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2024-09-1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共13篇)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篇一

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基本精神,特制定某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

一、“十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回顾

1、理论建设不断深入,干部群众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结合中央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认真开展形势和政策教育,不断掀起理论学习的新高潮。坚持理论学习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机结合,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理论学习与促进改革发展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和谐某建设。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打造“理论湘军”品牌,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社科人才不断涌现,理论创新不断加强,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应用和理论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全省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加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显著增强。

2、道德教育日益深化,公民素质明显增强。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逐步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组织抓好大学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全社会开展“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五种精神”(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认真组织“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反对邪教,崇尚文明”等大型展览活动;积极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改陋习、树新风”和“共铸诚信,打造诚信某”等主题活动。积极开展“双助工程”(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和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和实施《文明市民公约》、《文明村民公约》和行业道德规范,公民文明素质大大提高,逐步培育和形成了蓬勃向上的时代风尚和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全省涌现出了一批有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品牌。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大青少年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大大增强。普及民主法制教育,在全社会逐步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围绕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任弼时和罗荣桓诞辰100周年,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主题教育。建设和完善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革命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3、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致力“文化兴湘”战略,深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艺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发展活跃,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牢牢掌握舆论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舆论引领水平进一步提高。新闻出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初步形成运行机制高效、监管体系健全的新闻出版产业体系。广播影视大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涌现一批全国驰名的名牌栏目,形成了颇具影响的“电视湘军”阵营。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集镇文化、墟场文化、村落文化,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健康。文化市场有序发展,演出活动十分活跃,演出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规范娱乐市场经营行为,积极引导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和娱乐形式,扶持和发展富有湖湘特色、雅俗共赏的“歌厅文化”,娱乐产业整体层次提升,娱乐市场日益繁荣。音像市场逐步规范,网吧营业场所得到治理,电影业改革不断深入,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文艺创作活跃,水平提高,推出了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工程建设上了新台阶。强化文物保护,博物馆工作成果突出。教育事业欣欣向荣,科学技术事业蒸蒸日上。对外文化交流、对外宣传健康发展,宣传渠道不断巩固和拓宽。

4、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城市,从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楼栋、文明家庭抓起,使创建活动逐步覆盖到街道、社区、小区,进楼入户到人;在村镇,以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为基础,以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为重点,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行业,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着力抓好窗口行业的行风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具有示

喜爱的精品力作。新建一批有较高档次的精神文明标志性工程。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造就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理论、新闻、出版、文艺湘军,巩固和提升我省出版、影视、戏剧在全国的地位。从严治党、依法治省,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党风、社会风气、行业风气和社会治安的明显好转。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创建,努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1、加强理论学习教育。继续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入人心。继续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确立“一把手”抓学习的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带动作用。加强学风建设,坚持理论学习与改造主观世界、促进改革发展有机结合,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理论学习的集中研讨、学习交流、宣传、考核制度建设,使干部理论学习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新闻媒体和理论刊物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普及的力度。

12、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充分发挥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的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研究和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基本原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入研究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推出一批理论研究成果。

13、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继续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教育活动,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机关、学校、单位、社区、家庭为主阵地,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宣传教育,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良好风尚。认真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

14、不断创新思想道德建设的载体。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所创造的崇高道德资源,丰富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典型的宣传力度,发挥大众传媒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注意发现和总结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亮点,鞭挞不道德行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推动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发展。积极运用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兴传媒手段,不断拓展思想道德建设阵地,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15、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韶山“一号工程”为重点,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把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各级政府要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某“电视湘军”的优势,着力办好某电视台金鹰卡通频道。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专项治理,严格规范网络文化市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努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抓好中小学校德育整体建设工程。紧紧抓住学校这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教育。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着力建立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组织好大学生参与“五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深入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

16、加大科学普及和普法教育力度。以科普设施、大众传媒、科普组织和科普队伍为主要依托,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努力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加大普法工作力度,推进依法治省和依法行政,以领导干部、青少年和流动人口为重点,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形成全体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风气。

四、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17、繁荣社会文化事业。积极推动文艺创作多出精品力作,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充分发挥湖湘文化资源优势,创作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体现某特色的优秀作品,促进小说、戏剧、舞蹈、美术、书法、摄影、音乐、曲艺、杂技等艺术门类的创新与发展,用健康文明的艺术产品占领城乡文化阵地。继续深化各级艺术表演团体改革,逐步建立完善国家、集体、演职员之间责权利明确的艺术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艺生产的导向机制和奖励机制,规范“田汉奖”、“芙蓉奖”的评选,逐步形成符合艺术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区)”活动,建成4至6个“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等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进一步健全“政府买单,群众看戏”机制。大力推动

“五下乡”活动的广泛开展,探索实施城市医务人员定期到农村基层服务制度、城市文艺团体每年三分之一时间下农村演出制度、城市科研部门和单位定点进行科技对口扶贫制度。加强农村图书发行网络建设,逐步解决农民买书难的问题。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加快建设长沙简牍博物馆、龙山里耶秦简博物馆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的建设。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建立省、市(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继续实施“万村报栏工程”、“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二期工程”、“湘西地区乡镇文化扶贫工程”,推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完成省群众艺术馆新馆、某图书馆扩建等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

18、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娱乐演艺、体育服务4大主导产业,提升品牌影响力。精心培育“金鹰节”、某卫视等媒体产业链。壮大某广播影视集团、某出版集团、某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实力,推动有条件的文化体育机构发展成为产业集团,通过资本经营、品牌经营,培育1-2家进入全国十强、5-6家进入全国百强的报纸、刊物。积极调整图书出版产品结构,巩固中小学教育、教辅和科普、少儿、古籍、音体美等领域的品牌优势。制定“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推进《世界馆藏中华艺术瑰宝》、《湖湘文库》等大型文化出版工程。推动动漫产业、网络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加快电子出版物和网络新闻、网络出版服务,积极开发新型出版媒体。提高图书、音像制品发行现代化、网络化水平,着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网上书店,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农村、小城镇市场。加快发展电视广播业,完善有线广播电视网建设,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和人口覆盖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面启动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全省高速宽带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某卫视逐步实行制播分离,节目年生产量在现在9000小时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8000小时。在广播方面,节目生产量由现在25000小时提高到30000小时。网站、短信进入良性运行,经营收入不少于3000万元。力争“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到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过600亿元,占GDp7%左右。

19、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和舆论导向水平。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政治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为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新闻工作的新途径,改进宣传报道方法,提高宣传报道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舆论环境。继续完善突发事件报道规定、报刊违纪违规警告制度、政法宣传报道意见、媒体道歉制度、“十条规定”等新闻工作规章制度建设。搞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典型报道和大型战役报道,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20、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某省委、某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优化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突出对策研究的原则,加强优势学科建设,推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做到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形成一批具有某特色、走在学科前沿、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学科及学科群。紧紧围绕某“三化”战略目标,以我省“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出一批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服务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成果。加强社科规划和管理工作,力争“十一五”期间我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达到200项,完善省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招标工作,加强社科研究人才队伍特别是“百人工程”专家的培育工作,加大对省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

