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2024-06-2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共10篇)

1.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篇一

如何在新形式下做好扶绥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

扶绥县引进优秀紧缺人才岗前培训班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拟)

李雪莹

2011年7月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首府后花园’建设为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而努力奋斗‛。这是中共扶绥县委书记蓝大煌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主题。该大会是建党90周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该会上,蓝书记充分总结了扶绥县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财政收入突破十亿大关;农业产业形成新特色,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工业经济取得新发展,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城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城乡面貌有效改善;商引资取得新进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迈出新步伐,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创先争优呈现新特点,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经济快速增长,扶绥县坚定不移的执行党中央及自治区的各项政策,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社会财富急剧增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民生建设,社会获得全面进步,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趋于完善,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社会保障工作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新形势特别是目前‚十二五‛规划即将开始执行的情形下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尤为重要。

一、扶绥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现状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来,扶绥县社会保障工,随着我县综合实力的增强,县委新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高度重视民生建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进一步深入实业机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飞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此外,运用新技术建成了龙头瓜菜、昌平澳洲坚果、新宁养蛇等种养基地。上龙西瓜甚至成为享誉全国的品牌农业。2010年农民纯施科技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增加在科技和人才方面的投入,多渠道引进和开发各类优秀紧缺人才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我本身来说,就是县委县政府此次人才战略规划的直接受益者,从全国各重点高校引进一批人才,为扶绥各方面事业的发展起到带动性的作用。深化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广大农民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而发愁。同时在农村建立医疗卫生院,进一步方便农民能在自己家门口看病寻医。而在县城区域内,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扶持力度,建设新大楼,引进新设备,吸纳新人才,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配臵。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城乡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多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棚户区的改造的部分,实现人人都有基本社会保障。千方百计扩大了就业。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岗,大力帮扶城乡零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城镇低收入家庭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切实改善了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加强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人口是社会保障的最基础的影响因素,所以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联合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提升人口基础的降低和人口素质的提升。建立严格的人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人口政策。同时加强思想方面的教育和新思想的传播,解决了很大一部分新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加大了扶贫开

发力度。贫困,是阻碍一个地区和地方最主要的因素,人民的贫,带来社会的穷。社会的贫,带来人们的难。因此县委领导制定进一步的扶贫政策,大力引进科技与人才,到田间地头去给农民传道授业,改善农民以往只靠苦力和人力蛮干的状态,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带来新的经济增收点。同时拨发款项,进一步建设农村房屋建设和道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综上所述,扶绥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自建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指导和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各项努力工作下,各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于此同时我们也以不能忽视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当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全县人民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发挥了积极的功能,尤其是对于经济的向前发展更是起到了支撑和保障的重要作用。当前,扶绥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民生活进一步得到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优化,社会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结合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各项政策以及结合扶绥县本身的工作实际,总体来说,目前还有以下几方面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1、社会保障覆盖面相对欠缺。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关系到社会成员中有多少人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权利,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扶绥县的覆盖面相对不够,社会保险的五个险种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如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的人相对较多。而失业和生育保险的却远远不及前两者。

2、农村保障水平相对薄弱。作为扶绥县来说,总人口44万,县城常住人口4万,这说明有90%以上的人口都处于资源

相对缺乏、消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过大的农村人口基数除了阻碍全县综合实力的发展以外还带来其他诸如就业、治安、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所以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必须从源头抓起。农村虽然已经建立了医疗卫生保障体制,但是相对县城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受到农民养儿防老的陈旧思想的影响,很多家庭私自弃女生男,造成性别比例失调。而对于养老保险体制,更多的人则是知之甚少。所以以上问题的突出,给农村社保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就业与失业矛盾比较突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民生之基。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到我县的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当前,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因为缺乏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产生劳动强度大、均收入低、住宿条件差、生活水平低等问题。要解决好农民和城市之间的问题,必须要迎来改善农民工自身以及对社会所带来的一些相互之间的问题。而县城因下岗、转业等带来的失业问题也成为这个矛盾点上的更大的节点。从目前来看,县城很多的失业人员大多从事于小型车运输、摊点摆设等工作。这些工作虽然暂时解决了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它对城市容貌以及秩序混乱所造成的影响。所以,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就业与失业之间这种短时期内无法快速调和的矛盾要下大力气进行改善和整顿。

4、社会保障局管理正出门多。虽然我县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但是各项管理却相对杂乱。如各个险种的负责部门相互不清,造成群众办事麻烦,单位之间推脱责任等一系列比较现实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新形势下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不断探索新的社保管理模式

1、以人为本,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做到社会保障的全覆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好的社保服务。目前因我县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告诉时期、各地区个方面还相对不平衡,因此社会保障也出现了严重的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甚至同一地区因经济状况不同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部分人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从一定程度上讲是社会的不公平,要全面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同时要改变过去的工作方式,以新型制度进一步做好城乡两个方面的社保工作。

2、改变层次,简化社会保障程序。目前,我县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较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个险种对应的五个保险机构,都从不同侧面做了同一领域内的很多重复性的工作,也给参保单位带来了繁杂的手续,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工作成本因此建议将劳动保障部门的五个险种尽快合五为一。

3、扩大视野,重点照顾特殊人群的社保工作。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体系要求我们社会保障不仅要保障所有人的各项权利和福利,更要很好的关注离退休人员、残疾人员、妇婴还有其他各方面的特殊人群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失业有救济、困难有帮扶。让所有人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做好自身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

1、合理设臵内设机构。简化部门,强化职能。保持群众办事的方便性以及自身资源的节约型。

2、优化配臵现有人员。在编制允许的基础上,保持人员不分流,保持机关和队伍的稳定。同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3、加强组织领导。内部设立独自的组别,分管各类事务,如方案起草组,负责该局的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的研究拟定工作。人事工作组。主要负责人事安排建议,解决部署人员安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综合组,负责工作的日常工作运转,协调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财产组,幅度则各项财务以及各项财务的分配方案等。

除上述几点以外,还应该做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建立和谐工作关系,等对于社会保障内部人员在几项要求和守则。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民生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特别是目前我县正处于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实施开局阶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作为社会保障局新引进的一名工作人员,我立志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振奋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各项工作。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扶绥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势头下,社会保障工作建设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够保持和扩大内需,从而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当然在这其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正确对待,迎难而上,积极做好各项社保政策的贯彻实施。

2.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篇二

经济学上将投入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统称为资源, 包括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等, 其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是所有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或劳动力资源, 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 表现在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等四个方面, 同时具有一定的特质性、可用性和有限性。

通常来说, 人力资源的数量即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 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先决条件, 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社会发展。当今世界,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实力的竞争, 特别是科技发展能力的竞争, 但归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 也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人力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收益率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走高趋势,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一)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根据2013年2月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人口总数达到13.5亿, 其中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69.2%, 与上一年末同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 而60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4.3%, 与上一年末同比提高了0.59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 我国正逐渐步入了老龄社会, 且实际可投入到社会生产中的劳动力十分有限, 人力资源的数量不断下降, 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二) “刘易斯拐点”到来, 用工荒现象加剧

