个星期为一周期,具体地点和时间见海报)

教学时间:考虑到我校班级多,人数多,授课场地有限,基本以一个主题、两个星期、一个年级的方法去授课。(如高一怎样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为主题,30个班每次以4个班集体授课分七、八次授 完)。

授课时间:主要是团体讲座心理辅导为主,考虑到人数多,场地大,班级多(团体模式不单一)授课时间一般为50分---60分钟,其中不排除课堂纪律的管理、课中游戏互动和课后卫生清扫的情况的困难。

授课教师:由沈新兰和田金洲老师,因沈老师还带高二年级的语文课,本着资源优势的原则高一和高二由我们俩各担任一个年级,高三年级主要是由田金洲来担任。其中如沈老师有教学任务,本应该她上的课由田金洲来临时担任,反之己任。

二、心理咨询室的设置和开放。(个体辅导)

1.对心理咨询室的温馨设置和科学安排,分为接待室和咨询室以及档案保密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准备发泄放松室,为来访者打造一片放心、舒心的咨询环境。

2.建立完整的心理咨询室的规章制度体系,明确心理咨询的目标、原则、任务的同时,要做好保密工作。

3.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档案体系,更好的是利用网络的保密原则效应。4.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1)来访者先在开放时间来预约,由我室心理工作老师发邀请卡确定来访时间。(2)来访者需在接待室做好登记,经过核实无误后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3)根据来访者的具体问题进行鉴别归类,根据问题的类别,再确定具体咨询目标。

(4)心理咨询老师在咨询的过程中,做好来访者记录,为来访者学生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并跟踪调查,做到保密原则。

(5)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做好咨询的转介工作。心理咨询室开放对象:全校教职工和学生

心理咨询室的预约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全天(也可QQ、电话预约)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开放时间为:每周一------周五中午2:00---3:00 5.心理咨询室的文化建设,如心灵涂鸦板,心灵海报设计等。

三、开设心理信箱和心理热线,便于一些不愿与辅导老师见面的学生,利用写信和电话的方式进行咨询对学生提出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同时做好保密原则,及时受阅和受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四、开展心理活动和宣传心理活动

1、利用校园广播优势,加大宣传我校的心理健康知识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对心理咨询室的情况扩大范围的推广。

2.借助“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日“,在我校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意在唤起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关爱自身心理的意识。确定系列主题为校庆和谐校园文化做铺垫,如(心灵寄语、心灵手抄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心理图片、重要的心理测试之展、高三学生的心灵成长路程之展、班徽设计、以及在5·25当日的心理SCL-90 的现场大型的心理咨询活动)

3.每班设置一名心理委员。在每个班级设置一名心理委员,由班级中的学生担任,及时向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反映学生中的心理问题,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中的普遍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本着班级多,选拨难的问题每班心理委员就由每班的团支部书记担任,把团支部和心理协会协调统一起来,做一次对接仪式)。

4.对每班的心理委员定期举办“心理课堂”培训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工作水平,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常识,配合学校开展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5.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团队是一支本着“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自愿参与、志愿服务的教师队伍。组建教师心理团队是迫在眉睫的,教师的加入对我校心理健康之路的发展是源远流长的,这个团队不仅对教师也是一次大胆的新尝试,同时也让抽象的心理学走入教师和学生的心里。6.与班主任密切联系.班主任手册中,有一项是关注与学生“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帮教记录“,在日常常规工作中,如果发现有问题学生及时转介到我们心理咨询室中,从而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工作紧密的联系起来。

五、具体工作安排计划 2.3月份: 1.建立心理咨询室

2.建立心理咨询登记表、邀请卡、咨询过程登记表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4.团支部和心理协会进行对接仪式

5.教师心理健康的讲座

6.确定好各个年级讲课内容和时间规划

7.进一步与校园广播站配合,制作心理广播节目

3.4月份:

1.制作心理专栏。“心灵驿站”的编辑出版工作;

2.做好开放式的心理讲座以及心理课的展示

3.筹划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团队。

4.做好“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日的系列活动作品的验收

5.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以及心理测量解说培训

5月份:

1.做好“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日的宣传活动与展示

2.做好高三考前疏导和心理减压讲座和辅导

3.做好高考家长考前心理疏导 6月份:

1.整合一学期的心理档案资料

2.总结一学期的工作 下学期工作初步计划 9月份:

1.制作宣传栏——高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2.通过入学教育对新生进行入学心理健康教育。

3.各班选举产生班级心理委员。10月份:

1.对高一新生实施心理普查,并建档、存档。

2.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3.进一步与广播站配合,制作心理广播节目。11、12月份:

1、“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2、系统、全面的整理心理普查结果。对学校心理教育的几点反思:

1、心理辅导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和实行转介服务

2、心理咨询只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补充。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和班主任工作紧密结合,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4、心理辅导的目的是教人自助,学会适应环境,充分发展自己。发展性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5、定期对老师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克服“心理耗竭”,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11.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工作总结 篇十一

一、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之中,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最终目标

2000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颁布后,北京市广大干部教师针对社会情况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针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针对消极腐朽现象给青少年学生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反复强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分析青少年学生在新形势下成长的特点、条件和环境,改进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

目前,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纳入《素质教育评价方案》、《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整体化工作纲要》和各类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中,并把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

在接受国家教育部实验任务之后,我市启动了三年实验规划,开展了调查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在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培训队伍、总结经验,为实现教育科学化做着不懈的努力。

北京市教委德育处明确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既要克服其他各育取代心育的倾向,又要克服心育顶替其他诸育的倾向。

二、深入调查研究,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据可依

为了了解北京市十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状况,提出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改进办法,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市教委德育处依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对3000多所中小学校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一是调查了中小学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二是了解了学校实际工作的状况。

据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樊富珉、杨蕾、边保旗等专家的调研分析:年级高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高于年级低的学生,说明学生的自我认识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得到了各学校的重视,75.3%的学校开展了工作,72.3%的兼职教育工作者不计酬金,努力工作。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半数以上的学生走出了误解时期,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情况,全面完善自己,近半数的中小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开展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基本以德育工作者、心理教育专职人员为骨干,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协同参与,从实际情况看,多数人员还需有计划地接受培训……

调研报告就已经取得的基本经验和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了客观论证。它既是市教委决策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培训骨干队伍的生动教材,更是深化实验工作的参考方案。市教委将把宣传调研报告作为进一步推动工作的动力,把转化调研成果作为改进工作的载体,使科研、管理融为一体,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

三、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程,增强时代性和实效性

首先,全市将试行《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对工作规律及特点、模式和技能进行了指导,《纲要》具体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分层次的规范要求、整体性的规范目标;《纲要》对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出了提示,鼓励各中小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纲要》在师资队伍和组织管理上制定了相应措施,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运转,《纲要》对考核与评估提出了建议,讲求工作实效。

12.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没有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的理论, 也没有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向外交流, 在理论信息上, 处于封闭的状态。具体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导向与落实措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二是师资队伍的问题比较突出, 存在着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短缺或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三是管理缺乏科学化, 规范化。四是科学的评估机制尚未确立, 存在无评估、评估简单以及评估错位和片面性等现象。五是管理混乱、薄弱, 相关活动的功利性色彩过于深厚。六是管理封闭, 缺乏与其它国家交流。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传统模式

(一) 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一种针对少数人的学校心理健康模式, 这种模式之所以不能成为我们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由于要进行这种模式必须满足以下三条假设:一是心理教师必须具备一名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水平, 不但要有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 同时要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诊疗对象大体上是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障碍的病人, 针对性很强。三是要求诊疗对象必须心甘情愿地去接受这种治疗。该管理模式未能被大部分学校所采纳的原因是, 在学校里缺少这种专业的指导老师, 并且大部分的老师也会因为绩效目标而敷衍了事, 因此这种模式很难在学校里实施。

(二) 德育模式。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德育原理, 用德育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这种模式出现的思想基础是这样一个误区, 认为“心理问题就是思想问题、品质问题“, 这种模式是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置于德育管理之下, 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不同点是, 不再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一门科目, 而是超脱于学科之外的另一种教育体系。它立足于道德品质教育, 脱离专业知识学习, 在另一个空间中对学生心理进行指导和教育, 具有时间的持续性和空间的自由性。但是它的劣势也是医学模式未能被实行的原因, 缺乏专业老师、功利心太强。

