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图学教案第2章

2024-10-27

工程图学教案第2章(共9篇)

1.工程图学教案第2章 篇一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1.概述

什么是信号?什么是系统?为什么把这两个概念连在一起?

一、信号的概念

1.消息(message):

人们常常把来自外界的各种报道统称为消息。

2.信息(information):

通常把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

本课程中对―信息‖和―消息‖两词不加严格区分。

3.信号(signal):

信号是信息的载体。通过信号传递信息。

为了有效地传播和利用信息,常常需要将信息转换成便于传输和处理的信号,由此再次说明“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信号的内涵”。

信号我们并不陌生,如刚才铃声—声信号,表示该上课了;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光信号,指挥交通;电视机天线接受的电视信息—电信号;广告牌上的文字、图象信号等等。

二、系统的概念

信号的产生、传输和处理需要一定的物理装置,这样的物理装置常称为系统。一般而言,系统(system)是指若干相互关联的事物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如手机(可以用手机举例)、电视机、通信网、计算机网等都可以看成系统。它们所传送的语音、音乐、图象、文字等都可以看成信号。信号的概念与系统的概念常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系统的基本作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加工和处理,将其转换为所需要的输出信号。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系统理论包括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两个方面。简单地说,系统分析是对已知的系统做各种特性的分析;系统综合又称系统的设计或实现,它是指根据需要去设计构成满足性能要求的系统。

通常,系统分析是针对已有的系统,系统综合往往意味着做出新系统。显然,前者属于认识世界的问题,后者则是改造世界的问题,且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的。一般来说,系统分析是系统综合的基础,只有精于分析,才能善于综合。本课程主要侧重于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的相关知识将在更深入的一些课程,如“系统辩识”课程中会予以全面阐述。

三、信号与系统概念无处不在

信息科学已渗透到所有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可以说信号与系统在当今社会无处不在,大致列举的应用领域如下:

•工业监控、生产调度、质量分析、资源遥感、地震预报

•人工智能、高效农业、交通监控

•宇宙探测、军事侦察、武器技术、安全报警、指挥系统

•经济预测、财务统计、市场信息、股市分析 •电子出版、新闻传媒、影视制作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会议

•虚拟仪器、虚拟手术 如对于通讯:

•古老通讯方式:烽火、旗语、信号灯

•近代通讯方式:电报、电话、无线通讯

•现代通讯方式:网络通讯、视频电视传播、卫星传输、移动通讯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应用举例:

1.2 信号的描述与分类

一、信号的描述

信号是信息的一种物理体现。它一般是随时间或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信号可以是时间的一元函数,也可以是空间和时间的二元函数,还可以是变换域中变量的函数。

信号按物理属性分:电信号和非电信号。它们可以相互转换。电信号容易产生,便于控制,易于处理。本课程讨论电信号----简称―信号。

电信号的基本形式:随时间变化的电压或电流。

描述信号常用方法:(1)表示为时间的函数,(2)信号的图形表示----波形表示,如图所示。―信号与―函数两词常可以相互通用。

二、信号的分类

1.确定性信号和随机信号

可以用确定时间函数表示的信号,称为确定性信号或规则信号,如正弦信号。

若信号不能用确切的函数描述,它在任意时刻的取值都具有不确定性,只可能知道它的统计特性,如在某时刻取某一数值的概率,这类信号称为随机信号或不确定性信号。电子系统中的起伏热噪声、雷电干扰信号就是两种典型的随机信号。

研究确定性信号是研究随机信号的基础。本课程只讨论确定性信号。

2.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

根据信号定义域的特点可分为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

(2)离散时间信号:

仅在一些离散的瞬间才有定义的信号称为离散时间信号,简称离散信号。实际中也常称为数字信号。

通常将对应某序号m的序列值称为第m个样点的―样值。

4.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若信号f(t)的能量有界,即E <∞ ,则称其为能量有限信号,简称能量信号。此时P = 0

若信号f(t)的功率有界,即P <∞ ,则称其为功率有限信号,简称功率信号。此时E = ∞,即一般能量无限信号的平均功率是有限的。

相应地,对于离散信号,也有能量信号、功率信号之分。5.一维信号与多维信号

从数学表达式来看,信号可以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函数,称为一维或多维函数。语音信号可表示为声压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这是一维信号。而一张黑白图像每个点(像素)具有不同的光强度,任一点的光强度又是二维平面坐标中两个变量的函数,这是二维信号。还有更多维变量的函数的信号。