21、进一步搞好对外宣传工作。加强外宣阵地建设,继续办好红网、某在线、金鹰网、星辰在线等重点新闻网站,开办红网英语频道,进一步强化红网的外宣功能,使红网成为境外了解某的权威窗口;充分发挥某卫视和某人民广播电台海外覆盖的作用,继续办好香港《文汇报》“看某”、美国《侨胞》和法国《欧洲时报》“今日某”专版。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大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充分发挥海外华人华侨团体的作用;积极创办国际性和国家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努力在国外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主题艺术节活动。抓好外宣品制作、陈列和发送,完成全省外宣品的基本配置,形成主要包括《中国某》电视形象宣传片、手册、多媒体光盘等产品的系列外宣精品。逐步在机场、车站、码头、涉外酒店和旅游景点设立对外宣传电子屏和外宣品陈列架,做好外宣品发送工作。

五、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2、坚持不懈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继续实施环境创新工程和交通畅通工程,力争在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两个方面有明显改观。继续开展“讲文明、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及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婚育新风进万家、帮困助学、“社区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等群众参与面广、效果好的主题活动。坚持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活动,重点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nbs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篇二

审美教育直接滋润、培育着人的心灵, 激励、振奋着人的精神, 使人的个性在美感中得到了和谐而完美的发展, 也使人们从愚昧、野蛮、丑恶中解脱出来, 进入了一种真、善、美的和谐境界。这种和谐的境界标志着人类历史已进入了一个兴盛的文明时代, 象征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光明和人类的和平。人际关系在一种轻松愉悦、和谐优美的社会大家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搞好审美教育工作是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键所在, 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投身于审美教育工作,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审美教育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审美教育用以解决人们对现实的审美需要, 掌握美的本质规律, 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 从而把审美教育活动变为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动力源泉。因此, 审美教育是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涉及社会主义中人际关系、人的思想意识、思维和心理等方面的文明, 这些都集中反映了人的“精神美”。对全体人类讲, 就是社会的“风气美;对整个民族讲, 就是一个民族的“气节美”;对每个人来讲, 就是一种“精神风貌的美”。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 就是向人们传授共产主义思想, 用共产主义思想去启发人类“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想象美好的未来、美好的明天, 从而激发人类向着崭新的目标奋斗的信心。特别是激发和培养广大青年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建设祖国、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

审美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中, 审美教育具有特殊的动能和作用, 它能以美诱人、以美感人、以美动人、以美育人。下面拟从教育的角度, 分别从四个方面就审美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加以论述。

1 心灵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作为“四美“之一的心灵美, 之所以冠名在“四美”之首, 是因为心灵美是一种诚实的美, 是“四美”的核心和灵魂。没有心灵美, 就无所谓诚信与诚实。在社会生活中, 无诚信与诚实,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无法想象的。人的心灵美, 是通过人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真正存在的价值, 就在于内心世界的诚信与诚实美。有了心灵美, 才能孕育出朴实无华的语言美;有了心灵美, 才能表现出礼貌大方、举止文明的行为美。

心灵美要从思想、品德和情操三个方面加以要求与培养, 使人们达到“格物、致志、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思想修养的核心, 是要树立远大高尚的生活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理想, 要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正直、诚实的美德。理想是一个人所信仰、向往、追求的奋斗目标。人没有理想, 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奋斗的方向和生活的信心, 思想就会黯淡无光、生活就会失去意义, 行为就会放荡不羁, 无所不干, 无恶不作, 游离四所, 漂泊四方。真如此, 其社会危害实难估计, 负面影响相当巨大, 严重影响、干扰着人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所以进行人的思想教育与情操陶冶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 任务是艰巨的, 职责也是巨大的。

那些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人, 时常把自己美好理想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联系在一起, 并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和执着不懈的追求,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美好的理想, 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美的心灵。

爱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我国各民族历史上的例证是不胜枚举的。这些爱国例证对我国各族人民而言, 都是一种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表现为人们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对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 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崇高精神, 是当前思想战线和教育战略上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抓好了这项工作, 就抓好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社会就能稳步发展, 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百姓就能安居乐业, 天下就将太平无事。

思想品德和情操, 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感情。共产主义道德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崇高目标, 以维护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等, 都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

我们向青少年进行道德情操教育时, 要从“正直、诚实、无私”方面努力, 要求青少年公正无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敢于同不良现象、行为作斗争。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正直、诚实的美德主义感、民族自尊感、集体主义感、阶级友爱感、羞耻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 “语言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语言美同行为美一样, 都集中反映着一个人的外表与内在美。在人类社会交往中, 相处是否融洽、谈判是否成功、关系是否密切, 语言美与否十分关键, 其作用不能低估。语言美就是要在社交场合中使用和推广礼貌语言, 做到“和气、文雅、谦逊、大方、有度”。不讲粗话、脏话和挑矛盾、不利于团结的话, 不强词夺理, 不戳人的伤心之处, 恶语伤人等。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情达意的工具。一个人的思想、精神、志气、情操, 无不是通过语言美表现出来。我们提倡使用美的语言, 对于促进人类安定团结、相互尊重、彼此友善、相处和谐、恢复和弘扬中华民族注重礼仪的优良传统具有积极和现实意义。

爽朗明快、朴实无华, 是一种语言美;幽默风趣、诙谐生动, 是一种语言美;清新秀雅、善于比喻, 也是一种语言美。要做到语言美, 首先要加强思想品德的修养, 用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要求, 用《公民道德准则》来指导人们的一言一行。要使自己的语言美, 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谈吐不仅文雅不俗, 其旁征博引、导经据典不少, 要有语出“四书”、言达“五经”的博学, 而且内容丰富、含义深刻, 出口成章, 妙语连珠, 这是美好思想和具有丰富知识的完美体现。这种美的语言, 也能体现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一个国度精神文明程度的高水准。

3 行为美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美是人的外表美的体现, 是要求人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做到“勤劳、友爱、遵章、守纪”, 不损害集体利益, 不破坏公共财物, 不危害社会秩序。不论是在家庭, 或是在社会其它公共场所, 都要以大家约定俗成规范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约束自己, 做人们学习的榜样, 使之影响着人们好的行为习惯,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4 环境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环境美是一个人勤劳肯做的最终体现。除自然美的环境因素而外, 最终直接影响着环境美的主要因素是人, 是人的勤劳行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环境的好坏, 主要因素同样在于人的勤劳行为。

环境美代表着一个地方、一个整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度的风貌, 其真正意义在于它能否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 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环境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是净化社会风气, 抑制精神污染, 认清善恶美丑, 努力创造和美化学习环境、生活环境,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把我们社会改造成为高度精神文明的典范, 让人们更加美好幸福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之中, 沐浴着“大家庭”的春风, 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暖。