刘易斯拐点是与人口红利相对应的一个现象, 指在工业化过程中,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 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 最终枯竭。“刘易斯拐点”的到来, 预示着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即将结束。随着剩余劳动力不断的减少, 劳动力不再“廉价”, 加之我国产业结构并不十分合理, 粗放的、低水平的、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仍然较多, 这些产业上的用工荒现象正在不断加剧。

(三)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落后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成绩世人瞩目, 但我们也应当清醒的看到,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 究其原因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不完善。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起步较晚, 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一方面, 由于制度的不同, 一些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管理制度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无从借鉴;另一方面, 由于一直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 使得我们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缺乏太多的经验指导, 成效十分有限。除此之外, 粗暴的生产方式, 教育和科技无法全面普及, 劳动力分布不平衡等因素也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具体而言, 目前我国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较为盲目。一味追求学历而忽视实际能力, 导致高学历者学无所用不能胜任工作, 而低学历者又往往得不到适合的工作, 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一味追求效益而忽视人力资源的素质涵养, 抑制了人力资源潜能的发挥, 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

三、人力资源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 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僵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

纵观当代社会下所有的企业和单位, 有两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类叫做领导, 一类叫做职工。领导决定职工执行, 领导安排工作职工必须无条件服从已经成为了固定生产经营模式。这种不平等的直线制管理模式使得领导和职工之间在心理上就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影响了工作中的互动和交流, 僵化的体制极大地限制了职工的能动性, 相对应的也使领导不能更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

(二) 人力资源知识更新和能力培训不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

科学技术日益进步, 知识不断更新发展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必然结果, 大部分企业只看到了眼前利益, 不断损耗着人力资源的效能而忽视对人力资源的技能培训与实践锻炼。试想一个极为优秀的人才如果一直固步自封, 那么到了江郎才尽的一日也就必然要脱下人才这个光鲜亮丽的外衣。一个企业只知道向职工索取而不为员工充电, 那么生产力下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结果。这样落后而可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将会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三)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陈旧、观念落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

我国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沿用的一直是党政机关管理的模式, 虽然始终在强调上下级垂直的旧模式不利于社会发展, 对旧模式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革, 但至今仍未完全摆脱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阴影。管理机构繁冗, 管理人员众多, 管理职能模糊, 出现管理问题相互推诿, 人力作为一种资源管理显得支离破碎。

与此同时,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在落后的管理模式推动下也显得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格格不入。对于人才的提拔, 重资历而轻能力, 重关系而轻效益,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观念上似乎仍存在一些拉帮结派的封建色彩。相对于拥有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而言, 管理人员似乎更喜欢愿意服从命令和安排的职工, 这样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是与国家努力打造的创新型社会背道而驰的。

(四) 人力资源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人力资源的生产力以及价值实质上是从竞争中体现出来的, 如果没有竞争, 甘于平淡, 那么人力资源的生效效能将会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人都是有惰性的, 一旦有了稳定的工作就容易陷入一种不思进取的怪圈, 不容易产生危机感, 竞争意识也在逐渐的淡化。企业如果有一套系统、规范的激励机制, 明确奖罚机制, 拒绝搞平均主义, 考核不走过场, 效益与工资挂钩, 能力与职位挂钩, 就可以充分调动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对企业的发展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 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氛围, 无法激励职工以充足饱满的热情去对待工作, 那么走下坡路是必然的结果。而目前, 大多数企业还无法完全做到通过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协助人力资源的管理, 无法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五) 用人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首先, 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在用人制度方面还是过于保守, 在人员编制和人才引入渠道等方面并没有随着社会发展而进一步变化, 管的过宽, 统的过死, 领导内定仍然是人才引进的固定原则, 单位在人才引用方面似乎没有更多的话语权, 出现了“想留的没留下, 不想留的一大堆”这样尴尬的用人现象。

其次, 用人制度缺少规范、科学的操作程序, 是否用人, 用什么样的人在大多数企业中还是领导说了算。排资论辈、因人设岗的“潜规则”大大损伤了职工的积极性, 而这种看领导颜色的用人制度也严重遏制了职工的自我发展和主动进取的精神, 从而造成了人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违背了发展集约型社会经济的初衷。

四、结语

总之,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分析当前人力资源现状, 探讨人力资源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是为了更清楚的认识并面对当下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解决策略, 将矛盾转化为推动力,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企业要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社会经济要想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 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本文通过对当前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 并深入探讨当前人力资源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 希望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现状,社会发展,矛盾

参考文献

[1]吴贺琴.浅析当前国企人力资源结构现状与发展的矛盾[J].价值工程, 2010 (6) .

[2]孙习习.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3 (15) .

[3]赵建红.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策略[J].中国经贸, 2013 (16) .

3.浅论人力资源管理与建设和谐社会 篇三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男女性别比失衡;和谐社会

个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的良性运行、发展并没有哪种观点、理论和方法,主要就是对人的管理,也就是把对人的管理看作是社会良性运行中一个重要环节。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活动。①国家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力资源的生产、开发、使用与保养,从而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②对于构成社会复杂的人群,人们的需要、动机、思想也是复杂的,要想管理好人就该对目前我们国家人口男女性别比的结构进行分析和了解。

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男女性别比失衡状况

中国人口数量巨大且总体质量相对不高,人口数量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种状况影响着我国在整个世界中综合国力能否迅速提升,要把国家巨大的人口数量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来促进国家的健康良好发展是需要很多配套措施。人力资源是生活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具有一定自然与社会属性,能承担劳动角色,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③要使我们国家整体社会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就需要对我们国家当前人口数量和质量进行重视,尤其是需要对男女比例失衡进行必要的分析与关注。

联合国公认100个女孩,如果有102到107个男孩,这个比例是正常的。出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正常的出生性别比通常是男的比女的高,但男孩死亡率偏高些,等到婚育年龄时男女性别比基本就趋于平衡。可是我国1982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男女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5,表示100个女孩会有108.5个男孩;1990年100个女孩有111.3个男孩;2000年100个女孩有116.86个男孩;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100个女孩有118.06个男孩。如图所示:

资料见《新生儿男女比例高达118.06 比十年前更糟》 财新网http://www.caing.com/2011-04-28/100253564.html utm_source=news.qq.com&utm_medium=referral&utm_content=rightlink&utm_campaign=qq

从图表可以看出近30年来,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不断加剧,这种持续增长的速度对于我们国家人力资源的管理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人类渴望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实现社会和谐,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这一理念科学地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阐释了人与社会的和谐。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人口再生产比例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内容。但是我们国家男女人口性别比例在随着社会发展的同时导致了一些不良状况,长期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会造成适婚男女的婚姻挤压,出现“剩男”“剩女”、婚外恋、婚外性行为及老夫少妻现象,滋生出拐卖妇女儿童、买卖婚姻,显现出一些性暴力、性犯罪等违法行为。这些状况与和谐社会中的安定有序、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格格不入,严重妨碍社会的和谐。