本课程只研究一维信号,且自变量多为时间。6.因果信号与反因果信号

常将t=0时接入系统的信号f(t)[即在t<0,f(t)=0]称为因果信号或有始信号。阶跃信号是典型的一个。

而将t≥ 0,f(t)=0的信号称为反因果信号。

还有其他分类,如实信号与复信号;左边信号与右边信号等等。

二、信号的时间变换运算

1.反转

将f(t)→f(–t),f(k)→f(–k)称为对信号f(·)的反转或反折。从图形上看是将f(·)以纵坐标为轴反转180度。如

2.平移

将f(t)→f(t–t0),f(k)→f(k–k0)称为对信号f(·)的平移或移位。若t0(或

k0)>0,则将f(·)右移;否则左移。

3.尺度变换(横坐标展缩)

离散正弦序列图形如图所示。

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 System)的描述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常采用状态方程进行描述,本课程不涉及该类系统。

1.6 系统的分类及性质

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观察、分析研究系统的特征,提出对系统进行分类的方法。下面讨论几种常用的分类法。

1.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

若系统的输入信号是连续信号,系统的输出信号也是连续信号,则称该系统为连续时间系统,简称为连续系统。

若系统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均是离散信号,则称该系统为离散时间系统,简称为离散系统。

2.动态系统与即时系统

若系统在任一时刻的响应不仅与该时刻的激励有关,而且与它过去的历史状况有关,则称为动态系统或记忆系统。含有记忆元件(电容、电感等)的系统是动态系统。否则称即时系统或无记忆系统。

电学上的纯电阻网络就是即时系统,本课程主要侧重“动态系统”。

本章小结与重点

1、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理解“信号”、“系统”,以及“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2、信号的描述与分类

理解信号的分类标准,能够区分信号,例如“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会判断周期信号合成后信号的周期性。

3、信号的基本运算与典型信号

注意离散序列的运算规律;重点关注信号的时间变换运算,会以图形变换规则进行变换运算;牢记典型信号的函数关系与图形表示,对正弦序列会进行周期性判定。

4、阶跃函数与冲击函数

理解并记牢“阶跃函数”与“冲击函数”的定义、基本概念与图形表示;记住“斜变函数”、“阶跃函数”、“冲击函数”和“冲击偶函数”直接的变换关系和函数表达式;理解并记住“冲击函数”和“冲击偶函数”的重要性质,并能利用这些性质进行计算和解题。

5、系统描述

理解并记住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定义,数学模型和表达式。

6、系统分类

理解系统分类的定义和标准;会从数学模型的角度出发,对系统类型进行判断,如“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时不变系统”与“时变系统”,“因果系统”与“非因果系统”等;理解并记住“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四个重要特性。

1、自由响应

2.2.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见书上P24~30,由于该部分内容已在高等数学与电路原理课程中作过较详细的讨论,因此本课程中为“自学内容”。

预习内容:

P39“卷积积分“,具体内容包括: 1.“卷积积分“的基本思想、概念和定义。2.利用卷积定义求解连续时间系统的零状态响应。3.“卷积积分”的图解法。4.“卷积积分”的重要性质

2.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教案 篇二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重点: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产生了1,2,3,4……这些数,我们把它们叫做什么数?

学生:自然数

问题2:为了表示“没有”,我们又引入了一个什么数?

学生:0(0也是自然数)

问题3:当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不是整数时,又引进了什么数?

学生:分数(小数)

问题4: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都记作5℃,我们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那么应该要怎么表示呢?

要清楚的表示这两个量,我们以前的数就不够用了。为了表示这些量,我们需要引入一种新数,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正数和负数。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相反意义的量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①气温有零上7℃和零下7℃;②汽车向东行驶2.5千米和向西行驶1.5千米;③收入200元和支出100元;④高于海平面8844m和低于海平面150m。

学生讨论:上面例子出现的各对量,虽然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什么?

教师归纳: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上和零下、向东和向西、收入和支出、高于和低于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意义相反;二是在具有相反意义的基础上要有量值。

2、正数和负数

教师: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现在来解决问题4提出的问题。

结论:零下5℃用-5℃来表示,零上5℃用5℃来表示。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向东、收入和高于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正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表示,负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在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读作正)号。

注意:①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不仅仅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温度计中的0℃不是没有表示没有温度,它通常表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②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量的性质相反,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巩固知识

1、课本P3 练习1,2,3,4

2、课本P4例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四、总结

①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②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③引入负数后,0的意义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3.工程图学教案第2章 篇三

1.概述--测量的概念及基本要素;(10min)2.量值传递系统;(20min)

3.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的选择;(20min)4.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30min)

2.1 概述

测量的任务:确定物理量的数量特征。几个术语: 检验:

判断被测物理量是否合格的过程,不一定要得到其具体数值。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过程。测试:具有试验研究性质的测量。

测量

概念: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过程。即将被测量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认知过程。L/E= q L=q•E

1.基本计量单位的定义和计量基准 如米:“米是在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过的距离”。一.量块

