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教心得体会(精选6篇)
1.家庭家教心得体会 篇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我家的家风又是什么呢?家中没有明确的记录或说法,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家风的理解却愈发深刻。
自从我记事以来,我家就是人人羡慕的四世同堂家庭,家中老爷爷、老奶奶、爷爷、奶奶、父母、姐姐和我,还有两个叔叔、三个姑姑、二爷爷一家人,再远一点家族成员就更多了。每逢家中有嫁娶等大事,都是一次家族成员的大检阅。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事情在家族成员的集体努下都能圆圆满满的完成。
20_年,小外甥出生了,围绕着取名的问题,爸妈还有姐姐、姐夫、我等一家人又围坐一起讨论起来,最后,还是父亲一锤定音,“我们这个家庭,人口多,团聚一起没有矛盾争端,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我看就叫‘和和’吧”。在父亲的提议下,小外甥取名“和和”,象征了我们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和睦”不就是我的家风吗?家家和和睦睦,方有我们国家的和谐。
家庭的和睦,来自于每个人都坚守“孝”的信念。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申之以孝悌之义”,作为孟子的后辈,我们家中更是尊奉“百善孝为先”。老爷爷七十多岁时身体不好,卧病在床,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爷爷却毫无怨言,每日端茶喂饭,必亲尝冷热,温度合适才给老爷爷。夏天天热,爷爷每天必给老爷爷擦洗身体;冬天天冷,一定将炕烧得暖暖和和的。老爷爷晚年虽是久病之躯,却没有遭一点罪,他走时是安详的,因为床前有孝子的陪伴。
习近平主席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确,好的家风,影响着人的成长成才,现在我的儿子也已九岁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为了我们国家的和谐,我们更应该传承优良家风。无论世事如何流转,让我们家“尽行孝道,家庭和睦”的家风永远流传。
2.家庭家教心得体会 篇二
一、家庭教育期刊的界定及其特点
( 一) 什么是家庭教育期刊
家庭教育期刊是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承担着向广大家庭和家长传播家庭教育政策、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和优秀家庭教育方法的重任,和家庭教育类的报纸、图书一样,是一种重要的传播载体和工具。当前,在我国,与家庭教育内容相关的期刊约有100多种,这些期刊在宣传和推动中国家庭教育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家庭教育期刊综合了图书和报纸这两种传播媒介的形式和特点, 形成了自己的传播风格。如在时效性上,因其出版周期比图书短,传播速度快,时效性比图书强; 与报纸比,虽然时效性要差些,但在内容深度上要超过报纸。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家庭期刊是对家庭教育图书和报纸缺点的平衡和弥补,它满足了人们多层次的阅读需要。
( 二) 家庭教育期刊的特点
家庭教育期刊在传播和累积家庭教育成果,推动全社会的家庭教育沟通交流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的家庭教育期刊中,《中华家教》杂志就是典型的代表,它自1992年创刊后,至今已发展成为全国妇联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指定刊物,《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学习用刊。这样一本影响既有深度和广度的家庭教育期刊, 是与它多年科学、灵活、扎实和与时俱进的选题策划分不开的。从《中华家教》的选题实践来看,要做好选题工作,首先必须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刊物本身的特质。那么,家庭教育期刊具有哪些特质呢?