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实践中的共产主义。在这个实践过程中, 人们不仅按照美的规律改造自然与社会, 同时也按照美的法则造就人的自身和完美。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不会自发带来精神生活的丰富, 只有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 才能有效保证人类物质文明的丰富。因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远比物质文明的建设艰巨得多, 困难得多。从人类奋斗的最终目的看, 与其说要建设一个道德的社会, 不如说要建设一个审美的社会。让人们在审美中不断丰富的那种非功利的、非利害关系的审美情感正是达到大公无私境界的坦途, 非功利所带来的将是大而无际的功利。共产主义社会既是人类理想的社会, 也是人类完美的社会。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篇三

关键词:网络时代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党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前互联网应用广泛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营造了全新的发展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推动了其迅速发展。但是,网络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者共同支撑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但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思想道德建设主要解决关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与支柱的问题,而教育科学文化则面对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主要解决智力支持的问题,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两部分。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灵魂,为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政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其主要任务包括始终坚持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坚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努力树立国人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保证物质文明建设和提高人们思想道德高度的重要途径,其中包含了各项文化事业,旨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用知识武装头脑,进而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二、网络时代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把“双刃剑”

(一)网络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1.网络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网络的发展开辟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全新阵地,为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获取各种各样优质的教育信息,甚至可以共享到一些国外的思想教育资源。当网民完成自身对信息资源的加工和利用后,还可以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将其第一时间分享给其他人,为人与人之间快捷地交流提供了便利。

2.网络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目前,网络的覆盖范围非常广,并且已经广泛运用到教育、艺术、文学、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等诸多领域,在很大限度上推动了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如网络课堂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已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校园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此外,由于网络的使用,新闻出版业也开始日益发展电子业务,如电子图书馆和电子版的报纸和书籍等。

3.网络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文明生活的追求

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人们更多的是想要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可以说,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人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交易,而不需要到实体店去购买商品,再加上利用网络在网上购买商品,人们可以参考其他买家对商品的评论信息,并且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网络的发展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会最大限度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提升人们的思想高度。

(二)网络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尽管网络的发展能有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存在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1.网络的发展加速了不良思想文化的渗透

从思想政治的角度来看,整个社会的精神和文化氛围已经被某些不良的网络信息破坏,甚至成为某些不法分子制造社会动乱的主要工具。打开电脑,很多传播淫秽信息和格调不高的文化信息充斥着人们的视线,还会出现某些网站兜售淫秽录像和色情小说,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大量散播暴力、色情、凶杀、神怪等不良的网络信息,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私的个人主义在青少年群体中激生,从而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网络的发展导致大量外来文化严重冲击了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世界已经成为紧密相连的“地球村”,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实现了充分融合,并且随着一个国家文化渗透力和影响力的不同,已经掀起了文化冲突的浪潮。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导致英语作为一种强势的语言文化开始逐步影响和渗透到世界各国。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已经带有明显的西化色彩。如网络的发展使中国人开始接触更多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很多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已经开始影响和渗透到中国家庭中,很多中国人变得“崇洋媚外”,热衷于过西方国家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导致中国文化面临着强烈的西化冲击,也给我国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提出了巨大挑战。

3.网络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社会人际关系

由于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很多网络社交软件开始被使用,人们习惯于每天打开手机对着屏幕上的陌生人喜笑颜开,滔滔不绝地推心置腹,却忽略了身边真实的朋友。由于长时间沉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很多人开始变得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常常使用一些自伤或者伤害别人的行为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在沉迷于网络中的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endprint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一)根据“整体观”,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整体观认为世界上的万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是系统和要素的两个主要方面,也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构成要素。整体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各个不同的部分之中,而部分又存在于不同的整体之中,部分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

从全局的整体观角度出发,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其中包含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主要方面。加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也是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必须实现各个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二)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全面考察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

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科学地认清当前精神文明发展的形势。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所以在解决矛盾的实际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不能盲目地执行一点论或均衡论。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定要认清当前我党在指导思想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正确地看待目前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看到任务的重要性,坚定发展建设中的信心,同时也不能忽略任务建设的严峻性。

(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辩证运动,科学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辩证运动过程。这是一种无限发展、循环反复的认识过程,也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之间协调统一的过程。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新的任务,没有完全成功的经验模式可以借鉴。因而针对目前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一定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摸索和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理论认识高度,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于当前网络时代影响的方方面面,不断努力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四、网络时代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对策

针对网络的发展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一)科学建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网络阵地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想有效发展,一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阵地,以便更好地丰富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包括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的教育宣传,牢固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要始终坚持对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的教育引导,始终坚持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的建设指导,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人的思想,并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高尚的社会精神鼓舞人心。

针对网络发展的主要特点,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设立一个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论坛,让更多的人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一系列优秀的理论;可以鼓励人们在论坛内部发表自己的理论观点,也可以专门设置一些与思想建设相关的网站和网页,利用网络进行党政务公开、信息发布以及宣传国家相应的理论政策,以加强对公众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还可以利用网络积极地进行宣传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宣传和传统思想美德教育的活动,在网上树立国家和政府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有效地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积极发展和引导网络思想文化的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积极地发展和引导网络思想文化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网络文学艺术,科学地管控新时期的网络新闻出版,可以极大地繁荣整个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

要加大力度引导和扶持健康的网络艺术文学的发展,努力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改善以往混乱的文化状态,我们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对于网络文学艺术的传播,一定要以能够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为主的价值导向,要大力弘扬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在审核文学形式和内容没有任何问题的基础上,允许多种形式的文化发展,要有效打击网络垃圾性文学的传播;其次,对于网络新闻的宣传,一定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积极和正面的舆论思想为导向,坚决遏制那些利用网络进行淫秽信息发布、封建迷信活动宣传和反动言论的散播,相应的法律监督机构一定要做好对网络文学的监督工作;最后,一定要规范网络电子出版物的管理,要有专门的法律条款来保障网络电子出版物的发展走向正轨。

(三)加强新闻传媒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

新闻媒体不仅是精神产品的传播者,还是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创造者。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想有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注意加强对新闻传媒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语言作为社会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使用工具,规范而得体的社会语言在新闻传播领域具有非常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如果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规范语言文字,便能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的优势。因为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可以被社会成员广泛地认可和接受,可以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灵感。

新闻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手段,只有真正做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才能更好地传播和普及知识和教育。如汉语普通话的使用,就大大增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往来和交流。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使语言文字规范化,那么语言和文字作为交际手段的功用就会被削弱。语言和文字的统一,有利于获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的有效统一,同时也可以实现新闻媒体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的发展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网络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明确网络的主要特点,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以提升其实际的理论高度,同时也要发挥新闻媒体在精神文化传播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段维.论网络时代的版权保护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2013,(5).

[2]魏毅.网络时代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J].改革与开放,2010,(20).

[3]杨凤城.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战略思想的与时俱进[J].高校理论战线,2012,(3).