理想量块 2.量块的用途(1)作为长度尺寸标准的实物载体,将国家的长度基准按照一定的规范逐级传递到机械产品制造环节,实现量值统一。

(2)作为标准长度标定量仪,检定量仪的示值误差。

(3)相对测量时调整仪器零位,用测量器具比较量块与被测尺寸的差值。(4)也可直接用于精密测量、精密划线和精密机床的调整。3.量块的精度(①分级)

按制造精度分6级,即00、0、k、1、2、3级。量块的精度(②分等)

量块按其检定精度分为五等:即1、2、3、4、5等.精度依次降低。4.量块的组合使用 一.计量器具的分类

计量器具是测量仪器和测量工具的总称。

1.标准量具:以固定形式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

2.通用量具:可测量某一范围内的任一尺寸,并能获得具体数值.3.专用量具:测量某种特定参数的计量器具。专用计量器具 光滑塞规

二.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

度量指标:是选择和使用计量器具、研究和判断测

量方法正确性的依据,是表征计量器具的性能和功能的指标。基本指标主要有: 1.刻线间距

2.分度值(或分辨率)3.示值范围

4.测量范围

5.灵敏度

1.刻线间距(c):测量器具标尺或刻度盘上两相邻刻线中心线间的距离。2.分度值(i):测量器具的标尺上,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

分辨率:计量器具所能显示的最末一位数所代表的量值。5.灵敏度(s):计量器具反映被测几何量微小变化的能力。

S=Δx/ΔL=K 当量仪刻度均匀时:

S=K=c/i

1、按实测几何量是否为被测几何量分类: ⑴直接测量

被测几何量的量值直接由计量器具读出。⑵间接测量

被测几何量的量值由实测几何量的量值按一定的函 数关系式求得。

2、按读数值是否为被测量的量值分类 ⑴绝对测量

从计量器具上直接读到被测几何量的量值。⑵相对测量

在计量器具上读到的是被测量相对于标准量的偏差值。

4、按零件上同时被测参数的多少分类 ⑴单项测量

单独地、彼此没有联系地测量零件的单项参数。⑵综合测量

检测零件几个相关参数的综合效应或综合参数,从而综 合判断零件的合格性。

一、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误差(δ):被测量测得值x 与其真值Q的差值。

即δ= x - Q

(绝对误差)

测量极限误差:真值Q落在测得值x 附近的最小范围。

则: x - │δlim │ ≤ Q ≤ x + │δlim

即: Q= x ± │δlim │

δ用于比较相同尺寸的测量精度。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按测量误差的性质、规律及特点分)在相同测量条件下,n次测取同一量值x,则可得: 测量列—n个测得值xi(i=1,2,3„„n)

Xi中含测量误差δi,根据δi的分布规律,δi分为: 1)系统误差:

绝对值和符号均保持不变或按某一确定的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

│2)随机误差:

绝对值大小和符号均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3)粗大误差:

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三、测量精度

按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 1)精密度:

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2)正确度:

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3)精确度(准确度):

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四.测量列中各类测量误差的处理 测量结果:Q= x±δ

即Q在x ¨Cδ和 x +δ之间。按测量误差的特性规律分: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残余误差 1.随机误差的处理

1)随机误差的分布及其特性:

①单峰性

②对称性

③有界性

④抵偿性

正态分布曲线方程(高斯方程): 2)随机误差的评定指标 a.算术平均值 b.标准偏差σ

测量列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值: 计算σ的三个条件:

①Q已知;

② N →∞ ;

③无“系差”。测量列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估计值: 3)随机误差的处理

①计算测量列算术平均值

②计算测量列中单次测量值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③计算测量列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④确定测量结果.2.系统误差(“系差”)的处理 1)¡°系差¡±的发现方法: ①实验对比法:

改变测量条件,对同一几何量测量,若两者无差异则无系差,否则存在系差。(用以发现定值¡°系差¡±)②残差¡±观察法:

按测量顺序观察残差,若残差大体正负相间,无明显变化规律,则无¡°系差¡±。否则有¡°系差¡±。(用以发现变值¡°系差¡±)2)¡°系差¡±的消除 ①误差根除法:

从根源上削除。如仪器使用前对零位;量块按“等”使用时可消除量块的制造和磨损误差。②误差修正法:

预先检定出系统误差,将其数值反向作为修正值,用代数法加到实际测得值上。(适用定值系差)

3.粗大误差的处理 1)粗大误差的判断:

可根据拉依达准则(3σ′准则):

若∣ Vi ∣>3σ ′则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2)粗大误差的处理:剔除。

五.等精度直接测量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步骤:

(1)判断系统误差。

检查有无显著的系统误差,若有,测量前加以减小或消除,或在测量值中进行修正。

(2)求算术平均值、残余误差、标准偏差估计值。

(3)判断粗大误差

若有予以剔除并重新进行步 骤(2),直至无粗大误差为止。

(4)计算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估计值和测量极限误差。(5)写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小 结