(三) 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教育中的出现, 也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大进步。这种模式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老师讲学生听, 学生依然是被动状态, 实践性也很低。教授的内容以心理学的理论、原理为主, 要求学生记住心理学中的概念、原理, 通过期末考试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看来, 这门课程的设置不仅不能有效地起到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而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让更多的学生选择去逃避或被动接受, 根本无法带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发展。

三、系统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管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单独的一项学科, 要想做好这门教育就必须立足于教育本身, 系统性、全面性、有目标有方式地逐步开展这项工程。所以应该站在系统管理学的视角上,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

(一) 系统学与管理学的关系。系统学简言之就是简单的系统科学。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在错综复杂的整体系统中探索出系统之间所产生的相互系统, 且尝试着去研究该相互系统的特性和周期。它主要是运用搜集信息和实验反馈的方法, 以及系统方法等, 对系统的性能、行径和动态多进行研究。目的主要是为掌握系统运行的普遍规律, 并使目的系统的功效和性能最优化。由于系统学在管理中的普遍使用, 就逐渐形成了系统管理学。系统学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在冗杂的组织结构中快速找到并解决所出现的管理问题。由于任何一个管理都是系统的管理, 只有对管理的对象———系统的普遍规律充分了解、掌握之后, 才能运筹帷幄, 得心应手, 实现管理的最优化。

(二) 系统的基本理论与观点。系统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基本元素形成的, 这三种元素相互关联和影响, 就形成了各系统的“流通构成”;每个流通构成都有其独特性, 其特性影响着每一个系统结构, 从而每一个系统结构也影响着每个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而系统的作用和功能则决定着每个目标管理系统能否达到目标或者是能否完成的程度。用一个图式来表示就是:流通构成———联系———结构———性质———功效。

(三) 系统管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的运用。依据系统理论所阐述的观点, 学校应该建立一支有效的领导管理机构, 专门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发展, 唯有合理地将此系统组织、各个组成要素或 (子系统) 进行统筹安排, 才能实现系统的结构及其功效的最佳流通构成, 实现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统的顺利与高效运转, 从而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最理想的状态。

1.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组织管理机制模式。从系统管理的核心观点出发, 学校应该设立一个以目标为基础, 分层次进行管理的教育模式, 即以校长为最高领导, 在校长的指挥领导下, 建立不同功能不同级别的部门机构, 在这层次中, 各机构部门相互合作、相互制约, 保持信息畅通, 把学生健康的心理教育作为第一目标。这个部门结构将健康教育思想从理论变成了实践, 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着。具体来讲, 这个管理结构主要是由校长、家长委员会、教导主任、专业心理老师等人员构成的。

2.建立激励管理机制。根据系统管理的思想, 影响一个目的系统高效动作的有子系统 (或要素) 的功效和各层次子系统 (或要素) 的积极性等。所以, 要激发这些积极的因素, 就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个大体系中, 建立起激励机制, 发挥他们的最大效能。学校一是要在制度上给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予以保障;二是要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投入, 在设备、津贴上得给予适当的增设和添加;三是在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学校行政部门中, 得以条文的方式规定量化式的管理指标, 并把这项指标当成教职工职责考核的一项内容;四是在学生处应增设学生意见反馈箱, 让学生对此项工作参与评判。

3.建立评估管理机制。根据系统控制论的观点, 一个目的系统的功效最佳化的实现有赖于这个系统的流通构成 (即系统的三基元, 也就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类别、数量、流向、时间、速度等方面的最佳变动组合) , 而这最佳的流通构成的实现, 直接依赖于这个系统的各个层面、各个子系统和要素的信息的不断循环反馈。学生反馈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决定着系统的调整方向, 因此信息反馈是目标系统动态作用的最大影响因素之一。

(四) 系统管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功能评估。在学校里如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反馈, 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管理评估。所谓的评估就是依照既定的价值观标准, 采用科学的检测方式, 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和归纳, 然后再通观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学校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反馈, 如此评估也是使得所获得的信息成为教育工作进展的根据。

1.系统的功能。系统通过对心理教育工作者、活动场所与设施、档案材料、课程以及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评估得出的结果, 对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说来, 系统有如下的功能:

(1) 导向功能。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标准, 实时评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观, 指导其前进。

(2) 诊断功能。通过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分析整理, 发现教育工作中的优缺点。

(3) 激励功能。通过评估后的等级划分, 激发被评估对象的成就动机。

(4) 研究功能。评估工作是一项严肃的科学探究活动, 本身就具有教育研究价值。通过评价, 使学校以及教育者清楚现状, 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5) 管理整体功能。组织和指挥各功能的作用和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评估, 在其作用下, 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根有据有序发展。

2.评估的开展。评估活动的进展必须要遵循客观性、实践性、整体性和持续性的原则, 在这几个基本原则外, 还需要在以下内容上加以注意:

(1) 有专业的评估组织。在开展评估活动时, 必须设置自己的专业评估组织或者是委托其他评估组织, 因为评估活动具备一定的专业性, 在选择理论依据、方式、手段上的不同就会影响到整个评估工作的进展。

(2) 有明确的评估目标。在评估活动开展前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目标, 确定本次活动要达到什么效果, 需要怎么去完成, 进而才能确定在评估中需要用到什么评估理论和方法。为了使评估的目标、目的和任务更加明确、清晰, 必须广泛征求意见, 特别是征求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者的意见。

(3) 设计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离不开对整个系统的认知, 只有理清整体系统中各系统的相互关系才能够面面俱到, 并发挥各系统功能的最大化, 客观、全面地反映教育工作的最终结果。在设计指标体系时, 除设计标准外, 也要做好各项通讯指标的权重设计, 这主要是运用在学校心理学教育重要性程度的评估活动中。

(4) 搜集评估信息。进行评估需要以一定的材料和信息为依据。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获得这种信息的手段和前提。一般的方法有听取报告、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座谈讨论、问卷调查和考查测验等。

(5) 整理评估信息。利用统计技术和理论将搜集到的材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要依据评估指标体系, 以指标和侧重点的内容为主要关键点, 努力使各级指标体系和侧重点都有充分的材料证明, 所涉及的材料必须是着重标出, 且能够让人信服。在说明问题和反映工作全貌的前提下, 力求简洁明了。

(6) 评估结果的反馈。这个过程是以上所有评估活动完成后的一个总结、分析、归纳和目标调整的过程。评估结果的反馈是以文字的形式对被评者的优劣高低进行恰当的价值判断, 从而推动被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宏佐.系统工程管理指南[M].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 1991, 5

[2]叶一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13.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工作总结 篇十三

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校健康教育工作,贯彻《清水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精神,努力创建健康校园。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紧密围绕我县创建国家省级卫生县城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注重实效,以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以各项规章制度为保障,以加强检查评比为动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1、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宣传教育活动,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健康促进活动的宣传和教育,力争使学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不低于90%,学校健康教育开展率不低于100%,健康行为合格率大于80%,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小于5%。

2、按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同时开足课时,培养学生卫生习惯,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卫生、校园卫生,掌握卫生知识。

3、认真贯彻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落实好教学楼、学生宿舍、学校食堂卫生制度,优化和美化校园环境,努力创建优美、整洁、高雅的育人环境。

4、按照卫生城市考核标准和要求,每学期对学校健康教育进行综合评价,使各项健康教育工作达到标准。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学校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及专(兼)职人员。同时负责制定工作方案、计划和检查落实情况。

2、通过全员培训,提高思想认识。由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全体教师、学生进行培训,以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目标。

3、制定健康教育机制,完善保障体系。首先完善、健全一系列健康促进制度,然后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按照要求开足健康教育课程。

4、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力争对教室、办公室、花坛、操场、校门和场地进行整修和改建,努力创建优美、整洁、高雅、和谐的育人环境。

5、积极开展活动,培育健康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改善学生的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心灵。同时配合卫生部门,重点抓好学校食堂、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确保师生用餐、用水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金集镇中心小学

14.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工作总结 篇十四

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渗透性和覆盖面,进一步提高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和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现就我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工作提出如下实施细则:

一、工作目标

有效整合各系及职能部门的力量及资源,构建院系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形成既有明确分工,又能通力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使学生心理问题能及早发现,尽早干预并有效解决,建立有效的校园心理支持系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二、三级网络的设置

