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的教学教法

2024-06-15

篮球的教学教法(精选12篇)

1.篮球的教学教法 篇一

【摘 要】田径教学讲究教法,但是,由于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些传统的教法已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对传统的教法如何取其精华,面对课改又如何改革创新教法,值得研究。本文着重探讨了初中田径教学教法的创新。

【关键词】田径教学 教法 创新

我们认为:田径教学中的分解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应当肯定,而在教法创新上应围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做文章,归纳起来,应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分解法

分解法就是把复杂的动作合理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进行学习,最后使学生完整掌握动作的方法。

田径教学内容大多数是由多个技术环节组成的完整技术动作,都有重难点,将此类教材剖析,分环节、按步骤实施教学,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必经之路。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剖析教材环节,实施教学。以急行跳远教学为例,“起跳”这一重点环节的教学,采取由浅入深、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教学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具体方法是:A.练习原地单脚起跳,注意摆动腿和手臂的配合。B.上几步踏跳动作练习,注意摆动腿和手臂的配合。C.用踏跳板增加起跳高度,以便学生充分体会蹬地等起跳动作。D.上几步“腾空步”的练习,加强对起跳动作的巩固。E.短程助跑起跳后,跃过一定高度的腾空步练习。这些方法以起跳为核心,手段多样,逐步加深。如果在组织教法上运用合作练习、自主练习等不拘一格的形式,学生兴趣会更浓,学习劲头会更足,便于掌握动作。

二、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是十大教学法之一,也是田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提问启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如跳远教学中,教师提问,怎样才能跳得远,学生回答,靠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结合,教师又问,结合的关键是什么,学生便会联想到踏跳,于是,学生便明白了踏跳是教学的重点。

2.对比启发。通过对动作的难易、美丑、对错、好坏以及动作质量的高低进行分析比较,动作正反对比讲解动作要领,使学生很快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好的,什么是错误的、不好的,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做出正确的选择,能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应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讲解正确动作之后,指出容易出现错误的动作及其原因,防止学生错误动作的产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也可就某一动作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如就跑的后蹬动作、摆臂动作,找两个学生做动作后,通过动作的正误对比,容易使学生一目了然,加深对正确动作的印象。

3.比喻启发。形象的比喻,既能给学生丰富的联想,又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而且还能沟通多个孤立的表象,建立起相互的联系,从而借助联想加深理解某些动作的技术要领,如用离弦之箭来比喻短跑,讲解蹲踞式起跑动作原理时,用压紧的弹簧作比喻,能起到加深印象、明白原理的作用。又如,在标枪教学中,把标枪出手前的身体姿势比喻为一张绷紧待发的弓,说明满弓的道理,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正确动作。

三、选择法

深化田径教学改革,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在田径教学中,设计多种练习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练是教法创新的关键。其方法有以下四种:

1.兴趣练习导入法。田径教学比较单调、枯燥,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因此,改进教法,提高兴趣,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情趣,而且有利于加速课的进程,特别是课的开始部分,采用兴趣练习导入法,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练习,如各种队列变换、集中注意力练习、素质练习小游戏和音乐舞蹈、韵律操,或者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项目进行练习,让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能使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高涨,在活动中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使创新能力和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2.指定练习选择法。为了完成某个技术动作的教学,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几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动作的薄弱环节自行选择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实施个别指导,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如在跨栏跑教学中,尝试同时安排四个练习:A.高抬腿走中通过低栏(解决改栏问题);B.跑动中跨过边栏(解决摆动腿过栏问题);C.快跑中跨过活动栏架(克服害怕心理);D.跨过正式低栏架(提高动作质量)。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自己有选择地进行练习,既提高了自我评价能力,又提高了主动练习的积极性,效果很好。

3.自选动作练习法。在完成主教材任务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增加自选动作练习的主动权,教师实行个别指导,如在完成蹲踞式跳远的教学任务后,有目的地让学生选择喜欢做的挺身式跳远,体验走步式跳远,学生兴趣倍增,三五成群,互相切磋。教师则教会学生利用踏跳板,帮助学生掌握起跳高度,便于体会挺身式跳远和起步式跳远的技术动作,每个学生都尽量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积极性很高。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讲解练习方法,对发展学生的个性能起到好的作用。

4.自我管理练习法。根据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项目练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和提出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和耐心解答。如快速跑的途中跑,有的学生步频不快,有的学生步幅小,如果在跑道上摆放实心球,步频慢的学生搏球的间距摆放小一些,能解决步频问题;步幅小的学生将球的间距摆放大一些,能解决步长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也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定向兴趣和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

2.篮球的教学教法 篇二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能够使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是完善团队能力的核心力量。篮球是当今最普及的竞技运动之一,而团队合作对于篮球比赛取得胜利也愈来愈不可或缺,能否与队内其他成员团结一致,分工共赢也就成为检测一名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标准。因此,在高校篮球训练中采用团队式教法也就显得更加必要和适宜。团队式教学较重复传统式教学,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身蕴藏的潜力,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新鲜活泼的教学方式,能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篮球训练更具有趣味性,使教学训练任务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

2 高校篮球训练的现实情况

篮球是各种竞技体育运动中最为广大学生乐于参与的运动项目之一,因此也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在各个小区、学校的运动场地,都不乏看到三三两两篮球爱好者自发或者约定好的进行竞技或者比赛。据调查研究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对篮球怀有厌恶之心,即使不喜欢、无兴趣,也绝少有讨厌。即便如此,学校教学对学生篮球知识的普及却并不是十分给力,学生们所获得的篮球竞技知识约九成来自于观看学习各大传媒工具上的篮球比赛视频等资料,实在令人大跌眼镜,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3 高校篮球教学中团队教学的优势及作用

3.1 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强化技能

传统式高校篮球教学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即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单纯重复地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动作,枯燥无味,缺少师生交流,缺少实战技巧经验的积累。而现在走进人们视野中的团队式教学则是真正的将篮球训练与篮球比赛完美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各种突发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的的实战中,不仅可以综合锻炼学生的专业技巧、团队合作意识、场地比赛应急能力等个人整体素质,还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在真正的比赛中对篮球技巧掌握的不纯熟、不准确的地方,在团队的帮助中不断强化巩固,不断改善。

3.2 树立全局意识

要想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首先要在整体思想上有个彻底的的转变,思想观念得到变革,让一个团队中的队员能够以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尽可能让步于集体利益。一个篮球团体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遵循人与人之间、人与队之间、队与队之间所应该达到的和谐的共生关系的这一规则,遵循“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则,体现在篮球竞技中,较具体的表现如:失去控球后卫与中锋在送球、策应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的前锋,即使有再高超的投球技术水平也没有办法获得投球得分和最终比赛的胜利。

3.3 增强团队意识

团队式教学其根本在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实现团队各分子求同存异,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共同进步。而作为团队合作性极强的篮球运动,要想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需要的不是个别队员的个性突出表现,而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之间长时间共同训练所产生的默契。而团队式教学模式所重点培养的正是团队整体的配合能力及作战技巧,对个体竞技技能的相应要求逐渐减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队主人翁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3.4 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

相较传统式篮球教学,团队式教学从根本上把篮球教学的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真正的做到“学生想学什么,教师便教什么”,也确确实实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兴趣问题,并且进一步的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并非如传统式教学模式般最终导致学生厌烦情绪不断累积,使篮球教学最终沦为机械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

4 高校团队式篮球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4.1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中应扮演引导作用,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任务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先做到适应两大教学模式的转变,充分了解并作出教学方式的整理变化,真正将自己的教学角色摆在引导辅助学生学习上,做到学生是教学主动者,实践是提升学生篮球技能的主要方法。正确分析了解每位学生的身体特长和技巧水平,合理组建团体队伍,防止团队中个体水平差异过大而影响比赛实践正常合理的开展,也更有利于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提高。(2)理论、实践相结合才能最大效率、最大效果地培养学生的篮球竞技技术和篮球比赛素养。教学内容准备的合理性也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理论课是必不可少的。但考虑到高校学生接触篮球时间较久,一般都对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比赛规则有较深的理解。所以,对应的理论课程最主要的是因材施教,结合个体学生对篮球的部分少量的理解误区进行逐个分析突破,使学生在理论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另一个方面也要进行整体全面的团队战术技巧的讲解,为实践课和实战做好坚实的铺垫。(3)实践课则是篮球训练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可以适量安排较多的教学课时,多进行实践练习以及实战对决,“压力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暴露在并不受自己完全掌控中的实战中,才能最大化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在实战中发现问题,在实战中分析问题,在实战中解决问题,形成一套完善的集学习、练习、分析于一体的篮球实战训练系统,即团队式篮球训练系统,提高学生的篮球综合素质。(4)团队式篮球教育能够使队内成员得到团队合作所带来的好处,个体也应该适应团体,但是一个团体中存在适量的个性因素也是极有必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视觉角度,对相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想法也就是球队能够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灵感源泉。因此,培养团队精神,实现团队目标一致、步伐和谐,并能够做到求同存异,保持队员的个性是一项较难平衡也相当重要的工作,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4.2 具体实施应用