1.测量的概念及测量的四要素。

四要素:被测对象、测量方法、计量单位、测量精度。2.量块的使用。

3.了解测量方法的分类。4.各种测量误差的处理。课堂练习题  试从83块一套的量块中,同时组合下列尺寸: 46.53mm、25.385mm、40.79mm。 解:因是同时组合,所以一块量块不能使用两次以上。组合时使用的块数越少越好。

46.53mm=(1.03+5.5+40)mm

25.385mm=(1.005+1.38+3+20)mm

40.79mm=(1.29+9.5+30)mm

4.工程图学教案第2章 篇四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电子表格工作界面中的主要部位名称及其作用;

2.能正确理解工作薄、工作表、行号、列标、单元格、单元格区域等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子表格的应用范例,感受电子表格的功能特点;

2.能从excel与word界面的比较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3.能借助软件帮助菜单认识、了解新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新软件有自主观察思考的习惯。

2.能把已学的软件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新软件的学习中,提高适应新软件的能力。教学重点:

1电子表格的功能和典型应用; 2.excel的工作界面和基本概念。教学难点:

1.电子表格与文字处理软件中表格的异同;

2.工作薄与工作表、单元格与活动单元格、单元格名称等基本概念。教学过程:

一、认识电子表格

1.Excel的自我介绍Excel的特长: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统计,排序等。2.启动Excel的方法 a.单击“开始”按钮 b.将鼠标指向“程序”

c.单击二级菜单中的“Microsoft Excel”。

3.电子表格的组成见课本下图: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状态栏工作区行列标签编辑栏工作表标签工作表控制钮。

二、练习:

1.开机

5.工程图学教案第2章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理解组织的概念。

2、识别人体和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特征。

3、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组织。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归纳出陈述性知识,培养概念内化能力。

情感目标:

领悟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重要原理。

重难点及关键:

1、重点:细胞分化、组织形成概念的掌握

2、难点:人体和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细胞特征、功能及功能与结构的相互适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一个成年人大约由60万亿个细胞组成,而人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一个细胞是怎样变成60万亿个细胞的呢?通过细胞分裂,可以使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相同的细胞,而组成人体的细胞都一样吗?例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骨细胞等等,它们的形状、结构、功能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尝试探究:

(自主探究)

师: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分化的定义。

2、组织是如何形成的?

3、人和动物有哪四种基本组织?

4、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是什么?

(合作探究)

师:借助小组的力量解决下列较为疑难问题:

1、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是什么?

2、当你吃甘蔗时,首先你要把甘蔗茎坚韧的皮剥去;咀嚼甘蔗茎时会有很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被吐掉。试从组织构成器官的角度,说一说甘蔗茎是由哪些组织组成的?

质疑互探:

师:就前面所学问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踊跃提出,我们共同探讨解决。

生1: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区别?。

生2:结缔组织为什么分布最广?

三、应用示范:

1、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的分裂和体积增大 B、细胞数目的增多 C、细胞体积不断增大工业 D、营养状况的好坏

2、下列组织中,不属于植物主要组织的是()

A、保护组织 B、基本组织 C、上皮组织 D、分生组织

3、下列组织中,具有营养、连接、支持、保护功能的是()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上 D、神经组织

4、植物体的各种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与其相关的是()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分化 D、细胞的生长 C、细胞的增值

四、训练深化:

1: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你会感到疼,会流血。

这说明皮肤可能含有哪几种组织?(学生讨论后检查)答案:皮肤分布在人体表面,有保护作用,说明皮肤中有上皮组织,如果皮肤被划破,我们会感觉疼,说明皮肤中有神经组织,皮肤划破会流血,说明皮肤中含有结缔组织。

五、总结体会:

师:同学们,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感悟、和发现呢?

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和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以及植物体也有四种主要组织。【板书设计】: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一、组织的形成及概念

二、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活动“观察人体几种常见的组织”

三、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说出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

2、技能掌握与指导: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图像。画出分裂图像中的几个典型图像;用显微镜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并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用显微镜观察到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并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3、智能提高与训导:在生物科学探究实验中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内师生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表达能力。

4、情意修炼与开导:在生物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在疑问驱使下尝试解决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从细胞分裂,分化至个体成长的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尊敬父母的情感意识。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生物实验课的直观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胞的分化现象及植物体。人体的不同组织类型的形态结构特点。让学生直接获得许多感性知识。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明确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激发其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内容。

(2)查阅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资料,查阅有关植物体、人体的不同组织的资料。

(3)学生亲自体验番茄的果皮、果肉的区别,考虑其不同的原因。

(4)考虑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与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关系。

2、教师准备

(1)根据教科书,准备实验“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的材料用具

(2)制造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课件、植物细胞分化课件和分裂过程中几个典型图像剪贴图。

(3)准备植物的几种组织和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4)制作植物和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剪贴图。

(5)查阅书籍了解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资料,查阅植物体、人体的不同组织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录像。

一粒种子萌发,生长,慢慢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许多粒种子萌发生长成一片森林。另一图像:一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逐渐发育成小鱼、大鱼。

通过观看录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植物体的生长现象与哪些方面有关?(与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有关)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是怎样造成的?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相似吗?