二、出现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分析

人力资源生产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源头。人力资源生产包括对人力自身的生产和对未来人力资源的生产。④狭义的人力资源生产管理指政府通过政策、法律来实现的一种社会人口再生产管理,在社会学上又叫社会控制。⑤我们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生产的社会控制。对于中国传统观念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男孩才是自家的,女儿是要嫁出去的……这些看法与人力资源生产管理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为这些观念潜移默化的对人力资源性别结构形成一定的影响,造成我们国家现在男女人口性别比例差距大的状况,使得人力资源影响着就业和产业发展,也制约着社会的长远、可持续的良好发展。

女性是人口再生产任务的直接承担者,一代女孩的人数多少可以决定这代人口再生产的趋势。⑥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最基本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中国广大的偏远农村地区或山区,由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相对较差,人们为了家庭在村落中具有较好的地位和势力,希望通过所生儿子的数量或身材体魄状况进行证明,想以此壮大家族势力,延续家族威望,同时也让更多的劳动力来耕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在村落中所谓的安全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可是由于只想要男性后代,忽视女性后代,出现人力资源性别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着这个区域今后人力资源的规模与发展速度。

目前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措施给予民众的优惠与福利面依然很小,国家实施计划生育使家庭规模变小,必要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的缺乏,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养老保障所显现的危机使得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们无法放弃并延续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独女户父母面临着老年赡养的难题,男性的“养老能力” 相对明显,因此部分人群放弃女孩而选择生男孩。

根据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等总是进行着一定的计划、控制和协调从而做到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国家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对人口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和保持进行合理的计划与控制,但计划生育政策只允许生一个孩子,很多人希望生男孩来延续香火,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人就开始走政策之外的不正之路,出现违背道德的行为。为了迎合人们生育儿子的心理与需求,社会急剧的转型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对相关内容的控制不当,社会中出现了胎儿性别鉴定的不法机构和黑诊所。为了利益不法机构和黑诊所暗箱操作,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的规定,非法的对怀有生孕的女性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这些地方通过B超业务或抽取母亲血液进行胎儿性别鉴定,鉴定后如果是女孩就做人流,如果是男孩就把孩子生下来。这种不良的发展是导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严重与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不符,影响了人力资源数量和人口的再生产。

三、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对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最关注的是人才竞争。面对我们国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状况,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也必须给予关注,因为男女出生人口比例失衡会成为一个社会顽疾,会影响到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影响着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长期的竞争。

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责任的社会。政府有政府的社会责任,公民有公民的社会责任,企业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有社会各个组成要素都负责任的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⑦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当前就该构建和谐的人力资源环境,就应该对目前男女比例失衡情况进行必要的管理,进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目的。管理人力资源数量生产,必须管好生育群体。⑧生育群体具有生育活动和人口繁殖的能力,只有做好生育群体观念的转变,让他们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意识,把过去那种贴在墙上只作为口号或标语的状况深深扎根到生育群体的心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要想使生育群体真正体会到社会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意识就需要国家关注独女户家庭或双女户家庭,还有农村地区中劳动力不足家庭,对这些家庭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经济扶持或者奖励措施,让家里的孩子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使这些家庭能够致富,从而使其感染周围的家庭和人群。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和谐价值理念的弘扬,还需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国家应该加大社会保障措施,在城市社区及农村社区积极推行居家养老服务,为居家的老年人建设综合性福利服务,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康复护理等服务,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并促进家庭和谐。通过这些方法与措施淡化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从而间接改善男女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状况,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关爱女孩,对男女在就业、工资等方面进一步一视同仁,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大力度在人群中进行宣传,使生育群体在法律的约束下维护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对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行为进行严惩,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胎儿性别鉴定的不法机构和黑诊所进行取缔,使国家人力资源的发展有更加良好的环境。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社会中的人,关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进一步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综合的措施使我们国家的出生性别比逐步走向正常化,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的状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0级社会学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00)

参考文献:

[1] 南山 著《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7年11月

[2] 文献良、文峰著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 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8年8月

4.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篇四

学设计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资源是可更新可再生的吗? 生(讨论得出):水、土地、森林、鱼、太阳能等。

(师讲解):很好!这些可再生的资源如果利用、保护得当,是可以循环使用,不断更新的。但我们人类对这些资源保护利用的如何呢?今天,我们以林业和渔业为例,一会儿在我们的课上一起来探讨。一、林业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 读教材孟子的话,提问:这段话的涵义?

生得出:这段话说明古人就已经知道了合理利用林业、渔业这些可更新的农业资源的重要性。

(转折)在人类生存中有一种必需的物质,如果缺少了它,可能几分钟就会死亡。它是什么?(氧气)。地球上的氧气是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大面积的植物即森林被称作“地球之肺”。这是为什么呢?森林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将各组学生代表回答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和学生一起归纳 森林的环境效益

(讲解)森林作为一种物质资源,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都受到重视,同时它也是环境资源,它有哪些环境作用呢?

(学生活动)读数据或景观图片,对照思考森林的环境作用:净化空气,调节大气成分,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等。结合《水土保持》、《防风护田》示意图,讨论森林是如何起到保持水土,防风护田作用的。

(师总结):森林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中国森林资源的分布

(承转)中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对照中国森林分布图回答。

生读图指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的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喜马拉雅山南坡„„主要在边远的山区。还有东南丘陵地区,这里主要是次生林,人工林等,我国的人工林面积占世界首位。

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讲解)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与抚育。

(出示资料图片,提问)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文字资料、漫画“小鸟的悲哀”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世界上的森林资源呈下降趋势原因:农牧业,工业的发展;战争和森林火灾,病虫害等。

引导学生得出:森林面积的减少与人类的增多和不合理的利用有关系。滥砍滥伐,森林失去调节作用;野生动物丧失了理想栖息地。

(转折)因此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重大。如何既保护森林资源,又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木材的需要呢?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人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提供资料,)你赞成那种方式?

(学生讨论回答:第三种方式好)

(讲解)世界森林覆盖率是27%,中国是16.55%,加拿大是36%,而日本是66%。(提供加拿大及日本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的材料和图片)我们从中应借鉴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是适度采伐与育林相结合,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渔业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承转]同学们平时吃什么海产品?你们知道它们产自哪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主要的渔场。

[活动]读图,找一找世界四大渔场,分别在哪个大洋?

太平洋: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大西洋: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补充]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水产品。所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转折] 我们知道,海洋渔业是渔业生产的主要部门。渔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而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也非常丰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无节制地利用?

(提供资料)哪一种捕鱼方式可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第一种方式只顾眼前利益,长期下去,鱼的产量会越来越少。过度捕捞,渔业资源将走向衰竭。第二种方式可以保证人类的持续利用。

师:因此,我国政府采取什么措施?规定了什么制度?