一般高校中,体育教学是正常文化课教学课之外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愉悦学生身心状态的辅助性课程,所以,体育教学所占课程时间不宜太多,以防止影响学生正常的文化课学习。结合具体情况,半个学年内最好是设置大概34 个左右课时的体育课程,强化实施合并教学,大概相当于每周连续90 分钟左右的教学时间。理论课、实践课交替进行:理论课向学生讲解基本技能,或者因材施教,对有问题、有困惑的学生进行专业到位的指导练习,遇到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设置情形案例引起学生的共同注意,集合众人的智慧共同讨论分析,进一步指导辅助学生学会运用自身聪明才智来解决遇到的困难,而非一味的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会缺失克服困难的信心。实践课则可以采用课内队伍切磋,进行三对三循环式比赛模式,从熟悉的人下手,一步一步摸索适应,做到了解队友,了解对手,科学分析,正确制定作战规划,在不断的失误中进步,总结对手的作战模式。

摘要:团队式教学方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篮球学习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树立全局意识,锻炼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面对问题和困难的应对能力和分析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高校篮球训练的现实情况,然后探讨了高校篮球教学中团队教学的优势及作用,最后提出了高校团队式篮球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团队式教法,高校,篮球训练

参考文献

[1]吴冰,李德胜.高校篮球团队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3(01).

[2]李德胜,邵文俐.高校篮球课程“团队式”教学理念的确立与实现[J].考试周刊,2011(71).

[3]王宝平.篮球教学中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12).

3.作文教学,突破传统的教法 篇三

平时的教学中,发现高年级的女孩中,好多都能说会道,语出惊人。一旦写到作文,就抓耳挠腮,愁眉不展了,写出的文章平淡无味,有的还语无伦次。精彩的文章几乎批阅不到,都是老掉牙的。原因究竟在什么地方?细细思考,罗列了几个因素。

一、 缺少一定的连贯的表达能力

注意观察学生们平时在学校的交流,在网络QQ上的聊天,他们的对话,语言都很简洁,新生的词语充斥在整个生活中,缺少的是传统的有序的表达。因此,对于作文中的叙述,最头疼的就是学生们的语病了,这是学生们平时不知不觉得表达,深入印象,习以为常了,这样满是过于简洁,充满语病的交流无形地渗透在作文中,结果好文章总是迟迟不见。

二、缺乏一定的阅读量

“书到用时方恨少”。阅读少,字词积累就少,预感也弱。要好好地表达会出现语塞,写文章不能文思泉涌。“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行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倡导自主阅读,注重口语交际也是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准备的。

三、缺失必要的生活素材

如今的孩子,各种学习,作业,兴趣班扑面而来,很少有时间去体验生活。没有生活的来源,要写出真实、动情的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怕写作文,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开始网上找素材,翻阅优秀作文,模仿,套用,完成任务就好。老师怕批没有情感的,空洞无味的作文。

四、补充大量的有质量的阅读

童年有书相伴,人生才会丰富多彩。学生们的课余时间都在干什么?我们也做了调查分析,很多学生都沉迷于电子产品中。阅读量相当少。有些学生看着一直捧着书,但是,看的都是网络文学,漫画……质量不够高。老师适当地推荐一些有利于学生的熟记是必要的。一贯地推荐经典的名著,有些学生实在是难以翻阅,于是,我利用班会的时间,组织学生去收集小人书。小人书,等同于现在疯狂流行的绘本,小时候我们常常是捧着小人书废寝忘食,一本书往往会翻阅好几遍,手里藏有几本小人书,就是资本,可以用来交换。经过一个星期的收集,班级推了两叠,有经典的《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有武侠小说版本的《绝代双骄》《书剑恩仇录》;有中外神话《封神榜》《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那图文并茂的小人书很受学生的青睐,一波读书热在教师里掀起了高潮,书香溢满教室。连平时不爱看书做作业的小懒汉也看得很欢。也许,一时间的“恶补”在不能及时体现在写作中,但是我相信,这样阅读的习惯坚持下去,总会有成绩的。

五、打破传统的赞美式文章,写出自己的想法

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能经历酸甜苦辣。他们的事情中做得对的、好的也许印象不会恨深刻,反而一些傻事、蠢事、错事会有深刻的印象。但是,在文章中反映出来的事情很单色。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那些似乎有点难为情的交流出来,常常隐瞒,改造事情的真相,总是循着老路选定好的一方面来表达,老师读着乏味,批阅也觉得无趣了。

记得在教学《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我想让学生们写出不同的素材,有趣的,伤心的,难过的……总之要真实的,能反映出童年时代深刻记忆的。布置作文时已经鼓励学生们大胆地表达了,可是收上来读读,还是老样子,通顺流畅的文章读着就感觉假,这些事情他们根本没经历过,也不可能经历过,有的写了些事实,但是平淡无味了。于是我就讲起了自己童年时因为无知,缺少大人的提醒,套着救生圈大胆地从河岸飞身一跃,结果整个人直溜进河里,差点淹死;我讲述自己五年级时,因为时班干部,又兼语文课代表,由于代课老师的疏忽,我就钻了空子,一个多月的时间,只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自己呢,就不做了。最后,被同学揭发出来,老师狠狠地批评并惩罚了我,当时羞得恨不得钻个地洞。在我写印象深刻的事,我就把这样的事写进文章里,结果老师还表扬了我,同学也没有用异样的眼光看我,语文课代表继续做了下去。所以,童年的事情,大胆地写下来吧,不要太顾忌自己的影响,小孩子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接着我又讲了一件事,还没有讲完,一双手高高地举起来了,“朱老师,我也想讲一件事……”我高兴地点头。他说,他在三年级的时候,看中了班级同学的一块橡皮,趁着没有,偷偷占有了。但是偷了之后,又不敢光明正大地用,在校怕同学认出,在家又怕爸爸妈妈发现后质问。这块橡皮像烫手的山芋,拿着也不定心,最后又找机会还了回去。听他一讲,多生动的事例啊,写好就是一篇好作文。我趁热打铁,你如果能把当时偷拿橡皮时的害怕心理,之后揣着橡皮忐忑的心情,还回橡皮后舒坦的心理,全够细细地表达出来,那就太好了。一番引导,打开了学生们的话匣子,我让他们找自己的朋友,换着位置交流印象深刻的事情,他们真够带劲的,看着他们交流是滔滔不绝的小嘴,看着他们脸上绽出的灿烂的笑容,我想的心定下来了,这篇作文应该能写成功了。我激动地告诉学生们,这就是作文的素材,今天从你们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你们最真、最纯的童年。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再仔细地回忆当时得情节,写出来吧!这回,我又看到了他们写作时奋笔疾书,文思泉涌的状态。批阅的时候,也不再由之前批作业头疼的感觉了,文章虽然还显稚嫩,但是充满童心的话语都能倾诉在文字中了。

4.篮球的教学教法 篇四

(二)基本教法简介

一、讲授法

l、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2、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有五种:①讲述。侧重于生动形象地描绘某种事物、现象,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和概念,并从情绪上受到感染。②讲解。主要是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概念、定理和原理等,进行较系统而严密的解释或论证。③讲读。通过师生双方诵读来讲解教材。④讲演。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中间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活动。

3、运用讲授法的要求:①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观点正确,概念准确,对学生有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要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③讲授的语言要清晰、鲜明、洗炼、准确、生动,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快慢适度。④讲授要适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谈话法

l、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新知、巩固旧知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谈话法的具体形式有三种:①为传授新知的谈话。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一系列前后连贯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或根据对眼前事物的直接观察,经过积极思考作出正确的回答,借以获得新知。②为巩固知识或检查知识而进行的谈话。教师根据学生已学过的教材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回忆旧知识进行回答,借以巩固和检查旧知识。③指导性谈话。指在教学活动开始或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出要求的谈话。

3、运用谈话法对教师的要求:①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拟好谈话提纲。②提问要适合学生程度,有启发性和连贯性,问题的表述应明确易懂,便于理解。③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言,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④谈话结束,要进行及时的激励和公正的评价。

三、演示法

1、演示法是指教师出示各种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2、演示的种类,根据演示材料的不同,可分为①图片:图画、挂图、地图、图表的演示;②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③实验演示:④幻灯、录音、录像、教学电影、电脑模拟的演示等。