心理健康网络第一级:学生处心理发展中心及其所指导的学生心理发展协会。

心理发展中心是由分管学管工作的校领导和学生处领导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机构;院学生心理发展协会是由心理发展中心指导的学生社团。

心理健康网络第二级:系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及系学生会心理健康部。

心理健康网络第三级:班级(班主任)及班级心理委员。

三、分工职责

(一)一级网路

学生处心理发展中心和院学生心理发展协会主要工作职责为:

1、指导、服务各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各系报告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干预和通报。

2、为全体在校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为全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普查及学生档案建立、提供心理咨询、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危机干预等。

3、培训班级心理委员,指导心理委员开展班级心理活动。

4、定期组织全院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加强层级管理和骨干培养。

5、针对全院学生开展“四进四巡”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6、学生心理发展协会(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具体工作包括:

1、心理发展中心教师负责联络各系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并入学工线工作会议中)、对各系报告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干预、协助各系做好心理危机学生干预工作。

2、对入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查,为全校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回访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

3、汇总《班级心理晴雨表》(月度),分析和整理心理委员上报的班级心理状况,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干预,每月以心理健康简报的方式通报我院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心理委员开展工作情况。

4、定期在全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讲座和团体辅导。

5、开展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每学期出版两期《心语小筑》宣传小报,举办“5.25学生心理健康月”大型活动。

6、为学生提供面谈咨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等多种咨询渠道。

7、制定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全院教师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具体为在全院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对已拥有心理健康教育B证教师和学管干部进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处理方法培训。

8、加强对学生心理发展协会、系学生会心理健康部和班级心理委员团队学生骨干的培训、指导和支持其开展朋辈辅导互助活动。

(二)二级网络

各系成立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系副主任任组长,学工部部长任副组长,成员为学工干事、班主任、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任课老师。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和系学生会心理健康部工作职责为:

1、每月学管例会时报告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反馈心理危机学生。

2、处理因心理危机导致休学、退学、复学的学生时,及时向心理发展中心(一级网络)报告学生休学、退学和复学工作的办理状态。

3、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处理按《心理问题学生工作流程》执行。

4、负责系学生会心理健康部学生干部的产生、管理工作,指导班主任按心理委员选拔要求选拔班级心理委员。及时听取系学生会心理健康部学生干部和班级心理委员的汇报,对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干预(上报一级网络)。

5、系学生会心理健康部收集《班级心理晴雨表》后上交心理发展中心。

6、配合一级网络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工作包括:

1、协助学院心理发展中心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对本系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做好重点关注工作。

2、积极配合学院心理发展中心开展5.25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讲座。

3、做好系学生会心理健康部学生干部选拔工作,指导班主任按心理委员选拔要求选拔班级心理委员。对心理委员进行考核(心理委员培训出勤率、《班级心理晴雨表》提交情况、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情况),表彰优秀心理委员。协助心理发展中心开展心理委员培训。

4、发现心理危机学生及时报告心理发展中心,并配合心理发展

中心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

5、参加心理发展中心召开的月工作例会(并入学工线工作会议中)。向心理发展中心汇报学生当月心理健康动态,总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状况。

(三)三级网络

各系(班主任)选拔有较好群众基础、乐于助人、善于沟通、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学生为班级心理委员,每班1至2名。班级和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为:

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每月向心理发展中心提交《班级心理健康晴雨表》,并汇报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反馈心理危机学生。

具体工作包括:

1、通过活动、板报、素质拓展等形式在班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

3、每月向心理发展中心提交《班级心理晴雨表》,报告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

4、加强与寝室长的联系,及时发现存在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及时向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报告。

5、对心理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院、系、班都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三级网络建设工作,结合学院学生情况,开展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明确职责、组建人员。各系应按照学院要求,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选拔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学生会干部和心理委员。

附件1:心理问题学生工作流程 附件2: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学校

附件1:

心理问题学生工作流程

一、对于严重心理问题学生事件,各系处理流程如下:

1、各系发现疑似有心理异常学生情况,应遵循保密原则,立即直接与学院心理发展中心沟通该生情况,由班主任带领该生到心理发展中心进行心理辅导或咨询。

2、咨询结束后,心理发展中心向系里反馈咨询结果。如果学生问题严重需去医院就诊鉴定,系里立即通知家长尽快到校,由家长带学生到三甲医院心理科就诊。

3、医院就诊后,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经诊断,如果学生诊断为心理障碍但可在校边学习边治疗,系副主任、学工部长、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协商:如家长希望学生休学专

心治疗,则系里配合办理休学手续;如家长希望学生在校继续学习,系里应告知家长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情况,与其签订“家长告知书”。

另外,学生在校边学习边治疗期间,系里应密切注意学生心态,关注学生动向,给予关心,并及时与心理发展中心沟通该生情况,以便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同时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治疗情况,共同做好学生工作。

②经诊断,如学生确诊心理疾病需配合药物治疗,且不适宜在学校继续学习,系副主任、学工部长、班主任应与家长沟通,建议其回家调养,及时办理学生请假、休学或退学手续。

未成年学生必须由家长陪同到医院进行诊断,紧急情况除外。

4、学生办理了请假、休学手续,回家调养或治疗结束后,系里凭相关医院复学诊断书办理学生恢复入学手续。

二、对于有自杀意向学生,各系处理流程如下:

班主任一旦发现或知晓学生有自杀倾向(学生近期有实施自杀的想法和念头),应立即向学生工作相关领导和学院心理发展中心报告。并采取以下措施:

1、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负责,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在小组指导下,将有自杀意向的学生转移到安全地点,组织辅导员和监护人员对其实行24小时监护。

2、系里立即通知有自杀意向学生的家长尽快赶到学校,双方共同协商解决问题。注意:不要告知学生校方已通知家长,并要求家长也不要告知学生,以免激发或加重所干预学生的自杀意念。

3、心理发展中心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评估后,如该生需立即到医院就诊,家长还未赶到,系里应与家长电话沟通并征得家长同意,由系学工部长和心理发展中心老师负责将学生送到医院就诊。经医院诊断,该学生需治疗,系里应立即办理该生休学或退学等相关手续。

4、学生办理了休学手续,回家调养或住院治疗结束后,系里凭相关医院复学诊断书办理学生恢复入学手续。

附件2: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保障我院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校园生活秩序,保持学校的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

(一)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方式不能应对或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入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或刚刚经历重大突发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下的个人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能安全度过危机,尽快恢复社会功能。

(二)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3、存在诸如失恋、学业严重受挫、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明显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如孤僻内向、与别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者;

6、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7、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化等;

8、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9、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10、学院心理发展中心认为有必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者。

(三)对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

说告别的话等,其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原则

(一)生命第一的原则。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亲属参与的原则。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

(三)全程监护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四)分工协作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要求

(一)信息畅通。参与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要做到快速反应,确保信息畅通。

(二)工作到位。危机发生后,班主任、系学工部长、学生处主任及相关人员要立即赶赴现场,迅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

(三)协调配合。相关人员在现场指挥的调度下,主动配合,服从指挥。

(四)记录备案。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学生辅导员及相关人员要做好书面文字记录,必要时做好音像资料的收集,保证资料详细完整。责任追究。

(五)责任追究。对于因违反工作原则、延误时间、知情不报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成立心理危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学院党委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副院长

组员:学生处主任及副主任、学院心理发展中心中心负责人、各系分管学生工作副主任、学工部长

五、心理危机干预分类措施

(一)对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学生的干预措施

1、各系发现学生心理异常情况信息,必须迅速报告主管领导和学院心理发展中心,由心理发展教育中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初步的诊断并提出相关建议。如有必要,应转介到专门的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断。

2、根据诊断情况,可进行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如果诊断学生确有心理疾病但尚可在学校边学习边治疗,应立即告知学生家长,请家长到校协商解决。如家长希学生休学专心治疗,则学院配合办理休学手续;如家长希学生在校继续学习,学院应告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请家长出具相关书面说明。学生在校边学习边治疗期间,学院应密切注意学生心态,关注学生动向,指派学生骨干给予关心,并及时与心理发展中心沟通情况,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同时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做好学生工作。