1. 专业性。作为家庭教育行业领域的期刊,专业性是其最根本的特性,这需要期刊的所有选题都是围绕家庭教育自身的发展与传播而展开的。换句话说,以《中华家教》为首的家庭教育期刊,需要始终把为广大家庭教育工作者、父母提供权威、科学、实用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作为自己最根本的办刊宗旨。
2. 连续性。家庭教育期刊和其它期刊一样,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首先,从大的时间延续上来说,像《中华家教》这样的期刊,自创刊以来至今虽然中间经多次改版和调整,但从未间断出版; 从小的时间范围,作为月刊, 每月按要求定时出版。另外,从内容上看,它的内容也体现了家庭教育这一专业领域内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变化轨迹。
3. 时效性。家庭教育上至国家政策,下至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每个时期,甚至每天,都会有新的家庭庭教育理念、方法或事情发生。那么,家庭教育期刊就要审时度势,要及时、快速、准确、新颖和正确地把这些情况反映和传播出去。
4. 稳定性。家庭教育期刊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其相对固定的栏目、作者和读者群上。如《中华家教》的栏目设置,多年来,虽然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要对一些栏目做适当的调整,但在其办刊宗旨上,在大的栏目分类及原则上是不变的; 另外,《中华家教》的作者群体也主要以家庭教育领域的专家、工作者和熟谙家庭教育之道的家长为主; 读者一直以家长、家庭教育工作者为主。
5. 创新性。家庭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与时俱进,要时刻关注和宣传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推动家庭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情感性。家庭教育理念接受和家庭教育方法执行,主要发生在家庭内部,家庭教育的展开,更是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关系协调。而家庭是亲情的汇聚地,所以,家庭教育期刊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其刊物的形式上,都要在方方面面渗透浓浓的情感,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温暖的亲情。
二、家庭教育期刊的选题定位及原则
做好家庭教育期刊的选题工作,在充分把握刊物的自身性质和功能后,选题时还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定位,有清晰且操作性强的执行原则及策略。
( 一) 选题的方向和定位要兼顾多方面
由于受自身发展或内外部环境的限制,首先,刊物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内容倾向。如《中华家教》作为全国妇联主管下国家级期刊的地位,使它确立了“为全国广大儿童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新颖、灵活、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的大众读物”的内容定位。并且根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提出的: “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要求,《中华家教》按照孩子的年龄段发展状况及其应受到的家庭教育内容,把刊物分成了上半月刊( 适合中小学学生家长阅读) 和下半月刊( 适合学前儿童家长阅读) 两部分。这样的划分,既满足了不同家长的阅读需求,同时也对刊物的选题工作给出了方向和范围。其次,所有选题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尊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另外,选题要突出刊物的特色,保证内容不老套。
( 二) 选题策划要有明确的原则和执行策略
在选题策划的过程中,《中华家教》作为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的家庭教育期刊,确立了以下选题原则: 第一,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中华家教》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积极宣传国家发展中家庭教育工作上的成绩,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第二,它立足当前家庭教育现实和社会需求。为了使刊物内容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指导性,《中华家教》编辑主要在面对面的家长访谈、学校和社区问卷调查等多种调研的基础上, 确定选题范围和落实组稿方向。第三,突出选题的实用和指导意义。由于《中华家教》时时把读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把解决家长的实际困惑放在第一位,因此,往往切中家庭教育要害,带给读者很深的启发。如《孩子成长“正能量”,来自父母好关系》《“微时代”家教升级进行时》《保护儿童,远离性侵》等选题,受到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的好评。第四,突出重点栏目的宣传作用。《中华家教》为了保证更科学地引导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也为了纠偏社会上的各种片面家庭教育学说,杂志每期都要在重点栏目如专家在线、高端访谈、家长学堂、家长热线、家教经典等栏目上下大力气做好选题工作。第五,突出会刊的学术功能。《中华家教》在办刊的过程中时刻牢记自己作为家庭教育学会会刊的学术严谨和普及宣传的性质,及时报道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学术论坛活动。第六,关注热点问题。因时下热点话题往往会集中反映时下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具有争议性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行为问题,为了给广大家长解惑释疑、厘清是非,我们及时邀请权威专家,结合权威科研成果将现实热点、难点刊发系列报道,进行科学分析指导。
三、新媒体在家庭教育期刊选题中的应用