二、探究过程

(一)细胞分裂

步骤一:展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的课件:

1、一个细胞出现,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以着丝粒连接在一起,即染色体出现;

2、染色体逐渐排列在细胞中央;

3、每条染色体从着丝粒一分为二,原来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并向细胞两端移动;

4、细胞两端的两组染色体分别解旋松散成染色质,核仁出现,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5、在细胞中部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学生观看图像,对细胞分裂的连续性的过程有个清晰认识。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同学观察、讨论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你能给细胞分裂过程分几个时期?如何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与生物长大有什么关系?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形态、结构相似吗?

步骤二:

学生4人一组。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标本。并结合教科书中的示意图,划出细胞分裂的区域,并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教师提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细胞中的位置怎样?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2、照教科书的要求,画出细胞分裂过程中1~2个典型图像。教师提示绘图要求。步骤三:

教师:取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剪贴图,找学生代表认识并排序。本组学生纠正其识别、排序中的错误,并细心观察染色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与形态上有什么不同?选择几个典型图像进行比较,然后尝试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二)细胞成长

教师演示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变化(许多小液泡逐渐长大,合并为一个大液泡,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生长了),导致整个细胞体积增大。

学生讨论:细胞体积越大,需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越多。根据你平时的经验,说出植物生长在什么环境下,细胞体积会明显增大?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与生物体的生长有什么关系?

(三)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步骤一:

展示植物细胞分化课件:种子萌发生长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随着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后来只有一小部分细胞仍具有分裂能力,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什么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展示)根、茎、叶表面的一层细胞群,即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出示)叶、果实的叶肉、果肉,细胞壁薄,液泡大,属于基本组织,具有营养功能;(出示)茎、叶脉根等处的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属于疏导组织;那些仍具分裂能力的细胞群属于分生组织,最后这些不同组织组合再一起。展示根、茎、叶、花、果实图像。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提出问题:细胞刚分裂完毕,形态、结构上有变化吗?随着细胞的逐渐生长,形态、结构还与最初的细胞相似吗?在不同细胞群中的两个细胞形态、结构相似吗?这些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组织。

步骤二:

用显微镜观察叶表皮细胞,找出表皮细胞的相同点:形态相似,结构相同,讨论相同,讨论其功能如何?得出叶表皮是保护组织,同时识别其他几种植物的组织,讨论其分布、功能。

番茄的果皮与果肉,用手摸一摸,用牙咬,尝尝它们的区别何在?表皮具有什么功能,果肉具有什么功能?

步骤三: 利用显微镜分别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观察时,可对照教科书中的插图辨认四种基本组织。

学生讨论:人体的四种组织的分布,分别具有什么功能?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滑破,你会感到疼,会流血。你考虑一下皮肤中可能含有哪几种组织?

教师:出示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剪贴图。

生:结合教科书中的人体的基本组织示意图,识别人体的四种组织?区分它们的特点、分布、功能。

步骤四:

教师展示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最后植物体由小长大;一受精卵经细胞分裂,逐渐长成婴儿,慢慢成长为一名中学生,而在他周围是鸡蛋、面包、牛奶、蔬菜等食物。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成长中对父母的索取,从而唤起学生尊敬父母、孝敬老人的情感意识。

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6.工程图学教案第2章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②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③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教材分析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基于此,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如下特点:

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应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2)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3)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很低,适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探究。

②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些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而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如器件的结构等。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这一节的另一个特点.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对学生充满了诱惑。“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理念在本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重点与难点

①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实物投影仪,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多媒体投影)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

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三、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四、移动电话

1工作原理:移动电话相当于是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

2设立基地台的原因:手持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基地台转接。教学流程

课前收集、整理资料→课堂讨论交流→分析小结。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教材、科普书籍和网络等工具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内容: 1.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依靠什么来传送的? 2.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 3.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

4.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设立基地台的原因是什么? 5.无绳电话又是如何工作的? 五课堂活动

板书: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

师:课前大家已经查阅了很多资料,那么,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依靠什么传过来的呢?

生: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依靠电磁波传过来的。

师:对!就像信鸽传书一样,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以电磁波为载体的。(板书)那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怎样传过来的呢?