[学生讨论回答]捕养结合,控制近海捕捞的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规定了休渔制度,以保证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补充]加强立法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宣传,增强全民的海洋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总结)今天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保护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大家想一想,我们每个人能够为保护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做些什么?(学生回答)

(课后活动)写一份倡议书或画一幅漫画或做一个节约森林资源的计划(如可以从节约纸张、不用木筷子等),并向你的家人邻居进行宣传。看那个同学想得好想得妙。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

活动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并意识到海洋资源尽管是可再生的,但这是在合理利用和开发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意识。

5.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利用方案 篇五

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合理利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增长知识,陶冶隋操,喻悦身心,健康成长。

二、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钟元强

副组长:毛建、孔海涛

成员:王磊、郑然、田彦彬、刘延鹏

三、校外实践活动基地:

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鼓励我校学生“走向社会、锻炼能力”,在实践中更好地拓展自身素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自主意识,磨砺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落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教育任务,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各班学生以社团、志愿者服务队等为单位组成活动小组,要求全员参与,并提倡参加多项活动。

(一)、基地建设管理

1、基地选址

我校确定校外实践活动主阵地——朱冥阶烈士陵园、宁阳第二小学旧址(现东庄镇中心幼儿园)、东庄镇成技校——园林培育基地、南故城夕阳红老年人公寓社区。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基地管理

学校成立基地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毛建

成员:王磊、郑然、刘延鹏

日常管理具体由陵园管理人员和中心幼儿园人员负责。学校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先期准备工作。制定基地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和建设。

3、基地建设

学校准备一些文艺节目、资金开展基地教育组织活动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4、基地使用

(1)“朱冥阶革命烈士陵园”活动: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人们都要用不同形式缅怀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无数英烈、先烈们。

经学校研究决定,定于每年的清明节前一周(五天)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听英雄的故事,读英雄故事,讲英雄故事,清明节扫墓活动(网上祭奠)等活动

(2)“南故城夕阳红老年公寓”慰问活动:

中国老人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重阳节。1989年,我们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使它成为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节日。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品德,学校特选择在南故城夕阳红老年公寓定为我校的校外实践活动基地。

研究决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前一周,组织学生到此进行慰问演出,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老人们谈谈心等活动。

(3)回顾“原中心小学旧址(现中心幼儿园)”活动:

原中心小学旧址,现中心幼儿园,是我校的原址,校内有我校悠久历史的象征——一棵老槐树和一块“望隆桑梓”的石碑。它们是我校建校史的象征,它们见证了我校的成长与辉煌。通过回顾历史,让学生为成为我校的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研究决定,每年4、9月份到学校旧址参观学习,回顾历史。(4)东庄镇成技校——园林培育基地——“我的小小种植园”

位于东庄村南大约1、5公里处的东庄镇成技校,校内面积广大,开辟了大量的耕种面积,经研究定为我校的“我的小小种植园”,定于每年4、5月份和下学期9月份组织学生到校参与种植和收获活动。

四、开发利用家长课程资源

树立家长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理念,积极开发并综合利用;整合原本独立的一个个家长个体资源,根据其爱好、社会能力以及支持的形式等进行分类和整理,成为系统化的家长教育资源库;把家长请进学校,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让家长为学生特长发展和实践能力提高提供资源支持,发挥家长资源在全方位育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根据学校情况,定于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家长课程进校园时间。

2、根据学校和校外资源情况,及时发现新的家长课程资源,及时补充。

五、有序向社会开放学校资源

有计划地面向社会开放校内活动场地、运动场馆、图书阅览室和其他教育设

施资源;充分利用教育的人力、设施、技术、场所等优势,加强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组织教师学生走进社区和村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

学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早6:00——7:00下午17:00——18:00

周六、周日为24时开放

六、活动要求:

1、学校组织校外实践活动时要有组织,有方案,有计划,有应急措施,保证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有效。

2、家长课程资源要组织有效,保证学生家长能够认真及时参加学校安排的组织活动。

6.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篇六

优秀范文:深刻剖析思想建设和谐社会

自 干部和群众对我们提出了很多期望和建议,要求我们进一步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山区的经济。我作为一个镇的党委书记,必须正确估价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和挑战,着眼大发展、理清大思路、制定大举措,使我镇尽快摆脱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局面,在镇域经济突破上取得新进展。

2、行为表现与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还存在不足。经过反思,自己觉得很多地方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有时对待群众反映的小问题没有足够的耐心,态度生硬。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淡化,不能用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没有真正树立“群众要求无小事”的思想,把自己摆到公仆的位置,这与我们党的宗旨格格不入的,这样下去很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自己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一个党委领导的形象。

3、工作实际与群众的期望存在差距。这次调查走访,我了解到群众对我们党委政府的期望值很高,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表明,我所做的工作虽然整体上人民群众是满意的,但距群众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当前,镇辖28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经济收入的路子,乡镇财政实力不强,一些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漏洞,有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有执法不严问题,有办事不公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势必降低我们党委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势必失去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影响全镇经济健康发展。在工作上,如果镇党政机关工作实绩不突出,干部群众不满意,我作为镇党委书记应负主要责任,因此,我必须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通过学习和党性分析,自己感觉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浮躁,安排部署的多,检查落实的少,指导指挥的多,身体力行的少,要求别人的多,要求自己的少。二是工作深入不下去,只抓到了表面,没有抓到实质,平时忙于事务多,深入基层时间不够多,对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重视程度还不够。三是围绕上级中心工作抓得多,围绕本镇工作重点抓得少,这种工作作风直接影响了各项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

5、民主意识与班长职责不相适应。在方式方法上,我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得不够好。每年能开好一次民主生活会,但其他时间党内民主生活会开得比较少,质量不高,班子成员之间缺乏经常性思想交流,没有真正做到时刻坦诚相见,齐心协力解决实质性问题。二是在重大问题决策上缺乏必要的勾通,在广开言路方面还存在差距,有些重大问题不经充分时间勾通就急于落实。

二、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党性分析,自己思想认识升到了新层次;责任意识得到了新增强;自身建设找到了新水准;奋斗方向确立了新目标。今后我要努力当好六个表率:

1、树立发展的理念,做解放思想的表率。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着眼于大思路、大视野、大举措来推动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大发展。要努力增强加快经济发展的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要开动脑筋,着力研究适应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方法、新举措;要立足资源,瞄准市场,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要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船埔求发展,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招商引资;要带头转变观念,带头开拓创新,克服求稳和保守思想,看准的事就大胆试、大胆闯,带出一个敢干敢为、争创一流的好班子。

7.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篇七

一、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完善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一) 有利于控制和提高人口质量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也是潜在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为了使社会经济资源, 主要是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 必须有效的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 特别是低质量人口数量的控制, 提高人口质量, 从而促进人力资源在质上的开发。

(二) 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使人力资源流动成为可能。但是, 如果缺乏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障不完善, 必然会影响劳动力合理流动。 (1) 劳动者跳槽具有很大风险, 如果不成功, 就会失业甚至失去收入来源的风险。 (2) 劳动者不愿从有社会保障的单位流向没有社会保障的单位, 除非没有社会保障的单位能提供高的收入足以弥补流动者所承受的各种损失, 包括精神和物质的。

(三)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健全的社会保障不仅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 使其找到适合自己发挥能力的位置, 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而且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最后的生活屏障, 不管劳动者所在企业经营状况和劳动者自身收入发生什么变化, 社会保障可以免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这种屏障, 劳动者也才敢于创业。