今天,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非常大,传统的大众传媒不再是传播的核心。受众成为传播的核心,从手机到网络等不同的介质,都在利用自身的优势,将传统报刊的内容碎片化。在这样的形势下,家庭教育期刊选题策划工作必须适应和立足当前的大的媒体环境,积极找到与新媒体融合的途径。这些年来,《中华家教》在办刊工作中积极创新工作形式,努力探求运用新媒体促进办刊工作的发展。比如,在家庭教育的选题策划过程中,编辑建立了多个QQ群,开通了《中华家教》官方微博,以关注同行、相关专家及各行业发布的信息,定期发布家庭教育方面的各类咨讯。近几年,又申请并开通了《中华家教》微信公众号,除了通过微信发布家庭教育方面的信息外,及时组织和发动微信粉丝讨论相关家庭教育议题,并与微信粉丝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以上渠道,编辑们不但能及时了解到家长们的所思、所想、所需,还能在家长中开发新作者,并能从家长中获得很多新鲜的素材和选题。虽然,新媒体对传统纸媒有很大的冲击,但“传统期刊杂志仍有自身的发展空间,如果充分利用好深度报道的优势,并给予期刊杂志业一个更加自由、开放、透明的环境,传统期刊必定能在新媒体冲击的背景下实现健康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期刊的选题策划工作,在牢牢把握自身特质的基础上出发,不仅要坚守一定的办刊原则和方针,更要有与时俱进的开创勇气和精神。在这个基于大数据、智能移动终端以及APP应用的新媒体时代,以《中华家教》为代表的家庭教育期刊也应积极谋变,通过建立网站、开通微博、推出APP应用等多个途径,针对读者、客户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与传统纸刊的优势媒体资源进行互补,应对多元化的互动传播格局带来的挑战,构建立体化的传播,已成为家庭教育期刊实现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摘要:选题策划是刊物质量的灵魂。在今天的全媒体时代,家庭教育期刊选题策划在突出家庭教育期刊的专业性、时效性、创新性、连续性、情感性等特点的基础上,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突出专家引导、树立全媒体意识等原则,以打造家庭教育期刊精品。
3.乔石的家庭、家教和家风 篇三
乔石祖居浙江舟山定海镬厂弄4号,祖父在城里摆咸货摊,生有三子。乔石父亲排行第二,少年时即去上海学做生意,受过新学教育,后在一家家具行当账房先生。乔石母亲则是上海一纺织厂的纺织女工,她自幼为生活所迫而当童工,厂方对产品质量的苛刻要求,日本老板在中国工人面前耀武扬威的傲慢态度,使乔石的母亲对世道不公、人间不平的现象产生强烈的不满。
1924年12月,乔石出生于上海,在他半岁的时候,五卅运动爆发,思想进步的母亲也加入到罢工队伍。
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母亲的生身之恩和养育之劳对乔石影响很大。乔石常说:“母亲就是我最好的老师。”他从懂事起就认定要为家庭分担责任,不让弟弟们受饿。
那时,母亲为了能够把乔石四兄妹抚养成人,每天起早摸黑地在纱厂里劳作十几个小时。乔石的幼年时代,常常听到母亲劳累一天后的痛苦呻吟。但坚强的母亲宁可自己忍饥受寒,也要供养乔石读书。这使乔石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学堂教育。
乔石曾分别在青年学生时代和和平建设时期,两度集中时间,认真地将几十卷本的《列宁全集》通读两遍,并先后做了3000多张资料卡片,在每张卡片上都用钢笔一丝不苟地详细注明篇名、页码、内容摘要和分类编号。
让天下穷苦人不受衣食温饱问题困扰的朴素情感,使乔石较早选择了投身革命。1940年8月,年仅16岁的乔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后,在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时,新华社发表的新闻稿称乔石“在抗日战争中确立了革命的人生道路”。乔石曾经回忆说:“其实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革命的真正含义,只知道要天下的穷苦百姓都能够过得上好日子,要为天下百姓谋取福利。但是随着阅历和经历的丰富,才明白这些和革命本质上是一致的。”
艰难岁月,努力给孩子创造受教育的机会
“在我小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跟爸爸妈妈一点都不亲。”乔石的女儿乔晓溪回忆,20世纪中国大炼钢铁的年代。乔石夫妇在东北辽宁的鞍山钢铁公司工作。两年后,又调到大西北,去参加创建甘肃酒泉钢铁公司。因为西北条件太艰苦,他们工作忙,乔石的四个孩子被送到南京,由爷爷奶奶代为照料。“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几乎没有爸爸妈妈的身影。”乔晓溪说。
有一天,两姊妹在家门口玩耍,远远看到难得回来探家的爸爸妈妈,风尘仆仆地急切走来。姐妹彼此窃窃私语,“咦,他们回来了”,却没有一个迎上去,投入他们的怀抱。“在我们眼里,爸爸妈妈是家里难得来访的稀客。”
这样与爸爸妈妈聚少离多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1965年,小女儿、儿子小东和爷爷奶奶才全部都搬到了北京,一家八口终于团聚了。
女儿乔晓溪到北京时,本是计划秋季入学,但是因为生日晚,北京对入学年龄卡得严,没有上成,只得再等一年。妻子郁文看女儿在幼儿园学不到什么知识,就督促大女儿开始在家教小女儿小学课程。
一年后,乔晓溪该上学了,不想“文革”爆发,学校都停课“闹革命”了。在“文革”战火还没烧到乔石家前,郁文鼓励孩子在家读书。“文革”两年后,在“复课闹革命”的口号中,乔晓溪终于踏进了小学的大门。刚刚入学,就已算是三年级的学生。
不久后,乔氏夫妇去了黑龙江五七干校。当时大女儿管家,定期给他们写信。一天,乔晓溪心血来潮,也胡乱划拉了几笔,寄去了她写的第一封信,期盼着妈妈的夸奖。收到回信,乔晓溪惊呆了。妈妈寄回了女儿的原信,但是上面已经“面目全非”,娟秀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布满了信纸,全是批改和点评,从书信结构,到用词造句,以及标点符号。“我当时还不能完全领悟妈妈的用心,只感到无比气馁。后来我才渐渐体会到,就是在那样的艰难情形下,妈妈仍然抓住一切机会教我学习。”
“在‘文革’那样混乱的大环境下,如果没有妈妈对我们的教育的重视,就不可能有我以后学业上的进步,我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学术位置。”如今已是教授的乔晓溪回忆道。
夫妇二人做孩子困境中的人生导师
乔石与郁文育有二子二女。在乔石的严厉要求下,子女们都能够自食其力。他的儿女就读的学校是普通的中学和大学。他要求家人:不要出风头,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情;能够不公开讲话就不公开,能够不参与就不参与;不要在乡里炫耀自己。
1976年,女儿乔晓溪面临高中毕业。虽然“文革”已近尾声,下乡插队仍是当时中学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乔晓溪也下乡插队了。
晓溪住在16个女生同住的双排通铺的宿舍里,每天收工后回到宿舍,同伴们就是给家里写信诉苦,然后等待和拆读家人的来信。读信时,往往一人开个头,宿舍里便稀里哗啦哭成一片。“我平时属于泪点低的人,但这次来插队,对我而言完全是自讨苦吃,来之前又跟家里立了军令状,现在面对这样的结果,以我倔强好胜的个性,也只有哑巴吃黄连,跟家里报喜不报忧。”
有一天,乔晓溪也收到了妈妈的来信。这是一封与众不同的家信。信里除了关切、问候,通篇没有任何悲切的文字,更没有一字的责难。“妈妈说,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锻炼人的意志;越是困难的环境,越是将来值得回味的经历,这些都是可贵的人生财富。当初我选择去插队,说明我有勇气,她为我感到骄傲,相信我能从这样的经历中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同宿舍的姐妹们也都对乔晓溪感慨地说:“你妈妈真伟大!”