板书:

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师:你们在课前查找的资料是怎样说明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的呢? 生:(有多种答案)

师:(总结讲解)我们收听到的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后再被我们收音机接收的,这主要分为两个过程:

(1)信号的发射:首先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直接用来发射电磁波;需要由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最后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2)信号的接收:先利用处在电磁波传播范围里的天线接收电磁波;由于天线可以接收很多频率的电磁波,如果把它们都转变成声音,那将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楚。所以要再利用收音机调谐器选出我们所需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如果把调谐器选出来的频率很高的电信号直接送到耳机,不能使耳机发出声音。所以还需要从高频电信号中取出音频信号,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这样我们就听到收音机里的节目了。

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那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的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

三、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师:你们在课前查找的资料是怎样说明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的呢?

生:(有多种答案)其中之一答出了声音信号的传播过程与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一样,教师给予充分肯定。

师:你回答得很好,声音信号的传播与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是一样的。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下图像信号的传播过程:摄像机把图像转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些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声形并茂的电视了。

师:知道了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怎样传过来的后,我们大家现在可能已经想到移动电话是如何工作的了吧?

板书:

四、移动电话

师:你们在课前查找的资料是怎样说明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的呢? 生:移动电话既是信号发射台又是信号接收台。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讲述并板书: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移动电话相当于是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

师:大家现在知道移动电话是如何工作的了,可是在我们学校附近为什么有移动公司的高大无线电台呢?原来,手持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基地台)转接来达到通话的目的(板书)。

师:在我们家中就有一种可以移动的叫做无绳电话的移动电话,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生介绍:无绳电话的主机和手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是通过电磁波来工作的,主机接在电话网上,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无线电台。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7.工程图学教案第2章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体验调查研究的过程。(2)尝试设计一份营养较为合理的食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素养。教学重难点

1、尝试设计营养结构较为合理的食膳。

2、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学。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评价了我们自身的营养状况,调查了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同学们知道如何纠正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才更合理,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地生长发育呢?

(温故而知新,设置新的问题导入新课,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被激发起来了)生:略(让学生充分发表他们的看法和观点)。

师:(点拨)现代社会上流行减肥,有些人为了达到苗条的身材,每天不吃或很少吃饭,大家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生: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让学生说明其理由)。

师:(引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们在追求形体完美的同时,更应关注合理膳食与健康。

师:课前我已经让同学们分别以谷类、蔬菜类、水果类、动物类、饮品类为5个调查活动小组。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摄像机的镜头回顾同学们的活动风采。

(课下活动情景再现学生们分组活动的过程,包括市场调查、网上查询、小组讨论、小品准备等,通过小组活动,然后在课堂上表达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在进行探究调查过程一定有很多乐趣,也一定有许多问题和困难,能不能介绍给大家听听?

小组1:在调查奶类、饮品时,店主看我们不买东西,不愿意接待我们,后来我们说明调查意图,他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使我们得以顺利完成任务。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还学到了与人交际的一点技巧。

小组2:我们小组是把责任分到个人,然后按计划行动,最后讨论汇总,这样很节省时间。师:现在让各小组来汇报他们的战绩吧!

(让学生归纳总结信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与合作的精神,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谷类、蔬菜类、粮食、动物、饮品各组代表到讲台上介绍他们调查的结果。师:听完了各小组汇报的市场食品消息,请同学们欣赏小品“谁的功劳大”。

(通过小品的编排和表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生:观看小品,细细品味并体会。

师:看来合理膳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让我们大家手拉手共同关注人类的健康。我们应该按照营养学家们为我们提供的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来对一日三餐进行规划,做到合理用膳。

师:同学们是早晨8、9点钟的太阳,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较多,可是我们有些同学在饮食上却不注意,因而影响了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请同学们欣赏他们自编自导的小品“谁之错”。

生:联系自己的饮食习惯,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师:所以说青少年对营养有特殊的需要(板书)。

我们从一日三餐中获得的营养物质能否达到这个标准?能不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活动来分析。

1、以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分工合作,记录、计算、统计、设计表格进行总结。

2、各小组互相交流,阐明各自食谱的科学性所在。

3、讨论:交流结束以后,你认为自己的饮食结构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修改你的食谱,使之更科学、合理。

(学生把自己设计食谱中的能量计算出来,进行定量分析。)

师: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了一份食谱,应该说大家已经基本掌握了评价饮食结构的方法和均膳食的标准,大家心里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生:(发表意见、交流)略。

师:从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起,父母为了我们的营养问题就费尽心思,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子女能否也爱父母呢?请同学们课后对父母的营养情况做认真的调查,针对父母的营养状况及饮食爱好设计一份“爱心食谱”,并亲自动手为父母制作营养餐。教师会和你们一起分享真情和孝心。