3、运用演示法的要求:①服务于教学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有明确目的。②要尽可能地使全体学生用多种感官感知演示对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③演示要和教师的讲解和谈话相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方面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使演示的事物与书本知识的学习密切结合起来。

四、欣赏法

1、欣赏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借以陶冶高尚情操,培养道德品质和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2、欣赏法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①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欣赏,如对音乐、美术、文学作品和大自然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②道德行为的欣赏。如对政治、历史、语文等教材中有关名人的格言、事迹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高尚的理想和情操。③理想的欣赏,如对科学研究中的追求态度、严密论证和创新精神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求知兴趣、科学态度和缜密的思考习惯。

3、运用欣赏法的要求:①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之前,要通过讲述或讲解一些背景知识等方法,联系学生过去的经验和当前情景引起学生欣赏的渴望。②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惊讶、赞叹、欣赏、钦佩、景仰等情感反应,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③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当学生对欣赏的对象发生强烈情感的时候,教师应进一步指导他们从事扩展阅读、创作、表演等实践,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和理智情感。④培养学生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在欣赏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热爱真、善、美,同时要使学生学会鉴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培养他们的鉴别能力。

五、练习法

1、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矫正,通过对知能的训练,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教学方法。

2、练习法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①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题目不要偏、难、怪,要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练习后产生成功的体验。此外,还要限时训练,增强学生的效率意识;通过开展游戏性质的练习、举行作业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②对学生的练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教师示范,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榜样,之后学生模仿;模仿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纠错扬正。③指导学生注意练习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①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有目的、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②精选练习材料,加强双基训练,努力促进学生技能的积识迁移,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③练习要按步骤进行。首先要提出目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示范;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先求正确,后求熟练;最后教师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讲评总结,指出优缺点及产生原因,再一次为学生做示范并提出改进要求。④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要适度。⑤每一次练习后要及时反馈,及时表扬,鼓舞信心;对错误及时矫正,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六、讨论法

l、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讲,以讨论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讨论法的程序:①学生自学。教师指定自学内容,提出自学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②自行讲解。教师把学生也分成相同数目的小组,具体指定主讲人,或由小组自选主讲人进行讲解,小组中其他成员自由补充。③相互讨论。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主讲人的结果正确与否,有无不同解法,其中哪些解法最为简捷等问题进行讨论。④点评小结。教师针对讨论的结果,指出正确结论。

七、复习法

1、复习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温习已经学过的教材,以强化识记,加深理解,融会贯通,从而达到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复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防止遗忘,同时可以诊断和弥补学习上的缺陷,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复习法一般分为三类:①再现性复习。指对已学过的知织的复习。形式有几种:一是讲授新内容之后的巩固复习;二是对知识运用的简短复习;三是过渡性复习,即讲新知识同原来学过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自然过渡。②对比性复习。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③系统性复习。把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和综合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3、复习法的一般形式:①口头复习——教师为主或在教师启导下学生为主,或师生共同复习;②书面复习一在教师安排下填表复习;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复习题。

4、在组织复习时,应抓好三个环节,处理好三个关系。三个环节是:①分类整理,加深记忆;②沟通知识,开拓思路;③适当综合,灵活运用。三个关系是:①学生之间好中差的关系:②查漏补缺和系统复习的关系;③讲和练的关系。

5、运用复习法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在复习中应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注意突出重点,讲练结合;②教师应该概括地、扼要地揭示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法则结论:③复习方式要多样化;④复习要及时,使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及时反馈并不断地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质量。

八、实验法

l、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2、实验法具有三种类型:①引导学生认识尚未认识的新知识;②验证理论,从而巩固知识、加深理解;③根据已经确定的理论来概括同类形象或解决实际问题。

3、运用实验法对教师的要求:①要编制实验计划。内容应包括实验的题目、目的、要求及所需的仪器、材料、工具等。②要做好组织工作,当前我国的教学实验多是分组实验。要分好小组,指定小组负责的学生。③实验前做好各种物质准备,对实验所必需的仪器、设备、材料要做好检查,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④实验开始时,要向学生说明实验的目标和要求,还要适当说明仪器设备的构造、名称及正确的使用方法。⑤实验进行时,教师要巡视检查学生实验操作情况,指导纠正实验活动中的错误,帮助实验中遇到困难的学生。⑥实验结束后,要进行总结,教师可指定学生报告他们的实验进程和实验结果,并进行讲评,指出优缺点,明确改进方向。

刘向军:教学是运用时间的艺术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一书中,通过大量事例分析,得出了“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的结论,并且指出,这只是成为世界级水平的最低要求。

要出成绩就必须有大量训练做保证,要做大量训练就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做保证。这个道理似乎不说人人也能明白。但其实并不是人人都明白:所谓的“大量”和“足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为“大量”和“足够”。

马尓科姆所说的一万小时是怎样的一万小时呢?

那是训练者目标专一的一万小时。

那是训练者专心致志的一万小时。

那是训练者亲手训练的一万小时。

那是训练者纯粹训练的一万小时。

也就是说:目标杂乱的一万小时不行,心思旁骛的一万小时不行,有老师代劳的一万小时不行,含有非训练时间的一万小时不行。

学校教学的道理相同。

没有学习时间保证就出不了成绩,学习时目标过多甚或目标不明就出不了成绩,学习时心不在焉就出不了成绩,学习时学习没有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就出不了成绩,学习时有大量磨蹭、拖拉时间就出不了成绩。

以此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确实很长,但每天真正有效学习的时间量还不够!

要保证学生在校真正的学习时间,就必须从课堂上做起:教学目标要集中、明确,教师讲解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以有效控制讲授时间,课堂训练要限定时间,训练反馈要面向全体。一句话,教师要力求让全体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训练时间。也正是因此,有的学校曾严格要求教师一节课只准讲4分钟,也有的学校严格要求教师一节课只准讲7分钟。这种一刀切的管理虽然是很荒谬的,但是,这种管理至少有三个优点:一是学校教学管理者力求通过行政命令来有效扭转教师“满堂灌”或“准满堂灌”的教学行为,二是确保了全体学生每天自主训练的时间,三是迫使全体师生切实树立起时间意识或曰效率意识。

然而,就学习而言,只有自主训练的时间保证还不足以保证考试的成功。在班级制的教学体制中,同样的学习时间,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环境,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却很大,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这种情形更为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很好地运用时间。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常会以班级人数过多照顾不过来为由而事实上放弃了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管理,学生成绩的分化常常是自然分化的结果,也就是说,虽然是师生共同相处的课堂教学,却类似于网络上的虚拟课堂,甚至还不如虚拟课堂,因为现实的课堂不如虚拟课堂那样能给每个不同层级的学生以及时而明确的学习反馈。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要么他们没有能力去有效地自主学习,要么他们无暇自主学习,更多的时候是二者兼而有之。

要提高学习时间的有效性,就要讲究时间运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下运用时间的四个艺术可以看作是教学时间运用的四条原则性要求:其一,要在学生各自的最近发展区来训练。其二,要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内反复训练。其三,每个学生的训练都要得到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反馈。其四,每个学生都要高度专心地、充满兴趣地去训练。

1.要在学生各自的最近发展区来训练。

这句话有两个要点,一是“最近发展区”,二是“各自”。但在班级教学中,这两点几乎在多数训练时间中都被忽略了。可以说,在一个班级体中,只有少数学生是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来训练,多数学生的训练存在着相当的盲目性。即便是那些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训练的学生,也存在着随意性、偶发性、相对性,某次或某几次碰巧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训练,其它时候也会有盲目性。总体上来说,多数甚至绝大多数学生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去训练,被动地忙着完成老师不加区分地塞给他们的训练,而不是在他们各自所需要的最近发展区里进行训练。这样,无论是低于学生个人最近发展区的训练还是高于学生个人最近发展区的训练,虽然花费了不少训练时间,但对于学生的发展无益或益处有限。

2.要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内反复训练。

这句话也有两个要点,一是“各自”,二是“反复训练”。同样的,在一个班级体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肯定可以分为相对集中的若干区域,但绝对不会是唯一一个区域,也就是说,全班学生不会是也不应该是同一个训练内容、训练节奏和训练标准。最近发展区越有个性化,则对于“这一个”学生来说,训练就越有针对性,训练效果就越好。同时,无论是知识或是能力的发展,都绝非一蹴而就,在同一个最近发展区里,需要有若干次反复训练,学生才能自然地、有效地、循序渐进地而不是想当然地、跨越式地上升到另一个最近发展区里。但是,在真实的班级制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式的训练,掩盖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个性需求;教师凭感带领学生往前走的“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训练,又不断地造成了学生学习中大量的“夹生饭”现象。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学科的学习来说,这种教师凭着感觉教、学生跟着教师的感觉学的训练方式,根本不需要三个月,只要一个月的时间就足以摧毁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了,就足以制造出相当一部分“差生”了。

3.每个学生的训练都要得到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反馈。

这句话有四个要点:一是“每个”,二是“及时”,三是“针对性”,四是“反馈”。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训练情况,尤其要关注那些学困生的训练情况。同时,这个关注必须是“及时”的,此处所谓的“及时”应该及时到这样的程度:当天的、当下的甚至是同步的关注。所谓“针对性”,就是要针对“这一个”学生最近发展区里的训练表现,做出适应“这一个”学生的反馈。而所谓“反馈”,必须是教师针对“这一个”学生做出的明晰的、具体的训练评价或指导。但是,在真实的班级教学中,在太多的时候,我们的教师只组织学生训练,但常常缺乏训练反馈环节,或者虽有反馈却远不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反馈,至于反馈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则常常完全谈不上了。回想一下,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迟了一周甚或半个月才向学生做反馈,所谓的反馈也只是龙飞凤舞地简单地批一个“阅”字或是画个对勾,这种情形不是大量地存在着吗?!这种反馈有多大意义呢?!