后来,乔晓溪回到北京,听家里人说起,妈妈知道她在那里受苦,夜里默默落泪。但郁文知道眼泪帮助不了女儿,唯有正面的激励,才能坚定乔晓溪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决心。
4.家庭家教家风个人心得体会 篇四
有这样一张照片,习近平总书记和母亲手牵手在公园里散步,儿子孝顺、母亲慈祥,流露出和寻常人家一样的温馨和睦。习近平总书记回忆,去陕北插队时母亲曾寄给自己一个亲手缝制的针线包,上面绣了三个红色的字:娘的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小小的针线包,寄托着母亲深深的牵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文化传统,也有“家书抵万金”的深厚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当我们走出家门的时候,最为贵重的行囊便是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和自身展现出来的良好家风,能帮助我们更好融入社会大家庭,不轻易放弃、不曲意逢迎、不骄奢淫逸,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在遭遇困难与挑战时,“行囊”中有“不要放弃的鼓励”。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都会伴随着父母不停的鼓励,“自己站起来”是我们经历的人生第一道难关,这股初生的力量也伴随我们战胜人生中接踵而来的挑战。奔跑在风雨中的外卖小哥,即使跌倒,也不会忘记守时的约定;奋战在抗疫中的白衣战士,不分昼夜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行走在基层里的党员干部,放弃了个人的小家,为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爬山渡河。当身心疲惫的时候,打开肩上的“行囊”,里面有来自家人温暖的鼓励,再次起身、奔向远方。
在经历迷茫与诱惑时,“行囊”中有“为人正直的指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我们都听过“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也听过“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良好的家教家风,让辨别是非、遵纪守法成为本能,是打破迷茫、抵抗诱惑的锐利武器。如果一名领导干部没有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在小事小节上利用手中的权力图方便、走捷径,乐于与不法商人为伍、享受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势必会掉进贪腐的堕落深渊。面对迷茫和诱惑的时候,要及时打开“行囊”,想一想父母的教诲,守住心、管住手,做一名正直的领导干部。
5.家庭个人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 篇五
最近,根据市卫生计生委的要求,我院组织党委领导班子观看了《梁启超一生家国梦,几代赤子心》和《周恩来的家风家规》电视片,对照周恩来总理的“十条家规”以及梁启超的家风家规教育方法,我对共产党员在新时代要正家风、立家规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
周恩来总理一生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从不利用权力为自己,为家人、为属下谋取私利。他有自己的“十条家规”,并时刻用“十条家规”的尺子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规范家人的行为,周总理的高风亮节,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中国近现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一生以变法强国为己任。梁家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却用言传身教,将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融入了几代梁氏后人的血脉。为国家培养出几代栋梁之才。儒家一直认为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修身齐家,而修身齐家的起点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因此中国传统社会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广为流传,《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温公家训》等备受推崇,影响深远。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基因在家风家训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和传承。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良好家风家规具有使人安身立命、被社会所接纳的意义;
良好家风家规具有荫泽后代、光宗耀祖的意义;
良好家风家规具有使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的作用;
良好家风家规具有礼治天下、约束为政者行为的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全党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当今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立好家规,树好家风,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家规连着党风党规。
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同时家风与党风政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贪污腐化,全家上下共同犯罪,就是与其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有很大关系。在新形势下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的家风事关党风政风。我们应当发扬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优良传统,正家规、树家风、养成良好的家规家风,对子女亲属的不当行为要时常提点,及时矫正,筑牢思想防线。决不能因为亲情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旦发现家人违背了家规原则,就要坚决制止,防止小错酿成大祸,保证家庭风清气正。