(四) 有利维护和安定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保护劳动力资源

社会成员和劳动者的年老退休、患病、工伤、失业、生育、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等问题, 与社会成员和劳动者的生存和利益密切相关, 直接关系到能否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 建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利于维护和改善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 保护劳动力资源, 维护和安定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从而维护和巩固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 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从目前来看, 虽然我国的人才建设和人才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从综合方面来看, 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 我国人才整体素质不高, 人才参差不齐, 人才规模没有达到一定标准。其次, 我国高层次的人才相当匮乏, 高技能的人才也短缺, 创新性人才的发展和培养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我国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人才结构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 在很大程度上, 我国人才工作体制不健全。在当前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我国需要进行人才体制的竞争, 不断培养“高精尖”人才, 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并在国际上提高竞争能力。

(二) 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的就业工作形式十分严峻。从我国就业人口总数来看, 就业人口数量供过于求, 在2009年, 我国需要就业人口达到了3000多万, 在经济平稳发展的情况下, 我国亟待就业的人口也在增加。从我国就业人口群体来看, 我国有一部分群体的就业难问题十分突出, 这些群体有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和农民工。从产业结构来看, 我国经济发展对就业工作的影响较为突出。当前外向型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显著下降,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使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受到影响。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足。

(三) 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 有诸多有利条件。首先, 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我国全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和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其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第三, 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 为社会保障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另外, 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时间较长, 为后续的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条件。

目前,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更加严峻的形式。首先, 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 这对社会保障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其次, 我国城镇化人口急剧增加, 城乡结构发生变化, 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较为突出。第三, 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压力难以言说。第四,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影响较大, 社会保障面临更多的甚至全球性的挑战。

三、推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转变发展模式

首先要注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规律的把握, 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工作负担。第二, 要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创新发展, 在继承中发展, 在改革中创新。第三, 要重视工作中主要矛盾, 主次分明, 推进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层次化和阶段化推进。第四, 要重视人力资源工作的实效性, 对人力资源工作的结果进行重点分析。

(二) 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 很多问题都无法可依。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一定的权威性, 还只能算是政府的行政条例。因此新的制度推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各级政府必须要努力的加强制定《社会保障法》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使社会保障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如今我国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的一步一步的健全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 使社会保障法规化, 用法律来规定社会保障的原则、待遇条件、运用范围等等, 用法律的手段来为社会保障的实施保驾护航, 从而保障社会保障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 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还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无法提供为全体劳动者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我国目前还处在发展中的阶段, 人口众多。和发达国家相比, 综合经济实力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扩宽社会保障的范围, 提高保障的社会化程度时要考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承受能力。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保障。现在社会保障的地区现象以及所有制现象还比较严重, 我们应该打破这些现象, 加快改革的步伐, 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以及三资企业这些劳动风险较大的企业也纳入到社会保障里。同时,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更需要的到社会保障, 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四) 重视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对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为社会保障专业人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司法以及贯彻执行, 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 因此, 我国应大力加强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此外, 社会保障制度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甚少。如果要让社会保障制度能真正地做到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需要更多地人来进行研究。因此,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也显得迫不及待。

(五) 加强保障基金管理, 真正实现社会保障功能

尽管我国的社保基金规模不小, 但对于我国的庞大的人口数量和所需保障的人数而言, 还必须要进一步的扩大资金规模。不规范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会导致的基金的流失, 这种现象会对社会保障的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使传统的“养儿防老”这种观念得不到转变, 国民的基础教育难以得到保障, 社会保障的基金缺口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所以必须要大力的筹措社会保障资金, 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 让社会保障基金中有更多的的资金可以用来发挥其“保障”功能。确保社会保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曾少军.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 2006, (12) .

8.学校德育如何善用社会与家庭资源 篇八

在教育尤其是德育发展的现实进程中,由于社会的变化、多元价值观的碰撞、现代技术的运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明的影响,以往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追求、共同认可的目标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相互抵牾和冲突。学校进行的教育在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中经常得不到正面有效的印证,甚至会引发相反的影响和作用。在历史上,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构成的“合力”被肢解和分离,对现行常规的教育也必然形成直接的挑战和冲击。

除了上述宏观的和基本的原因之外,社会、学校和家庭通过不同的途径、渠道获取各类信息和教育资源是产生歧义和疏离的直接原因。学校主要是通过教材、读物和教育活动影响学生,家庭则主要依靠亲情交流和影视报刊等大众传媒,社会则会容纳更丰富、更广泛的各类信息。其结果使学生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与家庭、社会对他的影响会产生许许多多、每时每刻、不同程度的错位,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效率,在学生和社会中形成了诸多的问题与困惑。

从另一个角度看,学校教育在以往几十年的发展中与社会和家庭的联系逐渐弱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校的班主任要经常到学生家家访,了解学生居住的社会环境状况,为的是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因材施教的培养,并能取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而在今天,由于要求不到位、也由于教师工作压力的增大,这种需要深入细致开展的工作已被打电话、发短信、开单向对家长提要求的家长会等简单、表面的工作所取代。同样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学校却经常不能与家庭和社会形成一致,不少学校甚至对家长和社会参与学校发展极不情愿、也极不适应。学校和学生家附近的网吧、游戏厅、娱乐设施等,成了家庭和学校抵触社会影响的重要原因和理由,甚至那些在电视中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超女”“快男”“选秀”等另类节目,也使家长和教师们都忧心忡忡。这些新问题不仅与社会,尤其是各种大众媒体的社会责任有关,也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有关。从积极的方面看,社会信息资源的多元化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开阔眼界的,但同时对学习者判断、选择学习资源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在这些方面,学校和家庭的教育都没有及时地适应和跟进,所以,消极地抵触社会和媒体的影响在不少学校和家庭已成为常态。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推进了文化设施向社会、向学生的免费开放,博物馆、展览馆、少年宫、科技馆等,也注意与学校教育和引导进行潜移默化的相呼应,社会各方面对媒体传播和各类社会教育设施也在进行管理规范,特别是各类新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很多人看到了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的物质基础和希望,国内外的许多基于新媒体运用的社会教育实验也说明,学校的发展需要而且能够深入社会生活,其中新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四川、山东、浙江等省的部分地区,在进行“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探索中,积极尝试联合家庭与社会重新形成教育的合力,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也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不仅学校的可用资源扩大了,同时学校教育也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积极认可和呼应。

笔者在近年来的走访和调查中了解到,山东潍坊的不少学校与家长群体合作成立了学校管理组织,与周边社区也加强了多方面的联系与合作,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成为常态,三方面共同营造了和谐的教育氛围与环境。每当学校有了困难、有了改革和发展的想法、有了需要多方面协调的工作要做时,家长和社区都能从各自的角度加以理解和支持。以往被分离、肢解的关系,在制度创新、观念创新、途径和方法创新的前提下得到了比较圆满的协调,为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理想的环境和条件,家庭和社会与学校教育联手育人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2010年,由《课堂内外》杂志社进行的一项大样本的、对我国中小学生生存状态的调查很有参考价值。这项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习、生活、消费、心理、家庭等方面进行的调查反映,学生们的社会化程度较之十年前已有巨大的变化,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已在明显地相对减弱,而社会的影响,特别是通过新技术支撑的传媒影响甚为广泛和深入,学生群体对其的依赖性和兴趣也越来越强。