(2)如诊断学生需配合药物治疗,且不适宜在学校继续学习,应派专人监护,并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到校将学生带回家休养治疗,同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

(3)如诊断学生需要住院治疗,学院应派专人负责,并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家长到校后,学院要与家长协商并签署有关文字性材料,将学生送至相关医院治疗,并办理请假、休学或退学等手续。如学生家长不同意送三甲医院要求回家治疗,应同意并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未经学生家长同意,将学生送到医院要慎重,以免发生纠纷。

(二)对有自杀意念学生的干预措施

一旦发现或知晓学生有自杀倾向(学生近期有实施自杀的想法和念头),应立即向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并采取以下措施:

1、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负责,成立监护小组,在“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指导下,将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转移到安全地点,组织学生辅导员和监护小组对其实行24小时监护。

2、立即通知有自杀倾向学生的家长尽快赶到学校,双方共同协商解决。注意不要告知学生校方已通知家长,并要求家长也不要告知学生,以免激发或加重所干预学生的自杀意念。

3、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学院心理发展中心报告,经中心评估,如诊断有自杀意念的学生需立即住院治疗,学院与家长协商并要求家长出具书面同意意见,由班主任和心理发展中心老师负责将学生送到三甲医院治疗,同时办理请假、休学或退学等相关手续。如学生家长不同意到学校对口医院治疗、要求回家治疗,学院在督促学生家长办理有关手续以后,方可同意将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带回家治疗。

4、如诊断有自杀意念学生需回家休养治疗,其所在系应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并办理相关手续。相关手续一旦办理

完毕,学院不得让有自杀意念的学生继续留在学校,以免影响其心理康复或发生意外。

(三)对已经实施自杀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1、对已经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要立即送到最近的医院。同时,立即向学生处、心理发展报告情况。

2、及时向学校保卫处或公安部门报告,由保卫处或公安部门负责及时保护、勘察、处理现场、防止事态扩散和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刺激,并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对事件的调查。

3、立即通知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家长到校。

4、对于自杀未遂学生,在其病情稳定后由家长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等手续,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不得让其继续留在学校学习,以免影响其心理的康复或发生意外。

5、应对已经实施自杀行为学生周围的同学,尤其是同寝室、同班级同学采取相应的安抚措施,如有必要可联系心理发展中心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避免更大范围的急性心理危机出现。

(四)对有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的学生的干预措施

1、对有伤害他人意念的学生,各系发现后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请保卫处配合首先予以控制,并通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安全,同时通知学生家长。对已实施伤害他人行为的学生,主要由学校保卫处处理,同时通知学生家长到校。

2、各系向学院心发展中心报告,由中心对其进行初步心理评估,确定学生伤害他人的意念或行为是否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

3、如诊断有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的学生是由心理因素造成并需住院治疗,应及时通知家长到校,由家长将学生送至三甲医院治疗,如学生家长要求回家治疗,则由家长将其带回家治疗,并及时办理休学或退学等手续。

4、如诊断有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的学生是由心理因素造成并需回家休养的,学院应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并及时办理休学或退学等手续。不得让其继续留在学校学习,以免发生意外。

六、建立心理问题学生愈后鉴定及跟踪制度

(一)因心理问题住院治疗或休学的学生在申请复学时,要提供三甲医院精神或心理专科医生鉴定确已康复、可正常继续学习的书面证明,方可办理复学手续。

(二)学生复学后,班主任要进行密切关注,定期了解其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请学院心理发展中心配合学院进行跟踪和辅导。

15.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工作总结 篇十五

一、目前高职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上存在偏差。

首先, 社会认知存在偏差。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准确的定位与评价。家长们往往认为学生只要能上大学就可以找个好工作, 而就业难的现实与家长的期望形成巨大落差, 导致在校大学生心理焦虑。同时, 中学形成的亚健康状况没有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导致部分大学生带“病”入学。其次, 很多高职院校本身认知也存在偏差。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中, 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否认学生中存在的大量思想观念、人生及社会价值乃至政治观念上的问题;另一种倾向是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 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 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能替代心理健康教育, 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德育化的倾向。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 主要是因为部分教育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性以及与德育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