家规家训,是一个家庭内形成的世代传承的特色文化,是对家人和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良好教诲。培育良好家风,关键在立家规、正己身。立家规,就是发挥家规家训在家风建设中的涵养和约束作用。正己身就是要首先得自己行止端正,以德服人。必须有责任担当意识,要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家人树立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私利,敬畏纪律的榜样。
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正。我们每一位党员同志都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刻认识到正家风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注重家庭建设,在家庭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好”家规家训,言传身教传递给家人,弘扬社会正能量,努力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以达到淳化民风,滋养作风,清明政风,端正党风的目的。
家庭个人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模板【二】
央视和光明日报以道德话题为切入点,组织家风家教大讨论,抓住了当前社会问题的关键。前段时间,我和一个年轻人曾就家教与家风问题谈及教育问题,我的看法是:没有好的家教,何谈好的家风?
我们都是受党的教导、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长大的。对党的恩情,从小的家教,永远刻骨铭心。比如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讲忠。我的爷爷早逝,奶奶把父亲一手带大。五岁时,奶奶就仿效岳母,在父亲背上刺字,唯愿其“精忠报国”。奶奶不识字,但对岳家军、杨家将、花木兰等英雄耳熟能详。
讲孝。从小父亲教给我们兄妹最多的是《二十四孝图》:“王祥卧冰求鲤”“香九龄温席”“亲尝汤药”“鞭打芦花”等,以及明代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孟母的“断机杼”,李白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座右铭。
当前,我国经济经过跨越式发展后,“黄赌毒”“假丑恶”等已成为影响社会秩序不可忽视的现象。从大的方面看,社会各方面责任重大,尤其是教育等相关部门应担负起更多的责任。但社会与家庭不可分割,追根溯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淡化与好的家风缺失,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前,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成长的根基在家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在家庭,传统美德的塑造在家庭,家庭的责任无限大。
联想前几年,我有一个在部队老首长身边工作多年的好友,专门成立了一个“走进崇高”研究院,以“淡化信念、耻言理想、蔑视道德、躲避崇高”的社会现象为研究课题,搞出一些成果,我听后感觉受益良多。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家教与家风,紧密依偎,息息相关。由中央主流媒体来抓,力度很大,应当以此唤起全社会、每个家庭的认知,点点滴滴、认认真真、全力抓好。
家庭个人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模板【三】
今天天气凉爽,我们在老师进修学校四楼有幸地倾听了范老师的有关家风家训方面的讲座,台下座无虚席,都在认真聆听学习。
在范老师的分享中,我们知道了曾国藩家训及他的《十二日课》,知道了钱钟书夫妇、俞平伯夫妇、冯友兰、梁启超、傅雷、汤用彤等名人的书香家庭。让我认识到了家庭建设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避风港,也是提供前进动力的加油站。家和万事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建设好自己的小家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幸福,也有利于社会大家庭的和谐共荣。
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庭建设必须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大要务着手。
注重家庭,首先要奉行夫妻之道。所以说,为了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儿女以及双方的父母,让小孩幸福,老人放心,欢喜夫妻。我们要以爱为根,做到真爱无私、觉爱无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担负着培养下一人的责任。注重家教首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为人父母的职责与任务不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好,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增长孩子的善心、爱心、恭敬心,纠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过失。
家教靠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道德力量潜移默化的感化孩子的心灵。
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注重家风,就是传承好家风,不断地释放正能量。中华民族的传统家风可归纳为“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尽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但幸福的家庭却有着相似的家风,有的讲究道德、诚实守信;有的崇尚知识、重视学习;有的勤俭持家、尊重劳动;有的家庭和睦、科学教子,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础上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
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才能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点。中国梦就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在家庭建设中注重家庭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基,注重家教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梯,注重家风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谛。
家庭个人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模板【四】