在2000年前后,通过调研发现,不少中小学生在自己营造的短信和网络平台上发牢骚、宣泄情绪,对此,家长和教师大都一无所知,本应通过网络开展的教育基本上成为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盲区。虽然有学者进行过积极的呼吁,但在教育实践中,这些领域一直没有受到规范,也缺少教师和家长的真诚和积极参与。

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方面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协调,特别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进行引导和统筹。要使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使社会的公共学习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形成对学校教育的综合支持与环境配合,也使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内容能够在社会中得到验证,感受到合理、有用。

从社会、家庭的角度看,学校的教育需要进一步开放,能够汲取多方面的资源和支持,同时在适应社会发展、家庭生活需要方面能有所适应和创新,达到社会欢迎、百姓(家长和学生)满意的理想状态。而从学校的角度,则不仅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硬件资源”(包括设施、图书、活动场所等)能配合学校教育产生作用;也需要“软件资源”(包括环境优化、法律规范、内容建设、关系和谐、形成正向和积极的风气、具有现代技术支撑和文化内涵等)能促使学校教育的有效发展。

在未来学校和学习型社会的发展中,教育不再只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使命和作用也需要研究和明确。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学校、家庭和社会重新携起手来,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齐心合力,也使学校教育能够在知行合一、实践检验中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如此,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未来公民才能具有高尚道德、科学精神、丰富学识、务实态度和生存发展能力。

与正规成熟的学校相比,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或学习资源往往是不正规或不系统的,其各种类型教育的效力也大小不一,因而也容易受到忽略和轻视。从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角度看,增长速度快、内容丰富、贴近社会真实生活的非正规教育和相关学习资源将构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倚重和适应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如何将其同正规的学校教育和学习资源结合与融通,是摆在教育界和全社会面前必须要正视和解决的现实难题,也可能是促进教育效果整体提升的重要关键。

在了解来自家庭与社会的丰富可用和潜力巨大的教育或学习资源后,能否善于整合与使用,便是人们必须要认清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除了政府主导的改革探索需要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外,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必须跟上,必须推进相关的试验和研究探索。要使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关系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中实现高水平的回归和创新,使经过改善的教育体制和社会规范都能对教育的创新与家庭、社会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与保障。比如,在社会发展、家庭建设、道德规范、环境优化的探索努力之中,要为学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空间和多元融通渠道,包括提供资金、推进研究、提出要求和标准,也包括对相关的实验探索进行评价和推广。

总之,在学校德育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的现实中,我们迫切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需要有更为丰富、多样、科学、适宜的学习或教育资源发挥作用;要理清相应的改革与发展思路,找到改变现状、产生作用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因为在抽象的理论原则指引下,学校、家庭和社会最需要学习借鉴的是因地制宜的实践经验,是探索者理论联系实际的智慧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程方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齐 欣

不少中小学生在自己营造的短信和网络平台上发牢骚、宣泄情绪,对此,家长和教师大都一无所知,本应通过网络开展的教育基本上成为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盲区。

9.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篇九

——资源和环境国策

建议讨论的问题

1.如何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种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利于学生在知识学习、学科能力的培养及学科德育上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

2.怎样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案例描述

课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资源与环境和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在上节课就把我国的资源情况简单扼要地告诉同学,请他们自愿选择其中之一参与准备工作。然后根据他们的意愿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并让他们自己选出一名或两

名组长负责安排工作。第一步是利用课余时间召集这几个组长告知应该准备什么内容。第二步是每组组长回去与组员商量如何分工协作,并出谋划策如何将自己这部分内容介绍好。至于形式则不做要求限制,请同学们尽情发挥。同时,我也做了精心准备,特意上网查找资料,制作了课件。新课引入

上课了,多媒体演示我国优美的景观片。

我对学生们说:“现在,请同学们随我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美丽的自然风光。但有一点要注意,看后请你说出你在片中看到了什么?”

没一会儿,同学纷纷回答:我看到了森林、我看到了草原、我看到了海洋。„„

我说:“同学们说的真好,片中有我们居住的环境,还有我们生存所必需的资源。这堂课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多媒体的配合下,大屏幕演示出森林资源、草原资

源、水和水能、矿产资源四幅图片,四个小组的代表依次到教室前面来,介绍我们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水和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环境。

第一小组的小主持人丽丽上场了。

“欢迎大家来到地球之肺——森林。我们都知道它不但是植物的栖息地,还是动物的家

园。目前,全世界共有森林面积38.6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30%左右。我国现有森林13.4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但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占有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均森林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同学们听到这里,表情都十分严肃。丽丽接着说:“还有呢,我国的森林多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山地地区,我国现有森林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接着,她走到电脑前,熟练地操作起来。大屏幕显示出以下三个问题: 1、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谁?

2、我们教室中有哪些木制品?

3、森林除了为我们提供木材外还有什么作用? 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争着、抢着回答问题: “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巴西。” “我们教室中的木制品有桌椅板凳、书本、铅笔。” “森林能够为我们创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即是为人类提供木材;环境效益有:保持水土、防风护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涵养水源、环境监测等。”

教室里热闹及了。„„

伴随悠扬的音乐,多媒体演示草原景观。第二组的小主持人孙佰开始了他的讲述。“在地球的表面,由植物构成了绿色植被,这层植被就是草原,它又被我们称为“生命之被”。现在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到草原看一看。”

同学们的热情又起来了,我听见有的人小声说:“太好了!刚刚去过了森林,我正想去草原看看呢!”

“草原上草本植物为主,缺乏高大植物。与环境相应,草原上的动物大多快速奔跑。草原上草色连云、羊群如雪,多么美丽的草原风光啊!你们知道吗?全世界草原约有2966万平方公里,我国为3.9亿公顷,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但是,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所致,草原质量下降、数量锐减,日益成为全世界热点。”

“我们也听说过。” “听说速度还挺快呢。”

孙佰接着说:“我还要告诉大家,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好了,这一站的旅程到此为止了。下面我可要考考你们。请听题:

大屏幕显示两道题:

1.下面哪些动物是在草原上生活()

A、骆驼

B、长颈鹿

C、黄羊

D、企鹅

E、黑猩猩

2.在大洋洲有一个国家,农牧业发达,因为养绵羊特

别多,羊毛产量很大,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我知道,在草原上生活的动物有长颈鹿和黄羊。” “这个国家是新西兰吧?” “不对,是澳大利亚。”

同学们争论不休。看到他们这股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我心里感动及了。真实一群可爱的孩子,说不准他们当中谁将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呢!想着,想着,第三组的小主持人李娜上场了。

“同学们好,刚刚大家了解了我国的森林资源、草原资源,下面我给你们介绍以下我国的水和水能资源。”

同学们掌声一片。

多媒体课件演示出46亿年前——38亿年前——400万年前,自然界从无生命现象到人类生命诞生的过程。

小主持人开始了讲述。

“水是万物之母,水孕育着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水域辽阔,储量丰富。但绝大部分是海水,淡水仅占总量的3.5%左右。淡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河流和淡水湖泊中,我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仅相当于

世界人均值的1/4。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更高,高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但绝大部分尚未开发利用。但是现在,全国已建成几万座大中小型水电站。” 李娜正介绍着,赵创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说: “我是第四组的主持人,我们小组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我国的矿产资源。”

我想,看样子第四组是按捺不住了。

李娜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回到了座位。多媒体开始演示人们开采煤矿、金矿、石油的片段。第四组的小主持人介绍到:“我国是世界能源大国之一,在我国的能源中煤的储量和产量均居首位,其中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还是世界上有色金属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稀土、钛、锂、钨、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而由于人口众多,使得人均仅占世界的3/5。”

接着,大屏幕显示出几个问题。看来,他们也要向大家提问了。

1.刚刚片中人们正在开采哪一类自然资源?