4.每个学生都要高度专心地、充满兴趣地去训练。

这句话有两个要点:一是“高度专心”,二是“充满兴趣”。只有“高度专心”,学生才能保证当下的训练质量,否则,徒有训练的形式而少训练的效果。只有“充满兴趣”,学生才能思维灵活地投入到当下的训练中并自觉地享受漫长的训练过程。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随着学段的提高,这两个要点似乎逐渐变成了学习中的奢侈品。学生因对当下的训练无兴趣而不能专心,因不能专心而对当下的训练没有感觉,因既不专心也无兴趣而对学习本身日益厌恶。在同样的训练过程中,“专心”和“兴趣”会让训练效果翻倍,或者说让训练时间翻倍、让训练时间增值。帮助学生找回并强化“专心”的品质和有“兴趣”的状态,是教师的责任,这远比教师简单地抢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无限度地延长学习时间重要得多。

5.中学地理教学教法试题 篇五

中学地理教学教法试题

(二)一、填空题(20分)

1、地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具体一点说,就是要解决地理这个学科()()()()。

2、初中地理课的地理()的知识为主,学习()()()三大部分内容。

3、地理基本技能主要是培养()能力()能力和()能力,其中以()能力最为重要。

4、地理之中授法主要包括()()()。引导方法系列包括(),(),(),(),()。

5、地理逻辑方法主要有()法()法()法。

6、逻辑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是()()()。

7、地理课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8、地理比较法的类型有7种它们是(),(),(),(),(),(),()。

9、地理是一门跨()两科的()很强的学科。

10、应用()法是讲授地理特征的重要方法,同时还要运用不同的()论。

二 名词解释(25分)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3、地理感性知识

4、引导教学法

5、地理能力

三 填图绘图题(25分)

1、读右图填写中学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用六个三角形表示各大洲(南极洲除外)的相对位置面积大小和基本轮廓

3绘制海陆间水循环板画。

四 问答题(30分)

简述中国地理教学目的的三个方面。

简述中学地理教材的配制原则和方法

3、试述地理备课的重要性结合自己得体会谈谈应该如何钻研地理教材。

6.地理教学“四结合”教法初探 篇六

(松溪一中 黄家忠)

地理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步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智力和能力的过程。 受传统教材罗列知识、陈述式体例的束缚,以往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偏重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 在教师的灌输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严重地妨碍了他们智力和能力 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地理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在编写上一改传统的“注入式”为“探讨式”,很好地 体现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为了建立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新教材的教学 过程中,笔者着力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改革和探索,初步改变了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 形成了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四结合”教学模式。下面就“四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

一、实施“四结合”教学的主要途径

1.讲、读结合:即教师的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学性的阅读活动相结合。新教 材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以及“读一读”这一栏目的设置为实施这一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讲 到“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内容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山中的岩 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及“读一读”栏目中“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等内容,然后 教师再总结出“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结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地理知识的印 象,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地形变化原因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创造良 好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后读,还是先读后讲,可视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掌握。对于比较 通俗易懂的内容一般可以先读后讲,如上述“地形是变化的”这一内容。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如“ 褶皱和断层”,可先讲后读。即先由教师分析讲解,(包括必要的演示),然后再由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有关文 字内容及插图,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

2.问、答结合:这是教师们在上课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新教材“想一想”这一栏目中设 置的问题及一些教师自拟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 回答,可以及时检测和了解教学的效果,以便教师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且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究“褶皱和断层的形成及其对地形的影响”这一内容后,以学生回答课文P41“想一想”中的两 个问题,就能较好地检测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当然,课堂提问的内容不必局限于课文中现有的题 目,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设疑提问,以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

3.图、文结合: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都无法代替地图在学习地理中的作 用。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图册及课本中的插图,把课文内容与有关的图表有机地结合 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读图、填图、分析图或绘图,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图象数量众 多、形式多样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在上课时,注意利用这些图象和课文中的“读图”要求或者是一些教师自 拟的读图提纲,引导学生积极开动筋,认真查阅地图、分析地图,将课文中用文字表述的地理知识与地图形象 语言紧密结合起来,既可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地理知识的.内在联 系。

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及其与六大板块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看课文3. 32图,并把它与3.14图进行对照,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掌握“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 海――喜马拉雅山两大地带,即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这一内容。

4.练、评结合:即教学中先让学生动脑、动手完成教师布置的适量练习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分析,并订正答案。这一活动一般是在讲授完一定量的教学内容后,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利用课文中的思考题或一些自拟的题目来进行的,旨在通过练习和讲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弥补知识 缺陷,并掌握一些地理的基本技能。这种练习活动主要是书面作业练习,但也可以是针对课文某一内容而进行 的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活动。新教材“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中的许多内容都是进行这种练习的好素材 。

例如,在讲授完“地形的变化”一节课后,引导学生“想一想”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力 量对地形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并要求他们列表比较这两种力的来源、表现形式、影响结果等内容。课后带学生 到校外做一次野外考察活动,让他们看一看当地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裸露的岩层中有没有裼皱、断层的痕迹 ,探讨流水对当地地形的影响,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考察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作必要的补充。这种 总结性、实践性的练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二、“四结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教材,明确 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在此基础上严密设计讲与读、问与答、图与文、练与评的 内容并妥善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分析地图及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 教师要及时给以指导或做必要的提示,防止出现教师讲解“注入式、学生练习“放羊式”的局面,力求使课堂 教学做到学生积极参与下的教师传授知识与教师精心指导下的学生探讨知识紧密结合。

其次,要合理分配课堂上教师及学生活动的时间。教师的讲解要力求简明扼要、用词生动准确,注意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着重对知识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抓住关键、讲清原理、阐明规律,尽量缩短教师讲解所 占用的时间,以便课堂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探讨式”的学习活动。

7.语文教学中小说教法的尝试 篇七

[关键词]教学困惑;教法探讨;重点突破;抓住纲目;辅助拓展

一、小说教学中的困惑

1.小说与其他文体相比,篇幅普遍要长,与诗歌相比,简直是“庞然大物”。就拿语文教材中的几篇课文来说吧,《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任何一篇,只要稍微看仔细点儿,一节课就看不完。篇幅过长,时间又有限,读一遍已难能可贵,又何暇熟读?而读还只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第一步,如此长篇文章,教学时间岂易把握?

2.容量较大,内容不易把握。小说篇幅长,所容纳的东西相应也多。拿《林黛玉进贾府》为例,纷繁的人物,锦簇的服饰,万变的场景,精妙的布局,精彩的语言,巧妙的构思,还有什么世态、习俗……不一而足,简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教学中讲了这个,舍不得那个,讲了很多,还觉不够,面面俱到,疲于奔命,或无从入手,望洋兴叹!

3.内蕴较深,思想不易把握。课文选入的这三篇小说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文质皆美的经典之作,它丰蕴的思想更是让人觉得美不胜收。可学生从中获得一种什么样的“美”呢?有位老师在讲解《祝福》中关于祥林嫂逢人诉苦“我真傻,真的……”场面时,有些同学竟忍不住笑了起来;有个班级在探讨《老人与海》中老渔翁桑地亚哥与鲨鱼展开数次惊心动魄的搏斗后拖着鱼骸疲倦而回的壮举时,大家竟一致认为他是徒劳无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一篇篇经典著作竟被学生读出这样的东西来,这种个体化的解读也真够让人痛心的!