(将教材的内容拓展,自身设计食谱后,为父母设计爱心食谱和制作爱心营养餐,培养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体验情感的交流与表达,对学生进行“爱心献父母”的思想品德教育。)

8.第2章 货币制度 篇八

本章重要概念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即贵金属的含量)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本位币是一种足值的铸币,并有其独特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其特点如下①自由铸造。②无限法偿。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它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形式有三种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无限法偿------即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用本位币支付时,受款人不得拒绝接受,也即本位币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货币在每一次支付行为中使用的数量受到限制,超过限额的部分,受款人可以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银行券------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就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确定。③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方式。

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了消除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的混乱局面,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浮动汇率制度------汇率随市场浮动,各国政府对汇率的变动不予干预的汇率制度。1

特里芬难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的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种矛盾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本章思考题

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1)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2)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

(3)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4)货币准备制度是为稳定货币设立的。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这种黄金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黄金,但仍然保留着发行准备制度。各国准备制度不同,但归纳起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

2.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

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铸币包括银铸币和铜镍币则限制铸造,从而保证了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②价值符号包括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使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③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由于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从而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汇率的相对稳定。

(2)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使得货币的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外汇行市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货币贬值现象。

3.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1)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

(2)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则”。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3)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

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4.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1)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是在一国国内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的制度。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虽然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但允许黄金自由输出入,或外汇自由交易。

(2)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并不铸造金铸币,也不允许公民自由铸造金铸币。流通界没有金币流通,只有银行券在流通,银行券可以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兑换黄金。

(3)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的条件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拥有大量用来平衡国际收支的黄金储备。一旦国际收支失衡,大量黄金外流或黄金储备不敷支付时,这种虚弱的黄金本位制就难以维持。

所以,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都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本位制。

5.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其基本特点是:

(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

(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

(4)这种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通过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和汇率稳定。

(5)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了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货膨胀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

(6)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存款也是通货。随着银行转账结算制度的发展,存款通货的数量越来越大,现钞流通的数量越来越小。

6.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

当代金融领域的重大课题,几乎都与货币制度由金属货币制度演变为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有关。当代金融可以发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结构平衡、稳定物价、提高效益的功能。这种功能产生的前提,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建立,而如何更好地实现上述功能,则是金融研究的中心课题。因此可以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理解当代金融。

7.一国两制下香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港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港币的发行权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为港币发行的指定银行,港币的发行须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

(2)香港货币单位为“元”,简称港元,用符号“HK$”表示。

(3)港元实行与美元联系的汇率制度,7.8港元兑换1美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外汇基金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和支配,主要用于调节港元汇价。

(4)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外汇管制,港币可以自由兑换,外汇、黄金、证券、期货 市场完全放开。

以下三题可以不做

8.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目前解决的状况如何?

(1)国际货币制度就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确定。③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方式

(2)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手段的发展。具体体现在这一制度要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并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以及保证国际收支的失衡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

(3)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本位制)以及当前的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发展历程。

(4)目前,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国家与依附国家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以主要货币汇率变动为主的多种汇率体系安排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多变的状况。在这种国际货币制度中,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行,各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而不是单单依靠哪一种调节手段,从而缓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条件下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失灵的困难,对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当前国际储备多元化体系下,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国际清偿力的增长既没有金本位条件下的自发调节机制,又没有形成国际货币基金对其全面控制。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使外汇市场动荡混乱,汇率剧烈波动,加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缺陷,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产生消极影响。

9.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

自20世纪60年代美元危机不断爆发以来,有关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建议与方案就层出不穷,而改革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国际货币本位的确定和汇率制度的选择这两个方面,其中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又是最基本的。

(1)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

有关国际货币本位改革的观点有四种:其一是恢复金本位理论,认为黄金是理想的国际储备资产和本位货币,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自动的调节机制。其二是恢复美元本位制,认为美元在国际支付或国际储备中依然占有绝对优势,推行美元本位的基础仍然存在。其三是多种货币本位论,认为目前多元化的货币本位是世界趋于多中心、多极化形势的必然产物,没有必要进行改革。其四是世界统一货币本位论,即建立世界性中央银行,发行世界统一货币。

以上四种国际货币本位观点,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相当困难,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货币本位制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而未来的国际货币本位改革及演变的方向是朝世界统一的货币本位发展。

(2)国际汇率制度

就汇率制度改革而言,在目前实行理论上的完全固定汇率制度或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都是不可能的。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允许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还是在条件成熟时恢复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至于其发展的进程,一方面取决于各主要国家之间货币合作的密切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发展状况。

10.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欧共体早期的货币一体化。这一时期从1958年欧共体诞生起至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之前止。欧共体诞生之初,货币一体化并非各国政策协商的中心,仅作为经济一体化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提出。