[4]杨凤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5]王冰.试论网络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发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4).

[6]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3.

[7]周倩.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篇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的发展需要物质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它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在我来太原铁路局职工培训学校上班的一个月当中,我发现职工培训学校的整体素质还是很不错的,首先大家的穿着每天都是很整齐干净,其次是每个人的环保意识都很强,基本没有乱扔垃圾的,还有就是大家每天谈论的内容都很积极向上,表现出了高素质人群应有的特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在想,除了个人的一些基本素质之外,大家为什么都会有这么高的素质呢,我有些弄不明白了。

慢慢的,我明白的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职工培训学校紧抓对员工的精神文明建设。在2013年八月初的时候,国家领导人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代表大会”,全国开展了群众路线学习,积极鼓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们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要充分认识党的教育实践的重大意义,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要积极贯彻和实践党中央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去去病”的党性要求,积极提升社会注意人文精神。虽然我目前还不是党员,但我在学校是参加过学校党课的培训,也算是入党积极分子,再加上在武汉铁路党校培训的那一周时间,我觉得这就是积极加强--太原铁路职工培训基地

员工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之一,这切实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积极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广大干部群众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高度,去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只有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努力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能力和提升发展水平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仅从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视角对这一实践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应该看到,“物质至上”和“精神失落”是伴随工业文明发展的一股暗流,特别是资本主义在物质财富猛增的同时,造成了价值理想的缺失、人自身的失落和人与人关系的失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该汲取资本主义的历史教训,始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人文终极关怀,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感、充实感、崇高感和超越感,从而提升精神境界,丰富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尤其要以人在人文精神向度上的发展和完善为先。让铁路职工培训基地的职工积极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活动,更好的提升的大家的整体素质。

紧接着,我又以铁路职工培训学校第一批学员的身份参加了武汉出差的培训,既丰富了我们铁路学校员工专业技术知识,又加强了职工学校内部的和谐,对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和谐社会是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等多重关系,以及人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多重领域。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要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创造社会和谐的厚实的物质基础;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社会和谐的调节机制;要深入研究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条件。和谐文化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文化支撑,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文化来引导,需要和谐文化精神来浸润,需要和谐文化氛围来营造,也需要和谐文化秩序来维系。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包括: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和大众共享等内容。多元统一,是指整个社会的文化既有多姿多彩的文化个性,又有共融一致的文化共性,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社会的主导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兼容共生,就是社会的不同文化主体和要素能够相互兼容、相互协作,在和谐当中共同发展;协调有序,主要是指社会文化结构自身的和谐,各种文化资源、各种文化门类和各种文化要素之间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充满活力,就是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社会文化的活力,使文化财富不断涌流,从而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大众共享,就是要维护和实现文化公平,努力避免和主动解决由于文化问题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使全体

人民共享文化成果。总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当前社会实践提出的一个崭新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和回答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可以说这次培训真正让我们认识到了和谐和沟通的重要性,也直接提高了大家的整体素质。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测试答案 篇五

一、填空题1、8、40、80002、奉献社会

3、道德

4、道德建设成果

5、明礼诚信、勤俭自强

6、爱国守信

7、为人民服务、其它社会形态道德

8、乡风文明

9、诚实守信

10、思想道德素质

二、单项选择

1、D2、3、B4、A5、A

三、多项选择

1、ABC2、AD3、ABC4、BD5、ABCD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什么内容?

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取得的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二是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2、什么是社会公德?

答: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要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五、论述题

为什么党的十七大报告要强调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新要求,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指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和产品,它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给予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以巨大的影响。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早在1940年,毛泽东同志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们党不断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文化建设作为这个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分,是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反映,又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二,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和民族综合素质的竞争。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何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才大国,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顺利实现,这也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觉悟,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

化素质。

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练习题 篇六

姓名:

班别: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练习

一,单选题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以下不属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有

A、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B、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C、广东省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号召全省人民“爱国、守法、诚信、知礼” D、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法制建设 C.发展教育和科学 D.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4,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C、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建设

D、加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是

A、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D、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中心工作

6,2005年3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广东考察新闻出版业时强调,新闻出版业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里的“政治方向”是指必须坚持

A.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在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___为核心,以____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A,集体主义,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

C,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D,享乐主义,个人主义 8,“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蜂的话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___,其内容是____ A,重点,诚实守信 B,原则,集体主义 C,核心 为人民服务 D,中心,思想道德 二,多选题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以下属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有

A.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B.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C.2004年6月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举行广东省科技奖励大会,向2003广东省科技奖获得者颁发奖状和奖金

D.2004年7月13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以“弘扬民族精神,承担社会责任”为主题,在暑假广泛开展中学生“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

2,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诚信友爱,所以,要求人们按照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下列属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的是

A.爱国守法

B.明礼诚信

C.团结友善

D.勤劳勇敢 3,下列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选项有

A、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 B、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C、开展严打整治斗争 D、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 4,以下属于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的有

A.2005年10月22日,“爱我中华,强我国防”广东省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在广州市文化公园开幕

B.2005年12月30日,广州市中小学招生考试工作情况通报会宣布,2006年广州将取消初中毕业考试,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届时,包括普通高中,职高等在内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将依据“学业考试+综合表现评价”情况录取新生。

C.2006年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

D.2005年7月28日~29日,广东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省委书记张德江给予芊芊学子,省委书记张德江给予芊芊学子:立志、修身、博学、报国

三,问答题 1、2007年9月,中央表彰了首批全国道德模范,广州医生钟南山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广州市青年志愿者赵军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结合材料回答:

(1)评选道德模范属于哪一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见P103

(3)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4)结合实际,谈谈中学生应该如何投身精神文明建设? ①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素质。③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诚信在校园”活动等,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④积极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材料: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迟到旷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影响他人学习、乱扔垃圾、考试作弊、损坏公物、浪费水电、给人起“卓号”、欺压同学。(1)我来给学校提几条建议,如何杜绝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现象。

①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主题讲座等宣传公民道德规范,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学生文明意识,自觉抵制这些不文明、不道德行为。

②制定相应的批评惩罚制度,对不文明的个人和行为进行惩罚,例如为集体做好事,让其反省自己的言行。

③开展杜绝不文明、不道德现象的文明评比活动,培养同学们的日常文明行为。

(2)谈谈我打算怎样做一个讲文明的学生,迎接广州亚运会。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篇七

1. 第一“机”:情境的创设,课堂的导入

通常导入的设计更容易犯的错误是过于强调引人入胜,或是知识的承上启下。这两种无论是太生活化还是太理论化,都忽略了情境的创设是服务于整堂课的教学,它应该构建一个贯穿于整堂课的问题框架,并传递给学生一个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在本框教学中,我尝试通过本土的图片和鲜活的事例来将课本上第100页乡村打牌赌博现象及危害重新演绎。