4.印象较淡,记忆难以持久。课文上完了,当时觉得很有趣,可过一段时间,问他最喜欢的人,最感兴趣的事,印象深刻的场景,精彩的词语句子,则苦苦思索良久已难以找到答案了。这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读的不熟、理解不深,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一些知识,浮光掠影,所学不能内化为己有;本来收效甚微,再假以时日,自然是遗忘无余。

二、对小说教法的探索和尝试

1.整体把握,重点突破

小说篇幅过长,在教学上不易把握,我们可以这样操作:

首先,纵观全篇,浏览全文,了解情节,对文章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把握重点,有的放矢,对其细细读、细细品、细细思、细细悟……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老师在简单介绍前几回情节后,可让同学快速阅读全文,追随林黛玉的行踪,让贾府整个布局、整个环境、众多的人物在脑海中留下一个整体初步印象,然后集中时间着重分析讲解“熙凤出场”“宝黛初会”两个精彩的场景,同时,将其放在整个环境(全文)中横向比较,全面探讨,深入挖掘,分析王熙凤与贾宝玉在贾府中特殊的身份地位及他们各自的形象性格,这样,先由面到点,继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既节省了时间,又把握了整体,同时也突破了重点。

2.扣准文体,抓住纲目

“文以意为先”。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实际上就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就必须着重理解它的主题,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主题展开。

首先要明确小说这一文体,它的核心任务就是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本质性的东西。可见,人物形象与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便自然成了教学的突破口、切入点。

小说往往通過设置情节和环境来塑造人物的形象,使他们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起来。如《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就是在鲁镇这个社会舞台上,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由一个个事件连缀起来,她的性格也在情节的发展中逐渐丰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分析情节和环境便成了把握形象进而把握主题的必经之路。

最后,还要领会小说的艺术特色。文学是一门艺术,小说家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才能恰如其分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人与海》重在阐发对人生的思考,无论故事还是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而我们抓住了这些特色,也就能够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紧紧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再加上艺术技巧这四方面入手,便能删繁就简、纲举目张,从而有效地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

3.延伸探究,辅助拓展

小说艺术创作一方面需要借用现实和历史中的某些生活材料,另一方面要在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的支配下,对这些材料进行艺术的加工,进而运用艺术的想象力和结构力,并按照生活的逻辑和艺术的逻辑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一种新的世界。这种新生活、新世界既同现实和历史有一定的联系,又是对于现实和历史的一种超趣。

这就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没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常识,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对小说思想内涵的把握就会不深入,不准确。这就需要我们在讲解教材的同时,做到适当的延伸拓展,介绍必要的背景常识,营造一定的环境气氛,帮其弥补自身的不足。如教学《祝福》,可将其与《这也是一个人》(叶绍钧)、《为奴隶的母亲》(柔石)、《人,又少了一个》(聂华苓)等比较;也可回顾大家熟知的孔乙己、闰土、范进、刘兰芝、杜十娘等等人物形象;并介绍封建思想对人性特别是对女子的戕害等知识。

4.形象感知,加深印象

我们有必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仍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类型。现在影视事业发展非常迅速,多媒体教学已相当普及,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在教学时,播放一些相关的影片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典的画面结合文本文字,相信一个个情节、人物会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微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呢?单凭文字,也许很难在大家脑海里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如借机展示出相关的经典画面(如老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同学们文图对照,一番评点,印象也自会加深。

8.创新教法_让拼音教学多元高效 篇八

仪陇县永乐镇小学 吴欣武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拼音教学将对学生识字,阅读,背诵以及写作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语文水平。刚跨入一年级的学生,根据其年龄特征,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活泼、好动、贪玩,面对内容单调、枯燥、抽象的汉语拼音,如果老师只是让孩子们一遍又一遍的读写拼,学生肯定不会感兴趣。而汉语拼音又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拼音没学好,会给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带来障碍。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让拼音教学多元高效。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拼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拼音。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在上汉语拼音的第一节课时,我带了好几本学生爱看的童话书、故事书到课堂上,并从中挑选了学生最爱听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讲给大家听。故事讲完了,我问学生:“孩子们,故事好听吗?”“好听!”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你们想读更多的故事吗?”我又问。“想!”学生高声回答。“那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拼音,学会了拼音我们就可以自己读书看故事了,就不用缠着爸爸、妈妈帮我们讲故事了。”听了我的话,孩子们想学拼音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上课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爱学拼音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造良好的健康的环境,发挥其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克服不良环境,限制其消极作用。因此,我们要创设环境,给学生一个学习拼音的氛围,让学生想学拼音。为此,我把教师布置成“拼音的王国”,比如在墙壁的四周张贴学生喜爱的色彩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物图,熟悉的卡通相,并附上相应的拼音符号名称,让学生置身于拼音的世界里,目睹拼音的魅力,兴趣盎然地学习拼音知识。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愿学拼音

根据儿童爱听故事的天性,创设情景,让学生愿学拼音。比如在教学整体认读yi、wu、yu时,考虑到这三个整体认读的读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特意创编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愿学拼音,如:有一天,i u ü三个小朋友要出去玩。(拿出卡片i u ü)可是它们年纪小,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它们就请大y、大w来带路。大y说:“好!我带你去!”(将y卡片放在i前面)大y带着小i一块儿走,一块儿唱歌(读yi yi yi),就成了音节yi。(我们小朋友也来唱一唱,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yi的读音,练读yi)。大w带着小u也一块儿走(将w卡片放在u前面),一块儿唱歌(读wu wu wu),又成了音节wu。(我们小朋友也来唱一唱,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wu的读音,练读wu)。小ü见大y、大w领着小i、小u出去,还那么高兴的唱着歌儿,再看看自己孤零零的没人带,急得哭了,大y看见了,就对小ü说“小ü妹妹别哭了。我带你去,快把两滴眼泪擦 掉,高兴点儿”小ü听了高兴地把眼泪擦掉,跟着大y走(将y卡片放在ü前面,把ü上两点擦掉),也快了得唱起了歌(读yu yu yu),这就成了音节yu(我们小朋友也来唱一唱,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yu的读音,练读yu)。就这样,他们经常一起玩,一起唱歌,他们成了三个整体,我们称他们为整体认读音节。

学生在听听、学学、唱唱、练练的过程中掌握了yi、wu、yu的读法,学得主动积极、兴趣浓厚,同时也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的能力。

三、创编儿歌 让学生善学拼音

喜爱儿歌是孩子的天性。为了帮助学生区分b和d 这两个字形非常容易混淆的字母。教学时,我把b和d同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区别,由学生得出b的半圆在右下方,d的半圆在左下方,然后告诉学生b和d是两个好朋友,它们面对面坐着,想想它们会做些什么呢?(讲故事、唱歌、做游戏„„)然后我顺势教给学生一段儿歌:“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bd对坐笑呵呵。我们都是好朋友。”这样,学生既巩固了b、d的读音,又区别了b、d的字形。

j、q、x与ü相拼,这可是拼音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一边引导学生明确j、q、x不但不能与u相拼,并且与ü相拼写时ü要去掉头上的两点,一边引导学生创编儿歌,增强理解。学生都非常熟悉口诀“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把帽摘掉。”儿歌背得滚瓜烂熟,轻松有趣地突破了 j、q、x与ü相拼的难关。

四、喜做游戏 让学生乐学拼音

新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拼音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编儿歌(根据字母发音的口型或字母的形状,读音等变成儿歌),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画等),开火车(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去掉或增加一笔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声母一生出韵母,拼成音节读出来,谁读得快又准,谁就赢了,拔河比赛(易混淆的字母写在黑板上,两组小朋友分立两边读卡片,读对的卡片贴在该组绳上,哪边多哪组就赢),长颈鹿请客(叫出用音节标出的菜名),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别人)等。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五、利用插图,助学生学习拼音

插图具有启发性、提示性的特点,有的内含了字母的读音,有的图画包含了字母的形状因素,学生看见图画内容,根据图上的事物,就能“据物发声”“据形书形”。在教学“i u ü”一课时,我就充分利用图画中蕴含的“声音”和“象形”因素,引导学生认读字母,形象记忆字母。在上课时我亲切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请看书上插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在晾衣服。”“衣服衣服,i i i。”我顺势引出“ i ”的读音,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在教学大“y”的书写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乌鸦的窝在什么地方,学生观察后回答:“在树叉上。” “对,在树叉上,今天我们学的y是不是就像一个树叉呀?”“是。”学生欢快地回答。我顺势引出“y”的字形,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六、小组合作,让学生会学拼音

由于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等的个体差异,学习汉语拼音时有些孩子接受得快,有的孩子接受得慢,如何做到培优又辅差呢?课堂上我 通常采用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有同桌互读的,有四人小组互读的,在互读的过程中引导优生教差生,差生学优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后还让优生带差生看拼音读物,既提高了优生的拼读能力,增设了他们学习课外知识的渠道,又带动了差生,提高了差生拼读积极性。

七、联系实际,让学生巩固拼音 在学完了全部声韵母之后,我就让学生为身边的一些物品标上音节做成卡片,然后贴在上面,有贴在家里的,也有贴在教室里,让学生时刻能见到拼音,在多看多读中熟练掌握音节的拼读。我每天还送学生一首诗,让他们自己去拼读;还鼓励学生试着用音节记录下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写得好的帖到墙报上展出;在图书角上摆上拼音读物供学生课外阅读。还让学生练习用拼音写出父母、兄弟姐妹或同学的名字,学生饶有兴趣的写,既自然达到了练习巩固拼音的目的,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

9.篮球的教学教法 篇九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中学 从绪华

摘要:众所周知,田径是一切运动项目的基础,田径教材涉及的运动较多,如跑、跳、投三大类,当然还有其他内容。而体育教师可在体育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多种,如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等,还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等,当然还有其他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呢? 关键词:初中田径教学;教学方法;有效教学

田径课程教学方法即是指在田径课程教学中,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田径运动是各运动项目的基础,田径课程在各级各类的学校体育课程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田径教学方法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的重要保障,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随着田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田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呢?