2.它是否可以让我们重复使用? 3.你还知道哪些矿产? 不用说,这次又是呼声一片。小组讨论

等到同学们的情绪平息下来,我说:“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认识到大自然并不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越来越严重地改变地球的面貌,以至出现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那么,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面临着怎样的资源、环境问题呢?大家可以分组讨论讨论。

我的话音刚落,各组就行动起来。大约过了5分钟,讨论结束。接下来,各组同学开始进行汇报。

“我们小组认为,我国虽然绝对资源较多,但相对资源很少。”

“我们小组认为,我国人口太多了。” “我们小组认为,我国目前环境污染严重。”

“我们小组认为,我国水资源严重告急。” „„

看同学们说的差不多了,我开始总结。

“我们目前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源问题。这一部分内容在前面已由同学介绍,我就不重复讲述了,我的结论是: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多,地大物博,所以被称为资源大国;而由于人口众多,使得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所以又被称为资源小国。”

我演示课件,大屏幕出现了两行文字:

自然资源总量——地大物博——资源大国 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小国 接着,大屏幕又出示了一道计算题:

我国现有森林13.4亿公顷,人口近13亿,请计算出我国人均森林占有量。

没一会儿,同学们就把答案算出来了。(1.03公顷)我又说:“我国不但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还有严峻的环境问题。下面,请欣赏小品——《地球妈妈生病了》。” 这是第一组同学在上课前告诉我安排的,他们嘱咐我一

定要给他们表演的机会。小品:地球妈妈生病了

旁白:“同学们,我们居住在地球上,地球像妈妈一样,精心养育着我们。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地球妈妈病了,满身伤痛,原本绿色的土地被黄沙吞没,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水染黑,原本蔚蓝的天空不再蓝,清新的空气不再清„„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母亲得这么重的病呢?是环境污染。同学们,看!地球妈妈来了。”(一个学生身披世界地图,饰演地球妈妈,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上场)

地球:“环境污染对我的伤害实在太严重了。现在我全身是病,再不给我治病,我快没命了。”(另一个学生装扮成医生上)医生:“你怎么啦?”

地球:“我觉得难受极了。皮肤发痒,透不过气,海湾一带隐隐作痛,请你帮我检查一下吧!”

医生:“咦,怎么是你!过去你不是这个样子的。那时你的肌肤不是蓝色,就是绿色,充满活力。可如今„„”

(不断地摇头作无奈状)

地球:(哭丧着脸)“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医生:“你的绿色的皮肤——森林,受到了沙漠的进攻,得了‘脱落症’;你的蓝色血液——海洋有些地方已不能作为鱼儿的家了;你的身体保护膜——大气层已开始变得浑浊,渐渐失去了保护功能,将使你的肌肉渐渐坏死„„”

地球:“那可怎么办呢?请救救我吧!”

医生:“你的病是由于人类不注意环境保护,过多采伐树木,随意排放废气造成的。对这样的病症我无能为力,唯一的办法,只能请人类不再加重你的病症,并努力保护环境,逐步恢复你的抗病能力。”

地球:(面对大家,作哀求状)“人类啊,请你们保护环境,救救我吧!”

旁白:“同学们,保护环境对人类来说太重要了。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让地球妈妈更美丽。”

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的精彩表演。趁着同学们情绪高涨,我赶紧发问:

“这个小品说明了什么?” “说明世界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还有哪些?” “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有水土流失。”

“有森林资源锐减、淡水资源短缺、草场资源退化。” “有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种灭绝。”

大家七嘴八舌,我同时放映事先准备好的有关环境污染的漫画。

“是的,环境危机已向人类敲响警钟。若任其发展,明天我们还能拥有森林、碧水和蓝天吗?明天我们还能自由地呼吸、健康的成长、舒适的生活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若不抑制环境污染的后果将可能是人类社会的崩溃和毁灭,所以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行动。在我们国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席话,同学们都十分激动。

“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哪个城市举行吗?” “北京。”

“这次奥运会中的一个主题就是与环保有关的,是哪一个?”

“绿色奥运”

“你们说的太好了!这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进行环保的信心和决心。但是,想进行环保,必须先了解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我让大家阅读教材“读与思”中的《黄河今昔》,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我小结:“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人口问题密切相关。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破坏植被。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发展经济的重任,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以损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幸好,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制定了资源和环境基本国策。” 请你支招

大屏幕显示出一组文字:

2002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扎扎实实地做好人口资源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他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这是国家制定的国策,但是改善环境问题的措施到底应从哪方面入手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开动你的脑筋、亮出你的智慧,让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一难题。”

大屏幕出示一个问题:

请你支招:假如你是国家负责环保的一名官员,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实施你的环保计划。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支招。有的说制定法律,保护环境;有的说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境危机感和环保意识;有的说落实环保行动。

“下面看看我们的建议是否被采纳。” 第一招:制定法律,保护环境

我说:“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水法》、《土地管理法》、《耕地保护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强制人们保护环境。”然后,大屏幕显示相关的法律。

第二招: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境危机感和环保意识。

“为了敲响环境问题的警钟,有许多日子被定为特殊的环保纪念日。你知道哪些?”

学生列举很多,我再以大屏幕显示:

3月12日,植树节;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4月22日,地球日;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6月11日,人口日;

6月25日,土地日;

9月第三个周末,清洁地球日; 10月4日,世界动物日.第三招:落实环保行动。

多媒体播放歌曲《真实的故事》,然后我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讲一讲歌中描述的小姑娘为了保护丹顶鹤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

我问:“歌曲中的小姑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了环境,我们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如何为环保作出自己的努力呢?”

“从我做起。”

我又问:“我们沈阳市就曾经是世界级的污染城市,大家最近几年感没感受到它的环境变化呢?”

“感受到了。”

“沈阳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恢复生态环境呢?” 同学纷纷抢答。

“同学们都很关心沈阳的发展,今后沈阳的环境还会发生更大的变化。作为城市的小主人,你觉得自己应

该为沈阳做些什么呢?”