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小区里传为佳话。爸爸是x人,不喜欢甜食,但对外婆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妈妈现在还经常讲起外婆给爸爸吃桂圆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见丈母娘,外婆按x习俗给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圆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为爸爸喜欢吃,以后经常给他做,一吃就是两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有时会因为小事争吵起来,爸爸妈妈总是耐心劝说,从不顶撞他们,即使有时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没有道理,范文参考网爸爸妈妈也没有丝毫责怪他们的意思。爸爸总是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爸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还要把这几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让他们和我一样,大家共同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家庭个人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模板【五】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就是说,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当官为人更要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守住底线,不踏红线,不碰高压线,做一个为民务实清廉、领导满意、百姓拥戴的好官。近日,县委组织部发文,要求党员干部撰写家规家风文章,结合本人的家庭、家风、家规,对照周恩来的“十条家规”,我想说说自己正家风、立家规的体会和感悟。
本人及其家属,一个是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个是单位副职干部,多年来,约定俗成夫妻共同遵守的家规、家风就是: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权私,不留话柄。
我认为,正家风、立家规不是形式,不是做表面文章,重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头为家为人树立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私利、敬畏纪律的榜样。到民政局工作五年多,局里的招投标事项,我没干预过一次,也没背地里让亲友同事参与过一次,都是由局物品采购及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进行阳光操作;优抚安置、调残评残、城乡低保工作中,我没为一个不符合条件的对象打过招呼、发过话。
我认为家风家规连着党风党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立好家规,树好家风,更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金钱固然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品德必须高尚。周恩来一生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不以权力为自己、为家人、为属下谋取私利,其高风亮节,世界敬仰,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他时刻用“十条家规”的尺子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规范家人的行为,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认为立家规、正家风还是一种责任担当。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权高位重,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尤其重要。为此,必须有责任担当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是句老话,但从这句老话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一个称职的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新常态,要管理好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就必须视那个部门、那个单位为自己的家,这个“家”的好家风、好家规更为重要、更应立好。诸如大到人、财、物规范管理制度,为民服务承诺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软环境建设评优制度;小到上下班纪律、机关作风建设、年度考核等制度,都应不断建立,不断完善。因为这样的“家风”、“家规”,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这个部门党风行风的好坏,关系到党的事业及其部门和单位工作的兴衰。
我们家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保持下去,它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夫妻及家人的心里出现。我决心做到天天常思己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党和人民信赖的民政干部。
家庭个人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模板【六】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风雨中的避风口,家是亲情的教堂,同样也是教育我们的良好处所。家风、家训、家规则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之岛的启蒙老师。
爸爸告诉我,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也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影响下一代。
妈妈说,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现在我知道了家规,是祖上对家族的行为规范。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后代子孙的准则。
每个家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训、家规。
要说起我家的家风、家训、家规,那是在一次包饺子中得知的。爸爸妈妈告诉我做人的道理,首先是勤学,要奋发学习;其次是上进,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能行;然后是诚实,不诚实的人,哪会让别人信任、依赖于你呢?