2. 第二“机”:问题设置

围绕情镜设置的问题不仅要引导课堂环节流程,反映课堂知识脉络,还要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发现、整合、提出、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问题设置中要注意层次性,不要过于浅显和零散。结合本框课堂教学情境和教材知识,设置了两大问题:①村庄变化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我们想生活在怎样的家园中?②假如你是村长,会通过哪些具体措施重振该村,并使之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文明村?(结合课本知识)

3. 第三“机”:小组活动指导

问题呈现出来后,指导学生分成若干组,明确各组组长和组员的任务。开展讨论后,老师深入各小组,及时指导学生小组活动。在本框教学小组开展活动中,学生对两个问题有疑惑,分别是第一个问题中的家园的期望的表达,第二个问题中具体措施是课本专业术语还是生活化的各种具体活动,分别围绕哪几个角度去思考。

4. 第四“机”:总结和归纳

教师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小组发言和课本知识的梳理归纳。这期间要充分利用好黑板板书设计和PPT。对于生成性课堂而言,黑板板书设计应更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疑难点或是总结的知识点结合课本知识,及时灵活处理。在板书过程中,学生思维会更清晰,更易于理解知识的构建。

在本框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完成了两个问题的探究,结合学生发言和教材知识,第一个问题的逻辑知识可以梳理为:赌博现象—落后文化—危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根本任务—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第二个问题的逻辑可以梳理为:开展各种具体活动,推动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对于具体活动的开展,学生列举了很多切合生活的事例。

5. 第五“机”:情感升华,回归生活情境

选取公益广告《真诚沟通》中的片段,展示给我们生活中每个普通面孔温情的一面,如食堂师傅、公交司机、福利院的孩子……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爱、相信爱、付出爱,为建设校园文化出谋划策。

二、“怎么请”—小组探究活动

以单组为例,这一组学生中单排回头与双排的学生构成一小组,推选一位小组长,负责组织安排讨论本组的任务,并收集本组疑难问题与老师沟通后,再与组员沟通解决,并将最终成果确定由另一名组员阐述和表达。为公平起见,按一定的原则实行每人轮流制,应给予基础偏弱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多的机会鼓励和锻炼。开展活动一定要注意以下的几个细节:

(1)讨论前,一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判断的时间,避免讨论时候东扯西拉,或问题不集中。

(2)讨论开始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推动大家积极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不至于慵懒散漫。

(3)讨论一定要限制时间。时间长短根据难易度来定,一般3~5分钟为佳。

三、“请谁唱”—学生

将学生这一群体构建为金字塔结构,自上而下将分为:课代表负责常规事务;小组长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尤其在专题性讨论或者是课堂探究任务比较重的时候,负责整合本组3个小组的意见并作为专题发言人;小组长作为老师和组员之间的桥梁,是最为重要的角色。主要职责有:在课前负责整理本小组的疑难问题与老师沟通,并及时反馈给组员;保证课堂讨论时候小组纪律要求;帮助基础偏弱和性格内向的学生;督促组员及时完成作业,等等。为了给予更多学生锻炼的平台,增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和组员的凝聚力,小组长的担任应该轮流当选。金字塔最重要的部分组员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了解并支持组长工作,与其他组员真诚合作,相互学习,认真讨论、分享,并能够轮流发言。

通过本框教学,切身体会到了学生的活力和合作能力,但小组活动常态化后,该如何长期维持学生的积极状态,适时适度的评价该如何把握,该如何突出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助合作和竞争体验所带来的快乐,小组探究活动在不同课型下该如何有特色的展开,这些都需要长期探索。

请学生登课堂这个大舞台唱学习的大戏,虽任重而道远,但受益匪浅,故也乐此不疲,且行且努力。

摘要: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流于形式?本文结合文化生活中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谁来请”“怎么请”“请谁唱”来完成课堂上两大主角教师和学生的“对台戏”。

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再理解 篇八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文明;政治文明;深层背景;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应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丰富内涵,充分理解党作出这一重大部署的深刻意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创新营造良好的理论氛围。

一、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中国古代尚书《舜典》对“文明”一词的解释是:“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可以说这一解释最能揭示文明的真谛。中国古代先民创造文明一词本是借用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明人类社会的理想与追求。文者纹也,就是纹理印痕;明者日月也,就是辉耀光明。在人类未出现之前,自然界本来就是有文也有明的;地上高山大川就是经天纬地之文,天上红日皓月就是照临四方之明。诚然,我们今天所讲的文明指的不是自然文明,但是人类的文明一词显然是受到自然文明的启发借鉴而来的,并在此基础上使文明具有创造性、变化性、进步性的特点。

然而有一点在两种文化中共同的,即文明一般是指人类社会进步与开化的状态,是人类创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中的政治层面,是人类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文明体系中的“骨架性”内容。政治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系统的主導和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国家的总体文明水准。政治、法律、民主制度的协调发展,构成现代政治文明之统一体。其中国家政治制度及其相应理念,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检视一地一国的文明程度,不得不检视其政治文明的质量状况。

马克思对政治文明早作过阐述,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有一段经典的论述,他认为社会文明的结构应分为三个部分,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他指出所谓政治文明,就是人类在不断生产和再生产物质文明的同时,同时不断生产出适合物质生产国和人类自身生产力的体现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各种制度。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民主代替资本主义民主,标志着政治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的飞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政治文明的主体地位上,否定了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对于多数人的统治,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推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使人类政治文明的主体性扩展到大多数民众。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关键,就是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抓住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其一,世界文明的发展潮流要求我们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作出回应。一个民族自外于世界文明的主流,这是非常可怕的事。一个民族如果不能从心底里对一切文明和进步的主潮抱有足够的敬意,那种“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就难以根除,我们应当树立好东西在那里都好的信念,不能以自己的特殊处境为理由,再拒绝汇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中去。

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文明将会上升。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态势下,文明的相融比起文明的冲突来,前者更为主要,更是人类未来文明发展的主体景观。我们必须首先从基础着手,然后再往高处发展,而不是先高后低。人类社会相互之间要想更多的互补,我们就必须理解各自文明的共同特征,因为这可以作为我们的共同基础。对此,江泽民同志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明的对话、相融和相互影响,将是文明演绎发展的主旋律。”

其二,从现代意义上看,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到改革开放后所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到“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一整套政治理念、学说、价值和方法。这套政治文化系统,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的文化积淀融和激荡,正在溶铸一种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的新型政治文明,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和国际共运的政治文化主导,这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种贡献。我们党在新世纪面临着新的考验与挑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不仅是我们党自身执政经验的考验,也是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符合党自身发展的需要。

其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逐步开创了一条坚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实行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道路,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发端于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确立的同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并没有根本改变,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政治文明建设,不但比物质文明建设落后,就是同精神文明建设相比,也显得相对滞后。如果不改变这一现状,政治文明建设就会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障碍。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篇九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保证三大文明建设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根据中央、省、市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充分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工作的重要性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随

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方法也越来越到位。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以及公民道德的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集中宣传了一大批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努力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调动全市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了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和舆论氛围,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好范文