2. 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目前很多高职院虽然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室, 配备了基本的专职工作人员, 也购买了一些器材和设备, 但是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停留在较浅的层次, 部分高职院领导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软认识, 只要学生别出事、别走极端就行了, 心理健康教育干多干少无所谓, 很多高职院甚至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其实心理问题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渐进性, 如果错误地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数”, 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 导致问题的积蓄越来越多, 出事将是迟早的事。

3.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位不准。

长期以来, 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治疗心理疾病的层面上, 仅以治疗学生的心理疾病为己任,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少数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治疗上, 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尽管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 但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目前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诊治而轻预防”的倾向。

4.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

各高职院校虽然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有一定的基本要求, 但要求仍然不高。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除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和软件外, 还要掌握一定的个别心理辅导、团队训练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这方面的培训工作, 但师资薄弱仍然是制约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瓶颈。

5.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不健全。

很多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配备了, 心理咨询室也建立了, 但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 其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 辅导员、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没有紧密的配合, 校内的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不间断的学生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跟踪、辅导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和改进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 并根据高职院学生的特点予以加强和改进, 尽快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区别, 不能混为一谈或互相替代。所以, 我们既不能想当然地用思想品德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也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去取代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我们又应看到, 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问题往往是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交织在一起,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在本质上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 可以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各司其责, 并能相互借鉴与提高, 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 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非常必要。

同时,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在激发学生心理潜能, 提高心理素质, 防治心理疾病,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建立起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上。这种教育模式把重点放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 同时关注有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人群的心理治疗、心理康复工作。

2. 建设专业知识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导航人, 仅凭热情和爱心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具有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 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资格和训练提出三项要求:一是具有教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书;二是具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三是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为此, 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技能和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能力, 才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是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也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对此, 一是要建设一支心理辅导教师专职队伍。心理辅导教师主要负责学校心理健康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的设计,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测, 建立学生心理状况档案, 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和讲座, 开展各种心理辅导培训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二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 最易发现和掌握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 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特别是辅导员要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培训。

3. 优化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指校园文化心理、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师生关系等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形成影响的校内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因此, 必须引起重视, 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 尤其应当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有利条件, 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无裨益。

高职院应充分发挥各校的有利条件, 挖掘潜力, 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适宜的条件, 形成自己的特色。首先有条件的高职院可以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 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 系统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介绍心理健康途径, 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 科学对待存在的心理问题。其次,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每位教师都应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 要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 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 发挥其心理潜能, 减轻其心理压力, 淡化学生的自卑情绪;通过运用激励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 教师还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心灵, 创设民主、平等的育人氛围, 这不仅能增加信任, 增进沟通, 还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另外, 高职院还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术讲座、体育活动、文艺演出、社会调查和社团活动, 让学生从活动中感触时代的脉搏, 体验交往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和谐的愉悦, 开阔心胸、培养情趣, 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 培养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证明, 给学生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 不仅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 乐意参加群体交往;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 在情绪上做到自我疏导。

4. 构建立体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

由于高职院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仅仅依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学院要及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 以便更好更快地反馈学生信息, 将学生的心理隐患干预于萌芽状态之中。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应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院级指导层。院级指导层由学院学工处直接领导, 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依托, 以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为骨干, 主要负责全院心理教育与咨询服务、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心理健康活动月的组织、学生朋辈咨询员、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等工作。二是系级延伸层。系级延伸层由各系辅导员组成, 主要针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与引导, 组织参加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自主开展活动;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学院心理中心进行沟通, 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学生自助层。学生自助层由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班级心理健康委员、朋辈咨询员组成, 旨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反馈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 在学生中开展自助、互助活动。大学生心理协会可以积极展开各种心理活动, 每年在校内也会开展多种活动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班级心理委员要建立心理信息报送制度, 每周填写“班级心情报告”, 汇报班级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况, 及时将需要咨询的学生邀请至心理中心, 定期参加培训, 在班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活动, 通过心理沙龙、心理测验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摘要: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学生规模不断扩大, 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未能及时跟上, 严重地制约了人才培养与和谐校园建设。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找准定位、加强师资、优化环境、构建网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范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J].职教通讯, 2003, (10) .

[2]教育部, 卫生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Z].教社政[2005]1号.

上一篇:今年高考优秀范文下一篇:员工感恩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