1、教师的讲解要生动形象、口诀化

教师的讲解要注意语调和用语。例如,讲标枪技术时,讲助跑的语调可轻松缓慢些;讲到引枪交叉步时,语调加快;讲到投掷出手时,语调高昂有力。这样讲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兴奋性提高,跃跃欲试,同时还能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快慢节奏及配合用力,有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又如为了使学生对某些关键技术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引用其它相似的事物作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该技术的特性与本质。例如,掷标枪最后用力的“鞭打”;背越式跳高杆上动作的“反弓成桥”;短跑落地动作的“扒地”等等。这样的比喻能启发学生很快理解技术的要领。与此同时,在讲解中还可将技术动作要领高度提炼,进行口诀化。例如,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滑步动作要领:摆、蹬、下、收;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最后用力动作要领:蹬、转、挺、推、拨。这种简明扼要,口诀形式的讲解,便于学生记忆。

2、教师的示范要选择正确的位置和方向

示范时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示范动作,教师必须组织调动好学生观察示范的位置与方向。例如,观察直道“途中跑”技术的示范位置时,侧面观察后蹬与摆动,以及蹬摆配合的技术;正面观察跑的直线性、蹬摆的方向及脚落地的方位等。又如,观察直道跨栏跑的“跨栏步”及栏间跑的技术时,侧面观察起跨、过栏的全身配合及栏间跑的重心高度与步长、节奏等;正面观察“跨栏步”及栏间跑的直线性。再如,观察背越式跳高示范的位置(左脚起跳为例)时,正面观察(正对横竿位置)身体转体情况;侧面观察(第二立柱或称远端立柱一侧)起跳脚放脚位置、着地技术、摆臂、摆腿技术,以及过竿时的挺髋技术。若要选择观察跳远示范的位置,则正面观察摆动腿、两臂摆动方向,以及上体姿势;侧面观察助跑节奏、倒数三步步长变化、起跳脚的着地、蹬伸、摆动腿与两臂摆动幅度、上体姿势等。总之,教师的示范位置要有利于学生技术动作快速有效的学习与掌握。

3、教师要合理运用条件教学法

条件教学法是指利用具体、形象的标志物或借助外在条件的帮助,给学生指示动作的方向、幅度、轨迹、节奏以及通过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直接体会动作的要领,辨别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

在跑的教学中,采用踩着直道分道线跑,培养学生跑的直线性;跑“格子”则会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步长、步频;利用自行车、摩托车等,在控制一定速度下进行牵引跑,以培养运动员的肌肉反应及速度感觉;阻力跑(拖重物跑、拖降落伞跑、在练习者前推其双肩等)以体会后蹬动作。在跨栏跑的教学中,在起跨点、下栏点、栏间跑各着地点处划标志线,以帮助学生形成适宜的起跨距离、下栏距离,以及合理的栏间三步步长;或攻栏时,利用吊球、树枝来要求练习者的手臂、攻栏腿脚掌触及标志物,以提高攻栏效果。

在跳远教学中,踏跳板的应用,以利于延长空中腾空时间。助跑道上设立标志物,则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助跑节奏和合理的步长;跳高教学中,也可通过设立标志物,划线等帮助确立合理的起跳点。

在铅球教学中,当练习者最后用力推球时,顺势推其投掷臂肩部,使其体会最后用力的送肩、伸臂推球的动作,或在出球方向前,设置一定高度的绳子,要求铅球在绳子之上越过,以帮助形成合理的出手角度。

4、教师要善于采用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若干问题和线索,让学生自学自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田径运动技术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实心球教学时,教师不是按照常规的教法,即先向学生讲解、示范掷实心球的技术过程和方法、要领,而是提出“怎样投掷”和“怎样才能掷得远”的问题后,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怎样投掷”和“怎样掷得远”。其间,教师还可以陆续提出一些问题、线索供学生去思考和发现。如用全身力量投掷包括哪几部分力量、全身怎样协调用力、如何增加投掷用力距离、怎样获得最适宜的出手角度等等。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对上述问题有一些基本认识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以加深理解掷实心球技术。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掷实心球技术知识。由于发现问题和练习技术始终同步进行,增强了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在田径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会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0.篮球的教学教法 篇十

河北省涉县河南店镇中学:孙学武

摘要:传统作文评改课上存在许多弊端,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在新课程教学中探索了一种初中作文评改课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学生评改——课堂交流——教师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作文评改课上死气沉沉的局面,有效地提高了初中作文评改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 初中作文评改课教法

目前,新课程标准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实施,但是,在不少学校的作文评改课上,还沿用着许多年一贯的传统教学模式——批改讲评教师全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之所以多少年来一直沿用,固然有其长处——便于教师全面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写作,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在传统的评改课上,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但学生却听得似懂非懂,味同嚼蜡。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到底好在那里,为什么好,差在那里,为什么差,全然一无所知,只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说道,老师说我写得好,那就一定错不了,老师说我写得不好,那大概就是自己还有差距。其次,它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目前,许多初中,尤其是重点初中的班级学生人数严重超员,批改学生的作文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沉

重负担。不要说全部批改学生的作文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勉强批改过去,其效果那是可想而知的。有不少教师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丢开教材不去备课,而去赶评学生的作文,这真可谓是丢掉西瓜捡芝麻,大大地得不偿失哬!如此这般,教学效率如何提高?再次,它不利于知识迁移的实现和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和写作本来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但在传统的作文评改课上,这种有机的联系被活生生地割裂开了,学生用在阅读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评改作文的权力被教师强行剥夺了,本来应该顺理成章地实现的知识迁移在这里搁浅了,读与写在这里成了互不相干的两回事。最后,它更不利于强化写作训练,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快速提高。

那么,能否消除传统作文评改课上的这些弊端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初浅的探索,以下是笔者的具体做法。

1、教师示范

教师首先针对本次作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要求进行示范评改,在评改中,随时提示本次作文的评改要点,并将评改要点板书出来。比如:记叙文的评改要点通常包含如下一些内容: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严谨,过渡是否自然,详略安排是否得当,人物刻画是否鲜明,语言运用是否通畅,书写卷面是否美观整洁等。当然,每次作文训练的目的不同,具体的写作要求也会有别,那么,评改要点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既要考虑文体特点,又应注意写作要求。

2、学生评改

学生在明确评改要点和评改方法的基础上,就可以动手评改了。

评改过程大致可分为两步:粗评和细评。所谓粗评,就是先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用适当的评改符号标记出错别字、病句等较为明显的问题以及及精彩的语句、段落等。所谓细评,就是在粗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揣摩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中心、选材、结构、详略、过渡、照应、修辞等。最后,结合粗评和细评的情况,概括、简洁地写出评语,打出总分。

评改方式可以采用自我评改、互换评改、小组评改、综合评改等多种方式。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3、课堂交流

所谓课堂交流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相互交换自己的评改意见的一种形式。这是作文评改中最活泼、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交流中要开展争论,因此,课堂气氛会异常活跃,学生的多种能力都会在交流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所以,又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交流中学生要朗读文章要发表意见,要进行争论,因此,可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同时学生还要听别人读,听别人说,进而又可以锻炼学生听的能力。此外,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差在哪里,为什么差,还能明白自己的评改有什么优点和不足,懂得今后如何评改。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快速的提高,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在课堂交流中,教师要尽量多地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说,自由地吵,说到津津有味,吵到不可开交。

4、教师总结

通过课堂交流,教师可以全面地了解到本次作文写作与评改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因此,就可以在教师总结这一环节中有针对性地提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今后的写作和评改。

在上述过程中,本人感觉到有这样的一些收获:

1、改变了传统作文评改课上那种死气沉沉的沉闷局面,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11.篮球的教学教法 篇十一

1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①历史论德育性质,是指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德育性质②内容论德育性质,是指从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上来说③特点论德育性质,是指从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来看,④途径论德育性质,是指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或根本途径来看。

2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⑴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功能①目标导向②价值导向③行为导向 ⑵思想政治学科具有规范性功能①对政治方向的规范②对思想观念的规范③对道德行为的规范 ⑶个性化功能①对个性发展具有定向作用②对个性发展具有合理建构作用③具有个体享受作用。

3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①完成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思想政治学科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基础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的课程②完成思想品德教育任务③完成各种能力教育的任务④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4论述师生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因素,也是教学活动中最核心的关系。教师和学生这两种因素,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他们不但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而且还有对学生的学习起疏导作用,激励,转换和示范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但两者又具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为两者不可分离,学生觉悟的提高,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样教师的作用对象是学生,若离开了学生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两者共同构成了教学过程

5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①知性统一规律,知与行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两个因素,知是形成品德的基础,行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的和归宿②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是指对人们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③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④时代性规律,思想学科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5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这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决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内容和实践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联系学生实际,联系国际政治实际,联系人类文明成果实际。6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①方向性原则,②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③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④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⑤师生民主合作原则⑥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⑦创新性原则⑧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7思想政治学科教法和教学模式,①教法和教学模式教法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方式途径的操作程序。教学模式是比较稳定的,特殊的教学方法。②启发式教学模式③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法④探究式教学模式⑤案例教学法⑥情感教学模式

8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①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热爱学生,爱是沟通教与学的渠道,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还要团结协作,互尊互助②广博的知识经验,要由马克思理论知识,要有相关学科知识,要有教育科学知识,心理学知识③现代化的教育能力,包括政治教师的智能,教学实践能力④健康的身心,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⑤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政治教师的风度还要仪表行为。

9论述教育实习的组织和步骤?⑴教育实习的组织①选择实习学校②成立实习组织机构③组成实习生小组 ⑵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①思想准备②教学准备A备课B试讲③心理准备④实习班主任工作的准备 ⑶教育实习的步骤①见习阶段②实习阶段,包括上课,评课,实

12.篮球的教学教法 篇十二

<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教法考点强化训练

一、填空题

1、最早提出“教学合一”主张的人是陶行知.激励性原则

2、小学语文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中体现出激励性原则、发展性评价原则、差异性评价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原则、自主性原则等多重功能。

3、将“国文”改为“国语”是在1905年,将“国语”改为“语文”是 1949年。

4、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表现性目标为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5、行为目标表达的应是变现性目标

6、建国后第一套较为系统的小学语文教材是课程教材和课程资源

。7、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三字经 》选做儿童道德丛书之一。

8、语文学习方法的模式有:尝试探究课、展示交流课、反馈矫正课、整理复习课、试题讲评课。

9、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有:情感熏陶、语感品味、审美悟道。

10、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维度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11、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音节、普通话、韵母、声母。

12、阅读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3、口语交际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

14、阅读教学是以课例为载体的主体对话过程。

15、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第四段称为写作。

17、《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练习、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18、“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最早是由蔡元培提出的。

19、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维度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二、简答题

1、什么叫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层次如何划分?

答:它是教育学的一个术语,是以课程目标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而达到的一个目标。

使学生学好所必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2、简要分析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自主发展,在基本学法指导上突出“信息搜集和利用能力”的培养(2)、立足健康发展,在文化底蕴的积淀上突出“创新人格和现代精神理念”的塑造(3)、立足超越发展,在语文实践活动拓展上突出“专题性研究”的尝试

(4)、立足稳步发展,在学习质量评价上突出“评价观念和功能”的转变以及“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

3、简述学习的含义。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是财富。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的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要求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变化急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4、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有哪些?

(一)、发现型:进行自我发现学习,让“自主”和“创造”得到落实。

(二)、辩论型:是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明思想的倾向性,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表演型:表演是对课文加深理解的一种较好的表现形式。

(四)、欣赏型: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人美、事美、景美、物美、情美。因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个质的飞跃。

(五)、演讲型:演讲是论说能力的表现。演讲最大功能是深入人心,给听众教益和鼓舞。

(六)、活动型: 这类课以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内容,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去创造,去创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请对你所在学校或地区所使用的语文教材进行简评。(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学校进行简评)6|请简要说明小学生理解词义的意义联系系统。

(1)以故事的方式来讲述 联系生活中的例子 生动活泼 有联想性(2)举生活中的例子,不用很精确大概的意思讲清就好。7口语交际有什么特点?(1).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2)口语交际更具有实用性。口语交际交流的话题来自于学生生活之中,训练的形式多是当面交谈,与生活实际状况没什么明显的区别,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颇具实用价值。

(3)口语交际需要更全面的表达技巧。既然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就不能像自言自语那样,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怎样说就怎样说,而应该考虑语言、情感、举止等综合因素。所以,口语交际不仅需要听说技巧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表情达意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8结合某一课文简述阅读教学课堂的基本策略。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哪个版本,都有不少课文是从长篇中节选的。我们称这类课文为“节选课文”。

(一)、裸读,重在教学节选文。

《在烈日与暴雨下》这篇课文,重点写了骆驼祥子在艰难的岁月里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命运。节选部分编者所加的题目为“在烈日与暴雨下”,这是非常恰当的。

(二)、还原,重在勾连整本书。

《童年的朋友》自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童年》中节选而为课文。全文只有七百余字,真正读懂《童年的朋友》,必须采取“还原”的方式,勾连《童年》整本书的情节。

(三)、抓“大”,重在阅读整本书。

《伟人细胞》节选自秦文君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男生贾里》是一部反映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小说,小说用生动活泼、轻松幽默的笔调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家庭、学校生活的各个侧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9、简要分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师必须端正思想,关注学生的表达诉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引导学生选择素材、表达方法到确定写作,都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因此教与学生的学,从作文素材的选择到确定写作内容,再到感情的表达作了一个简要的分析。作文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首先要“真”,至真则至善,至善则至美。“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灌输“真”的理念,学生作文时也要以“真”为尺度去写作。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撷取真实的素材去写,生活成了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学生知道有一个多么广阔而丰富的生活的海洋可供他们去写,他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题。学生基于生活的见闻思感,表达出来,自然也就真实。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个引导者角色,要能引得学生的活水源泉,使学生不以作文为累,而是成为他们实实在在的一种表达需要要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从他们的亲身经历出发,所写作文要真、要小,给他们留下童年时候美好的回忆

10辨析“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活动”。(不是很全面)语文综合性学习是 建立在语文学科的综合发展基础之上,与语文自身的综合性密切相关。正是语文自身的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主要目的成为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也有明显的语文综合性教育特征,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独立的课程形态。语文能力要提高,学生要主动的走近语文、亲近语文是最重要的因素.12如何理解写作的内涵?

①写作反映的对象是主、客观世界。②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③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④写作的动力来自于社会交往的需要。⑤写作物质材料是语言文字、符号。⑥写作的主体是社会的人。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语文”或“小学语文”的理解。

一、重视读的初级阶段—以读为本。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在教学 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有些同学读出惊奇的语气,有些同学读出得意的语气„„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二、掌握读的无声阶段—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就必须注重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它是构成阅读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课程标准提出的“感悟、积累、运用”,除了读之外,还在着大量的其他学习活动,例如说、听、写、思考、游戏等。读是感悟、积累的重要手段与方式,说、听、写、思考、游戏等也是积累、感悟、运用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在不同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对象运用,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这些方式往往体现为训练,就是“读”也是训练的一种方式之一。我们的语文课堂提倡以读代讲,是为了减少教师对课文进行繁琐零碎地分析,把读书的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这样的要求。这说明《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把训练作为其核心内容,但也并非意味着语文教学不需要训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把字、词、句等的训练与读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以读为本”才能真正焕发出其特有的生命力与活力,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中积累、感悟“语”与“文”,在多层次中品读中进一步感悟和内化语言,进而能在相应的生活图景中积极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应当是有“语”有“文”,充分体现其特有的学科本色,既不能把研究重点聚集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又不能将学习焦点凝固在单纯的语言感悟上,强化了“语文的感悟”,淡化了“双基的训练”。惟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抓好,“强化人文”,“优化语文”,我们语文课堂“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得以落实,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才能有望得以进一步的改善。读书要做到“读进去”和“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我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哪一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有的认为“红”字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是“火”字,有的认为是“烧”字。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接着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像,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三、体会读的声音—自主阅读,放飞心灵。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的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读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之目的。语文阅读不应是生活中随意的漫无目的消遣性阅读;也不应是一般的了解性的浅尝辄止地阅读,;它应该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地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心态,集中自己全部心智,去充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要观其“言”,更要品其“味”,悟其“神”,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一次审美的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可见,阅读已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它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厚重,每篇课文教学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而教学的时间却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选准“读”的内容。只有选准了“读”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品词析句、体味情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引导,给予浓墨重彩的强化,并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细读,体会它的妙处。欣赏价值极高的地方。课文中有些描写精美的片断,它不仅内容生动,语言形象,而且引人入胜,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如何将这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进而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那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思,引导他们进行语言的鉴别与欣赏,熟读以成诵,积累美词佳句。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鲜明的态度,真实的情感是朗读的灵魂。而选择好了“读”的方式,找准了语言文字情感的基调,才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涌起随之而至的激情,鲜明的态度与真实的情感也才能从“读”的声音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乳交融,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感情是要靠读者去品味。如何去品味?根据要求中将“正确、流利”放置“有感情”之前,不难发现,读者只有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感情,也才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初读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耐心指导,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顺畅。教师可利用范读、指读等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得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琅琅上口,使“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2、任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试按照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编制要求,制订 课文的教学 目标