(2)我市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带来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我们开展的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充分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思想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及非科学和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摆在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方法原则

(3)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把理想信念和素质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我市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4)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紧密结合各项业务工作进行,为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5)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立足团结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区分层次,有的放矢,注重实效。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坚持讲政治,对重大原则问题,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绝不能任其泛滥。

(6)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原则。高尚思想道德的培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既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靠科学规范的严格管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管理机制,把我们倡导的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良好社会环境。

(7)必须坚持把精神文明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没有正确的思想和高尚的精神,就不可能推进我们的事业。如果不注意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就会脱离群众。要认真选准工作的载体和切入点,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集中精力,下气力每段时间抓好一两件群众摸得着、看得见的实际工作,让群众感觉到社会环境确实发生了好的变化。

(8)必须坚持在市委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来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覆盖全社会的工作格局。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篇十

一、单选题

1、“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反映了“中国梦”的实现主体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

B.社会主义性质 C.公民的德性和品格D.人民群众

2、()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A.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B.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C.全面提高公民的身体素质D.全面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

3、()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社会主义荣辱观

4、()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社会主义荣辱观

5、(),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定位,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富强、和谐、自由、敬业”

6、()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D.个人品德

7、()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D.个人品德

8、社会公德的内容不包括()。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 C.邻里团结D.遵纪守法

9、职业道德的内容不包括()。A.爱岗敬业B.服务群众 C.奉献社会D.保护环境

10、志愿服务,原指恭敬德交付、呈现,即不求回报地付出。()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A.奉献精神B.友爱精神 C.互助精神D.进步精神

11、()是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学校是开展志愿服务教育的主阵地。A.广大党员干部B.青年 C.共青团员D.社会知名人士

12、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项目之一是,每年的(),围绕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全社会集中组织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A.-3 月15 日

B.-4 月8 日 C.-3 月5 日D.-4 月5 日

13、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节期间,要突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主题,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节日氛围。A.清明

B.端午 C.中秋D.重阳

14、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A、基础B、精髓C、灵魂D、依据

二、多选题

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珍贵的思想资源。这包括以下理念()。

A.重和谐B.重伦理C.重民本D.重爱国E.重自强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A.包容性、民族性B.引领性、崇高性

C.时代性、传统性

D.和谐性、传统性

3、对于目前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基本状况,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传统与现代、“中”与“西”、“左”与“右”等多元价值观并存共处 B、封建主义价值体系的“权本位”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钱本位”仍拥有一定市场 C、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互相交织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包括()。A.毛泽东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改革开放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6、胡锦涛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因为社会主义民主()。A.能充分表达民意,实行科学决策,有利于党和政府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B.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C.有利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保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7、先进文化的功能重要体现在()。A.教化功能

B.指引功能 C.实践功能D.保障功能

8、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

A.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B.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C.人的素质全面提高

D.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9、社会主义自由平等人权的显著特点是()。A.广泛性B.公平性C.民主性D.真实性

10、构建全新的法制观念,就是树立()。A.权利义务观念

B.自由平等的观念 C.监督制约的观念

D.法律至上的观念

11、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价值在于()。A.社会公正是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

B.维护社会公正是缓解贫富差距的重要杠杆 C.社会公正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社会结构 D.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

12、当前社会不公的表现形式有()。

A.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B.明显的财政发布差距

C.就业与劳动报酬中的歧视因素D.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

13、解决社会不公,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做到()。A.建立公正的社会分配结构

B.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机制 C.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D.建立公正的社会保障机制

14、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A.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

B.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C.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D.是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任务。

15、构筑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要做到()。

A.要讨好他人,迁就他人B.要看到他人的长处,要反省自己的短处 C.要建立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D.要有与他人友善的愿望

16、党的十八大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包括()。

A.十八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B.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17、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指明了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 B.凝聚了民族团结的力量 C.提供了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D.奠定了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18、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途径()。

A.加强理论研究,提高认识水平B.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 C.领导示范带头,党员争当表率D.融入国民教育,注重实践运用

19、放眼中国实际,我们应该看到贪污腐败、假冒伪劣、盗名欺世、见利忘义等恶劣现象屡禁不止,在一些领域人情淡漠,道德失范。对于这些严重的道德问题,究其原因有()。A.社会转型

B.对传统道德尊重不够、认识不足、取舍不当

C.对新兴道德建设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宣传不够,应用不够 D.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脱节,道德失范代价过低

20、陶行知先生认为:“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碍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的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要本。”梁启超也指出:“断无私德浊下,公德可以袭取者。”由此可见()。A.私德涵养对于公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我们应把自己的私德建立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 C.私德的过分发达必然导致公德的弱化

D.个人品德提高了,就可以“内德于己,外德于人”,促进社会道德进步

21、家庭美德的内容包括()

A.尊老爱幼B.男女平等C.夫妻和睦D.办事公道

22、培育健康国民心态的意义在于()。A.有利于促进个人幸福和全面发展 B.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C.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D.国民心态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面对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时所普遍出现的认识倾向、心里倾向、情感倾向。

23、当代中国需要培育的国民心态包括()。A.自尊自信B.理性科学C.务实进取D.开放宽容

24、六大交通陋习是指()。

A.机动车随意变道、占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 B.强行超车、超速驾驶、严惩超员

C.驾乘摩托车不带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 D.按序排队通行,有序停放

25、“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A.大力倡导文明礼仪之风B.大力倡导读书学习之风 C.大力倡导勤俭节约之风D.大力倡导诚信服务之风

26、扎实推进环境卫生清洁行动,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A.强化环保意识,净化生态环境B.广泛动员群众,改善环境卫生 C.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D.落实长效管理,建立科学机制

27、扎实推进公共秩序整治行动,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A.大力整治交通秩序B.大力整治管理秩序

C.大力整治社会秩序

D.大力整治市场秩序

28、创建文明城市、()、()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

A.文明行业B.文明社区C.文明单位D.文明村镇 29、2008 年开始,我国的公休假进行了较大调整,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把()、()、()等三大传统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A.清明节B.圣诞节C.端午节D.中秋节

30、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发挥其所具有的强烈的()认同感、()认同感、()认同感,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有力地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A.民族B.文化C.国家D.世界

31、中华传统节日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价值。传统节日()。

A.彰显着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功能 B.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的功能 C.具有和睦团结、追求和平、促进和谐的功能 D.具有勤劳勇敢、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功能

32、国资委应该将国有资产放在国民经济战略布局调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运营监管,实现这种监管需要具备的条件是()A、国有资产运作实现商业化的运作 B、存在对国有资产运作进行监管的部门 C、建立相关政策的研究机构 D、符合领导的个人愿望

3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的途径包括()

A、突出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以及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

B、发挥现代传媒和大众文化在形塑人的观念世界和生活方式方面的作用 C、发挥现代化教育体系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传播中的主渠道作用 D、“加强国家文化传播力建设,更新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外的所有选项