(2)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这一时期自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至1989年《德洛尔报告》出台止。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正式成立。其核心内容是实行一种可调整的内部固定汇率制。

(3)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实现。这一时期自1989年《德洛尔报告》的提出起延续至2001年货币联盟最终实现为止。

1)1989年4月,《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报告》(即《德洛尔报告》)获准实施。《德洛尔报告》指出,经货联盟的实现应当分三个阶段完成,并且应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①所有成员国的货币自由兑换;②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化与金融市场一体化;③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

2)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首脑达成《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马约》),决定以欧洲联盟取代欧共体,并正式确立建设欧洲经货联盟和政治联盟的目标。此外,《马约》还提出了欧洲经货联盟分三阶段进行的具体时间表,规定了各国单一货币的五项趋同标准。

3)1995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马德里决议》,将未来的欧洲单一货币正式定名为欧元,并确认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于1999年1月1日准时启动。

4)1998年6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欧洲货币局在按时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之后自行撤销。

5)1999年1月1日开始的欧洲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中,欧元成为参加国的非现金交易的“货币”,即以支票、信用卡、电子钱包、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行流通,各国货币同欧元的汇率被最终锁定下来,这些国家的货币职能也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接管。

6)自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区11国将把总共700亿的现金欧元投入流通领域,在至当年6月30日止的半年时间里,欧元与各国的原货币同时流通。到2002年7月1日欧元区内各国的货币已完全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11国的唯一货币,欧洲单一货币宣告正式形成,欧洲的货币一体化进程就此顺利完成。

由此,一个以欧洲中央银行为决策中心,以各成员国中央银行为信息与执行机构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作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全权管理机构而最终出现在国际货币舞台上。

以下二道是本章应做的补充题

1、简述“劣币驱除良币”现象。

答: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在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的双本位货币制度下,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格雷欣法则”。

这是由于各国政府规定的金银兑换比价不同,金银仍然在各国之间流动,这种流动使得在一个国家内金银的供给和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从而造成其中一种货币退出流通,经济学家称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所谓劣币就是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金属货币;良币就是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金属货币。

2、货币本位制度的演进依次经历了哪些阶段?

(1)银本位制。又称银单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种类: ①银两本位制,不铸造银币,而以银两为单位,以银块形式流通;②银币本位制,以白银为币材,铸造成银圆流通的货币制度。

内容:①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②银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所含的白银价值一致。③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④银行券可自由兑换成银币。

(2)金银复本位制。是指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一国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大约在16~18世纪阶段。

主要内容:金银为币材,以金银铸造的货币为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银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金币和银币都是足值货币。

按金银不同关系分为3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3)金本位制。是一种以黄金作为本位币材料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发展过程中,依次经历了三种制度: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9.工程图学教案第2章 篇九

知识与技能:

1.熟悉字体、段落、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方法; 2.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和保存文稿; 3.懂得打印文稿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体会文稿修饰前后信息表达效果上的变化,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的传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操作过程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主动探索软件可以产生的字体、段落、边框和底纹的各种效果,追求理想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学会页面和格式的设置。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设置“边框和底纹”增强版面的表达效果,达到和谐、美观的要求。教学过程:

1、WORD的启动与关闭

启动: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

关闭:文件→退出、关闭按钮

2、WORD窗口的组成: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文档窗口、状态栏

3、打开或关闭工具栏:“视图”菜单→工具栏→选择工具选项(右击工具栏→选择工具选项)

4、文本的基本制作

1)选择汉字输入法:

方法一:鼠标单击任务栏上的“En”图标→选择汉字输入法 方法二:Ctrl+Shift组合键选择

2)中英文切换的方法:Ctrl+空格键或在中文输入时,第一个字母输入v,随后输入的便是英文。

3)汉字输入方法:(智能ABC输入法)

输入完整汉语拼音;例如 新世纪:xinshiji

输入声母。例如 计算机:jsj

输入词组前一字完整的拼音和后一字的声母;例如信息:xinx。

用数字键选择汉字;第一字词用空格键选择;用“+-”键翻页。

拼音中ǔ用v代替;如 女同学:nvtongxue

输入大写的一、二……一○等:io+ 数字

重复输入:先输入要重复的文字→将插入点移到适当的位置→按F4或CTRL+Y。4)标点符号的输入:

中西文标点选择:,.和。

常用标点符号的输入:顿号、—

书名号 《 》— < > 特殊标点符号的输入: 右击输入法状态栏右边的软键盘图标→选择标点符号。5)关闭软键盘的方法:单击软键盘图标。

6)保存文件:文件→保存(另存为);

“常用工具栏”上“保存”按钮。

7)打开文件:文件→打开→查找范围、文件名→打开。

5、上机操作:输入下列文字。

首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启事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向我们走来。

上一篇: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格式下一篇:餐饮部楼面经理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