同学间彼此开始交流起来。

我又问:“同学们都知道怎么做了,是不是社会上所有人都知道呢?“

“不是。”

“那该怎么办呢?” “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的意义”

“对,我们既要做一个环保小卫士,还要做一名环保小宣传员。说到不如做到,现在就请同学们设计环境保护宣传标语和学习环保拍手歌。”

下面是我从学生设计的环境保护宣传标语中精选出来的:

改善环境,保护家园; 净化环境,美化家园; 关心环境就是关心自己;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坚决打击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 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

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 保护环境,热爱人类自己的家园; 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努力把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建设一个美好的绿色家园。

环保拍手歌:(两个同学一组做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地球妈妈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人和动物好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爱国爱家爱自然; 你拍四,我拍四,争当绿色小卫士; 你拍五,我拍五,减少污染靠你我; 你拍六,我拍六,勤俭节约能长寿; 你拍七,我拍七,生命之树要珍惜; 你拍八,我拍八,滥杀生灵是自杀; 你拍九,我拍九,青山常绿水常有; 你拍十,我拍十,保护环境千秋事。

结束语

在悠扬的音乐中,我讲到:“美国的世贸大楼塌了可以重建,但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只有一个,保护好它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愿我们都能从历史的变迁中汲取教训,每个人都来问问自己: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中我能做些什么?希望我们每位同学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行列中,使我们的世界明天变得更美好。”

案例反馈

教师通过与同学们交谈,发现他们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了解的很多,所

以采取了由同学查找资料,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同学们的兴致被大大提高了,每个人都积极

10.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篇十

[摘要]雷锋纪念馆文化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对于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雷锋纪念馆;文化资源;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2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8-0108-02

作为弘扬雷锋精神、宣传雷锋事迹的抚顺雷锋纪念馆,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集学习、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雷锋纪念馆文化资源。雷锋纪念馆文化资源是以雷锋纪念馆为核心,由雷锋墓、雷锋纪念碑、雷锋颂碑苑、雷锋塑像、雷锋公园、雷锋事迹展览等构成的有形或无形的独特文化现象。这些可感、可触、可知的文化现象汇聚成的雷锋纪念馆文化资源反映并再现了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曾激励了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国正处在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新阶段,各行各业正在努力建设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所以,雷锋纪念馆文化资源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雷锋纪念馆文化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雷锋是在党和人民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共产主义战士,是社会主义时期优秀青年的杰出代表,也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雷锋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他具有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优秀品质,刻苦学习、钻研科学理论的“钉子”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体现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类社会精神追求的完美统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座丰碑。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活动中,还是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48年来,雷锋纪念馆共接待国内外观众6000多万人次,其中有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2万多人次,接待的重要领导有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乔石、宋平、李岚清、温家宝、曾庆红、尉健行、吴官正及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的主要领导。曾庆红副主席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视察时指出:“美国西点军校能有雷锋的画像,这说明人类文明都需要雷锋精神、都需要像雷锋一样的好人。”可见,雷锋精神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全人类。2010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到抚顺雷锋纪念馆视察时在留言薄上题词:“雷锋精神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财富。”雷锋是创先争优的典范。如今,在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充分利用好雷锋纪念馆文化资源,也是新形式、新任务的需要,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的需要。把雷锋纪念馆文化资源利用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雷锋纪念馆文化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

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雷锋精神的发祥地,雷锋曾在这片沃土上工作、学习、生活了两年多时间,他最闪光的年华都是在抚顺度过的,其大部分事迹也是在抚顺发生的。雷锋纪念馆坐落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附近,周围遍布雷锋的足迹单位和事迹遗址,雷锋辅导过的学校、雷锋存款的储蓄所、雷锋带病推砖的工地和雷锋做好事的火车站,雷锋纪念馆园区内还有雷锋和孩子们活动过的遗址。雷锋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的感人事迹随时随地可以唤起人们对雷锋的敬仰和怀念,鼓舞和激励人们学习雷锋的热情。

雷锋牺牲的地点在雷锋纪念馆园区西北角围墙外,雷锋墓就建在雷锋纪念馆园区东北角,人们可以在参观游览的同时,来到雷锋墓举行瞻仰、缅怀、宣誓、祭扫等活动。这是利用雷锋墓大型文物进行教育的最佳场所,是全国其他纪念馆所没有的,也是元可比拟和取代的。

雷锋纪念馆建于1964年,经过2002年大规模改扩建后,园区总面积由原来的5.67万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9.99万平方米,功能由原来的展览、凭吊两个区增加到现在的六个区,即展览区、凭吊区、雕塑区、碑苑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和综合服务区。园区内有“雷锋之路”上的22块雷锋日记碑和22块自然山石组成的雷锋颂碑苑、《永恒》浮雕墙、奉献碑、毛主席题词纪念碑,还有展现雷锋形象的浮雕、群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彩色音乐喷泉、游戏喷泉、三角跳泉、涌泉湖等。

雷锋事迹陈列馆内展出的雷锋文物600余件,还有代表时代特征、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展示手段多媒体景箱、计算机触摸屏、影视系统及大型场景蜡像等。

雷锋的第二故乡、雷锋精神的发祥地、雷锋墓地、雷锋纪念馆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在教育人民、传承先进文化、缅怀英烈、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作为传播精神文明主阵地、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窗口,雷锋纪念馆把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作为工作的着重点和出发点,无论是雷锋纪念馆改扩建,还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都坚持围绕思想道德建设这条主线开展工作、学习、活动并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和指导。雷锋纪念馆坚持开展与大、中、小学共建共育活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先后把雷锋纪念馆作为德育教育基地,并签订了《共建精神文明单位协议》。有许多学校与雷锋纪念馆组成“学雷锋联合体”。在重要节日期间,积极组织开展夏令营、主题班会、少先队队会、入团宣誓等纪念活动。雷锋纪念馆名誉馆员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雷锋辅导过的学生陈雅娟等经常来馆与大、中、小学生一同座谈学雷锋体会。2004年2月27日,雷锋纪念馆同辽宁省教育厅共同举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研讨会,辽宁省教育厅领导和来自各市教委及三十余所中小学校代表到会并交流了经验。大会向全省中小学发出倡议:学习雷锋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好学上进,掌握本领,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所以,充分发挥和利用雷锋纪念馆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载体,十分必要。

三、雷锋纪念馆文化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48年来,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学雷锋活动,他们不仅为雷锋题词,为雷锋纪念馆题写馆名,还先后到雷锋纪念馆参观视察,号召全国人民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辽宁省委、省政府,抚顺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对雷锋纪念馆的建设和管理。为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让更多的人到雷锋纪念馆参观受教育,2002年,省、市两级政府做出了对雷锋纪念馆重新改扩建的决定,改扩建后还按照曾庆红副主席的指示对园区实行免费向社会开放的政策。2008年4月4日,按照上级要求提出全面免费对外开放,步入了纪念馆教育新时代化的精品展馆,人们可以在雷锋纪念馆这块净土上净化灵魂;在雷锋纪念馆这所大学校里学会做人;在雷锋纪念馆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受到熏陶,从而让未成年人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健康成长;让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像雷锋那样发挥作用;让所有向上、向善的群众在雷锋精神的影响下做一个好人。这一切都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和必要条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此,要充分利用好雷锋纪念馆文化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坚持全年365天天天开馆,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开展各类有益的、形式不同的活动。先后配合辽宁团省委、省少工委、抚顺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委等部门在馆举办“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百姓雷锋座谈会”等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最大化地满足社会各界、各地学雷锋活动的需要。

上一篇:大事记写作规范与要求下一篇:党建个人考核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