34、以下对树立政府和公共管理者的公共利益典范理解正确的是()

A、首先是“官德”

B、要特别强调公共管理者意识 C、改变整个社会道德 D、树立道德模范是改变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现状的唯一手段

35、对于公正与效率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效率依赖于公正

B、效率是实现公正,推动公正发展的基本条件 C、追求公正与效率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D、在一定程度上,公正决定效率,公正的水平决定效率的可能性程度

36、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之处在于()

A社会主义要比资本主义更快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社会不平等和不公平C社会主义更关注自由竞争和效率

D社会主义要逐步实现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填空题

1、目前,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弱,最主要的原因人口老年化。

2、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基本内容。

3、改革开发之初,我国设立经济特区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破解资本匮乏的难题。

4、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国家新设的机构有: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安全委员会。

5、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6、,为依法治国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

7、增强法治文化建设,为依法治国提供动力保障。

8、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确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威。、9、近年来各地纷纷结合当地情况提出各自城市的核心价值观,像北京提出“爱国、创新、包容、_厚德”的北京精神,上海提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精神等。

10、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11、大力整治交通秩序。全面开展“交通文明行动计划”,大力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自觉摒弃六大交通陋习。

12、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宣传“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篇十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历程

一、 生态文明概述

1.生态文明的概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生、持续繁荣、全面发展为宗旨,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规律、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和。它提倡人类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累,达到可持续发展。它的具体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文明体现了自然生态的文化要求,倡导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是人类进步的需要,是人类自身进步的体现。

二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在生态文明中遵循的是生态系统的有限性原则,人类的生产生活都要节约自然资源,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相结合。

三是体现了自身利益与自然地共享。生态文明体现的是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能满足这一代人的需求又满足下一代人的需求,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标志。

2.生态文明的特征

生态文明代表了时代的进步,是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的:

首先,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的目标是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条件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要积极主动地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说人类服从于自然,亦或者是自然服从于人类,而这是相互依存的。

其次,它是文明的新形式。我们可以将传统的农业文化看作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生态文明是绿色文明。

再次,它具有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形态的,它是体现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它融入了人类的经济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我国具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工业化废水、废气大量排放,排污系统压力过大(2)城市化建设大量侵占农业用地,任意砍伐森林,绿色植被覆盖率降低。(3)不法分子对珍贵动植物的捕杀,导致自然界生物链的失调。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观念上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不惜破坏环境来追求经济利益,将保护环境意识抛之脑后,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其次是力度的问题,有不少搞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只是在片面的追求面子工程,并没有将其深化,致使生态文明建设有名无实。再次是衔接的问题,表现在一任领导一个样,生态文明建设没有一个系统,缺乏衔接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

1.生态文明建设起步阶段

我们这里说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起步阶段是指1978年以前“大跃进”时代,那时候的环境问题还是局部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并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

2.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的20余年里,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提高,国内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明显,这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行,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可持续发展时期。

3.科学发展观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十八大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类的福祉,必须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建设生态文明。从科学发展观来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科学发展观的时期。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具有鲜明的特征的:首先,体现在价值观上,它强调了要以平等的态度尊重环境,努力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坏境相协调;其次,在实践中,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节约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型道路,提倡生产生活方式的自觉性,追求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经济增长、消费模式的全面推进;再次,目标的设定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人民的利益与环境的协调。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首先,提高思想观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思想决定高度,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文明是造福子孙、利国利民的系统性工程,我们应该改变原有的“重视经济请示环境、重视眼前轻视长远、重视利益轻视民生”的观念,应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放在首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宣传和教育,动员和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热情,从而进一步培养爱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其次,加大生态资金的投入。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生态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虽然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还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达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需加大投资力度和研究深度,努力研发治理环境的新型技术,降低工业三废对环境的影响。

再次,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历史证明以消耗资源为成本,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生产模式是行不通的,是没有活路的,因此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出发点,发展集约型经济模式。

五、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是人类进步的体现,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我们在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者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刘熙瑞;刘金程;系统变革与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内涵[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宋许新;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丛横;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篇十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全体国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积极营造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良好氛围。这不仅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目前, 我国农村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土壤肥力减退以及水资源紧张等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要改变农村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 就必须从改变农民的思想认识开始, 普及环境保护常识, 宣传生态文明思想, 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 促使全民动员, 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 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

所谓生态文明, 是指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一种文明理念, 它的基本内涵是“人类在进行物质和精神生产的过程中, 尊重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文明形态[1]。”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 是人类文明形态及文明发展理念的巨大进步, 同时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思想。

1.1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需要

新农村建设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逃避的历史重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逐渐推进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愿望, 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同等的地位, 形成“五位一体”的新布局。在新农村建设中, 只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才能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发展道路。因此, 大力宣扬生态文明思想, 引导农民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 不仅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大举措。

1.2 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需要

要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关键在于农业, 而农业的发展又受到唯一的生产资料即土地的限制。改革开放后,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的不断恶化, 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由于只重视经济利益, 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 加上粗放低效的经营方式, 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水质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使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生产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言:“任何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 只会带来灾难[2]。”现实惨痛的教训了我们, 使我们懂得了: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3]。”因此, 在新农村建设中,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转变村民落后的生态文明观念, 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 形成良好的村容村貌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要求“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乡风文明, 即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培养健康向上的乡村风貌。村容整洁, 即改善农村的卫生环境, 创造优美的生存生活环境。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 生态保护意识淡薄, 只追求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环境保护, 使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破坏。如:一些农民企业家只关注经济利益, 随意排放废水废气;一些村民对公共环境卫生毫无概念, 随意堆放生活垃圾……诸如此类的现象, 在农村随处可见。这些不良行为严重破坏了村容村貌建设, 并将影响到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 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的新思想,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对形成良好的村容村貌至关重要。

2 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 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任重道远。因此, 要积极营造生态文明的舆论氛围;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文明意识;建立生态行为奖惩机制, 培养村民生态文明意识。

2.1 积极营造生态文明的舆论氛围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但受文化水平的制约, 农民的生态意识淡薄。因此, 在新农村建设中, 要通过农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 向广大农民宣传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和生态法治的内容, 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促进农民热爱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良好生态思想的形成。可以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现状, 编写相适应的环保手册, 免费发放给农民, 普及环保常识;可以利用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手段, 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提高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可以把生态文明教育与文艺宣传工作相结合, 以小品、相声、歌曲等形式宣传生态文明思想, 使农民在欢乐的氛围中得到教育;还可以建立乡村图书馆, 组织农民在农闲时学习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知识, 拓展视野, 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通过营造生态文明的舆论氛围, 使农民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懂得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积极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和义务。