妈妈说:“你现在洗手时,每次洗完后水龙头不关,白白浪费了很多水。”然后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要节约水资源。”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勤俭节约”。
爷爷奶奶告诉我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尊敬长辈,无论你将来走到了哪儿,你看到长辈都要有礼貌;第二句话是孝顺父母,父母将你带到了世上,并养育了你,长大你一定要报答、孝顺他们;第三句话是自强自立,将来你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赖别人,靠着自己的实力工作,要勤奋进取。
我们家的家风是勤学、上进、诚实、善良;家训是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自强自立;家规则是勤俭节约。
良好的家风、家训、家规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力量,它们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我愿在这滋养心灵的港湾里健康成长!
家庭个人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模板【七】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亲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下属不掉队。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约束,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一人不廉全家不圆。领导干部自己不出事,又加强对家属子女的教育管理,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平平安安,这也是一种幸福。
培育良好家风,关键在立家规、正己身、懂真爱。立家规,就是发挥祖训家教在家风建设中的涵养和约束作用。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家教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父母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家教,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重视立家规。周恩来同志要求家人和亲戚严格遵守“十条家规”。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范例。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家规是春雨,润物无形。树立美好的家风家规,传承悠久的国风国规,中国这只文明善良勇敢的东方古国最终将让世人钦佩!
家庭个人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体会模板【八】
我家的家风家训都是学着长辈而成的。所谓有样学样,我们家就是如此。
每当放假时,我总会屁颠屁颠地跟着妈妈去干活,其实自己只是过去打酱油的。妈妈干的活很辛苦,一天至少要站八个小时,有时候要站十六个小时。我最多只能坚持三个小时。
我发现妈妈每次上班都要去帮别人,因为别人要上厕所,因为工种不同,有些工种是人不能离开的,一离开警报就响之后就不能正常工作了。妈妈每次都把自己的.工作扔在一边去帮别人。但自己的活不干的话产量就低钱自然就少,我就跟妈妈说能不能不帮。妈妈只是笑了笑。
因为是夏天,天气很热,妈妈叫我回家把冰水拿来,还叮嘱我要拿大瓶的。家离工厂很近,所以我很快就拿来了。妈妈看到工友刚打来的水,在工厂里打的水是热的。这个新员工还不知道,妈妈让她把水倒到另一个瓶子中,然后妈妈把冰水倒到她的瓶子里。
我那时只是感到疑惑,而我问妈妈,但她只是一笑而过,从来都是笑而不答。妈妈一直都这样帮助别人。就这样跟过了许多年。我也习惯了这样的她。
渐渐地,我也学着她的样。
在校运动会上,我的一位好朋友参加了八百米比赛。比赛开始了。看她跑了一圈又一圈,看到她满头大汗的样子,我抓起桌子上的一瓶水,走到终点去等她。跑完了,她得了第二,这个成绩还不错。我陪她走了一会儿。我把水递给她,她接过水,她挺开心地对我笑了笑。我也不知怎么了也有点想小兴奋。就这样学着妈妈的乐于助人我能看到别人接受我的帮助而开心,我也因帮助别人而收获快乐。
6.家庭家教家风个人心得与感悟 篇六
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这就告诉我们万事都要先有规矩,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我们天长市是“孝文化”底蕴非常浓厚的一个城市,我们应当结合我校实际,学我市“孝亲经典”家训。常言道“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朱寿昌弃官寻母的事迹至今仍在广泛流传。在工作中、生活中,我会以此为家训,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我们应当立“外廉里孝”之家规。在外要讲究廉洁、自律,在家里要孝顺,树立“首在行孝道、重在守清廉”的理念。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人们常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由于耳濡目染,自然熏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都不自觉地对子女起着榜样和引导作用。所以有人说: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也能体现出一个家庭的素养。良好的家风对于社会而言,它就是一种道德力量,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这都需要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去引导。我们应当正“孝爱勤美”之家风。
“学家训、立家规、正家风”,在以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会立足天长孝文化,根据我们高庙九年制学校实际情况把“孝”、“廉”贯穿始终,把家训、家规、家风放在首要位置。
【家庭家教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家庭家风家教记录11-22
家庭家教家风反面教材07-06
家庭教育指导师网络学习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家教文案撰写09-04
家教实践心得07-24
家教心得11-27
暑期家教工作心得11-20
暑期家教实践学习心得体会12-16
小学生家教家长心得07-04
治理有偿家教学习心得---罗文婷12-30
亲其师和信其道家教心得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