《富饶的西沙群岛》

在 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训练重点有练重点有三条:1了解 西沙 群 岛 的 富饶,激发学生热 爱 西 沙 群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和领略迷人景色,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和陶冶情操。

3、充分感知总分写作方法,练习写作。其中的第三条就是难点,因为本学期一个主要的内容是写景作文,让学生掌握总分这写作手法,而许多学生对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窍不通,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混乱、记流水帐,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讲得透彻。而文章的第2、6自然段正是实施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弄明白。为了这个目的,应当紧扣语言,深入挖掘,突出训练,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为描写美景所用的总分结构手法,我是让学生去发现这两段的结构特点,学生一看就明了,很快就掌握了此训练难点。接着我还指导学生这样的一段话,先出示:公园里百花盛开。这句话,然后引导学生从花的种类、颜色、姿态等方面去说、写,接着让学生自己选话题自己写,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训练,学生就很快掌握了写作方法。第一,关注文本特点。第二,要注重重点,找准突破口。第三、要注重难点,攻破难点。四,关涉学习起点第五,关照课标落点。第六,依据目标,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第七,掌握反馈信息,进行矫正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3、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主观因素,也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条件等客观因素。其中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计划、有准备,才能做得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学习也如此,也要有计划,也要讲求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兴奋性高,智能发展尚未成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的门类不断增加,学习内容逐步加深,要求也越来越高,容易出现被动、忙乱现象而影响学习效果。为此,帮助小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某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辅导活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也是十分有益的。

4、试论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是一种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才刚刚起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的都是基本功。正是由于小学生是初学,加上语文学习需要的不单是记忆,更是感悟。这就说明了语文不好学,也不也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选择好每个知识点的最佳教学方法.以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朗读法。

朗读法是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背诵法。

在小学教学中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背。

三、默写法。

小学生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这上面,而老师往往也是通过默写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谈话法。

有人将谈话法说成是问答法,我认为不是,谈话不只是一问一答这么简单,它更重的是交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谈话法贯穿在整节课中,或者说是整个教学活动中,谈话法不仅需要老师设计好问题,还应在谈话结束的时候做好总结工作,这样才能将知识理论化,完整化,系统化。

五、讨论法。

讨论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六、练习法。

学习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是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七、考试法。考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考试的有形与无形的压力下,学生会自觉的学习和巩固知识,还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常用,但也绝对少不了。

八、自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法主要是在老师的带动下进行的.以上八种方法是我观察到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一定的优点和局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整合起来,这才是最佳的教学方法。

5、请从小学语文课本归类识字教材中选定一课,分析教材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想采用什么教法。

一、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2.教学难点:

3.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教具准备: 光盘、图片 5.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6.请举例说明一些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它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和发展。换言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1、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重要的表现有效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作为教师要促成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重要表现有:(1)要有“对象”意识。(2)清晰明了授课。(3)多样化教学。(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5)教师应善于运用自然发生的课堂对话,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陈述、延伸和评论。

识字方法列举:加一加 加笔画(白)生:节日的日上面加一撇,就是白。师:哦,你是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记的。白书写时先写撇,再写日。记字时按照笔顺记就更好了。*加部首(伯)生:我有办法记住“伯”,给白天的白左边加上“单人旁”,合起来就是“伯”。师:你是用给学过的字加部首的方法来记的,这个办法好。减一减*减笔画生:“丢手绢”的“丢”减掉一撇就是“去”。师:你还认识丢,真了不起,(板书丢)。你用“减一减”的办法记住了丢。合一合生:我有一个办法记住“草”。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早上的“早”,合起来就是“草”。师:你是用合一合的办法记的。换一换*换笔画生:我是这样记住“东”的,把“乐”的第一笔撇和第二笔竖折换成横和撇折,是“东”。师:你是用换笔画的方法记字的。*换部首生:我有好办法记住“拍”,把田伯伯的“伯”左边的“单人旁”换成“提手旁”,合起来是“拍”球的拍。师:你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编字谜如: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了两块糖。”编顺口溜如:双木成林形象分析如:哭“上面两个口像人的眼睛,下面一个大像人的身体,大上一点像人在哭时流下的眼泪。”做动作猜字如:大、飞形声字识记如:狮,左边的“反犬旁”表示字的意思,右边的“师”表示读音。

7.结合实际谈谈课堂观察的特征、分类及其步骤与实施。关键词:策略 学习策略 特征 教学特点 课堂练习

目前,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学会思考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的许多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从而学习策略的教学探讨就成为教育界甚为关注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策略”、“学习策略”呢?有人曾经把它和学习方法等同,实际上它们是有区别的。下面可把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作一个简单的比喻,两者好比篮球中的“技术”和“战术”的区别。在篮球中传球、带球、投篮等是技术问题;而什么时候传球、什么时候带球、什么时候投篮则是战术问题。技术基本上不受比赛情况的影响。例如,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求传球一定要准确,带球一定要稳。而当比赛打得难解难分,在最后十几秒打成分数相等时,这时双方的主教练的战术则显得至关重要,有时就在这最后几秒中的时间里战术的运用是否得当决定着一个球队的胜败。可见,战术的使用则取决于赛场概况的需要和变化。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的身体情况、学习的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的基础、教师的业务水平、家长的教育水平及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学习的环境、集体及社会的影响等因素,但学习策略在诸种因素中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学生英语学习的提高,学习策略的掌握及运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习策略的渗透显得越发紧迫,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有必要也有理由把学习策略教学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1、策略及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策略有以下特点:①特定的行为或技巧,而不是学习者一般的学习方式; ②涉及语言和和非语言的活动; ③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④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活动; ⑤运用因人而异,可以改变。

2、分类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将外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该程序展示了语言学习策略的引入、传授、操作、评价和运用等循环往复的五阶段。依照这种程序设计,对学习策略运用于学习过程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然后逐渐降低指导力度,这样培养学生肩负起自己选择恰当学习策略的责任。

3、学习策略教学过程 ①准备阶段:搜集策略。

②展示阶段:该阶段集中解释说明学习策略。

③操作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有机会在真正的学习任务中实践一下那些学习策略。

④评价阶段:本阶段是提供给学生机会评价他们在运用学习策略过程中获得的成功,增强他们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元认知意识。

⑤拓展阶段:本阶段,学生自己决定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把这些策略运用到英语学科中,实现自己对策略的综合运用并提出对这些策略的个人理解。

二、课堂中学习策略的特点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我 认为应做如下准备:

首先,应明确以下教学原则

1、学习策略的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念和学习现状而定。

2、课堂也是训练学习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重要场所。

3、不要忽视学生发展情感和社会策略的训练。

4、训练学生评价他们自己进步和训练有效性的方法。

5、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策略的迁移。其次,教师应明确要教哪些策略

1、使用最普遍的策略;

2、使用最有效的策略;

3、使用容易学的策略。

最后,明确教学策略的教学要素

1、给策略命名,命名要求尽可能简短、新颖,并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说明策略的实质;

2、说明怎样做,即具体展示策略的实施步骤;

3、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知道其中的原因,明确这样做的意义及价值所在,以防止机械套用。

4、向学生讲清什么条件下这样做,使学生能迅速地、适时的地、恰当地选择符合当前任务的策略。

三、练习中渗透学习策略 让学习者了解自己所学习的策略,必须提供练习这些策略的机会,才能深刻体验到自己运用策略的过程,这才有可能学会这些策略。在策略的运用阶段,教师应设计或精选能运用该策略的典型的习题,呈现的材料尽可能的丰富,多样,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进行尝试。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认知报告下一篇:十九大开幕式观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