2.2 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文明意识

作为村民的带头人和农村的政治核心, 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文明意识, 对提高整个村民的生态思想, 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者, 他们是否树立了生态文明意识, 对能否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对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 要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组织基层干部学习党的十八精神, 学习生态保护法和环境保护知识, 强化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树立起“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 以保护保发展, 以发展促保护”的观念, 形成发展和保护良性互动的科学生态文明思想。同时, 要对基层干部必须具备的生态文明和环保知识作出具体规定, 并以此作为考评和使用干部的标准之一。对此, 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上指出:“干部考核需改进方式方法, 既要看到发展又充分考虑基础, 既要看到显绩也充分考虑潜绩, 把改善民生、生态环境和社会进步等列为重要考核内容, 改变过去单纯的以经济效益为主的考核办法。”可见, 生态因素已成为影响干部升迁的重要因素, 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文明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将是大势所趋。

2.3 建立生态行为奖惩机制, 培养村民生态文明意识

对农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 要充分发挥生态行为奖励机制的作用, 鼓励农民自觉树立环保观念。当农民的生产生活行为违反了生态文明理念, 而说服教育又无效时, 就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通过惩罚, 一方面是为了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继续发展, 教育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主体;另一方面, 还可以在村民中起到警示作用, 预防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再次发生。同样的, 对具有良好生态行为的农民及时给予奖励, 进一步调动其践行生态文明的积极性、主动性, 并通过树立典型, 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影响其他村民的思想和行为, 巩固和扩大教育效果。同时, 要巧妙的利用村规民约在村民中的重要影响, 把有关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写入村规民约, 以规范村民的生态行为, 约束部分农民受经济利益诱惑而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不良行为, 引导农民走生态发展之路,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 结语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 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提高广大村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促使他们树立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理念, 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我们相信, 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于玲.关于大力开展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践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1 (15) :39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2) :251.

1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篇十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之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下图漫画《健身莫忘环保》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健身莫忘环保

A.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 B.是亿万人民参加的伟大实践 C.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 D.要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答案】D

【考点】培育“四有”公民 【难度】一般

2.近段时间,共享单车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成为人们新的出行选择。但私藏、破坏等“虐”车行为时有发生。骑稳共享单车,还需要共享精神。这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建共享 ④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提升公民道德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骑稳共享单车,还需要共享精神”强调了“共享精神”这种文化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是强调对认识世界的指导作用,①不符合题意;“共享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它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使人们“骑稳单车”,②正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建共享,所以“还需要共享精神”,③正确;“共享精神”强调的不是科学文化素养,④不符题意;故选C。

【考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难度】一般

3.“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是

①福建开展生态治水,计划5年建成万里安全排水系统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完全免费向社会开放 ④开展全城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途径 【难度】一般

4.中共中央领导人曾多次郑重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方针

①有利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②是基于建设精神文明有利于兴盛各项事业 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④折射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①②符合题意。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③观点错误。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但精神文明不能决定物质文明,④观点错误。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 【难度】一般

5.中宣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提升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培育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该《通知》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

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C.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D.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答案】C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途径 【难度】一般

6.2017年3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保障法》)是我国文化领域一部基础性、全局性、基本性的重要法律。《保障法》规定“国家重点增加农村地区图书、报刊、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节目、网络信息内容、节庆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等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在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以及留守妇女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配备必要的设施,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这些规定意在

①减轻农民的商业化文化消费的负担 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标准化 ③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和公平性 ④满足弱势群体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个性化需求 A.①② 【答案】D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难度】较难

7.烟台市投巨资建设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全市16个公共博物馆、1个美术馆、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50个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假若让你为烟台市“馆”“站”免费开放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最合适的标题应该是

A.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B.扩大传统文化传播优势,激活文化市场活力 C.大力发展大众传媒,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D.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答案】D 【解析】烟台市“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说明了烟台市大力发展文化公益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D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未反映传统文化,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馆”“站”不属于大众传媒,排除C。

【考点】发展文化公益事业 【难度】一般

8.党的十八大继续把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同时把教育问题作为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国家重视发展教育是因为教育

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可以直接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③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是现阶段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国家重视发展教育是因为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是国家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的基础,其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教育并不能直接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④说法错误,现阶段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心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故选B。

【考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难度】较难

9.面对城市人口密度大和公共文化空间不足、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北京市各级政府通过挤、挪、改、买等方式,建设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借助有线电视等科技手段,推送公共文化服务“菜单”,使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和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上述做法

①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具体形式 ②体现了政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③是政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动表现 ④能够有效地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途径 【难度】较难

10.2016年以来,白银市以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以白银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文化活区”战略,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传承创新和发展文化祖业、事业、产业,努力推动全区文化工作繁荣发展。这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要大力发展文化公益性事业 ③必须满足人们所有文化需求 ④要优先发展文化公益性事业 A.①④ 【答案】B 【解析】材料揭示了白银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白银市精神文明建设,①②符合题意。我们应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精神文化需求,③观点错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④观点错误。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难度】一般

11.2016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某镇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组织实施“四大工程”,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效果。由此可以推知,该镇居民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中应该

①身体力行地培育各种文明风尚 ②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③不断完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 ④使自己先享受现代文明的阳光 A.①③ 【答案】B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考点】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难度】一般

12.天津市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对公众开放,不仅为天津文化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文化惠民水平的有效载体。天津市注重发挥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最大效能,有助于

①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推动天津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③大力发展天津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 ④挖掘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 A.①② 【答案】C 【解析】材料揭示的是天津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这有助于实现和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及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排除②④。

【考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难度】一般

二、非选择题

1.某县政府针对农村精神文化匮乏、干群关系紧张、社会成员管理困难等问题,创造性开展“舞动乡村”文化活动。组织省、市、县级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提供服务、投入资金,推进示范点建设;组织村民现场“讲、评、议”好人好事,发动基层文化志愿者开展“我为老歌填新词”舞动乡村舞曲及主题曲征集活动,将思想道德、尊老敬亲、热爱家乡等内容作为新词,老歌新唱,歌颂生活;跳舞现场每周召开村情通报会,每月召开村民议事会,选派机关干部走进活动现场,讨论村务、评议工作、研究事项、调解矛盾。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舞动乡村”文化活动。

【答案】①政府组织省、市、县级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加大投入、提供服务,说明政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和谐文化是全体村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通过好人好事评选、老歌新唱、村情通报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舞动乡村”文化活动发挥了村民主体作用,提高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有利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难度】一般

2.十余年来,我国财政义务教育投入大幅增长。通过制度机制设计,把城乡义务教育的投入政策、投入标准、中央与地方经费的分担比例确定下来,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地、可持续地增长。新制度的实施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受益。最直接的受益者有以下几个群体:第一类是大约1300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到哪里钱就到哪里”;第二类是3000多万寄宿制学生,其保障水平会明显提高;第三类是大约1200万民办学校学生,可享受在公办学校同样的公共财政支持;第四类学生是村小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有500万左右;第五类是特殊教育学生。

(1)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角度,分析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重视发展教育。(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当前我国应如何发展教育事业。【答案】(1)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②发展教育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③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

(2)①加大财政投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院学习部“快乐大本营”活动策划书下一篇:流动人口宣传工作简报